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气象

农业气象

时间:2022-03-16 23:1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气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气象

第1篇

1.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师生共同设计任务。(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第2篇

便携式农业气象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于不断变化的气象数据进行观测和收集,并将其进行储存。一般来说,其构成往往有以下两大部分,其一是硬件系统,其二是软件系统。而其硬件系统往往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外部的总线,其二是采集器,而这一采集器又可以被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主采集器,其次是分采集器。除此之外,传感器以及相应的外围设备也是其硬件系统当中不容小觑的两个组成部分。而且软件系统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应用软件,主要是用来执行各种业务。第二部分是嵌入式的系统软件。使用者要想对这些软件进行安装,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即可。而这些软件的最主要作用,是对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的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其收集到新的数据,就可以对其进行上传处理。

2便携式农业气象站在夜间农业观测中的应用途径

(1)经过笔者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使用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的时候,对于夜间出现的雨夹雪、雾霾亦或是积雪结冰等天气,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动的观测和记录。尤其是在我国某些气候较为极端的地区,要想采用这一设备进行夜间的气象观测,则会面临较多的阻碍。因此,对于这些较为极端的天气现象,依然要采用便携式农业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自农业天气进行有效的分析。比如说,如果降水天气是在晚上8:00之后出现的,那么一定要借助人工的力量,来对这些天气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再将其录入到这一气象站的监测系统当中。操作方式如下:打开计算机终端当中的地面测报软件,然后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对当前发生的天气现象进行初步的选择。接下来,根据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自身所记录的夜间气象数据,在其夜间栏当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各种天气所对应的代码输入其中。如果在某些地区,出现了几种天气同时发生的情况,那么则要对这几种天气现象进行分别的输入,可以采用英文半角这一符号来对其进行分割。与此同时,在进行现场的观测检查活动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点,最好是在夜晚的7:00~8:00这段时间之内。而如果观察员发现有新的气象情况出现,一定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使其纪录能够得以及时的更新。其次,当发现外界出现了冻结抑或是凝结的气候现象的时候,则必须采用综合性分析的方式,首先对其出现的时间长短进行初步的估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降水情况进行预测,判断其是哪一种降水类型。接下来,如果要对降雨的连续性情况进行分析,则可以通过对各个要素的观察和审核,来进行相应的判断。比如说,雷鸣现象是否出现亦或是闪电现象是否出现等因素。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要素出现的情况和时间点进行严格的记录,将其录入到这一系统的天气现象栏目当中。(2)采用便携式农业气象站观测天气的途径,在采用人工记录和观察的方式对夜间的天气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之后,则可以接着采用便携式农业气象站这一设备,来进行进一步的观测。比如说,这一设备当中的采集器以及相应的风速传感器就是两个功能性十分强大的观测工具。这两大工具可以用于大雾大风等天气现象发生时的气候观测,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其本身的功能,来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适当的挑选。而在使用这一自动观测设备的时候,一定要保障其电脑终端的软件能够处在灵活运行的状态之下。而当这一设备在夜间进行运行的过程当中,发生了意外的停电亦或是电脑端死机等现象,则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重新启动,与此同时,对于这段空白时间内发生的数据缺失问题,也要进行及时的手动填补。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打开计算机终端的观测软件,开启数据处理模式。紧接着,对其历史数据进行重新的下载,选择其中数据正常的部分,然后对其起止时间点进行判断和选择,之后再进行数据的重新下载。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可以借助人工判断的方式,来对这段时间的自动天气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3便携式农业气象站系统问题的类型及其处理方式

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虽然优点颇多,但其在使用过程当中,也会出现诸多无可避免的系统性问题。因此,要想使其使用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就必须对其当前存在的系统问题类型进行整体性的分析,然后再采用相对应的方式进行处理。

3.1通讯故障问题及其处理方式

通讯故障作为一种最常见于农业气象站系统当中的故障类型,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雷击这一天气现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说,但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的通信设备遭到雷击之后,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当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数据采集结果就会出现空白的现象。此时,操作人员就必须及时地将平常介于电脑端和采集端这两大设备之间的隔离器取出。如此一来,通讯线就可以实现直接的连接,而最终的数据采集和收录过程也会恢复正常。接下来,操作人员也只需要将串口隔离器这一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就能够使整个系统恢复到原来的运行水平。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那么则要对端口进行重新的更换,与此同时,还要将其相应的参数进行重新的设置。而如果经过检查,发现其障碍存在于数据线方面亦或是光转换器方面,那么,则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的测量,才能够继续投入使用。

3.2传感器故障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这一便携式农业气象站会配备三种以上的传感器,主要有温湿度以及压力这三种类型。而气压传感器之所以会出现故障,往往和电压水平过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出现这一情况的时候,只需要判断其原因,并对其电池进行更换即可。那如果是地温传感器受到了损害,那么则要在数据缺失的地方对其电阻进行测量,接下来,再对其电缆是否损坏等现象进行判断。不管是以上哪一个部分出现了问题,都只需要对其进行更换即可。除此之外,还有风向风速传感器,也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这一类型的传感器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与其底座的缝隙有关。因为这一缝隙的存在,因此往往会使得一些生物进入其中,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短路。在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必须对其中的故障进行充分的检查,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农业;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是气象高影响行业,农村是气象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农民是最须要提供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冰雹、雷电、高温、干旱、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使得气象灾害风险越来越大,气象对农业的作用更加显现,对农村的影响更加广泛。

近年来气象部门为了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采取了多种对策,为减轻或避免灾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不足。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体系不太健全,灾害信息收集时效性、全面性不够 ;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业务有关面较窄,难以满足需求; 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特别是防御技术分析较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还必要大力提升;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和农村终端接收系统不够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盖面不够广;农民防范意识薄弱 ,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缺乏防灾避灾意识。

如何提升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针对以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加快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观测站网

根据近年来农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带来的农业生产布局变化和农业防灾抗灾气象服务的新需求,调整完善区域性观测网络。建设高时空密度、自动化、多要素的现代化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气象相关资料的准时、准确、高效监测,在县局应能随时调看周边地区的预警信息、雷达回波和各乡镇自动站点的气象要素观测实况资料,还要在时间上加密采集,创建综合数据库,做好相关数据的监测和积累,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的能力。

2.建立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提升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灾害预测预报体系是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最重要一环,准确的灾害预测预报是对灾害进行准时预警、采取可行的灾害防御对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的成效。因此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开展针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专业专项灾害预测预警工作。除进一步提升常规天气、气候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以外,一方面要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针对本地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开展防旱、防汛、防寒、抗冻、防大风、防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开展重大农林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另外,还须要增加适合农业生产所需的气象项目,针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相比现在已刚开始开展的农业干旱预报、霜冻预报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提升预报技术水平。基层县局要依靠上级气象单位,根据须要选择对本地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遵照本地的农业生产影响轻重缓急程度的不一样,对农业气象产品进行分级分类,开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专题”、“农业气象专报”等产品,以释用上级指导产品为主,补充订正上级的指导预报产品,联合指标判别,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

3.建立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体系,提升监测评估本领

灾害监测评估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灾害救援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时效性的基础。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创建统一、规范、系统的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和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概率研究。基层县局首先是要与农业、水利、民政等单位配合和协调,创建实况灾情的快速调查上报机制,使灾情、农情、气象等资料可以经过信息传输系统快速上报,以便开展可行的灾害防御。其次是要增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综合评估,开展定位观测、实地调查,将灾害防御适用技术向农村推广应用。

4.建立灾害应急响应体系,提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

创建以政府主导、单位参与的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在不一样层次上制订灾害应急预案,充实变更各种可行资源,形成单位间的可行的联动机制、高效的协同本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最可行、最集约化的方式组织起对灾害的防御工作,从而将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健全“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机制,做到“视频到乡,音频到村”。首先是创建农村灾害信息预警系统、灾害信息预警终端、在人口密集区安置大喇叭和LED电子显示屏等预警设备。其次是遵照政府-各有关单位-乡、镇、农场-村组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办理规范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队伍。即在各乡、镇、农场设立灾害预警信息工作站,乡、镇、农场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协理员、村级配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县、乡、村各级要密切协作,特别要发挥乡镇气象协理员和村气象信息员的作用,重要的天气预报要充分考虑分散在各居住地人群接收信息本领的差别,区别对待,在灾害来临前接收和准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灾害发生后准时上报灾情,确保气象灾害信息上传下达的通畅。再次是根据本地通信传媒发展情况,创建多渠道的传播体系。可以用字幕在电视、电子屏滚动播出,并且还能够向各手机用户免费发送灾害性天气预报短消息。

5.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首先是气象部门要增强对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宣传,使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提升对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制订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和规划,使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的日常行为。其次是创建由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组成的科普宣传网络,政府、气象、农业和其他相关单位可应用科普宣传网络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本领,使公众知道怎么样去避灾抗灾。再次是创建以农技推广站、气象站为主,农技学校、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为辅的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办事体系,采用培训班、讲座、技术推广、专题咨询、技术指导等形式对基层负责人、农技人员、农业大户,和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在防灾减灾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矫梅燕.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G].中国气象报,2008-09-12.

第4篇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为农业气象保险行业的成长提供温床,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气象保险的发展受到牵连。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气象对农业保险业的影响显然易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启,市场化经营要求我们应对风险的手段要更加灵活,不仅限于要防范,还要承担着世界先进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应对风险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农业保险服务认识的不足,导致我国的农业保险行业发展态势低迷。诸多问题给农业保险服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实施意义

2.1增加利益减少损失

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保险公司自觉地探索经营农业保险的路子。现阶段,天气预测技术日益成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气候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但是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大幅度降低,这预示着气象保险行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这也会促使更多保险公司的产生,进而行业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形成良性发展。不难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保险公司创造出的财富是不可限量的。对于收入相对单一的农户来说,国家补贴和买入气象保险的双重保障,能缓冲意外风险的破坏,避免遭遇重创性的损失。

2.2促进气象行业的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新的气象监测技术层出不叠。各国也为获取更加准确的气象信息,进一步加大对气象规律的研究力度。监测机构对气象变化的高度要求和广大民众对气象信息的依赖性,以及激烈的科技竞争等因素都促进气象监测技术的飞进。越来越凸显的气象规律为科研事业理清了思路,专业的研究队伍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对气象变化做出更加精细的分析,推进着农业气象保险服务的发展进程。

2.3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当今社会的竞争莫过于人才的竞争。农业气象保险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聚集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令气象研究群体备受关注。气象学涉及到多项科研方向,发展空间广阔,只有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到行业建设中来。中国正处于现代科技的起飞阶段,缺少大量人才,若借着这个行业发展的机会,吸引各方学者的加入,由此形成人才效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3农业保险气象服务的实施策略

推行保护政策。面对农业保险服务行业的不稳定,中国政府要建立健全气象监管体制,对气象走势做出准确预报,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发展绿色工业,减少环境污染给气象工作带来的危害,出台一系列慰民政策,规范保险交易市场。提高大众对气象投保工作的认知程度。利用媒体加强气象保险的宣传,普及农业气象保险常识,讲解农业保险的益处,增强民众自愿参保的信心,为农业保险大范围的推广制造舆论基础。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农民文化的缺乏导致对政府的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延迟了落实进程,从而给民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科学的气象知识使农民应对灾害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日常生活中规划风险,进而促进其对农业保险的接纳。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海南地区;气象灾害;灾害特征;对策建议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致使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等不利气候条件的总称[1]。海南州属于较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8℃~7.6℃,年平均降水量253mm~418mm,年平均日照时间2665.8h~2913.1h,气候表现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天气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受到该地区气候与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该地区暴雨洪涝、干旱、高温、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这些灾害性天气要素给当地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1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根据海南州下辖五县2015~2019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海南州发生的气象灾害有235起,其中农业气象灾害104起,主要有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霜冻、连阴雨、雪灾。从农业受灾频次分析,暴雨洪涝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频次的59.6%;冰雹是次多的气象灾害,占总受灾频次的25%;其余依次为干旱、连阴雨、雪灾、霜冻。从地区分布分析,贵南受灾次数最多,其次为兴海、共和、同德,贵德最少。1.1暴雨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海南州农业受灾的第一大气象灾害。洪灾发生的时段为5~9月,其中7月和8月最多,6月和9月较少,个别年份5月下旬或10月上旬也出现过。由于海南州多夜雨,夜雨占总降水量的57%~65%,山高沟深,较严重的洪灾一般发生在傍晚和夜间。1.2冰雹灾害。冰雹灾害是海南州各县对农业生产影响次大的气象灾害之一。高原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冰雹灾害的多发性,其影响路径多,发生频率高,是一种短时、小范围、剧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同时伴有的阵性短时强降水、大风、降温等剧烈现象,加重了冰雹灾害的危害程度。海南地区年降雹日数为3d~6d。5~9月为雹季,成灾月份主要是7~8月,降雹多在中午至傍晚前后,持续5~10min,最长为0.5h。海南地区的冰雹形成主要为7个地区:在哇洪山生成,影响哇玉香卡、切吉、塘格木等地;在河卡山生成,影响兴海东部及河卡等地;在青海南山生成,影响沙珠玉、恰卜恰、东巴、黑马河、江西沟等地;在日月山生成,影响青海湖东岸及倒淌河等地;在居布日山生成,影响同德县中部和贵南县中部地区;在拉脊山生成,影响贵德县北、中部地区;在直亥山生成,影响新街、常牧等地。五县雹灾发生频次看,贵南县、兴海县、共和县和同德县发生频次分别占总雹灾次数的23.9%、23.4%、21.6%和18.3%,贵德较少仅占12.8%。1.3旱灾。据统计全州5个站春旱(3~5月)占总旱情76%,夏旱(6~8月)占17%,春夏连旱(3~8月)占7%。春旱是旱灾中影响海南州的主要旱灾。春季降水量稀少,气温回升快,风力增大,土壤蒸发加剧,水分供不应求,导致海南州春季干旱的多发。春旱(3~5月)以贵德县川水和浅山地区、共和盆地较为严重,贵德发生春旱的几率为72%,共和盆地为50%,兴海子科滩和青海湖地区为20%~25%,同德、兴海、贵南等高寒山区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1.4低温冻害(霜冻)。地温冻害(霜冻)是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的地温对作物的损坏,使作物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作物受害后,外观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之称。在气象上按霜冻出现的时段有早霜冻、晚霜冻之分。海南州的特点是春霜结束较晚,秋霜过早来临,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的共和地区为5月中下旬,尤以滩地、台地受害最重。如沙珠玉河谷、茫拉河谷,因地处盆地低洼地带和沙漠边缘,昼夜温差大,霜冻频率更高。贵德低海拔地区终霜冻为4月下旬,两地初霜冻多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同德巴滩和各县脑山地区无霜冻期仅1个半月左右(6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他农业区境内受害的早霜冻大多在8~9月,晚霜冻大多在4~5月和6~7月。1.5连阴雨。秋季是海南州降水天气仅次于夏季的季节,连阴雨天气时有发生,是对农作物危害较为严重的灾害,容易造成作物不能成熟或发芽霉变,严重影响作物的收割和打碾,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连阴雨还造成低温冻害,可推迟作物的生育或生殖生长,连阴雨过后突然放晴,冷平流和辐射降温共同作用往往会形成霜冻。海南地区连阴雨8月和9月出现的频率最大,5月和6月出现频率小。春季连阴雨主要出现在5月份;夏季连阴雨北部主要出现在7月和8月,6月次之,南部主要出现在6月和7月,8月次之;秋季连阴雨主要集中于9月。1.6风灾冷空气入侵时造成的大风,主要发生在11月至翌年3月,它剥蚀土壤,降低肥力,吹走种子,掩埋幼苗,淤塞渠道,毁坏农田;导致半固定沙丘活化,流动沙丘前移,草场沙化,植被退化,幼弱牲畜死亡。积雨云、冷锋、切变线及雷暴造成的阵性大风,主要发生在6~8月,这种大风对农牧业生产易造成重大灾害,大风(≥8级)日数以州境西北部地区最多,年均42d(共和县、兴海县)至57d(共和县江西沟乡);南部的同德地区次之,年均37d;南部的贵南、东北部的贵德两县较少,年均15d~25d。沙尘暴日数以青海湖地区和共和盆地最为严重,年平均为16d~24d;兴海河卡滩、同德巴滩次之;贵德、兴海最少。

2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效性对策

2.1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在充分分析各类农业生产对象对灾害忍耐力的基础上,来确定相应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在农业、林业、牧业内部也要调整优化各种产业生产结构,符合自然规律。如农业上可以实施设施温室蔬菜栽培,林业上可以实施设施经济林栽培,牧业上可以实施设施温室养禽等等。2.2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人类积极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对策之一。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防止水土流失,营造防护林,以调节和改善农业气象条件和农田土壤条件,达到和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2.3加强作物品种抗逆性研究。相关农业科研部门应不断加强林业、农业、牧业新品种研究,提高品种自身的抗逆性。如调整各类农作物品种的生育期,避开不良气候影响;提高新品种抗旱、抗倒伏能力;通过育种使林木、果树品种的抗寒力、抗冻力增强等。2.4加强和农业保险之间的合作。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近两年的大力推广下,逐步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对那些用尽全力防护自然灾害,但仍受到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的农户,较好的办法之一即是动员或指导其参加农业保险,气象、保险合作,一是从灾前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农户做好防范准备;二是利用气象部门人工防雹减灾的优势,在冰雹灾害多发区布设防雹作业点;三是气象部门配合开具气象灾害证明,保险部门进行农业保险救助,通过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减轻和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3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性对策

3.1健全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在农业灾害有可能发生时,在预报天气灾害的同时,第一时间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信息,以便有效地采取应急对策,使农业灾害发生时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重点加雨洪涝、冰雹等多发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3.2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针对性防御技术。在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技术应用中,主要防御途径是暂时改变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度过特殊天气状况。暴雨洪涝:密切监测汛期雨情与水情状况,提高暴雨洪涝等灾害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兴修水利设施,及时排涝,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冰雹:充分利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监测冰雹云系回波,加大人工防雹的力度,在灾后一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干旱:应积极加大力度植树造林,提前准备水泵等抗旱物资,广开水源,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在植株基部地面覆盖杂草,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及早安排人工降雨,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农作物冠层温度。比如采取滴灌的方法节约用水,防治持续干旱灾害。霜冻(寒潮):随着气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报出初、终霜冻、寒潮及低温冻害的到来。在冷空气即将影响到海南州农作物时,及时提醒广大农户采取积极的防御方法,如覆盖法、烟雾法、灌水法,将冻害降到最低。3.3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建设,拓宽气象服务手段,增加气象灾害信息内容和播报频次。不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知识和预警方式宣传普及,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有充足时间防御。3.4加强建设防灾减灾机制。加强与农牧和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协调各个部门共同防御气象灾害,建立科学有效的防御体系。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能够做好提前预案,进行有组织的防御指挥工作。有效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防工作,以提前做好灾害防御措施,在多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有效将气象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3.5组建创新团队,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为了提高海南州气象服务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牧业,提高海南州农业气象灾害防御,针对海南州主要农作物冬(春)小麦、青稞、油菜、林果类等生育期的气象指标、农事活动气象指标、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等方面编写《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4农业气象灾后补救对策

4.1灾后技术性对策。在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技术性对策,使农业灾害造成的危害尽可能提早恢复。如在冰雹或冻害发生后,对尚未全军覆没的农作物进行补肥浇水,促进其快速恢复生长。4.2灾后经济性对策。做好农村农业的气象灾害科普宣传,鼓励农民投保,指导农户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科学预防,提高全州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投保率。在灾后第一时间内组织农牧、应急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联盟,深入受灾现场进行专业灾后指导。动员或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配合保险公司开具气象灾害证明发放赔偿款,安置农业生产人员从事其它生产项目,以减少农业生产人员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第6篇

1 现今对气象信息的了解和应用现状

1.1 广大群众已经意识到气象的意义所在

最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被用到农业工作之中,此时农业活动的机械化非常显著,产值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还是有着众多的影响要素,干扰到农业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由于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十分广阔,环境复杂,导致各个区域的农业活动不尽相同。不过不管是何种区域,农业收入依旧是广大农户的主要收入。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都认为气象要素对农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尤其是降雨较少的区域,气象要素的意义更为明显,它会直接的影响广大农户的收入。

1.2 农户无法获取大量的气象信息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户来讲,要想获取气象信息主要还是依靠气象预报,其渠道较窄,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区域还有人只能通过听取广播或者是报纸来获取信息。有个别的农户使用自己的方法获取气温情况,比如在自己的温室棚内安放温度计,以此来获知温度情况,便于为大棚通风。上述的这些渠道都相对落后,渠道较窄,无法帮助农户更好的安排农业活动。

1.3 气象探测无法完全满足农民需求

不论是哪个地区的农户,都明白气象信息的重要性,都会参考气象信息安排活动。不过,在农忙的时候,本身的高强度劳动使得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关注气象信息,更别提去电?咨询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户都认可气象探测工作对其生产工作的帮助,普遍认为气象播报在短时间内的精准性在不断提升,不过较长时间的探测和具体情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别是对干旱气象的预报,它会直接的影响到缺水地区的农业活动,会对广大农户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相关机构就要切实依据气象信息,制定抗旱策略。

1.4 加强灾害预警的重要性

因为受到经济要素的影响,落后区域的群众更加重视灾害预警。由于其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不是很先进,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信息,就不能够尽快的开展预防活动,最终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有时候还会危及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避免问题出现,就要积极扩宽信息传播途径,确保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

2 气象探测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

第一,要确保信息精准,提升预警力度,辅助广大农户开展好农业活动。第二,积极开展气象研究工作,做好技术服务活动,作为气象工作者还要深入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农业工作。第三,要提升信息传递速度,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好信息的收取以及处理和播报等工作,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细致记录和留存有关的气象资料,便于后续出现类似事情的时候加以参考。第四,积极使用高新技术,比如借助遥感科技探测空气中的水汽量,积极分析资源布局特征,划分好气候区域,确保广大群众能够了解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第五,积极预警,在灾害出现之前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广大农户,此时群众就能够依据信息开展应对工作,最大化的降低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气象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影响

(1)大风。通常,我们将风力超过8级,速度大于17m/s的都定义为大风。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风类型有三类,分别是台风侵袭、雷雨大风、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在这三种中,以最后一种较为常见。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大风,一旦出现都会对植被以及房屋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庄稼的影响最为严重,个别情况下会导致绝收。

(2)连阴雨。所谓的连阴雨,指的是持续降雨超过5天,降雨总数超过30mm的气候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光照非常稀少,湿度大,很显然这对于庄稼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在庄稼成熟期出现了这种天气的话有可能会导致绝收。其中像是花生以及棉花等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假如这种气候出现在播种阶段,会导致播种时间推后,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明显的干扰。

(3)低温冷冻。低温冻害同样会作用于农业活动。具体来讲,因为冷空气以及寒潮的影响,温度会不断下降,给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

(4)干旱。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干旱是最为严重的。如果一段时间之内持续不降雨,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散失过快,水域之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和作物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会使得庄稼产量明显减少。

(5)洪涝。所谓的洪涝指的是因为持续的降雨导致地势较低的区域出现了存水或是淹没之类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夏季,而每年的雨量是不一样的,时而发生洪灾。一旦出现的话就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产量降低,干扰农业活动的开展。这类灾害的影响非常严重,会作用于广大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6)冰雹。除了上述的几种灾害之外,冰雹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发生几率较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其成因主要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云中的上升气流相对一般雷雨云强的多,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撞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不能支撑时就下降到地面造成灾害。通常它不是单独出现的,一般出现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它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产量明显降低,个别情况下还会绝收。

4 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措施

4.1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农业气象服务要建立综合气象的监测站。气象站的监测要遍及农田、环境、交通、林业等多个方面,实行全天候的监测,提高综合监测的能力。根据农民以及农业生产的需求,构建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注重气象信息播放的时效,将短时播报与滚动播报相结合。努力开发气象服务的新产品,积极利用网络,构建专业化、可视化以及动态化的气象服务体系,帮助人们随时便捷的了解气象信息。构建长效的服务机制,加强镇、村的合作,保证气象信息准确、及时的传达到农民那里,用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

4.2 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机制

相关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灾害防御机制的探索力度,加强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冰雹、低温冰冻、洪涝、干旱、台风等常见的农业灾害,加强评估、预警、预报和监测的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完善灾害防御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季节性的灾害预报。不断的进行气象灾害的评估风险活动,加强灾情的普查力度,编制灾害风险规划,加强农村地区的雷电预警,对于灾害防御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还要加强人工对于天气的干预力度,完善相关的技术系统,比如,当旱情出现的时候,可人工降雨。

4.3 分析气象规律积极布控农业活动

通过分析可知,气象灾害的出现都是有特定原因的,比如自然条件改变等,因此,作为工作者一定要了解气象规律,要结合气象变化情况积极监测,认真开展灾害测报工作,以此为农业活动提供灾害预警,对于农业生产工作来讲,要经过科学的布局生产活动,切实提升抗灾水平,带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方面发展。

4.4 切实提升群众防灾认知水平

具体来讲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广大群众能够意识到气象灾害给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提升群众对灾害的认知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造成的影响,掌握自我防御方法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灾害出现的时候可以制定正确的策略来应对。第二,要提升气象工作者和防灾减灾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防灾意识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他们更好的开展灾害预测和应对工作,才能够降低因为气象灾害而给农业带来的损失,进而帮助广大农户提升经济效益,更好的增加农业收入。

4.5 完善灾害保险以及补贴体系

积极探索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基本情况的农业保险体系。该体系应该是以国家机构为主要领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维护。作为政府,应该从政策条例方面予以扶助,做好协调工作,不断完善保险模式,合理应对气象灾害给农业活动造成的风险。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完善补贴模式,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农业发展稳定高效。

4.6 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

之所以会出现各种气象灾害,深入分析其原因可知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开展工作,合理利用水以及土地等资源,并且做好保护活动,强化治理力度,统筹规划农业活动以及防灾工作,防止因为人类无序活动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出现。

第7篇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措施

闽清县位于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300 ~1800mm,年平均气温20.2 ℃,年平均有效积温2942.2 ℃,全年日照时间1186 ~1645h。闽清县耕地类型以稻田为主,面积17484.36hm2 ,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8.34%。近年来,闽清县水田主要以中稻种植为主,面积约7330hm2 ,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8.5%和粮食种植面积的62.1%,农业气象对农业种植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闽清县农业发展概况

闽清县全境面积1466km2 ,其中耕地面积25.7 万亩,林地面积170 万亩。全县总人口30 万,其中农业人口23.36 万,占7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扩大,闽清县的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农作物品种丰富许多,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高优果蔬、药材、食用菌类,如金银花、新型菌菇、油茶、甜橄榄、百香果等,并小有规模;畜牧业也得到较大发展,引进了肉牛、珍珠鸡等新型品种养殖,水产养殖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此外,产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154 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21 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33 个;2013 年154 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2.5 亿元,直接增加群众收入2.5 亿元左右。

2 闽清县气象灾害影响概况分析

2.1 台风

每年有4~5 个台风影响闽清县,影响时间的规律性不明显,最早5 月,最晚10 月底,台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月:7 月、8 月和9 月。西北向台风移动时,通常先在台湾登陆,其强度逐渐减弱。当登陆在大陆上时,通常只带来大量的降水,风势不是很大,而绕过台湾北部后,沿着台湾海峡和福建沿海向西移动,由于缺乏陆地减弱作用,台风的强度往往更大,影响和灾害更为严重。台风带来的暴雨、风暴潮和其他次生灾害。例如,地质灾害对建筑、运输、通讯、电力、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台风对农作物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抵抗力,使得大面积农作物被破坏并减产。台风造成的田间环境非常适合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长期的大量降水使上层土壤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导致农作物叶片干燥、根部腐烂和病原体迅速繁殖[1]。

2.2 干旱

干旱是造成闽清县农作物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面积高达11362.46hm2 ,占该县中低产田总面积的79.28%。耕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丘陵的较高部分,水利设施和田间灌溉渠系统不配套,土壤质偏沙质,耕层薄,蓄水能力差,导致这些土壤严重缺水,阻碍了作物的生长。

2.3 渍涝

闽清县涝渍中,低产田面积为2949.45hm2 ,占全县中低产田总数的20.72%。这种耕地的土壤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谷或低洼地区的底部,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畅。土壤处于长期内涝,有毒物质长时间积累,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大量的减产。

2.4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是一种中、小规模的强对流天气。其主要特点是发生范围小、危害大,是闽清县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如果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发生冰雹灾害,很容易破坏农作物植株,造成茎叶冻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5 低温灾害

气象中的冷冻灾害主要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指的是农作物生长的时候发生温度过低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在夏季之外的季节,都会出现冻害,包括霜冻和寒潮。这种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寒潮是指在深秋和早春发生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引起大范围的强烈降温和大风天气,通常伴有雨雪。定义标准是:48h内平均降温≥7 ℃或过程降温≥8 ℃;最低每日平均温度比正常同期低5 ℃以上;每日极端最低温度≤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寒潮次数有减少的趋势。倒春寒是指早春(通常为三月)温度升高比较快,而春末(通常为四月或五月)温度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严格来说,倒春寒也是低温多雨的天气。1970 年发生了罕见的早春低温和倒春寒灾害。3 月平均温度比正常年份时低4 ℃,3 月中旬甚至差5 ℃~6 ℃,导致早稻烂种烂秧严重。五月寒是指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回升,经常伴随着连续的降水,使得平均温度连续3 天低于20 ℃。在此期间,闽清县的早稻进入了孕穗、抽穗开花阶段。“五月寒”将影响稻穗的正常发育和扬花授粉,导致水稻花期发育不良,繁殖力下降,空壳率的增加,进而导致产量降低[2]。

3 不同类型农业灾害改善措施

3.1 干旱

干旱是闽清县中低产耕地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这类耕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水或水利设施差,田间没有灌溉渠的支持。改善这类耕地土壤的关键是建设水利设施:(1 )根据当地情况建造水库、水坝、池塘和储水罐,在雨季储存水,在旱季灌溉;(2 )修建防渗引水渠,用砂石水泥浇灌、铺设田间灌溉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秋季深翻,增加耕层蓄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4 )注意农田附近防护林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蒸发,减少干旱危害;(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增加有效灌溉保障率。

3.2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建立水利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对原老化工程和新建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和整改,引导鼓励农民重视、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以便浇灌干旱和排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为影响的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单纯的防灾减灾向多功能行动转变。合理开发利用云层中的水资源,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例如,干旱时期可通过人工降雨,缓解农作物的干旱压力,减少农民群众的损失等。

4 小结

闽清县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恶劣天气预警信息,以便人民群众做出相应的对策。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服务借助现代多媒体通讯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气象专项服务,增强气象灾害预防能力,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坐落于南北过度带上,年际间气候的变化较大,特别是长江以及淮河流域的地势较低,使得气象灾害在安徽省的发生频率较高,范围较大,危害较为严重,气象灾害对省内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故而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

1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

1.1旱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持续性的强降雨,包括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等使得江河洪水出现泛滥进而将农作物淹没或者是冲毁;以及持续性长时间高温且不降雨造成干旱,使得作物产量降低甚至是造成绝收。有研究人员对近年来安徽省气象,生物,事故,地质以及环境几类灾害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近二十年以来,在安徽省内由于旱涝等气象灾害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2694亿元,这远远超过其他四类灾害导致损失的总和。其中,受灾最厉害的是03年,因洪涝十分严重,省内受灾总面积占到总体播种面积的57.17%。而近十年间安徽省受到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的作物面积分别占到总受灾面积的36%和41%,可以说,旱涝灾害是安徽省内对农作物影响最严重的两种气象灾害。1.2冰雹冰雹灾害是在比较特殊的地理以及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1]。其会对作物的茎、叶、果等造成机械性的伤害,使得作物产量减低严重的可能绝收。1.3冷冻害冷冻害包括低温冷害以及冻害两种,其中低温冷害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低温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或者减缓,以及作物的生殖过程出现障碍导致作物减产的现象。冻害主要指霜冻害以及寒潮冻害,是指在农作物越冬时期温度在零度以下,使得作物的原生质遭到损害[2],最终令作物不能正常发育或者死亡的现象,在安徽省内冬春两季多有发生。1.4大风瞬时最大风速达到17.2m/s的大风就能够损伤作物的叶片,使作物的杆茎出现折断,植株发生倒伏,农业设备被损坏甚至损毁,一般而言,6级以上的大风就能够导致风灾。1.5连阴雨持续时间超过五天的阴雨天气就可以称为连阴雨,多发于春季和秋季。而春季的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播种工作以及小麦的的开花和授粉,同时秋季的连阴雨将会对秋收工作造成影响,此外,持续连阴雨的时间越长,对作物的影响越大,产量降低情况越严重。

2防御措施

2.1旱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以历年来出现旱涝灾害的实际资料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其时空分布上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农作物种植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3]。②建造高产且稳产的田地,首先要做好田地的平整工作,其次要重点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③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提升土壤本身的蓄水能力。④适时的进行农作物的耕种,合理的利用自然降水,此外还要注意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⑤注重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其不仅能够防风固沙,有利于水土的保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田中的水分进行调节,减少水分的蒸发。⑥合理的利用有利的天气因素,合理的进行人工降雨,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空中存在的水资源。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农业设施的建设,其一是修建农田中的水利工程,达到遇到旱情能够进行浇灌,遇到涝灾能够排水。其二,强化农田的基本建设。在地势极低的田地开沟从而降低地下的水位,与此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使用有利肥料并适当的进行深耕,而且在洪涝灾害发生以后适时的进行中耕。

2.2冰雹的防御

第一,在最大限度内提升监测和预防冰雹的能力。第二,加强预防冰雹的能力,在各个县乡等地合理的布置炮点,同时防雹工作人员要严密的监控天气变化状况,做到有备无患。第三,遇到冰雹天气,要尽快进行消雹作业,防止形成冰雹灾害。

2.3冷冻害的防御

首先要关注天气信息的预报,并根据预报的气象信息合理的选择播种的时间,并做好田间的管理工作,保证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其次,在作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合理谨慎,最好选择抵抗力强的品种。

2.4大风的防御

提高监测以及预报大风的准确性,以期能够尽早的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4]。提升植树造林的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建造防风林,从而一步步的改造植被的覆盖度。此外,需要大风天气要及时对大棚等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防止被大风损毁。

2.5连阴雨的防御

第一,按时收听天气预报,合理的安排好农业生产的时间,尽可能不再连阴雨期间进行作物的播种以及收获等重要的生产活动。第二,修建田间的排水沟渠,并适时的对沟渠进行清理,做好农田的管理工作。第三,倡导采用薄膜育苗以及大棚育苗或者工厂化育苗,待秧苗够大后移栽到大田里,提升秧苗的质量以及成活率[5]。第四,播种以及秋收时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的进行抢种以及抢收工作。总之,要以安徽省历年来天气变化规律以及实时天气预报为依据,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并通过建设农业设施等方式减轻气象灾害对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内减少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丽,宁瑞斌,王喜华.聊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安徽工业科学,2014,42(31):11019-11020.

[2]陈建洲,陈建军,蔡栾卉,等.如皋市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0):121-122.

[3]韩铁军,韩立军,于璐.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9):152-153.

[4]曹玉,胡颖.颖上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4):344.

第9篇

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燕子低飞 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 雨水多

猪衔草 寒潮到

狗泡水 天将雨

鸡晒翅 天将雨

蜜蜂迟归 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 有大雨

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云交云雨淋淋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群雁南飞天将冷 群雁北飞天将暖

蚂蚁搬家 天将雨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云绞云 雨淋淋

大榕树冬不落叶 兆春寒

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星光含水 雨将临

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对时雨 连几天

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瑞雪兆丰年

雪天易晴

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人黄有病,天黄有雪

春雾晴来夏雾雨,秋雾鬼

冬天起雾次日雨

冬若三障雾,江湖成大路

一雾三日雨,三雾九日晴

正月的雨,麦儿的命

二月的雨,麦儿的粪

三月的雨,麦儿的病

第10篇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离不开气象条件的支持,而当气象条件恶劣时,将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导致农作物质量受损、产量降低,即人们常说的气象灾害。农作物的生长经常受到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涝、干旱、冷害、霜冻及干热风等。本文针对常见的气象灾害展开分析,并阐述抵御措施。

1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1.1洪涝

洪涝灾害指的是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且集中对农作物产生的危害。从水分多少来划分,将洪涝灾害分为湿害、涝害与洪水三种。其中湿害指洪水发生后排水不畅或连阴雨持续不断,导致土壤含水量过多,进而导致农作物根系受到损害;涝害指降水集中或降水量过大,导致农作物长期处于积水的农田中而受到损害;洪水灾害指因降水量大且集中导致山洪暴发,使农田被淹没,农业设施被损坏。

1.2干旱

干旱是农作物在生长发育中所遭遇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指在农业技术欠发达的条件下,降水量及降水频率持续偏少,导致土壤严重缺水,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进而对其正常生长造成损害。从灾害发生特点来看,干旱不仅发生频繁,且涉及范围非常广,对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造成严重损害。从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来分析,干旱对其产生危害最大的主要在农作物播种期、水分临界期及灌浆成熟期三个阶段。

1.3冷害

冷害主要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温度降低且突破农作物当时生长所需的下限温度,使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遭到阻碍。不同农作物所受冷害的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种及发育期所受到的损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农作物受到冷害时,农作物体内具有生命的细胞质逐渐停止流动,导致农作物对养分的输送与吸收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阻碍。

1.4霜冻

霜冻指的是在温暖季节,植物、土壤及地面空气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导致农作物受到低温冻害。霜冻灾害的发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地形条件等。从天气条件看,霜冻灾害常发生在晴朗无风且气温较低的环境下;从地形条件看,霜冻灾害则多发生于地势较低且地形闭塞之处,因为在此条件下冷空气易发生沉积,再加上风力小,降温迅速,非常容易引发霜冻的发生。

2农业气象灾害的抵御措施

2.1洪涝灾害的抵御

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由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雨季长期滞留所引起。除此之外,土壤性质、地形特点、水利设备及种植方法等因素??洪涝灾害的发生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洪涝灾害的抵御措施可通过以上因素考虑。具体而言,可通过兴修水利、建设堤坝、水库等降低洪涝对农作物的危害;通过植树造林,固定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通过排灌系统的建立,对农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地势低洼且易发生涝灾的地区,可改种耐劳作物,以抵御洪涝灾害的侵袭。

2.2干旱灾害的抵御

干旱灾害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从天气条件分析,大气环流异常,受到高气压持续控制,导致降水频率低、降水量少。此外,地形条件、土壤结构及农作物种类等均是引发干旱灾害的影响因素。对干旱灾害的抵御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考虑: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干旱规律为依据,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安排;实施人工降雨,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培育耐旱的优良农作物品种等。

2.3冷害的抵御

冷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低温持续时间、低温强度及气温回暖速度等。对冷害的抵御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水肥管理,合理灌溉、科学施肥,提升土壤温度,改善农作物根系活力,可选用磷钾肥,增强农作物的御寒能力,提高其早熟速度,以保证农作物产量。

2.4霜冻灾害的抵御

霜冻灾害的发生主要受到天气条件、地形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霜冻灾害的抵御措施上,可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一是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防护造林、喷雾保护、灌溉法、覆盖法及熏烟法等;二是农业方法。尽量选用御寒能力强的早熟作物品种,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播种,培育壮苗,同时对土壤结构、类型等进行改良,以此抵御霜冻,降低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第11篇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特色农业;服务现状;发展对策;甘肃武威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94-01

武威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 ℃,降水量60~610 mm,蒸发量1 400~3 010 mm,日照时数2 200~3 030 h,无霜期85~165 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武威市干旱、倒春寒、霜冻、冰雹、沙尘暴、大风、洪涝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给特色农业品质及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需求日益增强。武威市气象部门必须加强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有效策略,为武威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1 服务现状

1.1 实践内容

一是分别在古浪县、凉州区等地区设置了啤酒大麦、酿酒葡萄、制种玉米等特色农业试验观测点,对其生育期气候特点进行观测研究,以期掌握其气候适应性及高产特点,为当地农户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二是结合武威市农业生产模式的实际情况,更新气象服务内容,为武威市“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与农业部门协作开展项目研究,确定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等级指标,为农业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规划、农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四是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雨以及蓄水功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孤立、分散、阶段性作业拓展为规模化、集约化、一年四季持续,作业区域覆盖南部祁连山区河流、水库等水源源头和北部重点生态、农业需水区。现阶段,武威市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点达60个,覆盖面积6 000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8%,有效防御了农业气象灾害,降低了特色农业经济损失[1]。

1.2 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是特色农业发展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由于长期存在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气象科技研发机构不够完善,致使气象科技服务缺乏创新性,无法适应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再加上许多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属于临时工或兼职人员,未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缺乏责任意识及工作主观能动性,阻碍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深入开展。

2 发展对策

2.1 提高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气象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气象科技服务形式,丰富气象科技服务内容,开发适合特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提高气象科技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水平。

2.2 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系统建设,如大气监测、气象声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各项先进气象系统,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加强部门与行业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_发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相关项目,有效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为武威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强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以及制度创新能力,使部门与行业联动高效运行,保证部门资源与信息共享,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3]。

2.3 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培养

武威市气象局要将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需求列入本部门人才战略规划,采取外引内培等多渠道引进与培养气象科技服务专门人才。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人才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机制与工作环境。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专业技能、高度负责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骨干,提升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实际需求,选拔一批工作优秀的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组织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科技业务培训学习,学成归来后将所学气象科技服务知识传授给其他同事,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对气象科技研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研究开发人员专业水平,激励广大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开展特色农业服务创新性研究。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有序开展[4]。

3 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威市气象部门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颇有成效,但仍存在着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须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力度,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促进武威市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周能.广西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广西气象,2006(增刊1):105-106.

[2] 张旭晖,商兆堂,蒯志敏,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13332-13333.

第12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作用;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不可动摇的重要基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农业生产的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在不断提升,环境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各种极端天气开始出现。例如,干旱、洪涝以及冰雹、雪灾等,这些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气象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备受人们关注。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种植效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种植业的发展[1-2]。如今,气象部门也应当加强农业服务,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效率。

1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的作用

1.1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效果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气象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气象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且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以实现对气象灾害变化情况的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监测。当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便可以及时相关应急措施,从而不断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气象灾害的防御效果。

1.2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水平

在实际情况下,气象部门积极构建并完善气象灾害监督平台体系,不断优化现有的预警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水平。在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时,气象部门便可以从中分析农业生产可能会面临的危害,然后及时信息,让农民及时防范,从而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另外,气象部门积极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气象预测和预报工作的准确度,强化对气象灾害的动态化监测,也可以有效拓展气象预报预警范围,并且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水平。

1.3维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在气象服务中,人工影响天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实际情况下,积极构建设计合理、作业规范、评估准确以及多方位服务的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完善相关的指挥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和降低干旱、冰雹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对于农业生产而言,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

2加强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实际情况下,当地气象部门应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的宣传,以此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对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的认识,不断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目前,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信息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在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方面,也可以积极构建由网络、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新、老媒体共同组成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网络。通过这种较为全面的科普宣传网络来宣传和普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也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有效落实在具体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构建有效的科技咨询与技术培训体系,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来普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重要作用。

2.2构建完善、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

从实质上来说,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防灾减灾工作,就需要以现代化农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积极引进新型技术来开展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工作[3]。不仅需要针对灾害性天气充分做好相关的预警预报工作,还需要根据当地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以及林业等产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好防旱、防涝、防洪等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同时,还需要针对重大的农业气象灾害和农林病虫害开展必要预警预报工作。总之,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工作,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保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监测工作都能够顺利开展。

2.3积极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在实际情况下,为了确保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农业工作顺利开展,必须积极构建起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其他各级单位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同时,还应当针对不同层次来制定对应的灾害应急预案,全方面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另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健全“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机制,完善各种预警接收设备,并且建立完善、规范的农村自然灾害预警队伍,确保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传播。

2.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从实质上来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4]。因此,气象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充实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另外,也需要积极引入专业人才,为气象部门补充新鲜的血液。这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