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观课报告

教师观课报告

时间:2022-12-12 19:1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观课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观课报告

第1篇

研读,亦指教师在研究性阅读中重新理解、深入挖掘潜藏的知识。只有深刻领会、理解了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教育行为。

一、研读文本,拓展知识体系

教师的成长之旅是一部漫长的心灵之旅,这个旅程是从阅读开始的。

(一)教师文本研读,首先应注意以下几点。1.扩大阅读范畴。读书是为了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教师的阅读范畴应该拓展到不同学科,最终返璞归真,举一反三。2.攻读经典。读最好的书应当是为师者身体力行的职责,不在于读得多,在于读好书。3.提升读书效果。全天候跟班使得教师的空闲时间很宝贵,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提高效果。4.结合园本培训进行阅读。园本培训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阅读应当有的放矢。5.园长率先读。现代教育要求园长须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因此,阅读应从园长开始。

(二)探索教师研读新方法。1.建立书本、网络阅读共同推进的方式,提升教师学习质量。2.建立交流平台,提供交流机会。(1)教研时交流个人阅读情况。(2)推荐有读书心得教师参与交流。(3)每学期由园长阅读教师的阅读本一至两次,展开对话,促进领导和教师沟通,鼓励与督查教师学习。(4)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故事、案例或读书心得比赛、沙龙等。(5)积极鼓励教师写作和参加征文比赛及投稿。(6)对各类资料做好收集、检查、评比,尤其是学期结束后读书心得评比。

二、研读精品课,以此锤炼教学技巧

近年来,各类幼教研讨活动精彩纷呈,开拓了一线教师的眼界。优秀教师的一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背后往往凝聚了众多同伴的智慧,在大家的协助下经过一次次的打磨、研究、修改才予以示众。那么,如何去学习别人的教学技巧,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呢?

(一)研读的方法。包括典型观摩法、比照式研读法、质疑法、归结法。

(二)研读的形式。1.活动观摩。选择1~2个优秀活动进行观摩,并且进行重点揣摩,如教学活动的风格、理念,观摩后有何感受。2.比照研读。就两个同类型的活动进行比照,分析不同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所达到的不同的教学目标,感受一种活动多种方法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比如,对于音乐欣赏课,教师创设的音乐欣赏活动,多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如由许卓娅老师所创设的欣赏活动《野蜂飞舞》,主要利用幼儿有关线条的经验,用“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直线”“弧线”等为音乐配上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旋律。3.观点辩论。以《野蜂飞舞》为例,在研读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深入认识幼儿园活动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原点,并从这一活动课联系到新《纲要》所必须贯彻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使教师能够通过一个活动课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畅谈自己来执教这个活动,将会如何设计。

三、研读专家报告,以此反哺理论知识

一线教师在外出培训学习时,资深专家的观点报告也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关注,成为教师学习的一个重点。那么,对于专家的报告如何才能研读好呢?

(一)细心聆听。幼儿园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时,给教师一个任务,回来传达学习内容,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因此,教师在聆听报告时,会带着学习任务去听。

(二)摘记要点。一个报告,简单说是抛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因此对于一个长达一两个小时的报告,在听的时候,要学会摘记要点,并做到条理清晰。这将有助于反哺时有个“透度”。

(三)传达交流。听了报告,怎样才能将专家理念向同事传达呢?教师将报告内容制作成PPT,然后在全园的学习会上传达。这一过程既使教师增强了传达信息的能力,更锻炼了大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四)实践联系。在聆听了同事的二次汇报转述专家报告后,教师结合专家的观点,联系教学实际,举例说说可以用哪些例子来验证观点,重构专家的理论。

四、研读“家常”课,理论内化为教育行为

拿到一个活动课,要学会去研读自己的家常课。在实践与反思中解构表象,挖掘本质。

(一)课前研读。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活动方案展开质疑,更可邀请同事一起质疑。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少走弯路,且为活动提供更多的思路。

(二)课后研读。课后研读其实就是教师的反思。教师通过录像将活动再现,有助于教师思考自己的课更清晰。反思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就是理论内化的一个表现。

第2篇

医学物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医学物理实验课是医学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时展和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提高医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1]。

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被提出之后风靡全球,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从中短期来看,“慕课”的校园化将是一个普遍现象[2]。本文以医学物理实验课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将“慕课”应用于高校本科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经研究发现,医学物理实验存在各种问题,原因包括学校定位、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教学模式论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专职教师队伍不完善。

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即实验课时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这种教学形式单调且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医学院校内理工科教师比例较低,而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却很重,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兴趣不足,锻炼效果不显著。

不少学生认为医学物理实验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和未来工作帮助不大,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课前没有预习,造成实验时常出错,实验数据不理想等。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后复习实验的习惯。因此,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帮助不大。

3.考核方式不佳,“搭车”现象较普遍。

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是以实验报告方式考核的,这是一种简单但效果不太理想的考核方式。因为实验通常是2~3人一组,但实际操作者往往只是其中一人,客观上造成其他组员处于“搭便车”的状态,而实验报告是无法区别学生的不同参与度的。

二、慕课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不完善,换言之,改进教学模式有望解决上述问题。而“慕课”正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的本意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巩固或拓展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样,教师不必重复讲授实验相关内容,从而大大降低教学负担。对学生来说,“慕课”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督促学生自我学习,还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总之,慕课化教学有望解决当前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慕课化教学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首先,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了专业的教学平台,这就有了“慕课”的“场地”。其次,医学物理实验条理清晰、内容简练,很适合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这就有了“慕课”的载体。再次,翻转课堂的开展较容易,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实验课的前15分钟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实验思考题和相关问题。最后是关键的考核模式设定。可以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考试、互动问答和网上学习等方面的2~3个作为考核条目。总之,慕课化教学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应用并无明显障碍。

三、慕课化教学模式构建

如上所述,慕课化教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狭义的“慕课”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中小规模本科教学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校园本地化、规模较小且兼容传统教学的“慕课”模式,在此先称之为“混合慕课”(mixed MOOC,xMOOC)。

“混合慕课”的主体是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平台建设和使用、翻转课堂设计和开展、课程考核设定和执行。其中翻转课堂在当前本科教学改革中应用非常广泛[3],也是本文所述之“混合慕课”区别于狭义“慕课”的主要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多重联系,包括基于教学平台的间接沟通、基于翻转课堂的直接沟通和基于多种因素的课程考核和评价。这些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和参与教学的人一起,构成了“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见图1)。

四、慕课化教学设计

基于上文分析的“混合慕课”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医学物理学实验为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将医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及考核四个部分。

1.课前

在学期正式开始前,教师将实验课件、视频、PPT、思考题等相关资源上传至平台,添加相关学生,并把课程考核方式明确通知给所有学生。在实验课前的周末,教师通知学生预习,课前查看学生的在线提问。学生自行学习相关微课,查阅相关资源,准备思考题,可在教学平台上在线提问。

2.课中

正式上实验课时,教师先进行15分钟左右的翻转课堂,即典型问题解答和思考题的讨论;然后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当学生有客观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在学生完成实验后,当场查看实验数据并评分。学生在翻转课堂时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在实验操作时独立完成,如遇仪器或设备问题可向教师求助,获取实验数据后及时记录并请教师检查。完成实验后,整理好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台面后可以离开教室。

3.课后

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批改实验报告,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并回答学生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和反思,改进下次实验教案或下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优化各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后需要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及时上交;参与教学平台上的交流讨论,开展进一步延伸阅读;总结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学平台上反馈给老师。

4.考核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有合适的考核方式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结合上述“混合慕课”的架构和教学过程,我们把考核分成四部分:教学平台的使用、翻转课堂的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实验总分的20%、10%、40%和30%。为了保证实验操作考核的公平,需要对实验分组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从2人一组做2个小时,改为每人做1个小时。客观上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

第3篇

1引言

近几年兴起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产物。从翻转课堂首次搬到互联网到如今全球组织推出的多学科的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在线免费学习的机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教学顺序被打破,师生角色、教学组织方式、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关注这些课题。

2 微课基本知识

2.1 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研究中,微课人们对它的研究取向各不相样。在国内研究中,与微课相近的名词有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目前业界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的是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由于微课初期是针对某一问题的短小视频,微课首先是课,在时间和内容上体现为微。既然是课,也就包括了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高专学院教学中的问题

1)学情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全院的公共必修课,是吃过个专业在大一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和90后的个性化特点,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很不理想。

2)学生对该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容易,所以兴趣性不强,迟到旷课学生大有人在。更不用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就会以“这门课平时多练,考试前几周再练吧,”为由进行逃避,久之造成了听不懂、动手操作不做,甚至不愿意做的恶性循环。

3)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听评课模式,教师讲授,讲授完,学生去练习,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再加上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基础视频等教学资源网上一抓一大把。

4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微课实施案例

4.1课前准备工作

4.1.1 教学前期分析

《项目五excel任务三数据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大一学生对excel文件簿中一个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等操作。让学生熟练操作对数据的各种操作。大部分学生通过对该项目一和项目二的学习,对excel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数据的操作就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实践操作,他们才能明白如何正确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观察排序,理解升序排序和降序排序,熟练对排序进行操作。

2)熟练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操作,观察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关系。

3)熟练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理解分类汇总与排序的关系。

4)在生活经验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对本班高考成绩表进行操作排序、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操作。

其中,教学重点是熟练操作数据筛选、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高级筛选的操作方法;二是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4.1.2 微课+课前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操作经常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1)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2)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

3)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课余没有课的时间学习微课,课下对知识点进行操作)。

课前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重难点或操作过程中经常出错的知识进行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4.1.3 制作微课及课堂PPT

制作微课前,先制作课堂PPT。教师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传统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整体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4.1.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学生班级群,让学生自主下载观看;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用手机观看。

课堂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2、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课前自学报告单,互相辨析有不同操作结果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3、小组汇报落实重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

在学生学会了本课堂上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课后实践训练)让学生思考,进一步巩固数据分析的操作方法。

4、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课后课堂上的样例。

提高练习:做课后实践训练配套题。

拓展练习(机动):demo中级第七单元试题(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

5、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把课后实践训练习配套题,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情况。

4.2课后

大家和数据关系密切,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5总结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

微课和微博、微信、微电影一样,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短、小、少”等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整合优质微课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的应用给小学数学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灵活性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现代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活泼、好动,热衷色彩鲜明的图片或动画、喜爱悦耳动听的声音。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大大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把关注点放在学习的内容上。通过微课,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在绘声绘色的微课视频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微课营造的氛围带领同学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收获知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不知不觉爱上美妙的数学。

二、感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微课是教师精心选材,精心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它承载的是精华,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放到网上,同学们在家利用电脑、平板或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学报告单。在这样流动的课堂中,教师应巧设疑问,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联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在这个“引导―观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在观察动手、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知识。

三、放飞翅膀,构建互动课堂

课中,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调整教学过程――以学定教。创设典型的例题,在微课的辅助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大胆解决问题。对于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四、随时随地,拓展教、学时间

传统教学的时间一般都集中于学生在学校的上课时间,一般为6-8节课,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学校上课时间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因为处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所有学生可以做到随时学,在任何时候都能观看教师的授课,学习到他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学生也能进行这种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通过在家庭中观看网络中的微课视频,无形中就将教师“教”的时间进行了延长,可以做到提前学、学后巩固和解惑等,从而也拓展了学生“学”的时间。

五、以微课之钥,开启高效复习之门

微课为学生随时的复习、查阅提供了可能,更好地消化重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遗忘了或没听懂知识点,可以通过重新观看微课再现教师的讲解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即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资源。微课短小精悍,内容都围绕一种重难点,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及时查阅进行强化巩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流行,教师将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之前没有掌握或者遗忘的知识,及时强化,针对性强,灵活度高,效率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总复习时,面临着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等突出问题,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最大的提升,微课的加入使得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典型例题的讲解思路微课,学生根据复习报告单,结合自己的情况分配时间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立马翻看之前的微课视频。

另外,在小学阶段,数学书面作业格式要求严谨,一般教师会在开学初对全班同学们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要求,但部分同学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候教师则可以利用微课把作业要求录下来,并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例子。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会更好。微课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数学教师在微课研究制作过程中快速成长。研究微课的过程就是研讨课本知识,解决重难点,设计自学报告单,这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微课,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质量,面对这股热潮也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使微课更好地服务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应该继续研究微课,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让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第5篇

验的背景下自然生成。在新课改中,实验教学在中学课程教学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三次《熔化和凝固》授课来谈谈实验改进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改进 优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等。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教材中编排的一部分实验由于实验时间长、成功率低、可见度低等原因,导致课堂效率低效,学生兴趣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处理这部分实验时,很多教师往往用“嘴和粉笔”或多媒体播放视频来取代实验。因此要提高实验的开设率,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改进迫在眉睫。从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小组合作、实验报告单等方面进行有效改进,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海波熔化实验在教学时存在着这些问题:

1.实验存在很大的困难,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用时很长。海波的导热性能差,实验中受热不均匀。海波的比热容小,受热后升温快,熔化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学生不易观察。可能会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的现象。

2.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学生若没有各尽其职,积极配合,无法完成实验记录。

3.实验器材多,组装复杂。部分学生对各仪器的操作不规范。

4.坐标知识学生不具备,熔化图像难以完成。

诸多因素使大部分教师在本节课教学时,不做实验,直接讲授知识。我选择七年级上科学《熔化和凝固》一课为载体,作为实验改进课例研究的内容。

通过此课例研究,我校科学组想达到以下目标:

1.尽量缩短海波熔化实验的时间

2.使海波受热均匀,熔化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3.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5.利用实验数据能得出熔化图像

三、研究的过程和发现

(一)第一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本节课利用海波和松香熔化的实验来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从而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在学生做了熔化实验后,没有进行凝固实验操作的情况下,采用推理迁移的教学手段,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出发,引领学生推出凝固的知识。松香熔化实验用时短,实验现象明显。因此海波熔化实验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确保实验的成功将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针对研究主题,我的实验设计从这几方面入手:

1.考虑时间偏紧,药品装入试管和各仪器组装在课前完成。两个实验同时进行,分海波组和松香组。

①学生四人一组,分工明确。

②对教材中海波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两支温度计。一支温度计测水温,一支温度计测海波的温度。一般控制水的温度比海波的温度高出4℃左右。试管中有温度计,玻璃棒搅拌时空间小难以操作,将玻璃棒改为细竹针。

附学生实验任务单:

①按照实验要求将各仪器组装好

②点燃酒精灯,进行水浴加热

③温度从40°C开始计时,每一分钟读一次温度,并记录温度、状态(注:在实验过程中,4个学生一个小组。为了让各种变化能及时呈现,4号 同学要及时记录,并填好任务单。但是海波熔化实验时间很长,温度数据要隔1分钟读一次,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等。小组内明确分工,1号搅拌并读温度,2号计时,3号看状态,4号记录表格。)

④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问:在什么温度下,海波开始出现液态?

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海波的温度变化有何特点? 。

(注:另外还有一张海波熔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点,松香组同上)

课堂实录:

我简单介绍了实验器材和实验任务单,宣布实验开始。当学生开始动手做海波和松香熔化实验时,表现得非常乱糟糟,要做什么,怎么做,目标不是很明确。学生完成海波熔化实验共用时16分钟,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填写报告单用时6分钟。我选取了几张报告单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2分钟时,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实验做完,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很期望教师传授知识,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因为时间的仓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和熔化规律知识来不及讲解。海波组学生报告单上的数据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48°C左右,所画的图像大多数组没有出现一段平台。我拿着这样的报告单,花大量时间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他们认为老师在造假,因为他们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不是这样的。实验数据不理想,海波熔化图像也不理想,实验时间冗长,教师没有时间解释、分析,学生学得很迷惑。这节课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课后交流:

吴老师: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很乱,没有纪律。教师很少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实验情况。有同学把温度计当作玻璃棒进行搅拌也没有发现。学生报告单上的温度数据出乎教师预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能不能让学生读数更方便更准确呢?使用的海波有没有变质?

杨老师:实验装置的介绍和实验操作规范讲解铺垫要充分。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对亲自做一遍实验,大致掌握实验所需的时间,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这节课要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图像区别讲授完整,必须缩短实验时间,从实验上作出必要的改进。如酒精灯改进,温度计改进,药品的量可否考虑再少点,加入烧杯中的温水温度可否再调高点。

郑老师:组内四位同学分工不够明确,计时同学报时、读温度、观察状态和记录没有同步进行。

(二)第二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我在教学设计上听取了部分老师的建议,同时总结了第一节课不足之处,做出了一些改进。

1.学生分工上做了更明确的指示:1号负责报时,每0.5分钟报一次时间;2号负责温度计读数,每听到1号的报时,要立即报告海波的温度;3号负责搅拌和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每听到1号的报时,要立即报告海波的状态,当有液态出现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慢慢搅拌,直到海波熔化;4号负责记录,及时记录时间、海波的状态和温度。

2.实验器材上的改进:

海波纯度尽可能高;

药品的量由原来的15克改为10克;

当水温升至45°C时减小酒精灯的火焰;

实验开始时加入到烧杯中的水温调整为42°C;

普通的温度计改为电子温度计;

三角架代替了铁架台。

3.报告单上的改进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课堂实录:

我在实验开始前用了5分钟介绍了实验装置,4位同学的分工更加明确。实验有秩序地进行着,学生表现地比较兴奋。学生报时、观察、记录,紧张而又认真地做着……

我在课堂中关注着学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

海波组实验时间由原来的16分钟缩短为12分钟。温度数据在48°C左右可以处理为48°C,学生报告单上的图像有部分组出现了一段平台。学生利用坐标轴画图像很生疏,不知道应该怎么画。实验时间还是较长,海波熔化时温度还是有多个组出现温度一直升高的现象。我仍然没有透彻地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区别。本节课又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

课后交流:

洪老师: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规范时可见度不高,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见。根据数据在坐标轴上描点画平滑的曲线,课中要进行指导,这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郑老师:实验时间还是比较长。实验药品和水温调节上能否再改进了呢?学生实验中应该给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

黄老师:用该装置温度读数上改进了。用水浴法加热,水温升得太快,海波受热不均匀,实验效果不好。熔化过程持续时间短,导致学生不易观察。能不能用其它加热法呢?

(三)第三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1.课前准备上的改进:针对讲解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规范可见度不高,我录制了一段自己亲自讲解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见。

2.实验器材上的改进:

酒精灯酒精量和灯芯也做到了最适程度;

药品的量由10克改为6克;

水温调整为45°C;

给每一个组分发一个钟表;

实验装置由直接水浴法改为水浴法和空气浴法相结合。实验所用双层试管如图,内试管用一个盖子架在外试管上。

课堂实录:

实验装置介绍时,我自己录制的视频一播放,学生觉得特别新鲜,非常认真地看着视频中的老师介绍。视频有图像,有声音,可见度很高,效果不错!

学生在分工同时,我特意提醒每位同学在自己任务不耽误同时,还要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前几次,同学都是只顾着自己分到的任务。这次学生参与性和合作意识都提高了!

在实验中,我一直忙着每一个组的指导,并不时进行着评价。不错,学生实验时间缩短为9分钟。

在填写报告单时,我指导了温度数据的有效处理,图像描点方法。实验任务单由四位同学一起分析完成。报告单上的温度数据接近了我们的预想,图像特点基本上组画正确了。

实验成功完成,并且比第一次课足足缩短了7分钟,一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终于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标。

何真正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要改进,从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如何改进,这些都是科学教师值得

深思的问题。对于海波熔化实验,很多教师参与了实验过程,一次次分析总结,一次次实验改进,使实验更加接近我们预期的目标。只有不断地改善,不断地总结,才能使实验改进更加完美,更凸显实验的魅力,使科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课例研究达成的共识

1.很多任课教师对实验的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高分和成绩,导致了挤课、占课,实

验课时不够,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进行实验培训,增强对实验教学手段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上好实验课。

2.优化实验教学,充分运用自制教具,先进手段和技术改进原有实验。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积极优化有结构和典型的材料,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成功率更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热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在实验教学中,常会因器材、条件或某些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小,造成诸多困难,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适当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克服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4.通过此课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改进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实验改进。采用多种方式并用,提升实验现象的可观测性,强化实验效果。勤写教学日记,记录对教材中实验的想法,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做过的改进,学生反映出的一些情况。全体科学教师应凝聚成一股合力,发挥集体智慧,在初中实验改进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优化实验教学。让实验改进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让教师教得更自如,学生学得更轻松,实验教学更出彩!

参考文献:

【1】韩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6篇

    一、小先生课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一般情况下,政治、经济内容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文化内容是以学生自学为主。那么能不能赋予学生以“先生”的职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小先生课”。例如,根据人教版初一新教材与文化相关的6课内容,安排历史知识较丰富的6名同学来主讲。给他们提供资料,辅导其备课,安排其试课,直至上课。“小先生”们经历了由紧张到不紧张、由不自信到自信、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自如到自如的过程后,成效可观,受益匪浅。该课对学生触动很大,促使他们深入钻研教材,学会分析教材,认识历史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读书报告课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历史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水平是当务之急。“读书报告课”就是在学生自读、自研“课外阅读教材”或课外书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后再做报告的。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主题思想、德育收获、内容精华、阅读析疑、论史角度、作者风格、写作体裁等方面内容。学生可写历史评论,也可写心得体会,抒发己见。这样做能锻炼学生分析、评价历史文献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解决学生不会阅读的通病。

    例如,在评价秦始皇功过时,可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主讲“功绩”,拟题是《秦始皇与大统一》、《个人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二组主讲“过失”,拟题是《秦始皇与秦的速亡》,《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三组主讲“评价”,拟题是《真实的秦始皇》、《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六个报告从评价历史人物的三要素入手,化解了学习的重难点,可谓事半功倍。通过做报告的形式,课堂“活了”,学生“乐了”。

    三、答疑解难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的素质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切入口。学生有疑则需要教师来解惑。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可成立一个“问题反馈小组”,负责搜集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并适时开设“答疑解难课”,学生可写纸条也可课上当面质疑,在老师解答之前,不妨先让其他学生发表见解,老师再作适当补充。如出现争议,可上辩论课,目的是明辨是非、澄清问题。该课型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切忌模棱两可,令学生无所适从。

    四、写作演讲课

    在历史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要保证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历史,改变目前还普遍存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写作演讲课”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尝试。请历史小论文写得好的同学演讲自己的作品,并要讲出如何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注意“论从史出”的原则。这种现身说法有仿效价值和指导作用,比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更富感染力、说服力。此外,也可尝试让暂时写得不好的同学演讲,师生共同为之诊断病因,对症下药,这会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五、学法交流课

第7篇

月日下午,我校一行三人前去继续教育中心参加培训,培训学习共两天半的时间。月日上午在听语文公开课,下午说课、评课,教研室老师作报告;日上午听市教师的专题报告,下午是市区中学教研室老师作“作文的微格训练”的专题报告;日上午听了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的“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专题报告。本次培训尽管时间短,但内容安排很紧凑,形式也灵活多样,培训效果也非常明显。短短的几天培训,我收获较大,先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听公开课,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改革如火如荼,课堂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节语文公开课我的印像极深,两位教师不仅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给我本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教改示范课。她们个个沉稳老练,富有激情,课堂思路十分的清晰,结构也非常合理。整个课堂始终贯穿“以文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课堂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而又和谐。课堂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又扩大了见识,各种语文能力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才是新形势下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也是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好课堂。本次听课,我的思想触动很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自觉地走在教改的前面。

二、通过听报告,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我茅塞顿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本人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不是很多,好多的做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本次培训,我我领悟了很多的教学理念。比如说“教育是一种服务”,它阐述的就是教师教育教学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及未来的幸福生活服务;“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在于激励和唤醒”,这种理论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很大的区别。它让我明白了现代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醒他们沉寂的灵魂,让他们学会主动地,科学的探求知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生命”,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而崇高的,我们既不能把它当成为了生存的职业,也不能把它当成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是把它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把它当成教师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无比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领悟它深刻的内涵。视教育为生命,无私奉献,勤勤恳恳,这才是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本次培训,许多专家都提到了教师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关于这一点,我本人也有很深的体会,由于平时懒于读书,在教育教学中就不能像优秀教师那样游刃有余,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远远不够。现在的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的“一桶水”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成为源头活水。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也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借本次培训的东风,彻底的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为小林的教育再立新功。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定位实践能力实验教学质量

一、严格考勤制度来保证实验课出勤率

既然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那么首先就要保证学生要来上课,没有这个前提其他的就无从谈起。但是各个院校都由于自身的很多原因对实验教学还不是很重视,例如学院的设备不足、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不够等等,所以形成了大家都重在喊口号而行动跟不上的局面,造成了学生还没有从原来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中转变过来。学生们都认为上不上实验课都一样,反正最后实验总是可以过的,因此实验课出现了出勤率不是很高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出勤率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一下:

1.狠抓学生考勤,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这一点我们教师应该在第一次上课时就介绍一下规章制度,那样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会认为老师是很严肃的,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学。那么老师在第一堂课应该给学生讲哪些东西呢?以我们学院为例,第一堂课都会介绍这么几点:(1)要求学生严格按学号入座实验室,这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实验室管理,同时给学生一个实验室教学是很严肃的、很规矩的感觉。(2)一定会按照花名册点名认识每位学生,并告诉他们以后每次上课之前都会点名,点名认识学生很有必要,最后做到能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这样做不仅给学生压力了,很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你认识他们,并且会关注他们,学生自然会来上课,他们旷课也会觉得不好意思。(3)告诉学生如果有事请假必须有班主任的同意,同时还需补做实验,在这点上很多学校由于设备不足的原因,大多数班级都会分成两批在不同的时候上课,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在本班的另外一次课时来补做实验。(4)告诉学生实验考核制度,重点提醒学生旷课超过1/3的学生没有考试资格,而迟到一次则实验总评成绩扣2分。

2.狠抓实验教师的考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老师每次上课都是提前十多分钟就到实验室做好各项准备,上课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也会因此树立起来;如果实验教师每次上课都迟到、课前的实验准备又不充分、实验课总是草草了事的话,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够敬业,对待学习也就会松懈下来。以上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教师如果每点都认真去完成的话,学生出勤率是很有保证的。

二、合理严谨的实验考核制度让学生重视实验

虽然都在说要把实验课和理论课看的一样的重要,甚至我们的专科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但是一直以来实验课都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导致实验课考核不如理论课考核严谨。我认为我们要改变学生的想法就要从实验的考核抓起,合理严谨的实验考核制度是让学生重视实验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专科院校在实验考核上存在很多弊端。在以前的实验考核中,实验的总评成绩分成两部分,平时成绩和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的比重是30%和7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出勤情况,然而在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本应该是两位学生一同完成的实验,结果往往就会出现有一个学生在认真做实验,另外一个学生却在玩,学生的实验报告又出现了很严重的抄袭现象,造成平时成绩评定的严重不公平。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本应该两个学生共同完成的实验,结果一个学生独立完成,而另一个学生享受其成果,差距没有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验报告出现很严重的抄袭现象,没有好的办法来减少抄袭或杜绝抄袭,实验报告成绩不公平。不仅仅如此,实验之前本应该有个预习报告,而这个报告是为实验报告做准备的,但是最后没有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完成实验的预习报告对实验成绩没有影响,这也很不公平。实验期末考试成绩主要依据的是实验课最后一次随堂考试的成绩,实验考试题目通常是以前完成的实验项目中的某一个实验,由于很多学生可能记得该实验的数据,使得考试体现不出考核的目的,反应不出学生知识面掌握的一个情况,而且随堂考试显得实验考试的随意和不够重视,出现抄袭也就不足为奇了。显然,这种实验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另外,在一些院校,实验和理论课是一起考评的,实验成绩只占整个成绩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院校的奖学金评比制度中只参照理论课程的成绩,却没有实验成绩。

上述的种种现象使得新的实验考核制度必须出台了。首先实验课程必须单独考核,学校的各种奖学金评比中实验课成绩要和理论课成绩同样重要。其次实验课的期末考试不应该随堂考,应该和其他科目一起在考试周考核,有了这两个方面的保证后就应该是实验考核应该具体怎么执行的问题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很重要,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能很好地重视,所以我认为实验成绩的评定应该分成平时成绩和实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的比重是50%和50%,这样加重了实验的平时成绩,使学生更重视实验课,让他们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更有压力也更有动力。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和出勤情况,那么此前的实验报告存在的不公平如何解决呢?我想应该把实验报告的成绩分成: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操作成绩40%、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及小结占40%。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张记录学生各个方面成绩的表格,我们称这个表格为原始数据记录表,上面供我们记录实验室的数据,预习报告检查情况,学生上课实验操作情况等信息,等到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好数据,老师就在原始数据记录表上签字,并写上年月日,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篡改实验数据和各项分数,这样一来学生之前预习写下的预习报告得到了体现,学生操作差距也同样得到了体现(操作分可以根据学生上课表现打分),学生的数据不能篡改,实验报告也就没有办法抄袭了,所以之前提到的不公平基本解决了。实验期末考试成绩主要依据的不再是随堂考,实验考试的试题不能再是某一个实验了,而是各个实验的各个部分的不同组合形成的很多不同的试卷,学生考试时由于设备的限制必然出现先后顺序,这样我们实验的期末考试就像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上机考试一样抽考试题(我们卷子有很多,完全可以实现),而且覆盖面广,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三、完善的实验教学监控制度保证教师上课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保证教师上课的质量,完善实验教学监控制度是必须的。实验教师上实验课之前必须到实验室做预备实验,写出标准的实验报告并在实验室登记单上记录预备实验的时间和数据,定期的教案、实验报告批改情况、上课点名次数、实验教学进度等。常规检查能有效地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研室每个月组织教师听课两次、观摩教学一次、教研室教学方法交流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等常规工作都能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上的常规工作检查看似平淡无奇,只要能真正地落实,对教师来讲是受益无穷的。要想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新的高度,只是常规的工作检查是不够的,应该以教研室为单位尽量申请实验类的课题,不管是院级还是省级的,要求实验教师都来参与,此过程起一个以老带新的作用,让新教师有个学习的机会,也能让老教师有质的飞跃,从简单的课程教学到课程的研究,教师的水平上去了,实验教学质量自然就有了保障。

四、健全实验室和实验员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是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而好的实验室、实验员的管理制度则是保证实验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

1.实验室的卫生要干净,实验设备摆放要整齐,看起来这方面好像和实验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当同学们走进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卫生和设备的摆放,好的卫生和设备的摆放则会让学生感觉到实验室是一个很庄严、追求真理的地方,从第一感觉上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如走进实验室看到的是一片凌乱的景象,在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学习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

2.要保障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实验员要能及时地对设备进行维修,从而保障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如果设备很多坏了,学习使用就会很不舒服,甚至失去对实验结果的追求,有时坏的设备也会影响实验教师的实验进度和实验上课的节奏,这些都对实验教学不利,如何有效地保障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呢?实验管理员在这其中就很重要,他要最及时地知道哪个实验台的设备坏了,从而使设备得到及时地维修,我认为以下几点很有效:(1)实验设备使用交接单的认真填写,有任课教师签字验收并记录下设备损坏的情况。(2)教师上课留言本,记录下教师上课的详细信息,任课教师必须对上课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做总结性记录,例如记录下某某设备损坏在什么位置,今天实验的内容和卫生状况等。(3)实验管理员设备维修记录,由教研室每周检查教师留下的信息实验管理员有没有及时完成。

3.实验员必须在岗,对实验室所有开设的实验项目熟悉,这样实验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就能及时地进行解决,不至于影响到实验教学。

第9篇

随着“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教学模式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微课的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提出来自己的看法.目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

一般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微课的再认识有以下几点:

(1)“微课”不同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可以用在课前、课中,课后,在教学环节中使用灵活,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

(2)微课的时间一般5~10分钟,时间简短而内容精要,但绝不是一节课的缩影,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某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内容选择不宜过大.

(3)微课的应用,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既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基于微课的数学教学设计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给出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重要载体的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椭圆的相关知识,并在视频的引导下,运用类比的思想自主思考得到双曲线的定义,深刻理解双曲线的概念.进一步在课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推导得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2)教学素材的准备

课前给学生关于复习椭圆的定义与方程、类比推导双曲线的微视频以及自学报告单,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双曲线的图像.

(3)教学理念的准备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思维“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课堂教学.在类比椭圆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学生往往能深刻的理解双曲线的本质.同时,前后知识也能很好的连贯起来.本次微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仍提供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探索、体验、思考、整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双曲线的形成过程.

(4)微视频、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2.1 微视频

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做成PPT,回顾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用实验来获得双曲线的定义制作成微视频.

①温故知新

教师用PPT呈现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问题3:如果把椭圆定义中“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动点的轨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求学生将问题1、2的答案写在自学报告单上,并思考问题3.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既检测了学生对椭圆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为下面双曲线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新课.

②实验探究

师:数学家欧拉曾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3:

实验用品:大头钉 2 个,一条拉链,笔,剪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将其中一支拉链剪短(保证了距离之差为定值);

2.将拉链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大头钉上;

3.笔尖P放在拉链的拉头处,并随着拉头移动.

实验一:慢慢将拉链拉开,笔尖在板上慢慢移动,看形成的图形,思考作图过程.

在图形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大头钉间的距离是变化还是不变的?

在画图形的过程中,笔尖与两个大头钉间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实验二:将两个长短拉链的固定位置互换,再慢慢将拉链拉开,笔尖在板上慢慢移动,看形成的图形,思考作图过程.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形象展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双曲线的定义.

我们可以归纳出双曲线定义应包含下列要素:

由于剪掉的拉链长度是固定的,所以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个定值;

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要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

③类比椭圆的定义,我??可以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2c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平面内动点的轨迹、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 、常数要小于|F1F2|且不等于0等重要特征,教师设置两个问题:

问题1:类比椭圆,寻找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字

问题2:若分别去掉这几个关键字曲线会发生怎样变化?

特殊情形:

若常数2a=0,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若常数2a>|F1F2|, 此时轨迹不存在;若常数2a=|F1F2|,此时轨迹为以F1或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去掉绝对值,则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④自主练习

学习了椭圆的定义让我们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 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6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满足双曲线的定义,是双曲线.

问题2 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6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双曲线的一支

问题3 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8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为以F1或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问题4 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10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不存在.

⑤小结:

2.2 自学报告单

(6)教学过程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①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板书)

师: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

生: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2c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②小组交流 辨析重点

小组内,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中的自主练习,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双曲线概念的掌握情况.

③小组汇报 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进一步深化?λ?曲线概念的理解.

④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利用微课解决双曲线概念理解的难点后,接着进行标准方程的教学.

教师设置问题:

问题1 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及方法;

问题2 类比椭圆试着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3 换元处理与椭圆有没有区别?

问题4 猜证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

学生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及方法:①建系;②设点;③列式;④化简

小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尝试完成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合作推导出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加深学生对类比思想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引导学生对双曲线方程的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强调双曲线方程的特点与判断焦点位置的方法

生:认真观察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双曲线方程特点,以及如何判断焦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 标准方程:x2a2-y2b2=1

焦点在y轴 标准方程:y2a2-x2b2=1

注意:

双曲线方程特点:

① 方程中x2 ,y2的系数异号;②a>0,b>0,c2=a2+b2但a,b大小不确定.

判断焦点位置:

如果x2的系数是正的,则焦点在x轴上;如果y2的系数是正的,则焦点在y轴上.

⑥例题精讲 简单应用

例1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 F1(-5,0), 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8,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 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6),经过A(-5,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3 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s,且声速为340m/s,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前两道例题由学生讲解,教师指导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对例3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求解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精讲例题,巩固所学,帮助学生掌握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方法: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以及双曲线方程的简单应用.

⑦归纳总结 思维提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

⑧分层作业 巩固落实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3 几点启示

本次微课给出的是双曲线的概念,是一次概念教学课.基于本次微课的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笔者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微课教学要合理选题,切题迅速

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这个“微”字,一是指时间简短,二是指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些例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微课教学,要合理选题;同时,内容选择上范围不宜过大.此外,微课教学中要处理好“微”还需做到切题要快,开门见山,切题迅速,选择与所讲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主题突出,这样才会有时间讲解重点内容.

(2)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是围绕数学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一般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它也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每次微课都有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引入、师生互动、相应练习、归纳总结等[3].

(3)微课的教学对象始终都是学生

虽然录制微视频时,没有学生在场,但是微课的教学对象还是学生,在视频中也要有师生的互动.因此,设计微课,最关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4].

(4)切实重视自学报告单的应用

第10篇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目前化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以实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化学教学事半功倍。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上好实验课,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上好化学实验课,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帮助。为此,在教学中,本人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注重实验课的导入

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一节课的引入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只有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听,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为了吸引学生,我给学生讲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通过这个故事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出结果,从而很好地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还有在学习过氧化钠性质时,我把过氧化钠包在脱脂棉中,让学生在上面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或者让学生用纸自制纸筒向包着过氧化钠的脱脂棉里吹气,脱脂棉突然燃烧起来后学生惊讶不已。讲氮气的性质时,给同学们讲“魔鬼谷”的故事等等,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非常关键,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用沙纸打磨后镁条的色态及燃烧过程中的现象,解释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再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时设下疑问:是否所有金属都符合这一规律?学生犹豫,不能正确回答,这时便做钠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按一般规律设想,说出实验现象,很快就会有学生说出“钠表面覆盖一层铜”,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钠能置换氯化铜中的铜。接着教师开始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钠的变化,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钠漂浮在氯化铜溶液表面,迅速旋转产生闪亮的小球并消失,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这精彩的现象,瞬间的变化,学生凝神观察,猜测被推翻,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你发现了钠有哪些性质?这一个一个的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经讨论和教师点拨,对金属钠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教师解释,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便明确了实验现象的产生和盐与金属的反应规律中应除去“K、Ca、Na”三种活泼金属,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的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强。

三、学生实验一定要准备充分

学生实验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要使学生实验达到以提高技能、学习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必须充分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规范、认真做几遍实验,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实验成功。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要想在实验课上顺利地完成实验,达到预期效果,课前必须做好预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提前一定要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教材内容,采取具体措施,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要进行点拨和提示,然后让学生写出简明的笔记。学生通过课前实验的简单讲解,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要求及对实验步骤和方法的明确,又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中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另外,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不要忘记带教材、实验记录、笔等用品,以免影响实验进程。只有这样,学生走进实验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四、注重归纳和小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总之,强化实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孔秀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化学实验课[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12)

2 刘莉.浅谈新课改下化学实验课如何导入[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2(12)

第11篇

月日下午。培训学习共天的时间。月日上午在中听语文公开课,下午说课、评课,教研室老师作报告;日上午听市中教师的专题报告,下午是市区中学教研室老师作“作文的微格训练”专题汇报;日上午听了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的与时俱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专题报告.本次培训尽管时间短,但内容安排很紧凑,形式也灵活多样,培训效果十分明显。几天培训,收获较大,先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听公开课,我看到了语文课堂改革如火如荼,课堂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节语文公开课我的印像极深,两位教师不仅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给我本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教改示范课。她们个个沉稳老练,富有激情,课堂思路十分的清晰,结构也非常合理。整个课堂始终贯穿“以文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课堂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而又和谐。课堂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又扩大了见识,各种语文能力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才是新形势下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也是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好课堂。本次听课,我的思想触动很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自觉地走在教改的前面。

二、通过听报告,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让我茅塞顿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本人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不是很多,好多的做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本次培训,我我领悟了很多的教学理念。比如说“教育是一种服务”,它阐述的就是教师教育教学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及未来的幸福生活服务;“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在于激励和唤醒”,这种理论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很大的区别。它让我明白了现代教育的真谛,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醒他们沉寂的灵魂,让他们学会主动地,科学的探求知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生命”,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而崇高的,我们既不能把它当成为了生存的职业,也不能把它当成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是把它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把它当成教师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无比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领悟它深刻的内涵。视教育为生命,无私奉献,勤勤恳恳,这才是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本次培训,许多专家都提到了教师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关于这一点,我本人也有很深的体会,由于平时懒于读书,在教育教学中就不能像优秀教师那样游刃有余,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远远不够。现在的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的“一桶水”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方能成为源头活水。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也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借本次培训的东风,彻底的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为小林的教育再立新功。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微课;实验教学;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55-02

1 前言

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在大学校园中普及。从2009年开始,微博、微信相继崛起,它们以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和参与度高等优势,风靡全球,“微”时代悄然到来。在大学里,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复杂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制成碎片化、主题化的“微”教学单元,融入正规教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从LeRoy A.McGrew[1]提出之初,历经David Penrose[2]、胡铁生[3]、黎加厚[4]、吴秉健[5]等研究的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逐渐深刻、全面。笔者将以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选题背景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双证通融,掌握药物制剂所必需的知识规范和岗位技能,能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课程是深化理论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是印证、巩固和扩大基本理论与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当前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学情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入校成绩较低,像称量、定容、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掌握不够熟练,应用不够准确。因此,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剂型制备的过程中弊端凸显,实验结果难以重现。另外,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因此,课前难以发现问题,更无法查漏补缺。

师情方面 本校实验课堂师生比为1:1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实验、维持课堂秩序、记录学生表现,难以对个别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实验辅导。因此,教师在实验中的辅导往往滞后于实验进度,造成实验容易失败,挫败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方面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一个剂型的制备需时较长。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实验前讲解,即便学生记下了整个操作步骤,到了实验环节也会因实验步骤繁琐,所用仪器和试剂较多而手忙脚乱、忘东忘西,影响实验进度。

教学反馈方面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为三学时,成绩由实验中表现和实验报告打分两部分组成。实验表现由教师在实验中记录,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之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实验做完就没事了,教师的评语也很少回看,不去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透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与理论脱节,无法深化理论课堂。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课程中引入以微课资源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示范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知识填鸭式地塞到学生的脑子里,不经吸收、容易遗忘,以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做一步问一步,没有形成体系,一旦出现“实验异常”的现象,不能通过自己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而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过程,“信息传递”是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师生互动、实验操作和理论课堂“反刍”共同完成的。实验教学深化了理论课堂,实现理论课堂的有效补充。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上去了。

实验前准备阶段

1)拍摄视频。实验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视频可以清晰明确地呈现剂型的制备过程。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由教师示范,拍成录像。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将实验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提炼,设计教学课件;剪切视频,有机嵌入教学课件中。制作课件除了剂型制备的主题外,也可根据当次实验的具体操作,细分为若干的点,比如天平的正确使用、量具的使用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选择性地学习。

3)编辑微课。用录屏软件编辑微课,按照设计在播放教学课件的同时录入主讲人声音和背景音乐,以视频文件的形式输出。

4)下发微视频。教师将制作好的视频文件在实验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视频中告知学生实验中间涉及哪些实验原理、使用什么仪器、实验如何操作,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将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和实验步骤汇总写到实验报告上。教师在QQ上设立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组间交流,教师也可以给予指导。

实验讲解阶段 在实验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微课完成知识传递。因此,在讲解阶段,教师从主讲换成引导的角色,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带过简单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实验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观看微视频时出现的疑问。

实验过程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学生也可随时打开移动终端,在线观看视频、补充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实验后点评阶段 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师生间一对一辅导,现场打分客观、实际,清场后完成整个实验。

理论实验有机结合 实验结束后,学生再打开微视频,完成视频最后的思考题部分,制成PPT发到讨论组,教师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实验教学实现理论课堂的有效补充。

4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微课引入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都反映上课轻松了,实验室不再乱作一团,教师不再扯着嗓子喊,学生也不再出现异常结果。根据课前微课学习调查(见表1)和课后微课学习效果(见表2)反馈,制作的微课观赏性强,教学效果突出。

笔者以“复方APC片剂的制备”为例,其中软材的制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物料中要少量多次地加入粘合剂,充分捏合,制软材,制好的软材用手感觉,要“手握成团,团而不黏;触之即裂,裂而不散”。学生觉得非常抽象,无从判断,教师要一个一个指导,影响教学进度。引入微课后,视频中粘合剂加多、加少、正好的软材一比较,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实验中都能心中有数,错误率大幅降低。

微课的新型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跟着老师走”到随时、随地“自我构建”知识。实验过程中,也可有针对性地回看视频,强化实践操作,避免因遗忘实验步骤而造成的挫败感,提升学习兴趣。实验报告当堂完成,评价结果真实有效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课后负担。另外,每次实验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示答案,实验操作后反思实验课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得到了什么结论,由此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深化理论课堂。

5 结语

制作微课是教师理清教学脉络、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传播微课是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交流的过程,引入微课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微课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必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84.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