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21:5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村创建活动,切实推进我村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丰富群众生活,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现代村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的“双建设”,逐步形成整洁、文明、有序,具有良好社会风气、丰富文化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现代农村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依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创造条件、梯度推进的工作原则,确定安全文明创建工作目标是:2004年建成县级安全文明林区和乡级安全文明文化村、卫生村、生态村;2005年建成省级安全文明林区和市级安全文明文化村、卫生村、生态村。
三、创建标准
l、综合治理组织落实。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一名副职负责综治工作;村级治保会、调委会、治安联防队、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2、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创安纳入村工作规划,人、财、物基本有保障;村治安室、联防站、报警亭相应配套;重点仓库、财会室和村民住宅防盗设施齐全;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刑释解救人员安置帮教,“五种人”监改工作落实;以防激化为重点的各类民间矛盾及时化解,一般矛盾基本不出村。
3、村民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辖区内赌博、封建迷信有所减少,得到遏制,活动、宗族势力、群体性械斗、闹丧基本消除,村风、民风好转。
4、辖区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村内不发生杀人、抢劫、、纵火等重大暴力案件,无称霸一方的地方邪恶势力,无涉毒犯罪;全村环境整洁,服务网络健全,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对创安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60%和80%。
四、工作步骤
㈠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时间为2003年一季度。主要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制订工作方案,成立专班,加快文明创建工作的协调运转。
㈡具体组织和实施阶段。时间为2003年二、三季度。主要是对照年初工作安排和文明创建工作目标的要求,一件一件抓落实,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㈢自检和评比验收阶段。时间为2003年四季度,主要是对照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的验收标准,积极开展自检、自纠自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同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督查、指导和考核,特成立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乡创建联络员: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氛围。村委会和村小学要开设专题专栏,对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对不良行为予以曝光。
(三)明确任务,各尽其责
1、各村、支两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组织实施。
2、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对全村创建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指导。
3、村治保会、调委会、治安护林队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负责创安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
一、在思想上重视创建,把村庄环境整治和创建工作相结合
通过学习创建标准,我们村里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文明村是一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村级经济,推动全村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各项创建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从而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村民既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创建工作需要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正确处理长效管理和集中管理的定位。
二、组织上保证创建,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运作规范
切实加强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组织,村创建办的主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成立了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配备了10名专兼职人员。同时建立调整了健康教育、环境食品卫生、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治调组织、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经济建设、社区卫生和资料等9个专业性小组,强化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力度,村创建办多次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强化标准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并抽调工作骨干充实创建工作班子,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作。同时按照创建计划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明确、联绩奖惩。
三、措施上加快创建,做到主动进位,狠抓落实,提升层次
(一)广泛开展创建教育,居民素质日益提高。我们主动建立健全育教网络,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固定宣传栏和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教育宣传,广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每个村民小组有兼职教员,组织学习、宣传。我村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健康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评“三户”增强村民文明创建意识,全村文明户达8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的指导思想,聘请规划设计院编制详细规划,对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公共设施、人文景观进行了统筹安排。加强对村交通秩序和户外广告等村容秩序管理,实行集中整治,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对个别违章建筑坚决给予拆除,保证村庄建设的整齐。强化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定期检查各施工单位,建筑单位全部设立施工围墙(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网,所有建材按指定地点堆放,无乱堆现象,坚持做到卫生、文明施工。
(三)围绕工作重点,开展重点整治
1、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严格审批、建设有序、村容美观的要求,我们委托泰州规划设计院*分院编制了《*市*镇*村新村建设规划》,该规划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遵循生产生活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与自认趋向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的原则,实施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居住向小高层公寓、工业向园区的显示理念,通过规划控制,逐步衰减村庄原有住宅区组团数量,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方便村民生活。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和水系,形成由南向北依次为村庄入口、滨河绿地景观点。在小区中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实施河道桥梁驳岸、绿化建设,以替身村景观形象,此规划已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清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本村清理了各种杂物及生活垃圾1700多吨,并投资了24万元,在各条街道放置了120只垃圾箱,新建了10座垃圾池,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专职保洁队伍,实施道路保洁及河面打捞漂浮物的长效管理,签订好承包责任制,做到了垃圾集中倾倒及时清运,达到日日清,清运率100%。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3、大力推进改厕。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一是新建了80座卫生户厕,实现粪坑封闭化和三格化无公害处理,改厕率90%以上;二是投资了28万元,新建景观、水冲式无害公测5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卫生环境。
4、整治村庄河沟。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河道、*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四周河道全面进行了整治。权年整治*村庄河道8条,土方4000方,并投入资金168万元建设河道驳岸186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全村改水率达100%。
5、加快村庄绿化和田园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制订村庄绿化规划方案。一是投入资金36万元,建成生态果园58亩和35亩景观林;二是对村庄主干道两侧,沿河隙地全部实行了绿化,栽有各类树木8000株,建好四角广场,绿化率达25%,圩堤绿化率达100%。
(四)抓好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维护村民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首要任务,我们能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着重加大投资。村成立了五人的辅警队伍,夜间在本村范围内巡逻,对外来人员全部情况量化在册,掌握好资料。村干部轮流值班,对群众来访随时接待,对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实在解决不了的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几年来未发生越级上访和恶性事故发生。
四、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推进村级各项管理
一、咬定一个目标,着力提升*经济实力
要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再跨越,争创工业经济百亿镇,挺进全省百强镇,进入全区强镇行列。
二、突出两大重点,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是我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点。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
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加大财政投入,注重科学管理。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发展成
果惠及全镇百姓。
三、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构建富裕和谐现代化*
——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经济强镇战略。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扶强扶优,壮大提
升一批具有规模竞争力的企业,到2011年,全镇要形成50亿企业一家、20亿企业2家、10亿企业2家、5亿企业6家和一大批上亿元企业组成的企业群。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提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积极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型经济,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到2011年,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加大品牌创建扶
持力度,提升一批具有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生产”的跨越,到2011年,争创省级名牌2个,省级新产品和国家专利多项。加速产业集聚,优化引资结构,创建提
升一批具有强势集聚效应的产业基地,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示范带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确保今后五年,完成工业性投入20亿元。做优纺织印染,做大五金机械,做精服装绣花,做强
建筑桥梁,打造“建筑之乡”。同时,依托空港优势,发展都市农业;依托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较为丰富的耕地资源,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
。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力争到2011年,三产服务业的比重占全社会经济的40%。
——突出城镇事业建设,实施新农村战略。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目标,加快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改造
一条街景,开发一片新区”为重点,完善现有城镇总体规划,细化城镇控制性详规,依法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发展需求,加快沿红十五线、梅林大道工业区块的拓展和接轨临江工业园区规划的
实施,加快现有土地收储的开发建设,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资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启动新的行政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镇形象,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和辐射功能。同时,积极发挥城镇带动农
村效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坚决清理违章建筑,提升村级创建星级化水平。到2011
年,全镇17个村要全部达到农村整治村标准,30%以上的村进入农村示范村行列。按照生态镇规划建设要求,分步推进我镇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达标排放工程。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体系。
——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实施依法治镇战略。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尊重人大对政府工作和政府班子成员的民主评议,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并开展好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回头看”。转变
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责任、服务、效能、诚信政府。提高政府的决策机制,提高依法、民主、科学的决策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同时,打造“平安党
湾”,认真开展“三五”依法治镇,全面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一体化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严格落实责任制,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切实抓好企业生产、建筑施工、食品、消防、交通等安全生产,实行责任联动。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络,有效管理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全力提高全民素质,实施合力兴镇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提高道德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明创建活动,要按照“纵向抓巩固提高、横向抓延伸辐射”的文明创建思路,积极创建浙江省文明镇,深入推进文明村(单位)、卫生村、学习型村(
单位)等的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企业文化、村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特色、大众特性的文明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加快教文卫事业发展,继续把教育放在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县__片区、__片区、__片区、__茶业集团以及__县__片区、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县以“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在精准扶贫中,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创建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
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基本概况
小河镇地处大药山东麓,牛栏江西岸,距县城143公里,北接红山乡,西北倚东坪乡,西南连药山镇,东南邻新店乡,东隔牛栏江与鲁甸县乐红乡、梭山乡相望;地处两县六乡镇腹心地带,国土面积191.3平方公里···略去部分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950米,最低海拔701米,相对高差3249米,典型的立体气候,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自然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小河镇特有的历史文化。
二、发展优势
一是竹山“狗鼻子”当年大军生与死的剿匪精神历代传诵;现存拖车的龙氏碉堡体现着中国“龙文化”的精髓;著名治癌专家黄传贵展示着小河人的风采。小河镇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小河思想文化发展、繁荣的内涵。
二是小河镇是多民族聚居乡镇,民族特色文化种类多、内容广,少数民族服饰、语言、原生态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如彝族“火把节”、苗族“四月八”、“姊妹节”、“芦笙节”、“赶秋节”、“鼓藏节”等。苗族能歌善舞,古歌、飞歌、情歌,芦笙舞、古瓢舞、木鼓舞、板凳舞,尽展苗族风情。苗族人口主要聚居马安村、竹山村、山堡村,依然保留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衣着打扮、服饰制作工艺、语言、节日等民族风俗。苗族服饰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既诠释了苗族历史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延续和拓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小河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艺事业成绩斐然。····小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广场舞为载体的集镇文化活动繁荣,小河镇广场舞曾被昭通电视台选播,全民健身运动气氛较好。
一是通过不懈努力,集镇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完成投资XX万元,老区砖混房屋立面改造已全部完成,两座高架桥、两座人行石拱桥已全面竣工,展现了青瓦白墙、深具“水乡古韵”的新小河。二是全镇14个村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成,镇党委督促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艺术宣传片,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科学种养水平逐步提高。三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改扩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小河镇思想文化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重视不够、保障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先进思想大量涌入,人们在盲目追求“西化”的进程中,逐渐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对群众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视、支持力度较弱,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级部门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导致部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农村文化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无保障,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二)是投入不足、设施滞后。各项建设任务增多、资金投入增多,使得投入到文化发展的资金极为有限,从而制约了文化的发展繁荣。小河镇马鞍、竹山、山堡等3个苗族彝族村,距离集镇较远,而当地没有民族文化广场,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民族文化潜力无法得到全面挖掘、民族精神无法完全得以体现。投入不足,设施滞后,成为小河镇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人才缺乏、力量薄弱。小河镇文化站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只有2个人,而且都不是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加之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而且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化管理员,农村文化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引导,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使得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是挖掘不深、推介不力。小河镇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陡,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都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和民族民俗文化研究者,对小河镇人文地理优势、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族文化、名人轶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和推介,缺少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阻碍了小河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使传统手工艺、民族民间文化和土特产资源开发、推介力度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未能创造经济效益反哺文化经济的增长,从而制约了小河镇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五)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河镇虽然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但与发达地方和其他乡镇相比,思想文化建设水平还比较滞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羁绊和束缚了小河镇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有形无形之中妨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机制创新,阻碍文化市场体系构建和文化人才培育引进,影响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创新等等,这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并着力转变的一个思想困境。
四、对策措施
推进小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潜力在小河特有人文历史的挖掘和拓展,核心在小河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体的举措就是要做到战略化
规划、工程化建设、目标化管理、责任化落实、特色化挖掘、历史化整理、市场化推介。(一)着力抓好发展规划。城镇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说,集镇建设就是一项工程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建设。小河镇作为全市40个重点集镇之一,集镇的建设给小河历史文化的展现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要强化文化意识,树立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社会的理念,从小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切实把文化理念贯穿到集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着力抓好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明确职责,形成有人抓、有人管的格局。建立和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制定文化投入保障、文化设施改善、文化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阶段目标实现、文化活动创建等相关考评体系,量化指标到镇文化中心、村进行考核。同时,把文化建设与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组等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起检查和考核,提高镇文化中心、村组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着力抓好设施改善。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平台。积极呼吁和争取投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受文化产品、享受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抓好文化共享资源工程建设,抓紧建设镇文化中心,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村广播室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帮助农村改善文化设施条件,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工作,净化和优化文化市场。以镇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民自办文化户为基础,不断改善文化设施,扩展文化阵地。
(四)着力抓好活动创建。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抓好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镇村发展,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需求,倡导其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切实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季节性和阶段性文艺活动,以普遍性、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促成节庆活动上规模、上档次。尤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河苗族、彝族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花山节、火把节等活动质量,彰显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特色民族文化的特殊效应。
一、基本情况
我市有201个行政村,已建有村级妇代会组织149个,占应建村数的74%,全市妇联组织实现了纵向到底的格局。村妇代会主任一般采取兼两委成员的方式,我市的妇代会主任中,有138名妇代会主任进村支委或村委,占总数的93%。各级党委、政府对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市妇女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村妇代会主任在农村各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身兼多职,推进和谐文明乡村建设。
村妇代会主任一般兼管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村级事物管理等多项工作,同时兼任基层人民调解员。首先,村妇委会主任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和贯彻者。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禁赌、禁毒、反对,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广泛深入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计生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进行“四有”、“四自”教育,是村妇委会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次,村妇委会主任是农村妇女的代言人。作为“两委”中的女性成员和女村民代表,村妇委会主任能及时了解妇女需求,反映妇女意愿。组织妇女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农村妇女运用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一事一议”等途径,依法解决好妇女问题。村妇委会主任还是村庄和谐的促进者。近年来,村妇委会主任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调解解决有关妇女的矛盾纠纷,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妇女受侵害案件等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村妇代会主任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有事依法办,使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因法制观念淡薄而激化的矛盾纠纷,进一步降低民转刑案件的发案率,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平安村庄的建设。
2、带头致富,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创业骨干,带动帮助许多困难妇女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00x年,为消除广大农村妇女对养畜禽挣钱的猜疑,白杨坪村妇代会主任杨丽帮助本村妇女李发荣贷款2万元建成2亩鱼塘,当年鱼和藕收入就达到3万元,从而带动了全村的养殖业;簸箩岩村妇代会主任符永翠主动出主意,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使该村办起了种猪饲养基地。
3、倡导文明新风,打造农村新风貌。
村妇委会主任是农村新风尚的引导者。把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利用“三八”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到村里参加座谈会,把深化美德在家庭活动作为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组织文艺宣传活动,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的村成立了妇女健身秧歌队,组织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活动,村委会还为她们购置了录音机、彩扇、锣鼓等活动器材,提高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满足了农村妇女求知、求乐的愿望。从动员妇女群众从治理脏、乱、差,美化生活环境入手,倡导广大妇女建立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武当口村组织妇女群众开展“美德在农家”净化家园文明行动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方法,先树立一批典型,接着召开现场会,组织全村妇女参观学习,同时制定了检查评比措施,做到每月检查一次,每半年评比一次,从而调动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200x年仅武当口村组织本村妇女参观学习达200人次。
村妇代主任能干事,工作能力强,她们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但她们所承担的工作有计生、农村合作医疗、村级各项事务管理等工作,村里有什么样的工作就要面对什么样的任务,大多数妇女干部工作勤奋又认真,做群众工作有耐心,为民办实事有恒心,不怕苦不怕累,在群众中印象好,在村中的威望较高,不女生活出现问题,就会及时找到妇代会主任进行解决。因为有群众基础,妇代会主任大多愿意干好工作,以此回报众人的信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村妇女工作线长面广,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可谓是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妇女,哪里就应该有妇女工作。通过调研发现,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层妇女组织不健全。
全市还有52个村没有妇代会,妇女工作处于于瘫痪状态。主要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三提五统,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各项开支及干部工资仅靠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有限资金迫使村干部职数减了又减,有的干脆不设置妇代会组织职位,有的因为村小,负担过重,不愿配置。有些村庄不少村优秀女性都外出打工,选不出有能力又热心妇女工作的女性任职,有的物色到比较合适人选,又因家庭阻力无法到位,造成村干部中没有女性。
2、妇代会主任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科技知识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精神文明、派出所等协调解决。而目前我市一部分村妇女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较低,掌握不了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已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部分年轻妇女主任工作经历单一,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成长需求,为深入实施我市“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榆树成为食品城、商贸城、智慧城、生态城做出新的贡献。
(一)务实做好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思想实际,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畅想青春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分层分类开展“寻找最美代言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品文化进农村”、“农村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每个乡(镇)街主题活动不少于2场次。
2.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深化“寻找乡村好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推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好青年作用,将挖掘选树与跟踪培养相结合,建设乡村好青年人才库,将乡村好青年作为乡村两级团干部的重要来源,增强基层工作力量。以典型示范激励更多的青年积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传递青春正能量。每个乡(镇)街跟踪培养至少2名优秀青年典型,同时新挖掘培养1名优秀青年。
3.探索新媒体引导方式。深入推进乡镇团组织微信体系建设,拓展网络宣传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微信群建设,实现网络覆盖,创新农村青年思想引导路径,打造经常化、便捷联系农村青年的渠道。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网络文明志愿宣言”、“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阳光跟帖”等全团性主题网络活动。每个乡(镇)街至少建立1个本级团组织微信群,推动建立村级团组织微信群,动员团员青年收听团市委微信公众号(榆树团市委,微信号:ystsw54)。
(二)扎实开展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4.深入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创业平台建设。根据致富带头人、农村返乡大学生、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示范户等农村青年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农村青年电商,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依托团省、市委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积聚更多创业资源,抓住省级域外培训、长春市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导师团培训等有利契机,鼓励动员优秀青年参与学习网上创业技术服务、营销策略和网上创业实战经验,解决网上创业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有效对接,激发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潜能。
5.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以“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为统领,落实团中央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部署。面向农村青年企业家开展农业产业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等高端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依托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技术及创业常识培训,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小额贷款工作,围绕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题,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继续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
6.加大引导青年创业服务力度。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创富基地建设,加大对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参与基地创业学习。完善现有农村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推广性强、入门门槛低的优质项目供创业青年学习借鉴。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地对接科技兴农资源,引入高校涉农科技,助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发挥共青团凝聚、培育青年创业人才的组织优势。通过大赛遴选、典型选树和系统培训,构建完善的服务青年创业人才组织网络。
(三)不断深化服务民生工作
7.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流域性和区域性的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志愿环保队伍,广泛开展光盘行动、低碳出行、清洁家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修旧利废等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8.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渠道,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法治创建、志愿服务、文明倡导等内容,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助残“阳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实践行动。特别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整合资源,实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计划》、《重点青少年群体保障计划》,按照不同群体类别,制定有针对的帮扶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水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乡(镇)街团(工)委+志愿者服务组织+重点青少年”的模式,注重接力机制建设,实现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吉水县凝心聚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
——吉水县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
吉水县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为要求,以“八带头”为抓手,采取有效举措,快速度、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任务,取得了作示范、走前列的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成为深受百姓称赞拥护的民生工程。建设布点覆盖面广,近几年按照普惠制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9亿元,共建设新农村点293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26.23%,使11.8万户43万农民受益。全域覆盖提前完成,用三年时间安排1805个村点,让所有建制村提前一年全部达到村庄整治标准,打造了文峰镇葛山村、阜田镇竹园村、水南镇荷山村等一批基础设施整治精品示范村。美丽示范亮点纷呈,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按照省乡村旅游5A级标准开展美丽示范创建,金樟大道、沿湖路、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等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和金滩镇卧虎岭、黄桥镇湴塘、醪桥镇坝溪等美丽示范村庄成为展示吉水形象的窗口和样板。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县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稻虾共作、莲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美丽乡村建设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城市休闲游憩核心区和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一核三圈”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农户改厕全面普及,采取统一施工图纸、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施工队伍、统一组织施工和分户建立台账“四统一分”模式,深化“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2%。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常态化。污水治理全面启动,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乌江圩镇、醪桥镇固洲村、双村镇连西村毛棚里—排上等3个试点村完成建设。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建设美丽宜居。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组进行挂点帮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必看项目。二是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头挂一个美丽乡村点,经常深入村点调研指导、现场调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亲自审批每年的全县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都有挂点帮扶任务。三是高效推进。县分管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推进;县新农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排位,每周定期编发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周报,做到重点工作、亮点特色随时编发专栏的形式,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态、政策,进度和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二)突出规划引领,做到全域规划。一是深入实施全覆盖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点700个、605个、500个,三年共实施1805个村点,实现提前一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特别是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246个村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二是统筹编制全域规划。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加大对规划投入力度,对50户以上村庄规划费用由县财政解决,50户以下村庄规划编制由各乡镇负责。统筹布局美丽示范风景线和县级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聘请国内经验丰富资质好的设计单位,精心规划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乡村旅游点及其连接线,所有工程项目都达到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级。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宣讲,促使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执行规划,敦促各美丽示范创建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依照施工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全面落实规划设计。
(三)突出彰显特色,打造示范精品。一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乡镇。坚持“乡镇沿线申报、村落连片打造”,通过以乡镇为单位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着力引导金滩、文峰两镇按照“五化”(规划全域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标准,高标准对标创建美丽示范乡镇。二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风景线。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理念,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高标准、大投入建设建设金樟大道示范带、沿湖路示范带、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示范带等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沿线格局新、镇村皆是景。三是建成一批特色示范村庄。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历史古村、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自然生态、文化底蕴较好的村庄,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高标准创建水南镇义富村、阜田镇陈诚故里等25个“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林业经济强乡,建后花园”的发展战略,规划内容以改善民生为主线,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林业经济和森林旅游为经济增长点,两个集中为突破,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重点体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关注民计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等方面要求,制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
二、总体目标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亿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年均增长2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0万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000万元,年均增长30%。
三、发展重点及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
1、巩固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水平。
常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1000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500吨左右,确保全乡粮食安全。继续抓好大米、仔猪、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新增产业基地5000亩。农村承包单户规模10亩以上达200户,集约面积达到6000亩,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60%。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100户,进一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培养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专营基地推动,农民联动的产、供、销一条龙。
2、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柱山的特色是“山”、优势在“林”。把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着力点。助推轻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生物柴油基地10000亩,种苗基地500亩。以培育大户为抓手,发展林下经济,养殖生态鸡100000只,长毛兔10000只,山羊5000只,牛5000头。
3、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逐步发展森林旅游业。
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管护工作力度,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场镇绿化100亩,道路绿化100公里,改造低质林10000亩,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境内柱山寨、鹰咀岩景点逐步发展森林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后花园。
4、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1)水利建设。重点争取中咀病险水库治理项目,水库加固项目,新建水库项目,60口山平塘整治项目,增容5000立方米。疏通修复堰渠30公里,恢复有效灌溉田地2000亩;全面完成剩余群众的安全饮水工程。
(2)交通建设。重点争取万梁高速路柱山出口建设项目,此项目将给我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新修村组级公路50公里;实现村级公路硬化50公里;整治村级公路80公里;实施人行便道建设40公里;进一步落实村级公路养护责任,使全乡村社公路得到全面养护。
(3)电网建设。争取农网改造项目,对剩余村的电网进行低压改造,切实改变用电质量,促进农村消费,提高生活水平。
(4)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对村的办公楼进行改造和扩建。
5、完善场镇功能,优化人居环境。
按照我乡小城镇规划,到2016年,力争实现场镇区人口5000人,城镇化率达30%以上,镇区建成面积达1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场镇水、电、气、消防、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健身文化广场、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争取项目对老街进行综合整治,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完善道路边沟及垃圾池等设施建设,场镇绿化。
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建成10个居民点,改造农村危旧房200户。全面推进10个村的村容村貌改造工作,打造靓丽新农村。完成地灾搬迁30户,100人。
6、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抓好劳务经济。
努力做好三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将建成扶贫示范村,使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做好安居工程,切实解决我乡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主产业来抓,加强领导,搞好技能培训,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输出增加1000人以上,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7、深化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和民政工作。
认真贯彻低保条例,继续实行低保听证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开展好就业、失业小额贷款、农民工意外伤害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92%,着力搭建就业再就业平台,加强对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个,充分转移就业村6个;多渠道开展返乡民工的再就业工作,新培训农民技能工200人。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规划筹建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加强对五保家园、敬老院的管理,做好敬老院的改扩建工作,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争取建设“光荣之家”2处,加强“三孤”人员救助,保障其就医、就学及基本生活保障;执行低保、五保、优抚等困难对象死亡后的免费火化制度,积极开展残疾人救助工作,创造就业岗位,做好残疾人危房的房屋重建工作,继续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工作;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切实做好灾民倒房重建工作。
二、社会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是:
1、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政策生育达8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加强依法行政,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70%以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平台,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2、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做好“双高普九”工作,完成教育督导评估;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继续做好成人教育培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力争完成九年一贯制教育,优化改善教学条件和教育措施。
农村科技,加强农村科技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农函大培训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管理人员再教育,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争取项目和资金,重点进行科技信息网络,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工作,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和相关设施建设。继续开展“唱读讲传”活动;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完成全乡村级文化书屋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3、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
医疗卫生事业要适应我乡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成预防、保健、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相互配套的综合卫生体系。通过改制、加大投入等方式,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医疗设施、设备,完善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使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村卫生室建设。
4、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新人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反、反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为载体,统筹城乡档案事业发展,大力加强资源体系建设、利用平台建设、发展环境建设,科学构建覆盖城乡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农民查阅档案信息一般不出村的目标。
创新内容
1 夯实基础,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共享的资源体系
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室是基础,档案资源是保障。全市所有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机关、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加强了档案室建设,实现了村村建档,达到了有档案室、有陈列室、有档案装具、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有电脑查询系统的“七有”目标;乡镇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改革档案。内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林权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村并组等内容。二是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内容涉及波尔羊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人畜饮水、果树苗木繁育、退耕还林、天保林、水产养殖、柑桔营销、茶叶种植、国土资源保护、生态农业等项目。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内容涉及农民信贷、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村级财务、科技示范户、文化中心户、农村经营大户、文明创建、扶贫救灾、合作医疗:民情档案、党员档案和村民档案。四是建立农村特色档案。相继建立了名产名品档案、专业大户及名人档案。五是建立社保民生档案。先后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环保、移民安置等档案资源体系。
2 强化功能,科学构建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共享的利用平台
依托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宜都档案信息网和党员远程教育网构建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利用平台,通过市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实现市、乡、村三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全市所有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规模企业在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实现了发文、收文、存档、借阅流程化管理,为农民共享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一是市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大厅提供“超市”服务。通过馆藏档案、现行文件和电子文件中心提供的档案信息供老百姓免费查阅。二是依托“三网”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市乡政府、各部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馆藏开放档案目录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在“三农档案”、“惠民政策”、“业务指导”等专题栏目,农民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享受快捷方便的涉农档案信息服务。三是基层综合档案室就近提供便民服务。各乡镇、市直涉农部门、乡镇站所、行政村、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档案室,通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电脑查询系统及时各种惠农政策、信息,开放惠农档案,方便农民查阅,实现了农民查阅利用档案一般不出村的目标。
5 高度重视,合力营造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共享的发展环境
一是领导重视。宜都市委、市政府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在陆城太保湖、枝城九道河村亲自办点,示范推进,推动了共享工作向纵深开展。二是部门配合。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市直组织、农业、林业、水利、劳动、民政、财政、教育、卫生、交通、城建、房产等部门积极与档案部门配合,着力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营造服务环境,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强大合力。三是加大投入。全市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扶持资金、档案工作专项经费、企业档案扶持资金、部门项目档案资金、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经费等多种资金来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所辖村及社区统一配备电脑及档案设施设备。全市市、乡、村三级累计投入档案建设经费800万元。四是加强指导。市档案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村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手把手培训,不断提升村乡两级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和“宜都档案信息网”开辟的“业务指导”专题栏目实行网上业务指导,实现了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和利用信息化。
效果及影响
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区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新市镇、打造生态新园区”为目标,岗圩并重,两业并举,解放思想谋发展,真抓实干快突破,拓宽思路强招商,以人为本重民生,未雨绸缪保稳定,真抓效能提能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致富农民为核心。发展休闲农业为手段,实现打造生态新园区目标
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依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供游客采摘的瓜果类,供游客观赏的水生类、景观类,供游客购买的加工类产品。依照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目的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未来几年着力打造“三园三片三轴线”三园即赏荷文化园、葡萄主题公园和芦苇湖生态公园;三片即上、中、下圩三大片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区;三轴线即圩西河休闲美食长廊、中心河水生植物景观乡情趣小村长廊。明年依照方便游客、服务游客的根本,进一步加快以道路为主体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加强农村文明创建管理工作,提升景区文明水平。进一步开展好植树造林工作,提升生态景观水平。进一步创新机制,筹办好以“葡萄文化节”为核心的农村旅游节庆,将建设成“中国最美的湖区田园”
二、紧跟发展。努力实现新市镇建设快速推进。
要靠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乡村化建设步伐。每个项目落地,都是乡村化进程的一步,为此,对签约已开工、未开工的项目,积极做好服务,确保征地、拆迁、过渡、安排顺利,保证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主动作为,借势发展,强力招商。一是依托优势、以规范化土地流转为抓手,以“农”招商,凸显我镇独有特色;二是紧盯新区特别是省行政中心建设,超前谋划,宣传好推介好金融、商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三是依托合肥港综合码头,跟进发展,做好物流仓储;四依托江汽合客项目,围绕汽车配套进行招商;五是做好项目筹划,编制招商项目册,多渠道、多方位反击、走进来开展招商。
三、狠抓项目工作。
带动经济的发展,明年将对续建、建、拟开工的合肥大建设项目加强服务跟踪。对计划在镇建设的项目加强对项目单位的服务、接洽。通过各种项目在建设。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续建项目4个:
年将装置设备并投入运营,1合肥港综合码头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将做好协护税工作并谋化好跟进发展;
年将全面开工建设,2220KV变电所项目:征地、临建已完成。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
合同工期6个月,3重庆路项目:年10月开工。总投资7000万元;
涉及26户、人口96人。4江淮合客项目:涉及我镇主要是180亩征地、拆迁6000多平方。
2拟开工项目3个:
征地72亩,1省广电传输发射总台合肥转播台项目:已签约。预计投资6000万,因其内部原因未开工,镇已多次协调催促;
预计投资1亿元,2省文化和信息产业厅信息检测中心项目:已完成征地。年开工;
预计投资5000万元,3昆仑公司天然气门站项目:正在料理征地手续。年开工。
3潜在及谋划项目4个:
征地1100亩,1安徽医科大学项目:选址初步确定。镇已完成征地原始利息测算,如确定,年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入园项目已有意向,2农副产品加工园项目:已通过市发计委立项。土地是镇属工业用地,主要因规划选址问题未能开工,明年争取开工;
申报“水环境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3水环境整治项目:衔接巢湖治理项目。旨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对我镇岗圩交界地带的四村老村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迁,4村庄整治项目:整合各项农村建设政策。统一安顿、统一开发”方式,实行集中整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年各项经济指标计划。
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等工作相应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由于我镇属新区生态版块。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年各项经济指标提出如下计划:
外资300万美元。1招商引资:内资4亿元。
工业投资1.4亿元,2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00万元;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1.3亿元。
争取700万。3区级财政收600万元。
四、继续抓好民生工作。
落实好各项民生工程。继续加强五保供养、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农村医疗平安和体系建设等工作,切实关心群众疾苦。维护好弱势困难群体的利益。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证和再就业工作,促人民安居乐业。认真抓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防汛抗旱、秸秆禁烧、抗灾救灾工作。
狠抓计划外生育、两女户结扎、出生错漏报、二孩性别比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等重点工作,继续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以四项手术、孕环检和孕情监测等惯例性工作为龙头。严格执行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力争计生工作继续坚持优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