时间:2022-11-08 08:4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考后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考试 讲评 注意 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考后的讲评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观念、校正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查缺补漏、激发求知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考后讲评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如何做好考后的讲评工作,考后讲评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认真阅卷,掌握第一手材料
试卷讲评最重要的是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忌讳的是教师从头到尾将试题讲解一遍,教师一题一题报答案,学生一题一题对答案、抄答案。如何对症下药?首先要找到“症结”,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阅卷,并在阅卷中有选择、有重点地将卷面情况,如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的错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审题不清、概念模糊造成的失分较多的题目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讲解、纠正和提高。最好是列举典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分点、扣分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动脑,拓宽思路多方寻找答案。当然也只有在认真阅卷、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在讲评中才能胸有成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提高考试效果,考试后做出试卷答案。教师自己仅看看分数,就草草去讲评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2. 讲评要有启发性,注重复习与运用知识
试卷讲评,不应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把个别错误答案纠正过来,而且应善于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使与此相关的一块或一片知识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通过讲评更好地发挥数学习题的“教学功能”和“发展功能”。所以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巧妙提问、恰当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认真的思考获取知识和方法。例如,对y= 型的函数值域的求法,是一道解法比较灵活的题目,虽然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学生得分率还是很低,其关键是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思路方法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我在讲评“求函数y= 的值域”一题时,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析式的结构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经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学生们发现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此题:一是通过恒等变形,将原式化为Asinx+Bcosx=C的形式,再利用弦函数的有界性来求解;二是根据题目解析式的结构特点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两点连线的斜率来确定最值;三是利用三角中的万能公式将问题转化为关于tan 的二次方程,再利用判别式求解。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道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的讨论,学生对数学中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教育思想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讲解一题复习一片的目的。
3. 讲评要有重点,注重学法和解法指导
试卷讲评课与其他课型一样,同样要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注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面面俱到。一份考卷不仅要将知识点分散考查。如果采取逐题讲评的方式,学生思维跳跃频繁,同类知识重复出现,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倦情绪,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应按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适当进行归类讲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的信息,区分好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抓住问题的症结,突破热点和难点。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讲评:
(1) 抓“通病”与典型错误
数学中常见到涉及函数的图象问题,这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函数图象的作法、函数图象的变换、函数图象的应用,都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很多学生都会产生错误,原因就在于对反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图象的基本变换没有掌握,理解不到位。因此对这类问题就要在讲评试卷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偏差,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
(2) 抓“通法”与典型思路
数学中有很多问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解题也有“通法”和“特法”之分,根据高考的知识能力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解决某些问题的“通法”。因此,在讲评试卷时要注意向学生介绍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通法”,讲清楚一些题型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已知两等差数列
实现转化,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题的讲解,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公式和性质,有效地进行转化,使问题得到解决。
4. 讲评要有激励性,注重反思和总结的引导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成绩规律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以期使学生处于爱学数学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考试后的讲评要注意肯定和激励,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因人而异,要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感到自己已有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总之,通过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一节讲评课,研究了哪些问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进行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讲评一法,会解一类。教师要在讲评后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和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记录本,将平时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记载下来,并进行订正。这样,日积月累的每一本纠错本,就是一个学生的高考兵法,考前复习时再回顾以前易出错的问题,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成效。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不仅能有效地纠错、防错,而且对于升学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为了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高考前总复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题海战”,搞得疲倦不堪。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搞好总复习,不同层次的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抓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
复习前,一定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凡是偏离大纲的偏题、难题、怪题均可放弃,节省时间与精力,树立信心。
2009年高考数学命题将遵循“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的考查力度会加大,单纯知识记忆型的试题会减少。应用题的出处会更贴近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将坚持“入口易,深入难”的命题原则,分层设问,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加注重对考生创新意识的考查。
复习时,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巩固和提高。
二、回归课本,探寻高考命题影子。
回顾近四年高考数学命题,有一个惊人发现:理科约98分左右,文科约110分左右,都可在教材中找到命题的影子,甚至有的就是由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一定要抓住“课本”这个根本。建议考生利用好课本,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然后加以引申、变化,做到举一反三。训练中,一旦理解题意后,应立即思考问题属于数学哪一学科?哪一章节?与这一章节的哪个类型的题目比较接近?解决这个类型的题目的方法有哪些?哪个方法可以首先拿来试用?
对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中的线面关系、直线和圆锥曲线及新增内容中的向量、概率统计、导数进行强化复习。
三、做题重归纳,不搞“题海战”。
要学好数学,各种类型题目的训练是必须的,但绝对不能搞“题海战”。理解了10道题的收效要大于匆忙做100道题,做题一定要强调效果,不要做了也不理解,甚至不知道是否做对。
一道题在手,要主动思考“我怎么想,该如何下手”。待老师讲解时,要对比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会走弯路。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归纳,不能做一题丢一题。
四、加强运算能力训练
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80%以上的考分都要通过运算得到,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明年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会更高。
有学生平时喜欢用计算器,结果一上考场,本来凭较好的数学直觉和快速反应能力即可获解的题目,最后硬是算不出来。
建议考生平时强化运算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做解析几何时,对于直线与椭圆、直线与双曲线的有关问题,涉及大量计算,考生在平时一定要独立、完整、准确地做几道此类题目,克服畏难情绪。
五、三种复习法”,学会说数学。
如何合理复习?介绍三种复习法。
1.及时复习
每天课后,通过阅读课本和整理笔记完成两项任务。第一,深抠理论,主要指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深抠主要弄清四方面问题:①理论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比如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定理是怎样发现和证明的?公式是怎样推导的?②理论适用的条件。比如什么条件下这个理论不能用?③理论的结构特征。如数与式子、图形和命题的结构特征等。④理论的本质与功能。比如要透过形式看本质并关注功能。第二,深抠例题。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还能怎么想?
2.单元复习
每个单元讲完后,做单元复习时完成三项任务:整理、串联知识点;归纳单元理论的基本思想、中心课题和数学方法,使理解更深入;筛选单元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以便以后复习。
3.考前复习与考后总结
合上书把单元的理论系统及其内涵从头到尾说一遍,说不下去时,打开书看一看再继续。再把单元复习整理过的中心课题、数学思想和方法照上面的办法说一遍。最后把典型例题和习题分析一遍或者做一遍。考后总结成功经验和失分原因。
六、互动问答
家长:请问备战数学竞赛会不会影响高考?多做卷子会不会有收获?
郭希连:搞数学竞赛与高考没有矛盾,它可以优化学生水平,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学习都有帮助,关键是竞赛的方向要正确。
一、月考总结的意义
1.高三月考是一种常规性考试,能让学生熟悉高考流程和高考题型,并及时查缺补漏。通过月考总结,学生学会理性看待考试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双眼,才会专注于复习过程,专注于分数背后的秘密。很多学生拿到试卷时,或者兴高采烈、得意忘形;或者扼腕叹息、失声痛哭;或者心灰意冷、撕掉试卷;或者一考了之……这都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做法,容易使一些学生形成急躁、焦虑的考后综合征,以致盲目复习,随波逐流,始终处于“学习——紧张——考试——失落——焦虑——学习——紧张——考试——失落……”的恶性循环中,复习效率低下,成绩难以提高。这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危害。通过月考总结,学生更全面清晰地认识自己,心态变得更成熟,意志变得更坚强,目标变得更清晰。否则,学生很容易把月考看成一种负担,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2.月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阶段性复习效果的检测和查缺补漏。通过月考总结,学生全面反思自己的备考复习,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弄清楚自己是存在知识方面存在问题,还是应试技能、应试规范或应试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补缺措施,改进学习方法和复习策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积累经验。不总结,学生根本就不明白失误的原因,更无法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他下次考试时可能还会在相同的地方犯同样的错误,更容易让他在考场上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3.通过月考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复习目标,制定改进措施。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在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如何进行月考总结
1.基本情况总结。
(1)使学生清楚本次月考的单科平均分、单科名次、总分的班排名和级排名,了解自己的各科成绩和总分在班级和年级所处的位置,而且与前面的考试形成对比,了解自己的名次和成绩是上升或是下滑,同时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成绩上升,则是因为考试难度和题型适合他还是他自己近期学习努力,方法对路?如果成绩下滑,则是因为他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有知识盲区学习方法不当?还是考试临场发挥失常?要使学生清楚自己的薄弱学科及薄弱程度。
(2)使学生清楚本次月考自己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自己在学习成绩上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通常来说,每次月考前,学生都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学科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考后及时找出目标差,然后分析目标差背后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2.基础知识总结。
这是月考总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拿到试卷后,应对试卷进行全面的回顾,认真分析总结,至少应该做四件事:一是根据他获得的分数,整理他当前会的知识、会做的题型。二是根据他丢失的分数,回归课本,看完课本后再做一遍。三是拿着卷子问自己,当时做对的题是怎么想的,不会的题是怎么想的,现在会做的题和当时不会做的差距在哪里。四是将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归因,以警示、完善、提升自己。
学生试卷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三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不再重犯。“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却做错的题。例如,“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错误造成的,如看错数字、符号、关键词等;“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书写之错”是由于笔下失误或者涂卡不规范、错位造成的;“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不一致。这类问题是学生考后最后悔的,要警示学生不要重犯。
第二类问题:是非之错,记准弄明。“是非之错”是指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运用不自如、思维有障碍等造成的错误。表现在:做题似是而非,第一遍做对了,后来改错了,或者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或凭运气猜对题,或者回答不流畅、不严密、不完整等,这些都是学生的软肋。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查错误的原因,由点及面地对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做更深、更广的复习,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学生只是将错题改正了,那么只是让学生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一变形,他可能又出了错,而且会影响考试心态。一般来说,一道题做错,可能是学生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例如,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做错,一定要使学生弄清:是因为概念间的关系不清,计算公式忘记了,还是计算错误。帮助学生找准原因,借此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赶紧补上。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从头来过。“无为之错”是由于不会而答错的题或者根本没有回答,凭运气猜对的题,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运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错题涉及的知识点、知识体系,然后将这部分知识点再重新复习一遍,将该知识点、知识体系的原理弄清楚,记牢固,不留死角,而且要举一反三。
3.考试策略技巧总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将回顾重点放在考试策略和解题技巧上。教师可列举一些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或组织学生谈谈经验教训。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则你要怎么记住这个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例如英语是否有足够时间看完整个阅读?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语文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文综题是否答完?等等。
(4)是否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高考的真实演练?答题时是否做到了规范、有效、条理清楚?是否做到了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题多得分?
(5)归纳整理各类选择题、主观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策略、解题技巧。
4.建立月考日志。
一份完整的《月考日志》包含以下内容:
(1)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你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每次考试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心理状态,把每次考前的心态简要地写下来,把每次考试的日志放在一起对比,会有很多收获。
(2)考试时你对各科试卷的感觉如何?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有时自己最拿手的一科,却没有得到最满意的分数。所以考试时对试卷的认知很重要,不管每科成绩怎样,在考后把对各科试卷的认识写下来,看看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该怎么做。
(3)考试结束后,你的感觉如何?
考后学校一般都会放两天假,那么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你是否忘记了考试?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如果你能忘记考试给你带来的不快乐,那么是什么给你的力量?等等。
(4)看到分数时,你的感觉如何?
拿到各科成绩,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都说分数是学生命根子,你能否“在成功的喜悦中欢天喜地,不在失败的苦痛中呼天抢地”,然后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最后做真实最好的自己?
(5)在备考中,你做的哪些事情对你这次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哪些事情阻碍了这次考试的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最摧残人的事就是做了很多无用功,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是搞题海战术还是精选精炼?是死记硬背还是理解记忆?
(一)整体总结
首先,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至少有一定的期待。那么,这次考试,是否达到了你的期望,是否是你这段时间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建议同学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
2,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反之),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水平真实上升了。
3,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下文将进行更详细论述)。
(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第二种情况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同学们拿到卷子后,应对自己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回想。请同学们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注意,此时你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你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这些题都是你的软肋。
其次,同学们应着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只是这道题做错了,改正了。那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殊不知,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所以,同学们应该做的是,由点及面,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英语错了一道考察冠词的单选题,那你是不是对冠词这部分知识就没掌握好?物理一道大题的受力分析又错了,好好想想你的受力分析是不是一直就存在问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不以这次期中考试为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处赶紧补上呢?如果又是应付了事,下次一定还会出问题。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三)考试技巧总结
考试技巧的总结上,初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请同学们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这次你的回顾重点是在考试技巧上。请同学回想,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么能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英语是否没有时间看完整个阅读?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
通过考试技巧的总结,想必同学们自己就能明白,在这次考试中,如果你能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高三和初三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考试当成是最终考场上的真实演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一0065-01 一直以来,班级授课制都被认为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障碍。因为班级授课制强调统一、效率,而个性化强调个体、差异。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考虑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利益,往往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数学学科以其逻辑严密性与抽象性使得学生似乎又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实际真的只能如此吗?学生对此的反应又是什么呢?现状是否能让人满意?数学教学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供选择吗? 让我们一起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究竟起什么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当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用类似的问题进行检测,大多数同学都能解决,选择隔一段时间再用此类型或当即使用其他熟悉的类型测试,能顺利解决的同学却大为减少,混淆问题类型的同学则增加。此现象验证了一项思维规律的研究成果:在学习新知识的初期,思维表现出的特征是模仿,只有在经过选择性比较、选择性合并、选择性编码后内化为一种思维方法,才算真正地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照此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但究竟哪一种策略能内化成学生的思维特征?内化形成的能力高低和花费时间长短并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主要依赖学生主动性。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多数学生的有效思维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我发展的。
二、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中的“大多数”究竟指哪一部分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情况真的能如愿吗?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其实在授课时用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方法进行教学能照顾到大多数,但满足不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果老师以中等生为准设置教学进度,那么潜能生就被放弃,因为他们学得新知识要花费的时间最长,无法跟上步伐。大多数老师无法忍受以潜能生为准设置教学进度。因为那样做,课堂上优等生与中等生的时间同样被浪费。 可见,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无论老师的教学技艺有多高超,课堂教学总是会忽视一部分人。 三、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班级中总有少数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有良好的表现,甚至在老师讲授之前他们已能简单运用。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效果?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跟踪观察学习过程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预习一思考一交流这一模式产生兴趣。这些同学正是认真预习、独立思考后与别人交流获得解决办法的。我们承认这些学生思维效率很高。当我们对一些中等生展开类似的试验之后,发现部分同学同样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结果让我们对教师的教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既然对所有同学统一讲授有太多问题,预习一思考一交流又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步骤,我们何不在授课制的前提下分类对待、采取灵活方法,突出自学,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呢?
1.把预习纳入课程设计之中。
每天指定预习任务,提供预习指导。讲授课上,要求四人小组先轮流讲授预习的内容给其他组员听,然后独立解决课本上的习题,下课后老师对交流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再按照统一进度进行讲授。经过预习,他们的接受力大为提高,这样既保证以潜能生为准进行教学,又使优等生与中等生得到发展。 2.分层设置作业、分层评价。 选择总人数三分之一的较好学生每天完成“拓展练习”部分。“拓展练习”部分一般较难,着眼于新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必须正确完成“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之后才能进行。课上有困难或时间不够的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废除按座位分组收作业的办法,将全体学生按完成作业的速度与正确率进行分组,速度最快、正确率最高者分为一组,次之一组,每10~11人分为一组,最慢一组作业由老师面批面改(只要求“基本练习”部分完全过关,“综合练习”部分鼓励尝试)。这样做有利于立即解决这些同学遇到的困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抄作业和优等生“吃不饱”现象的产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
3.坚持用数学日记与学生沟通。
要求学生们每天在作业完成后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老师教学提出意见,向老师列举遇到的困难,由老师一一答复,保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做好班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各种月考等大型考试的成绩,做好考前的动员和考后的总结等有关工作。本学期我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班纪文明公约、安全文明公约,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以前也制定过班纪文明公约,但在安全方面缺乏一个具体的约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地制定班纪文明公约的同时,也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约。制定 以后,在班上宣读,宣讲,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不是以前的模糊不清。宣讲完成之后,再在班上张贴出来,时时给同学们一个警醒。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我班这个学期在街为规范的扣分方面,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二、加强班墙室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前班墙室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在班后面的墙壁上,开创了两块学习园地,学习园地四个字用剪纸剪出来,四周再贴上彩纸边框,起到一个美化的效果。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定斯更新。如先后举办过“诚信专题”、多次“月考专题”和“法制专题”的墙报。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涌到后面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进行卫生改革,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
以前的值日工作存在着很大依赖性,经常出现有同学值日不彻底和需要提醒的现象,教育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本学期我进行了很大的改革。首先班委成员自己通过讨论,不再设劳动委员一职,劳动完全有同学的自觉自动完成,去掉以前的硬性规定的值日,有同学自主自己决定,每周值日一次,自己组合自己选择时间。这样就避免了同学内部之间的不合作关系。事实证明,由于是学生自主自觉劳动,完成效果相当好,同学们值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同学一大早就回来扫地了,包括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这时也变得特别勤快起来。
四、抓好考前动员工作和考后总结的有关工作。
本学年,高三有很多考试,我班总是认真对待,象高考一样完成。我班把综合定为优势科目,物理定为突破口,语文是巩固点,数学、英语为多努力的方向。做好定位工作,学习就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学习效果都不错。
以上是我本学期在班级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失误,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工作做得更好。
过去的段考动员班会,大多是围绕段考的重要性、考试细节、心理调适等方面展开,根据近三十年的经验上一节这样的班会课对我来说可谓是驾轻就熟,但今年我重返高一课堂,看到生机勃勃又青涩稚嫩的孩子们,总感觉到这样的班会课师生间缺乏默契,时候未到。因此希望把段考动员班会设计为以活动为载体展开,在轻松中传递深刻。
什么活动能是轻松的载体?不禁让我想起开学初苏章顺老师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一个简单的击掌游戏让我感到很新奇:每分钟可以击两三百下?我私底下自己试过最多只有八九十下。于是我在班上尝试,结果同样惊人:第一轮最多102下,第二轮最多288下,第三轮最多410下。有目标时的潜能是如此巨大!相应原理是否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学习目标上?这节班会课,我决定仿击掌游戏展开。
1. 引子。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聪明,他一嗅到你说教的味道立马会举起盾牌,所以要很好地隐藏你的目的。我把引子设为“庸俗”的零食:用班级在合唱比赛、跑步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让学生干部买了些同学们喜欢的食物,分组开“大食会”,“大食会”同时顺便讨论:你认为我们这次的段考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达到目标后你想要得到怎样的奖品?小组长负责主持和记录。(记录纸也是有讲究的,我选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张贴的时候效果会好些。但这一意图也不能让学生知道,否则就不真实不畅所欲言了。)大家吃得欢快惬意,聊得轻松热烈。突然,有同学问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啊,可以总结其他方面吗?”“当然可以!”我开心地大声回答他,让每组的讨论增加这点。要知道学生这一问正中我下怀,同学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进步不仅仅指学习,是多么了不起的成长啊!2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吃完聊完了。
2. 核心分享。六个小组长分别汇报,我把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说和听都是无形的,印象不深刻,写出来了,等于在心中再刻画一遍。同时,我还希望大家把集体的期望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记在《成长记录本》中。(这一点不作硬性要求,一些“理科男”不屑于这种记录,他们的目标简洁深刻地在心中,不必强求形式的呆板一致。)有些组的目标低得让大家嗤之以鼻,认为没有挑战性。有的期望让大家哗然,觉得高不可攀,比如数学进步到前16名、物理进入前10名等等,我都如实的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我在其中“推波助澜”,引导选择相对一致的目标,比如班总分平均分,设为级12名。随着第六组的汇报结束,下课钟声响了,我准时下课,把写满目标和奖励期待的黑板留给大家,因为我知道即使下课了,课堂的讨论依旧会在同学们心中发酵。
3. 持续鼓励。课后,我把六个小组的记录纸按“期待”和“奖励”分开,剪成不同的形状,分别贴在标题为“我们能做到”和“我们想得到”的大纸上,晚修前张贴到教室后墙。美观的张贴肯定会吸引学生围观,围观就会想起班会,就会有讨论、有想法、有动力。
4. 考试结束后的第1节班会。我把当日的期望做成PPT重放,让大家猜,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我逐一公布单科平均分在年级的排名,有些目标没有达到,大家挺遗憾的。我接着展现有进步的科目,地理、化学、物理等,大家挺兴奋的。那么班总分平均分排名是多少呢?喧哗的教室刷地安静下来,我缓缓播放PPT:年级第10名!一片欢呼!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新一节班会课的主题:“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在乎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并以这一标题在《成长记录本》中写下总结。
5. 段考后的第2节班会。这是一节对段考成绩奖励的自主的户外班会课。高一的学生,刚考完试有人欢喜有人愁,很难进入状态,我让他们先尽情释放各自的情绪。另外,我需要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成绩、总结进行个别疏导,为提升下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做铺垫。
6. 段考后的第3节班会。第一部分是同学段考总结分享。第二部分是老师针对历次段考暴露的大软肋展开分析,重点放在数学成绩的提高和与个人高二分班紧密结合的年级前400名的人数,很自然地就转入期末考动员了。
四节系列班会,完整展现了“段考动员”这个班会主题。
2018年期末考试教导总结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回顾这半学期,让人感觉这宝贵的时间过得可真是快,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形容时间之宝贵一点也不过分。在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下,本学期期末考试已顺利结束。
期末考试是对每位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检查和总结。通过这次期中考试绝大部同学考到了好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学与自己所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次期末考试取得的成绩与我们全体教师辛勤教育,严谨教学是分不开的,与大部份同学勤奋刻苦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每个班级都涌现出成绩优秀、学习进步的学生。下面对这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班级以及学生提出表扬,其中1、2年级成绩较为突出,5、6年级的平均成绩较期中考试进步大,值得表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迎头而上,其他班级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再接再厉。这次考试三、四年级的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平均分不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花时间在数学学习上,另外,有一些学生在每次考试中他们总是名列前茅,如蒋欣怡、郑智雯、陈天乐、刘冰芯、冷浩洁、孟思环、孟益慧、朱靖、刘扬、宋涛等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习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因此取得了好成绩,还有一些进步很快值得表扬的同学,一年级的黄钰、袁文杰;二年级的汤悦;三年级的杨玉乐;五年级的周建军,蔡佳康;希望其他同学做好考后总结,查出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向优秀学生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成绩优异的同学不能做井底之蛙,要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其他学校,我们竞争对手有很多。要有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考的不理想的同学,要吸取教训,不要气馁,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俗话说: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注意交通、防溺水等安全。
一个学期虽然结束,但同学们作为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期末考试成绩虽然揭晓,但是同学们进行深刻总结、查漏补缺的工作还需要认真去做;因此,希望大家要珍惜暑假生活,每个同学都要订一个暑假生活计划。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不要把作业压到开学之前的那几天才做。少玩手机,多看有益的书籍,增加阅读量,提倡每位学生至少要看一本。暑假的最后几天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好新学期的准备工作,要进行一些适当的预习,并且制定好新学期学习生活计划。便能以轻松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最后祝同学们假期快乐,学习进步!
2018年7月6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 适时 适度 适量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设计一个恰当、富有吸引力的提问,往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是教师的基本功。下面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利用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度
在讲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如果仅限于面面俱到的对学生讲清楚了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不一定听清楚了,他们可能弄懂了概念的字面意义,而对于隐含在字面意义后面的更深层的意义一时还难于觉察和理解。教师就要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这样提问,步步深入,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而突破对概念字面意义的理解,使他们的认识进入到更深的层次。
二、利用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寻找易忽视和易遗忘的知识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对解题方法和手段兴趣很浓,而对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所需要的条件容易忽视,有些知识点就因忽视而被遗忘了。通过提问帮助他们找回被遗忘的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
1.并不是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
2.任何一个初等函数都可以在它的一个单调区间内求它的一个反函数。
这两个观点在讲课时虽然也作了强调,但学生们印象并不深刻,这是经过他们思考后由他们自己总结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三、利用课堂提问,澄清学生们的模糊认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走过场,切记随心所欲地滥问。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不假思索的用“是”与“不是”来回答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气氛,过多的滥问还会导致学生乏味,给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一些副作用。
参考文献:
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先学后教”
小学生年纪尚小,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内容方面要有所选择,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资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切忌一刀切。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之后对学生进行启发: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得来,所谓融会贯通就是这个道理。我做了如下提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在哪里?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明显差别是什么?正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a3代表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思考后和同桌探讨,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与众不同,教师要经常赞赏学生,鼓励他们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形成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如此,课下自习或是作业中概莫能外,对于同一道题,视觉不同,理解各异,学生思路或导致方法大相径庭,但是正确的结果必然是殊途同归,这里面奥妙颇多,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其中独创因素熠熠闪光,这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面对这种独辟蹊径的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甚至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引领;肯定、表扬的结果会让他们的数学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激发,当然错误在所难免,不成熟的看法也会令人感到忍俊不禁,但是这正是富有个性化的展示,要给予培植,不要轻易否定,抹杀了学生的独特思维;学会赞赏,让学生得到放松,不感觉数学学习是压力,让情感在这里充分交融,让知识的花朵在课堂上散馥流芬,让数学财富在这里增值。注重课后练习,随时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不囿于常规,引导学生破臼除窠,勇于探索,勤于钻研,敢于创新,追求一题多解、难题妙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引发好奇心,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特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顾此失彼的情况,要帮助学生耐心地分析,引导他们分清主次,能够迅速发现主要问题。
三、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走向新知识的开端,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依赖问题而存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开启新知识的闸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认知。总之,数学教学方法多多,不一而足,只要提起学生的兴趣,给他们良好的舞台,他们一定会展现年少的风华和不凡的素质。(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赵宏图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关键字】小学数学 生本课堂 教学模式
模式:独立前置,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第一环节:独立前置,发现问题
学生接受前置性作业后,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已经拥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
就是教师针对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探究。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小组长要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作好记录,逐步补充和完善,不断修改和提升。把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形成小组意见。小组推选小组发言人,准备代表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小组意见。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1.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成果和质疑充分展示出来。
2.师生探究,内化提升
就是在小组交流后,对于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全体同学共同探究。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对于相同意见指导学生不要重复。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1.回顾整理,总结反思
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的学习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2.深化提高,拓展应用
就是在回顾整理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现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尤其是体现基础性与层次性。
实践证明,运用这种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高,个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本教育不但适合城市,而且适合农村;既适合重点班,也适合普通班;既适合年轻教师,也适合中老年教师。但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和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生本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生本教育这颗‘种子“在教育的沃土上发芽、开花、结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让教育孕育出生机与希望。
【参考文献】
1.《生本教育导航》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可以研讨的对象,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共同得到知识学习的成果。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着手,让学生学会结合实践把具象的问题事例成抽象的问题。本次研究将以《图形的面积》为例,说明研讨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找到研究材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直接给学生学习的材料让学生研究,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性,失去学习主体性的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研讨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第一步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的选择想要研究的材料。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以下为一名数学教师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例子:
师:过去我们学习了圆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长和方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是不规则的,如果遇到了不规则的图形该怎么计算呢?我们先思考下生活有哪些不规则的图形?
生A:房子的面积、锦旗的面积、房子的面积、铅笔的面积。
生B:铅笔的面积不是不规则的图形面积?
师:说说看为什么铅笔的表面积不是不规则的图形面积?
生B:(拿出一根圆柱型未削过的铅笔),铅笔就是一个多棱体加上上下两个圆的表面积……
师:多棱体的上下表面积能是两个圆吗?
生B:(不好意思,不肯再说下去。)
师:生B能够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可取的!请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不规则图形?
生B:空心砖块的表面积……
师:说得很好!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这么多不规则表面积的物体,那我们尝试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这些不规则的表面积呢?大家说说看,我们从哪个物体开始研究他们的表面积?
(学生经过讨论,决定先从房子的侧面图开始研究不规则物体的表面积。)
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主体性,于是他们愿意大胆的思考、积极的讨论。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计算的方法、计算的公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缺少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他们很难迅速的理解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要怎么才能研讨一间房子的侧面积这个数学问题呢?
生A:(经过思考),可以把房子的侧面抽象成一个几何图形,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几何问题。
师:那么我们现在尝试抽象房子的侧面图,谁来描述一下这个几何图形?
生B:现有一个房子的侧边,为ABCDE这个多边形,ABCDE这个多边形中,AB=BC=CD=DA,它的边长为5米,AE=ED,这两个斜边为2米,求该多边形的面积。
师,那么我们怎么计算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呢?
生B:(思考后),可画辅助助线如图1,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三角形ADE与ABCD,然后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将两者相加,就得到这个多边形的面积。
解1:5×5+5×2÷2=25+5=30(平方米)。
师: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有其它的思路解决这个问题?
生C:参看图2,可以设BC边的中点为F,连接EF,它就成为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相等,如果它们的面积乘以2,就可以得到多边形的面积。
生D:可是EF的边长为多少?
生C:……
(众学生一起沉默)
师:要不,我们一起剪出这个多边形,然后看看怎么计算?
(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剪裁、拼接图形,学生拼接图形的时候,可以发现可将两个梯形拼为一个平形四边形,于是学生找到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解2:(5+5+2)×(5÷2)÷2×2=12×2.5÷2×2=30(平方米)
教师使用研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实践问题、大胆联想拓展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以后,需要让学生回忆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里,教师一般会自己完成这个总结的环节,然后要求学生牢记总结出来的知识,经过实践证明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参与总结,他们就不会明白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总结知识、总结一个数学概念的规律是什么。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里,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研讨的方法总结数学知识。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的过程如下。
师:我们这一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生A:学习了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
师:不规则的图形是什么呢?
生B:(经过思考),这种图形是边长、结构都不规则的图形,人们无法用一个特定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它的表面积。
师:那么我们遇到不规则的图形,应当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呢?
生C:我们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然后用拼接或挖割的方法计算它的表面积。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可以将这节课学生的知识概念列成一张表格。
(教师和学生共同绘制的知识概念表格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