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时间:2022-07-02 02: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一数学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第1篇

本期以来,我任七年级六班数学教学工作,收益良而多。总体看,我认真的执行学了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为指导今后教学,对一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应多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教学质量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2篇

【关键词】 初一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教改的进行,中小学教学也越来越强调融合,因此,加强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顺利进行中小学衔接教学,使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中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向中学的过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一、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因素

1. 教材和老师的因素

新改革的小学数学在知识体系和能力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低,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推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低,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较轻. 而初中数学教学,由于老师对小学课标比较不熟悉,从而使老师造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过高估计,同时初中教学的科目较多,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老师上课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更加的主动和独立.

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也未能正确估计学生思维发展的性质,导致没能正确地把握学生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更没能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2. 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团体、新老师,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而且,学生在经过六年级的紧张学习以后,考取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学,学生心中普遍认为自己的小学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难免会出现放松的状态. 学生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基本上已经不再复习小学数学,在上了中学以后紧迫感消失,思想也开始出现松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消失.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一知半解,同时学生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学生慢慢产生了畏惧心理,同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最终就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无趣的学习局面.

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多,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是知识点一出来,立即就讲解一道例题,然后进行点拔提高.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教学内容较多,上课速度较快,上课时对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学生课后必须自己看书,自己进行学习. 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未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乐趣,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一到初中就被抹杀.

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老师上课非常的细致,归纳也非常的全面,练习也较为全面,学生考试的时候只需要记住概念、公式,按照老师讲的例题进行解题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内容较多,时间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将每一种知识应用和解题题型讲解全面细致,只能讲解一些典型的题目,这也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方法

上述原因都阻碍着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使得衔接教学顺利进行.

1.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好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数学教学语言的内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定理、性质等,从而使学生产生盲目学习、一知半解和依样画葫芦的现象.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命题形式或条件出现变化的题型的时候,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漏洞百出. 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应当放在数学教学首位.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做到:

第3篇

关键词:重视;衔接;优化;中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大转折点. 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小学学习习惯的滞留性,以及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抽象性增大,使得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未能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它反映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衔接自如,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笔者根据小学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教学现状,以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结合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实践,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探究如何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衔接上,也体现在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上. 在初一数学第一节课上,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学数学同小学一样,不用怕,就是数域扩大了,以后我们学数学,会不断地扩大数域. 从一开始,重视消除学生心理上对中学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学生学好中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已有的知识水平,顺应学生由小学的教法向中学的教法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学生练得较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学生练得精,抽象性逐渐增大. 目前在初中开展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将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获取新知,弘扬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团结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课堂组织应抓住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导入时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扬学生勇于发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点评. 设置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问题,重视组织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思考过程,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相关内容及课外练习情况.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在第7单元第1课时,结合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们既学习了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算术解法,又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笔者翻阅附近一所普通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该课时家庭练习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年级数学《每课一练》(上),发觉学生多做得很好,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现摘录该课时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支持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重要的任务或问题;应支持学生对所有问题主动解决的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教学“五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重视新知衔接点的教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所谓新知衔接点,不仅指新旧概念、知识的联系点,也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相关新旧技能的连结点.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间递进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由学习者构建的,是对原有经验的一种重新组织.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因此,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掌握新知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做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重视新旧概念、技能的衔接点教学,才能把握住教学关键,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充分衔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及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可引导学生顺当地领会、掌握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又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实施了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目前多数小学还未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初一新生还不会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式学习. 那么,如何重视初一新生学法上的衔接呢?

1. 合理编制导学稿,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但是在小学阶段常常不被重视,大多数刚升入初一的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 本校实施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以来,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合作编制每节课的导学稿. 突出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为目的,编制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导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常分为复习巩固内容和导学内容两部分,突出待学新知识、新技能与已学知识、已学技能的衔接.

在编制导学稿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的数学认识需要的“衔接点”,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作业. 在“§5.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导学稿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笔者将上述的合作学习问题及例1问题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编写导学稿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具有积极的思考价值. 将新旧技能的衔接内容编入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导学稿预习,预习之后完成每节课的自主学习部分,检查预习效果;又创设情境,通过完成导学稿中的自主学习部分,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理倾向,促成学生有效预习.

2. 鼓励学生学会展示,勇于点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未注重思考,不去多想想几个为什么. 因此,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抓好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学会点评.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相同的,采用如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教别人,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分别约为5%、10%、20%、30%、50%、70%、95%. 可见,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理解应多开展有效的讨论与实践,树立学生“预习展示精彩”“我的课堂我展示”的学习理念,促成“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上述例2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点拨、追问下自主分析数量关系,深入探究,一题多解,并结合例题教学,自主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过程. 其他教学内容均由学生结合导学稿,通过自学、集体研讨或“学生教学生”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分解教学目标,基础性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解决,中档次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解决,最复杂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解决.

3. 严格训练,及时巩固,当堂检测,追求实效

分析小学生的书面练习,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升入初一后,教师应加强在规范解题过程上为学生做好榜样,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过程的重要性,严格训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作业现象.

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及时的“保持”与“再现”非常重要. 及时的“保持”与“再现”就是在第一次记忆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加深理解与记忆;复习越及时,费时越少,记忆效果越好. 在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的展示与点评,处理好激发学生展示、点评的热情与控制教学进度的关系,确保时间,组织学生当堂检测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4篇

一、抓住开端,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新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为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狠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起始章节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其中。在该章结束后,还可以利用课外兴趣小组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学习数学有困难吗?通过学习,对于我们以后做题目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初一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注重学法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初一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环节,其匠心独具,令人面目一新。其目的是设法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有方法、学的有收获,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重点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做什么事情和做什么题目,总是要先观察,有了充分的思考再下手,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如在教学“平行”这一节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法是阅读前要出示阅读题,比如教学“同类项”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看看书上给出的几个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比较,最后分析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3.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数的分类”、“有理数加减法”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养成小结的习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进行小结,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现在多媒体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通过投影把学生的小结当堂在实物展示台上予以展示,比较总结的好的和没有总结到位的,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三、求活、求新以保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初一数学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阶段,很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拼出三个内角的和,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角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第5篇

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刚开始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一数学教学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但通过教学,我发现初一的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能力相对薄弱,如果加以训练,学生可在一年内逐步形成这样的能力。为使学生形成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能力,我根据奎屯市第四中学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加以不同的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 精练和强化练习并用

初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中自主探究的活动外,还可以进行精练和强化练习。精练指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出示题目,最终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熟练掌握的效果。精练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缜密、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强化练习指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共同存在问题的题目,督促学生反复地练习,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强化练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也不仅仅是题目错的学生才有必要做,这是全班都有必要进行的。2010年,我把一道很多学生都做错的题目在黑板上出了六次,从第三次开始,每次我收到的作业都会有些惊喜,在第三遍以后,以前不会的学生也慢慢懂了,学习较好的学生就开始创新了,开始找其他的方法了。

二 抓分类总结

初二学生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看待问题时也可站在一定的“高度”了。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把学生推向他们应该有的“高度”。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总结,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更加系统,从而使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总结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等,从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对知识点下辖的题目类型的熟悉、对知识点及知识点下辖题目类型的举一反三,到能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每一步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给一些建议。长时间的总结经验会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他们就可完成对知识的归类,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 锻炼自学能力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初三年级学生的习惯已完全养成,知识储备相对较为完整,面对中考,学生更多感受到的是压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学感悟知识,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同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压力变为动力,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我仅仅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将中学数学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不仅使学生在成绩上有一定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作准备。但是,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最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地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要想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这还有待于师生共同的探讨和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3-01

引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学形式下的必然之举。毕竟学生的学部分都得依赖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课堂的意义,让学生在其中尽可能学到足够多的知识,才是正确之道。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绽放数学之美。

1.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转贴。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1.2.1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1.2.2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1.2.3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毕竟是一门理科性质很浓的学科,在对它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多思考,这样才能更深一层地了解数学。任何一个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必然喜欢思考,凡事喜欢探究,想要自己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多进行课堂提问,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1]。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学到《相交线与平行线》,这章内容涉及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老师在上课时,就应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1)相交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该如何判定;(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3)平行线该如何判定;等等。老师抛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寻答案。这样的初中数学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

数学世界奥秘无穷,永无止境,在这个世界里行走,仅靠自己一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多进行沟通交流,听听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合作学习,老师给予学生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相互探讨,一起追寻数学的脚步。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会学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在数学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是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这节课的教学,老师就应该要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但是,这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仅靠某个学生自己一人,很难做好这项数据处理工作,因为一个人的大脑很难考虑的那么周全。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将大家的想法集中到一起,共同探索,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很容乐观。如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水到渠成。

结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一件简单之事,采取具体措施,方能实现其价值。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深深吸引初中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雪婷.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0(09)

[2]刘宏. 初中数学练习设计的"点、线、面"[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6)

[3]高巧玲. 浅谈大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12)

[4]孙富强. 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4)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灵魂;金钥匙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而初一则是启蒙阶段,这

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启迪智慧,发挥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初一数学教学时要渗透如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即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所以,我们研究数学问题时要善于由形思数、由数思形,通过数与形的转化把一个数的问题用图形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利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每年的中考试卷中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可采用此方法解答。因此,教师有意识地、灵活地培养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成x>3,也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不仅形象而且简单、直观、明

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进行分类求解,然后归纳综合出问题的答案。当被研究的问题含多种解答,不能一概而论时,必须按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分类讨论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中考常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在初一数学中应用很广,如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等等。教学时,加强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大胆鼓励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辩证的观点。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每次分类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分类常用的依据有概

念、法则,图形的性质、形状等。二是不重复、不遗漏。

例:解下列方程:x-3=2

解:(1)当x-3>0时,原方程可化为:x-3=2,解得x=5

(2)当x-3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5或x=1.

解绝对值方程关键是按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分类讨论,并注意对所有的分类情况进行总结。

三、化归的思想方法

所谓“化归”即“转化”和“归结”,也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另一个较容易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初一教材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基本思想。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把“新知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迁移到“旧知识中”。通过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已知m、n满足下面等式

(3m-4n-14)2+5m+4n-2=0,求m、n的值。

解:依题意得:3m-4n-14=0

5m+4n-2=0

将这个方程组化为:

3m-4n=14 ①

5m+4n=2 ②

由①+②得:3m-4n+5m+4n=14+2

解得m=2

把m=2带入①式,得n=2

所以,m=2,n=2。

这个题目运用了两次化归的思想方法,即先将问题化归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又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使解题思路清晰化、问题简单化。

四、画图表的思想方法

利用图形、表格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图表法。这种方法可根据题中的条件,使数量关系和图形、表格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使问题的逻辑结构直观地显现出来,并提供程序性操作的机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用图表法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把题中已知条件归纳或统计成图形、表格。另外,还要能充分分解图形、表格,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总之,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很多,如:整体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等等。初中数学教材的各部分内容都有自己常见的思想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的技能和智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遨游。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一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指导方法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必须讲究方法。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存在问题

(一)初一学生数学焦虑的调查。

在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中,我观察到一部分学生害怕记数学公式,对证明题严格的推理过程感到头疼;常常在做题时咬笔尖,在草稿纸上胡写乱画,或呈抓耳挠腮状;对数学考试更是感到恐惧。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存在数学焦虑。

为了解中学生数学焦虑的情况,我在所任教的中学选取初一年级的两个班作了一次有关数学焦虑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对负性评价焦虑、数学知识焦虑、数学课堂焦虑、数学作业焦虑、数学考试焦虑、生活情景焦虑。

调查结果得出数据分析方法如下:对问卷中每道题的5个答案依次附上1、2、3、4、5分,然后将各题所得的分数加起来,对总分进行标准化,最后得出的值就作为数学焦虑的程度值。将这组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不同程度数学焦虑的界定范围,它们依次是:2.9以上属于高度数学焦虑;2.02~2.9属于中度数学焦虑;2.02以下统称为低度数学焦虑。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中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数学焦虑,并且高度数学焦虑者占有37.5%的比例。

对数学学习有高度焦虑感的学生因为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迫切希望在短时期内提高学习成绩,常常过高估计数学材料的困难,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于是他们总是处在“备战”状态,精神过于紧张,对学习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个参加考试的学生如果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就可能会将试题看错或作错误解释,也许还会忘记重要内容,这样答出的试卷就不能反映出他的真实水平。

(二)对过度数学焦虑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

1.过度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是由数学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情绪。

2.过度数学焦虑是某些人遇到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惊慌失措、无助感、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

3.过度数学焦虑是对数学情境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焦虑体验。

4.数学焦虑是由数学问题和情景而引起的病态恐惧症,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急躁感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对数学学习低度焦虑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兴奋,对数学成绩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数学学习焦虑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数学学习焦虑的学生上课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等情况,应该彻底消除。

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的焦虑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学习数学的环节等方面,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一)把握起始阶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个人素质越来越高。既要有领导者的组织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被学生欣赏佩服的魅力,只有学生配合你,信任你,喜欢你,教师才能轻松驾御课堂,做到应付自如,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3.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一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一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注重直观教学,诱法激趣。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教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任课老师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

(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初一学生却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初一年级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作为教师,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告诉学生:只要掌握好了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思考方法的指导。

数学学习是初一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

(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

(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

(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4.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完成作业是对一天学习情况的检验。然而,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5.数学写法的指导。

数学解题书写的方法很重要。而初一年级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2=-32,(2×3)2=2×32,(3\\4)2=32\\4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8×(3\\2)2=0×9\\4=1,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样经过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6.记忆方法的指导。

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克服遗忘,用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②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种记忆方法。

7.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善于总结才能提高。教师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还可以采用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当然,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以便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方向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做一个合格的新课程的实施者。对初一年级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jsgzzj/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我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语文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三、学校各项活动情况: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生态 动态性 生成性 真实性 发展性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Huang Juan

【Abstract】The basic idea of paper is build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and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ded by the new course idea, combin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conversazione, survey of attending a lecture, consultation of analec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writer has conceived four characters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including the dynamic quality, creative quality, facticity and expansibility, and investigated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rounding the four characters, reported the problem that exists in the pres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brought forward the imagination for solving problems and discussed the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zoology,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Classroom zoology Dynamic quality Creative quality Facticity Expansibility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为大众的思想,体现学生发展的思想,体现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呢?负担过重,爱好数学、学得轻松的学生不多,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的人不少;课堂沉闷,缺乏灵气……为什么数学课堂生态如此不尽人意,原因在哪里呢?怎样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生态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数学课堂生态的调查与研究。

1.数学课堂生态的基本特征构想。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从视角、方法、理论等方面体现了生态的核心内涵“关联”。国外研究成果表明,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课堂,生态体现为“关联的方式”;从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课堂,“生态”体现为多维、互动;从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课堂,“生态”体现为整体性、情境性。国外从研究的方法到研究的内容都内蕴着整体、互动、多维、联系、复杂、尊重个体等内涵,并将生态和文化、社会和发展等相联系,从不同侧面呈现着“生态”的核心理念“关联”。

国内对课堂生态研究,最初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思想精华、孟子中《孟母三迁》典故以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的启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如今看到教育中一些不尽人意,特别是功利色彩和社会中人心浮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要研究“课堂中的生态教学”。“生态课堂”的含义:生态课堂应当建立以实践生命价值,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数学生态课堂”包含本真、自然、和谐;生命、生成、智慧;整体、开放、提升;良好的物质环境。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数学课堂生态应具备如下四个基本特征:动态性、生成性、真实性、发展性。并围绕这四个特征展开了调查和研究。

2.数学课堂生态的现状调查分析。

选用的实验班级有××小学八轨制六年级数学随机抽取六(1)~(6)班,听课研究,中学普通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的部分班级听课研究和问卷调查。××民办初中的部分班级的听课研究。共听课35节,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3.改变数学课堂生态现状的设想。根据以上小学初中数学课堂生态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数学课堂生态存在较大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数学教学生态:

3.1 建立跨学段数学教研组。初一数学课堂容量接近六年级的二~三倍,但是小学六年级与初一仅差几个月,如此巨大的变化,使刚入初一的学生难于适应,原先的学习生态受到挑战,分化现象开始加剧。要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学习生态保持平衡,必须解决接轨问题。

方案如下: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和初一的第一学期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过渡期,小学从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课堂容量、难度提高到现在的1.2-1.4倍,初一的第一学期课堂容量、难度降低到现在的0.6-0.8倍,初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要上足课时,进度不能提前。建立跨学段数学备课组,六年级的老师与初一的老师要经常相互听课,必要时交换上几节课,体验不同学段的生态需求。

3.2 控制统一考试次数。初中数学受应试的影响较大,考试次数普遍过多,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用时间去复习迎考,还要留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每个学期都要超前上五分之一个学期的课程,于是新授课的时间紧,为了赶进度,难免烧“夹生饭”,尽管临考前一次又一次的“炒冷饭”,但是还是无法把“夹生饭”炒熟。要想“不烧夹生饭”就要保证新授课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时间哪里来,减少统一考试次数,每学期只举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就可以了,把“炒冷饭”的时间放在新授课上,把基础扎实,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真正把普及、公平还给学生。

3.3 教学一致、教考有别。理解数学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意图,控制难度,逐步提高,教学一致、教考有别。

所教的内容要有相应的配套例题和相应的配套习题,举一反三,及时巩固,杜绝教与学脱节的现象。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作适当的拓展,但考试命题时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不能随意提高,不能把所教过的内容都往试卷上搬,要做到以课标命题,教考有别。

3.4 减轻负担把自主还给学生。目前的数学课堂,以题海为训练模式大量存在,课后作业多,学生负担过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要构建个性发展的数学课堂生态,首先要减轻学生负担,做到一书一辅,杜绝一书多辅的现象;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主空间,自习课还给学生自习,不要老是让教师霸占着上课,把自主还给学生。

4.乐学数学课堂生态的构建策略。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数学课堂生态构建的策略研究,并初步总结如下:

4.1 巧设导入情景激发数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情境首先要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数学教学应该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有趣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长久地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课例1:教学北师版数学平行线时设置的音乐引入情景,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猜一猜这首歌名叫什么?

听后生齐声回答:铃儿响叮当。

师: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景?

生:滑雪的场景。

师:滑雪的时候要使人不摔交,两个雪橇板要保持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平行。

师:今天我们就研究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课例2:在学习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6.1你能肯定吗?时的引入情境:

师: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生1:一颗红枣可能放得进,但拳头肯定放不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估计的。(大家一笑)

生2:红枣、拳头都放不进的。因为,地球这么大,比地球赤道长一米与地球赤道长没多少差别,不可能在间隙里放红枣的。

生3:放得进红枣的,因为比地球赤道长一米与地球之间肯定有间隙的,红枣应该放得进的。

师: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猜测与想象是不够的,必须有根有据地进行推理。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知道结果了。

通过有趣的情景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4.2 设计有效问题构建智慧课堂。有效的问题可以启发师生间的交流,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形成智慧课堂。

课例3:在教学人教版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三个老师都出示了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建筑群效果图,由于问题设置上的差异,教学的效果明显不同。

师1:出示了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建筑群效果图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的本意是想要学生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但由于设置的问题太大,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很多学生说发现了高楼、草坪、汽车等与教师意图无关的内容。

师2:出示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建筑群效果图,问1:这是什么地方?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是北京。问2:2008年奥运会为什么放在北京召开?

师2的两个问题离开教学内容太远,不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况且这是设计图纸,还没造好,没人见过,怎么知道是北京呢?(问2)2008年奥运会为什么放在北京召开?这跟国际国内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外交因素有关,学生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

师3:这是为2008年北京申办奥运会设计的建筑群效果图,在图中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显然师3设置的问题简洁明了,目标明确,抓住了重点。

教师之间的互动,发生了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智慧,使原有的问题设计更精细具体,形成共享文化。

4.3 捕捉生成火花鼓励探究。“创造”来自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恰当设疑,给学生创造发问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构建探究课堂。

课例4:在教学“函数概念”的课堂小结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吗?引发了下面一段有趣的生成。

学生1问:运动员在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X(秒)与跑步的速度V(米/秒)的关系是400=vt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自变量的函数?

师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2答:把关系式400=vt写成t=400/v时,V为自变量,t是V的函数,把关系式写成v=400/t时,t为自变量,V是t的函数。自变量与函数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的。

学生1:自变量是自由取值的,关系式v=400/t中t就不能自由取值,如果t取0时就没意义,所以t不能作为自变量。

学生3:我认为t可以作为自变量,t只要大于0就可以了。

学生1:你说t只要大于0就可以了,如果t=1,这时V=400,你能在1秒钟内跑400米吗?

师:同学们发现了自变量并不是自由量,那么自变量到底受哪些条件的制约呢?明天我们继续探讨。

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火花,鼓励学生养成探究习惯,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捷]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 教学法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2 施福涛.建立新课程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山西:《教学与管理》杂志社,2003.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如松、周泓.人与生态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64

6 Mitmaa, Alexis L An d Others.1981 Ecological Case Studies of Classroom Insction in a successful School V caon Inquiry. Volume VI.

7 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M].台北:维新书局,1975.8

8 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第4期

第11篇

关键词:梳理知识;知识框架;知识运用

一、梳理清楚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整个初中三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为日后的学习逐渐构筑基础。那么对于已经进行过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抽出几天时间或者分阶段进行对于这一年所学知识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假期的时间来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初一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的,主要为代数部分。最开始学习的数字的划分与类型,如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质数、双数等等,种类繁多,定义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自我总结,那么将不同种类的数字的定义、概念混淆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学生在学习初期可以分得很清楚,那么在日后学习其他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的时候,忘记的概率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学生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复习,这样才能使知识烂熟于心,在头脑中根深蒂固。除了数字的不同种类以外,还会学习到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法则实际上大同小异,与小学阶段学习到的运算法则别无二致,只是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了负数的概念,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是绝对不难。真正让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运算法则的主题不再是数字,而变成了字母,甚至是字母之间的组合、变形等。这就将难度提升到了一个层次,学生从小接触的运算都是数字之间的运算,而初中则主要以字母为主,在适应阶段一定要格外注意,认真细致。另外一个比较难的内容就是方程式。初一数学会涉及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到初二年级就会继续向一元二次方程延伸,所以将其学好非常关键。关键是要掌握好几个点,字母表示的方程式的运算层次以及各种运算中的公式等,一定要做到熟练。总之,学习过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学生,一定要抽出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预测所学知识的延伸可能朝向哪个方面,为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对于学习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知识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τ谑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数学本就是逻辑、条理非常强的学科。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构建初中一年级数学的知识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首先,初一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知识分为如下几个大的方面: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内容。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可以首先将这些大方面罗列出,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目录。在整理出这些内容后,再将更加详细的内容增添进去,使其丰满。需要注意的是,知识框架并不是把教材抄一遍,那样并不现实,时间成本也过高。知识框架也并不等同于笔记,笔记是对教材的凝练,并且增添进去自己理解的内容与解题方法。知识框架则是对教材的梳理,将整本书的支撑框架抽离出来,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体系。所以在罗列完大框内容后,就可以再将其他内容增添进去,可以按照教材的框架或顺序整理,最省时间,效果也最好。知识框架成功地构建了,那么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更进一步,提升一个层次,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更加畅通。

三、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即使是像哲学那样抽象而又形而上的学科体系,最终的意义也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第一,如何运用?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说三角形那一章节,就可以对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运用所学看自己是否能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这样思考,才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充分。第二,如何结合?数学本就是一门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非常强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入门”之前,并不能很好地将前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要多思考,想一想知识之间会存在哪些联系,那些知识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等。

总之,对于已经完成初中一年级课程的学生来说,想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就需要遵循以上方法。首先,要抽出时间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重复进行;第二,还要着手构建知识框架,对教材的目录进行整理,抽离出教材的框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光初一可以构建,初二、初三也应该继续构建,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可以借鉴;第三,还要加强知识的运用与结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第12篇

悬桃·递凳·赞美--数学创新教育中生生不息的轮回秦勇

数学定理的教学宜分三个阶段进行李树臣

例谈数学公式的特性郑同庆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高立斌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尝试一例--《弦切角定理》说课案例叶红波,姚志敏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素质朱文泽

谈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张建美,王相东

例谈全等变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黄建卫

巧妙转换灵活解题--例谈数学题的解题策略赵立荣

学会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周丽华

谈谈几何作辅助线的技巧祖庆建,吴凤荣

不妨改变你的思考角度林丰智,卢贤美

也谈构造法解题王大通,罗国方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种数学表示邓小俐

初中数学中的"0"与"1"程诗春

凹四边形的内角和王海燕,王学贤

2001年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变化趋势及教学策略曾美霞

2001年中考题中的数学猜想题红

再谈凸五边形的面积两等分杜客君

二一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精(代数部分)刘珊珊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1年总目录

读《曲阜断想》抒怀--兼送上一份迟到的祝贺舒昌勇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一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简介俞求是

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孙健,李树臣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杨继红,张国平

培养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与教师的定位朱清文,孙雪英

关于分式不等式一个性质的应用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张文丽

例谈问题解决教学沈祖松

用活定理--体验数学价值徐良明

发散教学的三个层次胡景丰,胡师

加强课本习题的教学功能玉邴图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肖斌

跳出题海,决战课堂--一堂教改课的尝试李守峰

巧设制作解决足球图案问题曹传国

运用《几何画板》探究轨迹之谜宋丙立,阮静

多边形内角三等分线构成的图形王海燕,王学贤

关于三角形面积比的一个新公式黄智英,李世杰

浅谈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孙永玲

一个重要的两圆外切图形岳素娟,王德文

用"算两次"解平面几何题李红,罗文艳

一道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好题--从一道200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学生错解想到姚志敏

司马光砸缸的启示--例谈初中数学解题中的非常规思维侯国兴

浅谈一类一元二次方程整数解的问题郝惠,王利民

谈数学教学中过程资源的利用贾秀珍,鲁平志

观察联想·构造变形·创新解题陈金红

例说两条以上线段间不等关系的证明方法张兆民,张广瑞

2000年山东省及各市中考数学试卷评价报告山东省中考试题评价组HtTp://

2000年中考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张奉明

洪湖市2001年初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Ⅱ)数学试题侯书清

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易松华

数学课堂教学,以"活"为贵熊泽民

关于多边形内角和的一种拓展问题的简便解法葛宏高

获取数学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李树臣,李芹

初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处理王为峰

数学概念或规则的基本情景和高级情景杨继明

自探变式自主学习--一道习题的教学尝试邢成云

一类比例中项问题的特殊解法申志荣

构造法解根式求值问题的若干思路杨西龙

浅谈隐含条件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刘道磊

谈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许在江

梯形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秦振

整数一个简单性质的应用李昭平

巧用排序妙解赛题杨利土,王盛裕

例谈竞赛中绝对值问题的分类研究钟文辉

中考数学复习过程探究任纪勋

中考试题中的韩日世界怀费振鹏

持续升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续)--2002年中考数学应用题命题特点及分类评析杨燕

二二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精选(代数部分)鞠霞

欢庆2003吴佑华,刘新春

秦九韶和三斜求积术张俊忠

实施数学情感教学的策略研究李国强,邵光华

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的理解及教学建议江守福

数学教学中的"引、听、说、用"王定义

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唐渭明

走进《数学课程标准》--从一节课题汇报课谈起李桂强

数学解题教学宜分四步进行李树臣

"盒子之外"学习数学王

教学生学会提问的几点做法李宽珍

创新中学几何符号的设想和建议贾成饮,王勇

"一看、二比、三总结"--谈如何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王辉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变式题的思路探求丁玉兰

十种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滕守和,褚瀛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宋文平

浅谈"台风"背景下的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蔡建锋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颜培强

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问题的求解策略李培建

类比·联想·探究姜知根

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表示形式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相生亚

利用放缩法巧解赛题程景德

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一类规律型探索题的求解方法洪秀捷

看2003年中考合情推理能力题陈子俊,张青云

中考新题型--探究型方案设计问题房延华

以中考为鉴补教学不足王广胜

一道中考试题的再思考杨继明

初一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测试题庄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