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2-08-16 01:0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民币国际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民币国际化

第1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21-02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可谓是成全了中国,为我国通过彻底性的改革货币体系而创造了机会。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界一直传闻说世界银行聘请了我国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并且由欧洲人执掌总管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样会聘请我国做首席经济学家。当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目的时,不难看出欧洲人不外乎是让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让我国为全球金融复苏掏钱。由此也引发了全球对于中国货币走向市场化的讨论。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在上海、广州、东莞、珠海、深圳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行网点,成为了我国开展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一步,为以后更好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便开始纷纷热议“人们币国际化”这一问题。全球金融危机让大家认识到,现有的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全球经济的发展了,单一的把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会引致货币泛滥的严重现象,所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变得越来越重要。至此,人民已经纷纷意识到,现有的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否则下一次的金融危机我国将会承受比这次更加严重的损失。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会产生以下经济益处:第一,我国可获得更多的铸币税和免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的危险;第二,通过这些年我国货币的平稳升值能够看出已在均衡汇率附近了,在目前全球危机导致的贸易环境恶劣之下,我国货币并没有汇率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增强我国汇率对于市场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加大货币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条件

①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兑美元保持平稳的汇率,能够推动人民币作为我国和国际间经济贸易的计价货币,同时对于我国国内的企业来说,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进出口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国际贸易。同时对于国外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样是件好事,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元汇率变动大,欧元频繁走低,汇率风险大大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国际间的进出口企业便会选择我国货币作为国际间经济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再者,对于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走势,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助于防控汇率风险,降低贸易风险。

②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储备足够保证国际间贸易往来需求,当人民币还不能够自由兑换的时,足够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作为国际媒介提供了必备的信用,换言之,人民币尽管不是国际货币却具有全球货币兑换的能力。所以,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迫在眉睫,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③良好的政治基础。人民币国际化不但要求一国良好的经济水平,对我国的政治基础也不能差。只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在全球有很好的大国形象,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能够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样需要。考虑到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政治制度不同,同样面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处理方式不同,其次面对亚洲四小龙等的竞争压力,怎样排除政治制度的制约、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舞台这一问题也急需解决。仅仅具有充当国际货币的能力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国际社会认可。

3 我国为人民币国际化所做出的努力

①我国积极促进着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在香港设立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后,台湾也紧随其后成为我国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2012年9月,为了应对台币和人民币之间不能直接兑换,从而增加了贸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了汇率成本,因此大陆与台湾之间建立了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两岸共同达成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此后大陆和台湾之间能够直接贸易,从而避免了人民币与台币互换还要拜拜的经过美元结算,规避了汇率风险。大陆与台湾之间合作的货币清算机制为两岸的贸易合作创造了金融新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使得两岸金融贸易趋于正常化。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贸易粘合度,同时对于两岸的关系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台湾作为中国的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与香港之间互补互助,共同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拟采用两种方式。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由上海、广州、东莞、珠海、深圳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行网点后,上海制定了相关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案,模拟采用方式和清算模式两种方式。方式是指我国委任外国银行作为其在国外的银行,境外的贸易企业需要在国内的企业的委托行凯里人民币账户;清算方式是指在我国境内银行总行和境外分支行间开展贸易,在境外分支银行凯里人民币账户。

③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中央银行在2008年颁布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旨在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合作,改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支付清算机制,建立匹配我国对外金融市场贸易合作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同时,我国持续推行非现支付的广泛发展,提高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为广发民众呈现更加方便、快捷、廉价的支付结算服务。

④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不光是灾难,还有人民对长期没有解决问题的再一次思考:怎样的国际储备货币真正能够促进全球的金融平稳发展。有目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不难得出,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新型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国际间的所有经济贸易都压在美元的身上。我国目前正做着持续的努力,尝试着与美元进行这较量。2009年3月,我国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我国要持续性的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持续关注我国的重要外汇储备国的金融经济监管,平稳的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改革。享有铸币税特权的美联储,不但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超级受益国,更是全球推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首要障碍。

4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自我国开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来,清晰了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手续,自此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间的金额提升到两千万元左右,国际间的人民币结算贸易稳步上升。此后人民币结算开展的地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结算量逐步增长。我国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小心翼翼的态度,人民币到目前为止还是处于不可自由兑换中,近年来我国与国际间的金融贸易合作粘合度不断提升,货币监管制度也逐渐加强监管。当全球经济爆发危机的时候,有效的货币监管制度能够防范市场投资的金融冲击。从2003年以后,我国渐渐的开放外汇监管,虽然目前人民币仍然处于不可自由兑换中,但是从国际市场来看,其他国家有开始使用人民币的现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开始隐形的进行中。

5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5.1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持续不断的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后,有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全球的发行量提升,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将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国际贸易以人民币做最后的结算工具能够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并提高经济水平。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体系推向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加强我国经济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人民币虽然没有实现国际化,但是促进目前在越南、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人民币贸易流通,增加了我国的贸易额,同时也增强了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人民币的区域化作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市场的铺垫,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大部分是需要经济贸易往来完成的,所以我国的经济市场开放程度决定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是否畅通无阻,从而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我国的证券股票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不但影响着国际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而且也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界限逐渐模糊。

5.2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后,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通货币会提高我国企业的贸易业务往来,扩展我国企业的贸易范围。例如,对于国资银行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人民币国际需求扩大、流通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了,这必然对我国的银行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作为重头收益的资产项目,在人民币仍处于管制阶段,资本项目也不畅通,从而限制了我国银行对于国际资本项目的收益来源。其次,对于负债项目,到现在为止我国的银行负债项目还不会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开展,带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同时促进人民币离岸存款业务在国际间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推动我国的经济向前迈进一大步,同时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由于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多的限制因素,包括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经济开放程度不够高、人民币离岸产业发展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后会使得我国的经济形势更加复杂,能否很好的应对国际贸易往来增大、支持全球经济发展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2] 张彦.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2).

[3] 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8,(4).

[4] 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兼论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1,(1).

第2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2.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人民币跨境使用迅速扩大。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另一方面,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此外,央行还启动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央行工作会议也指出,今年要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迈上了新的台阶。

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也在进一步增加。2011年10月,央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项政策进一步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的去向问题,并使跨境人民币投资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FDI可以说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提速的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迅速发展。首先,通过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支付占人民币外贸支付的比例超过八成以上。第二,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10年初的630亿元,到2010年底的3200亿元,乃至2011年9月底已经猛增至6200亿元。

由是,纵观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脉络,主要如下:边贸结算协定、货币互换协议、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融资、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等;而短期发展趋势则包括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逐步开放在岸金融市场,比如RQFII的开闸便是例证;以及将在A股市场推出国际版,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A股;扩大熊猫债券发行规模,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经济保值增值的需要,更是掌握更大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的要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较之2009年的2万亿美元,短短一年多激增了60%多。积累此等巨额外币财富实属无奈之举,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当属主要原因之一。

为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将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降下来,摆脱进出口贸易对外币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而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金融、政治领域,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及,这与人民币非国际化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成绩昭彰、前景光明,但仍需居安思危。自2010年6月下旬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在震荡中不断升值,18个月的时间,升值幅度已经超过7%。进入2011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相对稳定;但8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一度加速,对美元中间价屡创新低,与此同时,波动幅度也在加大。期间,美国国家信用评级降低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成为主要的推动因素,前者推动人民币升值加速,后者使得全球避险资金回流,热钱流出,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颇引人关注的是,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罕见地出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此前,这种情况只是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初期出现过。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或许将进入了新的时期。主要机构开始纷纷调低对2012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预测,大多调降至3%左右。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逼近均衡汇率。新兴市场国家自9月以来出现货币贬值,这种背景下,人民币一味升值会加大境内企业的生存压力。

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化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经由何种路径?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的“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取决于很多条件,但首先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的态度,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而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官方的态度,也与民间对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看法基本一致,亦即不能拔苗助长。

重新考量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币值是该稳定还是持续升值;其二,国际化的终点,是否就是浮动汇率制。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需要关注的只是升值的快慢和幅度;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是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

其实,由于一直以来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表现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是进口而非出口;中国政府和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很受欢迎,但海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意愿却不强;香港人民币存款多,贷款相对较少。

如果升值预期一旦消失,国际化进程或将受到重大冲击。9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就因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遭到了单边冲击,清算银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购售配额很快用尽。虽然此后香港金管局将配额翻了一番,但市场参与者仍然保持谨慎。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币值稳定,因此,国家应分化市场对人民币单边的升值预期,保持汇率稳定,让投机资金无机可乘。对比二战后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30年与1971年美国单方面放弃本位货币国责任后的牙买加协议体系,可以发现,前者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30年,是几乎没有金融危机的30年,而后者则是使得全球进入了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历史阶段。

从国家层面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没有哪个货币会只升不降或者只降不升,这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警惕的是,不要把人民币完全当成一种投机性货币,而应当注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储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权,主动防范投机性货币扭曲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

货币走向自由兑换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下子放开的话风险很难预料。针对此前出现的人民币汇率“触及跌停”现象,笔者建议,在适当的时机也许可以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围绕中间价的波动幅度。

第3篇

亚洲开发银行数据称,2012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5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9%,比2011年的4.6%有较大提高,全球企业和资金的潮头已开始渐渐转向东南亚。

当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依旧无望之时,新兴市场被寄予厚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东盟表现将格外抢镜。

2013年时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借这股强劲的东盟之风,在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之前,加筑人民币区域化的“东南亚链条”。

“”首站

如同四月的天气,新加坡的人民币业务正逐渐升温。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可不再依赖于中银香港或内地的往来银行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这一“通行令”使新加坡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拥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区域金融中心,也使其朝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一直以来,伦敦对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头衔虎视眈眈。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表示,伦敦非常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这次可以说是被新加坡抢到了“头香”。

新加坡是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亚洲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主要交易市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新加坡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内地和香港。

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后,新加坡将可在不断扩张的人民币计价交易及金融产品市场上,更积极地与香港展开竞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竞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作为东盟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对东盟国家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把财务、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他们与中国之间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使得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入东南亚。

此前早有外媒称,新加坡或助人民币“东盟化”。全德健认为,此次人民币清算行落户新加坡,给新加坡的商业银行和商家带来了便利,节约了交易成本,可吸引更多企业、商家使用人民币结算。新加坡将起到人民币流动的枢纽作用,对于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从区域到全球,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站。

“货币锚”

“IT精英”谢立新早年以“特殊人才”的身份,从广州移居香港,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穿梭于香港、曼谷、广州等地,“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认可度很广”他说。

在广西大学东盟研究所副所长范祚军看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货币锚”。

范祚军指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避免美元币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更多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

人民币的“稳定”形象以及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流通初具规模。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重要货币,在缅甸、老挝、柬埔寨更是成为事实上的民间流通货币。

谢立新介绍,遍布泰国街头的ATM,基本都能用中国的银联卡提取泰铢,还有中文界面。“只不过银行要通过国际结算网络,汇率很不划算。”此外,商场的很多柜台可以受理中国银联卡,曼谷一家有名的连锁货币兑换所还特地开设了人民币兑换窗口。

如今,中国游客携带大量美元现金出行东南亚的现象已不多见,新加坡的一些珠宝店甚至欢迎顾客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还别出心裁地在橱窗里贴出一张百元人民币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东南亚的一些企业、商家逐渐认识到,在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已经越来越不划算,汇率损失很大,导致成本增加。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2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此外,本币互换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自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以来,已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表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人民币仍然有20%的预期升值空间。只要升值空间存在,周边经济体就会乐意持有人民币。他预计,人民币将率先在东南亚范围内畅通无阻。

日元梦断东南亚

未来3年,人民币将迎来“突破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泰国商务部前部长谢杰奎认为,人民币欲加快走向东南亚,关键是在突破东南亚国家“个体障碍”的同时,加快突破“集体障碍”,在2014年之前实现与东盟所有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并持续扩大规模,进而到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时,作为储备货币纳入其中,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东南亚链条”。

到目前为止,越南是最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也算是比较难啃的一根骨头。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如果以“中国”名义直接注资或入股越南、菲律宾等国的银行和资源型企业,很可能刺激到这些国家内部的敏感神经。

想当年,日元国际化的努力就没能使其跨越东南亚这道"门槛"。在1997年那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汇率,但选择了逃避,致使日元国际化最重要的东南亚市场彻底丧失了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评价日本这一行为时表示,日本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将东南亚的资金全部抽回,同时还伴随严重的日元贬值,当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做法是群起而攻之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就已经开始放弃盯住日元而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

中国应充分吸取日元国际化夭折的教训,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巨额外汇储备、稳定的币值以及东盟国家所依赖和向往的巨大市场,加快对东南亚国家的突破。

美国的“阻击”

毫无疑问,人民币区域化首先触碰的就是强大对手美元的利益。

自2009年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来,美国已经采取多种手段,力图弱化、淡化以及遏制人民币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使其不能上升为全球通用的储备货币。

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和“购买东盟”的言论,妖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扩张效应。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表示,基于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强大的采购能力,有必要提醒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高度警惕,中国将利用人民币在当地的影响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性采购。

尽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希望与中国加大本币互换量,但美国多次向东南亚央行、储备银行发出“谨慎从事”的信号。

2010年以来,包括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皇家壳牌集团、日本三井等多国石油公司均被要求,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结算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美元或日元作为结算单位。2011年以来,这一结算要求延伸至橡胶、棕榈油等东盟国家的优势产品中。

不难看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抵制不会单纯地从金融领域着手,而是从原料端、供应链及结算手段等进行多方施压。

此外,美国试图利用其“影子货币”——日元来遏制人民币的强势崛起。在美国的“担保”下,日本已采取资金注入的方式与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美国持续不断地对越南进行经济、政治“投资”,包括对其注入外汇储备帮助其渡过通胀难关,都是为了绑定越南作为美国的“金融同盟”,构成人民币东南亚行程中的“短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在2014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东盟经济体就将确定其储备货币或结算货币的选择范围,以及不同币种之间的比例。

人民币的加入并提高相应比重,更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巨大市场作用。但美国的战略构想是,参与到东盟经济体中,给人民币留出极小的空间。东盟金融界高层甚至被游说:“人民币即将崩盘,宁可用黄金结算也不能给人民币留下作为储备货币的空间。”

领衔“优势国家”

为了阻挠人民币挺进东南亚,美国人可谓煞费苦心。

“面对美国高调地‘重返亚洲’,以及企图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离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日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需理性应对东南亚国家经济领域的‘亲美化’现象,并在金融领域采取‘去美元化’战略,见招拆招。”范祚军提醒说。

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都是热衷于推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的国家,中国应支持这些核心的“优势国家”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

对于像越南这种“难啃的骨头”,中国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加快与越南周边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形成强大的“围攻”之势,迫使越南在未来接受人民币结算。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进口国,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80%以上的橡胶被中国所采购,中国连续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油客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将庞大的需求作为博弈的砝码,要求供应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削弱美元在东南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交易权。”印尼橡胶协会执行主任TJIA ERWIN TUNAS这样建议。

同时,中国应加快建设中国银行业在东盟的分支机构,畅通人民币结算渠道,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这部分企业虽然块头小,但是数量多,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在增加当地就业率、刺激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

以这种民间认可度“倒逼”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全面认可,不失为一计良策。

此外,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尚未走出泥潭,未来几年将是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不仅要参与,还要“领衔”,布局中国-东盟银行,吸引有实力的东盟国家进驻其中,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形成强大的融资能力,赢得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

深海有浪

当今的金融世界并不太平,问题太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诉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由单一的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储备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整个东南亚地区摆脱美元贬值的不利影响,从而摆脱由美元霸权造成的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但同时,随着区域化的推进,相应的“防火墙”体系也要加速树起,以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风险。

范祚军分析称,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尚未纳入到正规的金融服务体系,出境、回流大都通过“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进行,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体外”循环给交易者带来的风险,也不利于中国获得人民币境外供给和需求的准确信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指出,应将人民币区域化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结合,避免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后,对国内政策的倒逼,切忌在对“转轨”复杂性把握不大、看不清情况下的“试一试”。

陈道富建议从货币管理、资本账户管制和金融市场开放三个层面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管理和引导海外人民币的市场供求,调节境外规模和流动渠道,控制人民币回流规模和难易程度。

第4篇

摘 要: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08经济危机过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而人民币是否该升值及其国际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前人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分析,运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寻找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同时分析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均衡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民币国际化

一、引言

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至今,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分如下几个阶段:1、1985—1994年,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2、1994年到1995年,实行新双轨制;3、1995至2003年,人民币稳定在$1=¥8.27。4、2003年至今,宏观当局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基本呈现在宽幅震荡中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现在的均衡汇率水平应该是怎样都需要深入研究。最早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认为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Frankel(2004)认为 200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低估44.8%。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卜永祥(2001)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前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范围在5%一12%之间。

而在经济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发关注,讨论的焦点是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以及国际化的路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会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因而现阶段我国是否有实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当前均衡汇率,并结合当下的汇率水平分析国际化的可行性。

二、基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探寻的人民币均衡汇率

(一)基期的设定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隐含了基期汇率是均衡汇率的假定,因而选择合适的基期汇率对形成当期汇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过去年份的长期平均数值作为基准。

(二)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

根据上述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计算公式为: Eppp=E0. 世界经济, 2003,(11) .

第5篇

关键词:日元;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come inevitable trend.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lso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cess of the ye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rder,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measures taken and problems,and then finds out the references and suggestion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Yen,RMB,internation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3-0042-04

一、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某国货币超越该国国界,逐渐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IMF将国际货币的特性概括为三个方面:(1)自由兑换性,即该货币能及时而方便地被各国政府或居民所买卖兑换;(2)普遍接受性,即该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或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能被普遍接受;(3)相对稳定性,即该货币的币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日元国际化进程进行梳理,总结分析日元国际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作用,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意见建议。

二、日元国际化进程概览

(一)二战结束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末:国际化初始阶段

1. 经济发展情况。经过战后的恢复时期和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5年至1973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并于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是在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的前提下取得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重化工业的惊人发展强化了日本的贸易竞争力。此外,日本在综合经济活动、信息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与国外的社会交流,进一步推动日本经济的国际化。

2. 金融发展情况。二战后,日本资金奇缺,为促进经济增长、维持信用秩序,日本政府一方面通过国内国际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另一方面对国内金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主要特征为:(1)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金融当局对金融行业的新入者进行严格的审核,对金融业务实行细致的分业管理,确保金融业的稳定。(2)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结构。资金由剩余部门向短缺部门的流动经由银行间接实施。(3)内外分离的金融市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保证国内资金的充分运用,防止资本外流,避免海外金融市场的干扰,对国内金融市场和海外金融市场实行市场分割制度,对国内外之间的金融交易实行限制和管理。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时代,国际市场对日元的需求与日俱增,日本遂开始关注日元国际地位问题。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处于动荡时期,日本政府对待日元国际化的立场相对比较谨慎。

(二)二十世纪80年代:国际化极速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经常收支特别是对日收支出现大幅逆差,美日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将日本的巨额顺差归结于其市场的封闭和日元低估,认为日元汇率不是通过市场形成的均衡汇率,存在人为低估。美国在要求日本开放商品市场的同时,还要求日本开放金融、资本市场。在美国的施压下,1984年5月日本承诺采取以下四个方面措施:(1)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2)日本金融市场的外国金融机构准入;(3)发展欧洲日元市场;(4)促进对日本直接投资。

1985年3月日本外汇审议会向当时的大藏省提交了《关于日元国际化》的答辩报告,对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并提出促进日元国际化的具体方法。之后日本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改革,如1985年6月创设日元BA市场,1986年设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JOM),并于1988年5月公布《金融期货交易法》,以规范日本的金融期货交易。

1. 对外贸易中的日元。出口贸易中日元交易占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而言,美元计价的向下走势更为明显。由于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尽管出口中的日元计价交易比例下降,日元交易依然呈上升趋势。同时,日本扩大进口本币交易的难度要大于扩大出易的本币使用。

2. 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日元。日元在欧洲货币市场存款余额、国际债券市场份额、国际间银行贷款占比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见表1)。

3. 国际外汇市场中的日元。伦敦和纽约市场上美元兑日元的外汇交易比例增加,特别是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日元外汇交易的增幅比较大,增长速度高于英镑和马克(见表2)。

4. 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日元。二十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元在外汇储备构成中的比重增加趋势比较明显,日元作为国际储备的国际化地位得到巩固。亚洲国家对日元外汇储备的认同感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见表3)。

尽管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是为解决日元低估、缩减美日贸易逆差问题而被迫进行的,但是却在事实上促进了日元国际化的进程。

(三)二十世纪90年代:日元国际化衰退时期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开始急剧升值,日本经济进入“日元升值萧条”。从1986年年末开始,日本进入持续50个月的“平成景气”时期。平成景气期间,日本一般物价水平比较平稳,但是股票、地产等“资本品”价格急剧上升。这种“泡沫”性质的经济繁荣在1990年末1991年初出现反转,股市暴跌,房地产企业、生产性企业纷纷倒闭,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巨额不良债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之中。随着日本经济萧条的持续,外界对日本经济的恢复越来越丧失信心,在这种心理预期下,对国外投资者来说,持有日元资产的风险也愈加不确定。从1992年开始,日本金融机构接连倒闭,国内金融市场的整顿令日本政府焦头烂额,更无暇顾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问题,日元国际化问题也被搁置起来。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经历了大升大降的两个极端情况,最初是日元急剧升值,日元兑美元从1美元兑159日元急剧升至1美元兑79日元,1998年日元迅速贬值,达到1美元兑换147日元。日元汇率的波动降低了日元作为资本品的吸引力。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出口增长,在这种局面下,扩大贸易中日元交易比重也更为困难。

1. 日元交易地位下降。1990年到1997年之间,日元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交易份额在4%-6%之间,只有马克的1/3左右。在欧洲债券市场上的份额也由二十世纪90年代初的12%-17%之间降到了90年代末的4%。

2. 外汇交易增长乏力。1998年伦敦外汇市场规模是1989年的3.46倍,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对应倍数分别是3.05、2.52、1.76倍。而东京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在这段时间内只增长了1.60倍。

3. 外汇储备比例减少。1991年世界外汇储备中日元占8.5%,而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只剩下5.3%,其中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日元占比从9.7%降至6.5%,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日元占比从6.7%降至4.7%。

(四)2000年以来:日元回归区域化时期

1999年之前的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日元在美国压力下的被动国际化过程,日元国际化的标准和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日元的使用比例和拥有比例。实践证明这种直接走向国际货币的道路是失败的。1999年区域货币合作的成功典范-欧元的启动,成为日元国际化策略发生变革的分水岭。欧元的启动进一步抑制了日元的国际货币功能在东亚区域的扩大,日本开始采用货币区域化策略来替代直接国际化路径。在推进与东亚各国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TA)建设的同时,进行更加密切的经济伙伴协定(EPA)建设。2002年1月日本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新加坡新时代伙伴协定》(the Japan-Singapor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JAPEPA)。“东盟+3”财长会议清迈倡议签署后的7年间,日本以此为平台分别与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新加坡等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成为清迈倡议货币互换网络中签订协议项目最多、金额最高的国家。

三、对日元国际化的评价

从国内经济来看,货币国际化需要以下几个前提:(1)货币发行国应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物质基础,货币抵御国际兑换风险能力越强,则该国际货币作为国际清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就越稳定。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便于外国货币持有者对政策效果进行有效判断。(2)货币发行国应保持稳定的价格水平。货币发行国不存在剧烈的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能够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周期的变动,币值相对稳定。(3)货币当局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独立性意味着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的影响、指挥或控制。(4)货币发行国应建立发达的金融市场。

从外部条件来看,则应做到:(1)货币发行国经济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能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2)货币发行国应维持货币可兑换性。(3)货币发行国应具有健康的国际收支结构和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4)合理的汇率和汇率体制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国际经济实践证明,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真正实现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除经济条件外,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也会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应该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且能够在国际协调与合作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增加外国对本国货币的接受程度。美元的主导地位、欧元的诞生等都体现出这一点。

四、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进一步增进国家实力,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使各国持有者对人民币保持信心。加强同周边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成为周边地区经济的领头者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建立保证人民币国际化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整套成熟的法律、会计和监管体系。加快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为金融开放和汇率、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利用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交流,还应尽快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人才管理体系。

(二)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

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一个健全、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以及由完备法律制度支撑的金融监管体系。但我国目前还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意味着要开放资本项目,而这是以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前提的。由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建成,若此时贸然开放资本项目将会使国内经济发生大幅波动,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在中国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辟投资渠道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

人民币国际化应实行“分步走”战略,其基本路径是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是推动人民币在亚洲区内的贸易支付结算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随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在区域内的接受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也为人民币下一步走向国际化铺平了道路。

(四)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上世纪90年代,日元国际化遭到重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日元汇率的巨幅波动。对中国而言,稳定的汇率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增强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同时,稳定的汇率对于国内企业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更需要一个效率与公平、繁荣与稳定共存的外部环境。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可以得到警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需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国际社会共同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系统性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蒋伊菲,王锦丹.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9,(9).

[2]葛兆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3]刘光汕,蒋国云,周汉勇.人民币自由兑换与国际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孙立坚.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R].中国人民银行驻美洲代表处专题报告,2010,(8).

[5]冯孝忠.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性问题和对策[R].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情况反映,2010,(11).

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收支体系 货币互换 货币投资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1.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客观问题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时代背景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功能在国际空间范围内扩展的动态体现。作为市场流通的货币,人民币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和投资获利两大显著的功能,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是这两大功能在国际空间范围内的动态发展。简单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作为一般等价物遵循着其既定的使用范围,即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从狭义层面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货币一般等价物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还包括了深远意义上的人民币信贷和投资价值等各细项的国际化发展,即人民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功能,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发展到国际化的动态发展全过程。笔者认为,综合当前形势和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贸易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广度

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作为当前国际主要流通货币的美元和欧元,在其货币国本土不可避免地会对人民币流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横向发展。其次,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仍然以劳动力密集、工业价值较低端的产品为主,这样的产品所包含的核心技术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能够产生的利润空间有限;再加上国内从事产品出口的大多数是外资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些问题都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覆盖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1.2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

由于我国在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方面的制度构建尚未完善,仍处于未完全开放状态,使得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受到一定的限制。具体地说,从货币可兑换角度而言,人民币距国际货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资本项目中,除国际直接投资外的其他资本交易,人民币的流通仍然存在较多的限制因素,使得人民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接受程度仍有着较大进步空间。

1.3人民币跨境结算结构失衡,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虽然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在规模和范围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结算中仍存在着不同环节的失衡问题。从现状来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地区目前主要集中在东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而对于与我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欧美国家的涉及却十分有限,存在着结算地域失衡问题。其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进口业务比出口业务的比重大很多,存在着结算业务失衡问题。此外,在我国直接对外投资项目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情况较少,存在着跨境结算结构失衡问题,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已逐渐得到改善。

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及前景展望

2.1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即意味着要走出国门,将一国的货币经过一定的发展,形成为国际货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有利我国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改善,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贡献了力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必经阶段,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具体如下:第一阶段,人民币应实现在周边国家小范围内的流通,实现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完成周边化的初级目标;第二阶段,人民币应实现在亚洲或者是东南亚及周围贸易频繁国之间的流通,使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结算货币,完成人民币区域化的目标;第三阶段,人民币应实现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接受和认可,成为国际范围内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一定范围内的主导货币,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终极目标。

2.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将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完成区域三步走。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区域范围来看,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最稳定、最合适的空间路径,即,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轨迹。周边化主要涉及的是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区域化主要范围是亚洲及其周围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的范围则表现为全球性的,较大范围的国际环境。就当前发展形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继续沿着这种国际区域三步走的原则稳步推进。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挥三大主要功能。目前,在三大主流国际货币中,美元在世界大战时期依靠其稳定的币值而稳居国际储备主流货币位置,之后才逐步实现了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的国际应用价值;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职能为国际储备功能;而人民币自金融危机后,开始在周边国家之间流通使用,成为周边国家间的主要流通货币,并发挥着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发展⒅鸩绞迪执⒈钢澳堋⒔崴愎δ芎屯蹲使δ堋U如在我国开放的几个自由贸易区和其他跨境结算业务中,人民币正逐渐发挥其强大结算功能,而随着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不断发展,人民币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范围内使用的投资货币。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存在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趋势。具体地说,这种趋势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通过与东亚货币的长期合作,人民币将成为东亚三足鼎立的货币中的强势货币;第二种,在与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亚元”创建的基础性货币;第三种,作为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强势货币,人民币将全面实现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至于最终发展结果如何,将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的进程。

2.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思路

一是协同推进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与利率市场化、自由化。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金融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自由化,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具体地说,资本项目开放的快慢、先后顺序及其进展情况,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资本开放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内一众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正纷纷遵循着“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再加上现阶段国内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丰富的国内产能对直接跨境投资的市场需求,落实渐进式资本项目开放已十分必要。但要注意的是,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协调发展,首要任务是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金融政策,营造优良的贸易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对外经济政策,改变现在的出口低端产品的现状,转变为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而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和自由化。

二是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容易出现剧烈波动和分散汇率管理的风险,研发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则是避免这些风险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国内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品种较少,只有少量人民币外汇掉期和人民币汇率互换的产品。而国际上的人民币衍生品则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且交易活跃。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人民币在远期交易过程中的定价权可能会出现无法掌握在我国手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出人民币主导国优势,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增强国家实力,紧握人民币定价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有序发展。

三是全面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组建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便是其中可行策略,大型国际零售贸易商的组建不仅有利于占据国际经贸的制高点,还能从根本上掌握国际中商品的定价权,充分发挥人民币的结算功能。目前,我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世界一线品牌主力供应商,但不对此过度依赖,而应在此基础上致力于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形成一定规模的营销网络,并通过这些贸易商的建立和营销的成功,在更大范围内占领国际市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贸易结算和产品控制的依据是该国家掌握的商品定价权和逐渐形成的市场垄断网络。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尝试组建大型的国际零售贸易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民币的结算量,从而有效占据国际经贸制高点,为完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机制和扩大人民币国际市场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3.结束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承认,也是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证明,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我国应在注重金融体制改革和施行“走出去”策略的同时,兼顾各类国际贸易市场建设,以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全面实现,加速人民币的流通。

参考文献:

[1] 谭丽华,孔荫莹.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思考:罗伯特・蒙代尔的国际货币思想研究[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5,(1):36- 38.

[2] 马蓉睿.探寻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基于三大国际货币模式比较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16,158,(1):66- 69.

[3] 葛诗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未来展望[J].经济,2016,(8).

[4] 张铮.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及对策思考[J].青年时代,2016,(12):60.

第7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实力的迅猛增长,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将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国际化虽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中,根据相应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对策,那么人民币国际化那看似迂回而漫长的艰难道路就会变得无限美好。只要我们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进行改革建设,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实现。

一、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能够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使用,渐渐地在国际上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储备货币和计价结算的一个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是其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经济实力超强的国家。人民币国际化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也随之得到发展,因此对外贸易也在不断的增大,在境外人民币的流通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人民币在内蒙境内的流通占了内蒙古当地的现钞流通总量的59%,特别是处在蒙古西北的五省地区,该地区与中国相接壤,人民币的流通量就占到了当地流通的货币量的78%~88%。还有就是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第二使用的“硬通货”,仅次于日元、欧元和美元。在该地区,人民币流通的地方主要有韩国、蒙古国、朝鲜与俄罗斯,由此可见人民币流通的范围之广。在西南地区,尤其是老挝,人民币可以在老挝当地自由流通,而且在缅甸的部分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流通货币。人民币除了在境外流通,人民币不仅可以在香港自由兑换,而且还成为一种储备货币。人民币在澳门地区也得到广泛使用和流通。当然,随着我国对外游客和对外经济贸易的越来越多,有些发达地区和国家。也有出现人民币流通的情况发生。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效应

俗话说,凡事有利也有弊,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消极的效益是可能会面临着“不可能三角”的艰难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如果国内大量涌进货币资金那么将会对国家的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以及对国家的金融体制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最大效益是会获得个更多的大量的铸币税的收益,这些都是基于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从人民币国际化会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来考虑的。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效应

第一,可以帮助我国较好的维护国家的外汇储备的价值,从而是中国避免受到美国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第二,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可否认,中国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已经真真正正的崛起了,如果假以时日人民币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货币,那么这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由此也会给国家带来更为可观的国家利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消极效应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给国家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积极的一面,而忽略消极的一面。第一,可能会有“货币投机”的办税风险,国家的金融市场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使稳定性受到破坏。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影响我国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管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许多想要非法获得利益的人就会钻不完善政策的漏洞,把大量的自己悄悄地进行转移,所以就导致了一美元就能成立一个公司。国家就会因为法律的不健全,机制的不完善而流失许许多多的金钱,这是必须要遏制的的。

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探讨

(一)推动国际贸易及跨界贸易的结算

为了使国内企业减少汇率风险、交易成本和汇兑损失,在跨境贸易中我国采用人民币结算,这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是有利的。同时我们还会将汇率风险与汇兑损失嫁接到国外的企业里。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就是会在与国外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分歧,从而使人民币在跨境结算的发展过程中产生阻力。我们只有通过提高国内企业的产品的竞争力,在双方的交易过程中才会夺得与主动权,只有通过才样的渠道才能够推动人民币结算的真正的跨境交易,只有这样才会把机遇抓到国内企业和国内经济的面前,我国在地区性的合作组织的影响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就必须要坚持放松对资本项目交易权限的限制,在对风险可以完全控制的前提下,按照稳妥可控、统筹规划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着重去推进跨境证券投资、金融借贷和对外直接投资等项目的绝对自由化,从而为人民币资本项目进行兑换积累丰富二可贵的经验。

(三)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

只有对人民币离岸中心进行的必要的建设,我们才能将从境外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吸收到香港去,由此可以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集中的境外人民币资本市场,在以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人民币资本向下形成回流的管道流通里,我们可以通过对流量进行适当的调节来影响蓄积量,由此来满足人民币在境外使用时所需要的达到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对中国内地的货币金融市场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的条件下,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的速度也在加快,现在的我们无法了解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去推进,会采取怎样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中国的经济往更高的阶段去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前进. 美元霸权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1):75-76.

[2]刘春花. 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08, (8):32-33.

[3]范伟.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J].财会金融 ,2013,(3):160-161.

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国际化;中国金融体系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0105Z)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6日

2013年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了三年一次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人民币成交量由2010年的第十七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九位,首次跻身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这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我国从2008年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意义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国内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管理成本。当前,我国处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国内众多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国际贸易结算,结算货币主要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外币。使用外币进行国际结算加大了企业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当前人民币兑主要外币汇率正处于升值通道,出口企业因此遭受了较大的汇率损失。同时,企业为了减少汇率损失,需要设立专职部门或者外聘专业机构管理汇率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成本。如果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企业可以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大量使用人民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进而降低汇率风险管理成本。

宏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进而降低外汇储备风险,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截至201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4,966.86亿美元,世界第一,约占世界外汇储备总规模的1/3。外汇储备构成中以美元资产为主,还包括欧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其他资产。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的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由此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贬值。外汇储备贬值等同于我国物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无偿转让,是国家财富的巨大损失。如果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就可以将人民币作为我国外汇储备并且加大其所占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若一国货币能够实现国际化,该货币发行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和控制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与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迅速崛起和壮大,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保持政治经济独立性,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干预,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初尝试开始于2008年底,初衷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货币互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截至2009年末,中国共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第二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阶段。在货币互换进展顺利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2009年4月8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成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六部门联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市区,境外结算地扩大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我国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境外全覆盖。如图1所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逐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在迅速增长。以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为经常项目下的结算,此外,从2011年起,人民银行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2011年1月,人民银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如表1所示,2011年至今,我国跨境投资直接人民币结算业务得到较快发展,正在逐步尝试跨境人民币业务由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的扩展,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衡发展的探索。(图1、表1)

第三阶段,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阶段。我国从2008年开始尝试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但离岸人民币市场真正得到较快发展是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需求,并且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离岸人民币交易标的。目前,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中,香港是最早和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量占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总量的80%左右,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迅猛,均在争夺离岸人民币第二中心的位置。

货币国际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广泛用于跨境交易;货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货币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2008年至今,我国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同时稳步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目前人民币已经基本实现了周边跨境贸易结算,处于区域化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般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般条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成为强大并且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当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仅依靠中国的国家信用保证支付,中国越强大,中国的国家信用等级就越高,人民币币值就越稳定,进而其他国家就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投资和储备。中国如果成为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所生产的均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就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可以指定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更容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次,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人民银行具备较强的汇率调控能力。合理的汇率水平可以减少及缓和汇率波动,降低人民币持有人的汇率风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受到国际贸易季节性波动和国际游资投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需要人民银行具备平抑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的能力,保障人民币持有人的资金安全,同时保护国内经济稳定。第三,中国具有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第三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会积累下数额较大的人民币,进而产生使用人民币进行金融投资的需求,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满足其需求。同时,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也是人民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和成为储备货币的先决条件。

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当前,人民币处于区域化阶段,尚未实现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将中国发展成为强大并且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为了将中国早日发展成为强大的经济体,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经济稳健适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加大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并最终取代初级产品,提升我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

第二,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当前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管制阶段,尚未实现市场化。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当逐步推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保证汇率稳定和国内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先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然后,在健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由局部到整体地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同时,人民银行应当提高汇率管理水平,以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应要求。

第三,进一步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开发并不断丰富以人民币定价和交易的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市场份额,使人民币金融产品成为香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品种。同时,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向全球推广人民币金融产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步实现人民币广泛用于国际金融交易。

第四,发展金融体系,丰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人民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最终还要依赖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壮大,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中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极度缺乏汇率、利率等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发展金融体系使其早日符合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开放的金融体系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实现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改革,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体系的要求;其次,发展资本市场,丰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充足的人民币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

人民币首次跻身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只是一个开始,所谓行百步者半九十,我们不应当自此沾沾自喜,而是应该对自身的欠缺和不足保持清醒的认识,加紧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各种条件,争取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BIS,Foreign exchange turnover in April 2013:preliminary global results,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September,2013.

第9篇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越来越国际化,成了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关系之中的一条必经之路。人民币国际化一般包括人民币在国际上作为一种流通的媒介,作为金融机构对本机构内的产品价值的一种计价标准、一种投资工具,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越来越多。尽管现在人民币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但与美元、欧元的国际化水平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发展最大的是人民币国际化驱动因素,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贸易结算驱动,逐步转变为贸易与金融投资相结合的驱动。

二、SDR概述

特别提款权英文是SpecialDrawingRight简称SDR,1969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特别提款权主要是用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的国际储备资产的不足。单纯从性质上来看特别提款权不是一般真正现实意义上的货币,不是一种成员国成员对货币基金组织的债权。特别提款权其实是对成员国可自由使用货币的一种潜在求偿权。因此特别提款权不是国际贸易或交易中的支付手段,它只是存在于账面上的一种资产。正是由于SDR的这种特征,所以又被称作“纸黄金”。尽管SDR被称为纸黄金,但是它不像黄金一样本身就具有价值,它仅是以IMF的信用为基础来发行的。

三、人民币加入SDR的影响

1.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人民币加入SDR,说明IMF以及各国成员国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和很多国家、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而且还和很多新兴经济体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由此正式明确了人民币是一种官方国际储备资产。2.推进了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复杂而漫长的,从根本上说要想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入SDR只是第一步,它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认可度。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主要还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3.促进了金融改革。加入SDR,人民币不再单单地受本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货币政策不足以满足国内外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我们需要建设离岸市场。4.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积极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我们应借此机遇积极扩大人民币的应用领域,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的,人民币加入SDR的同时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5.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大增加风险。原有的汇率制度是根据我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进行调整,若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受到国际市场的经济波动影响,增大风险。6.削弱了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宏观调控政策一般都是通过调节国内市场来实施的,加入SDR之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浅析人民币的国际化——以人民币加入SDR为视角天津工业大学孙瑞雪摘要:自从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就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组成世界货币。人民币所占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加入SDR,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内大面积流通,由于国际上变化因素众多,监管困难,使原本行之有效的国内政策难以达到预想的结果。7.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人民币的流动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上其他国家的金融动荡,都有可能会通过人民币的流通影响到国内金融市场。随着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会出现假币、洗钱等非法集资的行为,给人民币的监管增加难度。

四、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亟待解决的重要法律问题

1.防范人民币汇率干预的国际法风险。目前的四种篮子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偶尔也进行干预。因此中国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国际法上的风险,即防止我国为了整体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非法操纵本国货币汇率等问题。2.货币政策独立性改革与央行独立性法律问题。汇率是货币加入SDR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货币的稳定性前提是央行的独立性,政府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调控汇率,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如果没有约束,政府会为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而选择牺牲币值稳定。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建议

1.加大中国国内经济市场的灵活性,提高其广度和深度。一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受该种货币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本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2.不断加强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循环。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会有更多的贸易,建立并完善有利于人民币输出与回流的国际大循环机制,通过完善的贸易与金融沟通渠道,能更好地满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人民币资产需求。六、结束语人民币加入SDR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入SDR说明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肯定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这是我们的机会。与此同时,加入SDR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继续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而努力。

作者:孙瑞雪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龙.人民币汇率补贴论:基于WTO补贴构成条件的审视[J].中外法学,2009

[2]邹海涛.浅析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

[3]宋科.加入SDR助推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6

[4]武旭.浅析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

第10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双轨制;推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16-02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意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国际货币体系制度性的缺陷呼唤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人民币“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全球金融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中国要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改变货币受支配的不利地位,也必须走人民币国际化道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和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我们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数量占人民币总发行量的百分比达到两位数;第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的交易占总交易额的百分比达到两位数;第三,在世界贸易中,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贸易额占总交易额的百分比达到两位数;第四,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数量占到世界储备货币总额的百分比达到两位数[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过去几年里,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并制定政策推动在国际贸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从2009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开始,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方面,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量增长迅速。2011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是2010年业务量的4倍多,在进出口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不足1%上升到6.6%;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全年累计发生1 109亿元;另一方面,境外人民币市场已具雏形,迄今为止人民币已经走入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1年末,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5 800多亿元,人民币债券发行量突破1 000亿元。

但是,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其规模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去甚远。截至2011年上半年,境外人民币占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例为1.28%;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截至2010年,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上的份额为0.012%,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份额为0.9%;在全球贸易结算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比例为0.5% [2]。为了中国能够在世界经济中得到自己应得的那份利益,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必须的。

三、人民币国际化途径

1.双轨制的第一个轨,是在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不断完善和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发达的境内金融市场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和市场基础。这一方面要求境内金融市场层次体系较为健全,要有丰富的人民币产品种类、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安全的运行机制,这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等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境内市场是充分开放的,能够和境外人民币市场进行双向流动,并能充分吸纳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动的冲击,这又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程度紧密相关。此外,还特别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为此有必要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以人民币结算。

2.双轨制的第二个轨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是境外人民币最主要的集散地,同时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自由港,有着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良好硬件和软件条件,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

中国央行可以考虑在香港建立与当地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应该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人民币政策造成主要的冲击。

建立多元化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当境外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投资回流境内市场的需求,因而要建立顺畅的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

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模式

(一)独立推进的模式

1.独立推进模式的内涵。独立推进模式是指主要依靠中国经济本身的力量,在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往来时,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在境外沉淀人民币;不断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份额;扩大人民币结算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份额。

2.推行独立推进模式面临的困难。(1)人民币流不出去。虽然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和法人那里持有了一定量的人民币,但持有量占其所有货币的份额有限不说,使用更是几乎没有;而且除了周边之外,少有国家的居民和法人会使用人民币。(2)人民币在境外存不住。当前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太少,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结果:第一,导致境外人民币投资途径匮乏,储蓄成了唯一投资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们持有更多人民币的意愿。第二,导致人民币无法大量存在于国际金融市场中,而国际金融市场无疑是货币存在的最大蓄水池。如果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创造出足够多的人民币产品,人民币即使流出,也会很快回流,难以在境外长期留存。(3)人民币在境外用不起来。所谓的用不起来包括:第一,前述的难以直接以人民币投资来获取收益。第二,难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虽然中国拥有巨大的进出口总量,但是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比重却很低。既然中国自己的对外贸易都不怎么用人民币结算,更不用说他国之间的贸易了。

3.推行独立推进模式的策略。针对独立推进模式面临的困难,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策略:第一,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做大做强中国经济。第二,在未来至少五年内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缓慢的升值,坚决不做所谓的一步到位。第三,继续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同样要掌握节奏,“宁慢三分,不抢一秒”,做到成熟一项,放开一项。

(二)合作推进模式

1.合作推进模式的内涵。合作推进模式是指人民币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一起,组成联合货币,通过共同推进该货币的国际化以实现人民币实质上的国际化。这种模式有两种取向。第一,参照欧元模式,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然后设立“区域货币单位”,最后取消参与国货币,设立“亚元”。第二,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区域货币单位,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建立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联合货币。

2.“合作推进模式”的优点。(1)在设立“区域货币单位”期间,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流出和使用。在这期间,各成员之间会积极开展货币合作。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大规模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变得相对容易,可以缓解人民币流不出去,在境外存不住、用不起来的困难,更快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2)共同面对其他国际化货币的排挤,提高货币自身的竞争力。合作推进模式中各成员可以加强相互合作,在内部的经济往来中使用自身的货币,这样可以避免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正面冲突。(3)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欧洲的经验表明,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在经济方面都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合作推进模式”存在的问题。(1)建立联合货币实际是要通过逐步取消人民币等货币来实现的,这在可见的未来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虽然在建设联合货币的初期,对于人民币的流出和使用,对于人民币抵抗区域外货币的挤压是有益的,但毕竟联合货币的目的是要取消货币形成新的货币的。因此,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就必须考虑取消人民币对中国整体国家利益是利大还是弊大[3]。(2)建立联合货币的困难太大。首先,作为主要经济体的中国与日本经济差异太大,很难在建立联合货币这种问题上达成一致。而要绕过其中一方,由另一方主导,先建立一种以自身货币为核心的“区域货币单位”,也基本上没有可行性。其次,本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体化程度较低,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要达成共识困难很大。

五、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更多的是一个世界市场接受的问题。而要市场接受,就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会呈现前慢后快的特征。在人民币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前,所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都只是预热、蓄势,而不可能真正把人民币推到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称的位置。

以建立联合货币为诉求的合作推进模式在可见的未来是没有前途的。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在组织内部做一些相关的诸如“区域货币单位”的设计乃至运作是有益的 [4]。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充满各种艰险和挑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场自由选择和政府推动的作用下,依托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庞大的国际贸易规模、币值的相对稳定,人民币一定可以走出一条成功的国际化道路,在主要世界货币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达龙.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研究[J].金融会计,2011,(1).

[2] 陈之为,安起雷.关于人民币跨境业务相关问题的凋查——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发展观察,2011,(1).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层次上自由兑换、流通,进而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储备以及国际市场干预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的职能,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

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历史。若传统的商业惯例都愿意接受和使用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二是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一种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天然优势。三是自由完全发展的多层次金融市场。四是对货币价值的信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使得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有一定的削弱。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以及中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民币FDI已进入试点阶段

2011年6月,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又一重大举措。

(2)在贸易计价结算领域

人民币主要在我国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贸易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企业中使用,2010年6月,结算试点地区范围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地区和部分行业中已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且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迹象。

(3)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

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先后与韩国,马拉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4)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在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1.进出口结算比例有所改善,不平衡风险依然存在

2010年以来,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结算业务发展非常迅速,但还存在着进出口比例不平衡,即进口结算支出远大于出口结算收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比例不平衡的现象,2010年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构5.5:1,大部分人民币升值的益处都被输送到了国外市场。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比例达到1.4:1,但这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被广泛接受的结果,更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导致利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额提高,不是一种正常的平衡,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再次提高,进出口结算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2.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进入阻挠是现有国际货币对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进入国际市场的阻挠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在以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美、欧也不愿意把原有货币体系中的“铸币税”收益与中国分享。况且美国和欧洲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强势货币,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和欧洲掌握了货币结算的选择权。从微观方面来说,原有货币体系中的很多制度也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比如,国际上大宗商品、重要能源以及与能源相关的一些衍生工具都以美元来计价、交易,这一点对于人民币来说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必然导致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时,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3.宏观金融调控难度加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减弱的风险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其流通范围会继续扩大,世界市场上的人民币存量剧增。境外人民币资产不仅会对境内人民币的汇率、利率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会冲击境内的流动性管理并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境外人民币资产的汇率和利率价格会对境内形成冲击。突然大规模的货币回流或货币需求都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被动局面。

四、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1.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如果脱离与之密切关联的经贸与投资网络,是不可能深入发展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该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网络系统入手,注重发展我国的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记值定价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例,规避外汇风险。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尽快解决人民币回流途径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协商,通过缔结人民币境外流通双边协议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2.增强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完善中央银行职能,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从根本上说,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程度,较大的经济规模、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态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并且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建立更加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更加灵活的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及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及其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不受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3.发行“熊猫债券”

“熊猫债券”指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虽然中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存在资本管制等问题,债券发行规模有限,但其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有利于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或者减缓外汇储备中美元进一步增长,避免汇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储备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徐挺.人民币升值进程中的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8.

第12篇

人民币亚洲化,国际化之前提

《亚洲财富论坛》:张教授,在吴晓灵的讲话中提到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条件。您认为距离这两个条件中国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张陶伟:按照当前中国经济的实力,人民币完全可以走向国际化。问题在于怎样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吴晓灵提到的两个条件都很重要,比如说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以及深度、广度、弹性。但是不是说中国的金融市场一定要与美国的金融市场相匹敌才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我觉得还没有严格到那种地步。

人民币的国际化可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首先要实现人民币亚洲化,要让亚洲国家逐渐都能接受人民币,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交易及结算中心,比如在香港。人民币如果在亚洲起不到核心的作用,就根本谈不上国际化。

《亚洲财富论坛》:那么,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与亚元问题存在紧密联系?

张陶伟:人们总是把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寄希望于亚元的启动,何时启动亚元?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在亚洲,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日本有一定可比性,慢慢地正在显露出势均力敌,亚元的问题已经变成中日之间的一种博弈。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并非完全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实力,还取决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之间其实不可能建立真正的相互信任。亚元问题已经探讨了很多年,难度很大。1997年前后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为了建立一个区域金融稳定的合作机制,曾探讨过建立亚元,但在这10多年里,没有任何进展。

人民币结算账户,国际化必由之路

《亚洲财富论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当前讨论这个问题有哪些现实意义?

张陶伟:我认为,当前是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时机,因为当前国与国之间金融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要与我国的汇率机制联系起来考虑。现阶段,人民币还不可能大规模放开到可自由兑换的阶段。虽然10多年前就开始讨论。过去,外管局还制定了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进程,现在都已经不提了,因为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幻莫测。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在于使其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而现阶段的目标,就是让亚洲国家普遍接受人民币。但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开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账户的问题。当前,人民币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受到欢迎,比如香港、越南等等。但由于人民币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流通都是在贸易项目下的,因此必须携带巨额现金,其中必定蕴含很大的风险。那么能否在越南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呢?如果开了,人民币在越南就变成可自由兑换了。所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具体讲,就是首先在国外开立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结算账户,在此账户下,可进行人民币的自由汇兑,比如一旦在越南的一方需要使用人民币,就可让在中国的一方向越南账户上汇钱。这和美国人到中国来开立美元账户是一样的。

金融创新,国际化走民间之路

《亚洲财富论坛》: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长时间了,进展速度却很缓慢,您认为主要原因在哪里?有何对策?

张陶伟:对于如何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我认为没有技术上的阻碍,关键问题在于目前政府对于外汇的管制政策,为什么政府还未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其实就是怕外来资本的冲击。我觉得,等到将来金融创新很多的时候,人们会有很多方法绕过管制,到那时,这种管制自然而然就没有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人们就通过经常项目下进行。

过去,外汇分为两种,自由外汇和贸易外汇,汇率也区分为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比如,当官方汇率是1美元兑7元人民币,黑市汇率是1美元兑11元人民币,国家肯定会进行管制,否则中间会有套利,但当黑市跌到1美元兑8元人民币,逐渐接近官方汇率时,管制可能就没有意义了。这其中金融创新的手段很多,势必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很多交易是外汇管制管不了的。现在有许多所谓的金融创新,其实就是为了绕过外汇管制,比如金融互换、抵押贷款、理财等等,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绕过外汇管制,包括现在有很多私募投资,就是绕过外汇管制的。表面上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格,实际上都能化解于无形。创新是无穷的,管制就增加成本,民间就会想办法绕过去。

金融互换是能够绕过金融管制的一种方法。比如,假设我有一个美国亲戚,他准备拿50万美元投资中国的股票市场,但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允许外国人直接投资,而且由于外汇管制,他不可能把这么多现金交给我去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按照1美元兑7元人民币的比例,我从中国账户里拿出350万元人民币去进行交易,而他向我在美国的账户汇入50万美元。我在美国的亲戚可以随时给我指令,让我进行买入或者卖出。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任何外汇的汇兑问题和资金的流动,钱既没有进来,也没有出去,但这个行为,就相当于美国人在炒作中国股票的行为。

金融互换最原始的起源在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英国政府为了避免英镑外流,实行了20%的汇兑预扣税,即在汇出英镑时,须缴纳20%的税。它不是外汇管制,但极大增加交易成本。于是,人们为了绕过预扣税,产生了金融互换。起初,是以背对背贷款的形式进行的,逐渐发展成为金融互换,成为一个创新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