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2022-10-02 11:18:26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第1篇

教师篇

当前,教育部正研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和运用?面对全国卷试题的特点,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而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高于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高考的效能就在哪里。

因此,备考一轮复习,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储备,教而有道,才能立足于正确的备考方向。

1.对照考纲明确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或考纲中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再现和整合,也不是四项基本能力的点到为止,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思路和措施,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提升复习质量的基础。

如衡水中学备考中的如下目标就可以很好指导教师的目标思路。

史实――对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

史通――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做到纵横贯通。

史论――对历史知识的说明和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

史出。

2.制定合理有序的教学计划

计划不仅仅是进度表,应是时间、知识、能力的有效统一,才能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效果,掌控学生学习进度和程度。

如2015届高三备考中青岛市城阳区教研室历史学科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配档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形式主义。

3.熟识历史学科素养,全面指导一轮复习

统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各个学科,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比较隐性。大多数题都不只是考查某个单一的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运用和考查,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

(1)历史学科素养内涵。

(2)2016年考题学科素养对照。

(3)例题解读五个学科素养。

课堂篇

1.优化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可以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复习方式,由线及点先单元再每课,再由点到线由课到单元,并适度淡化三轮复习界限。在一个知识体系下展开复习,再对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小专题总结,更便于学生把杂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升化。

案例 如必修一 第一单元在进行基本复习复习过程后,可以适当进行小专题链接。

(1)通史链接: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

(2)横向链接:

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希腊时期的比较。

②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2.深化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复习、考查的重点知识,一轮中不仅要识记、区分、理解主干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深化。

案例 必修二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第一步 学生自主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步 材料解析: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 多视角认识近代经济机构的变动。

第四步 主干知识延伸: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特c和认识。

第五步 经典考题针对性训练。

如此,既可把握基本知识点的线索,又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3.拓展、延伸知识空间,增加、研读史料教学

第2篇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期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高三第一期的初轮复习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较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就一期来本人对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感触做一回顾,敬请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一、搞好第一轮复习,贵在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注重实效,稳步推进。根据本人所带这届高三文科班76C、77C、78C的学情实况,早在暑期补课前制订了较周密的教学计划。由于本届高三学生历史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各班又有十几到几十个艺术、美术、体育专业生,专业训练会耽误大量的复习时间,使得有限的复习时间更加吃紧,因此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三第一轮历史复习的进度,我针对各班学生不同的学情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教案学案,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地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具体学习要求和任务。根据本届高三历史教学组的复习规划,我们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新课教学与复习合二为一,每节课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每一章都有针对近年高考题型特点和要求的相应的检测训练,做到学以致用,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有机的统一起来;在注重学科内知识系统归纳、综合的同时,随时加强文科综合知识的相关连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为第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课外辅导,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个体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基础薄弱,根本上说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具体的表现为缺乏适合个性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企求将课堂上所介绍的普遍方法都能自动的转变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方法,是不明智的,当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是稳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法。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特别注重个体学生在巩固知识和答题方法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普遍性的问题要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反复讲解答题思路和规律;是特殊性的问题,要及时针对个性特征加强具体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认识掌握好具体的答题规律。

三、加强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做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效,实现高考目标最大化。质效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追求目标,教学质量的竞争实质是学校整体教学资源整合优势的竞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加强教学交流与合作,是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潜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综合性、阶段性和规律性,学生对历史学科既感到有兴趣,更觉得难学,正是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有关。因此,我们高三历史教学组针对本届高三学情的普遍特点,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和学情特点,加强第一轮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方法,共同印制辅导方案和有关训练资料,做到经验共有,资源共享,整体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效果,稳步推向高考目标最大化。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政治、地理教师的交流,将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有机地连接,把文科综合题型训练分解到具体的学科知识中,培养学生综合答题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目前,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已将要结束(预计2007年2月底结束),复习的任务仍然很重,尤其是专业生因专业训练和考试耽误了很多时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大块补救上来,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有信心有能力一定会找准切实的方案,会把今后的复习工作做好。

第3篇

关键词:高三历史;单元化;教学模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注重基础,期望通过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全面梳理高中历史基本史实、掌握历史基本技能。传统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式中盛行教师“满堂灌”,这种模式在实施中强度大,学生主动性差,有悖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认知的主体性,复习效果不理想。

一、单元化

具体而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仍是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考纲和课标,根据教材单元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不是高一、高二讲新课时对每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着重揭示单元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探究单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使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相对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因此,我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导学案的内容要求覆盖单元的所有考点,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单元考点知识体系。以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为例,首先建立了“考点与课标”这个板块。

【考点与课标】

1.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概述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这是将本单元的考点和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和课标的具体要求,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提高高三一轮复习的效率,为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奠定基础。

二、及时化

也就是探究完一个知识点需要及时演练,每单元按高考题型设计课堂练习,针对知识点精选模考、高考的经典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练习、点评、巩固。导学案有项重要内容就是“导练”,就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高三一轮复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还要有计划地将高考的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中。导学案中的练习就是为了让老师及时获取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展程度,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例如在“多思考 提能力”板块中进行思考:“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是如何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如何?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与三大政策有何关系?为何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后进行“能力检测”:

材料一: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924年4月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请回答:

(1)假定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正确,请你参照其思路分析三民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1924年对民族主义的理解与1905年时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及时化还体现在及时反思中,反思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自我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同时,能使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等诸多综合素质得以改善,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学案中可以设置“多反思 促成长”这个板块。还是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个学案为例,我设置了:

【多反思 促成长】

我收获了:

第4篇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加深了对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够掌握住教材基本知识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提高我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第二轮政治复习达到最佳效果,是每个教师和同学所期望解决的问题。根据以往指导高三学生复习政治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时间非常紧张和宝贵。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必须制定好切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各需要多少时间,都要认真写入计划。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以加强复习效果,但不能不管不顾;那些掌握得不太熟练或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要多安排一些复习时间,这些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应该多下工夫。有了复习计划,政治第二轮复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目的的现象。制定好计划,我们就要认真执行,按计划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

 

二、抓好两个专题,注意二者密切结合

 

专题性是政治第二轮复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有人把第二

 

轮复习称为“专题复习”。政治学科的专题可以分成两个类别:知识专题和时政专题。这两个专题都要复习好,并且复习时要注意二者的密切结合。

 

知识专题分为经济生活专题、政治生活专题、文化生活专题和生活与哲学专题。经济生活可分为:基本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和对外经济关系五个专题;政治生活分为我国国家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四个专题;文化生活可以分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等四个专题;生活与哲学可分为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论四个专题。对于这些知识专题,要牢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同时,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懂弄会,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不可忽视。复习这些专题时,要与时政相联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时政,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时政的认识。

 

时政专题复习是指对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进行归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首先,我们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做到了然于心,重点把握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时事,要从其产生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全面掌握,如“十三五” 规划、和谐社会、两岸关系、联合国改革等。其次,要把这些重大时事进行归类,如把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归为一类,把属于中外关系的归为一类等等。再者,在复习时政专题时,除了了解事件本身外,还要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看这些时事从哪些方面反映了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反映出来的。我们可以自己以这些时事为背景材料出一些题目来考考自己,或与其他同学相互出题、相互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时事的认识,巩固复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科内综合,适当注意学科间综合

 

综合性是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的又一显著特点,专题复习本身就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本轮复习首先要抓好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复习。在复习每个专题时,要联系到其他专题的知识,如复习经济生活知识时要联系到哲学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复习哲学生活时要考虑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以知识点“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例,从经济生活上要掌握住以下内容: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即市场调节的不足与缺陷)?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和意义各是什么?从哲学生活角度来说,国家宏观调控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它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复习时就要全面考虑、多方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注重政治学科内综合复习的同时,要适当注意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之间的综合。在复习政治知识时,可以考虑考虑这个知识点与历史、地理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下来,经常翻看,可以更好地掌握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如复习政治学科的经济生活上的“三大产业”时,可以结合历史上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有关发展农业的著作与发明等知识,结合地理上的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和工业以及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等知识,从而深刻理解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应对高考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目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科间综合与学科内综合相结合,认真细心,脚踏实地,如此方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在2016年的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第5篇

【关键词】中考 命题 历史 复习 有效性

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即将全面展开。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中考历史备考工作,提升历史复习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三历史教师都要思索的问题,也是笔者与各位同仁们探讨的话题。

一、把握好命题方向

如何掌握中考的动向、命题的趋势,最的效的方法是“知已知彼”。首先,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之一,它主要回答了中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考试的目标 (要求)、命题范围(内容)、试题的难度、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等内容。其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各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也就是说,中考命题的范围(内容)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超出《课标》。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盲目性。如考试说明就明确指出,七年级重在考查选择和材料题,八、九年级重在选择、材料题、问答题的考查。

二、制定好复习计划

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关系着中考成绩的优劣。计划中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是从秋季学期到明年4月底,主要目的是基础过关,第二轮复致5月份一个月时间,主要目的是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从6月份到时中考,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夯实好知识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材料,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要求学生首先要仔细听老师讲每一节课,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在复习张骞出使西域时,要分别记清楚出使的原因: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出发地点:长安。人物:张骞。联络到了大月氏,但无意和匈奴打仗,但不是无功而返。他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意义:开通了陆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同时,要善于利用早上7―7点半晨读时间下班,督促学生熟读课本基础知识,每堂课利用前5―8分钟左右时间进行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复习中,先归纳同类的知识,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记忆的知识点,强调重点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当堂记忆,接着进行课堂练习检测,了解学生的记忆情况。

四、树立好宏观视野

第二轮复习属专题复习。要做到:纵横联系,树立大视野观。即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单元的主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纵横联系,构建知识大视野。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主题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复习时以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主体,以中国近代史为范围,进行纵横联系,最后归纳为“一线多元”。“一线”是指从纵向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前后形成了一条逐级上升的线索,主要表现为:①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②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知识分子;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知识分子;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⑤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⑥以探索“俄式革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而“多元”是从横向看,先进的中国人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救国探索格局,主要表现为:①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派;②以詹天佑、候德榜为代表的科技救国派;③以魏源、严复为代表的启蒙救国派;④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抗敌救国派。

这个“多元”探索格局是一个“先分后合”的趋势,“先分”侧重于近代史前期,救国方案日益分化,各行其是;“后合”侧重于近代史后期。在各种救国方案的尝试纷纷失败后,都先后向新民主主义政治革命方向汇合,并逐步在这条唯一可以行得通的救国根本出路上达成了共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以上的思考和归纳,不仅使学生的掌握第二单元的“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出路”的基本线索,而且带领学生跳出了本单元的框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掌握、领会八年级上册的主干知识,获得思维的大视野。

五、训练好模拟试题

要在模拟训练中查缺补漏,巩固基础,提高能力,适应中考,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或挑选试卷,重视中考样卷的分析与使用,挖掘原试题内涵,进行变式练习避免搞题海战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试卷的讲评工作,让学“知其所以然”,明白“考我什么”,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在讲评试卷中应重点关注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较低的题目以及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而不是逐题讲评,只对答案。注意整体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切忌就题论题,力争使学生通过试卷的讲评,既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新突破、新思考和新收获,使试卷讲评课起到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

六、关注好社会热点

第6篇

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学生复习计划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一

第一轮是全面撒网式的复习。把高中课本按顺序过一遍(语文除外)。该背的东西在这一轮复习要基本搞定,数学要把不同的章节中的基础知识巩固一遍,能把内容跨度较小的题目基本解决(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的话),英语要把高一到高三的知识点重过一遍,这个过程应该有一套比较好的题量比较大的资料。文综跟着老师的复习过程走就可以,重点还是要把基础知识巩固背熟。语文要多注意积累,字音、字形等方面需要注意,该背的古文等要背熟。这一时期大概从高二暑假到高三上学期结束(不同的地方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可能不同),文科生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数外上。

第二阶段是属于专题性质的复习。这一阶段在跟着老师的步骤走之外,自己再找一些适合自己的专题性质的资料。语文除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之外,要对阅读题和作文加以适当注意。具体方法是多做一些试卷。可以是历年的考题综合,也可以是最新的高考快递题目等。数学要集中力量解决后面的综合型题目和一些难题,对于要运用的原理不要有疏漏。英语应该保持大量做题,碰到新的题目要注意总结,要注意听力和阅读。文综应该市场上有很多专题复习的资料,可以选择一些。比如说政治需要看一些时事材料,可以对这些材料中可能牵涉的问题加以总结。历史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复习。地理主要是把书上易考的重点当专题来复习,还要注意三科结合的题目。这一段时间大概要到高考前一两个月,重点是多做题,多总结。要适当加强对文综科目的重视。

第三阶段是冲刺阶段。主要是做综合试卷和模拟题。虽然不一定在高考中能碰到,但做一些综合试卷是对高考的一种模拟。无论从内容还是心理上。记住做完卷子之后要注意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在做卷子之余可以把以前背过的文综基础知识翻一翻,熟悉熟悉。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二

1.多看积累知识

高考前的中词复习计划及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看一些平常积累的知识点。在平日里,老师在讲解了一些知识后,还有自己平日里积累的知识点都是可以作为高考时候冲刺复习的方法,所以进入高中之后就要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累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要相信,平时的一个小小知识点都可能是在高考中被作为一盒考点,成为一个分数提高的方面。这对与高考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2.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都说人生不打无胜的仗,对于在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的制定,那么既要制定详细而且非常周全的复习计划。每日计划或者每周计划,再或者是每月计划等都需要很好详细的做好计划,而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在很多人看来,根据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对于高考来说才能顺利的进行。假如自己的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混乱,那么也不要想着能够在高考中考出很好的成绩,因此计划很重要。所以高三网小编建议有一个周全的高考冲刺复习,是一件不可缺的事情,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高考这件事。

3.攻弱点强化难点

高考冲刺复习计划及方法中,还有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忘记,那就是把自己你的弱点给攻下来,什么为高考弱点?那就是在自己的弱势题型上做好功课准备,让自己的弱势题型进一步的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对于难点则更需要加强强化,而不是把难点放在一边不管,这样的做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在高考中需要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现有的状态,而不是只看到小小的一面而已。

学霸:高考中,文综相当能拉分,尤其对于比较拔尖的同学,此时提高成绩文综是突破口,即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的综合复习很关键。

历史:想拿高分就一个窍门:背课本(仅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另外对重要的知识点要准确记忆,比如欧洲启蒙运动中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应该老老实实尊重课本去记去背。

在看历史书时要细心,时间地点人物要记准确,书上的小字部分也不应该放过。

政治:政治想拿高分,还是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选择题,做题不要钻牛角尖,一般的技巧是先排除两个,剩下两个后,再看看哪个更扣题,哪个更显而易见,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哲学部分,复习时,可以拿出完整一天的时间,把两本书认真看一遍,边看边把书上提及的原理和方-摘抄下来。其实,两本厚厚的书也就是6面A4的纸,复习哲学时只要看这些笔记,会发现条理很清晰,记得牢,答题时很好调动思路。

政治出题比较依赖热点,所以后期复习至少要选一份比较完整的热点资料来看。好好研究一下它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热点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时政术语的表达。

地理:要想拿高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牢记地理规律和区域特点。

准确定位就要求非常熟悉地图,可通过画图来加深记忆。还有就是区域特点,以世界地理为例,13个分区,每个区把它分成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自然部分再分面积、气候、植被、水文、矿产等,人文部分还可分成人口、语言、区域文化、旅游、工业、农业等等。这样经过整理的知识点会比较清晰,方便记忆复习。

高考学生复习计划三

夯实基础

高三学生将原来的物理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原来在高一和高二期间的学习是对零碎知识的堆积,现在是把头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式的条目结构,即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一轮复习要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对基本内容进一步加深认识,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物理基础好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加强和加深的过程,对物理基础弱的同学则是一个迎头赶上的良好机会.可以说,这一阶段是高三学生的黄金时段,这一阶段是弥补以前学习中知识上的缺陷和能力中的不足的机会.

注意养成良好、有效的思维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在新高考重点考查的五项能力中,理解能力是首要的.理解能力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和联系点的突破,再横向联系比较,将其与典型现象、基本物理模型和实验相结合,通过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加强易混知识的比较,辨析易犯的典型错误,建立易混知识档案.

第7篇

【关键词】开卷考试;中考复习策略

十二五期间,本人主持了一项市级立项课题“开卷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在不伤害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把握开卷考试的规律,指导学生高效复习,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在中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并为高中阶段更好地学习历史打牢基础。

通过两年多的行动研究,课题组初步总结出开卷考试总复习教学的十项策略。

一、复习进度规划的两个策略

策略一:夯实基础求全面。2011版历史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市中考历史的难易度比例是8:2:0,充分说明夯实基础的重要性,所以复习尤其是首轮复习时,务求全面、扎实,不能挂一漏万。

策略二:首轮“过书”要扎实。因为是开卷考试,课本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料,首轮复习的教材梳理,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时间再紧,也不能削减首轮复习的时间。

二、三大复习课型的六种教学策略

总复习阶段有三大基本课型:课本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1.课本复习课的常用策略

策略三:时序性和主题性相结合的框架策略。2001版课标打破时序,突出主题;2011版又恢复时序,但未抛弃主题;在老教材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中国史部分按照时序可以划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而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复习时两者结合,先明细单元框架,梳理每一课的基本线索,然后再仔细温习课本,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

策略四:因生而异、因班而异的互动策略。课本复习课很容易枯燥乏味,伤害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了保证复习课的高效,有必要增加互动。互动既可以是师生互动,比如有效提问;也可以是生生互动,比如小组研讨,小老师带着大家复习等。如果学生预习充分,对复习内容比较熟悉,互动可以多一些;如果学生对课本比较陌生,但课堂秩序良好,可以少一些互动,老师充分讲授,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因班而异,讲求实效。

2.专题复习课的常用策略

策略五:新颖性策略助学生融会贯通。专题复习时,学生对教材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此时要突出线索,重视古今中外的纵横比较。如果一味重复单元主题,毫无新意,则不能对学生的有效复习提供帮助。所以要从学生未曾关注的角度切入,有更大的视野,实现跨单元乃至跨课本的整合,让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中外改革之比较、中外思想史梳理、三次科技革命比较等等。

策略六:超链接策略助学生触类旁通。网络中的超链接可以让我们不断从任意兴趣点跳转,而专题复习中可以从一些兴趣点进行超链接式跳转,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在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多种多样的链接,从脑科学的规律看,这样做更容易唤醒记忆。

3.试卷讲评课的常用策略

策略七:基于数据统计的典型选讲策略。上课之前要对学生的试卷做充分统计,统计出每题的正答率,错误较多的题目还要梳理典型错误。这样选讲的题目就特别有针对性,能真实发挥考试和讲评的实际作用。

策略八:基于审题、答题能力培养的分析策略。部分学生开开卷之后反而迷茫,不知道如何提高历史成绩。他们的问题往往在于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在讲评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审题能力的提升,指导学生顺着命题者的意图答题。比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要从两个角度回答,一个从材料出发,一个从课本出发,如果只答一点,就不符合题意;比如“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变化”,就要回答从敌对到走向正常化,答出从什么到什么的变化过程。

三、整理与使用复习资料的两个策略

策略九:多搜集、少印发。书店和网上的历史复习资料是海量的,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甄别,做好精选、精用,以减少学生的重复学习时间。

策略十:查教材、不冲突。在2011版新教材出台之前,现在仍然是一标多本,我们搜集来的很多资料是基于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的,其整体体例乃至部分知识点的表达与本市所用教材未必一致,不能轻率使用,人为增加难度,造成毫无必要的困惑。在选编练习时更要注意这一点,要保持印发资料的前后一致性,不能彼此冲突,让学生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崔允t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第8篇

        一 态度端正,思想鼓气

        每一年在进行总复习前,我都要专门拿一节课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对待,而不是消极应付,自暴自弃,从而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思想鼓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卷考试的认识问题,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的难度大,从以往开卷闭卷学生的平均分进行比较,从两者出题方式进行比较。二是分数上好看点,成绩贴出来,自己的成绩别太显眼,和班上其他人差距太明显。三是认为翻书做的考这么点分,给低年级的熟悉自己的弟弟妹妹看见太丢脸。回家没法跟交代父母。四是历史作为文科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现在复习是精华是关键,以前没有学好不要紧。五是激将:你们都很聪明,考完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是哪些题失分较多,是不是不聪明,记忆力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 研究考纲,把握方向

        每一年考试前,市教育局都要下发本年度考试大纲,作为科任教师,就应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和教本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为自己的复习教学计划定好位,使自己和学生明白哪些知识只作了解,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运用的内容,使自己在复习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减低复习要求。另外,还要多途径地掌握中考的有关信息,如收集整理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关注本年度时事政治,从而剖析出本年度中考热点的走向,剖析命题趋势,有效地对中考试题和考试热点难点的收集和归类

        三 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综合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而从低到高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虽然时间比较紧,还是细致地划分了三个复习阶段,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三轮复习扎实进行,紧密围绕开卷考试这一核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侧重基础,有的放矢,将考试范围内的标志性事件、重要人物、时间等落实到教材中,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用专用笔或至少换一种颜色的笔做笔记,既走马观花又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让学生知道该课考纲要求是什么,该课出现过哪些考点,出题的形式是怎样,出的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综合题等,另外,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在保持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的同时,应尽量把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点也穿插进去,如复习到《马关条约》就应该联系到开罗会议,复习到戊戌变法就要联系到明治维新等。复习知识的同时用现场口头出题答和多媒体展示考题以及相应印的纸质练习题予以巩固。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性,我们可以归纳细化比较多的小专题,比如侵华史、探索救国史、三次科技革命史、英法美革命史比较、中日俄改革史、国别史日本英国美国等、两战史对比、党会议、重要图片专题、名人名言专题、材料题、经典综合题等进行分类归类。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整理,教师在复习时细化小专题知识点,曾考过什么,会怎么考一一落实到教材上。同样,用现场口头出题答和多媒体展示以及相应印的纸质练习题予以巩固。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归类模拟综合大演练,做题技巧的培训,让学生提升应试能力。

        考前应考技巧培训,如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这时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具体的史实说明,如评价林肯、拿破仑及其对内外战争的影响。指导联系对比:对比英法美革命,中日俄改革联系区别等,既要横向联系,也要纵向联系。横向表现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上,纵向主要表现在时间上。指导答题方法:由于学生平常多开卷考试缺乏经验,需要老师特别指导,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把握分配上(政治历史同堂不同卷);卷面的字迹工整整洁上;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上;答题顺序技巧上,如通做一遍,然后倒转做,先大分后小分,始终贯彻先易后难,不死缠烂打某一题等。指导一些经典答问:如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西方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等经典回答语言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自己复习:资料收集归类整理,提纲挈领目录印象;学生相互抽问熟悉资料,练习和提高查阅资料的速度。

        另外,还应进行归类模拟综合大演练。主要是出几套模拟题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第9篇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学业考试的到来,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影碟机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通过活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开展了学唱和欣赏历史歌曲,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写作、改革开放后家乡的新变化调查活动、寻访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等历史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6、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做到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课课有教案。平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结合实际写好教案。尽力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及时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总之,这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教学有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质量还不太理想,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应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取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异常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向认真对待,进取参与。经过团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我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异常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异常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此刻多种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仅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本事要求、考试资料、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我们组教师团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景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团体审阅,既保证了团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我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学中不断使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异常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必须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异常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明白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本事。我们针对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加强对“期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忙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进取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景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构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

  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之后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经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题本事和周密思维本事及知识迁移本事,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午时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经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简便应考。

  5、每一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进取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向持续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此刻就应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明白,“读史能够明志,学史能够鉴身”此刻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理解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构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理解教育影响,从而到达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10篇

一、对专题复习的认识

专题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完全打破教材原有知识体系而进行的归类复习。在这一轮复习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零散的、不清晰的,因此必须及时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善于分类,找准分类角度,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是二轮复习的关键。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也必然是纷繁复杂的,因此,复习时,我们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将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注重基础知识的专题化、综合化。针对初三的历史复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二轮专题复习中多下工夫、多用心思,力求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二、专题复习的一些思路

在二轮复习计划中,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专题复习可做以下安排。

(一)中国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中国历史专题复习的重点应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列强的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探索史两个专题。

1.列强的侵华史

这个专题的主要内容是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在实际复习过程中,可细分为晚清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国民政府时期列强的侵略。

晚清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个专题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对其加以理解巩固。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阶层的中国人为了使中国摆脱困境,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农民为首的下层人民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等,就连地主阶级自身也掀起了为挽救清王朝、维护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在复习这个专题时,引导学生结合每一次运动发生的背景,比较每一次运动的领导阶级、运动目的、经过及结果。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任务只能期待更先进阶级的出现。由此引出下面一个专题。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这个专题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与的第一次合作,并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又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革命道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走上抗日前线,又摒弃前嫌,主张与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七七”事变后,与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的黑暗统治下,又了帝国主义扶持的国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国。通过复习,学生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同时认识到了国共两党合则对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对国家民族有害。

针对中国现代史的复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英明的党。”

这个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归纳整理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49年到1956年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从1956年到1966年又进行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其后,经过十年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复习,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政权得以日益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蓬勃发展,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不断提高。虽然在过程中也有过失误,但共产党人能努力纠正失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这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二)世界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主要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国别史等。其中有些专题之间交叉内容较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复习时进行取舍。下面举几个例子:

1.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史

这个专题包括世界资本主义政治概况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对于政治概况,引导学生回顾、概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点选择英、美、法、俄、日五个国家,对这五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原因或背景、革命过程和意义进行重点复习。在复习时注意多横向比较,比较改革或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了使学生在复习时能更清晰地比较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好用列表法进行比较,可由表格内容衍生出一系列综合性题目。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这个专题的重点应该是三次科技革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29~1933年间的经济大危机,其中包括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独霸向经济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趋势。对于这个专题的内容,通常以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性的问答题的考查为主。

3.国别史

以一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以这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为复习重点。重点复习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和日本。以日本为例,包括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等,其中以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主。

第11篇

近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最大变化就是能力考查的加强。由于四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一项“再认、再现”是 传统复述式试题的体现,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能力要求的二、三、四项能力,也就是要考生在理解所学知识 的前提下,通过思维活动去分析、比较、判别、论证得出答案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思维型能力,它有别于80年 代的以记忆为主要复习手段,以复述为主要答题方式的试题。思维型能力是现在教学及高考复习要特别重视的 能力。由于能力考查的加强既顾及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又符合了现在社会人才培养、选拔的趋势,必然对中学 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性作用。为更好促进教学,更有利于高考复习,有必要对能力考查的趋势及训练问题进行 探讨。

一、从高考试题演变看能力考查趋势

1978年以来,高考历史试题的演变,以1990年为一个分水岭,1990年开始,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充分体现 了加强能力考查这一特点。

(附一)1978—1995年历史试题演变表

题型

分值 填图 选择 单项 多项 材料 年份 填空 问答 识图 名词 列举 搭配 选择 选择 解析 备注

78、79 年

1978 25 45 5 25 的年代填

事件,事

1979 33 44 3 20 件填年代

及古今地

1980 28 46 6 20 名列入填

空.

1981 28 42 6 16 8 81年单项

选择出现

1982 26 36 24 14 时称判断.

1983 27 34 6 16 10 7

1984 30 39 5 14 12

84—87年

有识图,

1985 26 38 8 16 6 6 与填图列

1986 20 32 10 7 11 20 为一类.

1987 25 27 10 18 4 16

1988 24 27 9 8 32

1989 15 27 4 42 8 4

1990 10 30 20 30 10

1991 15 40 30 40 25 1991年起

1992 15 45 20 40 30 满分150

1993 15 45 30 30 30 分.

1994 15 45 30 30 30

1995 10 44 30 36 30

1978至1989年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是以知识的复述为主要考查方法,所反应的主要是低层次的“再认、再 现”的能力;题型中的填空、填图、识图、名词解释、列举基本都是这种考查的体现。问答题和81年出现的选 择题本可以体现能力考查,但设问和答案要求仍是以知识的复述为主,能体现能力考查力度的题只占了很小比 例。如问答题中的人物评价。

1990年是试题重大转变的一年,它包括从内容到形式的转变,就内容来讲,是能力考查的加强,就形式讲 是题型的演变。由于高考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不能突变太大,故90年的变化,应该说从87年就已开始,这可以 看做是一场有计划的转变行动。87年取消名词解释,88年取消填图、识图,转入填空或选择题中只占约一分, 单项选择分值升到32分;89年取消选择搭配,增加多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90年取消列举,多项选择分值升到 30分,材料解析分值升到10分。题型变化本身就体现了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强。具体到内容中,有较高能力要求 的思维型的题在除填空外的各题型中都占了相当比重,约占41%,而89年思维型能力题只占不到10%。90年至 95年能力考查的情况可以看下表。

(附二)1990—1995年能力考查统计表

题型 单项 多项 材料

分值 选择 选择 解析

思维型 低层次 思维型 低层次 思维型 低层次 年份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1990 2 18 14 16 6 4

1991 3 27 8 32 18 7

1992 7 13 6 34 26 4

1993 7 23 21 9 24 6

1994 12 18 21 9 20 10

1995 21 9 30 6 25 5

题型 问答题

分值 思维型能

思维型 低层次 力占总分 年份 能力 能力 比

1990 19 11 41%

1991 22 18 34%

1992 11 34 33.3%

1993 17 28 46%

1994 38 7 60.6%

1995 36 8 74.6%

1990至1995年的历史试题,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一、题型稳定。二、能力考查的力度、比重逐年加强, 能力考查中包含了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着重考思维能力;重在知识应用,不拘泥于教材等特点。三、材料 解析题进入选择和问答题。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五、试题科学性、合理性不断完善。表 现为选择题设问更科学合理;材料解析题尽量避免阅读障碍,答案从材料中得出,改变过去不需完全理解、分 析材料,可以靠课本知识答题的弊端;问答题设计更科学合理,91年至93年的问答题能力要求不平衡,能力要 求高的一题,其它两题是传统式的低能力题,而94年理论要求拔得过高,脱本较严重,95年问题设计很好。三 个题都体现了历史试题的史论结合特征,试题在充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时,又没有脱离学生实 际,同时还体现了思想教育功能的考查。

根据试题演变及能力考查趋势,对96年高考试题的能力考查情况作一些估计。首先96年试题能力考查的总 体力度仍呈上升趋势。就各题型看,选择题中思维型能力题所占比重会保持75%至80%之间,但理论性和思维 力度会提高。材料解析题的思维型能力比例会保持在85%左右,但各题能力要求力度会相对平衡,改变95年的 一题很高,其它两题较一般的情况。问答题将保持95年特点,即三题能力要求较平衡,注意史论结合和学生实 际,思维能力要求占到80%左右。填空题只是知识的复述,95年分值已减少5分

,96年填空题可能会取消,分值 转到选择题中。材料解析题是为了加强能力考查而出现的,随着选择题、问答题能力考查功能的挖掘、发展和 材料题已向选择、问答题转移,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独立题型存在的价值已降低,它将会逐步消亡,几年后的 高考历史试题将会成为机读的标准化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分天下的局面,96年材料解析题的分值有可能减少,转 到问答题中。

二、高三能力训练的对策

根据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能力训练应成为高三复习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三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考试说明》已经定出了具体的四项能力要求,这就是高三能力训练的重要依据。

在指导复习、训练时,首先对四项能力,特别是第二、第三项能力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定出相应的复 习和训练目标。第二项能力要求,可以表述为有效的阅读、理解有关历史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辩析,从中最大 限度的获取信息,充分应用获取信息对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第三项能力是在第二项能力基础上的发展,它有 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概括;第二层次要求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去分析评价历 史事件、人物、观念。第三层次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 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些能力要求学生应用思维活动进行一定层次的理论分析,要达到这些能力,必 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就要涉及到教材所特有的理论问题,因而就必须将所需掌握的理论定一个范围,再根 据这个范围结合四项能力要求定出训练目标。

应掌握的理论主要是涉及辩证唯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科学本身的一些理论,这在《考试说明》中都 有具体的概括。

在复习训练时,将有关理论结合入教材,进行适当的理论分析,并设计系列性的练习让学生训练,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以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为例。在讲到原始社会解体, 阶级社会产生及春秋战国时奴隶制瓦解、封建制产生时,可以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讲解,并设计相应的练 习: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春秋奴隶制瓦解和战国 封建制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战国封建制确立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说明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

在讲到春秋战国文化时,可以引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用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关系分析春秋战国文化繁荣原因。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分析百家争鸣产生背景及各派主张对后 世的影响。

在讲到秦汉时期的农民战争与两汉经济发展时,引入阶级斗争理论。以西汉,东汉初期经济恢复的实例, 说明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在讲到秦汉民族关系时,引入民族问题理论。以秦汉为例,说明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秦汉与匈 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间的战争。

在讲到绿林赤眉起义时,引入必然、偶然的关系。起义的发生是西汉末期土地集中、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 结果,王莽改制只是激化了矛盾。

在高三复习训练时,根据能力考查加强的特点,对传统的复习体系要进行调整。传统的复习一般用三轮复 习法,第一轮根据教材章节复习,以知识掌握为主。第二轮专题复习,以知识的体系掌握为主。第三轮查漏补 缺和综合练习。为对付综合型的列举题和88年开始的“大跨度、高概括”的问答题,曾形成了一个较庞大的专 题复习体系,在高中三年级的复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列举题取消和“小切口、深层次”问答题的出现 ,专题复习的重要性和份量应有所降低。根据高考试题的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重在知识应用这些新特点, 复习体系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

加大第一轮复习比重,用一学期的时间对五本教材进行系统复习与练习,复习练习中将有关理论渗入教材 ,同时深挖教材的知识及理论内涵;设计有利于理解知识和掌握四项能力的练习题给学生训练,练习题以简答 式为主,论证式的较大问题不宜多,答案一定要学生通过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得出,重在培养比较、归纳、概 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及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削弱第二轮专题复习比重,用8周左右时间进行,复习时改变过去线索多而细的状况,改为一些粗线条。如 中国古代史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4条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可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 中国各阶级探索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世界近现代史可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 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英、法、美、德、日、俄国别史及国际关系史。复习时同样将有关理论渗透进去,从 宏观的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征,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形态各自的发展变 化及相互关系;国内矛盾、国际矛盾的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培养高度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从而形成立 体的思维体系。

第三轮进行有选择的答题训练,精选一定量的模拟套题和思维型的问答题给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注意查 漏补缺,约用6周时间。

第1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考复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119-02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如果急功近利,结果可能事倍功半。就像煲一锅汤,需要文火慢慢煎熬,最后才能变成一锅香浓美味的好汤。而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煲汤人的思考,需要高瞻远瞩的筹划、技能和经验。2015年高考已成为历史,但探讨三轮高考复习对2016年的历史高考复习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第一轮复习:夯基是关键

1.知识点问题化。通过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来夯基,根据考点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和思考,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更加精细化、有针对性和思考性。学生自己去想和探究,比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生搬硬套要更加有效。但是,对知识点的记忆并不等同于就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和选择一些情景材料,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评价等进行重点探究,锻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运用检测和能力提高的方式还有好多,可以通过表格整理、填空、抽背的形式进行。依据学情,贴近学生的能力水平,关注细节,针对薄弱知识点当堂进行再次记忆。

2.知识点结构化。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如果能做好,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提纲挈领,建构知识的网络。

3.选择题精选化。争取精选题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能训练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有明显的关键信息让学生与教材知识点建立各种联系;二是能检测学生对基础核心主干重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的水平,并能通过做题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有所帮助。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地去回顾、理解知识点。三是在选项排查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不做重复功、无用功,提高效率。梳理主干基础知识的选题要精准,优先选择精当选择题,基础知识背诵和填空尽量不要与选择题考查的点重复。

5.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1)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停留在表层,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有待提高。(2)学生对题型的生疏和缺乏答题技巧是主要制约因素。(3)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线索化、结构化、系统化,大多数学生答题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说明知识点在他们脑中尚未结构化,甚至还有学生对史实的先后都没搞清,历史概念缺失。

6.教师应该做什么。(1)重视教学内容的线索化、结构化,教学中强化教材主线、章节主线和专题主线,将知识点组织成一张知识网,帮助学生宏观把握,克服知识点散乱、无序。(2)教给学生基本的学史方法,如何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如何根据从材料提取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等,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3)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平时练习中让学生有高质量的思维活动。选题上,从资料上精选来的题目分章节穿插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兼顾启发思维和知识的内化。在出题方式上,一定要提供材料情境,选取有利用价值的热点作为出题情境并设计题目,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意识。

二、第二轮复习:提能是重点

1.针对知识的盲区和死角,二轮复习过程中进行重点搜索,彻底清扫,把握好复习强度,主打材料探究,整合联系,比较辨别的方向。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合理设计,提高效率,基础知识点的背诵和回顾控制在15分钟左右,之后对重难点采用史料进行间接考查,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但要根据具体知识点的差异和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考查方式,举例说明;最基础的采用问题的形式,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有一定难度采用填空,基础、易混点采用判断形式,理解类的采用材料探究,经常错的、时间顺线索性强的采取默写。总之,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就看我们能不能用对、用好。切记不能盲目信任学生

2.精选材料型选择题,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梳理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将零碎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例如,如果看到太平天国运动能够联想到两次鸦片战争,看到义和团运动联想到《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看到辛亥革命想到《辛丑条约》、北洋军阀签订的“二十一条”,这道题就容易解答了。如何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开始,联系到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我们好好思考。设想是否能依靠建立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搭建知识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题量要适中,一般至少10题,最多15题。

3.针对教材中没有明确说明的,但仍然是频繁考查的知识点,教师不要奢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看书发现和解决,并放手让学生去读、记、看、练,还是要花适当的时间对某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整合、联系。如抗日战争的两个阶段、两大战场。

4.关注重要知识点在小字部分的内容,如美国国会的组成,就是把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换了一种表述方式转化成材料,考查国会的组成。二轮复习中,对重点知识的在教材中小字部分的补充说明也要加以关注,尽量让学生去理解。

5.容易发生混淆的知识点一定要辨明。二轮复习中,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比较联系,归纳共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当材料信息模棱两可、迷惑性大增时,学生才能临危不乱。

6.在材料题方面,精选小专题、大专题,结合时政热点进行选择性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积累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小专题、工业革命和英国家庭关系的小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小专题、经济全球化的小专题。二轮复习中,加强小专题型材料题的专项练习,尽量寻找切口小、挖得深的符合高考历史发展趋势的这类题目让学生训练。

三、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整装待发

1.冷静分析前阶段存在的失误,时间紧迫,及时弥补。对试卷模式、上课模式、课件制作进行合理的规划:首先,试卷题量选择题25题;其次,上课模式,旧知督查(2分钟)、基础知识背诵(18分钟)、当堂检测(20到25分钟)、讲评(5分钟);最后,课件制作,旧知督查、基础知识问题呈现、答案校对。根据点数安排好阶段任务的侧重点:必修3本书第一阶段任务: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块专练阶段,以练为主、背诵为辅,3节课完成2张试卷,以必修一为例,中国史专练1、2,世界史专练1、2,将以上出现的错题再整合出题为必修一专项练习综合卷。第二阶段:综合练习阶段练为辅、背为主。

2.再回考点,巩固基础,具体做法有:(1)通过针对性练习,把暴露的混淆知识点首先针对性背诵,课件上呈现并默写、检测。(2)以针对性背诵为基础再进行扩展性背诵。(3)依托教材对选项进行筛选,精选练习,通过题目带点,不要重复点,除非错误率高的。

3.专题训练突破薄弱:材料题训练(说题,依托教材知识点)、小论文专题(题型建模)。

4.确定材料角度,依托教材多角度论述――角度问题。

5.梳理错点,改编训练;学生自主梳理错点。

6.停课复习,精心指导:看错题,回顾错点知识点。

7.精心准备考前复习:考前训练讲义(8号或9号早读,30道选择题,一道材料题)。

8.考前重点背选修,去年已考不作重点,2013年到2014年未考的作为重点,特别注意依托教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