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医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时间:2022-02-21 18:3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生学期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生学期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医学教育;儿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20-02

在临床医学教学计划安排中,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时数跨度为一个学期。该学期结束时,常为一门课程理论教学计划的完成。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多数教学单位的课程中,最后一节课也往往是某一系统或疾病的理论讲授,并无归纳或总结。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以及在多年的教研室管理过程中发现,在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义非常重要。现将发现的问题、有关思考,以及所采用的对策与效果,简要归纳与总结如下:

1 背景与方法

1.1 学期末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总体归纳能力一门课程经过一个学期或周期的教学,将涵盖较多内容。目前医学生学业繁忙,平时难以进行阶段性归纳与整理,学期结束时常缺乏对该课程所授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与把握。

1.1.2 难以进行横向联系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在未进入临床实习,缺乏实践经验之前,学生难以独立地将各系统疾病进行详细地横向对比与理解[1]。

1.1.3 容易出现课程间混淆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往往有几门临床学科同时学习,各门课程中同一系统疾病内容常有雷同之处,如内科与外科、儿科与内科等,在缺乏实际临床经验之前,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常易出现混淆[2]。

1.1.4 紧张与焦虑情绪学期将尽,考试在即。在缺乏足够临床实践经验之前,理论内容绝大多数依靠记忆。目前医学生课程繁多,平时难有足够时间进行复习与整理,故大考之前有较多内容需要归纳与背诵,难免产生紧张情绪,降低复习效率[3]。

1.1.5 外部环境影响考试之后将迎来较长假期,目前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某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受到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或因思考与计划假期生活,而影响复习质量[3]。

1.2 笔者教研室所采用的对策

虽然因目前比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各门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减少,如儿科学总时数为81个学时,见习与理论课时数之比为1∶2。虽然可供安排的理论课程时间有限,但教研室在课程安排上仍保留最后一堂课为归纳与总结,共2个学时,详细计划各部分内容具体时数(表1),由课程主讲教师担任授课,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述讲解:

1.2.1 纵向归纳采用PPT列表形式对整个学期儿科学所授内容进行归纳,简要罗列所有课程主要内容后,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提出各系统疾病的要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所有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

1.2.2 横向整理对于曾经独立授课的各系统疾病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如①新生儿各常见疾病的相互关系:以新生儿窒息为主线,联系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与感染性疾病相互间的关系;②小儿各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线,联系常见传染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互关系;③以某一常见症状(如惊厥)为主线,列举各年龄段的常见病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手足搐搦症、各种类型中枢感染等。

1.2.3 概括儿童与成人各系统疾病的区别将容易与成人内科某些章节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归纳,如心力衰竭、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见病因、疾病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转归等。在上述“横向整理”阶段,适当解说。

1.2.4 难点解读前几届学生理论考试中答题错误概率较高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由此,课前进行认真归纳,找出3~4处常见难点进行认真解释,帮助与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弥补理论授课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此法并非片面提高考分,主要是为了教学质量。

1.2.5 提高答题能力目前的考卷中的考题形式存在多样化,可有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问答题和病例分析等诸多形式。如果学生缺乏对于各类型考题的解答要求理解力或正确答题的能力,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仍有可能影响在试卷上的表达能力,而不能客观正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需简要告知各种体型的答题基本要求,尤其是问答题与病例分析等内容较为丰富的体型。如问答题需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回答切题。病例分析解题过程中,避免只表达主要诊断,而遗漏次要诊断;诊断依据需显示分析思路,答题将具有逻辑性,也能避免疏漏;治疗方面突出重点等。

1.2.6 人文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人为本,以正确的方式、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认真复习、舒缓焦虑与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外部影响,端正学习态度。

1.2.7 讨论与答疑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进行详细解答。酌情出题或进行启发,增加师生互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2 作用

2.1 学生学习质量提高

学生在对儿科学整个课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①重点内容掌握程度;②综合分析思维能力:③复习阶段自我归纳整理质量;④解题能力等方面均可有明显提高。通过充分讨论答疑,解决教师未能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儿科教研室自从采用这种,在学期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教学方式后,在教材与试卷题库未作改变的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2.2 为了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通过整个儿科学理论课程内容的纵向整理与横向比较,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一系列归纳式表格与思维线路图,在实习阶段也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学生能够对照具体病例随时参考,加深理解,拓宽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2.3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教学质量提高,降低了学生复习迎考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考自信心,是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进行全面复习与自习整理,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不利因素干扰。

2.4 提高教研室教学质量

①以归纳与总结形式上最后一堂之前,教研室必须检验前一学期试卷中,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教学质量缺陷,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理解错误的共性问题。②主讲教师在该堂课中与学生讨论答疑,进行充分互动之中,可以发现其他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或见习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教研室及时进行总结与整改。③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督查作用,提高了对于每一门课程授课教师的态度与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端正教学态度,自觉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3 讨论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与交流,临床医学教育的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也得到积极地的探索与实施,如BPL教学、医学模拟教学、各种先进的电子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等,然而课堂理论教学仍然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学生要求的提高,需要临床医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4-5]。笔者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在历年教学总结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上好学期最后一堂课”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安排,以及最后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上进行了系统准备,并认真付诸实施。实践结果,显示对于提高儿科理论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总结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笔者体会如下:

3.1 课程安排

虽然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为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时间,并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归纳能力,各科的学时数有所精简。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对其它各系统理论课程进一步加以精简,以便留有最后一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

3.2 教学课件

最后一堂课的PPT制作质量非常重要。由于仅有2个学时,内容涵盖系统回顾、横向比较与重点解读等多个方面。因此,PPT文字需要精炼,许多内容需要列表归纳,以及思维线路图,并辅以必要的图片和教学模具,提高讲课效率。

3.3 主讲教师

最后一堂课内容较多,需要突出重点,并准确解答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整个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因此,以教研室主任或本学期主讲教师承担这堂课的教学。必要时,教学秘书与见习带教负责教师一起参与,以确保教学质量。

3.4 教学目的

由于涉及到讨论与答题技巧。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归纳与加深理解的宗旨,避免使学生产生本堂课仅仅是考试前准备的误解。

3.5 教学总结

考试结束以后,需要根据考试成绩与考卷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在临床实习阶段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教研室需要对“最后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2]朱舜.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6,5(8):493-494.

[3]孙红艳,谭静,董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十项结合”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83-86.

[4]谢晓恬,傅晓燕,唐晋清,等.提高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综合技能的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4.

第2篇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是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协作能力,教师主要提供学习情境和指导作用,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在我校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基础课程的兴趣。

二、建构主义在医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教学改革的对象

目前我校设置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八年制招生,这个专业的特点是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以促进现代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该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我校医学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入学之前均为理科生,在高中学习过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果我们课堂上只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会使他们觉得大学的医学生物学和高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2)均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该专业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与技能和一定西医学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研究技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能将生物学很好的和中医药相结合。

(3)均为硕士毕业,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对医学生物学教学现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八年制学生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他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照,以基于教材基本知识教学为指导,结合学生自主课堂、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医学生物学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应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程设计及安排: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医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医学生物学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进行讨论,将每个教学章节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挑选出来,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的“学习情境”,如在“细胞膜基本特性”一节中提出“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如果出现问题细胞会怎样”,“有机体会有如何的改变”等问题,然后请大家去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看看何种过程改变会对细胞及机体造成哪些影响。

(2)学生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自由分组,每组6个人,分成5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资料,就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自己查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自主和协作学习过程。

(3)学生自主课堂过程:每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抽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讲解、提问及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从不角度进行评分包括:讲解的过程、讲解的内容以及资料的前沿性等方面。

(4)知识竞赛:学生自己就课堂所学内容及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后,每组出一份知识竞赛题目,教师进行监督管理,组织知识竞赛。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了改变了他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很多同学因此申请了大学生科研课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医学生物学教学后,课堂效果较好,实验班级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随时会有同学举手提问,在老师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也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并接着提出问题及质疑,有不同意见时,课后学生会主动查询相关文献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及学习气氛较好。此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文献检索、获得前沿知识的能力以及增加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了解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及时了解目前生物学发展的动态,主动抓住前沿知识,培养其科研兴趣。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医学化学教学;导入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75-02

化学各科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影像、麻醉、法医、护理等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以开设在临床等各本科专业的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有机化学》为例,这是一门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该课程从分子水平研究与生命的物质基础有关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并从分子和分子集合体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为医学生后续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打好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起步。

一、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如今,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应该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1]。长期以来,我们的医学教育存在“重专业重技能,轻道德轻人文”的缺陷,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已经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调查研究表明,近年来医患关系纠纷个案中,27%与医学伦理问题有关,18%与法律问题有关,20%与情感问题有关。患者择医意向,47%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与法律意识有关[2]。因此,在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学生也乐于接受[3]。

二、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贵阳医学院本科2012级、2013级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2012级预防医学班,2013级临床定向甲班,2013级护理丙班,还有三本的2013级医学检验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研究和初步实践。

1.研究思路。

2.具体内容。(1)组织课题组中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研究对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3)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咨询专家后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班级汇报。(4)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化学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把《贵阳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贵阳医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学生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精准、规范、合理、科学取用化学药品。(5)课题组的专家为任课教师和医学生提供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多方面人文知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3.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学时有限,以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但教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找、分析讨论,到制作PPT、班级汇报,很多工作需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由于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无从下手,选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还要抽出较多课外时间来指导,怀着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三、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效果

在这两年的医学化学教学中,针对人文教育研究我们共进行了4次课题研讨;组织了4次人文教育专题讲座;收到了140份学生策划案和对应的PPT,学生们都进行了课堂讲解。针对这两年来的教学改革,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收回的459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在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尊重法律、敬畏生命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团队合作的精神。初步建立了医学化学教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为新型课程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青峰,朱红.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兼谈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3-1114.

[2]祝娇娇,卢建华.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6):152-153.

[3]张婉莹.高等药学教育与人文精神[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862-1871.

[4]鲁艺,禄颖,钟相根,等.药理教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20(10):24-25.

第4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实践;教学方法;考评体系;应用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toclinicalmedicine,简称ICM)是医学培养过程中关于临床医学概况的课程,课程目的是使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明确医学的目的、发展历史、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实现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是临床前期课程,为后期的临床学习奠定基础。重庆医科大学自2002年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以来,课程组在14年课程建设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随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和教育部提出的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课程更加明确了改革方向,深化早期临床教育,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推动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本文在“医教协同”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双重背景下,从课程目标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评体系、创新点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应用效果7个方面加以总结,探讨本门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改革的实践。

1课程目标及理念的设置

课题组在原有的单一的以“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为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和医教协同政策[1-3],把医学的社会性、医学-人才道德的塑造和人文教育的教化作用融入本课程,竭力培养具备整体医学观、关爱患者、尊重生命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学毕业生[4-5]。

2课程内容的改革

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医学教育、医学创新性思维、医学生学习策略、医学心理学、中西方医学教育比较、疾病诊治与预防、生命健康与疾病、医学生成长培养、现代医学发展、医患关系与医学责任等10个方面,现以“医学、医生、疾病、患者”为中心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史等内容,加强学生对疾病过程的理解,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精神;以深化早期接触临床为目的,将临床见习改为医学社会实践;五年制本科在第三学期要求医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团队的方式开展志愿者服务、医学社会调查或实习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体验医生角色,并写出实习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6]。

3师资队伍培养

通过自愿报名与考核遴选相结合的方式在临床科室选拔组建了一支稳定、敬业、教学热情高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临床学院“一中心三体系”师资培养模式,着重从临床专业能力、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师基本素质三方面对师资开展系统化培养、常态化考核,提升教师岗位胜任力。课程组先后多次开展专题研讨会、集体备课、名师讲堂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实,总结经验,交流想法。在老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青年师资队伍逐渐壮大。

4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4.1拍摄情景剧,开展情景教学课题组取材于日常临床工作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一系列教学视频,如《不良的医患沟通》、《临床工作“忌语”》、《零距离沟通》等。拍摄的情景剧同时制作“错误版”和“正确参考版”两个版本,并应用于课程情景教学。4.2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微信群、QQ群等方式增加医学人文课程系列讲座,医学前沿知识,丰富完善课程内容,逐渐形成学生-教师互动学习模式。4.3教学方法多样化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情景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团队导向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参观医院、社会调查、社区活动、观看录像、医护劳动、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不同途径使学生体验临床,不同视角塑造医患关系,审视并促进医患关系,使学生受益终生[6-7]。

5考评体系改革

课题组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评价形式,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8-9]。主要通过引入网络课程作业、英文文献翻译、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现场答辩等形成性评价环节,对学生实施全过程评定;同时将传统期末的笔试考核改革为学生学习收获现场答辩,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

6课程应用效果

6.1教学成果的获得2014年,课程组建设的《以人文视野透视医生素养——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凭借出色的教师团队、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优越的教学条件以及学校与医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全国203门申报课程中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荣获国家级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A类课程;2015年,课题组又凭借多年教学实战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学方式与效果,荣获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2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课题组自编自导自演教学视频的情景教学法受到学生好评,每轮课程结束后,课程组都会发放《临床医学导论》学生满意度调查表,从教师授课内容、考试改革可行性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调查学生意见。课程组分析了4个年级(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600份调查表,其中548名(91.3%)学生认为教师利用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视频进行情景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帮助;560名(93.4%)学生认为利于加强医学人文修养;564名(94.0%)学生认为利于加强课堂效果,形象生动。详见表1。6.3网络评价效果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专家的认可,自2014年我院所有理论教学课程纳入学校网络评价后,《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已参加3次网评。统计分析3次学生网评数据,我校83门课程学生网评平均分是(88.67±1.26)分,而《临床医学导论》学生网评分数是(90.83±1.85)分,高于其他门课程。6.4青年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教学素质高课程组青年教师在老专家的指导和培养下,积极钻研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课程组青年教师实现了院级、校级、国家级各类讲课比赛奖项全覆盖。其中院级一等奖5人次,校级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国家级二等奖2人次。课题组在研究期间获校级优秀教师7人次,最终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素质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7课程创新

第5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PBL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4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医学院校也在调整着本科生的培养方向,由原来的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因此学校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来比较原有课程状况和改革后的状况。

1 医学生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

大学计算机课程名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所有各类院校共同学习的通识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软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软件、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教材选用上,选择任意的普通教材。从课程内容和教材选用上,没有特色和针对性。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讲授方式主要以讲练,验证性为主。这些课程,有的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就开设过,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很多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效果差。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一次性终结考试为主,学生不及格率高。

2 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2.1 课程体系改革

由原来单一的一门课程,划分为办公自动化与应用软件、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两门课程。

2.2 课程内容改革

在办公自动化与应用软件课程中,加入医学生常用的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并根据实用性改革了原有知识的侧重点。

(1)增加了医学图像处理知识部分,主要讲授Photoshop软件、GIF图像处理、通过直方图进行观察和分析等内容,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医学图像处理的专业识别能力和操作能力。

(2)增加了医学动画处理知识部分,主要讲授Flash软件、3ds max软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晰直观的反映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二维建模和三维建模的基本能力。

(3)增加了医学信息系统及医药类常用软件使用知识部分,让医学生提前接触、熟悉医生的业务操作、管理方式,以及日后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前培养其应用技能。

(4)增加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知识部分,主要讲授网络的基本知识、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上传与下载操作、网站管理、网页制作等内容,培养学生网络应用能力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5)增加了3D打印的基本知识,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做好良好的铺垫。

(6)增加了影音处理知识部分,主要讲授Premiere软件、After Effect软件、Camtasia studio软件等内容,培养了医学生对医学影音资料的处理能力。

(7)在原有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操作知识部分,保留了原来普通的基本操作练习,调整了侧重点,注重对以后工作学习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强化,如Word操作中长文档操作、表格操作、论文写作排版;Excel中数据的统计计算、医学数据分析;PowerPoint中模版的更换、动画、视频、音频的引入等等。

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情况,划分三个模块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逻辑思维等综合性能力。

(1)基础知识模块,主要讲授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数据类型、数据模型、函数、表达式等,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操作方法,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数据分析模块,主要讲授表的基本操作,命令方式和菜单方式,SQL命令操作、查询和视图等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数据计算、查询、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3)逻辑分析模块,主要讲授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以及表单的建立等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结构流程的方法,逐步培养其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

2.3 教材改革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的重大变化,原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已完全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所以,重新编写了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相关教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分别的指导。

2.4 教学方式改革

原有的讲练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的验证过程感到非常的枯燥,注意力难于集中,经常的溜号,新的教学方式采用讲授、验证、启发式、PBL教学混合模式,对于以基础知识为侧重点的极少数课程,还是延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演练为辅的学习模式。对于以应用知识为侧重点的课程,先由教师简略地介绍一下知识点,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对于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侧重点的课程主要以PBL教学为主,教师先讲解必要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建立学习团队或者个人自由发挥,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创新点,在全体同学面前逐一进行总结汇报,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

2.5 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一次性终结考试的考核模式,大多数学生采取的都是考前突击的形式,基本上都是考试前迅速记忆,考试后迅速忘记,学生对知识只是进行了临时记忆,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核方式必须要进行改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了综合性的过程性考核模式。

第一部分,课内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出勤分数:学生的出勤是学习的基本保证,严格掌握学生出缺席,有利于课题纪律的保证,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平时提问:平时提问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课上学习态度的掌握,是学生学习认真与否的一个判断依据,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完成情况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可以根据该指标进行调整课程进度和难易程度,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第二部分,课外考核,占总成绩的30%。

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对学生课后复习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自主学习平台:要求学生主动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模拟测试,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竞赛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提高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

第三部分,终结考核,占总成绩的40%。

期末终结性考试:以机考的形式,综合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考核,此部分占总成绩的40%。

此三部分的综合得分,作为学生期末的最终成绩。

3 结 语

医学院校的大小计算机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不但可以把握重点,而且对医学生来说具有实用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针对联系实际的学习内容也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配以启发式教学和PBL教学法,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也能更科学、客观地衡量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进度,做好每一步骤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得到真实的评价。我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学习效果显著,真正地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了学习成绩、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树煜,张筠莉.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J].前沿,2015(10).

第6篇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辅以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EBM并不是否定经验医学,EBM是在重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对研究证据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个体情况,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临床实践;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EBM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求索者,充分发挥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的意义

2.1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EBM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EBM最早就是指循证临床实践,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现代EBM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1999年)中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EBM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EBM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3]。

2.2满足循证医疗实践的需要

循证医疗实践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全面检索已有文献,并严格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最终作出正确临床决策。EBM教育可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王琰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吉林132013摘要比较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分析循证医学的意义,就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为循证医疗实践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建立EBM开创性的思维理念,掌握医学实践中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应用EBM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践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认同怀疑态度和客观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时间安排

加拿大McMaster大学[4]在1998年系统评价了1966~1995年所有关于批判性评估技巧学习方面的文章后指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进行EBM教育效果不错,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学习效果较差,应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对临床医学生进行EBM教育。

3.2.1对新入校的临床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EBM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

3.2.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开展循证医疗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医学科学进展,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利用医学研究方法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3.2.3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医学实习生接受临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

3.3课程教材选取

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EBM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EBM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不同阶段,选用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充分吸纳学科前沿动态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选用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材。

3.4课程教学方法

3.4.1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自己对医疗实践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

第7篇

1969年HowardBarrows教授创立了PBL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皮肤科见习课中。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及变化,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病情中,通过临床思维,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例如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在讨论前首先进行病例见习,事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学生就其诊断、鉴别诊断、下一步需做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案、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仅做启发性提问及引导,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PBL教学方法,学生们充分了解到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要充分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治疗上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PBL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了八年制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的优点,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经过大脑加工,得出诊疗方案的过程,是临床诊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才能指导医师的诊断和治疗,体现医师的诊疗水平。

1顺向思维法

顺向思维法是指从已知状态出发,利用某种规则不断达到新的状态,直到目标状态,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学生从病史询问至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直至逐渐接近正确的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向思维过程。以带状疱疹教学为例,以发病的季节,患者经历“前驱期”、“发疹期”、“恢复期”的典型临床经过,在一定的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群集的丘疱疹、水疱,并伴有神经痛。确定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采取止痛、抗病毒、理疗及对症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等。学生在经历这样多次训练之后,掌握了疾病发展的规律,提高了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处理水平,也掌握了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

2逆向思维法

医学生的课堂学习,通常是按照基础到临床,从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治方法的顺序进行,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是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然而,临床上许多疾病往往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经过,在同一患者身上存在错综复杂的疾病,常有着多种主诉、体征,此时医师对疾病的认识是综合、高度集中和提炼的过程,认识和思维的方向是从结果到原因,不同于前面所说的“课堂”教学中“正向、条理”的特点。因而应用逆向思维方法去理解这个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及推测起病原因,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先进行试验性治疗,对相应治疗的评价,也应有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治疗有效时再回过头来确定诊断,从治疗效果反向去推断对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例如,在临床中结节性血管炎的患者部分与结核感染相关,虽然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病理学检查、PPD检查缺乏结核感染的相关表现,但是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诊断性抗痨的治疗方法,如果治疗效果好,可以反向推断患者的结节性血管炎与结核感染的相关性。通过教学中类似病例的讨论,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灵活处理临床相关问题。

3横向思维方式

又称发散式思维。这是一种真正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不是过多地关注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提出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对于临床工作及科研有重要的意义。见习中,医学生往往在病例分析中单刀直入的诊断为某种疾病,只对某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进行了解,而忽视对一类疾病的掌握。因此,带教中不应只注重培养学员对某个病例的诊断正确与否,而应重在培养学员掌握每类疾病的共同特点及鉴别要点,例如临床上以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水痘、带状疱疹、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虫咬皮炎等,不同疾病好发人群、起病方式、水疱的分布、排列、伴随症状等各不相同,针对某个病例先进行发散式的分析,最终再结合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等整合得出诊断的思维模式。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严谨的态度。

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的培训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念和新学科,DavidSackett把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方案”。

其核心思想是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遵循科学依据,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循证医学是在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并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关注和接受。循证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对传统经验医学提出了巨大挑战,改变着传统的医学模式,促使传统医学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发生巨变。八年制医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端医学人才,在临床见习中,笔者在强调临床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处理皮肤科医疗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将循证医学方法引入教学实践,师生共同寻找科学的证据,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带状疱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毒感染性的皮肤病,关于疾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问题,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带领学生通过数据库、网络资源及专门的循证医学期刊查找最佳证据,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EBM的思维方法,学会使用循证方法思维。使学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学生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最终将经验医学和系统知识很好地结合,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

开发八年制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必须加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医学知识快速更新,医疗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以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八年制医学生见习培养的要求,迫切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临床见习中,笔者与学生探讨皮肤科临床中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穿插讲解各种皮肤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从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发现问题,并启发学生针对某个假定临床现象进行机制探讨,通过文献的复习,提出相关的研究方法,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假说。例如临床上不同的SLE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探究其内在的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多基因疾病,临床表型的不同可能与基因型及环境因素的不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将基因型的分析及环境因素的调查与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在的关系。通过临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敏锐地意识到临床医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将科学工作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新生;成才学习;关注焦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16-04

目前,我国内地在高考和招生录取制度上已经比计划经济时代大有进步,不仅高校招生录取过程透明、公正和信息化程度高,而且考生均是在高考结束并获知成绩以后才填报志愿;调投档过程不仅通过独立、公正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而且有数个平行志愿和调节录取的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能被录取到自身所填报的学校和满意的专业中学习深造。

不过,是否大多数被录取的考生都最终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学习深造呢?医学院新生为何选择学医呢?他们入学后能否迅速在创新与学术研究、专业智能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确立起个性化的成才学习规划呢?这些涉及志愿填报、入学动机和职业规划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国内高校新生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1-3]。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指出:“21世纪的人才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一张是素质的。”[1]本文试图结合泸州医学院面向全校普教本、专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医学学习论》教学,从观察医学院新生自主参与成才学习课堂分组讨论的焦点话题偏向上回答上述问题;同时,从学校如何准确地把握新生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角度,对如何提升新生教育工作的群体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有效地帮助新生顺利渡过大学学习与生活上的第一个不适应期等问题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项研究是以泸州医学院所有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2011级普教本专科新生为观察对象,开展本项研究时学生已经步入大学近4个月。方法是在讨论课堂上,首先面向所有选课学生给出“为什么选择学医”、“合格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人生规划”、“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如何对待大学生活”、“高中与大学的区别”、“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收获”和“其他”等8个备选的讨论主题,然后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自愿的基础上,按每4~6人/组分组讨论(30分钟),各组只能选择同一个主题讨论,并做好书面的讨论记录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一位代表当堂面向全班做2~3分钟的汇报演讲(规定时间内可以有组员补充发言),并将分组讨论过程的书面记录、总结和发言稿及本组成员情况一同上交。在汇报演讲阶段,由各组派一名代表对其它组发言情况按“优”(有非常明确的、积极的认识)、“良”(有较清晰的认识)、“差”(认识模糊)三个等级进行民主评分。

全年级五个教学班讨论课全部结束,汇总所有小组的讨论过程与演讲记录及互评结果,并按照前述优、良、差的分级标准,重新逐一核定其综合评价的等级,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本课程选修学生情况、总人数和出勤率。本年度总计有1488名学生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分别来自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药学和法学等全校近20个专业。其中,本科学生1256人(占84.41%),专科学生(护理专业)232人(占15.59%);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1409人(占94.69%),非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79人(占5.31%)。

表1中各主题合计和总合计数据显示,本周次教学中出勤并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总计1399人(未含事假78人),实际出勤率为94.02%。

2)课堂分组讨论的资料汇总。表1显示,全年级五个教学班课堂讨论后,共收到268个讨论组的268份有效书面讨论记录与发言稿;其中,有98%以上的学生(97%以上的组)是在给定的前七个主题中选话题讨论,仅有1.64%的学生(2.61%的组)选择了“其他”话题讨论。

3 讨论分析

3.1 医学院新生成才学习课堂讨论所关注焦点话 题偏向的群体特征

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都会关注自己学习的专业和职业话题,也会关注大学的全新生活问题,医学院新生也是一样。

1)对人生和职业规划与个人业务职能发展的关注程度。从表1看出,五个教学班共计有169组(总组数的63.06%)的839人(总人数的59.97%)参与了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关的三个主题讨论,其中选择“为什么选择学医”和“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两个话题者均为80组(29.85%),但参与两主题讨论的人数比分别为25.45%、32.02%,说明后者在医学院新生中受关注的程度更高;选择“人生规划”主题的组数仅为9组(占总组数的3.36%),其总人数仅35人(总人数的2.50%)。可见,泸州医学院有60%的新生都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课题作为入学第一学期的首要问题加以关注。

2)对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关注程度。表1中关注大学生活、大学学习特殊性等三项主题的学生总计有84个组(总组数的31.34%),其总人数为502人(总人数的35.88%),其中“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和“如何对待大学生活”的总人数分别为215人、155人,明显超过了话题“高中与大学的区别”人数(132人)。可见,本校1/3以上的新生都在入学第一学期高度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学习的问题,而且其中大部分学生(超过总人数的1/4)首先关注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

3)对本课程教学效果与其他问题的关注程度。表1中参与讨论“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收获”和“其他”两主题的学生共有15组(总组数的5.60%)58人(总人数的4.15%),虽然其中讨论本课程学习收获的人数相对较多(35人),但在总组数上很接近(8∶7)。可见,远不足5%的医学院新生放弃了对前六大主题的关注,首选了对本课程教学效果和其他问题的高度关注。

因此,本次自由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不仅从教学内容(主题)设计上是成功的,是贴近我国内地非重点大学新生群体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的,而且从教学过程上也符合教育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和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等基本精神[4,5]。

3.2 各主题分组讨论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程度

从表1看出,在分组讨论和汇报演讲中,所有主题中认识程度达到“优”(有非常明确的、积极的认识)等级的仅有106组(39.55%),总计568人(40.60%),其中以首要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话题组“优”等级学生最多(人数有229人,占群体总人数的61.89%);达到“良”(有较清晰的认识)等级的有107组(39.93%),总人数553人(39.53%);属于“差”(认识模糊)等级的有55组(20.52%),总人数278人(19.87%)。可见,医学院新生对于自身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有清醒、积极认识的总比例仅40%左右,总体上未超过一半;有近40%的学生对自身首要关注的问题仅有一般程度的认识,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和某些认识领域内尚未成为合格的大学生;而且,总体上还有20%的学生对自己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并无清醒的认识,可以说他们在各方面尤其是思想上尚未准备好成为大学生。

当然,比较各话题组讨论与结论的深度,也发现了大学新生们所表现出的群体性差异。

1)医学院新生对于为何选择学医和人生规划问题的认识情况。为什么选择学医?这应该是每个医学生填报志愿、入学报到注册之前就应该能够明确回答的问题,它是医学生成才学习的内在动力之源,并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才质量。

表1内参与选择学医话题讨论的356名学生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观点明确,应该是出于个人兴趣的选择,他们的职业理想是坚定的;也有多达20%以上的学生(话题组)是职业理想与学医不相关、认识不明确的。

表1内在选择人生规划话题讨论的35名学生中,也仅有20%左右的学生(组)的人生规划、职业理想和个人兴趣是明确而坚定的,但首要关注该话题的学生中没有认识模糊等级者。

可见,在首选“人生规划”和专业(职业)选择这两个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只有1/5的人头脑清醒、观点明确、理想坚定。

2)在合格医生标准上的认识情况。表1内参与选择“合格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讨论的有448名学生,该话题是所有话题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接近学生总人数的1/3)。但是,其中仅有44%左右的学生(组)观点很明确,认识很清晰;另有近20%的学生(组)认识比较明确;总计有36%以上的讨论者(组)是认识不明确的。可见,在首要关注自己大学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认识很清楚、目标很明确的人远不足一半,超过1/3的学生是一片茫然。

3)大学新生对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认识情况。在选择“如何对待大学生活”话题讨论的155名学生群体中,69%的学生(72%的组)认识清晰,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

在选择“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话题讨论的215名学生群体中,近57%的学生(55%以上的小组)认识清晰,认识一般的学生占1/3,完全无所适从者(认识很模糊)约占10%。

但在选择“高中与大学的区别”话题讨论的132名学生中,仅有28%的学生(组)认识清晰,60%以上的学生仅有一定认识,有约8%的学生(近10%的小组)是认识不清的。

可见,在首要关注自己大学生活和学习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60%的学生是认识很清楚、观点很明确的;但也有接近1/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与学习完全无所适从,其中近一半学生是由于对大学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清而有困难的。

3.3 大学新生对待医学人文选修课的认识情况

首先,本年度拟开课五个班(300人/班),选修机会1500个,实际选课总人数为1488人(选修饱和度高达99.2%),是泸州医学院新生中两门选课人数最多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医学学习论》是泸州医学院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任选公共课程,已经连续开设22年,属于专业学习和成才指导相结合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科学的体系、特点及医学教育特点,医学学习的特点、规律、原则与方法,医学生成才学习的主观因素、环节把握及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大学生成才学习的指导思想和相关条件,新世纪医学毕业生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智能发展规律和成才设计及实现等内容。可见,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其在泸州医学院历届新生中非常高的受欢迎程度。

其次,本课程(讨论课所在周)到课学生总计1399人,事假78人,旷课11人(旷课率仅约0.74%)。可见,作为一门不会闭卷考试的大学选修课,本课程用自身的魅力保持了其对学生高出勤率的吸引力。

第三,在到课出勤的学生中,选择讨论“学习《医学学习论》的收获”的仅35人(占2.50%),虽然其中没有学生认为毫无收获,但对于学习本课程收获很清晰、体会深刻的学生却仅占该话题组总人数的20%。可见,在选修本课程并希望有所收获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直接收益并不明显,这是今后本课程教学改革应深入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就如何提高因材备课和教学设计的群体针对性上应该着力解决的。

3.4 大学新生中关注“其他”话题的群体

表1显示,虽然仅有1.64%的学生(2.61%的小组)选择了“其他”话题讨论,但其中绝大部分(超过82%的)学生是认识清晰、观点明确的。可见,这个话题组的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是有独立视角和清醒头脑的,说明他们是大学新生中比较成熟、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群体。

4 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泸州医学院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类专业新生开设的成才学习指导课程《医学学习论》是一门很受刚入学新生欢迎的公共性医学人文选修课程,本研究通过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分组讨论和汇报演讲的观察与资料分析,首次发现医学院新生们在所关注焦点问题上表现出了如下群体性特征,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非重点本科医学院校新生在总体上对职业和人生规划的认识急需提高。在医学院新生中,高达60%左右的人都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看作大学入学后第一学期的首要问题,并愿意在同学之间积极地加以公开讨论和交流。此外,从人生规划高度上讨论成才学习的学生在总人数和比例上极少(仅约1/40),而且其中只有1/5左右的人是头脑清醒、观点明确、理想坚定的。

近年来,我国内地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所录取学生被认为是学习能力较强、总体素质较高的。但是,本研究提示这些学校不但不能削弱新生入学后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而且应该加强其在这些方面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越早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越早地全面培养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综合素质。

有研究表明,我国内地高校招生录取并报到注册的新生中,有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是以职业兴趣导向、个人发展导向(而是以就业导向)为首要考量因素的,很多大学新生在职业取向和人生规划的起步阶段并不是以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自我承担、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中所必需的自主为前提的[2]。因此,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以后,及时提高他们对人生与职业规划的认知和自主设计能力,并且要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和具体目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切实提高毕业生从就业竞争实力和从就业含金量为导向[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养[4,5]。

2)大学新生适应新生活并成为自身学习主人过程的困难在群体上是比较持久的。虽然在首要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话题组中“优”等级学生最多、比例最大(约占话题组群体总人数的62%),但群体中其余成员的情况应该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大学新生中30%以上的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学习的问题,其中的大部分(超过总人数的1/4)学生主要问题是在个人生活领域。其次,近20%的大学新生至少在半年内对大学生活与学习是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是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加以特别关注并及时辅导的群体,也应该是本课程和其它专业性课程教师备课与教学改革中应该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3)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新生对专业教育和成才目标的认知能力。虽然,开展本研究时第一个学期的大学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但学生们的成才学习障碍总体上依然很明显。首先,医学院新生对于自身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有清醒、积极认识的总比例(仅40%)远未达到一半;另有近40%的学生对自身首要关注的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总体上还有20%的学生对自己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并无清醒的认识。其次,学生们对自己大学的专业教育和学习目标及未来的职业技能认识很清楚的人还

(下转第33页)

远不足一半,有超过1/3的学生甚至是一片茫然。

因此,建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一方面系统地介绍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和200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对医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6,7];另一方面则要求各专业、各学科和各主干课程的教研室应结合国家医药卫生类执业资格(师)考试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切实加强以课程整合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8,9],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以便提高泸州医学院各专业学生将来在全国执业资格(师)考试中首次参考时的通过率,提升毕业生就业以后的从业竞争实力和服务质量与水平[5,9,10]。

参考文献

[1]王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职业规划教育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21-21,28.

[2]曹明乐.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行为探析――基于南京工业大学08级新生高考志愿选报调查[J].文教资料(中旬刊),2009,(35):121-123.

[3]徐春艳,费小平.关于新生入学动机与职业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2010,9(5):13-15.

[4]杨棉华,罗添荣,谢雯霓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21-323.

[5]冯保庆,高月春,杨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实施方略的研究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143-146.

[6]陈垦,冯建玲,杨建新,等.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6):2640-2641.

[7]线福华,庞文云,贾建国,等.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4-12.

[8]楼新法,刘璐梅,卢欣杰,等.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教师教学观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644-646.

第9篇

1口腔技能大赛的组织和实施

1.1大赛的组织(1)前期宣传。大赛安排在每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参赛对象为三年制专科层次口腔医学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所有班级均要组织参赛,不得弃权。在校园网和校园广播中宣传并在全校张贴海报,对大赛的组织实施、奖励办法、大赛题目等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大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2)培训。遴选确定竞赛指导教师,安排培训课程表、进度表,每位竞赛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一对一培训,培训时间为8周。(3)初赛。利用4周时间组织初赛,根据大赛方案,分为6个小组同时进行。取初赛排名前60位的学生进入决赛。(4)决赛。初赛之后组织决赛,利用2周时间完成。赛前抽签决定分组及顺序,按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比赛。大赛评委由口腔医学系临床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和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口腔专家组成。比赛时,评委根据每位选手完成的作品打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根据比赛成绩,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20名,对获奖人员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2大赛试题特点及评分标准初赛和决赛均设计6套题,参赛学生在上场之前抽题。竞赛试题及评分标准依据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为基本标准,参照全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内容,由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3个教研室共同制订。

2口腔技能大赛的启示

2.1以赛促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口腔技能大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学开始启动,期末结束,时间跨度一个学期,要求全体学生都参加初赛,实现了竞赛参与对象的普遍性。广大学生为了参加竞赛,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训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苦练基本功,显著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赛结果分析显示,所有参赛学生竞赛平均成绩(80±0.25)分。许多学生在参与竞赛、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体味了竞技赛场的严格性、挑战性和刺激性[5],锻炼了统筹、指挥、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从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之中,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了对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竞赛的奖项设置范围广,不仅有综合奖还有单项奖,除了颁发证书还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2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口腔技能竞赛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所有竞赛指导教师均经过严格选拔,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精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为此,我们对竞赛指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指导标准、统一技能要求,组织他们对竞赛项目、操作内容、评分标准等反复研究、领会、学习,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保证了指导培训及竞赛活动的严谨、公平、公正。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间隙,认真分析竞赛要求,反复推敲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细节,牺牲大量休息时间,精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及时改正,弥补不足[6]。反过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这也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进而使整个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了勤奋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7]。在竞赛过程中,口腔实验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如竞赛场地的选择、仪器设备和技能耗材的准备、比赛秩序表的制订、赛后的工作总结等,虽然工作很多很累,但实训中心的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竞赛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工作水平。2.3以赛促改,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开展口腔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过程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设计等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腔实践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技能大赛,充分检验了口腔实训教学的质量,也带来一些教学反思,有力促进了口腔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每组安排的学生较多,不利于学生亲自操作,应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规范实训操作,强化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考核,逐步强化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竞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9]。口腔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4以赛促用,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0]。我校口腔医学实训基地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面积5000余平方米,拥有较为先进和完善的设备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余万元,一直发挥着教学、科研和社会培训等重要功能。口腔技能大赛的开展,发挥了实训中心的教学培训功能,让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能风采、互相学习交流的开放平台。在整个竞赛过程中,400余名学生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临床实习、毕业后进入临床及参加国家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结语

口腔技能大赛锻炼了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大赛也暴露了学生在口腔临床实践操作方面的不足,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虽然对比赛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手法生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完成操作;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速度太慢,操作不到位,影响了比赛成绩。我们将认真研究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中心建设;将不断总结口腔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创新口腔技能大赛的模式和机制,举办更多、更成功的技能大赛,有力促进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熊均平 崔明辰 赵树娟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目前,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和培养方面尚有欠缺,且未能引起足够重视[1,2]。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如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从而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界十分关注并广泛研讨的课题[3]。为此,我们针对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素质的重要性,就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旨在对学生干部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

1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管理素质是时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各大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倍增。由于“入口”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管理再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由辅导员身躬力行,面面俱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6]。大学生是高校管理的客体和直接参与者,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要多角度、多手段去开展。作为广大学生代表的学生干部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具体工作,是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他们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桥梁纽带,是高校班风、校风建设的排头兵,是校园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更是学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7],有极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一方面,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了解学生中的各种信息,对同学的要求和愿望有着亲身的感受,能够及时准确地把同学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情况向上反映,代表和维护广大同学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学生干部要把党对广大同学的希望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同学中去,是落实学校有关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具体组织者[8]。

社会经济及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对医学人才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前提下,实现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出类拔萃[9],努力成为德才兼备、能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于一身的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教育,长期以来“重专业、轻人文”,过分强化“专业”意识、专业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比较薄弱,课程设置严重“生态失衡”[10],导致医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学生干部岗位的实践和锻炼,可以知行合一的提升医学生自身的人文综合素质[11,12],促进其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医学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干部中还存在:个别学生干部对自我要求有所降低,思想作风等方面未能严于律己,理论课程成绩和管理协调能力欠佳等问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2.1思想作风和政治理论素质不够

一是有的学生干部工作原则性不强,有徇私之处,如:在监督、查核学生违纪情况时,存在包庇违纪.0同10.学htm、l瞒报等行为;工作中有“好处”,先自己“捞到手”,有失公允。二是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日常学习出现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官架子”太重,造成同学的反感。三是少数学生干部政治学习流于形式,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政治理论素质不高。

2.2管理水平和能力欠佳

一是学生干部所学专业大都属于非管理类,欠缺从事管理工作所必要的相关知识。二是高校学生干部新老换届频繁,低年级学生干部,由于刚刚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跨越,心理上、思想上都不成熟,能力有限。三是“厌学”情绪,有的干部欠缺主动学习积极性,对学校开设的文科类非专业课、干部培训课程等内容不够重视,抱着“混课”的态度去学习。

2.3工作留于表面且欠缺积极性

一是由于对学生干部考核不够严格,疏于管理,致使有的干部工作虚浮,做表面文章。二是有的干部只顾学习,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推脱逃避,敷衍了事。三是个别学生干部专业课学习差,拖了工作的后腿。

3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对策

针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学生组织的领导部门和指导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注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让学生干部树立“平等、自律、服务、互助、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心态。

3.1狠抓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可通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可采用会议、个别谈话、党校、团校、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思想的引导,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纲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严格自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端正当干部的动机和心态,平等待人,走“群众路线”。同时也可通过组织生活、思想总结会等形式,结合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学生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加大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是运用相关途径,如老干部经验介绍会、专家讲座、大讨论、读书活动等形式,授予学生干部培训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讲练结合”,让学生干部“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二是鉴于学生干部的新老更替较快,每学期都有“新手”加入的特殊情况,将干部培训制度化惯例化,加大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3.3完善学生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以考核制度来管理监督学生干部。坚持“量化、细化、标准适度”的原则制定评分考核准则,公正、客观、民主、科学地对学生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并将成绩纳入“操行分、评优”体系。二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学生干部任用机制。强化干部的危机感,迫使其勤奋进取,严把“招新”关,要吸纳精力充沛,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的学生加入。三是有关领导和指导教师要加强监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从严处理。

3.4建立新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建立每位干部的能力素质档案。通过记录个人性格专长、培训记录、技能素质等个人信息,从而建立学生组织人才信息库,并通过轮岗,依据其才安排其位,实现人才和岗位的最佳配置,实现学生干部“横向”和“纵向”的成长,工作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13]。二是放手使用学生干部。对于学生干部一方面要通过关心、教育、培养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使用上“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14],促进其快速成长。

4参考文献

[1]何珂.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11.

[2]李玉华.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278.

[3]柯晓明,梁玉婵,梁秀娥.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素质调查分析[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杭州,2010.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

[4]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5]钱坤,何毅,何柯.某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调查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9-31.

[6]牛进社.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措施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5):62-64.

[7]周礼文,周静.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J].铜陵学院学报,2005(4):115.

[8]江会勇,段钦臣,李国贵,等.论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班子的建设[J].恩施医专学报,1997,14(2):29-31.

[9]罗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0]贺东奇,张侠,高东红,等.我国高等医科院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初探[J].医学教育,2001,8(4):15-16.

[11]卢文军,徐凌霄,陈庆.适应改革提高医学生管理工作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3):31-32.

[12]赵居礼,王艳芳.企业和社会最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哪些素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99-101.

第11篇

关键词: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 医学实训 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077-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02 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 01 0 - 20 2 0年)》精神,又特别制定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我们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用"为主体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坚持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缩短上岗的适应期。

2.高职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高职医学生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突出理论联系实践,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具有指导作用,也需要经验技能的积累,并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2]使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环境岗位的技术需要。

3.学院医学实训教学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传统的教学法,如示教法、电教法、见习法等,教师照本宣科,轻车熟路,但教学时间较长、教学成本较高;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够重视,认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十分有限,学生应该是"示教老师怎样做就怎样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3]。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结果使学生的实习及毕业后岗位适应期较长。从医院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有些知识技术与医院工作的有些标准不能对接。回顾学院的医学实训教学历程,改革教学方法大有潜力。通过上网调查、期刊杂志查阅发现:改革高职医学教学方法的论文很多,如:案例教学法、片段视频法、实训基地见习法等,这些改革的教学法也各有利弊,但将其综合应用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尚未发现[4]。因此课题组教师应用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进行教学,简言之,就是指在高职医学实训教学中应用典型临床案例加视频操作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一种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借鉴认知学派的理论:例如,苇尔福德(Welford,1968)的认知理论动作技能模型;"建构与叙述"学习理论。根据高职临床专业使用的《外科学》内容在开设的实训项目中建立临床案例视频库,制定相应的使用制度、使用方法、使用授权声明,规定学生只能在实训课中在多媒体室反复观看分解动作,在实训室反复练习、技能创新,进行实训教学[5]。

二、课题研究过程

1.实验对象及教法

在临床系二年级选取均为高中统招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班中进行,学生的入学成绩、学业成绩、班级人数基本相同。

临床11081(对照班):传统教学法。

临床11091(实验班):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

2.实验工具

《外科学》(梁力建主编)教材教学;《学生实训项目评分标准》考核评价。

3.本课题研究所实施的教学原则

1)双主体教学,让学生自由的展示自己的探究能力。2)教师应对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进行必要的指导。例如:探究中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安全提示,核心知识提示等。3)为了便于数据及时的获得和分析,邀请本教研组的老师帮助收集数据,减少因此而导致的实验研究变量的增加。4)每次教师在实训课前,对本节课的内容及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教师指导的内容及程度等,以便控制变量,使实验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 变量分析

1)自变量: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2)因变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意识、学习记忆的效果、操作技能的掌握、考核成绩、创新能力。

2.变量的控制

1)2个班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学业成绩、班级人数基本相同;2)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教师任教;3)除了教学方法不同以外,实验班和对照班课时量相等,第二课堂开放时间相等;4)不人为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制造竞争气氛,像平常课一样进行教学,以保证研究对象的心理稳定。

3。研究的教学设计

1)日常实训课教学;2)双主体教学;3)模拟职业情景教学。

3.4教学预期目标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增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激发学生探究医学生命科学的兴趣[6]。

知识方面:使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的应用;学会学习。

能力方面:通过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学生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以后能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7]。

四、实验研究过程

1.教学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当代教育观念的新变化,其核心是从传统的传授经验、积累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培养人的创造力为主的教学[8]。教学观念发生了以下转变:

教育功能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观:追求高分提高能力

教学观: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注重知识的应用;灌输模仿学会学习、重发现、重创新;

学生观:教育的客体教育的主体

教师观:以教师为中心双主体性教学

2.两种教学方法

2.1 传统的实训教学法:

(1)教学过程流程图

(2)传统实训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大致可以归纳为:示教---模仿---练习"三步曲"的教学过程。

2.2 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

(1)教学过程流程图

(2)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临床案例视频观看:对本节实训课的临床案例视频进行观看讲解,使学生将这一项技能操作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理实结合教学。

2)示教操作:进行具体的示教操作,使学生对本节的实训操作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行直观教学。

3)操作项目练习:模仿老师的示教;反复浏览视频。学生在练习操作时,既看了临床案例视频,又看了示教,进行合作操作实训。对于遗忘或不清楚的操作步骤可以反复观看视频,避免了学生不好意思直接询问老师的心理,隐形的老师可教我,"我能学"、"我要学"印象深刻。

4)看---练---评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熟能生巧,培养创新能力。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①学生自身进行评价;②合作学生进行评价;③教师评价;

④事实评价:解决问题能力评价;考核成绩评价。

(3)研究实训项目:1 6项

实训项目:医院的环境(hospital environment);手术室的功能简介;职业环境教育。

实训项目: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

五、课题研究资料统计

1.定量研究结果:通过一年的外科学实训教学研究,统计出了下列数据。

(1)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值(X2)=11.429,P

(2)学生参与实训创新活动的意识。检验值(X2)=5.051,P

(3)根据高职医学实训教学评价表,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A"级调查结果是:检验值(X2)=10.026,P

(4)采用不同教学法学生对学习记忆效果的比较。

从第一周到第四周在研究的图表数据中显示,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技能操作保持的人数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法保持的人数;

(5)学生技能考核。第一学期期末外科学实训考核成绩,检验值(t)=8.372,P

以上数据显示说明,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法。

2.定性研究结果

定性分析了学生在实训课堂中的行为表现的观察、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师生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等。

六、课题研究结果

1.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传统教学法 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

(1)教育理念变化: 注重理论知识 注重技术能力

(2)授课方式变化: 注重知识传授 注重知识运用

(4)师生角色变化: 教师中心 双主体性学习

(3)职业生涯教育: 分数第一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5)职业能力教育: 注重模仿 注重探究、创新

2.课题研究小结

(1)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提高熟练率;

(2)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是提高高职医学生实训创新能力的学习法之一;

(3)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是"理实一体化、做中学"育人的一种新教学法;

(4)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能加强学生职业生涯、人文修养和素质教育;

3.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的创新之处

(1)降低办学成本:集示教、电教、见习、案例教学法于一体,在实训教学楼中即可进行,相当于把医院的技能操作搬回到实验室来学习,替代见习。

(2)评价操作正误:可以分解此操作动作,讲述它所应用的理论知识,评价此操作的正误,提出操作方案及创新动作。

(3)进入职业氛围:对操作者和职业环境将进一步熟悉,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不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治疗,进入职业角色,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4)反复观看、更新快:示教只有一次,视频可以反复观看、且更新快。

(5)激发创新能力:让学生明白伟大的科学家离我们较远,但为人民服务的平凡医务工作者就在我们眼前,他们的本领我们何时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及创新能力。

七、对高职医学实训教学的反思

1.临床案例视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操作错误,操作者成为讨论的焦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在讨论操作的正误,学习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对操作者过多的指责,更不能去打听、传播、诽谤或人肉搜索他们,给他们带来工作生活的不便,每个人不可能随便成功,即是伟大的科学家所获得的每一项成功也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而获得的。必须经过学习、实践,不断地积累,达到较高的医疗水平和境界,而成为医疗专家。

(2)视频操作和示教操作动作不一样,学生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应该对这些动作进行科学的分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遵守科学原理的情况下,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学生有一定的鉴别操作正误的能力。

(3)医学实训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学生不敢进行技能创新

示教---模仿---练习"三步曲"的传统实训教学过程,学生是旁观者、模仿者,"照方抓药",无须过多思考即可达到实训要求,这种教师做,学生看,天天练的教学方法,学生安全,教师放心,人人省心。

但是,美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身参与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医学实训与生命息息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医学实训项目都可以创新,但也有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操作能力的项目,教师只要把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运用到具体的实训教学中去,及时肯定、总结、表扬部分学生的小创新等,科学引导,打消顾虑,以点带面,这样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训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4)在实训练习过程中,学生争执激烈,产生矛盾

在实训练习中,能力强的、水平相当的学生结合临床案例视频及老师的示教积极进行实训和创新操作,但动作不一,似乎明白,又难以道明,对于其他学生的质疑说不清楚,碍于面子,急于求胜,而发生争执,有时严重对立,产生矛盾、课堂秩序混乱。老师应该耐心冷静的倾听双方的意见,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阐述争执的观点,把双方说不明白的争执点从理论及操作上进行评价,相互启迪,从而达到以"理"导"行" 以"理"释"例"、 以"理"明"德"的目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师生互勉,教学相长。

2.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 避免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

"新"与"旧"是相对的,一切创新都有它的基础与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脱离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凭主观愿望就可以达到的。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体系比较规范,规定了教学内容、课程学时安排等,这就使学生获得某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但传统教学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9]。但如果因此就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把现有的一切全部抛弃,势必会造成混乱,教师不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则无所适从。有的高职医学生实训创新能力较强,应当培养其创新能力,而有的学生实训创新能力很弱,这也不能牵强,他们可以从原来单一的模仿老师,变为既可以模仿老师,又可以模仿实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不但能保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而且也有一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长补短,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9.

[2] 郭开龙等.临床案例视频教学法在高职医学实训中的应用研究构想[J].西部大开发,2012,(69).

[3] 郭开龙等.谈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美容医学,2011,(45).

[4] 郭开龙等.谈布鲁纳建构与叙述原则在医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1,(81).

[5] 郭开龙.探析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J].西部大开发, 2011,(41).

[6]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6~181.

[7]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7~81,106~146.

[8] 袁聚祥,黄悦勤,刘桂芳.预防医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38.

第12篇

关键词:6S管理;病理教学实验室;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10-02

“6S”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6项内容。实践证明,6S管理亦适用于高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能全面地规范实验室管理,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日常管理、教学服务工作[1-2]。厦门大学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存在各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不同的问题,学校为规范各实验室管理,于2015年6月始在全校教学实验室推行6S管理模式。我们在此次实验室6S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实践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取得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高校实验室6S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高校实验室,6S管理是指在实验场所中,对人员、仪器、材料、方法等要素进行相应管理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1)整理:清理账上设备、耗材,做到账卡物对应,并按需处理报废的物品;(2)整顿:实验物品“三定位”原则,定点、定位、定量放置,并标识明确;(3)清扫:去除实验室的垃圾、灰尘、污垢和油渍,使得实验室干净整洁;(4)安全:通过制度和具体措施管理实验室,预防灾害发生;(5)清洁:通过前面四项内容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让清洁成为一个状态;(6)素养:让每位老师、同学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六项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构成相当完备的管理体系,整个管理活动强调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又体现了人的因素。

二、6S管理在病理教学实验室的应用与探索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学科范畴,其实验教学过程是在数码互动教室进行标本、切片的学习,教学设备包括大量显微镜、电脑等仪器以及示教的教学标本、切片。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重点是教学标本、切片的可持续性管理和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管理。

1.整理、整顿、清扫。(1)大体标本。经过多年的累积,我们拥有很多宝贵的教学大体标本,但因来源不一,包装和标签不一致,我们在使用、整理、清点等过程中都很不方便。利用这次全校性实验室6S建设的契机,我们将所有的标本进行彻底的改造。我们对标本精心挑选,不用的标本就直接处理,不再占用空间。剩余的500多个典型标本我们重新装盒,统一编号、贴中英文标签,并按照固定的编号定位于展示柜内,所有标本的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新增标本的管理制定了一个框架,使标本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正轨。(2)组织切片。根据切片的质量和特点进行分类,分为教学切片(典型病变)、参考切片(较少病例)、备用切片(一般病变)3类,然后按类别进行编号、贴标签、存放并登记造册。经过整理后我们对目前的切片种类、数量、质量心中有数,对切片的管理也有章可循。我们对教学切片进行了特别的管理:配置出180盒切片(共3个实验室),每个学生的抽屉内放置一盒,每盒按教室座位号编号,盒内每张切片有一固定的编号(每个编号对应的病变名称制作一张表贴于盒盖内),此外在每张切片标签右下角标上与标本盒相同的编号(即座位号,如3号盒里的切片都打上“3”)。这样做到切片、切片盒、座位号“三定位”,使得相邻学生的切片不会放错片盒,保证每盒切片的完整性,也将切片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个人。(3)数码互动教室。这套先进的设备改善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使实验室外观整齐有序,异常情况能及时发现、处理,我们进行以下整顿:物品的定位,用不同颜色的胶条划出专门的消防器材存放区、卫生洁具存放区、座椅放置区,运用角标、胶条等对摆放于桌面上的电脑屏幕、显微镜定位,使之排成一条直线,一眼望去宽阔、美观、整洁,并用理线带、理线器、理线盒等将这些仪器的电线规范放置;电脑软件的定位,我们给电脑安装了自动的还原软件,删除电脑中自带的游戏等软件,拆除了电脑前端的U盘连接口,使我们的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的教学待命状态,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随时能正常地运行和使用;一人一位的定位制度,每学期首次上课时,登记好自己的座位,保管好该座位的所以仪器、设备、教学标本等,对自己座位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报告。

2.安全。根据病理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我们认识到本实验室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安全表现形式:(1)环境安全:保持教室通道畅通,各安全标志醒目直观,安全防护设施规范可靠;(2)电气安全:教室内大量的电脑等设备,需注意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等安全问题;(3)个人安全:因为所用的切片是玻璃制品,易摔碎割伤手,每间教室内都备有消毒急救箱,方便及时治疗;(4)网络安全:我们教室一般不与外网连接,只是形成教室内局域网,但是经常使用U盘拷贝图片,若U盘内带有病毒,则会造成整间教室网络的瘫痪,因此,我们电脑安装了自动的还原软件。一方面,我们实验室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通过每学期课前的入室培训,告知实验室内的注意事项,突出本实验室的安全特点。另一方面,通过院校内不定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演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特别是我们学校实验办新建一套实验室安全网上管理系统,具有在线学习和在线考试、自动评分的功能,大大扩展了师生安全培训的渠道。

3.清洁。清洁不是一个动词,而是表示一种状态,是将上述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我们通过制定《数码互动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室清扫标准》、《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大体标本管理标准》、《组织切片管理标准》等一系列文件,认真维护上述成果,各项措施一定要切合实际,便于管理者及被管理者长期执行,从而创造一个长久的良好工作学习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制定图示式的实验室清扫标准,避免了绕口的文字描述,将制度目视化,并张贴于教室的清洁区,让每批值日的同学,对值日的内容一目了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素养。我们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规章制度、实施各种的培训教育、建立奖惩制度,其目的不只是将东西放好、设备擦干净、保持环境清洁,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善学生一些“不拘小节”的习惯,按规定、按章程做事,养成凡事细心、严谨的实验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养。针对我们医学实验室自身特点,我们在教室墙壁挂上著名病理学家的图片及简介,通过自己阅读和教学中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这些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专家的敬业精神、授业水平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3-4]。同时,实习医院选派医术精、医德好、服务佳的病理医师承担带教任务,让他们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医学生,启蒙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真正培养出高素养的医学生。

三、总结与展望

6S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现场管理方法,虽然有许多做法和技巧可以借鉴,但是根据各个行业不同,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因此,实验室6S管理建设只是开始,而更重要的是实验室老师能有一颗很强的责任心,有一个创新性的管理思路[5]。在实施管理初期,必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阻力,只有由小到大,由易入难,长期坚持,持续改善,才能逐步进入良性轨道,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6S管理方法。以上是我们对病理教学实验室6S管理的应用和一些探索,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把病理教学实验室工作做好,为病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卫红.浅析6s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航天工业管理,2006,24(S1):39-40.

[2]王国红,宗斌,等.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5(2):137-140.

[3]刘全兰,明恒磊,等.6S管理法在生物学实验室中的推行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