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顶岗实习鉴定自我总结

顶岗实习鉴定自我总结

时间:2022-07-13 21:57:59

顶岗实习鉴定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顶岗实习效果评估 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

顶岗实习是技工院校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建立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匹配的可量化的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以所在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为例,就技工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进行深入研究。

一、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现状

笔者对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2013、2014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情况进行了调研,目前的评估形式由四个步骤组成:一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评估,第三是由实习指导教师评估,最后是由学生所在专业系进行综合评估。以上四个步骤均为文字鉴定的形式,以定性评估为主,最终的评估结果未出现量化的考核分值,仅有“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四种等级性评价。此种对顶岗实习效果评估的方法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

1.缺乏定量评估

目前采用的评估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定量评估的指标,通常是下发实习手册给学生,分别让学生和企业按要求填写,由实习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定性评价。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则主要依据实结以及日常表现进行鉴定式的评价,无法突出顶岗实习过程的整体状况。

2.缺乏过程性考核

评估内容由学生自我鉴定、企业鉴定、实习指导教师鉴定为主,不能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感、知识及技能、组织管理、团结协作等诸多能力的真实水平。同时,现有的评估方法仅限于考察学生的实习结果,而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过程,缺乏能够体现过程性考核的评估指标。

3.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估

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然而目前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方法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评估应是通过规范的评估体系,突出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估,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性考核。

二、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

1.确定评估对象

构建评估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估的对象,就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顶岗实习效果评估而言,评估对象为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估指标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体现专业的特点。

2.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

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指导教师为辅、学生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估为参考的多元评估体系,可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全面评估,从而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定量评估为主、定性评估为辅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内容及标准。

(1)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学生进入企业后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企业对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管理主体为企业,因此企业对学生的评估指标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评估标准。

笔者对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的多家合作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一方面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考核评估指标,一方面了解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估要求。企业应对学生单元操作、阶段性活动效果进行考核,重点对学生的责任感、工作态度、岗位胜任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与人相处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在企业完成,因此企业评估占总成绩的60%,评估指标多而全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建立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表,详见表1。

(2)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学校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另一主体,主要通过实习巡查、电话、网络等手段与实习生进行沟通、交流,因此仅通过考核实结报告这一项成果性指标的做法科学性不足。

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也重点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指标设计,与企业评估指标不同的是,学校指导教师侧重对日常寻访记录、实习日志、学生阶段实习小结、实结报告等能够体现过程性和结果性的资料进行考核,同时兼顾对工作态度、遵守纪律、解决问题及环境适应能力的评价。学校指导教师的评估占总成绩的30%,详见表2。

(3)学生对顶岗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及小组评估。学生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接受学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应具有自我评价、自我分析和自我提升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估体现了主体对自己思想、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此项分值仅作为参考。

根据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要求,针对集中实习的学生组建学生自我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由小组长详细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及生活等情况。因此由小组长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小组评估,侧重于对学生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与人相处等指标的评价,占总成绩的10%。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自我评估及小组评估详见表3。

(4)综合评估。学生所在系部根据企业、指导教师以及小组评估的量化得分,按60%、30%、10%的权重进行汇总,按得分情况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估等级: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5分为合格、76~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三、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体系的运用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评估体系由于结合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增加了可以量化的评估指标,加强了顶岗实习过程的信息记录和反馈,更注重过程评估,通过对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估以保证顶岗实习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以确保为企业输送优质的高技能人才。

2015年6月,将该评估体系运用于2015届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毕业生,对即将完成一年顶岗实习任务的59名学生(其中24名学生更换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效果的评估,分别由企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实习小组进行评分,并汇总成绩。经验证,该评估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估项目设计合理,能够大大提升评估效率,评估效果良好。

1.规范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体系注重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了企业、学校指导教师、学生三者的评估方向,采用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估方式,有效避免了只以书面材料、报告、鉴定等文字形式评估学生实习效果的现象,从而规范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提高了评估的效率。59名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评估合格率为100%,有12名学生以评估优秀的好成绩,被评定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获得了企业、学校以及同学的一致认可。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顶岗实习效果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可量化的评估指标更为企业提供了观测点,有助于实现高就业率。目前营养与食品工艺专业59名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6.6%,专业对口率达91.5%。

参考文献:

[1]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10(11).

第2篇

[关键词]综合性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管理

[作者简介]李佳圣(1962- ),男,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湖北 孝感 4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A04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85(2012)35-0035-0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遵循职教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五个对接” 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最紧要的一点,“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是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律。目前,综合性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制度缺失、顶岗实习标准不健全、实习专业不对口、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岗位数量不足、实习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实习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较行业性、专业性高职院校而言,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还体现出实习学生人数多、涉及实习行业企业复杂、专业间实习管理差异大等特点。因而,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更加需要模式创新,必须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设计,以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笔者所在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职院校,共设置5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工、财经、管理、信息、土建、语言文化、旅游等多个专业大类。针对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实际,我院就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系列探索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构建“三三三”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性教学活动,是集学校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三方共同利益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为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院构建了学生顶岗实习“三三三”管理体系。

“三级管理”,即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学校、院系、专业三级管理。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顶岗实习要科学决策,协调指导。要成立学生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顶岗实习管理部门,健全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是一门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实施的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要出台《关于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学校督导部门要加强对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各院系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强化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专业是顶岗实习的管理实体,要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分头带教;要充分听取企业建议,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要组织实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保证实习效果。

“三师指导”,即学校配备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实习单位选派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由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直接(下企业)或间接(远程)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生活导师由学校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主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操行管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处理;企业导师由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主要负责实习学生的实习操作指导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三师”紧密配合,协作完成学生顶岗实习任务。

“三方监控”,即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监控。学校及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监控,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顶岗实习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企业及企业导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践管理,监控实习生操作质量;实习学生之间相互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实习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强化顶岗实习前“5163”过程管理设计

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成效,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系统管理设计,强化“5163”管理举措。

“51”,即完善一套顶岗实习标准,健全并落实一系列实习管理制度,开好一个实习动员大会,选好一个实习队长,构建一条灵敏快捷的信息渠道。我院各专业都制定了顶岗实习标准,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实习管理制度并强力落实。每年学生实习前要开院系层面、专业层面、实习小组层面三个动员会,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就业观教育。从细节入手 ,开展“吃苦”“忍耐”“纪律”“责任”“团队”“忠诚”教育。从低层做起,别把“眼高手低”当自信,正确定位,调整心态;确定好实习队长或小组长,建立纵横贯通的师生信息交流渠道,形成学校顶层、职能部门、教学院部、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整体联动,共同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63”,即签好3个协议:学生与企业的用工协议、学校与企业的培养协议、学校与学生的管理责任协议;定好3个导师: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预设3个预案:学生工伤事故处理预案、人身与财产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和学生劳动用工纠纷处理预案;落实3个检查:学校组织巡回检查、“三师”定期不定期检查、实习队日常检查与实习生自查;强化3方责任:学校责任、企业责任和学生责任;做好3个考核:实习生自我总结考核、“三师”鉴定考核、院部鉴定考核。我院签订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顶岗实习协议书,规定了三方的职责,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明确教育部门、校长、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五大顶岗实习责任主体,强化专业(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班主任)、企业两大责任实体,强化专业在学生实习中的责、权、利地位;完整配备了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并强化“三师”沟通和学校、企业、学生双方沟通与多方沟通;签发了《顶岗实习工作手册》《顶岗实习安全须知》《顶岗实习安全协议》等,建立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规定了事故报告程序,并结合多年顶岗实习所涉及的工伤、安全、劳动纠纷等方面的问题,预设了16种事故处理预案;制定并实施了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检查指导制度》,明确了学校顶岗实习管理部门的检查内容,规定了企业导师与专业导师各自的检查责任,定期组织院校领导及专业带头人到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巡回检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实时反馈学校、企业、学生的各种信息和意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顶岗实习鉴定表》,双方共同参与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通过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使学生重视顶岗实习日常表现和专业考核内容的学习,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养成,有效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三、综合性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三种管理模式

1.实习区域集中,企业分散的区域“教产工作站”管理模式。对于部分工科专业以及财经、管理类等专业,我院探索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设立“教产工作站”,定点管理区域内学生的顶岗实习。“教产工作站”是学校产学合作、顶岗实习工作网络中的重要结点,其主要作用是开发、协调区域内集中与分散的实习基地,为专业与企业合作牵线搭桥,负责区域内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工作协调,通过完善协调机制、互惠机制、保障机制等,推动多元整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一是完善协调机制。要协调各方工作,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协调各方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学校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实践教学提供岗位、项目和实践指导教师等,以提高顶岗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完善互惠机制。互惠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动力和纽带。在校企合作框架下,企业通过持续推行“厂中校”和“车间课堂”帮助学校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开展产品研发,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企业的技术结构相吻合,帮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整套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科技成果奖励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规范和建设,保证合作双方各自目标的实现。

2.实习区域分散,企业集中的“教师流动工作站”管理模式。对于医护类、酒店管理类专业及部分批量需求的工科专业,我院以企业为主体,学校参与,师企对接,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来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先后建有大洋电机、大禹电气、北大医学院、孝感市中心医院、上海聚连电子等“教师流动工作站”,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入流动工作站进行挂职锻炼。依托“教师流动工作站”,校企合作申请科研课题,进行前期调研、项目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技能大赛,为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平台,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就业奠定基础。“教师流动工作站”成为学校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状况以及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平台,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落实校企合作项目、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的常设机构。

3.实习区域分散,企业分散的“参与制”管理模式。“参与制”本身是金融寡头逐级参与、层层控制,形成金融资本控制体系的管理模式。我院根据文科类、建筑设计类、旅游管理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借用了类似于“参与制”的管理模式。学校控制若干个专业实习管理实体,专业控制若干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专业导师和生活导师控制若干个区域实习队长,区域实习队长控制若干个实习班长,实习班长控制若干个实,如此逐级控制、层层管理,形成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畅通的管理路径。

在探索和实践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同时,我院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变化,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开辟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基地;拓展和丰富学生顶岗实习内容,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谭辉平,李芹,廖俊杰,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第3篇

乙方(实习学生):

丙方(学院系部):____职业学院____系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____]__号)“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就赴甲方顶岗实习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期共同信守。

实习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一、甲方职责和义务

1.甲方应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包括生产、工程或办公的场地及相关条件。

2.甲方为乙方提供生产性实习岗位时,需为乙方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期间乙方发生人身安全问题依据《劳动法》由甲方负责,其余时间责任自负。

3.甲方根据乙方实习岗位实际情况,按国家规定向其提供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4. 甲方按照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内部员工的要求对乙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并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5.乙方实习期间,若乙方不能胜任工作或不服从安排,甲方应及时通知丙方,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6.顶岗实习结束后,根据乙方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和评定,并签署鉴定意见,以作为考核乙方实习效果的依据。

7.对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符合甲方要求的学生,甲方承诺由事先约定的用人单位于2012年4月20日前跟乙方网上签约或者签订正式书面就业协议(省人社厅式样)。

8.如果乙方实习期间没有不称职的的表现,顶岗实习期满甲方承诺由事先约定的用人单位跟乙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免除试用期。

二、乙方职责和义务

1.实习前,乙方要签订安全实习保证书,保证在实习期间不违纪。

2.顶岗实习期间遵纪守法、注意人身安全,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3.乙方应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汇报自己的情况,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安排。

4.乙方在实习期间应坚持自学学校的相关课程,丙方应按业余教育方式提供相应辅导。乙方必须参加学期末的课程考试,若因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需持甲方证明提前申请缓考。甲方应为乙方的学习和考试提供方便。

5.实习期满,乙方须写出书面总结和实习报告交丙方检查和保存。

三、丙方职责和义务

1.与甲方一起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

2.与甲方一起做好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考核鉴定工作,对其实习期间的表现作出实习鉴定。

3.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违反《顶岗实习协议书》规定、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的学生,丙方将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须共同遵守。其他未尽事宜,由三方协商解决。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名):

法人代表或委托人(签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家长(签名):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盖章):

法人代表或委托人(签名):

第4篇

关键词:顶岗实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45-02

高职教育是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既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以本地企业需求出发,借鉴勤工俭学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一种校企合作新模式——顶岗实践。

2010年,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与长沙某大型超市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轮换制顶岗实践方式,有近50名学生经过前期的培训和学习,利用课余、节假日期间在该超市的收银岗位进行顶岗实践,使企业平稳渡过了周末、中秋节、国庆节和春节的销售高峰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据该连锁超市旗舰店的统计分析,在中秋和国庆期间,共有24名学生为该超市创造了约349.3万元的销售收入,得到了企业方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学生在顶岗实践中也收获颇丰,一方面,每小时10元的薪酬标准,远远高于市场一般水平,学生感到很满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学生能在顶岗实践中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体会到服务行业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和劳动纪律的严肃性,体悟到“客户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真正了解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及辛苦程度。顶岗实践不仅仅是一种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获得就业能力。

顶岗实践: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优势

顶岗实践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本地企业,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鉴勤工俭学模式,采用轮换制,以时计酬的实习方式。这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可满足企业季节性生产需求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常常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内,而不同的企业具有季节性生产特点,这样会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正赶上企业的淡季。尤其是服务型、销售型企业,如超市、商场、酒店、餐饮等行业,都存在旺季和淡季,或每天都有销售服务高峰时段。一般情况下,企业自己的员工能完成基本业务量,而在假期、周末迎来销售及营业高峰时,就需要大量人员的补充。而我院的顶岗实践模式正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季节性需求,帮助企业度过销售和服务高峰期。另外,学生的假期正好与这些服务行业的季节性需求相契合,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也是顶岗实践模式得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勤工俭学式顶岗实践,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顶岗实践借鉴勤工俭学模式,采取以时计酬的薪酬制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批次到企业接受实践锻炼。这样,学生能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指导和培训下,参与实践学习,顶岗工作,并能获得一定的(比较满意的)报酬。这种灵活的方式和有保障的薪酬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工学交替的实践方式,可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顶岗实践是主要针对高职一、二年级学生,采用轮换制进行实习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学校实践实习条件不足的困难。尽管近年来学校的实践实习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引进了相应的软件实训平台,但仍然滞后于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市场营销本属于应用型学科,更需要到实践中去演练、去经历,而学校的实践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学生在学校经过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可以进一步增加实践动手机会,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技能的培养,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企业顶岗实践,可为学生今后的实习与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前移,大学生实习“僧多粥少”的矛盾突出,据相关调查,实习学生与岗位之比超过10∶1,实习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找工作。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更青睐“熟手”,多数抱着“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想法,希望学生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实践经验,能快速进入角色,将会为自己的实习与就业赢得更多资本,创造更多机会。

顶岗实践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合作问题 企业作为商业实体,保证正常的经营状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经营的首要任务,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商业企业必须承担提供学生实习场所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顶岗实践处于缺乏政策指导的尴尬境地,仅靠学院与企业的沟通合作来维持。如何保持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如何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问题 顶岗实践的主体是高职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实习,因此,总是穿梭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徘徊在学习与工作之间。对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和完全不同的生活内容,学生能否适应?能否实现实践锻炼与课堂学习的双丰收?学习效果能否保证?学习成绩会否受到影响?对于这些问题也必须正视。

教师的教学问题 顶岗实践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同步,使教学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院的管理问题 顶岗实践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此外,采取轮换制方式,学生分批次到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涉及多方合作企业,更增加了管理和监督的难度。如何进行监管?谁来监管?这也是顶岗实践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顶岗实践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政府大力扶持,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顶岗实践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服务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因此,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是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政府可以给予参与合作的企业以直接经费资助,或采取税收减免方式引导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企业配合,搭建校企合作的发展平台 学生顶岗实践的场所是企业,企业的支持、配合与管理是提高顶岗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学校与企业应在双方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同盟,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同盟大会,给学校、企业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构建共谋发展的平台。合作同盟的成立,一方面,能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成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纽带,实现校企双赢,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顶岗实践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完善管理制度,实现顶岗实践的规范管理 为保证高职学生顶岗实践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卓有成效,加强顶岗实践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构建规范的顶岗实践管理体制,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践管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践指导到学生实践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践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在对顶岗实践学生管理方面,要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纵”是指高职院校通过系部、教研室、专业教师、辅导员实现对顶岗实践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以保证实现顶岗实践教学的目标。“横”是指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

推动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融入顶岗实践 在教学计划中,要明确顶岗实践指导教师的职责、顶岗实习的章程、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方法和等级。学院在制定这部分教学计划时,应多从顶岗实践的需求出发,与企业加强沟通,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工作计划的设计及制定,改变学校闭门造车制定教学制度的方式。一是要切实加强与本地企业、本土企业的合作,经常性地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以此作为制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践总体培养方案、确定培养规格及培养方向的依据,使顶岗实践的方案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兼顾企业的运作规律。二是课程教学要与顶岗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教学融入顶岗实践中。课程责任教师应根据本课程与实践岗位的结合点,提出若干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实践,同样要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可以采取每月组织一次“顶岗实践汇报会”的方式,对学生在顶岗实践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分析。此外,课程考核也要与顶岗实践结合起来,顶岗实践的成绩应占总成绩的50%。

加强教育管理,确保顶岗实践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顶岗实践的顺利进行,要重视顶岗实践前的教育和学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结合学生实习工作岗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践前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实习岗位的认识。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适应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学院要加强顶岗实践前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在顶岗实践期间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因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应要求学生学习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相关知识,使其对实习企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更清醒的认识,缩短适应期。

从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来看,顶岗实践这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服务本地企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可以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广阔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保障学生顶岗实践的顺利开展,首先,要赢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参与;其次,要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双赢”机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再次,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教学与实践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学生顶岗实践模式,如此才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高皖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2]田玉珍,薛保民,田铁牛,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3]席磊.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

[4]李冬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失败原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0(2).

[5]李俭.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6]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顶岗实习;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23-001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条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学生实习,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各校立足办学实际,采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企业委培等方式,为学生顶岗实习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部分专业不对口,管理不到位,实习效果不佳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现就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加以分析,对职校学生顶岗实习提出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现行的中职学制“2.5+0.5”,需在三年级的后半学期安排学生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一是学生心理落差比较大,学生对到企业去顶岗实都满怀期待和憧憬,但是到企业一线生活、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发现企业条件与理想有不小的差距,待新鲜感过后,一些学生自然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波动。他们有的适应不了工作的苦累,有的适应不了生活的艰苦,安逸的校园生活与企业工作相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使学生难以从学生身份很好的转变为员工身份,从而产生厌倦甚至抵触的心理。

二是专业不对口或岗位层次低,学校在联系单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很难做到百分百专业对口,有很多学生被安排做与专业基本不沾边的工作,甚至也有学生被安排在重复性的层次较低的岗位工作。

三是实习工资低,心理不平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也承担了企业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任务,学生会认为自己和正式员工做一样的事情,怎么得到的报酬少那么多,企业则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对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尽到应有的教育责任,把学生当作工人用,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

四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表现在职业学校响应教育部倡议,积极筹划顶岗实习,忙的不可开交,而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态度冷谈。往往学生顶岗实习“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鉴于以上问题,学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后,必须做足功课,为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必须把几个关键点控制好。

一是前期工作

1.顶岗实习前应跟学生、家长、企业签订好必要的协议、合同。在学生出发前应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同意子女外出顶岗实习,和家长签订好外出实习协议。不然外出实习后,如果遇到意外事故或出现其他问题,难以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力求得到家长的最大支持,以便预防发生意外事情后家长闹事。在入厂前,应和企业签订好劳务合同和相关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的观点,顶岗实习质量控制过程逻辑上的第一步便是制订顶岗实习计划。不仅如此,顶岗实习计划作为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也是顶岗实习管理实践中的第一个主要环节,可操作化和严细化要求颇高。

3.实习协议的签订。为了维护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严格遵守教育部有关中职生毕业实习的规定,我们要求所有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并购买实习期的人身安全保险。

二是中期工作

1.建立检查体系。实习生进入用人单位参加实习后,为了实现毕业生实习过程的可控性,及时掌握实习生实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二级检查体系。(1)是班主任检查,由于实习期间学生整体比较分散,跟踪管理学生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要求全体班主任克服困难,每月对本班实习生实习情况进行四次检查,全班学生在一个学期内都要求检查。(2)学校行政检查,校行政检查的侧重点是班主任检查工作是否到位?用人单位对我校实习生的总体评价等。

2.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支配人们行为的驱动力有两种:一是内驱力,二是外驱力。外驱力是一种外部力量,纯粹有外驱力支配的行为是不坚定的。实习过程中如果不是内驱力而是外驱力来支配这一过程时,学生就很难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只有将学生的顶岗实习转换为内在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实习的主动性,这种实习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实习。

3.注重过程评价。由于中职生在实习期间既是实习单位的学徒工,又是学校的在籍学生,兼有双重身分,因此,对实习生的考评必须建立一套校企共同参与的科学的考评机制,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实习生的考评应主要包括实习单位的考勤、班主任检查和实习指导老师评价等。

三是后期工作

《教育部就职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全文)(3)》中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统一格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学校应将考核要求提前告知学生。对中职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原则上占总成绩的70%;二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评价,原则上占总成绩的30%。”鉴于此,必须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绩效评价工作。

1.实习单位的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应包括实习任务、劳动成果、劳动纪律等。

2.学校评价。则是根据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校制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工作,校企双方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以此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2007年6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第6篇

[摘 要]顶岗实习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一种新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从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顶岗实习的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目的是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师范生;研究

顶岗实习是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实习模式,它肇始于2002年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小松树计划”, 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派去农村中小学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的一种实习模式。其特点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处在与实习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实习生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学生实习时间长、力度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全方位的实践锻炼,克服了常规实习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草率收兵的弊端。

目前顶岗实习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从2002年第一期顶岗实习开始国内许多师范院校跟进,本文以石家庄学院教育系为例,探讨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顶岗实习的情况

1.基本情况。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从2009年对教育系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首次采用顶岗实习模式至今已经有5期(一年一期,一期历时半年),分别是07-11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总人数达287人。实习基地从最早的保定顺平县的6个实习点扩充到石家庄开发区和石家庄元氏县等25个实习点。实习点最初总体师资力量不强,设备落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不发达,但随着近五年的发展,我校已经和一些条件好,设备先进、教学理念先进的实习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实习基地的层次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和班级管理。我院派出的实习生主要担任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的教学,音乐、体育等副课的教学也会承担一部分,此外学生还教授过心理健康课程,平均计算每位实习生一学期至少担任2门主课的教学,担任2个班级的教学,每天至少上4节课,总体来说教学任务繁重。在班级管理上,一半以上的实习生都会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即使不担任班主任的实习生也会开展日常管理学生、开班会、对个别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

3.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总体来看,这五期学生的实习成绩良好。第一,我院的学生赢得了当地良好的口碑,不管是实习基地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各个实习点的校长或学生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表现是认可的。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特意给我院第一期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写了一封信,表扬实习生对其孩子的帮助,在信中家长说道要深深感谢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并感谢石家庄学院对这位同学的培养。第二,我院学生在当地各个乡的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大体上计算有1/3的实习生获得过奖励。第三,在期末全乡或全区排名中,我院实习生所带的班级取得较好的名次。

二、顶岗实习的意义

1. 促进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所上的一门动态综合性课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元性、可变性、开放性等特点,是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为一身的综合型课程。“深度实践”是顶岗实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为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分的条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高效的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智慧。

2. 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特岗教师选拔招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青睐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因为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其适应环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高势必会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以第一期07级小学教育专业19名学生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学生毕业为止,有5名同学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有7名同学已经与各类学校签订了协议,还有7名同学考取了特岗教师,该专业与未参加过顶岗实习的教育系相关专业学生比较,就业情况比较乐观。

3.促进培养方案的改革。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许多专业比如小学教育专业是07年才增设的本科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方案的设立并不成熟,许多课程的设置只是参考了同类院校的课程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与我院的实际情况如师资队伍、学生状况、地域特点、学院目标定位等相结合,也没有更多的实践资料可供参考。而顶岗实习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立提供实践素材和实践经验,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可以发现课程设置、教育实习中的一些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的修订培养方案,培养出更优秀的师范生。

三、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专业指导力度不够。对顶岗实习生的教师专业指导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当地实习单位,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目前这两面的指导力度都不够。通过访谈得知实习单位虽然给顶岗实习生派了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但是指导力度不大,有些实习单位的指导流于形式,这与实习点领导对顶岗实习生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实习点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关,还与顶岗实习生本身的求知欲、上进心有关。另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指导力度也不强。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每一期都是派一名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全部事务如与当地教育局的沟通协调、各个实习点的维护、实习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实习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带队教师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这势必会削弱了对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力度。

2.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缺乏对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带队教师在带队之前没有经历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熟悉学生顶岗实习的流程,领导或者上一位带队教师基本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给下一位带队教师介绍带队注意事项和相关流程。这会首先会导致带队教师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清晰,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其次会导致许多带队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的得以推广,带队教师的工作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困难,必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总结经验和窍门。最后会导致对带队教师的管理不够科学,很难准确、有效地对带队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3.缺乏对学生的规范化考核机制。目前我院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以带队教师为主,带队教师根据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班级管理、期末所带班级的成绩与排名、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再在实习鉴定表中给出实习成绩的等级和简短评语。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粗糙,缺少考评的维度与具体评价指标,缺少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标准化程度较低,信度、效度也较低,很难客观、准确的反映出每一名同学的真实顶岗实习水平。

四、对开展顶岗实习的建议

1.发挥院系的二级督导作用。所谓院系的二级督导是指对顶岗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要以实习生所在系为主,学院的管理为辅,两种管理与指导着相结合,充分调动全学院的优势资源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比如,实习期间组织学院的教学督导组深入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可以让教学督导组成员参与到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讲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中去,实习结束后,督导组成员还可以参与实习成绩的评定,协助院系总结经验。还比如,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派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化素质与职业化能力的相关培训,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高效执行能力等,使学生尽快的蜕变成一个职业人,胜任新的岗位职责,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2.加强对带队教师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如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法、说课与评课、班级管理);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顶岗实习生的特点;实习基地的特点和介绍;历届顶岗实习中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等5项。其次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上课、座谈等形式对带队教师集中培训,在培训时将以上培训内容印制成册,供教师学习以及日后的查阅。最后是培训的时间,可以在顶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展,采用少时多次的分散培训,也可以在顶岗实习前一个月短期集中培训。

3.规范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考评。对学生的考评关键是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考评内容。首先是实习生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单”,在评价单中明确了具体的评价维度及各级指标,每次听完实习生的课之后由听课教师填写,这样可以做到对评价内容的定量化。其次是班级管理,可以设计一份“班级管理效果评价单”,由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与校长填写。再次是实习生的作业,由带队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二,确定评价人员的多元化。评价人员包括4类: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如带队教师、教学督导员等;实习基地的教师如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校长、教务主任等;当地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实习生自己如实习小组长等,力求通过不同人群多个角度对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做到客观考评。

第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评价结果不但要给出量化分数与等级,而且应该包括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红惠.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三所本科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

[2]李春晖,郑新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评优工作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3]刘大军,许文果.顶岗实习背景下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4]陈光磊.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J].教育探索,2011(10).

[5]吕京.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现实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

[作者简介]郭雪萍(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第7篇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从顶岗实习前续工作、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后续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5)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研究得出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6)构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得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8篇

摘要: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对人才培养产生了深刻影响。应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解决高职院校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生;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思维

基金项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立项课题“民办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MC1412)

作者简介:陈家颐,男,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58-03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在互联网时代不懂互联网思维不行,不用互联网思维也不行。

一、用户思维:为学生量身定制顶岗实习方案

用户思维的核心是强调用户至上,一切为了用户,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求,这也是互联网的取胜之道、成功之道。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双十一”活动,连续不断创造销售奇迹,从2009年的0.6亿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500多亿,靠的是互联网便捷快速,靠的是服务至上的思维定位,得客户者得天下。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根据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特殊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通常会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间有半年、也有一年。意在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积累职业岗位经验,以便顶岗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由于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不对称性,顶岗实习的专业差异较大,有的机会多求大于供,有的机会一职难求。学校量身定制顶岗实习方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顶岗实习做到精细服务,精准服务。

(二)细化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

顶岗实习的总体目标是综合能力训练和就业。理想的目标是两者兼顾,但事实上往往不能兼顾。因为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对学生的就业都有门槛,学生对就业也有各自的选择。学生顶岗实习后,有的可以就业,有的不能就业,有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学校只有对学生顶岗实习目标进行细分,才能满足量身定制的要求,提高顶岗实习目标的适切度。

(三)通过挖掘企业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内容、时间和模式

这不是估摸与猜测,积极探索“旺入淡出”、“岗位轮换”等不同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多元模式,丰富学生顶岗实习的体验。顶岗实习坚持用户至上,不仅要注重多少学生参加顶岗,进行数量统计;更要重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体验,善于将学生实习的体验ROI变成绩效考核的KPI[1],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环节的满意度。

二、产品思维:为企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支持

产品思维是产品制作过程中,由目标引导到产品的思维习惯。互联网产品日新月异,在虚拟空间实现真实产品赢利,离不开产品思维的影响。微信借鉴QQ发展的思路,坚持目标引领,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用户破亿。互联网企业强调产品经理的基础要求规则是:把自己当成用户。做任何事,能够从产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做产品的思维来开展整个工作。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向企业提供的是初级产品,最终是为了向企业输送合格的岗位人才。

(一)确立合格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代价意识

学校通过压缩校内学习时间增加企业顶岗实习是一种代价,企业为得到合格员工付出对学生指导也是一种代价。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回报。如果学校仅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以此作为激发企业提供岗位的动力,只会与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如果企业将学生顶岗实习只是当作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劳动,只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影响学生对本职业的正确认知。不仅不利于合格的人才培养,而且会加剧员工的流失,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确立合格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代价意识,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企业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步。

(二)加强实习生管理,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有效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带教老师、企业指导师傅和实习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顶岗实习管理要遵循顶岗实习的规律,带教老师要定期检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困难,尤其重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企业师傅要根据真实生产的规范与要求,指导学生实施安全生产、规范生产、有效生产。顶岗实习生要按照实习要求,努力工作,及时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合理评定顶岗实习质量

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有相通之处,但两者之间对人才质量评价客观存在差异。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员工仅靠学校的培养是不够的,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有时是模糊的,对学生的评价是建立在一种对学生质量的体验上,企业对学生只能给出的答案是“好、不好或者一个分数”。很少能够告诉学校,学生哪里不好,哪里教育出了问题,更不可能告诉学校用什么的方法改。因为,学生经过顶岗实习的训练,毕业后对职业还有各自不同的选择,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体验好不代表学生成长的无限生机。所以,合理评定顶岗实习生的质量,学校需要征求企业的反馈意见,还要确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主体意识。[3]

三、极致思维:为顶岗实习学生做好指导

极致思维是将互联网产品做得最好的思维,互联网企业对极致的理解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是“不疯魔,不成佛”。本质是为用户做得最好。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服务怎样将做到极致,体现出专业态度与专业精神。

(一)加强顶岗实习生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指导,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提高他们职业的理解度和忠诚度

顶岗实习生从学校环境走到企业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企业反馈学生的不适应,往往是职业理解和人际沟通问题大于技术问题。学生存在岗位认识理想化、人际沟通简单化倾向,对岗位要求不理解,导致顶岗不安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将顶岗实习中的职业认识教育做到极致,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定位,是做好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重视顶岗实习网络指导

一个专业学生往往是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地点顶岗,老师要做好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必须善于通过互联网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保持沟通。比如,运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组织顶岗实习的学生及时分享经验,共商解决困难的办法,丰富学生的实习体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充分发挥校内指导教师的作用

顶岗实习生的时间主要在企业,指导工作往往容易依赖企业指导教师完成,校内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不足。事实上,顶岗实习期间,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都期望校内指导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校内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对学生更了解,对学生实习的目标和要求更明确,比企业指导的协调能力更强,校内教师要主动介入顶岗实习,主动想实习生和企业所想,做实习生和企业所做,并且要主动发现,解决企业指导所不能发现的矛盾和问题。

四、迭代思维:快速改进,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迭代是快速改进,是产品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经过一个怀疑、接受、追捧的快速迭代的过程。顶岗实习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同样经历不理解到理解、试点到全面推广的过程。顶岗实习环节要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必须借鉴互联网迭代思维方式,快速改进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快速改进不是方向的变化,而是细节不断完善。

(一)不要错过每个工作改善的机会

顶岗实习是学校的人才培养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代表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改善顶岗实习首先要改善工作方案。在现有校企合作背景下,顶岗实习方案刚开始不能有完美主义情节,或是将方案做到100分才让学生去顶岗。尤其是受专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影响,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不等,统一的顶岗实习质量标准,也不完全能适应所有顶岗实习生的质量要求。所以,学校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对顶岗实习生有基本的要求,又要对不同顶岗实习的学生有个性化的质量要求,包括顶岗中轮岗的标准,克服重顶岗实习生集中单位学生的指导和质量考核,轻人数分散的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和质量考核;重首岗顶岗质量标准考核,轻转岗顶岗的质量标准考核,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二)丰富学生顶岗实习改进工作的参与感

顶岗实习改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学生是顶岗实习质量的体验者,也是质量的最终评价者。学生参与工作改进体验的前提是参与,学校在顶岗实习前的方案制订、方案实施、实习结果的考核和反馈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他们通常会将学校所学和实际岗位所需进行比照,顶岗实习过程中他们对在校学习效果有最直接的感受。学校除了实习前要详细介绍校内外实习的差异,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用足够的热情,与学生一道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问题,丰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改进的参与感。

(三)提高顶岗实习迭代的创新度

迭代要求创新,要从顶岗实习的专业需求出发,针对专业岗位能力的差异,切忌标准雷同模仿。创新需要做减法,顶岗实习重点做到不复杂,一目了然。专业的重点在什么情况下,是学生对专业顶岗实习要求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了解时,就必须减少,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能知道应当做什么。做减法是简约,简约不是简单。简约的背后是技术与模式创新,是“少一分太少,多一分太多”。创新需要做细节,只有将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顶岗实习才是完整。互联网时代的模仿和抄袭,难以避免。顶岗实习方案可以借鉴模仿,但做好每个细节,并且具有完整性,就不惧别人抄袭模仿,最终必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必定会培养出独具一格的人才。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时代,应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工作,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需要合理定位、以人为本,强化指导,快速改进,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的制度,加强学校、企业和实习生的合作,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

参考文献:

[1]郝静.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1):32-35.

[2]曹晓兰.论校企合作中的毕业生顶岗实习[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90-92.

第9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推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顶岗实训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一门课程,有明确的学分要求和教学内容要求,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顶岗实习模式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顶岗实训模式就是在三年完整的教学中,两年在学校组织,半年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最后的半年为综合应用。两年的校内教学以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学生在企业的半年以顶岗实训为主,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所在岗位选择实训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角度――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正确

顶岗实习是一个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一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但是学生总是把顶岗实习与就业划等号,错误的认为实习与就业就是一回事,对顶岗实习的单位过分的挑剔。企业性质、工作地点、待遇等等问题都成了他们考虑的重点,却丝毫没有从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出发来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2.企业角度――为顶岗实习提供的岗位层次不高

因为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所以一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岗位会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符。在加上企业对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能力的不信任,部分学生被安排在简单、重复性劳动较多的岗位上,使得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没能得到施展,实习效果不理想。

3.学校角度――管理落实不到位

顶岗实习涉及到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指导老师,关系到学习、安全和生活等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再加之,学生实习地点有零散,流动性大等特点,使得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了电话指导或者网络指导。由于土建类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特点就是偏僻、交通不便使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鞭长莫及。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模式

1.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学校需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以充分胜任未来工作岗位中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够对两年来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地应用,一方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验,另一方面也使每个学生在实训期间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是培养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施工顶岗实训,了解道路桥梁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熟练应用常规的公路或其他相关工程的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检测技术、工程养护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掌握公路工程相关的基本规程和方法,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或其他相关工程的施工工艺和相应的施工、检测、养护、监理等基本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沟通、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社会能力。使学生的顶岗技能达到专业技术员级水平,并结合实训情况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报告(或论文)的撰写。

2.加强企业与高职学校合作的意向

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产生的积极、正面的影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不能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尽量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让学生尽情发挥他的所学所能。企业认真对待学生,学生一定会真诚的予以回报,这样才能如鱼得水,互惠互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提供岗位,获得的是技术上的进步,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合作,最终受益的是企业和学生。

同时,企业也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需根据顶岗实训的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指导,监督学生实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解答学生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加强实训学生的日常管理,做好监督和记录工作;定期与校内指导教师及校方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就实训情况进行交流。

3.成立校外顶岗实习工作组

学校应成立校外顶岗实习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系部领导、专任教师以及辅导员组成。其主要流程:联系实训单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巡查――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完成实习。顶岗实习工作组成立的目的主要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等。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出发,指出了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校内、校外二方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也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是指纯实践教学,是指文秘专业学生离开理论课堂进行的社会实践锻炼,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广义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课堂理论实践教学,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锻炼。本文中的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根据国家劳动部颁布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中规定,秘书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这为秘书职业确定了一个基本标准,也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基本参照。 

一、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文秘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教室型”的实践教学状态。虽然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但没有完全将实践教学与秘书资格鉴定的要求想结合,所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力度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性。 

文秘专业由于“文”性太强,致使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教、学、做”不系统、不彻底,缺乏持久性。高职文秘专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当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征,实现课堂实验、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训相结合。但由于教学目标、实训方式、实训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只是融入了一些简单的实训项目,加之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未能突破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力度明显不够。 

(二)校外,校企一体化浮于表面,合作缺乏稳定性。 

一方面,由于学校对校企一体化认识不够,对文秘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相关性缺乏研究,文秘专业的校企一体化只是浮于表面,合作缺乏稳定性,不能有效地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我校文秘专业一直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工学结合,但由于文秘专业岗位分散,企业对文秘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造成实习岗位紧张,顶岗实习不稳定、不广泛,学生实地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真正受锻炼的机会不多,结果只能是走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的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建议 

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是高规格文秘专业人才获取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紧扣秘书职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三种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教材中技能部分要求中,把秘书的核心能力主要概括为办会能力、办事能力、办文能力。所以,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来,以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办会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为指针。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办会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是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宗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坚持以训练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为首要目标,传授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兼顾的、是实践教学的辅助目标,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实践教育的最高目标。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紧贴用人市场和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两个实际,应该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践教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演示和指导,讲解要精炼适当。比如在办会版块的实际操作训练的8—10个课时中,6个以上的课时应该让学生从会前的准备、到会议的组织和服务,最后到会后的善后工作进行训练和实际操作, 教师只作指导和演示。 

(二)以秘书职业技能考证的核心要求为标准,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训,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本着以秘书考证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原则,通过“模拟训练、岗位仿真、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系统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从职业角色到专业人才”的两次跨越。在模拟训练中,主要采用课内实操、基本技能实训、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岗位仿真则以校内各处室见习、文秘基本技能实践中心见习、校外基地假期实习为主;顶岗实习即第六学期为期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步步提高。模拟训练和岗位仿真主要是在课堂和校内的办公室进行的,管理和评价相对有效。而顶岗实习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在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上有一定的难度。顶岗实习应该采取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家长三方共同管理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实习效果,保障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并对实习生进行就业指导。其中,专业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起主要作用,专业指导老师不定期地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还应定期与学生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并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悉心的指导,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紧扣秘书职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群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4(11)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55-02

一、引言

国内外高职院校均在教学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有待于改进和突破的问题。高职教学改革要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扩大教学改革的深度、创新教学改革的方法、注重教学改革的实效,这些问题是所有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高职教学改革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高职发展的问题,现将高职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已存专业,课程体系很难做到推陈出新,部分教师对专业建设固定的思维模式制约着课程体系的改革,部分教师缺少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勇气等均导致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很难与科技发展同步。对于新兴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对于新开设的新兴专业,赞同借鉴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但不能完全照搬,对于不同的院校,课程体系应该具有本校专业的特色和亮点。

2.缺乏高职教材。对于一些原始专业,高职教材的可选择性还比较多。对于新兴专业,高职教材就非常缺少,有时不得已会选择一些本科教材或是研发人员手册,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教材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基本建设内容,其教材更新和编写的速度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各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大力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与之配套的教材系列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职业教育的特色决定了课程和教材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先进性。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新颖。高职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主导理论教学方式不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项目分组管理教学、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提高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1],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请企业教师多数为待业人员或在读研究生,名不符实。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再学习和再培训的机会不够重视,导致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不明显。

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的新开设专业,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对新兴技术或产业不熟悉,市场和企业调研力度不够或精力有限,教师队伍中缺乏甚至没有掌握新专业方向的教师,这三种不利因素导致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尤其是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和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更不明朗。

6.实验设备有限。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加强专业理论的实际操作、实践验证及实践创新,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其创新能力。但就目前看,高职院校中非重点专业实验设备有限,或是开设的课程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成了纯理论教学。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边缘专业的建设,与专业课程对接的实验设备必须具备。

7.顶岗实习无考核制度。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阶段通过学校联系企业等途径被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但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更关注顶岗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将顶岗实习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等目的忽略,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断更换企业。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频繁换岗,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岗位上无法坚持下来。

8.校企合作成摆设。高职院校中,几乎每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的对象,但在实际教学、实践锻炼、学生就业中,企业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2]。在个别专业中,校企合作只是个空壳,只是摆设。高职院校不能给企业带来剩余价值或是不能输送满意的毕业生,企业当然不愿意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机会。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如果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必须要看教师和企业高层领导的私人关系,还要给企业参观的费用。很多企业不重视与高职院校间的校企合作。

三、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鉴于高职教学改革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现将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总结如下:

1.课程体系标准化、健全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建立应该立足于行业的发展需求,以本专业岗位需求为借鉴,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形成一套紧跟专业发展与核心技术为一体的标准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和扩充。

2.专业教材丰富化、实用化。在高职院校中,新兴专业紧随着新兴技术或产业诞生,而新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配套的高职教材少之又少,很多老师无奈选择本科或供企业人员参考的教材,这无疑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紧跟新兴技术或产业的高职教材编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了配套的、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这类教材应重于实践教学、突出理论的实用性,尽可能多的提供企业真实案例,使学生在课堂就能接触企业真实的案例项目。对于高职院校新兴专业的教师应将专业教材数量的丰富、质量的提高作为编写专业教材的目标,在此前提下,保证高职教材的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配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群体发展的要求,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推理和抽象能力都偏弱,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根据课程特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有效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接受程度。

4.教师水平“双师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的队伍正逐步向“双师型”转化[3],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是在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具有企业实践或锻炼的经历即工程师资格,并能掌握专业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与科技发展同步。既能站得住讲台,又能跟得住时代。高职院校要多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锻炼或实践的机会,为“双师型”不断补充技术能量。重视和加强实践指导教师岗位建设,区分实践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的岗位区别,使实践指导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加强高职教学的实践指导环节。高职院校要严格企业外聘教师的审核制度,提高企业外聘教师的待遇,使企业专家能够真正走进课堂,壮大高职教师队伍的项目实战能力。

5.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化。培养符合职业标准、能够承担专业岗位职责的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高职院校中,尤其新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行业中找不到合适位置。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明确专业领域对应的工作岗位定向培养等。

6.实验设施齐全化。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验设施必须配套、齐全。就目前来看,原始专业的实验设施陈旧,新兴专业的实验设施不齐全情况较为严重,希望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对这种情况给予重视,对实验设施配备的速度和必备的种类给予优先处理或批复,使高职院校的实验设施真正做到齐全化,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使专业实验设施的更新能够同步。为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必备的硬件基础。

7.顶岗实习规范化。作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渠道,是适应专业岗位的接轨时期。但目前,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没有完善、规范的考核制度,导致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相关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同要求,这也导致部分学生感觉压力太大,在短期内无法完成或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部分学生有了临阵脱逃的想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纳入能否按时毕业的条件,相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任务分配、任务完成质量有个过渡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逐步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系部或专业要和企业保持良好的交流渠道,将相互的考核结果作为借鉴和参考,建议开发一个顶岗实习的管理网站,学校和企业均方便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和考核。

8.校企合作深度化。在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均不足,构建校企双赢互动的长效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能够长期化、深度化,必须以双方的利益共赢作为前提,确定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双方利益权重存在偏差时,另一方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目前无法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必要时可由政府进行干预。

四、结束语

高职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高职教学改革这种途径,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运川.高职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黑河学刊,2009,(9):99-100.

[2]徐炳文.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与职业标准的对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20(6):29-31.

[3]张泽奎,杨晟.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J].现代商贸工业,2012,(6):128-129.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一、引 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和监控带来了不少的难度。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绝大多数仍停留在结果检验阶段,存在着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的问题[1-3],这往往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

要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必须紧紧把握住三个环节:一是前期规划设计质量环节,二是中期过程管理质量环节,三是后期评价反馈质量环节。其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又具体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拟对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力图构建起真正与高职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4-6]

顶岗实习与传统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有很大区别,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匹配。因此,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

1.评价目标的多维性。学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目标(知识、技能、素质)的多维性。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指导老师,还要包括企业指导老师、其他学生等多个主体。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及评价主体与被评对象之间的互动性。

3.评价内容的系统性。由于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外,还要对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企业等进行评价。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随机抽查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5.评价环节的宽泛性。评价体系不仅考虑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还要考虑实习前的方案设计和实习后的效果总结、反馈整改措施等。

6.评价指标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应该具有指导性,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4-6]

由于学校不完全具备顶岗实习安排的主动权,故有些因素(实习时间、实习岗位等)是学校不能事先完全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前期准备。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及质量评价

(1)顶岗实习企业调研。由系教研室对实习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实习企业的规模、效益、岗位、环境等情况。考核评价关键点(a1):实习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且与专业对口;企业不能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存在轮岗的机会,实习环境安全卫生。

(2)签订实习协议。由教学系与选定的实习单位就实习事宜签订实习协议,确保学生在实习中的权益,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敦促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考核评价关键点(a2):确定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保证实习学生的合理报酬(明确实习工资不低于实习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实习企业为学生投保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明确学生因实习而意外受伤的责任承担;实习期间知识产权的归属;实习学生实行8小时工作制,若有加班必须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加班工资参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3)制定实习方案。为使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有机结合,由系专业教研室和实习企业联合制定本专业整体实习方案,明确规定实习的目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考核评价关键点(a3):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将企业的生产、维修、测试、辅助开发等任务转化为实习任务,根据企业岗位用人标准来设计实习考核标准,明确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职业能力目标、考核评价方法,确定定期换岗计划,同时明晰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企业指导老师的责任。

(4)实习动员大会及安全教育。实习前的宣传动员大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给学生传达实习方案,讲明实习目的、意义、内容、方式、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纪律、职业道德和安全等教育,讲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的人际关系和理解企业文化。考核评价关键点(a4):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了解顶岗实习的安全事项;学生签订实习安全承诺书;让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细则以及知道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实习期间如发生违法违纪或由于学生的原因导致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由学生本人负责。

(5)告家长书。顶岗实习前要由指导教师寄发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请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考核评价关键点(a5):家长签字同意学校的实习方案,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

2.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4-6]

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便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顶岗实习要重视中期过程管理,建立以过程考核为重、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考核为辅、考核主体多元、考核对象多样化系统化的多向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体系、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实习中期的过程管理及质量评价

(1)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学生评价体系包含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价和学生实习小组评价等三方面的内容。

①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着重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日志及实习周记的填写、参加技能培训的出勤率、实习心得、实习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履行学校相关规定等情况。评价关键点(b11):实习态度端正,遵守校规厂纪,能尽快适应岗位,心理素质良好,能适应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与实习指导教师主动及时联系和沟通,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实习心得体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方面的收获),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等等。

②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要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重点包括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考核评价关键点(b12):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刻苦);责任心及敬业精神;文明礼貌(是否尊重师傅及职工);劳动纪律;协作能力(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创新意识(是否能够在工艺或技术方面进行革新或有小发明);诚实守信;企业文化(注重质量效益和安全生产的意识,了解6S的现场管理常识);工作绩效(完成实习的项目或任务)。

③实习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有三名(含三名)以上的,可以成立实习小组,并指定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和沟通,学生之间根据实际表现进行相互评价。考核评价关键点(b13):工作认真、遵守实习纪律、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实习期间的收获与进步。

(2)对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指导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与帮助,并且要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学生,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和学校(或系部)实习督察小组对校内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系部。考核评价关键点(b2):下现场实地指导以及联系学生的频率、批阅学生实习日志的情况、指导效果(为学生辅导答疑的及时性和效果)、对实习的阶段性总结情况、与实习单位的沟通情况(维护学生的权益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3)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落实校企共定的实习计划,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纪律、业务考核、技能训练、安全教育、实习鉴定等工作,在业务指导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养。由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将指导教师的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及指导方法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习企业,由企业督促指导教师改进不足。考核评价关键点(b3):企业指导教师具备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工作态度、指导和检查学生的主动性(含频率、次数)、指导效果(讲解技术要领清楚、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指导学生填好实习日志、做好学生的实习鉴定与考核),与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情况。

(4)对实习单位的评价。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对实习企业进行评价。评价关键点(b4):对学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情况;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况;工资待遇根据规定按时按量发放;所提供岗位有一定技术含量且与专业高度对口;提供换岗的机会(具有培养学生的意识);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5)过程控制模式。中期过程管理采用阶段性考核评价方式,以每日、每周、每月作为时间节点。根据考核评价对象的不同,采用“日查”、“周结”和“月评”等方式加强管理。“日查”是由考核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日常检查和自我评价;“周结”是指考评对象每周进行总结,填写实习或工作周记,并接受考核主体的检查评价;“月评”是每个月对考评对象的实习或工作情况评价一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考核或评价对象,让其及时了解自己工作或实习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采用“日查”、“周结”和“月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校、企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的评价采用“周结”和“月评”相结合的模式。

3.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

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及反馈如图3所示。

图3 实习后期的考核评价及反馈

(1)对学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素质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表现等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定。考核评价关键点(c1):工作态度、实践操作能力、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的效果与收获(工作业绩)、实习日志及总结报告的填写情况等。

(2)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考核评价。对校内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系部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评价内容(c21)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指导方法、指导效果、指导天数(次数)、实习指导总结情况、对学生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的批阅情况、学生成绩评定情况、与学生和企业的联系沟通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评价(c22);第三部分是实习单位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c23)。

(3)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终结性评价。由学生和学校指导教师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总体评价(c3)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指导方法、指导效果,评价内容。建议学院和企业将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成绩作为其教学质量评价或年终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4)对企业的终结性评价。由学生和校内指导教师对实习单位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关键点(c4):实习岗位的层次以及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管理规范情况(安排的指导教师具有的专业能力和指导能力)、是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安全教育、业务培训)、遵守实习协议情况以及总体满意度等。

(5)针对顶岗实习的反馈意见或建议。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在实习后提出反馈意见,以便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匹配度,利于校企双方加强管理。反馈意见侧重点(c5)是该专业是否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实习岗位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在校所学课程与工作相关情况、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有何改进之处、对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方面有何意见或建议等。

四、小 结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过程监控等问题,本文基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对象多样、评价内容全面、注重过程考核和评价反馈的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对构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军雄,曾良骥,黄玲青.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

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3-

45.

[2] 蒲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

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 王雅琴,戴建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和操作管理

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46-48.

[4] 毛颖善.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提高顶岗实习质量[J].黄

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20-23.

[5] 赵国军.浅析顶岗实习教学工作评价体系[J].东方企业

文化,2010,(11):227-228.

[6]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66-67.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in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XIONG Yu, SHI Yong-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