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错题资源论文

错题资源论文

时间:2023-01-20 01:3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错题资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错题资源论文

第1篇

邯郸市十三中学 李英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少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总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得不到及时的克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盲点堆积,学生后续的学习将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考虑,我立足于九年级学生进行学生的错题收集与诊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的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较顺利的开展。

二、研究目标

1.了解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易错的知识点及其解决方案。在设计教案时注意采取合理的策略,避免某类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提高教师课前预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注意防范;出现问题后,从哪些方面加以弥补,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培养学生自我预防错误、自我剖析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1.典型错误题集建立的研究。

搜集、调查、整理出初中生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典型的错误,包括题目、错误的解法、错误的答案,以及出错人姓名、性别等资料。

主要措施:

途径一:教师收集;通过从课堂上练习、课外作业与平时测试中及时提取研究对象出现的错误。

途径二:学生收集:设立典型题集本,要求有错因自我分析、详细正确的解答、题型解题思路总结。

2.典型错题错误原因分析的研究。对每个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针对每个错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主要措施:

(1)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

①教师的备课;

②教师的教学设计;

③教师的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学生的学习行为诊断

①学生的知识基础;

②学生的学习习惯;

③特殊学生的个案研究。

3.有效利用典型错题集对策的研究

把典型错题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措施:

①集体分析:主要针对前80%学生出现比较典型的错误,或全班错误率达到35%以上时采用。

②个体辅导:主要针对后20%学生出现错误时采用。

③教学改进:一是指当出现较普遍错误时(全班错误率≥35%)反思、调整教学设计;二指重点针对后20%学生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设计。

④反馈性练习:按一定的周期整理错题集的内容,精心设计诊治题进行练习。

⑤动态检测:对学生的错误分层要求,动态追踪。

⑥建立新的错误题集和诊治题集。

⑦循环往复,强化训练。

四、课题界定

“错题”是指发生科学性错误的数学习题。

“典型错题”指的是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典型的错误。错误本身就是资源,自己的错题就是自己的典型题。

本研究就是将针对典型错题进行探索,帮助同学们总结错题,让学生对于自己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判断、纠正、整理,然后选择性地配置与错误相匹配的练习试题,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反馈、自我矫正、自我提高的作用。并对其中的一类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等,总结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五、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独立、自主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和发展,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数学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则、运用规则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了用错题整理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力图经过实践,使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有明显的提高,他们从自己的错题中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更多的练习和反馈中,使类似的错误率明显降低。

2.认知心理学理论

马斯洛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走向自律,是独立性,自信心,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养成时期,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利用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错误——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个体错误多发带,结合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学生自我反思,制定矫治策略,开展主动针对性的训练,是达到改善学生个性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馈、矫正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自我调整系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目的的有效方法。

六、研究方法及操作流程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积累,具体方法如下:

1.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详见操作流程)

2.经验总结法:教师要对错误资源的生成、解决、总结三步做好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札记、教学论文、建立《数学典型错误分析》。

3.个案追踪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具体操作流程: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2009.5-2009.6)研究准备阶段。搜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09.9—2010.4)研究实施阶段。搜集九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错误,详细记录出错学生的背景资料,并将错误按课本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简单分类。从数学知识、心理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每个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挑选部分研究结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实践,问卷调查等;将部分研究结论资料发给部分学生,观察其使用效果。从而检验研究结论的效度、信度。

第三阶段(2010.5—2010.6)研究总结完善阶段,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进行总结。

具体安排:

月份 主要工作 2009、5--6 进行理论学习:《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

《教师怎样做课题》、《错题集如何建立更有效》等 2009、9--10 搜集九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典型错误,详细记录出错学生的背景资料,并将错误按课本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简单分类。建立典型错题本。 2009、11 深入研究每个错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2009、12 根据情况进行改进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观察其使用效果。 2010、1 进行阶段总结,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前期实施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2010、3 继续搜集学生的典型错题,并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 2010、4——5 课堂进行反复实践,总结每一类典型问题的方法。 2010、5--6 对过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鉴定结题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九年级数学典型错题汇总及分析》

第2篇

中学日语有效教学的初探

语言负迁移的分析及归因

日语课活动模式的探讨及研究

日汉语篇比较翻译教学法之探索

汉语偏误分析的理论意义

日语教学中的数词用法探讨

来自教学第一线的语法探讨

岛崎藤村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现代日语动词结合价的考察与分析

论新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与对策

浅谈高校日语青年教师的困惑与需求

日语专业人文教学理念之思考与实践

从学生的需求角度探讨大学日语教育

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二语写作能力研究

视觉辅助下的日语语法教学研究

试论外来词与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专业日语教学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可定制日语学习辅助平台

科技日语阅读类教材的编写原则分析

日语中的性别指向用语及其社会性差异

日语的名词叠词的形态特点与语法含义

日语专业职业能力教育现状及模式构建探索

全方位培养听说能力造就日语高质量人才

调整现代日语语法活用表的设想

贵州省日语方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课题

浅谈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暧昧性的误解问题

关于财经方向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视频语料库的日语授受表现的考察

从教学大纲的角度来看日语教学法的选用

基于语料库的日语新闻听力教材编写策略

日本文学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不赞同言语行为的研究概述——以汉语语境为中心

佛教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以净土真宗为中心

听解语篇结构解析——基于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语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日语教学研究综述

句子改错题型的导入和评价及学习者习得情况分析

利用电子化语言资源辅助日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面向跨文化交际的日语教学的研究——思维模式的导入

日本概况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以日本茶道为例

国内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材中基本词汇的计量考察

基于“对话”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研究构想

关于大学日语学生对称赞的应答方式问题的实证研究

论在华日资企业的需求的变化对日语教育的负面影响

日本汉语学习者偏误分析补遗(虚词篇)——兼与日语对比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开展商务日语网络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

日语格助词误用比较分析——以日语专业与日强班的比较为例

探讨日语MTI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以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第3篇

【关键词】纠错评讲课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3-01

如果说新授课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关键,那么评讲课就是深化教学内容、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然而,现实中并不难发现评讲课被当成是学生更正答案的“自习课”:老师“讲”,学生“写”。这不仅对学生知识巩固无多大作用,甚至会引起反效果,这会让学生慢慢养成懒思考、只懂听写的坏习惯,逐渐地会变得不敢质疑、不懂反思、思维受限制,另外这样的课堂沉闷无趣,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好一节高效的评讲课,我认为要做到:

1.潜心分析试卷,积累备课资源。

老师分析试卷应该包括对试卷难易程度,题量大小、时间是否合理,知识覆盖面如何,题目是否能联系社会热点,能否联系学生实际,考查了学生的什么能力,等等。在分析试卷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对答题的相关统计数据、个别典型题目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这些资料都是教师备好评讲课极其重要的资源。

2.用心分析学生情况,让评讲更有针对性。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老师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份试卷,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显示的优点和暴露的不足大不相同,分析好学情,评讲时才更有针对性。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评讲更高效。

也许我们都习惯了评讲课的最一般模式:对答案——教师分析解释——学生更正答案。那么评讲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有什么好设计的呢?难道要像新授课般,从导入到教学过程到总结,再到课后反馈与巩固,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吗?我认为经过精心设计的评讲课才是真正的评讲课,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课堂目标。

评讲课应该比新授课更能吸引学生,因为其重要性不亚于新授课,甚至发挥着新授课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设计上花心思。

怎样设计评讲课,个人认为课堂形式无定法,但是效果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运用“纠错教学”会让评讲更高效。

3.1显示答案的形式应该多样、直观。

评讲试卷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而且形式有很多种,我们不能仅限于让学生直接抄写答案。

3.2指导学生在“纠错”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

评讲课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要扫除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误区、盲区,提高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灌”,让学生单纯的“抄”,将使评讲课失去真正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评讲既让学生“纠错”,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要大胆鼓励学生深入分析试题,指导学生边分析典型例题,边归纳得出答题的方法技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答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疑问,让学生层层分析解决,在分析解决过程中发现自身答题过程存在的问题或弱势之处。在学生认识到自身思维盲点或方法的薄弱点后,再指导学生往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走出这些盲点、误区,让“纠错”过程更深刻,学生明其之所以然,才能更好地避免以后重复犯错!

其次,用好学生的“错题”,注重“纠错”过程。即使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做错了这道题目,老师也不能帮他们包办,更不用担心再做一次他们还是不懂。学生做错的一份答案,它的价值有时候比我们手上那份参考答案要大得多。

“纠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 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包括错误知识点、错误的思维方法、错误的答题规范等等,尤其是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思维方式、方法的误区,只有深刻认识到错误,才能正确理解知识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预防错误的重现。

3.2.2评讲后,在总结学生归纳答题技巧后,恰当地安排学生进行相同类型的题型训练,不仅能也可以及时检测“纠错”教学的效果,更能及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方法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如同一背景材料设不同类型的问题;同类型问题转换不同的背景材料;更可以让学生试着根据背景材料自主设问,自主解答。

3.2.3 评讲课上要注重边“纠错”,边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授之以渔”才是评讲课最终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走出知识误区、盲区时,必须及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更要对答题技巧与注意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参考答案是重要的,但经过评讲,由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来的答题技巧或笔记更重要。

3.2.4 教师在引用“反面教材”时,必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拿着“反面教材”来讽刺、挖苦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懂得尊重这份“教材”的主人,更要懂得其价值所在。教师在选用“反面教材”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暴露是哪位同学的答案,淡化“主人是谁”的这个问题,最好选用非本班同学的答案。

因此,评讲课不能仅限于教师指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参考答案,而是要更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借助一些“错误答案”,让学生在“纠错”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断巩固知识水平和提高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评讲课模式更有趣味,更高效率。

3.3评讲课后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评讲课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课后,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评讲课的笔记。课堂的时间很有限,很多答案整理、笔记归纳等工作不一定能在课堂上高效完成,特别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而进行的笔记整理,更需要课后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好“后续”工作作出明确的要求,以巩固评讲课的效果。例如,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试卷背后空白地方更正答案;要求学生在书本前面空白地方整理答题技巧笔记;要求哪一部分同学必须重做哪一道题目等等。

总之,一节高质量的评讲课,需要课前教师精心的准备,课堂师生和谐的合作。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评讲课的重要性,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探究高效的评讲课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编:《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2. 论文《让“纠错”成为一种习惯》嘉善县教育局

第4篇

关键词:单招;交互式;智能评价;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1 研究背景

单招高考计算机专业理论总分为300分,其中包含了5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我们所研究的课程就是其中的三门: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三门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是关于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枯燥、难懂、无趣。但是这三门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时影响学生的高考总分。

我们根据多年来高考中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造成学生计算机综合理论成绩不高的原因不外乎:

(1)学生知识盲点多,虽然考前进行了大量的考题训练,但是遗忘率太高。

(2)学生考前复习没有针对性,比较片面,没有着重点。

(3)学生没有总结、复习习惯,没有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学生易错试题没有强化,导致错误的试题一直错误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课题组结合教学的实际,思考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功能简洁的交互式试题库与智能评价系统,按照指定题库或章节生成知识点全覆盖的试卷或习题,让学生通过交互式试题库和智能评价系统完整的训练,能够扫清知识盲点,形成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2 研究过程

课题组的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

1.2.1 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及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总体设计。同时向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目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困惑,以及对于本课题研究提出意愿,使得本课题研究不偏离教学实际和初衷。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了解目前学生学习特点,研究适合计算机单招班学生学习的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途径。

1.2.2 课题组通过对2010年、2012年江苏省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的细致解读,仔细研究了近10年单招计算机综合理论全真试卷。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整理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三门专业理论课题的试题库,分题型实现试题的电子化处理,并完成同题干试题的筛选和部分试题的补充,实现试题库对考试大纲的全覆盖。

1.2.3 根据课题的设想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结合单招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完成交互式试题库管理平台的构建以及智能评价系统的建设,实现电子版试题的入库工作。

交互式习题库及智能评价系统主要有以下模块:身份识别模块、考试答题模块、出卷模块、练习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成绩分析模块、作业模块、学习交流模块、试题维护模块等。其中考试答题模块、出卷模块、成绩分析模块为本系统的主要模块,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主要方法和手段。

1.2.4 完成试题库管理平台的交互式测试和智能评价全部功能,尝试性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根据教学实践反馈结果完成系统平台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及举行学生学习反馈访谈,完成对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形成报告,收集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课题组选取了计算机应用单招班1003班作为尝试研究的对象,全班27人,男生18人,女生9人。进行教学实践的实验后,这些课程取消了课外作业,仅用上课时间利用交互式习题库和智能评价系统进行上机训练,错题重做功能和生成指定试题试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高错误率试题的快速搜集和反馈提高了课堂效率。

2 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2.1 研究成效

2.1.1 学生受益。对于枯燥无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生很是厌烦。复习效率低下,知识盲点多。同时又没有错题整理的习惯,使得错误的试题订正后还是错误,直接影响计算机理论综合成绩。通过实验后,100%的学生表示学习效率较以往有很大转变,同时系统能自动生成错误试题,有助于扫清知识盲点。2013年单招高考成绩证明,交互式试题库建设和智能评价系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

2.1.2 教师受益。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密切的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提高了个人素质,不仅视野开阔,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理念更新,同时因为课题成员参与系统平台的开发和研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系统开发能力。部分教师深钻猛挖,多方寻求,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稿件。

2.1.3 学校受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带动了一大批本组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或提供资料,或整合资源,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整理、分析或参与系统的开发,全组的研究风气为之一新,在全校树立了学习的典型。玩游戏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不仅减少了一些无益的扯皮现象,还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2 研究成果

2.2.1 课题研究促进了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三项课题的深入实践,教学成果日趋明显。学校毅然决定推荐课题研究成果《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参加江苏省第一届职业教育优秀成果评选,2013年5月被评为苏州市特等奖,同时参与江苏省的评比,最终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2.2.2 近2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10年的高考全真试题,整编、修改、完善、设计出了三门专业课题的电子试题库。其中计算机原理427道、计算机组装与维修317道、计算机网络技术412道。紧贴考试大纲,实现计算机理论知识全覆盖。

2.2.3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学生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搭建了交互式习题库与智能评价系统平台。本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本系统平台既可以用于考试,更适用于练习。单纯的考试功能实现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但训练作用不明显。单纯的题库练习功能比较单调,学生难以进入一种紧张的学生氛围。本系统把计时考试和练习相结合可以实现学习效率的迅速提升。

(2)本系统可以按照指定题库或章节生成全覆盖的试卷(生成所有试题),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覆盖,而且所有学生试题相同,提升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考试完成后自己用查分功能了解得分情况,对错题必须看一下教师准备的试题解析,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快速反馈。

(3)教师可以查看每张试卷的学生得分情况,通过得分明细查看错误率高的试题作重点讲评,实现了难点突破。

(4)学生做完一轮试卷后,管理员通过答题情况分析,获得所有试题的答对数和答错数,把答错数比较多的试题ID重新组织为逗号分隔的字符串,再次生成指定试题或所有试题,同时包含指定试题ID,生成二轮的试卷,实现了全班学生易错题的再次训练,填补了学生知识缺位。

(5)考虑到分层教学。学生知识掌握有差异、答题速度有不同,由于同时开放了多套试题,答得快的同学可以更早地完成其他试卷解答,答完后也可以通过练习功能针对以往的错题做加强训练,实现了班级的分层教学。

2.2.4 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高考本科录取率实现了我校历史的突破。课题组组研究了成果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相关数据,发现实验前计算机综合理论成绩在苏州大市二模考试中计算机专业理论成绩在10个学校中排第6位,均分比大市均分低4分。经过半年的教学实践后,1003班27名同学在2013年4月的对口高考中计算机综合理论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计算机专业理论均分从177.15分提高到244.78分,从大市第6名提高到第2名,超大市均分35以上。

2012年我校计算机单招本科上线情况为4人,占苏州大市计算机专业录取总人数的比例为3%,而2013年课题成果实验半年后,我校计算机单招本科上线16人,占苏州大市计算机专业录取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1%。

2.2.5 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成长。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学生学习有效性研究到交互式电子试题库的整理、设计,再到智能评价系统平台的搭建。组员深入研究,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的智能评价平台也在多方组织的评比中获奖。

3 问题思考

(1)课题主要解决的是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复习有效性的问题,它不能从根本上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三门专业课程内容还是很复杂的,不是单招综合理论考试这比较浅显的层次,要完全弄懂和精通,需要学生的不断研究、专研。所以,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更新观念,不断的提升理论素养,研究提高理论知识、提高实际组装、网络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开拓新的渠道和系统,为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开创爽朗的新天地。

(2)本课题主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单招学生,那么其他专业的单招学生是否也可以进行呢?若进行应注意哪些问题?其智能评价系统的开发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电子题库的设计、整理能否使用计算机专业的模式或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

总之,本课题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拓展。我们相信,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不停思考的大脑,有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本课题研究必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杨秀平,付细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交互式练习和综合测试系统[J].长沙大学学报,2008(02).

第5篇

一、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语文教学在中国已延续了上千年,这个学科在学校课程中是历史最久远的,数千年来,从孔夫子一直到本世纪初,我们一直在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以范文文本为基础,以分析字词句章为内容,以读讲写等为方法。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但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的运用似乎并不理想,无论是省市的公开课,还是老师平时的授课,其授课的实质仍是传统的,多媒体似乎仅是个形式,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造成这样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线老师缺少有效实用的多媒体资源。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仅限于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多数没有系统性,或者没有针对性,导致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事实缺位,进而导致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笔者以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而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就要建设好个人网络资源库,想当年,余映潮老师“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这不就是在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吗!不过现在我们不需要用蜡纸刻印,不需要用手写,不需要用木箱收罢了。如今仅要一台电脑就够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个人网络资源库的探索。

二、网络资源库的框架建设

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首先要建设好资源库的目录,再将收集的资料填充到相应的目录下,所以一个实用的教学资源库,一定要有好的框架,笔者是这样设计个人教学资源库目录的:

(一)备课资源库。这个目录以教材为基础,分必修、选修、高考三大板块,必修选修按教材顺序排列,高考按照题型排列。在每一个具体的子目录里,笔者把资料分为两块,一是有价值的资料,一是整合后能使用的资料。每块里又有教师用和学生用之分。

(二)作文资源库。鉴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建立作文资源库,这里又按文体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三部分,每种文体下有写作指导、优秀例文、学生范文。其中优秀例文以课本出现的经典文章为主。

(三)语文小知识。语文知识非常庞杂,很多时候,我们总要为一些小知识去查各种资料,往往看后又忘了,下次用到又要到处找。所以笔者设了这个目录,把用过查过的语文知识及时存起来,方便平时教学。比如学文言文常涉及到古人的官位,不同的朝代官名相同可能官位不一样,笔者把这些记录下来,就随时可以查阅。

(四)走进大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这就要不断地向语文科研前沿的大师学习。笔者在这个目录设置了大师成长、大师思想和大师风采(主要是课堂实录)等板块。

(五)学生状况。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关注学生,所以笔者设立了这个目录,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常见的错误,就像是学生的错题集,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掌控,然后教学才会有针对性。

三、网络资源库的素材整理

有了骨架,更重要的是要用血肉填充,那么如同血肉的素材从哪来呢?虽然笔者并不排斥网络,但仍觉得素材的积累不能以网络为主。

方法一:从报刊杂志中来。笔者一直以为教学资料含金量较高的是本领域的专业刊物。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报》等很多专业性刊物,上面有很多非常有用的、实践性强的内容,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有一次,笔者把《语文报》关于应试作文的一组系列文章收集到资源库中,在讲授作文时,将这些文章加以整合讲给学生,效果非常好。这些专业刊物文章大多是一线的优秀老师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是教学的总结反思,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整理。

方法二:从教学实践中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是无穷的,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往往会有许多非常精彩的片段,我们应该做有心人,把它们记录整理出来,这是宝贵的财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比如在教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剌客列传》一文时,有同学就指出,荆轲的刺杀行为在今天就是恐怖行为,跟本拉登没什么区别,他的精神在今天不值得提倡,其中包含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误思想,与今天的法治理念相背离。笔者觉得有道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自己研究感悟,使他们学会从中吸取什么,抛弃什么。当然,从实践中来也包括向同行学习,每个人的课堂都会有他的精彩之处,我们也应该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

方法三:从字辞典中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查阅一些字辞典,以明确某些字词的含义,我们还应该及时把这些字词添加到资源库中,因为这些一般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另外,这些对教师来说是困惑,对学生来说肯定也是困惑。

方法四:网络搜索。现代的互联网非常强大,一个内容能搜出很多资料,但很多会雷同。所以笔者认为上网搜资料尽量查一些专业的大网站,如中华语文网、中学学科网、三槐居语文网等,还有网络下载的内容一定要精心整理,保证质量。

四、网络资源库的使用

建设是为了使用,没有使用价值,那么建设就失去意义了。笔者觉得个人语文教学资源库主要是为个人教学活动服务,为教师个人备课授课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笔者在备课时,首先到个人资源库中调阅现成的资料,然后加以修改。没有的内容再到其他地方查,并及时添加。此外,在每星期授课前笔者都将资源库的相关内容放到教室的电脑里,让学生自主使用。当然,个人语文教学资源库还应该实现资源共享。

第6篇

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习惯差,方法死,文科知识背不过,理科知识学而不活,题目做了一大堆,遇到新题不会,遇到老题仍做不对。面对学生喊累,老师叫苦的教学局面,我们提出“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教学法。

就拿数学教学来说吧。前面很长时间我对“学生学不会,老师教着累”的局面,苦不堪言。我不止一次的想:不是自己的业务不够博大精深,也不是学生的大脑不够聪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这种现状呢?几经周折,反复琢磨,最后认定:学生没有真正从我们老师手中获得学习的金钥匙,只是为教题而教题,把知识使劲的往学生脑子里塞,既不去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也不去用智慧武装他们的大脑,致使学生跳入“题海战术”的深渊。

我认真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改变教学理念,变“要学生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方式,变“老师先教为学生先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之前,即思维意识超前起来,思维状态动起来,思考活起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敢于挑战老师,敢于挑战课本,勇于向权威挑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

1、“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拿到一个问题,老师先不要抢先解答,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自行学习,然后小组内解惑,利用小组同学脑力资源共享优势,积极解决基本的困惑,,每人把解决的问题积累到集锦本上,还要写上自己获得知识的感想、体会,以及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怎样考虑,怎样预防类似错误的发生。这个环节,主要是象医生诊断病号一样,寻求错题病因,找出医治处方,形成治疗方案,附加预防旧病复发的注意事项。这个环节时间20分钟。

2、“组际间合作”:组内也难以解答清楚的问题,小组间交流,即小组派代表走下座位,走到其他组中去,虚心取经,这时本组内的同学继续研讨其它问题,代表取到真经,回到组里,讲给其他同学听,实现组际之间的经验分享;尤其发挥组长及学科优势生的能动性,此时,学生的思维进入浮想联翩,思潮如涌,进入欲罢不能的解题竞技状态,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时间15分钟。

3、“师生间合作”:只有当学生真正无法搞懂的东西,老师才最后出马,点亮他们的智慧火花,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真正做到了智育上的升华。这环节用时10分钟。

老师在整个课堂上,表面上看是轻松了,实质上,对教师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搜集来自学生方面的的各种信息。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更需要老师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要求老师对问题的解决,了如指掌。就像孙维刚老师倡导的数学境界:“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老师的点拨,一定要站在哲理的角度,从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启迪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发自内心的自觉和执着。

三、取得的效果

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一步步把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推向,虽然可以不留给他们过多的作业,但他们也会因为对问题的执着追求,而自觉自愿的去研究问题,去发展思维,而且经过他们自己学会的东西,会经久不忘,记忆犹新。

在实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只教给学生一个个孤立的数学题”的改革中,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方法的时效性,我们师生还集体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三字经

听课要领:展开书,铺开本,拿出笔;认真听,重点记,多质疑;做作业,要独立,莫抄袭。

上课讨论要领:动动脑,张张嘴,有问题,不耻问;我会的,你懂的,都是宝,要记牢;你帮我,我助你,在一块,乐开怀;你也辩,我也辩,辩论多,有收获。

复习要领:勤翻阅,多圈画;短周期,快循环;螺旋式,稳提升。

让同学们总结了每天“三问”:今天的课程我学会了吗?我学会的知识点弄懂了吗?我弄懂的题目搞通了吗?总结了学习的“出路”:主动的学,科学的习,独立的悟,大胆地探,积极的合作,公平的竞争。

第7篇

关键词:系统论;教师共同体;正能量;集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08-1

一、构建同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共同体在某个学科、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中要占居主导地位并发挥统率作用,首先要构建同一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共同体凝聚智慧,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打破成规,优化组合,构建同一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楚州中学的“自探互教”模式等。有了共同的教学模式,教师个体就可在此模式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通力协作,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当然,每种教学模式都非万能。教师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反思,适时修正“同一”的教学模式。

二、推进高效的集体备课

1.备课组长立足本年级本学科的整体教学,全盘考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方面,上好示范课。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积极上好示范课;另一方面,编好导学案等。在课件下载、整合与制作过程中,在导学案及各种练习的编写中,备课组长提出统一的、规范的、具体的格式要求,并提前制作模本,供同行效仿与参考。

2.备课组长要慧眼识英才,聚焦成员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合理明确地分工。如让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青年教师带领两名同事专门下载、整合与制作实用、高清且富有时代感的课件;召集对考点、考题了如指掌的老教师编制导学案、错题集,总结归纳近年升学考试真题等。备课组长积极组织、搭建教学交流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有用武之地,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推进该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每周例行的集体备课,教师共同体要合力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首先,要对提前备好的课件与导学案等进行集体研讨审核,若发现存在不足要及时修改、完善、定稿。其次,由主备人说课,其他成员作必要补充。最后,对上周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积极反思,挖掘亮点,审视缺点,共同切磋困惑与疑难。

通过高效的集体备课,提高备课实效,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师生负担,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当然集体备课需要信息反馈,学期结束时要对备课组进行检查评比,与奖惩挂钩,表彰先进,鞭策不力。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教学质量标准多元化。教育管理层往往持有应试教育理念,站在“学生成绩决定论”的立场评价教师,结果与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教育要走出误区,对于决策者来说,务必充当“丈母娘”角色,转向综合考核学生的德、智、体等多方面表现来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其学习态度的端正,还要洞察其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与体格的健全,使之符合“准女婿”标准,不能以单一分数决定论,而应多元化地评价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考核教师绩效项目多元化。考核可从师德师风、备教改辅、教学成绩、班级管理、团队精神、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考核诸多方面一定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恰当比例,赋予教师更多人文关怀。决策者要把人性化管理演变为触动教师思想和情感的引线,让人文关怀成为学校管理中凝心聚力的核心。教师共同体也是普通的人群,有金钱消费的生存需要,也有享受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可能挤压教师的正当诉求空间。对师德考核解决的是底线,对教学质量的考量关系着教育的生命线。这就要求绩效考核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如考核教学质量一定要立足整体,放教师个体于全年级乃至全校之中,激发教师共同体的协作意识,弱化均分差距,强化整体作战,切忌以班级均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还可以设立进步奖、优生数奖、科研奖等。

四、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成熟

1.志存高远,规划目标。青年教师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志存高远,但往往成长规划浮于实际。青年教师思想上不可闭关自守、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也不能自卑。正确的做法是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张圣听,集思广益,规划好成长目标。不妨参照“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成长路径。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封闭的个人很难进步。青年教师群体或个人,只有践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融入教师共同体,才不至于丧失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机会。日常教学中多走进资深教师的“家常”课堂,多听听公开课、示范课,引进、消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拓展视野,反思自我,积淀理念。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离。青年教师要珍惜机会,利用公开授课、优课评选、教学设计、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机会,“走出去”,锻炼和展示自我,以此作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契机!

第8篇

关键词: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互动;高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6-0090-04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要素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是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已经成年,是具有独立性的人,相比儿童及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他们经历了高考,积累了较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并能依靠这些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升入大学后,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

然而,学生普遍反映进入大学后,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显得有一些枯燥,这是因为大学的课程教学任务较重,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的班级容量普遍偏大,因此教师经常采用单一的灌输式讲授方式。同时,教师普遍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的配合,一直处于唱独角戏的状态,难以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及时有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更谈不上享受教学过程了,因此教学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开发了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同时,配合了相应方式方法的改革后,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很好,课堂教学得到了学校、专家、学生的好评,教学效果突出。

2.智慧学习支持平台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一个通过调查、分析、诊断,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执行管理系统并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实现量身定做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旨在提升学生的(优良)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物质条件。

个性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的人,而教育个性化是一个必经途径。教育个性化是实现个性化教育,进而培养个性化人的过程。个性化教育对我国来说尤其重要,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等方面。

(1)学生方面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目前,高等教育的班级编制都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个班,集中授课,教师教学只能根据教学经验,针对大多数学生情况写好一个教案,实行“一对多”“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下,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又“吃不了”的现象,无法真正因材施教,学生如果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正常教学节奏。

(2)教学资源方面

个性化学习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n程的教学中,计算机及其他多媒体视听设备早已被广泛使用,为配合这种教学方式,应把各类教学软件及配套的视听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开发重点。

(3)教学媒体方面

个性化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同时,还要应用好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能较好地应用计算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和VR、ER等设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利用这些设备辅助学生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因此,怎样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较好的教育,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分析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是一个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课堂教学互动系统,由智能移动终端、反馈器、多媒体教学展台和教室公共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组成,这些设备可按照无线短距离通信协议运行。教师和学生每人一部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移动终端设置至少包括蓝牙、WIFI或其他任意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师生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控制模块进行双向无线通信。

1.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架构设计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后台管理端,学生端APP和教师端APP是基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本平台是采用B/S与C/S的混合架构模式,结合PHP基本架构开发出运行稳定、可操作实施的智慧学习支持平台。

2.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功能

(1)教师端的功能

教师端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①登录模块:授课教师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登录,经控制器确认后,向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发出认证成功信息,并向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计算机发出显示授课教师信息的指令,具体内容包括授课教师姓名、职工号、职称、手机号、办公地点等信息。授课教师点击“上课”按钮,便可使学生端与教师端建立连接。

②考勤模块:授课教师可以查看和管理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的出勤情况分为迟到、病假、事假和旷课四种情况。系统会将学生的考勤情况自动记录在学生课堂考勤表中,学生考勤表含有学生姓名、学号、课程代码等信息,并会保存到服务器数据库中,以作为期末对学生出勤考评的依据。

③出题模块: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若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即时通过出题模块提出问题。问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学生通过学生端APP回答问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到教师端,并同时显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教师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对每位学生了如指掌,大大方便了教师课上提问和学生课下学习。

(2)学生端的功能

学生端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①登录模块:学生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登录,经控制器确认后,向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发出认证成功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手机号以及所修课程。

②签到模块:不能按时到课的学生可通过远程登录此平台进行请假,学生姓名、学号、课程代码和出勤情况都会被记录在后台数据库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签到、出勤、旷课、请假、迟到的具体数据,并可通过点击“详情”按钮,查看他们的详细考勤信息。

③答题模块:学生在授课教师通过出题模块提出问题后,使用学生端APP回答教师提的问题。如果是选择题,学生选择字母A、B、C、D即可;如果是判断对错题,学生直接选择正确或错误按钮即可;如果是简答题,学生则需要输入相应的文字答案。

(3)后台管理端的功能

后台管理端的功能主要包括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课程信息的管理模块,学生考勤分析模块和学生答题分析模块三部分。

后台管理要由管理员来负责。管理员按照权限可分为总管理员和一般管理员。总管理员一般是由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的人员担任,主要工作是添加和删除用户。在智慧学习支持平台中,用户的用户名就是教师的职工号或学生的学号,在校内均是唯一的,且不可修改,但用户可以自行修改登录密码。总管理员的工作还包括管理用户数量、用户等级,维护用户资料;保护后台管理服务的安全性;对教师、学生和课程进行编辑、添加和删除;对学生的考勤和答题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分别统计分析每个学院、每个专业和每个班级的学生出勤到课情况和课堂答题情况等,也可以分析每位学生在不同课程中的上课情况,这会帮助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般管理员由任课教师担当,主要是对学生考勤和答题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分析每位学生的出勤到课情况和课堂答题情况等,也可以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上课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由于受班容量和上课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大量来自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数据都被忽略了,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和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难对每位学生进行精确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如果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就要通过考试和作业的方式,但是教师无法当堂获得考试数据,获得及时反馈,因此无法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为师生沟通和交流建立了新的广阔的沟通空间和更多的交流途径,充分体现了交互性、动态性、开放性、个别化等特点。教师运用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可进行动态诊断、反馈,并以后台大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动态评估和针对性跟进,在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上提高针对性。

关于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的具体应用,笔者将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设的“PHP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来说明。教师提前进入教室,打开所需的设备。在课前10分钟,教师登录智慧学习支持平台,点击“上课”按钮,进入上课状态;学生也陆续进入教室,登录并签到;有个别学生上课未能按时到达教室,在进入教室后,登并签到;有的学生因病不能上课,也远程登录并点击“病假”按钮,请了病假。教师查看了本节课的学生出勤情况后,开始讲课。学生的出勤情况会被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为教师在期末评定学生成绩提供数据,具体的应用流程如下页图所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以便进行后续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需提前设计好检测题(题型是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和简答题)并,然后要求学生答题。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答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很快就能反馈到教师端和教室的大屏幕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就看到了全班学生的各项答题数据和数据统计分析图,也看到了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数据分析图。通过阅读学生答案和答题数据分析图,教师发现学生的字符串知识掌握得较好,于是就稍微加快了教学速度,增加了难度较深的知识,并适度扩充了知识面。这些数据也会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为教师在期末评价学生提供参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数据的反馈和分析有效地帮助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结论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智慧学习支持平台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强化课堂教学互动,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公正地记录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智慧学习支持平台与高校课堂教学相结合,符合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实现了“三新三动”,即适应教学新形式、教学新技术,了解学生新动向;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与智慧学习支持平台互动。

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应用在高校课堂,从宏观上讲,体现了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趋势,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微观上讲,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校园网的全覆盖和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已经为智慧学习支持平台应用于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和资源支持。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教学形式将会从面对面、多媒体集体教学方式,逐渐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自由和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复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学生只有经过对所学的教材进行层层挖掘才有希望把知识形成网络。这对其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并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高三英语结束新课后即转入复习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是复习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到切合实际,学情分析客观全面,渐进式地由点连成线,线组成面,面结成网,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复习阶段教师要做的功课。

一、课堂教学

1.坚持抓“主要矛盾”的原则

始终把学生的词汇积累与阅读的限时理解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加以思考。通过高频词汇,近义词汇的专项训练,单词课文读忆,词汇表英汉快速识记等和长期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拓宽知识面。阅读理解强化训练时,重点提高搜读细节信息的能力,概括和推断能力,以及长句和复杂句的理解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方面,少讲多练,精讲精练,力争做到习题讲评过程中“三讲三不讲”,即讲清重点,难点,疑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估计讲了也不能理解的则不讲。个别有学习需求的,可以个例讲解。此外,对于基础知识题还要做到:先练后讲,逢讲必连,讲后再练。另一方面,了解和分析学生解题的困惑和易错点,课堂教学要着力点突出,确实解决学生问题,从完成教学任务式或劳动密集型式的讲课,向面向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

3.渗透“三维目标”的原则

即始终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与达成。教师要体察学生的情绪体验,积极引导;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让学生动笔,动眼,动耳,动脑,紧张有序地听课。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例如,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总结失误原因,如何纠正,有何疑点?把特殊课堂教学与日常教学课堂结合起来,例如间隔性的进行讲座式或公开课式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提高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活力,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体验进步的成就感,避免师生的相互抱怨或懈怠情绪的出现。

4.大备课,小课堂

在学科教学研讨会上,年级学进度和复习方法,安排专人负责专项真题教学材料的筛选和编纂,但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复习安排,不能一刀切,统一是指导性的,不是统一要求,统一模式。所以,大备课,小课堂其目的是发扬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特色的合力,力争事半功倍,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二、复习的总体思路

1.词汇复习

复习方案:早自习熟读1-6册课本,通过理解文章,再次及时巩固词汇,用时4-6周,共12-18次;

一至两次的专项训练。对于常考的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短语的辨析,作为一个讲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总结。

构词法知识讲座与练习。高考阅读中的举例和任务型阅读题型考察举例和练习

阅读专项训练时,讲解猜字题型时,穿插教授语境词汇理解的技巧。

2.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和进行限时训练相结合

复习方案:选用近三年的各省高考真题作为主要训练材料,以信息题和资源题为辅。

少讲多练,精讲精练。

语法专项(1+1=2周)

语法分项练习+成套语法单选题练习+适当的课堂限时训练三结合。

语法分项集训:常考词语和短语辨析,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三大从句,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倒装和特殊句型。

注重常规题和典型题,分析和归纳易错题或陷阱题,适当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The small company has produced many kinds of products, none of ?????_____ sold to other countries. A. them B. which C. it D. what

阅读理解专项(1+0.5+1+1+1= 4-5周)

集中分析难句,长句和复杂句,扫除长句“拦路虎” (2-3次集中讲座+课后作业跟踪练习),语义替换,口译,笔译等方式。

集中分析四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的篇章结构,提高学生对英语文章主题段和主题句的把握能力(两次集中讲座+课后作业跟踪练习)。

集中分析四种真题题型:分析细节题,推理题,猜字题和主旨题的题干特点,选项设置特点,和讲授必要的解题技巧(两次集中讲座+课后作业跟踪练习)。

文章限时阅读和及时精讲+成套阅读真题限时训练相结合。

3.书面表达

复习方案:两次专项讲座,分别分析英语真题和参考范文,联系高考评分标准,树立学生严格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意识,讲解如何写好主题句,提笔审题,正确使用过渡词,以及如何适当添加细节,建立常用的写作模板。

分类型讲解+限时训练, 课堂集体评阅精讲和课后评阅相结合。

类型范文举例和背诵。

三、结束语

第10篇

经验2、每堂一赞。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备课快结束前,还要“备一事”,就是“明天表扬谁”。可以表扬最近进步的学生,可以表扬给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可以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可以表扬研究性学习做得扎实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赞美,也许是某个学生成才的起点。

经验3、每日一题。就是每天出一道数学征解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征解题可以是教材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可以是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多数学生对每日一题很感兴趣,哪天没给出征解题,学生就“若有所失”。征解题也可以由学生先提供给我,我简单评判或修改后署上学生名字公布。

经验4、学生命题。传统的考试方法,都是教师出卷考学生。作为考试改革的一种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让学生参与编拟数学试题的尝试,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命一份数学试卷。我从学生的命卷中选取一部分题目(约占新试卷的70%),加上我自己的题目(约占新试卷的30%),组成一份新的数学试卷。你去试试,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验5、作业再生。“数学再生作业”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不直接修改,而是通过符号、提示、质疑、重做、还原、强化、借鉴、另解、引申、论文等,暗示其错误或错误的性质,或给出探索方向,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正确的答案,总结解题规律和解决新的问题。

经验6、学习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是我教学的一大特色。就学习环节而言,我注重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就学习内容而言,我注重指导学生会学概念、会学命题、会学解题;就数学能力而言,我注重指导学生自我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验7、贴近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经常“联系生活讲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和魅力。

经验8、文化渗透。“数学不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而且还有浸润其中的数学文化。只有把抽象的、逻辑的、严谨的数学,即冰冷的数学,转化为生动的、人文的、思考的数学,即火热的数学文化,数学课堂才是人才陶冶的炉膛。”张奠宙教授的这番话,我在早年就开始行动了。

经验9、不唯教材。教学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活用教材。首先要重视教材对教学的指引功能,教材毕竟是由专家学者编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稳定性和通用性的教材必须与时效性和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整体效应;第三,要树立大教材观,整合一切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经验10、让生上课。让学生当一回教师未尝不可,可以是整节课由学生来上,老师适当点评;可以由几个学生一起上课,老师点评;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上课,老师讲一段,学生讲一段。通常的情况是,讲评问题时,若学生有好的解法和好的想法,我就顺势说:“请某某同学上来讲一讲他的解法(想法)。”

经验11、成片开发。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解题等,常常是可以“成片开发”的。我在教学中,以单元结构教学法为主,辅以其他教学方法,整体推进。注重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揭示其本质属性,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考虑一题多解,让问题由点构成线;引导学生一题多变,让问题由线构成面;引导学生一题多用,让问题由面构成体。这样,学生就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数学问题。

经验12、有意差错。“有意差错”,说白了就是“故意讲错”,这种办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困惑,锻炼他们的判断力,小学可用,初中可用,高中也可用。

经验13、作业谈心。通过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这种“谈心”起初是单向的,就是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表扬肯定,或批评告诫。后来学生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和我谈上几句,使谈心成为“双向的”。这种“谈心”,可以克服其他谈心法的不足,如教师因忙于教学、教研活动,或学生参加活动找不到合适的时间进行谈心等。

经验14、统计到位。每次单元小测或考试,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统计,设计一个表格,横向为各题题序,纵向为学生姓名。填完表后,横向一看,每个学生的丢分情况一目了然;纵向一看,每种题型的丢分情况一清二楚!有了这些统计数据,讲评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经验15、限时作业。提解题速度,是数学作业的一项基本功,一些学生考试时感到时间不够用,这与解题速度慢有关。因此,我要求学生要有效率感,提高单位时间的作业量,你若平时做数学作业一般需要45分钟,你能不能给自己一个指令:今天做作业,节约1分钟。你去做了,结果发现节约的可能不止1分钟,也许是几分钟。经常进行限时作业训练,必有好处。

经验16、序化有序。序化,就是要求学生建立知识大厦,让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序”。比如,学生学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就可以整理出与它们有关的八个内容:定义、图像、通项、中项、前n项和、性质、判定、应用,将这八个内容构成一个知识体系,“有序”地印记在自己的大脑里。

经验17、类化问题。类化,就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和具体方法,陌生的问题一旦转化入“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11篇

对于课题研究,有些教师认为高不可攀,有畏难情绪;有些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研究的意识和精神;也有些可能是自身经验和能力不足等。其实,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开展“草根式的研究”,就会发现课题研究并不难。笔者将课题研究的方法归纳为六个“金点子”。

一、内观外视,学会查找,我想提高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具有反思和发展的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育研究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创造性劳动,只有教师把研究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才会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首先要是一个主动学习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确定为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音。教师若不去主动学习,其观念就是滞后的、知识就是陈旧的,就无法揭示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研究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是肤浅的,甚至是盲目的,无法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研究问题的提出,方向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既来自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又基于教师获取、占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坐井观天,闭门造车都是伪研究。教师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勤于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清教育发展方向,把握教育改革的重点,捕捉国内外教育的新动态,才能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把准脉搏,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只有勤于学习,夯实自身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方可得心应手,有章有法。

其次要是自我反省者。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活动重复度很高。久而久之,教师容易对某些教育现象习以为常,不敏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做一个观察者、反省者和实践者。客观地讲,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广度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室就是产生问题的场所的思想。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始于细”。要善于从日常工作的细微之处,运用批判的策略,反思教育行为,质疑内隐的教育观念,提出有新意的研究主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定会成“正果”。

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我能做到

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须考虑课题的现实可行性,即“能不能研究”的问题。课题再好,如果没有研究的内、外部条件,也难免落空。确立课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的人员结构、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已有的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同时研究必须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才能得心应手,取得真正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宏观研究的课题一般较大,范围广,对象多,大多是学校以外的职能部门的研究。如未来基础教育的新特征的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等。这类课题一般不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中观研究是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运用性研究,它是运用已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运用价值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措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教学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问题或因素进行的研究,大多数是对学校内实际问题的研究。如对某种教法、学法的研究,对某类学生(如差生)的研究,对某学科内容(如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等。中小学老师除进行中观研究外,更多的是要进行一些微观研究。大题小做,就是学会切蛋糕,将大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化整为零,攻其一点,也就是小课题。如有效教学的研究就可分解为有效的提问、有效的预习、有效的复习、有效的合作等诸多小课题。小题大做就是要老师们善于解剖“麻雀”,持久的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深挖细究,在精深上做文章。如政治教学中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时事政治复习的有效策略等。

三、题小意深,切准中心,我能提高

开展课题研究要“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是“土生土长”,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充满鲜活的生命力的研究。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切忌搞所谓的“假、大、空”的“研究”。为此,选题要实、立意要真、切口要小。常言说“船小好调头”。“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人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专题,也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如“提高中学生工具书利用率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少些花架子,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

四、热点、空白点、独特点,我有个性

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最终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

热点问题反映着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情况,具有全局性、持久性、复杂性。教师要善于从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找到切入点,发现并追踪热点,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做出理性分析。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当前课程改革是最大的热点,教师可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等热点问题人手展开研究。再如,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德育也面临新挑战,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就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还有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农村寄宿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都是当前教育的热点。

空白点就是教育研究的一些盲区,或是容易忽视的某些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善于从对同类研究的比较中捕捉他人没有涉及和解决的问题,选择与他人不同的研究角度作为课题。例如:新课程方案分为“三个板块”,其中对选修课和活动课研究少,需要深入研究其目标、内容、形式、管理体制等。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如何形成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问题等。

“独”,即:人家没有,我独有(原创性);“特”,即:大家都有的,我有特色;“新”,即:别人有特色,我有所创新(开拓性)。如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当然,创新并非一定要另外开垦一片无人问津的“处女地”,而是要善于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五、周期要短、操作要易,乐群独慎、我能奉献

一项课题,有时往往需要一个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合作团队,优势互补、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取得成效的标志和灵魂。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有明确的合作理念、具体的工作分工、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合作有序、有效地进行。课题成员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顾全大局,乐于奉献,主动参与,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任务。

中小学教师一般要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小课题研究。一是时间要短。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研究周期要很灵活,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二是见效要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教师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六、勤于笔耕,及时发表,我能成功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写作是总结,是反思,是提升。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经验展示出来,让自己的文字变成公开发表的铅字,这应该说是每一位研究者的愿望。能著书立说,或在期刊上发表见解,固然是好。但发表文章也需要慢功夫。想一蹴而就,一举成功,那是不现实的。研究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如果稍稍留心,勤于笔耕,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这必然会使教学绿草如茵,春色满园,从而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课题研究成果不可固守于报告、论文,要灵活。可以是总结、心得体会、教育叙事、研究日志、个案集、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例等;也可以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

第12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初中化学;教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90-01

微课与翻转课堂可谓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伴侣”,微课是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而翻转课堂可成为学生微课学习成效的直接体现。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针对单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则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使课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而课上成为师生互动答疑、知识实践的地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课堂内容的翻转帮助同学成为教学的主角,老师扮演引导学生知识运用和理解学生问题的角色。本文以二氧化碳制备的教学为例,阐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对化学教法的创新。

一、课前借助微课自学,实现知识内化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基础性内容进行自学,对于初中化学知识而言,在这个阶段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基础实验和原理进行系统的掌握。微课成为这个阶段学生最有效率的课外老师,特别是其风趣的内容将知识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热情。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一节,首生是老师在上节课下课前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为同学设计学习提纲和自学要求,使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前学生的学习阶段,学生根据提纲内容,通过网络、校内资源等途径,精选微课素材。比如,CO2制备的模拟动画、CO2性质探究模拟动画等内容,在声形并茂间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最后,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对自学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借助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测试,对于难题、错题进行整理,课上交流。

微课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素材丰富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了学习角色的转化,很快成为学习的掌控者,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程度、掌握范围有了准确的定位,并对自己对课堂的诉求有了清晰的认识,为翻转课堂打好了基础。

二、课中通过微课翻转,提升学生能力

当学生根据微课所学对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带着疑问、困惑、难题走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老师的授课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营造一个答疑解惑、运用知识的交流氛围。而微课教学以其对知识的立体呈现力和问题的深度挖掘力,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帮手。

在课堂中针对翻转设计,结合课堂解惑和运用两个主题,可以结合不同的微课内容进行实践。对于CO2的制备实验,同学有很多的疑问,例如,CO2的产生原理,气体收集方式的选择,CO2的检验原理等。对于原理性的困惑,除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表述,还可以结合置换反应的分子运动微课视频形象表述;对于实验方式,老师可借助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的微课演示逆向证明选择的向上排空气的原理和与气体密度的关系。

可见,微课对于翻转课堂教学而言,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和辅助工具。在知识的运用中,可以借助微课内容模拟和扩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所以微课对于翻转课堂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课堂角色交流的创新。

三、课后再用微课内容,帮助知识吸收

对翻转课堂教学而言,除了课前与课堂的学习内容翻转,还需对课后的知识复习加以重视。课后的知识消化与巩固,是学生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所以在复习的环节,更应借助微课容量小、内容精的优势,对复习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打破题海战术的复习弊端,帮助同学实现高效的系统复习。

基于翻转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疑惑和问题的解答,在课后同学可以翻看微课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在知识的提升阶段,则可以借助微课中风趣的互动答题模式进行复习。例如对于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制作实验器材选取,装置搭建、性质验证的Flas微课,学生们可利用iPad和手机APP进行实验模拟操作,进行在线评价和分析,实现“即做即评”,提高复习效率。

可见,课后的复习阶段借助微课,使复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克服了学生对课后繁重复习内容的厌倦心理,使其对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微课复习模式,帮助同学实现了知识的系统串联,从而提升了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和层次感,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锻炼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更需要我们结合教学策略,创新地使用微课素材,优化微课内容,扩展微课适用,从而达成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使学生自学能力、思维水平有质的提升。我们相信翻转课堂在微课教学模式的帮助下可以成为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角,在化学教学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金项目:此文为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论文 课题编号:ZY2016-190。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