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5 06:1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 教师艺术;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142 — 02

教学方法要以美术教学原则为基本准则,也是美术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而教学方法又要受到课业类型差异的制约,不同类型的课业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讲授法,谈话问答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辅导练习法、参观法。就美术教学的方法讨论如下: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讲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为讲授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等方式,讲授法在美术教学中包括: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美术鉴赏、美术作品、介绍美术家生平等;技法课训练前对名词概念、技法、理论、制作过程的讲解;以及作业讲评等。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但其缺点是理论性强,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直接感知,难于理解等问题。因此运用讲授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和大纲,认真备课,熟悉掌握教学内容。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因此要求教师讲课时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难点处讲透,并且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思想性。不要出现对学生有负面引导的内容和不文明用语。

讲授法是一种信息输入的途径,在讲授过程中是学生通过听觉接受信息,教师语言是输入信息的媒介。但是,学生不一定听一遍就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就要对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重复,以便让学生补上遗漏的内容,加强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听课效果。

2.讲授要语言流畅,语言组织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注意语调的节奏感,并以适当手势助表达,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讲授的方式要灵活富于变化。

4.讲授时要借助板书、范画等直观教具或教师直观绘画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板书、演示过程就是把听觉信息,同时变为视觉信息展示给学生。板书的内容要有选择。首先,要把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难点,层次分明、简要地书写出来。其次,板书的布局要有讲究,要醒目,要美观,同时要注意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范画要选择能体现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范画,可以选取正反两方面的范画进行讲解。直观演示也要注意边演示边讲解。

二、谈话问答法

谈话问答是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有效的巩固旧知识、传授新知识的课堂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展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它主要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运用谈话问答法,可以使学生精神集中,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路,引起学生定向的深入思考。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课堂,运用不好还容易使学生不能整体把握所传授知识。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

2.教师提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传授新知识的问题,一般应该是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很好的总结,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获得对旧知识的巩固,有时是教学过程中的即兴提问。一是为了组织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展开定向思维;二是要把个别精神不集中的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而采用的方法。由于美术教学可用于讲授的时间不多,一般在辅导过程中多用谈话问答法。

3.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教师要避免提出学生可以不加思考齐声答和的问题。教师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很多的思路。有的学生连锁反应的思维能力比较强,遇到一个问题可以想出许多解决办法。如要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可以这样画,也可以那样画,但综合思维能力较差,一时解决不了,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进行谈话解答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绘画的认识。

三、演示法

美术教师配合讲授以示范性的作画、制作或运用教具、范画展示给学生观察,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叫演示法。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美术教学的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演示,使学生直接获得直观视觉信息,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 ,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再配合语言以动,使其获得深刻印象。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再配合语言以“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目了然的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法。美术教师的这种演示过程,对学生具有巨大的魅力,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在形式上可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 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三种。

演示法按照准备的情况又可分为有备演示和即兴演示两种。有准备的演示指课前做好教具、范画、幻灯、录像和演示的安排,进行有序的讲述和演示。即兴演示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绘画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共同性的问题,马上予以演示,使得学生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 “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演示时,要求图要大,图像要清晰,使后面的学生也能看清楚图上的细节。比如:素描涂调子的技法演示,因铅笔很细,可用木炭代替,但要向学生说明这是空间上的放大,演示时要以语言引导学生视觉区观察实物和图的内容,好似眼睛去“抚摸”实物或图的各个部分。教师演示技法时,为了使不同座位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到,要注意自己的身置,不可挡住画面或实物。泥工、纸工、剪纸制作等演示,由于物象很小,教师要注意对所在位置的选择,以照顾全体学生。个别辅导时改画的演示,注意指示学生的位置,使自己的手臂不挡住学生的视线。

3.把握演示时机。演示时机和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出示教具、挂图和技法、制作的演示的时机要适当,出示过早学生们只看挂图、教具,就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教师讲课的内容就被忽略了。教具、范画等出示过迟,也会降低其效果。因为讲述内容与教具脱节,效果更差。因此,出示教具的时机掌握应恰当,同时还要注意出示教具的顺序。注意技法有难度的局限性,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过程的迁移能力,自然的接受所有教具的内容和加强对作画技法步骤的理解。

4.演示法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注意课堂纪律的组织。

四、观察比较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的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的去认识事物,无论是对物象的观察还是对画面的观察,都是在比较中进行的。观察比较法是美术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法的要求: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观察。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感知和提高事物分析的综合能力。因此,每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要明确。如何对形体结构的观察、对明暗色彩的观察,对透视变化的观察等等。

2.引导学生树立真确的观察比较法。绘画训练的任务之一,是观察方法的训练,即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也就是“整体观察”的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首先观察事物的整体,保持对事物整体的印象,在观察细小部分以便更好地反应整体。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辩证地观察。这中间离不开比较。因此也可以说整体观察伴随着比较的观察。

3.明确观察比较的标准。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客观对象与自己画面中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这就需要名确观察比较的标准。其标准就是客观对象。以写生画为例,其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或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为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至于变形的绘画或工艺美术,则是以自我感受和审美欲望的表达标准。

在具体教学中贯彻观察比较法,教师要加强引导,善于引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练习法时,教师应走到为学生做辅导,巡视其作画过程,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美术技能只有通过亲自操作练习才能形成。因此,美术教学的很多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的,教师通过到学生面前巡视,及时发现全体学生或个别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从面形成技能。这是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巡视辅导中,可以充分显示出美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才智。

六、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 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科学的日趋成熟,将会出现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美术教学法,尚有待于美术教育工作去创造。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生审美艺术教育及实施策略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1 鼓励法

就是在平时教学中,遇到学生有小的收获或进步或比较好的突出的作业,大胆进行鼓励表扬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找到自尊,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也应该注意,首先,鼓励和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对待同学要一视同仁,如果教师只对自己喜欢的学生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将会使其他同学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会使师生关系出现危机。

2 展示讲评法

就是对学生的作品或作业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再由教师进行讲评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进行讲评之前,可先由同学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指出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展示讲评法有利于其他同学学习较好的同学作品成功之处,开拓思路,展开想象空间。

3 分工合作法

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作业的方法。分工合作法在进行时,先应分组,如四人一组,然后明确每人分工,每个人都应有工作,再合作完成作品。分工合作法适用于工艺课之类的课程,比如贺卡的制作,可由一个同学画出设计草图,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由另一位同学上色,装饰,由字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写上文字及祝福的话语,再由最后一位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补充和整体收拾,分工合作法有利于每位同学发挥个人的特长,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4 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 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 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 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 况:

4.1 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 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 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 “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 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 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4.2 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4.3 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 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4.4 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5 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 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 。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 做到:

5.1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 确的答案。

5.2 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 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5.3 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5.4 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 不宜过多批评。

6 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 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 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6.1 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第4篇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许多优秀教师利用媒体创造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将随着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改变而产生新的教学方法。现结合笔者十几年的教学情况以及网上的资料,谈一下中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

一、讲述法

讲述法是一种通过口头语言传达信息的教学方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剂”,没有讲述,其他方法也很难有效地实施。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但是有些美术教师却缺乏讲授的能力,只好依靠美术的专业擅长进行弥补。如果美术教师专业不错,口才又好,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语言运用也是艺术,好的讲述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引领学生走近美术世界。但是,实际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有着更高的讲述要求,理想的讲述应该是:1.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2.幽默、流畅、生动,具有感染力;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4.叙述、比喻、论述结合;5.多用具体例子;6.运用图表、图像、视频等辅助方式。特别是技能教学中要求做到“精讲多练”,所谓精讲,要点在“精”,指的是讲述不要太多、太滥、必须简明扼要,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的时间。在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述可能比起在技法练习和创作类的教学中要多点,但也不是从头至尾只有教师一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要有所控制,而且应该将讲述与其他活动,比如讨论、模仿、创作结合起来。

二、讨论法

这里的讨论不是学生之间的讨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教师用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回应。要把师生间的讨论开展起来,教师的问题要设计的颇有技巧,所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或刺激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是要明白,学生要清楚你问的是什么,学生对问答应对及时,课堂气氛才能热烈。讨论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感觉讨论时而讨论已经发生,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样。当然,课堂的讨论是为了推进学习活动,如果发现讨论不能在学习主题上深入时,教师要么加以引导,要么及时停止讨论。说得不对的,学生可以互相指正,这样互相讨论出来的答案,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成就感。而且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三、合作指导法

这种方法是说得最多、采用最广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小组成员既要分工又要交流与合作;期间教师监控指导;活动结束时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学习《橙色的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知道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我没有给学生讲这部分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自主学习,请同桌两名同学,各拿出一种颜色,先进行等量调配,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进行不等量的调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四、演示示范法

演示是为了形象地传达信息,示范是为了使学生实践操作有所遵循,这都是美术教学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无论何时教师的当场示范和演示都是最吸引学生目光的。但是随着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出现,有些教师依赖多媒体设备,把实际操作过程录制播放,看似万无一失,实际上失去了现场教学感受。美术技能技法的演示和示范要尽可能地做到教师现场教学。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图像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五、奇思妙想法

任何异想天开都可以在美术的世界里实现,所以美术成为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开启和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方式。特别是提倡创造性思维的时代,美术活动几乎成为创造教育的代名词。当然,我们作为美术教师要清楚创造教育不等于美术教育,只是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活动创造性特征使这种教学方法常用常新。

六、游戏情境法

游戏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因为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游戏性。游戏把人带入模拟的情景之中,帮助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刻的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游戏的滥用,只有游戏没有美术,游戏脱离美术内容,就失去作为教学方法的意义。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术课 素描 教学方法

近年来,中职学校美术生的素质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甚至对较为专业的美术知识一无所知,这给中职学校美术教师的素描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美术教师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美术教学也经历了深刻的改革,美术教学的改革使中职学校美术教师的教学进入了一个迷茫期,在中职学校的美术课上,“美术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什么内容”以及“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当今中职学校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素描课程是美术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素描作为美术学习中的重要课程,学生应该牢固掌握。为此,中职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探讨素描教学方法,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中职学校美术课的素描教学方法: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学苦练

1.明确人生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事业心。刚刚踏入中职学校进行美术学习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清楚自己需要向哪个方向学习,因此,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作为美术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树立事业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素描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3.注重学生耐心的培养。素描是简单的,它的组成元素只有点、线、面、光影;素描又是复杂的,点、线、面以及光影的组合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素描艺术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深入学习。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讲,学习素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耐心的培养,鼓励学生多画、多练、多想,与以前的自己比,与别人比,不断总结不足、克服不足。学生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好素描这一课程。

二、增强学生的修养

1.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艺术可以细分为很多门类,艺术各个门类之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美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的素描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素描不仅是一门实践课程,也是一门理论课程。素描理论知识能够为素描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解决学生们在进行素描绘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教会学生一些素描方法以及素描技巧。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本教材之外的有关素描理论的书籍,为学生的素描实践指明方向。

3.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往往能通过这个人的字迹、画作等表现出来,相应的,一个人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必然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身的气质与个性。一个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是不可能有较好的素描作品的。因此,在美术课的素描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

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学习素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讲,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石膏几何形体写生静物素描写生石膏头像写生人物头像写生”这几个步骤。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不能投机取巧。中职美术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个程序告诉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欲速则不达。

四、坚持练习“四写”

所谓“四写”指的是写生、默写、速写以及临摹。写生、默写、速写以及临摹之间既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在进行美术课的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四者进行合理安排。原则上讲,写生、默写、速写以及临摹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但是应以写生为重。

五、结束语

素描课程是美术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美术课的素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我国中职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对相关美术知识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的美术改革给我国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中职学校美术课的素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进;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较强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且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能够对美术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美术课堂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中得到乐趣。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是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实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对美术具备一定的天赋,但是美术教师自身的演示过多,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

2.讲述过多的理论知识

小学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会过多地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无法感受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

3.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很多教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严师出高徒,师生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学生和教师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感,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重,这样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无法发挥想象力去设计作品。很多教师认为美术属于一门副科,没有意识到美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只是简单讲述一下关于美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失去了求知的欲望。

4.美术器材较为落后

由于学校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认为这门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导致美术器材较为落后。美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美术器材较为落后,限制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不能够把自己的绘画优势发挥出来。

二、改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1.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

很多小学对美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学校和美术教师要提高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美术属于视觉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让小学生学习美术这门课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强对美术课程的资金投入,解决缺少美术器材这一问题,学校要提供充足的器材支持,例如版画工具、写生画箱、画板、涂料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多媒体教学

在美术课堂中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投入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短片中包含大雨冲刷^的路面、忙碌的行人、各色的雨伞,通过这些场景来激发学生的灵感,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把自己认为视频中最有意境的事物画出来,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和看法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能够敢于去创新。

3.选取优秀的美术素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够只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要把教材内容和课外的优秀素材相互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爱好,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美术素材,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和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作品非常优秀。

4.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事物的不同面,让学生自由画出所喜爱的物品,这也是开发学生大脑的过程。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讲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创作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画人物;教学方法

很多美术培训班以学生临摹出名家画作为傲,这确实体现出了学生的绘画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也反应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最好的年纪被扼杀了,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出一位卓越的画匠,但是不能发掘出一位很好的美术艺术家。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美术“画人物”教学要点

(一)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画人物的教学中,老师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既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又能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有益。同比临摹而言,观察视角不同,学生的创作思路就不同,而临摹只是机械的模仿,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同的美术创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大不一样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锻炼孩子们用美术画笔和色彩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掌握了这种技巧,在学生后续的学习当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勾勒和刻画人物形象。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

教师在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再融入人物的故事情节,小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并喜爱这个人物,就会在任何地方见到人物画都会去不自觉地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从而让小学生充满艺术力与想象力,让他们充满热情与爱,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在人物画的课堂里,让每位学生的自信、情感和所学技能联系起来。

二、小学美术“画人物”教学方法浅析

(一)指导孩子观察顺序

在画人物的课程中,首先要指导孩子进行细致观察。如果孩子在下笔之前没有细致的观察,那么画人物作品就会变成一幅想象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语言简练,指导内容非常细致。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观察的目标和任务,因为在人物画的教学中,学生大多没有实践经历,也没有综合的概括能力。那么教师就要重视教学的综合形式,提醒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真仔细地从眼睛、鼻子、额头、嘴巴、耳朵、头发、手势等各方面观察,还要注意人物的肖像、动作、表情、形态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人物,例如,整体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对一个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对这个人物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去进行系统观察,分别得到答案后再进行综合,这样就能对人物有更好的诊释。

(二)指导孩子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画人物中也是一样的。不同孩子的视角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通过美术来影射出的效果也不同。老师可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示人物情感。例如,在绘制女性人物画时,可以使用细线条和均匀的线条,因为这样的线条能够表现出妈妈的温柔和妹妹的恬静;在绘制爸爸或者爷爷的画像时,可以使用粗线条,因为粗壮的线条能够体现出男性的力量和严厉。再如,当所画的人物是老师或者医生或者售票员阿姨时,可以选择鲜艳的色彩来填充颜色,因为这些颜色让人感到欢快和舒服,这些人物都是好人。当所画的人物是坏蛋时,可以使用颜色比较暗的色彩,比如黑色、褐色和紫色等,用这些重色调来表现坏蛋的阴暗性格。美术也有自己的语言,小学美术课以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美术素养为主,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常识。

(三)鼓励孩子创新发展

老师作为一位成功的美术人士,在画人物时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美术课堂上老师会倾尽所能地将自己会的知识都交代给孩子。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会让孩子淹没在老师的创作经验中,从而失去了发现自己创作潜能的机会。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掌握教学技巧,把握好教学节奏。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天使,在画人物教学中,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创作。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赏析时,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创作的优点,然后鼓励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培养孩子艺术创作的信心。此外,老师还要透过孩子的作品来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然后顺着孩子的思维来给孩子进指导。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就是因材施教,不要指责或者过度矫正孩子的绘画方式,发现孩子的创作潜力并予以指导,无形当中就可能培养了一位卓越的美术大师。

三、Y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中,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孩子的创作过程中老师要发掘孩子的艺术天分,然后因材施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龄小学生,老师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指导孩子的画人物的顺序和基本的美术常识,然后让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游弋在艺术的海洋中。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位艺术大师,而不是一位画匠。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开放,生活中审美缺失的案例越来越多,给不少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美术鉴赏课的价值也一点点的体现出来。又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推行,社会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对高中学生美术鉴赏知识的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如何丰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美术老师一直都在研究和探讨的教学重点。今天,笔者就将对如何丰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

美术鉴赏课程与传统课程教育差异大,学生普遍对美术鉴赏课不予重视。美术课是一门视觉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面向的不仅是专业美术学生,还有非美术专业的同学,较难的美术知识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渐而对美术鉴赏课产生疲劳情绪。并且,美术鉴赏课不像其他文化课程是需要考试检验的。所以,美术鉴赏课渐渐成了学生们的“休息课”,愈发的不重视起来。

教学方法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既有共同点,但又差距显著。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方法种类会比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方法种类更多、方式更或,内容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向不同的教学群体,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在课程前期准备阶段,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综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资源,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艺术作品中为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自我的美学修养。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鉴赏课

近年来,我国对高中教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给高中美术鉴赏课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了一些质的变化。新课程改革鼓励高中学生拓宽自身知识面,激发自身潜力,挖掘自身特长,并不断发挥自身特长。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鉴赏课老师必须要引导自己的学生不断表达、思考以及观察,使高中生能够用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关注美术鉴赏课程,并且结合学生自身体会来获得一些生动和直观的信息,根据自身的思想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发展学生自我审美创造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分类单元式教学

能够产生鉴赏情绪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化的。目前,主流的艺术作品主要概括为五大类:工艺作品(主要包括陶瓷、玉器等)、建筑类(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雕塑(陵墓、浮雕等)、纸质画品(壁画、油画、漫画等),以及民间美术作品(剪纸、年画等),非主流的艺术作品还包括刺绣等等。

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美术鉴赏是懵懂的、是混论的,上课传授的知识,下课立马就能忘记,这是由于大部分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零散而不成系统的。从记忆学的方面来讲,区域性、单元式的教学往往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所以,应该从全局的角度,系统的设计整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从宏观上把握美术知识和美术功能的练习,从艺术作品的分类来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记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的学习水平。

(二)情境式创新教学

实验证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往往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美术鉴赏课与其说是一个课程,更多的是学生与老师在艺术方面进行的一种审美交流。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学的教育方式,有目的通过播放与该艺术作品有关的音乐资料或影像,来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艺术创作背景为主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对该艺术作品审美鉴赏的共鸣,使学生能更加生动的去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综合体验和感受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魅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思维,提升自我美学修养。

(三)实践开放性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才能出真理,美术鉴赏教育教学的过程也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培养,其教学的是一些高层次的美术作品,由于学生缺乏阅历,有时会无法理解其美术内涵,无法理解便不会参与,由此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差、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采取实践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比如开设泥塑创作实践课、建筑作品游览课、美术画作临摹课等,能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感彩,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理解艺术作品中蕴藏的美。不仅如此,还能使学生掌握创作作品的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网络,开拓审美范围

美术鉴赏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审美观念的更新换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正处知识吸收期的高中学生由于辨别能力不强,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审美新观念无法判断正确与否,所以往往会去崇拜和模仿一些哗众取宠的错误行为,还美名其曰;这是艺术,向世人表述了一种错误的审美观。现在普通高校都会具备多媒体设施,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能链接网络接轨信息时代,为高中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开拓学生的审美知识范围。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上出现的审美事件,在课堂上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和准确的引导,发散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平台,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工具设计和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老师出具的鉴赏课题,自己查找资料,一起欣赏、评价他的作品。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

(五)美术鉴赏教学方式的多重运用

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五种: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和欣赏法,这五种教学方法是美术鉴赏教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方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如果仅仅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比较的单一。美术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使用将这些基本教学方式进行多重运用,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运用合适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重返跟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结论

美术鉴赏课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美术鉴赏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善于使用情境式教学、开放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从而增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解玺. 试谈高中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4:53.

第9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感性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此,美术技能教学是可以利用形象教学和情感教学等方法去开展课堂教学的。美术教师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感性综合能力,注重整体的体验和感悟。科学训练和视觉体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分别具有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我们研究艺术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感性是需要理性来把握的,这样才能接近艺术所追求的感性状态。认识到这一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讲述法

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所谓口传心授。没有口传,何来心授,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有的教学能力。恰恰是有些美术教师比较缺乏讲授的能力,只有依靠美术的专业擅长来进行弥补,这无疑是美中不足之处。如果美术教师专业水平高,而且教姿教态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那学生在上课时,不仅能感受到课本中美术的审美愉悦,还感受到教师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其实,教师的用语是一门艺术,语言表达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听课质量,出色的讲述可以大大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领略各种美术风格的匠心独具之处,同时,好的讲述方法也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引领学生走进美术的大千世界里。但是,实际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有着更高的讲述要求,特别是技能教学中更要做到“精讲多练”,课堂讲述时间宝贵,须简明扼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二、讨论法

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讨论法,并不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讨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活动。这个互动环节在很多初中美术课堂上都被老师们忽视,觉得上课就是应该讲授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讨论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讨论法,可以将各种各样的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在师生间展开的讨论中,教师既能发现学生思想的独特性,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生活上的知己。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巧妙些,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刺激性。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是要基于学生的好奇心和知识结构水平上提出的,不能提出过于刁难的问题,这样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语言表达要清晰,要让学生知道你究竟问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进行独立的思路,知识火花的碰撞。学生回答问题时,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活跃起来,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讲授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当中,讨论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感觉讨论时而已经发生了讨论,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闲聊的方式一样。当然,课堂的讨论是为了推进学习活动,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发现讨论的主题偏离学习,就要加以引导,或者及时转移话题。

三、合作实践法

这是美术学习最个人化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在新课改下推广最深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研究伙伴,在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教师可以发挥其指导作用。这在教育心理学上用“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时刻”来描述。同时我们能够看到一起合作学习的同学,往往也能够相互启发和点拨,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都起到“教学支架”的作用。合作实践法运用得好,就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四、演示示范法

演示是为了形象地传达信息,示范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所遵循的法则,这都是美术教学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无论何时何地的教师,利用当场示范和演示都是最吸引学生目光的。但是随着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出现,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把实际操作演示过程事先录制好,然后在课堂上重复播放,这样看起来是万无一失的教学方式,但是却失去了现场教学的感受,学生不能更直观的感觉到绘画或者雕刻等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美术技能的演示和示范要尽可能地做到教师现场教学。

五、“走出去”和“请进来”法

“走出去”教学法就是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即我们常说的户外写生练习。学生一旦走出教室,感觉的丰富、思维的活跃,是任何课内教学活动所无法替代的,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感性认知的独特方法之一。而“请进来”教学法则是指将一些艺术家请进课堂,其作用非教师教学可以取代的,这样会给以学生综合的影响,近距离的了解艺术。而且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得学生对美术产生崇拜感,景仰艺术,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合作者具有艺术家的身份和才能这个先决条件,对于一位初中美术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可是,我们不要忽视民间艺术家这个丰富的资源,而且,民间艺术家也比较容易请进课堂,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师既要讲究教的方法,也要教导学生怎样去学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因为教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的方法,采用艺术的、科学的、综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体验到艺术的奥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明远.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一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0-0226-01

农村的高中教育受地理、信息、文化以及教育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薄弱,忽视了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开展。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1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特殊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知识经济社会。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必要需求,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推进和完善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具有十分特殊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时展的需要,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行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农村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农村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

2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2.1过分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接受;教师往往只注重徐盛美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模式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重点发生偏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被束缚,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农村高中师资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目前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的素质和美术教育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村高中美术教师数量不足,美术专业知识和能力也不是很高。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农村高中美术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低下,教师美术素质和能力低下,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名无实。

2.3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一般采取成人化的教学方法,过多的采用临摹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忽视了学生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配备完善的美术设备以及多媒体设备。传统落后的教学设施直接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农村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研究

3.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审美见解,形成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问和评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美术课堂。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感受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2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一方面,农村高中的美术教师应当联系实际优化课程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室外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领域以及美术特长选择灵活的教学内容,根据系统性、地域性、乡土性以及生活性对学生的选修内容进行选择,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拓展实践环节,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除此之外,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应当突出教育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听取美术公开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展览,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接触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美术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结

总之,农村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学的欣赏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美术课堂实践,丰富美术课堂资源,拓宽实践环节,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芮溪.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办法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2]李红梅.漫谈高中美术教学的心得[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第11篇

作为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要解决所面对的这一问题,除有待于教育大环境的改善外,还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把美术欣赏教学落到实处,使追求艺术素质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进行了初浅的研究,以求教于大方。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自由为原则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而以“自由” 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只提供学习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而且可以启发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做适当引导,即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基于这点,每一堂课,笔者很少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的理论,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欣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何使艺术和科技互相渗透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一个绝好的契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上《中国古典园林》这课时,我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首先介绍圆明园的成因、发展和规模,然后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从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息息相关,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开发乡土教材,拓宽美术作品欣赏渠道

中国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包括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美术欣赏课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功能。但由于各地区在美术教学基础、美术师资水平以及美术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然使美术教材具有较大的选择弹性,才能保证其广泛的适用性。我国历史悠久,长期中形成许多乡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术也很具有乡土性。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笔者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和要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以适应本地区特殊教学的需要。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补充乡土内容,既能充实教材,又能使同学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了爱乡之情。

四、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激活美术欣赏课的载体

传统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通常按某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纵向结构安排,忽视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学科内容过于分化,综合式艺术教育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本学科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欣赏,已成为可能亦是必然趋势。特别是美术、音乐课的综合,两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演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美术形象和音乐形象都具有感情化、性格化的审美特点,并能互相演绎和渗透,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功能,具有再创造性,也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鉴于目前高中美术课和音乐课内容都是以欣赏、审美为主。就是根据不同的美术欣赏课内容,选择相适合的音乐曲目。例如,讲授中国古建筑――《故宫》时,由教师演唱歌曲《北京颂歌》,然后再引入本课主题。利用图音并茂、视听结合方法,在一节课内实施美、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交叉欣赏,使美术这一凝固的音乐――空间艺术与音乐这一流动的画面――时间艺术融为一体。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86-01

幼儿是需要美术的,因为美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美术能够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能帮助幼儿认识自我,认识生活。教师采取一个好的美术教学方法,能让幼儿更加了解美术,学习美术和体会美术。

一、 教师直观示范方式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当场向学生展示一种绘画方法或一种手工折纸方法,对于幼儿学习美术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教材和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得的感性认识,加深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幼儿直观的学习到教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来说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示范作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直观,要开门见山的向幼儿们讲解某一幅画的绘画方法或某一个手工折纸的具体步骤。

此外,为了了解幼儿在观察教师的示范过程时是否看得详细和明白,首先教师应该在示范的同时向幼儿提问。如在教幼儿画《天上的小星星》时,教师应边画边问:“请大家注意看,星星的大小一样吗?离我们远的星星是不是要小一点呢?”其次教师应该给幼儿留一定的时间提问。例如有幼儿可能会问:“为什么离我们远的星星会看上去小一点呢?”这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原因,这样通过美术教学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一些常识。

二、 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美术,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美术。喜欢听故事几乎是所有幼儿的共性,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能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可以采取给幼儿讲故事的方法来上美术课。例如,美术课上教师事先在许多纸片上画一条小鱼,准备让幼儿们往事先画好的鱼身上着色,那么教师不妨设计这样一个故事来引入话题:在一个宁静的深海里,住着一条鱼妈妈和一群小鱼,它们快乐的生活着,无忧无虑。但是,由于小鱼太多了,鱼妈妈都来不及给小鱼们做衣裳,小鱼们都还没有漂亮的衣裳穿(教师此时拿出画好小鱼的纸片),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小鱼画上衣裳,哪个小朋友愿意阿。这时幼儿们都会争先恐后的要求自己给小鱼画衣裳,教师就可以把纸片发给幼儿,幼儿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给小鱼着色。这种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非常有效。

三、 采取活动课的方式

幼儿都有好动的天性,自由玩耍,做游戏是幼儿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爱玩耍的天性来引导幼儿学习美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体会美术。例如,秋天里教师可以带幼儿到操场上,让幼儿们自由玩耍,然后告诉幼儿捡拾一两片自己树叶,待幼儿们都捡拾好自己的树叶后,教师可以叫幼儿们把自己喜欢的树叶画出来。这种方式能够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带给幼儿的自由程度也较高,让幼儿根据自己捡拾的树叶和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树叶画出来。

四、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音乐可以让人感到愉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灵活而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既能让幼儿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也能通过音乐让幼儿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应该注意音乐的选取,对于幼儿来说,最好选取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以利于幼儿的想象与作画。如,教师可以播放下雨声、海浪声等,让幼儿在音乐的刺激下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雨滴、海浪等。这样,幼儿的想象力会得到很大的自由发挥。

五、给幼儿留下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张画,画上有一只小松鼠站在一条河边,小松鼠要过河去玩,但是河上没有桥。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怎么让小松鼠过河呢,把你们想到的方法在纸上画出来。这时幼儿们肯定会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一个主题,幼儿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画出不同的画,有小松鼠乘着一片很大的树叶过河;有乌龟爷爷把小松鼠托过河;有几只小鸟叼着小松鼠过河;有小松鼠坐着一个废弃瓶子过河等等。幼儿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直会令我们感叹。这种方法能让幼儿有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教师给定的环境中去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通过美术来呈现自己的想法,往往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快乐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主动愿意学习美术;要能够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能够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让幼儿通过美术学习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作者单位:贵州省施秉县示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志宇著.幼儿园课程改革理论指导[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