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小学副校长

农村小学副校长

时间:2022-11-16 10:5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小学副校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小学副校长

第1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密切配合,学校已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全体教职工铸师德、练内功、强化育人意识、优化育人环境、依法执教,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考评,通过住校生例会、周末管理等形式强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所长任法制副校长,长期和社会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举行家长会多次,有效的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学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如第七届艺术节、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主题班会活动月、评优推先活动等。组织开展德育各种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举行“竹篙中学第十二届德育理论研讨会”。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德育个体评价制度,评价面为100%,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率达93%。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考评,通过住校生例会、周末管理等形式强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所长任法制副校长,长期和社会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举行家长会多次,有效的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学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如第七届艺术节、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主题班会活动月、评优推先活动等。组织开展德育各种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举行“竹篙中学第十二届德育理论研讨会”。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德育个体评价制度,评价面为100%,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率达93%。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第2篇

20__年11月11日下午,我们一行三人前往县乡进行驿站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乡位于县的西南部,东与南圩镇接壤,南同屏山乡及县相连,西和县驮堪乡相邻,北靠都结乡,距县城45公里。该乡地处大石山区,其中85%是石山面积,主要以玉米、黄豆、花生和木薯为主要的经济作物。作为县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之一,对该乡进行教育资源分布状况的调研,对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县乃至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照意义。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乡中心小学,由于校长外出开会,负责接待我们的是该校的韦副校长。作为常务副校长,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韦副校长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办公室,并对我们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未能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为了能对该校乃至全乡整个教育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决定在乡留宿一宿,待次日校长回来后再进行进一步地交流。

次日上午十时,我们再次来到乡中心小学,校长的亲自接待,对我们所需的资料有了很大的补充,其情况大致如下:

一、该校办学规模

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配备有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食堂等,在校学生为607人,共有15个教学班,涵盖学前教育及小学一至六年级,是布泉乡最大的小学教学点。

二、师资配备

该校共有38名在编教师,8名代课老师,男女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协调。但是,这其中有大部分都是即将退休的老龄教师,如到20__年退休的教师达20多个。

三、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国家教委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作为该乡的中心校,该校课程的设置相对合理,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但由于缺乏专业对口的老师,除语文、数学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均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课程设置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可见一般。

尔后,在我们的提议下,李校长和我们来到了离乡13公里外的村教学点进行调研,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龙礼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没有校门的学校,以及残缺的由石头堆积起来的围墙。迎接我们的58岁的老校长和8、9岁的孩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孩子们稚嫩的脸和古老、残缺的木板床更是与现代教育拉长了距离!小学担负着村各自然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学任务,学生共有60多个人,有6个老师,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孩子们至今睡的还是用木板钉成的简易床,虽然老师的配备相对充足,但也是除了能教授语文、数学外,几乎不能胜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回程的路上,李校长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整个乡及县部分乡镇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些现状,为我们做这个教育项目的调研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这两天来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大致状况也有了如下认识:

一、教育观念仍相对陈旧

目前,以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领域还占主导地位。家长们认为,供学生念书,就是为了使学生升学,跳出农门,离开贫困地区,供出一个大学生,几年以后就可以帮助家里脱贫。有不少乡村学校的领导也普遍认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升学率。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一些学校在安排教学时,潜意识地把规定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在时间和教师安排上,向“应试”学科倾斜。

二、办学条件存在明显差异

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紧张,致使办学条件比较差,在办学过程中应基本具备的办学条件也得不到满足。乡镇一级的小学由于政策上的倾斜,办学条件相对优越,而村一级的学校,房屋、教室、课桌,甚至教师都很缺乏,形成明显的对比。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搞好农村基础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由于受经济基础、地域、文化层次、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从教师队伍来看,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校管理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优秀且年轻的教师往往千方百计调往县城或者条件稍微好的乡镇,留不住优秀的人才也成了制约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块硬伤。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乡中心小学和小学的教师配备来看,适应应试学科的教师数量较多,而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体、美等方面的师资较为缺乏,这一类的课程几乎都是由该校的老师经短期培训后兼任,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学校,音、体、美等课程几乎没有老师可以担负教学任务,所以连课程都取消了。

五、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老龄化

农村学校的教师老龄化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在我们走访的布泉乡中心小学,46个教师竟有一半都已接近退休年龄,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由于这些大龄农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进修机会少,导致这些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能力低,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普遍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3篇

(一)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校长竞聘制度。校长职位空缺,严格按照选拔条件和程序,实行竞聘上岗。对新任校长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第一年为试用期,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任手续;任期内对其实行目标管理,任期内不能胜任工作的随时予以解聘,任职期满后重新竞聘。高中校长由县委组织部和教体局共同组织竞聘和考核;初中校长及中心校校长由县教体局组织竞聘和考核;小学校长由乡镇中心校组织竞聘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任用依据。2012年3月完成两所中心校副校长、两所初中副校长的公开竞聘上岗工作。

(三)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为加强对高中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教研活动、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将在招聘高中教师时招聘7名高中教研员。

(六)加快示范性学校建设。高中以汝南一高为龙头、初中以汝南县一中为窗口,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三年内使其硬件设施达到示范性学校标准。2012年前,把部分乡(镇)存在的二所或三所初中逐渐合并成一所,按年级分校区就读。解决农村初中教师缺编和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将腾出的初中校舍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在中心乡(镇)规划县三中、和孝初中、老君庙初中、留盆初中、梁祝初中、金铺初中、三门闸初中、王岗初中、官庄初中9所学校为示范性初中,既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

教体局年度工作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三、如何保证工作计划得到执行:工作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可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我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执行是执行人员的事情。出了问题也是执行人员自身的水平问题”。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现实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不仅仅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也是写计划的人的问题。另外,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工作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最后,修订后的工作计划应该有企业领导审核与签字,并负责跟踪执行和检查。

第4篇

一、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是基础。建立并健全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生活指导教师”及“值日行政(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两支共同参与管理的队伍,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相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和要求,从而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标,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学校保持长久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针对农村小学实际,学校拟有《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制度》《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学生宿舍卫生制度》《损坏公物赔偿制度》《寄宿学生请假制度》《早晚间自习教师下班制度》等相关试行制度,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充实、修改,努力使之完善、科学。

3.狠抓安全卫生工作是关键。安全卫生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安全、卫生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学校应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把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放在首位。

(1)学校成立寄宿生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确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生活指导教师—班主任为安全卫生工作四级责任人的地位,同时具体规定了各级责任人的安全卫生工作职责。

(2)严格地落实各种安全、卫生工作常规制度。确保学生宿舍的整洁有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地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定期举行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不断地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面对紧急情况的应变处置能力。

4.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根本。以制度学习为入口,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明确在校内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为逐步养成其良好行为习惯做必要准备;通过组织各种评比和竞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我管理水平,使学生的自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管理,学校成立由学生自愿组成的各种管理组织,如有违反校规和不卫生行为,就及时制止或汇报给指导教师。

5.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是法宝。寄宿生除了上课和休息之外,有很多课余时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拓宽视野、发挥特长、强身健体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主要抓好以下工作:每天下午放学在利用广播播放一些如校园信息、美文共享、音乐欣赏、幽默笑话及好人好事等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余饭后享受到应有品味的文化熏陶;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每天放学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可按各自的兴趣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技,并坚持学生晨练制度,使学生能强身健体;每周定期放些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通过影片的感染,使学生热爱祖国,明辨是非善恶,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6.创设良好生活环境是方向。注重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力争各方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对校容校貌的整治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环境优雅美丽、充满书香气息,学生在其中学习、生活能受到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资助,对原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和浴室进行强有力改造,使宿舍坚固安全,配套设施齐全,通风,采光和卫生状况良好;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原则,让学生能吃饱吃好,就像广大学生所言:“在学校吃得不比家里差!”

二、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值得思考和亟需改进的方面

1.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物价高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正常运转。切实减轻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2.加强研究,促进发展,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作为一项常规研究课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广泛开展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促进不同学校间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从而不断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理论建设。

3.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职称聘任问题未及时得到解决,严重影响了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影响生活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对寄宿生的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农村小学目前已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但未配备专职医疗保健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而学校仅凭有限的生均公用经费临时从社会聘请的上述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业务培训等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无疑也会影响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在给寄宿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任期制;教育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享受不到优质教育等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和质疑。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的必要性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实行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行县域内校长交流制度,这在教育界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要工作。通过校长交流,可以推动各项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一是让校长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其他学校,使各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促使校长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克服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保守思想;三是把更多的优秀校长派到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形成百花齐放、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校长张立胜先后被肥西县教育局交流到紫蓬山中心学校、桃花初级中学、烧脉中学、上派初级中学工作。通过这些经历,张校长感到流动制不仅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在磨炼中不断前行,还有利于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确定交流的对象、范围和期限

为了确保县域内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交流的对象原则上以中小学校长为主,也可延伸到副校长、学校中层领导,包括新任校长、在农村未工作过的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志愿农村教育的校长。采取校长支教、校长挂职、校长轮岗、校长流动等主要形式,由城市示范校向城市薄弱学校流动,由农村示范校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由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由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流动。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如果校长久居一地、久任一职,易受复杂人际关系的羁绊,难于开拓创新;如果校长任期过短,则又有可能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出现短期行为,不利于学校工作的连续性。因此,必须从两者之间寻求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结合点。2002年的《中小学校长聘任办法》中规定,中小学校长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至6年,任期满后重新选聘。不同省市对校长任期时间的界定大致相同。云南省于2004年6月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任期为3~6年。江西省2004年11月在全省中小学开始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任期原则上为4年,可以连任。

3.建立健全校长任期制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校长任期制,可以连聘连任。”2003年9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通过建立校长聘任制、任期制等进一步完善校长管理制度。不难看出,从国家政策层面讲,校长任期制在我国的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中得到了明确的肯定。校长任期制的实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公立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教育质量优良,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日本教育发展较为均衡,主要原因是实行校长任期制,连任者必须在校际间轮换。

4.完善任期考核和监督制度

对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周期应该以每年考核一次为宜,任期届满前再考核一次。考核应该让行政、业务、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平时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年度考核与任期届满考核相结合,制定科学的校长工作量化考核细则,严肃民主评议。考核合格者,期满后回原校工作;考核不合格者,城区交流的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将其安排到其他农村乡镇学校继续工作,一年后经考核仍不合格者,则将其调离原工作学校,免去校长职务,另作安排;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交流的校长,考核不合格者,教育行政部门将其调离原工作学校,安排到农村其他缺编乡镇学校工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校长要大力表彰,树立先进,使之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对工作不力,不负责任,产生不良影响的校长要坚决撤换,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第6篇

2011年玉山县中小学成立了8个教研共同体,小学4个、中学4个。每一个教研共同体都有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作“领头羊”,逸夫小学是小学第二区域的“领头羊”,需带动区域内另外5所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2013年开始,“教研共同体”更名为“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逸夫小学校长陈维荣介绍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换,而是工作重点的进一步明确,使区域内的城乡学校通过合作、帮扶,共享共赢,共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牵头的学校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打铁还得自身硬,这也促使我们学校加快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日前,玉山县小学第二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举行了以“生态教研,低碳课堂”为主题的“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教研活动,围绕区域的总主题,各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自行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作为主攻方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共同体决定以逸夫小学的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把逸夫小学朱当孝副校长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全程拍摄下来,连同教案及教学中的困惑上传到学校教研网上,供共同体成员学校同仁在网上进行交流、点评、指导。然后,研究小组成员收集网上评课信息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几轮下来,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指导作用明显,学生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研活动成效凸显。

乡村学校樟村小学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但收效甚微。加入共同体之后,樟村小学借助网络平台,在逸夫小学的引领下,深化课例研究。为了更好地参与教研活动,樟村小学克服多种困难,建立了教研网,以“网络形式下的课例分析——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指导”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的成效大幅度提升。

不仅是樟村小学,还有区域内的横街小学、怀玉小学、南山小学以及三清山管委会所属的三清小学,在逸夫小学的具体指导下,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教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多元的且更有意义的教师实践团体,匡正了农村小学长期缺乏沟通与交流的问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为给区域内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样本,逸夫小学先行先试,潜心探索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求新求变之路。学校把树立教师的新理念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全校教师的头脑。

“我们提出‘生态课堂,低碳教学’的课改实验,大力倡导用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通过师生的高效互动,共同探究,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最愉悦的收获,构建了‘3333高效课堂’。”陈维荣校长说。

朱当孝副校长把“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为四项内容。

第一个“3”:课前3分钟的经典国学诵读(语文);课前3分钟的数学故事(数学);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英语)。

第二个“3”:30分钟的学习展示活动。重点落实“互助合作,释疑解答”“展示交流,点拨拓展”环节。

第三个“3”:3个层次的测评,落实“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环节。教师依照教学内容设计A、B、C三个层次的训练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测评,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多元评价。另外,还可以进行师评、生评、师生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收获、精神体验等。

第四个“3”:3分钟学情小结。学生小结或教师小结,并拓展延伸学习内容,达到“盘点收获,反思升华”的目的。

“3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在逸夫小学已初见成效,区域内的各学校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

怀玉山小学把“1+3”作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模式,追求课堂的灵动性。“1”是指国学特色教育。通过课前5分钟,采用诵读、唱读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吟诵,让其切身体会《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的内涵及魅力,从而进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3”是指课堂改革的3个目标,即:教师理念的更新,学生学习的自主,教学效益的提高。今年4月,该校在承办本区域内“1+1”教研活动中,把“1+3”作为主打内容进行展示交流,在“生态教研、低碳生活”主旨下,呈现出了最常态的“新模式课堂”,得到了各兄弟学校及局领导的好评。“1+3”的推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师教学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在课堂中渐渐灵动起来了。

为了让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共同体建立了教研博客——“成长家园”,设立“活动资讯”“教海拾贝”“课题中心”“问题沙龙”“读书笔记”“教学课件” “师生风采” “习题综合” “论文选登” “在线研讨” “博客管理”等专栏,通过教学资源上传、教学日志、网上点评回复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流活动。博客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拓宽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讨的渠道。它以网络为着眼点,加强各学科的整合,加强校与校,校与教研室之间的网上沟通,同时也满足了教师对教学问题及时探讨的需求,是解决教师们孤军奋战的便捷方式。短短一年时间,在共同体教师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打造了共同体所有教师共享智慧和共谋发展的成长家园。

一年来,共同体与各成员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与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结合,与校本教研结合,举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教研开放日活动。逸夫小学很好地扮演好了领头羊的角色,引领区域内的学校向高效、生态课堂迈进。

2012年4月26日下午,在玉山县逸夫小学会议室里,一场跨校师徒结对仪式正在进行。逸夫小学的两位省骨干教师——数学老师张世立、语文老师王洁群,受聘成为了怀玉小学青年教师沈洁、张晓霞的“师傅”,前者将为后者开展为期两年的业务指导。“我是去年才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能和王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名师结对,感到很幸运,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张晓霞老师激动地说。

跨校师徒结对是玉山县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新举措、新亮点。为了让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在高起点上起跳,县教体局决定,各区域内的牵头学校最优秀的老师必须带农村学校的“徒弟”,避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近亲繁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陈维荣校长介绍说:“我们以往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只是派一两名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上一两节课。现在,按照县里的新规定,我们派去的老师要在农村学校蹲一个学期,带徒弟,课前指导,课后点评,为农村学校‘授之以渔’,打牢农村学校质量提升的根基。”

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中,注重形式多样,包括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手拉手互助系列活动等。通过跨校师徒结对的形式,带动了农村学校的教研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在2012年玉山县中小学“353高效课堂”教学比赛期间,怀玉小学的张晓霞几度到逸夫小学师傅班上跟岗学习,师傅王洁群也先后三次深入怀玉小学,同该校教师一起听课、议课,反复磨课,最终徒弟获得比赛第一名。跨校师徒结对的实施,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扮演好共同体“领头羊”的过程中,逸夫小学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研模式:

活动前一个月,各校要收集教师平时积累的课程实施中的困惑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召集各校学科骨干教师对收集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经过讨论,确定研讨主题。骨干教师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a.为什么要确定这个研讨主题?b.确定这个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c.这个研讨主题由教学中的哪些困惑或问题整合而成?d.解决这个主题要采取哪些措施?突破口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承担做课的学校根据研讨主题选择课题,成立备课小组进行备课试上,主要程序是:确定课题小组集体备课教学预案上传博客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收集建议改进教学预案执教教师试上备课小组根据课堂效果修改教学设计。如此多次循环,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课会友”,是教学上的“华山论剑”。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组织观课、集体评课、专家点评。教学观摩活动结束后,非承办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同研一个主题,同上一个课题等回校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摩活动的引领作用。

第7篇

打工潮、就业难影响读书积极性

汕头陈店镇纵火案发生后,“刘双云”这个名字频频见诸媒体。刘双云是纵火案的实施者,意在报复老板,却烧死了14个和他一样同为社会底层的工友。12年前,时年14岁的刘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打工。如今,被他纵火致死的这些人,很多和他一样:辍学打工。

近10年来,辍学问题像社会痉挛一样在中国农村蔓延。这在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更加突出,比如广西隆林、大化县等地。只是学童辍学的原因,已不只是贫困。

岩偿小学是隆林县沙梨乡的一所小学,班耀明在这所小学教书已有15年。他注意到,岩偿小学有20%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就不想读初中了。另外,“很多学生即使读初中,但念完初一、初二就辍学了”。对此,岩偿村村长黄玉华也坦承,村里有30%的家长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这些变化令人们始料不及。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地人们把改变命运寄托在读书上,那时,很多家长都有个共识:勒紧裤头、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学。彼时,辍学更多和家庭贫困有关。

变化始于2002年左右。大学扩招使“铁饭碗"的概念渐显暗淡,以前分配到哪的说法,最后变成和哪个公司签合同就业。这对很多农村家长来说是一种希望的挫败,他们发现其实勒紧裤带培养孩子读书也不保险。

“大学生读书回来没有‘铁饭碗’,最后和父辈一样出去打工,这带来的影响很大。”隆林县教育局副局长甘永常坦言,一个村就出那么几个大学生,其就业状况不好,带来的破坏力和示范效应一样,广泛而深远。

而一些讲究实用主义并具有短视特征的农民发现,打工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不需要投入多少教育成本,打几年工就可回家修一栋楼顶可以晒谷子的平房了。

“发现学生没来上课,第二天我们就赶到他家时,发现已经出去(打工)了。”沙梨乡初级中学副校长黄河说,目前,他们学校在校生400多人,每学年都有20多个学生辍学,一般读到初一、初二就不读了。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隆林县初中入学数15161人,辍学382人,辍学率2.52%。小学在校生42137人,辍学101人,辍学率0.24%。

甘永常说,受打工潮、就业难等因素影响,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易产生思想波动,最终选择辍学跟父母出去打工,这几乎成了农村学生的辍学主因。

当很多家长感到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或知识改变命运的作用越来越弱时,他们就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打工了。这不仅在隆林县,大化县亦如此。

厌学情绪导致逃学辍学

除受打工潮、就业难等因素影响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家长在外打工,孩子往往交给爷爷奶奶“打理”。“这相当于文盲教文盲。”隆林县者浪中心小学校长黄贵料说,隔代教育缺乏父母的监督,学生学习动力往往不足。

大化县民族中学办公室主任韦兆坤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该校初一学生608人,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的,下同)有270人,占34%;初二学生357人,留守儿童227名,占64%;初三学生582人,留守儿童218名,占37%。

韦兆坤发现,平时,这些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几乎没什么沟通。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为今后引发包括辍学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埋下了隐患。

记者从走访大化、隆林两个县的情况看,和10年前相比,如今辍学情况有了些好转,但另一种不可忽视的情况——厌学,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有时,你刚把他们从网吧拧出来,他们转身又跑回去了。”沙梨初中副校长黄河很无奈。沙梨乡中心小学校长卢永青也称,如果晚上不组织学生到教室做作业,他们就跑去上网了。

黄贵料认为,在今天,学生辍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厌学。

“厌学逃学辍学打工”,这是当下农村学生辍学之前和之后的基本路径。而另一种路径,就像贵州毕节5个闷死在垃圾箱的儿童所揭示的,是“贫困逃学辍学流浪……”

韦兆坤直言,和县城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厌学情绪更突出。他的发现,源于撤点并校。2012年8月撤点并校时,大化县将3所乡中学学生并到了县城,其中180多名学生到了韦兆坤所在的大化县民族中学就读。和学生一同进城的,还有他们的老师。“农村孩子厌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课时睡觉!”韦兆坤说,有时一个班竟有10多人睡觉,老师看见也不管,为此,校长没少批评这些老师。

这其实是校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争夺赛。如果课堂不足以吸引他们,他们就有可能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农村学生更厌学”,反映的其实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分配严重不均。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分配习惯是先城市后农村,一些书教得好、年轻的“好老师”,很快被抽到县城任教,那些上了年纪、不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差老师”,则被发配到边远山村并长期在那边任教。同时,培训和提升的机会,也很少向乡村老师倾斜。

这样一来,城市聚集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软、硬件。而乡村的资源则很匮乏,乡村教育也因此日趋衰败。这种背景下,很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缺乏信心,加上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佳,一些家长更不愿进行这笔“风险投资”,这更恶化了学生就学的生态。

第8篇

>> 愿景管理:校长有效领导的秘诀 如何评价校长的有效领导力? 实现校长与教师有效沟通的技巧 新时期校长对教师的有效管理 校长与教师有效沟通的策略 美国的有效德育及其启示 基于制度变迁的美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分析 有效的空间控制战略将确保美国的空间优势地位 有效教学始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校长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校长执行力: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核心元素 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辨析校长执行力中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浅论中小学校长的有效性管理 “走课”,校长管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校长、教师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的有效实施方式 答校长问: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 有效学校校长领导力与学校效能关系的研究综述 农村易地新任校长如何快而有效履职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副校长的角色定位与有效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Christopher Mazzeo,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EB/OL].http///cda/files/091203LEADERSHIP.pdf,2003-9-16.

[7]Christopher Mazzeo,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Improving School Leadership[EB/OL].http///cda/files/091203LEADERSHIP.pdf,2003-9-16.

[8]康健,李素敏.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中小学校长证书制度及启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J],2007(1):46.

[9]Sara Vitaska,Strong Leaders Strong Schools 2007 State Laws,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s Legisilations,2008:6.

[10]Principal’s Induction Program(Grow)[EB/OL].http://edportal.ed.state.pa.us/portal.

[11]Principal’s Induction Program[EB/OL]http:///grow.shtm.

[12]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Designing Powerfu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and Principals[EB/OL].http:///educatorindex.htm,2005-11.

[13]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Good Principals Are the Key to Successful School[EB/OL].http:///programs/hstw/publications/pubs/03V03_GoodPrincipals.pdf,2003-03.

[14]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Good Principals Are the Key to Successful School[EB/OL].http:///programs/hstw/publications/pubs/03V03_GoodPrincipals.pdf,2003-03.

[15]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SREB Leadership Curriculum Modules:Professional Learning Framework and Module Summaries[EB/OL].http//: main/Leadership/Modules/07V27_leadership_curriculum_modules.pdf,2008,11.

[16]Mariana Haynes,Leveraging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hrough Principal Evaluation,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Education[EB/OL].http:///projects/saelp.htm,2008-2.

第9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人口仅占农村人口约1/3,我国6─7万所初中的80%和60多万所小学的85%在农村。要在观念滞后,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为推进新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的贯彻和实施。应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本文从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如下几点,与大家进行探讨。

1.观念的滞后与保守

在教学中老师耳朵听的、口里喊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心里想的是考什么?怎么考?把所有的能力培养归结为“解题”。学生的训练项目有:课堂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一张试卷)、双休日作业(两张试卷),还有单元训练、自我测评等多种试题试卷。老师担心的是作业布置少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会被其他学科挤掉。很少考虑各科的协调。那是谁厉害谁就占有学生的课余时间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复制老师的思维、模仿老师的解题程序,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把各种题型的解答(老师认为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背,课堂上经常听得见学生闷齐声朗读老师的解题过程。这样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厌烦数学课、讨厌数学老师。

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情感态度。而教师的观念又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社会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教育的公式是“苦读+考试”,所谓“头悬梁、锥刺股”,然后“通过考试”“博取功名”为最终目地学生把一切的努力都放在和同伴争名次,拼分数上。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升学”。教育行政部门衡量教师优劣的应该简单依据就是看他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简单依据就是看其各级学校的升学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只能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就弃之一边,甚至被挤掉。考试的内容,题型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所以,要 转变教师的观念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就能完成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当务之急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转变教育行政人员的观念。

2.经济落后

《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展”的策略。但是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尚有能力给予支持,但农村地区大部分县、乡财政已拿查拿出大于50%的财力来办教育(主要支付教师的工资),投入发展教育信息化实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国家有政策扶持;有××基金会;××财团捐赠。而对一般的农村地区,既不属于扶贫对象,也没有谁捐赠。当地府部门也不肯在教育上花费太多的财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有靠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来做。有的乡镇中学靠克扣教师的工资建起了一个微机室,并给书记、校长、副校长的办公室各配了一台电脑并联网。看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得还不错。但实际操作情况确叫人难以恭维,全校学生有两千多人,三十多个教学班,学生的信息课只能间周一次。并且是两人一台电脑,一个操作一个看。教学中也很少把学科知识融入到信息教学中去。学生只是学习一下简单的操作,而且回家就没有实践的条件了。恰恰给好玩的学生提供了上网、玩游戏的技术指导,使得这样的学生网瘾大增。常常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再说书记、校长、副校长办公室教师难进,但其家属可以出入自如,尤如私家财产,成双成对在那里或上网聊天,或游戏取乐。教师怎样去开发教育教学软件,即便是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了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又到哪里去用,又怎样从远程教育网等引进教育教学资源。对于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而言建“库”难,而用“库”更难。教师无法把信息技术融合在教育教学中,也无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所以课本上有关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或是被删掉了,或是老师拿实物演示。如:对于《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面的读一读,只有拿纸盒在那里剪。对于“截一个几何体”的内容教师也只能拿土豆在课堂上切了。

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标准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考试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作为实施新课标准的具体操作者,期待着领导观念转变的这一天。

收稿日期:2012-04-20

第10篇

前些天,马文有校长给我送来涂正国、源远合著的纪实文学《神圣大道》,希望我为这本书撰写序言。翻阅着沉甸甸的书稿,为马文有校长55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执着、热情、追求、探索、思考、奉献、坚守和超越所深深感动。

细读之后,也确实有话可说。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关键,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55年来,马文有校长一直扎根农村,不离不弃。即使是功成名就以后,也从来没有离开农村的念头。他的确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是农村优秀校长的代表。他带领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一茬又一茬的热血青年所进行的探索,所创造的经验,对于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马文有一辈子扎根农村办教育,是农村校长的榜样

我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对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校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一个有理想、有激情,想做事、能做事,热爱农村、情系农民的校长,是办好农村学校最关键的因素。

马文有担任校长48年,其间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进城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从没有想过离开农村。他也经历过多次免职、调查、不公正待遇,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决心和信心。不仅他个人如此,他的精神也感染和带动了周围的一群人。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里有的人任副校长十几年、二十几年,有的任处室主任三十多年,大都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到退休。马文有和他的团队用毕生心血,致力于平凡的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道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55年来,马文有硬是靠自己的理想和意志,靠自己的人格与魅力,带领学生和教师自筹经费,耕耘出一方农村教育的沃土。55年来,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占地面积由1?郾5亩扩大到600亩,建筑面积90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由一所破庙、一架脚踏琴、一架毛算盘积累到3亿元;师生员工由10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学校发展成为融小学、初中、全国示范职业中学、短期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技校,是山西省大同市三大职业教育基地之一。而这55年中,政府对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的投资共计1234万元,平均每年只有20多万元。马文有和他的同事们这种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十分可敬的。

以马文有校长为代表的一群人坚守着、坚持着、奋斗着,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放弃理想,没有放弃追求,在积极地探索着农村教育的道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

二、马文有办了一所姓“农”的学校

当前,中国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化倾向十分严重,把通过考试跳出农门逃离农村作为农村教育的方向;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它不是为了农村的未来,甚至是反农村的。我曾经在贵州省一个县开过一个农村教师座谈会,当时有个教师很兴奋地跟我说:“我刚刚从上海参加一个培训班回来,大城市真是太好了,我跟我的孩子们讲,你们好好地学习,以后考上好的大学,就可以到大城市去生活,再也不用回来了。”这个教师的话代表了农村学校教师、父母、学生的普遍心声,可是如果农村的孩子都把逃离农村作为目标,谁来建设我们的农村?

在农村,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陪读生。在一些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已经悄然抬头,很多农民看到孩子成绩一般,没有希望考上大学,也就意味着将来无法通过上学就业,而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对孩子找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于是便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

所以,农村教育必须真正立足农村,让农村的孩子能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树立改造农村的理想,具有改造农村的本领。要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甚至学前教育中,增加乡土化的内容,在初中或高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举办综合性的初中和高中,让那些无望升学的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具有创业的能力,具有就业的技能。

在马文有校长的带领下,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一直坚持教育为农村的办学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培养“有理想信仰、有先进思想、有智慧创意,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本领、创业有精神、致富有技术、创新有能力”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这所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创业教育,让他们参观学校从古庙走向辉煌的历程,同时每个学期都要请校友作报告,把学校办成创业创新的活课堂。实际上,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在马文有带领下的艰苦创业史,就是学生最好的创业教材。

这所学校55年来学历教育共培养人才1?郾6万名,各级各类成人培训6?郾8万人,毕业生中除4800名继续升学、深造以外,大多数是立足城乡、服务城乡的“泥腿子”。其中有1000多人是自主创业的领头羊或合伙人,企业家李永财,一个人就提供了900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贡献。另外学校还培养了500多名中小学教师,360名县、乡、村的医护人员,549位农技人员、财会人员,37000多名驾驶员,汽车维修人员1940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3600人,煤矿特殊作业人员8400人,煤矿其他从业人员1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00人。其中有8200人为乡村企业的技术骨干,280人成为乡村干部。学校所在的店湾镇西沟村9名村干部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6个矿里的40名矿领导也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技术人员90%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还用实践证明,教育为农村的办学方针与升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据介绍,该校学生中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左云县前茅,先后有7名学生取得全县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正做到了“升学有门路,就业有出路”。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是一所真正的立足于乡村,服务于乡村的学校,是一所真正姓“农”的学校,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它的成功实例告诉我们,农村教育要真正地姓“农”,而不是姓“城”。让农村的孩子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农村教育有吸引力、有生命力。

三、马文有创新体制机制,把办教育与办企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学校综合发展的路子

我一直认为,农村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村甚至更大范围的文化、科技中心。马文有校长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政治结合起来的,探索出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意义。

马文有校长带领一群人,实业兴学、自我发展,创造“自主思想、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办学体制;创造“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创造“人师型的教师呕心沥血搞教学,懂经营和会管理的人才专心致意抓经济搞建设,经营型和服务型人才尽心竭力搞服务,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办实业、实业养学校、学校育人才、人才兴社会”的良性循环。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先后开设过采煤、测绘、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2004年成为山西省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6年建成山西省首家县级煤矿安监培训中心。兴办了农林牧场、煤矿、洗煤厂、活性炭厂、磁选厂等8个股份制实业,累计实现利税费2亿元,有形资产2亿元,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应该说,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校企结合的教育集团。

第11篇

为了这次考试我把我工作都辞了.每月几千大元算是没了.草,毕业后还要从新找,虽然我这行从业人员比较多吧,但是想进入这圈子也比较困难,万幸我是其中一个.想找个4000+的工作也不是很难.可我这小身子板禁不起这么折腾了.本来还想26之前攒够老婆本,找个称心如意的姑娘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估计计划又要推迟了.

说实话,我的朋友圈比较杂,有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中专同学,原来的同事,客户,兄弟,哥们,朋友,网友,游戏,战友等等.

这么多朋友里面60%以上都是女性,可是我就纳闷了,这么多女的,我他妈怎么就没有一个能对的上眼的?也许和平时我们之间说话方式有关.(经常以"的"开头)

现在一想起来我就感到悲哀!

上小学的时候P事不懂就不说了,好不容易赶上青春期发育我又开始痴迷电子竞技(星际争霸,当时也玩出了点名堂)好在毕业前找个对象还没过密月期就吹了.理由是我不够上进.草什么叫上进?难道天天傻读书就上进?他妈的亏大了,连手都没摸过,更别提什么别的了,我的初恋啊!!!!

说起上中专我还有点窝火.按说我毕竟是月坛毕业的啊,虽然说中考我离本校分数线还差7分(日语答题卡忘记添了.而且因为外语特殊的关系我们报志愿只能报本校,草了)可我怎么就去个农村上学?(当时就把北苑那当农村)

说起中专的事好多有意思的.当初家里托人我才来了这SB学校,那时候给我安排的是高中1班,报道的时候我就窜了,要上高中谁他妈来这学校,然后家里又找副校长20分钟搞定才上的药剂1班.记得那时候是副校长亲自把我领到班里,正赶上那时候交费啊,住宿啊,然后马上军训,班里人没那么多,也就小猫2~~3只,具体谁在我就记不清楚了.张丽见着我的第一面的第一句话就给我伤了"怎么又给我塞一个?"草了,大爷来你这班是给你面,再说我开始的分数是全年纪前10(听副校长说的)然后就交费啊,分宿舍啊,什么的因为我是刚分过来的没和大部队分一宿舍,所以讲究在"多国部队"207住下了.说起207来有好多人是因为我才被班里人认识的,这是后话了.

再说军训.那时候集合在部队宿舍前站着等分配屋子的时候我就开始大量同学了.当然男的不看,只看女的.男人嘛~~当然从下向上看起了.不知道我看的是不是一班的女生,反正看了4~5个后得出个结论""村妞",嗨悲哀啊.

分完宿舍才打量起同宿舍的人.当时是10个男生上下铺5张窗,好象是按照个头的高矮排名,我名列第6,后来老6老6的就叫起来了,以至于外班的不知道我的名字,可是一提6哥,都知道.

床是1~~4分布的.老大和胖子他们2水单独放出来的一张床.老大睡下胖子睡上.挨着门的一张上是老3下是老4.紧靠在一起的2张床外面的是老5上张青下,旁边我是上大史下,最后靠墙的老2下老9上.好象第一天就是我们晚上值班.我和老5排在晚上2~3点,他妈的困死了,和老5聊天聊了将近一个小时,老5就开始找老鼠~~~~从大厅找到水房~~

军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们班缝裤子的事,那时候的军装估计是残次品,稍微做点动作裤当就开线.然后几个大男人穿着内裤围座一圈开始缝裤子,你想啊,男生没做过这种针线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先是老3屡次开线,屡开屡缝,然后就是老5上一次床裤子开一次.

好象是军训快结束的时候,要汇报演出,在大礼堂,要每班出节目.老3就2B的说要自己写相声和老大演,20分钟写了一叶纸让张丽2个字就打回来"幼稚",说起来好笑,初中时候我们班开联欢会什么的都是我写相声和一个同学一起演出,3年演出了10多次还不带重复的,在全校礼堂上也演出过,还得了1等奖和最受欢迎奖什么的,可是一上中专我就不想出这风头了,不知道当时我怎么想的.还是说到联欢会,那帮色狼一听说要去女生宿舍和女生一起出板报就跟疯了似的全上去了,当然除了我和大史,也就我们2守身如玉了.

第12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农村教育 有效性

什么样的学校管理是有效的管理?学校管理的层次是什么?教育管理学界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论断:三流的学校管理靠校长,二流的学校管理靠制度,一流的学校管理靠文化。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笔者对这个论断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农村学校在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上有着区别于县城学校的特殊性,农村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管理模式,追求管理的有效性。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有效的学校管理应该是在一个优秀校长的带领下,通过管理集体的智慧制定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同时营造有利于向学校文化管理发展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做一个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长

多年来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成败在教师,关键在领导。校长是学校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提高校长的专业引领能力,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教育终极目标。为了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必须清楚的了解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同时还能寻找到有效地解决办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对某县4所中心学校,83个村级学校,10名校长,1332名教师进行调研,从农村教师最基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出发,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四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影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突破策略和建议。

一是优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政府及教育等部门加强编制管理,均衡配置教师,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二是发挥教师任职学校重要作用。加强教师管理,强化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有效教研,丰富农村校园文化生活。三是指导教师个人树立“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理念。提升教师师德境界,丰富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专业进取精神。

二、让学校管理行走在规则的范围内

有效管理的第二个层次学校管理靠制度。我们的学校有制度吗?这个制度是在学校的墙上贴着,还是在学校的档案盒里放着,还是已经内化成教职工和校长们的行动中?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它是判断一个学校管理境界优劣的标准之一。中心学校承担着管理学区内中小学的重要职能,在学区的管理下如何让各个学校实施有效管理,建立学区的统一的制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探索制度管理的新途径,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编制学区管理手册。管理手册在借鉴其他优秀学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找郢乡的实际编制了《找郢乡学区管理手册》,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学校管理能用得着的基础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第二部分是学校规章制度,包括行政建设、支部建设、德育建设、教务建设、教科研建设、总务建设和奖励条例。第三部分是各部门岗位条例,对诸如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工会、团委、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岗位的职责进行具体说明,从而确保不同的部门都有清楚的岗位意识。同时要求各校结合管理手册,针对学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二是整理涉及学校管理的文件编印成《学校管理实用文件汇编》。我们校长都知道每年上级下发的文件数量是很大的,举个例子,仅2012年教育局下发的怀教字文件就达300多号,还不连党委的文件和通知。这些文件中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对管理一点作用也不起了,而有的却应该是校长书桌案头上必须具备的,它们对我们从事学校管理有用,如涉及教师绩效的各级文件、涉及教师队伍管理的五部门文件、义保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文件等。我们把这些文件整理出来,发给各个学校,使我们的校长在管理遇到问题时,随时能找到文件依据。

有了《管理手册》和《实用文件汇编》,节约了管理成本,增强了全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规则意识,使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事事依据规则做”成为可能。

三、营造有利于向文化管理发展的校园活动课程文化氛围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是见人见智的话题。但总的来说不能让“文化”泛滥,动辄以文化冠名,什么墙文化、廊文化、校训文化等。从教育的规律来看学校的文化建设四大类足以涵盖校园文化的全部,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课程文化,前三类好理解、但需要有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应重点加强活动课程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