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05:05: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⑤心律失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
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
2结果
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笔者认为,冠心病患者的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如果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手段,将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心理调整。我国中医理论很早以前就曾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现代西方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心理焦虑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考虑到患病后会给工作、生活、家庭、社会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常表现出情绪比较低落、灰心丧气、心理焦虑等心理反应。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了解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焦虑。
3.1.1护理目的冠心病患者摆脱心理焦虑状态。
3.1.2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患者,多给予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稳定患者的情绪,安慰患者及家属,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及护士的语言技巧在交谈中所表现的自信可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信心,在与患者交谈中,要尽量使用稳定性的语言,如果说话吞吞吐吐或频繁使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语言,会使患者对护士的权威和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其用药的遵从性就会大大降低。良言胜过良药,护士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一种良性的暗示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与药物相得益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这便是“药物”心理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给患者开的尽管是“安慰剂”,但疗效也不错的原因。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的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冠心病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心理忧郁
冠心病患者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冠心病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护理。
3.2.1 护理目的解除患者的心理忧郁,鼓励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3.2.2 护理措施加强冠心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冠心病患者及家属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心理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已好转,定期随诊,预防发病诱因,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就可以减少发病率。指导患者学习或培养兴趣,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开朗的心境,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3.3 心理恐惧
在临床中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心理恐惧,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患者表现为忧虑、伤感等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对疾病失去信心,顾虑重重,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3.3.1 护理目的帮助冠心病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恐惧。
3.3.2 护理措施有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症状的轻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分散注意力或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则可使症状减轻。医护人员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冠心病患者接触,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冠心病的信心。
3.4否认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常表现为内疚、焦虑、自责、孤独、不安,更甚者表现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心理,有时还表现为抑郁少言、脾气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此类冠心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的治疗及护理。
3.4.1 护理目的使冠心病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4.2 护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所以往往让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为家属及子女应给予谅解,要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与之谈话聊天要有耐心、恒心、专心。做到了这“三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医护人员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
4讨论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效控制病情外,应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掌握两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应引起重视,多与患者沟通,要善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安排体育锻炼,起到调节患者的情绪,克服孤独感,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5],为冠心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2]徐慧娟.医学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孙勤国,王建久,郑云,等.冠心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91.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护理
1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在医学上,我们把冠心病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主要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碎死型这五大类型,其病理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当这些斑块渐渐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症状,是属于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2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方法
心脏病的康复护理一直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也是各类医疗护理中的难点所在。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对心脏病的康复护理加大了投入,但是效果却不如预期,导致这种情况有以下几大原因:1、有一部分病人不了解冠心病的严重性,导致不受重视,往往在确诊有冠心病之后不接受接受正规的治疗或者只做短期应急治疗,这样的治疗效果有限,使得护理工作加大。2、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差。有些身患冠心病的患者因为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在生活饮食生活习惯方面不加节制,使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也为康复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身为社区康复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压力极大,所以在对冠心病患者做护理工作时,必须要有一套方法以及严密的管理程序,具体方法如下:
2.1建立一套完善的患者资料表
资料表的内容必须具体严谨,一般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疾病诊断及病情、联系电话、家庭地址、访视记录、定期体格检查结果、住院治疗时间等,资料表需妥善保管。
2.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除了建立资料表之外,还需要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患者目前所处于的情况,对于出院早期及不能及时住院病人,我们可以发放基础的健康养生资料,并适时上门指导。另外患者可随时住院,咨询和复查,以达到缩短就诊流程,方便患者的目的。
2.3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大部分人生病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规律及日常饮食不卫生所造成的,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工作,也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
2.3.1起居有常,养成习惯。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3.2保持身心愉快,心态要好。
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2.3.3控制饮食规律,多吃蔬菜。
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2.3.4戒烟少酒,做到烟酒不沾。
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2.3.5注重劳逸结合,学习如何养生。
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2.3.6加强体育锻炼,多加运动。
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2.4根据事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面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及患者家庭时,需分门别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目的是使他们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5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教育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传授患者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的知识,这是身为护理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护理工作者在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应该包括冠心病的危理,心绞痛发作后的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等。
2.6提供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压力
许多病的发生除了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之外,还与患者的心态个性有关,据调查了解,个性冲动、易怒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冠心病,所以我们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必须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改变患者的感受和态度,以减轻、消除患者对症状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这样非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7开通电话热线,定时电话访问
关键词:冠心病 诱因 心里反应 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随时都可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而这些危急情况发生,除心脏本身的病变之外,外环境的影响对本病的发生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诱因已引起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愈后是至关重要的。本人通过对我院住院的9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9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39―50岁23人,51-60岁33人,61-75岁40人。
1.2 方法:用问卷方法调查。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问卷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每个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提问5次,用百分比统计。
2 结果
从表2中看出,焦虑是患者较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否认、恐惧和忧郁。笔者认为,患者这四个心理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如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段,有效地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将对冠心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且的及措施
我国医学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表述了心理和健康的关系。现代医学进一步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普遍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
3.1 焦虑心理:冠心病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冠心病之后,心理反应是复杂多样的。大部分患者考虑到患病后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会活动带来影响,因此表现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孤独、焦虑、失望等心理反应。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掌握冠心病有关知识较多,往往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还有就是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或是在单位较受领导器重的人,患病后由于活动范围、社交圈子缩小,丧失了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给事业、前途等方面均带来损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会经常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或过多的自责,或怨天尤人”,对任何琐事都耿耿于怀、遇事好动感情、易激动。
3.1.1 护理目的:促使患者摆脱焦虑状态。
3.1.2 护理措施:要亲切、和蔼地对待病人,多给予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安慰他们,同时将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有针对性地给患者讲述有关本病的科学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治疗、护理要求,并很好地配合,对疾病的转归给予积极的回应。护理上多给予关心、安慰、解释和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治疗、护理要求,消除不适感觉和不良反应,并根据病人病情,进行冠心病的健康指导,从疾病的发病诱因、休息、饮食、运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病人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写诗、种花草、养鱼鸟来陶冶情操,或者看喜剧、听轻音乐、相声及学气功等,达到松弛和怡养心情的目的。这样不仅配合了治疗,也调整了病人的情绪,使病人有一种被重视感。这样能较好地将患者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3.2 否认心理:多见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甚至认为医生疾病诊断错误,病情稍好转,便拒绝进一步治疗及护理。也有的人满不在乎,认为医护人员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3.2.1 护理目的:是使患者承认疾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2.2 护理措施:护士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确实患病及疾病的进展程度,讲解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让本病房再次缓解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其建立信心,采取暗示、疏导、解释等方法,让患者了解临床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科学的,护理是得当的,讲清道理,提高认识程度,配合治疗。护士应指导病人调整心理状态,尽量做到遇到麻烦先回避一下,待冷静后再处理,要想得开,善于安慰自己;遇到愤怒情绪时,要学会减轻自己怒气的方法,不要固执己见,学会让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工作,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态度。
3.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精神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及时发现或抢救,有的患者看到或听说别的患者抢救而紧张恐惧,或者看到抢救器材、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结果容易促使病情发作或加重。病人表现为忧虑、沮丧、空虚、伤感、恐惧的情绪,将疾病视为“不治之症”,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对疾病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顾虑重重,以至于生活变的没有规律,甚至对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不去主动节制,整天混日子。
3.3.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
3.3.2 护理措施:患者人愿后即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周围环境,用文雅的举止,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不良刺激,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使之产生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Ⅲ,以利于及时的调整,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顾虑等方法,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环境,提高信心,促进健康是很重要的。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睡前可服少量镇静剂。
3.4 忧郁心理:临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结果的担忧,夸大疾病严重程度,但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多见于缓解或恢复期的患者,这一类患者担忧冠心病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担心换医生后不了解其病情而延误治疗。
3.4.1 护理目的:帮助患者消除忧郁,鼓励其对未来充满信心。
3.4.2 护理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做好出院指导: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精神开朗,预防发作诱因,提高对疾病认识,就可以减少发作。指导病人学习或培养情趣,如学钓鱼、织毛衣等,当心情抑郁或焦虑时,钓鱼、织毛衣等使病人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感兴趣方面,以抑制原来的心理障碍;
鼓励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平时保持和悦的心境;尽量把烦心事向朋友或家人讲出来,找知心的人倾诉、宣泄,使心情变得平静安定,达到心身平衡。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概率不断提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相关研究表明,于冠心病接受治疗期间,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A、B组(各40例),具体如下:
A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为(65.13±7.52)岁,平均病程为(5.97±1.52)年。
B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为(66.20±7.39)岁,平均病程为(5.78±1.42)年。
2组冠心病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A组方法:实施传统护理,包括静脉、氧气通道的建立,防坠床、压疮等。
B组方法: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宣教:依据冠心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健康讲堂等方式,首先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并向其讲解戒烟、酒的必要性,维持充分的睡眠,保持平和心态。指导患者进行有氧锻炼,注重保暖措施,预防感冒[3]。
2)心理干预:由于冠心病为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故患者于治疗期间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对此医护人员需对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观察,对其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4],对患者在治疗期间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引导其维持良好的心态,以此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其钠盐摄入量应
4)用药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故服药的种类较多,医护人员需遵医嘱对患者的用药进行规划,严格规定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叮嘱患者不得随意改变药物种类及时间,增减剂量,以此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以此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依据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进行评定,GQOL-7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0~100分之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2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进行t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组冠心病患者经相应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结果
B组冠心病患者经综合性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P
3.讨论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为狭窄的冠脉疾病致使的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老龄人为其主要患病人群。由于冠心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并以心肌梗死为潜在风险的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中于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的护理尤为重要[5]。
[关键词] 冠心病;优质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c)-0154-03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ANG Guo-li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122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su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usual care.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self-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tandard medication, diet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after nursing and level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level of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much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0.17% vs 70.4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75, 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Quality of life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1-6]。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冠心病的治疗更加受到重视。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若配合优质护理,能够大大增加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为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对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了解该研究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为(63.9±4.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为(64.4±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饮食、保证睡眠质量,随时监测患者的治疗疗效,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若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处理,若不能完善处理,则及时通知医生。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疾病有恐惧心理,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内心想法,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②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发放与冠心病相关的常识手册,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既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基本问题,又不能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保证禁烟禁酒,让患者远离影响疾病的外部因素,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
③环境护理。定期对医院病房进行卫生打扫,做好消毒处理,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换洗床单被罩,针对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擦洗,为患者病床设置防护栏,且保持病房安静、降低噪音。及时调节病房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保持在50%~60%,保证房间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照射。
④饮食护理。针对食欲不振的患者,要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其饮食喜好,为选择营养丰富、色泽诱人的食物进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做到营养均衡。另外,引导患者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顺畅。
⑤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要适度,训练时间最好选在下午,天气寒冷或过热时,不能组织锻炼。
1.3 评价标准
采用SF-36 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加以评定,通过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指标进行,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所有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填写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满意:≥90分;较满意:70~89分;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计算,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两组结果相比,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75,P
2.1 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3-19]。优质护理服务是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综合的护理护理方案,每一个护士即能独立管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凸显出来,工作的主动性更高了,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如下。①变被动为主动:以前患者输液时大多是等待患者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这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开始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并且增加了对输液病人的巡视次数,这样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发生的病情变化,同时给予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②微笑护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每天面带微笑,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耐心解答她们遇到的问题,大家建立一种相互鼓励、分享治疗、护理经验的良好住院环境,以阳光的心态感染患者,让其可以乐观的面对疾病。③个性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每位患者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充分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治疗后如果不能好好护理,则会引起冠心病心血管等并发症发作,诱发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如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长期的心里压力、缺乏运动、劳累过度等[20-22]。因此,针对冠心病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外,正确护理措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措施较普通护理有更好的效果。该院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述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0.1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49%,说明本方法更受到患者的欢迎。与以往相同的是,优质护理在人性化、个体化方面有更多体现,尽可能的让患者治疗全程受到优质的护理,更加有助于战胜疾病。与以往不同的是,该研究的护理措施在心理护理增加了工作力度,效果更好。另外,观察组在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过优质护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建议,今后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该研究所述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改善预后。因此,本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文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84-85.
【摘要】目的:为了规范护士对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观察、宣教、记录,减少由于宣教、记录不到位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弥补年轻护士宣教、记录能力低的现状。方法:识别护士在病情观察、宣教、记录方面的缺陷,找出纠纷发生的内在规律,制定并实施"关键要素标准"(简称"要素标准")[1],便于护士可操作的具体护理行为。结果:护士掌握了此类合并疾病的风险的识别,能及时落实要素标准,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用关键要素标准规范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此类病人冠心病的发作和"猝死"的发生,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要素标准 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 风险管理
随着患者和家属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外科病人因意外受伤或择期手术入院,绝大部分外科病人是第一次住院才发现有冠心病,外科医护人员往往最关注的是外伤情况,而忽视内科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连续性观察记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系统2001年1月到2005年12月发生的10例外科病人发生心梗或"猝死"引起的医护患纠纷,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1 分析并归纳我院外科系统该类疾病观察、宣教、记录的常见问题
查阅我院外科系统2001年1月--2005年12月,该类疾病病历200份,其中有医疗纠纷的10例,有患者投诉的20例,分析有医疗纠纷和投诉的案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一84岁老年患者,有冠心病史,因骨折住院后第3天凌晨发生"猝死"。家属投诉夜班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查护理记录单上只简单记录伤口情况,无病人发生"猝死"前的生命体征记录。②一外伤病人入院后,未发现有冠心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当班护士特别是夜班护士不能识别,报告医师为患者伤处疼痛给予止痛处理后病情恶化,导致纠纷;③一外伤病人入院时确定有冠心病史,当班护士没有宣教预防冠心病发作的知识,患者第二天晚上饱餐,便后发生"猝死",其陪人未在病房,引发纠纷;④一复合伤患者在一外科住院2周,未发现有冠心病,转入另一外科手术后2周,出院当天出现心梗,发生"猝死"引起纠纷,查入院时有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护志上无此方面的阳性记录;⑤一外伤病人,有冠心病史,输液三天后,步行入厕,发生晕厥、心梗,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纠纷,查护理病历上无绝对卧床的宣教记录;⑥2例手术病人术后2周输液后准备出院,出院当天入厕晕厥,发生"猝死",引发纠纷,查当班护士未宣教冠心病患者突然起床入厕可能会发生性低血压诱发冠心病发作的知识;⑦一80岁老年患者,有冠心病史,因眼睑挫裂伤步行入院,入院第二天晨自行入厕,在厕所内发生"猝死",家属却在病床等候,投诉护士没有告诉患者不能下床。
2 制定应对护理风险的关键要素标准
科室在原有外科疾病观察、记录、宣教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合并冠心病的关键要素标准。"要素标准"体现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重点性的原则。"要素标准":①对本科室专科疾病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护士办公室黑板日志栏内有醒目标记,让每个值班护士都知道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便于重点观察;②科内每个值班护士必须掌握冠心病的发病原理,诱发因素、发作症状、补液原则、观察要点、急救措施;③规范此类病人的宣教和记录,当陪人更换时,反复宣教,内容为:a、绝对留陪护;b、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不允许入厕;c、少食多餐,禁止饱餐;d、避免情绪激动;e、预防便秘,避免排便用力;f、不允许自行调节输液滴速;④勤密巡视病人,发现异常情况,如P、R、BP有变化,主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好报告时间及观察到的内容和处理情况。
3 推行关键要素标准
3.1 反复强化培训:我们在科内反复学习冠心病的防治知识,并组织考试,人人掌握观察、宣教、记录内容,理解实施要素标准的意义。
3.2 典型案例分析:护士长对科内护士进行风险防范的系列培训,分析以往院内、外典型案例,寻找引发纠纷的内在规律,分析观察、宣教、记录中的缺陷及其法律后果,帮助护士学会观察、宣教、记录的具体方法。
3.3 修订职责程序:护士换班较注意完成清点公物,核对医嘱等事务性的工作,有时床头交接班也有敷衍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护士值班时注意完成医嘱和治疗工作,有时忽视病情观察和记录。为此,科室进一步明确责任班,晚夜班护士病情观察的职责,落实了护士接班的首要工作是"评估合并有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3.4 临床具体指导:护士长携同科内设立的质控员每天检查"要素标准"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晚夜查房,重点查新病人合并有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宣教、记录情况,培养了年轻护士对该类疾病风险的防范。
4 效果
在落实"要素标准"的过程中,科内护士掌握了专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观察、宣教、记录重点内容;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报告医生,得到医生的重视,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护士无需医生嘱咐,主动测量生命体征,主动宣教并记录。抽查2006-2010年,我科住院患者的相关护理记录符合要求。5年来,在该类疾病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无1例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纠纷。
5 体会
5.1 要素标准"是督促护士识别风险的有效方法:以往的工作中,护士机械地遵医嘱完成专科疾病的治疗、护理,至于合并冠心病患者,医师没有开此方面的医嘱,护士也不会主动观察、宣教、记录合并疾病的内容,一旦发生意外,护士宣教、记录方面一片空白。此标准能指导护士识别护理风险。
5.2 要素标准"指导护士掌握合并疾病观察、记录、宣教重点:值班护士是按照等级护理的医嘱,对不同标准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等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2]。因此,值班护士不能完全依据等级护理来确定观察重点。外科患者原有冠心病,医生没有开冠心病的治疗用药,只是继续观察,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很难准确地实施护理,举证时因不熟悉冠心病的护理而处于不利地位。有的一级护理的患者,在病情恶化的早期,"有反复找医生"的经过,但由于胸部外伤导致疼痛使值班护士忽略了观察心绞痛的症状,也未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家属认为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失去了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的,从而导致了医疗纠纷。我们在"要素标准"中,明确护士在值班中应掌握哪些病人合并冠心病,要求护士掌握冠心病发作的早期症状、观察要点、宣教内容。从而使临床护士掌握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的护理重点。
5.3 要素标准"可提高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据我院历年的医疗纠纷统计中,发现内科冠心病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后很少出现医疗纠纷。而外科系统的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或"猝死",95%会引发医疗纠纷。2010年,卫生部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各医院"把基础护理做实,把专科护理做精",各大小医院都在重点培养专科护士,外科的专科护士确实在努力把专科护理做精,外科护理管理者须不断改进管理专科疾病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有效方法,采取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和措施,把合并疾病的护理也做精。我科采用"要素标准",有效地避免了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分析,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所致心脏病变。同时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肌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急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并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5年2月-2008年2月收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 心理分析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心理特征;甚纳以下4个方面:
2.1 焦虑心理:多见于初次发病的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2.2 恐惧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还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容易使病情加重。此类反应文化程度高的比文化程度低的强烈。由于知识分子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等因素的作用,对医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经验。医疗水准、医疗设备等有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强,考虑问题多,对未来反复考虑,将增加恐惧和怀疑的心理。
2.3 忧虑心理:忧虑心理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患者。次类反应文化程度低的比文化程度高的强烈。此类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顺从医生护士,从不关心药物作用,病理知识等,当得知出院的消息时,担心出院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照顾和治疗。
2.4 否认心理:多见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3 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收集患者的健康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4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4.1 焦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焦虑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焦虑,自觉配合治疗。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 忧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忧虑的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4.4 否认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已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患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看到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5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素琼,鲁婷婷,安海霞,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20
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心绞痛是其典型症状表现,患者需要承受相当大的痛苦。本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一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1岁-88岁,平均年龄(61.41.7)岁,病程1年14年,平均(6.40.5)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3岁-87岁,平均年龄(61.61.8)岁,病程1年-16年,平均病程(6.60.4)年。上述3项自然指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①病情经诊断后确诊为冠心病;②冠心病患病时间在20年以内;③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④患者能够严格执行医嘱;⑤冠心病病情表现稳定不会有生命危险;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排除标准①病情经诊断后没有确诊为冠心病;②冠心病患病时间在20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心脏疾病;④患者不能够严格执行医嘱;⑤冠心病病情表现不稳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⑥患者不愿参与研究。
1.4方法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基础护理:加强晨间和晚间的护理,使病室内保持清洁,床铺处于平整、干燥状态,完善病房管理制度。生活能自理者,只协助其进食和翻身即可;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防治压疮。护理服务操作技术要娴熟,使患者能够充分感觉到关怀和温暖,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提高依从性。②针对性护理:针对诱发疼痛的原因,对疼痛进行评估,制定缓解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进行实时心电监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对体重进行控制,防止三高;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③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增强信任度,消除不良心理。④康复护理: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开始步行训练,鼓励其生活自理。⑤相关注意事项教育:帮助患者对心态进行调整,克服不良情绪,严禁饱餐,禁饮浓茶及咖啡等饮品。进行用药指导,定期进行复查。
1.5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冠心病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冠心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6疗效评价方法显效:心绞痛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心电图表现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等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心电图表现有显著改善;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2讨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救治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确保该病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特点,对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将原有的分散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集中的护理服务模式,使临床基础护理能够切实得到加强,为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和改革。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26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年龄65~83岁,平均74.6岁,男41例,女9例,50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好转47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诱因和突出的心理问题
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量、劳累、不合理饮食或情绪波动而诱发。经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孤独、焦虑、怀疑、悲观和绝望五种类型[1]。我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在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理护理方法
孤独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13例,占本组患者的26%。患者家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来探视,患者离开家庭来医院治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及各种注意事项,使患者尽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适应病区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疾病康复。
焦虑的心理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2例,占本组患者的44%。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合并心律失常,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心神不定,影响睡眠,从而加重了原有的病情。护理人员要以鼓励、关心、爱护、解释为主,加强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转归,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传递治疗效果,分析症状,增强患者信心。
怀疑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4例,占本组患者的8%。因冠心病反复发作,这类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抱有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是否对症,对各种检查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2]。护理人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变怀疑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悲观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9例,占本组患者的18%。由于冠心病反复发作,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治愈的病例,主动关心患者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使患者改变悲观的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好转。
绝望心理的护理:具有这种心理类型的患者有2例,占本组患者的4%。此类患者多见于阅历丰富或者事业正处于黄金时代的知识分子。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体贴关心不够。这类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常拒绝用药,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安慰和激励患者,尽可能多的与患者交谈,与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精神调节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振作精神,并不间断的激励和安慰患者,促使患者心理的转变,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除了以上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外,还应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护理:①注意环境护理;②注意饮食护理;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④吸氧的护理:急性期给予持续低流量持续吸氧,缓解后间断吸氧。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宣传冠心病的疾病知识,指导家属防范复发的措施、紧急状态的处置和饮食护理,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冠心病;规范化全程护理;术后支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29-02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病,常伴有“三高”严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1]。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冠心病的常规护理外,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 越来越受到国际的普遍关注[2],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规范化全程护理可使89%的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避免反复发作,为此,我们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30例实施支架术后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2012年英国心血管临床研讨会制订的CAD诊断标准[3];并经胸部CT、MRI、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CAD患者。其中男17 例,女 13 例,年龄55--74 岁,平均年龄55.3±6.0 岁,平均病程3.8±1.6 年。术前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电图ST-T缺血改变、不明原因心前区疼痛等。
1.2方法 ①术后实施监护心电24-48 小时,密切监测监护心电图是否有 ST-T 变化,术后加强监测血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进食补液要及时;询问病人是否有胸痛、胸闷、出冷汗等情况,如出现该类症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②对患者的膳食合理性进行指导,选取摄入高蛋白、低脂低固醇食物;不可暴饮暴食,烈性酒禁饮并戒烟;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降低摄入食盐量,以不超过6g/d 为标准;多进行维生素的补充;③鼓励指导患者的自身护理和用药,预防CAD,向患者说明药物的用量、原理和副反应,服药要遵医嘱,提升认识扩冠、β受体阻滞、等 药物,携带随身的心梗急救药,严格处理并发症的出现;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常承受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导致恐慌、焦虑等情绪,护士要态度温和,有耐心,多多鼓励开导患者,循序渐进,保持患者稳定情绪,以乐观积极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⑤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防止尿潴留,按摩热敷下腹,膀胱压迫使腹压增加,进行排尿诱导;对有脑出血倾向者积极预防,15°-30°抬高头部,如发生神经中枢系统变化,马上查脑部CT, 确诊查明给处理急救措施;
2 结果
30例患者治愈14例,好转16例,治疗有效率100%,出现低血压2例、尿潴留1例、无脑出血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冠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它可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4]。据报道,冠心病已成为世界危害人类 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 ,而冠心病患者多因喝酒、饮食高脂高糖、 抽烟等生活不良方式,尽管实施支架术后及冠脉造影,还会反复发作, 预后较差。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病情的进展有直接关系,负面情绪及不当护理可使冠心病加重,应激行为可引发各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身心健康,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对术后患者护理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脑出血、出现高/低血压、尿潴留、恐惧焦虑情绪等方面[5]也很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术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地应用,但由于该项技术是一项有创操作,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对病人的护理,特别在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的术前指导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向其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及可行性,告之通过手术能较快明确冠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改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本研究对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病人实施规范化 全程干预性护理,以与患者进行交往、启发为原则,通过对其心电血压监护、脑出血、尿潴留的预防、正确用药指导、心理疏导、饮食和健康教育等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提升预后,降低了该病的反复发作。本组研究表明,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秋兰.冠脉支架植入术30 例术后临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2012,22(7):173-174.
[2]王瑛.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 学.2010,22(24):62-63.
[3]谢俊芳.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 华全科医学.2010,08(8):702.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冠心病;心绞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显著改变,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够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 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情况, 而心绞痛是心肌暂时缺氧而导致的发作性胸痛的症状。对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心绞痛发作, 改善心功能[2, 3]。为进一步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20例, 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120例。其中男62例, 女58例, 患者年龄45~83岁, 平均年龄(64.7±9.3)岁。患者心绞痛情况:冠心病初发心绞痛患者32例, 稳定型心绞痛68例, 劳力性心绞痛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
1. 2 方法 选择3名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 了解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 并且详细记录下患者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 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 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有人性化护理的相关观念。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内容以及必要性等方面的训练,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的认识。②建立好人性化护理环境。在患者病房摆放适量的绿色植物, 在墙壁上悬挂景色宜人的风景画, 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③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程序。患者在入院的时候, 相关护理人员将患者护送到相应的病房向患者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向患者耐心解决内心疑问, 要经常巡视, 让患者保持镇静。护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的时候动作轻柔, 要让患者有对医护人员产生信心。④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切、关怀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 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向患者讲述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相关疾病知识及过往治疗成功的病例, 从而让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压为(18.01±2.34)kPa, 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4.16±5.26)kP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 尽可能的减少治疗疾病时所带来的痛苦[4]。护理人员对患者语言、表情以及情绪上的仔细观察之后, 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疑惑[5]。人性化护理模式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 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做到耐心、细心。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言语规范、表情和蔼、态度温和, 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6]。在护理操作的时候要体现患者的知情权, 并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在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时需要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制定合理有效的思想教育计划, 让患者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戒烟忌酒, 少食含盐量高、热量高的食物, 注意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和质量[7]。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 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压为(18.01±2.34)kPa, 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4.16±5.26)kP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采取有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状况,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具有显著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春凤.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1):1705-1706.
[2] 刘媛, 赵金, 徐柏平.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3种雾化方法的治疗效果.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5):3616-3618.
[3] 王文娟, 许华山, 邓铸, 等.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7):1502-1504.
[4] 倪芹. 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3):1602-1603.
[5] 曾奕芝, 陈书盈, 罗娟英.引导式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1): 3257-3259.
[6] 张志平, 崔淑芬.吡格列酮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9):571-573.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治疗和保健护理。结果 本组28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经过有计划地治疗和护理,好转26例,成功率92.9%。2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易引发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普及逐渐深入,提高中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水平,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对28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住我院内科的28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4.5岁。其中合并高血脂19例,高血压17例,高血糖8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11例。28例患者中,26例治疗护理好转,成功率92.9%。2例由于病情恶化死亡。
2 护理方法
根据采集到的健康资料,填写健康教育计划单,提出不同的护理诊断,在心理、生活、饮食、药物、并发症和康复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个体化的护理措施。
3 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理解并尊重病人,关心和体贴病人。因冠心病患者尤其心绞痛发作或发生心肌梗塞时,精神紧张,焦虑持续状态,伴有垂死感、恐惧感,加之医生及家属的充分重视和告知,故患者心理护理在此时表现的尤为复杂。护士要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细心分析其意图,满足病人心理上和生理上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宽慰,感情上得到满足。护士要应告诫老年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做到心胸开朗豁达,始终保持乐观情绪,患者自己首先要情志舒畅,应注意与他人和睦相处,多进行些有意义的交谈及活动,常读书看报,开阔思路,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遇事要冷静,减轻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生活护理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情绪等日常行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帮助患者做好合理的生活安排,对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再发尤为重要。首先告知患者睡眠要充分,每天最好要保证有7 h的睡眠时间,利于体力恢复。但白天不要过多的睡觉,以免夜间失眠。冠心病发作患有急性心梗时,要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此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两周内各种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发病后两周无特殊情况,病情稳定,可适当在床上轻微活动,卧床休息不应低于4周,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以免发生褥疮及其他并发症。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3.3饮食护理饮食宜少食多餐,食物要清淡、利于通便。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少糖少盐,限制总热量。切勿饱食,因饱食后胃部胀满,可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定时排便,切勿用力排便,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对便秘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应用缓泻剂等。
3.4并发症护理注意睡眠时有无鼾声呼吸,有无呼吸暂停现象,以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如有心绞痛伴呼吸浅快者,应防止心肌缺氧,必要时可适当吸氧。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高,须注意血压的变化,冠心病病人如血压过高,心肌耗氧增加,易发生心绞痛,应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使血压维持在120/80mmHg左右。保持脉率在60~100次/分为宜,如脉率>100次/分,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应查明原因,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服药。如脉率
3.5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照医嘱坚持按时服药。为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用的品种越多,药物不良反应率越高,故一次用药最好≤3种~4种。病情允许的话也可服用中药。用药要针对病情,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以免加重肝肾负担和副反应。如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可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尽量采取坐卧位含药。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
3.6 康复锻炼 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度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目标心率(运动后心率)通常较休息时加快20次/min,运动时间可持续20~60min,可每日1~2次。尽量避免奔跑、跳跃,因为有时会因此引起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高龄患者出汗反应差,在气温高时或湿度大的情况下,应暂停运动锻炼。运动前后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热身期和恢复放松活动。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体质。
3.7 出院指导注意劳逸结合,节制烟酒。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努力发现和消除发病因素,加强饮食卫生、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定期回院复查,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如心绞痛发作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宝心丸等,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
4 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和快速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通过合理的调整,规律的生活,按时服药,坚持锻炼等,能有效的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做好冠心病的家庭护理对冠心病的突然发作、治疗、控制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