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配电网工程论文

配电网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01 15:0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配电网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配电网工程论文

第1篇

配电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就是在项目达到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投资前期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以内,也对随时发生的偏差进行纠正,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财、物,取得较好的企业效益。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是电力基本建设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由于物资材料价格,施工人员施工费的飞速增长,导致电力工程造价在结算中出现误差较大,而且超出预概算投资计划。工程造价水平已成为影响配电网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客观条件,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并对配电网工程项目的立项、资金计划、设计实施、和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强配电网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的管理与控制,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用有效的资金投入,赢得最大的企业效益。

2、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是合理、及有效控制造价。目前,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合同版本不规范,在签订过程中,对合同条款不统一、不明确,随意性强,没有对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普遍性和专属性规范合同内容,往往出现范围、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签发、确认等约定不明确。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预控分析不足,不能事先提出解决的方法及预控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二是在项目可研及施工图预算中对物资价格预测不客观,往往出现估算物资单价过低,市场价格变动较大影响整体项目预算,导致结算超支。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事前预测,特别是可研设计阶段工作欠细化,实现属于被动控制,不注意造价的动态管理,施工当中设计变更较多,抓不住成本控制的关键,造成项目造价不可控,导致工程随意性大,结算严重超支。

3、加强配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3.1实现施工合同管理规范及标准化,要求与主网工程接轨

一要明确制定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和审批流程。施工及设计合同应形成规范的版式,应明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完成编制合同版式使合同版本实现规范统一,并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合同版本及相关内容,使合同内容不但规范施工内容还明晰甲乙双方经济责任,负责审查合同的部门应为贯穿整个项目施工管理的相关门,包括:基建管理部门、安全质量管理部门、财务资金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企业法律管理部门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同评审,根据各个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要求提,逐条进行研究,实施监督、管理与控制。同时特别是业主严嘉原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广东肇庆526060项目经理应提前介入参与合同的审阅,以更有利于日后工程实际管理利用合同规范管理施工及工程造价。二要细心制定合同条款,主要在于合同专用条款。制定合同条款的重点,要结合项目特点和施工实际需要情况,进行合同施工及造价风险预控的进行分析,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无论施工风险及资金风险,事先要提出预防的措施。合同专用条款要明确以上风险的各个方面,不但明确责任,还要对违反合同规定的人员及单位制定惩罚内容,使责任、权利及要写清楚,切不要因考虑不足或疏漏而使合同条款留下遗漏,给业主施工过程及造价管理造成困难,使企业合法权益蒙受损失。三要明确施工工期、质量达标要求和造价控制指标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可控因数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甲、乙供设备材料差价等现象,所以合同中必须针对性的条款说明对价款调整的范围、流程、计算依据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价格的签发、确认作出明确规定,以规避风险和结算争议,争取工程可控,造价合同,达到效益最大化。

3.2工程前期阶段要有效控制配电网工程可研阶段物资价格

首先,可研单位要做好工程概算材料价格的控制,设备、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算价格的合理性对应着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把好工程材料关,要坚持品质为首选,在确保质量满足项目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选择合理的市场信息价格作为参考,同时,要考虑市场经济的影响,外部客观条件,比如县线材中铜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国家政策对此材料的价格的影响,扩大物资信息价的参考范围,考虑的供货商供货排产时间的价格波动由为重要。其次,要科学控制物资申购工作。上级部门采用不同时期分批次集中按需求计划统一采购,下级项目管理单位则应该按批次一次性提交需求,不能同一项目同一材料分开批次申请需求,不同批次不同生产厂家和销售市场,由于不同厂家和不同时按照市场价格厂家投标的价格不同,则影响实际采购价格,同一材料就会有不同价格,影响项目的结算资金。

3.3加强工程项目可研设计管理

设计单位无论设计组负责人还是各个设计组员都在日常的工作中都偏重于设计效率、技术和设计企业的产值,而不够重视设计效果的经济性可行性。往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设计原因造成工程造价超额的机会以及比率远远大于工程其他阶段工程成本的上升。如果一个工程设计阶段造价产生失控,无论在其他阶段如何严格地控制成本,都已无法改变项目整体的造价效果。技术与经济近乎相分离,情况总结分析得知许多工程设计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很高,但是他们大多数对项目的经济性分析欠缺,对如何控制工程造价考虑较少,把控制工程造价看成是与技术人员无关,认为是造价人员的主要责任,很少把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技术与造价指标有效结合,更不能通过技术比较,造价分析等工作,正确结合技术标准与经济合理,使其能够对立统一。根据现在配电网实际操作的步骤来分类,主要控制造价的方式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3.3.1可研阶段造价的控制

(1)控制工程造价中可研阶段是工作的重点,首先要达该工作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和行业现行规定的深度。

(2)要坚持设计工作流程,严格执行设计工期。配电网可行性研究一般项目需要4-6个月(含勘测2-3个月)。勘测必须要现场到位,充分考虑到施工中会碰到的设计问题,要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出现,现实别是地下管线勘测,青苗赔偿估计不足,造成造价在施工中重复出现,使造价增大。

(3)每个专业组设计人员要严肃认真的确定设计工程量,设计的工程量要有余度的同时也不能高算,要求可研与初设工程量的误差范围不能超过5%。设计的深度及标准和造价指标的应严格采用典型造价,及标准设计,否则,应提交设计差异分析表,分析设计方式及造价影响,如发生较大差异时,则要分析并说明原因,原则上不能发生重大漏项。

3.3.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图设计阶段造价应限制在批准的可研造价范围内。本阶段的最高限额同一价格年水平时可研的批准投资估算额。重点工作就是将可研中各专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进行分解,各专业定额定量进行设计。从可研的深度考虑,各专业的工程量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最终的投资总额不能超过可研造价,若有较大超额应有分析报告说明,并做好优化设计的方案。

(2)施工图设计的限额设计采用“设计限额说明书”的方式操作。“设计限额说明书”由总设组织技经人员实施,将可研阶段单位工程的投资额及工程量反馈给各设计专业组,设计人员按定额定量开展施工图设计。设计限额说明书由技经人员编制、主设人员校核、专工审核、总设批准的流程进行审批,最后要送业主项目部造价员审查并由业主项目部经理最终批准。

(3)其他费用施工图设计阶段技经人员也应控制好,特别是可研阶段签订的姗料、供水、运输费用,特别是二次运输费用、征地、拆迁、青苗赔偿等内容,以上费用不必做较大调整,若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及上级文件要求改变的时候导致造费用增加影响造价大幅度增加时,应进行其他费用分析说明,同时要取得业主方的相关文件说明。

(4)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要填写“设计限额说明书回执”将本工程施工图工程量与可研工程量作比较,并说明增减理由。回执经专业组组长签署后并的业主单位认可,返回设计技经人员。

3.3.3运用工程造价优化设计的实施

第2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城市当中,用电量不断的增大,城市配电网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城网改造规划的内容以及对配电网改造规划编制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再提出本人对配电网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的展望。

【关键词】

配电网;改造规划编制;电力工程建设;特点

1城网改造规划内容

谈及城网改造规划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城市配电网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的离不开电,而城市配电网其主要是指除了提供电源的输电线路、变电所以外,还包括配电网。[1]其中输电线路和变电所是为配电网所提供电源的,配电网有多个组成部分,其分别为:高压配电网、中亚配电网以及低压配电网。而城网实际上就是城市配电网的简称,对城网进行改造规划就是对城市配电网进行改造规划。城网改造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分别为:对原有配电网的改造和扩建后新建的配电网。在城网改造规划的具体内容当中还包括规划的年限、编制、经济分析以及改造安排。

2配电网在进行改造规划编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2.1注意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对于城市配电网来说,其不仅仅是电力系统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建设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电力行业还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其更是如此。[2]因此配电网在进行改革规划编制时,一定要注意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双向发展。

2.2注意符合城市配电的特点

城市配电共有六大特点,其分别为:①电网的负荷相对较为集中且符合密度额十分的高;②用户的用电质量要求都比较高;③由于配电网的设计标准比较高,因此在安全和经济的合理平衡之下,供电需要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④即使配电网的接线较为复杂,依旧需要保证其调度的稳定性;[3]⑤由于配电网在自动化这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电网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比较高;⑥配电网当中有关的配电设施的要求比较高。

2.3注意对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使用

目前,由于我国国家资金有限,给予配电网改造规划的资金是有限的,这也就要求规划人员在对其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划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对配电网的改造并不是由一个人来进行规划的,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首先都可以将自己的规划内容制作一个方案,然后对所有提交的供电方案进行参考选取,选出最佳方案。[4]而方案的选取标准则是以资金的投入和有效性为中心,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能够为供电部门和全社会带来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3对配电网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的展望

3.1合理布局电网结构

对于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以及管理来说,对电压的等级进行简化之后,对其是有利的。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当中所使用的电压有35kV、100kV、220kV、380kV等。那么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趋势是将110kV的电压引进市区,将市区当中的35kV逐渐的淘汰。其实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完美、完善是其一直追求的目前。同样的,对于电网结构来说,一个合理完善的城市电网结构的布局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局城市电网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满足城市居民现阶段对电力资源的需求,还能够满足、适应发展的裕度。[5]这相比我国以前城市配电网的布局,合理布局电网结构能够使电网变得更加的灵活。

3.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改造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越来越多的设备趋于智能化。对于城市配电网来说,技术的结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技术已经成为配电网改造规划的核心内容。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配电网配置就结合了科学技术,例如:箱式变压器、架空绝缘导线等等的应用,对于我国城市配电网来说都是值得借鉴的。只有不断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自己才能变得更强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配电网是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用电的,因此对城市配电网进行规划改造是必然的。本文主要对城市配电网改造规划的内容以及配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再根据本人自身的想法提出了两点相关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城市配电网的改造规划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梁嘉升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马建.宿迁洋河镇区域配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李志锋.中小城市配电网规划实施策略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史阳,辛文增.论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目的、实施原则及自动化模式方案,以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发电厂、变电站、高压网络、电力调度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在配电网络方面还较为滞后,这是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资金短缺,长期以来侧重电源和大电网建设的缘故,使配电网络技术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设备落后、不安全的因素较多等状况,造成了配电网用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方面较难满足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电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对电的依赖日益加深。电力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已是电力经营者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国家电力公司为规范电力公司的运作,真正体现服务人民的企业宗旨,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供电可靠性制定了明文规定:一般城市地区为99.96%,使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3.5h;重要城市中心区应达99.99%,每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大于53min。对照这一标准,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

城市配电自动化的内容是对城域所辖的全部柱上开关、开闭所、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控和协调,既要有实现FTU的三遥功能,又要具备对故障的识别和控制功能,从而配合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城区配电网运行中的工况监测、网络重构、优化运行。由此,配电自动化的系统结构应当是一个分层、分级、分布式的监控管理系统,应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按全分布式概念设计。按照一个城区全部实施设计,系统必须将变电站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控制分层;系统整体设计可分为配调中心层、变电站层、中压网层、低压网层。

一、配电自动化实施目的

配电自动化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缘于城网改造工程。长期以来配电网建设不受重视,结构薄弱,供配电能力低。国家出台的城网改造政策,提出要积极稳步推进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结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向用户不间断优质供电;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为电力市场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电力作为商品的属性也集中体现在配电网这一层上,配点网自动化应面向用户并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已完成了计算机系统与配电设备结合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城市的配电网络上投入运行,使得电网供电可靠性得到显著的提高,日本1996~1997年度平均每户停电0.1次,每次平均8 min,可靠性居全球之首。

1998年我国投巨资进行城乡电网改造。由于我国对电力是国家垄断经营,尚未真正实现电力市场化,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的目的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会因不同用户、因地、因行业而异随时变化。如果全面的实施配电自动化,应综合考虑,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应将它看作一个长期的市场行为。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用多种手段有效协作后的结果,尤其依赖于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故应将改造的重点转为采用各种综合手段提高供电质量,如采用不停电施工减少计划停电;开发应用配电自动化设备,实现远方监视、控制、协调,消除操作中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错误。供电企业在实施配电自动化时,也应首先研究客户长期的、变化的、潜在的需求,按现代的营销模式做市场调查、顾客群细分等,将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同时作为整个电力营销策略中的环节之一;其次,量力而行,综合企业内已有的线路网络水平、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开闭所)自动化水平、人员素质,制定实施的进度和规模。 转贴于

三、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

(一)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配合方案

由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并由两个电源形成环网供电方案。也就是说优化配网结构,推行配电网“手拉手”,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具有多次重合功能,重合命令由微机控制,线路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

(二)自动重合器方案

此方案是将两电源连接的环网分成有限段数,每段线路由相邻的两侧重合器作保护。故障时,由上一级重合器开断故障,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行分合。当任一段故障时,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对故障进行隔离,线路分支线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相配合来切除。

(三)自动重合分段器方案

每段事故由自动重合分段器根据关合故障时间来判断。此方案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线路断路器再延时断开。然后站内断路器进行重合,保证从电源侧向负荷侧送电,当再次合上故障点时,站内断路器再次跳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四)馈线自动化模式

1、就地控制模式,即利用重合器加分断器的方式实现。

2、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即设立控制中心,馈线上各个自动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通道远传回主站。在有故障的情况下,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实施恢复供电的方案。

3、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采用断路器(重合器),智能型负荷开关,并且各自动化开关具有远方通信能力。这种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同时还可以接受远方监控,配电网高度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参考文献:

[1]徐丙垠.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5).

[2]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7).

第4篇

【关键词】低压配电 配电线路 导线截面 节能 降损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们知道,电力网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能损耗是十分惊人的,在这巨大的电能损耗中低压(380V/220V)配电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原因是低压配电网电压低、电流大,特别是负荷功率因数低,更加大了电能损失。若能有效降低低压配电网的线路损耗,对于提高整个电网的经济运行将具有重大意义。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时,选择导线截面的传统方法是:按导线机械强度、允许电压降和导线长期允许安全载流量等因素而定。但从节约能源的原则出发,应将“电能损耗大小”作为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截面的依据之一。即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适当增大导线截面积以减少输电线路电能损耗,从而达到在不增加发电能力的情况下而增加供电能力的目的。

二.低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工程设计时,离不开电气设计,而电气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成功的导线截面设计,应当是安全、合理、经济和可行的。而导线截面设计则是电气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对电气方面要求就更加严格。因此,我们在低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设计中,不仅要使导线截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而且要限制导线截面过大造成的经济浪费,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低压线路导线导线截面设计,一般应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来选择:

1.选择导线截面,首先满足发热条件这一要求,即导线通过的电流,不得超过其允许的最大安全电流。通常,当负荷电流通过导线时,由于导线具有电阻,导线发热,温度升高。当裸导线的发热温度过高时,导线接头处的氧化加剧,接触电阻增大;如果发热温度进一步升高,可能发生断线事故。当绝缘导线( 包括电缆) 的温度过高时,绝缘老化和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因此,导线应能够承受长期负荷电流所引起温升。各类导线都规定了长期允许温度和短时最高温度,从而决定了导线允许长期通过的电流和短路时的热稳定电流。选择导线截面时,应考虑计算的负荷电流不超过导线的长期载流量,导线的额定电流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2.为保证导线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要求导线的截面不得太小。因为导线截面越小,其机械强度越低。低压线路的导线要经受拉力,电缆要经受拖曳。所以,规程对不同等级的线路和不同材料的导线,分别规定了最小允许截面。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的允许最小截面,可参考表一。

3.选择导线截面,还应考虑线路上的电压降和电能损耗。电压损失导线的电压降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按规定,电力线路在正常情况下的电压波动不得超过正负百分之五临时供电线路可降低到百分之八。当线路有分支负荷时,如果给出负截的电功率P和送电距离L,允许的电压损失为ε,则配电导线的截面( 线路功率因数改为I) 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为负载电功率,千瓦;

L为送电线路的距离,米;

ε为允许的相对电压损失,=;

C为系数,视导线材料,送电电压而定( 表二)

Kn为需要系数,视负载用电情况而定,其值可从一般电工手册和参考书中查到。

表二公式中的系数C值

例:距配电变压器400米处有1台电动机,功率为10千瓦,采用380伏三相四线制线路供电,电动机效率为η=0.80,COSΨ=0.85,Kn=1,要求, ε=5%应选择多少截面的铜导线?

解(1) 按导线的机械强度考虑,导线架空敷设铜绝缘导线的截面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

(2 ) 按允许电流考虑,求出电动机工作电流( 计算电流)

从电工手册查得S=2.5平方毫米的橡皮绝缘铜线明敷时的允许电流为28 安培,可满足要求Ij=Ie

(3 ) 按允许电压降考虑,首先计算电动机自电源取得电功率

若选用铜线则C=77,Kn=1,求出导线截面为

为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可选用S=16平方毫米的BX型橡皮绝缘铜线

选择导线截面,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上三个因素。但在具体情况下,往往有所侧重,针对哪一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就侧重考虑该因素。根据实践经验,低压动力线路的负荷电流较大,一般先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然后验算其机械强度和电压降。低压照明线路对电压的要求较高,所以先按允许电压降来选择导线截面,然后验算其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零线的允许截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单相负荷和三相最大不平衡电流,并且还应满足接零保护的要求。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都通过相同的电流,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例如,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主要考虑电压降,导线截面根据限定的电压降来确定;对于较短的配电线路,可不计算线路压降,主要考虑允许电流来选择导线截面;对于负荷较小的架空线路,一般只根据机械强度来确定导线截面。这样,选择导线截面的工作就可大大简化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将会为我国的低压配电节能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了保证用户电器的正常运转,提高我国低压配电节能能力,可以实施独立的供配电系统,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措施,比如设置应急的电源,如此,可以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时候,保证企业的供配电能够正常进行,对企业的财产形成更强有力的保证。在进行企业的供配电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建筑供电要求高,供电负荷复杂的特点,要在综合考虑整个企业生产设备和功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设计工艺,严格设计流程,在企业相关各个部门共同的配合下,加强双方的沟通,保证供配电设计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促进整个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平甘 陈洪波 刘凡紫外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会议论文],2009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

[2]吴栩 冯鹏英 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8期

[3]张川 刘乃涛 贺福敏 李林 李成龙 高压电力设备的在线绝缘检测技术 [会议论文],2011 - 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第十届年会

[4]曾晓晖 聂端 基于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的状态维修 [期刊论文]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5年9期

[5]陈伟球 赵吴鹏 尹忠东 周浩 张瑜 在线检测技术可行性分析 低压配电网无功负序不平衡现象的节能降损解决方案 [期刊论文]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年7期

[6]文江林基于光纤荧光的电力设备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5 - 沈阳工业大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第5篇

关键词:可视化; 电力系统; 抗灾变性评价; PowerWorld

中图分类号:TN91134; TM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22020803

Visual Model Based on PowerWorld Simulator for Antiaccident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s

WU Weili1, LI Xiaoming2

(1.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li 835000, China;

2. Yili Branch, Xinjiang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Yili 835000, China)

Abstract: Evaluation of the antiaccident ability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conducted for building a strong power grid and ensure the safety running of the power grid. The visual software PowerWorld Simulator developed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s adopted to build a visual model for antiaccident ability evaluation so as to intuit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system running and the result of recovery strategy under the real accident condi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intuitive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system regular operation and fault situation, and intuitively show the result of recovery strategy.

Keywords: visualization; power system; antiaccident evaluation; PowerWorld

收稿日期:20110710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院级项目(2009,228)0引言

全球范围内频发恶劣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引起电力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自2003年美加大电网停电事故以来,不少电力工作者致力于研究通过规划未来电网和对现有电网的改造来降低大停电的概率,国外相当一部分电力研究人员对配电网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看法。在国内,一部分电力工作者提出配电网的静态安全评价和可靠性评价的方法[14],作者一直从事配电网配电网的安全评价工作,并提出了考虑配电网区域故障权重的配电网抗灾变性评价指标[5]。在研究中发现,采用已有的配电网的模型在展示配电网的灾害性事故发生的后果与影响方面不够直观,同时对配电网故障的恢复策略也只能够用抽象的数值表示。这给使用或者想利用配电网抗灾变性评价结构的电力运行、规划和建设的部分带来不便。为此,考虑对配电网模型采用可视化的技术[68],直观地展示出配电网故障后灾害情况以及恢复策略,以便于上述机构的工作人员快速了解、掌握电网的情况,从而达到建设、优化坚强电网的目的[911]。

1PowerWorld simulator简介

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WS)是一个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其构筑在对用户良好交互性的基础上。它的核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潮流计算软件,可以有效求解多达60 000个节点的系统。这使得电力世界仿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潮流分析软件包十分有用。与其他同类商业应用软件不同,PWS允许用户通过可缩放的彩色动画单线图来模拟一个系统。在PWS中,输电线路的通断、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增加、以及联络线功率的交换,一切仅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此外,图形和动画演示的广泛使用增加了用户对系统特性、存在问题和限制条件的理解以及如何修改。

PWS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模拟电力系统时间特性的工具。同样,它可以图形化地显示负荷、发电量和联络功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系统运行条件的变化。这项功能在解决电网扩建引起网络结构变化之类问题十分有用。

除了上述特点外,PWS的一体化经济调度、联络功率交易经济性分析、功率传输分配因子(PTDF)计算和突发事故的强大分析能力都可以通过一个易用的界面来实现[11]。

2 配电网抗灾变性模型的建立

2.1原有的配电网抗灾变性模型[6]

配电网原有的抗灾变性模型建立在配电网简化模型的基础之上的,采用网基结构矩阵DT节点关联矩阵CT以及负荷矩阵LT表示各节点之间的电气联系和各节点的负荷情况,应用此类模型进行配电网抗灾变性评价即使在节点众多的情况下仍具有运算速度快的优势,同时为进一步简化计算,简化模型采用电流代表功率从而简化运算。

(1) 定义N行5列的网基邻接表DT反映网架结构,其中的元素di1描述节点i的类型,其取值可以为1,2,3,4或5,分别表示该节点是源点(10 kV出线开关)、开关节点、T接点、末梢点或母线节点。di2描述节点i是否过负荷,若过负荷则di2=1,否则di2=0。di3~di5描述和各节点邻接的节点的序号,如果节点vi和节点vk,vm和vn相邻接,则di3=k,di4=m,di5=n,在DT中的空闲位置填1;对于母线节点di2,di4和di5没有任何含义,而在di3中描述反映母线相邻节点序号的数组的地址(指针),母线节点数组的第1个单元存放母线相邻节点的个数,以后各个单元分别存放各个相邻节点的序号。

(2) 定义N行5列的网形邻接表CT反映当前的运行方式,其中的元素ci1描述节点i所处的状态(一般的,源点、T接点和母线节点均认为处于合闸状态;联络开关节点和末梢点均认为处于分闸状态),1表示合、0表示分。对于除过母线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ci2和ci3分别表示以节点i为终点的有向边(即“弧”,其方向为相应馈线段上潮流的方向)的起点序号,ci4和ci5描述以相应的节点为起点的弧的终点序号;在CT中的空闲位置填1;对于母线节点ci1,ci3和ci5没有任何含义,而在ci2中描述母线的入点的序号,在ci4中存放母线数组的地址(指针)。

(3) 定义N行4列的负荷邻接表LT,则li1表示流过节点(开关)i的负荷;li2~li4分别表示以节点i为端点的边(馈线段)供出去的负荷,在LT中的空闲位置填1。负荷邻接表LT中的元素的顺序和网基结构邻接表DT的第3列至第5列对应的边的顺序一致。

(4) 定义N行4列的额定负荷邻接表ET,以反映各个节点和边所代表的元件的电气极限参数,其中ei1描述节点i的额定负荷;ei2~ei4描述以相应的节点为端点的边的额定负荷;在ET中的空闲位置填0.01(这样做是为了在计算时不至于使分母为0)。额定负荷邻接表ET中的元素的顺序和网基结构邻接表DT的第3列至第5列对应的边的顺序一致。

(5) 定义N行4列的归一化负荷邻接表LnT,以反映负荷的相对轻重程度,即: ln i,j = li,j /ei,j 若LnT中某个元素大于1.0,则表示相应的节点或边过负荷。

2.2配电网抗灾变性可视化模型

在实际的电力工程中,节点电流往往不易获得,而节点功率却可以确定。同时,考虑到在实际的电网络中,功率潮流往往是电力工作者所关心的,采用电流代替功率虽然可以简化模型方便计算,但与电力系统真实的运行状况相差较大。为此,本文采用可视化软件PowerWorld simulator建立与电网实际运行更为贴近的模型,同时将代表电流还原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12]。

建立可视化的配电网抗灾变性模型如图1所示,它是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地理分布情况和各负荷分布建立的模型。

图1某地区配电网抗灾变性可视化模型3可视化结果

3.1正常运行仿真图

输入上述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箭头的方向表示功率的走向,箭头的大小表示功率的大小,通过可视化图形可以很直观、形象地观察到电网的运行状况和功率潮流的走向。

3.2故障情况下系统的可视化分析

假设该地区母线2与母线5之间的线路发生断线故障时,退出运行,则可从图3中看出配电网在故障情况下的运行状况。

由图3可以看出,当线路故障时,线路两端的断MW路器就变成了空心方框,同时对应的输出功率也变成了0 MW;向母线5输送功率的一条线路由于要承担此故障线路甩下的负荷而使其功率增至其极限功率的85%,输送功率从14 MW增大到46 MW,这一点可以从饼状图可看出。同时,另外一条向母线5输送功率的线路其功率也从39 MW增至84 MW,总体填补了母线2至母线5间的线路断线而停送的77 MW功率,可见,除了停运线路的负荷受到影响外,母线2和母线5所带的负荷均能正常用电。

图2某地区局部正常运行状态图图3母线2与母线5间的线路故障时的系统运行状态4结语

采用PowerWorld可视化软件对电力系统进行抗灾变性评价,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在故障情况下采用恢复策略时的电网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很形象地展示哪条线路能够转供负载,哪条线路断开后对系统的危害以及故障后的影响区域,从而可以使电力规划、运行和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地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这对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以及建设坚强电网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健,徐精求,程红丽.紧急状态下配电网大面积断电快速恢复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12):132138.

[2]BROADWATERR R P, SHAALAN H E, OKA A, et al.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and restoration analysis [J].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1994, 29 (3): 203211.

[3]刘健,徐精求,董海鹏.配电网静态安全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7):4547.

[4]胡学浩.美加联合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反思和启示[J].电网技术,2003(9):26.

[5]吴伟丽,李小明.考虑故障权重的配电网抗灾变性评价[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9):171176.

[6]刘健,毕鹏翔,董海鹏.复杂配电网简化分析与优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汪玉凤,康微微,李斌.基于PowerWorld的60 kV供电系统潮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25(6):879881.

[8]沈国辉,陈光,狄方春,等.电网可视化展示平台的研发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5):4246.

[9]单业才,朱传柏,郭创新,等.城市电网空间三维可视化信息平台技术构架[J].电网技术,2007,31(3):2933.

[10]陈慧丽.电力系统参数的可视化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07(3):2934.

[11]王庆红.中国南方电网可视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实践[C]//南方电网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广州:南方电网公司,2008:171172.

[12]吴伟丽.基于PowerWorld 的配电网抗灾变性分析的可视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1):3235.

作者简介: :吴伟丽1978年出生,新疆人,讲师。从事配电网自动化和配电网安全方面的科研和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教学。

(上接第201页)[6]ZHANG X, LIAN X. Design of warehous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RFID [C]// Proc. of the 2008 IEEE Int. Conf.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S. l.]: IEEE, 2008: 25502555.

[7]YAN B, CHEN Y, MENG X. RFID technology applied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C]// Proc. of the 2008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 l.]: CCCM, 2008: 363367.

[8]TAN H.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the warehou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 Proc. of the 2008 Int.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ecurity. [S. l.]: SECS, 2008: 10631067.

[9]杨业娟.RFID技术及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0]李惠娟.配送中心如何构建合适的信息系统[J].物流技术,2003(8):3637.

[11]王庆育.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解决方案;智能电网

配电网,特别是城市电网,集中了大量的重要负荷,涉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但是,目前配电网存在网架薄弱、设备老旧、自然灾害或外部破坏严重、运行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基础数据管理欠缺等问题,对电网的影响较为重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造成整个系统对用户的供电中断,直到配电系统的故障被排除或修复,才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

我国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地滞后于发电、输电,配电网已成为制约供电质量与运行效率提高的瓶颈,主要表现在:配电可靠性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据一些供电企业统计,用户停电约95%以上源于配电网;配电网的落后导致电能质量恶化、线路损耗增加;线路平均负荷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以适应电力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制约配电网发展、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概括为配电网本身问题、外界环境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管理缺陷问题等,然后结合实际工作中成熟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对配网自动化及智能配电网做了简单论述。

一、供电可靠性指标

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对自身向用户提供电力的供电能力的体现,也可以反映社会各界对电力企业供电能力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从电网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直至生产、运行、营销、管理等各方面的质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可靠性一般利用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做RS-1。

RS-1=(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是指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可能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而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途径有:减少停电次数、缩短每次停电时间、缩小每次停电范围。

二、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网络结构

配电线路分为架空线、电缆或混合结构,由于配电线路是随着电力用户的增多而不断发展的,而且前期一般没有总体规划,所以最终造成供电区域错综复杂、接线方式多种多样。单辐射线路和联络不合理的线路大量存在,不能完全达到N-1要求,尤其是手拉手比例远远不够,当故障发生后,不能有效的转移负荷。由于配电线路交错重叠,导致部分线路间联络复杂、冗余,不利于运行管理及维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线路存在供电半径长、在装容量大、负载率高的现象,这不仅造成线路末端电压降低,而且不利于故障时线路反带。另外,架空线路中缺少干线分段开关及分支开关,当线路故障或者计划停电时,停电范围扩大,不能有效地缩小停电范围,进而影响了对其他用户的供电。

2.线路设备装备水平

对于架空线路来说,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裸导线,这是导致线路故障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每年3月-5月份鸟类筑巢活跃时期,故障最为突出;部分线路导线截面偏小,从而影响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另外,老式开关、箱变、环网箱、高损变压器等设备的大量存在,不仅对维护设备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线路安全运行;故障寻址器能及时反映线路运行情况,对查寻故障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设备本身或电池得不到及时更换,经常在故障发生后不能正确的反应线路情况,延误查找故障的时间,影响恢复送电时间。

3.运行管理及维护

由于配网工作多而杂,包括配网改造、大修技改、业扩工程和日常检修工作等,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各部门工作、合理安排停电计划,不仅造成重复停电,还会扩大停电范围,这都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配网设备较多,同一种设备或许来自不同的厂家,由于运行人员得不到相关培训,不熟悉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这给今后的维护和处理故障埋下隐患。随着电网的发展,配电线路越来越多,运行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且整体技能水平不高、运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这导致了巡线周期加长、巡视不到位、消除缺陷不及时、基础资料不全、不能正确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4.线路故障

线路故障一般分为外力故障和设备本身故障。

外力故障主要有:

(1)电缆被刨。由于大型施工机械的广泛应用,且在没有办理路由手续的前提下违规施工,导致经常发生电缆被刨事故。

(2)汽车撞杆、碰线。施工车辆增多,路边杆缺少反光标记、防护桩,导致频繁被撞,尤其夜间,过路线也经常被挂断。

(3)雷击。由于缺少防雷金具、绝缘水平低,雷雨天气时,部分设备经常遭受雷击。

(4)鸟害。由于裸导线路的存在,鸟害造成的故障占较大比例。

(5)树害、异物短路。多发生在绝缘水平低、保护距离不够的线段。

设备本身故障主要有变压器故障、瓷瓶闪络放电、跌落式熔断器故障等。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本身问题,还有巡视不到位,对设备清扫、测温等工作不到位。

各类故障一旦发生将造成线路掉闸,严重影响安全运行。由于自动化水平低、人员素质有限,故障发生后,查找故障速度慢、处理故障不及时和排除故障时间长等,最终导致恢复供电速度慢,造成供电可靠率下降。

5.用户设备

运行维护分界点以下为用户资产,用户产权设施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站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架空线路使用裸线等问题,仍然运行着一部分老旧电力设备,一方面,这些老旧设备相对现行的运行要求,技术标准偏低,另一方面,这些运行已久的设备,其内部绝缘、瓷瓶老化严重,经高温或风吹雨淋后易发生故障,而且发生故障后抢修困难、修复期长。部分客户在销户时,为了节省拆除的费用或者为了躲避电费,就利用线路停电机会,直接将变压器等设备拆除,而留下高压T接线,悬挂在空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不符合带电作业条件情况下,只能按事故处理程序停电处理。另外,目前大部分用户采用高压刀闸作为运行维护分界点,当用户原因发生故障时,高压刀闸不能自动隔离故障,直接造成站内线路掉闸。

三、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应对措施

1.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1)梳理配网线路,实行分区分片供电,避免交叉重叠供电,优化供电方式,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适当发展线路间联络,有条件时满足检修状态下N-1安全准则,无联络配电线路的电缆采用双电缆互为备用。

(2)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实现A类供电区域10kV线路供电半径不应大于2公里,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5公里,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10公里,0.4kV线路供电半径在A、B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200m,C类供电区域不宜大于400m。

(3)增加10kV出线以降低每条线路的用电负荷,使供电负荷基本合理,提高故障时转移其它线路负荷的能力。

(4)利用配网改造、大修技改等机会,提高架空线路绝缘化水平、更新和改造陈旧、性能差、事故率高和高耗能的电网设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增强抵抗外力破坏及自然灾害的能力。

(5)在主干线路上加装分段开关,控制每段的用户数,A、B类供电区域配电网发展为5户一个分段点,C类供电区域配电线路根据要求可减少分段点,但不宜大于10户一个分段点,缩小检修作业区的停电范围,有效改善配电网调度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分支线路上加装大分支断路器,当分支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隔离,不影响主干线路,实现缩小故障范围,减少停电面积和停电时间。

(6)为了缩短架空线路发生故障后寻找故障区段的时间,宜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和线路分支处装设故障寻址器,当故障后,可以根据寻址器的变化来判断故障位置,有利于缩短查找故障的时间。

2.加强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

(1)加强指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将公司分配到部门的指标落实到个人。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对专工、班组、个人层层考核,奖惩分明,从而调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综合停电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停电,在制订停电计划时,要将预检、大修等作业计划好。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安排每项检修时,各单位配合工作,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要尽可能的考虑转供电,以保证用户正常用电,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停电和非故障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季节性特点做好预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巡、夜巡,减少事故隐患,消除事故萌芽,确保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4)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加大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力度。配电线路技改、大修工程或配电线路发现缺陷时,如具备带电作业条件,均应采用带电作业方式进行处理,以有效地减少线路停电时间。

(5)坚持推行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是建立在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充分掌握系统内所有设备健康状态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主动维修的一种设备维修体制,其目的在于由于维修引起设备停运,造成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又能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另外,要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完善,建立配电设备台账,详细记录所有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为编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提供详实、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电网可靠性评估提供计算依据。

(6)充分应用配电GIS系统。中、低压配电网结构复杂,设备种类和数量庞大,运行方式和网架结构多变,利用GIS技术实现配电网的管理,利用其拓扑分析功能,可迅速提出供电方案,显示报警画面、故障停电区域,提出故障处理方案等,对供电企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降低故障率、减少故障查找及处理时间

(1)防止设备本身故障。对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定期进行试验、检查,及时处理设备缺陷,提高运行水平。对于柱上油开关、高耗能配变等,早期投运的老旧设备,逐步淘汰。

(2)防止外力故障。

1)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护线宣传和电力知识教育,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执法系统加大外力破坏特别是盗窃者的打击力度。

2)为杜绝或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可以在交通道路的杆塔上涂上醒目的反光漆,在拉线上加套反光标志管,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对遭受过碰撞的杆塔,可设置防撞混凝土墩,并刷上反光漆。

3)健全线路杆塔、埋地电缆警告牌、标志牌等,由于电缆化水平逐年提高,运行人员不但要掌握电缆线路走向,还要在其走向上设置标识,防止被机械挖断。

4)加强对配电线路的巡视,及时清理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垃圾,针对违章建筑进行解释、劝阻、下发隐患通知书,并抄送市政府安全部门备案,以明确责任。

5)对于防鸟害等季节性强的工作,在特定季节加派人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以及时消除故障。

6)设立专门的护线组,专门整治外力事故,通过定点盯防、对事故多发地不间断巡视等方式,将外力事故率降到最低。

7)中心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随着光缆广泛应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3)增强事故查找及事故处理能力。

1)签订管理责任书,做到故障原因未查到不放过,故障不彻底排除不放过,把线路跳闸次数、跳闸停电时间与责任单位、责任人的经济效益相挂钩考核。

2)在变电所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寻时间。

3)熟悉管辖内所有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情况,以减少故障巡视的时间。

4)积极进行职工技术素质培训,提高职工进行事故处理的水平。

5)事先做好事故抢修人员及备品的准备工作,合理配备事故抢修人员、车辆备品,尽量缩短排除故障时间,降低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4.加强治理用户设备

对用户设备的管理不能放松,指导用户进行安全用电,向用户推荐电力新技术、新设备,建议其线路绝缘化、更换老旧设备,以提高线路健康水平。在分界点处加装故障快速隔离开关,当用户资产发生故障时,能迅速隔离,不影响公共线路,从而提高线路可靠性水平。对存在重大设备缺陷的用户要及时下发通知书,阐述设备故障对自身带来的危害,并签发安全协议,建议其立即整改,尽力减少因用户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及时发现用户用电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消除,杜绝因用户设备问题造成线路跳闸,影响其他用户的供电。

四、配电网发展趋势

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及自愈和优化运行能力远低于输电网。因而配电网急需解决以下问题:配电网运行优化和自愈控制问题;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和市场运行问题;新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充放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配电阻塞问题;用户参与电网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问题;负荷参与电网调峰问题。

1.配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DA)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8]。具体讲就是采用先进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管理情况、潮流动向进行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故障未发生就能及时消除。

配网自动化的目标是将环网结构开环运行的配电网线路通过分段开关把供电线路分成各个供电区域,在配电网事故情况下,系统能适时分析确定事故原因,消除因瞬间故障造成的不必要的停电事故,对于永久性故障,系统将及时分隔故障段,进行电网重构,保障非事故线路段尽快恢复供电,从而避免了因线路出现故障而导致整条线路连续失电,大大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SDG)是一个集成了传统和前沿配电工程技术、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配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并为用户提供择时用电与配电网互动的服务。

智能配电网特征有[13-14]:(1)配电网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2)更高的电能质量;(3)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配电网;(4)支持与用户互动;(5)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6)更高的配电资产利用率;(7)配电管理的信息化;(8)配电自动化基础上的自愈功能。

配电网智能化的核心支持技术是自愈控制技术、智能微网技术、用户服务和需求响应技术、集成通信技术、设备技术等。结合我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掌握智能配电网核心支持技术,赋予配电网自预测、自预防、自优化、自恢复、自适应的能力,对于提高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和可靠性水平、改变传统电网的控制方式和建设具有较优越综合性能、较高运营效率、较好社会效益、较低投资成本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推动我国配电网技术革命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气候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已启用智能电网,效果显著,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分布式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也投入运行,最终根据容量大小确定并网方式;为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电动汽车充电桩正逐步投入使用,其可作为配电网的分散移动负荷,对电网稳定运行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总之,智能电网作为配电网的高级阶段其优越性已经体现出来,在不久的将来会服务于整个配电网。

第7篇

论文摘要:本论文讨论了大足县电网改造对供电可靠性提高的显著作用,力图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通过大足县电网改造的经验,进而给出了一些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般思路。

第一节 绪 论

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的安全和可靠,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如何确保和提高配网安全可靠的运行,是每一个供电企业都必须关心的重要课题。

配电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定义是: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它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它通过供电可靠率作为度量的指标。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是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生产具有发、供、用同时性的特点,一旦配电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检修、试验,往往就会同时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直到配电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被排除或修复,恢复到可用状态,才能继续对用户供电,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质量都必须通过配电系统来体现,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实际上是整个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的集中反映。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涉及非常多的因素,但总体上不外是“软”因素和“硬”因素。所谓的“软”因素,主要是管理措施,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在城网的管理上要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视,要坚决杜绝检修安排时间没抓紧、计划停电重复;检修水平不过关造成设备重复检修;事故处理水平低,恢复供电时间长等现象;所谓“硬”因素主要是技术和设施层面的提高,在考虑到经济性的前提下,要对残旧配电网络进行结构优化,设备的更新和改造。配电线路安装环网开关和分段开关,具备互供能力,可以使得检修施工影响的用户越来越少。在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中,将大量的架空裸导线更换为电缆或绝缘线,可有效的降低故障率。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的普遍开展也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大量的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如:全封闭组合电器、真空开关等,为状态检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大足供电公司辖区配网的历史和现状

2003年以前我公司在改制之前,我司管辖下的10kV配电线路共计45条,全长1265.99kM,柱上开关共计25台,其中真空开关5台,少油开关20台,电缆线路0条,公用配电变压器2109台,0.4kV线路共计8964.48kM。

由于大部分的配网线路过于残旧,部分线路,特别是农村地区,建造于七、八十年代,运行时间长,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规划和需要,而且线路、设备等老化严重,非常不利于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严重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随着大足县经济发展,供电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辖区面临的供电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有鉴于此,我公司利用电网改造的机会,针对我局辖区配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措施,加大配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在2004年至2008年这五年间,对配网进行了大量的改造,无论是设备的更新和网络的优化都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增加了大量的先进电气设备:

一.将原有的户外柱上油开关更换为真空开关,并大量增加柱上开关、开闭所的数量。

二.加大增装公用配电变压器的力度,截至2007年底已经新装公变370台。

对落后的旧设备进行了必要的更新换代:

一. 导线的连接,原来使用铝并沟线夹,今大量采用新型合金材料的跨径线夹和安普线夹。

二. 保护配变的RW9跌落式熔断器属于落后产品,今采用更先进的的XS型。

三. 0.4kV线路的导线由普通朔胶线,更换为绝缘导线,在低压线路上使用了穿刺线夹。

四.供区内的10kV线路主干线以及跨树木较多的小支线全部由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

对大足城区网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

一.将原大足城区内的辐射网络进行大的结构更改,将县城内所有的10KV线路变成手拉手的环网结构,能够灵活互供。

二.公用配变的供电半径调整、限制在250M以内。

通过以上改造,截至2008年底,10kV配电线路共计达到67条,全长1301.298kM,柱上开关共计57台,其中真空开关48台,公用配电变压器2755台,0.4kV线路共计12440.45kM。

第三节 电网改造对供电可靠性的改进

大足县城区内种植有大量的树木,另外大足地区雷雨季节较长,这导致由于刮风下雨造成树木断枝触碰线路甚至拉断线路的问题屡屡发生,极大的影响了线路运行安全,降低了城网供电可靠性。我公司将城区内的10kV线路主干线以及跨树木较多的小支线由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后,有效地减少了因树木碰触导线造成线路跳闸和不明接地事故。

配网原有的户外柱上油开关是落后的旧设备,易于出故障,维护开关的工作量很大,电网改造时更换为真空开关,极大地减少了维护开关的工作量,另外大量增加柱上开关的数量,使城区内的配网线路全部形成了手拉手的环网供电方式,优化配电网络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可以对重要用户实行“双电源”。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缩小因故障停电或正常检修时的停电范围。

增加的两座10KV开闭所减少了配网线路的分支接点,这不但净化了线路空间,也减少了架空分支接点,提高了电网运行可靠性。

我司管辖下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由于居民家用电器发展较快而很大一部分已经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公变的不足造成0.4kV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电压合格率较低,线路绝缘老化现象严重,对居民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电网改造中,我司对负荷集中的居民点,加大增装公变的力度,截至2007年底已经新装公变370台。另外,用于保护配变的RW9跌落式熔断器属于落后产品,在夏季负荷高峰期事故频繁,不但使抢修人员疲于奔命,也大大的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电网改造将配变的跌落式熔断器由RW9型更换为的XS型,将公用配变的供电半径调整、限制在250M以内,将0.4kV线路的导线由普通朔胶线,更换为绝缘导线。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公用配变的供电可靠性,保证了线路末端居民用电的电压合格率。 转贴于

公变低压线路上使用穿刺线夹,极好地恢复导线接口处的绝缘水平,有效防止了因电流过大及导线接触不良而造成的断线事故。

由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在电网改造前大足城区网络设备落后、残旧,供电可靠性较差,通过优化配网结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手段,极大的提高城网的供电可靠性。

第四节 伴随电网改造,提高管理水平

我司在配网的结构优化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除此外,也努力的提高对配网的管理水平,一个重要的措施便是发展带电作业,所谓带电作业,是指采用绝缘操作杆、等电位等操作方法在带电设备上进行的工作。发展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要手段。带电作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一,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经济效益;其二,联系手续简便,提高工作效率;其三,作业不受时间限制;其四,可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因此,发展带电作业,是供电可靠率99.99%的保证和依据。

第五节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几种思路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较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电网建设适当超前:简单的说就是在满足功能的要求下,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适当增加“功能相同的元件”做后备。对配电网而言,优化配电网络结构,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

二、重视施工、检修质量是提高配网可靠性的保证

提高配网可靠性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施工、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提高施工、检修质量可减少故障率。特别是配网使用的非标准金具的设计及镀锌质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否则,紧接着大量严重锈蚀金具的更换,工作量特别繁重,提高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三、用先进设备,实现配网自动化

采用先进设备(自身故障率低),通过通信网络,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网络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把故障未发生就及时消除。

四、配网可靠性的管理

1.人的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这将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岗位。

2.停电管理

(1)停电模式:目前,我们的停电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计划停电,根据月生产计划工作需要,在月底向调度申请下个月的停电计划;第二种为临时停电,主要是处理故障,临时向调度申请停电(时间一般在1~2小时);第三种停电为夜间停电,对工作量较小,在安全前提下采用夜间检修工作,这样虽然不能提高供电可靠性(现要统计在停电户时数里)。但可以减少电量的损失,还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率。

(2)综合停电: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为各部门之间的,调度所根据各部门的停电申请进行调整,使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在同一天进行。另外,调度所根据某部门的停电申请来通知其他部门是否有工作;第二种为本部门各班组之间的,由本部门自行调整,统一报停电申请。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停电,达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五、发展带电作业,提高配网可靠性

带电作业就是对高压电气设备及设施进行不停电的作业。发展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要手段。

第8篇

【关键词】配电系统;靠性评估方法;应用

0 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变得非常困难。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定量的方法。发展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1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主要集中于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相比之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远未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设备和配电系统的发电系统相对集中,设备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发电能力的停电造成的电力故障严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也越来越高。同时,区域分布网络正变得越来越完善。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电力系统与电力供应、电力供应与分配的重要环节。由于电力生产,供应和使用的特点,同时,一旦配电系统设备故障或维护,它会导致系统的电力用户停电。绝大多数配电系统采取环设计,开环成一个径向运行模式,单一故障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故障率也较高。据不完全统计,超过80%的电力用户故障是由电力系统故障造成的。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电力分配系统的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将成为电力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力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和完善电力行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配电网可靠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44年法国工程师Jules.Dupuit发表的论文《公共工程项目效用的测算》。1920年,英国人A. C. Pigou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将边际分析方法应用到了成本―效益分析中,奠定了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可用A. C. Pigou的边际分析方法来说明。定义可靠性边际成本为增加一个单位可靠性水平而需增加的投资成本;定义可靠性边际效益为因增加了一个单位可靠性水平而获得的效益(亦即因此减少的停电成本)。

在图1所示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曲线中,MC代表可靠性边际成本曲线;MB代表可靠性边际效益曲线;TC为边际供电总成本曲线。

当满足式(3)时,可靠性边际成本等于可靠性边际效益,即图1中的曲线MC与MB相交点,此时净效益最大,所对应的R m是最合理的供电系统可靠性水平。式(3)就是供电企业配电网改造的可靠性优化准则。

3 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估应用的实现

状态抽样:ls-epras利用蒙特卡罗仿真进行电网可靠性的综合评估,在进行电网充裕度和稳定度评估之前,要对系统状态空间进行抽样,形成仿真样本,通过大量的确定性计算统计各种可靠性指标。

网络连通性评估。当系统中的开关(开或闭)时,原有的拓扑结构会发生变化,并快速、有效地根据网络的变化进行静态安全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将网络连通性评价应用于系统的网络拓扑分析,并从系统的概率的角度来寻找切割点和桥,计算出各总线的概率成桥和各支路成桥。地面功率流计算是可靠性综合评价的基础。系统的流量计算在静态等值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内部)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并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发电机、输电线路断开、输出负载调节、分接开关调节等)。

电网故障风险评估对系统各元件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包括复故障)进行抽样计算,用于指导电力系统结构设计、电气一次二次设备的选择。

静态安全风险评估是基于静态安全评估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的损失所造成的损失。

最优潮流风险评估。在最优潮流的基础上,考虑了负载的随机效应和传输设备故障对最优潮流的影响。同时,通过合理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开关电容、发电机无功功率,系统电压保持在最合理的水平,系统传输损耗尽可能小,避免了不合理的无功传输。所有的任务都必须确保系统中所有组件的操作不会发生更多的限制。在这个系统中,有功和无功的交叉近似算法是用来计算的主动近似模型,它可以用来计算在2至5的快速分解方法的最佳功率流。

4 结语

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系统可靠性经济学在配电网改造中的应用,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根据可靠性评估的计算方法和可靠性优化软件包的开发,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实用化、大众化的特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便于在各级配电供电企业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毅,韦钢,周冰,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模糊优化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3):18-23.

第9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配网用智能开关的定义、发展历程、运行管理现状,并结合配电网管理,研究智能开关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配电网;智能开关;管理

一、引言

国内智能化配电网试点工程建设已在不断扩大,取得很好示范效应,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重科技创新轻应用管理的问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配电网管理的基础设备是智能开关,事关配电网科技创新的实际效果。

二、配网中的智能开关

(1)智能开关的定义与发展。智能开关是指一次设备是由非常规互感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组成,二次设备是由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控制装置和通讯接口组成执行单元,一二次集成的开关设备。实现保护、控制、通讯功能,能独立执行当地功能,自动检测设备缺陷和故障,具有远程管理模式。初级智能开关是户外型可视化微机保护装置的一体化带通讯功能的集成柱上开关或开关箱。发展趋势是插接式开关系统(PASS):PASS采用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和微处理技术,通过数字通信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测、诊断、过程监视和站内计算机监控;通过智能软件分析可确定出设备的运行状况;PASS中安装了电子式互感器;通过高速现场总线传送数字化的电流电压信号。(2)配网中智能开关的选择、规划设计与安装调试。配网开关的选择需满足常规断路器所要求的分闸时间、绝缘耐压、动热稳定性需要。控制装置要实现不间断供电电源。要通过全密封防水型航空接插件和户外密封电缆进行电气连接。开关的智能化与传感技术是分不开的,要提高智能化开关的可靠性、检测精度,需采用光电传感器、在线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新型光纤温度传感器、SF6压力传感器及检测真空度的传感技术。配网开关规划设计方面将技术先进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线路开关数量适当:线路长、故障多的增加开关数量要适当。辐射型多分支线路中主分支线均要加装开关,次分支可不加。环网的在主分支两侧都加装开关,减少停电范围以及发挥环网作用。智能开关在中压配电网的安装采取柱上断路器和杆下控制箱或者采用电缆开关箱,都要采用防撞、防误碰(控制箱)、防通讯连接线损伤甚至防盗的措施。编制《10kV柱上智能分段负荷开关成套设备(含控制单元、PT)测试规范》。主要项目有两类。设备检测过程中,如出现检测项目A类任一小项不通过,则认定该设备不能通过检测。检测项目B类按实际检测结果评分。A类是相间短路故障隔离、单相接地故障隔离、联络开关转供电、后备电源及工程配置能力;B类是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电磁兼容及耐压、就地操作、结构及配置检查、成套设备运维安全防护。(3)配网中智能开关保护定值管理。第一,开关保护定值预期效果。故障区域自动隔离。当支线发生单相接地、相间短路故障时,根据电流保护阶梯式保护时限和过流三段反时限特性,以及零序电流的变化,智能开关先于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跳闸,自动隔离故障线路,变电站出线、干线分段开关及其它分支线路开关不因故障发生而跳闸引起停电。干线故障时,也不会引起变电站跳闸和上一级干线分段开关跳闸。环网线路根据环网方法不同,进行调整。快速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在辐射型配电网络中,若分支线路保护越级引起干线跳闸,或干线越级导致前一级干线跳闸,则可通过检压重合闸方式,延时和次数的不同进行自愈。达到主干线先重合,合闸闭锁,成功后分支开关检有压而合闸,若故障则分闸闭锁的效果。第二,开关保护定值的设定原则。一是主干分段开关采用阶梯式电流保护。从时间上、电流值上配合。主干断路器3~5个较宜,开关时间值调整一致(多分段开关时局部几个开关合一设定)或级差调整为大于等于150ms。二是分支线路配合前一级分段开关的定值,电流值的设定可根据负荷情况按照躲过负荷启动电流和两相末端短路值来设定,过流时间上等于或小于分段开关值,速断要小于分段开关值。三是计算出来的定值要保证低于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定值。四是要根据配网管理系统的潮流以及负荷分布进行实时调整。(4)配网中智能开关通讯管理。目前逐步推广应用的通讯通道的最佳方式是主站(子站)采用标准的以太网通信设备,主站(子站)与站端(FTU/DTU)的通信使用较多的是光纤自愈环网和光纤以太网方式。由于架空线路覆盖范围广阔,目前多采用GPRS/CDMA通讯。FTU/DTU通过GPRS通信模块和配网管理系统主站系统构成虚拟专用网。

三、结语

衡量智能开关管理与应用水平,主要看经济效益、安全生产、客户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智能开关将全面代替其它配网开关,成为配电网管理的重要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高东(音).《智能化断路器简介》.华东电网有限公司.2001(1)

[2]毛为民,文锋.基于柱上智能开关的广州地区架空馈线自动化模式的研究[J].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全国电力系统配电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9(10)

第10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环网配电,供电可靠性

 

1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展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配电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以及事故状态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在纵向结构分属于配电管理系统(DMS),横向与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电力MIS等紧密关联。它是实时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系统。

2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2.1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等级划分及结构根据配电网规模、地理分布及电网结构,分为特大型、大中型和中小型系统。主要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远方终端、通信系统组成。其组成结构分别见图1(特大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图2(大中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和图3(中小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

图1 特大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

图2 大中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

图3 中小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组成结构

2.2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2.2.1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主站是整个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

实时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功能、事件报告、人机联系、系统维护、故障处理等。

管理功能:指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行管理、设备管理(FM)、辅助设计(AM)、辅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等。

2.2.2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心站

在特大城市的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可设中心站,是下属主站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局重要信息的监视与管理,特大城市电力部门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本局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是否设置中心站。。

2.2.3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子站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子站是为分布主站功能、优化信息传输、清晰系统结构层次、方便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以及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具体功能有:数据采集、控制功能、数据传输、维护功能、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

2.2.4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远方终端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远方终端是用于中低压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它包括配电柱上开关监控终端FTU(Feeder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Transformer Terminal Unit)、开闭所、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等。具体功能有:数据采集、控制功能、数据传输、维护功能、当地功能等。

3 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3.1 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树状、放射状、网状、环网状等形式,其中环网接线是配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并将10kV馈线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段;保证在事故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

3.2 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飞跃,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诸多,为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3.3 解决好实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问题由于配电自动化(DA)涉及的一次设备成本较大,目前一般仅限于重要区域的配网使用,而AM/FM/GIS则可在全部配网使用。若使用一体化可通过AM/FM/GIS的一体化颇为重要。所谓一体化,就是指(GIS)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的一致性得以保证,使得SCADA和AM/FM/GIS通过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3.4 配置合理的通信通道通信系统信道的选用,应根据通信规划、现有通信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需求,按分层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予以确定。信道种类有光纤、微波、无线、载波、有线。。主干线推荐使用高中速信通,试点项目建议使用光纤。

3.5 选择可靠的一次设备对一次开关设备除满足相应标准外,还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如下要求:

第11篇

【关键词】中压宽带 电力线 通信接入方式 信道特征 测试 分析

一、中压电力线路的结构与特征

中压电网构成相对简单。与低压线路相比,它能够克服距离长短的限制,噪音较低,然而,供电系统仅适合于几十赫兹低频信号传输,如果进行高频信号传输,附加宽带PLC的使用,就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不良因素,如:通信串扰、信号泄漏、信号的干扰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发明更加高端、更为先进的PLC接入设备与调制方式。其中宽带PLC中压耦合接入设备成为重点探究的对象,经研究其符合我国电网结构与特征。我国电网结构与数据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我国电网结构包括:高、中、低三个层次级别,变压器将各个等级层次连接起来,这无疑成为了高载频数据通信的一大障碍,所以,要想解除变压器的限制,就要通过分级接入的方式来处理PLC宽带链接,也就是要根据各个电压级别层次来对应设计出适应性的接入设备。如图展示,只有在中低压中间设置合适的接入设备,才能确保远距离通讯的实现。

二、中压宽带PLC系统接入方式

这一系统接入涵盖PLC 以及同其他宽带通信网络(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接口, 传统的互联网与这一接口链接起来得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其中包括传输信号于中压线路的设备接口,这些传输的信号需要途经MV-PLC主调制设备以及MV耦合装置这两项设备。

MV-PLC主调制设备是对中压与低压连接处的接口进行调节,主要作用为将中压线中所附带的宽带PLC数据信息进行转换与调制,直接目标为低压线路,终极目的为网络用户。下面就第一个中压PLC实验线路展开测试,把这一测试当作理论探究的依据。

三、中压线路信道测试与分析

(一)测试的目的与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出更先进的设计依据以及技术储备为宽带PLC逐步发展到中压线路打下基础,为全程中压线路长距离接入做好技术与信息资源上的准备。

(二)测试结果分析

1.阻抗特性分析

经过实践的操作运行得出:中压10kv配电线路的阻抗性能会受到测量方位、时间以及频率等的影响,会随着它们去变化,变化幅度由数十到上百的量,通过高频信号发生器所出现的正弦电压信号,设定1MHZ-30MHZ的频率范围,在500KHZ的频率间查看阻抗变化。通过采集V1、V2来对应计算出线路的阻抗值。下图为测试整理后得出的中压线路输入阻抗变化图:

2.噪声特征分析

经过实践测试得出:中压线路的有色背景噪声大概在―60dBV/hz―80dBV/hz,同低压线路的平均噪音对比起来,大约多出10 dBV/hz。而且其窄带扰乱性噪音则更高。而且测试发现:中压线路中各个测试点有色背景噪声的PSD数值间没有很大差别,其窄带干扰也发生在小于25MHZ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展开对线路上噪声频域以及进行时等方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衰减性分析

与低压线路相比,中压线路更容易发生衰减现象,而且相对严重。大概每100米衰减8―11db,但是,在1.7千米线路范围内也能够顺利进行通信。当将调制解调器的功率放大时,在各个测试长度中都能够达到信息传输与通信通话等目的,实现了通讯水平的提高。各个测试点距离下的测试内容与数据如下图:

四、总结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与水平就要促进宽带PLC系统向着中压电力线路前进,经过不断的实验与测试来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数据资源,并且在阻抗性、衰减性等加以发展与更新。

参考文献:

[1]丁道齐把握世界通信发展趋势确立电力通信发展战略[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9(07)

[2]王乔晨;郭静波;王赞基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高频噪声的测量与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01)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17-01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企业发展用电还是人们日常用电,对于电量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成为首要解决问题之一。由此,加强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有必要的。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较强的技术,它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上发展起来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监督管理和远程控制,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证,使得电力系统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首先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电力自动化技术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并且符合经济的原则;第二,保证电力自动化技术满足电力系统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实现设备的安全性,尽可能的提高经济性;第三,以设备的实际运行为依据,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协调和操控;第四,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整体数据及相关参数,进行收集后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以保证电力系统全程都正常运行;第五,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以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的核心系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显示,以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重新组合,为信息的处理收集更为全面的数据,以保证电力工程的监控系统更好的操作和运行;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主要以城乡的配电网为目标进行改造,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与网络化程度密切相关。

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发展。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结合信息技术处理技术应用在实际,满足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将数据汇总进行分析,有效解决其中存在问题,保证电网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而相关调度人员可以有效进行指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电网调度技术自动化,不仅有助于强化对电力工程监控,而且可以更好的规避工程安全事故,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和处理,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原有作用。

(2)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发展。变电站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为主,从而实现对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确保电力工程中变电站信息有效处理,优化电力系统内部结构,为信息收集和处理提供全面的数据依据,更为合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规避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发展,主要是针对城乡配电网进行改造,促使电网建设持续发展,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确保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原有作用。

三、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际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对于远程监控和管理作用发挥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为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当前电力自动化论文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就其实际应用情况,客观进行分析。

(1)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将电力设备的各项设备同自动化装置进行连接,形成多向的一体化数字网络,将通讯技术、控制、计算机以及传感器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技术手段。电力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现场总线技术通过变送器收集电量数据后,最终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主控终端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将控制指令传输到设备上,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信息系统计算连接后,并不需要对现场整体进行控制,只需要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调度,经过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促使上位机和前置机协调配合,对仪表设备及时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目的。总的说来,伴随着电力调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较好的满足工作需求,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不断创新和完善。

(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数据库技术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较为常见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作用于监控系统中,对于系统的创新和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变革。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相较于普通的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过主动和技术功能提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与此同时,随着触发机制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监视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控制,大大节省了数据库数据输入和传输速度,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此外,我国数据库技术经过长期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开展经验较为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力自动化技术必然会电力系统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3)光互连技术的实际应用。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基于机电装置的控制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受平面限制以及电容负载,有助于提升系统集成度,满足其监控需求。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电子信息的传输,能够重组编程结构,促使电力系统更为灵活的应用管理。但是这种技术抗磁干扰性较为突出,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数据通讯,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功能。光互联技术是利用电子交换和电子传输技术,对网络进行拓展并重组编程结构,具有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控制数据等功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更加灵活。光互联技术不受电容负载的限制,能够不同条件下对监控的需求。除此之外,光互联技术具有高级应用和电网分析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为工程调度员的调度工作提供依据。还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它可以加大处理器的干涉能力,使设备具有更强的抗磁干扰力,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电力工程的功能可信,因此,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以上所述,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技术逐渐被取代,这一变化更加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机遇。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能减少设备的使用、降低成本投入,又能提高用电效率、增大经济效益。但是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今后必须重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电能的产量为目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电能,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晨霞.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