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工作方案

信息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27 01:25: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工作方案

第1篇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第2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解决新居民服务管理问题,促进新居民服务管理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建立“科学、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和综合决策能力,促进新居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部门之间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推进新居民信息资源共享,为新居民人口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2.整合资源,互惠互利。部门之间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相互提供新居民人口及相关信息,各取所需。

3.严格管理,保护隐私。部门之间严格保护共享资源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避免信息泄露,确保收集存储的共享信息安全使用。

4.方便快捷,及时准确。部门间交换的各类信息,由专人负责通过电子文档、纸质文件传输,保证信息交换安全、及时、准确、有效。

(三)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部门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引导服务功能,健全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综合决策与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新居民人口总量的调控,引导新居民合理分布,促进新居民人口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开展新居民发展形势的综合评估,有效地推动部门间、区域间的相关经济政策与新居民政策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强对新居民信息的管理,为促进新居民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新居民与经济

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人口信息共享部门工作职责

(一)镇新居民服务管理所

负责协调全镇新居民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制定新居民信息资源共享内容;负责镇、党总支、村三级纵向收集新居民人口信息工作;向计生、教育、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门提供相关信息。

(二)镇计生办

负责提供开展新居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负责提供新居民育龄妇女按居住地落实免费技术服务和查孕婚育证明及相关信息登记工作。

(三)镇司法所

负责提供新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新居民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负责新居民矛盾纠纷调解;负责新居民中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

(四)镇教委办

负责提供新居民子女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统计新居民子女就学情况、新居民成人教育工作等相关信息。

(五)镇卫生院

负责定期提供新居民的健康检查、开展新居民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新居民妇幼保健等相关信息。

(六)镇派出所

负责提供新居民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人口、重点人员、房屋出租等相关信息。

(七)镇民政科

负责提供新居民的救助管理工作等相关信息。

(八)镇建房办

负责对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管理、工地的管理以及新居民聚集地的规划管理,研究制定改善新居民居住条件的相关政策措施。

(九)镇财政所

负责研究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中涉及财政的有关问题,积极参与改善新居民居住、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研究和经费测算;负责将新居民服务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十)镇人社所

负责提供新居民就业人员职业培训、就业信息、社会保险接续等公共服务,指导新居民劳动法律法规、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培训;负责依法开展劳动保障行政监察,保障和维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十一)镇工商所

负责对新居民经商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行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等教育;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租房屋中新居民的管理;负责加强对新居民比较集中地专业市场、服务行业的管理强化监管力度

(十二)镇工会

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对新居民职工进行安全生产、职业技能、社会道德的教育培训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化解矛盾。

(十三)镇妇联

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对新居民的妇女培训教育、新居民儿童的关爱活动;负责提供新居民妇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权活动。

三、健全完善新居民信息共享保障机制

(一)明确专人负责。新居民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单位明确责任科室和一名联络员,按照规定时间和规范要求,负责新居民信息的录入和传输工作,确保新居民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自觉履行职责。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共享信息交换全面、及时、准确、有效。

第3篇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预防建筑安全生产较大事故发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过对省内外多起较大事故的原因分析,均是对重大危险源缺乏有效控制而造成的。为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主研发了“省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依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监控平台,我委建立了“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力求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监管,做到底数清楚、目标明确,并实现有效控制,对于推动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体系创新和监管方式转变,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领导

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为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管理工作,我委成立强制推行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管处安全监管科。

三、监控管理工作任务

按照层级属地管理原则,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委托市建管处建立“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并负责将全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上传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平台;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托“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分别搭建本地信息监控平台,并负责将本地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上传到“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

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委托市建管处对阜城规划区内和开发区内的工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实施动态监控管理;阜城三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园区和阜城规划区以外、本行政区域以内的工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实施动态监控管理;各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实施动态监控管理。

有关施工单位在市范围内承建的工程项目,对存在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填报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

有关监理单位在市范围内承接的监理工程项目,负责对其监理工程项目填报重大危险源工程基本信息的核对、监控和消除。

四、实施范围

(一)实施的企业: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市场活动的房屋建筑总承包企业、市政工程总承包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部分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专业承包类施工企业。其中,专业承包类施工企业主要是指:

1.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企业;

2.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企业;

3.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企业;

4.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企业;

5.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

(二)实施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具体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附件2中所列超过一定规模,不仅要编制专项方案,还必须经过专家论证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以及人工挖孔桩工程,塔吊、施工升降机安拆工程。其中,拆除、爆破工程暂不列入此次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范围。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组织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各县、市、区建设局(委)要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广泛宣传“防大事故、治大隐患”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认识建立信息平台对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的重要意义,实现底数清楚、有效控制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培训阶段

市建管处组织邀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软件研制单位科技人员,来阜对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试点实施阶段

9月15日前,市建管处将“市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平台”安装调试到位;

9月30日前,各地、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甲、乙级监理企业要将信息监控平台安装调试到位。

(四)全面推广实施阶段

全面推行信息化监控平台,实行全覆盖,将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类企业、监理企业、进阜施工和监理企业、部分涉及到上述重大危险源的专业承包施工企业一律纳入到信息化平台监控范围。

(五)巩固强化阶段

在试点实施和全面推广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形成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工作,树立“防大事故、治大隐患”的专项整治目标。要依托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资源,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明确目标和落实责任,努力做到对辖区内所有重大危险源工程的可知、可控,不留死角。

(二)重视全程监管。凡纳入到信息化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方案编制、专家论证、施工(运行)完成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形成管理流程闭合。对重大危险源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当尽量采用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论证认可的品茗软件编制,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三)加大培训力度。信息化监控工作既是一个由传统监管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科技化监管模式转变的过程,也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趋势,市建管处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培训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人员培训的组织工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施工、监理企业相关人员要熟练操作好、掌握好、应用好信息监控平台,确保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信息化监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行。

第4篇

打造和谐的工作部署,为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依照“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理念,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水平,继续完善乡村基础共享数据库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与社区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构建先进、文明、和谐、高效、平安的数字化乡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社区自治,居民受益”方针,依照“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步实施”原则,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建设,推进乡村基础共享数据库整合建设,推进乡村服务热线整合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融合,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发展,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促进社区增强自治意识、拓宽社区居民参政议政渠道,促进社会服务业的产业化、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与协同办公平台和网上审批平台有效整合的全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以人口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社区为终端、以镇、办为纽带、以区为中心、以政务网为支撑。实现政府及相关部门社区基础信息的共享、协同办公和政务服务;依托社区网络,建设社区远程教育平台;以乡村为单元,整合现有公共服务热线,建设统一的热线呼叫系统;依托幼稚的电子支付系统,构建区域电子商务平台,引入个贷信用系统,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的消费新理念;按需整合乡村监控系统,构建平安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网站,拓宽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全面建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进一步完善社区信息网络资源的互通互联,以满足居民群众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动身点和落脚点。多渠道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更新,及时传送给居民,实现服务信息多样化、管理顺序动态化、信息传送时效化。

(二)统筹规划。

调动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整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及网络资源。共同推进,防止重复建设,节省本钱,统一应用较成熟的软件,实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区基础信息资源,服务政府、服务居民、服务社会。

(三)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分步建设,逐步完善。立足于实际需求,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突出应用,探索利息低、效果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做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任务

围绕“以人为本,-年期间。面向需求,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主要目标,实施社区信息化的125工程”即以建设一个数字化乡村为目标,实施“二个整合、五个推进”实施乡村基础数据库整合应用,乡村安防系统整合,推进各项服务前置社区,推进社区服务热线大协同,推进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构筑居民信用消费新模式,推进社区文化大繁荣,推进远程教育多样化,共同构建一个面向居民、覆盖城乡、统分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便利、管理规范、运行平安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一)推进乡村基础信息数据资源整合。

利用协同办公系统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模块,现有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力争在年底达到日更新人口数据;利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的有效整合,月度同步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协同办公平台,每月直报统计数据,同步更新宏观经济数据库,实现“一次采集,多方使用”或“多方采集、信息共享”乡村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向纵深挖掘数据应用价值,推进乡村基础数据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针对人口基础信息使用率高、更新快的特点,重点关联比对人口基础信息,比对后信息作为个人信用等延伸服务系统的基础信息加以利用。

(二)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前置。

优化现有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流程,利用协同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整合。推进社区服务站前置审批和许可项,通过热线呼叫中心和短信平台随时告知居民所申请服务的进展情况,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社区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大厅享受“一站式”政务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依托协同办公平台和网上审批平台的绩效考核模块,监督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通报前置服务的绩效考核情况,重点解决社区居民办事难的问题,同时还在网站提供了交流互动栏目,居民可以对政府公布的重点决策信息进行讨论和建议。

社区居民根据个人情况在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志愿者信息和求助信息,社区内部开展志愿者服务。由门户网站站群系统在互联网上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定期更新志愿者信息和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和奉献公益爱心的双向渠道。

(三)推进社区信息化网站创新型建设。

积极开展个性化网站筹划,利用社区信息化网站。突出以人为本,按需使用的主题,通过门户网站站群系统,各个社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定制社区子网站,邀请社区居民作为信息监督员;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建立家庭博客,为社区内的教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个人博客,宣扬正确的家庭观、价值观、人生观,为需要帮助的人在线解答疑难,逐渐形成社区人帮人、人助人、和谐的良好风尚。

(四)推进服务热线整合。

统一以区长电话为窗口,推进现有各部门服务热线的整合。不在单独设立行政服务热线电话,区长电话负责协调解决居民反应的各类问题,同时行使监督职能,监督各热线电话的运行情况,定期在门户网站上通报各单位绩效考核情况;技术上整合各平台语音和协同办公接口,达到语音和系统的无缝连接;体制上保管现有各单位语音坐席,逐步整合职能相近的坐席减少行政本钱,不在单独建立各部门的热线电话,只根据工作量增加热线坐席人员。

应向整合后的热线平台提供语音接口和数据接口,社会公共服务电话原则上保管其原单位坐席和热线号码。接收热线平台转办的任务,同时由区长电话监督社会公共热线服务情况自接收业务和转办业务的办结情况,定期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

(五)整合乡村安防系统。

与各街道办事处、小区的监控系统无缝对接,整合数字化城管和公安部门的监控平台。建立乡村综合安防平台,社区实施5A化社区平安管理,即BA-设备智能自动化系统;CA-通讯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FA-防火自动化系统;SA-平安捍卫自动化系统。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即时检点监控区域的视频摄像,企业可以通过安防平台,建立与110报警中心的联系,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有突发事件时,系统自动通知110报警中心,各部门根据管辖区域进行划分,各司其职,应急联动;实时对各大型聚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和重点路段、金融单位、重点污染源、事故高发地段等要害部位的社会面治安状况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乡村死角、小区死角、边缘路段实施动态影像实时监控;对多点远程的视频、音频进行监控及管理,全面提升政府机关掌握和控制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最大限度保证社区居民的生活平安、出行平安,共同构建平安社区。

(六)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整合集网络运营商、通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社会福利彩票、公交IC卡、医保IC卡、水、电、煤制气、供暖等社会服务缴费窗口于一体,依托幼稚、平安、高效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可在社区服务站集中缴费,或通过社区网络进行网上缴费,也可以由社区居民或企业在社区网站上建立网上购物,社区服务站统一建立社区网购物流中心,推进社区电子商务发展;也可与商业银行合作发展社区IC卡通系统,社区IC卡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两部分:金融应用和非金融应用。金融应用中,IC卡作为存折或钱包使用,可以储蓄、取款、支付,如各种物业收费及代收费,都可通过IC卡进行网上收取,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免去了业主的麻烦,也提高了物业管理的效率。非金融应用主要是指IC卡的身份认证功能,包括电子钥匙、停车车位、进门身份识别、社区娱乐场所会员卡等。由于是数字化管理,IC卡系统的平安可靠性很强,既“坚持原则”又“文质彬彬”

收集整理个人消费的信用信息,委托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企业信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消费的信用评估,推进个贷信用平台消费,进一步拉动内需,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推进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建设。

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分布式远程流媒体教学平台,依托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初期由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提供视频资料,逐步发展成为由第三方教学机构或社区投入低成本的硬件设施,依托社区网络、政务网络,开展无偿和有偿相结合的流媒体教学,也可由教学单位投入教学资料和在线辅导教师人力资源,与社区合作实施定向有偿教学,同时在社区居住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教学平台实施点对点,点对多的远程家教服务,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网络教学。

五、保证措施

(一)完善机构。

涉及多个部门,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服务管理体系。需明晰责权和服务,成立以信息化工作的主管副区长为组长,社区建设的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信息办,负责研究和制定社区信息化发展纲要,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日常工作,组织社区信息化建设,验收社区信息化项目,并监督社区信息化平台运行绩效。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日常工作仍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监管等工作。

社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优化流程、数据与技术、推广应用、社会服务组、电子商务与信用、志愿者服务、治安等小组。综合组负责每月召开各成员单位例会,根据社区信息化平台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项问题;负责政府部门效能监督从项目开始实施起,每月组织各组各成员单位召开例会听取阶段性工作汇报,并及时督促各单位项目进度及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各项问题。推广应用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与推广应用。优化流程组负责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服务顺序的优化工作。技术组负责社区信息化规划、技术方案制定、人口基础数据库采集、管理、监督、网络、系统平安开发、维护和平安保证工作。社会服务组负责平台运营中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管理;电子商务与信用组承担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工作和社区信用体系构建运行;志愿者服务组负责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把从事和关心社区志愿者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组织起来,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积极为社区的单位、成员、公共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协助和服务,做好后期的相关服务工作。

(二)分级投入、社会参与

作为试点单位,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继续的投入。区级财政的压力较大,争取国家、省、市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投入,专项用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区级落实配套资金,保证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发展。

开展各类增值服务、网购、物流等社区有偿服务,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平台运行。逐步实现社区信息化平台的自收自支,自给自足。

(三)整合资源、按需发展

要充分利用政务网的硬件设施和相关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推进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根据区信息办的统一部署和建设要求,结合外地情况,从实际需求动身,逐步建设,不时完善。

(四)完善制度、绩效考核

随着社区信息化平台功能不时拓展,完善的制度是保证社区信息化平台稳步运行的有力保证。要逐步完善、更新相关的制度建设;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对社区信息化平台现有功能建的绩效考核;要组织对社区信息化平台新建项目工程验收;区政府将建立专项资金对先进社区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实施方法

(一)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

1.社区信息化平台与协同办公平台和网上审批平台的无缝对接;

2.政务热线和社会公共服务热线的整合平台建设工作;

3.社区信息化网站群建设;

4.社区安防系统建设。

(二)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

初步建立信息准确、及时更新的乡村基础信息数据库;1.人口基础数据库日更新、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月更新、法人基础数据库月更新、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月更新、税源经济数据库月更新。

2.设立社区前置政务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料理窗口;

引入互联网支付平台,3.选取1-2个试点社区。引导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平台增值服务建设;

4.选取1-2个试点社区完成远程党员教育平台分布式外地化建设。

(三)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

与商业银行合作发展社区IC卡业务;1.选取1-2个试点社区。

2.完成个贷信用平台建设;

3.选取年试点社区运行良好的社区信息化项目进行推广。

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区信息办: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社区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审批工作;社区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工作;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社区信息化试点专项扶持项目;社区信息化的相关培训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社区信息化项目的审批和验收工作;协助编制国家社区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协助相关产业政策的编制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政府法制局、行政服务中心及其他区委、区直各部门、各镇办等相关单位:社区信息化平台服务顺序的优化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镇办等相关单位:人口基础信息征集和数据库数据入库;负责应急指挥模块建设和协调工作。

区信息办、失密局、公安局、网通公司等相关单位: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的技术开发和信息数据的平安保证工作。

把从事和关心社区志愿者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组织起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民政局、商务局、团区委、妇联:平台运营中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承担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积极为社区的单位、成员、公共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协助和服务。

服务大厅窗口规划建设、培训、运行、管理工作。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民政局、信息办、各镇办等相关单位:协助社区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工作。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参与社区信息化人才培训的工作及相关职称认定工作。

区妇联、团区委: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协调、管理工作。

区卫生局:社区卫生、医保IC卡的协调、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组织、优选、协调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平台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参与社区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中电子商务、物流相关内容编制工作。

第5篇

通过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增强全员信息安全意识,认真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促进安全防范水平和安全可控能力提升,预防和减少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二、检查范围

信息安全检查的范围包括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按照国家保密管理规定和标准执行。

三、检查内容

(一)信息安全管理情况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信息安全主管领导、信息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履职情况,信息安全责任制落实及事故责任追究情况,人员、资产、采购、外包服务等日常安全管理情况,信息安全经费保障情况等。

(二)技术防护情况

网络与信息系统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泄密等技术措施及有效性。重点检查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部门或行业正常生产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情况,包括技术防护体系建立情况;网络边界防护措施,不同网络或信息系统之间安全隔离措施,互联网接入安全防护措施,无线局域网安全防护策略等;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安全策略配置及有效性,应用系统安全功能配置及有效性;终端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安全防护措施;重要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三)应急工作情况

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工作机制。重点检查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订、修订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应急技术支撑队伍、灾难备份与恢复措施建设情况,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及查处情况等。

(四)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重点检查信息安全和保密形势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各级人员信息安全技能培训、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情况等。

(五)安全问题整改情况

重点检查以往信息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包括整改措施、整改效果及复查情况,以及类似问题的排查情况等,分析安全威胁和安全风险,进一步评估总体安全状况。

四、检查方式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以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组织自查为主。同时,市卫生局将会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部分重点单位和重要系统进行安全抽查。

(一)安全自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统筹组织安排本地和本单位的信息安全自查工作,制定信息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印发检查部署文件,明确自查范围、责任单位、工作安排及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并认真组织实施。自查工作完成后,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对本地卫生系统和本单位检查情况进行全面汇总、总结,填写检查结果统计表,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评估安全风险,撰写检查总结报告。

(二)安全抽查

1.抽查任务

市卫生局将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部分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抽查,抽查单位和时间另行通知。

2.抽点内容

(1)现场抽查内容。重点检查被抽查单位自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2012年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网络架构、安全区域划分的合理性,网络边界防护措施的完备性,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的安全策略配置、应用系统安全功能配置及其有效性,重要数据传输、存储等安全防护措施。专业技术队伍应对重要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技术检测,深入挖掘安全漏洞,采用人工方式对安全漏洞的可利用性进行验证,帮助排查安全隐患,分析评估安全风险。

(2)外部检测内容。通过互联网对被抽查的网站系统、业务系统等安全风险状况进行外部检测,包括安全漏洞、网页篡改、恶意代码情况以及近年来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验证被抽查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五、时间安排

(一)自查时间安排

自查工作自本工作方案印发之日起启动,2013年9月23日结束。

(二)抽查时间安排

市卫生局牵头组织的抽查工作自9月23日起启动,9月30日前完成。

六、信息报送

(一)请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于2013年9月23日前向市卫生局上报检查总结报告,以及《地方/行业信息安全检查结果统计汇总表》(卫生局填报本地区卫生系统汇总后数据,医疗卫生单位填写本单位数据)、《信息安全检查结果统计表》和《政府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自评估表(试行)》等相关材料。

(二)报送方式。报送材料纸质版至市卫生局办公室,电子版请通过省卫生厅集群办公OA系统发送至市卫生局。如填报内容,请按照保密要求通过机要方式传送。

(三)在自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出现因检查工作导致的跨地区、跨部门或跨行业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和本地信息化管理部门报告。

七、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把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检查责任,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检查工作责任制,明确检查工作负责人、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安排并落实检查工作经费,保证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注重源头,深入检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细致开展检查工作,注重采用技术检测等手段,深入查找安全问题和隐患。认真统计与填报数据,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不漏环节、不留死角。要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解决,从源头上遏制和消除安全隐患。

(三)即查即改,确保成效

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因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各县市区卫生局应及时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报给相关单位,督促相关单位组织风险研判、并落实整改措施,对于逾期未进行整改的单位将予以通报。

(四)密切配合,加强指导

各县市区卫生局应加强与同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检查工作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不断提高检查

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承担抽查任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和被抽查

单位应加强沟通,做好配合工作,保障信息安全抽查工作的顺利

开展。

第6篇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倍增和优化作用,已经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支撑手段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目前,我市已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业务中应用了人社部统一开发的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发放社会保障卡77万张。养老保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失业保险未使用软件系统。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按全国统一软件(劳动99)正式启动。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的统一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软件正在启用。依托电子政务的金保专网正已向县区、街道乡镇覆盖。医保网络已与500家医院药店连接,实现了就医购药的实时结算。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医保、就业、人才市场网站等已经开通。这些都是我们升级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些计算机设备大多是年前后购置建设,设备处于超期服役,老化频临淘汰的状况;资金投入不足,分散建设水平低下;信息化队伍力量薄弱,县区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尚未落实;信息化机构管理方式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实需要差距很大。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处于落后的状态。几十万人的数据只有一台pc服务器或几台pc机在管理,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不能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更不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安全隐患重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服务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合、应用、共享、安全”的方针,围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现有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深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利用为根本,着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五险合一”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五险合一”和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工程”主干网,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我市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可靠实用、适度超前。按照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备有余地。

──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安全可控、方便使用。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便捷。

三、工作目标。

按照“西北创一流、全国争上游”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网络性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实现两者的整合,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及跨地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市社会保障服务网、12333服务电话、社区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体系。在完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面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建设“五险合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将金保工程覆盖的业务范围从社会保险、就业管理服务扩展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系统内各项主要业务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相应衔接和协同办理。

2.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市域网覆盖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全部覆盖到各县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互联互通,并通过主干网实现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以提高系统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能力。建立覆盖全市人社工作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公安、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衔接应用,要达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项下延伸”的目标。

3.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平台和信息库、数据库建设,集成网上办事(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等)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减轻社保大厅经办压力。

4.宏观决策支持形成体系。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政策仿真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信息系统成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撑手段。

5.系统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安全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提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监督力度。为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网络系统建设

1.建设和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设备、网络、数据、人员、应用系统的集中和整合,实现县、区数据向市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数据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市数据专网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扩大联网应用范围。建设覆盖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网络系统,上联社会保障部、省,形成部、省、市、县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覆盖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的市级业务经办数据库(含异地和交换)、宏观决策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

4.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扩展咨询范围,将服务领域从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向人事人才管理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继续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拓宽广度、增加厚度、提升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12333”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在权限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社会公众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政策和咨询、就业信息、社会保险账户查询、投诉举报及业务受理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向下延伸,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二)应用系统建设

1.推广应用部、省社会保障统一应用软件。重点推进部、省组织开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工作。

2.实现“一卡通”。基本建成全市统一、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卡服务网点和规范的卡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在继续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的基础上,推进向农村参保居民的发卡工作,在利用社会保障卡就医买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卡通”。

(三)加强运行维护监管

1.完善运行维护系统。市、县分别完善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策略配置以及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等系统,为金保专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分析,建立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针对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和精算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建立宏观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立多部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转。

(四)实现规范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关制度。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使用、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健全标准规范。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实施步骤

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将其中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内容全部纳入金保工程,具体项目进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表》。

(一)一期工程(8个月):建成金保工程市级统一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市级社会保障网络向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进一步延伸;在市本级以及县区推广实施部、省统一应用软件,完善和扩展软件功能,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就业统一软件的全市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12333电话服务系统覆盖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业务;进行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试点运行。建设异地容灾中心。

(二)二期工程(6个月):完善全市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面;大力推进实施全国和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逐步建立劳动监察网络化和劳动合同信息化管理;扩大全市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积极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平台信息系统,并逐步投入应用;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探索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及劳动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等。

(三)三期工程(6个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县区将网络延伸至村镇,实现与财政、税务、民政、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结;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完成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全市推广应用,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全市退休人员指纹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信息化管理;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宏观决策分析试点工作;推广应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进行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劳动就业监测数据库,建立同城异地数据实时灾备中心;遵循国家、省、市的规范和标准,将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逐步一致,对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实现“同人同号同城同库”,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五险合一库”,实现“一单征缴”。在全市实现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实现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实时办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外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学习考察交流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问题提交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由市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按照分级负责,做好本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接入金保专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市和县区各人社系统利用金保专网资源及接入金保专网平台安全保障有关方案、建设方案,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建立政策制订、业务经办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政策、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三)落实信息化建设经费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金保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按要求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科目。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多渠道筹措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为“金保工程”建设培育一支强硬的队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全市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联动体系,实现优势技术资源共享,保障工作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协调配合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各自任务,具体任务分工是:

局机关:机关业务应用需求;办公自动化需求;档案管理应用需求;作好协调工作;经费车辆保障。

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社保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医保局:负责医疗保险系统的应用;负责县区医保局的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负责医保业务需求的确认;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就业局:负责就业保险系统的应用;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负责县区就业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两网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仲裁院:负责仲裁业务的需求调研和软件的应用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并入社保专网。

第7篇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提出的“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创新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行使、透明运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中国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相衔接;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行政权力;坚持公开透明,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坚持全程监督,对权力运行进行网上实时监控监察;坚持便民高效,促进流程优化、程序简化和效能提高。

(三)工作目标。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静态信息,包括行政权力目录、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收费标准目录、便民服务事项目录等在中国门户网站统一公开;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动态信息,包括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结果、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结果、咨询投诉处理结果等信息统一公开;在中国门户网站统一设立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信息查询功能模块。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统一的公开数据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规范的行政权力目录数据库,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收费标准目录数据库和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数据库,支撑中国门户网站静态权力运行信息的;通过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办理过程信息数据库,支撑在门户网站上实现审批事项办理结果公示,办理过程查询;通过建立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工作信息数据库,支撑在门户网站上实现办理事项查询,咨询投诉处理结果公示。通过建立数据资源更新维护机制,健全各类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和数据交换体系,实现静态信息的更新维护和动态信息的定时报送。

(二)构建统一的公开运行平台。在中国门户网站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统一公开行政权力目录、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收费标准目录、便民服务事项目录;统一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结果,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结果,便民服务咨询投诉处理结果。通过建立统一的行政审批项目办理过程查询系统,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过程查询系统,提供统一的后台服务,供各相关部门调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制定统一的公开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标准体系,规范政府信息资源库定义,制定行政权力公开目录、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收费标准公开目录数据库标准;制定数据格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

三、职责分工

(一)市政务公开办会同市信息办、监察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和“民声110”城市服务中心确定行政权力网上公开事项,督促各有关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相关信息,对网上公开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结果。

(二)市信息办负责建设政务信息公开数据库,构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制定政府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配合市监察局完善综合行政电子监测系统的数据标准,协助市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和“民声110”城市服务中心制定各相关系统的数据标准。

(三)市财政局、物价局负责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信息,包括收费分类、收费事项、收费标准、收费主体等。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提供全市行政权力目录,包括权力分类、权力依据、实施主体、自由裁量权规范、流程图等。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相关的公开信息,包括事项分类、办事指南、表单下载、在线办理、咨询和查询服务等。“民声110”城市服务中心负责提供便民服务事项及相关服务信息。市监察局结合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机制,完善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实施全程监督。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联络员制度。市政务公开办、信息办、监察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府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民声110”城市服务中心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第8篇

按照《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县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现将近期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我县认真贯彻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上来,紧密结合2020年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安全生产“排险除患”整治行动,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开局之战。

二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方案。我县立足本县实际,结合市安办集中整治工作方案,于8月4日,将县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印发全县,紧紧围绕“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整治”两大核心任务,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行动。

三突出重点,深化专项整治。各乡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一是按照职责分工,结合自身行业领域实际,下发各行业领域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二是成立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安全检查,要求各企业按照集中整治评价细则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和风险点辨识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清单,逐项对照检查落实,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三是加强系统应用,督促指导企业按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全过程录入“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推动“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在前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整治大合力。进一步强化举措,狠抓问题整改,严格安全监管执法,深入推进集中整治行动。切实强化排险除患集中整治的针对性、严肃性和实效性,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一抓到底,确保整治取得成效。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辖区工作方案,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方案生育工作方案等为一体的辖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辖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的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病防治、残疾人康复、健康教育等促进活动,确定专职人员负责,不断提高辖区卫生服务质量,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随访,一年定期随访4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随访项目),利用多种渠道为病人送医送药、送中医药保健,争对本辖区的高血压病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执行高血压、糖尿病治疗药物零利润销售管理。

(三)、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和与部门的协作,特别是与村委会之间的联系,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加强信息报送,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搭建辖区信息平台,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接、信息共享的良好网络化,为辖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辖区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每月或两个月定期更换4个健康知识宣传栏,宣传板块有综合类、妇幼类、精神病类、传染病类,加强对本中心居民的健康知识的宣传,并负责对村级卫生所和中小学校进行健康教育业务指导,督促其每月出健康教育专刊。

(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方案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方案、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针对各年龄段的人群不同需求,制定讲课内容,争取做到趣味性、知识性结合,通俗易懂,共方案健康讲座15场,平均每月1—2场,形式以上课、看宣传片、贴标语、宣传材料、座谈会等,争取做到形式多样,使辖区居民易于接受。

(六)、积极发放国家、市、区(县)各级卫生部门制作的宣传品及健康教育处方,有宣传资料小样及发放登记。印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慢性胃炎、乳腺疾病等六十多种健康教育处方,放在病房、门诊、村卫生所提供面对面健康教育服务,并做好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登记工作。利用墟天开展世界卫生日、结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碘缺乏病防治日、艾滋病日等活动,上街义诊发放宣传单、防病知识材料、健康教育处方等。(健康教育活动方案见附录)

(七)、在康复科候诊室开展卫生知识电化教育,共有43种不同电教片资料,内容包括儿科、妇科、保健、老年保健、消化、五官、心脏和健康素养66条、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光盘,每天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定时定点播放,以提高在本中心就诊的居民的健康知识。

第10篇

为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我镇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工作,结合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0年工作要点,现就开展XX镇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重点

(一)通过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丰富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群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满意度。

(二)紧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总目标和2020年工作要点,着重宣传我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成果、典型经验做法等。

二、具体工作任务安排

1.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辖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摸清底数,查找短板,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本辖区群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晓率及安全感、满意度。

责任单位:镇扫黑办,各村(社区)

完成时限:5月底之前

2.围绕依法严惩,宣传报道涉黑涉恶案件侦办、“打财断血”情况,侦办网络犯罪等新型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情况等,开展扫黑除恶战果巡展,打击震慑犯罪分子,增强群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

责任单位:XX派出所

完成时限:全年适时开展

3.围绕“打伞破网”,宣传报道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同步推进情况,查处“伞网”等情况。

责任单位:镇纪委

完成时限:全年适时开展

4.结合“七五”普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责任单位:XX司法所

完成时限:全年适时开展

5.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覆盖率不够高,存在宣传薄弱区域、部分群众对扫黑除恶知晓率不深不透的情况,继续加大扫黑除恶主题宣讲活动开展力度,提升宣讲实效。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扫黑办

完成时限:上、下半年每村(社区)至少各组织发动一次

6.因地制宜,以民俗文化节、文艺演出、广场舞、书画展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扫黑除恶宣传进村(社区)、进校园、进市场(集市)、进景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文化站

完成时限:全年适时开展

7.加大新媒体作品制作力度,制作一批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推送一批优秀融媒体作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上宣传活动、优秀扫黑除恶宣传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三微作品、漫画、歌曲、诗词、文章等)评选、“身边的扫黑除恶典型模范人物”推送上报、优秀扫黑除恶宣传作品展播展示等。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镇扫黑办,镇文化站

完成时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上宣传全年常态化开展,并于10月底前至少组织一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三微”作品展播活动。

8.提高信息简报报送质量,加强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成员单位,镇扫黑办

三、工作要求

1.各村(社区)及成员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发动的重视程度,紧扣2020年扫黑除恶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克服中央督导“回头看”后不同程度存在的松劲过关思想,立足常态长效,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要按照本工作方案主动对标对标,认领任务,制定周密执行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贯彻落实。

第11篇

根据县委宣传部印发《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络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方案》文件安排,县卫健系统信息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我系统相关工作安排,目前该工作已进入自查自纠阶段,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专班

为进一步推动卫健系统网络领域乱象自查自纠工作有序开展,县卫健局牵头成立“县卫生健康系统网络领域乱象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局机关综合办,负责对全卫健系统网络领域乱象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汇总和形成最终问题报告,并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确定相关工作联络员一名,以加强领导小组办与各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日常联系和沟通,确保我县卫健系统网络领域乱象自查自纠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自查,形成隐患清单

县卫健局7月来对照县委宣传部印发《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络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方案》中重点任务清单,对本系统网络领域乱象存在隐患问题进行了深入自查,自查发现我系统存在微信公众号1个,现有局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信息施行双人核查制度,暂未发现存在有害信息传播、违规采编、网络新闻敲诈、为黑恶势力提供信息服务、网络侵权等信息网络领域乱象;工作网站1个,但现属于国家未领取网站,不属于我系统监督管理范围。自查工作同时要求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对自身网络信息行为进行自查,进一步避免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开展有关信息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自查暂未发现存在以上问题。自查结束后,各单位按照要求形成“全县信息网络领域乱象集中治理行动量化统计表”,并对自查中发现隐患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建立隐患清单,为卫健系统网络领域乱象治理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向。

三、持续宣传报到,形成强大舆论

县卫健局开展网络领域乱象治理工作以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相关宣传活动1次,鼓励各医疗卫生单位发放扫黑除恶相关宣传手册500余份,为集中治理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网络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相关法制观念,提升了全卫健系统网络法治水平。四、强化信息报送,确保有序推进县卫健局按照县委宣传部印发《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络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于每月25日前向县委网信办报送统计表和工作推进报告,截至目前尚未发生迟报、漏报、瞒报、拒报等情况。

第12篇

一、总体要求

县属于道孚至川滇交界东部、川西北至川藏交界区域的重点地震危险区。做好危险区内地震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是我县各级人民政府及各单位的神圣职责,按照“科学防范、管用有效、平战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目标,立足“防大震,抗大灾”,扎实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应对准备工作。

二、工作安排

1、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县内大中型水库、堤坝、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整治措施。

2、强化通讯保障能力,协助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加强通信网建设,完善通信网络运行机制,提高电信基础设施防震能力,推进应急通信网专网建设,加强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各种技术的应用,确保信息传输及时可靠。对现有的通信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加强通信应急抢险队伍训练,落实应急抢险设备,优化通讯抢险工作方案。

3、强化地震灾情获取能力,加强灾情速报工作,充实灾情速报员队伍,畅通获取信息和信息报送渠道。

4、对重要电力设施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相应措施。协助电力公司加强电站、输电线路的隐患排查,强化重要用户电源的配备的管理,对现有的流动发电车、应急电源进行维护,对电力应急抢险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优化电力抢险工作方案。

5、指导重点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责任单位开展抗震鉴定工作,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油库,民爆仓库、供气点、尾矿(库)等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6、指导集贸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业主(产权人)对构筑物、设施、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和抗震鉴定,落实抗震设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