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时间:2023-01-05 14:3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华护理学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华护理学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五官科护理学 文献检索

随着现代五官科护理学朝着融多学科知识、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的趋势发生着变化,护士已经意识到获取文献信息的重要性。获取最新的护理文献是更新知识、科研创新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护理工作者能如何有效、充分、及时地开发利用各方面的护理文献相关信息资源是现在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帮助五官科护理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获取相关信息、知识和情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尝试着根据五官科护理学信息既集中又分散的特点,搜集常用的检索系统和搜索引擎,归纳、整理其检索方法及检索途径,从多渠道、多层次角度介绍获取五官科护理学信息的渠道及其检索技能。

1 五官科护理学信息常用的检索方法

在海量的五官科护理信息资源中,通常采用的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检索。

1.1手工检索

是最基本的检索方法,也是目前纸质文献的常用检索方法。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方式有:(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以文摘、题录的形式揭示报道国内近200种护理专业期刊及相关学科期刊刊登的护理学文献信息,是获取国内护理学领域文献信息的首选工具书。检索方式有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2)《全科护理》介绍各科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是直接获得文献信息的刊物。检索方式有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3)各种印刷版五官科护理学杂志。

1.2光盘检索

(compact Disc,CD)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存储介质,其中常用的CD-ROM是文献信息数据库的常用载体。光盘检索具有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操作简单、可多次重复修改检索式等优点。

1.3在线检索

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无论是联机检索还是光盘检索都日益融入网络检索中,如CBMDISC已经有网络版。目前,网络检索的主要方式有:(1)网上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下属的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是全球公认的世界上最大、最常用、最具权威性的生物医学免费检索系统,收录1950年至尽的70多个国家、37种语言的5000多公开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之文献题录和文摘,部分文献还可在网上免费获取全文。数据库采用日更新。Pub Med因其使用免费、报道文献快、查全率和查准率高等优点深受护士的喜爱。检索系统有简单检索区、辅助检索区和专用检索区。(2)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泛指因特网上提供网页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站导航服务的站点,按搜索内容、覆盖范围不同,分为综合型搜索引擎和专题型搜索引擎。利用综合型搜索引擎可将成千上万的网络连接起来,帮助五官科护士在更多范围内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如利用谷歌(Google)高级搜索功能可查找学术讲座课件。常用的综合型搜索引擎有谷歌、百度、雅虎等。但因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要准确、快速地查找五官科的学术信息,最好还是利用文献信息数据库。(3)核心期刊网站。综合型搜索引擎上有许多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护理学学术期刊网站,登陆后可免费获取期刊信息、约稿、近几年的期刊目录或论文摘要等信息。定期浏览核心期刊网站可跟踪期刊动向,防止期刊误投或上当受骗。核心期刊网站检索方法:登陆搜索引擎――输入检索式(期刊名称、网站),如《中华护理杂志》,网站的检索式:中华护理杂志网站。

2 五官科护理学文献检索途径

要了解五官科护理学的最新进展,应学会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内容查阅医学文献信息。文献可根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指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写成的原始创作,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系统性之特点,如论著、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另以编排,是供读者检索所需一次文献线索的文献,如索引、文摘、目录等;三次文献作者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于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即经过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撰写而成的新的文献,如综述、述评、专题等。三次文献最大的特点是不必大量阅读一次文献,就可借此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当前的研究水平、动态。

2.1五官科护理检索途径

常用的有:(1)通过期刊查找原始信息,如根据《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临床论著、综述及专题等栏目下刊载的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查找所需的原始论文;(2)从专家撰写的论文着手查阅。

2.2 获取文献全文的方式

(1)利用文献信息全文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原文,国内常用的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直接查阅国内外专业期刊,寻找相关课题,或通过检索性期刊获取文献线索,如GBM Disc、美国《医学索引》等。(3)运用综合型搜索引擎查找免费论文,以此扩大论文来源。各种综合型引擎均有自己的检索语言和检索途径,如百度可采用题名限制的方式或支持多种格式的文档搜索进行检索。再如,利用中文书名号搜索中外书籍亦是百度独特的检索途径。要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应注意留心各站点的帮助信息,多次检索练习,就熟练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和适合自己习惯的检索方法。

随着五官科护理学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传播媒介检索越来越多,相对应其检索方式各异,五官科护理工作者要想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护理学信息资源,就必须多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才能把握和驾驭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文献和资源。

第2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手术设备;腔镜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7-01

当前,腹腔镜手术具备切口创伤较小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已被众多病患所接受。但与此同时,因其所需的手术器械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构造过于精密且容易出现损坏再加上造价昂贵等原因,给术后的清洗以及灭菌工作带来较大困难[1]。为了杜绝使用腔镜手术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质控人员必须严格落实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探讨腔镜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规范化管理。

12方法

121接收环节目前,手术使用后的腔镜器械不管是从污梯运送还是专人回收至去污区,需将目镜单独放置并固定于镜子专用盒中的支架上,目镜除外的腔镜器械尖锐和较容易损坏部位必须采用保护措施,防止器械在存放以及搬运中出现碰撞、挤压以及摔损情况,另外注明轻拿轻放的标示。手术室人员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需当面交接,并参照清点单对腔镜器械的规格、数量进行认真核对,同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及功能,目镜必须检查清晰度,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字。

122分类与清洗流程手供一体化管理,首先要求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腔镜器械专用清洗消毒设备,例如专用精细筐、清洗槽、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腔镜专用刷等,以保障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同时防止器械细小配件丢失。首先,器械清洗之前进行合理分类,例如:镜头、冷光源光纤、电凝线等为一类,其余管腔类操作器械为另一类。为了保证器械清洗效果,清洗前需将各种手术器械拆卸至最小化。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使用人工刷洗并辅助超声机洗组所进行清洗作业,其合格率可高达975%,而选择使用超声波机洗进行清洗时,其相应合格率大约为743%。根据上述调查报告证明:目前使用人工清洗预处理加自动清洗消毒机机洗并辅助超声波机洗是腔镜手术器械最有效的清洗方法。由于腔镜器械自身管腔较为精细且狭长,存有众多小关节以及小缝隙和小螺帽,再加上表面粗糙不光滑,致使上面附着了许多不易清洗干净的污物。消毒供应中心术后器械清洗流程中,管腔操作器械先初步于流动水下清洗至无污血后,选择合适多酶溶液浸泡刷洗并辅助以超声波机洗,通过空化效应使液体流动而产生微小气泡,在气泡闭合中不断形成瞬间高压冲击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的污垢迅速剥落,使管腔器械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在使用超声清洗机时应遵循超声清洗机的使用说明,务必使全部管腔类器械浸泡于多酶溶液下,防止机组发出超声时酶液无法流入管腔内部,进而使得超声效果无法显现出来有效,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的清洗才能保证灭菌效果。特别提出,镜头、冷光源光纤以及单、双极电凝线不适合超声波机洗,以防止清洗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3]。管腔操作器械超声后,再次清洗,可选择管腔内器械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使用机洗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也可选择人工清洗,人工清洗必须选择专用清洗槽、清洗刷、合适多酶溶液并遵循厂家使用说明配置,对管腔操作器械进行浸泡,对有顽固污迹的器械及轴关节部位需使用专用刷进行反复刷洗来保证清洗效果。再使用水浴锅对器械进行煮沸消毒,完成后用纯水对消毒器械进行终末漂洗,并利用高压水枪对管腔器械内部进行冲洗,并高压气枪吹干腔内,再将腔镜器械依序放置干燥箱内,这个环节中,特别注意的是要将箱内温度控制在70°c左右;污染目镜在流动水冲洗后使用含有多酶清洁剂的无纺纱布擦拭,再用流动纯水终末漂洗,注意目镜不可浸泡,在清洗过程中,动作需轻柔,目镜不可碰撞,漂洗后再次检查目镜的清晰度及配件是否齐全后放置于专用的目镜盒中待干燥。出现问题及时沟通、上报并追查相关责任。

123包装、灭菌以及相应发放流程腔镜器械的检查及包装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例如:放大镜、显微镜、密闭硬质容器盒、器械固定架、绝缘测试仪、高压气枪等。在包装作业之前,器械洁净度达标的前提下必须确定所有器械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处于最佳状态,为了保证使用患者的安全,我院采用了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绝缘测试,避免手术中由于使用电极导致患者烫伤。对于较能观察的部位,采用显微镜检查器械的清洁度,高压气枪用于检测疑似未干燥的管腔类的器械。双人核对无误后再进行包装,包装采用密闭式硬质容器盒,并配备腔镜器械固定支架,避免器械在装载转运等过程中倒放、碰撞等现象,包内附有装载器械的明细清单,要求包装标识除了灭菌信息之外必须覆盖清洗及检查包装等信息,发生问题便于追溯。发放装载时,需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并注明轻拿轻放等提示标示,防止器械因装载和转运过程中发生损坏现象。

2结果

为了保障清洗的质量及器械的使用安全性,腔镜器械的处理需要专业人士,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目前使用的腔镜器械产品种类的介绍及各种产品的组装拆卸、清洗的注意事项、检查及保养等;严格依照灭菌程序进行灭菌,并参照质量检测制度开展质量检测;对清洗以及包装实施持续性改进,例如增加专用腔镜清洗筐、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带超声功能)、密闭式硬质容器盒等。

3结论

总之而言,腔镜器械和普通手术器械对比之下,拥有以下特点:内部构造复杂、精细、易损坏、管腔过细过长等,由于上述特点增加了清洗的难度。为了减少清洗的难度,术后的腔镜器械需及时清洗,防止细长的管腔内形成生物膜,腔镜器械生物膜的形成与使用腔镜器械的患者的感染息息相关。因此在清洗包装灭菌各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由此可见,只有制定各个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才能保证上述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另外从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下手,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好人力资源培训,才能更好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慧芳手供一体化合作中手术器械的管理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47(12):54-55

[2]池洋探讨手术室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74(02):36-37

[3]张青,杜鹃浅谈腔镜在手供一体中的安全流程[A]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手术室护理管理研讨班暨三届四次手术室专业学术交流会资料[C]2012,51(02):66-67

第3篇

关键词:协同创新;护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1护理研究生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由于长期依附于临床医学学科,导致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自身学科特色,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科研水平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1.1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护理学在2011年已是一级学科,但未形成完善的二级、三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依然沿袭了临床学科的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课程数量较少,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同质化严重,同一门课程或不同课程间的内容相互重叠,缺乏针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问题解决的知识内容。多学科融合的拓展课程在师资、学时、整合力度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难以满足护理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需求。

1.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受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短缺的影响,部分院校护理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导师数量短时间内难以跟上人才培养规模的步伐,许多导师由其他临床学科“借用”过来,部分科班出身的研究生导师学历层次较低,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不高,缺乏对护理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护理学术前沿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1.3科研能力薄弱

护理学科研分为学术型和临床应用型研究2种,侧重于学术型研究的研究生因学科综合知识把握不到位,对学术型研究缺乏整体视野,学术创新性不足,总是徘徊在低水平层次的重复;侧重于临床应用型研究的研究生实践时间较短,受到选题和科研方法的限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较大限制。

2协同创新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协同创新是多个创新主体间通过相互配合和协同,围绕共同的目标,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形成创新合力,共同开展创新活动[2-4]。在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创新的主体为高校、医院社区、科研院所、政府和国际交流[5],各主体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通过校院协同、校所协同、校政协同、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创新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质量监控[6],促使人才、资源、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汇聚[7],共享资源信息,形成创新合力,以构建协同创新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2.1校院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校院协同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打造特色,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手段。校院协同既包括学校内部护理学院与学校医学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其他学科间跨学科导师聘任、资源共享、科研联合攻关、学生流转等,也包括学院与兄弟学校间、学院与各医院通过学生交换、师资交流、项目合作和教材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打破学院与学校内部其他学院、学院与医院间的行政壁垒,让不同院系、不同医院的人员共同参与到护理研究生同一课程或同一项目的建设与研究过程中,实现研究生学分互认、师资职称互聘,强强联合,提升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2.2校所协同,实现科教融合

科研院所包括各类护理学会、护理或医疗研究机构等,他们在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利用科研院所雄厚的资金,组建以项目为集结的科研团队,针对当前空巢及失能老人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循证护理等热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转化,为护理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的平台,增强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

2.3校政协同,实现创新主体的有效聚集

政府主要负责护理学科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制定、资源有效配置等,通过经济杠杆和法律法规对科研院所、医院和学校进行引导和支持。通过校政协同,可以针对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护理产业与市场以及护理保障制度等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充分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吸纳科研院所、医院和学校等创新主体有效聚集,快速形成创新团队,在对社会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研究中培养和锻炼护理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4扩大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近年来,在中华护理学会等组织的推动下,护理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形式有多种,如互派专家讲学、互派交流生、师资进修及双语授课等。通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特别是利用协同化网络信息平台,克服地域的限制,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广泛而密切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将先进的护理教学理念和护理技术引入到研究生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8],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协同创新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策略

3.1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2011年我校护理学专业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来,为了适应老龄化人口增加和专科护理的人才培养需求,共设置了老年护理研究、护理管理与护理教育研究、护理心理研究、临床护理研究、社区护理研究5个研究方向,根据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将研究生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和外国语等课程,主要由学校老师承担;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科研思路与方法、病理生理学等课程,主要由基础医学院和护理学院共同承担;专业课包括当代护理理论与发展前沿、循证护理学、护理心理研究、老年护理研究等课程,由护理学院和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和实践方案。形成了以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平台为基础的校院协同培养的课程体系模式。

3.2打造学院与临床相结合的师资团队

我校护理学专业与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等6家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基地共同制定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了校院联合的培养模式。每学期有计划安排部分院内导师到附属医院进修学习,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进一步强化,掌握护理学临床发展新动态,学院还将从临床教学医院中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业务能力出色的护理专家,加入到导师队伍中来,并对临床导师就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进行系统培训,以期将临床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最大限度缩小学生在校所学与临床实际的距离,更加贴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通过在医院遴选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导师与学院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强化学生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有利于临床导师科研、教学水平及学院导师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3.3构建远程教育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依托国际通用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互动、教学管理等功能一体的教学管理平台,促进了学科和学生间的交流协作。依托该平台,学院开设了护理管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综合实训、急救护理学4门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课程均开设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视频课堂、课后练习、第二课堂、互动交流等栏目,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水平、知识背景、时间安排灵活选修课程,特别是为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3.4强化实践教学

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护理学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在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临床实践主要包括公共科室轮转和专业方向科室实践,公共轮转包括了内科、外科及急救等护理学高层次人才必备的操作技能科室的轮转,专业方向科室实践需结合具体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进行专业实践,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我校护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依托学院23所三级甲等实习基地,采取校院联合实践的方式,要求研究生既要在西医院实习,还要在中医院实习,以提高研究生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技能。

3.5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为保证护理研究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建立了适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机制,将质量控制从课堂授课扩展到课堂教学、教学计划、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课程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整个主要教学环节,并对影响质量的学习者、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予以控制,以确保质量,形成了学校、医院、用人单位多方位监控的监控体系。护理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护理人才,是未来护理事业的生力军,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创建协同创新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人才、资源、信息和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政府、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推动下有效聚集,打破学校与医院、政府、科研院所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效提高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尹永田 陈莉军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陆,崔慧霞,张会君,等.护理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7):58-59.

[2]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3.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166-168.

[4].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01).

[5]颜军梅.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9-31.

[6]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等.“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10-114.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支持;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年约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从医嘱而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续终身治疗,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信心提高就医服药的依从性,对平稳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帮助来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对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环境,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来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会支持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互助的成员关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基本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指出,治疗糖尿病应该在管理血糖基础上持续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治疗、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这五个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来实现。有研究实验证实家庭支持会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多项指标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体方式

调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良好的协调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陪伴及引导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心态。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贯穿在整个糖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通过家庭家庭成员支持管理的参考能够,逐渐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家人可以对患者实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或者帮助其制定、实行科学的饮食计划。最终达到理想的饮食管理效果,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药物的使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要求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使用胰岛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关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家庭成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药物服用方面,说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监测方面甚至有错误的认为,只要身体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监测血糖。因此,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应该成为未来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强调的核心和重点。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构成之一,被公认是该疾病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控制方案等的科学家庭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减少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而提高生活质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等负面心态。这些消极情绪状态会对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转归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影响。虽然通过陪伴、引导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适当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构建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即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及时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获得理想临床控制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种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在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没有统一标准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学策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其中心理学策略是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三个环节的基础,患者只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适宜的心理调节手段,才能积极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等,充分了解整个疾病的循序渐进环节;健康饮食原则、饮食管理具体措施;高、低血糖的预防要求及规范处理手段;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原则及胰岛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不仅有知识培训,而且对技能进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体重控制、合理膳食、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药物选择、足部护理、管理行为目标、行动计划制订、放松技巧、情绪调节、问题解决技巧等,都应该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落实这些方面工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疾病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为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疗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的科学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临床需要积极宣传推广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项较为新型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内容都比较广泛,患者所生存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心理水平、自身行为等都属于研究范畴。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讨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围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兰,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张燕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1:70.

[3]张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6.

[5]贺洪梅,张爱荣,李晓燕,关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0:787-788.

[6]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02:212-214.

[7]刘凤梅.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

[9]李菁,李峥,MarieNolan,赵维纲,董颖越.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静,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456例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796-798.

[11]叶丹,鲁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启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2,04:411-413.

[14]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5]杨金霞.健康教育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随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叶,王俊星,何伟明,李爱平,绳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01:49-51.

[17]孔令磷,张红菊,丁娜,吕晓苒.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189-191.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71-02

1 压疮的定义

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只是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2 压疮的分期

经典的四度压疮分期。Ⅰ期皮肤完整与身体临近或对称部位相比,可出现温度、硬度、感觉等改变。表现为局部持续红斑或发紫。Ⅱ期: 表皮、真皮或包括两者在内的部分皮肤破损、溃疡表浅。表现为皮肤磨损、水泡或凹坑。Ⅲ期: 全层皮肤破损。皮下组织受损或坏死,但不穿透皮下筋膜。表现为较深的凹坑可伴有临近组织的损害。Ⅳ期: 全层皮肤破损, 深组织坏死, 肌肉、骨或肌腱、关节或关节囊等支持性结构受损。可出现临近组织破坏和窦道形成。

3 发生机制 压疮发生一般由各种外因和内因综合因素引起。

3.1 外部因素

3.1.1 垂直压力(vertical pressure) 压力为来自于身体自身的体重和附加于身体的力,它是导致褥疮的最重要的因素。据报告正常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2.7kPa如压力超过此限值,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 会使皮肤血流停顿,由于淋巴滞留蓄积,厌氧代谢废物易促使组织变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1]。当皮肤组织持续承压9. 33 kPa 以上且大于2 h 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如麻醉和手术的特殊及术后疼痛,病人处于被动,局部持续受压在6 h 以上就可能发生压疮[2]。

3.1.2 摩擦力(friction) 摩擦力主要来自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如床单皱摺不平、床上有碎屑、异物。

3.1.3 剪切力(shearing force)剪切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滑行时所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而引起,与关系甚为密切。如床头抬高使身体下滑,可产生与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及与皮肤垂直的重力,从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结节处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上述因素中,仅由一种原因所致的压疮较少见,多为2 种或3 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1.4 局部皮肤温度、湿度如出汗过多、大小便失禁、被褥潮湿。皮肤在浸润过度时,组织变得松软而脆弱造成破溃。大便失禁时由于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渍诱发感染使情况更趋恶化[3]。

3.2 内在因素感觉或运动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血液循环差、过度肥胖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此外,应激情绪、精神压抑、消沉、缺乏自我护理意念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4 压疮的预防[4]

4.1 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 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翻身是简单而有效的压力解除法, 一般对高危褥疮病例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 每次翻身应轻抬而不能拖拉,如不少病人在臀沟上的疮口,就是因为翻身时,家属用力牵动臀部皮肤,造成骶尾部皮肤受到过度剪切力和摩擦力而引起的。

4.2 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每日须用温水擦洗皮肤,局部用凡士林涂抹在经常受压的骨突部位。

4.3 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维持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根据病情给予血浆,全血,复方氨基酸,维生素C,以促进蛋白质和胶原的合成,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4.4 借助工具包括运用减压装置, 如气垫床、电动床、充气床或水垫床以及病人翻身侧卧时,可在病人的背、臀部垫软枕、海绵垫,利用物体对臀部产生的弹力来缓冲重力对骶骨的压迫。我们不介绍气圈,因为传统气圈护理褥疮有许多弊病: (1) 冲气少起不到作用,冲气过足,气圈边缘,特别是冲气口处易压坏皮肤; (2) 使用受限,仅用于骶尾及髋部;(3) 气圈为橡胶制成,不透气,不吸水。虽有布套,也常被汗水浸湿,翻身时往往遇到布套粘在皮肤上的现象。[5]

4.5 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定时用50%乙醇按摩背部及受压处。

5 压疮的治疗

经常变换解除局部压迫是治疗褥疮十分重要的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5.1 期主要以增进血液循环,解除压迫为主。一般情况下,只要及时处理, 避免继续受压,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局部红外线照射或热敷,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解除, 神经营养机能恢复, 能有效治疗Ⅰ度压疮。

5.2 Ⅱ期压疮应把预防感染放在首位, 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受压表面呈紫红色、变硬、出现水泡, 表面松解剥脱、显露出红色浸润创面, 因此极易引起感染。未破溃的小水泡,应尽量减少局部受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则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泡内渗液后,覆盖无菌敷料。[6]

5.3 Ⅲ期和Ⅳ期压疮应认真做好清创换药工作。下面是几种治疗Ⅲ度Ⅳ度压疮的方法。

5.3.1 方法 对创面穿透真皮层,深达皮下脂肪层,无脓性分泌物的,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5%碘伏消毒创面及周边表皮,安普贴膏剂薄敷在创面上安普贴封闭褥疮面至边缘2~3cm,渗液多时2~3d更换安普贴1次,以后1周换安普贴1次,直到创面愈合。[7]

5.3.2 庆大霉素加白糖生肌膏治疗Ⅲ期压疮疮面[8]。治疗:无菌操作,清除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碘伏冲洗清洁疮面,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净疮面及周围皮肤。然后用烤灯照射(距离疮面25cm,每次照射10min,2次/d)。用5 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喷洒在褥疮面上,用无菌压舌板蘸取撒上白糖的生肌膏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上,平整贴于疮面上,压缚纱布数秒,使之与疮面充分接触,最后用胶布固定。

5.3.3 Ⅳ期压疮治疗的方法:[9]

5.3.3.1 分次小范围手术清创,每周作疮面细菌学鉴定。换药前, 操作者戴无菌手套, 用无菌棉签从伤口中心环形向外擦拭伤口分泌物或直接取脓液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5.3.3.2 涡流式水流冲洗伤口,每日换药时用20毫升注射器先后抽取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以每秒2毫升的速度推出水流, 由疮面中心点环形向外冲洗,形成涡流式水流,反复冲洗直至伤口清洁。据报道采用棉球擦洗伤口有两个缺点:一是易损伤新生的肉芽,二是棉纤维易残留于伤口内引起异物反应,影响组织愈合。因此象Ⅳ度压疮,建议用水流冲洗伤口、使用注射器加压力形成涡流式水流,这种方法清洁伤口彻底,对新生肉芽无损伤,还可有效地降低疮面的细菌数量,在控制疮面感染中起了重要作用。

5.3.3.3 加强营养支持:对于压疮病人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纤维素等易消化饮食, 每日适量增加鱼、肉、菜汤等增进机体抵抗力,对组织的修复有益。还可以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白蛋白等加强全身营养。

压疮易发难治,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压疮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育病人认识压疮发病机制,认识防压的重要性。②建立感觉代偿功能。③进行系统的防压训练,养成防压习惯。④运用防压、减压辅助器具:⑤经常检查,早期发现。[10]

预防经验,归纳为以下四句话:认识病因,自觉防治;减少压迫,身不离垫;定时翻身,变换;天天检查,早期发现。这四句话易懂易记,可作为预防压疮的要点 随着人们对压疮认识的不断加深,压疮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 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 (9) :803-805.

[2]张庆玲,刘玉馥,谢刚敏, 王仙园. 护理研究2007, 21( 5 ):1319-1321.

[3] 李伟. 压疮护理新进展[J] .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 (1) :20-21.

[4]徐正梅.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 (15).

[5] 赵泽艳,陈让定,孟艳,等. 碘伏在褥疮病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1) : 934-935.

[6]黄云飞,陈爱,梁丽萍,周桂东.湿润烧伤膏治疗溃疡期褥疮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9):718-719.

[7]王晓萍,汤艳金. 安普贴膏剂与安普贴联合治疗Ⅲ、Ⅳ期褥疮的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21):1985-1986.

[8]徐雪霞. 庆大霉素加白糖生肌膏治疗Ⅲ期褥疮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9,31(1):123.

第6篇

[关键词] 护理信息学;学科特性;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34-06

A discussion regarding to the discipline connotation of nursing informatics

LIU Hui1 CHI Hui2 LIU Huaping1

1.School of Nursing,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44, China; 2.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Nursing informatics, as an emerging nursing specialty in recent 30 years,has no consensus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it around the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object, methodological basis, research contents, education pattern, native status of nursing informatics, and discusses the discipline connotation of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It aims to cause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jointly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informatics discipline.

[Key words] Nursing informatics; Features of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至今的全球信息化,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在护理实践中开始引入信息技术,逐步印证了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9世纪提出的关于收集利用信息可以改善疾病治疗和管理的理念。护理行业信息化的规模发展产生了新的学术需求,对应的护理学专业领域称之为护理信息学。从历史看,全球范围的信息与生物技术革命、社会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将引导护理信息学向纵深发展。而当前我国护理行业不断扩大的信息建设,是国内护理信息学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一般认为“护理信息学”一词最早由Scholes和Barber于1980年在MedInfo大会(东京)上提出。1992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认可护理信息学具备独特的知识体(distinct body of knowledge),是护理学的一门专业[1]。从提出到认可,护理信息学只用了12年的时间。快速的发展印证了护理信息学旺盛的现实需求和生命力。各国学术组织(如美国护士协会、世界医学信息协会等)和学者不断地试图对护理信息学做出解释,已有多个版本,但其确切含义至今尚无共识[2]。

护理信息学缺少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内涵描述,给本专业的长期发展和护理人员的参与造成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护理信息学的基本特点、研究对象、方法学基础、研究实践内容、教育模式等问题,从护理角度构建了护理信息学研究实践领域的若干模型,探讨护理信息学作为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的可行性。期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以共同推动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建设和发展。

1 护理信息学的基本特点

近年已有多篇文献报道国内外护理信息学的进展,本文不做赘述。为明确若干专业建设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讨论该专业发展呈现的基本特点。

1.1 实践需求的主导地位

护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与护理信息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后者产生的土壤并赋予其存在的价值。而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必须在实践需求之下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发展。护理行业的信息化又是护理行业发展的工具和现象,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健康。脱离实践需求谈论护理信息学是没有意义的(图1)。

图1 护理信息学的服务目标模型

1.2多学科的辐射与交叉

护理信息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领域,而且不断有新的学科加入。新学科强化了该专业的服务能力,从简单的信息再现走向护理决策支持和信息整合开发。多学科交叉的方式是以护理行业信息化实践需求为中心,向护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各学科呈辐射状交叉(图2)。

图2 护理信息学的学科交叉模型

1.3 服务范围和人群的扩大

1.3.1 向全护理行业提供理论技术资源服务的领域从单纯的临床护理实践扩展到护理管理、教学、科研等护理领域其他部分。

1.3.2 向全社会提供护理信息的管理或服务从服务于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走向其他健康服务者,走向护理学者、教师和学生,走向患者和家庭;从医院走向康复服务机构,走向科研院校、行政部门和社区,成为全社会的健康资源。

1.4 加速扩大的研究规模

本文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13年9月收录的3088篇护理信息学相关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当前护理信息学研究的发展状态(图3)。

2 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区别于其他的标志。关于护理信息学的定义已有多种,但针对其研究对象的讨论比较少,应推动讨论以尽快形成共识。

2.1 护理领域的信息不等于护理信息学研究对象

护理领域的信息(按照形态可表述为护理领域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显然是护理信息学研究的内容,但不足以构成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个提法既不能表征该专业的主要目的和全部内容,也不能区隔专业领域的边界,用来描述护理信息学研究对象是有缺陷的。因此,国外学术机构和学者一般将信息作为实践的媒介或一部分研究内容来处理,并不断地吐故纳新。2001年ANA认为护理信息学综合了护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用以实现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和交流,从而在决策上为护士和健康服务者提供支持。时隔7年,ANA 2008年就修改了这个定义,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新增了智慧(wisdom)[3],即“该专业整合护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在护理实践中管理和传播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ANA强调“智慧”是对知识的合理运用。智慧不属于信息范畴。有学者认为智慧包括三个关键要素[4]:①既照顾公共利益,也照顾当事者间的利益;②运用智力和情感解决问题;③运用经验和常识去处理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起,管理系统的应用、护理数据的处理、通信技术的应用、护理术语的标准化等等先后成为护理信息学关注的热点,又纷纷被新的技术种类和理念所替代。具体的研究内容缺乏稳定性,因而不适合用来描述这个快速发展的实践领域。

2.2 护理信息学研究对象的描述

从需求的角度看,护理信息学研究与信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如何满足护理领域需要的问题,即以人的健康为最终目标的护理领域信息化的问题。

从资源的角度看,护理信息学研究信息资源在护理领域的开发、管理、利用问题及其相关规律。

从学科的角度看,护理信息学研究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术语学等相关学科与护理科学围绕护理领域信息化实践的最佳结合。

从应用的角度看,护理信息学研究信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在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和护理教育方面的应用。

实践性是护理信息学专业研究的鲜明特色。护理信息学全部研究内容都服务于护理领域的实践活动(包括临床实践、管理、教育和科研),并在实践活动的牵引下快速发展。在护理信息学发展过程中,需求具有自变量的性质,其他内容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前述观点,本文认为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描述为:以人的健康为最终目标的护理领域信息化的一切问题及其规律,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各学科知识的应用与结合等。

3 护理信息学的方法学基础

3.1 通过文献计量工具看护理信息学研究

护理信息学是学科交叉的结果。不同学科对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和实践方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群。本课题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护理信息学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和方法学进行了探索。

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13年9月收录的3088篇护理信息学相关论文,发现护理信息学主要分布于护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信息学(下图中最粗线形成的三角形),还包括卫生保健服务、图书情报学、教育学、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医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图4)。

3.2 护理信息学的方法学结构

按照国内目前的学科状况,将上述结果归纳如下:护理学(Nursing Science)、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信息科学(Informatics)、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其他学科。

上述学科中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构成了护理信息学的方法群。信息科学包含图4中的医学信息学、图书情报学,对护理信息学的影响至少有三方面,一是信息工程技术,二是以信息论的视角,三是信息方法论。部分学者认为护理信息学属于信息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科学包含图4中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是护理信息学获得更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本领域应用日益增多。

其他科学如教育学、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尤其术语学)以及医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如社会医学、公共卫生等)则在某些方面发挥影响。多学科拓宽了护理信息学的应用范围,从侧面诠释了“智慧”作为护理信息学研究新阶段的特征。

4 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本文从护理领域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护理信息学研究内容做一简单分类,并举例介绍一些热点课题进展。

4.1 护理作为一门科学的信息化问题

护理作为一门科学,其信息化至少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护理学的知识表达,如术语及分类标准化、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等,支持全领域信息化;②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理念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如护理知识的组织和检索、数据挖掘、支持循证护理实践、科研辅助软件开发等;③关注护理领域信息化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国际研究的热点课题包括护理数据和术语标准化及其与卫生保健术语的整合、循证护理实践基础上的知识更新等。

限于篇幅,本文举例介绍护理术语及分类标准化的研究进展。按照GB/T 15237.1-2000中的描述,术语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5]。术语标准化则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制定术语标准,使之达到一定范围内的术语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6]。护理术语及分类标准化是护理信息数据共享与交流的基本条件。该基础问题不解决,护理领域的信息化难以避免“碎片化现象”。

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国际护理术语与分类标准化研究的起步以1973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前身)确定37个护理诊断数据集[7-8]为标志,迄今已历经四个时期,目前已从研制标准转向标准的检验、修订和实施。20世纪90年代国际护理学界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术语系统,包括国际护理协会(ICN)的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护理干预分类法(NIC)、护理结局分类法(NOC)、临床护理分类系统等。2003年国际标准组织ISO18104:2003《健康信息学―护理参考术语模型集成》。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较早关注并研究美国护理标准化数据集的引进、迁移和本土化。2009年我国卫生部推出了19个电子病历数据集和32个健康档案数据集(试行),其中首次了临床文档基础模板的《护理操作记录数据集》[9]。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健康信息学―护理参考术语模型集成》(GB25515-2010-T),等同采用ISO18104:2003标准并做少量编辑性修改[10]。

由于护理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和管理属性,从国外引进的护理术语标准至今缺乏实践上的认可。有学者认为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的部分诊断不适于我国,需要对护理诊断进行重新定位,并提议建立我国的护理诊断分类体系[11-12]。从2011开始,国内逐渐出现关于护理术语标准化的实践与分析的实证研究。但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临床护理术语标准化体系用于护理实践,亟需相关的研究工作。

4.2 护理作为一类实践的信息化问题

护理实践地服务于人的健康、亚健康、治疗疾病和康复,其信息化集中在护理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是最受关注的护理信息学研究领域。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系统技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直是近20年来护理信息学的研究主题,主要的研究实践内容有医院护理信息系统(NIS)的研发与升级、护理临床决策支持、电子病历(EMR)、个人健康档案(PHR)、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社区(家庭)护理的信息支持等。近年国际学者还特别关注通过信息学的工具和途径改善患者安全、护理质量和健康结局,以及电子健康档案相关课题。国内关于护理实践领域的信息化报道与研究文献较多,本文不再赘述。

目前该领域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运用新技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支持患者、家属和社会公众的护理知识和信息服务需求。尤其后者,是公众健康服务的新内容,有效地帮助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将在未来老龄化社会和疾病谱改变为背景的慢性病护理中发挥显著作用。这实际上也体现了护理领域信息化的本质即服务于人的健康。

4.3 护理作为一个教育专业的信息化问题

护理教育的信息化包括护理教学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变革三方面,参与者来自护理院校、医院、培训机构、软硬件厂商等。护理教学环境信息化包括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软硬件研发和服务人员培训;护理学习内容信息化包括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技能教育;护理学习方式的信息化,主要是护理课程在线学习和信息化实验教学。本文仅以护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例简单说明。

在线学习(或称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类项目以其更低的经济成本、更多样的选择、更大量的潜在生源,吸引了大量的学校和公司加入研发。当前美国护理联合会认可的大多数护理院校都提供了网络教学[13]。如今,在线学习的理念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了“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阶段。“慕课”作为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非常有利于弥补护理教育需求与优质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我国发展大规模和高质量的护理在线学习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包括新建的网络设施、已开展的精品课程制作与传播、一大批优质的高等护理教育资源,但仍需要大量的组织和技术性工作。

信息化实验教学包括传统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和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后者如虚拟病房、虚拟抢救室等,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多应用。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除教授课程外,还具有实验模拟功能,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和相应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感染控制和预防[14]。比利时根特大学提供网上课程和模拟实验平台,护理学生可以充分模拟压力性溃疡的具体情境,增加对压力性溃疡的了解,提高对压力性溃疡的辨别[15]。国内许多护理院校的教学实验室不同程度地引入了信息管理支持,有一些院校开展网络化的实验教学。

我国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13年将护理专业列入4个紧缺人才优先发展专业,而护理教育的信息化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尤显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护理专业教育的信息化也可视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

5 护理信息学教育

按照国外的经验,护理信息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点,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应的职业管理方式;护理信息人才的职业管理则是该专业教育的必要延续。

基础层次:该层次的护理信息学教育针对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和一般护理人员,培养基本信息素质。2008年ANA指出,所有护士不论是否属于信息专业领域的都应具备信息能力(Information Competencies)。由于护士正于无处不在的计算环境之中,因此所有的护士都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和计算机素质[3]。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护理本科教育,已经逐步把计算机基本知识列入基础课程。但如何让护理生掌握更具实用性、更切合护理情境的信息技能,仍是非常艰巨的课题。

专业层次:该层次的护理信息学教育针对中高级护理信息专业人才。美国的实践较为成熟,对本专业的中、高级人才有不同的培养要求:中级专业人才应全面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素质能力及信息管理能力;高级护理专业信息人才除具备前述基本能力外,还应加强培养高级信息分析、项目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能力。

职业资格管理:职业资格管理是美国护理信息学人才培养的特色。美国护理认证中心(ANCC)对符合条件且通过测试的申请者给予信息护士(Informatics Nurse)等职业资格[16]。

社会需求: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护理信息领域受访者的平均工资为98 702美元,与2007年的83 675美元和2004年的69 500美元的调查结果相比,2011年报告的平均工资比2007年高出16%,比2004年高出42% [17-18]。

目前我国护理信息学教育尚在研讨阶段,遑论职业资格管理。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目前的护理信息化已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应考虑建立多层次护理信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及其职业资格管理,服务于我国护理事业发展。

6 关于我国护理信息学当前发展状况的探讨

6.1 发达国家的经验

早在20世纪90年代,ANA就认可了护理信息学是护理学之下的一门独立的专业实践领域。美国的经验对护理信息学的定位有借鉴意义。

从科学体系上,护理信息学具备成为护理学下二级学科的条件:护理信息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实践领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全国的医院拥有一批护理信息学专业队伍从事实践工作(该队伍已扩展到教育、科研和公众领域),建立起了若干专业组织机构。

从专业设置上,护理信息学已经成为护理教育内的独立专业:21世纪初,在发达国家陆续有护士学校和护理学院开设独立的护理信息学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建立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师资队伍,涉及多个层次的学位教育以及继续教育[19]。

6.2 我国护理信息学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

我国护理信息学的研究实践已有很多成绩,但整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一是尚未在全国形成一支专业实践队伍,多由临床护士、教育工作者等兼任;二是有待组织自身知识体系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三是护理信息学专业教育仍在探索中,各层次护理信息学教育需要切实地组织与整合,护理信息学人才的管理机制尚未明确;四是护理信息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有巨大的需求基础:一是我国已进入信息化建设的高峰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医院信息建设规模庞大,部分医院已达到较高水平。护理信息管理系统(NIS)的设计和运行产生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任务,而且加快我国的护理信息学人才队伍及管理机制的形成;二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形成与疾病谱改变的历史背景,对护理服务产生了紧迫的需求,既包括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也包括护理人才的培养。这都需要护理信息学发挥有力的支持作用。

我国学者很早就关注护理信息学的发展,并做了很多调查和研究工作。有多个护理院校尝试将护理信息学作为护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之一。护理信息学的学术组织也在不断涌现。所有这些努力,将为我国护理信息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护理信息学是护理学范围内一个独立的专业实践领域,是正在形成的一门护理学二级学科,也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护理学教育专业。

7 关于护理信息学定义的讨论

本文认为,护理信息学是研究以人的健康为最终目标的护理领域信息化一切问题及其规律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和独立实践领域,它综合应用护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服务于护理各领域的发展。本文权且对护理信息学做一个粗浅的描述,希望更多的学术机构和广大学者来批评和讨论护理信息学的内涵,共同保持这个快速发展学科的开放与活力。

[参考文献]

[1]Virginia KS,Kathleen A,McCormick. Essentials of Nursing Informatics [M]. 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2011:175

[2]Linda QT,Jeanne PS. Informatics and nursing: competencies & applications [Z]. USA:Wolters Kluwer,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0:7.

[3]Bickford CJ. Nursing informatics: scope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09,146:855.

[4]Lois AH,Pamela G. Clinical wisdom: the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good” nursing care[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08,24(4):235-240.

[5]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5237.1-2000.术语工作词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李玉恩.术语与术语标准化[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3):12-13.

[7]Gebbie KM. Summary of 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Diagnoses[Z]. St. Louis,MO:National Group for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Diagnoses,1975:22.

[8]Gordon M. Nursing diagnoses and the diagnostic process[J]. Am J Nurs,1976,76:1298-1300.

[9]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S/OL].http://.cn/hism/wcmpub/hism1029/search/.2014-03-06.

[10]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5515-2010/ISO18104:2003健康信息学―护理参考术语模型集成[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1]李宁,蒋刚.对护理诊断的重新定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78-379.

[12]蒋刚,李宁.对建立我国护理诊断分类体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38-639.

[13]Reinert BR,Fryback PB. Distance learning and nursing education [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7,36(9): 421-427.

[14]Atack L,Luke R. Impact of an online course on infectio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mpetencies [J]. J Adv Nurs,2008, 63(2):175-180.

[15]Beeckman D,Schoonhoven L,Boucqué H, et al. Pressure ulcers: e-learning to improve classification by nurses and nursing stud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8,17(13):1697-1707.

[16]American Nurses Credentialing Center. Certification Credentials [EB/OL]. http:///CertificationCredentials.aspx.2014-03-06.

[17]Anderson C,Sensmeier J. Nursing informatics scope of practice expands,salaries increase[J]. Comput Inform Nurs,2011,29(5):319-320.

[18]Judy M. The nursing informatics workforce[J].Nurs Econ,2011,29(3):150-152.

[19]Matin HF. New Frontiers for Nursing and Health Care Informatics [J]. Int J Med Inform,2005,(74):695-704.

(收稿日期:2014-03-07本文编辑:程铭)

[基金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12-HL-16)。

第7篇

关键词:白敬宇眼膏;难愈性伤口

难愈性伤口[1]是一类与创伤部位和 宿主有关的创面在期望的时间内不能愈合,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感染.异物.死腔.渗液等。患者自觉红肿热痛.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之一。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对40例各种原因导致难愈性伤口患者.采用白敬宇眼膏涂擦.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各种潜在因素[2]影响难愈性伤口患者40例.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1~80岁。平均(54±13.54)岁。所有患者均行清创缝合术,伤口感染范围大的约10cm×5cm,最小的约0.4cm×2cm,皮损为红肿.硬结.糜烂.渗出.局部合并有化脓性感染。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比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皮损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积极控制感染。伤口愈合前所有患者每天均清创换药加红外线照射。对照组每天用利凡诺纱条湿敷后外用无菌纱布块包扎。观察组每天用白敬宇眼膏涂擦伤口部位后外用无菌纱布块包扎。观察并记录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1.3 疗效评价治疗20d后评价伤口愈合情况。痊愈:创面完全愈合,局部干燥,患者不适应症状消失;好转:创面色泽变浅,水肿减轻,分泌物减少,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无效:创面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患者自觉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 x2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溃疡面的观察:观察组溃疡面渗液明显减少,局部的红.肿.热.痛及水肿等急性炎性反应症状明显消退,局部组织张力降低,溃疡面可见新生的肉芽组织。经过20d的精心护理,溃疡面全部愈合。对照组局部的渗液及急性炎性反应消退时间明显延长,愈合期延长5~6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注:P

注:P

注:P

3讨论

3.1 脂肪液化[3],无菌性毒性反应,全力因素包括年龄老化,营养低下,用药不当,局部因素包括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支配受损等均可影响伤口的愈合。

3.2利凡诺溶液成分乳酸依吖沙啶,是一种消毒防腐药,适用于小面积,轻度外伤创伤及感染性创面的消毒。

3.3白敬宇眼膏(即复方炉甘石眼膏)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炉甘石,冰片.硼砂. 无水硫酸铜,硫酸氢小檗碱,白芷浸膏.等。其中炉甘石具有中度防腐及收敛.保护作用,能吸收部分创面的分泌物尚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冰片具有抗菌.抗炎.还能促进其他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硼砂能抑菌, 无水硫酸铜具有防腐.解毒功效,白芷具有抗炎,镇痛,抗菌作用。白敬宇眼膏是一种膏剂,均涂药后患者感到舒适.凉爽,疼痛,水肿消退快,局部组织血循环明显改善,加快治疗的消散与吸收。

实践表明,难愈性伤口患者使用白敬宇眼膏治疗的有效率及愈合时间均优于利凡诺溶液,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用方便,能早日促进患者康复.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ongenac kc , philips TJ, park HY, Lerel of fibrone ctin mRNA ismarkediy increased in human chronic Wounds[J].Dermatol surg, 2000, 26(5): 447-451.

[2]张玲玲,袁艺,卢春娇.难愈性伤口潜在因素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1):38-39.

[3] 王雪晶,王建梅,石玮,等.直肠癌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形成难愈性创面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2):5161.

[4]刘树玉,胡爱清,周文凡,等.泪道扩张术联合迪可罗眼膏注入治疗泪道狭窄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

第8篇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95-02

肺栓塞是属于脱落血栓或是人体内其他物质脱落,导致阻碍了患者的肺动脉,是常见的合并症,当血管受到阻塞后,就会使得患者的肺部组织受到坏死,从而使得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而发生了这种症状则称为是肺梗塞或是肺栓塞[1]。急性肺栓塞其主要是由于内源性的栓子将患者的肺动脉堵塞,从而使得患者的肺动脉的肺循环受到阻碍。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理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目前的临床上,是明显的高于常见病,是极为可怕的一种病症[2]。但现阶段,医院对于该病治疗和防治还是缺乏重视,一般在比较小的医疗诊所中,经常会发生漏诊或是误诊的现象[3]。而急性肺栓塞这种症状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为了能够尽早的发现该病症,从而制定相关的治疗对策,本文将选取本院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并对这50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5~60岁,下肢静脉炎患者有10例,在近期内接受过外科手术的患者有15例,深静脉血管的患者有20例。恶性肿瘤患者有1例,4例是其他不确定的原因。50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和临床病史检查,均为急性肺栓塞患者。选取标准:(1)患者自愿接受心电图检查;(2)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的时间是在一个星期以内;(3)患者的年龄在40~60岁;(4)患者体重在50~75kg[4]。

1.2 方法

对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前提条件是患者发病的时间是在10min之后,并从10min~6h之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心率、P波、SⅠQⅡTⅢ、右束支阻滞以及T波[5]。观察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心电图的基本特点。

1.3 统计学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数据,为对50例患者数据采用的是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当P

2 结果

经过心电图检查结构表明,心电图改变的患者有93%,心电图结果见表1。

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为1例患者因为病情过于严重死亡,占总人数的2%,在49例患者中有40例在经过治疗4周后,病情症状有着明显的改善,5例患者症状经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4例患者在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时候,心电图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3 讨论

在上述临床经验中,50例患者为急性肺栓塞患者,急性肺栓塞病症在现阶段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证明急性肺栓塞是由心肌出现缺血、血流动力不足以及代谢障碍等改变,从而对患者的心脏造成影响,并最大程度的对患者肺动脉造成机械性的阻塞,并伴随着体液因素的参与,从而引起患者的肺部的循环阻力突然增加,从而导致患者的肺动脉压强因为升高,压迫到患者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扩张,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急性肺栓塞在国外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并且在近几年,在我国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也在逐渐的增高。根据上述理论依据,可以了解到急性肺栓塞的病症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因为长期的卧床,患者没有得到很好的运动,引发肥胖、心力衰竭等症状,从而导致患者血流运动补偿,心肺压强增大,从而使得患者的心脏受到压迫,在上述临床治疗中有3例是因为肥胖的原因;(2)由于患者一系列的慢性心肺疾病,并经过了手术,从而因为手术中的残余物质阻塞到患者的心肺血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从而出现胸痛的症状,在上述临床治疗中有15例患者是有过手术史的;(3)由于在妊娠期服用了避孕药,从而引发了并发症。而当患者引发了急性肺栓塞后,其所特有的症状体征是呼吸困难、剧烈的胸痛,出现咯血以及身体发热的症状[6]。并且在体检的时候听到明显的胸膜摩擦音、湿啰音,经过X线检查的时候还会发现患者的胸腔出现积液的现象。

在上述检查中发现,急性肺栓塞患者93%都是会出现心电图改变的,最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则是窦性心动过速,在本组临床检查中,有40%是属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是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140次,而这主要是和患者心脏的排血量的增加有所关系。第二常见的则是 SⅠQⅡTⅢ征,该症状主要是因为Ⅰ导联出现了异状,Ⅱ导联出现了倒置的T波,从而导致出现异常。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肺动脉的压力突然增加,从而加大患者的循环阻力,引起患者的肺部出现痉挛,导致患者的右心室出现急性的扩张。

综上所述,虽然心电图是检查患者急性肺栓塞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但是因为心电图的敏感度低,因此经常会造成误诊,但是在目前的临床上,却能够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有经验的医生或是护士,可以依靠自身的诊断意识以及技术水平,将其作为一个诊断根据,对可疑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并尽早的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华,张丽,匡名洋.2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分析及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55-56.

[2] 朱莎莎,祁建勇,张晓璇.中西医结合成功抢救急性肺栓塞合并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体会1例[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0:33-36.

[3] 刘红旭,尚菊菊,周琦.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状况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63-64.

[4]孙以兰,张本超.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附26例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6(3):22-23.

第9篇

方法:笔者选取80例六十二处院内难免性Ⅲ期压疮患者与院外Ⅲ期压疮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针对实验组三十一处,使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进行治疗;针对照组三十一处则采用的是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治疗进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的过程疗效和结果疗效进行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意义上分析。

结果:通过观察,相比于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Ⅲ期压疮治疗,发现实验组中使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治疗Ⅲ期压疮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更好,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结论:通过实验研究知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在治疗Ⅲ期压疮时可以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效果,使创面愈合花费时间更短,护理效果佳。

关键词:愈邦抗菌医用敷料 Ⅲ期压疮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81-01

压疮也叫褥疮,它指的是由于局部组织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了压迫,从而使得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局部组织出现缺血以及缺氧问题,最终导致软组织出现溃烂甚至坏死。III度压疮也浅层溃疡期压疮,程度较轻,具体表现为浅层组织受到了感染出现化脓现象,脓液流出来后导致溃疡发生。此时如果没有针对Ⅲ期压疮进行有效治疗,等其发展成为Ⅳ期压疮,则会导致坏死组织发黑,细菌入血,造成脓毒血症,继而危及患者生命。有鉴于此,Ⅲ期压疮治疗至关重要。当前,针对Ⅲ期压疮治疗很多大型医院都在使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它是通过纳米技术,对医用无菌纱布进行科学加工,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超精细银颗粒的医用敷料。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笔者利用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对Ⅲ期压疮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笔者选取本单位80例Ⅲ期压疮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4岁;80例研究对象中院外Ⅲ期压疮患者有62例,院内难免性Ⅲ期压疮患者有18例。80例压疮患者共有压疮六十二处,其中压疮处于骶尾部的有二十九处,处于髋关节外侧的有二十处,处于肩部的有九处,处于脚部的有四处。上述压疮情况均处于医学标准中的Ⅲ期压疮。此外,压疮面积在5cm2的有三十九处,在5cm2至10cm2的有十九处,在10cm2的有四处。笔者将以上80例患者依据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三十一处压疮),实验组42例(三十一处压疮)。对两组压疮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压疮程度以及压疮面积等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 实验方法

2.1 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在对两组患者原发病进行治疗后,需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具体表现为应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对于可以进食的患者在医生许可下进食,在必要情况下需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时,使患者都卧于波浪式气垫床之上,保持患者皮肤整洁,使压疮的创面尽可能的不受到压迫,每3小时左右将患者进行翻身。在进行一般护理时记录临床治疗效果。

2.3 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针对实验组的42例患者(三十一处压疮),在对其进行换药的时候,针对出现明显感染的创面必须先行使用百分之三浓度的过氧化氢棉球进行清洁,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针对无明显感染的则无需使用百分之三浓度的过氧化氢棉球,直接使用无菌棉球。对于创面周围皮肤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用络合碘。做完上述工作后,将已浸润无菌生理盐水的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敷于创面,视情况可进行无菌包扎。

针对对照组,按照上述实验组一样的方法对压疮创面及周边肌肤进行清洁与消毒,之后将湿润烧伤膏均匀涂抹至压疮创面,之后进行无菌包扎,视情况而定是否固定。按上述创面处理方法换药,以1-2小时换药一次为佳。

2.4 实验结果的疗效观察指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情况,以创面感染控制时间、换药的总次数以及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

2.5 使用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对拥有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如果需要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差异统计学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很有价值的统计学理论,其判断的依据是P值。根据国际标准,如果其值是小于0.05的,就说明是有差异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

3 实验结果

经过研究,我们将最终的研究结果呈现在下面的表格中,将实验组与临床组的各种数据都呈现出来。实验结果的疗效观察比较,可见表1。

4 讨论

压疮之所以难愈合,最主要是因为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出现影响,最终缺血、缺氧。从本实验可看出愈邦抗菌医用敷料对Ⅲ期压疮治疗有良好效果,优势明显。

4.1 抗菌作用好,不用经常换药。愈邦是通过纳米技术,对医用无菌纱布进行科学加工,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超精细银颗粒的抗菌医用敷料。它之所以可以控制感染是因为其每克含有10毫克作用的超精细银离子,这是一种遇水杀菌力强、功能极好的抗菌材料。愈邦抗菌医用敷料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可以深入至创面组织深处,可以有效清除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介质,保护创面。

4.2 促进血液循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纳米银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介、保护创面,同时在外用时舒张微血管,保障创面的有效血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解决缺血、缺氧情况,使创面肉芽组织快速修复再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第10篇

朱春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朱春萍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与体会。方法: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培训、规范PICC操作和维护流程、网络化登记管理、开展会诊和新技术新项目、多种形式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等,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结果: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践在提升PICC护理质量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关键词 静脉治疗;PICC;质量管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71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化疗输液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首选的安全通道[1],有长期、安全、无痛的优点,但置管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是否规范将直接关系到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低,如维护不当,易出现敷贴松脱、导管滑出、堵塞、穿刺点出血、感染等安全问题,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1]。为了不断完善PICC管理模式,规范PICC置管操作和维护流程,使置管患者在院内外的整个带管期间安全放心、无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自2010年起护理部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PICC护理质量控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3年5月静脉治疗护理小组29名成员,均为女性。年龄28~49岁。学历:本科16名,大专1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10名。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秘书1名,并邀请麻醉科和影像介入科主任担任技术指导。初始小组成员仅6名,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成员又细化为11名核心组成员和18名网络组成员,11名核心组成员已获得院内考核合格的“PICC穿刺资格证书”,其中1名已获省护理学会“PICC专业技能资质”证书,2名获省护理学会“肿瘤专科护士”证书。

2实施措施

2.1规范PICC穿刺资格准入流程针对小组反馈个别科室置管操作不规范,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无菌区域不够等情况,由小组讨论制定了穿刺置管操作准入流程:提名成为网络组成员通过完成规定的相关理论学习指导下完成实践操作例数(10例)申请考核小组每年组织一次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护理部颁发院内“PICC穿刺资格证书”成为核心组成员,具穿刺资格。无核心组成员的科室需PICC置管时需填写会诊单请核心组成员穿刺。

2.2定期开展小组成员活动由小组根据护理部要求和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交护理部审核,每月1次小组成员碰头会,互相探讨交流PICC以及静脉治疗中发现和存在的不足、疑难问题,商量解决措施,并交流分享经验和小窍门。定期组织网络小组成员专科业务知识和新理论新知识学习。护理部定期参加小组活动。

2.3建立监控机制小组运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由核心组和网络组成员进行信息和资料收集,梳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每月碰头会时组长汇总,必要时由护理部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

2.4承担培训工作由于患者分散在放化疗科、肿瘤外科、妇瘤科等,由各科室承担维护管理工作,针对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小组制定了全院性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系列培训计划,主要由正副组长、技术指导和核心组成员中专科护士主讲,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解读、静脉的应用解剖、PICC维护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常用输液工具的选择和应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化疗安全静脉给药和外渗处理、深静脉置管的规范维护和健康教育内容(含演示)、常用肿瘤化疗药物的配制给药流程和使用注意事项、PICC家庭护理及PICC门诊维护流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等。

2.5规范统一穿刺和维护操作流程针对各科室操作和维护未标准化、规范化,院内转科患者也反映科室之间操作流程、用物、收费不统一的现象,由PICC核心组成员牵头并分工修订了我院“静脉治疗规范”,统一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下发至各护理单元学习,内容包括:PICC管理规范,PICC操作、管理流程、PICC冲管、封管规范、PICC换药、固定规范、PICC导管再通规范、PICC拔管程序,留置套管针贴膜固定及冲管、封管规范、CVC维护和管理规范等,并且静疗小组还组织了示范操作观摩,专门录制了包含穿刺、贴膜更换、冲封管手法、导管固定方法的PICC操作视频资料放在院内网上便于各科学习,后期院内统一使用维护包,更使全院的操作统一规范,同时护理部把维护操作作为年度必考操作项目,在全院培训基础上,先科内考核再护理部抽考。另外针对病区间收费不统一的问题,小组与信息科协调制定了PICC置管和维护收费套餐,统一收费。

2.6网络化呈报管理针对各科室置管患者管理档案建立不全、信息栏目不统一、漏登现象普遍、不便于追踪与总结等问题,小组充分利用院内局域网功能,由护理部协调在院内局域网设置了记录表格,统一规范记录格式,登录置管患者信息、导管维护情况、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会诊记录单、门诊患者维护及信息记录等,护理部可及时在网上了解各病区置管和会诊开展情况。

2.7开展会诊规范会诊流程和人员:由申请科室网上填写会诊单发送至正副组长安排核心组成员会诊到相应科室协助解决PICC的穿刺、维护指导、输液及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并发症的判断和处理等。

2.8开设PICC护理门诊随着PICC置管患者的不断增多,PICC置管的专业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带管出院的患者管道维护都是返回到原科室,存在无专人维护、等候时间长、影响病房的工作秩序、跟踪记录欠完善等问题,患者也有意见。2010年3月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护理部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由静脉治疗小组核心组成员轮流门诊,每周2次,随着患者增多今年增加到每周3次。同时为不增加患者门诊维护费用,小组提请院部增设了1元的简易门诊号,受到患者欢迎。

2.9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针对带管出院患者自我管理和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对导管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了解不全面,化疗间隙期定期来院维护意识缺乏,为了节约维护成本以路途远不方便为由不按时换药等情况,小组制定了PICC维护知识出院指导,制作了健康教育专版,定期开展带管患者“患者健康教育课堂”,安排专科护士以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PPT幻灯形式讲解导管维护的知识;患者出院一周内给予电话回访,跟踪了解患者情况和督促及时落实导管护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便利,近期小组设立了“输液管家、爱心护航”QQ群,专家、专科护士、病友通过QQ群的交流平台,答疑解惑,相互交流,加强患者居家带管的管理,尽量满足带管其需求。

2.10学习新理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要求小组成员学习了解、掌握国内外静脉治疗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趋势。引进开展相关新技术、护理科研,小组每年还评出优秀组员,报护理部进行奖励,激发组员的积极性,同时积累的数据资料为护理科研提供了支持。

3结果

2010年底成立静脉治疗小组以来,PICC置管和门诊人次逐年上升,全院完成PICC置管135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率100%,门诊维护2480例次,患者定期门诊维护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护士PICC维护换药操作考核均分由2012年的90分提高到2013年的94分,开展会诊50余次。全院在PICC置管操作和护理中未发生投诉和纠纷。

4讨论

4.1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先后开展了赛丁格尔穿刺技术、改良赛丁格尔穿刺技术、抗高压导管的使用,2012年开展了B超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解决了血管条件不好患者盲穿的风险,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进了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合理应用先进的静脉输液工具[2]的意识增强。小组成员中有2名成为省、市护理学会静疗小组委员,举办了3项静疗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发表和交流了多篇护理论文。

4.2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价值通过规范穿刺操作、维护流程和培训,保证了PICC使用的安全性,使全院各科室PICC置管和护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4.3患者满意度提升有效保护了肿瘤患者的血管,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2],减轻患者痛苦,为肿瘤患者的延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保证。

静脉治疗是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3],静脉治疗护理的科学管理已成为护理管理领域的新课题[4]。我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并不断摸索完善,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学习和运用专科知识,通过学习培训、质控、回溯、分析整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降低了PICC并发症发生率,有效规避了静脉治疗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接受静脉治疗的肿瘤患者在服务、质量、费用上提供有效的保证,同时提升了优质护理内涵和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3-1084.

[2]杨艳英,刘红梅,曾新桃,等.静脉治疗小组临床实践与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2-14.

[3]钟梅.我院神经内科静脉治疗现状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85-86.

[4]张敏,聂雷霞,吴丽媛,等.自治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12):64-66.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69-01

一、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的目标导向不清;针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的矛盾;院校管理缺乏专业特色等是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二、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市场导向性原则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是高职教育产生发展的基础,更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不断扩大完善的客观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更要立足现实,服务于地方经济,这是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目的的关键。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护生对专业认知、学习目标、心理需求各不相同,这决定了护生管理的阶段性、连续性和规律性。针对不同年级的目标群体制定管理方案,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管理的系统,如: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通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就业指导,深入各实习医院,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指导。

3.目标导向性原则

护理专业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护理技能,顺利实现顶岗就业。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对护士技能操作的要求,对护士礼仪、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考取“双证书”或“多证书”,实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

围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级护理技能型人才这一终极目标,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为切合点,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内涵,把学生工作做细、做深,实现专业学习、实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针对护理专业女生人数多,思想状况隐蔽性较强,矛盾问题易于延后等特点。借助护士技能操作大赛,护士礼仪大赛,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的贯穿,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把学生和其所关心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

3.拓宽学生管理思路、挖掘学生管理新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学生管理队伍

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交流学习,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选择部分专业老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促使教学和管理的紧密结合,在学生管理中突出专业特色,在专业学习里融入政治思想理论。

4.丰富和完善“三三制”辅导员工作制模式内涵,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院总动员

丰富和完善“三三制”辅导员管理模式,实现“人际、人事、人居”的和谐境界。继续在配足专兼职辅导员的基础上,吸纳相关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实施特聘辅导员制度,凡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都应到班级担任特聘辅导员,指导、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二是实行班级导师制度,选聘专业课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课外辅导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把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三是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

5.抓住新生入校和毕业实习的有利契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做好新生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专业现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实习、毕业阶段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时期。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现状,提前做好实习、就业心理准备。引导实习生、毕业生及时更新职业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6.学校与社会联手,建立校医合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双向互动机制

把医院文化和对护士职业道德要求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校医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第12篇

罗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云南罗平 65580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52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5%、84.62%,对照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5.38%。结论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1年生存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66-03

直肠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下段直肠(腹膜反折平面以下)中比较常发,在直肠癌患者中占75%左右[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且在临床上实践,效果明确,但术后可能出现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为此低位保肛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手术禁忌症、精神异常等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60.3±3.2)岁,病灶直径在1.5~6.1 cm之间,平均(3.2±0.3)cm。其中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4例。随机数字法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灶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接受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常规操作。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先要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心态、病史、治疗等情况,并加强与患者的交谈,深入的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对于害怕癌症本身的患者来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用成功生存患者案例说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对于害怕术后大便失禁、愈合不良等患者来说,耐心、客观的告知患者低位保肛手术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消除其不安、恐惧心理[3]。②肠道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患者来说,术前行营养支持疗法,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合理服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术前1 d行甘露醇导泻,在排出无粪液体后停止(若患者体质较差,适当补充营养液)。另外术前及时的进行诊断,了解肠癌病灶部位、直径等情况,术前晚上、手术当天早上用肥皂水灌肠,完成后指导患者左右翻身几次,让灌肠液体和肠壁充分接触。对于伴有直肠狭窄的患者来说,通过导尿管灌注30~40 mL的蓖麻油,让大便软化,便于排出体外[4]。

1.2.2 术后护理 ①观察护理。术后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在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后改为半卧位。术后第1天每隔15~30 min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1次,同时对患者的面部表情、面色、体温、尿量等情况严密观察,并记录好24 h排尿量。②导管护理。固定好相关导管,如导尿管、胃肠减压管等,对导管中引流液颜色、性状、容量全面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出现挤压、扭曲、变形等情况,保持引流管通常,避免血块堵塞。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无菌操作。另外指导患者适时更换,早期下床活动。③饮食干预。叮嘱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前不能进食,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食物,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等为主,保证患者身体处于营养良好状态,有利于恢复。④并发症预防。第一,切口感染。术后初期患者造瘘口处于开放状态,便次多但粪便稀疏,流出的粪便可能造成切口感染。为此帮助患者选择左侧位,用塑料薄膜隔开腹部切口、造瘘口,预防感染[5]。第二,吻合口瘘。术后持续胃肠减压,避免腹胀。术后行常规消炎止咳处理,避免因咳嗽增加腹压,致使切口或吻合张力过大形成吻合口瘘。另外全面观察腹腔引流液颜色、性状及容量。第三,肠梗阻。术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48小时指导患者床上翻身练习,每隔2 h1次;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术后第4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6]。⑤排便功能恢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行缩肛运动,1次20~30下,早晚各1次。叮嘱患者离床时行提肛运动,下蹲时放松,站立时则缩紧,起初2~4次/d,随后慢慢增加次数。术后1个星期指导患者进行排便,餐后半个小时行排便训练,3次/d,1次10 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生存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中生存率通过随访获取,统计电话随访1年、随访3年生存率。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完成,包括护理水平、护理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内容,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1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76.92%,两组比较χ2=4.13,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吻合口瘘5例,切口感染4例,吻合口轻度狭窄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5.38,P=0.0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3年生存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5例(96.15%),随访3年生存22例(84.62%);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20例(76.92%),随访3年生存17例(65.38%)。两组患者随访1年、3年生存率比较χ2值分别为1.17、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肠癌以直肠癌为主,且75%直肠癌属于低位直肠癌,传统治疗低位直肠癌以Miles’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创伤大,术后易引发切口感染、损伤、术后排便障碍等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7]。随着腹腔镜技术、吻合器及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低位保肛手术逐渐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肿瘤病灶,而且可以避免因腹壁造口带来的痛苦,且腹腔镜具有微创、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有效改善肠癌患者生活质量。但低位保肛手术前后若护理或预后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8]。为此手术期间加强全面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研究报道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受其早期功能锻炼、饮食、活动等影响。王云霞[9]等人通过对行腹腔镜改良Bacon’s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肛周护理(及时扩肛、便后坐浴)、保持引流管顺畅、早期排便功能训练(缩肛、排尿中断训练、排便反射训练、腹肌规律收缩)等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 d。肯定了低位保肛手术治疗后全面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在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上的作用。Marquis等人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及时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李严[10]等人对行地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质量的79例患者行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护理、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剂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后,没有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排便功能均基本恢复,表明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除了能保留患者外,还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张恒[11]认为中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护理应包括以下几点: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饮食指导、床上翻身、咳嗽等指导,术后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排便障碍等)观察和护理。谢细英[12]对收治的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行系统护理(改良组)后,康复质量优率高达84.37%,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对照组的65.63%。另外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系统护理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经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心理准备、肠道准备、观察护理、导管护理、饮食干预及并发症预防)后,护理总满意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另外本研究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为主,其中相关研究认为吻合口瘘术后发生率为2.5%~6.5%,其预防措施包括:①引流液性质及容量观察。若引流量不变或骤加,且颜色呈现混浊、脓性、气泡遗漏等特点,则表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症状。②观察患者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与切口感染、白细胞上升等无关外,则可能是出现了吻合口瘘。术后每天进行2次扩肛,以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主要可以根据排便不尽、粪便柱慢慢变细等现象判断。其预防措施在于术后早期扩肛,2次/d,5min/次。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吻合口狭窄发生。若已发生则通过手术松解或吻合口切除后再次吻合方式解决。另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引流管等相关指标,同时做好皮肤护理、洗手作业、肠胃护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加强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患者人性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排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卢湘华.肠癌低位保肛术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216.

[2] 王庆红,夏红.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278-279.

[3] 郑小英,王玉文,韩桂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8):1007-1008.

[4] 袁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721-1723.

[5] 张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2):70-71.

[6] 谢燕珍.7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观察[J].吉林医学,2014(10):2228-2229.

[7] 汪晓丽,刘新香.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34-135.

[8] 王锡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技巧及吻合口漏防治之我见[A]. 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广州国际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研讨会、外科代谢与营养支持学习班、结直肠肿瘤循证治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广州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复大肿瘤医院,2010:5.

[9] 王云霞,潘晓培,郑荣.腹腔镜改良Bacon,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术后护理及早期排便功能训练[A].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外科护理学组)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5.

[10] 李严,张玮琪,张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150-151.

[11] 张恒.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