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师学生教学实习工作

幼师学生教学实习工作

时间:2022-10-08 01:2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师学生教学实习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师学生教学实习工作

第1篇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师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就影响了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因而对幼师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培养学习态度要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耐受挫折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位对学习有正确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校的学习很有意义,就会逐渐喜爱幼专的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可见培养幼师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一周时间太短”,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一周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

2010年,江苏省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男幼师培养是江苏省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在国际上也是独特的创举。布莱顿全球教育集团董事长贝尔认为,“江苏免费男幼师培养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这让西方教育者非常羡慕。男幼师将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和视野。”5年来,全省共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2317人,而2014年首届300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实习岗位。他们的出现,为我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经笔者调查,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都已制订了免费男幼师生培养、考核方案。各校培养、考核方案都侧重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业评价、毕业要求、培养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笔者发现培养、考核方案中对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规定得较少。鉴于此状况,笔者认为,在免费男幼师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培养他们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现学前教师专业特质和技能以外,还应当重视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和改进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九学期,共8次,每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第3篇

德育,贯穿整个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民族的进步,需要抓教育,尤其是要抓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德育工作一直是人才培养工作中注重的工作重点之一。而且,对于幼师专院校来说,培养的毕业生将是未来社会新生力量的教师,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将直接影响未来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德育工作,尤其是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举措。

二、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一)生源素质逐年下滑幼师专院校,属于专科层次。随着扩招后高考学生生源数量的下滑,专科录取分数逐年下降,导致了幼师专院校生源质量面临严峻的问题。这些学生自身就在自我约束能力、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就存在不足,其中还不乏一些因为家境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性格、思想、心理健康障碍等问题学生,如何将这部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是幼师专院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困境。

(二)思想不重视在幼师专院校,德育工作常常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德育工作成效在校期间表现不明显,未来对社会的影响又无法用反馈,因此很多学校认为或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可有可无”的工作意识。因此,在领导主抓力度、监督检查环节、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

(三)工作方法简单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通常是课堂上与思政课结合在一起,课外主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组织,以专题讲座、相关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板报广播宣传为主要工作手段。把德育工作当成程序式、任务式的工作,只注重流程形式,成效不佳。

三、建议措施

(一)重视德育工作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学院领导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学、学生管理等部门共同开展工作,要形成监督检查的有效机制。

(二)加强师德建设已不正岂能正人,说明了一个道理,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保证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专科层次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作为幼师专院校教师,不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不断的学习道德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德育工作的最好“染缸”。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渲染”、熏陶。这种校园文化,不单单存在于图书馆、教室,应该遍布食堂、宿舍、马路、超市等校园每个角落。

(四)需要社会的支持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单单依靠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产生受到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德育问题,有学校的义务,也有社会和家庭的义务。在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参与。

(五)需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在高校不能单单依靠思政课和学生管理工作者来组织实施。幼师专院全校教职工都要有德育工作的意识,在宿舍管理、图书馆管理、食堂管理、专业课教学等工作中要渗透德育教育。还应该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各幼儿园、小学建立德育基地,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引导和要求。

(六)创新工作思路在幼师专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面对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幼师专院校要将大学生德育工作纳入学生考核之中。例如将德育成绩纳入某门课程的考核之中,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考核之中,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中,甚至可以列为毕业实习考核的考核项目。在德育考核中,要严格,把握好毕业生质量的出口关。

四、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中专;又是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培养;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学前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希望通过学前教育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种强开下,中专幼师专业人才培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选择。因此,中专院校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但是,中专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很多因素影响,注重稳定性和物质生活。中专幼师专业积极重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并积极探索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策略。研究中专幼师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策略不仅有利于培养中专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而且对中专幼师学生的就业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中专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1母亲职业

母亲职业对中专幼师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家庭中,如果母亲的职业收入较高并且拥有较高的地位,那么子女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受母亲职业期望的影响比较大,就会十分重视工作的收入和威望。而在家庭中,母亲的职业收入不高,并且地位较低,那么子女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会十分正是职业的工作和物质生活。所以,中专幼师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容易受母亲职业状况和职业期望的影响,去考虑所从事的幼师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1.2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家庭的物质生活、人际关系、家族地位和家庭威望等各个方面。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物质的生活的重视程度越高。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越不重视物质生活。而子女职业的选择会受到父亲的意见影响。因此,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选择。同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母亲学历越高越重视人际关系和职业威望,而母亲学历越低,越不重视职业威望和物质生活。子女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会受母亲建议的影响。因此,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1.3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人均收入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水平,从而影响子女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例如,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家庭中,家庭会十分重视子女所选职业的物质生活、人际关系、职业威望等各个方面的额因素。而在人居收入较低的家庭中,家庭会重视子女所选职业的工作水平和稳定程度而忽视了职业威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家庭人均收入会影响子女的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而影响中专幼师学生的就业和日后工作。

1.4户口

户口对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城市户口的中专幼师学生十分重视职业的物质生活、人际关系、家族地位和社会威望。而农村户口的中专幼师学生倾向于工资水平和工作的稳定程度。同时,在定向招生情况下,学生的工作由学校进行分配,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回到生源地工作。而在当前双向选择职业的背景下,很多农村户口的中专幼师学生不再选择回到生源地工作,而是选择发展机遇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城市生活。但是,在大城市中,他们与城市户口的中专幼师学生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大多农村户口中专幼师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工作的威望以及工作对家庭的帮助。因此,户口对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1.5升学

升学对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中专幼师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生活。而大部分中专幼师学生在毕业后都不再选择升学,而是选择工作。但是初中起点的中专幼师学生有一大部分在中专毕业之后会选择继续升学。升学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大多数选择升学的中专幼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自身的贡献度,而没有选择升学的学生在就业时更重视职业的物质生活。由此可见,升学对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2.中专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征

2.1注重物质生活

目前,大多数中专幼师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其价值观念符合幼师的价值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专幼师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受到幼师专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中专幼师学生十分重视自身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性发展。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也十分重视职业的物质生活,以满足中专幼师学生的生活需求。很多中专幼师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独立,不再向服务要钱,希望能够回报父母。

2.2注重稳定性

中专幼师学生十分重视职业的稳定性,希望有着稳定的收入和工作。这是因为,当前,大部分中专幼师学生多为女生,她们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同时,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生活压力较小,不用面临买房、买车等生活压力。她们只需要养活自己,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就行。但是,也有部分中专幼师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再社会上闯一闯,积累丰富的经验,因而不太注重工作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大多数中专幼师学生在毕业后希望选择较为稳定的工作和职业。

2.3期望值过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中专幼师学生对工资的要求普遍偏高,他们希望通过工作能够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部分中专幼师学生在毕业后感觉自己拥有专业的职业教育,对职位待遇、工资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忽视了当前幼师行业的竞争压力。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中专幼师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外,很多中专幼师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无法接受私立幼儿园和乡镇、农村幼儿园,认为这些幼儿园没有发展前途。中专幼师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3.中专幼师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3.1提高幼师的待遇

现阶段,我国幼师的待遇较低,在社会中,没有予以幼师足够的尊重,和客观的评价,认为幼师工作没有前途。幼师的工作待遇、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威望远远不如小学教师。尤其在农村地区和乡镇地区的幼儿园,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幼师职业。这些地区的幼师工资水平很低,并且没有过高的专业要求,只要能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带领学生玩游戏就行,没有绘画、音乐、舞蹈等专业要求。甚至,在有些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只承担领孩子的工作,以方便孩子的家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幼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中小学教师。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提高幼师的待遇,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标准,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威望。

3.2加强中专幼师学生的奉献精神

中专幼师学生的奉献精神对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日后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幼师职业不仅要求幼师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幼师拥有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幼师的职业奉献精神必不可少。因此,中专院校应积极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风险精神。为此,中专院校应将幼师专业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培养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奉献精神。

3.3提高中专幼师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

培养中专幼师学生的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要求不断提高中专幼师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中专幼师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单位的选择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标准。尤其在当前高校扩招政策下,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中专幼师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但是,一味重视用人单位的要求而忽视的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会降低中专幼师学生的价值。因此,中专院校应不断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使中专幼师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引导中专幼师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职业。

3.4完善中专幼师专业教学

首先,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因为在,大多数中专幼师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基础知识薄弱,不注重思考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中专幼师专业应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其次,中专幼师专业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5重视中专幼师学生的德育工作

首先,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将学生的德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中,并积极开展辩论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中专幼师学生及时发展自身思想意识存在的错误,并积极改进,进而培养中专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其次,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利用书籍中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念。

3.6加强中专幼师学生的实习锻炼

首先,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见习,使学生了解幼师工作环境,了解现实的幼师工作与理论的差距,积极发现并解决幼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使学生深入到幼师工作中,了解幼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增强中专幼师学生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小结: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中专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培养受到中专院校的高度重视。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中专幼师学生的就业,对幼儿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中专幼师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母亲的职业、户口、家庭收入、升学等都会影响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目前,中专幼师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十分重视稳定性和物质生活,很多中专幼师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培养中专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相关部门应积极提高幼师的待遇。同时,中专幼师专业应积极加强中专幼师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价值选择能力。另外,中专幼师专业应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实习锻炼,在教学 和实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中专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专幼师学生的就业,而且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柱.高师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

[2] 冯晓霞,王玲艳,肖树娟,汤霞敏,张怀荣.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3] 田文,赵建梅.师范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的分析研究报告[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第5篇

1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2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4从幼儿园实践的需要。促进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一个人的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劳动、汗水获取对履行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责任感,必须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比如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幼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利时机,通过实习、见习,让幼师生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状况,亲身体验到小朋友对学习的渴望,亲眼目睹幼儿园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状,才会真正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一个未来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激发和强化作用,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教育。为充分发挥教育见习和实习应有的作用,作为幼师学校,首先,应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对教育见习和实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严格的制度和教育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幼师生参加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搞好教育见习和实习。其次,加大教育实践改革的力度,改变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的“初步训练”的观念,合理地安排好教育见习和实习,有必要适当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延展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把教育实践作为训练过程,以确保真正提高幼师生的从师素质,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后,增加教育实践的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基地建设,保证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幼师生的教育责任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我们要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存在的问题,查找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因素,研究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方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构建新形势下幼师生教育责任感培养的新方法,为21世纪我国幼儿教育夯实根基。

第6篇

【关键词】幼师;中职;英语;特点

目前,中职幼师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学生的生源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来自不同地区,英语水平相差较大。大部分报读幼师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此外,还有少部分是想报读高中,但落榜后才报读幼师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不错,这就形成了两极分化。所以,常出现差的学生听不懂,好的学生觉得教得太少、太慢的现象,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学校对幼师专业的英语课程不太重视,有的学校英语学科周课时只有2~3节,且没有统一的幼师教材,这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师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日益纷繁复杂,幼师学生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如何开展中职幼师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教学的质量,如何适应社会对幼师英语人才的需求等,都值得思考与探索。结合幼师英语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点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呢:

一、渗透幼教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老师,读幼师的学生带有明确的专业意向。目前,不少幼儿专家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提出,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提倡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开设了英语课作为兴趣班或作为办学特色,幼师生如果一专多能,既能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懂电脑、英语等技能技巧,必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多一些取胜的“筹码”,容易受到园长的欢迎。为此,老师可与学生一起交流在幼儿园听英语课的感想、体会,向学生介绍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在见习和实习中要求学生观察、了解幼儿园英语课的语言环境,了解教材、教法、教师的上课形式,或记下一些课例,写下听课心得、认识,并及时总结、归纳,增加感性认识。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希望自己语音正确、词汇丰富、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以便将来能适应幼教工作的需要。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堂英语活动课,课上幼儿复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有几个单词连我们的学生以前也没学过,如giraffe(长颈鹿)、ostrich(鸵鸟)、kangaroo(袋鼠)……学生听完课,感到自己词汇欠缺,决心下苦功扩大词汇量。

二、结合幼师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优化幼师英语教材运用

随着幼师招生制度的改革,幼师生源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报读幼师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有的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没有系统地掌握,这就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目前,幼师英语还没有材,学生暂用的英语教材不仅难度偏大,而且与今后的工作需要联系不紧密。因此,要想使学生学有所用,就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幼师特点和将来工作需要的幼师英语教材。

所以在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的教学能力:

1、过好语音关。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向导,学生不仅要发准48个音素,还要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规则。学生音标过关就保证他们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同时也有利于单词的记忆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2、掌握常用生活日常用语。我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除必要的浅显英语语法外, 内容尽量贴近生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互相问候、相互介绍提供帮助、接打电话等常用日常生活用语。有时我们还把搜集整理的幼儿园常用词汇和语句打印出来,要求学生重点记忆。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注意结合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积极开设奥教、蒙教课堂,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幼儿园教学理念。课余时间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考察、实习,让学生尽早熟悉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办学模式,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些实物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等。用生活中的实物创设情境呈现教学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说英语。例如,在教学“How much is/are…?”时,我们可以用超市广告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和超市购物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广告内容复习学过的单词,呈现本课的新句型,学生从讨论买什么商品到模拟超市购物,整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超市广告展开。

2、用学生资源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也能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而且学生本身就是课堂教学丰富的资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设情境时用之不尽的源泉。例如在教学课题Friends and People时,我大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照片和在校参加活动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争着谈论同学的外貌、特长和爱好。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意在课堂中介绍自己的情况和倾听他人的经历,学生的高矮胖瘦、兴趣爱好、个人资料、亲人朋友和生活经历都可以成为课堂中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内容,这些可以为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用生活创设情境。贴近生活,让英语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英语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同时进行语言的操练和交流,得到真实的生活体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学习Helping Mum的课题时,我采用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上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习惯的培养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方面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新大纲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学观念,也就是从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转向注重培养能力;从重视单项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不能一味采取那种我说你听,我讲你做,我读你跟的方法,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组织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语言的多向活动中都尽可能多听、多说,以确保他们在大量的语言操练中学懂语言并学会交际。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如下几个方法还是比较行之有效。一种方法是“听力理解训练”。即在学习新课以前,先借助录音机,听课文的录音带。在学习了生词、词组和了解词义以后,再把课文中难以听清或听懂的地方提示一下,结合教师提到的几个问题,反复听几遍录音,看同学能听懂多少。接着教师结合学生所提的疑问讲解课文,学完后再听录音,让学生仔细回顾一遍所学知识点并加深理解。另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复述课文(即前面提到的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表演或课堂模拟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我们职业中学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制作一些与幼师专业比较相符的课件(如幼儿动画等)到语音室里上课,这不但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相关能力。

五、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听、说、读的基本训练

1、听的训练。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二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听力训练的途径有三种:一是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三是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四是听英语磁带,学生跟读。

2、说的训练。此项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不但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且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说的训练方法有很多,比如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值日生用英语作值日汇报;老师用英语就一些日常学习、生活、天气等很多话题提若干个问题,学生必须用英语回答;教材中经常有一些“speaking practice”的口语训练课, 我们可要求学生同桌或分小组进行后选出若干组在全班展示。

3、读的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课内课外跟读磁带,读音素、单词、课文,甚至儿歌、故事等。在跟读完后,教师鼓励读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表演,或经常举行朗读比赛,以激励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纯正的读音。

六、加强与幼儿教育一线的联系,客观评价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

幼师三年的学习是短暂而又紧张充实的,并给了学生大量的练习与实践机会。英语教师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在这期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英语教学,观察体验,丰富认识,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逐步由教什么学什么上升到需要什么学什么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不仅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也正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呼唤。由于没有现成的幼师英语课本,教师除了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想要在教学上有所改革的最好方式是多去幼儿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多到幼儿园听课,观察评价学生的上课质量,还应立足于幼儿园的现状与近期发展做课题研究,把实际所需和学校的英语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师英语教育充满活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意识植根幼教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是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建立主动学习的机制,抓住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学生的专业优势,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共同创建服务型英语课堂,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位英语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何娜.幼师英语教育中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幼师;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目前中职幼师专业面对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学前教育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经常被报导有各种关于幼师体罚儿童的新闻,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幼师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学校方面的问题。对于中职幼师学校来说,部分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不重视,目前大部分中职幼师专业只是将重心放在技能提升和理论教育上,在职业道德课程上的建设不足。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被作为教学的核心,有针对性的列入教学内容当中,一般情况下,学校都将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幼师培养的重点内容,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职业道德培养这些比较长远的问题来说,一般作为选修课程草草带过,同时也没有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成绩的内容;另外,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由于对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岗位职业道德的认识较少,并且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对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就会相应的较为匮乏。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来说,普遍较为单一死板,教学的过程缺乏体验和互动,这就导致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与技能课程不同,职业道德教育更多的需要来自本质的感染和熏陶,加上相应的理论指导,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就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讲,其课堂往往以口头说教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较差[1]。

2、社会家庭原因。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对于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现在的社会的当中,利益分配是主流的价值观,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这样的价值观始终没有本质的变化,这就持续的影响着幼师学生的心理,使其在道德和利益之间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加上目前幼师的整体收入和职业地位不高,使幼师学生在这样矛盾当中很容易失去本性,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也会逐渐降低;另外在家庭方面来说,幼师学生的年龄较小,过少的经历使其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并不深刻,自我约束能力较低,在遇到心理冲突的时候,往往缺少辨别的能力。

3、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经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幼师专业大部分为女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缺少一定的认同感,另外部分幼师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之后的职业生涯并不期待,部分幼师学生常常以“高级保姆”来形容自己的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程度不深,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兴趣。

二、改进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针对以上的叙述,发现影响中职幼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学校和个人方面,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1、建立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中职幼师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需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辅助,其主要方法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辅,学校内部需要用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交流体验来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同时也需要家庭的辅助,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几个方面的影响下,幼师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2]。

2、改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学校应该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列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其次,学校应该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以此来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行培养;另外,由于中职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所以说,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进行岗位实习,结合校内外资源来进行阶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比如,在对职业道德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需要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在一年级的时候,需要向幼师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幼儿园的参观和学习,使其建立初期的职业道德观念;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在具有一定职业道德观念的时候,学校则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体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职业道德在幼师职业当中的重要性;而三年级则是学生的实践期,在这段时期当中,学校应当实时观察学生的动态和思想,并且结合学生的平常表现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并且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在这样三个阶段的职业道德培养下,学生不仅能够对职业道德有着较大的认同感,同时教育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3]。

三、结束语

针对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教育现状,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且困难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学校应该多方面结合,并且根据幼师专业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作者:郭伟泽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斌.中职幼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3(4):61-63.

第8篇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幼儿园科学教育 教学改革 对策

通过《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教育技能及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和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儿,促使学生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对于幼师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幼儿科学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是使其未来适应社会、胜任幼儿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担负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临沂大学而言,更应该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率先加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应把关于培养能胜任、会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全能”型幼儿教师的研究放在首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教师资源。那么现实《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是如何开展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怎样的解决对策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它是经历了从“幼儿自然常识教学”到“幼儿科学教育”变迁历程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年轻学科。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并不乐观。结合对临沂市20处《幼儿园科学活动》和临沂大学《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开展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1.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成为长期难以破解的“痼疾”。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幼师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2.教材内容选择和编排不合理。缺乏创新,教学理论偏多,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设计的内容偏少,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严重偏低。

3.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不恰当(以讲授法为主),观念滞后(当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评价方式单一、落后等。

此外,存在社会各方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软硬件支撑匮乏等问题。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执教《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积极进行在培养策略上体现适应时代性要求的改革和创新,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对策,全面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教育创新的要求,对改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幼教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1.在实践环节上,构建多元组成的资源平台和师资共同体。

为强化实践教学,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资源,以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学前“实训中心”(功能齐全的角色体验室、蒙台梭利教室和多媒体微格教室)为平台,以42处教育实习、10处见习为实践基地。调整实践技能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把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放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首位。二是加强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理论学习与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对接,通过现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小组研讨等多主体互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对接,彻底消除幼师和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长期弱化和严重缺失现象。

2.在教学内容上,立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需求,将科学教育新理念与有效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更新教学内容。

改变幼师院校课程教材滞后的局面,“面向实践”精选内容,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将多本教材内容精心安排,要将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动向吸收进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渗透新理论、新科技,增加“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案例与评析”的内容,不断丰富教材内容。目前准幼儿教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新理念并将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提高进行科学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这既是高师教师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又是幼师学生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难点与制约。当前可供师生参考的这方面研究成果与资料相对较少。我们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宗旨,在有关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将《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浑然一体,编写了一部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校本教材,做到了教材的转化和创生,真正实现了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凸显幼师学生科学教学技能为主的多种方法。

目前,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师学生对儿童科学学习规律和特点认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实践探究法、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实验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为避免“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幼师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幼师学生将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的训练”缺点的出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注重参与式的交互沟通,方法先进,能吸引学生,能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采用角色体验法、微格教学法等方法,强化幼师学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技能训练,以便他们毕业后顺利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工作。加速了幼儿教师教育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提升进程。

4.研制《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形式,构建以“实践先导”的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活动比例,将讨论、活动设计、试教和幼儿园见习、实习、说课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落到实处;除了精讲理论外,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理论运用于实际;在课程评价方面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

为破解幼师学生科学教育教学技能弱化现象,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和内容所占比例,我们设计了《幼儿园科学教育》“1+1”教学模式。即1个单元理论的学习结束后,安排1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角色体验课。学前教育系每学期组织2―3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讲课比赛,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了对幼师学教学工作的职前培养的目的。这种培养对幼师学生而言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将大有益处。

5.建立多元化的监控评价体系。

组建由幼师学生、高校与教育部门及幼儿园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评价团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强化、教学内容、方法、“1+1”教学模式的创新、教改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运用诊断式、终结式、过程式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补充的多种方式,及时监控《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通过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积极借鉴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对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技能的经验。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显著,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基本获得了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教学的理念、知识、技能和智慧。彻底解决了幼师学生《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教学技能弱化问题;从单一“教”为主导向“学”为本的过程生成问题;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比例偏低问题。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幼儿教师资源,提高临沂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慧和,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钟启泉,主编.安贵清著.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 幼师女生 教育责任感 培养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所应负责任的认识。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其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幼师女生普遍缺乏责任感,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影响幼师女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与她们成才欲望相反的是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躁,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又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将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抱着“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学习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目标的实现,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在人格养成方面:意识和能力失衡。一方面,她们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淡薄。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丁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反行为条例。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在学校教育方面:首先是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其次是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

二、幼师女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呢?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升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要有层次,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的充分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当前,幼师女生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情操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为幼师女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实践反思;新时期;人才培养

如何解决幼儿师范教育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是幼师教学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衔接”是什么?从学理上来讲,“教育衔接”是指将学校教育各阶段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幼儿教学理论层面上

1.1当下幼儿园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分裂

从当下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高校幼儿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不如。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而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注重必修课,然而,对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幼儿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教学类课程比例。教育类课程课时过少,在幼儿课程中教育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小,不能凸显出师范院校的特性。教育类课程是能够集中体现“师范性”的课程,是幼师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师院校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主要途径之一。其教学设置中实践类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和教育基础课都很少,这种课程结构安排让教师缺乏自由度与灵活性,学生不能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儿教师群体对教学研究缺乏认识

从当下,幼儿园教学群体来看,由于种种现实问题,大多数个体更加注重教学,而对教学深入研究不够。其内在原因可能与当下幼儿教学院校的教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幼师院校历来注重理论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的价值。现今人们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应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外,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学习实践指导等方面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学前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幼儿专业实践课程虽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来设计的,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却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建设而偏重于理论课程建设。幼儿园幼儿的现行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对健康、心理、体力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不断加强。

2.幼儿教学实践层面上

2.1幼师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践实习机会过少

作为一名幼儿专业的教学人员,深感到初到教学工作岗位上的种种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实习、实践的知识储备过少。从根本上来讲,与幼儿院校的培养有着直接关联。当下,幼师院校对师范学生学习实习、实践关注相对较少,以及对幼儿园幼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动态等衔接问题关注不够。高校幼儿专业学生对幼儿学科认识不够深刻,学习多有盲从心理缺乏与老师的沟通。幼儿师范的学生毕业是需要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的,一味地灌输大学知识,缺乏观摩幼儿园课堂机会和与幼儿园课堂的联系。对幼儿园幼儿课堂讲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对幼儿园幼儿课堂的真实感受,对幼儿园幼儿课程改革就一无所知,高校没有建立起与幼儿园幼儿教学相联系的结合点,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不能及时排除学生的顾虑和对的幼儿教学的疑问,对于幼师学生幼儿知识知识的巩固和教师幼儿教学方式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野外实践课几乎不开,致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不能对所学知识学深吃透,很难胜任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第二课堂的职责需要。从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角度看,与幼儿园幼儿教学脱节缺乏课程内容重组能力,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的要求。

2.1学前教育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幼儿园教学内容脱节

在与幼儿园幼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幼儿身心特点、幼儿新时期的特征、教学养成条件及区域幼儿与区域自然幼儿等课程的一些知识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课安排偏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教材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联系密切教材。但是伴随学前教育课程调整和幼儿园幼儿课程教改,与之课程调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换代却明显滞后。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新知识、新科技、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被补充道幼师教材中来,现有的教材与幼儿园幼儿新课改内容相比,严重落后和脱离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幼师教学对幼儿园教学的热门内容,如:区域自然幼儿、区域经济幼儿与环境资源保护教学等内容重视不够,有的幼师学校幼儿专业即使开设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区域幼儿等这些选修课程,也往往因为课时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很难与幼儿园幼儿教改进行有效衔接。

结语

作为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学人才的幼师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要求的毕业生,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的。鉴于当前多数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幼儿园新课改的现实,如何加大高校幼儿课改力度,做好幼师与幼儿园幼儿改革的有效衔接是今后学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侧重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却忽视了忽视专业课,同时,专业课时过多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过多等衔接问题,以及学前教育教材在幼儿学、教育学等缺乏实际价值的理论课程上涉及过多等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3-13.

第11篇

万事开头难,刚进园实习初期,让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入手,看着指导老师(班主任)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纸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失败的打击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渐退去。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的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他,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照顾幼儿,还要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在实习期间,我学着,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表现。这些,都是饿哦在幼儿园夫人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xx幼儿园的每个教师里都有幼儿一日,一周活动的生活常规时间表。在实习期间,由于xx幼儿园缺少配班老师,我都是在做配班老师的工作。但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主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

在保育工作中,使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幼儿的方方面面。我虚心请教保育员,积极配合保育阿姨的工作。户外活动,我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进餐时,帮助保育员为幼儿盛菜盛饭,提醒幼儿安静进餐,不挑食。睡觉时为年龄小还不能自理·的幼儿脱衣物,给幼儿盖好被子,小声告诉他们安静入睡,不能说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气氛,在游戏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

面对上课,作为实现老师。心里真的有些恐慌,生怕自己讲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我从熟悉教材开始,因为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指导老师给我布置了七八节可得内容。我从教案到教具,一步一步的去准备,直到得到直到老师的认可,我才走上了“讲台”。但当面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不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不过又一次的讲课中,我总结经验教训,就比第一次进步很多。随后慢慢的进入了老师的较色。

再次,家长工作。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与家长打交道。家长工作也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得的建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妥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告知家长,取得家长信任。

经过这一月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已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实属不易。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耐心、爱心、细心、更要有责任心。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通过实习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教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我知道,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幼教之路上创造属于我的精彩人生。

幼师见结(二)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贝斯特六个月的实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对幼儿园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让我对幼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看法,在这六个月里,我不仅从老师们身上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也看到了做为一名幼儿教师背后的喜怒哀乐,在学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后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每一天过后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甚多,心中萌生了许多感触。

想想刚来到贝斯特时是在新园搞宣传与环境创设,那段时间里的一分一秒都过的都很充实,上午去派单洗楼,下午搞环创卫生,晚上我还需要和家长电话沟通,这里的一点一滴不仅见证了一个幼儿园的成长,更加见证了我们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幼儿教师师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开园那天入园四十六个孩子,全园所有人脸上灿烂的笑容以及内心无法掩盖的喜悦,开园前一个月的酸甜苦辣都化做了乌有,这四十六个孩子身上散发这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了我们日后奋斗的动力。正式开园以后我并没有带课,而是做起了前台咨询接待老师,每天我接触更多的人是家长,做的更多的事是沟通,这项工作让我对幼儿园更加的了解,对幼儿的各个年龄段化分更加的清晰,对应对各样的家长的意见或建议更加的自如,我很感谢能有机会胜任这项工作,当我熟悉了这份工作后,我决定下班级去熟悉带班老师这项工作,就这样我来到了苗一班,首先是让我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班级的大概情况,了解班级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习性特点有了初步了解。另外,在主班教师的帮助下,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听课然后正式授课。

六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知道幼儿园也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园长和带班老师的配合,更需要保健医咨询老师的配合,后勤和财会更是缺一不可。做代班老师时我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我在下班级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他们哭的时候就是顺着他们来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主班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在上课方面,我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它与实际的幼教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看完前辈们的教学后,我感受到幼儿园教学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愉快、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幼师对孩子要充满爱心,自己要有耐心,老师自己要有特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时间久了,慢慢习惯了,就要开始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要学习东西,我也像其他老师一样学会备课,我也不断学习老师的备课经验。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的是新人就是新人。无论从教学水平上或是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上都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有差距,这一点在平时的纪律上可以看出来。与此同时我时刻对自己的教学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经过了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改进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世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了解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以及不足之处,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还要帮助他们改正不足,这需要与家长经常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各种表现,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在贝斯特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幼教本来就是一门需要具有爱心与耐心的专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用母亲般的心去呵护他们。每天早,午,晚检认真对待。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天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提醒幼儿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安静进餐,不挑食。洗手时用肥皂,消毒杀菌。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免受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一个幼儿,帮助幼儿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每个幼儿真正的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让他们在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氛围里,在玩耍中找到真正乐趣、不断的增长知识,快乐的成长起来。

短暂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六个月里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我们都在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六个月的实习生活我得到了很多,为我以后的幼师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会为之而奋斗,努力,拼搏!倾注满腔热血,只为桃李芬芳。

幼师见结(三)

经历了几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幼儿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以及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作好计划,繁而不乱

班主任工作繁重异常,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开展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之前,应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了解学生,交流沟通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每一位幼儿,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作为一个实习班主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于是我利用见习的前三天,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班干部会议,找学生个别谈话,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同时,还通过批改周记、作文,中下午有空找学生聊天,晚自习随堂自修或备课,深入班级,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做好自己,为人师表

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还不成熟,思维不稳定,情感脆弱,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有自己一定的看法,但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在穿着打扮方面,还是在言行方面,无论是在教学能力方面,还是在个人修养方面都以一名正式老师、班主任的身份要求自己,在班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支持。只有尊重自己、为人师表的老师,才能从学生那里得到爱戴与尊重,在班中建立起学生对自己的威信,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四、尊重学生,贵在坦诚

在管理班级上,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老师在建立威信的基础上,应该与他们平等、友好的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出现问题时,不要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五、钻研教学,发展自己

第12篇

幼儿园教师的情感互动能力的形成并非是入职以后的问题,而应该是从对作为学生的幼师生的教育见实习活动就能够被关注。但是,在实际的幼师生的教育见实习实践中,教育教学技术性的东西已经被足够重视,而对于相当重要的关系教育幸福与孩子幸福的情感互动的能力却常常被忽视。

在幼儿生的教育见实习实践活动中,无论是见实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幼师生,都应该重视在师幼互动中的情感互动。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关注情感互动有利于他们体验未来职业的情感回归性特质,有利于降低幼师生“成人感”的消极视阈,学会仰视幼儿,有利于体验未来的职业幸福感,减低未来的职业倦怠风险,并实现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的情感互动的阶段渐进式的内涵提升。

一、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注重情感互动的功能解析

(一)注重情感互动有利于体验未来职业的情感回归性特质。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质更多地倾向于“去了解、熟悉并能驾驭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和成绩评定等环节,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虽然目前比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学生情感建设方面的设定,仍然是比较低的水平。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由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象低龄化与幼稚性,使得学前儿童在情绪情感的诉求与表达、投入与反射方面较多地采用表露式的方式,这种真挚、纯真的直接形式是基于天然的人性本然的基础上形成的,必然要求与之互动中的幼儿园教师不使用过于成人世界的情感处理方式对待他们的情绪情感,而是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纯挚、真诚,去除各种虚伪、浅薄的投射反应形式。这种情感回归的投射形式的迫切要求是其他阶段的教师所不具备的职业特质,是幼儿园教师区别于其他阶段教师的重要职业特质之一。在幼师生教育见实习活动中关注情感互动,既有利于幼师生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的情感回归性特点,又有助于他们学习体验在师幼互动中情感回归的必要性和合理的方式。

(二)注重情感互动有利于降低“成人感”的消极视阈,学会仰视幼儿。

一般来说,每一个成人在面对儿童时,都会具有天然的“成人感”,极易从成人角度判定幼儿的情感与行为,而不会在乎儿童的本意,忘记自己幼小时候曾经是一样单纯,忘记自己幼小时候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忘记再熟悉不过的幼儿心理。“成人感”是成年人所特有的一直非常牢固的主观状态,使得人们很难再真切体验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爱,而不顾一切地俯视幼儿,居高临下地贬低幼儿的存在,忽视儿童的本质。

在幼师生教育见实习活动中关注情感互动,可以让他们在尚未入职前,学会摒弃传统的“成人感”,把孩子放在远远过于自己的头顶上方,仰视他们的行为举止,用自己的曾经理解幼儿的现在,用赞美与弘扬的视角使幼儿回归到一个有行为有情感的完整的人的阶段,让幼儿的童年变成快乐的成长过程,透彻地表述情感,回归生命理解的本真,而不是一些幼儿常常体会到的无助与束缚。

(三)注重情感互动有利于体验未来的职业幸福感,降低未来的职业倦怠风险。

根据戴玉云同志的调查结果,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高,仅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教师在工作中“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有27.7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一般”,8.3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比较复杂,难以言表”,有36.11%的被调查教师每天却是以“准备迎接挑战”的复杂心情走进教室面对孩子。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乏就意味着其职业倦怠的风险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当前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大等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处于非本然的状态,没能把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和反射出去,或者是无法达成,或者是不能实现情感表述的目标,最终处于压抑状态,导致幸福感的降低和倦怠的发生。

二、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的情感互动的渐进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对孩子的爱称为教育爱,认为是最伟大的“爱”情。但是,教育爱是不会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与孩子的接触中获得的,是一个陶冶的过程,一个情感感化的多阶段的渐进化过程。

(一)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达成幼师生的养情渐进。

作为学生的幼师生并不能常常接触到孩子,也不熟悉,更谈不上立刻产生伟大的教育爱。

在教育见实习实践活动处于准备阶段的时候,幼师生需要了解有关幼儿园师幼互动中的情感理论和应当准备什么样的情感导向。根据Pianta的研究,从教师角度出发,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的维度分为两种导向,积极的(positive)连接关系和障碍(disfunctional)连接关系。在前一种情感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比较热情、关爱、与幼儿交流密切,获得的来自幼儿的反射性情感比较积极向上,幼儿行为正常,幼儿之间冲突较少;在后一种师幼互动的情感关系中,教师与幼儿情感冷淡,幼儿获得的正向情感资源比较少,正确行为支持缺乏情感基础,幼儿之间的非正常行为较多[1]。

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中情感互动的养成,第一个阶段的养情过程就是通过近距离互动中接触孩子,慢慢观察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情感,认识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情感,学习孩子的情感,奠定正确的情感认识基础,为积极的情感连接关系的达成做铺垫。

(二)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达成幼师生的共情渐进

共情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个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情感进行识别,从而产生和他人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共情里面有同情的成分,但不仅仅是同情。同情是一种怜悯,共情不但有同情,更有理解和认同,共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和认同对方的内心感受。

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在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养情基础上,渐进形成职业共情能力,在师幼互动中逐渐学会准确认知幼儿情绪情感,能够理解并认同幼儿的情感感受,学会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深刻体验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各自的行为模式。

(三)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达成幼师生的怡情渐进

幼师生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在对幼儿情感行为共情的基础上,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怡情渐进阶段。怡情是指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主体心情愉快。师幼互动中的怡情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和行为的和谐与顺畅、愉悦与轻松、共存与享受。幼儿园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师幼互动中能产生职业满足感与,把工作转化为怡情养性的享受。怡情阶段的快乐共鸣,是师幼关系情感的交融过程。达到怡情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才能够快乐地体验师幼互动中的真情实感,学前教育的效能才会真正体现。对幼师生来说,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见实习实践活动,可以形成怡情的能力,或者在入职后能较快实现这一目标。

(四)在教育见实习实践中升华幼师生的“爱”情渐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里就蕴含教师对孩子的“爱”情。教育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血缘、超越私利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教育情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