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1:5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提纲式演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言演讲技巧 演讲准备
一、究竟要讲些什么,揣摩过主题了吗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在生活中常常有我们说了一大堆话还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说什么,既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显然,如果这样演讲,则是失败的。我们演讲的所有准备工作都是建立在对主题正确、深入的认识上。比如我们将收集哪方面的素材?如何对素材进行取舍、组织和加工。比如既然确定谈“诚信”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扯上“要助人为乐”或者“宽容”之类的话题。精彩地演讲需要合理地组织语言,在演讲台上极短的时间,只有明确主题才能有效利用每一秒钟,所以演讲的准备首先需要仔细“揣摩”,明白自己主要讲什么。
二、明确你说话的目的
应该说,语言表达都有目的性,当众演讲尤其如此。所谓说话无目的只是自己不明确罢了。很多人演讲前往往都苦思于“演讲稿怎么写?”其实,只需要思考“演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目的我们大致可以分作:使知演说、使动演说和使悦演说。其余的演讲目的都借助或依附于这三者之一:能通过演讲明白过去不明白的知识;能在听你的演讲后去做过去不肯做的事,或者通过听演讲获得愉悦,如“迎送”、“答谢”、“纪念”、“就职”等演说。因此明确了你的目的,才能把握演讲的主题,让演讲辞更有力量,从而最终达到演讲的目的。
三、你有多了解你的听众
说话的内容取决于自己,说话的方式则需根据听众而定。平时的沟通要分析对方的喜好和习惯,当众演讲,在演讲前最需要明白听众主要是什么阶层,能够接受哪种说话方式。许多失败的演讲往往并不是演讲者讲得不好,也不是内容让听众反感,而是没有把握好听众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四、你要说什么
知道了演讲的主题、目的,知道了了解听众的重要性,下面就该是实际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素材)。
资料当然是越多越好,只要是与演讲的主题相关的,哪怕有些用不上,了解了也会让你说话更加自信、应变能力更强。收集来的资料我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包括对主题的思考、分析和感受。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与自己本无直接联系,但可以借助自己阐明主题。如听来的经历,报刊杂志的新闻,其他书籍或权威著作等。
五、收集更多、更新的素材,吸引住你的听众
上面谈了素材的来源,现在我们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素材。选择素材大体有这些原则:
1.在收集的两类资料中,第一类优于第二类,原因是谈自己真实的感情最能激起听众的共鸣。
2.只谈经历,听众会说你在讲故事――不够深刻;只谈感受听众会觉得枯燥――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演讲中最好是要既讲故事(经历或者客观现象)又谈感受,就像台湾作家刘墉出的畅销书一样。
3.不要总是拿权威著作来压听众。请想想,谁喜欢演讲者一张口就从亚里士多德谈到康德,一会谈孔子一会讲康有为?要花边新闻!大家都喜欢听花边新闻。网上一大堆要多少有多少,当然,只谈这些听众会以为你肤浅,所以这最能考验演讲者的水平,是否能从最肤浅的事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4.“新”就会胜人一筹。你谈今天早上的新闻绝对比《二十四史》上面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5.幽默比不幽默更能让听众接受。
6.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不要闲扯!演讲不是谈天。
六、“讲得好吗?”“好”“说来听听”“忘了”
讲得好可惜听众不能记住,有什么用?作为演讲者,听众记不得你的话完全是你的责任。
首先,整个演讲不能充斥过多的内容,要不然听众要承受不了。
其次,整个演讲的主线要单一、脉络要清晰。
再次,每隔一小段时间对你讲的内容做概括、总结。
七、丢掉演讲稿
既然决心让听众记住你的话,演讲者就没有理由不记住自己的话?况且,有了那么多收集来的资料,演讲稿也是演讲者按照上面说的步骤一手完成的,所以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足够自信!
记讲稿的窍门是:根据主线理出提纲――根据提纲温习你的材料――立足提纲复述你的材料――根据你的提纲复述演讲稿――记住提纲――放心的丢掉演讲稿。
可能你还会担心上台演讲时因没有系统背过稿纸会偶尔重复、停顿,或用词不当。但是请相信,你的魅力就在于此:别人是心不在焉的念,你是在讲;别人的话从嘴里飘出来,你的话是从肚子里流出来;别人噼里啪啦,你用心的叙述;别人记住全文两千字才安全,你只用记住二十个字的提纲便无忧,谁更从容?谁的演讲更能让听众接受?
八、道法自然是最大的技巧
对于我们言谈,最需要强调的是 “真”,其实“真”与“自然”就是一以贯之的,就像技巧是准备的前提一样,“自然”是“真”的外在表达形式。不论即将谈到的眼神、手势、语调如何安排,一旦离开了“自然”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九、用眼睛告诉别人,你的话要谁听
和谁说话就注视着谁,在日常交谈中,是最起码的礼貌。在演讲中这是一种能力。你用心的看谁,谁就会觉得你在关照他。你只看天花板,当然就只有天花板受你关照,可惜它不会感恩!你目光飘渺无神,像是在看所有的人,又谁都没有认真看――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说得罪可能严重了,至少在地位相差并不大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关注不关注自己的人。失掉听众其实也是在不经意之间。
十、别被西方人骗了
有人提到过这样一个公式:
良好的沟通=70%的体势语+25%的语调+5%的内容
这个公式可以代表中国现代一部分研究演讲和沟通的人的观点。我承认西方研究演讲和沟通在语言表达上(不是“语言本身的技巧”)比中国更成体系,但是不难知道,用西方人好的沟通方式来要求中国人如何沟通,难免牵强。
我们对比较一下东西方的电影,语言交流的方式差异很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西方人更注重体式语(摇头、摊手、耸肩几乎充斥整个表达过程),(2)不太习惯运用语言本身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演讲中体势语绝对需要,但也不能太多,观众会觉得眼花缭乱,华而不实。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自《论语》)……大家更欣赏厚重、端庄的表达方式。
十一、体势语
在演讲中,内容永远比体势语更重要。因为达到我们演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听众关注,记住演讲的内容,而体势语是为内容服务的。
但是决不能以为:为内容服务就可有可无,没有它,演讲还真就大失颜色。我认为手的动作有以下几项注意,(1)投入,饱含你更多的感情。(2)尽可能优雅。(3)与你讲话的内容相协调,不做作,不过度夸张。身体,除了与手相协调以外,要端正,昂首挺胸。并在恰当的时候微向前倾,表示你的话与听众有更进一步的联系。
体势语的目的在于让你容易表达你的内容、让听众更方便接收你的信息。
十二、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补不足而损有余”(《道德经》)是道家的哲学命题,它从阴阳调和的角度出发阐述儒家的折衷思想。在上面谈到的所有演讲的技巧和规则中都提到过“不要太过”,表达的技巧和语言本身的技巧不能超过听众承受的限度。演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自身的很多因素决定:“折衷”更加利于大众接受。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语言沟通尤其如此,至于演讲中“折衷”的具体做法,就需要演讲者根据演讲的主题、内容和听众等因素,来决定上面谈到或没有谈到的:笑容、眼神、体势语、声音、着装等诸多细节了。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岳麓书社出版,2004,5.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81
名著篇目都是经典之作,是人类文化的精髓,都值得学生认真阅读,汲取书中的精华所在。在新课标中,语文考纲上名著阅读考查部分都有明确要求,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初中学生的阅读已经进到能通过阅读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简单把握主旨和艺术特色的阶段,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语文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思维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名著融合成新的知识体系。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呢?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具体做法:
一、读名著,抓落实
小说的教学应该抓住情节、人物和环境的三要素,而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都是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名著中具体的情节,就给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作品主题、艺术特色等,那无疑是空对空的对话。因此,读名著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抓落实,也就是要想办法督促学生完整阅读名著,还要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
1. 课前演讲,复述情节
为了落实名著阅读情况,可以将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名著阅读。笔者和学生先约定好阅读一本名著的时间,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可以让学生在三个星期内看完,然后按照座位顺序轮流,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演讲的准备,根据目录里章节的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如果是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脱稿演讲,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允许带稿演讲。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有一两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有了课前演讲的检查方式,学生自然会认真阅读并做好准备。用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内容的概括能力,又检查了名著阅读的具体情况,还激发了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真是一箭多雕。
2. 细节追问,检查阅读
上面的方法只能促进大家阅读,也只能定时定人检查阅读情况,个别学生会认为,笔者只准备轮到自己的章节,其他部分不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笔者一般在课前演讲开展前就告诉学生,笔者还要抽查里面的细节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全文。笔者会在演讲后随机抽查一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这个章节中一两个细节问题,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笔者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汤姆让谁心甘情愿替自己去刷墙的?”(答案是本、比利・费施和詹尼・米勒等孩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就某章节的细节问题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进行细节追问,精确回答。
二、观视频,忆情节
笔者一般会在学生读完名著,对名著全部情节了如指掌之后,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观看名著视频,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带着把原著与电影相比较的心态看,会对原著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看《格列佛游记》这个电影视频时,电影版的和原著有很大出入,特别主人公在现实与幻觉中交错出现的时候,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随着情节的详细和深入,学生发现了幻觉中的内容是和原著同步的,现实中的是电影中加的。于是他们明白了这是与原著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
所以,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如果有与原著不同的情节和内容,这正是可以检查学生原著阅读的好时机。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视频与原著某些地方是不同的,请大家看完后把它找出来;或者视频中删掉了哪些情节,找出来;或者一些经典的情节,直接可以暂停,让学生概括内容,说说这个情节表现人物什么性格,表现作品什么艺术特色。如果学生可以区分出差别或者回答出来,那说明阅读的部分落实得很好。
这样看视频,即使花了一些时间,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原著的印象,笔者认为还是值得的。
三、填提纲,善概括
咀嚼阅读,填写《导读提纲》。在完成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提升阅读能力的要求: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名著基本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概述;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要求对名著进行回味和反复研读。
每节课用15分钟阅读、批注本周规定的内容,15分钟整理阅读笔记、填写导读提纲,10分钟师生交流。我们制定的提纲如下:
四、写感悟,善思考
写作既能将所学知识巩固和深化,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火花形成文字或者模仿作品写人写景精彩的地方,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1. 读后感,选取一点、一人、一事,发表一个观点,一点感想,一点思考。2. 名著里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尤为精彩,模仿名著写一个景物或者心理的片段。3. 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活动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交流、激发学生智慧、扩大思维容量的平台。学生甩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各抒己见,在一次次课堂交流与读后感中,学生逐步体会出了名著的魅力。
根据演讲内容和临场具体环境的不同,演讲常用的开头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直入式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即用精练的语言交代演讲意图或直接揭示主题,概括主要内容,然后在主体部分展开论证和阐述。这种开场白方式也称为开宗明义式。
开头紧扣题目,亮出观点。这种开头方式对演讲内容能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适合于较为正规、庄重的演讲场合,它要求演讲者具有较好的概括能力。
(二)设问式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即演讲者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迅速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引起人们深思,自然地激发听众的参与意识,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迅速沟通,从而自然顺畅地引出下文。
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紧紧地抓住了听众。提问式开头关键在于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听众感兴趣、极为关注或是极想弄明白的问题,千万不要无疑而问,那样只能让听众反感。
(三)引语式
也叫引用式,即开头直接引用诗文名句、民间妙语、俗语,或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这种开头语言典雅,耐人寻味,令人耳目一新,易于沟通与听众的感情,为展开演讲主题作必要的铺垫和烘托。采用这种方法开头,可以起到生动别致、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运用引用式开场白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概括力,二是所引用的材料最好是出自权威、名人或听众十分熟悉的事物。
(四)故事开场式
由故事、寓言、笑话等作为演讲的开头。这种开场白方式比较生动活泼,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这样以故事导出自己的观点,为接下来的深入议论做好铺垫,自然会引起听众的关注和思考。
(五)抒情式
开头以散文诗的抒情笔调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感染听众。
关键词:激发 ;积累;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19-01
英语课程标准对“写”的教学十分重视。英语教师和学生也在写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十分缓慢,甚至难以见效。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英语写作方面我总结如下几点浅见
一、仿写激发兴趣
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成功掌握知识。也能培养人全面细致的观察力,提高敏锐灵活的思考力,还能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在有了兴趣之后,如果继续深入发展,就会产生喜欢和迷恋。这种喜欢和迷恋,又可以帮助克服困难,深入研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并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学习动机。促进其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背诵积累素材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句子和语篇是无限的,而其结构模式则是有限的。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公式,非常重要。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三、加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记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 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
四、掌握语法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五、以说促写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勤于动笔
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手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七、写作步骤
1.、审题。在动笔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分析命题意图。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考虑文章内容,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分析,整理加以取舍。对属于同一类材料的拟出标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有的考生唯恐时间不够,急于成文,不认真审题,结果写出的文章不是离题太远,与原命题大相径庭,就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与关联。
2.、列题纲。审明了题义,了解了命题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列提纲。提纲有两种形式,即标题式和句式。标题式提纲就是用短语和词组列出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以及各层次、各段落的大致顺序。这种提纲的特点是简洁、清楚。句式提纲是用完整的句子列出的提纲,这种提纲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轮廓。列提纲时,应防止两种形式的混用,句式提纲是句子,而标题式提纲是名词词组。列提纲时要尽量使用平行结构,编号要统一。有了提纲,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才会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3.、起草稿。审明了题意,列出了提纲,下一步就是应该分段写作。自然段多以该段的主题句开头、中间展开说明和叙述,末句常是结论或内容的归纳。在推展主题目时,要充分利用学到的写句子、写段落的技巧,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过渡。注意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为了使文章紧凑,全文最好一气呵成。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出”;基础英语;演讲艺术;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这项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针对上述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艺术课。但孤立地讲授这门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由于语料的输入有限,学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就要与强调语料输入的课程相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即精读课)主要以阅读(语料输入)为主,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基础英语课程本身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孙,2009),需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和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这两门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除描述实践过程外,还记录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方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Krashen(1982)在“可理解输入假说”中指出: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或相关的,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的。此外他还认为输入应当是“i+1”的形式,即语言输入要略高于语言能力。但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长期致力于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语言学家Swain(1985)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者同样重要。他们必须使用所学的语言才能达到流利的水平。
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将“可理解输入过程”与“可理解输出过程”相融合,连接两门分别以“输入”和“输出”为主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语言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可行性研究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基础英语作为主干课程,以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优势为课时充足,输入的“语料”比较丰富。基本满足Krashen“可理解输入假说”中的大部分条件。但其弊端是基础英语课堂上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做到有效的输出即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统的口语操练方法往往是教师采取问答的方式,模式单一,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受课本限制较大,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因此,根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还应当给学生创造有效的输出环境,帮助他们有意识的关注新的语言信息,纠正错误,激发输出的积极性,因而得到充分训练(马,2010)。
英语演讲艺术课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演讲训练,可借助基础英语课程丰富的输入资源,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将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课程相融合,可以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四、具体实施办法
笔者首先选择沈阳建筑大学英语本科专业11级新生为受验对象。大一上学期,在该班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在该课堂上,首先进行四个阶段的语音训练,为期一个月。四个阶段分别为:单个音标发音矫正训练,语音语调训练,绕口令和美文诵读训练。在学生语音语调基本达标后,要求他们每周在第一次的基础英语课堂上进行两人对话训练。话题选自前一周的基础英语课本内容,要求尽量使用学过的词组句型,时间要求为每组3分钟。一个月后,在不间断对话训练的同时,进入介绍性演讲阶段。首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演讲方法,规定演讲时间(每人3分钟),演讲题目(自我介绍),提出演讲要求(突出个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学生讲解具体范例,提供范文,播放并分析相关演讲视频。随后依次上交演讲提纲,第一稿,第二稿。在定稿后的一周内进行演讲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将演讲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个点评。
大一下学期在该班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和英语演讲艺术两门课程。其中基础英语课程为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为每周2学时,授课16周,共32学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继续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每次课安排1名学生进行1分钟新闻报道等。在英语演讲艺术课上系统地讲述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按部就班地安排演讲活动。三种演讲中的介绍性演讲已在上学期完成,因此下学期的主要演讲活动为说明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下学期的基础英语课本中有关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话题。因此,教师指定两次演讲活动均以这一话题为主题,副标题自拟。说明性演讲中,学生选择了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水资源的循环,怎样合理地购置衣物等话题。而说服性演讲中,学生又相应的选择了废品处理及塑料袋使用的相关政策的讨论;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紧迫性;过多购买衣服及过度消费背后隐藏的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两次演讲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依次安排提纲、一稿、二稿撰写,定稿,准备演讲等任务,并提前下发评分标准。最后录制演讲过程,并逐一点评。
(上接第380页)
笔者2016年11月参加了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举办的第3届“培材大工杯”全国高职高专韩语口语技能大赛,所指导的学生在个人赛中凭借标准的发音、流畅的表达、出色的应变,喜获个人赛特等奖的第一名。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在经历了赛前指导和观摩学生参赛后,对韩语口语竞赛以及“以赛促改、以赛促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借此与大家分享笔者指导学生参赛的感悟。
一、 比赛内容及要求
个人赛项包括主题演讲、看图描述和交流问答3个环节,其中主题演讲3分钟,看图描述2分钟,交流问答2分钟。本次主题演讲的主题为“微信的故事”,此板块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演讲的主题内容、语言能力、演讲技巧、时间控制、现场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评定。看图描述要求每位参赛者随机抽取反映社会热点、职场生活、韩国文化、日常生活等内容的主题图片,进行口头描述和观点阐述。此环节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的描述内容、描述条理、语言能力、时间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评定。交流问答环节是根据描述的图片,与韩籍主试官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答。此环节满分为10分,主要从选手的交流应答、语言能力、时间控制3个方面进行评定。
二、备赛环节及策略
通过几个月的备赛及现场的观赛,收获颇丰,感悟颇多。笔者就本次韩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各环节备赛策略谈一谈个人心得。
主题演讲环节主要考察选手的演讲能力。首先,重点打造出彩的演讲稿。话题的选取要吸引眼球,要与当下时事热点有机结合。同时,尽可能使演讲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此次演讲环节中融入了模仿新闻报道、模拟情景对话、活用韩语方言等形式。写稿时要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层次清晰,衔接得当,逻辑性强。其次,重点培训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辅导学生时,侧重于韩国语发音、语调、音高、语速的控制和节奏的掌握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最后,充分利用态势语言,努力营造亲和自然的形象。所谓态势语言,是指一定程度表达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姿态和动作,它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可以赋予演讲活力,增强演讲效果。此外,为了培养选手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应抓住一切机会,给参赛学生提供在公共场合进行现场模拟的机会。
在看图描述和交流问答环节,进入“看图描述”前20分钟,选手随机抽取试题,用韩语进行2分钟的口头描述后和韩籍面试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从内容设置来看,范围比较宽广,涉及各个领域,对学生应赛要求提高,旨在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的实操能力。赛前准备阶段,一方面要对看图描述环节进行专项训练,综合分析比赛题目可能涉及的领域,传授学生描述图片的技巧。通常,在充分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构思出描述图片的提纲,其次对图片信息进行描述,再对主题内容加以说明、分析、比较,最后用流畅的语言和充分的表达,将这一系列信息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总结。在头脑中将各段的提纲内容扩展成段落,然后有逻辑地将各个段落组成文章。另一方面也要有针对性地模拟比赛环境,对学生的仪表、礼仪、临场发挥与应变等方面进行指导,因为技能大赛是对选手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
培训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学生接触韩语学习开始,贯穿到整个应用韩语的课程教学中。总之,要确立全面的培训方案,最重要的是基本功的训练,指导语音语调、观摩比赛视频、模拟现场实战演练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训练比赛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强调听说和口语,开展实训练习。最后,比赛技巧和选手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拉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距离,适当地给予选手鼓励和激励,对提高选手自信心和保证选手稳定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口语技能大赛对高职韩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口语技能大赛突出语言的实用特色,展现学生韩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激发了韩语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探索和改革高职高专韩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合理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材还拘泥于传统形式,对词汇和语法太过偏重,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本专业的教材和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同时,学生知识的扩展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学习中总结规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开展小班教学,活用情景教学。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情景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场景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在听说技能方面的培养
高职韩语的学习更多地偏重对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知识点、语言点固然重要,但是它们不该成为高职教学的重点。大多数教师深知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提高学生听说技能方面并没有卓有成效地实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对话表演、图表描述、分组讨论、辩论赛、主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起到提升学生韩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三)转变传统的外语能力考核方式
高职韩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韩语综合运用能力,大多数院校都通过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板块来进行考核评价。听得懂、说得出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但仅通过既定的考试范围和卷面形式来考核学生,则存在很多弊端。韩语口语技能大赛的考查?热萸康餮?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应积极推进高职韩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将学生的听说能力考核标准纳入韩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制订有层次的、实用性的听力技能测试方案。
一、以学生为主体,变师讲为学生讲
新课程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始终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各层次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演讲、反思等活动。为此,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或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典型的、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认识问题的过程,多角度、多种形式地表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复习“实数”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首先给各层次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在学生按照预习提纲上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教师充当学生,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演讲),如第七小组的李宁海同学,平时不爱讲话,能自告奋勇到讲台上演讲(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绘声绘色地将实数的知识点描述出来,特别是对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分三种情况讨论),并能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轴来说明,同学们不时给予掌声鼓励。第三小组张明同学在李宁海同学的感染下,不甘落后,到讲台上演讲提纲上的第五题:|-2|-(-■)■+(1/3)■+0.125■×8■,把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逐一讲解,一边板书,一边讲解自己在解题时感受,如在第一次计算把“(-■)■=0;(1/3)■=-1/3”算错了,谈如何通过复习、检验等发现自己计算错误的原因[对于“(-■)■=0”,心里想的与书写不一致;把“(1/3)-1”当成“1/3×(-1)”],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事后同学们反应效果非常好,都认为在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永远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各层次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表现自我,同时也让各层次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发学习潜能。
二、以学生为主体,变封闭为开放
所谓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就是让学生改变过去进行单一学习或在某一时刻去完成在某一范围内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网络平台、请教他人等,学习时间可以不唯一,范围或地点不唯一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解答。教学实践证明,各层次学生在开放学习中,一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具有创新的活力;二是能提升各层次学生数学应用知识、方法和技能;三是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创新的乐趣;四是能使各层次学生自主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还能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一切手段,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潜能,进行设计最佳的习题,将原来封闭学习改为开放学习,引导各层次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选择自己喜爱的问题学习。教师把学生当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而不去横加干涉,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达到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九年级因式分解复习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变封闭教学为学生开放学习,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学习内容:1.x■-16;2.81a■-72a■b■+16b■;3.m■(a-b)-n■(a-b);4.(t■-2t)■+2(t■-2t)+1。(要求:1.各组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逐一解决;2.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解决;3.要求15分钟完成,看那一小组完成任务情况最佳或个人完成情况最好。)
由于笔者采用的是开放学习,同学们无拘无束,积极参与比赛,个个都想展示自我。教室里学生有的在翻阅资料,有的在讨论、交流,窃窃私语,此时,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情,对学困生小组或个别学困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他们查找资料,如何从代数式中找公因式,如何从代数式中找符合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等等,让他们在解题时有章可循,也能展示自我的学习能力,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然后,教师让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将解题过程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一点评。在整个活动中,气氛热烈,教师没有多讲,都是由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完本节课内容。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容易掌握知识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互助合作 讲演式 论辩式 竞争式
这是例行的一周一次的写作课。我布置了写作内容,两节课过去要收作文时,我发现全班竟有半数的同学没写完!这种情况在高二的议论文练习开始后,已经多次出现了!叫科代表来问:“你的语文还算不错,身为语文科代表,你怎能不按时完成写作任务?”“没的写!苦思冥想,刚准备好素材,下课时间也到了!”科代表一脸苦恼状。看来,这完不成写作任务,不能简单的说学生不努力,而是练习写作的方式、方法不对头。语文是重要科目,要想在这一科中获取成功,作文的成绩非搞好不可。((考试大纲))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可见,都是些基础写作能力的考察。但是,为什么历年的考试中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作文写不好,使本应该拿分的题型变成了最没有把握的题型呢?由写作的练习结果来看,是写作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化,平时的练习太急功近利,靠每个同学单打独斗,在限定的每周两节的写作课上定时定量的练习,学生缺乏交流,信息单一,闭门造车,这就造成了同学们写作兴趣的萎缩,能力局限在个人的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系统的提高写作能力,使写作成为语文成绩提高的稳定基石呢?我开始尝试着在教学中实行合作式学习方法,即分享集体智慧,发挥团队精神,让每个学生的写作特长、能力点都得到发挥和交流,让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合作中表现,并因此激发强烈的写作交流欲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具体做法是:
(一)周日话题――讲演式合作学习
(有效的进行随笔素材的提取与积累)
“写作”有两种方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且两种方式关系密切。所谓“我手写我口”。如果在写作之前能口头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梳理一下,扫清思想上的盲区和认识上的障碍,并能在互相交流中加深认识,可能会扫除有些同学对作文怀有的恐惧心理。于是,我安排了周日晚自习一节阅读课,一节说文课。让同学们在阅读精选的各类好文章,欣赏中外名著故事片段的过程中,仔细咀嚼、广泛吸收好的字词、句子、思想、乃至故事情节,然后结合阅读材料,整理出自己在近一周中感触很深的人或事或情,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好腹稿,现场5――10分钟“说文";内容可以随意:说笑话,讲故事,谈感想,做评论……同学评选出今周演讲之星,并推选出同学们演讲中最受欢迎的话题,作为今周的周记写作题目。合作使同学们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讲演的过程及成功让每个人都产生了一种成就感,不仅参与了活动,而且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说”与“写”的机会。
(二)课前十分钟――论辩式合作学习
(有效的进行随笔素材的展示与交流)
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同学就自己喜欢的话题都写了周记,当然,体裁不限,只要符合随笔的三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即可。于是,收上来的周记就百花齐放――同一个话题,有的同学记叙了整个故事情节,有的同学随意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则借物抒怀,鉴赏它怡情的性质……同学们在写作中、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表现对这一事物的多方位看法。选出各种文体中的优秀随笔作文,让同学在固定安排的周一语文课的课前十分钟里进行朗读,并展开讨辩――持不同文体的写作同学之间展开辩论:就这种素材适合写哪种文体,这些文体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展示与讨论,并评选出最优秀的文体和最合理的评价。半年下来,同学们的胆量和眼光就都练出来了。大家争先恐后的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并积极的写字缀文阐述自己的不同认识,每周都积极准备,以求在课前十分钟里条理井然的向大家表现自己,并获取肯定――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被空前的调动起来,写作终于突破某些同学恐惧心理的坚冰,成为大家喜欢的一个项目,并随着同学们在合作中论辩水平的提高,写作走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平常思维。
(三)分项写作――竞争式合作练习
(有效的进行随笔写作的升华和扩展)
当写作素材不再成为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当大家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发展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就提上练习日程。针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四个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我们开始进分项目合作中的竞赛练习。具体办法为:
1.审题立意的取舍练习:分析近几年来高考都是写话题作文且表现出的特点,结合分析考场作文的失误大多集中在审题立意的不当,我们把历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出示给学生,通过竞赛,针对性的把获奖作文进行剖析示例以求培养他们的正确审题,仔细取舍,巧用积累的素材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这种话题怎样准确把握题面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搞清写作范围,确立写作中心。不仅把题意审准,还能根据自己平时的认识积累审出新意。
2.快速构思的编提纲练习:话题作文可以有八种编提纲的思维的方式,分别是:联想类、想象类、方案类、比喻类、多层类、定向类、定点类、关系类等,在竞赛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向思维、多向思维,使他们把头脑中储存的材料有机的调动起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妥当。特别是提纲的拟订中要怎样使主旨的表达和学生的生活积累、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即求新又求异。在提纲的导引下,一挥而就,保持文章思路的整体性。
3.锤炼语言,规范书写练习:文章是用词汇构筑起来的,文章要精美,其构筑材料首先精美。我们对此设计了专项练习:片段描写、一事一议,举例说明…。作到经常采集和贮存精彩的词汇和片段,充实他们的语言仓库。针对书写,专设书法课,并定期举行书法大赛,养成同学们正楷书写的习惯,彻底与连笔字、不规范字、乱涂改的字断绝关系,形成保持文面的清洁的好习惯。
上述三方面练习同时进行,学生们的作品最后以专题的形式张贴在墙上的专项宣传栏中,让大家反复品评并公开投票评出各专题的优秀小组各一个。由于学生在写作中能力点不同,这种不同角度的评价使他们的优点都得以彰显,从而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表现欲望,能从更多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思维及能力的训练,写作空间变得开阔,达到了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整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逐步接轨,与国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口语就愈发的显得重要,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更应该提高学生们的口译技巧,演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从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的演讲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演讲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趋势与进展,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愈发频繁,各大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等对毕业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口译人才越发的重视。国家教育部经研究决定,各高校设立英语本科翻译专业,这使得翻译这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了,翻译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界对翻译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英语口译课。口译课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其相应的口译教学也受到重视。口译教学是一种专业技能,口译能力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知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理承压能力等等。因为口译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涉猎的内容广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学生的喜爱和学校的重视。那么,在口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则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什么是口译技巧
关于什么是口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口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一些人将口译定义为:口译是人们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了不再受到语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运用口语的方式将同一种语言阐述的内容与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语言表述或者说是翻译的过程。即口译就将别人说的话或文字以口头阐述的形式翻译过来。因为口译是一种随时行的活动,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起初或最终的翻译文本都是对初始文稿进行一次性的阐述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译具有翻译所具有的相同点,它是翻译形式的一种特定形式,表现在都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语言转换之后应该与原来的语义相同,口译是在不一样的国度及语言文化之间而进行的交流活动。我们认为口译是一项技术,但是它更是一门艺术。准确的说,口译是跨国界、跨文化习俗、跨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艺术,所以口译具有与其他翻译形式的本质区别即口语性。有著名的口译专家将译员比作演员,认为译员如同演员一样,将从原语言中获得的信息艺术性的传递给别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译员的工作环境是复杂的,是在巨大压力下进行的。因为译员是需要在瞬间做出对原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能造成交际上问题。所以译员不但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边阅读边做笔记的能力,翻译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还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换句话说,译员要有演说的技能,而且这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有时这项技能可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时要着重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
二、演说的技巧
在西方国家中,高校都有开设演讲的课程。虽然我国高校也开始进行并重视英文演讲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中国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实践操作或沟通交往的技能较弱。国际化对英语带来的影响是掀起了演讲的热潮,如今世界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世界。英语表达能力是交际的重要能力,英语演讲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锻炼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演讲教学遇到困难,英语演讲教学作为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需要;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没有合适的英语演讲教科书;英语演讲教学方法没有有效的指导等等。一些学校通过开设英语公共演说课来提高学生英语演说的技巧。注重演讲的艺术性和措辞的正确性,汉语演讲技巧与英语演讲的迁移性,以演讲为主体,形成听、说、读、写、练的教学策略,这些对本科生英语演讲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口译教学中演讲技能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也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译员与发言人一同出席相关的场合,译员要将发言人的言语翻译出来,并且要达到发言人讲话的效果,这不但要求翻译的内容精确,而且要求译员要得当的利用声调、动作、表情等。优秀的译员通过绘声绘色的演iJ撼染群众,是群众对其翻译的话语信服。但是译员与演讲者又是不同的,对于发言的内容与目的,译员是没有权利决定的,他不能主观臆测或修改发言内容,译员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来传达发言者要表达的发言效果。这也是口译教学演讲中注重表达能力的原因,这里包含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是说译员利用口头、身体、神态等方式将演讲效果达到最佳的效果。转述训练也是为了增强听者对其的信任,从而使翻译的效果达到完美的状态。
1.在上口译课之前,首先要将下次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交代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以此为依据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素材,在下次上口译课时做演讲,授课教师指定其他同学做泽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充分准备演讲素材。不可以直接从书中或网络上选取整篇的文章,要将选择的现成稿件进行修改,反复推敲,将稿件改写成口语化的讲话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为口语化的稿件对将来要担任译员的学生来讲,与其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场合更切合。还有就是教师要规定学生在演讲时,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这样对学生演讲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同时也给译员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演讲的同学可以草拟一份提纲,如果在演讲时有忘记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纲,这是允许的。
2.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口译练习过程中的发声问题,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是否得当等。还有就是译员在工作时一般都是使用麦克风讲话的,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麦克风的一些礼仪。另外,学生作为未来的译员,在练习时要得体的使用自己的体态和神态语言,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的提醒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当成是实战,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口译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进来。即使是个别学生当演讲者,个别学生做译员,那么就让其他学生对演讲者和译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帮助演讲者和译员找出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组练习时也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若没有小组,学生们可以将演讲和译员的翻译录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听,发现并弥补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口译教师可以加大学生演讲的力度。比如口译课堂可以交给学生们,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口译课,从主题的选定,材料的搜集,演讲稿件的撰写,最后到演讲和翻译都是学生们完成的,这其实是很有效的授课方式。但是口译教师要掌握一个度,英语口译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不反对学生演讲,但是不能作为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使英语口译课变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课教师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讲和口译的时间比。
四、结语
大学生的英语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来越为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所重视。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也不例外,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利用英语口译课,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讲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l]雷天放.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3.
[3]刘承淑.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英语教学对于大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构成了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语言学习和实践不可分割,因此,本科英语课堂实践教学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课堂实践教学的含义和作用,并对本科英语课堂实践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
本科英语;课堂实践教学
一、 课堂实践教学的含义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实践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作为一教学模式,和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应该是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本科教育是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更专业、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内。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目前来看摆在所有大学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要想避免学生毕业之后就失业,大学本科英语的教育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形势,本科英语教学有必要选择实践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实现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课堂实践教学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权衡二者的比重,在教导学生英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课堂实践教学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实践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实践教学之所以被提到本科英语教学之中来,不仅仅是因为课堂实践教学本身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具有提高作用,更重要的是英语课堂实践教学传达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论学习要通过实践进行深化、升华和延伸。所以,课堂实践教学的含义中蕴含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之间的不可分割关系,在本科英语教学中,课堂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它应该辅助理论教学,帮助理论教学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并将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为我国以后人才的跨国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 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一) 英语课堂内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语言学习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英语学习也不列外,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技能,实现英语语言学习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转化,所以,英语课堂学习中不可忽视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死学英语语法知识,深度钻研英语翻译上了,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他们在听、说、读、写、译上能够独当一面,表现优秀,英语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提升。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教材的完善,因为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能力的主要素材就是英语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养成。根据英语教育的大纲要求,教材应该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训,在教材中应该将传统英语知识和现代流行语言结合起来,应该将英语语言的经典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方面能力提升,伴随着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校和教师应该认真选择教材,使教材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和潮流,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让英语教学符合时展。教师在每一学期结束后都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学生对教材的意见,了解到教材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实力方面是否有欠缺;密切关注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否有更新,如有更新,要及时更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状况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条件灵活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酌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补充。
其次,教师应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提纲,并根据教学提纲要求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探讨课题、研究与教学提纲相关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可以以小组学习的模式学习,并多使用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教学媒体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为了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的缺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读书报告会、演讲、电影影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引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在学生辩论、演讲的过程之中可以忘记在英语理论学习上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没有英语成绩好坏的隔阂,大家共同努力,激烈辩论,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对本届科的教学内容要综合总结和评价,对于本节英文课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在课上听、说、读、写、译上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给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
(二) 英语课堂外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主战场,但是教师也不可忽略课外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它是英语课堂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补充,是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英语歌曲比赛、英文正文比赛,英文电影配音。英文演讲比赛、英语角,英文社团,戏剧社等等都可以作为英语课外实践性教学的方法。英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定期地引导学生举办班级、院系级、年级的英语竞赛活动。比如说英语电影的配音,这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英语语言的情感表达方式,语言的特色,特殊的口要表达,并且可以增强其口译和记忆力能力,并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编制英语短剧,英文小品,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公开表扬的信心,让他们具备勇于表达的心理状态。英语课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激发力度是课堂教学实践性活动难以达到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英语课外实践性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谭雅素,刘江华.地方院校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09
[2]徐娉娉.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 2009
为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 激发兴趣,懂得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名人的故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可由讲现成的故事,用书本语言回答问题开始,要求讲通顺,讲完整,以鼓励为主;学生活泼好动且好胜心强,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如每周上课前两分钟每次一个同学上台演讲,题目自拟,一个学期正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再者,结合现实生活经常给学生讲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自觉培养的习惯。
二、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这是口语训练的基本方法。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根据每篇课文各自特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问题,锻炼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训练他们说话的能力。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遇难时,沉着冷静地指挥船上的旅客脱险,最后自己和船一起沉入海底的故事。课文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让学生领会海尔为船长的这种高尚品质,我设计了几个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应对的?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课文,简单描述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看到学生举起的小手,听到他们流利地说话,老师的心里比蜜还甜。当他们愿说,想说,敢说的时候,我知道他们表达能力在一天天提高。
2、复述。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复述的形式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适用于较短课文,或课文中某些段落,这种复述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简要复述适用于具有完整结构的课文,这种复述可让学生借助于编写提纲、概括段意、列小标题等来理线索、抓重点、略次要,运用原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是增添内容的叙述,有变换人称、变换体裁、变换结构等复述。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思维活动,以取得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效果。
3、看图说话。在说话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并展开想象,完整地表达。材料可选自课内或课外读物中的插图,最好选那些场面较大、人物较多、寓意较深的画面。也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绘成几幅图画,学生再根据图画来复述课文。这样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口头作文。教师可选择学生特别熟悉、容易思考和组织的题材,让学生先思考几分钟,列出提纲,打好腹稿,然后当众口头作文,接着大家评议,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是培养学生在公共场所即席说话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5、上好每堂口语交际课。抓住每节口语交际课,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的情况。有的学生的确是不会,或者缺少自信;而有的学生本来是可以回答得更好,可由于心理问题或者技巧欠缺等原因,回答难以圆满,自己都感觉不舒服,更不要说是教师和其他同学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表达的逻辑,心理素质较差,不懂得表达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打补丁”,弥补表达上的短板。
一、逻辑补丁,要体现完整意识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由于在语言组织的时,没有明确的逻辑思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心中都没有有数,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就会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先后关系,自己说不清楚,听众自然难以明白。因此,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条理性方面的指导。问题给出后,要提示学生先理清问题的指向,注意分清几个节点,将语言理顺后再行表述;或者借助简短的提纲辅助表达,注意一些关联词语的运用,如“然后”“于是”“最后”等。
在学习《最佳路径》时,我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通过课文的介绍,你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发现他们的答案非常零碎,有的学生就说了两个词语“认真、精益求精”。显然,这样的回答不能让人满意。评价一个人,要全面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用几个词语回答一道思考题,这当然是不规范的。如果是考试,学生这样回答论述性问题,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道题,我给学生列了一个简单的回答提纲:人物——什么事——什么精神或者什么性格。我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效果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说明学生逻辑意识的欠缺,与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要杜绝用词语回答问题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定制“补丁”来弥补学生表达上的逻辑短板。
二、心理补丁,要克服心理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还会遇到学生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表达出现问题的情况。小学生年龄较小,特别是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面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时,很容易会产生心理障碍,本来想好的话也说不顺畅了,甚至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越是紧张越是说不好。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学生的心理不过关,胆小怯弱成为他与人交流的“拦路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创造一些心理训练机会,让那些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多参加这些活动。可以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像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竞赛、歌唱比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上前台,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一次,我组织口头作文竞赛。班里有个女孩的作文写得相当好,可由于胆子比较小,口头表达存在问题,从来就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为了训练她的胆量,我事先找到她,明确告诉她:她是口头作文竞赛的种子选手。开始,她吓坏了,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鼓励她道:“你的作文是最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好你,相信你能够表现得更好。你不是担心别人会取笑你吗?其实,你越是扭扭捏捏,人家看着就不舒服,当然会笑;要是你大大方方的,别人想笑都找不到理由。”我又从方法上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她渐渐增强了自信。结果,她上台时,虽然也是脸红脖子粗的,但还是较为圆满地完成任务。从此,这个学生再也不怕上台了,敢于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心理训练就是这样,看上去是隔着“一堵墙”,实际上只是“一张纸”,一捅就破。学生捅破了那张纸,心理素质缺陷这块“补丁”也就补上了。
三、方法补丁,要注意切入角度
学生课堂表达除了逻辑思维欠缺和心理障碍之外,还要面对一个方法选择的问题,也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表达。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在组织答语言时,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对小学生来说,这些方法不仅要实用,而且还要难度低些,这样才能运用自如。首先,要考虑问题回答的切入点,确定思考方向,抓住问题要素,围绕中心组织语言;其次,注意列回答提纲,回答时按照提纲思路走,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其三,衔接要自然,不能总是用“然后呢”,其他衔接词语很多,可以适当选用;最后,注意一些细节,像遣词造句要规范,减少重复现象,放慢说话速度,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要注意问题的完整性,有因必有果等。只要合理使用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表达得更精彩。
学习《祁黄羊》时,我让学生当堂复述课文。不想,很多学生都复述不好,不是背诵原文,就是断断续续有头无尾。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比较清楚了,为什么不会复述呢?看来是方法运用出现了问题。我提示道:“每个人都要列简要提纲,理清情节,准备一些衔接词语,复述时放慢速度。”经过一番准备,和之前相比,学生的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这说明学生是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如果方法正确,这种能力就会鲜明地体现出来;如果方法不对,学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卡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