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数学论文

大学生数学论文

时间:2022-04-06 06:29: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数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数学论文

第1篇

正文

1、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字连续编号,如:“1”,“2.1”,“3.1.2”,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一级标题从前言起编,一律用黑体4号字,左顶格。

2、二级标题用黑体小4号字,左顶格。

3、三级标题用楷体小4号字,左顶格。

4、正文其他部分全部用宋体小4号字。

5、各级标题与段落之间不留空行。

6、图、表与正文之间上下各空一行。

7、图应有图题,放图下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图1,图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图题。

8、表应有表题,放表上方居中,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号后不加任何符号,空1个字距写表题。

9、表一律采用三线表。

10、图题、表题与图、表之间不留空行。

11、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如果是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尽可能用公开发行的程序。如果是自编的,应在文体后的附录中列出程序。在数表中各试验数据的平均数之后应列出平均数的标准误(S.E.),而不应列出标准差(S.D.)。对各平均数的多重比较,只需用一个显著水平(α=0.05,α=0.01,或α=0.001),应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

12、文中所用的量度单位按“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中“附录B量和单位”的规定,如公斤用kg,公里用km,毫克用mg,千瓦用kW等。

13、文中如果采用英文字母缩写的,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把英文的全称写出,如:GNP(GrossNationalProdud)、小菜蛾DBM(DiamondbackMoth)。

14、文中的拉丁学名采用右斜体字母。第一次出现属名时不能用缩写字母。

15、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也可采用顺序编码制。

(1)著者-出版年制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和出版年构成。若引文时只写作者,则在其后加圆括号写出文献的出版年,若引文时只引成果内容而未引出作者,则在其后用圆括号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之间用“,”号相隔。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O’Callaghan,etal,1965;曾德超等,1979;马廷玺,1978)。T??H??西涅阿科夫等(1981)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曾德超(1986)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Foxetal,1982)……

(2)顺序编码制: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1~3],T??H??西涅阿科夫等[4]曾建立了用解析法所需要的6个线性方程式。

……按文献[5]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悬挂机构的设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6]……

数学论文的正文的范例赏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提高社会竞争力。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高等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学科,不仅能提供数学思想方法、理论知识,而且能锻炼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为后续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利用大学生数学竞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等数学持有偏见,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枯燥、冰冷、抽象,学习数学就是概念、性质、定理、证明、结论和应用,从而一谈到高等数学,就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1],以教为主,优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被动地听,没有积极思考,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这种灌输记忆的形式基本上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数学水平,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项赛事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利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等数学竞赛也是常规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竞赛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论文范文数学论文范文。”很多学生认为学好高等数学没什么用,因此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开展,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们都想通过数学竞赛验证自己的数学水平,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更以此作为实战训练,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迅速,影响力很大,但参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使竞赛发挥更大的效应,必须融合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而由于日常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深浅程度不一,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竞赛题目的主要思想、主要题型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自学和相互讨论来扩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3],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数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利用竞赛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竞赛之前,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培训期间解题技巧和拓展知识的系统训练,深层次地拓展了数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合理地将数学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与现行的教学秩序并不矛盾。如果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只能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研究学生,利用竞赛因材施教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选择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把竞赛加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件“受罪、难受”的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讨论及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之开拓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数学竞赛,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乐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4],给出难易适当的竞赛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结合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目标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了创新能力。

(三)开展学法指导,实施竞赛愉快教育

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竞赛的结果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布置作业时给出少量的数学竞赛题,引入“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四)以“适当少量”为原则,利用竞赛进行应用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注意数学技术本身的应用[5],对竞赛题的引入采取适当原则,利用竞赛对高等数学日常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课堂练习或习题课上,插入适当少量的竞赛题型,为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竞赛内容时,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竞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授课,布置批改作业数学论文范文论文。不要每个知识点都列举与数学竞赛内容紧密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感觉到难,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在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淡化竞赛运算技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数学本身就是给学生带来思想方法上的训练,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二)防止“为竞赛而竞赛”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数学类专业;教育研究;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07-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数学类专业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养、提高本科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数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锻炼,这必然会影响到数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已有一些文献考虑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相关问题。[1][2]等探讨了如何改进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3][4]等分析了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构成。本文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分析了(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设本科毕设课、毕业论文部分盲审等改进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以多年来指导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作者发现(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再深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过关即可,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指导教师忽视该环节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因此要想学好必须付出努力。然而,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完全放松了,没有目标,学习懒散,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从而没有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以至于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文献看不懂,理论分析、数值实验都有困难。

(三)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

本科毕业设计大多从第七、八学期开始,此时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间。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四)选题不适合学生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简单,太难的题目学生很难完成,太简单的题目不能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导师指定的,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不感兴趣。

三、改进措施

针对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科学性,因此要想较好地完成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尽早做好前期准备与积累。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对课程背景、应用的介绍,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中文、英文数据库查阅所需的资料与文献。

3.在某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置Project环节,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4.第五学期开设关于毕业设计的介绍说明会,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基本步骤,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早做准备。

(二)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部分从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此时正值学生考研、找工作,严重占用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期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毕业论文。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介绍一些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研究状况,上课期间多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兴趣,则可以此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

2.在三年级开设学术讲座,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介绍相关的学科前沿问题及研究现状,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老师的研究小组,尽早开始毕业设计。

3.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数学建模活动,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

(三)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无统一管理,如一盘散沙,是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如果开设毕业设计课程,加强平时管理,会大大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临时粘贴拼凑论文的现象。

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任意性,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依据学科方向,每个方向选择1个老师,由这些老师共同任课。作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数学论文的方法,常见的英文数学词汇,学生轮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四)完善毕业论文的选题模式、健全评阅与答辩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监管

以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为例,毕业论文的选题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通常首先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进行选择。然而由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有限,往往对所给题目的方向不了解,只是稀里糊涂地选择。因此,在选题前最好由老师对自己的题目进行介绍,便于学生选择,也会有利于后续的毕业设计工作。此外,为了保证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各教研室应对本教研室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依据理工科院校数学系学生的知识结构,去掉太难或太简单的题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评分的公平、公正,毕业论文的评阅应由院系统一按照学生的论文方向指定教师,还需要在制度上约束评审老师,杜绝应付行为。此外,要严肃评阅、答辩纪律,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应延缓答辩。

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应加强。虽然多数学校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查,但往往仅限于检查论文的格式。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最好每年抽查一部分毕业论文进行校外盲审。

参考文献:

[1]刘小松.高师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论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54-55.

[2]栾庆芳.关于高师数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25-28.

[3]李开慧.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引起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93-95.

第3篇

1.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2.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3.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 

4.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与中学数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衔接 

5.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  

6.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案例运用初探 

7.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8.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9.物理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10.《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11.数学建模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12.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13.影响《高等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4.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5.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16.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7.高等数学概念教学阶段分析与对策思考  

18.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方案探析 

19.数学思想方法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20.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注重应用实例 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2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 

23.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4.工科专业高等数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25.浅谈《高等数学》试题库建设 

26.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7.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28.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原因调查及统计分析 

29.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30.工科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的相关分析研究 

31.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的统计数学模型与Spss应用

32.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与回顾 

33.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34.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35.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36.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37.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8.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39.关于理工科高等数学研究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的构想 

40.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与实践 

41.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42.高等数学MOOC课程讨论区开放性问题在线讨论实证调查与思考 

43.基于专业导向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44.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45.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46.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7.分级教学:工科高等数学教学的新平台 

48.MATLAB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

49.高等数学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尝试 

50.MATLAB在高等数学实验中的应用  

51.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52.高等数学实验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53.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用性的分析

54.基于微课程的高等数学网络学习的探讨  

55.工科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 

56.高等数学课程新教师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 

57.浅谈大学生如何学习高等数学  

58.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59.我校大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及统计分析 

60.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路研究与实践——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61.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史教育的教法探讨与实践 

62.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63.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模式探索——传授数学思想,渗透数学文化 

64.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研究的现状综观

65.数学史与高等数学教育  

66.浅谈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 

67.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68.高等数学学习归因、自我监控能力和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 

69.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70.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71.信息技术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72.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73.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74.高等数学教学法探讨 

75.应用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探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76.《高等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势探讨 

77.浅析改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78.融数学思想和应用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79.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数学教育的体制化 

80.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 

81.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困惑与探索 

82.高等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83.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84.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改革探究

85.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

86.关于高职学生高等数学教与学中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87.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88.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法

89.《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90.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高等数学》教材的选取

91.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92.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93.计算机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4.如何学好高等数学浅谈 

95.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6.基于数学文化观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7.对高等数学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法的探析 

98.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99.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讨

100.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对接的研究  

101.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 

102.工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问题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 

103.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  

104.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5.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106.实施院内分级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07.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8.浅议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  

109.新形势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110.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索与实践 

111.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112.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113.高等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 

114.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研究及其对策——以本院学生为例 

115.基于数学文化观的小学教育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研究 

116.数学建模案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17.长江大学《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实践 

118.改革高等数学课程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119.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120.我国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途径  

121.基于数学实验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第4篇

关键词:新理念 数学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教学质量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应遵循新教材的新理念

新教材的基本理念突出地体现了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既要持久,又要均衡的发展,身为数学教师应该深切领会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法。教师不再是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机械地传授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新教材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内容的大幅章前图与前言,如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首页,是一张跨海大桥的彩图;第六章直角坐标系的首页是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典的彩图;第七章三角形的首页是中国人民银行主楼的彩图;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篮球比赛场地的彩图;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超级商场购物的彩图;彩图数不胜数,充分显示了对学生视觉感受的尊重,其主要作用在于直接切入主题,给想象思维镶入课题,它承载着由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过渡的使命,学生会很到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且产生了发现与探究的极大兴趣,让数学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能看得见摸得着,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学生会带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孜孜不倦的去探索、归纳与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树立教书育人为根本的观念,顺应高科技时展和进步的要求,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的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应用到为祖国为人类造福的事业中来,是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教育观念要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而且只有熟悉并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教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长久以来,很多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应试做准备,过多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面对新课改的挑战,首先应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学习,作为一种个性化行为,它需要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有利于扬弃学生个性的气氛,让良好的个性能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只有靠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获得,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着看和看着听,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既要动口、动手,又要动脑,还要亲自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从知识的获取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知识的巩固到应用的全过程,都要坚持一个宗旨: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在讲到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从配方法过渡到公式法之前,先请一名学生给大家演算一道题,用配方法解方程3x2+5x-6=0,并写出每一步骤; 然后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ax2+bx+c=0,同时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假设这里的a、b、c是已知数,如何用已经掌握的配方法去解方程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笔在本子上边思考边推算起来,教师经过巡视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有结果出来了,随即提出问题:推出公式x=■(b2-4ac≥0),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的含义是什么?这时,每一位学生都会发表各自的解题思路,这时,教师挑选一名学生把较完整的思路写在黑板上,最后把公式法的全部过程加以整理、归纳。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才能使课堂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新教材的材料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数据表明,十到十六岁的孩子的好奇心处于最强时期。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好奇心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会使人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抓住这个年龄段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色彩鲜艳、板块有序,内容深入浅出,使数学知识接受起来不再感到枯燥,非常生动而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中教材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中,每张页面都附有实物彩图,有灯光下的石膏像、雪地树影、皮影画、探照灯、计时器日冕等等,这些丰富的图形,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再结合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而且准确无误地归纳出了有关概念及性质;又如,十八章勾股定理中,向学生介绍我国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推出的弦图,赵爽指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一个大正方形,中空的部分是一个小正方形,并利用它证明了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是a与b,斜边长是c,则a2+b2=c2。赵爽弦图展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这个图案被选为2002年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等等实例一改旧教材中用文字抽象描述定义的做法,使数学不再是抽象的代名词,使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笔者认为,作为导航者,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们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赋诸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注重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归纳、总结定理、公式,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能参与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例如,讲到概率部分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大量的实验之后得出投掷一枚一元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频率几乎接近二分之一,出现反面朝上的频率也几乎接近二分之一,这个实验表明出现正、反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二分之一,这时推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以及概率的概念就显得自然而然了。这样既使得学生掌握了概率证明的方法,又体会了数学证明的思维过程,培养了数学思维的独创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例如,在引入直角坐标系时,介绍了法国著名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通过观察蜘蛛网受到了启发,于是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说明笛卡尔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为此鼓励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3.利用新教材参考书中的拓展资料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归纳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有(1)配方法。(2)公式法。(3)因式分解法。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直接开平方法,实际也是因式分解法,如解方程x2+6x+7=0,只要变形为 (x+3)2-(■)2=0即可。如果原方程x2+6x+7=0经配方法化解为(x+3)2=2,再求解时,还是变形为(x+3)2-(■)2=0,归到用平方差公式的因式分解法。所以配方法归为用因式分解法的手段,公式法在推导过程中用的是配方法和直接开方法,因此,对因式分解法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因式分解法还可以推广和被利用到高次方程的计算上。通过这一过程的讨论,既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应该与课堂知识同等重视开放性课题研究

完成规定教学内容之后,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可以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利用课后时间,分组研究每一章后的数学活动,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如学习圆一章后,体验三等份角的阿基米德纸条的制作过程,用一个纸条可将任意给定的角三等份;学习相似一章后,可利用自制的测角仪测量旗杆、树、塔的高度;学习投影与视图后,通过观察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等等,所有实践过程要求将设计方案写一份报告,再写成一个小型的数学论文,给出评价。通过开放性课题的研究,既可以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获得了许多边缘知识,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与团队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六、教改是教育事业的百年大计

教改需要教师付出终身的求索和奋斗,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知难而进。同时教改的方向要明确,要使数学教改能顺利地按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教师而言,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还要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动向,这样才能与教材同步,与学生同步,与时代同步;诸如银行的最新存款条例中的有关本息计算的规定,悬浮式列车的常规速度,神舟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圈数与时间,都是在数学计算题中常常用到的基本常识,需要积累。要以辩证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以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法的研讨,熟悉各种数学教学法及其特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为使教改活动能确保有利于培养人才而且能持续地发展,全体教职员工要通力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匡继昌.数学教育学报,2010(6)

[2]宋建辉.数学通讯,2011(4)

[3]魏美云.数学通讯,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