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6 22:1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执法督察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副专员王仕程代表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介绍了土地督察工作有关情况,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功主持会议并做了《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主动服务 规范管理 努力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厅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康有全传达了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岳盛林回顾总结2009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王君省长在贺信中对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与会同志以及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今年是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经济企稳回升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希望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积极开展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工作,大力整顿规范采矿秩序,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用地,扎实做好耕地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小鹏副省长在充分肯定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后指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妥善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强化土地执法,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资源整合,加强地质找矿,强化矿产开发秩序监管;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为民、务实、高效、廉洁、守法”的干部队伍。
王仕程副专员在介绍土地督察工作时指出,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组建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土地督察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通过一年来在山西各地开展各项学习、调研和督察工作,深切感受到山西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国家各项土地管理政策的理解不断加深,执行政策的能力不断提高,严守耕地红线、自觉履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用地和依法管地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干部的广泛共识。
李建功厅长表示,王君省长的贺信和李小鹏副省长的讲话对全系统过去一年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更大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他强调,大家一定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全国国土资源会议精神和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的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王君省长的贺信和李小鹏副省长的讲话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好贯彻落实,把职责履行好、把工作做到位。
关于今年工作,李建功厅长指出,2012年全系统的主要工作任务有五项:一是稳增长与保秩序并举,为经济企稳回升强化资源保障;二是解放思想与深化改革并重,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重民生与保安全同步,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强基础与建制度齐抓,增强国土资源部门服务水平;五是整队伍与正风气结合,着力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了顺利实现今年工作目标,他提出五条措施:一是年度目标分解考核;二是典型经验现场推动;三是热点问题出台制度和政策,用政策做事,用制度管人;四是开展定期调研,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理论先行、研讨跟上的机制;五是年终排队奖前惩后。
岳盛林组长在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要继续按照去年提出的“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组(党支部)要定期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工作重点
,狠抓任务落实,切保全年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
各市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省厅领导,厅老干部代表,厅机关各处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纪检组长、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各开发区土地分局局长约300人参加了会议。
成因
当前,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监督的因素是多重的,归纳起来主要源于“四不”:
监督主体不主动。主要是监督意识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并带有共性的问题。有的存在“无位、无为”思想,对于司法监督,尽量能不监督的就不去监督,即使进行监督,也只是实施一般性、常规性、浅表性的监督;有的重和气,讲支持,认为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司法监督问题都是一些实质性的矛盾,怕影响各方面的关系,怕超越法定职权,怕出现负面效应;有的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者本身就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缺少监督必备的法律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司法监督的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出现了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现象。
监督程序不直接。一是监督信息不畅通。目前通行的监督方式是采取听取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等这些常规的、宏观的监督方式,而这些信息多数源自司法机关本身,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笼统性,缺乏应有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二是受任人员不了解。人大常委会对任免的官员实际约束力不强,影响力不大,任免与监察结合不够,对司法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由谁调查、怎样启动调查、调查结果向谁负责不明确,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三是监督手段不直接。根据人大监督权的法律评判,从法律层面上讲,人大监督权侧重于对监督对象起威慑、督促、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性、批评性、督促性、通告性的间接手段来达到监督目的,不直接去纠正、处理违法行为,不直接去对司法机关的审判结果作出任何处理,而只能监督司法机关自己启动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督促其依法予以纠正。
监督依据不充分。从工作实践看,《监督法》虽然规范了各种监督形式的大致程序,但是还比较原则,对监督的内容、范围、程序、处置措施、监督机构、监督的权限及其承担的法律后果等,规定的不明确、不具体,有的还没有规定。尤其是对刚性监督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好参与不干预、监督不越权、支持不失职的监督原则。
监督手段不丰富。目前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仅限于在人代会上、常委会上听取工作报告,然后进行审议,或就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听、审、议、决。监督内容单一,监督形式也比较单一。另外,各种监督手段之间缺乏程序上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对策
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增强司法监督工作实效,必须不断研究和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对策和构想。
1、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司法监督的针对性。在分析和确定监督议题时,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执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施监督,与群众的愿望合心;二是突出中心,围绕大局,把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联的执法工作作为监督重点,与党委的思路合拍;三是突出发展中的重点,将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司法和行政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与政府的工作合力。同时,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从总量上控制。要从实际出发,适度、适地、适时,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二是要改进执法检查方式。在完善普遍运用的检查方式的基础上,实行听取汇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重在走访座谈;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重在抽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重在暗访。三是要以专题调研为载体,选准司法监督的切入点,围绕“十二五”规划科学选择司法监督调研题目,调研内容要紧扣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突出工作亮点。
2、强化力度,努力提高司法监督的实效性。在司法监督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将人大监督与司法机关内部监督相结合。通过启动人大监督,推进司法机关健全内部监察、督察等制约机制,使司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形成闭合状态下的良性运行。通过人大监督强化司法机关之间的监督,推动相互制约机制的完善。二是要将个案监督与工作中的控告申诉案件相结合。通过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案件、上级批转案件、司法机关报送备案审查案件的分析、梳理,发现具有典型意义和监督价值的案件,同时要重点关注人大代表围绕“十二五”规划方面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人大在开展视察、检查、调研活动中发现的案件,拓展监督视野,实现人大监督的有效延伸和具体落实。三是要严格把好人事任免关,将监督案件与监督人相结合。对于受任人员要任前严格把关,任中严格审议,任后严格监督。同时透过案件监督发现问题,对有重大工作失误、错误执法的人员,要督促司法机关按照内部的错案追究制度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四是要将畅通信息渠道与实现经常化监督相结合。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并建立严格的联系制度和报告制度。
在局党组直接领导下,在相关科室、站、所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同志共同努力,按照年初工作安排,结合本科工作实际,以文字综合、信息宣传、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水平
20年上半年,局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突出防疫、安全、发展的主旋律,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原则,抓住重点、关注热点、展现亮点、剖析难点,及时捕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收集、编辑和上报信息,为领导提供情况和决策依据,发挥了信息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信息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在会议期间强调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对省局和葫芦岛市委下发的信息工作通报每次都会认真查阅并做出批示。分管局长经常对宣传工作进行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数量和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宣传工作的能动性。目前,我局已形成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各科室、站、所积极参与,综合科具体负责的工作局面。
半年以来,我局共向有关部门报送各类信息700余条。其中报省局畜牧兽医在线550余条,采用了350余条,采用率达到了60%以上,信息工作目前在全省的排名为第5位;报市委信息130余条,采用60余条,全市排名第4位;《葫芦岛日报》《葫芦岛晚报》等报刊报道动监信息50篇;、《辽宁日报》报道葫芦岛动监信息10篇。
(二)畅通渠道,健全网络,信息工作步入正轨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
1、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为了确保我局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上半年在原有制度和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又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多项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把宣传信息报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纳入工作日程,要从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宣传信息报道工作的正常开展,真正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
2、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按照省局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考核要求,对我市20年信息宣传报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主要指标下发各县(市)区、事业单位。市局综合科对全市动监系统信息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统计和考核,保证信息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信息宣传任务。
3、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按照省局《20年度辽宁省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文件中宣传工作的有关要求,市局将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列入20年各单位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年终根据各单位对宣传信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评,对完成任务的优秀单位和个人,市局予以表彰奖励。
(三)创新方式,丰富内容,信息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切实发挥信息在全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宽领域地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服务。
一是开葫芦岛市畜牧兽医在线网站,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新改版的网站版面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充分体现了方便政务、突出业务、提升服务特点。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内容,又有知识性的疫病防治、市场信息等,既有市本级的动监动态,又有国内咨询和县区新闻。开通以来,网站内容不断更新,访问量不断提升,为全市畜牧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宣传工作,交流经验的舆论平台。
二是利用电视、电台专栏,宣传我局各项工作成果。今年,世界各地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甲型h1n1型流感事件,我国也不例外,针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局及时利用宣传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引导市民合理消费,稳定畜牧业市场,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利益,为全市社会安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期间累计各类畜牧信息30多篇。
三是印发信息资料,扩大宣传范围。围绕我局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畜牧专家服务团“手套工程”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通过下发宣传单印发信息资料,将舆论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村屯、养殖户家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技术服务,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得到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二、明确工作职责,确实做好文字综合工作。
工作职责,上半年综合科文字综合工作主要有:
一是对我局的工作加以整理和提炼,完成《葫芦岛年鉴·畜牧业篇》的起草工作,在我市经济发展的史册上写下了我局的新篇章,在全市人民的面前展现了动监事业的风采。
二是在局领导的部署下和其他科室的配合下,积累的大量的材料,并认真起草、精心整理,为迎接市长调研和写好市长讲话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为确保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的胜利召开增添了一份力量,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参与起草了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局长动员讲话,及时完成了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的简报材料,对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加以总结、进行宣传。
四是完成“我局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情况和推进农业转型和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汇报材料,并报送市委政研室。
五是及时完成报送我局月工作动态,季度工作总结,全面充分的展示我局工作成绩和精神风貌。
三、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起草并下发《葫芦岛市动监局
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按照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结合动监系统工作对我市动监依法行政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要求。《要点》中就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程;规范执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复议,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强化监督,提升动监执法质量;深化普法,提高动监执法水平五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二是继续推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推进我局行政审批网上公开工程,做到许可项目及时受理,网上公示进程,按时办结。完成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对我局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从中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为我局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创造良好软环境和基础。起草形成我局《软环境服务承诺》并在网上公布。努力打造高效透明服务型机关,真正做到执政为民,阳光用权。
三是开展社会监督员走访工作。4月3日,在赵局长的带领下,走访了我局聘请的连山地区的社会监督员,征求意见,沟通交流,共议行风建设。各位社会监督员对动监局近年来、特别是奥运年加强行风建设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许和肯定,对动监执法人员的工作表示支持和认可,并就今后行风监督面临的新形势同局领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还对其他社会监督员发放了意见征求表,进一步征求意见,以促进工作开展。
四、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1、积极主动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我局举行的党员集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多次开展内部学习讨论活动,大家统一思想,查找问题,探索思路,形成共识,使自身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跟踪掌握信息,及时宣传报道。做为我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全科积极投入学习实际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认真及时高质量完成讲话、方案、报告、信息报送、宣传报道工作。自开展活动以来,多次随同局领导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并始终跟踪掌握我局“党员走进千家万户”和专家服务团等帮扶活动情况,及时总结我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好的经验、做法将其整理成各种信息在省局和我局内部网站,有力地宣传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
3、有效开展“党员走进千家万户”活动。对兴城市围屏乡对接户进行了两次走访,并多次进行了电话沟通,先后两次送去价值六百元的生活资料,科里的同志还积极参加送温暖捐款活动。
五、认真督察、验收,确保春防工作取得实效。督察按照督察、验收方案的分工,与第一小组其他成员分别对连山、龙岗两个区的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进行了督察、检查验收。督察、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方案中规定项目进行,采取了听取局、区域所工作汇报,查看材料,查看免疫档案、免疫卡标、养殖场户现场检查相结合方式。共检查了组织部署、经费投入免疫完成、应急管理、检疫监管、疫情监测、规模场监管、宣传报道项,22小项。两个区春防工作组织部署得力、经费投入充足、免疫进展快速有序、宣传报道及时到位,总体效果良好。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努力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
二、继续及时完成全局月工作动态、季度半年、全年工作总结。
三、开展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工作,对各县(市)区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大力推进动监依法行政进程和动监行政执法水平。
四、积极参加畜牧专家服务团活动。
五、做好葫芦岛畜牧兽医在线网站维护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网站影响力、知名度,更大限度发挥网站功能。
六、按时完成局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交办各项工作。
一、落实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洋县公安局牢固树立“治安环境是第一社会环境”的理念,切实把社会平安稳定作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为此,洋县公安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县局强化预警控制、侦查工作,建立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各渠道收集上报信息,通过信息研判,及时化解了4・9重大涉警新闻事件、广厦明珠农民工讨要工资等重大不稳定事态10起,稳妥处置尧柏水泥公司阻工事件等5起;密切注视各类敌对势力的动向,加强对重点群体,人员查控,严厉打击非法组织的犯罪活动,严密网络监控,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和不安定事端。
(二)严惩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严打不放松,增强严打整体效能。全局认真落实命案侦破工作新机制,推行刑侦体制改革,组建了大要案件侦查队,设立了四个责任区刑警中队,完备了刑事技术室硬件装备,建成一级刑事技术室,强化刑事执法办案质量,刑事案件三率达标。组织开展了冬季集中整治、社会治安整治、打黑除恶、打拐、禁毒等8项专项行动。先后成功侦破“2009.1.29”杀人案;“2009.3.7”故意伤害致死等命案;摧毁涉黑涉恶犯罪团伙2个;破获伤害案件22起、侵财案件309起、经济犯罪案件28起、涉毒违法案件23起、涉林刑事案件9起。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15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洋县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市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规范警务室建设。深化了“两见警”工作,健全“三台合一”体制,完善统一指挥机制。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着群众转”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兼顾全面、突出重点的原则,确立“城区稳则全县稳”的思路,领导包抓、业务部门加强培训,定期检查通报,严格考核奖惩措施,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在全县选择60个警务室,选配了77名业务能力强的警务民警,以“三深入”和“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为载体,提升了社区农村警务工作“软实力”。出台两见警工作规范,制定了《警务室民警安全防范基础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在城区及交通要道设立6个两见警执勤点,推行治安警、刑警、交警联合执法,在县城各社区,组织民警与辖区单位、居委会开展警民联防,在公共场所推行义务安全制度,推动民警工作重心向责任区下沉。由于思路明确,措施得当,相继开展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枪支弹药民爆物品管制刀具清理收缴、暂住人口私房出租清理整顿、行业场所整顿、文化市场及学校周边治安治理等专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督促企事业单位内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健全企事业单位保卫机构74个,落实人员395名,还开展了打击盗窃破坏“三电”设施专项斗争。实现监管场所27年安全无事故。
二、发挥职能作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强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以保畅通、降事故为目标,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创建活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健全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春运、黄金周、校园周边、酒后驾驶、国庆安保等11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13起,侦破率为100%;在消防管理上,推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大力开展消防五进宣传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三秦亮剑”、六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行动、消防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先后对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的689栋建筑进行了耐火等级、配套消防设施和安全疏散出口的排查,对60家公众聚集、易燃易爆等场所开展了消防安全检查,确保重特大火灾事故零发生。
(二)改进报警服务中心工作,规范接处警工作制度,完善城区监控系统建设,实施监控进乡镇工作。谢村、金水镇监控开通后,防控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加大创卫工作执法保障,完成了狂犬病防治和甲流感防控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安全保卫,维护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夯实基础,狠抓规范化建设
会计信息真实与否是财务工作里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同时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会计舞弊案屡次出现, 会计市场信息失灵等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便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形下, 应当如何了解、把握并确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政府又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如何实施监管会计市场?这些问题的解决, 不仅仅是会计学界所应付的责任, 更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
企业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唯一供给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外部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国家、企业管理当局、其他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如多数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列报存在疏漏、对或有事项及其他重大事项未做说明、对利润总额主要由非主营业务利润构成不详细披露、对其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未做必要的分析说明等种种现象。有的虽已严格按照规定内容作出披露,但若未能依据环境之变更或公司面临之特殊情况自愿增加对外披露内容,则其披露充分性存在不足。
(三)会计信息数据反映缺乏完整的体系
现有的企业报告反映的主要是企业财务信息,其揭示的范围也局限于对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而忽略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非财务信息往往比财务数据更能提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在我们的财政工作中,由于主要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各种因素的作用,财务会计普遍出现不按会计制度实施。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中存在的会计报告的所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行为。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财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是杜绝这些违法行为有一定难度,因为企业在执行中有很多的漏洞可钻。
(二)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首先,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会计人员的工资是经营者直接决定的,意味着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报表上的数字都只是根本利益的需要。其次,社会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的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制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需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外,其他企业还没有列入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审计业务范围。
(三)会计信息管制不足
会计信息市场供给不足,引起市场失灵,国际通行解决方法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体现在对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其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管制上。
(四)政府约束失败
监督成本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身处外部的政府部门不可能对企业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另外,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私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使得这种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的合谋。这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约束失败的重要根源之一。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公务员与企业合谋作假帐、随意减免税收,收受贿赂等腐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审计证据的获取相当困难,使得对这类腐败现象的查处(监督监督者)变得更加困难。反过来又使得这种串通合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更加有恃无恐。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这种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监督“监督者”的成本将非常高,而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政府监管会计信息的必要性
目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均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经济利益是驱动。经济行为的发生本应按着成本――效益的原则。根据经济选择理论,当理性的经济人从事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所得到经济利益大于其成本时,如果没有外力的约束,其就会选择违法、违规行为。这种外力的约束,就是会计监管。作为监管者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二是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能够对被监管者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制裁。政府恰恰具备以上条件。
在我国,政府管会计既是一种历史传统,又是一项法律规定,同时也是大力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惩治会计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而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无不促使政府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会计,以至于前总理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会计工作,并分别从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监管、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和培养新型会计人才等角度对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管
在我国,政府监管会计市场的措施主要有四个,即会计规范、会计监督、会计服务价格的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
1.会计规范。所谓会计规范,指的是所,会计督察工作秩序有利于维护会计市场和效率提高会计市场。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责任,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等的总和,是应会计实践活动需要而发展起来而又用于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的准绳。
2.会计监督。实施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一是可以保证会计报告有用性、可比性和可靠性,二是可以保证会计报告严格遵循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有关的会计规范;三是当政府监管产生失灵时,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总之经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年来,我们认真总结迎国检工作的宝贵经验,继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以“两保两树”为切入点,对工作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公路管理水平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精心养护、用心管理、尽心服务”的工作思路,狠抓预防性养护,突出精细化养护,落实基层延伸养护,大力实施通行能力、安全应急、规范管理、人本服务、创新引领和生态环保“六大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生态公路,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一是全面实施预防性养护。认真开展路面病害调查并及时处治,全面清理边沟、泄水孔、伸缩缝,确保路桥排水畅通;加强危桥监管,深入贯彻落实桥梁监管“四个一”制度,遏制病害发展,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突出抓好精细化养护。以提高路面质量为中心,分级分层落实养护责任,全面提升路况水平。加强清扫车和洒水车的机械化养护频率,根据GPS及时进行调度,并与人工保养相结合,确保了重点路段的保洁效果。重点完成了省道248线南段补植、316线穿村路段新建花池的新植,以及对部分路段的遮挡任务。三是全力落实公路站延伸养护。实行日巡查、周小结、月步检、季调查、年总评的养护模式,收到了明显效果。四是规范实施养护小修工程。完善养护资金计划管理与专项审计,加强养护作业项目管理,严格检查验收标准,确保养护小修工程规范高效实施。截至目前,维修S248、S316线花池302.5米,修建绿化平台一处,路树粉刷2万余株,新、补植绿化品种10余种4万余株,成活率、保存率在95%以上。修复S316线、S248线水毁路肩、路基边坡1.3万余方,硬化路肩2633米,整修标准路基12.7KM,更换、维修免维护里程碑及百米桩422块、警示桩609根。
按照市局相关要求,我局以“两保两树”活动为指导,以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执法装备建设为重点,全力打响公路桥梁安全集中治理,涉路工程、平交道口集中治理,公路、公路用地及建筑控制区集中治理和穿村镇路段治理四大战役,提升路政执法水平,努力实现从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向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转变。一是加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公路管理知识,争取人民群众对路政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路政日”为契机,发放宣传材料12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8条,出动路政车辆9台次。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公路部门路政执法权,对违反公路法规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确保路赔及时足额收缴到位,依法维护路产路权。三是加强路政管理队伍建设,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政治理论、法律知识、业务本领的学习培训以及军事训练,对局路政大队和基层公路站从风纪风貌、办案程序、路政巡查、勤政廉政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和量化考核,不断规范执法程序,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维护了公路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继续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以巩固成果、提升档次、杜绝反弹为目标,深入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我局的努力争取下,县政府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工作日程,真正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县政府并把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沿线乡镇的绩效考核,由我局路政大队牵头,每季度对省道沿线八个乡镇进行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沿线乡镇养路、护路的积极性。通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路域环境有效净化。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公路巡查里程6万余公里,处理路政案件23起,办理非公路标志、涉路工程许可6件,清除各类杂牌215块,清理乱堆乱放158处331立方米。
二、强化沟通协调,全力促进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我局承担的重点项目有三项,即S248线大中桥路面工程,省道316线SG-3标段栾洼桥段维修加固工程和我县境内济乐高速公路工程。我局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沟通协调,全力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抽调专人成立指挥部,全面负责重点项目的联系沟通工作;二是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由县领导出面统筹协调公安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和沿线相关乡镇,为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三是选定专人盯在济乐高速指挥部,全力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S248线大中桥路面工程于10月30日顺利交工验收,现正进行道路排水设施、路肩硬化、平交道口顺接等配套工程建设;栾洼桥危桥维修加固主体工程也已顺利完工;县境内济乐高速进展顺利,正在进行路基修筑、桥梁涵洞及通道等施工,累计完成土方运输60余万方。
三、以公路安全畅通为目标,全力提升公路安保水平。
今年以来,全局坚持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中心,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安全基层基础强化年”、“打非治违”等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安全生产预控指标、否决指标、考核奖惩等多项措施,真正做到了安全管理无缝隙、安全责任无漏洞。
党的“十”在11月14日胜利闭幕,在此期间,全局上下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切实做好公路系统稳控工作,确保不出现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问题。一是提前做好预防。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二是加强监控巡查。充分利用信息指挥中心的视频回传系统加强监控巡查,实施对公路的动态监护。三是加强隐患整改。按照不放过每一个重点领域,不放过每一个薄弱环节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对危桥维修加固工程SG-3标段栾洼桥施工现场和S248线北段施工现场多次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协调施工方当场整改。四是加强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和各相关科室值班制度,密切关注路面动态,一旦接到险情报告,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一年来,全局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真正做到了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公路信息化是新时期公路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不断提升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公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全局上下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全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通过视频会议、无线对讲、路政车辆视频回传系统全力加强对各路段的动态监控和管理,注重基础数据的信息采集,由相关科室和公路站每日两次向局指挥中心汇报实时公路基础数据,由局指挥中心汇总后报市局指挥中心,实现了快速有效的调度指挥和信息。二是升级完善了路政执法系统装备,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升级了路政手机对讲系统,进一步强化了对辖区路网的监控,有效提高了路政实时信息的沟通,提升了紧急调度和集体协作能力。三是为每位群众养路员配发手机,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养路员的上岗情况并随时调度,养路员也可利用手机迅速向相关公路站报告信息,极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能力和管理效率。四是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OA系统,实行网上电子公文的传输,逐步实现公路系统信息联网和数据共享。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县公路局除雪防滑应急预案》,细化了响应级别,充实了抢险队伍,备足了应急物资,在多次应急预警的关键时刻,真正做到了召之即来、来则能干、干则能胜。
五、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提升工作效率。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针,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扎实开展了“公路管理年”和“争先创优、争做公路先锋”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审判执行工作成效显著
2012年,省高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409件,同比增长33.92%,审结4639件,同比增长48.97%;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93876件,比上年增长了4.3%,审结261838件,同比增长1.13%,结案率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为98.8%,一、二审服判息诉率为98.9%,执行案件实际执行率为84.1%,执行标的到位率为81.3%。
全省法院继续开展“万起案件评查”活动,对涉诉、发回改判和超审限三类案件进行了集中评查,全省三级法院自查案件10575件,复查1948件,进一步完善了审判质量评估、法官绩效考评等各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常态性的全省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制度体系。扎实开展裁判文书、庭审质量“两评查”活动,细化裁判文书及庭审评查标准,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参加庭审观摩等形式,认真查找、整改、规范审判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全体法官人人参加评查、人人接受评查,切实提高了庭审规范化水平,有效杜绝了在立案、审判、执行以及诉讼档案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程序疏漏、手续不全、登记错误、材料缺失以及在裁判文书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时间、文字、法条、标点错误等问题。
全面加强司法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强化严打维稳。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杀人、抢劫、爆炸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犯罪,社会保障、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破产清算等重点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犯罪,破坏社会治安、制造恶性事件犯罪,制假售假、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破坏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依法从严惩处。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6·26国际禁毒日”对44件犯罪案件的83人进行了集中宣判,妥善审理了通化如家酒店纵火案等一批社会影响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大案要案,均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同时,加强对“清网追逃”案件的审理,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提高诉讼效率,有效惩治犯罪。确保了打击力度,提升了震慑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强化促和维稳。深入贯彻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意见(试行)》和2011年11月全省政法机关推广法院系统“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经验工作会议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理念、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落实全员、全面、全程调解工作制度,着力推进司法调解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全省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结案率达到67.21%,持续位居全国法院前列。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着力在涉及征地拆迁、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消费者权益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加强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在基层组织、行业协会、行政部门等设立了8300个“调解工作站”,并与司法行政部门合作,在基层法院立案窗口和人民法庭普遍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进一步形成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各种社会调解的衔接联动,有效促进了诉讼与非诉讼组织网络、工作机制、调解程序和调解效力的“无缝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在诉讼程序前。吉林省法院诉调对接的理念、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报请中央批准,将吉林省高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高院,并由此将全省法院整体纳入这一改革试点范围。
强化息访维稳。2012年,全省法院共化解涉诉积案2000多件,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化解涉诉积案成效明显,平均达到96%。在全国和省重大会事期间没有发生因涉诉处置不当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服务保障经济建设。全省法院着力加强了我省在加快转变方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中企业改制、金融纠纷、投资消费、知识产权、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民间借贷、涉农纠纷等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为我省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支持。强力推进规避执行反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反规避执行各项措施,按照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委政法委的组织领导下,部署开展了集中清理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专项活动,努力保证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及时、足额实现权益。2012年,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51716件,执结标的额196亿元,执结率为86.93%。同时,坚持把行政审判作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平台,妥善审理涉及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等各类行政案件,全力支持各级政府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依法纠正侵犯企业经营自和公平竞争权、违法干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违规收费罚款等行政行为,努力为企业经营发展和自主创新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按照省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省高院制定了《关于积极支持全民创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原则和具体措施,并成立了以院长张文显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织全省法院全面开展了“积极支持全民创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活动。一方面,全面建立涉小微企业诉讼案件“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涉小微企业纠纷案件,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开设巡回法庭就地办案,慎用活用司法强制措施,加大诉讼费减缓免救助力度,深入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尽可能采取调解、协调、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为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和自主创新营造宽松有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全面建立小微企业联系点制度,实行地区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全省法院共建立小微企业联系点1369个,超额完成了1200户的定额任务。对包保的小微企业全面落实了“三个一”的工作要求,即逐一成立工作小组、逐一落实包保领导、逐一制定服务措施,对小微企业实施全面的“法律体检”,有针对性地帮助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指导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协调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全省法院共实地走访小微企业1400余次,服务小微企业1300余家,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诉讼纠纷100余件。同时,注重加强与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经济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搭建起了法企沟通联络的长效服务平台,尽最大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有效的司法支持。
全面融入社会管理体系着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2012年,全省法院共立案受理一审民事、行政和刑事自诉案件157358件,既有效引导了人民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诉愿、解决纷争,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通过司法途径实现权利救济、正义伸张、矛盾化解,也最大限度地预防了矛盾纠纷在司法程序和法律范围之外聚集、蔓延和激化。同时,从更加有利于方便群众诉讼、减轻群众讼累、保障民生民权出发,深入推进立案窗口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诉前调解、司法救助、查询咨询、接待的“一站式”服务功能,并全面推进了繁简分流、小额速裁、远程立案、巡回审判、就地听证、假日法庭、司法救助等便民利民措施常态化、普遍化建设,确保了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行使诉权、更有尊严地参与诉讼、更加和谐地化解矛盾。
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全省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和文化功能,依法保护和鼓励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诚信文化和道德文化建设。依法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加强了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2012年,全省法院共审结民事知识产权纠纷一审案件438件;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省高院组织召开新闻会,公布典型案例,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同时,积极配合省政府打假贩假专项行动,参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法制裁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虚假诉讼等违约失信行为,为吉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积极探索建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机制,与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力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了长效互动工作机制,通过进行法律培训、签署相关规范性文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等形式,深入探求行政审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在法律问题上的共识,不断拓宽行政争议化解渠道。特别是针对全省在推进实施“城镇化”战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在省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国首创了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裁执分离的“吉林模式”,进一步规范了吉林省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执法司法工作,并通过诉前协商和诉中和解,实现了房屋征收拆迁案件的大幅下降和有效化解。201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此类案件263件,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1.57%,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和恶性事件,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主管行政审判工作的副院长江必新同志的充分肯定,批示指出:吉林省高院在贯彻“裁执分离”原则、依法保障被拆迁人权益、发挥审判为大局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201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出台《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时,也充分吸收了吉林省的理念、做法和经验,将“裁执分离”的“吉林模式”推向了全国。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建设促进司法事业科学发展
全省法院坚持以深化审判监督、确保公正廉洁、提升司法公信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推进各项司法改革和司法建设,健全完善更加科学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
推进各项司法改革。林业法院、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正式纳入国家统一司法管理体系,我省5个铁路运输法院整体纳入全省法院序列,林业法院600多人完成了身份转换,长春林业中级法院、延边林业中级法院、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机构设置、班子配备、干部调配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涉诉局的机构设置得到了省委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省编办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筹备。赔偿委员会实体化改造工作全面推进,机构设置和职权配置进一步规范,有效提高了国家赔偿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深化量刑规范化改革,积极探索职务犯罪量刑的规范化。探索司法拍卖改革,着手将评估拍卖引入产权交易中心,逐步建立起司法拍卖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强化落实执行工作机制改革措施,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规避执行反制机制、分权集约执行机制、审执协调配合机制等各项机制建设不断推进。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省高院党组决定,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法院集中开展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司法公信力”为主题、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司法公信专项活动,并将2012年确定为“司法公信提升年”,组织全省法院着力推进了为民司法筑公信、公正司法建公信、公开司法促公信、廉洁司法保公信、严格司法提公信、和谐司法扬公信六项机制建设。各级法院认真贯彻省高院工作部署,切实把为民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廉洁司法、严格司法、和谐司法等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审判执行工作中,着力提升以为民、公正、廉洁、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核心公信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要求和期待,有效地推动了立案、审判、执行、息访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司法核心公信力的进一步提升。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省高院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建立了法院文化建设双重指导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法院文化建设的统筹领导、检查考核、支持保障和交流宣传。全省法院坚持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工作方向、推动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紧紧围绕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了法院精神文化、价值文化、法律文化、廉政文化和正气生态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辽源中院被命名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并有19个法院被命名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全面加强党建队建工作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班子建设,始终坚持在需要统一和深化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或者在法院工作的重要节点时期,及时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使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成为常态。2012年,省高院党组先后召开了3次理论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有效提高了党组成员、院级领导和中层正职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省法院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三重一大”事项都由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多次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决定相关重大事项,较好地实现了党组班子成员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坚持公正处事,努力营造公正和谐、平等竞争、风清气正、规范有序的用人环境,组织工作和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程度持续提升,在省委组织部对38个省直部门进行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中,省高院的组织工作满意度位列第二,选人用人公信度位列第四,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
年初开始,该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要求,积极开展“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助推区域发展、项目建设、企业壮大……,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保障和服务。
抓经济,促发展,奋战2013号角吹响
2013年,株洲的国土资源部门又将面临一场“大考”。
4月上旬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要进一步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迅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坚定信心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奋战2013的号角吹响,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工作形势却十分紧迫――
县(市)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期待国土资源部门“保驾护航”;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亟待进一步破解;
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探索高效利用土地之道日益紧要;
企业不断壮大,急需用地业务指导,急需完善政企信息对接通道;
市场主体鏖战资本市场,国土资源部门如何给予更大更好支持;
新农村建设加速,村民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探索新的思路;
矿业进一步发展,矿山企业监管也需继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
发展中的难题,如何一一破解?围绕“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工作主旨,该如何作为?助推株洲发展升级,如何保障土地要素?如何更好地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保障和服务?
国土资源人在思考审视,也在积极行动。
听民声,解难题,主动服务转变作风
“大考”下的国土资源部门,显示出非凡的魄力和决心。
“发展要转型升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保障和服务也要实现‘转型升级’,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主动服务转作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安国说。
新春刚过,该局便出台《开展“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旨在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推进服务方式转变,办实事抓落实确保一系列项目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的国土资源保障,并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全局行风政风和服务水平。
根据《方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科室分成9组,采取主动上门的形式,深入各县(市)区、重点项目、市场主体、园区及园区企业、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市本级乡镇村、“5115”企业及上市(拟上市)企业、矿山企业及地勘测绘单位、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听民声,解难题,抓落实。
《方案》要求,在主动上门、深入走访中,针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我们能够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则带回局里,纳入每月重点工作预安,并督办销号。”
此外,主动服务活动完成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还将展开实地督查、资料核查,并将与服务对象联系,请服务对象填写《“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反馈意见表》。督查、核查以及意见表,都将作为年终活动考评的重要依据,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
严密的组织方案,严格的奖惩举措,确保“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办实事、见实效,也为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大考”中交出漂亮答卷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基层、进现场,当场答复当场解决
4月17日早上8时不到,何安国便率领主动服务小组来到荷塘区。
当天,荷塘区共提出了6大项问题,包括城际铁路安置房项目用地手续办理问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用地问题、金山新城土地利用规划问题、征地拆迁中农民生产生活安置用地预留问题等等。
各项问题一一得到答复或解决。对此,荷塘区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我们区项目火热推进中,用地、征拆等工作遇到瓶颈,国土资源部门主动上门与我们对接服务,为我们突破瓶颈铺平了道路。”
不仅仅是荷塘区。5月1日前,何安国还率队相继走访了天元区、芦淞区、云龙示范区、石峰区,以及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醴陵市,掌握各县(市)区具体用地需求,并针对用地、调规、办证、费用减免等问题进行现场答复解决,未能解决的全部纳入该局预安销号制度当中。
与此同时,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其它主动服务小组也在加紧行动当中――
2月28日,走访地质测绘单位416队,协助解决其生产、经营、管理困难;
3月5日,深入湘水湾公租房项目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报批难题;
3月8日,赶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商讨解决用地问题;
3月12日,现场督察醴陵市王坊镇非法采矿点执法行动;
3月14日,前往高科、天易、城发等市场主体和湖南工业大学项目现场,协调地块报批、征拆等问题;
3月20日,走进荷塘区明照乡田间地头,就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事宜,现场征求百姓意见;
4月22日,上门服务芦淞区白关镇村民,为村民送去土地证,并现场解答建房政策;
4月23日,赶往高科集团、清水循环园、金山工业园,帮助园区企业解决用地等难题;
4月24日,来到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现场,与园区一道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
目前,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19个业务科室及相关部门,均参与到“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当中,百余名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走访了36个项目、18家企业、20家单位。转作风、走基层、进现场,已在该局蔚然成风。
解难题,见实效,109个项目从中受益
清水塘区域打造生态工业新城,是全省“两型”建设的示范项目。
通过主动服务活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获知项目遇到用地瓶颈,立即展开行动,一方面积极向部、省争取政策落实搬迁企业的用地指标,另一方面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乡镇,及时启动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与调整。
旗滨玻璃项目,是清水塘启动整体搬迁的第一个项目,已落户醴陵,需要用地指标2241亩,用地压力很大。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打出一套组合拳,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用切块的办法保证用地指标,除使用省厅直接拨付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指标外,还采取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合理利用、增减挂钩等方式,4月前便将所有指标基本落实到位。
联诚集团新基地,助推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进一步升级。
该项目总投资囊括生产、仓储、办公、辅助、生活5大功能,发展铝部件、结构件、风机电机、电子电器、新材料5大产业,形成轨道交通牵引装备部件生产基地。
3月初,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主动服务小组来到联诚集团,了解到新基地项目急需用地,为此,该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宗地出让方案的审批,助推项目顺利快速推进。
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是炎陵县引进的首个百亿旅游大项目,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一张闪亮名片。
4月下旬,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主动服务小组上门服务时获知,该项目在用地保障方面尚有压力。当即制定解决方案:分解用地压力,对公园等用地采用只征不转的形势解决用地问题,对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指标追加等多种形式,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前不久,该项目顺利实现开工建设。
据统计,截至5月6日,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主动服务转作风”活动交出漂亮答卷,相继解决发展难题上百个,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分解的109个项目,如神农城、河东湘江风光带、职教城、华强等重大项目,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服饰等产业项目均从中受益。
关键词:主任检察官;改革;权力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3月相继印发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确定了17个基层检察院及地市级检察院作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对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工作,结合渝北区院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笔者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定位
(一)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组织形式问题
笔者同意将主任检察官办案组作为检察机关基本办案组织的定位,不同意某些地方提出将这一办案组织称为“主任检察官办公室”的提法,这种提法给人的印象就是建立一些新的科室。同时,笔者认为:不能将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建成类似于法院合议制的办案组织。法院的合议制和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不同点在于:法院的合议制(合议庭)是相当灵活的组织,它是根据个案的审判需要而建立的临时的组织,它只对个案负责;而主任检察官办案组是相对固定的组织,它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它对这一时期所办理的案件负责。其次,法院的合议制(合议庭)组成人员是在审判长主持下对个案进行审理,成员之间权力平等;而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成员是在主任检察官指挥、领导下办理案件,主任检察官有案件处理决定权(根据检察长授权),其它成员(检察官助理)则不具有案件处理决定权。
(二)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职能问题
“必须对检察机关内部权力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积极构建主任检察官享有一定独立性的有关职权行使规则。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特别是依据检察官法第六条关于检察官职责的四项规定,可以考虑将一些非终局性决定的权力,由检察长授权主任检察官行使,解决主任检察官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笔者赞同以上认识,并推荐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试行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做法和经验。
从2005年开始,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试行了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其中重点就是对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行探索。该院在试点工作中,把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检察行政人员三类,并设计了“三局两部一办”的组织构架(即职务犯罪侦查局、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政治部、检察事务部、检察长办公室)。在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试行检察官(相当于现在的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按照1名检察官带2名以上检察官助理的办案模式,设若干检察官办案组,实行检察官相对独立负责办案的工作机制,着力突出检察官在检察业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责任主体,直接对分管检察长或检察长负责。检察官助理在检察官领导、指挥下工作,协助检察官办理案件,对检察官负责。该院规定:检察官对带有诉讼终局性的决定(不捕、不诉)享有建议权,对非终局性的享有决定权(批准逮捕、提起公诉)。
2014年,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安排部署,开始试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一步放权给主任检察官,将部分案件的审查逮捕(批捕、不捕)、审查(、不)实体决定权配置给主任检察官,又将部分科级以下干部的初查权配置给主任检察官,这些权限一般由主任检察官独立行使,不再报请审批。
(三)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关于业务部门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关系,两者既不能形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不能把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完全独立成变相的小科室,其核心就是淡化行政色彩,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淡化业务部门的行政管理色彩。业务部门只行使行政事务管理和案件流程监督管理,不对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的案件负责。
二是精简业务机构,减少行政管理环节。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在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把原来的13个部门精简为“三局二部一办”模式。即:职务犯罪侦查局、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政治部、检察事务部、检察长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刑事检察局、诉讼监督局的机构职能主要负责行政事务和业务工作监督,不对具体办案负责,而职务犯罪侦查局则根据侦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实行行政领导与检察官合一的办案工作机制,检察长办公室(案件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对检察官履行检察权实施监督,政治部、检察事务部负责队伍建设和行政事务管理。
三是探索取消业务机构的办案工作机制。为了更好地突出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淡化行政色彩,笔者建议人员较少(50人以下)的基层检察机关,取消业务机构的设置 。即按自侦、侦监、公诉、控申、民行、监所等业务设若干主任检察官办案组,按照分工独立负责履行检察职责,直接对检察长负责,业务工作管理职能由案件管理中心负责,由政治部(处)、事务部分别负责队伍建设和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四)关于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内部人员管理问题
主任检察官指挥、领导内部成员办理案件,这种管理关系已成为共识。但多数人认为,主任检察官责任大、压力大,对内部组成人员没有选任权,不便于管理。其矛盾焦点就是对个别素质较差的人员,没有主任检察官办案组愿意选,是党组硬性安排的。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党组对全院人员也只有管理权,对中层干部、主任检察官有较大的选任权,但对所有检察人员也没有绝对的选任权(都是组织部门和上级检察机关统一招录)。所以,主任检察官办案组要有绝对的选任权是不可能的。笔者建议:主任检察官办案组采取双向选择与领导决定相结合的方式组成,每个主任检察官办案组可以双向选择1-2名办案骨干人员,其它人员由党组统一调配,这才是现行体制下能够行使的模式。
二、关于主任检察官的任职资格
主任检察官的素质是确保主任检察官依法独立履行检察权是关健,也是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对主任检察官素质问题,必须明确主任检察官素质要求肯定要高于一般检察官,同时也要提高主任检察官的政治、经济待遇和职业荣誉感,充分体现责、权、利的统一。所以,主任检察官的任职资格必须体现上述要求,不同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如《上海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主任检察官应该具有检察员身份,具有十年以上检察工作经历或具有市级以上“三优一能”等业务能手称号。重庆市渝中区院要求主任检察官必须具有检察员身份,重庆市渝北区院和武隆县院根据检察官队伍实际,规定特别优秀的助理检察员也可选任主任检察官。笔者认为,主任检察官起码应该具有检察员身份,具有五年以上检察业务工作经历。
在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是否将助理检察员纳入检察官序列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不将助理检察员纳入检察官序列。在司法实践中,助理检察员有时并不承担检察官所要承担的全部职责,只是协助检察官承担法律辅工作,不独立出具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因此,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后,助理检察员不应当列为检察官序列,而应划归为检察辅助人员。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将助理检察员纳入检察官序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二条规定: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助理检察员和书记员各若干人。经检察长批准,助理检察员可以代行检察员职务。不将助理检察员纳入检察官序列与现有法律存在冲突。所以,《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还是将助理检察员纳入了检察官序列。
个人认为,不应将助理检察员纳入检察官序列,检察员以上人员才能纳入检察官序列,以增强其权威性。一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主体明确为主任检察官(这是为了将主任检察官于一般意义上的检察官区别开来,将来还是要回到检察官这个称谓),主任检察官应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检察官,助理检察员虽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检察官,但不具备独立履行检察权的资格,不应纳入主任检察官序列;二是各级检察机关现有一般意义上的检察官(含助理检察员)太多,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检察官人数(含在综合管理、检察技术部门或岗位上工作具有检察官职务的人员)占各类人员总数的近百分之七十。高检院《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规定主任检察官的比例不超过检察官(助理检察员以上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必定有大批一般意义上的检察官不能进入主任检察官序列。
目前,造成检察官人数过多的原因是:现在各级院的新近人员,只要通过了司法考试,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一般是两年),就任命为助理检察员,这主要是为了解决检察官等级问题,也就是解决检察官等级津贴问题。但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7月起就不再评定检察官等级了,将建立新的检察官等级制度。个人建议,今后,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的人员,也没有必要任命为助理检察员(达到逐步消化现有检察官数量的目的),可以先任命为检察官助理,在有了主任检察官职数后,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晋升为主任检察官。至于这种意见与现有法律存在冲突的问题,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检察官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来解决,因为改革本身就应该对现有法律作适当修改,不然改革就失去其意义了。
三、关于主任检察官的员额问题
实行主任检察官员额制,有人认为会阻挡部分年轻人的晋升渠道,影响他们的进取心。其实,主任检察官员额制,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第一次实行主任检察官员额制,一定要严格主任检察官资格标准,不能滥竽充数,要宁缺毋滥。同时要实行主任检察官淘汰制,这才能给检察官助理留出晋升空间。
目前,高检院规定的主任检察官员额不超过所有检察官(助理检察员以上人员)人数的三分之一,各地基本是按照这一比例执行的。但在配置主任检察官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单位过分强调主任检察官资历,变相论资排辈,致使同一个单位内部主任检察官素质差异大;二是不重视资历和经验,致使选拔的个别主任检察官能力不过硬,不能服众;第三,不承担办案工作的主任检察官较多,影响办案工作。个人建议:
(一)选任主任检察官要做到宁缺毋滥
目前,基层检察院普遍是年轻人多,虽然学历都很高,但工作经历较短,业务工作经验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个别院为了解决职级问题,不管条件是否成熟,全额配足或大量配设主任检察官,致使个别主任检察官与同龄同事相比任职优势并不太明显,担任主任检察官不能服众,这就会影响其它同龄同事的积极性。
(二)解决主任检察官的内部配置问题
主任检察官内部配置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就是目前检察机关内部领导职数太多。比如一个60人的中等规模检察院,主任检察官应该配备20人左右,其中,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3人)、专委(1-2人)就要占5人以上,如果纪检组长、政治处主任是检委会成员,还要增加2人,也就是7人,占20人的35%。另外的13人如何设置呢?设想方案:侦监2人,公诉4人,职侦3人,民行1人,控申1人,检委会办事机构(案管中心或研究室)1人,监所1人。如果这样,除了现有的局长、科长转任主任检察官,其他检察官就只能任检察官助理了,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所以,笔者认为,必须改革现有领导体制,建议基层检察院设检察长1人,只设副检察长1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不设部门负责人(其只占职数,一般都不办案或少办案),根据业务需要设置若干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直接对检察长负责,纪检组长、政治处主任不纳入主任检察官序列。这样,一线办案的主任检察官就更多了,这才能突出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这才是司法改革的目的。
法制经纬
浅议主任检察官的定位、选配与监督
四、关于主任检察官的监督问题
“为了保证主任检察官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特别应当处理好对其履职监督问题,尤其是在检察官整体素质不高、执法环境不优、司法腐败多发易发、司法保障与问责机制均不健全的当下。……在厘清主任检察官职权边界的同时,建立责权配套的工作机制,使主任检察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③。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对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活动也应该有比较完善的外部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主任检察官执法办案的监督制约是确保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必然之举,渝北区院在主任检察官监督制约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创新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检察长、检委会对执法办案活动的领导和监督。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定期检查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织的工作,可以指令主任检察官汇报某一案件或一段时间内的办案情况。对于疑难、复杂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以及对主任检察官作出的案件处理决定有不同意见的案件,检察长可直接作出决定或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必要时,检察长可以更换办案主任检察官。
二是创新业务部门负责人监督制约机制。部门负责人不再审核主任检察官案件所办案件,但可以通过主任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适时讨论重大疑难案件以及证据审查标准和执法尺度,定期分析各办案组织办理案件的质量和效果,达到监督目的。必要时,部门负责人也可以建议更换办案主任检察官。
三是创新案件管理部门日常管理机制。1、强化办案流程监督。案件管理部门以案件受理、分流、立案、拘留、批捕、、抗诉、减刑等环节为关键节点,加强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完善预警管理机制,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对办案全程进行动态监督。2、认真执行案件质量定期评查和通报制度以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3、重点通过三书(意见书、书、判决书)对比审查方式对实体办案进行事后评价。
四是严格执行纪律检查各项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对主任检察官遵守检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涉及徇私枉法、、执法不公等行为的举报反映进行调查处理,确保主任检察官依法行使职权。
五是建立主任检察官执法档案。建立健全主任检察官的执法质量、执法作风、执法纪律进行检查、督察、考核、评议所形成的各种客观资料档案,落实办案质量和责任终身制。
(二)进一步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渝北区院根据《监督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严格执行向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项工作报告的制度,接受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的工作制度。开通“渝北检察”微博、微信、手机报及互联网站手机版,打造“掌上检察”,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认真听取意见、批评和建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案件听庭评议和执法检查,听取对执法办案的监督意见。根据人大常委会安排,每年抽选两名以上主任检察官向区人大常委会述职。
(三)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
孟建柱说:“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渝北区院根据上级院的有关规定,作了如下探索:
1、创新人民监督员接待日制度
坚持每月固定一天在控申接待大厅设置人民监督员专属接待窗口,由人民监督员接待来访群众,受理监督线索。同时,以控申接待窗口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为契机,规范设置人民监督员制度公告栏,向来访群众广为宣传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及启动监督的程序等,进一步扩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社会影响力。
2、创新人民监督告知制度
在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过程中,采取发放“人民监督告知卡”等形式,同步做好人民监督告知工作,主动向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辩护人告知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及申请监督的途径等人民监督事项。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原则上要在作出立案决定后15日内,向犯罪嫌疑人告知人民监督事项;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送达家属通知书的同时要告知家属人民监督事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审查逮捕、审查等诉讼环节委托有辩护人的,案件管理部门在收到辩护委托手续时要告知辩护人人民监督事项。在进行人民监督告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辩护人提出申请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负责告知的部门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将有关材料移交本院人民监督工作部门处理。
3、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信息通报制度
主动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属于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内的控告申诉。控申部门在处理来信来访、统一受理控告申诉过程中,对涉及人民监督员监督情形的相关控告申诉材料要在受理后7日内向本院人民监督工作部门通报。人民监督工作部门对相关材料要及时审查汇总,并报检察长审核同意后,按月向本辖区内人民监督员通报。人民监督员在听取通报后,提出启动人民监督程序意见的,由人民监督工作部门负责处理。
(四)深化检务公开制度
孟建柱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保障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增强有效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渝北区院在深化检务公开方面作了如下探索:
1、严格落实执法办案告知制度
执法办案告知制度是司法程序中的法定公开环节,严格落实好法定的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严格依法向举报、侦查、逮捕、、申诉等各个环节的举报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被害人、申诉人,以及律师、人告知权利义务。同时,本着公开透明的要求,将执法办案中的相关信息告知有关当事人,如职务犯罪案件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处理结果,超期羁押和违法或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纠正情况等。
2、规范完善案件流程公开查询机制
依托“阳光检务”网络平台,主动公开诉讼期限、办案流程、处理情况等信息,根据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有针对性公开其他信息。案件管理部门按照规范性要求,适时将案件流程信息予以公开,方便社会公开查询。
3、推进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机制
根据上级院推进案件公开审查、公开答复制度的部署,对符合公开审查、公开答复条件的案件,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推进落实。
4、探索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机制
孟建柱说:“要大力推进检务公开。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不予提起抗诉决定书等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建立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是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对于检察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自由裁量权、增强法律文书的说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阳光检务”网络平台上开设检察文书公开平台,探索对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案件的书,检察机关作出的不立案、不逮捕、不决定书、抗诉请求答复书、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民事行政检察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进行主动公开;对实名举报线索的不立案决定书依当事人申请予以公开。
(五)探索、完善内部监督制约与外部监督工作链接机制
1、进一步完善案件回访机制
除了对本院办结的自侦案件进行回访外,还对其它重大、复杂案件,有严重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进行回访监督。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回访,征求社会各界、发案单位或与案件当事人有关人员、抽查案卷等对办案人员严格、公正、文明、廉洁办案及执行办案纪律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2、进一步加强与其它部门的走访联系
纪检监察部门和案件管理部门通过明察暗访,走访人大、政协、公安、法院、司法局(律协)等单位,对主任检察官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进行监督,对督查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3、探索执法办案评价公开,以公开促规范
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群众满意度收集考评机制,加强对检察人员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通过执法办案评价公开推进执法规范,深化执法为民。分别在一些场所等地设置检察意见箱,在官方网站建立意见收集专栏,由纪检监察部门定时收集汇总、调查核实意见。在执法办案重点关键环节分别设计并发放《意见表》,由当事人、辩护人或诉讼人、来访人、第三方社会人士等在每次的讯(询)问、接待、听证结束后,对办案人员执法行为作风提出意见,作出评价,考评结果记入主任检察官执法档案。
[参考文献]
[1]金鑫.《论主任检察官的定位、选配与管理》[J].《人民检察》,2014(9):21.
召开这次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和最近市委书记王启敏到黟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重点研究部署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旅游工作,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动员全县上下积极投身到新一轮旅游发展中去,推动黟县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刚才,德辉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回顾了2007年全县的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具体部署了2008年度工作,我完全赞同,希望各乡镇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看待黟县旅游发展的成绩和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黟县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特别近两年来通过推动大景区建设、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找准了新的着力点,明确了发展方向,为黟县旅游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旅游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黟县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高,并成功进入中国首批旅游强县行列。旅游在推进黟县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塑造县域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黟县旅游与全国旅游发达的地区比、与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比、与掀起黄山旅游发展第三次所承担的艰巨任务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概括起来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旅游产业的规模不够大。去年,我们的旅游直接收入才刚刚超过亿元,这与我们拥有的资源禀赋和二十年旅游发展的基础是不相称、不匹配的。黟县旅游业的起步,在全国也算是最早的,但从全国旅游发展所处的地位来看,远比不过平遥、阳朔、丽江,近比不过淳安、婺源,从全省来看,虽然我们头顶着全省唯一中国旅游强县的光环,但也同样不占有多大优势,潜山、颖上,还有我们市内的黄山区、歙县其旅游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势头,也并不比我们小多少、慢多少和弱多少,有的方面甚至还超过我县许多。所以说黟县旅游在全国、全省的规模和体量并不大,所占的地位也并不高。
二是旅游产业的要素结构不够优。当前,全县旅游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购物、娱乐、住宿是我们一直没有克服的短腿,全县没有一处象模象样的旅游购物场所和娱乐休闲场所,三星级以上饭店也才三家,床位不到800张,旅行社更弱,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组团能力、外联能力、营销能力十分有限。产业要素发育不全、发展不快,旅游的牵动作用就无法体现,旅游的综合效益就无从谈起。
三是旅游产业的市场主体不够强。一个地方旅游的发展,首先要有旅游产业的主体,也就是要有企业。没有大的企业,就没有大的产业。我们发展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县”。“富民”是基本层面、当然也是首要层面,它需要一批企业来带动,“强县”是从贡献层面来说的,也就是旅游企业对县级财政的贡献,它更需要一批大的企业来支撑,旅游业是黟县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黟县的旅游企业在全市的所有企业中有没有地位、排不排得上号?是黟县财政实力是否增强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营业收入超过亿元规模以上的旅游企业,也没有一家税收贡献超过千万元的旅游企业,有的企业十几二十年了,其主营业务还是单一的门票经济,其间不知坐失了多少发展良机。市场主体强不强,看什么呢?我看最主要是看营业收入规模上不上“亿”、税收贡献上不上“千”。如果说,通过二、三年的努力,我县有那么几个“亿字号”、“千字号”的旅游企业,有一家旅游上市公司,旅游富民强县的春天才能算真正到来。作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我们更加要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加要增强培育市场主体的紧迫性。否则,我们有愧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这一称号。
四是旅游项目进度不够快。我们说项目是硬支撑、是硬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也是如此。近两年来,我们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的力度,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周边区县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总结起来,有“三多三少”的问题,即:签约的多、真正落地的少,项目建设慢的多、快的少,落地的小项目多、牵动性大的项目少。尤其是有的项目开工几年了,迟迟不能峻工营业,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旅游资源是我县的优势资源、是我县招商引资的最大资本。去年我就说过,旅游招商重在选商选资,要把我们最好的旅游资源交给那些资金实力大、开发理念新、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强的投资商来开发经营。今后,旅游部门与招商部门要加强配合,在投资商考察谈判签约前,重点对旅游投资商的实力和理念进行考察,把好准入关,在对在建项目搞好服务的同时,对投资项目的进度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把好督察关。
五是目的地影响不够广。西递、宏村是品牌,是精品,但西递、宏村的影响不等于是黟县的影响,况且西递、宏村的影响力也还十分有限,黟县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单靠西递、宏村来支撑,否则,黟县旅游业的发展将没有出路。如何把黟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如何把黟县大景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品牌塑造起来,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必须解决的长期性问题。目前,不知道“黟”字怎么认,不知道黟县在哪里,不知道西递、宏村在黟县,不知道黟县还有更多更好的旅游资源的人比比皆是,“四不知”现象是黟县目的地影响力不够广的真实写照。近两年,我们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打造“中国画里乡村”品牌都是努力提高目的地影响力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还有许多路要走。
上述差距表明,做大做强黟县旅游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县上下务必充分认识和把握我县旅游的发展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黟县旅游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旅游发展新的历史性跨越
全面推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掀起黟县旅游发展新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工作任务,是实现旅游经济科学发展、全面增强产业素质、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和提升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年全县旅游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今年是县委确定的上台阶之年,也是市委提出的“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开局之年。黟县的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奥运的召开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年初的雪灾又给我县的旅游造成巨大的损失。能不能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当前,首要问题是抓好灾后的市场复苏,确保雪灾损失“春季补,夏秋超”,将雪灾损失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要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一,明确一条主线,在大景区建设和旅游国际化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大景区建设是实现旅游产品经营向旅游目的地经营的必经之路;是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增强旅游牵动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旅游空间大拓展、全面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的现实需要;是深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推进大景区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步伐,夯实旅游发展的硬件基础。二是要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强化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和集散功能,提升城区的旅游中心地位。三是要加快旅游产品开发,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构建大景区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四是要塑造大景区旅游主题形象品牌,打响大景区旅游宣传口号,进一步提高黟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黟县旅游市场竞争力。五是要加快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结合和协调发展,增强旅游有效供给,提高旅游的综合效益。而推进旅游国际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增加多少入境游客,创多少外汇,而更重要的是黟县扩大开放、拓展视野、更新观念的需要。可以说,旅游国际化是开放兴县最有效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助推器。加快旅游国际化,是我县旅游资源的特点、禀赋所决定的,是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同时,旅游国际化可以使我县的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人才全面地与国际接轨,也是旅游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推进旅游国际化,一是要研究和熟悉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和流行趋势,按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来指导旅游产品开发。前天,我们成功签约的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二是要按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来改善我县旅游的硬件和软件,提高旅游的接待水平、服务水平,形成高质量的国际化旅游环境。三是要加大旅游国际市场营销力度,着重解决好营销的方式、手段、途径等问题,并结合黟县实际,研究好主攻什么市场、主推什么产品和在什么市场主打什么产品等问题。四是要通过旅游国际化的实践来培养、锻炼我们的旅游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国际惯例的旅游人才队伍。
第二,推进“三个结合”,在旅游与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深度结合上取得新突破。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包容度广,是一个开放性产业。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舞台,反过来,旅游的发展又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发展空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对旅游而言,文化不仅是事业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相反,对文化而言,旅游则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一方面就是用文化来充实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增强旅游产品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用旅游的手段和规律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开拓文化旅游市场。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说彻底一点,就是要借旅游平台发展文化产业,借文化灵魂提升旅游品味。黟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上最有优势、最有潜力。因此,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在文化普查和挖掘上下功夫、在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创意和开发上下功夫,今年要重点在桃源文化、楹联文化、民俗文化、三雕文化、饮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上率先取得突破,在打造以“梦寻徽州”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精品上率先取得成效,在开发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文化旅游活动上率先取得进步。推进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其切入点是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一直是我县旅游发展的主导产品,也是符合国际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潮流的旅游产品,尤其是黟县这样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乡村,其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新农村建设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推进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首先是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其次是通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条件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来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并通过旅游市场营销的手段带来游客,形成乡村旅游市场,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农产品就近加工销售的机会,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以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文明,反过来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其重点是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乡村休闲、乡村酒店、乡村会所和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有关乡镇和部门,要重点把握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实施机遇,做好相关工作,推进黟县示范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旅游与生态文明的结合,在黟县显得特别重要,良好的生态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生态资源也是旅游永恒的吸引物、新卖点。如果说过去林业的第一阶段是砍树,第二阶段是栽树还林,那么观树、赏树的第三阶段正在到来,而且潜力无限,后劲更大。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8%,这在全国应该是名列第一方阵的。如果从工作节奏快的大都市来,从生态不佳的地方来到黟县,看到青青的山、蓝蓝的天、弯弯的路,必然会感到心旷神怡、留恋忘返。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拥有一方良好生态资源的地方,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旅游首选地。黟县良好的生态,今天是发展旅游的优势资源,今后就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旅游与生态文明的结合,就是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就是要利用好生态资源开发好生态型旅游产品,丰富黟县旅游产品内容,并通过旅游开发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发展新型林业产业,促进林区生态资源保护和农民致富。
第三,强化“四个创新”,在产品开发、整体营销、工作机制、配套服务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对于开放度高的旅游业来说,更是如此。一是创新旅游产品开发。要推出一批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型升级。要依托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创新思路,开发旅游产品,重点在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乡村体验旅游上下功夫、求突破,在节庆产品的打造上塑形象、造影响。要依托我县优越的旅游商品开发基础,创新设计开发新型旅游商品,重点在特色化、便携性和包装设计上下功夫、做文章,在转变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求发展。二是创新旅游整体营销。现在的旅游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各地都把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市场竞争的关键是营销方式、营销手段的竞争。要坚持按照政府促形象、企业促产品的思路,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更加突出主流媒体与网络宣传作用,扩大“中国画里乡村——黟县”主题形象宣传。要进一步做好山地车节、摄影节等节庆活动的策划,把这些节庆活动做大、做响,做成品牌,做出影响。加强区域整体联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知名旅游推介会与交易会,建立与黄山及周边城市旅行社(集散中心)友好合作关系,推介黟县一日游、二日游旅游产品。抢抓北京奥运商机,不断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三是创新旅游工作机制。创新领导机制、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出台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议事规则,强化领导职能。加强景点导游员管理,建立旅游人才管理培训制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旅游执法管理力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整合旅游营销资金、农家乐扶持资金、旅游基础设施引导资金,统一纳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制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办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合理配置和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四是创新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服务包含软硬件两个方面,没有软件的提升,硬件保持不了长久;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上不了档次、成不了气候。要按照国际化标准,加快旅游标识系统、咨询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宾旅馆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继续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完善景区景点间旅游交通网络,提高黟县旅游可进入性和可达性。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旅游信息网络,积极主动与国家旅游信息中心及长三角区域旅游网络对接。加快新城区旅游商品城项目建设,打造旅游购物平台。加强旅游商品销售市场管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中心意识,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居民友善度、好客度,营造全社会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为加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全面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是我县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黟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旅游经济的认识,自觉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一)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合力。旅游是黟县最大的优势产业,旅游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参与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县各部门、乡镇、村都是旅游工作的主体,都是旅游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都有责任在发展旅游上献计出力,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旅发委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主动想办法,出点子,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改委、建设、财政、公安、交通、国土、林业、文化、环保、卫生、水电等部门,要紧紧把握政策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努力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我县旅游业发展。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开办旅游专栏,设计有效载体,创新推介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发展中来,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措施,优化旅游环境。环境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环境好,才会人气旺,才能发展快。在努力优化硬环境的同时,要在干部群众中重点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倡导诚实做人,诚信经营,杜绝欺诈行为和欺生排外现象,普及文明用语,推广服务常识。要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尤其是旅游旺季之前,相关部门要在旅游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整顿旅游经营秩序,打击不法分子,强化安全管理,确保以整洁、安全、文明的环境迎接游客。要进一步加强景区景点的文明创建工作,在景区和主要旅游服务场所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本地居民养成热情好客、友好待客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真正让游客感到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