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9:2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育一体化缺失,教师教育滞后
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它涉及到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生,既包括职前准备也包括职后提高。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形势下,教师职前培养的功效是有限的,职前教育只是教师发展的起步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变化,职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但我们现在仅靠职前的学习一劳永逸,“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现象仍存在。即使已经开展的职后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学历的提高、学位的获得与教师水平的提高不存在根本性的联系;职后教育和职前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没有多大相关,教师进修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职后教育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其作用只是满足了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评定等个人利益的需要,教师职后教育的目的性与提高、改进自身工作的联系不密切,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缺少指导性和实效性,未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实际需要。以上诸多问题,己对我国教育的后续发展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教师素质不高,专业成长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的学历较低、能力较弱,造成教育质量上不去。主要表现在:
1、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足
进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社会后,继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迅速增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更新知识,拓宽知识,提高知识水平和层次,并为教师转换新岗位或提高原有岗位水平的重要工具,成为教师用于寻求生命的意义和在教师专业岗位的竞争中进行自我赋权的工具。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在当前文凭主义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⑥默糕sIs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就更弱一些;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午餐、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2、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生活、工作条件艰苦,进修学习机会少,事业成功难大。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优秀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优秀的毕业生不愿到农村来,普通的教师不断在农村小学沉积,而沉积下来的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3、教学基本功不过硬
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工作勤勤恳恳,但课还是上不好,究其原因是基本功不过硬。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l)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甚至出现知识点的错误,难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也很难在课堂上应付自如;(2)不能很好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把握不准教学重点、难点。备课时只注意备教材、教法,不备学生、学法;(3)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强,不能恰当地调控课堂的情绪,上课过程出现突发事件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4)语言表达不过关,影响教学效果;(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不高,未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4、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就番禺区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看,虽有一部分教师曾经写过或发表过论文,少数教师也参与课题研究,不过真正从教学实践研究中提炼、总结出的结论、经验恐怕不多,也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大部分教师教科研的理论水平不高,科研方法和具体的研究能力也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畏难情绪,对教科研退避三舍,不敢面对。二是选题不准,不大即小,不偏则倚。三是搜集信息不完整、不原始,无说服力。四是研究方案的设计可操作性较差。五是文字书写能力较差,对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的撰写比较吃力。不是无从下笔,就是无物可写;不是词不达意,就是文理不通。六是研究过程表面化,重理论说教,轻实践研究。⑧默黑sIs
(三)学校条件缺乏,专业发展级慢
1、学校条件简漏,缺少硬件设备
一是资料缺乏,学校图书馆藏书量不大,更新慢,学校订阅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和杂志不多,不少教师手上除了教材就只有教参了。二是经费困难,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日常运转举步为艰,大部分学校对教学在耗材实行限量供应,限品种、限数量、限用途。拿出一点购买硬件设备的经费是不可能的。
2、学校人员短缺,教学工作量超负荷
农村小学的办学点比较分散,学校的规模也比较小,最多也只有三五百名学生,十多名教师,多数是一百多名学生,七八名教师,这些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各年级每一学科只有一名科任教师,部分小学还有包班的现象,这些给组织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给教育科研工作构成较大的的制约。如: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班额也比较小,一个班或一个科目由一位教师负责,各自为战,没有同级教师一起备课,交流看法,相互学习,观摩借鉴等;又如:由于编制有限,教师不足,使教师任课科目多,课节多、教学工作量超负荷,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日常的教学致使教师忙于应付,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提升专业水平。
3、培训机会过少,缺乏名师指导
与城镇小学数学教师相比,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外出教研活动和培训机会少,经费短缺,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信息闭塞,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缓慢,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学校,长期缺乏名师的指导,加上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教师学习氛围、研究氛围不够,教师读书时间少,教师专业发展缓慢。
4、校本培训薄弱,效果不明显
校本培训的直接受益者是教师,最终受益者是学校。可是目前由于学校领导未能把校本培训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校本培训虽然有规划、计划,但实施过程平平淡淡,或流于形式,未能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或组织分工职责不明,培训的具体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或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不丰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或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管理松懈,导致校本培训工作浮于表面,没有特点,效果不明显,教师普遍感觉收获甚微,提高不大。
(四)保障制度缺乏,专业发展受阻
1、工作待遇水平不高
教育部师范司的管培俊司长在2007年8月28日教育部举行的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虽然我们十几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离我们讲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农村教师。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增强农村教师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到农村学校任教,这个是我们现在努力的目标”。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能和城区教师相比,更不能和公务员相比。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使农村中小学能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秀教师。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必修应用类课程。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最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最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最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最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作者:李春 吴淑环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余字中心校
关键词: 数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数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是检验高校数学专业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集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过程,更是学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数学专业作为老牌专业,自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剧增。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已经向许多学科渗透,在以往作为基础理论学科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但是由于其理论的深度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许多方面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看似应用很广的学科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还是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其理论性的侧重及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会动摇这个专业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根基。此外,作为数学专业教师,笔者曾亲身经历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结合指导本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就目前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结合这些问题,给出相应建议。
1.存在的问题
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在时间设置方面,本科毕业论文一般都放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这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与就业时间发生严重冲突,这导致许多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很不端正,随便选题,应付写作,草草了事,这严重动摇了在本科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它无法成为检验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工具。
(2)在选题方面,许多学校采取的是指导老师命题和学生自主命题两种方式。由于每年都有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师在制定论文题目的时候,尽量避免同一课题重复几年出现,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课题,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查找资料及本身的知识储备写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东西。因此,许多指导教师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选题,但是目前各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居多)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他们自身能进入相关领域研究,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然而想要学生在几乎全新的领域内有所突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如果让学生自主命题,则由于其有限的知识储备,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而这些知识本身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想要有其他突破也很困难。此外,结合平时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数学专业的许多学生特别钟爱于教育方向的课题研究,而往往这些熟悉的东西由于缺乏实践性,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
(3)在文献查新方面,网络数据库是最权威的资源库,尽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计算机课程,但是许多学校根本未开设网络资源检索(或者普及率不高)这样的课程,这直接导致许多学生根本不会使用数据库查找最新、最权威的资料,而仅仅依赖于百度文献的查找,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无法了然于心。此外,高校薄弱的科研物质基础[1],也极大了限制了学生的文献查新,有些高校的公共资源并未及时有效地向全校学生开放,许多数据库只能借助于公共平台才能查找文献。
(4)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由于论文的规范性,对学生的撰写要求非常严格。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能接触到这样的训练,最后的成文往往很不合规范。从以往指导学生的经验来看,由于科研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在撰写摘要、引言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写些什么,并且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较文科学生弱;再则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往往会出现许多字母、公式,由于平时缺乏训练,这让很多学生在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问题上犯难,甚至有些学生不习惯使用它,最终导致论文中的数学符号或者公式书写很不规范,给论文后期的修改增添了麻烦。
2.对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
基于以上的问题,要使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提高,需对本科教学加以适当改革。
(1)加强数学专业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正确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解本科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的定位,从而端正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如新生一入学就应该让学生知晓不合格的毕业论文将导致其无法毕业,优秀毕业论文将作为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标准之一。此外,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力度出台和完善对教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激励机制,弥补因经费不足而影响对课题的研究[3],并将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教师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取消时间限制。对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中,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可以放到大四进行,但是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提前至大四前的任何时间(最晚不能超过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一些大学生创新培训讲座等,并及时告知学生可以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准备工作,并且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导师),以便及时交流思想。只要通过开题,就可以开始论文的写作[2]。这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又变中学时代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完成从中学向大学阶段的过渡。
(3)学生自主选题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想法,可以将想法与指导老师交流,指导教师在做出合理可行性判断后,辅助学生选题。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参考的方式给学生拟定可供选择的课题。要提醒学生,基础研究和实践性课题研究要注意不同的研究方法,教育类方向的课题可能需要更多地接触实际,课题一旦确定,就要进入实践阶段,进入中小学调研,走访一些有资历的中小学教师,做好调查研究,通过真实的数据分析做理论支撑,切忌空话套话。
(4)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加开数据资源检索类的课程,让学生熟悉数据库资源检索,以便学生更好地查找资料;高校应该加大对科研的物质基础投资力度,加强资源检索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尤其是增加数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数量,加快校园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如增加电子图书阅览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购买必要的中外文数据库,实现校园网络通到哪里,资源就通到哪里。只有学生便捷地利用了这些公共资源,才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5)认真开好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类的课程。这类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撰写数学小论文的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数学论文的结构和写法,训练他们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的能力,加强数学公式、字母的规范性书写,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6)做好毕业论文的评比奖励工作[4]。毕业论文工作的最终完成,不仅有学生的辛勤劳动,而且有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因此,在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评比表彰的同时,要对有突出贡献的指导老师予以嘉奖,体现毕业论文过程中的示范、促进作用,从而营造学校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健康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00,9:78-79.
[2]李俊龙,胡锋,吉东风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41-42.
[3]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J].太原大学学报,2005,6(1):59-62.
>>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校内导师在保障在职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中的作用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硕士论文选题分析 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关键问题研究 对体育学硕士论文选题的思考 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网络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学术论文质量的大众评价探索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提高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讨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保障研究综述 提高地方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1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
1.2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1.3 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4 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1.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 问题分析
该题目解决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尺度函数,将题中所给的评价等级转化为相应的量化分数。再应用excel表本身的统计功能或其他统计软件加以统计汇总。根据各专业各年级的汇总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3 模型假设
3.1 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3.2 假设评委的评分都是按照表3的要求进行评分的。
3.3 假设问题三中硕士生得分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服从零均值的正态分布。
3.4 假设参与盲审教授水平和人格基本一致。
4 模型建立与求解
4.1 问题一的回答 根据题目给出选题、开题的评价尺度函数,如选题评价函数可表为f(X)=n1 X=1n2 X=2n3 X=3n4 X=4,其中X为选题评价等级,X=1表示有理论价值,X=2表示有应用价值,X=3表示有理论和应用价值,X=4表示有什么价值。分析其含义可知,不能把X=3看成前来者的简单叠加,从现实角度讲,理论与实践二者占一就应该被肯定。所以最低应将前两者定为合格,而且二者大体相等,也可进一步假设当前的科学研究更倾向于应用研究而使其分值稍高;或者由于研究者倾向于应用而更应该鼓励理论研究,故使理论分值相应提高。对于X=3的情形可视为锦上添花,至少应在良好等级以上。而X=4应定为不及格。由于所选择的评价尺度不同,量化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结论应差不多。例如n1、n2取合格和良好的中点75,n3取良好和特优的中点85,n4=50。然后可直接调用excel的if函数编辑上述分段函数,例如IF(R2=3,85,IF(R2=4,50,75))。那么各专业、各年的分可轻易获得,对其进行评价就要消除人数因素,可取其平均得分所在等级进行整体评价,如按照我们的标准,专业1在2006年平均选题得分为82.8,2007年85,2008年为82,都处在良好以上。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赵静,但琦.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翻译实践;翻译评论;创新能力
Abstract: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proces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in graduation thesi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graduation thesis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ation. The author has attempted some changes, and better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hanges, what and how to reform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inspi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novation ability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更是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卓越。但在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这一领域还未见正式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的一项重大的教学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目前,教育部又把毕业论文列为英语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然而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在指导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时,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性
目前,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选题
根据历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统计,写文学的论文最多,这不仅仅是某一届的个别现象,往届情形亦如此,而且其它院校也有类似现象。这与文学的影响、文学的吸引力、文学课开课的多少都有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学的资料多而且相对好查、好懂,由于文学方面学生可参考的文献丰富,因此,论文就会写得丰满、顺利一些。所以,文学类的毕业论文较多。而翻译类、教学类和文化类的论文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参考资料有的太专业,抽象难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教学实验来验证,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
1.2 参考资料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参考资料、报刊杂志的数量和来源比从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些资源。一半以上的同学利用网上资源获得自己论文中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参考和运用一切可接触到的资料是撰写论文的重要过程,但如何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吸收到自己的论文中,很多同学一片茫然。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一半以上是完全借助他人的文章。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16-03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等学校的招生及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如何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就本专业而言,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课程设置过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规范,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书本和教师所限定的框框内;再次,缺乏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诠释;最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现行评价学生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而忽视了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新一轮的修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契机,介绍了本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数学是研究量、空间模型、Y构、变化的学科以及利用逻辑形式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以运用数学来阐明概念的科学性、现象的规律性为目的,从而推动数学的新发展,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数学问题及其理论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注重基础训练和广泛的应用,面向宽口径培养,在充分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基础上,以科学与信息计算作为专业的发展方向。
2.培养目标。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预测了今后社会需求的五类数学人才:①专职数学研究人员,主要来源是博士及博士后;②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金融数学、精算保险、生物信息、信息处理等)的研究人员,其来源一部分是数学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更多的是数学及相关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③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主要来源是数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④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有不同层次的需求,除了硕士、博士外,对本科生有也一定的需求量;⑤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这是接收数学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此,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创新型人才。
3.培养思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新的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使得经典数学,不论是分析学、代数学还是几何学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进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经典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必要的现代数学的基本知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时更新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元化人才首先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并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1.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新一轮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先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分析上一轮培养方案及其实施的优缺点,借鉴了国内其他重点院校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经验,并就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充分征求本专业教师对方案初稿的意见,汇总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最终形成新版的培养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课程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进教材。具体措施体现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的“442”理论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分别约占课堂教学总学分的40%、40%和20%,增加通识选修课比重,使学生依托于本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从课程特性和能力培养出发优化了课程体系,同时体现了现代数学的特点。按专业课程的类型,新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分析系列课程、代数系列课程、几何系列课程、应用系列课程。学生将分别得到分析、代数、几何、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数学建模以及物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数学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新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学期安排上,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考虑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衔接,同时充分兼顾均匀分布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到合理安排课程学期、学时及进度。具体的做法如下。(1)在一、二年级强化学科基础教学。数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微积分、矩阵论、空间理论的基础地位牢不可破,学科基础教学对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然非常重要,所以一、二年级在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等课程为核心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投入足够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以厚实的学科基础课程确保学生的专业基础得到有力的加强。(2)在三、四年级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基础数学”模块培养以数学为职业的数学人才,设置“应用数学”模块培养能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工作的人才,以精干的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3)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在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开设暑期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一个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环境。
2.组建课程组,抓好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抓好教学环节,我们以组建课程组的形式来提高不同课程系列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整合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分析、代数、几何、应用四个课程系列为核心,分别组建分析课程组、代数课程组、几何课程组及应用课程组,并确定课程组的负责人。其次,以课程组为中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行题库建设;推行考教分离,为保证本科教学考核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在组建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要求对每门课程做到大纲、命题、阅卷“三个统一”,确定了以课程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课程质量监督小组,由课程组负责人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组织考试命题、建设统一题库、组织流水评卷等。
3.新课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数学人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的教学特点是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创新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树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营造鼓励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第二,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外作业做习题的单一模式,通过自主预习、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以及主讲教师指导、课程助教辅导的指导体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现有学时学分框架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增设“MATLAB基础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等实践类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行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可到计算机机房进行求解和验证,将教学从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优化本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竞赛活动,构建本科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以数学建模暑期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的第二课堂,及时总结竞赛经验,并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实验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对复杂方程的数值求解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系列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学术前沿;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严格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加强学习的过程考核,实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施行考试时间的自主化,通过作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培养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实践以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专业的教学质量。针对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毕业论文选题中追求大而全以及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实行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先由教师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每人一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通过这种灵活的题目选择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第二,注重提高毕业论文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题目尽量选择新的研究方向、新方法和新思维,对于论文内容的选取可以不必求广、求全,但是要对所选的研究内容要求做到深入细致、体现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第三,加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将开题报告、论文指导、答辩等过程记录在案。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师资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数学教研室按照“内培外引,提高整体素质,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一方面引进具有良好科研基础的学术骨干和具有数学教学研究基础的教学、教研骨干;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师的进修提高,如通过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学习培训、出国访问等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善数学教研室的学缘结构。经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已经逐步建立了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结构合理、博士为主、科研成果突出,能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并且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是多方面的,更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这里针对优化该专业的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及创新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初步实践,其中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不断的深化和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1)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分批、分层次进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学学术团队。(2)建设数学专业实验室,增加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3)有效组合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探讨构建差异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我们将结合我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把这些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2005.
[2]瞧剑陈学敏.加强通识教育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武汉大学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做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7,(6):73-74.
[3]朱长江,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2):30-33.
[4]周永务,等.关于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思考与体会[J].大学数学,2003,(2):29-33.
[5]张松艳,陶祥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07-109.
[6]冯皓.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24-26.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WANG Cui-xiang,CHU Bao-z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Science,Beijing 100083,China)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辉煌的成绩即将迎来她的第17个年头,她已是当今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时尚。正因如此,为了进一步扩大竞赛活动的受益面,提高数学建模的水平,促进数学建模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笔者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指导建模竞赛的经验及前参赛获奖选手的心得体会,对建模竞赛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问题作了探索。
一、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工作
(一)培训内容
1.建模基础知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意义及竞赛规则,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意义及规则的前提下才能明确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掌握建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向学生主要传授数学建模中常用的但学生尚未学过的方法,如图论方法、优化中若干方法、概率统计以及运筹学等方法。另外,在讲解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建模特点,结合典型的建模题型,重点讲授一些实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Lindo、Lingo、SPSS)的使用及一般性开发,尤其注意加强讲授同一数学模型可以用多个软件求解的问题。
2.建模的过程、方法。数学建模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不可能用一些条条框框规定出各种模型如何具体建立。但一般来说,建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论模型;第二,对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图1来表示。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建模过程、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图1所示对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一些模型(例如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数学建模案例集》中的案例6:外语单词妙记法)进行剖析,让学生从中体验建模的过程、思想和方法。
3.常用算法的设计。建模与计算是数学模型的两大核心,当模型建立后,计算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而算法好坏将直接影响运算速度的快慢及答案的优劣。根据竞赛题型特点及前参赛获奖选手的心得体会,建议大家多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Matlab,Maple,Lindo,Lingo,SPSS等)设计算法,这里列举常用的几种数学建模算法。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用的方法,通常使用Mathematica、Matlab软件实现)。(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atlab作为工具)。(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常使用Lindo、Lingo软件实现)。(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通常使用Mathematica、Maple作为工具)。(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通常使用Lingo软件实现)。(6)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中也应该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atlab进行处理)。
4.论文结构,写作特点和要求。答卷(论文)是竞赛活动成绩结晶的书面形式,是评定竞赛活动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的惟一依据。因此,写好数学建模论文在竞赛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参赛学生必须掌握的。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竞赛论文的撰写要领,我们的做法是:(1)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最新制定的论文格式要求且多阅读科技文献。(2)通过对历届建模竞赛的优秀论文(如以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学院李开锋、赵玉磊、黄玉慧2004年获全国一等奖论文:奥运场馆周边的MS网络设计方案为范例)进行剖析,总结出建模论文的一般结构及写作要点,让学生去学习体会和摸索。(3)提供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建模问题让学生进行论文撰写练习。
(二)培训方式、方法
1.尽可能让不同专业、能力、素质方面不同的三名学生组成小组,以利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充分磨合,达成默契,形成集体合力。
2.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教师以案例教学为主;合适的数学软件的基本用法以及历届赛题的研讨以学生讨论、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3.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实地考察,丰富实际问题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培训班上,我们让学生以3人一组的形式针对建模案例就如何进行分析处理、如何提出合理假设、如何建模型及如何求解等进行研究与讨论,并安排读书报告。使同学们在经过“学模型”到“应用模型”再到“创造模型”的递进阶梯式训练后建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 实践教学;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60-04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规模与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确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而应用性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应运而生的。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因此,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在专业方面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作为体现专业发展方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修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2009年6月运城学院各专业制定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大教育、大教学、大学习、大实践”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体现“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的基本要求,通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统筹计划与安排。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教学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两部分构成。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三大模块来设计课程与教学进程。素质拓展计划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计的素质拓展项目。二者互为依托,共同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三方面特点:(1)地方性特点,突出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2)应用性特点,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时代性特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专业教育实践与综合教育实践的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的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结合。
随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迅速发展,一般院校必须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行深入研究。重点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因其深厚的办学底蕴、强大的师资阵容和较高的生源质量而具有一般院校无可比拟的办学优势,而对于一般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数教师只从事过基础数学或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很多教师仍然沿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模式来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不注意培养他们实践和动手能力,毕业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制约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运城学院作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如何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实验课程的课时与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探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使之符合“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值得探究的问题。加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既要强调基础,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加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学,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发展后劲。因此,在确定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础上,针对往年的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技能模块、调整部分课程体系(如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分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同时为进一步体现应用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革毕业论文的方式、加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等等。为此,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题对本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2 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确立实践教 学体系
2.1 改革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单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向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建立科学合理地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在主要学习数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数学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实践课程体系作了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课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课外科技创新训练等,共安排40周。在学生毕业要求完成的166个学分中,主要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8%以上。对专业课的实验进行重组,加强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紧跟当前数学学科科技的发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通过参与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因为学生参加此类科技活动,是直接培养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运城学院在组织本科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体现。今年,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划报15~20个参赛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专业学生达60~100人。
2.2 专业基础课体现应用性、实践性
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注重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联系,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和应用能力,能够为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应用性,把握专业方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相关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3]。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理论教学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在教学模式上强化基础、加强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性,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环节,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部分。作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应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并不断更新其内容。适当调整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创新思维,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基础。
2.3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和职业能力教 育课程注重应用性、实践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是从事数学教师职业岗位或教学管理工作必备的课程,该课程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与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应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点,专业教育主干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过程,了解任何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再进一步为实践服务。专业选修课的应用性则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最新的专业方向,通过应用进一步感受到本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专业选修课中应开设部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30%左右。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教育课程包括汉字书法及训练、心理学、教育学、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等。安排204学时,占总学分的5%。这些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增强职业观念,了解职业特点,提高职业素质。
2.4 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升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必须把学生送进一线的课堂,使学生在“全真”的教育情景下得到训练,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因此,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学校是提高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为此,近两年运城学院对学生实施了集中教育见习、集中教育实习的方式。截至目前,本专业已有两届196名学生进行了集中教育实习,涉及盐湖区9个县市的39所中学,并与实习中学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集中教育实习受到校内师生和实习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
3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 几点思考
3.1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受制于诸多因素。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关键。要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应更新实践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并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4]。由于实践教学有课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课外科技创新训练等多种类型,所以根据实践教学类型的不同,其过程及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完善与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使得实践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实施,充分保障整个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
3.2 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
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保持实践教学高质量的有力保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主要包括主任、教学副主任、学生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班级辅导员,他们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国家、社会、教学的要求,促使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和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主动钻研、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使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其次,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管理和业务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让他们开阔眼界,汲取新知识和方法。
3.3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上的一些难题,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从以下两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增加实验课时和实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和选择范围。按照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认识规律,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明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教学目的和技能培养要求。鼓励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以学生自主做实验为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和学分。
2)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实验室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开放;二是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开放。前者是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实验室开放的本质目的。
3.4 完善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再认识的方法,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强化。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过程。为了改变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的有限性,改变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实习工作过程的局面,避免实习工作流于形式,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改为16周,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0所中学增加到39所,并且将继续拓宽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真正接触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使用价值,真正达到实习的效果和目的。
2)严格实结和考核。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学生要带着问题去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完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全过程中实行严格总结和考核,要求实习校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进行认真鉴定和考核,要求学生自己对见习和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总结。最后,根据鉴定和考核情况,评定实习成绩,评选优秀和模范实习生。
3.5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四年中最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科研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过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可帮助学生把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它也可以针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做好科研打下基础。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过程的管理。从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初稿形成、定稿形成、一直到答辩、成绩评定等,对每一环节都进行细化、规范。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已成为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问题。要切实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培养成既适应社会需要、又能迎接挑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世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众化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教论坛,2009,(12):17-19.
[2]王雪莲,江萍,王炳举,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林业人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0-191.
[3]曹珊珊,韩晶,刘艳微,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基础课中实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21.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建模比赛的一般分工是数学模型的建立、程序编写与拟合、论文的叙述。其中论文是评定参赛队伍成绩的好坏、高低、获奖级别的唯一依据,并且也是每组参赛期间成果的结晶,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有关建模论文的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
论文的评阅原则是
假设的合理性 ;建模的创造性;
结果的合理性 ;表述的清晰性。
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些要点来给自己一个大概的估计。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一般是按如下的结构:
1.摘要
2.问题的叙述,问题的分析,背景的分析等
3.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
4.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5.模型的求解
6.模型检验: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
7.模型评价: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推广……
8.参考文献
9.附录:计算框图、详细图表,……
摘要是整篇论文最精华的部分,也是评阅人最关注的部分。在写摘要时,我们首先要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学归类,并且通过之前和队友一起进行建模过程中对整体思路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阐述模型的优点、算法特点等,最后对主要结果进行说明,即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对于模型的建立,基本原则是实用、有效,因为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追求单纯理论数学上的“高大上”。能用初等方法解决就不用高级方法;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就不用复杂方法;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数学建模鼓励创新,一般出现在模型本身、简化优化的好方法好策略、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甚至是模型推广中。切忌为了标新立异而离题。在阐述建模过程时尽可能使用专业的术语,分析要中肯、确切,表述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本文作者:余景波 单位: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参与指导物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来看,民办高职学生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自己东西少,抄袭严重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下载各种信息的便利。从网络上搜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成为可能,这样造成学生大量下载资料,大篇幅引用,而自己的见解非常少。复制率大往往造成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严重制约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对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消极影响。内容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尽管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内容和结论,大多是课本或期刊早就存在的东西,这样造成文章内容陈旧,毫无新意。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引用的物业管理方面法律或条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近年来的物业管理法律或条例被引用的不多。学生论文整体布局不规范,缺少论文组成要素,尤其是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重点内容不突出,有些论文还存在“跑题”现象。师生交流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在理论上讲时间比较充裕,然而实际上这一学期学生大多在单位实习,甚至有少数学生还在外地实习工作,因此教师很难当面给予他们针对性指导,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少。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邮件或QQ,这样论文中存在问题难以解释清楚。只是在答辩前几天,学生才主动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造成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指导,所发现的往往只是毕业论文中的小问题,这对论文整体质量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是,目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基本上采用普通高校毕业论文模式,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这样毕业论文就不能充分体现民办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也不能体现民办高职学生的专业特长。由此,造成毕业论文选题普遍偏离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不出民办高职教育特点,也没有顾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撰写论文的困难度,也给学生草草了事、大面积抄袭他人论文提供了理由。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因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甚至有些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在现行高校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处在高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在这一批次中学生分数比较低,知识基础较差,具体表现在这部分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高,概括、归纳、总结及提炼能力欠缺,很难把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民办高职学生撰写理论性毕业论文存在很大难度,一些学生为了毕业,只能抄袭、找人论文,应付了事。此外,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生对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心里不满意,没有个人职业规划,因此学习缺少兴趣和能动性,在毕业论文上表现为不主动联系教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修改意见,原封不动上交论文。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因素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把精力大多用在找工作或毕业实习上,放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只能通过邮件、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联系,不能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使得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事倍而功半。此外,民办高职学生没有开题报告这一过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搜集哪方面资料,教师也不能提前了解学生撰写内容。指导老师因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高,具有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也是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不能激起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兴趣,表现为不能认真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往往是草草了事;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对每篇毕业论文给予针对性指导;专业教师缺乏,不能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往往是非本专业毕业教师指导本专业毕业论文,教师根本不能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有些专业教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更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
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求对症下药,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拟定符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毕业论文主题选题是毕业论文第一步。要根据民办高职教育特点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毕业论文主题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篇幅适中,不必要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结论合理就可以。毕业论文题目拟定要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这样可以确保毕业论文主题质量,避免出现偏差。严格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首先,抓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寒假前完成,避免和学生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通过开题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拟定写作大纲,并帮助学生完成参考文献搜集工作;其次,做好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这个阶段重点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初稿,针对初稿提出格式、专业知识以及撰写内容方面修改意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做好组织答辩,此时教师要配合学校毕业生答辩安排,严格审查学生论文,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指导教师管理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在师资水平、教师专业结构以及师生比等方面不像普通公办大学那样合理。因此,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严格指导教师管理。可以通过培训让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具备指导毕业论文能力;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应有责任心,认真对待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尽量让骨干教师协助指导年轻教师,避免毕业论文出现专业知识上的错误。
结语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教师待遇、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毕业论文会更加符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符合学生专业和自身水平,也会更加凸显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p#分页标题#e#
大学文科数学是多数大学文科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大学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在大学文科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是大学论文致谢怎么写,欢迎阅读赏析!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特别是研室的梁荣光教授、赖汉闻老师、吴坚老师、张国强老师、巫江虹老师等。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感谢文船的黄晓、黄坚忠等朋友们在生活上的帮忙。感谢华工的王朝相、何正强朋友。也要感谢space朋友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愿把我的幸福和快乐都送给关心和支持过我的人,也愿他们一切如意。
根据上述目的和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选题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一步,事关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多年经验表明,这一步强调要由学生参与共同确定,而不是单方面由教师选择一个有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尽管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把关,然学生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和毕业设计通常由教师确定题目,学生按照某种既定过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两样的。基于这种认识,遵循选题原则,掌握选题方法,对于实现毕业论文目的,达到毕业论文要求,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选题合适,促使学生围绕选题积极工作,整个过程充满乐趣;选题不合适,不仅围绕选题进行的工作不会顺利,而且可能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说,选题本身就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一种测试,一向受到高度重视。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问题;另一是怎样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难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的意义在于界定毕业论文所要反映的事实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既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也不同于文科专业,从性质上规定了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务必结合实践来体现自身特点,展示学生能力。丰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实践构筑了工商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来源于某一个特定企业的实际背景,从而为改善特定企业的管理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贡献应有的聪明才智。同样,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对工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从而归纳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和规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应用或规避。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胜任“经济工程师”的角色,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系统、过程等的素材。从这种认识出发,其能力必须达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设计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就为适应、开拓、创新、竞争和组织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助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原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毕业论文具有新意和时代感,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论文闭门造车、步入后尘、东拼西凑的弊端。
2.专业原则
专业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坚持选题的专业原则,也就是充分考虑专业兴趣,突出专业特长,注意扬长避短,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促进专业长进,获取优秀成果。具体说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落实选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选择那些不花气力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难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专业领域内提出较高要求,确定的选题要花费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选题形象地比作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得分:假设篮框置于人们头顶高的位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个个中的;或者将篮框放在三层楼高的地方,纵使球艺很高,人们也很难中篮。如果真是这两种情况,篮球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选题的道理同样如此,要防止犯类似错误,注意难易适中,深浅适中,宽窄适中,大小适中。例如有的学生对企业改制改组关注较多,就可以选择有关的企业改革理论课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就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学生成本理论较熟,就可以探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凡此种种,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巩固专业知识,检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综合化。
3.时间原则
毕业论文写作是在一定的时空限制下进行的一种工作过程,一般要求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选题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毕业论文还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这种要求既考虑到坚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又考虑到时间因素。计划写3000字的短篇论文与计划写1万字的长篇论文,在选题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举例来说,选题“试论会计理论体系”与选题“净现值法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无论在理论涉猎面,还是在实际应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选题时要顾及时间因素考虑篇幅长短。如果选题过大,涉及内容繁杂,研究难以深入,论文易显空洞肤浅;同时,有限的篇幅也容纳不进冗肿的内容。如果选题太小,完成后论文篇幅太短,毕业论文的份量显得太轻,也不合要求。通常选题大小适中的判据是内涵深、外延浅,既能把问题展开说清楚,论文又充实有份量。
4.资料原则
选题明确之后,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占有资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物质基础。
资料可分为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前者是指经别人搜集、整理并发表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种书报杂志、研究报告,许多论文都是利用二手资料提炼而成;后者是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写作者资料占有愈多,写作回旋余地愈大,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愈加充实;反之,即便选题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也写不出好的论文。
搜集资料之后,还应围绕选题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毕业论文所运用的资料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主题,让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要注意:①资料的真实性。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依赖于资料的真实性,只有依据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有出处,运用资料时要有根据。尽可能选用原始资料,若选取二手资料,一定要认真核对,以防讹错,对资料均要鉴别其真伪与可靠程度,要把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资料不能选用。②资料的具体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许多数据、数字、比例、比率等,这些资料一定要具体准确规范,保证论文的可信度。③资料的新颖性。如果资料新颖,方法对头,可能形成新的创见。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见资料,采用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简言之,无论新资料还是老资料都应努力挖掘新意。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选题,实践原则是根本,专业原则是保证,时间原则是前提,资料原则是基础。
二、选题方法
选题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同其他创造一样,是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中形成。毕业论文选题既要考虑科学价值,又要发挥学生特长,所以确定恰当的选题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讲究选题方法对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说来,选题方法有以下三种:
1.查阅文献法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选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本学科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确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两方面的资料占有得多,情况就较清楚,选题就不会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础,就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选题。本学科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铺垫了良好基础,尚未解决的课题是选题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图书目录和期刊杂志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各种辞典和工具书等。另外还要靠平时积累,学做文献目录卡片,丰富资料储备。这两方面的工作构成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2.实践选题法
毕业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工商管理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以此作为选题的依据。例如企业改组改制以后,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明确之后,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保证企业获得长期利润?诸如此类的选题植被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沃土之中,实践选题法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有价值的选题。
3.学科交叉选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