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8:4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童装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议背景:“黑心棉”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浙江省是纺织服装大省,据统计,2008年浙江服装年产量41.99亿件(占全国同行业产量206.52亿件的20.33%),产品销售收入1377.19亿元,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繁荣的服装生产市场使得浙江省长期存在大量纤维性边角料、下脚料,一些不规范的生产企业将纤维下脚料进行开松处理得到的再加工纤维填充入服装及儿童玩具中,这也就是2008年中央新闻媒体报道的浙江省一家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黑心棉”问题。于是,浙江省质监部门在全省开始了与“黑心棉”的长期斗争,经过集中整顿治理,省内的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9月14日,浙江省召开了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浙江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会后下发实施。会后全系统根据方案确定的“明确责任、健全体制、上下联动、疏堵结合、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9年冬季至今,浙江省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区域性违法事件,使前些年不断发生的、被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的“黑心棉”事件得到遏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天气转冷,絮用纤维制品到了生产销售高峰期,此时会议的召开对新一年度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
多措并举:助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结硕果
1 思想重视,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前提。去年9月第一次絮用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浙江省纤检局加强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和信息收集等工作:各市质监局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处室,形成了分管领导主抓、责任部门负责的良好局面。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是国内著名的童装产业集群,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织里童装产业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思路发展,形成了创办童装企业“门槛”低、隐患多的特点。2008年,浙江省纤检局在定期抽查中发现,织里童装中有使用劣质纤维做填充材料,吴兴区政府获知情况后,成立了童装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副区长、织里镇委书记为副组长,采取质检、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治理的方式,近300名机关干部和执法人员历经45天集中整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劣质再加工纤维经销源头被彻底斩断:企业使用劣质再加工纤维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企业主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镇童装业利润比上年度净增7600余万元,整个童装产业出现了历史以来最好的产销两旺年份。温州市苍南县集中了7000多家再加工纤维及絮用纤维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有20多万,但是小规模和无照企业多,为了对絮用纤维市场进行整治,苍南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经贸、工商、质监、卫生、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21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 巡查和抽查结合,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及时发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隐患。作为质监系统日常执法监督的常规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是发现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吴兴区织里镇更是形成了网络化监管模式,从11个社区抽调135名质量协管员,分块负责、责任到人,组成“定人、定路、定户、定责”巡查监管责任制,形成“社区不漏街、街不漏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划片分区包干网络。为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吴兴区质监局要求织里质量监督站每天实地检查企业不少于20家,每家企业的巡查次数不少于3次,及时掌握织里童装质量动态。吴兴区质监局副局长吴晓伟回忆起他们今年刚查到的一起黑心棉案例,“今年8月执法人员按规定巡查,当查到隐藏于居民楼里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时,发现工人正在往服装里面填充的材料可疑,见到执法人员进来,工人更是神情慌张,于是执法人员提高了警惕,经仔细查看发现这些填充物是劣质纤维棉,接着执法人员找到了堆在仓库中的大批劣质纤维原料,连同已加工过的服装一并没收并进行销毁,并对该厂开出了处罚单。该案件处理后,我们将该企业的情况在全区进行了通报,在服装加工企业中起到宣传警示作用。”他说,“这个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没有规律,且位置隐蔽,在一般的检查中很难被发现,正是我们这种严密的巡查方式才及时发现并制止黑心棉服装的生产。”
温州市质监局从去年10月开始,对1000多家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和再加工纤维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巡查,尤其是在国庆、春节以及世博会期间集中加强了巡查的力度。苍南县质监局去年以来就出动执法人员1120多人次,检查企业600多家,发放责令整改通知465份,严格要求企业规范产品标识标注。为确保质量监管,温州市质监局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效能,除省质监局安排的定期抽查外,市县两级质监局还安排了专项监督抽查,去年三季度省市两级专项抽查再加工气流纺棉纱200批次,合格率仅为20%,主要不合格项目是产品标识问题,通过后来加大整治力度和教育培训,今年第三季度的监督抽查结果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浙江省纤检局执法科邵科长介绍说,监督抽查有助于了解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质量巡查能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今年初在宁波市一所学校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了一批学生用棉被的梳棉胎质量不符合要求,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将样品取回并委托实验室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此棉胎无筋纱,且面纱不符合要求。执法人员根据校方的采购地址追踪到产品的生产厂家在宁波市,于是该案例被移交到宁波市纤检所办理,该生产企业已受到处罚。
3 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和标准宣贯。浙江省除了省纤检局以外,只有宁波和湖州两地有专业纤检机构,因此“工作方案”实施后,不少质监局的监督和执法人员反映以前没有介入这方面工作或介入不深,对什么是絮用纤维制品、什么是再加工纤维知之不多,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深,感到这项工作专业性强、难以把握。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浙江省纤检局多次派出人员到市县质监局协助检查办案,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标准的宣贯。经过实践中的摸索,各市县质监局建立起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执法队伍。
4 创新工作方法,拓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浙江省纤检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省絮用纤维制品、再加 工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在学生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督和风险预警以及技术支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新。在学生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方面,省纤检局对生产企业采取了产前、产中、产后分段监管方式,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共计出动39人次,检查了全省25所大学、43所中专(中学)和17家幼儿园,涉及26家生产企业的276批次近9.3万余条产品,查处了两家不合格企业。风险预警是浙江省纤检局的又一创新工作方式,在絮用纤维制品销售旺季,通过对台州、义乌、杭州地区的8家专业市场的23批次产品的买样检测,进行风险预警,并将检测结果函告工商部门。发挥技术专长方面,在旅游旺季对杭州市9家旅游品商场销售的9批次蚕丝被质量进行检查,并召开了蚕丝被质量情况通报会,通过质量分析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还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做好业务培训,去年为质监部门和生产企业培训600余人,多次为质监部门开展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风险预警方面的工作,省纤检局执法科的邵科长说,“上个月我们刚办了一个案子,我们在商场买样对蚕丝被进行检测,发现蚕丝被的蚕丝含量和标识含量不符,我们通过商场的采购人员提供的地址找到了生产企业。目前该案正在处理。”
浙江金华市浦江县也曾因“劣质棉”事件被央视曝光,之后浦江县政府及质检部门将再加工絮用纤维作为整治重点。首先对全县范围内生产絮用纤维制品的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建立了企业数据档案:为了能有效地规范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浦江县质监局制定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检测制度、絮用纤维企业分类指导制度、预警制度、不合格絮用纤维制品召回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查制度等七项制度:此外,还推行了强制标识标注,要求再生纤维制品生产加工者必须在其产品包装及标签上如实标明生产、加工者的名称、地址、加工日期、产品名称,以及在产品明显位置标注“严禁用于人体直接接触”的警示语。浦江县质监局跳出传统的监管思路,对浦江县白马村使用再生纤维加工服装的企业进行整治后,从扶持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研发了代替再加工纤维的新纤纤维材料,说服企业选用新材料替代了再加工纤维做填充物,既扶持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解决了“黑心棉”问题。
温州市苍南县是再加工纤维的重点监管地区,苍南县委、县政府联合制定了《苍南县再加工纤维行业整治方案》,根据流程将再加工纤维分为原材料交易、褪(分)色、开花(开松)、气流纺与织毯、再加工纤维及其制品交易等五个环节,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整治。在规范再加工纤维纺纱行业方面,制定了苍南县气流纺再加工纤维纱企业联盟标准,并督促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为大量的再加工纤维寻求出路。
5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业务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宣传培训是增强质量安全监管员业务水平和提升企业业主质量安全意识的必要手段。在吴兴区织里镇政府举办的童装质量安全监管员上岗培训班上,吴兴区质监分局就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意义、再加工纤维有相关知识、质量安全监管员的基本职责、如何建立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填写巡查记录、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如何处置、工作联系方式等事项进行了讲解。质监局通过业主大会、电视广播、企业公开信、安全质量承诺书、上门宣传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层层统一广大企业业主的思想。特别是对全镇童装企业业主开展全员培训,切实增强了业主的质量安全意识,明确了业主的主体责任。通过强有力的正面引导,使广大业主深刻认识到了使用劣质纤维棉的危害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深刻领会了整治提升童装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了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提升童装产品质量,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温州市各县市区质监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宣传车来宣传有关絮用纤维制品和再加工纤维的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营造整治氛围。加强教育和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对企业的法制教育方面,台州市质监局监督管理处王平处长说:“据我们了解,有些企业对国家标准,比如如何对产品标注标识不了解,我们就到企业进行标准宣贯,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注,讲解相关的法规政策,并特别讲解了湖北省汉川市王环芳制售‘黑心棉’被判刑的案例,对企业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认清形势:进一步做好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监管
而在为人处世方面,陈新生先生一贯低调、谦虚,不事张扬,“为而不喧”是信条。在事业有所建树后,力求“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因此,即便他的事业并非异常煊赫,然而他的人生却是充实的,因为他以稳健步伐经营,务实而有效地付出,于家乡、于社会有所贡献。
搏香江,稳步发展成事业
陈新生先生祖籍福建,多年前,从内地来到香港发展,成为了众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之一。当年初到香港时,陈新生先生一切从零开始,养家糊口异常艰辛。然而凭藉闽南人天生的拚搏精神,他一路下来,逐渐立足,发展了事业,现在经营有坤威实业有限公司、敦诚投资有限公司。
在陈新生先生的事业中,童装、玩具布料的供应生产是其主干事业。据陈新生先生介绍,玩具和童装用布的生产的整个过程要求严格,技术标准极高。他说:“由于产品主要是给小孩子用的,有些更是0-3岁的幼儿用品.因此,除了要求不褪色、花式新颖、舒适雅致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符合健康卫生标准,世界各主要玩具和童装的入口国家,都对此订立了很严格的标准要求,例如,不允许含致癌物质,不可引起身体任何过敏反应,等数十项要求。”正因如此,在生产提供布料时,陈新生先生都是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依据国际上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成为坤威实业有限公司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钥匙。
其实,陈新生先生并非一开始便在玩具童装的布料行业打拚,而是先将其所学专长――机械设计服务于香港社会,从事保险箱的安装设计,并在其任职的公司参与了汇丰银行总行,汇丰九龙湾金库的部分设计安装工作。亲身经历过那段日以继夜,紧张又富有挑战的工程任务,亲眼看到汇丰银行率先将当时最顶尖的计算机技术和安全系统工程应用在金融银行体系,陈新生先生不无自豪地回忆说:“真是大开眼界,令人难忘,而且受益良多!”他可以如数家珍忆述当年工程进展的精彩事迹。但由于香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机械设计制造工业无法得到发展,五年多的努力仍看不到前景!陈新生先生决定改行,寻求更能贴近市场需求的行业发展。很快,在多位台湾朋友的配合下,他开始进军玩具布料生产领域。他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玩具、童装生产的中心从日本,韩国转移到台湾,迅即转到香港。香港玩具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当时的香港玩具、童装等相关公司有几千家,布料及配件的供应商也多达数百家。”
鉴于当时很多台湾商人涌来香港销售布料,陈新生先生开始与他们进行合作,利用台湾化纤织布的先进技术,从事童装、玩具布料的供应,一方面积极在内地寻找合作生产基地。对于陈新生先生而言,1988年3月18日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日,坤威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他的事业正式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由于从台湾来的生产用布,船期时间长,经常赶不上交货期,陈先生决定在内地设立生产基地,他率先果断地将相关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引进内地,在广东佛山开设织布厂,并培训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内地该行的“先行者”。亦以入股等形式与其它公司合作,将童装玩具用布严谨要求和管理方式引导入该工厂,使产品质量相应提高,一些内地原本不能生产的新布种,布匹的印染新技术也很快出现,由于有很多诸如陈新生先生的“先行者”,内地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逐渐普及,现在内地的玩具生产已然完全走上正轨,达到世界水平,成为了世界出口的玩具大国.单是广东东莞一带玩具厂就有一千余家。
但是,玩具花式品种年年变款,日新月异.作为商人,必须时刻要适应这个变化的市场环境,这也是对商人最大的考验。要想满足市场需求,产品就得不停地更新换代。为此,每年陈新生先生都去国外走走,参观一些大型玩具展,与同行、客户进行沟通,审察新方向,了解最新的审美趋势。凭藉一份执着,陈新生先生带领下的坤威实业有限公司一直经营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加之其日积月累的经验,同行之人都尊称他为“老行尊”。但他总说:“算是老马识途而已!”他的公司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销售商美泰的指定布料供应商,同时也是国外及本港几家知名的大型玩具生产公司的指定供应商。陈新生先生谦逊地说:“自己的事业远远算不上成功,只是一步一脚印地完成每一生产定单,诚信经营而已。”言语之中,尽显低调务实的干练形象。
此外,为了实行多元化发展,十多年前陈新生先生还创办了敦诚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物业管理,在内地和香港都有一定的投资,对此,他笑说:“应该学习他人经验,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经济变化多端,应该多元化发展。”
诚信立业,生存后发展
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让很多依赖出口的行业大受冲击,而陈新生先生的事业并未出现较大影响。他说:“2008年到2009年,在国际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业务减少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影响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得益于我们都是提供给知名品牌、大型的工厂,因此损失较少。”
从陈新生先生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立足商海的宗旨就是以品牌,以质量占据主导,来应对各种挑战。他概括说:“首先,必须设身处地为客户的利益着想,确保产品质量,才能得到客户的支持和信赖,生意才能源远流长,公司也就赢得良好信誉这块金字招牌。陈新生先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二十余年来,他的公司极少遇到大批退货现象,这实在极为难能可贵。“每次,我们都会拿布料给客户先审核,只有等客户认可了,我们才正式大量生产。如果客户不满意,我们会主动与他们联,虚心聆听各种意见,加以改进,直至客户满意为止,有时从批色,批质地,批辨样反复十几廿次,我们也毫无怨言.”
有一次,一家玩具制造厂落单给某布料商定购一款较新颖的针织布料,三个星期过了,这家布料商竟然交不了货。玩具厂找到陈新生先生,急如星火恳请帮忙。了解到客户情况紧急,陈新生先生权衡了能力,毅然应承。为此,在接到定单的五天内,他带领员工开足所有织布机,二十四小时不停产,织一批染一缸,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当布料如期送达用户时。该厂老板十分感激地说:“这正好比一场及时雨,如果缺少这批布料,这批玩具生产的整个过程就会瘫痪,我的公司将难逃劫数。”以此一役赢得了商誉,在同行中广泛引为美谈。陈新生先生回忆说:“五天下来我瘦了四磅,但看到客户满意了,我欣慰了。做生意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责任,有些时候,即使挣不到钱,也要诚信地对待客户,帮助客户解决困难,不可以一味想赚钱.”
显而易见,与客户的交往一直是陈新生先生工作的关键环节,他也极为看重客户的利益,秉承“与客户同甘苦”的原则,从大处着手,从不与客户斤斤计较。他说:“有时候,客户的资金可能周转不灵,也有时布料会出现一些瑕疵,但是我都能宽容,与客户共进退,该补数,该赶货的从不磨蹭.”玩具用布单量有大有小,多时可达数十万码,少时一匹布也是一定单,虽然生产小单一般是得不偿失,但为信誉以及客户的实际需要,陈新生先生要求员工照样一丝不苟地完成,务必保质保量,维护客户的利益,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了自身的质量和信誉,就有了客户的信任,也就有了生存发展的基础,陈新生先生总结说:“我的经商理念就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站稳了脚跟,再向前走。’在香港,机会多,竞争也大,危机下涌现着生机,生机中隐藏着危机,关键在于当事者的把握了。”
回馈家乡,用之社会
作为一个在香港打拚的福建人,对于家乡,尤其是自己的母校――泉州六中,陈新生先生一直怀有深厚感情,旅港多年,他一直奉献在泉州六中校友会中,出任多届会长及永远荣誉会长,联同其它热心的校友将香港校友会办成了爱国爱港爱母校的活跃社团。他对在香港的校友也是关心备至,经常热心帮助校友拓展生意,对新上位的校友,更是毫不保留地同他们分享经商心得,平易近人。或帮助部分校友克服些生活上困难,深得社团的信任和校友的爱戴。
据他介绍,在“”时期,泉州六中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破坏比较严重,此后多年来泉中校友会一直非常关注母校的建设,多方支持,他也积极出资出力,和校友一起捐建教学楼。“当时破坏比较严重,这些年经过校友们的努力,已经发展很完善了,我只是一点贡献,热心参与而已。”陈新生先生谦逊地说道。
此外,陈新生先生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担任香港地区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五届副会长、两岸和平发展联会监事、福建社团联会会董等社会职务,他说:“以前主要忙于生意事务,现在生活基本做到了衣食无忧,也培养了接班人,就应该积极回馈社会,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现在的陈新生先生,一方面事业稳定,并逐步发展,另一方面,他积极回馈社会。虽则如此,他却表示自己远远谈不上成功。“我个人觉得,成功就是要给社会一个交代,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有责任感,将工作做好,对香港,对国家有所建树。”
的确,成功的概念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新生先生离自己眼中的成功也许很近,也许很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经历岁月沉淀后的他,一定更加用之社会,回馈社会,让人生更加充实,厚重。
(华 素程楠婷)
一、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商场各种规章制度虽然齐全、明细,但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我们应将各种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1、完善商户的合同
(1)一年内不准私自将商铺转让他人;
(2)不准私自空柜,影响商场的营业;
(3)自愿退场的如在三个月以内把合同保证金作为违约金。其余柜台费两个月以后退还。如在三个月以后自愿退出的,合同保证金作为违约金,其余柜台费不予退还。
(4)二次装修自愿退场的一律不得向商场或后入驻的商户索要二次装修费。
2、完善供货商管理制度
针对平时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鞋区和服装区规定以下管理制度:
服装区每周检查至少一次磁扣,少一个磁扣罚款10元。鞋区检查库存与实际的数量是否相符,多与少都要有明确的处罚制度。检查与处罚制度将减少商户在实际的经营中出现的各种漏洞。
3|、完善售后服务制度
在把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希望供货商在最短时间内把售后问题处理好。否则,如果交到办公室,值班经理直接按小票上的处理,不用经供货商同意。
4、后门管理方面的问题
出于商场消防安全考虑,商场营业期间后门不能关闭。给后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个别商户私自从后门外出,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建议在后门安装报警器以方便管理。
二、对商户进行摸底,调整理优化柜组。、
在过去的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有经验有经济实力能很好配合商场管理的优秀商户,也出现了一些业绩差私自销售不配合商场管理,既没有经验又没有积极性,扰乱商场的商户。所以对商户要进行详细的摸底,重新调整柜组,优化商场管理模式。鞋区,如童装区,A7、A-1、B-3,B4要求增加商区面积,商场应大力支持这些优秀商户,对业绩差不配合商场管理的商户应劝其退出商场。
三、招商优秀商户,招聘优秀管理者、员工
商场柜组调整后势必出现空柜组,招商时要优先发展有市场经验,有一定实力的商户充实商场。同时招聘优秀的业务主管、收银员,加强商场管理。
四、改进员工工作作风
为了加强员工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要加强培训学习,增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定期开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商场员工以身作则,尽职尽责。
1、管理层
通过外出交流、培训学习、自我充电等形式,提升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收银员的工作要求
加强解磁管理力度,如发现商户有私自到收银台销磁的每次罚收银员工10元,平时只留一个消磁器给收银员,其余消磁器由会计锁起来管理,如有退场商品,下午六点以后由值班经理亲自消磁。
2、安全、卫生方面。
通过学习提高管理理念和认识改进以前工作中的问题,以身作则,保证商场的安全、卫生整洁。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 教学 问题 对策
服装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专业和现代化示范专业。长期以来,我校为“服装之乡”培养了大批合格、有用、深受欢迎的服装人才。服装设计专业是服装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我们培养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书本内容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服装设计专业日益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从而为解决我国服装业人才与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作出贡献。
一、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办学层次模糊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单一的标准化培养规格,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难以建立,致使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管中等职业教育在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但中等职校培养出来的各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都远远不能适应服装专业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是学校办学层次模糊,没有自身特色可言。企业和毕业生不能相互适应,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不久,往往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企业在屡屡引进人才不成的失望之余,也在连连叹息现今的学生太不扎实,太缺少应变能力。
2.专业结构单一
单一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结构型人才过剩,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企业急功近利,花大价钱聘用设计师,以为企业的命运交给设计师就万事大吉了。但事与愿违,设计师们频频跳槽,使企业陷入人才困境。从服装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讲,企业不仅需要服装设计师,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而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在未来是最具竞争力的。服装设计师只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还需要打板师、工艺师和经营品牌的企划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服装企业经营产品的定位也不尽相同,男装、女装、职业装、休闲装、童装、运动装……这就要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也随之不同,有所侧重。
3.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活动半径有限――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实践不足。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以后,知识更新不足,急需补充。当前服装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思想从各行各业各渠道,不断地渗透和补充到服装领域。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全面的、苍白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师资力量。
4.教学形式枯燥
纸上谈兵,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是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众所周知,同一服装造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结果会大相径庭。效果图与实物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服装设计必须用材料造型,仅在桌上画图,根本体现不了造型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打制服装样板、工艺制作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多数情况下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学校的实验设备也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更新速度,单一和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实践课缺乏兴趣。所以,只有与服装企业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才是改变现状并实现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如何搞好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
1.确立与市场接轨的培养目标
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要,中职服装专业应立足于服装企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拓宽专业口径,创办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等具备现实性的、实效性的专业,着眼于培养服装企业急需的综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集知识技能于一身,既会设计,又懂工艺,兼通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在素质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人才;在业务上,培养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现代化服装生产企业技术管理能力、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初中级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2.制定合理而灵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蓝图,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文件。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案,然后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专业发展趋势,并组织和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兄弟院校等各方面人士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基本思想去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跨学科掌握较宽的知识面,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要。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服装不仅仅是商品, 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 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在教学中,提倡学生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设计意识、设计理念。同时,要强调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立足于学习服装结构、工艺技术方面所表现的美,做到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加值;以得体的穿着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内涵,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4.注重学生实践环节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参与项目设计、企业设计的教学形式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实效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社会或企业开展的一些项目来引导设计教学,使这门课程能够与市场接轨,适应社会,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一方面,要在校内现有的服装实验室基础上,加快服装CAD设计室和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步伐,进行模拟实验工作。实行产销一体化,走以厂养学、以学促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打样、裁剪、工艺制作、销售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应在校外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强化产教结合,争取产业界的支持和援助,本着互惠互利、学习服务的原则,同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应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为服装企业设计产品;在学生三年级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性质的服装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迅速掌握成衣设计师应具备的各方面业务知识,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5.训练学生绘窗表现技能
一幅完美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最佳的设想构思,二是有扎实的绘画表现技能。要表达服装的设计,仅靠思维或者语音,没有具体的视觉形象是不可能的。教学中,要教学生养成边思考动笔记录的习惯,使得头脑中的每一个创作形象都能转为平面的视觉形象。一件物体的出现,包涵着面与体的关系。比如,在基本绘画训练时,我严格要求学生面对任何物,都要善于发现,正确理解。理解了物体,才能如实地表现物体的透视比例结构等。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人体比例结构是服装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因此,提高绘画技能可分为三个阶段:(1)临摹。包括人体临摹,服装画临摹,可以在抓结构与比例的绘画中打好基础。(2)借鉴。就是根据所掌握的方法借助于他人的理念, 进行自己的构想和创造,在这一阶段中要善于求变、求新、求美。(3)创造。就是在自己原已掌握的基础上,力求改变自己和超越他人,追求变化、新奇和美感,不仅要在服装与人体动态上寻求改变,而且还要在画面构图、表现形式和语言上有所突破。
6.合理运用类比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服装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在教学中可运用设计的类比方法,即将艺术设计美学原理的知识展开延伸,结合服装设计将美学原理等元素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寻找出各种设计艺术的共同规律来全面解决服装设计问题。比如:在讲设计基础时,先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图形的视觉作用,认识怎样组合或排列才能获得美的视觉效果,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是和谐的,各种色彩怎样表达心理情感等。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将构成设计的知识揉进服装的设计当中来讲解,把服装设计的各种因素,如为谁设计、什么时间、什么样场合等考虑进去,围绕这些必备的条件将其美化,这就是类比延伸。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考虑其他如材料的运用以及工艺手段的运用等问题。另外,讲授女装设计原理知识,其原理知识就可以延伸男装或是童装当中,只要充分考虑男装、童装的特点和要求,其设计原理是一致的,这就是利用设计的共同性进行类比法教学。当然,在利用直观分析法和类比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迁移法、比较法等。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要建立一支理论知识宽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队伍。定期轮流到企业进行岗位的实践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培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联合,参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积极参加各级服装设计大赛等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并从服装企业选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充实原有师资队伍,真正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专业技能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充电,加强与服装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利用企业的设计需求平台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总之,如何办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企业输送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改革和创新”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唯一手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与完善中职服装教育的实践活动,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发展之路,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康玉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论丛,2006(1):244.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
2、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类别产品市场做精做专,赢得市场竞争力。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减量提质、做优做强”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全力打造全国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童装大镇”向“童装强镇”转型。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是成长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行业转型。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产业链,促进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三是引导自主创新。建议设立创新扶持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小微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机构。引导小微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努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
3、缓解要素制约,合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合力破解资金要素制约。积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成立金融协会,完善金融工作例会制度。积极探索农房产权、林权等抵押形式,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方式上拓宽可抵、质押资产范围。不断完善信用贷款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重视诚信建设,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积极争取、运作好政府应急周转资金,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配套政策。强化日常监管,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二是合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总结推广八里店镇尹家圩经编园区建设经验,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鼓励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批适应产业导向、符合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厂房。三是合力破解人才要素制约。组织开展对小微企业业主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小微企业与本地大专院校的合作。努力改善人才创业和生活环境,切实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4、优化服务手段,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联系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小微企业列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千家小微企业”等活动。建立由区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区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成长提供资源和信息应用服务支撑。扶持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提升服务效能。重视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工作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强化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加强部门沟通,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全区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三)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仰赖技术进步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步和提高恰恰来源于创新。创新型小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先驱者,拥有比大型企业更强的创新动力,凭借行业内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推动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小基础薄,易受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弱。为了解如何在工商、财税、金融等方面为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20**年8月我们在中关村进行了调研,与中关村管委会的部分园区,30多家创新型小微企业,以及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器进行了沟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关村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小微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方面
1、“政府公关”成本依然较高
根据调研,企业注册便捷程度较5年前下降较多,有位企业家反映,5年前注册一家企业只需1个月,现在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此外,时间成本之外的“隐性”成本也在增加。工商局的各项手续程序繁杂,往往因为某一项细节问题需要反复沟通、申请多次,耽误了整体项目进度。例如注册地址和经营地址有别(异地经营)、股权转让协议与政府模板不一致等等。为了尽快完成注册程序,小微企业通常通过攻关寻求便利,但也因此增加了的成本。美国的创新科技企业在初创期与政府接触极少,申请流程快,用时短,可将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一位曾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表示,在美国创业,很少跟政府打交道,成本非常低,主要精力都放在做业务上,但是回国创业后要花很多时间跟政府各种部门沟通。世界银行的DoingBusiness指数中的“创建企业”分项排名中,中国排名185个国家中的第151位,整体排名为91位,反映了企业的注册和设立困难较高。
2、税费负担较重
尽管自20**年起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相对较重。税费项目较多,除营业税、增值税外,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数额也占到较大比重。现行“一刀切”的税收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略失公平。实行“营改增”后,制造业企业税费有所减少,但对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则不减反增。以中关村为例,软件开发、互联网等轻资产企业,由于折旧摊销等可用于抵扣税费的会计项目少,税收负担反而加重。此外,政策优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现已实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两税”,但可享受此优惠的主要还是个体工商户,针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起征点应有所提高。
3、其他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能源成本等,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参与的领域,行业壁垒高,小微企业如果正面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只有在未被开拓的领域寻求狭窄的生存空间。此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受限于企业规模、福利制度和发展不确定性,小微企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关键岗位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
1、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
因此,在融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多靠借钱(民间借贷、民间担保)解决流动性问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融资成本,一般年利率在20%以上。与初创期企业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当企业营收规模扩大到千万级别或接近中型企业规模后,融资的选择范围迅速扩大:银行愿意提供达数百万的信用贷款,PE、VC机构也频繁登门寻求入股机会。然而,中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往往不及小微企业。
2、受财力和知识约束,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低
与中小企业相比,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更加稀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市场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所收取的服务费相对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而言较高,企业难以承受高额成本。有企业反映在新三板增发400万元的股票,券商要求收取80万,即融资金额20%的佣金,而企业对此也束手无策。此外,券商对其客户的筛选标准较高,对小微企业服务不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便是例证。虽然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没有规定硬性财务指标,但券商常常制定较高的内部承销标准,小微企业中能达到其财务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几乎为零。第二,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上市”的不可预期性,也会导致小微企业面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IPO至今已停滞一年,给小企业造成上市时间成本高、不可预期的印象。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四板”)转板制度尚未建立,能否转板不明确,很多小微企业对于选择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或四板挂牌交易尚抱有疑问,担心在监管主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其今后转向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创业团队普遍是技术出身,缺乏金融和财务相关知识。尽管许多小微企业尚未步入资本结构计划和管理的阶段,但对直接、间接融资及金融市场了解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若不依靠证券公司或财务顾问,仅凭借其对资本市场的有限了解,小微企业在与VC、天使投资接触过程中谈判力较弱。因而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企业在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并不贸然接受股权投资。
3、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小微企业在面对多个监管者时,迫切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引和统一的规范。创新型小微企业主要的接触对象是当地工商局,股权变更、转让等事宜皆须向工商局报备,包括在新三板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然而,不同政府部门,设定的要求和规则缺乏衔接和统一,甚至同一部门不同工作人员对规则的把握也不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办事成本。
三、促进创新型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其所处的政策和金融环境需“对症下药”。从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借助国际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简政放权,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二)加快IPO开闸和新三板扩容,建立和明确转板制度,放开券商牌照引入竞争
IPO的长期停滞给拟上市小微企业以较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排队在审企业的日常经营和项目投资,企业迫切希望IPO开闸。此外,虽然小微企业参与新三板和四板的门槛较低,但是新三板和四板向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不明确,导致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四板挂牌积极性不高,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由于无法预见长期内客户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倾向于一次性的收取高额服务费。需要尽快明确并建立新三板、四板的转板制度,明确预期,坚定信心,同时加快新三板扩容步伐,以满足各省市园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的券商收费标准仅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应当参照美国经验,放开券商牌照,让小微企业与小规模、专业化的小型券商高效对接。通过鼓励中小型证券公司(又称“精品投行”)的发展,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中来,以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获得金融中介服务的成本。
(三)借助财政力量建立全国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天使投资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中设有给予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等,年总金额逾百亿元。各地方政府也曾纷纷设立地方创业引导基金,单个规模在五亿元左右。然而,以财政拨款或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规模有限,“僧多粥少”,而且行政色彩浓,企业申请和拨款的程序缺乏透明度,由于政府缺乏投资相关专业能力,资金分配的效率较低。此外,投入的资金是给予企业无偿使用,其实际效用难以衡量且没有稳定回报,方式不可持续。
美国始于1960年代的小企业投资基金模式(SmallBusinessInvestmentCompanies,SBICs)可供我们作政策参考。该模式中,投资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美国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不直接投资于或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是作为基金的股权或债权融资担保方,撬动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从而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虽然随着美国风投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逐渐成熟,SBIC的规模之于整体风投行业在今天已比较有限,并且SBIC计划曾在运营初期遭遇道德风险问题的打击,但其在特殊阶段对于小企业融资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新投资基金”计划提供为期10年的创新支持,吸收政府和私人的配套投资,以帮助澳洲高增长公司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法国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利率补贴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可考虑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基金。基金的运营可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借助财政力量为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私营投资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引导和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二是拨款成立小微企业投资母基金,将资金投资于已有良好投资记录,规范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天使投资人或风险投资机构,摆脱行政主导的方式,更高效地促进天使投资的发展,从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应当注意防止政府寻租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推动发展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孵化器
孵化器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重要平台。初创期的企业除缺乏资金外,还缺少财务、人事、后勤、政府关系以及其他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可靠支持。目前我国由政府主导设立的各式“孵化器”达数百家,仅复制了国外成熟模式的表象,往往流于拨地盖楼的形式,成了物业的“二房东”,却没有给予初创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发展辅导和经营管理资源的支持;或者在企业孵化成功可以脱离的时候“困”住企业不让走,没能实现物理空间的高效流转。此外,孵化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自己创业或投资创业团队的经验,管理理念有所偏差。全世界最为知名的孵化器为美国硅谷的YCombinator,它给一个项目只投2至3万美元,占初创企业5%左右股份,并安排指导老师给每个创业者,开办创业课程。虽然YCombinator不提供创业场地,但它先进的运营理念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加入,其中孵化出的初创公司被VC大力追捧和争相投资。
应当推动、鼓励民间成立形式多样的商业孵化器,例如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的“创新工场”、“中国加速”、“车库咖啡”等便有成为孵化器示范模式的潜力。中关村园区自20**年起民营孵化器数量快速增加,形成了新产业“创业服务业”的雏形,起到了积极的创业支持作用,但依然缺乏有行业和技术经验管理者。未来应当给予有充分行业经验和背景,以及成功投资管理经验的民间孵化器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推动建设良好的、覆盖面广的创业环境。
(五)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带来的规模不经济。小微企业信息缺乏且征信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机构难于进行全面评估和做出信贷决策。人民银行于2006年启动建设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但目前来看覆盖率依旧较低,实际作用有限并且存在信息分散和割据现象。未来应当整合基层征信机构信息源,包括商业银行、工商、税务、股权交易场所等,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的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可以考虑借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经验,采用带有适当盈利激励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真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数据,搭建开放、共享、透明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一、狠抓宣传造氛围
为提高远程教育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街道制定了三项举措狠抓宣传。一是资料宣传。街道成立了专门的远程教育宣传组,前往各村、社区、学校、路口等人口聚集的地方发放宣传资料,累计发放了20000于份。二是影视宣传。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远程送电影”活动,街道各站点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巡回播放《我的》、《泰行山下》、《血洗台儿庄》等20多张影片进行宣传,并利用远程教育车播放音频材料进行宣传。三是网络宣传。街道中心站点在机关网站上建立了远程教育网页,并及时将各站点开展活动的情况上传至网站上,让市民通过网络了解远程教育。同时,各站点管理员利用远程教育科技信息平台,免费为市民提供用工信息、技术咨询、资料查找等服务。
二、深入学习强素质
充分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狠抓学习“深入”。一是学习方式上力求灵活机动。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外出学习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养。二是在学习内容上贴近农村实际。各站点根据村情、村貌制作了30多个具有乡土气息的教学课件,大量收集了一些致富能手的先进事例进行电脑教学,让群众从身边事例得到启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在学习要求上突出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站点重点学习与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群众致富等方面的教材,并把所学内容应用于解决自身发展的需求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搞好培训求实效
按照“教学内容上、教学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教学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的要求,充分发挥站点的综合服务功能,把群众需求作为远程教育开展培训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远程教育功能,让党员干部、群众进得来、留得住、坐得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
1、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党员群众“四个需求”大力开展各类培训。一是针对“新”的需求,组织电脑网络培训。把最新的劳动就业信息、养殖栽培技术、市场商品需求、产业发展壮大等作为培训重点,让党员、群众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查阅相关的一手资料。二是针对“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利用双休日邀请专家、教师为广大干部举办政治、经济、社会、金融、法律、科技等知识的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题讲座,切实拓宽了农村党员、群众的视野。自去年以来共举办政策法规讲座10期、农业技术讲座22期、文明礼仪讲座6期、产业发展讲座15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12000多人次,群众170000人次;三是针对“实”的需求,组织岗位培训。我们举办村级干部岗位业务培训班和实用科技培训班20多期,培训村级干部5000人次。四是针对“精”的需求,重点研究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读本》、《先锋在前》、《市场经济体制》等刊物以及劳动保障、个人维权等内容。
2、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四步教学法”。一是“集体备课”精选内容,精心制作教案。街道各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每周星期一聚集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本周所要开展的大型活动,精心选择符合本村实际的培训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方案。二是“详细讲解”突破重点,把握关键内容。在收看教学课件过程中,各站点管理员首先作收看提示,讲解重点,主要针对培训内容的重要部分和关键环节,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进一步帮助党员理解内容,掌握要点,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帮助群众掌握技术要领和发展思路。三是“耐心辅导”化解难点,帮助释疑解惑。在收看培训过程中和过程后,随时接受群众对难点、疑点的提问和咨询,并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于辅导员无法答复的问题,采取电话沟通涉及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或邀请技术人员到实地解答等形式,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对于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各站点管理员主动询问在理解掌握上的实际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四是“指导实践”检验成效,促进学以致用。联系学习培训内容和当地实际,采取鼓励党员、群众自主确定实践内容,各站点管理员对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负责指导、督促,进一步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中授课、个别辅导、分散自学、课件观看、分类培训、现场指导、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满足了群众的不同要求。
四、加强管理促服务
一是抓好队伍梯队管理。为切实提高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们组织辖区青年召开了“增强本领、服务农村”的专题交流会,要求辖区大学生毕业后服务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目前,村已经有10多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加远程教育工作实习,这给未来远程教育队伍梯队培育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二是抓好新站点人员管理。街道领导对新一批大学生要求做到“六个三”。一是摸透三况:全区情况、街道道况、村社情况;二是提倡三会:会做、会说、会写;三是抓好三多:多看、多想、多做;四是落实三心: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五是强化三情:热情、真情、感情;六是锻炼三种精神:吃苦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志愿者精神。同时,为帮助新来大学生及时了解、指导他们农村基层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街道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一是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将他们安排在交通便利、环境舒适的地方住宿、用餐,并为他们购置了平时所需的生活用品。二是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力开展“传帮带”,指派一名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与一名下村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主要是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指导人,并与各大学生村官签订了责任书。三是营造了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街道对大学生任职所在村实行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座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在街道设置了1名联络员,同大学生村官保持密切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为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街道还制定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津补贴标准的方案,并实施了“1+2”联系制度(一个工作人员定点联系两个村(社区)),协助他们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并组织培训人员对农业实用技术贫瘠的村(社区)、组、户进行现场指导。
关键词: 服装CAD 服装设计 项目化教学 深度结合
随着服装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服装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揭示着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法存在着以下明显的不足:首先,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在传统的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宰者,通过示范讲解向学生灌输统一规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其教学方法僵化、教条、机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久而久之会导致不能自觉、自主地研究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教学内容封闭、陈旧,缺乏和企业、市场的结合。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现今服装行业的内部已经开始细分,不同岗位方向课程结构应该有所区别。大多数专业教师也因缺乏和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适时沟通,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显得封闭、陈旧。最后,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技能,总体上过于重视学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而忽视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造成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很难胜任工作需要,只能进行二次培训,无形中缩小了学生就业岗位的覆盖面,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随着我国加入WTO,服装企业从原有的来料加工向自我研发、自创品牌、自重营销的综合性企业过渡,这就要求从业者需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此,对服装专业课程旧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服装项目化教学正是在此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使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分析、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的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以能力为本”的价值观。
但现有的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也存在着流于形式、表面化的问题,很多学校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只是简单地将几门相关的课程集中在一起,教学还是按照旧有的模式进行,各门课程由若干个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来实施教学,课程内容单点设置,课程间缺乏必要的串联和衔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单一,被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各门课程成绩乘以不同的系数,以得出某一项目的最后成绩,该课程评价体系受认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够客观,学生的学业水平得不到正确的反应;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等等。
只有彻底解决以上现阶段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使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和顺利地发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借助于现今行业运用广泛并具备一定科技含量的服装CAD软硬件,实现服装CAD与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的深度结合,就可以帮助解决现阶段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项目化教学改革得以深化和发展。这二者的深度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装CAD和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教学场所的结合。
服装CAD是“Fashion 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意思就是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一般有创作设计(款式、色彩、服饰配件等)、出样、放码、排料、工艺单制作等功能。它具有快速、高效、功能全的特性,现已在世界上服装类企业中广泛普及和应用,也是服装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场所的使用上就是服装CAD的教学必须在专用的计算机机房中进行,而其他大部分专业课程例如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则在另外的教室或工作室进行,一门课程结束后再开始另外一门,两者之间互不相关。旧教学模式从教学场所上就制约了课程之间有效的串联,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有效的实践。加上一个摆在我们眼前的更加现实的问题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开始了高校扩招的改革,学校中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以我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班级人数从原来的每班20人左右迅速上升为每班38人左右,增长率几乎为100%,原来艺术类专业推崇的小班化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和现场的示范,更难得到老师及时有效的指导,而这对《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制板》等专业技术含量较高、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不利的。另外,服装的款式设计的灵感除了可以在传统的纸上表现出来以外,随着世界上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终端上通过相应的软件和辅助工具,充满了灵感的的设计同样可以栩栩如生,这是设计界的一种趋势和要求。
我们发现:要想通过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彻底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首先必须对旧有的教学场所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整合。具体做法是:对普通教室或工作室进行必要的改造,根据将要建成的一体化教室的功能需要,除投入必要的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技术领先优势的专业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外,必须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并在电脑中安装服装CAD等专业软件。学生自备的电脑也可以作为教学和实践的必要补充。将普通的教室或工作室有效地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的教学和科研功能,以及兼备社会服务功能的一体化教室。在经过改造完成的一体化教室中,教师除了可以进行传统的教学和示范外,还可以利用电脑设备和CAD软件实现了师生一对一的教学与示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电脑屏幕清楚地看到老师的讲演和示范,并可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后排学生无法看清老师现场教学和示范的弊端,使改造后的一体化教室除了能满足日常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定项目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外,还使学生在使用电脑进行服装CAD软件操作训练时摆脱了对固定的计算机机房的依赖。学生在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中,既使自身的该项项目所包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又在不断的练习中使自己的服装CAD的操作技能和计算机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服装CAD与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的深度结合与运用,更应该体现在服装CAD和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穿插整合。
“项目化教学”现已在我院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推广,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使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在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已经完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总结。总结发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在解决了项目的设计、师资的培养和管理等问题的基础上,关键在于解决如何在既定的教学项目中将现有的课程进行有效的结合和串联,使项目能够顺利地实施和开展,真正能使学生在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训练后,能及时地从中获取并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串联。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已有5个年头,开设的教学项目有: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等多个项目,我们以项目《女装设计》为例,对项目的设置及其开展和实施进行分析。女装设计的项目由以下多门课程顺序组合而成:结构设计基础、女装结构设计、服装CAD、女装设计、女装缝制工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来的做法是各门课程以先后顺序由相同或不同的老师来教授,最后由学生来进行一定款式的女装的设计,并完成所设计的女装款式的制作和展示,由此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其他各个项目的情况也基本相同。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果项目的组成即各课程还是像原来的教学模式那样进行课程的单点设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所谓课程的单点设置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课程设置中常规的模式,在服装项目化教学中仍然如此,各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分阶段来进行实施,课程相对独立和分散,学生无法把已学过的设计和制版技术等各门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服装款式结构之间共性、关联性和变化的规律不能深刻地理解,影响了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分析项目化教学中课程的配置,不难发现,现代的软件技术已经融入了专业教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各个分散独立的课程通过一个有效的途径进行合理的串联和组合。而这一有效的途径我们已经发现,那就是高效、快速、专业的服装CAD软件。服装CAD技术,它除了具有高效、快捷的专业绘图功能之外,还可以对设计图纸进行安全有效的存储和传输,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是每一个服装从业人员都应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新型的技术。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设置的课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门技术的重要性,它在每一个教学项目模块中均作为主干课程出现。它的存在,也让我们解决现今项目化教学中的课程单点设置的问题获得了希望。
服装CAD是一个快速高效的专业工具,它具有创作设计(款式、色彩、服饰配件等)、出样、放码、排料和排工艺的功能,这些功能本身就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专业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服装CAD软件既能满足款式设计,又能满足结构设计、样板制作等服装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的需要的这种强大的专业的功能,在《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样板》、《服装工艺学》等多门服装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各项目的主要课程的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在一体化教室中,利用电脑和CAD软件进行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诸多主干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既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通过服装CAD软件,使各自不同的课程得到有效的串联。将项目化课程课程的教学和CAD软件的操作和训练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使原先的课程单点设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中各个环节联系少、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得到有效的串联,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与进步,这将有利于推进服装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深化。
三、服装CAD和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教学的深度结合,可以对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学习的成果有一个更全面的、更客观的评价,深化工学结合的深度。
现在的项目化教学中最常规的评价方式就是:各个不同的老师对各门不同的课程分别实施教学和考核,按照各门课程在该项目中所占的学分或课时比重,对各门课程施以不同的权重,对所有项目中的课程的所得到分数进行分数的加权计算,最后得出学生在该项目学习的最后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在项目化教学改革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依然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各门功课的分数所占比例的大小由项目负责人根据一定的依据来制定。这种依据有很大的人为的因素,不一定能客观评价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效果。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制定出能客观、真实考量学生在项目化教学的学习效果的考核标准。标准是唯一的,和我们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一致的,就是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符合社会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的设定是根据工厂实际生产的需要来设置的,那评价体系就必须能检验教学能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学生是否有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何来评价和判定这种能力的大小呢?服装CAD给我们客观、全面地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具体做法是:在进行男装项目、女装项目、童装项目等的教学中,在项目学习进入到最后的考核评价时,可以与服装生产企业联合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由企业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来命题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CAD来完成从款式设计、面料的选择到结构设计、到制作出可运用于实际生产的样板(包括放码和排料),再到工艺单的制作等一系列的操作,最后由老师和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来进行评定,得出最后的评价,并由生产企业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出可运用于实际生产的款式和样板运用于生产,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使这种评价体系得到良性的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最客观和最有说服力的。
服装设计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从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到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全面提高,服装CAD和服装项目化教学的深度结合可以使服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技能比赛;创新能力 ;指导选拔;管理制度
一、前言
目前很多高校都还存在一种教学现象,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教育特别重视,却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发展的培养;这种只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以及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当今的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类院校,怎么样在教学中改革偏重理论、轻视实践及个性发展的这一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改革当今教育模式中值得深思的课题。而“中华杯”服装设计大赛简称“设计技能比赛”就是一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及推广的经验。设计技能比赛,它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参赛者自行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参赛过程中的实践技能操作中,既检验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设计比赛,在实践中就会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将会大大增强,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如何让广大学生都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设计技能比赛活动,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院校应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供他们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平台,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服装系设计班学生设计技能比赛为例,阐述了通过设计大赛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二、 设计技能大赛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设计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合作精神的有效形式。大赛中,由参赛者或参赛团队、按照承办方给予的设计大主题、以自选小主题的方式构思制作成一组或一季节5-8套不等的成型系列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比赛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是一个课程群,而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设计环节中,学生需要懂得合理应用理论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分析遇到的问题,构建设计思路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设计实践过程就是从掌握理论知识到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同时很自然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设计大赛的参赛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以个人名义参赛,一种是以小组或团体的名义参赛。个人参赛,考验参赛者的综合能力;小组参赛,更能体现参赛者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创新能力。
三、以“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为例的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一)大赛介绍
“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是经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首批认定的国际性、国家级赛事, 本赛事自1995年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组委会承办,每年举行一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选拔与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如吴海燕、武学凯……等众多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都曾以各种方式参与过“中华杯”,本赛事被服装界及时尚媒体广泛赞誉为“服装设计师的摇篮”;其设计宗旨是为提升服装师设计水平,展现设计师的最新设计理念,搭建服装设计师与企业之桥梁。在业界独树一帜,成为最具活力、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服装设计大赛之一。本赛事参赛内容包括“中华杯”国际女装设计大赛,其中女装设计内容包括时装类、礼服类、华服类设计等;而男装设计大赛内容包括休闲类、运动类、正装类设计等;国际童装品牌设计大赛;国际内衣/沙滩装设计大赛;该参赛作品的要求是以5-8套不等的系列设计产品,系列作品要有系列整体感,且要求每个系列的服装不能出现男女混搭,如做女装系列内容里不能出现男装。参加该设计创作比赛要涉及服装设计专业的多门课程,如:设计基础、材料应用、服饰色彩、服装工艺、款式设计、图案设计等知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将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融合在一起,这正是我们改革教学模式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二)以“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为例的学生指导实践
1.选拔能力强的学生参赛。参赛前,选拔出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参加设计创作大赛的参赛人选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选拔开始既要考虑学生平时的综合能力表现,又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照顾到其他方面表现一般但专业知识却表现突出的学生。
2.对设计基础、材料知识、款式设计、服饰色彩、工艺制作、服饰图案设计等课程进行综合的成绩考量;把在这几门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挑选出来作为参加设计创作大赛的参赛人选,使参赛人选具有代表性。
3.可以借助学生会服装设计协会平台进行推荐,服装系学生会设计协会定期的举行一些相关设计的培训,让参赛者更全面地了解设计创作大赛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参赛的有关知识。
4.推荐挑选。专业老师在挑选时除了参考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意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在挑选推荐参赛人选时,对流行时尚元素、色彩感悟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专业老师要特别推荐。
四、指导和培训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竞争,推荐挑选以及系部教研室组织的有关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后,学生的竞争意识、学习热情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一种质的飞跃。这时,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前期的指导和培训。在进行前期培训前,指导老师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既要做到科学合理,又要体现设计创作的特点,把握创作的方向,提供施展个人的才华空间,避免走进创作的误区,少走弯路。设计比赛指导培训可在款式设计工作室进行,可以独立或2-3人一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人和团队根据参赛项目的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前期的信息收集、市场分析、构思设计方向、选主题、分组做品牌风格企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流行趋势及市场信息,整理资料;进行服装设计初稿构思,构思服装面料、辅料和服饰配件等。
2.中期的指导和培训。中期的指导和培训已经到了初步设计、扩充设计阶段,由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绘制服装设计初稿,包括着装效果图及正背面款式结构图;样衣制作,设计方案实施与修改,进行第二次审稿工作,指导教师辅导学生绘制并规划设计正稿,包括着装效果图及正背面款式结构图。通过设计指导教师在规划稿签后确定系列款式。设计系定后,未经设计指导教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改。
3.后期的指导和培训。后期的指导和培训是正式设计阶段、展示评估阶段,实物作品制作、成衣产品系列设计的制作;这一部分主要由工艺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车缝以及制作成型。同时,进行服装作品样衣试身修改。展示与评估阶段主要是进行服装设计作品展示及整体效果评分(即服装设计初赛),由部分行业及老师组成初赛评委团队(7至9人组成)综合评比,量化打分,并选出优秀服装系列作品进行参赛。
在以上三个阶段的指导和培训中,指导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案,对以个人名义参赛和以小组名义参赛的学生区分培训的侧重点,对以个人名义参赛的学生,重点是发掘他们的创作潜能;对以小组名义参赛的学生,则重点在于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团队合作的精神,既分工,又合作,在创作中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五、大赛指导成效
设计大赛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设计师与企业的桥梁”,我院已有多届学生参加设计创作大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检验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会贯通的实际水平,在创作中还可以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真正体会了团结协作的意义和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他们的参赛作品不但获得了很好成绩及综合素质的锻炼,还为其他同学和师弟师妹们树立了典范。
通过设计大赛的过程,学生不但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自身的就业方向,服装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重点关注的能力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尤其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很大一部分参加过大赛获奖的学生都很受行业企业的青睐,这些学生不但能就业,而且进了公司后都从事设计师、跟单员、工艺师、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酬金也都比较高,近年来我院服装系大部分获奖学生的就业后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就业单位的认可,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有部分都自己创业开公司。
六、基于学生设计比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1.重视师资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时代在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也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地掌握新的技能,才能适应潮流发展,学院要加大培训教师队伍力度,更要加快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速度,保证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稳定是学院工作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培养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能力和有技能资格的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设计创作大赛内容与实验课程互相衔接。在培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除基础设计课程外,还可以加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专题设计课程,以便强化基础设计与实验课程、设计创作的相互衔接。这一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班级的授课进度灵活掌握。建议最好是大二期间,因为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已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这时的学生缺少的是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及专题实践课程的实操。这时提供综合性、有针对性的基础实践课程,将会大大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为他们下一步参加各类设计创作大赛即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布置大堆的作业让学生回去自行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在当今的高职教育领域是行不通的,学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实际合作,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作为实训大本营,并依托企业的优势,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之间的“虚”与“实”。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4.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大课堂。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大课堂,是当今高职教育值得大力提倡方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符合企业直观、实用、快捷、有效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做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完善、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日后进入企业打好坚实的基础,企业在合作过程共同利用自身的优势互补劣势,最终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
5.建立科学的比赛管理制度。服装设计创作大赛是一项体现教育成果的舞台,它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成果的平台。通过多年的创作比赛证明,这项赛事可以发掘大批的创新人才。如何让这项赛事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及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就需要我们建立科学的赛事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赛事,使赛事不会走偏路,在制度的规范下组织、培训、比赛、评奖等各方面都有规则可依,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当更多的老师和学生都参与这项活动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笔者认为,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例如:学生在参赛中获奖,学校可适当在奖学金、学分各项奖励中加分,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慢慢的进入教师的工作室实习,锻炼自己;学生可以由学校、由老师联系直接进企业工作等等;又如:教师指导学生获奖后可根据学生获奖的级别给予其进行奖励、或作为年终考核加分、评优晋级等条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七、结束语
以服装设计大赛为载体,围绕着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教学核心主题,开展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如何组织学生培训,如何组织设计大赛,如何在设计大赛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如何在大赛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些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总结和探索的。在服装设计创作大赛健康运行发展的道路上;在激励机制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主动参加到这项赛事中来,并且会表现出极大的参赛热情,从而促进赛事不断地扩大规模,提升赛事的水平,这种模式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企业需求的实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瑞军等.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J].2010(3).
2.赵书朵.浅析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201112(6).
3.叶红玉.浅析学生技能比赛对创新人才的促进作用[J].2012(12).
4.庄冠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2010(8).
据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差异的双重坐标,划分中小服装企业转型的4个不同模式。中小服装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行业现状,向以电子商务经营为新型发展方向的转型优化。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并总结出不同发展模式下,中小服装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所需的相关能力要素,以便对中小服装企业转型能力进行较深入的探讨[12]。1.1同经营模式同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依然相同,但是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更加注重线上商城与线下实体店面的融合及业务流程的再造,采取与多家门店混合交互的策略,电子商务网站后端与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进行了无缝集成,使电商业务与线下渠道的融合更加紧密,共享库存。加大电子商务网页平台的调整和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整合的应用,以适应符合顾客购物心理和需要的诉求[13]。实现“五化”,即经营电子商务化(打通第三方平台、官网等方式打造电子商务基础标配)、分销网络门户化(创造传统品牌的线上分销网络商分类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匹配)、线上线下商品交易平台化(创造线下经销商的管理平台,实行期货制管理的线下终端);CRM生态化(完成对线上线下的会员数据库一体化管理);O2O线上线下联通化(实体店和网店互补,用网络去延伸实体店的丰富度)。此外,与专业公司联手共同打造电子商务云平台,提升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选择模式1进行转型的服装企业都具有在本行长期的生产制造经验,了解自己产品的受众和市场定位,选择在行业同一价值链上进行转型,这是比较稳妥且保险的方式。但是,这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具有精准的洞察力;需要企业敢于做出与以往传统运作方式的调整变革,以找到新的相应突破切入口;需要企业勇于打破陈旧思想,依靠组织的感知和学习能力来识别内外部的挑战,调整策略进行发展;也需要企业匹配发展目标,引进培养相关的人才,对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对于业务和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地选择战略,根据转型前后企业需要的运作流程和业务转移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和优化。否则,当企业在原有流程和业务下继续运作时,容易缺失方向,脱离轨迹。所以,组织管理方向的变革和业务导向的流程再造也是关键的因素。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转变、流程再造。
1.2.经营模式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但企业仍然处在转型前同一行业领域,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转型前以生产加工为主,转型打造品牌运营中心,组建一个全新的专业电子商务团队,开展全新的B2C业务,通过网络渠道,成功定位,快速打造自有品牌,实现赢利;通过品牌精准的运营方式和严格细致的组织管理,从战略制定到组织管理运营,不断细化分工和业务流程,依靠电子商务布局从线上走到线下,发展实体连锁的品牌扩张战略。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选择转型模式2的企业非常熟悉现有行业,对行业趋势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但是,相较于模式1,尽管也是在相同行业的背景下,企业却需要在经营模式上相应变革,所以该模式的转型难度比模式1略难,需要在模式1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模式转换后所带来的企业战略发展、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化。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组织架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转变和流程再造。
1.3同经营模式跨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业领域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非常有助于企业绩效和组织适应性的优化。在实际运营中注重品牌战略、经营和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明确,产品风格突出,以年轻时尚一族为对象;创新自主设计、生产、销售的“研产销一体”式链条。同时在配合电子商务,对公司的人力资源优化,将买手体制与电子商务开发衔接起来,顺应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流的设计队伍,国际化的设计理念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生产出独具个性的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双赢模式,以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撑,利用EPR系统管理,开展一站式购物场所及优质服务,产品齐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14]。转型前,其经营产品较单一,转型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系列化,并且从原本的传统经营模式,跃升至电子商务市场,而取得显著成效。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这一模式一般是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公司敢于进入全新的行业并实施新的经营模式,除了需要勇气和果敢外,还必须有相应强有力的资源、人才和能力作为支撑。同时,企业还需要有很强的管理变革及市场识别能力,来制定清晰合理的战略、制度、激励措施,建立培训系统,对员工进行再培训。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管理组织变革、市场导向及应变、有效培训员工和激励员工、业务流程再造。
1.4跨行业转型
1)案例分析。转型后企业的经营模式相同,但处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实现企业绩效和企业组织适应性明显比转型前优化。公司以敏锐的市场识别能力,创立自有电子商务品牌,开设多品牌、多品种的网络营销业务,为了达到最佳的性价比,从原材料采购,联合优质制造商直接进行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通过快速反应,将成本降到最低。转型后公司主要以经营大数据库为核心,将网上电商业务、虚拟视觉营销、线下直销体感有机结合,在保留服装原行业的前提下,涉足其他相关行业,同时进行多品牌的混合经营模式,合理利用现有条件,扩大销售,不断完善网站系统外,为线下杂项品牌提供统一展示和销售的整合平台,统一升级,资源共享。运用领先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整合先进的制造业、以客户体验为主导,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品牌文化顺应互联网时尚消费的潮流、培育工作团队多年合作默契,市场敏感度及突出执行力等。2)转型能力要素提取。模式4下普遍存在几项共同特征,企业都是在原有的经营行业条件下,丰富与原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下,具有同类性质的产品线,借此机会涉足其他行业,构筑同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竞争的壁垒优势。这需要企业结合具体的产业特点,合理融合其他行业的产品;需要企业对多产品跨行业的品牌线进行多元化管理,提升资产增值的效率;这也需要企业摆脱原有的惯例和心智模式,积极适应新进行业的规则,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该模式下企业转型能力要素为:战略经营制定、管理组织变革、市场导向及应变、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业务转变。
2转型能力要素设计
2.1转型能力变量设计
依据案例调研分析所提取的5大转型能力来设计,对各个能力进行要素拓展并细分为30项,形成子问题进行调研。本文能力要素的调查主要通过施测人员的观察和理解,针对其所在企业的转型注重的要素打分,以5分制法计分,正向计分,以方便量化和统计。
2.2调查研究样本分析
2012年6-9月,在基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服装企业访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对施测的中小微服装企业转型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要素和结构进行匹配分析。问卷主要通过当面调查、电子邮件、论坛推广等形式发放,共回收20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8份。被调查样本男女比例为4∶6、年龄25~35岁占80%、大专以上学历超过90%、80%以上是企业管理者;被调查的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及以下、100~200人和200~500人的各占30%;主营产品男、女、童装及皆有的各占17%、59.6%、11.7%及11.7%;有转型的企业占76.6%,其中,采取转型模式1、2、3和4的分别为47.9%、32.6%、13.8%和5.7%。
3统计分析
3.1信度与效度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1)总体样本可靠性分析。通过SPSS进行KMO及Bartlett检验,调查分析的KMO值为0.829,说明本文的调研适合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为1598.4,表明达到显著水平,显示出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2)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因子方差表示认可的共同性,其因素间共同性结果最小为工作人员学历结构0.397,最大为职能结构0.831,其他大多数值均在0.6以上,如表1所示。3)因子分析。对中小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转型能力要素的3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要因素,解释了61.857%的变异量。总体样本转型能力要素分析如表1所示。F1为战略及经营能力、F2为组织管理能力、F3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F4为市场应变能力、F5为流程再造能力。计算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a)都大于0.6,说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较高且内部结构良好。4)描述性统计。对中小型服装企业转型能力要素进行问卷调查,其描述性统计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F3(平均数3.67,标准差0.546)和流程再造能力F5(平均数3.56,标准差0.616)居中等偏上水平,战略及经营能力F1(平均数2.79,标准差0.922)和市场应变能力F4(平均数3.06,标准差0.747)处于中等水平,组织管理能力F2(平均数2.39,标准差0.873)重要程度较弱。
3.2模式间的能力要素方差分析
对所有样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5项能力要素,再以此为变量,应用SPSS软件对这4种转型模式做方差分析(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通过组间变差及不同模式间的变差,得出这5项能力要素在不同模式下存在不同的显著性,这就证明了不同的转型模式下,服装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条件下需要这5项能力要素的程度不同,即其转型能力结构存在差异性。
4结论
婴童行业每年的四大展:CBME孕婴童展童装展、北京京正展、杭州婴童展、上海优生优育展成了婴童企业、包括婴童用品企业招商树品牌的主战场,然而笔者从07年、09年参加的几次婴童展会中体会最深的是:对于参展的中小企业而言,展会效果是一届不如一届了,专业观众(婴童经销商、婴童店、终端商超、婴童超市)除非合作厂家邀请、并且也想接个别新品牌子外,一般很少“去展会走走”,主办方为了保持现场“人气”,在开展第二天、甚至头一天就将“消费者”和以找厂家信息为主要目的的人员“放入”会场,营造一个“人气旺盛”的场面。因此,除少部分参展的知名企业达到“巩固品牌知名度”、“巩固厂商客情”等主要目的外;不少以“开疆辟土、开发市场”为主要目的的中小型用品企业是收效甚微、甚至颗粒无收,无意中成了“陪衬”,2010年的展会是要继续参加?还是放弃?这是摆在广大中小型婴童用品企业面前的两难问题。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部分婴童用品企业(无论婴童哺喂用品企业、婴童洗护用品企业还是婴童防尿用品企业)已经开始启动“最原始”的招商办法——人员上门招商,通过招聘业务人员挨个区域地“陌拜”、找客户,也起到了一些效果,然而我们仔细算笔帐:一个区域经理每月出差20天,各项差旅费用、补助、本人工资加在一起,差不多要7000—8000元/月,一个月能开发出1个省级或地级经销商的区域经理在该行业中算是开发能力比较强了。相对快消品、家电、保健品等成熟行业而言,国内婴童用品企业普遍缺乏职业化程度较高的各层次营销人才,尤其是有独立开发客户能力的人才,企业内部的营销骨干要么是从其他行业刚刚过渡而来、要么是内部一步步培养出来的,面对“井喷式”发展的行业势头和自身“蚂蚁爬行”式的渠道发展速度,不少婴童用品企业老板们和营销总监们显得很困惑。
经销商联谊会,这是有一定市场基础、客户基础的婴童用品企业用得较多的一种“既巩固客情、又招商出量”办法。但用的频率过高、准备不足、组织不当,效果往往容易打折扣,甚至“花钱买热闹”。
二、浅谈有效招商
为什么要谈“有效招商”?因为有太多发展中的婴童用品企业,在招商过程中投入大、效果差,甚至有的企业从没做过“费比预算”、“费比核算”,靠老板“拍脑袋”决定做多大、有多少投入,没有客观预估每次招商目标,“结果”自然不会太好,“运气”也不会经常光顾;
怎样做才算“有效招商”? 简单理解就是“在达成一定目标时,费用比例是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营销人才缺乏、招商手段单一、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促销手段单一等问题是国内婴童用品企业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从事营销工作13年,深刻体会到要做好营销,必须讲究“四度”——宽度、深度、速度、热度。而招商是渠道拓展工作的关键第一步。
三、有效招商措施
1.练好基本功
第一步:明确定位消费群体(购买群体)与品牌档次。 婴童行业消费群体与其他行业明显差别在于,婴童(用品)行业消费者(婴幼儿)自身没有判断力和购买能力,购买者(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他亲友)决定了应该买什么,怎么买;而且婴童(用品)行业消费带有“投资性”,所以首先必须明确你的产品主要是为哪一个层次的购买者(家庭收入、消费观念、消费习惯、职业、年龄、性别等)提供的,品牌定位在哪个档次。
第二步:准确提炼产品卖点、打好产品组合牌。
从消费者(购买者)平时主要关注点(如使用便利性、安全性、售后服务、性价比等)着手找出自己产品(包括软产品:如服务、品牌知名度等)的1-2个优势,可能是竞争对手没有的,或者没有提到的,重点进行传播。这是渠道商(经销商、门店)接新牌的关注重点;
单品多了,渠道商喜欢,但就厂家而言,面临的是巨大的模具开发投入、原材料投入和库存压力、生产过程质量风险及后期因此容易造成的“频繁断货”而对渠道商、业务人员造成的心理伤害;单品少了,终端展示效果差、购买者选择空间少、自然对销售不利。因此要把握好度。
第三步:把好质量关。
婴童行业是一个“敏感度极高的行业”,“三聚氢氨”事件已经让广大食品企业面临着行业洗牌,事发“导火线”正是“婴童消费者”。对于婴童用品企业而言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婴幼儿奶瓶“PC材料”事件正是受“三聚氢氨”事件影响下产生的。
因此,保证婴童产品基本质量和材料安全性问题,是所有婴童用品厂家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也可以说是考验企业老板“良心”的问题。
第四步:明确渠道定位
婴童行业涉及婴幼儿衣、食、住、用、行、育、讯等领域,各领域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完全相同;光婴童用品就有哺喂用品、婴童洗护用品、婴童防尿用品、婴童电器用品等品类差别,用品基本涉及婴童店(宝宝店,分为单店和连锁店)、婴童专业卖场(近年衍生出的1000—2000M²的集孕婴产品、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卖场,如南京“孩子王”)、生活超市(KA、综超、标超、便利店等)、医护渠道(医院、卫生院等)。
不同渠道开发成本和后勤配置要求各有要求,作为中小型婴童用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资源选择最容易切入的渠道,快速拓展市场;而作为行业成熟企业(或从成熟行业延伸到婴童用品行业的大企业),则会从长期发展战略角度考虑,通过何种渠道能在中短期(3-5年)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就笔者观点,中小型哺喂用品(奶瓶、奶嘴、吸奶器等)主渠道仍然集中在婴童店,虽然以商超渠道为主的“爱得利”年销售5亿元左右。而婴童洗护用品、婴童防尿用品主渠道在传统商超卖场。
第五步:选择主攻区域、确定渠道“梯度”
就国内中小婴童用品企业而言,普遍实力与人才配置有限,应集中资源在3-5个重点市场集中“深耕”,首先保证自己能“活”下来。
同时,适宜走“粗泛式”渠道管理为主,大本营或重点省份以地级模式开发商,外省走“省代”甚至大区模式,如“东三省商”。
省、市商一般直接供货到婴童店。
第六步:制定符合渠道需求的价格体系和销售政策
价格带怎么设置(厂价、分销价、零售价)影响到品牌在消费者(购买者)心目中的定位及是否“买单”,更直接的影响是渠道商的兴趣和销售热情。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人员费用比例、市场费用比例、促销推广力度、媒体投放力度等后期运作,所以企业必须准确界定。
2.做好组织工作
第一、人员配置优化组合。
由于婴童用品行业真正快速发展时间短(前后10年左右)、基础弱,自身储备人才少,加上行业对业务人员专业要求相对高(必须熟练掌握产品知识、随时做好客户咨询和投诉,而且单品多、产品线过长等),因此,婴童用品企业普遍存在“人才荒”,尤其是“招商拓展型”与“培训辅导型”人才。
新人从其他行业过来后,能否快速适应也是个大问题,而且企业自身吸引力如果不够,很难吸引到“专业人才”。
所以,婴童用品企业要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不被淘汰,核心工作就是解决人才问题。老板首先要认识到人才价值,改变作坊式管理观念,学会“看人长处、用人长处”;其次,要会打组合拳,擅长开发招商的人才专门负责招商,熟悉产品知识和使用方法的人才负责给渠道商培训产品知识;擅长门店开发维护的人才负责指导、甚至短期驻点协助商做分销铺市;这样能缓解“综合性专业人才不足”带来的市场压力。第三,要有针对性地吸收“专项人才”;第四,老板亲自带队,拿出精力培训、培养人才;
第二、招商目的要明确、时机选择要得当。
人员招商、直接出差开发目标市场,参加行业展会,召开订货会是目前婴童行业常用方法。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每次招商都必须确定客观、清晰的目的;其次考虑招商时机对不对,时间安排合不合理,有没有相关人才开展工作。
第三、招商工作重在细节。
同样一场展会/经销商订货会下来,同样是中小用品企业,甚至生产同一种产品,为什么有的企业“有效”,而另外一些企业却“无效”?
除了产品本身及政策外,最关键在于会前策划周密、准备充分;会场组织得当、分工协作到位、参会人员是否都用尽“全力”;会后及时跟进意向客户,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展会/经销商订货会打的是“组合拳”,一旦某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导致全局失败。
第四、客户转介绍。
在新世纪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坚持走特色之路,在市区各级领导的指导扶持下,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列为辽宁省教师专业化发展基地学校、鞍山市科研基地校、鞍山市干训基地。下面,就学校在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中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同行共勉。
一、准确定位——走教师发展学校之路
一个学校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作为辽宁省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基地学校,多年来,我校以基地研究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流的教育服务品牌。
1、开展做学习型教师活动
首先,学校建构了“学校、社会、学科、教研组、教师”五级互动式学习网络,学校每学期都要确定学习主题,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如:阅读哪些书籍、报刊,撰写几篇随笔等。各学科、各教研组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其次,培养有读书习惯的教师,采用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搭设平台。再次是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三拿出半天时间专业指导、学习和研讨。
2、开展做科研型教师活动
学校是鞍山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研基地校。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科研课题3个、省级5个、市级1个,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的专业引领作用,将先进的科研理念贯穿于教学研究中。
二、拓宽渠道——走校本研训兴校之路
2005年开始,学校在总结课改初始阶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总的要求,先后制定了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了练就教学基本技能,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1、伙伴互助研究活动
我们一是延用传统的师徒制:确立了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师傅,校内好学肯钻的青年教师为徒弟,师徒向全校开放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接受全校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二是分工合作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三次备课,分单元轮流互讲教学设计,全组教师一起研究、修改再讲再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三是案例分析合作研究:学校每周二下午进行集体教研,看专家录像光盘,教研组听课、议课、进行教学研讨、反思等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学校还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利用双周五下午集体教研的时间,先后进行了课改汇报课验收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按照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校本教研。体现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内容针对性,活动的实效性,这样的校本教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引领活动
专业引领是学校校本研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现有省农村中小学拔尖人才(专家型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骨干18人、区专家型教师1人、区教学能手6人、区骨干近10人。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每学期每人至少要进行1次专业引领课及讲座。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我们充分抓住辽宁省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活动契机,发挥“专家引领小组”职能,先后多次请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唐莲君、市教研中心贾钢城主任徐丽艳副主任、研训部赵炜主任、科研部张升阳主任及原千山区小教部等各学科专家、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学术专题报告和课堂教学现场示范辅导,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先后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及省实验学校、大连、丹东听课学习,并带动本镇其它学校开展校际之间的联合协作研究。在“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中,学校拓宽视野,积极与外校开展联谊活动,全方位的参观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教师评课并探讨中西方校园文化,我们之间形成了中美校际间的友好交流。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每一位教师。
3、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及精品课例赏析 “四课”活动
04年11月开始,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 “直面课改创精品”教学开放日活动,每学期展示近十个学科50余节精品课,每次都有近500余人参加,这一活动受到了到场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关注,相继在鞍山晚报、鞍山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06年3月份开始,又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课堂教学实践再创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校教师真正进入了新角色。课堂上教师精心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一个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争论的声音大了,表达的欲望强烈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优化资源——走特色办学之路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优势所在,风格所在,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先进教学理念的结晶。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别具一格、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好自己的特色,不惜余力的打造自己的名牌。
1、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
学校是市绿色环保特色校,全国美育实验校。学校周边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水稻、蔬菜及工农副业基地,许多家长从事童装、服装加工业,04年9月,利用我校这些办学优势及特色教育,学校组织师生自己动手进行了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校本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我们经过筹备、调研、收集资料、确立主题、编写内容、排版等,历时一年的时间,编写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并应用于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05年,第一套系列校本教材《满族剪纸布贴艺术》,被市教育局评为精品校本教材。《满族布贴布艺》、《剪纸手工》、《儿歌双语》等校本课程,还有蔬菜大棚、花窖、观赏鱼市场、郎家厂烈士陵园等劳技及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为学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改革评价方法
学校从03年秋季开始,对成长记录袋加以完善,编制了《学生成长记录册》,并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建立了1——6年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记录册体现三性,即:(1)落实全面性。评价包括: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礼仪行为,身心目标等)和学科学习目标;(2)注重过程性。依据成长记录袋优点储蓄,教师观察记录,主题活动记录,小组活动记录及学生平时作业展示等体现学习过程的材料,加强过程性。(3)体现多元性。设计了:“谈谈我自己”、“伙伴心中的你”、“教师对你说”、“家长回音”等栏目,成长记录册含“前言”、“校一日常规七字歌”、“ _ 岁的自我行动计划”、“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叮咛”、“同学的共勉”,07年开始正式使用省教育厅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每一岁的成长历程中,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及目标,给学生二次或更多次测试的机会。在学期终结时,要求教师用新课程要求来指导考试,根据教法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命题和评卷。1—6年全程进行学业分项评价考核,组织教师每人出10套评价题目,将试卷与制作、表演、竞赛、游戏相结合,学生抽签考核。对评价的试卷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给学生二次或更多次测试的机会。在家长反馈表中,我们采用多元评价办法,既反映了学生的笔试成绩,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成长的情况,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此外,我们也在探索对教师的评价办法,力求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过去的一年,是国内中小企业跌宕起伏、扭转乾坤、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是广大中小企业挑战危机、开拓创新、改革奋进的一年,也是送走金融危机、迎来触底复苏的一年。
而今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奔腾欢跃、干劲冲霄的虎年即将到来,市场消费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一轮硝烟弥漫、紧张激烈的市场大战再次拉开序幕。可以说,面对继往开来、有着王者之气的虎年,寄寓着激情斗志、希望胜利的风帆已经高扬,如何把握契机,抓住主题,积极应对,做好虎年营销,对中小企业而言,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不管虎年是“肥肉”还是“鸡肋”,谁也不愿轻易放弃这或许能改写一年销售业绩的巨大商机。可是,在这场实力与智慧的角力中,如何运筹帷幄决胜虎年?谁能最终胜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回顾总结牛年得失,展望透视明年大势,虎年营销,可用七大赢招定全局,开辟新天地。
以虎之刚勇,推进信心营销
至去年底国家4万亿投资,我国经济强劲启动,复苏明显,国民经济GDP全年实现 “保8”目标已无悬念,2010年仍然有希望“坐8望9”。但是虎年国内经济仍将面临较多较大的困难,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完全稳固,回升态势还不十分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仍时有干扰。在市场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价格竞争激烈,流通渠道的重组,市场的饱和以及全球标准形成的威压等,尚在增加。
无论是来自宏观经济方面还是来自市场或消费者方面,中小企业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均对2010年企业的营销活动都会带来成本的不可控性与风险的不确定性。
因此虎年亟需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重要,信心凝聚市场力量。成功者,总会用信心及早布局复苏,暖动市场。因此中小企业要携牛年的余劲,挟虎年之刚勇威猛,全力推进企业信心营销。
中小企业如果在2010虎年,变得更果敢勇猛些,更“虎威虎气”些,敢为人先,趁“机”而入,快速填补上一线品牌转身难、盈利难、成本高、价格高的空缺,更早把有利的、有效的、有价值的资源圈到自己手中,促进资源重新整合,加大营销投入,加强品牌构建,那么,一个更美好的春天就不远了。
制定虎年规划,盘点营销模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营销计划。
营销规划包括新一年企业产品的销量、销售额、市场覆盖率和广告传播以及产品开发、促销策略、目标利润等。但新营销规划不是从虎年的目标开始,而要从2009年存在的问题开始。虎年的营销目标是2009年绩效指标的延续,不能只考虑新的营销目标如何实现,而将去年的问题束之高阁。因此做好2009年的营销盘点,总结评估,找出问题所在,是2010年营销规划的前提。
盘整实质就是对2009年企业优势资源、劣势资源、市场机会、市场威胁的全面诊断,看能否有效支撑企业管理的改善、营业利润的提高,为2010年科学高效的营销模式建立良好的支持平台。主要如下:
①营销模式的市场适应性,主要表现为所制定实施的销售策略、模式能否支持业务开展、员工欢迎度如何;②营销模式、机制的竞争力,相比同类企业,该营销机制的指导理念、先进性、实效性等要有明显优势;③销售模式的盈利性,主要表现为营销体系制定实施后能改善多少销售管理状况、给公司市场带来多大成长;④当前营销模式所暴露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把握虎年消费趋势、热门主题,巧做市场
中小企业品牌要迅速打响,就必须发现目标市场的主流消费品类和潜在倾向,抓住市场的流行前线与主题,加紧嫁接热点事件,并做出针对性强的营销策略,才能胜出。
那么2010年会出现哪些新的消费趋势?有哪些值得中小企业关注并要抓住的主题商机?归纳以下虎年8大趋势性的市场机会:
1.新健康消费崛起。受到三聚氰胺、H1N1等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急剧提高,对于天然、环保概念的产品较为偏爱,中小企业树立健康环保的品牌形象将会给产品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2.速活社会与速度消费兴起。中国消费社会处于速活社会,追求效率和速度、缺乏足够的耐性是消费者的新的表现,虎年速食食品、快餐店、便利店、网络购物、信用卡、购物卡等将会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3.男性美丽新风尚堪与女性媲美。男性化妆品市场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男性消费时尚将从过去的抓住汽车、IT等力量型的市场转向男性外表和美丽时尚。4.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信息的全面透明披露。产品说明书、从成分到出处的透明的信息从来没有对中国消费者如此重要,真实性营销、透明化营销是未来市场之上策。5.进入全民娱乐时代,娱乐形态高度多元化。中国人的娱乐形态越来越多元化,创建娱乐平台将消费者卷入娱乐活动中成为企业新的营销策略。6.城市新富市场不断崛起。到2009年,中国城市新富家庭预计将突破2100万,到2015年,中国城市新富家庭预计将突破3000万,这将带来亿万消费市场。7.中国庞大的县域和农村市场存在巨大的新产品品类的空白。县域和农村将是下一个亿万级的消费市场。8.关注与奥运会媲美的世博会所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虎年的世博商机“大蛋糕”约400亿元,由三部分组成: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开展的各类建设经营活动;围绕世博品牌经营进行的相关活动;主办城市改善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综合配套设施进行的各种相关活动。
多方位筹划,撬动节日市场
转眼又到一个多节的日子,中秋、国庆刚过不久,圣诞、元旦、春节、元宵又将接踵而来,市场消费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虎年的节日对于中小厂商的重要性用“一年之计在于节”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春节”、“十一”黄金周所体现的市场价值更是足以堪道。据对上海、北京的几家代表性大卖场统计,“黄金双周”期间的销售几乎占到全年销售的25%,而10余天春节假期的销售额也可占到当年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的10%-15%。
可以说,如今重要、特殊的节令往往是商家很好的营销卖点,繁多的节假日已成了商家掘金挖银的难得商机,尤其是在今天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机遇愈来愈少的整体大环境下,虎年节日经济为企业打开市场通路,为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契机。然而,假日既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挖掘现有潜力,如何抓住社会热点、打好“假日牌”,全面有效开展节日营销,是中小企业在未来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一是准确的市场调查定位。要了解几个大节日中竞争对手最新的促销意图以及与本公司有关的其他品牌的状况,比如产品结构、新品状况、折扣情况、赠品分派、广告策略等。二是促销时间的确定与商品的准备。促销时间宜早不宜迟,特色活动最好比对手早三四天,以免被对手抢先。同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好货源。三是氛围营造。做好主题广告宣传,从色彩、标题到方案、活动等均突出节日氛围,以主题广告营造节日商机。四是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每次节日营销的品质和效果,比如本次活动销量情况、同比增长率、执行有效性、消费者评价比、同业反应等。
单品核心突破,迅速切入、做大市场
如果是老虎,一头就管用;如果是羚羊,一群也白搭。
非一线中小企业品牌在产品线上的思路,大多走入了一群羚羊的误区,产品一大堆,畅销产品、被消费者广泛购买的产品却没有,形象地说就是“球员很多,球星没有”。因此,非一线品牌崛起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聚焦产品,从“羚羊群”中找出一个最有“老虎”潜力的产品,着力将其打造成“球星产品”。
那在虎年,如何才能从一群“羚羊”中,找到那个可通过多种策略改造成“老虎”的产品?那就是要做好单品突破策略。
三雅摩托,原是广东板块中一个三线品牌,它的老板从2005年开始坚守“做不好产品就别做营销”的经营理念,并走精品化路线。他们不再走众多三线品牌的纯模仿之路,而是在模仿中创造自我。时至今日,三雅已从原有的产品中,通过升级改造出四款拳头产品,把核心特色做到90分,突出核爆效应的:做最省钱的摩托车,二是做最安全的摩托车。产品一经亮相便在行业中掀起一阵轩然大波。这些拳头产品带领三雅,在行业集体走低的2007年,尤其是三线品牌快速下滑的2007年,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稳步增长。
同样成功的是白酒品牌口子窖,原来也是名不经传,但靠五年铁盒陶瓶口子窖这一支单品迅速走红。口子窖从1999年开始在安徽省内市场发力,大胆推出了终端价位108元的五年铁盒,在外脑公司的协助下,通过导入“酒店盘中盘”操作系统,迅速占据了省内中高档白酒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口子酒业开始在郑州、西安、南京等周边省会城市全力攻城略地,最终引爆了大规模的酒店终端争夺战,并以盘中盘模式扬名业界,使得其他白酒企业纷纷效仿。时下我们看到口子窖在央视投放的广告片上,表现的产品仍为铁盒陶瓶产品。这就是中档单品突破的魅力。
单品突破策略更多要求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在自己特定的区域市场精耕细作,通过资源的集中、整合,把这个单品做成区域内热销的精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营销投入,而且迅速带动产品的后续销售,在消费群中持续积累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口碑。
创建经济高效的招商模式,助推市场
2010年伊始,招商将成为企业做好的营销重点,显得十分迫切。从一定意义上说,招商既是企业营销之始,也是企业营销之终结,企业盈利的一个关键,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招商作用表现为“三快三省”。“三快”即:一是快速回笼资金―――现款现货,合作协议签订后立即交款发货;二是快速组建市场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经销商的本地市场网络,迅速建立低成本或无本的物流;三是快速将产品送抵终端――让市场网络扁平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产品和终端消费者见面。“三省”是指对招商的中小企业来讲,利用经销商的资源,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最终达到降低各项费用、创造最大利润的目的。
小沈阳酒、蜡笔小新幽沫奶茶、小猪班纳童装、E丽人时尚彩棉保暖内衣、奇康哈博维药等新品都是靠成功招商,捞到第一桶金,并迅速“发家致富”。
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小企业如何创建规范合理、科学有效、适合自己特色的招商模式?
1.准确确定招商目标定位。包括产品定位、资金定位、渠道定位和利润定位;2.掌控招商关键环节,包括评选经销商策略、邀约步骤、招商培训辅导、招商政策、招商书制定、签约规范、招商会筹办、媒体计划、招商费用预算、经销商手册汇编、单位时间铺货率、窜货管理、欠账追款方法、违约处理等;3.厘定经销商标准,主要内容有:经销商原则、选择条件、判断标准以及经销商调查、评定与甄别等;4、规避招商风险;5、写好招商书;6、打造招商执行力。
打造样板营销,启动市场
样板市场作为产品全面进入市场的“前沿阵地”,已成为企业每年运作市场或者招商的必修课。样板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给经销商、合作者以信心和鼓舞,这种信心和鼓舞能够更深层次加深他们对企业和产品的认识,从而坚定了各个伙伴不断进取的信念。
样板市场是检验产品动销模式、产品赢利模式和吸引经销商投入的关键。样板市场是意义丰富的大营销概念,包括了样板区域市场(某分销商)、样板终端(卖场样板、形象专柜等)、样板广告、样板促销、样板销售员、样板消费者等。启动样板市场,并非仅是为网拢经销商、区域经理这些人服务的,它最本质的作用是通过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的模式来为启动和运作区域市场服务,它追求的是中小企业投入最小化、启动区域市场最快化、运作区域市场阻力最小化的经济实效的市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