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学位论文

药学学位论文

时间:2022-12-17 07:5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学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学位论文

第1篇

1美国临床药学学生的实践情况

美国临床药学的开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药师几乎都是临床药师[2]。美国的学位要求较高,学制也较长,一般为6~8年,只有获得药学博士学位(Pharm.D.)者才有资格参加执业药师资格的考试,而只有获得Pharm.D.学位和执业药师资格证的才能成为临床药师[3]。因此,在美国Pharm.D.学位是临床药师的岗位准入学位。美国临床药学学生在第6学年开始药学实践,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只有基础课和药学专业课都合格后才能进入实践阶段。学校在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而实习毕业证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之一[4]。美国临床药学学生的实践课并不比理论课轻松,而且实践范围很广,专业方向各大学也有所侧重。如:肯塔基大学的实践范围集中在医院、社区门诊以及特殊人群服务机构,专业方向主要在急救药学、社区药学、老年药学、药物经济学4个方面;而加州大学的实践主要在医院、门诊、戒毒中心、家庭护理机构、药物信息中心、慢性病护理中心等,专业方向以药学服务、药学健康政策与管理、药学研究为主。

2我国临床药学的实践情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临床药学的概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药事法规的相继出台,国家对临床用药也越来越重视,在医院等级评价中,明确要求各级医院需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5]。然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三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开展得不够理想。除了受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学制较短的客观条件制约以外,笔者认为也与高等学校对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视不够、学生毕业的考核标准不够规范有关。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合格的、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是核心人物,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药学实践活动,其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对学生的药学实践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在我国,目前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临床药学实践的临床药师少之又少,临床药师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6]。如果完全照搬美国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将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目的。

3建立我国国情下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

3.1临床轮转实践阶段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针对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7]、医疗机构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我校首先安排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轮转实践。临床轮转实践的目的不仅按照医学学生的模式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处方书写,更重要的是学习掌握患者整体状况的能力和技巧,学习各个科室的用药常规,与临床医师就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用药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最佳个体化用药方案。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轮转既类似于医学学生,但又有所区别。这一阶段我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为26周,结合我校附属医院的各科特点,实践重点在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手外科。这5个科室在我院是省市重点学科,患者多、用药复杂,因此这5个科每个科的实践时间为4周,脑外科、妇产科、儿科各2周。临床轮转实践中,要求学生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疾病的药物治疗为核心,制定用药方案。每个科至少要跟踪1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指导和解决所有药学相关性问题,协助医师筛选最佳治疗方案,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用药问题,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和副反应等。临床轮转实践结束后,学生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一份包括病例分析和用药分析在内的总结报告。我校规定,总结报告等同毕业论文,不得少于3000字,分为4个等级[8]: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需要经过答辩论证,合格后方可通过。这类似于美国的实习毕业证,是毕业的必需条件。例如,有一个同学在呼吸科实践时,遇到这样的一个病例: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的用药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0.9%氯化钠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bid。学生看到这一用药后,认为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二药作用的靶位相同,联合使用会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当班医师进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药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同时书写了一份完整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技术报告。经过类似的临床实践,我校临床药学学生毕业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2药学各环节实践阶段

药学各环节实践主要包括药品采购、药品调剂、药品储存、药品效期、药品制剂、药品检验、不良反应的报告、治疗药品浓度监测、特殊药品的管理等,实践时间为14周。其中药品调剂、药品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为实践的重点,每个环节3周,其他岗位为1周。药品调剂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学生在药品调剂实践时发现,由于患者较多,用药交待流于形式,就有学生提出,建议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计算机、复印机等,设专职高级药师负责各类人员的药物咨询。为增强门诊调剂窗口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也有学生建议咨询窗口增设退药服务,这样既方便患者,也为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了资料来源[9]。医师在临床中由于门诊患者多、处方量大,存在处方诊断、规格、用法空项,也有学生发挥特长,修改微机程序,增设了“如果处方不规范,将自动退回,请医师补充”的环节。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挥,受到临床医师的好评。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了医院药学的全部工作,以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为核心,强化药品质量和安全意识,了解了新药临床试验和药品疗效评价工作,掌握了医院药房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医院制剂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医院购入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医院常规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为患者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学会了建立药历和处方点评分析,并能结合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学会收集药物安全性信息等。药学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药学功底,还为其更好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经过临床轮转和药学实践后,就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很多学生在实践阶段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发现很多问题,但撰写毕业论文时却无从下笔。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学生完成医、药两个阶段实践后进行了一门特殊的课程,即科研训练课。邀请院内、外的学术带头人就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系统培训。例如,在心血管实践时,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这是经典的老药新用,它与广泛使用的用于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的作用比较就可以作为一个毕业选题;在药学实践阶段,很多药品需要拆零调剂,如地西泮、盐酸布桂嗪,而如何保证拆零药品的质量安全也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经过学术带头人的培训,论文的选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校还聘请了数位优秀的科研管理者就实验准备、实验研究、论文评阅的要点、论文答辩的技巧、论文的书写规范等方面逐项讲解,然后对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论文撰写教育。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我院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掌握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一般程序,掌握了查阅、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将来走到工作岗位能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2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领域 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甘特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其中包括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所承担的教育使命,是努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工程,还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实制药企业,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如工程师、教师、律师、金融分析师等。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针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部2009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让在校有更多精力学习的同学接受专业的教育,毕业之后能更快的投入实际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培养

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阶段大体可分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论文完成阶段、实践实习阶段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之相比,增加社会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比如山东大学药学院要求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生缺少生产实践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答辩。可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要想实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需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体现出与科学学位的不同。

2.1 课程学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科学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划分主要是从培养目标的不同来归纳的:前者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位,后者则是以“专业”实践为主要方向的学位。[2]既然培养目标不同,那么在课程上就应该有不一样的设置。依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学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另外结合国家培养综合人才的要求,作为工学学位的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和文化素质三个模块。专业知识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用技能,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3]。

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研究生的视野,进而拓宽研究生的思维,达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科学学位相比,专业学位应加强实用技能板块的授课比重,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团队学习、实验教学、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向。

在授课的时间上,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一个学期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山东大学药学院是对专业学位的授课基本集中在一个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三年有去企业的实习,缩短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实习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工作实践,毕业之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

2.2 学位论文完成阶段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学位论文。山东大学药学院最新版的《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直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以培养研究生具备在制药工程领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以上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满足学术深度的要求,又要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情势下,迫切需要“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诞生。

对于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所谓“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和制药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企业导师负责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双导师制想要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那么就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不是一味的和科学学位一样,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占相当比例[3],而应该加大对社会实践的考核比重,将社会实践考核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基础要求。

2.3 实践实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实习是必须经历的环节,在这一阶段的培养最能提升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促使研究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这一阶段的实效很关键的一部分在企业和企业导师,那么在这一阶段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能明确企业和企业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便于对研究生的考核和管理。研究生有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也能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连续性,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3 甘特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全日制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有很长时间不在学校的特点,如何实现对研究生的有效管理,帮助研究生顺利的完成培养阶段的各个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甘特图也称横道图,是1912年美国人亨利甘特提出的一种按时间进度标出的工作活动图。[5]甘特图是对简单项目进行计划与排序的一种常用工具。用于解决负荷和排序问题时较为直观,它能使管理者先为项目各项活动做好进度安排,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监控工作。[6]

鉴于甘特图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引用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种方式,这对现阶段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将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培养计划制作成甘特图,将主要精力调整到每个阶段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研究生按期完成各项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类别的增多,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培养要求,为更好的区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保证培养的进度。研究生导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学生从课程学习、实验室熟悉、分配课题、查阅文献、正式课题研究、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书写按时间进度要求制作成甘特图,定期提醒导师每个学生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协助导师监督检查研究生完成进度,并根据进度完成情况不端优化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

甘特图的引入对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一个学期时间内,导师和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甘特图提醒自己和研究生应该最关注哪方面的事情,从而实现管理的计划性、有序性,也能增强研究生导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能起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1996-07.

[2] 赵岩,朱爱军.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6):73-76.

[3] 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9):115-118.

[4] 山东大学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2.

第3篇

本文系2012年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12JGXM-ZD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第一职业学位(FirstProfessionalDegree)是美国在医学、法律、神学等三大领域授予的一种特殊的职业性学位,是美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以社会需求导向、行业发展导向、专业素养导向为其独特的培养理念,其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通过设置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性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严格的监控制度对其培养进行监督,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较高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较高素养的高级从业者的同时,又保证了美国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规范和支持行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第一职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无不从国家战略高度,把人才培养作为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因此探讨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某种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按照某种目标规格要求,通过教学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相对稳定的范式,规范有序地培养人才的过程。美国第一职业学位(FirstProfessionalDegree,简称FPD),是美国一种独特的学位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我们研究美国第一职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其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规格、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对于促进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培养教育理念

关于FPD的译法有两种,分别是第一专业学位或是第一职业学位。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对其涵义的界定,主要是指在进入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开业之前,完成其所需课程学习的要求,并且具有高于一般学士学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取得的一种学位。它的获得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完成进入特定专业领域所需的课程学习;第二,在进入该学位培养之前,进行了不少于两年的本科学习;第三,完成不少于6年的专业学习,包括进入该阶段学习之前的2年本科学习。第一职业学位主要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能从事特定领域工作的高级从业者。这些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理论、职业技能以及好的职业素养。因而,它有自己独特的培养理念。

(一)社会需求导向

设置第一职业学位的这几个特殊领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美国历史上授予的第一个职业学位,是出现在18世纪宾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学士学位(B.M.),随后,威廉玛丽学院授予了第一个法律学士学位。此后,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多及变化,美国第一职业学位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二战后,在范围上,第一职业学位包含的领域专业得到了扩大,由原来的医学、法律、神学,增加到现在的十多种专业。在级别上,第一职业学位也由原来的学士学位,发展成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位,并在2006年正式发展成为职业实践型博士学位。[1]比如,药学(Pharm.D.),起初在美国,药学的学士学位是医药学实践的第一职业学位。一些药学学院也提供学士学位后的研究生层次的学位。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些研究生水平的学位开始在美国普及。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药学院协会规定药学博士学位将成为新的第一职业学位。目前,在美国所有认证的药学学校和学院都提供药学博士学位。[2]由此可见,第一职业学位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具有适切性。

(二)行业发展导向

从行业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第一职业学位的发展与行业自身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法律专业,最早是借鉴英国的设置模式来授予法律学士学位的,19世纪中后期,随着人们对法律专业质量的关注,哈佛大学最早尝试在本科后的研究生教育中开设法律学位,并将医学、神学、法学、文学四个专业学院改为专业研究生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自身对这些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二战后,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攻读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使得一些行业协会在关注学生数量增多的同时,也更为关注专业自身质量的提高。因而,这几种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对医学、神学、法律等几个特殊的领域设立第一职业学位,并制定一套比较完备而严格的行业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对第一职业学位的质量进行保障,从而保证了特殊领域第一职业学位获得者的质量,进而促进其发展。

(三)专业素质导向

与其它硕士(学术型和专业型)、博士(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相比,攻读第一职业学位的全日制学生数是最多的,其学费也是最昂贵的,然而,仍然有很多学生选择该种学位,主要原因仍旧取决于该学位具有的职业性,它的取得有利于毕业以后的就业,有利于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有利于较快地获得高的回报(如表1所示)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从其设置的领域来看,它包含:牙医(D.D.S.orD.M.D.)、医学(M.D.)、验光学(O.D.)、骨科(D.O.)、药学(Pharm.D.)、足部医学(Pod.D.orD.P.orD.P.M.)、兽医(D.V.M.)、脊骨神经医学(D.C.orD.C.M.)、法学(L.L.B.,J.D.)、神学(B.D.,M.Div.)等职业性很强的领域,且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都需要在相应的认证学院进行学习,在获得FPD之后,才能获得该领域相应的资格证书或从业许可证,进而从事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因而,从这个意义上看,FPD设置的领域与其学习者以后从事的职业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故本文采用“第一职业学位”的译法。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要求,也是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职业学位目标定位于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对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都会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人才有所不同。

第一职业学位的设置主要分布在医学、法律、神学这三大领域,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特定职业的高级人才,且其学习内容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职业导向性。因而,第一职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既不像哲学博士指向学术研究,也不像专业博士侧重应用,而是指向完成一定课程学习之后的职业实践,反映的是高层次的职业水准,为法律、医学、神学等行业培养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在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把握以及对实践中遇到问题的处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一)医学类

医学类一般的培养年限是7-8年,要求学生们先接受3-4年的本科教育,之后才进入专业学习和训练,其中2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2年接受临床专业训练,并且在学习期间,学生还要参加三阶段的国家医学考试。它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能够分析、解决实务性问题,具有扎实的职业知识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较高素养的医学类高级人才。

(二)法律类

法律博士(L.L.B.,J.D.)的培养年限最少是7年,其中4年的本科教育,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才能入学攻读第一职业学位。之后有至少3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时间。它对那些想获得从事资格证以继续法律工作的人或成为法律专业人员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素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法律人才,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法律分析和解决法律实务方面问题的各种技术训练,使学生们能够“像法律家那样进行思考”[4]。

(三)神学类

在美国,神学硕士代替了神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职业学位。它的培养年限一般为7-8年,四年的大学教育后获得学士学位,其大学的学习可以与神学有关,也可以是和神学没有关系的专业。之后三到四年的神学院学习或神学专业学校学习后,获得第一职业学位。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神职人员,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牧师。

总之,第一职业学位的职业导向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教育、实践能力锻炼、职业技能的训练,向社会输送能从事特定职业的高级职业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设置合理与否,课程完成情况如何,都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美国第一职业学位的目标定向,要求其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职业技能的锻炼,对职业素养的熏陶。

(一)专业设置

第一职业学位包含11个领域,牙医(D.D.S.orD.M.D.)、医学(M.D.)、验光学(O.D.)、骨科(D.O.)、药学(Pharm.B.orPharm.D.)、足部医学(Pod.D.orD.P.orD.P.M.)、兽医(D.V.M.)、脊骨神经医学(D.C.orD.C.M.)、法学(L.L.B.,J.D.)、神学(B.D.,M.Div.)、希伯莱语与犹太法典研究硕士(M.H.L.R)等。[5]

(二)课程设置

由于各个领域所学专业不同,因而,课程设置也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第一职业学位基本上是以修习课程为主,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中少有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上都是专业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业必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6]专业课程的学习分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两部分。

理论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或实验室教学)形式进行,学习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年。在理论课之后,是实践课程,除了要深入研究课程论文、参与专业研讨会外,更要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业实践。

例如,制药学的课程要求包括广泛的说教临床准备和满一年的动手实践经验。在进入第一职业学位学习前,2-4年的大学学习后获得副学士或学士学位,之后4年的职业学习(理论课为主),1-3年的专业化学习(比如住院医生实习等实践学习)。[7]骨科医学的课程要求包括2年的生物医学和临床科学等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是临床专业的核心临床训练。[8]脊骨神经医学的课程要求分为三部分:课堂学习、实验室学习、临床经验等至少4200小时的学习。其中,课堂学习包括心理学、生物学、有机与无机化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后两年的实验室与临床经验的学习。[9]

(三)专业实践安排

第一职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紧密联系,具有职业导向性,因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医学类的学生,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之后高级阶段的学习中,可能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住院医生实习等;法学类的学生可在相关的法律咨询中心实践;神学类的学生可能在宗教教区实践。[10]

总的来说,专业的不同,其课程设置也不相同。由于学习第一职业学位的学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本科都学习过与该领域相关的专业,因而,它的课程设置,在前期更加强调的是专业课的基础理论课程,后期才有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四、培养方式方法

培养方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将教学活动诸要素联结起来的结构和实施教学的程序和方式。美国第一专业学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传输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繁荣发展。

(一)培养年限

第一职业学位的学生,主要是以全日制培养为主,但是也有部分专业(比如神学硕士)可兼职攻读,其培养年限要长于全日制学生的培养年限。由于专业不同、学习方式的不同以及教育机构和教育项目的不同,致使不同专业的第一职业学位的培养年限也不相同。例如,药学博士的培养年限在获得学士学位后,还需要4年的职业学习,1-3年的专业化学习[11];而有的专业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是,一般而言,培养年限为6-8年,也可长达10年。

(二)教学方式

在教学上,多采用理论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课即一到两年的课堂教学或实验室教学阶段,有全职的教师教授课程、主持研讨班,并辅导和管理学生。实践多是在高级课程或实习阶段进行,由行业里经验丰富的在职从业人员担任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比如医学类,大多数是在临床实习或是住院实习医生阶段进行实践学习的。因而,第一职业学位的教学方法,多与行业相联系。

学习上,以课堂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主。课堂学习主要是在教室、实验室,通过老师的授课或是小组研讨等方式获得专业知识。实践学习可以是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或是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或是教区的教堂,在有经验的兼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学习,学生可以到社区医院或是教堂等,通过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服务中,在服务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培养力量

第一职业学位的培养力量主要是教师和行业人员的结合。第一职业学位的教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院的全职教师,负责学生的授课,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并且在课堂和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授课,也指导研讨会和研讨小组;第二类是教师,即兼职辅导教师,他们都是本地区一流的从业人员,在教学技能、专业技术方面有很高的水平,负责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质量监控制度

质量的保证,始于目标,更终于目标的实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量,离不开对系统教育活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第一职业学位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就在于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创新人才目标的达成,又与其严格的、配套的监督体系分不开。目前,在第一职业学位领域,已经形成了从招生入学到学习过程,再到毕业考核的整个学习阶段,由学校、政府和行业共同监督管理的监控制度。

(一)入学准入要求

第一职业学位的招生录取工作比较分散,它是由各州以及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团体,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来进行管理的。[12]攻读第一职业学位基本的入学条件是要求获得学士或副学士学位,但是,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入学考试,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入学考试,也没有统一的入学要求。不同领域的入学考试是不一样的,比如法律专业要求学生通过法学院的入学考试,医学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而不同职业领域的入学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药学不仅要求学生参加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还要求学生在进入职业项目学习之前完成60-90学时(2-3年)的大学学习,包括科学、数学、写作和人文学科。另外,很多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药学院之前已经取得了学士学位。[13]而脊骨神经医学,不仅要求学生参加医学院的入学考试,还要求学习的学生必须具有学士学位。2005年,仅有一所学院仍把获得学士学位作为入学的要求。脊骨神经医学教育委员会(CCE)规定,进入脊骨神经医学院学习的学生入学的最低要求是90学时,GPA最少为3.0至4.0。除了这些要求外,第一职业学位的入学要求还包括学生的品格等,确保所录取的学生有高的修养和好的职业素质。[14]

(二)校内质量监控

第一职业学位的考核与其他学位(硕士、博士)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学位论文的要求,不需要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考核,而是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之后,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考试以对其考核,以便了解学生职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实践能力。例如获得牙医学的第一职业学位,除了要求学生学习2年的基础医学和牙医科学,以及2年的临床实习之外,毕业之前,每个牙医学学生都要成功的通过国家牙医委员会组织的两部分考试。第一部分考试是在核心课程完成后的第二年年末举行,包括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牙齿的解剖和咬合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的考试在最后一年的冬季举行,包括牙科手术或牙科修复学、药理学、牙髓学、牙周病学、口腔外科、镇痛、假牙修复术、畸齿矫正学、儿童牙科学、口腔病理学、放射学等牙医学的专业知识。[15]

(三)行业组织监控

第一职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证或执业许可证紧密联系。第一职业学位是获取特殊领域从业资格的先决条件。因而,第一职业学位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或许可证考试,来进一步保证其从业人员的质量。例如,牙科医学的学生,在获得第一职业学位后,想从事牙医工作,就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许可,必须通过单个州组织的资格考试或是地区性考试。一些州支持单独的牙医资格考试,而大多数州接受地区委员会考试(如,东北部委员会、南部考试机构、中部牙医考试服务等),牙科医学学生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在承认通过地区委员会考试的州申请从业执照。每一个州在授予许可证之前,要求参加考试者通过道德考试。为了维持牙医资格,每个牙医医生要完成一年一度的牙医继续教育课程,这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继续探索。每个州的继续教育课程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继续教育课程为每年25小时的课程。[16]

总而言之,第一职业学位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确保从业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加强与职业资格的联系来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这是我们国家在改革专业学位进程中,就如何确保学生质量这个层面来讲,需要向第一职业学位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报告[R].2010:148.

[2][7][9][11][13]Doctorofpharmacy[EB/OL].http:///higher-education/academic-degree/first-professional-degree/doctor-pharmacy.

[3]Education&TrainingPay:UnemploymentRate2011/MeanEarnings2010byEducationalAttainment[EB/OL].http:///.

[4][6][8][10]黄宝印,陈艳艳.美国第一职业学位的培养模式及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61.

[5]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2000Edition[R].NCES,2002:A-63.

[12][14]王文娟.美国第一级专业学位的特点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76.

第4篇

3、非学历教育在读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能报考。

4、同等学力考生,①必须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该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工作6年或6年以上;②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③必须有修读过四门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必修课程成绩证明;④外语要求六级通过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⑤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必须加试两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专业主干课程;⑥同等学力考生当年不得同时报考我校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研究生。

5、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四、2014年我校在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同时招收具备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相关背景的硕士学位获得者攻读医学博士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的高级研究人员。详见专业目录。

五、2014年我校博士招生报名考试只招一次,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进行。详细情况请关注2013年12月研究生院主页、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的《四川大学2013年博士生报考网上报名须知》。

六、现场确认时间为2014年2月24至25日,2014年3月29日至30日考试。

七、报考人员需在现场确认时送交下列材料(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来校进行现场确认的可将相关材料在2014年2月24日前寄送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报考博士研究生登记表(报名时由网上下载);(博士报考登记表中单位意见栏以下人员必须由单位签署意见和盖章:①应届硕士生;②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③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④我校在学研究生申请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学生,必须经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查并签章。)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学位证书在入学前补提供;复试时查验学位证、学生证原件);

3、专家推荐书(报名时由网上下载,需两名专家推荐);

4、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出具外语六级或在职人员申请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发表的论文原件、交复印件。

5、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及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

6、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八、考试地点:四川大学(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准考证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网上打印)。

九、考试课程:1、政治理论课(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者免试)。2、外国语(初试不考听力)。3、业务课两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十、复试与体检:初试合格分数线划定后,学校各招生单位组织符合要求考生参加复试。各单位不得提前组织复试。复试科目、时间、地点、方式等由相关招生单位安排,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另加试(笔试)两门相关硕士学位专业主干课程。复试期间,在我校校医院参加体检。

十一、录取:根据初试和复试综合评分成绩,参考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择优录取。

十二、学习期间的生活待遇:学校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三、就业:非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就业。定向培养博士生必须回定向单位工作。

十四、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考生可直接与相关院系(室、所)联系。

十五、研招办联系地址:成都市 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610065。

第5篇

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

我们是来自湖南长沙的求医者。2009年初,我无意中发现我5岁大的儿子经常在看电视时不停地耸鼻子、努嘴。开始我以为是小孩子淘气,故意这么做的,也没有太在意,可是他的症状却越来越严重。我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说他得了鼻炎,并给他开了滴鼻液和很多口服药。但他使用这些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耸鼻子、努嘴等症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2009年7月中旬,我儿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几乎每分钟都要耸鼻子、努嘴。我和丈夫以为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便带他去上海求治。在上海,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的吴任。吴主任在给我儿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告诉我,我儿子得的不是什么怪病,而是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小儿抽动症。吴主任给我儿子开了一些药物,并嘱咐我回去按时给孩子用药。此外,她还嘱咐我,以后要注意给孩子调理饮食,尤其要给孩子喝纯牛奶,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康复。回到家后,我给我儿子服用吴主任开的药物,仅40多天,他面部抽动的症状就消失了,至今也没有复发。在此,我要向医术高超的吴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南 长沙 刘芳

吴敏医生简介:吴敏医生现为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自然基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吴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及儿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顽固性咳嗽、哮喘、间质性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厌食、腹泻、遗尿、过敏性紫癜、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吴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项,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多种奖项。

北京吴沪生教授治好了我女儿的癫痫

我们是来自山西晋城的求医者。2009年7月11日,我8岁大的女儿被查出患了小儿癫痫。当时我被吓坏了,因为我小的时候,曾亲眼见过一位邻居癫痫发作的情形。而且我听老一辈人讲,得了这种病,基本没人会去医院医治,因为根本不可能治好。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我们当地医院进行咨询。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医生看了我女儿的检查结果后,不停地摇头叹息。当时我的心都碎了。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北京儿童医院的吴沪生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并到处托人帮我挂号。3天后,我们终于挂上了吴沪生教授的号。记得第一次见到吴教授时,她是那么的慈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吴教授细致地查看了我女儿的病历资料后,建议为她进行24小时睡眠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她与另一位专家为我女儿进行了会诊,最后才将我女儿的服药方案确定下来。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处处为患者着想的做法让我们全家为之感动。我女儿按照吴教授制定的用药方案连续服药1年半以后,她的癫痫再没有发作过。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眼看着上次开的药就快服完了,我女儿的症状也已基本消失,那么她服药的剂量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呢?可一想到又要挂号我就犯愁,心里很纠结,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吴教授发了条短信,短信中讲明了我女儿目前的情况,并询问吴教授是否应该对她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让我没想到的是,吴教授第二天就亲自给我打来了电话,并详细地将调整后的用药剂量告诉了我。当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如今,我女儿已经13周岁了,这几年里她的癫痫病再也没有发作过。我很庆幸能遇到像吴沪生教授这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吴沪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 晋城 张春玲

吴沪生医生简介:吴沪生医生现为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特级专家、卫生部计划免疫咨询专家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会诊中心专家、国际小儿神经病学学会会员、《中华儿科》杂志及《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沪生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她擅长诊治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动症,以及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和发作性脑病。近年来,吴沪生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参编《实用儿科学》、《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等9部著作,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成都胡天成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

我们是来自四川自贡的求医者。2010年11月,我13岁的儿子刚刚读初一。他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课,老师就把我找去学校四五次了,不是批评我儿子作业忘记写,就是说他上课太多动,并认为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态,建议我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到家以后,我在网上输入了儿子的相关症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可能患上了多动症。于是,我在网上查找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专家。经过综合考虑,我决定带我儿子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找该医院儿内科的专家胡天成教授进行治疗。胡教授是我见过的对病人态度最好的医生,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我儿子的病情,并为我和孩子讲解他的想法和初步诊断的结论,然后建议我儿子去做几项测试,以进一步确诊。当胡教授得知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患者后,为了尽量节省我们的时间,语气温和地告诉我们:“现在我马上给你开单子,四十五分钟就能出结果,把检查结果拿回来再找我看,一上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令我十分感动,像胡教授这样为患者着想的医生正是我们求医者最需要的好医生。检查结果出来后,胡教授认为我儿子确实患上了多动症,并且伴有听力注意缺陷症,好在发现及时,病情不太严重。他建议先让我儿子服用小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孩子病情的药物。我认为应先从国产药一点一点地来试,这样比较经济。用药一个月后,让孩子自己感觉是否有效果,如果效果好就继续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若效果不明显再来调药”。回家后,我儿子严格按照胡教授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连续服药半年后,他所有的症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性差)都消失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儿子的病会这么快痊愈。感谢胡教授治好了我儿子的多动症。这回,我儿子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了!四川 自贡 黄耀明

胡天成医生简介:胡天成医生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科协副主席、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胡天成教授196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中医儿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外感发热、咳嗽、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和厌食、呕吐、腹泻等脾胃疾病。近年来,胡天成教授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先后荣获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

天津马融院长治好了我女儿的抽动秽语综合征

我们家住河北唐山。我女儿今年15岁,上初中三年级。2010年9月,我女儿刚上初中,便莫名其妙地出现了眼睛、鼻子、嘴巴抽动的症状。开始时,我以为她是故意这样做的,还打骂了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她的这些症状是不由自主出现的,而且越来越重。2010年末,我女儿不仅眼睛、鼻子、嘴巴频繁地抽动,连脖子和腹部的肌肉也开始频繁地抽动。更为严重的是,她还经常不由自主地说脏话、吐口水,在晚上睡觉时还尿床。我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女儿得的是癔症,建议我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又说我女儿患的不是心理疾病。这让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我心想:就算女儿得的不是什么致命的疾病,但一个女孩子,整天挤眉弄眼、满口脏话,以后可怎么办啊。后来,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马融院长擅长治疗此类疾病。于是我就带着女儿找到了马院长。马院长在为我女儿做了检查后告诉我,我女儿得的不是什么癔症,而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马院长还告诉我,我女儿的病情是由于她刚上初中,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马院长的话让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马院长为我女儿开了一剂中药,并嘱咐我回去后按时给孩子吃药,同时不要在学习上给她施加压力。回家后,我按照马院长开的方子给我女儿抓药服用。我女儿仅吃了14剂马院长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至今没有复发。我非常感谢马院长。在这里,我衷心地祝福马院长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第6篇

英文名称: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492

国内刊号:34-1065/R

邮发代号:26-36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医学学术性期刊,目前主要刊登本校学位论文。主编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张学军教授。

第7篇

中医论文是进行中医科研和对中医科研的书面总结。随着中医科研和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论文的作用倍受重视。目前,撰写中医论文已列为中医高等学校毕业和授予学位的考核依据,不可等闲视之。毕业论文的完成,首先在于论题的确立,下面就论文的选题谈一些体会:   

 

1.继承与创新结合选题

 

继承性是一切科技论文的共性。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和中医药学术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中医论文的这一特性比其他科技论文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在现今的中医实践活动中,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仍然起主导作用。

 

对于中医学毕业生来说,通过在校的四年学习,继承前人的学术成就,博系各家学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撰写这类深入发掘和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选題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创新,做到继承有创新,发掘有深度。走前人没有走完的路,涉猎前人没有完全涉措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类选题常见种类包括:诠释、补充或阐述发挥前人的学说,总结前人的经验,对前人学说质疑,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探讨等等。

 

 2.理论和实践结合选题

 

 中医学学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前人学说作了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进而形成当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毕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学术新成果的形成,新观点的产生,都必须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对于任何一个中医学术问题,如果缺乏在实践中的常任主研究和反复思考,就不可能形成对该问题的具有新意的正确认识。这样就要求中医学毕业生在最后一年的医疗实践中,广泛涉猎,留心观察,运用所学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同时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反过来重新认识理论。这类论文只要学生勤于总结,勤动脑,勤动手,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常见的这类选题包括:对一种治法的理论认识及临床应用,用某种治法治疗某种疾病等等。

3.主观与客观结合选题

 

主现条件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和精力。智力包括学生的知识贮备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身的特长等等。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虽接近毕业尾声,但所学的知识有限,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医疗实践,尚是纯书本知识,没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论文从研究到写作完成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医疗实习,准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辨,时间紧迫,学生分到各地医院实习,各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有所不同,带教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对学生医疗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首次进行医学研究,经验缺乏。同财,中医学毕业论文不同于其他学术论文。目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要求,使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写作,为毕业后写医学类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毕业生在选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所学专业的不同,研究能力的大小,客观条件的不同。选择难度、大小适中的选题。

 

上述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学生在确立选题后,再进行详细资料搜集和整理,根据中医论文的结构,便可圆满完成毕业论文。

第8篇

[摘要]: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为社会所强烈关注的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最后以药学院原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其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现任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而告一段落。①针对此事,教育部部长周济痛心疾首地说:“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②为此,教育部还首次专门就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发出通知。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虽然发生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显露出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问题的严重性。换句话说,对任何学科研究领域来说,学术规范问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问题。

就新闻学研究领域而言,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但迄今却一直没有成熟的解决办法,致使其成为愈演愈烈的棘手难题。

目前,新闻界对涉及新闻学学术规范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新闻传播学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术规范体系等尚存在争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阐述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对于新闻学研究是否需要学术规范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实,这一争论的焦点根源于对学术研究是否有规范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学术规范“是通过专业认可的‘入场券’”,即“一套‘做活’的规矩,而且必须与学术界当下的认可结合”。另一种观点认为,“‘规范’虽则对建立学术秩序、发展常规研究有意义;但毕竟是一种束缚(尽管是必要的束缚),故成熟的学者往往部分逾越‘规范’。”③

面临整个学界的质疑和争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对于规范是否有存在必要的争论。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对“规范”的最朴素的表达。尽管在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使学术研究抛弃规范的理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存在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首先,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理论依据是规范论。

关于规范与自由的关系,历史上有过很多论述。托克维尔在探讨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时,曾说过“既要自由也要法律”。他认为得到前者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于后者,“自由和顺从并不互相抵触;正相反,自由包括对自己所立法律的服从。”?④这里托克维尔所指的“法律”更多地是具有与“自由”相对的“规范”的含义。涂尔干也说过,“正因为规范可以教会我们约束和控制我们自己,所以规范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⑤这些论述都认为“规范”是“自由”的基础,二者不是绝然对立的。

正在此基础之上,规范论得以发展起来,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规范、规则以及制度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有人提出规范“是调控人们行为的、由某种精神力量或物质力量来支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⑥也有人提出:“规范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⑦这些定义其实都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对于新闻学研究来说,学术规范同样是必需的,不管采取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通过合理的框架设定和制度体系来保证新闻学研究在“轨道”内进行的规范,看似是具有限制性的规范,但却是学术对话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新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其次,新闻学学术规范存在的现实依据是学术失范现象的客观存在。

目前我国的新闻学研究同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一样,也还存在不少失范现象,如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忽视学术积累、缺乏学术批评、引文及注释失范、学术评价标准不一,以及低水平重复和“泡沫化”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制约了新闻学研究的深化,同时也大大损害了新闻学的学术声誉,影响了新闻学的学科地位。

例如,“新闻无学论”的产生和影响的扩大与新闻学研究中的学术失范现象屡有发生就有很大关系。由于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新闻学论文的独创性较低、书籍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尽管近些年新闻传播学科已被列为一级学科,曾经甚嚣尘上的“新闻无学论”的影响也已大幅减弱,但是“新闻无学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不但许多新闻从业者不大认可新闻有学,就连一些新闻领域的研究者也对新闻学的学术性产生怀疑,更不用说其他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科学性表示质疑了。

正因为如此,阐释新闻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学术规范,以及探求新闻学实现学术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路径与策略,应当是当前的一个急需破题的工作。

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包括一些认识上的障碍。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以新闻学学术失范研究取代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统观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成果,有相当部分是对学术失范现象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要继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但是,究竟何为学术规范?新闻学学术规范的内容是什么?学术规范的保障机制何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反而没有得到回答。或者说,新闻学学术失范首先要有“范”可“失”,然而,目前的研究却避开这个较难回答的问题,直接进入对学术失范的研究,这在研究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第二,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缺乏宏观视野,陷入细节研究。新闻学学术规范并非只是那些简单的“规定”、“规则”、“条例”,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但是对这一点,现有的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并未体现出来。其实,新闻学学术失范中的一些问题的确可以通过操作层面的规范进行约束,例如“抄袭剽窃”、“注释规范”、“一稿多投”等,然而,有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是通过某个环节的细节研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新闻学学术规范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理念、道德、结构、保障等各层面的问题,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操作细节的研究。同时,也需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缺乏宏观视野,使得研究者的思维产生了某种惯性,即将学术规范研究局囿于表面的技术研究,甚至仅仅将学术规范看作是对学术论文的格式规定。

第三,缺乏将英美学术规范研究经验与我国现实状况的有机结合。英美的学术活动被加以规范的历史比较长,其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给我国的学术规范研究提供借鉴,但是有的研究一味地以英美学术规范为标准,却不考虑我国政治、经济现实以及学术活动的现状,因此,基于此探讨我国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实用性,难以实际应用。所以,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需要以西方为参照,同时也要以我国学术界的现实为基础。

第四,缺少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特有问题的针对性。美国哲学科学家库恩说过,如果你得出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门科学就不能发展了,因此就不能叫做科学了。⑧同理,新闻学研究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之处,这也决定了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不能仅仅取得与人文社会其他学科的共通点,而且需要着眼于新闻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能对改善学术规范现状有所作用。

上述四个问题是当前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中不得不正视的,需要我们调整研究思路,能够从固有的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

三、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开展学术规范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学取得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其中,建立结构严密的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是破题之道,也是促进新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要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为基础,建立新闻学学术规范结构严密的体系。新闻学科只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在学术规范上具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问题,许多学术失范的现象也并非新闻学所独有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借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可以对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提供捷径。

同时,目前,我国关于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和肤浅,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对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而这些恰是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新闻学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相应地,在学术规范研究上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的针对性应该更强一些。例如,“一稿多投”的问题在新闻学研究领域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一稿多投”毫无疑问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但是,由于新闻学是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研究领域,而不少论文都是用新闻理论来分析即时发生的新闻报道事件的,这些论文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具有时效性的,而现在期刊普遍的审稿期都在两个月以上,所以,一些作者不得已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来保证论文可以更快地刊出。这种做法虽然是有违学术道德的,但是就新闻学领域而言,这种现象的发生却是充满无奈的,因此,在“一稿多投”问题的讨论上,新闻学学术规范应当体现出自身学科的特点,寻找更能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新闻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体现学科特点,建立适合新闻学研究现实的学术规范体系。

总之,我国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现状迫切要求在理论研究上能够有所突破,不断深入,能够透彻地研究学术规范体系的内容与机制,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并且通过完善的学术规范管理和保障制度,提高新闻学研究的规范性,提升新闻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促进新闻学学科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为了对新闻学学术规范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将“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一个重大课题立项,本文就是该课题项目研究最初的成果之一。今后,课题组将就新闻学学术规范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系统和规范的研究,也期望新闻界的朋友们能够予以关注和积极投入,共同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出力献策。

[注释]

1/2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3月16日。

3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提炼自学术界对学术规范的讨论。参见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269-279页。

4[美]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2页。

5[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

第9篇

Abstract: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of German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transit from discipline undergraduate to applied undergraduate. Its students mainly come from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two-year vocational courses. The "overpass" rol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to provide students for the upward exten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nd professional skilled graduat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its talent training model also needs to be changed with a view to convergence with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关键词: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德国;高等教育体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independent college;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Germany;higher edu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270-02

0 引言

2008年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1]要求:“从2008年4月1日起,全国独立学院在5年内符合条件的都要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也就是说,无论独立学院彻底脱离母校,还是由母校收回、办校中校的独立学院,都将失去母校 “金字招牌”的光环,这势必要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独立院校面临的抉择是:仍作为学科型本科的下限,继续办 “三本”,还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走出母校的阴影,办出特色。本文试图借鉴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征,探讨独立学院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型的必要性。并对转型后的独立院校生源、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

德国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共分为两大类学校[2]:一是就业导向的职业类高中,包括,“双元制”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专科高级学校、职业高级学校;二是升学导向的高级文理中学。他们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及职业学院组成德国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生源的保证。

1.1 综合大学[3] 学校类型:为研究型、开发型。包括普通大学和技术大学、还有医科、音乐、艺术、宗教、师范、体育大学等。以培养研究型、开发型人才为己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入学资格:一种是无专业限制的入学者,主要高级文理中学;另一种是有专业限制的入学者,主要是来自职业类高中,以及在专科大学学习过两年基础课并已通过中间考试者。但生源以高级文理中学为主。

学制:学习年限至少为5年。专业设置:涉及到自然、工程、经济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毕业学位:自然、工程、经济和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由学校授予“学位(DIPLOM)工程师”或其他相应专业学位;语言、文学及部分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授予硕士学位。如语言学硕士、文学硕士等等;师范、法律、医学、药学、营养及神学专业则以参加并通过“国家考试”作为毕业标志,颁发相应证书,相当于我国的 “硕士”学位。毕业生也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制3年以上。

1.2 专科大学[4] 学校类型:技术应用型,主要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主要是工程师、经济师及相应层次的职业人才。德国机电工程师的三分之二、企业经济师的三分之二、计算机工程师的二分之一都是专科大学的毕业生。

入学资格:就业导向的职业类高中毕业生和满足综合大学入学条件者。后者需要在开始学习前接受1.5个月至1年的专业“预实习”。专科大学的教学是实践应用为导向的,基本学制为3-4年。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学习阶段,结束后有一次中间考试。通过考试的可以申请进入综合大学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学习阶段,按专业方向学习。与综合大学不同的是:专科大学采取跨学科与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不强调对学科知识的理论探索和分析。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双元制”模式在专科大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专业设置:重点为工程科学,特别是建筑、电气、机械工程以及经济、信息、社会(公益事业)科学和工业设计等领域。毕业学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授予“专科大学学位工程师”或其他相应的学位,相当于我国“学士”学位。专科大学没有博士授予权,但成绩特别优秀的专科大学毕业生无需取得学术性大学学历也可攻读博士学位。

1.3 职业学院[5] 学校类型:应用型,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里的延伸。其培养目标与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入学资格:主要是就业导向的职业类高中毕业生、但有专业限制;少数与培训企业签订学习合同的高级文理中学毕业生。

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该类人才的特点是掌握较广泛且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艺和方法、具有整体与联想的思维结构、具备复合型的职业能力及具有群体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

学制为3年,分为2级。第一级2年,为基础学习阶段,第二级1年为专业学习阶段。

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经济工程、工程技术、社会服务三大领域。毕业学位:学位分为2级。一是基础学习阶段(2年)结束后,通过国家考试者可获得“经济助理”、“工程师助理”或“教育工作者”称号,相当于我国“专科”毕业;二是基础及专业学习阶段(3年)都结束后,通过国家考试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可授予冠以“职业学院”的经济师、工程师或社会教育工作者称号,相当于我国的“本科”毕业。

由上可看出:德国的各类高等院校不但有各自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存在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衔接教育模式,可以用如下高等教育体系示意图1表示。

图1表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德国的综合大学对应着我国的学术型和工程型学校,而职业学院的第一阶段学习对应着我国的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我国尚缺乏的就是德国专科大学和职业院校第二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高等学校生源方面,升学导向的高级文理中学可以升入各类高等学校,但以综合性大学为主;除了综合性大学以外,若想进入专科大学和职业学院学习,需进行前期的职业培训补习。以就业导向的职业类高中也可进入各类高等学校学习,但有专业限制。德国的专科大学与职业学院生源主要来自以就业导向的职业类高中、并需要专业对口。专科大学和职业学院都有中间考试,前者的考试、一是职业基础课结业考试,二是为进入综合大学“选拔”人才;而后者的、一是毕业考试,合格者是高技能型人才,获得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毕业证书,二是为第二阶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习“选拔”人才。

2 启示

与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缺乏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环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2.1 鲁昕副部长所指出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增加技术应用型本科环节,即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将独立院校定位于我国现代职业体系中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即可弥补目前我国高等人才类型培养不完整的的缺陷,也符合独立院校发展的实情。

2.3 转型后的独立院校生源仍以中职毕业生和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学业修完两年的学生为主,并需要对报考的专业进行限制,也招收全国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但应以其为次要生源。这样就可以打通职业类学校的升学通道,一是实现职业终身教育理念,二是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4 转型后的独立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即是中、高职教育向上的延伸,也为高端技能型专业研究生提供生源。

2.5 独立院校可以和目前的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合作(合并)办学,前一阶段(目前状况)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读完两年职业基础课后,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独立学院学习阶段),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2.6 独立院校转型不仅是办学理念的转变,而且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必须从以前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中、高职教育相衔接。

总之,无论从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独立院校发展的需要、还是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经验,都应将独立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它的生源主要面向中、高等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作用是中、高职教育向上的延伸和为高端技能型专业研究生提供生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EB/OL].http:///flfg /2008 -03/07/content_912

242.htm.

[2]袁洪志.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建设职业教育的建议[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9.

[3]姜大源.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J].职教论坛,2005,3(上):62-04.

第10篇

Biotech Funding Trends

2009, 192pp.

Hardcover

ISBN: 9783527324354

WileyBlackwell

Alexandra C.Gruber著

本书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和投资者进行采访和大量的实例研究,概括了目前生物技术基金发展的趋势,明确指出了由于不同的背景和预期,在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巨大的鸿沟,在竞争环境下,双方应当采取何种态度,来克服存在的偏见以获得成功。

目前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一是私营企业和风险投资变得越来越繁荣,并且生物技术企业的产品线也变得更加强大;一是生物技术创新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的数量还是很少。

基于新兴企业普遍的金融模式,并且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的复杂性,本书作者在研究中设计了一系列的调查问题,比如生物技术领域是否和像IT或者工业产品的公司经历同样的发展阶段,有着同样的金融投资类型?是否所有的生物技术企业遵循同样的金融模型?早期和后期的金融模型分别是什么样的。对于现有的融资渠道,企业和投资者所认为最重要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访谈是针对三组对象展开的,包括企业、风险投资商和其他投资者。通过这样的实验,得到了很好的结论,从而使新的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了解,使企业更加成功。

对于企业家来说,年轻的科学家最好能够在他们学术生涯的早期就发展一些企业的思维,比如说通过一些关于企业的讲座,或者建立由大学参股的生物技术公司。在这个方面,一些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有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类似的机构,比如生物技术孵化中心、技术转移办公室等等,来支持创立新兴企业。

本书作者Alexandra Carina Gruber, 1971年出生于奥地利,1997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制药学专业,随后在制药公司工作长达12年,并且担任过包括市场推广和商务发展在内的各种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还在维也纳经济和管理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获得MBA学位,并在多瑙河大学及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金融,本书是在作者硕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对生物技术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林寰,硕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第11篇

1.谈英语专业自考毕业论文写作

2.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需求的调查

3.普通高校在自考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4.济南市开展自考毕业申报网络管理的尝试

5.做好自考毕业设计工作之我见

6.某高校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7.自考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

8.对公安本科自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体会

9.护理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与对策

10.天津理工大学高自考项目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

11.高自考英语类专业毕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英文)

12.护理自考毕业实习规范化管理实践培养

13.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

14.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5.自考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现状分析

16.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部视觉传达系2010毕业设计优秀作品 

17.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18.上海市高教自考毕业生自学时间统计分析及应用 

19.谈公安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几个问题

20.运用情感教学提升全日制自考生的自考合格率 

21.高校自考班的困惑与出路 

22.创新形式 创造成功——“董元奔自考助学模式”探源

23.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的经济学分析

24.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5.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现状、原因及对策 

26.自考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27.构建和谐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秩序

28.面向劳动力市场发展全日制中专自考教育

29.关于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探讨

30.对自考毕业生择业观的思考

31.教师自学考试与江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32.卫校学生自考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

33.试论高校自考助学班的教学监控 

34.浅谈我院高护自考毕业生情况 

35.提高科内护士自考通过率的体会 

36.档案干部荣登上海高教自考优秀生光荣榜

37.自学,我生命中的永恒 

38.高职院校办自考本科应严格把关 

39.杨延谛:十一岁的自考大学生 

40.在校中专生参加自考之我见 

41.“三多”自学法

42.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热情服务 从严治考——抓好高自考工作的体会

43.自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44.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及对策

45.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一个清华女博士的自考情结

46.自考助学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7.高职自考前程似锦——联大应用文理学院高职自考助学班创办之路

48.“三自”大学的产生与社会效应——锦州师院培训中心办学实践评介

49.综合性医院自考护理大专临床实践管理工作探讨

50.校园自考热悄然升温的启示——宁波林校在校学生参加大专自考、函授情况调查  

51.全日制自考助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双证交互式教学改革的研究 

52.打造自考品牌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53.云学习视野下的自考助学模式创新研究

54.高教自考道德教育的探析 

55.高教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

56.搭建自考助学平台 构建自考育人体系

57.就自考助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探究

58.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班集体建设 

59.浅谈高职学校高自考的教学管理 

60.提高普通高校自考助学教学质量刍议 

61.自考助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探究 

62.高自考助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63.自考新生环境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64.江西民办高校自考助学的困境及改革对策

65.自考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66.新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生健康评估能力分析及对策 

67.影响自考助学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策

68.某高校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69.自考报名系统中角色访问控制权限的设计与实现

70.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71.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72.三网融合下的自考助学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73.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基于湖南H高校1689名全日制自考学生的问卷调查

74.增强自考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难点解析 

75.从“蝴蝶效应”看自考助学学生管理 

76.“自考”+“职业教育”模式的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培养方案探讨 

77.构建自考助学模式 提高自考辅导质量 

78.浅谈高教自考网络助学发展与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 

79.我国普通高校药学专业本科自考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80.高教自考命题质量三要素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  

81.优化自考服务支撑体系 推进自考教育可持续发展 

82.自考创新与思维 

83.推进中职与专科教育衔接自考学生管理的思考 

84.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自考助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85.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86.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提升自考助学机构教学管理能力的研究 

87.对提高自考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88.继续教育自考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89.人才成长“立交桥”背景下中职与自考高职衔接研究

90.自考校园文化的特点、作用与管理

91.本科自考助学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调查 

92.基于自考“中套专”衔接试点助学模式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93.论自考助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94.高校自考助学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95.应当重视和研究自考文献资源建设

96.江西省自考助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7.论民办高校内统招取代自考

98.自考助学与技能培训衔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高职类大专自考为例

99.21世纪高教自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00.一站式数字化自考学习服务中心研究与实践  

101.回归“考”的本质——浅谈MOOC时代的自考定位 

102.网络自考助学系统的建设与分析研究 

103.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责任教师评价体系探究

104.自考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105.论自考主考学校的“助学” 

106.卫校学生自考认知态度的调查分析 

107.护理学专业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需求的调查 

108.论教育选择对全日制高自考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109.浅谈高校本科自考助学的困境与出路

110.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问题分析——基于某高校2009级全日制助考班的研究报告

111.中高职自考衔接的课程衔接与教学模式研究 

112.全日制自考助学学生管理工作探析——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113.新升格本科院校自考工作的发展思路——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114.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115.浅谈自考“专本衔接”的学生管理工作

116.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及互认的难题和对策

117.自考全日制助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18.新形势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19.自考助学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设计

120.自考助学广告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121.论成人自考英语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122.自考社会助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23.普通高校“自考二学历”教育管理模式——以新疆昌吉学院为例 

124.从自考招生看成人自考教学中的问题

125.浅析新形势下高教自考的人才培养定位

126.自考教材发行服务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P-糖蛋白;吸收;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9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8)05-0067-03

Contribution of Intestinal Transporters P-glycoprotein in Drug Absorption

HU Zheng-ting

(Center of Research on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Abstract:P-glycoprotein (P-gp), a kind of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 can pump drugs from cells and make a low bioavailability. This overview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P-gp on drug absorption.

Key words:P-glycoprotein; absorption; inhibitor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 是ATP依赖型外向转运蛋白,属ATP结合盒 (ATP binding cassette, ABC)超家族,由2个重复分子组成,每一分子包括6个跨膜的极度疏水区和1个包含高度保守的ATP结合域亲水区。P-gp 利用ATP分解产生的能量来实现多种药物的膜转运,排出细胞内药物或毒物。人类 P-gp 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且在某些正常组织和屏障组织中也有表达。P-gp 主要定位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刷状缘、肝小管和肾近曲小管的管腔面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药物的吸收[1]。临床上很多药物为P-gp的诱导剂或抑制剂,所以了解P-gp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现就P-gp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及机制作一论述。

1P-gp作用的分子机制

P-gp和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一个著名的解释是所谓的“疏水真空吸尘器”(hydrophobic vacuum-cleaner,HVC)模型。根据此模型,P-gp的2个重复分子构成了一个运输腔道,当药物扩散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时,P-gp直接将带电的或中性形式的药物从此腔道中转运,从胞液经由质膜直接泵出胞外。药物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被识别和泵出,有时甚至在药物到达胞液前即已被泵出[2]。

2P-gp与药物吸收

2.1P-gp与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P-gp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作为ABC转运子超家族的成员,可将生物毒性物质包括多种药物单向泵出细胞,从而使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P-gp作为外来物质流出泵的意义最初是在癌细胞中发现的。一些表达P-gp的癌细胞由于抗癌药物不断被排出肿瘤细胞外而对大量药物产生了耐药性。P-gp亦广泛分布于正常组织,它限制药物及其它外来物质在人体的吸收并促进其消除。以前认为药物吸收基本是一个被动过程,主要依赖于药物的生化特征,如脂溶性。但目前研究证实,药物流出转运子(如P-gp)也是致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一个主要因素。一项关于环孢素的药动学研究表明,肠道P-gp的表达与环孢素的Cmax 呈负相关,与环孢素的表观清除率成呈正相关,即肠道P-gp水平越高,Cmax越低,表观清除率越高[3]。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考虑与P-gp抑制剂(如维拉帕米、环孢素等)合用。有资料表明,阿伐他汀与维拉帕米或环孢素合用,吸收量较单独使用阿伐他汀提高60 %,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果[4]。

2.2P-gp 参与药物吸收的部位依赖性

Terry等[5]在实验中发现,药物通过肠道的吸收速率有部位依赖性,P-gp含量沿胃肠道呈纵向增加,在胃壁中最低,在结肠壁中最高。给药时随维拉帕米浓度的增加,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维拉帕米是P-gp 抑制剂,可能抑制了P-gp的外排作用而使药物的小肠吸收增加。P-gp介导的肠道部位依赖性吸收对开发新药有一定指导意义,了解肠道不同部位P-gp介导的分泌对药物吸收影响的大小可为改良制剂启迪思路[6]。

2.3P-gp的个体差异

P-gp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在肾移植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小肠活体组织标本中发现,P-gp水平的个体差异可达2~8倍。P-gp水平的个体差异是口服药物变异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Comair等[7]研究发现,口服塞利洛尔 Cmax变异度的30 %及清除率变异度的17 %,可由P-gp水平的个体差异作出解释。

2.4P-gp的转运饱和性

低剂量给药时,P-gp介导的分泌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较大,可导致药物吸收不完全;高剂量给药时,当肠腔内药物浓度超过其Km (米氏常数)值,P-gp 转运就可能达到了饱和,则药物吸收受P-gp介导的分泌影响很小。环孢素的摄取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在肠道经P-gp摄取达到饱和,高剂量给药时药物吸收不受P-gp的影响,此结果可以解释环孢素剂量增大,其吸收量也会增加的原因[8]。

2.5P-gp与细胞色素P450 3A的协同作用

P-gp和细胞色素 P450 3A(CYP3A)的底物特异性与组织分布有很大的交叠。CYP3A和P-gp在肠壁细胞中的表达位置接近,而且它们有相同的底物特异性,表明这两种蛋白质对口服药物的吸收有重要的影响。横跨浆膜的P-gp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CYP3A在空间上的联系,表明P-gp可能调控底物对CYP3A酶系的暴露以及被CYP3A酶系代谢的能力。药物被动吸收进入肠壁细胞,而在肠壁细胞中的药物既可被CYP3A代谢,又能被P-gp主动逆转运回肠腔。被动吸收和主动逆转运使药物在肠壁细胞和肠腔之间不断循环,从而使肠壁CYP3A酶系能反复接触可能是饱和浓度以下的药物分子,或由于不断地逆转运而导致药物不被吸收。体外实验发现,肠壁P-gp和CYP3A之间相互影响,P-gp通过延长药物与CYP3A酶的接触,降低了药物的跨细胞转运,从而增加了药物被肠壁CYP3A代谢的机会,并影响药物代谢的程度。因此,肠壁细胞中CYP3A介导的药物代谢和P-gp介导的药物逆转运,限制了进入全身循环的药物总量,降低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表明肠壁CYP3A和P-gp在小肠壁协同发挥了口服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9]。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肠壁CYP3A和P-gp都能减少药物经肠道上皮的吸收,但它们的功能活性是非协调性的。而且,在健康志愿者或肾移植患者中,肠上皮细胞P-gp水平与CYP3A浓度之间也没有关联。

3研究P-gp转运特点的Caco-2 细胞模型

目前研究P-gp转运特点的方法有很多,但因Caco-2与人体细胞有高度的同源性而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青睐。Caco-2 细胞来源于人结肠腺癌细胞,在培养条件下自发形成极性单细胞层,具有微绒毛以及紧密连接等类似于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侧的分化特征。接种到碳酸聚酯多孔膜等基质上,分化出肠腔(apical,AP)侧和肠内壁侧(basolateral, BL)。AP侧含有典型的小肠微绒毛水解酶和包括P-gp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转运载体,可发挥主动转运物质作用。Caco-2细胞保留了P-gp高表达特性。目前,Caco-2 细胞模型被认为是研究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朱狄峰等[10]用Caco-2模型研究发现,丹参素转运机制属主动转运;通过Caco-2模型发现,从AP到BL方向转运存在饱和机制,与维拉帕米合用时转运量及转运速率有所提高,这些合用药物都能抑制P-gp介导的转运过程。沙先谊等[11]研究了9-硝基喜树碱在Caco-2模型上的吸收,P-gp的专属抑制剂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以促进其吸收。表明9-硝基喜树碱在Caco-2模型中的跨细胞膜转运,受到P-gp强烈的外排作用。

4P-gp抑制剂

由于多种药物的吸收存在P-gp的外排现象,因此,为提高这部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提高其疗效,加强对P-gp抑制剂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认为,好的 P-gp抑制剂须满足如下要求:(1)在纳摩尔浓度水平即可拮抗 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2)无非特异性细胞毒性;(3)具有 P-gp特异性;(4)有相对长的作用时间和可逆性;(5)生物利用度高;(6)与化疗药之间无药动学相互作用。有关P-gp的研究已有20余年了,人们发现很多药物,包括抗生素、钙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调节P-gp活性的功能。随着P-gp作用机制及药物构效关系研究的深入,对P-gp抑制剂的研究也逐步的完善,迄今P-gp抑制剂已经发展到第三代[12]。现在常见的P-gp抑制剂有维拉帕米、他利洛尔、环孢素及酮康唑等。

5结语

对口服药物而言,起效的关键因素是它在消化道内的吸收程度与速度,而肠道转运蛋白P-gp对部分脂溶性药物的跨膜转运(包括吸收和分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P-gp及其底物的研究非常必要,可以给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信息,也给新药开发提供了思路,促进药物新剂型的研制[13]。目前,对 P-gp 的多药耐药作用机制、P-gp底物特征以及 P-gp 抑制剂的开发等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前沿热点。

参考文献

[1]汪晖. 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疗效和毒性改变[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18(5):305-307.

[2]李燕.基于配体的P-糖蛋白底物和抑制剂计算机辅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8-14.

[3]贺云霞,孙进,程刚. 多药耐药性P-糖蛋白在药物肠道吸收中的作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5):389-393.

[4]Korjamo T, Honkakoski P, Toppinen M R, et al.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P-glycoprotein activity of modified Caco-2 cell lines [J]. Eur Pharm Sci , 2005, 26(3-4):266-279.

[5]Terry R S, Olafur G.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glycoprotein [J]. Adv Drug Deliv Rev, 2002, 54(3):315-328.

[6]缪海均,刘皋林. P-糖蛋白与药代动力学[J]. 中国药房,2002,13(1):49-51.

[7]Comair G, Woodley J, Hermann P, et al. Impact of excipients on the absorption of P-glycoprotein substrates in vitro and in vivo [J ]. Int J Pharm, 2004, 278(1):119-131.

[8]邓鸣,刘会臣. 肠转运体在药物吸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247-250.

[9]王, 仲来福. 肠道CYP3A和P-gp:口服药物的吸收屏障[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1):1216-1219.

[10] 朱狄峰.丹参素及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0-51.

[11] 沙先谊,方晓玲,吴云娟. 9-硝基喜树碱在Caco-2模型中的体外摄取、转运及外排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4,39(10):83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