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空乘专业论文

空乘专业论文

时间:2022-11-11 04:5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空乘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空乘专业论文

第1篇

本人目前正在移动实习,论文要结合在移动实习的经验来写,再根据空乘专业展开来写。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32.浅谈提高空乘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方法

第2篇

【关键词】《沟通与客户管理》 课程教学探究 困难与解决 展望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内外旅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极大促进了民航业的发展。在各大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民航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来自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来自他与外界的交际能力。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民航从业人员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值得好好学习并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拥有了职业所需的沟通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途径的拓宽,

在这种架构下,长沙民政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专业课程《沟通与客户管理》,旨在牢固树立学生的沟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理念和技巧,并灵活运用到民航事务当中,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行业过程。

二、课程构建的难处

由于这门课程是本专业全新开设的,缺乏前期研究资源,几乎没有同事经验可以参考。在经过网络资讯搜索等途径进行综合了解之后,发现全国相似课程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不是太多,很多同类课程也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如何确立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执行过程和课程考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难处,这些给任课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留下了一定发挥空间。

三、课程指导思想

本课程将在长沙民政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空中乘务的岗位特点和职业需要,以培养空乘人员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及管理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构建沟通意识和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课程名称涵盖了沟通和客户管理两个概念,而考虑到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操作性,本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走向决定了绝大部分人首先接触的是服务性质的岗位,需要具备更多服务类的技能和素质。因此,在课程的实际设计当中,充分展开了客户服务的内容。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民航情境中的沟通技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解决民航地面和客舱服务中常见问题,有效而巧妙地运用各种沟通和交际技巧,提升个人交际魅力,从而塑造成功的民航从业人员职业形象,在课程设计上做了如下安排。

1. 课程内容全面围绕沟通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民航服务与沟通》,将课程内容大致规划为基础沟通认知、构建亲和力、了解知人力、加强表述力、提高促成力、具备异议化解力,同时掌握各种民航沟通技巧。内容编排上,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相结合,结合大量的情景活动和案例分析,不仅突出了职业教育所需的特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固有的结构,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良性结合,在内容上也突出了基本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充分考虑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民航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课程手段充分结合ISAS模式

ISAS是Information Search and Analysis(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的简称,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验了学生ppt课件制作的水平和公开发表演讲的能力。同时,这种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分工合作、彼此协调、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门课程引入ISAS模式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手段,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和实操性。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的转换。对于本专门学生而言,课程过于理论化将意味着枯燥程度的上升,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质量是打折扣的。而通过这种模式,把主动权转移给他们,实现师生的全面互动,特别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能极大地丰富这门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毫无疑问地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民航沟通事务认知的直观程度。

因此,将所有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出组长负责全组的事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主题,搜寻资料,分析问题,总结自己经验,再在其他学生面前演示。这样不仅让他们的专业能力得到强化,也使他们的沟通能力经过好几轮的检验。

3. 课程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并重

除开ISAS模式的实施,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引入各种教学方法。首先,案例教学法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方便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素质点,体会案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供他们思考和折射日后工作当中可能碰到的难题。其次,情景训练法给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模拟,让他们充分代入自己的思想,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配合扮演不同角色,来模拟解决各种沟通当中的不畅,从而强化所学的内容。再次,任务驱动法突出了空乘各个岗位的任务需求,包括员工内部沟通、上下级之间沟通,对外旅客沟通等,各种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外,

4. 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平台

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能强化资源共享和信息共有。这个平台能够无线拉近师生之间和同仁之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使信息互动实现及时性和一手性。《沟通与客户管理》课程也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平时教学的信息进行一手、供学生查阅学习,同时验收学生的所有产出,还开展作业审查、ISAS模式互动、期末考核等项目。

教师和学生利用大学城空间,通过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缓解了很多课程的枯燥程度。此外,还

可以利用空间的其他互动功能,比如留言板、群组、私信等途径,实现师生双方的全面互通。

五、课程考评标准

课程实施是根本,而课程考评则关系到课程实施的顺利完成与否,也是考核学生所学所得的唯一途径,还是检验老师课程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反馈。那么,建立起多元化的良性循环的考评体系,对于本门课程的日后不断改善至关重要。

在考虑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本位的前提下,弱化了理论知识的考评,强调了职业能力的模拟;弱化了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机制,强调了学生评定的综合性和多元化。具体考评方式如下。

将整个考评分为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平时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作业评定、大学城空间互动、ISAS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占到总评成绩的70%,而期末终结性考核摈弃了传统试卷,要求学生在撰写沟通为主题词的课程小论文和情景模拟设计方案两种模式中任意选择其一形式完成,占到总评成绩的30%。

这样,就将考评机制进行了细化,既考虑到了多样性,避免单一考核给学生的负面引导,又结合了实践性,检验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由于接入了ISAS模式,实现了全程互动和考评。

六、结语

虽然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和不断的充实修正,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包括经验不足和资源配备的限制,本门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障碍,包括学生的基本沟通水平的欠缺和配合程度的不高,导致师生互动的开展产生某些不畅通。但我们对这门全新课程会出现的问题也有心理准备,将会继续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教训,多多结合民航行业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交流和完善,通过这门课程真正强化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民航乘务英语听力

一、引言

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高职英语教学亟待改革。在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高校还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满足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人才的需求。本论文对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成果对将来相同课程领域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二、文献综述

1.ESP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分析文献综述

20 世纪 60 年代,国外 ESP 研究开始起步。英国利兹大学的 Barber 教授于 1962 发表的文章“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是国外 ESP 研究的最早成果。

20 世纪 70 到80年代,国外的 ESP 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种类也划分得越来越细致和具体。到20 世纪 90 年代,以学习者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环境为主线,ESP被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个大分支。

ESP与EGP并不是排斥的,它们有很强的互补性。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今,ESP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

2.需求分析研究概况及分析

相对于国外近四十年的研究历史,国内对于需求分析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在近十年中才出现了一些对于需求分析的文献。国内的需求分析成果主要集中在英语教学的大纲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教材等方面,而这些往往都是建立在国外的完整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三、民航乘务英语听力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1)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方面看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生大多对于英语学习有相当的热情和兴趣;第二,从目前的英语水平看,学生大多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2)学生学习目的与需求分析。在调查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肯定,同时觉得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相对基础英语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他们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更有帮助。对于课程的设置,他们认为应该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以及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因素。他们谈得最多的问题是这门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相关性较小。

(3)教学过程和方法的需求分析。在这个方面,教师还是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与学生互动比较少,学生小组讨论、课前自学课堂答疑等方式几乎没有。可见在此类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有限,一味在下面听,到底能吸收多少教师很难得知,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足,学生自学能力的欠缺,教师专业知识的匮乏,教师培训的缺失,等等,都是潜在的成因。

(4)教材使用情况与需求分析。对于教材的需求和期望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教材活动性与趣味性强,不应该随便在市面上选择一本已出版的相关专业书籍作为教材,而是应该结合市场、行业、用人单位、专业人士、专业教师、英语教师等多方面情况来选取符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

(5)评价分析。在访谈中,学生觉得目前的评价方式有待商榷,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就是平时的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学生希望考查方式和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体现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6)教师情况分析。从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教师只有一人,而且时间只有两周,只在假期去机场大致地了解了一下几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可见,目前高校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相当匮乏。

(7)用人单位情况分析。首先,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次,用人单位认为,对于航空乘务类的专业,非常有必要开设民航乘务英语听力之类的课程;最后,学生在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操作上还有相当的提高空间。学生的问题往往表现在,他们专业英语知识十分匮乏,很多东西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在工作中遇到需要用英语交流的时候,常常很难准确表达,从而使对方很难理解。

四、调查启示及改进对策

1.学生方面

(1)定期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定期观察他们的变化。当学生现有的需求满足之后就会有新的需求,学生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我们要定期关注他们这些方面的改变。

(2)为学生提供民航乘务英语的真实使用环境。通过学生在真实任务中运用专业英语的表现可以考查其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学生在大二开始的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对于行业的需求和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没有直观的了解。因此,高校应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讲座和专业培训。这样的轮岗实习不同于毕业时的就业实习,是否能满足相应岗位要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接触真实的工作情景,了解岗位要求和自身问题。

2.增加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的机会

一是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由专业课教师开设的讲座,为英语教师普及必要的民航乘务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培训和讲座结束后,进行必要的考查,检验培训效果,能够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培训。二是安排教师去有关用人单位,主要是机场和航空公司,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和轮岗实习,从而使教师对该行业的相关领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3.教材方面

(1)符合需求分析原则。需求分析理论中非常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上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在使用教材前应该在学生中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个人需求进行调查。

(2)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大纲。教学大纲是教材的指导和方向,所以教材的编写绝不能脱离大纲。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的大纲如下。

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民航乘务职责、民航旅客运输与民航机上服务英语术语与表达方式;较为熟练地在民航乘务岗位上用英语与外籍旅客交流;阅读与正确处理日常英语业务文件;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或翻译与乘务业务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献;达到中级民航乘务员技能鉴定的英语考核要求。

(3)真实性和实用性。真实性主要是指提供真实的材料和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Robinson提出真实材料是指“为了非语言教学目的而出现的打印的、音频的、视频的或者图片的资料”。编写教材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在真实语境中产生的。

(4)内容形式多样性及前瞻性。教材的前瞻性也非常重要。作为民航乘务英语听力的教材,必须体现专业的变化,与行业时时保持联系,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及时更新和补充教材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编校本教材和引进国外同类教材等方式,使教材和教学内容符合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4.教学过程和方法方面

单胜江指出:“因为学生的自身学习需求有时会与目标情境的需求有冲突或者目标情境的需要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主体需求来设计课堂教学。

5.评价体系方面

(1)多阶段的评价组成。在ESP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基本测试形式:①定位测试;②学习情况的测试;③水平测试。定位测试通常在课程学习的开始时进行,其目的是使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需求。学习情况测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2)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对于评价形式,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因为目标情境需要及学习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民航业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所以对于民航乘务英语听力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平时的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但是这无法考查学生在动态的目标情境中运用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形成性评价。

(3)多角度的评价主体。在用人单位评价方面,高校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员参与或者旁听课堂教学,或者以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加以评价。

6.用人单位方面

(1)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作为一所以民航专业为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满足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所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2)定期跟踪调查和交流。只是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了解这些岗位需求外,还要对于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和访谈。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是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展开的,着眼于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笔者对自己所任教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进行 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此次研究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民航乘务英语听力课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对于未来此门课程的教学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供了有建设性的经验和有指导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CL Barber.Some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cientific prose[A].In F. Behre(eds.),Contributions to English Syntax and Philology[C]. Gothenburg:Almqvist and Wiksell,1962:21-43.

[2]Robinson.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London:Prentice Hall,1991.8-9.

[3]单胜江.实用英语写作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单胜江.从语言学角度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

[5]文 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第4篇

相关热搜:法律论文  法律论文范文  法律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外代购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但是对于海外代购的性质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认定。特别是2012年发生的空姐代购案,将海外代购上升到了刑法的层面。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尽快明确海外代购的法律性质,完善立法。

一、海外代购的概述

代购,顾名思义就是代为购买商品。而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海外代购一次应运而生。海外代购,即指通过网络,为别人购买商品寄回或带回给国内消费者并从中收取报酬的行为。近几年,消费者对于海外代购这一购物方式越来越热衷,海外代购行业也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快速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海外代购行业在2012年的交易规模接近五百亿元,比上一年年增长了约80%,这是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最新公布的数据。海外代购的市场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内部分产品的质量频频出现问题,处于安全的考虑,许多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相对有保障的进口产品。奶粉就是这类产品海外代购产品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种,由于频频爆出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内妈妈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进口奶粉。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外代购行业的发展。

其次,海外代购商品相对同类产品而言的低廉价格,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另一原因。进口到国内的进口商品,因各种税收项目的各种叠加,商品的价格相对于该商品的本土价格相对较高,。而国内的某部分同类产品,也会出现因各种税收和某些隐含支出导致产品的价格高于海外代购产品的价格。而国外的电子商务等平台的发展相较于国内的市场成熟,所以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国外本土商品的促销折扣较多、力度也相对较大,这一情况更加拉大了国内市场产品和海外代购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更加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

最后,国内海外代购行业发展的另一原因在于,随着世界的互联性,国际品牌深入人心,而品牌的商品销售具有地区性的销售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商品购买者为了拥有某些国内没有销售品牌商品,只能选择从销售有这种产品的地区购买,而海外代购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国内购买者的消费需求。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业下,我国的互联网海外代购行业在近几年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国内的海外代购的主体,一种是由私人经营的小型网店,一般是根据消费的指示在海外购买相应产品后邮寄给消费者;另一种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代购,此种代购方式相对于私人代购更具有安全保障,但没有私人代购灵活。商品的购买者可以通过该网站的网络平台选购固定海外产品,通过网站的渠道购买并邮寄给实际支付货款的实际消费者。这两种海外代购形式互相补充,满足国内民众的购物需求。

二、海外代购的法律性质

海外代购行为中,一般涉及到三方主体:实际的销售者、实际的消费者及代购者。两个法律关系,销售者和代购者之间的民事关系及消费者与代购者之间的民事关系。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消费主体与代购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而销售者与代购者之间的民事关系明确,不需赘述。笔者认为,代购者与消费之间是关系,我们可以从行为的特点做如下分析。

海外代购中是代购者为消费者提供劳务服务。在消费者指定的商品,并邮寄给消费者,从中收取报酬的行为。可见代购者向消费者出售的是他的劳动,而非商品,代购者的购买行为是受托处理事务的表现,而商品的实际购买者是支付货款的消费者。

海外代购不同于居间和行纪。居间合同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媒介的服务合同,获得订立合同机会的一方向提供方支付报酬的合同。居间合同的核心是促成合同相对与第三方直接订立合同。海外代购则是代购者与商品的销售者之间是买卖关系,可见海外代购行为与居间行为时存在本质区别的。行纪合同提供的是一种代为从事贸易的商业委托。行纪合同是典型的商事合同,通常要求行纪人具有相应的营业资格,而在海外代购的行为中,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所有的海外代购者都具有相应的营业资格,可见从对主体上的要求看,海外代购行为与行纪行为不同。海外代购属于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指,一方在他们的授权下,代为处理相应事务的民事合同。海外代购就属于这类。海外代购者按消费者的指示购买产品,也是按指示处理相应事项。

海外代购行为具有行为的特点。,是指一人方以他人名义或是以本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方进行民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或者间接归属于该方的法律制度。海外代购,就是代购者在消费者的指示下购买相应产品,并将产品邮寄给消费者的行为。可见代购者的购买的法律效果间接的归属于消费者,符合间接的特征。

2012年发生的前空姐走私案,使得广大消费者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海外的商品属于走私商品,海外代购行为属于走私行为。这种认识过于偏颇。不可否认有部分海外代购产品属于走私商品,但是也有部分产品是正常途径流通到中国境内,不属于走私产品。走私,是指违反我国有关海关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税款的或违反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的行为。

国内流行的海外代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专营国际代购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另一种是是私人经营的小型的海外代购网店。前一种海外代购的经营者专营某一种或某几种国际品牌,消费者根据平台上的展示的商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心仪的商品。这种海外代购的方式,主要利用的是商品地域间的价格差异及产品销售的区域差异盈利,主要解决的是国内市场上产品稀缺的问题。通过这种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的商品,是通过正规的国际邮寄系统进行货物流通的,在通过海关时已经缴纳了相关的海关税收,因此不具有走私行为的特点,此种海外代购者的代购行为也就不属于走私行为。因为这一种类的海外代购商品,在海关缴纳了相应的税款,因税收的叠加使得商品较之国内的同类产品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后一种通过私人的海外代购模式,相较于国际代购网站而言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代购某一地区的任何品牌产品。这一类海外代购的经营者,主要是空乘一类的人员,他们可以利用工作的便利频繁往返于国内外,可以将消费者代购的商品随身携带,将商品作为自用物品带入境内,进而规避相应的税款。这种代购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代购者可以在代购过程中获得较高的代购利润。但这类通过规避税收方式获得价格优势的海外代购行为,可见此种海外代购行为违反了《海关法》关于缴纳进口关税的相关的规定,属于走私的行为。

综上所述,只要海外代购的商品在经过海关时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缴纳了相应的进口关税,海外代购行为就不属于走私行为。可见区别的关键在于,海外代购商品在通过海关时是否缴纳了相应的进口关税。

三、海外代购的法律风险

海外代购涉及到了三方当事人和两个民事关系,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多项法律风险,具体的风险根据涉及到的主题和交易环节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风险。

首先,从实际购买者——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在这一行为的购买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法律风险。其一,在选购代购者这一环节,因为海外代购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陌生人,因此,代购者的信用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格外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使消费者购买到非正品的假冒商品,在选择代购者的过程中国际化的专业代购平台相对于人私人的代购者具有更高的信用,但是也不能得到绝对的保障,并且存在着维权困难的情况。

其次,消费者向海外代购者支付费用及报酬利用的是网络的在线支付平台,通过这种支付平台进行的交易,存在着金融诈骗的风险。

最后,是购买商品后的售后问题。因为作为实际的消费者与实际的销售者之间是通过代购者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双方之间相隔甚远,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申请售后服务存在问题。例如2012年的日本明治乳业公司的奶粉召回事件,就提出通过海外代购途径购买的奶粉不予以退换,可见海外代购的产品在质量出现问题时,维权困难。

第5篇

关键词: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向着“以就业为导向”方向的深入发展,整个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积极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研究,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获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本文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上海交通学院”)为例,从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点、初步成效和集团化办学的几点启示等方面,分析和总结高职集团化办学之经验,旨在为上海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同时为上海“十一五”期间组建十大职教集团,包括组建“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奠定基础。

一、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点

1.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概述

(1)组建模式。学院是由4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组成的联合体,本身属于组织结构较为紧密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学院把上海市交通行业原有的不同归属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形式,合并转型成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这是上海市高教改革、行业办学以及集团化管理的一大探索与实践。

(2)管理体制。学院针对校区教育资源不同归属,以及多种体制并存的实际,实施“在市教委和行业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董事会由学院各组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党政领导和组建学校领导7至11人组成。现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共5人,其中院长 1人、副院长4人。学院内部机构设11个教学系(部、室)、 10个党政管理部门。

(3)管理原则。学院采用本部与校区两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第一,在学院内部与校区之间,采取“三个不变”、“两个统一”的原则,即隶属关系、经费渠道、人员编制三个不变,学院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办学标准(专业开设、人才规格、招生计划、场地设备、师资条件、教学环节、毕业发证)两个统一。第二,对师资、设备、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使用,做到优先、优惠、有偿使用,既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体现公平、互利的原则。第三,学院根据“合理、必须、节约”的经费使用原则,采用内部各校区资金划转的形式,建立了“上海交通学院共同经费”,主要用于学院行政、教务、科研、招生、宣传、会务等方面的开支。为加强共同经费的统一核算与管理,学院制定并实施了“共同经费使用暂行办法”,充分发挥共同经费的使用效益。

2.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特点

(1)多种体制并存。学院各组建单位分属于本市交通行业不同的主管局和集团公司。学院作为一个整体,四个校区内部既有事业办学,又有行业办学和企业办学。这种“校区教育资源不同归属,多种体制并存”的办学实体,既带来了政府扶植、行业支撑和资源共享等综合优势,也连带出诸如制度的统一性、管理的规范性、分配的公平性等管理的难点,成为集团化办学必须面对并予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2)多层次办学。学院各组建单位内部除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外,还设有其他不同层次的机构,如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机构,形成以校区为单位,中高职教育共存,职前职后并举,校企合作互动的局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依据职业教育办学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院采取分类、分层,以及分类与分层相结合和相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学院与中职学校、成人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之间编织的职业教育链,使各校区成为一个办学层次较为完整的、多功能的交通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体。

(3)多校区管理。多种体制并存的办学模式,使学院形成了独特的两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即本部对校区行使领导和指导的职责,校区对人、财、物的管理权保持相对独立。本部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招生、专业设置的协调配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审核、基础课统考、学生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教学经验交流、学生毕业证书的签发等工作;校区依据学院的制度与标准,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及学生的毕业推荐等工作;本部与校区的教学资源共享,实行内部有偿服务制度。这种创新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学院本部与校区、校区与校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使责、权、利得到了统一。

二、上海交通离职集团化办学的初步成效

1.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共自筹6 800多万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的建设与改造。短短几年,整个学院的占地面积特别是教学用房面积有较大增加。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参与投资的多项“实训中心”开发工程相继启动或竣工,专业实验、实习场所的条件和环境得到优化。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学院增加安全防范设施和装备的资金投入,安装了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报警点和报警指挥中心,全面实施校园24小时巡逻制。为有效地加强对校区的统一管理,加强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联系,并最有效地缩短校区间的距离,保持第一时间管理信息的畅通,学院构筑了本部与各校区、校区与校区之间(内网与外网)互相联网的教育信息平台,同时安装了“视频电话会议系统”。2005年8月,学院还完成了学院本部所有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

2.综合办学优势不断增强

联合办学不仅提高了学院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配置效率,多种体制并存的办学模式更形成了学院特有的综合办学优势。政府和上级主管单位对事业、行业、企业的扶植与投资,使学院享受到了多渠道的政策优惠;广阔的行业背景给学院带来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学院已与交通行业的200多家大中型优秀企业建立了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与其中6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书,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院还与美国通用、日本丰田、浦东机场等大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及订单式、模块式教育,提高了人才的就业质量与数量,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学院建立了较完善的职后培训、考核和职业资格鉴定体系,每年职后培训约2.5万人次。学院成人高教开设的 (业余斑)综合交通类专业5个,每年招收学员约300人。学院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上海唯一具有汽车维修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资质的培训考核单位、“上海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点)管理网络核心组成员单位”、“上海市高校学生物流管理类职业技能鉴定所”、“上海市高校学生交通营运管理类和集装箱运输管理类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筹建单位、国际航空协会认证(全球统考、通用)LATA/UFTAA证书的培训机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PET、四、六级考试考点”、“上海通用(SGM)和日本丰田(TOYOTA)汽车维修服务技能校企合作项目指定教学院校”等。多层次、多种类的办学与培训,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横向沟通与纵向衔接。

3.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双赢

学院以联合办学、岗位培训、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搭建的产学合作平台,有效推进了校企之间产学研的合作,使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更为宽广。学院在实施T-TEP 的经验介绍。几年来,学院在各级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了《长三角交通高职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思路》、《高职院校技能培养与行业合作模式研究》、《产学合作、校企双赢》等产学研结合方面的论文与文章20多篇,其中《搭建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的平台、构筑与汽车维修业同步发展的桥梁——我校与本市汽车维修业实施‘产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正式发表于“2006上海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论坛”上。

4.开设的专业广受社会欢迎

学院坚持交通高职为交通服务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与布局,办特色院校,创品牌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开拓创建新兴专业,主动调整短线专业,先后开设的21个专业(含专业方向)85%以上被社会认可、被家长看好、被学生接受。其中,集装箱运输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国家和市级教改试点专业,航空乘务、物流管理(口岸物流网络管理)等热门专业,汽车保险与理赔、外轮理货与港口业务等新设专业备受考生青睐,招生形势日趋“火爆”,办学规模合理增大。学院高职学生报考数与计划数之比已连续三年排在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06年更是一跃而为全市第二。学院毕业生就业牢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排行榜上处于前列,

三、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几点启示

1.政府关心是集团化办学的有力依靠

高职集团化办学,政府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领导对组建交通荠、统的职业技术院校一直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有力的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始终将本市交通行业的职业教育推在改革的前列,指导交通职业院校进行了高职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与实践。

在学院两年多的筹建过程中,始终得到市教委领导和原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公室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从办学模式到运行机制,从董事会章程到教学管理细则,都经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们仔细的推敲和反复的论证。学院成立六年来,政府部门给予学院多项扶植高职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包括近期又投入了2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学院建成了“上海高校学生报关与货运公共实训中心”;另外,由政府参与投资的“物流实训中心”完成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安装;总面积为4 000平方米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楼层即将破土动工;政府投资350万元、总面积为5 400平方米的“上海航空服务开放实训中心”项目正式立项。

政府的宏观决策、统筹协调和投资扶植对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效调控,使集团化办学机制良性运转;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投资、评估和指导,使集团办学更具有方向性,引导着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

2.行业支持是集团化办学的坚强后盾

学院各组建单位所属的中国民用航空华东管理局、上海铁路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 (集团)公司是上海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支柱以及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流。民航、铁路、港口、交运行业所属的众多企业,成为学生理想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场所。有强大的交通行业作后盾,使学院目标定位更为准确,校企合作更为紧密,学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

多年来,各主管局和集团公司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学院全方位的支持。例如:2003年,上海交运(集团)公司投资500万元的L型教学楼落成启用;2005年,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投资87万元,建成港口机械专业变频实训室;2006年,民航总局审核通过并投资1 847万元,建造上海航空服务开放实训中心。近年来,学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始终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得益于上级主管单位对职业教育的关心、重视和全力资助。

3.班子合力是集团化办学的可靠保证

要达到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共赢的目的,其前提是紧密的联合、高度的统一和规范的管理,这也是确保集团化办学良性运作的基础。对于管理这把双刃剑而言,集团化办学既有利也有弊,同样具有双重性。利的方面,集团化办学这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可以使学院获取最大化的效益;弊的方面,如果各个校区都强调自己的个性、忽视全局的话,就会影响管理的规范和政令的畅通,从而使效益大打折扣。

学院重视班子合力,强化班子建设。一是确立校长负责制,二是加强班子的集体领导,三是增强班子成员的全局观和整体观,努力营造一个务实、高效、精干的决策系统。董事会全力支持学院领导班子在行政事务上的独立决策权,并通过董事会会议和院务会议形式对一些重大决策寻求共识,以达到认知和决策的高度一致。事实说明,一个团结一致又深谙管理艺术的领导班子是集团化办学最可靠的保证。

4.创新务实是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根本

职业教育要完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除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外,探索走集团化办学之路是一种发展方向。它既是上海交通高职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行业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客观现实做出的改革创新,也是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根本。

其中,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的关系,是职业教育探索走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成败的关键。因为,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进程中,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上海交通高职的改革创新,不仅是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也是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的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不仅是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求真务实、产学结合和校企双赢的求真务实,也是学院内涵建设和软硬件建设的求真务实。

在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这个过程中,改革创新是落实集团化办学的保证。如果不坚持改革创新,缺乏创造性,就很难取得集团化办学的效果。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也必然是落实集团化办学的有力保证。在坚持改革创新的同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落实集团化办学是十分重要的。落实集团化办学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集团化办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改革创新不能脱离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也不能脱离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是含有改革创新的求真务实。因此,在改革创新中做到求真务实,在求真务实中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与求真务实统一起来,上海交通高职的人才培养任务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陈嵩.论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