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国结教案

中国结教案

时间:2022-02-28 19:33:27

中国结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结算;实施方案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其课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包买票据业务等贸易结算方式和侨汇、信用卡等非贸易结算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票据和商业单据等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但内容庞杂,而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本身知识量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也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国际结算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国际结算的学习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启发性及突出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紧密结合,如果单纯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国际结算课程的难学,既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也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更无法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应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通过学生对不同贸易、结算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概念与惯例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业务的流程,更可以提前面对结算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国际结算的教学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各种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还包括结算过程中应用的国际惯例与各国法规,课程内容的千头万绪往往令授课教师感到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讲的过多过细则课时不足,讲的过少则内容空洞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知识。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枯燥,不仅概念和国际惯例非常多,而且其识记要求十分精确,理解上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案例教学能够生动的解释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的完成知识的传递,如对于理解信用证是自足性文件与单据化文件这个特点上,可以用一个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而被拒付的案例来说明,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记忆与认识。

三、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在日常的教案准备和课堂讲授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实施手段,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专业区别

在教学案例准备的过程中,应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挑选合适的案例。如所教学生是金融学专业,应在银行实务中有所侧重,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商业银行为主,着重选择银行办理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制作和信用证下交易所的审核中的案例;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则应侧重贸易实务,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为主,着重选择各种结算方式中如何防范贸易风险和制作各种单据的案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实际工作的氛围中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二)重点适用

在案例的安排上,应根据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侧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案例的讲述。笔者往往以案例为引,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思考,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由浅入深,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问题设计

在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应当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梳理好案例的层次关系,设计好案例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兴趣。如在托收的付款交单方式的讲叙中,应用如下案例:某出口商A拟采用D/P即期的方式出口商品。但进口商B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相反却要求采用D/P60天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要求由进口商指定代收行。问如果出口商答应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进口商B是否会获得好处?通过让学生分别从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度来切入问题和回答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可以通过相熟的代收行凭信托收据提前借单,收取货物,避免资金的占压,有利于本身的资金融通,而出口商则是在进口商商业信用的担保下对其进行了融资,相对即期付款交单而言风险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种付款交单方式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到这方面的风险。

(四)动态更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应与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新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最新动态。如2006年11月,国际商会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正式了有关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简称UCP600),并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实施了长达1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简称UCP500)。UCP600的公布和实施无疑是进出易领域十余年来的头等大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在信用证案例的选择中,要体现UCP600的特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之处,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授。

(五)教学辅助

在案例教学的实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如案例相对简单,且只起到说明作用,可以随堂口头简述,例如各种本票汇票的伪造案件;如案例稍微复杂,则可以在PPT中展现,让学生阅读思考,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例如国际结算方式中各种违约案例;如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较长,则可以在PPT展示的基础上,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且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切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结算方式中信用证、保函和保理业务中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案例。

(六)深入实践

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对案例讨论的汇总,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验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环境,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以图1示之。

从图1可看出,在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辅助,其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指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思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案例情景,基本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讨论案例,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时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使教师教的清晰明了,学生学的轻松透彻,不仅让学生课堂知识学的牢固,还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工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55-56.

[3]周锦.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48-149.

第2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程,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本文提出了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广泛性、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来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因为实施案例教学方法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参加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在该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内容

1.1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这个一致性指的是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也就是说要保持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方法。以往我们教学习惯于把案例局限于教材,采用的都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离学生生活或接触很遥远的案例来教学,这样的案例讲授方法对教学来说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有好的案例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当通过国际贸易实训过程等来收集案例,编写适合教学的案例,为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收集更好的素材库、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选择案例时应当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设计案例的时候应当结合知识点经过仔细的推敲,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具有操作性与诱导性,更符合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体现了教学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典型性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3时效性

时效性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才用实效性的案例教学从而更能启示学生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进步与时世的变化,很多贸易惯例等都会有所改变,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m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便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2确定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2.1教师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之后,就是对自身位置的确定,即教师的定位,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提供学生讨论分析的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问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学生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改变以前的被动学习地位,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在确定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学生应当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讲授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追求结果的习惯。当教师拿出案例叫学生自己分析时,许多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找不到案例的关键点,很容易根据案例表面象征下结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初步熟悉案例分析技巧之后,又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即认为与教师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明白一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学生应当结合案例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可以通过团体或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实现分析的目的,即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总结观点、运用观点说服他人,以达到案例分析的真正要求。

2.3结合实训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除了在课题内师生积极配合教学相长以外,还可以通过实训的方法来促进案例教学的效果达成。引进国际贸易教学实习软件,比如:世格平台教学软件,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操作室,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模拟实际操作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和编辑有针对性的、适合教学效果提高的案例,这样既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材又促进了国际贸易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 国际商务 案例教学 能力培养 素质提高

国际商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设计具体商务情景,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国际商务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布置阅读与练习等。现代教学理念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状况和特点;重视学生参与,既要鼓励学生间相互切磋讨论,又要鼓励师生间互动。案例教学法是体现这种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

一、国际商务课程的性质与案例教学法

1.国际商务课程的性质。国际商务课程是整合了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国际商法、国际投资等学科,以如何开展国际商务这一主线加以提炼、分析、总结而建立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是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其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国际商务实践。国际商务课程应用性很强,涉及学科广泛,大量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应用富个性化。为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适用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师重点讲授各章知识点,介绍主要学术观点及规律性结论,总结国际商务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学,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①学生是教学过程主体。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同时担当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担当观众角色。学生往往不是动脑筋主动去学习,而是老师讲什么听什么,没有很好发挥主动学习精神。案例教学法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教师可有可无,教师在中起“导演”作用。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题目,要求阅读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锻炼才干;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讨论。作为指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或讨论,把握课堂气氛;在讨论中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要总结提炼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②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要求学生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外,还必须组成学生小组。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理论讲授。把学生发言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③注重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④重在讨论过程。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案例所涉及问题都由同学们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这种教学法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而能否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个案例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为了准备,学生们要查找资料,自觉学习。

可见,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等有很大不同。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

(2)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把案例作为教学手段,使学习者处在研究者和决策者的情景。目的在于:使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从研究者和决策者角度,分析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综合能力。

①以案论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是阐明基本原理、强化理论学习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现状,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②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重视学习者的参与,在学生的相互讨论和师生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减少因为抽象理论学习可能产生的单调枯燥感。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③重视过程,注重能力培养。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实践教学法的着眼点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案例教学法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力培养是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案例教学法不寻求唯一答案,重视的是过程,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了解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课程的“温州打火机” 案例来说明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课程中如何应用。

第一步、组织:收集、编写介绍案例

进行案例分析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介绍“案例”。结合案例,教师可介绍案例相关背景资料。

案例:温州打火机以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等优势打破了日本、韩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的局面。目前,温州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户)约500余家,年产打火机8.5亿只,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80%,约占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近70%。因温州打火机的外贸出厂价基本上是1欧元左右,在欧盟市场极具竞争力,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80% 。欧盟在著名的BIC公司、东海公司等打火机制造商的压力下,启动有关程序拟定涉及国际贸易的CR法规。该法规于2002年4月30日获得通过,并在2004年强制执行。CR法规的出台,意味着温州生产的价格在2欧元以下、装有燃料的玩具型打火机将限制在欧盟上市。

介绍背景资料:

1.温州打火机的国际经营方式;2.欧盟CR法规。

第二步、问题设计:引导并提出案例分析问题

1.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将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何利弊?3.我国企业如何避免和应对温州打火机企业所遇到的这种局面?4.温州打火机生产商应采用什么应对措施?

然后留一段时间(以1-2周为宜),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收集材料,准备材料。

第三步、组织讨论:控制时间和议题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的控制作用是课堂交流有效、有序进行的保证。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时间控制:由于课时的限制和每堂课时间的限制,课堂案例的交流应该有序安排,这里教师要做好事先的布置,让学生熟悉案例并对问题有所准备,其次,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度和讨论进度的控制,使课堂交流,既充分又有节奏。

议题控制:对于议题的控制是案例讨论有效进行的保证,因为课堂交流中发言者容易跑题,有时气氛热烈也容易使整个讨论偏离既定的议题。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把握讨论主动权,并积极营造有益于进行的气氛。主要手段有提问控制和体语控制。提问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题外话。教师把握讨论的方向及主题焦点,集中注意力讨论重要问题。

引导性提问。当发言者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引导性提问,使他回到原有的主题上来。在转换话题时,忌打断或者任意指点,这会使学生感到难堪,从而产生紧张或抵触情绪。

归纳,即将发言者的情况加以归纳,由此把学生的话题引过来。也可以采取提问法,即从发言者所谈的材料中,选取出一两句跟正题有关的话进行提问。

体语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学生发言时,要掌握倾听的技巧,对发言表示关注和鼓励;另一方面,控制场面,维持课堂秩序和营造良好交流气氛。

第四步,总结:强化知识和引导

案例教学法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阐明基本原理、强化理论学习,因此,教师对每次讨论最适当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环节。通过总结,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自觉地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付诸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而只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还要在总结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应总结出基本知识点(技术壁垒、国际化经营方式、反倾销、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等);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频繁出现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并且在相当部分案例中具有不公平性与歧视性),并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温州打火机事件的实质,可概括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种比较优势的对决,即发达国家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较量)。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精心收集、编写和选择案例,编写出具有特色的案例,精心设计问题;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应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参与的兴趣,过易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在国际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首先,从头到尾都要用这种教学方法困难。基本原理要求推理和分析,有时案例的答案分歧较大,这时只能采用讲授法等方法处理。其次,比较适合于已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学生条件一般是大学高年级的学生;人数要求方面,哈佛法学院一般在20人左右。再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如果一学期内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内容多,学生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一学期内不能较多使用这一方法。最后,在知识体系讲解上不是特别系统。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案例教学法用于国际商务课程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弊端。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互相结合,各取所长。

参考文献:

[1]王红姝: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03)

[2]黄 辉: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分析与比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3]扬 毅: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云南教育,2001(19)

[4]顾海波:法律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引进与应用.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5]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04).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29-03

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初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Teaching)应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后来被医学、行政管理、国际关系等学科教学领域广泛采用。近三十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案例教学法在一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外经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1980—2001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从12.5%提高到45.3%,2002—2012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54%。相应地,被《2013全国进出口公司名录》收录的主要进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多达27万余家,被《2013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名录》收录的外商投资(三资)企业达28.7万家。

中国的外经贸实践在规模和质量上的快速发展使对外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用人单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知识面,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经贸活动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思维,能结合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充分发挥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专业课程教学,均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二)有利于培养新型外经贸人才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通常不甚理想。而案例教学通过提供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广泛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及思维能力,养成关注现实、面向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三部分构成,但无论哪一类课程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案例来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为例,专业主干课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专业方向课主要有国际营销学、国际物流、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专业任选课主要有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制单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国内相关研究推动了案例教学法的普及。国内学者对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张云(2009)、余红娟(2008)、冷敏剑(2006)等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刘卫红(2004)、陈静(2010)等介绍了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情况;杨林生(2007)和顾和军(2009)则分别讨论了如何在国际商法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颜帮全(2006)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文华(2012)以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与问题。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推动案例教学法的普及。

二、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欠缺

1.案例缺乏典型性。有些案例编写过于简单,案例内容不完整,导致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有些案例过于冗长复杂,学生在讨论案例时难以理解案例的内容,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案例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一些案例与课程内容的相关度不高,不能准确反应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有些外贸企业在提供涉及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资料和信息时,往往会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考虑,不愿提供真实数据和实际运作过程,结果导致一些国贸案例仅仅是当事企业的经验总结,学生难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后续跟踪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综合素质差强人意

奇克林和加姆森(Chickering & Gamson,1987)曾提出,要做好针对大学本科生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好七项原则:注重教学互动和师生交流;教会学生懂得互惠和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能有效掌控各项任务的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用的、创造性的指导;鼓励学生提高自我期待,自信自强;尊重学生个性和天资差异。

成功的案例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亟待提高:

1.教学观念有待更新。在教学观念上,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存在顾虑,如担心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不能胜任案例教学,担心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担心案例教学耗时过多而影响教学进度等。大班授课的教师在这些方面的顾虑则尤为突出。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过分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法在知识学习和课程管理上的优势,未能重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用。

2.案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多习惯于案例的讲述,缺乏学生参与讨论,知识灌输有余,问题启发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手段上,近年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有所提升,增加了课堂信息的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出现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PPT,与学生互动不够的问题。

3.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难易顺序的编排上,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不能做到从简到繁、先易后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4.实战经验缺乏。在实践经验上,目前国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国际经贸实战经验,不利于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案例内容,影响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三、对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1.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案例内容必须与特定课程、章节、内容相匹配。同时,要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所选案例最好是近期发生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因为身边新发生的案例,有利于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学以致用方面的作用。

2.案例内容要难易适当。案例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准备分析的案例之间的关联度,做到难易适度。案例太容易,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太复杂,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案例中应该既有开放式问题,又有封闭式问题;案例任务应该有的适合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学生个性,有的适合举手表决集中学生的不同意见;案例教学不同环节的时间要求要有弹性,以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展情况灵活调整。

4.案例种类要丰富。所选用的案例应该内涵丰富,尽可能反映多个层面。既要有正面的,也要有反面的;既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既要有过去的,也要有现在的;既要有国内的,也要有国外的。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正反对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案例篇幅要适当。案例篇幅合理与否视案例类型而定。一般来说,专题案例篇幅宜短,以突出重点;综合案例篇幅宜长,以保证足够全面的信息内容。无论如何,一个真正好的案例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班级讨论或辩论,找出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通常,一个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要满足案例选择的上述要求,需要庞大的案例库支持,需要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案例库。案例库建设需要跨部门、跨学校,甚至是跨国的多方合作。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除教学单位自主建立的以外,更多来自第三方,主要包括报刊书籍、法院判例、企业调研、广播电视、网络咨询,特别是一些国内外著名网站。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的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相应地,这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牢记以学生为本。

1.转变观念,重视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和造就新型外经贸人才十分重要。教师自身要完成角色转换,从传统教学的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转换到案例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引导学生树立“主角”意识。不过,在强调案例教学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弱化或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勉强参与案例教学,导致案例分析肤浅和专业性不够。

2.优化知识结构,积累案例教学经验。高等院校要加大师资培训投入,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或访学,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增强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鼓励教师对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构建最佳的知识结构。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鼓励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鼓励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力行“专业+英语”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4.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就案例教学的内容而言,需注意“过犹不及”,尽可能简化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数目。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把课堂内容排得过满,从而对每个知识点的讨论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足够深入的思考。确定较少的知识点和较少的主题,反倒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更灵活。

5.以学生为本,开展互动式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调查学生修过哪些先行课,偏好哪种教学方式,年级内理科生和文科生比例,男女生比例,哪些学生表现更主动、更愿意配合老师等,这样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方便寻找得力助手,寻找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勇于“破冰”的那个人。

为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准备。有些低年级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不熟悉,教师需要事先进行详尽说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案例课堂教学的主角,应积极参与。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最好事先要求学生课前研读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制定详尽的案例教学计划。案例教学的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计划的精细程度。(1)案例素材要根据需要事先整合或拆分成几个部分。(2)预先找出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明确需要详细讨论的问题,以及可以一带而过的问题。(3)严格把握时间,对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要事先设定,有效控制案例教学的进度。(4)注意适当记录,特别是对学生表现的评论意见,以免事后不能全面、准确地回忆。

7.高效组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发言。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着重指出讨论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恰当、问题解决途径是否正确。教师对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要给以充分肯定,以便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后续讨论;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加以指导,以便在讨论中加以改进;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留出适当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

此外,高等学校应该在尊重专业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中不搞或少搞标准化,不搞一刀切,给教师尝试教学改革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健全案例教学激励机制,将案例教学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案例教学。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为进行案例教学做好储备。同时要改革考试制度,允许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课型特点,选取恰当、灵活的考试方式;适当提高学生平时表现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寻找学校学习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有效联接。

[参考文献]

[1]Robert Ronstadt.The Art of Case Analysis:A Guide to Improving Your Classroom Performance[M].Consilience Consulting,2011.

[2]张云.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第5篇

案例教学法由前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教授(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并被全面引入该学院的法律课程,后来也被引入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教学中,目前已成为美国教育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大辞典》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界一直认为高等本科教育是一种素质型教育,而非职业教育。这导致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中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离。到底何种教学质量更高,近些年一直存在争论,不同的学校也偏重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同是本科教育,一所学校定位偏重于学术型,要求学生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理论根底,但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操作能力就可能显得比较弱;另一所学校面向职业应用,对学生要求打好比较专门的应用知识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强,但知识视野较窄,理论功底不高。③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对该学科的良好认知结构,而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常需要经过三个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和评价。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为了使学生学得好,掌握提供的信息是必要的;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学生的心智发展主要是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知程序,教学是要帮助或促进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由此,他提出了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注意信息的提取。④从布鲁纳的观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对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至关重要。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在法学课堂中引入案例,针对案例进行启发和引导式教学,对于学生既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的案例分析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势必对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法学教学中越来越多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国际法教学也不例外。

二、国际法的特点及要求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⑤国际法不同于调整私人之间或私人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除了国籍、引渡、人权等部分内容涉及个人之外,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民法、刑法等国内法,学生往往对国际法的印象是“高冷”,即与现实生活关联度不高,适用性不强。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系统的传授知识,会导致学生愈发觉得“高冷”,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程度的现实感和实用感。国际法内容体系庞大,国际公法就涵盖很多部门法,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组织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争端解决法、战争法等。每一部门法又包括诸多国际条约、宣言、决议等,比如《联合国》、《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人权公约就包括普遍性国际人权公约和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包括《保护种族权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妇女权利的国际公约》、《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等等。而国内法往往都有相对简单的法律体系,比如《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合同法》等。对于刚开始接触国际法课程的本科生而言,相比国内法,整个国际法课程就会显得体系繁杂,内容繁多。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对国际法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国际法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各个高校也都对国际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一直非常重视“案例法”的教学,教师在讲解国际法相关理论的同时,穿插一些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国际法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改革思路

国际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国际法教师在具体讲授课程中运用与其讲授有关的国际法案例(包括已作出判决、裁决的案例或者正发生的尚未作出裁决的案例),结合相关的国际法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国际法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国际法主要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权利义务的关系,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丰富的课程。由于国际法的内容浩如烟海,相关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案例非常多,对于刚刚接触国际法知识的本科生而言,激发其内在兴趣尤为重要。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国际法知识点的介绍,平铺直叙的灌输相关内容,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未建立,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国际法知识,在讲授既有经典案件外,通过结合近年或当前发生的国际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模式上可采用“案例-理论-案例”模式,根据不同知识要点,有针对性的讲授。教学手段上,除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外,还可结合“苏格拉底讨论式”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考;也可结合实习模拟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原告、被告两组,针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争端案例,展开辩论,锻炼学生法律推理能力和口头辩论能力。此外,为使学生对国际法产生更直观的感受,还可以通过播放经典影视资料,比如联合国网站视频资料,有效引导和疏导学生的爱国情绪,理解和把握我国和平外交政策。

(一)国际争端案例与国际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了国际法的渊源,其规定国际法院在第59条的规定下,可适用“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的司法判例及国际法学家的学说。虽然司法判例不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它是重要的补助资料。国际法院的裁判活动及其判例,对国际法规范的确定和解释,对国际习惯法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习经典的国际争端案例对于学生研习国际法知识以及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但基于国际法院或WTO争端解决机构判决的案例,无论是案情还是所涉法律问题都比较复杂,判决书达上百页。国际法授课过程中,应根据所讲内容重点,有针对性的结合既往案例。但是,由于学生往往对既往案例缺乏现实感,倘若结合当前国际时事热点问题,学生则会产生更强烈的现实感,会很有兴趣的参与讨论。比如在分析领土与海洋权益问题时,就可列举中日案或者中菲仲裁案,学生结合国际法理论知识,对这些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或辩论,提交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要注意的是,对国际时事热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小组讨论、总结归纳都要仅仅围绕所授国际法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形成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二)“案例-理论-案例”模式

“案例-理论-案例”模式是指在讲解一部分(一章或一节)前,以一个经典案例作为引子,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应国际法理论知识,再结合理论知识分析该案例。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从国际法问题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掌握案例分析的要点。比如讲到引渡和庇护内容时,可以先引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赖昌星案,然后讲授国家之间的三种引渡方式、双重犯罪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以及死刑犯不引渡原则。通过这些理论的讲解,再分析赖昌星案,学生就能融会贯通,较容易的理解这些国际法理论和原则。在“案例-理论-案例”模式中,要注意对案例的选择需真实、可靠、具权威性和针对性。

(三)启发和引导相结合原则

启发和引导兼用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⑥国际法专业学生的学习对象是比较深奥的国际法学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循循善诱,通过案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对国际法案例所涉法律问题的仔细分析,理解有关理论知识。此外,教师应当改变单一的“自问自答”或“我问你答”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辩论或问答,或结合模拟法庭、辩论等多种途径,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案例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偏重于运用经典案例分析相关理论,讨论式教学法偏重问题导向,学生讨论为主。武汉大学国际法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讨论式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国际法》一课时,老师采用课堂讨论式,把海湾战争、苏联解体、等问题与国际法上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的承认、国家的继承、国际责任、民族自决权等理论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讨论十分热烈,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⑦讨论式教学法重在锻炼学生的国际法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因为讨论式教学所耗时间比较长,需要授课教师加以引导,分组讨论,并控制时间节奏。在整个国际法授课进程中,为保证国际法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到本科生以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不用太多,其更适合于研究生阶段学习。

(五)采用实习模拟教学法

武汉大学国际法所在国际法授课中也一直采用实习模拟教学法(也称疑案论辩教学法)。实习模拟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其做法包括,一是把典型的或正在办理的国际争端案引入课堂,结合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原、被告两个小组针锋相对地辩论。二是用“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学会如何用诉讼的方式处理涉外法律纠纷。⑧这种模拟教学法适合于在课程授课末期,在整个课程内容授课结束前,引入一正发生的国际争端,学生代表分为原、被告,由学生自行组织一场模拟辩论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国际争端中,让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六)影视资料

为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现实感,国际法影视资料可作为一种教学媒介。比如,《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联合国席位的整段历史,授课过程中播放这一珍贵影视资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另一方面,也能学习联合国相关决议程序。而《东京大审判》、《卢旺达大饭店》等影视资料讨论了战争罪、反人类罪、人道主义干涉与国家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国际法问题。在收集和筛选这些国际法影视资料时要保证其权威性,同时要避免一些史料不实、误导性的影视资料。

四、结论

第6篇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案例教学环节也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效果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校的国际贸易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与期望,加强教与学的交流,特举行了一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正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三个本科班,共计141人。

一、调查结果揭示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分析不宜过多。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5%的学生认为刚开始上课时案例分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后来讲课过程中案例分析过多会让学生感觉厌烦,很难再提高学习积极性。

2.案例选择应紧扣时事。27%的学生认为案例的选择需要更新,应该和当前国际贸易时事紧密挂钩,否则还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3.能力培养比较单一。从统计结果来看,案例教学法能力培养的程度依次为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能力构成上看比较单一。

4.案例教学法并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37%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仍然没有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辅助效果不高。

二、原因分析

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积极性不高。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只是为了考试拿到高分,不再愿意探索。这就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学案例虽然感兴趣,却不愿花费课外时间去查资料,探索答案。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一言堂。

2.班级过大造成案例教学难以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一般学生人数不能太多,应控制在30人以下。若人数过多,就应该分组进行。而现在每一个班级,一般都在45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班级导致案例分析时,一般是七人或八人左右分为一组,发言由口才较好的学生包办,造成真正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较少,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看案例、动眼不动手的阶段。

3.教师资历有限。目前学校的大多数国际贸易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国际贸易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

4.案例教学法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案例通常比课本更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学生不可能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持续保持这么高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堂课都要分析五至六个案例。这样的重复导致了学生的厌倦和麻木。

三、建议

1.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为了考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案例研讨、上机实训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尤其要加大案例研讨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教师可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如果学生偏离主题,缺乏整体观念,此时教师应注意疏导学生,将学生引入正确方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使学生明白,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

3.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针对国际贸易教师大多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或兼职,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鼓励教师参加报关员,单证员等考试,广泛参与外贸实践活动;学校应主动与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定期将实际的外贸案例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校企的联合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实务界沟通学习的机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课前精心设计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选择案例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设计案例;也可以把关注国际贸易形势的最新进展、变革改变成案例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恰当的案例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案例教学实践中去,由教师抛出热点问题,学生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注:本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1THEGH002)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概述 法律英语,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Language或Languageofthe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它是一种行业用语,里面融入了英美法系国家千百年来的法律文化传统。国内有的学者将法律英语归为“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是有待商榷的。因为,法律英语最主要的是为法律相关的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术语,它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巧、语篇以及体裁都是定型化了的,不能离开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来学习法律英语。如果仅仅只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学科之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脱离英美法国家的法律传统,甚至简单地用中国的法律作为学习内容,只不过用英语表述出来,岂不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所以,首先对法律英语的定位应该是一种不可脱离英语语言国家法律文化传统的行业用语,定好了位才能够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既然法律英语离不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那么,在教授法律英语过程中就应该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英语国家的老师,把自己和学生完全放在他们的大背景下,象他们一样教授法律语言。而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郎得尔曾指出:“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案例,特别是判决正确的判例,真理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意思就是说,要通过阅读法官对于案件的合理判决来学习法律推理。其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即使他们记不住法律条文,也一样能够运用法律推理能力理解他所不熟悉的法律。近几年法学教育已经开始重视“案例教学法”,但是主要停留在部门法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纳入到法律英语教学中来。在此认为,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比任何部门法更加适合。因为本来英美法系国家就是以普通法或判例法为基础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法官裁决案件主要是以以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遵守先例”原则,也就是说今天法庭裁决的案件必须与以前裁决过的类似案件保持一致,至少不能完全发生冲突。由于司法判例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美国的法学教育十分注重案例教学。要学习别人的专业语言,当然也应该吸取他们的先进教学方式,也采用“案例教学”。 也许有的人要说:美国的法学教育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法学院的学生是从最优秀的申请者中录取的。学生进入法学院之前,大都已经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学生甚至还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学生进入法学院还要通过全国性的法学院入学考试(LawSchoolAdmissionTest),且成绩优异。 此外,在他们进入法学院的时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而作为一个中国人,连基本的日常英语可能都过不了关,怎么能要求他们象要求美国学生一样,对他们用同一种方法呢?现在小孩都早熟,到大学阶段已经有相当的社会经验和阅历,而且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大四开设,对于法理学、法制史、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的部门法都已经学习过了,对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有专业基础。而美国的学生在没进入法学院之前还没像中国学生一样接受专业的学习。并且,学生们为了过英语四级、六级一直在学习英语,语言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英语授课实行象美国等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是行得通的。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要从案例中学习法律方面的内容,还要学习它的语言特点。具体的来说就是:指导学生以具体的案例为范本,采用整体阅读法,即首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的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现象的用法。学生学习法律和法律原则,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法律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认真钻研老师发的案例汇编,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教师在讲课中不断提问,与学生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法律的原则、规则以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基本上每一所有法学专业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法律英语这门课程,说明了对法律英语的重视。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确大多数不合理,使得学生都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种负担,很少有人是真正感兴趣的。针对法律英语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有如下问题的存在:

(一)课时短人数多普通高校的法律英语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开设,一共学习两个学期,每个学期32个学时。也就是说,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学习法律英语的时间一共是64个学时,即48小时。要想在两天学一门专业语言,别说掌握,就是连基本的了解都很困难,最多只能算是接触过了。另外,上普通英语都是小班授课,专业英语应该说比起普通英语来讲要难得多,确是一两百人一起上,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本无法交流。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使用“填鸭式”的讲授课的方式教学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无法调动,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听得也辛苦,到最后学生不仅没兴趣,大多数同学还认为是一种痛苦的负担。#p#分页标题#e# 针对这种情况,只能采取“案例教学法”。首先,由于课时太短,如果要用讲授式的方式,根本不能教授多少知识给学生,反而让他们产生思维惰性。法学本来就是一门要积极思辨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到最后他们也就懒得去想了,反正老师课堂上没有留有空间时间给他们想,课下他们又要消化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更没时间思考了。这样,还不如用“案例教学法”,传授一种学习方法给他们,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多让他们说,这样法律和语言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即使以后没有这门课了他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 针对人数太多,“案例教学法”也是一个办法。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缺乏兴趣,但是却对案例很感兴趣。如果用讲授式的办法很容易让他们打瞌睡,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上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阐述对一个案例的看法,并自己推导出其中的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他们也会有成就感。虽然说人多对于讨论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个人都参与,然后将他们讨论的结果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 总之,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二)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说明法”。很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标榜实行的是“案例教学法”,而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很多的案例而已。“举例说明法”的本质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其目的是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个抽象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而为。学生还是处在“听众”的地位。而“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所以,要清楚什么是“案例教学法”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2.借“案例教学法”之名,行“放羊式”教学之实。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并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操纵全局———既要解决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又要将学生讨论的焦点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因此,案例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借助案例教学的名义实行“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很随意地发一些案例给学生讨论,最后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更遑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兼顾,既要培养学生们用法律思考问题,又要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学校让外语系的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由于外语系老师没有法律基础,所以很多词汇对他们来说非常晦涩难懂,老师都不明白,怎么讲述给学生听呢?另外,有的学校虽然让法学专业老师进行法律英语授课,但是很多老师的英语水平不够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多都成了用汉语对某个英语单词作“名词解释”,同样,学生老师都头痛。所以,建议专业英语老师的选择最好是有英语特长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懂法律的英语教师,以补不足。   三、在法律英语授课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一)教材设计 在法律英语的教材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法律英语是一门法律和英语的交叉学科,以及中国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因此作为法律英语的教材,决不能只是纯粹的案例选编。从文体来讲,应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著作、法庭审理与辩护、司法文书写作以及个案分析等;从内容来讲,应依次包括法律英语语言特点的分析及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英美律师职业介绍、英美主要部门法、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法律等等;从结构来讲,应该包括文章、问题、词汇及重难点句分析。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适合的已出版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英语教学资料。 当自己编写案例时,要注意个人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材料,要把法理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选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二)角色设计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制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常常使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在用课堂讲授这种方法的时候,课堂的主角永远都是老师。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是主动行为者。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聆听者”。久而久之,学生会忘记怎样去思考,反正老师讲的都是有权威的,却忘了法学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挑战”,这对学法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哀。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师生双方地位应该完全平等。老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强迫学员接受自己的观点。老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都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该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老师和学生通过交流互动,互补不足,合作双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这样,静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一场师生共同探讨过程,它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三)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要由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必须在上课前对某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和充分的准备。所以在课前,学生必须花大量的功夫来进行准备工作。学生要读懂该案例、要去了解该案例的背景、里面涉及的基本原则、有争议的地方以及学生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美国的案例教学中,一节案例课往往需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读书报告”或者“读书笔记”。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样,学生要做的工作老师都要完成,另外老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还要精心设计好所有的环节,让学生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所以老师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如果说学生需要两个小时准备,那么老师至少要花3个小时左右进行精心设计。#p#分页标题#e#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上,基本的方式是问答式,对话式或讨论式。首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介绍,准确向学生报告案例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把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的学生英语水平有限或者专业水平有限,理解的案例可能有所偏差。由于案例分析必须要立足于原始案例,所以,读不懂案例或者读错了案例,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其次,用演绎的方法,从分析研究个案出发,去探讨“类”的现象。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来把握和掌握同类现象形成类的结论或理论。这是学生唱主角的时刻。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方法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呈列出来,然后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即使是现在仍在使用的成例,学生仍然可以抛开判决,从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最后,经过了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由老师做出总结。这个总结不仅包括对案例本身的总结,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总结不一定要有结论,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总结只是为了由类的结论出发向规律性探索的高度和深度进军。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了思维,这才是目的所在。 3、课后总结 对于课前准备和课堂表现,学生都应该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总结他人的,也包括总结老师的表现。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巩固学过的知识,也为以后更好的表现做准备。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整个案例教学学生部分的终点。 对于老师来说,总结也是同等重要。特别对于年轻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不足或者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在这过程中能够向学生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要用一种形式总结固定下来,以便以后的改进和巩固。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常常是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出尽风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另外,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学生课前不预习,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仍然要和教授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教学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现已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跨学科课程和研究热点, 同时也是商务人士、留学生和移民培训的重要内容。针对新《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由四个模块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文素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为国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

哈佛商学院前院长Robert Kent曾指出:“在全球范畴内经商时,很少能有比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技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著名学者胡文仲、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文秋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前者指语言能力和策略;后者指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Susan Eckert(2006)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不同的理解,但共同之处在于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文献中,多强调其在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注重理论性,强调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案例教学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着重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具体操作和选取案例的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使理论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析具体和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关注社会问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2)通过案例教学,学以致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能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加强团队精神;(4)注重师生双方的合作,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操作

案例教学法成功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和整理。选择案例前应了解案例的基本特点,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1)真实性。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融入案例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较快地移情于真实语境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2)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增加其说服力,如相关电影《世界是平的》《刮痧》等,典型地反应了中西文化差异。(3)相关性。所选的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关,否则再典型也意义不大。(4)目的性。所选案例应服务于教学目的。(5)可读性,即案例能被学习者理解,包括难度系数和语言都应该合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学校之间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以及网络资源的壮大,案例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案例也呈现多模态多维度特点,包括视频、广播电视新闻、书面案例材料、报纸文摘、图片等。只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用心搜集整理,找到合适的案例不是难事。

案例教学的操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将先从宏观角度介绍案例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课堂知识导入、知识讲解、知识运用、知识检测),然后从微观角度介绍案例的具体使用(案例搜集、案例介绍、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反思)。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知识导入、讲解、运用和检测过程中,往往不限于只使用一个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如讲解Edward Hall’s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High- and Low- Context Orientation)时,可以使用简短视频或者贴近生活的简短对话导入课堂:

1. Chinese: I just know you don’t like my idea.

American: How? I didn’t say a word.

2.American: You said yes.

Chinese: That doesn’t mean I agree.

通过这个简短贴近生活的对话,学生能理解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中国人意在言外,而西方人直接。在具体讲解中,还可以使用中西方诗歌对比案例。中国古代诗人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雪莱的《悲歌》―“徒然落泪的悲伤的雨,枝杈怒伸的的树木,凄凉的海,深邃的洞窟―哭吧,为了世上的不公!”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异同。在知识的运用阶段,仍然可以使用多种案例,如真实案例,情景模拟。假设你是美国人,邀请去中国朋友家做客,而你因为要参会不能去,你会如何表达?然后角色互换。这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讨论时,还要关注案例背后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案例启发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他们的潜能。

微观层面介绍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的搜集、介绍、讨论、总结和反思。1.案例准备:教师或者学生应在课前搜集整理好案例,案例选择应注意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可读性等,从网络视频、电影电视、书籍、人物访谈、图片等多渠道搜集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案例。2.案例介绍:案例教学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根据案例的内容,教师可发放案例书面资料给小组,也可以以PPT形式展示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形式,如广告宣传的跨文化差异,就需以播放视频方式,这样学生能直观感受,如可口可乐在中国和美国的广告视频。3.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如分析可口可乐广告中美文化差异,可以从广告音乐、图像和动作等多维度,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的多维视角解读案例。教师须注意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4.案例总结: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点评中,应注意分析各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肯定,归纳出原因,同时应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争论的要点,并运用相关理论作出自己的分析。如可口可乐中美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广告体现了美国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价值观,而它在中国的广告则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5.案例反思:反思是案例分析教学法不可缺的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一个案例的教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能力。如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分析教学,得到相关的启示。我国企业跨境广告或者外宣视频制作时,应考虑到西方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整。

鉴于以上分析,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从多渠道选择案例,有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讲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如美国电视剧《不要对我撒谎》和视频《手势在不同国家的含义》等,能更直观让学生接收信息。另外可以利用邀请学校留学生加入课程,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了解文化差异。还可以从各个领域获取案例,如音乐、建筑、家具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文化差异信息。

四、案例教学成功的要点

为使案例教学法更能有效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应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案例的接受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案例材料的阅读观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都可以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进行案例分析前,组织学生分组,并明确教学目的、小组任务和内容,提高活动效率。在案例具体分析讨论中,教师应观察、引导、点拨、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案例总结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科学点评,并简明扼要概括学生的陈述,提出相关建议。在案例的反思过程中,应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案例选择应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突出时效性

案例教学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搜集整理案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实效性。比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信函和商务谈判影响,往往认为中方谈判人员爱面子,重关系,谈判多采用间接方式,而西方谈判者利益为导向,谈判多采用直接方式。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渗透,谈判特点也有新的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邀请正从事商务谈判人士介绍他们的经验体会,或者阅读最新期刊杂志,如“Journal of Business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al Science”等,在课堂上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有趣的案例,以突出案例的时效性。

(三)案例的本土化

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有力补充。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可以邀请中外人士和商务人士来课堂进行讲座,或者通过已毕业学生或实习学生亲身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讲解文化差异。如果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观察、问卷调查或者访问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感受,并进行分析讨论。具有留学生或者交换生资源的高校也可以邀请留学生来课堂,讲解他们来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身边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直接真实地了解文化的差异。

总结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用真实和典型案例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是跨文化交际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还需要适当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应对相关理论做清晰的阐释,案例分析才能有理有据有方向,同时避免太主观。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4-11.

[2]http://ile-communicacioncom /…/liste./20110324html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第9篇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 of 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 以上(含50% )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

第10篇

1 国内外案例教学现状评析

1.1欧美应用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而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相对较晚。案例教学法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最早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1910年Copenland博士开始在课堂讲授之外将学生讨论引入课堂。从1909到1919年期间,一些企业管理者被邀请来到课堂向学生呈现各种管理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对问题的分析及建议的对策。1921年Copenland博士在新任院长WallaceB.Donham的敦促下出版了第一本成文的案例书。WallaceB.Don-ham是一位接受过案例教学方法训练的律师,当看到案例教学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时,他力主在整个学院推行案例教学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的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哈佛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要解决五百多个有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案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哈佛作为世界第一大案例中心,现在一年销售收入大约是两千多万美金,每年大约卖两万多个案例。

排名世界第二的案例研究中心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毅伟管理学院(RichardIveySchoolofBusiness)其案例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案例库内有两千多个案例,每年有二百多个新的案例补充进来,同时更新陈旧的案例。[4]每年来自案例销售的收入大约是三百多万美元。

在欧洲案例教学也非常普及。2000年笔者受教育部公派参加“中荷管理类师资培训项目”赴荷兰尼津洛德大学(Nyenrode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主修MBA主干课程,亲身体验了欧洲的MBA案例教学模式。尼津洛德大学的MBA教育很有代表性,8个月的访问学习分为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共6个月的时间主修了MBA所有的主干课程,除经济学、公司财务等一些原理性的课程以外,几乎所有课程均为案例授课。每门课除了教科书外,还配有案例教材一册。在每节课上教授先用15~20分钟的时间讲授,之后就进入案例讨论。第四个模块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案例教学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欧洲案例信息中心(EuropeanCaseClearingHouse简称为ECCH)购买案例后,自己亲自做了案例分析,撰写了“Teachingnotes”。当然,Teaching

notes也可以与案例一起从ECCH有偿获得。ECCH作为世界三大案例库之一,每年的案例销售收入大约有三百多万英镑。[3]在欧洲,案例教学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对教授们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教师通常获取案例的途径有几个,一个是从欧洲的ECCH有偿得到自己需要的案例,另一个是从美国的哈佛大学购买,或者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毅伟管理学院获得。当然教授还可以自己编写案例,自己编写的案例一般较小,称为微型案例(mi¬ni—case)欧、美的案例教学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从案例的写作、收集整理到案例的获取及应用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形成了世界三大案例中心:哈佛、毅伟(Ivey)和ECCH。除了这三大案例中心外,还有其它一些比较成熟的案例库资源,如: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DardenSchoolUniveisityofVirginia)、西班牙IESE商学院、瑞士管理发展国际学院(MD)法国INSEAD商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FKennedySchoolofGovernment)、《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管理学评论》(MITSloanManagementReview)等。

1.2国内应用案例教学的现状

    1.2.1我国MBA案例教学状况

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MBA教育试点,开始了中国的MBA教育。我国的MBA教学多直接采用国外案例。由于国外企业的制度背景、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很大区别,案例的适用性较差,学生缺乏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的了角解故难以进行全面分析和形成较真实的感受。教学案例的本土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和教育部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清华大学出资800万人民币分三期面向全国征集案例,建立案例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自己的MBA案例库;大连理工大学也建立了管理专业案例库,还创办了内部期刊《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各高校开展了教师培训和案例国产化工作,国产案例的编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此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和“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改制工程”。前者于1998年立项,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该院院长厉以宁亲自主持,目前已出版系列丛书,《企业管理案彳例〉、《市场营销案例例〉、《战略管理案例》、《企业信息化案例》被称为哈佛案例的中国版每本书收例。后者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提供近一千个成功企业的实证研究案例,组织全国50所高校二百余名专家将其改写成高校所需的教学案例,最终收录了六百多个案例,于2001年出版了《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教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教学案例数量不足、现实亲合度不够、通用性差的现状。这两项工程奠定了中国MBA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与国外一流案例库相比,目前中国的商学院案例库建设还刚刚起步,好的本土案例的积累远远不够,案例教学处于推广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目前,学院完成及在写的有关中国管理实践的案例已近六十个。学院还是世界三大案例中心之一的欧洲案例信息中心的成员。在完成的案例中,有54个案例通过该中心在全球销售。

1.2.2 旅游管理与其他专业学科应用案例教学的现状

除管理学科外,其它专业案例教学尚未形成规模。浏览一下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net)可以发现,不少学者在某一领域或某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局部获得经验,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有些学校对某一专业的案例教学进行了立项研究,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担的北京市教委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案例库建设”,其成果形式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案例库系统”,库内案例多以教学案例初级形式提供。

有关旅游管理方面的案例教学研究目前还不多见。1998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学报刊登了王华的《谈饭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一文。近几年旅游出版社和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几本有关旅游案例的书籍,如张俐俐的《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网上检索可以发现深度旅游营销网(deeptour.cc)提供有部分旅游案例。为数不多的旅游案例研究与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极不相称的。

总之,国外案例教学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MBA教育也已经历了20年的历程,MBA案例教学处于推广阶段;旅游管理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旅游管理学科教与学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的。

    2 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目前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一千多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材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教学案例数量不足

从总体来讲,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仅有的几本有关旅游的案例教材和网上的少量案例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2质量不高

有些案例取自国外,直接翻译,未能反映中国的实际,应考虑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的结合。更多的案例取自国内各种媒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国内各高校自己编写的案例并不理想,缺乏经典案例,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企业变化的实际。

2.3教师获取案例渠道不畅,又不清楚该如何写作案例及案例分析(Teachngnotes)

这是目前国内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人想用案例教学,但苦于没有案例可用,又不知道该如何写作和使用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无法付诸实施。

2.4教师认识上的偏差,概念上的混淆

“案例(case)、微型案例(mini-case)、举例(exam-ple)混用。许多教师误将举例当作案例,因此就出现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甚至教科书上将一个例子当作案例使用的普遍问题,其实他们所使用的所谓案例充其量只是一个微型案例。

目前中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案例教学模式,从直接“拿来”案例变为案例本土化与国产化,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而要实现案例本土化与国产化,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大批懂得如何去写作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使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与企业的结合是未来国产案例产生的源泉。

3 提高旅游管理案例教学质量的对策

基于以上的讨论,案例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3.1强调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案例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案例中所描述的管理问题。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应该是一一对应的。

3.2从宏观上予以重视

相关部门牵头开展此项工作,以协调企业与教学部门之间的关系。

3.3短期内不排除“拿来”

我国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接轨较好的部分如饭店业可以直接引用国外的案例,但从长远来讲应致力于案例的本土化,重视国内自己编写案例。

3.4对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澄清概念上的误区,了解如何写作案例、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和如何使用案例组织教学,掌握一套完整的案例编写、分析、使用的程序,以期提高教师队伍应用案例组织教学的整体水平,推动案例教学系统化。

一般来讲,案例的写作大致包括以下步骤:在写作案例之前,首先明确写作目的,确定该案例是针对哪一门课、哪一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与企业进行初步接触、收集资料、进行信息处理;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案例的实际写作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对案例中机密情报的处理加工。

案例完成之后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Teach-ngnotes。案例分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案例概述、基本分析、要求讨论的问题及建议的答案、需要进一步阅读的材料、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案例所需时间及时间分配等。

只有教师系统掌握了案例教学这一方法,有更多的人参加到这一队伍中来,才能编写出高水平的、经典的案例,为形成我国自己的案例教学体系打下基础。

3.5高校教师应主动走出去与企业结合,将企业成功的策划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案例

在各类旅游企业中不乏一些精英人士,他们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升华为案例,如天津黄土地旅行社的王祖淦总经理精心策划的高端旅游产品“珍藏瞬间,见证中国航天历史一相约中国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现场”这个重大时事主题旅游获得成功。笔者得知这一消息,及程教学中应用,学生讨论发言踊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11篇

(一)案例教学符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课程作为国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并用来指导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来源于现实的典型事件,案例教学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从而将教学过程从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向多角度和多层面的能力训练,更有利于实现国贸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即实务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国贸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很多,包括入学时的认识实习、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的社会调查、掌握多门专业课精髓后的课程实习、为进入社会作准备的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到外贸公司或具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观摩学习、在校内机房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多渠道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以实习生身份到校外毕业实习等。这些实习多数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但对于重大国际经贸事件的理论分析能力帮助不大。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要借助于针对性较强的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生动的实例,每个学生可以扮演“美联储”“中国央行”“美国商务部”“欧盟成员国”“WTO”等不同角色,并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比如,在讲到外汇倾销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中欧两家公司的业务代表进行价格谈判,讨论在欧元贬值的情况下国内公司在多大幅度内进行价格调整仍可比贬值前获取更多利润的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外汇倾销实现外贸增值的条件。

(三)案例教学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丰富的知识并不意味着高超的能力,但知识可以转化成能力,案例教学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国贸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等。学生已经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人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企业招聘时之所以要求应聘者有一定工作经验,就是因为企业不愿意再投入时间把应聘者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他们希望从应聘者那里直接受益。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引导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学生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在评价学生学业时,基本上单一依赖最终考试成绩,为改善这种状况,课堂考勤、课程论文、平时作业和小测试都被用来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但这些始终没有摆脱传统评价的范围,无法切实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只是将传统评价方法换了一下包装,而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这一点。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教师可以较多地了解到学生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如组织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案例辩论的技巧、发言时间和次数、总结分析能力等多因素来确定分数。这就要求学生事先认真阅读案例,搜集相关资料。例如,讲到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对外贸易依存度时,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先搜集中国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依存度数据,总结出变化规律并找到规律产生的原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高的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

二、国际贸易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建立案例库

建立高质量的案例库是做好案例教学的基础。国际贸易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形式多样,内容涉及面广,教师要重视平时的收集和整理,才能不断地补充案例库的内容。一般来说,选择的案例应符合四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具有代表性。教学案例应能反映事物的共同特性,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要具有真实性。案例要源于生活,而不是脱离实践杜撰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三是要具有相关性。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而不能不着边际,使学生听后不知所云。四是要具有时效性,五年前的数据就不如最新数据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基本概念的时候,可以把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结构等上年数据列举出来,应比教材上十年前的数据更吸引学生。十年时间,一个国家的经济足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学生也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探究规律,但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现在服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案例的获得有多种渠道,有些案例比较容易获得,如从出版的案例集和教材中就可以获取;有些案例则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通过整理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而获得;还可以将不同案例创设成一个新的案例。

(二)案例教学设计

进行案例教学前,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对每一个案例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内容安排,主要包括案例的展示方法和展示时间,决定使用多媒体课件还是纸质版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把案例的不同部分在恰当的时间点分段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案例;案例介绍、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的时间要合理分配,控制好课堂的节奏;事先拟定好第一位发言的学生,因为其状态和观点会对后面发言的学生影响很大。根据教师对学生平时的了解,可选择理论知识较扎实、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第一位发言人。此外,教师对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提前想好应对之策。

(三)案例分析和总结

案例有多种类型,如引导型案例、辩论型案例、角色扮演型案例等。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案例分析的要求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中,学生作出总结就是一个分析讨论的过程,扮演结束后也可以组织学生再进行补充。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分析可能不到位,需要教师来适当补充和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来进行全程总结,此时教师要适时地指出案例中的知识点,以及案例讨论的正确思路,对学生的分析作出恰当的评价,指出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还要对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

三、国际贸易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之所以首创并成功推行了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因为哈佛大学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师,能够游刃有余地讲授案例。一个好的承担案例教学的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将一些真实细致的感受和体会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爆发出全部的热情并且感染到每个学生。另外,要合理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言,保持课堂有序而不混乱。教师应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观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是主要角色,可以说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理论上,开放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的探索者,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学生从小就培养了听话、课堂上不讲话、有问题不提问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例教学的困难。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足够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如果能实现角色转换,以参与者的身份考虑问题,烘托一下课堂气氛,将更加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

(三)课前进行周密计划

国际贸易案例往往跨度较大,涉及面较广,使得教师对案例讨论的过程难以把握。常出现的状况有:学生发言不积极,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己圆场;个别学生夸夸其谈,内容枯燥无味,其他学生只充当旁听者,没有参与讨论;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观点,脱离主题漫无目的地谈论。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突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学生开始觉得新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缺乏心理准备和必要的知识储备,以致不知该如何参与。此时,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四)案例教学要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

第12篇

【关键词】导游实务案例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32-02

案例教学法的原文是Case Method。起源于对医生、律师和军队指挥官的培养教育,后经美国哈佛大学加以完善和发展,成为培养现代职业管理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用此法教学以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美国工商业界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高级管理人员。

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的发展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加拿大、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的旅游院校,对旅游业中许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事例进行收集、整理与编写,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旅游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中。近年来,我国的部分旅游专业的教科书逐渐采用将管理理论与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法,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由于旅游专业在我国发展较晚,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

一、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大多表现为这样一种状况:以单向的传授为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有效手段方法,严重影响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实效,虽有部分高校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已采用案例教学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对导游实务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案例教学法,有高校大力推广、也有高校大力提倡,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不愿意尝试或者采用此方法。近年来,针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国家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但毕竟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传统教学中落后思想的影响,案例教学还很难形成较大气候。

2.未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系统学习和认真研究

部分教师认同并接受案例教学法,但没有深入和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在概念、实施及相关问题处理等方面产生模糊认识和误解。典型的如将案例教学法简单理解为举例教学,对案例的获取与分析、案例教学过程的恰当把握等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3.案例存量不足,案例库建设较滞后。

教学案例有使用周期,国外案例库的资源是滚动更新的,一个案例的寿命大约是2~3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成专门的导游实务案例库,多数已有的本土案例是以教材或教参的形式出现,更新速度慢,与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匹配。虽然不少高校和教师对教学案例的积累方面已有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数量严重不足。

4.国外案例数量过多,本土导游实务教学案例质量不高。

在现有导游实务教学案例中,国外案例占了大多数。虽然国外案例在信息组织、问题设置等方面较为成熟,教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国际上导游实务方面的经典经验和教训,但由于国外案例在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障碍和差别,学生在案例阅读和理解时有一定困难,对外国案例的研究兴趣和学习动力大打折扣。而且国内为数不多的案例主要编自国内各种媒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

5.教学案例来源窄,编写能力和水平不高。

教学案例的主要来源包括: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取现成的案例,这方面由于教学案例存量严重不足而显得非常有限;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自行编写,这方面由于相关的文献资料难以获得以及教师不清楚该如何编写案例和分析案例而显得非常局促。

6.教师未能熟练使用案例教学法

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和掌握不够,课前案例准备不够充分和贴切,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入,授课时引导案例阅读和讨论水平不高,无法发挥出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没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思维,不知该如何深入思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导游实务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导游实务的主体、客体、职能与一般模式等理论与现实操作同生活结合起来,由学生自主提炼案例中所体现的规律和理论,将案例由个别现象、表面现象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记忆效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得出案例的分析结论。虽然案例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分组集体讨论,但每一个学生个体仍然是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其小组讨论中去,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逐渐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也符合导游在工作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独立性强”的特点。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游实务案例教学法的突出优势是能提供一个逼真的导游服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主人翁的角色置身于“现场”,从纷繁复杂的背景案例中学会结合实际、系统全面地看问题。把握住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导游实务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单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求掌握寻求答案的方法和分析、解决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推断出多种新的、合理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5.有利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对教师自身也大有裨益。既教会学生更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和实施过程中也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能促使教师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三、案例教学法在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引出案例、归纳理论和实训三个环节。

1.引出案例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做好充分准备,对案例进行收集、筛选、调整和更新,上课时准备好案例,设好情景,系统地提出问题。这样做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期待,学习过程中能主动进入案例角色,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学案例通常由事件背景环境、事件陈述、引发出的问题、总结评析四部分构成。事件背景环境部分包括案例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时间环境等;事件陈述部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发生冲突的描述;问题部分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评析部分包括案例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案例时,可采用多种手段,如口述、板书、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或者视频短片,也可以发放打印的案例集等等。首先介绍案例的事件背景环境和事件陈述;其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适时地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通常有两类:一类是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通过对案例中难点问题的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即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假设性问题;另一类是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评析性问题。

2.归纳理论

(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课堂上教师展示案例后,组织并引导学生就案例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归纳。期间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催化作用,学生是归纳分析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案例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自行归纳总结。

(2)分组集中讨论。一个较好的案例内容的本身就应具有争议性,能够引发不同学生对该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支持小组成员间的不同意见,并且在冲突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经过讨论或者投票后,将全组一致或者小组成员大多数的代表性观点整理出来,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小组意见。在教师指导下,就小组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全体同学参与的班级讨论。教师必须要注意控制教学进程,把握好时间,并且把讨论引导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本次课教学目标的知识点。

(3)教师总结评述。教师在评述过程中要力求客观公正,开放式问题基本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不违背法律道德、符合常规、符合旅游者心理、符合导游服务规范的都可以。此外,教师还要给出本案例对具体的社会职业岗位群的普遍性启示,加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与就业的内在关系的认识,激发学习动力。总的来说,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 训

现代教学论认为:“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安排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实训环节,其中包括导游工作地点实地参观、导游服务现场调研、导游实务模拟等。

导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法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真正的引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如教师没有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定期深入企业管理或服务、挂职学习机会,缺乏专业企业实践能力,缺乏教学“第二课堂”资源和开发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顾也力、邓志阳.改造传统教学“基因”.创建综观教学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