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3:2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初中地理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知识 学习地理
入高中文科学习以来,地理便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双重性质,所以其学习既不同于理、化等理科课程,也与政史等文科课程迥异。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从个人的地理教学学习经验出发,我就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成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地理学习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一、注重地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不少同学的父母会把地图压在学习桌的玻璃板底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为了培养兴趣,建议大家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我们脑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高中课程较紧,且相对初中知识来说,知识量增加了很多,单单只靠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能完全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甚至会出现,学生还没有理解知识点老师就已经讲完了的局面,就会使得学生仍然停留在上一个知识点,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节,很多知识都比较难理解,学生在一个知识点弄不懂时就会影响以下知识的学习,所以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总体的把握,对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在老师上课时就可以更加专注去解决此难点,加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能够尽快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首先就是要看书,先对本节课的所以知识进行回忆,加强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其次就是家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会运用知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复习,加强知识点的运用。如气候的相关知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影响因素容易弄混,我们就可以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加强记忆。熟能生巧,只要练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
三、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解决高中地理问题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忽视初中地理的知识的学习。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才能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同时,要想学习好这一学科,建议大家多接触一些课外知识,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与思路,达到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境界,获得天马行空,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时学习时,经常会去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或者是上一些地理网站,通过这些,我了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书本知识由此得到深化、升华。在试题中引入新的知识背景时,往往就能够做到轻车熟路,进而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不至于一头雾水紧张害怕。
四、地理学习必须重视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等,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 能事半功倍。
五、理清地理知识的网络,建立知识框架
一、转变学生对地理课的认识
地理在初中阶段,中考不作要求,学校不重视,老师上课只是把大概内容一讲,学生在书上一画,学生把它当副课看待,认为地理学习,只要看一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地理的学习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和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奠定基础。
二、调查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
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进行书面调查。认真阅读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三、认真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
初中阶段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高中阶段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只有认真学习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衔接
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点比较多,但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很少谈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初中教材,并在课前预习,在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中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高中必修3“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部分,涉及到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的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及在地图上位置);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名称及位置);区域差异(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南北、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知识点,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前提下去学习,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其中“核心素养”一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或者说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是不能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获得的,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而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
依据众多专家、学者的探讨,结合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应由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构成: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开范围和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和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探究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因此,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核心的内容之一。
4.人地关系。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观念。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始终贯穿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抓住地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落实在课堂主渠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与任务。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用与知识点相关的形式来归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具体分析如下:
1.对地图技能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地图三要素,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世界的气温、降水分布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规律,根据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逐月降水柱状图来判读该地的气候特点等。
2.对空间视觉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认识地球,各种聚落的区位与形态,城市分布的规律,各大洲、各代表性地区与国家的地理位置,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国铁路干线分布与铁路枢纽等。
3.对综合思维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东南亚为何盛产稻米,西亚(中东)为何冲突不断,西欧居民饮食为何偏好乳肉制品,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何是临海型而俄罗斯却是资源型的,中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影响中国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等。
4.对人地关系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生活中的地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问题与对策,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巴西的热带雨林保护,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的伏季休渔制度,北京的环保经验分析,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等。
三、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当然,学生通过完成课外作业、参加复习考试,以及参与各种地理兴趣小组活动等,都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阵地采取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师心中应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做好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嵌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这是先决条件。在具体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吃透课标,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用的知识点。
(2)不要因为某些知识点不是考试重点内容而简略处理,放弃有利的培养时机。
(3)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是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也是地理素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某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地图的使用、运用很少,这是不允许的。
2.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力和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把握好,即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方法、技巧。
(1)问题的设计应有趣味、带有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趣味性是指问题设置带有生活体验或有足够的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自然而然不突兀。问题带有层次性是指问题的提问所涉及的对象要兼顾好、中、差各种层次的学生;而开放性是指问题的答案不是规定的唯一性,应允许有不同角度的尝试。这样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敢于回答;教师也才能由问题导向结论,实施启发与发散思维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2)有效的提问是指不同难度的问题应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不要把深奥、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让“差生”回答,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样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让优生来回答,使他们丧失好奇心,久而久之,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
比如在进行“世界的人口分布”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有这么四个地方――南极冰原、撒哈拉沙漠、人间天堂苏杭、青藏高原,让同学们选一个地方安家,你愿意选哪里呢?请说出选择的理由?请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判断一下你的选择与世界上多数人的选择一致吗?下面请同学从气候特征、地形类型、海陆位置等地理环境条件来解释一下人口分布稠密区有什么有利条件?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同学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回答,把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设计、选择有趣的活动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是在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内容,它们与文字、图像内容共同构成了教材的主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动内容是文字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更是图像内容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参与活动就是课堂上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内容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等诸多能力得到训练与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的全面发展,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设计了“制作中国行政区拼图板――进行拼图比赛”的活动。因为我认为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拼图板,一定要事先把中国行政区图转绘到硬纸板上,再用小刀逐个把每个行政区一一刻下来,然后组装成一套拼图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反复熟悉34个行政区的名称、外形轮廓、相对位置、分布情况,才能最后完成一套拼图板进行拼图比赛。这对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对比传统的反复做填图练习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参与。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熟悉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构成,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利用课堂主渠道落实好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主体 学生自主能力 教学法心得 初中地理知识
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能够适合改革进程发展方向的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后,我发现最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在于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启发并引导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并提升学生智能的双重目的。
想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做好足够的备课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授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对整套初中地理教材有宏观的认识和较为具体的了解,能够从大量的教材内容中找到必要的知识点,确定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有在此基础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才能真正做到高效有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将教材知识有所取舍,将知识点按照重要与否进行有效筛选,将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重点进行梳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初中地理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准备的把启发点指向初中地理课本的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
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做到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未知的过程,从具象化的知识转向抽象画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程度的加深,有效将教学内容由简单易懂的知识转向深奥复杂的更高层次的知识。而这种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设计合理的问题,必须设计出能够有效引导和成功启发学生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深入思考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认知结构的形成。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效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每堂课上课之前的导语中插入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问题,课后对于学生领悟课堂知识多少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要想真正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后的监督和管理。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刚刚从相对轻松的小学生活进入初中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真正将检查落到实地,学生很容易出现侥幸心理,也就无法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通过随堂提问、随堂考试、课后作业、月考和学期考试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初中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对自觉的学习习惯。在课后监督中很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启发点,引导学生在纠正错误观念的同时,有效启发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纠正。
当然,适当的奖惩措施也是启发式教学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这样的措施肯定会对学生产生督促作用,在奖惩过程中,要注意以奖为主,惩罚为辅。奖励和表扬能够帮助学生喜欢上初中地理,增加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信心,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如果奖、惩的次序颠倒,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不过,适当的惩罚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奖励没有惩罚将不利于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课前备课寻找教学重点,到课堂教学过程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再到课后对学生的监督和奖惩措施,这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心得,只有通过这样的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法,才能保证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秀元,《“启发式导学法”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4年05期
[2]周丽萍,计惠民,田淑芬,《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当代护理》,1997年08期
关键词:图像教学;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69-02
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图像进行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能够形象化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分两个部分对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图像教学的好处,然后提出几点具体的图像教学方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图像教学的好处
1.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扩散。一般来说,地理图像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明显,并且这些知识点一般比较复杂,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知识,这样就能够避免死记硬背的缺点。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省市的基本轮廓时,就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讲解,让学生观看图形轮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扩散其思维,促进知识的理解。
2.能够加深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率。纯文字性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而运用图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像,有助于学生从具有针对性的图像中直观地获取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个地区特有的地貌或者地形等,学生看见和自己生活区域不同的地区状况时,会产生好奇感,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够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富有活力,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图像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和比较,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当讲述河流方面的知识时,通过看图像,学生可以明白黄河最终是流向了海洋,而对塔里木河最终是怎么样消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两者相互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更容易记忆。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法分析
1.通过运用地理图像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地理教学中,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教学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图像,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图像,可以准备一些气候分布图,也可以准备一些人们穿着各个季节衣服的图像,让学生区分同一天穿着不同衣服的人们所在的大致位置,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图像。也可以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这样询问:“为什么有些时候太阳会很明媚,而有些时候,天气是灰蒙蒙的呢?吸引起来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进行讲解,通过具有吸引力的讲解,把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设计动态模拟图像生动展现教学内容。初中地理学科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单靠文字性的讲述不能较好地传达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图像模拟,将完整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将发展变化的地区自然状况通过多媒体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好奇中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不容易了解季风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气压进行内容讲解,教师可以依次制作这样的动态等压线分布图:大陆地表性质均衡时气压带的分布以及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压变化,把气压带切断时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布局和间隔,最终是由于气压差异导致风的形成,然后引出季风,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知识。
3.加强实践活动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纯文字性的讲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样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知识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水文以及地貌考察,组织运用实地地图寻找目的地的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加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探路比赛,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大型公园中进行探路,可以自由游玩,走到某一个地点时拍摄几张照片,走到终点之后再返回原点集合,然后完成任务。任务是根据自己对路线的记录绘制地图,设计一张自己的行程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公园的景观,还可以对地图的运用有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图像情景教学法、比赛法、动态模拟图形法等,都是比较好的图像教学方法,在运用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微视频 翻转课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微视频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逐步走进了初中的地理课堂,以其独特的功能使地理课堂得到了有效的“翻转”。本文笔者从长期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就地理课堂中使用微视频使课程有机串联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利用微视频再加以言简意赅旁白直击课程内容重点,利用微视频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应用三方面入手,介绍一下自己的初中课堂中应用微视频的心得和体会,以供广大教职员工参考和借鉴。
一、有机串联,建构体系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每一个节的课程内容中都零散的,只是整体知识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沧海一粟”,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而微视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及时演示的功能形式,将初中地理课本整章内容进行有机的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初中的中学生们学习、掌握以及记忆。
比如,我的讲解初中地理人教版初一课程《地球和地图》一章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大小、地球仪的作用、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和经纬网的用途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等相关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效掌握,我又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发现学生对知识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无法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在一个知识点和另一个知识点的联系上,仍就一头雾水。于是,我就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了微视频,以地球和地图为核心,以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为四条支线,进行了本章基础知识大梳理,使该章内客进行了有机的串联,使地球和地图所有课程内容形成了体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种通过微视频,将零散的章节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将所有课程内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了一个总体概念,促进了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加强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二、言简意赅,直击重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涉及到地理常识性的概念,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经验困乏,即使再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如果在这个时候,针对重难点制作微视频,通过视频演示功能再配以言简意骇的旁白,这些地理常识性的概念也就能很快说明问题了。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解初中地理《经纬线》内容时,经过引导学生自学后,我又给出学生们进行认真讲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但是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是有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在地球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经线呢?虽然问题可笑,但是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于是,我分别制作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微视频并配备了课程内容浓缩了的简单解释,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翻转”。经过“翻转”,学生真正明白了经纬线的作用,懂得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仪人为划分的。
微视频在讲解地理重难点的时候,可以形象直观的描述事物,如果再加以教师简单又有针对性的的旁白解释,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了,因此,这种方法是很实用有效的,很值得广大教职员工提倡和借鉴。
三、联系生活,引导方向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一些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是相联系的,比如,月圆月缺、四季更替、白天黑夜、人口与人种、发展与合作等课程内容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课程内容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相结合,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今后的生活生活和学习指明方向。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发展与合作》一节内容时,针对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发展水平差异、国际经济合作进行了表格化对比,又通过制作微视频对区别进行了展示,并且明确我们中国进行的定位也是发展中国家。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是否可以很快消除之间的差距?以及让学生自主探索身边国际经济合作的典型事例?学生们通过查资料,找例子,认识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经济合好,双方都有好处,但是利润的分配往往掌握在掌握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的发达国家,因此,由于利用分配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身边国际经济合作的典型事例有很多,“可口可乐”就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分工协作来生产销售的典型代表。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广泛而有效的利用微视频图文并茂、音声色于一体的强大演示功能进行教学,可以使初中学生们对地理知识进行多次有效的“翻转”,一方面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理解和记忆,使地理课堂教学不断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 孙小娟、潘丽玲. 慕课微视频在地理实体课堂中的功能[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6).
[2] 吴文成. 数字地理视频资料的选取与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地理教育,2013 (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11-01
在地理学中,地理知识常常寓于地图之中,而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时常将地图作为辅助工具。依靠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世界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地形特点、行政区划及其他地理信息。“以图导学”指教师以图像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具体认知某种地理信息。教师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笔者谈谈如何采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要教育点的教育理念,让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都在为成绩服务,学生处于“唯知识为上”的学习氛围中,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图形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对比,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说,“以图导课”是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尝试。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时,笔者将北方地区所辖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及北京等区域的自然风光、气候地形等相关图片制作成PPT,用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笔者一边播放PPT,一边进行讲解,学生们顿时被吸引住了,笔者随即顺势引出:“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探讨北方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自然地切入了正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氛围极为浓厚。
又如,笔者在讲解“北方地区气候”的内容前,利用多媒体将北方地区所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图片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北方常见的种植作物为玉米、小麦?”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其原因归于气候问题,也有的学生考虑到了地势因素。这样教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顺了学习思路,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填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感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认知事物更加理性,但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喜欢趣味性、竞技性较强的活动。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偏好,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教学内容组织“趣味填图”活动,那么,学生将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化想象与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能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设计了“趣味填图”活动。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合作绘制台湾省的地图(两个具体地名留空)。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们抢答,猜、填非本组绘制的地图上空出的地名,答对一空得10分,答错则扣除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并获得“填图英雄组”奖状。此外,笔者还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省地图,随意指出地图上的任意位置盲抽学生填地名,并要求学生以旅游向导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该地的信息(尤其是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教学,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程度加深。
三、引导识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不免会遇到需要自主读图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或其他图像,教会学生自主读图、识图,观察、分析地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我国草原牧区、山林地区及平原地区的城市村落分布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土地利用现状,要求学生思考:“地形、地势不同,对土地利用有何影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分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最终得出“山丘地带适宜种植林地,平原地区适宜耕地”的统一认识。此外,笔者还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土地利用问题。这样教学,实现了“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字】图像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驾驭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像,枯燥的课堂将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即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易拿下它。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对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借助图像运用导学法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图像的辅助,可以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忧患”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利用ppt分别将过去的黄河的流域水系图与现在的进行对比,接着,让学生们找出之间的不同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同时再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再自己讲解课本,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治理黄河,当然,如果学生们的答案足够合理,也可以在分析学生们答案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补充与指导。
二、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总括,曾有某位地理学家就说过,要想学好地理,就先把两张地图背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可见,教师们合理利用一纸地图来辅助地理的教学实在必不可少。譬如,教师在对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且杂乱。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梳理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让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也更加有计划。讲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备两张地图———世界以及中国地图,讲课伊始,可以先让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方位———西亚五海与三洲,接着的任务是让学生找一条关键的河流———苏伊士运河,以及找到它与西亚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基础的地理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在确定这些之后,把范围锁定在西亚这一块地图之上,找到土耳其海峡,通过地势地形的分析,那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知道从黑海抵达地中海必定要路过土耳其海峡,因此可见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们由五海三洲转变到丰富石油资源上,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图上发现这些地方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那么学生们则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所在。如此巧妙地运用了地图来进行教学,让地理课变得有目的有计划,在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学的趣味所在,这充分展现出了图像法的优势。
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学习地理
(一)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
利用纲要信号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让教学者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教学效率。地理很多现象都是变化的,那么课本上的静态插图等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此,教学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课本中的静态图转变为动态图,让学生们在理解那些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静态图以动态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此过程中再附上讲解,这样抽象知识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象生动起来,其次,教师们还可以利用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将知识吸收进来。在此,笔者举一个案例:在讲“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亚洲和欧洲的季节景物图片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系列图片。每个系列图片中包含亚欧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在冬季,西伯利亚是冰天雪地,而亚洲的马来西亚却是一片热带风光。通过这种动态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亚欧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以化难为易
课本上已有文字与图像的讲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辅助教学,以化解课本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阶梯状下降。教材上也附有中国的地形图,然而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中国地形图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逐步展示。这样学生发现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又比中部地区低。这个图片所想展示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了。
(三)紧扣教材,化简原图
教材中的插图、附图等其他各种图像可能会让学生们看不懂,因此也就无法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变换原图,将复杂的原图加以化简,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教学生们如何看等温线的时候,课本上的插图是直接画出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样式的等温线,如果教师不加以梳理,同学们根本就看不明白,因此,教师们可以从等温线的数值、曲直以及凸进方向这三方面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让原图变得简单,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意义极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培养学生们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像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常合.中学地理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64-01
一、培养学习主动性是基础
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不是要考的科目,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1.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以此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2.合理分组进行地理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们在学习《世界煤铁分布》一节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将铁矿储量丰富的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等七国的名称有效地记住,可以提高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因此,在记忆时,我们可以将七国的名称分成两组进行速记,让学生只记前一个字(即:①俄巴中澳②印加美)。这样,学生们也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个小知识点记准记牢。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的提问是关键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所思有所获。
1.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严密。地理教学中,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此问题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提出的问题要能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例如我们在探讨《气温的日变化》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设问:(1)一天中,地面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候,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设计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接下来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与大气的温度”等几种关系以及“储热效应”的一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相关的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置悬念: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后,回到西班牙时惊奇地发现,航海日记上写着的这一天明明是1622年9月6日,但是回到西班牙后的日历却是1622年9月7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假如船队当时是由西向东航行的话,环球一周后再回到出发点时,航海日记上的日期与当地的日期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通过设置这样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大有好处的。此外,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探究问题的心态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让他们用新知识将这个悬念打开。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度的扩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高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地图的功能
1.指导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图阅读学习。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有步骤地阅读地图,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例如我们在探讨《世界的气候》这一节地理图像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气候分布图上仔细观察并且有效地指出世界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对这些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具体特征和分布的规律做简单的说明。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自主读图的过程中,进行强化地理知识的记忆。此外,对于比较复杂而且难以掌握的地中海气候的一些特点和分布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巩固新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地理教师在介绍中国的山脉、盆地、高原、丘陵以及平原后,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幅中国的轮廓图,并且和学生一起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相关的信息填到相应的位置上,让学生记忆起来一目了然,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有效性,需要地理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精心的准备,找到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合理设计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融合;地理知识表达;“中图e学堂”APP
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图e学堂”APP,是一款基于新兴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与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无缝衔接的数字产品,免费供广大师生于课堂内外的教和学使用,不仅包含“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相配套的、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而且融合了多种新兴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辅助地理课堂教学。
一、基于数字资源整合的资源建设
“中图e学堂”的研发,依托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同步建设的全媒体资源库,包括视频库、音频库、图片库、交互动画库、矢量图形库、习题库等各类子库。在大批高水平的教师和科研专家的指导下,按照“纸电联动”的教材建设新要求,以课程标准和中图版教材为基础,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建设,提供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微课教学视频、实践活动视频、专题视频、动画、课件、习题等多类型的数字资源。“中图e学堂”从全媒体资源库中选取资源时,不仅重点考虑地理的学科特点,而且注重契合最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提供多维度的数字资源
示例: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数字资源(如图1)
表1列出了各个资源所包含的内容点。以上资源中,微课视频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其它资源则分别针对更加细化的知识点,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维度的教学素材与案例素材。
2.注重教学重难点,运用新兴技术突破纸质教材局限性
示例:新新技术运用于地理课堂(如图2)
新兴信息技术在演示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过程等方面,具有传统纸质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充实活动指导资源
示例:实践活动――“绘制教室平面图”
一幅地图包括哪些要素,又如何反映实际地理事物?相关知识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才能让其深刻掌握。选择“绘制教室平面图”课题作为实践活动(如图3),是因为教室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其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室的范围较小,方便学生实地测量,成图的比例尺较大。此外,绘图技能是地理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通过绘制一幅教室平面图来培养他们的绘图能力,再合适不过了。
4.注重综合思维强化,选取综合教学案例
综合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多要素、多角度,而非孤立、绝对、静止地分析地理现象,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辩证看待地理问题。
示例:“专题――悬河及其危害与防治”
悬河是黄河下游特有的一种景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黄河”小标题下设置了“‘地上河’的隐患”阅读栏目,介绍了悬河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危害。专题视频提供的地理信息更加丰富、综合性更强,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教学小专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针对专题视频进行如下设问:悬河如果决堤,哪些区域有可能受到影响?悬河为什么会影响到船只的航行?有什么对策可以防治悬河带来的危害?
5.升华思想教育,传递正能量
示例:“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音乐视频
在学习“行政区划”相关内容时,这些资源相比传统的文字材料,更能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民族自尊、民族自信。
6.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增添创新交互资源
示例:交互小游戏“民族换装”
“民族换装”交互游戏共设置了6个民族的服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给男孩和女孩换装。教师也可通过小游戏,分析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及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
二、新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数字环境下地理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空间性强的相关知识时,往往需要生动、形象、逼真的直观图像和模拟空间结构的资源支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导致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模拟,可使教学对象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由抽象变为具象,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可以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中图e学堂”通过深入研究新兴技术和新媒体表现方式,积极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动画(3D)、平面动画(2D)、3S等技术,以虚拟现实呈现、三维立体展示、动漫交互、地理游戏等形式充分体现数字资源强大的教学功能,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镜头扫描中图版初中地理纸质教材的每个页面,相关知识点的配套多媒体资源就呈现在屏幕上,把教师难以表述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如图4)。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保证了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机统一,形式更具创新、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资源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三、“中图e学堂”APP的教学应用
“中图e学堂”APP(图5)为学习者创造了多种学习环境,使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之中,而是扩展到家庭、图书馆,甚至上下学的路途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产品的数字资源。由于本款产品与教材匹配,且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有助于师生探索多元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翻转课堂――资源品质高,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在课前,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探究式教学――可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字探究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课前备课――可供选择的素材丰富,且针对性强,节省备课时间,减轻教师负担。
学生自学拓展――可提供科学、成体系的资源,有助于构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学生课前预习――生动、趣味十足的数字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绘图法 口诀法 奇特联想 列举要点 抓住特征
初中地理诸多知识的识记,一直都是让老师和学生深感头疼的问题。看起来不少学生在上课时似乎明明白白,可过了两三天后,大多学生都变得糊里糊涂。此是为什么呢?可以如此说,不少学生在目前主要把它视为副科,自身缺乏足够的重视外,对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始终没有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是主要原因。那么我们要想提高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除了杜绝“放羊式”教学外,应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寻到最好的记忆法来不断加深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认识。在此,为了能让学生找得到最佳的记忆方法,笔者介绍几年所探讨的几点记忆法,供大家参考。
一、绘图帮助记忆法
这是由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地理知识大多从地图来再回到地图去。凡能够在地图上标记的都应该结合好地图来加强记忆。其强化过程主要可分为读图、临图和背图等几个步骤。读图即在教师指导下,先分析地图并把有关的地理知识附在地图上;临图即是学生不看原图能画出简单草图并能指明其中要求识记的内容。只要你能将相关内容融合于一图,便能受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里,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只要学生肯动手,定能把关键性知识点记住清楚。
二、编口诀记忆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可把没有节奏和韵律的地理材料编成口诀,使之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比如中国的十五个陆上邻国可编为“北靠蒙俄东朝韩,西临哈吉塔斯坦阿……”也可让学生把我国56个少数民族自编成口诀以加强记忆。
三、奇特怪异联想法
即把主要识记内容通过奇特联想后,将之串联在一起加强记忆。此方法的要诀在于先让学生自己去联想,这样做能达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目的。比如,让学生把我国的海港城市联想为“大连市凝(宁)着青烟,广厦插在温山(汕)间……”于是学生就容易记住大连、青岛、烟台等等港口了。
四、列举要点记忆法
如先把我国的三大平原、四大高原,长江黄河、各温度带、干湿带等要点知识,都通过列表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对所列知识进行总结、分类,再使之不断简单化、条理化。一张表通过整理出来后,其课文的地理知识要点就基本上可得以巩固了,于是学生也更容易记忆了。
五、抓住特征记忆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多媒体 运用策略
初中地理科目内容比较抽象,空间跨度大,思维的逻辑性强,很多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也就可能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多媒体必将成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地理教学的改革也迫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式教学,营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锻炼,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较为感兴趣,但很多地理知识专业性较强,学生并未接触过,很多学生对地理术语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对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接受。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好地理奠定思想基础。
比如,在进行“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读课本,教师给学生勾画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学生感觉地理学习很枯燥、无味,甚至对地理的学习有点厌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PPT课件,通过一系列图片分类展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情况。从土地上看,教师可以展示我国东北地区富饶的黑土地,展示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沙海世界,展示黄土高原的奇妙景观,展示辽阔的草原风光,展示地形陡峭、高耸入云的山峰;在进行水资源的介绍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江河湖海的视频简介,伴着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讲解,美丽的图片,我国水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分布特点尽收眼底,学生陶醉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多媒体的视频展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突出重点地理事物
有关地球仪上的各个相关名词较多,虽然有地球仪教具,但是由于它本身比较小,教学中使得全体学生都能获得直观感官认识的时间成本比较高,由此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自带的画图软件或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利用不同色彩,制作出重点突出的图像,再通过多媒体创作软件的集成,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点,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世界宗教分布,世界语言分布,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的民族分布、中国的地形特点等知识点,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出色彩丰富、对比明显的电子图像课件,有效突出重要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官,增加学习乐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课本插图和地图册,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体现了教师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思维向纵深发展。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中贯穿始终的基本技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世界的主要语言时,用闪烁突出六大语言的分布地区,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世界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时,用闪烁突出六个国家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多媒体地理教学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4.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快捷、直观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滥用多媒体手段,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试想,如果一整堂课教师忙于放录音、放幻灯、放视频,或者使用Flas,为使自己的课堂“现代化”而使用多媒体,蜻蜓点水,搞得学生眼花缭乱,则势必造成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中即使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到最后也不知道本堂课学了些什么,这其实就是换了种形式又回到了过去的那种教师唱“独角戏”和“满堂灌”。一节课看似热闹,但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内容很少。这样运用多媒体,非但没有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喧宾夺主,使很多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甚至连记笔记都搞不定,这会对后面的知识学习和最后的复习造成一定困扰。
总之,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科学整合地理资源,优化多媒体的使用技巧,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李先波.对于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No.34308:59.
[2]王希锋.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No.28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