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14:3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1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人类不同时期的活动,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联系在脑中构筑地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起地理思维灵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高一阶段由于初三的一年中,将地理搁置,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断层,在接受新知上感觉困难;高三学生,由于知识密度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要完成三年的复习任务,迎接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凡是对地理学科感到厌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缺乏地理思维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维缺陷的表现
1.1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由于高考将地理纳入文综的考试范围,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过时间上的间断,这样就造成文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初中就沿袭下来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即对结论机械地背记,不重视知识理论的探究。但是,高中地理的平时教学与高考,都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其实地理学科既是一种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对于需要思维转换的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1.2 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思维广度深度受限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文综试题刊看,学生的对于活题的应对能力较差,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路的宽度都很受限,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出现片面和孤立性,尤其是对一些易混的概念,不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找准地理问题的切入点。如光和热,学生多数认为太阳辐射能强烈,其热量必定充足,却不清楚热量体现在何处。分析起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青藏地区,思维出现梗阻。
1.3 思维定势干扰了逻辑性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具有很清晰的思路,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对于跨章节的内容要能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为形成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一些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单项的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放在一起就乱了手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最后的结论经常出现错误。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形成热力环流,这就要求学生对高、低气压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但是不少同学出现混淆就是思维定势在干扰。
2 以生活实际为契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最近带过的几届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在一起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尝试多种改进的方法。进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1 稳扎稳打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地理思维基础
任何一学科知识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科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为学生讲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逆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的练习。如“为什么北美大陆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却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转看中国,由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笔者就从问题的关键------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两个地区的地形、风带等的作用的不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地理思维能力。
2.2 定准位深理解,重塑正确的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定位。让学生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如,笔者在讲人教版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笔者定位学生身边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变成现实,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短片。接着问学生嫦娥一号的旅程需要动力的推动,那么这个动力依靠什么能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然后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说出知道的能源有哪些,然后进行再生与可再生的分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合理开发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维。
2.3 截取实际实例,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很明显,因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笔者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经常在讲课的过程中,截取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分析来探究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专1《时间计算》,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笔者举例北京时间15点,重庆(106°E)的地方时为多少?根据公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为14点4分。
3 小结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理思维能力做支撑。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现象与知识点相结合,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
当然,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实例的练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乡土校本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方.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7).
[2] 胡万贤.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浅谈[J].甘肃教育,2003(12).
[3] 薛景芝.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2005(Z2).
【摘要】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教师在面对新课程要求时还是显得很茫然。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大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还是单纯的提高学习成绩上都显得软弱无力,在新时代、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更多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学;高中教育;探究式学习
【作者简介】李建霞(1974- ),女,籍贯:江苏省泰州市,学校: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专业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职称:中教一级,学历:本科。
课改与升学的双重压力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锻炼他们的基本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处处运用到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注重实际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自由选取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经纬定位知识时,可以用4步引导学生,第1步:生成问题——如果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第2步:理解问题的知识点——教学生如何确定自己在地球的某一个点位置;第3步:联系生活实际——确定教室的位置;第4步:解决问题:一般学生这时候已经想到用画“十字”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出经纬定位的知识,带领学生观察地球仪,精读课本。这样的4步下来,基本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最多、最实用的工具,地图运用的号,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地理能力。在考试中对知识点的考察往往也是依附在地图上的,地图可以将很多空洞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学生也能够快速的理解、熟记知识点。首先要明确地图的主要信息,主要是三个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看清楚这三个要素后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性。其次就要引导学生读图,弄清图中的展示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读图,如在教授“ 热力环流的成因”时,就要让学生比较课本图例的区别,总结出规律,利用图像让知识点具体化,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
读图时教师要制定由易到难的读图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出了读图析图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图例,例如将完整的世界洋流画出来,在上面标注好必要信息如物产、寒流、暖流等。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制图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自觉地将地图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通过绘制地图来解决地理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图例在记忆知识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自己就要加强专业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但要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要创新,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对于地理教学的要求。只要教师时刻保持思维的灵活性才能保证给学生创造思维的契机,启迪学生的智慧。
创新思维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意创新。对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创新的方式主要有很多种例如:小组讨论法,发散思维法,成果共享法等,在教学如果想运用好这些方式,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也属于创新教学法的一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多留出课堂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述厄尔尼诺现象给秘鲁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时,学生对这一现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就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材料,然后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学生讲授不全面或错误的信息的由教师补充或纠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授中改变了教师从前是课堂主导的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有了合适的土壤。
四、创造条件开展课外活动
虽然高中课程比较紧张,但是还应该留出相应的课时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在高一、高二课程负担相对轻松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定时开展一些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帮助学生讲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兴趣。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情况或者收看《经典人文地理》等 电视节目,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使学生在丰富自己地理知识和才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探索自然奥秘、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的兴趣。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检验,只有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多种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达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洪华.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创新改革[J].考试周刊,2011,(09).
[2]程守忠.创设趣味地理课堂的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0,(08).
[3]黄晓梅.浅议高中地理新教材应添加行之有效的例题[J].新课程(教研),2010,(0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今天小编整理了地理教师年度最新工作计划五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六)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世纪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四、教学要求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2、3、4、5)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学期,新学生,新环境,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蒙西阳光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响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讲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理念,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深入研究学案教学的特点,认真编写学案和教案,把握学案教学的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优势。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5、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教学研究
由于本人今年要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地理教学的相关理论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三
20__-20__学年,我带高三文科班3个班的地理。这一年的主要目标是为高考,因此,我的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复习工作,在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考奇迹,是我思考的内容,并为此不断地从想法走向实践。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__.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__.11.1-20__.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xxx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学生学习积极、状态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数目标迈进;
4.培养出一批能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四
这一学期来,我带高三两个文科班。跨头上课虽然累,头绪多,但我一直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高三地理的复习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多而广。而我们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的地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也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就觉得地理很难,学起来也很吃力。了解了这一情况,我查了很多有关高二地理会考备考的相关资料,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会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下面是这学期我个人教学的几点感受: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此为指引。新课标全面的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方向、考核的内容及标准等。这让我们老师心里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对教材的理解也就上了一个层次。
②备教科书。在新课标的指示作用下,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编写的过程、信息和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理清教学思路、重难点。对于学生模糊的知识,通过预设与现实结合或者查阅资料等手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③备学生。可采用查——找寻资料,了解学生的过去及现状;谈——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和情感状况;聊——找个别学生聊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困惑;访——做家访,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其情况;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学生的学习状况。上述五个方法可相结合,根据学情实施教学。同时还可以以学生平时的错误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更能针对性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关注学生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力求学生掌握。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因为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3、积极参与我们政史地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高二文科的课程传授就有以下不足:按照学校安排我外出高考阅卷耽误了一星期的上课时间,回来后压缩了教学内容,再加上平时练习时间不足,学生对选修六的知识掌握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尤其是其他知识的传授中加入这部分相关内容,便于让学生巩固和掌握。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地理教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五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__届高考圆满成功。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20__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一、设置专题复习
在复习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个较为全面的专题复习,从整体上构建知识网络。专题复习一定要能够突出复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要有系统的概括,各个知识点要全面覆盖。专题复习要依据课本,也要突破课本的局限,设计出更加全面更加具有应用性的复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某个案例串联各个知识点;可以运用时下热点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还可以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知识点出发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专题复习应能够引导学生对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有更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对各个地理规律、特征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复习中最重要的还是结合热点进行专题复习,许多实事新闻都会与地理知识相关联。例如,从日本大地震中核电站泄漏的新闻引入能源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讲练结合
教师要在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高考。练习题的设计应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从难到易都有涉及。练习的安排应与教师的讲解穿行,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消化教师的讲解。练习题的设计也不应拘泥于课本上各个知识点的设计,而应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并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对练习内容做全面的讲解,进一步细化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有重点地开展复习。
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随处可见,高考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结合的题,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们在总复习中也应注重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学习是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上的,任何知识点都涉及地图,不管是物质分布、地理现象、气候变化还是人口分布、粮食生产,都会应用到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具有良好的读图能力,熟悉各种图表中的符号语言,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在地理上的分布是地理学习的必备技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掌握解答各种涉及地图题型的技巧。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看地图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条件,地图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地图的运用和讲解,提高地图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当然,地图的运用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配合教学内容为主,切忌漫无章法地乱用、滥用地图。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使用地图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文结合、一图多问、地图临摹等方式,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提高学生读图的准确性
学生除了有读图的兴趣,还要有读图的准确性,要能准确地从地图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引导学生读图,获取其有效信息是关键。在教学中,我总是按“看图—提问—质疑—提示—析疑”的顺序进行,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他们在看图中总是不能很好地把握突破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提示。如在讲授《地球运动》一节时,面对运动俯视图,很多学生感到棘手。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其有效信息,即地球转动方向的箭头作为一个突破口,那么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参与绘图
在时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画地理略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习过程。动手绘图增强了学生地理技能的训练,也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空间概念的形成。
四、注重重难点的把握
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是复习的关键。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设计出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复习气候时,季风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季风知识的讲解应有全面的把握,要详细地对比几种季风气候的特点,还要涉及季风的特点、与农业生产的联系、空间上的分布、各个地区季风气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全面的复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季风知识。当然,复习这些重难点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高三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32-03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广西普通高中自从2012 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经过这几年的反思,笔者发现我们都在“自主”和“合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探究”方面却有所回避。即便是“探究”,也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其实,促进学生自行“探究”才是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内容。高三地理教学基于高一和高二的内容,但又有别于高一和高二的教学,高三地理不仅是基础年级地理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更重要的是,高三教学要紧扣高考,为高考服务,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高三地理教学中依然照搬基础年级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高考的要求的。那么,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应怎样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位呢?针对学校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落实新课标理念。
一、提前展示教学目标,让教学心中有数
教育研究表明,相同学情条件下,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目标比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要好 30%-40%。高三地理教学笔者认为目标教学法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十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效果较佳的教学方法。但学校学生底子差、学习能力弱,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才给他们展示教学目标,那么在短暂的 40 分钟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完成教学的目标任务,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课前会提前展示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课前把教学目标发给学生,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科代表把目标任务分给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课前预习的情况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各组长再把本组不会的内容或知识点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最后把问题整理好以卡片形式递交给笔者。例如,在复习“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发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内容:
(一)考纲要求: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考纲解决以下问题:
1.要学会通过图文资料和实例去深刻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意义、进程、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及原因。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哪些方面?为什么?
(三)难以落实的教学目标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请写出来。
通过学生自行讨论后,科代表反馈上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疑难问题普遍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难以区别。第二,城市化对城市的气候和水循环的影响难以理解。讲课时,笔者就有针对性地授业解惑。如此一来,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高,课堂效果很显著。因为他们课前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课堂目标,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老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他们的疑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
2016 年高考结束后,有位学生高兴地对笔者说:“老师,我以前最害怕文科综合的地理了,因为我不懂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在高一和高二上地理课时,我不懂的地方老师总没有讲到位或且根本没有提到,我也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在哪里,总是盲目地学,也没有机会说出我不知道的地方,地理考试的时候,总是稀里糊涂的,自从高三你教我们班地理课后,帮我解决了许多我以前不会的知识。因此,这次高考的地理科我非常有信心能考得好。”看到学生会心的微笑,笔者打心里感到高兴,更加坚信自己的高三教学理念是正确的――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有话语权,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学情有知情权。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首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能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第三,能促进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第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室里直接利用遥控器对控制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遥控,以选择或控制播放教学节目源。但大多数老师使用多媒体只是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笔者觉得多媒体还应该有更广泛的用途。
地理教学有很多难点,比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讲解清楚。即使花很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教学,大多数学生又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这是最令老师头疼的事情。
针对这个难题,笔者是这样解决的:把难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录制微课,上课时直接展示给学生。譬如在复习“气候差异与成因分析”这一专题时,由于学生总觉得该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在比较两地之间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总是无从下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因素才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学生的疑问,笔者结合高考试题和教学图片录制了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并适当地加以讲解。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他们普遍认为传统的讲解比较枯燥,难以抓住重点,且容易遗忘,而微课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另外,在讲评习题的时候,尤其是在讲评综合题时,笔者总是要求学生自己先写答案,然后笔者用手机现场拍摄一部分学生的答案的相片,再把答案照片传输到白板,请全班学生当场点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认真答题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同时检查学生是否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口、手、脑并用,夯实地理基础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我们传统的做法是提出问题,然后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分组讨论。笔者觉得这种做法,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嘴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高三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课堂?笔者觉得,高三课堂应该回归高三课堂的深入和理性。
高三的合作W了要培养学生“动嘴说得出”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经过思考整理后写得出”的能力,这才是高考需要掌握的能力。针对学生“绘图能力差,看图说话能力不高”的特点,笔者复习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等章节时,每复习完一个内容,下一节课笔者都会安排三到四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要求绘制地理图形。比如,画一条晨昏线、不同节气的光照图;画日本核泄漏核污水扩散示意图;根据当天天气状况绘制当天天气系统图等,请绘图学生说出绘制的原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点评。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能使学生思想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近年高考的一大特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笔者觉得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或主要知识点的内容绘制简图、略图、统计图表等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很多时候,在地理教学中,“一图胜千言”,“一表赛万语”。这种口、手、脑并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且掌握得更深刻。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究身边地理的欲望
目前,学校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大困难在于空间想象力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少,理论和实践脱节。而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如果我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引导他们学习地理,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地球自转会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例子,笔者带学生去观察流经学校旁边的浔江,让他们观察河流两岸的侵蚀情况,然后,让学生用课文的知识来解释。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日变化,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课文的理论知识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每天投射到教室门口的太阳光的面积变化情况,并用粉笔标注太阳光线投射的位置,让学生探索太阳光投射到室内的面积大小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的记录,学生可以较深刻地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污水处理厂布局在县城河流的下游;学校附近的农田,农民为何用来种植蔬菜而非水稻;321 国道为什么改建后通过河东新区而不再穿越河西老城区等,诸如此类现实的地理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课本理论知识作答,那么相信他们对知识的把握,一定比纸上谈兵深刻得多。
五、留有空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留空白不光是留时间给学生多做练习,更重要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去思考、探索、挖掘、归纳知识点彼此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很多时候,我们常担心学生听不懂、做不会,总是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要学生做大量的相关练习,许多知识点和练习的讲解却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象,而知识点的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多预留时间给学生去完成以上的这些工作,我们永远不能代劳。比如在复习“热力环流”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组织学生通过热力环流示意图做了这样的教学拓展与探究:
(1)假如该图表示三圈环流的北半球中纬环流,A、D分别代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带,那么图中A处为 气压带、丁表示 (风带)。A、B、C、D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 。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且 A 为陆地,D 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 (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 风,圣地亚哥(33°26′S,70°04′W)附近海域盐度 (增高、降低),北太平洋上增强的气压中心是 。
(3)假如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 A 为海洋,D 为陆地,那么乙代表 (环节),丙代表 (环节)。
(4)假如该图为大洋环流一部分,该海域在 (南、北)半球。 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的主要是 (填洋流名称),按照洋流形成分,乙为 流,丙为 流。如果图示所在洋流流经区域附近存在一个世界级大渔场,渔场名字叫 ,分析该渔场形成原因 。
(5)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内、外力作用),且C为岩浆,属于沉积岩的是 (填字母),石灰岩变成大理岩主要是 (甲、乙、丙、丁)作用,图中表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作用过程是 (甲、乙、丙、丁)。
关于“热力环流”这个专题,笔者只是用十分钟左右跟学生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探索、归纳、总结各箭头之间的关系与意义,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得三。
综上所述,倘若我们经常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留时间去探讨、归纳、总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知识就会很系统、很牢固,他们一定会越来越会学地理,越来越爱学地理,越来越会考好地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要深入地去研究教学,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改背景 必修Ⅲ“区域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对高一区域地理知识的新要求
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业水平考试已由浙江省考试院主管,教育考试院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与以往地理会考条目要求不同,下表三个认识,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新增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学业水平测试条目》,新增区域地理知识中有一个a考试要求的条目,即识记美国的地理位置、首都,在地图上识别美国的领土组成。如《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41题的第(1)题为识记类型。题目具体如下:
4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五个b要求,即简述、比较地理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特点(包括分布、结构、演变、成因等)。如41题第(4)小题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区域农业专门化为此类要求。
两个d要求,“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要求,可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亚洲地形特点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气候特点是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水系特点是呈放射状。第二部分是相互关系的梳理,亚洲地形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高周低导致河流呈现放射状向外流,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地势高低。复杂地形决定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认识欧洲》中“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要求学生了解欧洲西部以平原地形为主,冰川地形广布,理解深受大西洋影响温和湿润气候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将气候各要素联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认识。如下题:右图为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所示风带是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4.M所在地区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A.市场广阔 B.光照充足
C.海上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湿润
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体系中,必修Ⅰ和必修Ⅱ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两册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良好的人地观,在此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新增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我们有些老师对区域内容比较排斥,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考察的重点都是必修Ⅰ和必修Ⅱ的内容,从2013年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卷来看,新增区域地理知识部分考点分值达10分。补充区域地理知识,是为了提高高一学生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具体区域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重要参考的需要。
二、高一区域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1.高一学生面临区域地理知识断层的问题
我省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综合课程,分别开设了属于理科综合的《科学》和文科综合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地理课程,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散于《科学》与《历史与社会》两门综合学科中。《科学》中安排少量自然地理知识,《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在教材的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第二单元安排了少量的区域地理及人文地理知识,以上两门学科中都没有系统安排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进入高中,高一地理课程在必修Ⅲ中涉及世界地理中的德国、美国,我国西北地区、洞庭湖、珠江三角洲等内容,可见区域地理知识并没有被编排进相应的教材,教材体系的衔接问题导致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断层。
2.缺少适合高一学生用的区域地理针对性教材
新课程改革后,“一标多本”即目前高中地理有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湘教版的区域地理知识补充教材,又有不同版本,由于今年是教材改版的第一年,必修三的课本没有作相应的改动,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就我们身边就有多套区域地理知识教本,如北斗系列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区域地理》,吴祖良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高考必备知识读本》等,每套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缭乱,但高一学生恐怕都难选择,针对性不强。
3.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缺少有机整合
初中的课程设置,使我省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相当缺乏(比以前初中时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社会》教材时更加缺乏),这给高中地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地理教师都知道,区域地理与高中系统地理本身是融为一体的,是难以分割,但初中系统地理知识却分散在《科学》教学中,而科学老师是没有受过专业系统地理熏陶的,造成学生系统地理原理、规律的掌握碎片化、不系统。
三、高一区域地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1.利用主要经纬线,进行区域宏观定位
区域定位方法包括经纬线定位,相对定位和区域典型特征定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认识区域时,学生不知图示和区域的位置,加上高一很多是从高三轮转下来的老师,习惯于知识点的挖掘,教学目标随意加大难度,个人觉得区域定位不宜过难过细,高一同学的定位能力知道有赤道、回归线和极圈5条特殊纬线,经线有本初子午线、60°E、90°E、120°E、150°E、180°、知道亚洲南起赤道北至北极圈、西起60°E,东边150°E,脑海里有四条经纬线亚洲大部分在框内了,与欧洲经线相关的主要有0°、30°E、60°E和北美洲的经线90°W、120°W,如60°E经过乌拉尔山,120°E经过杭州,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河口在30°N附近,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这三个大洲的定位是为气候服务的,整个高一,气候这部分知识始终比较尴尬,在教材中没有完整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分布的教学内容安排,但在后面许多内容中有涉及,如大气运动中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中分析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的自然带分异规律,需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分布判断就需要经纬线定位。必修Ⅲ要学习亚洲、欧洲西部及美国,三个区域都有气候特征、分布、成因的教学要求。当然还可以利用海陆轮廓形状、河流、湖泊、人文建筑进行定位。代表性的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埃及金字塔,美国自由女神像,意大利轮廓想靴子,阿根廷的轮廓像踢足球的脚弓;五大湖、中国青海湖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河流的源地、形状、注入的海洋等特点确定区域地理位置。
要想提高学生定位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读图、填图,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综合考虑经纬度、区域轮廓、相对地理位置、特殊地理事物等信息加以判断。
2.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抓住区域知识各种联系
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而且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区域的纬度位置一般影响该地区的热量;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该区域的水文特征、作物种类分布;气候、地质条件影响该区域水热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资源的分布又与工业分布又有一定联系。如对欧洲西部这一区域的研究(右图:欧洲西部地区),可以从以下几个联系中加以把握。
(1)理解区域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即这种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什么在那里的问题。欧洲西部为什么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分布区?因为该区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理解区域地理事物时间上的联系,即从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握欧洲西部以平原地形为主特点。教学时首先呈现新生代冰期大陆冰川覆盖欧洲大范围、遭受侵蚀,后进入温暖期冰川融化,冰碛物堆积,波状平原由此形成。
(3)理解人类与区域地理环境的联系,即辩证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使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西欧农业生产活动中,种植业不占重要地位,原因是西欧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利于牧草生长,加上地形平坦,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知识联系到什么样的程度,毕竟是学业水平测试,基本知识掌握,不追求难度。
3.善用区域比较法,提升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就是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范围上可以是总体的比较也可以是某一要素或现象之间的比较。根据学科指导意见:“要求学生不再局限于区域特征的描述,而是能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基本特征进行比较”。
如必修Ⅲ“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属于学业水平最高的综合要求,即“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将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实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结起来,形成统一整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材是以德国鲁尔区的兴衰作为教学案例的,主要考查的是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应用到生活形成统一整体的认识。在教学中我采用比较分析法。第一步:结合地图册《鲁尔区地理环境》和《鲁尔区工业区位》两幅地图,自主探究,归纳得出德国鲁尔区兴盛的区位因素,第二步:呈现19世纪鲁尔区鼎盛时的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鲁尔衰败不堪的图片,形成强烈的对比,且呈现背景材料,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总结出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第三步: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鲁尔人”,请献计献策,提出整改的措施;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培养了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应用能力呢?第四步:这是最关键的,推而广之,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它的问题,措施都有其典型性,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把传统工业区的兴衰治理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中的辽中南地区(参阅必修Ⅲ63页)列表比较:
作为知识的深化。通过以上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学生区域知识落实、区域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过程,虽然上述教学实践可以提高高一学生解决区域问题能力,但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下仍需进行多方位的教学探索。
四、实践后的反思
1.如何抓住区域社会热点,挖掘地理原理
从2013年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来看,试卷不容易,整张试卷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的题目多达15个题,彰显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学生只关注课本知识,且现在大多是是寄宿制学校,限制了学生信息来源,因此老师对于社会热点的选择,如何挖掘与教材知识联系点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2.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部分同学课外知识丰富,对区域知识非常感兴趣,老师补充区域知识正是想求知的内容,但对于必修Ⅰ和必修Ⅱ学习困难的同学(未来可能高二分班时学习文科的同学),老师补充区域知识,加重了负担,地理怎么又增加三个认识区域考点,心理已经蒙上了阴影。
3.如何合理安排课时开展区域地理教学
根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节认识大洲5课时,第二节认识地区4课时,第三节4课时。我们学校三块认识区域的大致安排: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3课时,认识地区――以欧洲西部为例3课时,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3课时,第二学期的长假和学校各项考试会对这个课时安排有冲击,课时不能保证。
当前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学业水平考试刚起步的形势下,认识区域、区域基本知识有点“散”,但我们老师不能“乱”,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帮助学生加强对区域的认识,掌握区域地理研究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版;
[2]《地理教学》――关注区域分析与综合培养地理空间与综合思维能力2013第16期;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版;
“学案”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的编制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了学习,也就学会了生存。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教学设计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如何促使学为主由此,“学案”便孕育而生。
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优秀的教学?前苏联着名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家巴班斯基在他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中对最优的标准提出这样的论述:“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达到最高可能的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一个标准是学生和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巴班斯基的这些教学最优化标准,对我们现在的教学仍然适用即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有没有长进如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不到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其次,教学效益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从学生的健康考虑时间安排。效果被时间“除”即教学效率如果每个教师都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来获得教学效果,学生会不堪重负要有好的教学效率,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有和谐的“教”“学”关系在教师认真‘教”的同时,要有学生积极、自主地学“学案”的使用就是为学生自主地学、系统地学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二、“学案”的界定和基本目标
“学案”是教师编制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导材料。“学案”与“教案”虽然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但它们之间有所不同:“教案”的实施者是教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学案”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习树料,它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学案”有利于强化学习主体的自我认知的心理体验,“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媒介。
在教与学的一般关系上,教法高于学法,因为它既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又有着示范作用。但同时教法源于学法,教者应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制定教学策略,“为学习设计教学”(加涅语),并将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在操作层面上,教法既服从于学法,又服务于学法,教师的工作应努力地指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向自己的学习过程,力求不断改变和促进自身进步的学习状态。
现行的“学案”有很多种类型,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素质教育新学案》、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正在开发的“学案导学法”学案,还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专题学习网页”或“专题学习资源库”式的“学件”学案等。
鉴于对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学生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的“学案”有别于上述类型我们把“学案”使用放在“教”之后,利用“学案”整理知识,认识地理知识结构,在自学过程中掌握分析、归纳、推理等一系列学习方法。因此,我们的“学案”是复习性质式的。“学案”其基本目标是:学生通过“学案”梳理知识结构,把握知识要点,拓展思维,综合联系,掌握一些地理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会学地理。
三、“学案”的目标分层和设置要点
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段,其中高一年段每周只有1课时的教学,是文科学生的选修课程,在此不多叙述下面主要从高一和高三两个年段分析教学目标和“学案”的层次。
1.高一“学案”的目标与设置要点
高一的地理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高一学生只有约15%向文科方向发展(高三应试考地理),高一地理主要教学目的以素质教育为特征,即初步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地理的基本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曰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待续发展观念。
高一“学案”的目标主要有三层:(1)梳理课文,把握知识结构,把一些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2)加强对概念理解的思维训练;(3)拓展性学习。课文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案”中有一系列的表格和框架图,有利于学生归纳和比较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事物和规律的理解能力“学案”中设置一系列以图为中心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果前两个层面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材料的话,那么拓展性学习则是在教材范围之外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素质教育新学案》中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案”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而我们对这一部分内容则是采取“无案”化的处理方式—不作任何指导,只要求学生把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关探究呈现给教师和学生,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提交的探究成果进行点比全国着名地理特级教师王树声曾指出:学习能力是什么?是知识加方法加运用!本“学案”的三个层次正是建立在对地理学科学习能力这种认识之上而设计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把“学案”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就变成子“学件”,即“专题学习网页”设计。当然‘学件”的设计与实施还受到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及软硬件条件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已经制作了《月球》的专题学习网页,初步尝试,较受学生欢迎。2.高三“学案”的目标与设置要点
高三年级地理学习与高一年级间的差异是:(1)必须面对高考,是应试教育,知识的掌握很重要;(2)文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学习能力较理科学生差,学习习惯也存在问题。所以高三的“学案”设置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按计划、分阶段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高三阶段“学案”的目标主要有:“学案”设置的第一、二层次和相应的目标就是组织学生自学,把握知识结构,拓展思维空间。学什么、如何学,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树料,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最基本载体。所以,“学案”的第一层次就是组织学生通读或自学课文。这部分“学案”以章或单元为单位进行,按课文次序,通过小型间答和填空题逐步进行。
课文中的文字学生不会不懂,但其中的知识点、概念间的关系、知识结构不容易把握,“学案”在编写时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并设置难度阶梯,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结构。
在组织学生自学时,要设计好让学生如何参与学习,是看书、回答问题、发现问题、画图还是思考?通过这些途径或程序使学习者吸收必要的外部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
地理知识结构的总结要把握这样几个方面:将某一节知识点的内容归纳出重点,分析几个知识重点的内在联系,如因果关系、平行关系、递进关系、对比关系等,找出连接几个知识重点的‘桥梁”,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知识结构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学案”第三层次的目标是:理解高考对学习能力的要求现在,书店、书摊里堆满了各种复习用书,仔细翻阅这类书籍可以发现,这些复习用书质量不高,相互抄袭、模仿高考试题或抄袭高考试题的很多,有创新性的很少。为减轻学生负担,必须精讲精练而选编。各种练习题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组织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历年的高考试题是优秀的试题资源库,它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于是,我们“学案”的一部分就是对历年高考题的分章、分类和分析这些分类试题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优秀“学树”精讲精用这些分类试题,让学生从这些高考试题中体会高考“不变”的能力要求。
高三“学案”第四层次的目标是:综合、整合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学案”通过一个主题或一个专题展开,打破教材学科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个别范例,解决关键性知识点、联系图采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学案”编制原则和运用策略
根据以上分层目标,在“学案”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在“学案”设置过程中要对高三学生整一年的学习进行整体设计教师要精通全部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设计、课时设计、训练设计,使学生的认识由浅人深,由局部到全部,认识分布现状与模式关系,并建立起“全景脑图”,形成学习系统高一的“学案”按教学单元发放,一学期形成成套的复习提纲。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考复习 复习计划
教师在当学生进入高三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复习计划,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主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提高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探。明确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改后的高考令学生和教师都不知怎样去应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高考怎么改,,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还是高考中的重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难点。比如一谈到地理运动,学生就应该想到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等;一提到人地关系,学生就要想到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当学生把这些问题在头脑中都形成一个体系的时候,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会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二、了解学生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们虽然都经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却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复习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层次进行知识组合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选试题,挑出历年的高考真题,让学生进行模拟和练习,即可提高学生的做题技巧,也可让学生逐步熟悉高考试题并树立学习信心。
三、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上到高三不是说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书山题海,那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恐惧心理,增加学生的压力。教师在高考复习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关注课堂。
例如在复习“聚落的形成”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去讨论:为什么高原和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就需要学生调动已学过的关于聚落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但这些知识点较多,如果是学生一个人复习,就有可能总结得不全面,但是当学生一起讨论的时候,不但总结得很全面而且因为自己亲自参与而记忆深该。这样的讨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积极参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还比如在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点多且也比较零散,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法复习。首先给出针对某分区的多级思考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再根据多级思考题写出读书笔记。这样学生就会对各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总结、消化吸收的,因此不会轻易的在短时间被遗忘。这样学生就会更有信心学好地理。
四、 注重学生学法,增强解题能力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结合,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设计的时候也设计学生学习的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目标学习法、问题学习法、联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当中目标学习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教师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用框架给学生列出来,学生就会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目标明确,事半功倍,
问题学习法也是学生经常会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或者说学生自己“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城市的布局形成和城市的地域形态有何联系和区别?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敏感的神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和知识的真谛。
五、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学生复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并且在高考中能够应对自如、得心应手,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就需要有计划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规纳总结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解答高考试题所必须具备的。比如各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很多的图表,这就要求学生既掌握常见的图表类型的读法,又能在见到新型图表时运用已养成的图表能力来解读。还有多数的高考题考察的知识点都不只一个,而是会有很多个,这就需要学生有知识联想,能力迁移及综合分析的能力等。
总之,在高三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学生需要把很多的教材知识都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离不开教师精心制定的复习计划。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学法和教法,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让教学质量也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情 考情 教学方法 研究 调整
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以“学习为中心,思想为先导,身心为基础”的过程。因此,作为高三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教学,如何端正学生思想,如何抓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我就高三地理教学中如何教学和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两方面作几点思考。
1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学会获取知识、拓宽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适应社会。
1.1 认真分析学情。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我们的学生是经过田家炳中学、城关中学、工业园中学层层筛选后才招来的,几乎没有尖子生;在加上以上学校扩招力度的增大,我校文科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1.2 认真研究考情。所谓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题命题的思路和走向。老师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时才能“命中目标”。
1.2.1 体验高考实战题,把握复习方向。每年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把当年的高考题发给学生,并引领学生一起分析试题的类型,以及各题是从课本上哪章演变来、考哪些知识点。这样做了以后,学生才会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高考。
1.2.2 吃透《高考说明》。首先要读懂《高考说明》。《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据《高考说明》明确当年高考的知识范围。《高考说明》对当年要考察的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而每年的知识范围较前一年都有所修订,所以,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再次要正确认识题型示例。这几年文科综合的题型有两大类,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项选择题的1至11题,非选择题的36、37和选做题41、42、43是地理题。高考题中虽然只有两种题型,但是它们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有助于备考和应考。我们只要能够合理地将题型与所学知识和能力要求相结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对考试要求的认识。
1.2.3 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从各种报刊、杂志、互联网、参加省市的高考研讨会等渠道是获取当年的高考最新动态,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考研讨会和大家交谈是获取高考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师德的重要途径。参加高考研讨会,除了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外,还可以同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交谈,那样收获会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讨会我都会尽可能和主讲人单独交谈。这样对我的教育、教学、做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使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具体体现,是高三地理课教学的要求。如果高三还不会自己学习,在高考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
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老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总体计划先告诉学生,让学生的计划和老师的计划协调起来。
在整个复习计划中,地理必修是重点,因为高考许多题都是以初中知识为载体,用高中的知识点来回答,选修课本是把必修部分知识加宽、加深。
其次是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尽管这六个环节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学生还不多,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它肯定要回到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上。但是,在高三讲这六个基本环节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来讲,这样才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1.3.1 预习。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每一节课的容量都比平时大得多,如不预习,学生可能会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师,一堂课稀里糊涂的,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据调查,的学生会预习的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1.3.2 听讲。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有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过去讲过的,不必再跟着老师复习了。其实地理老师都只专门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学,对地理高考怎样考、考些什么是比较清楚的,老师在讲课之前还要精心的备课,认真组织复习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等,而且复习时,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导学生听好课,老师更要讲好课。
1.3.3 复习。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是透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地图,只有反复看,把地理知识拿入图中才可能记住。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除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同时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复习每个章节的间隔时间,并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检查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1.3.4 作业(练习、做题)。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中的哪部分知识。
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是也要精选题,我们应该让学生做“以一当十”的题。历年的高考题目、自编的针对性练习题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应作为经典题来处理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老师在分析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
1.3.5 考试。高三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产生怨恨考试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不参加考试。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并且,要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错的题,一定要改正,要有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记录下来,只许错一次,不准错第二次。
答题时,还要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自己所答的知识点是否完整。
越到高三后期学生压力很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考分低,往往给学生打击很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几次低分后,老师应该出套简单的题让学生做,让学生找回信心。
1.3.6 总结。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把书由厚到薄。通过总结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由于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单纯从高考角度出发,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1.4 教给学生做36题、37题和选做题的方法。高考地理试题中单36题和37题的综合题两题就占了46分,这两题抓不住,整个地理考试就完了。其实36题和37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所有地理题都只会从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或者其中一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人口、科技、经济状况等方面入手。根据地理答题的这个特点,构建出答题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答题时都紧紧围绕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东西南北”。只要有了这个答题模式,即使在学生不怎样清楚这两个题该怎样答时,靠猜测,也能够猜出些来,如某地方为什么会落后?就从模式中的自然条件方面和经济条件方面中找其中最差的因素来答,如某地为什么会成为沙漠,自然因素肯定有降水少,人文因素有不合理的开发等方面。
对于选做题,虽然有三个,但多较简单,只要选定一个自己较容易能系统组织出答案要点的,就大胆去做,而不一定要是自己擅长的。要以得分为前提。
2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老师的教学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还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调整好学生的心态。魏书生说:“在我的生活中,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而自强才是第一位的。”可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何等重要。
要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首先还要先激发教师自己的上进心。学生的许多思想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的,是老师的思想传给了学生。我们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师德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和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做题、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聊天,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我们的爱温暖学生。去年,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过我的训练与影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整个高三生活的一年中,读书时没有人再叫苦叫累了,更没有一个学生无故缺过一节课,学风之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同时,我自己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评教会上得到了“父母之师,人本之师”的好评,同时还得到校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和鼓励。
最后,我想谈谈要用研究的心态去来对待高三教学。教书是辛苦的,高三教学更是辛苦的。但是不能因为辛苦就不用心去研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工作起来才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成绩也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郭思乐教授提出的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强化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科学的行为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人。而作业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生本的理念,要让学生感觉到完成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地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可多时段、多角度切入;作业设置可前置、或课堂、或课后;作业形式可多样化、个性化,让每一次地理作业都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都能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1.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业设计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没有课堂上精彩的展示。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它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组内的知识融合,因此设计前置性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前置作业合理与否、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也关系到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前置作业要注意些什么呢?
1.1前置作业宜浅显
前置作业是在新课课前完成的,学生对新课内容的了解只停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如果前置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的话,前置作业就成了一种形式,而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前置作业设计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的原则,教师要设计一些相对浅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或小组的合作是能够解决的。比较常见的是教师可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编写成学案的形式布置;也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更适用于人文地理的学习。
1.2前置作业宜具导向性
前置作业的布置应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这类作业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的。在作业中应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它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可以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如学习必修一《锋面系统》时大概在11月,那时正好冷空气会频繁南下,所以在上新课的前一段时间就布置走读生每天记录天气预报(主要记录最高、最低气温;天气状况;风力、风速),并要求每个小组把每天的气温数据画成折线图,观察一段时间以来本地的天气变化,并讨论分析原因。有了这个前置作业做铺垫,学生在学习锋面系统时理解能力比以前快多了,学习气氛也很高涨。
1.3前置作业应注重个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个亮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时,布置学生回去调查和搜集有关水稻种植的资料,包括过去和现在劳动力投入的变化、农机具的变化、种植的方式、面积、水稻生长过程、国外水稻种植情况等,他们小组内的成员各自分工,城市里的学生负责上网搜集,农村的学生负责向父母了解情况,然后把资料汇总整理,在课堂上,每个小组的资料都准备的很充分,并且都能在课堂上予以呈现,效果很好。
1.4前置作业宜具开放性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交流更宽泛。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内容层面应该是“少而精”,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应“体现学科特点”,指向“学的研究”。 如学习重大科技创举时我让学生搜集了“神七”、嫦娥奔月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建设的相关资料。又如讲解选修《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前,让每个生本小组搜集一下本地(太仓)的旅游地,并安排一次旅游行程,同时搜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内、国外都可以)的资料,也安排一次旅游行程;并要求其比较两地的旅游资源价值差异,分析目前太仓还不能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因为学生对旅游很感兴趣,完成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积极性很高,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完成。课堂的展示和讨论也很精彩,为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前置性作业的效果是课后作业达不到的,但在布置前置作业时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每节课都要设计前置作业?是否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就是“生本”了?这么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如果所有的学科每节课都布置前置性作业,再加上课后作业,那等于是给学生增负,所以前置性作业不一定表现在课外,我认为只要是在新课讲授之前布置的任务都是前置性作业,所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比如对于理论性不是太强、思维深度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知识,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间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掌握知识。这类前置性作业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这部分内容重点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在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一节内容中,课堂可以安排学生围绕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布置课堂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的脉络。
2.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后置作业设计
前置作业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而后置作业则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它可以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
2.1精心选择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课堂作业的练习内容指向性明确,对于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作用。做习题是课堂练习的主要形式,可依据不同的目标即时编制好作业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练习必须经过精选,尽量促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通过练习掌握并巩固地理知识,获得地理能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因为测试时间较短,所以难度不能太大,以基础题为主,或者暴露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这样的作业每节课都可实施,在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诚信测试,否则就失去检测的意义,并且要及时批改反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辅导,个性的问题个别交流或依靠生本小组的力量自己解决。
但课堂作业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习题这种形式。适当地使课堂练习多样化,不仅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掌握程度,而且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降低或延缓“疲劳期”的到来。如在必修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后,我以同学生活中常吃的苹果、柑橘(或橙子)、香蕉等水果为例,让学生将其分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果,让学生探讨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巩固了地理知识。
2.2创新设计填图作业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地理知识都和区域地图有联系,而学生往往对区域的位置和轮廓形状很陌生,以前曾经让学生填过主要国家、主要的城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省会城市、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但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照地图册把中文字写上,结果整张图密密麻麻全是字,一片糊涂,乱七八遭,根本看不出什么,学生的记忆也只是建立在填写的那一瞬间,转眼就忘了,或者出现在整体图上认识的,但局部图上又不认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在各自的世界和中国空白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画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用蓝色勾勒填充;国界线用红色勾勒;海峡、运河用线条描绘;主要城市用黑色画出(颜色可以自选);同时把主要的经纬线画出,这样,那些主要的地理事物就凸显出来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画的好的图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可以查漏补缺。
2.3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就其功用说,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培养学科能力,或用于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如果课堂作业是基础篇的话,那么课外作业应该是提高篇。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如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高二复习完地球运动的意义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至少是三课时的课外作业)
①画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的昼长变化折线图
②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
③画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
④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
⑤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同一竹竿杆影方向和长短变化示意图。
⑥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北纬30°、北极圈、北极点)夏至日这一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
通过画图,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出同一天不同地点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地点一年中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杆影长度等的变化。同时在作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加深了对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杆影方向和影长的理解,为解答综合题奠定了基础。
2.4课外作业也应休闲
曾经不止一次听儿子说,他们老师去布置作业时,全班同学会大叫“噢……”,这是对作业反感的表现,但是老师却没有理会。生本教育要求高度尊重学生,我想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要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每天的作业有一项是“每日一练”,高一、高二每天布置一组选择题(1―3题不等),到高三下学期则是一组选择题加一个综合题,并附答案,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我不要求每人每天都做,相反没有兴趣没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做。题目由课代表每天来取,且都夹好悬挂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此举一出,在课余饭后经常有三五个学生围在那看上几分钟,或讨论、或请教,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作业根本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休闲。一段时间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多练了许多,也培养了一种习惯。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作业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生本教育就是这双合适的“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生本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才能具有一双慧眼,设计出高水平的地理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地理作业“活”起来,不仅是形式“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 .131-136
1.1人人有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地理课本、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学校订书时不一定订全,所以要求学校按照教材的配备订齐地图册和地图填充图册。但这些地图册单项信息量少,对于高考来说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在用这些地图册的基础上,要求学文科的同学人手配备一本大容量的地图册。建议使用王树声先生编写的《高中地理图册》或者谭木主编的《实用中学地理考试地图册》,这两个版本是目前最实用的。
1.2时时用图
教师在上课时应力争每节课都使用地图册。但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高一时,要求学生认真读好教材及配套地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哪些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的一些变式。高二时必须按高考的要求完成地图教学,从政区图、地形图开始,配一些空白轮廓图,让学生边学边练,先掌握主要的地名,如高原、平原、山地、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的国家,我国的省,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等。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高三时,注重实战,图与题目结合,尽力将有图的题目讲精,讲细。
同时要求每一节课都引导学生进行图表材料的分析,并形成规律或者模式。首先要求按如下步骤训练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先读图名,弄清所看地图反映了什么内容;其次读图例,弄明白图上每种地理符号的含义;这两项是读懂地图的基础;对统计图还要求读坐标、读数据、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进行图文转换,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进行知识迁移,能做到图图互换、图文互换、文图互换、图表转换。尤其这几年的高考,地图由过去的具体图到现在的抽象图,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强,如果没有图文转换能力,是很难应付高考的。
2.关于习题课教学
2.1教师落实习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如下:
2.1.1先确定习题课的类型及具体的一节课的目标。
2.1.2收集有关信息: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历来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决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1.3选择适当的例题、练习题及讨论发展题(视需要而定)。
2.1.4设计教学的程序: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典型例题);提出若干个思考疑问或着手分析解题(可以从正、反向的思路、做法等启发学生);正确的解题次序、书写表达(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学生的练习;解题小结(归纳方法、规律,分析错误的来源,总结正确思路的方向)。有能力的还应有问题的拓宽与延伸及讨论,以提高各种能力。
2.1.5确定教学的形式方法:在哪一环节,在什么时候由教师启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问题让学生讨论,以什么形式进行讨论,何时由学生提出问题,何时由教师进行小结,或由学生进行小结,等等。
2.1.6布置巩固性或深化性的作业练习,也可以是思考性的问题。
2.2上好习题课应遵循的原则
2.2.1选题原则:通过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意注意得以形成与保持,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尽可能使学习活动变得有意义。因此例题的选取,应尽可能选择有趣味性、生活性等学生思维热点方面的习题。难度以学生独立或在教师启发下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解决为宜。
2.2.2目标原则:对于不同的学生及不同的习题课,目标应有所不同,但都不应仅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这一基本或是最低目标,还应向较高目标靠拢。
2.2.3科学布置作业,注重构建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多角度切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
3.1作业个性化
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可以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可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但要在会做的题完成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问题1: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有哪些?问题2:本次作业中,对于不会做的,你能分析出症结所在吗?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通过分析症结所在,培养求实精神,摒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在分析过程中,有可能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问题症结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3.2作业多样化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等广阔的时空开放,学生的作业也应由“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走向“以师生共同建构,由新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的、开放型的”作业,如组建兴趣学习小组、进行社会调查、自出地理试卷、3分钟的课前演说、绘制图表、手工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小论文、小实验等。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可以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模型上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多样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体现,形成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物理教学工作总结,请笑纳!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做为一种辅助教学技术进入中小学校,进入教室课堂。作为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实际教学情况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要在农村做好多媒体教学工作,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多媒体成为学生进入课堂的辅助引领者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八年级学生一开始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这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引言课就尤为重要。为上好这节课,我除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外,应用多媒体课件也成为引领学生走进物理知识殿堂的工具。通过课件把文字、图象、模型展示在屏幕上去创设情景、进行授课。这些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思考再结合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能使大脑的功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使物理学习有好的开端。
二.让多媒体成为学习物理知识的辅助者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是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的主要渠道,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课堂它是集中学生为一堂,教师精心组织和讲授,学生互动的场所,所以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的内容,也是优合课堂教学的保证。而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为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方法,课件反映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节奏快、密度高,也集了圆形、文字、动画、声效来刺激学生身体各方面的反应,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它可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直观化,活化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辅助者。具体作用如下:
1、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节,由于条件限制,望远镜的结构及其作用学生不(宜理解,我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从直观上更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容量大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增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减少了教师绘图、板书、画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图形虽然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物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物理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探究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本中的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我利用课件的播放让学生边讲边学边实验,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体会。
3、多媒体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中声音、动画等的多方面刺激及丰富多彩的直观形式,引起了学生感知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连通器和船闸”,教学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船闸,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教学难度更大。以往教学时,教师往往是利用船闸挂图进行讲授。由于挂图缺乏动态效果,讲解费时又费力,且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通过下载的课件,把船只从上游经过船闸驶向下游的整个过程用电脑动画形式模拟出来。效果会很好。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下述动画:某船处于某河的上游,正准备通过船闸驶向下游;船闸的上游闸门拉起一些,上游的水通过闸门下部流到闸室内,闸室里水面逐渐升高,直到和上游的水面保持相平;上游闸门打开,船从上游经闸门驶入闸室;关闭上游闸门,将下游闸门拉起一些,闸室里的水通过下游闸门流到下游,闸室里的水面逐渐下降,最后和下游水面相平;下游闸门打开,船从闸室经闸门驶向下游。教师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a、船闸是连通器吗?整个船闸相当于几个连通器?b、上游闸门拉起一些时,水从什么地方流到什么地方?为什么?上游和闸室的水面最终处于什么状态?c、在下游闸门拉起一些之前,为什么要先关闭上游闸门?d、下游闸门拉起一些时,水从什么地方流到什么地方?为什么?闸室和下游的水面最终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只要应用前面学过的连通器的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就能较好地理解船闸的教学内容。这样使用视频展示来播放,来一个“现场直播”,每位同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演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可见使用视频展示台与演示实验组合教学,让每位同学都有实验的亲历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让多媒体成为复习课的良好助手
复习课内容学生大多是了解的,但需要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复习课,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口干舌操,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最后往往收效不大。复习课的课件的应用,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不仅拓宽了教学的信息面,而且显示在学习过程中,由单纯的听觉或视觉获取知识,变为视觉听觉同时使用,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章末复习时,通过知识结构展示知识点,然后讲解典型例题,再做例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教学表现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开发的潜力也是无穷的,但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也从在一些弊端:
1、多媒体课件较单一,多是下载的现成课件略为修改,具有局限性。
2、多媒体教室的原因,上课要经常性的维持纪律。
3、现代学生较懒,多媒体上课学生一味只听,而不做笔记,形成短时记忆。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凸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本人能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团结同事,态度端正,在自己本职岗位上敬业爱岗,认真学习,为人师表,努力提中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学校和组内组织的一切教研教学活动。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就好像是池塘没有水一样。”
我很珍惜能(9)、(10)班的这些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当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会想到我,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我感到很心慰。至少在学生心中我是值得他们信赖的。
1、在备课听课方面
本学期由于本人没有跨年段,在备课量上少了很多,也就能更投入地去认真备好每周的三节课,当提前备课遇到疑问的时候也可以找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讨论、切磋最后达成共识。
当备课中发现课本的小实验没有现有器材时可以与实验室的老师一起共同想办法解决,最后胜利完成实验,达到效果。由于现在的11、12班都备有电脑,也就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中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本学期本人每周的课时数9节,就有了一些空余的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不仅在校内听了中中部全部物理老师的课,而且还在各校的教学公开周前往外校听课,如到季延听了物理省级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还到泉州七中听了二节研究生开的公开课,或是到晋江二中等兄弟学校听课。
由于中中教学内容本人还不是很熟,听课可以使我在最短的时候内学到一些中中的教学教法。这学期的21节听课,是让我受益菲浅的21节。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向其他优秀教师取经。
2、在教学教法上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中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本人在新的一年一定认真工作,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3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 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中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中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中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中。
二、教学方面:
虚心求教,强化自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中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物理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第三是做到“不耻下问” 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三、学校各项活动情况:
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一年来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一定继续坚持。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本人在新的一年一定认真工作,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4一年的教学工作已经过去,对我来说是反面而收获良多,我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于是我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和二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二、处理好个人与同事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
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四、努力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的实验有些内容学校的现有的教学实验器材不能满足,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和满足新课改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能更好的服务学生和教学要求,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育是一种爱心的奉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因为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一群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生命给予我们的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的走下去!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出色完成教育目标。
物理教学工作总结5紧张有序的一年又结束了,在学校、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都相对圆满的完成了高考备考任务,不管成绩如何,一年来平平稳稳、按部就班的贯彻了学校、年级组安排的各项教学管理任务,在期间有有得有失,有成功的喜悦,已存在遗憾,下面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组备考方面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们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每节课讲解课本两节的内容,尤其是对必修课本,基本上是又给学生讲了一遍,对每个知识点讲完就练习,在课堂上巩固,不把问题留给学生,不把问题留到课外,避免积少成多。今年的一轮复习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学生应该掌握的二百多个知识点逐一复习到位,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储备,为第二轮复习打下了基矗从期中考试和模拟考试的成绩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年我的主要做法有
1、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能力的高低,归根结缔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知识点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做了两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各类附图、插图、图表等,把课本的基础知识落实到图上,以图带文,以文带图,实现图文转换,以及图表之间的变化、转化,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象是多变的,本质是不变的,本质即基础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理清学科内的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形成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的能力。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并能受益终生。在学习中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3、立足课堂主阵地,把课本内容复习到位,扫清知识死角。
课堂练习一对一进行,讲练结合,既记住了知识,又加强了应用。单元练习每章不少,结合学校考试和学科自考,及时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教学中加以重视:
1、对世界地理部分复习过于简略(时间紧迫)区域特征不够细化,初高中的衔接做的不好。
2、学生作业的检查批改应该更加具体,对目标生应尽量面批面改。
3、单元考试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做好总结,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一定的学科技能。
第二轮复习重点是进行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对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在知识专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进行了取舍,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发现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巩固完善查漏补缺,加强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弥补缺陷。
4、高考既是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考察,也是对心理素养的考验,二轮复习中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
针对此时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分析反省自己,合理把握高度和难度,恰当安排复习时间,克服考前疲劳。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印度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教师的教育之要,更精练地说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结合我高三(8)班的具体情况,这一格言成了我这一学期教育工作的指向。
高三以来我们八班的情况大致如下:其一,基本素质悬殊较大。虽说是文科班程度最差的班级,但经过高二一年的科任频繁变换,导致班上同学由于不适应而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期末考,该班没有一个成绩较高的同学,又中间各个分数段人数较少,教学操作的难度由此增大;从学生品德看,整个班的同学平常表现良好,这是八班最大的优点。从性别看,男女生比例差异大,女生有30人,而男生仅有12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女生多对一个班来讲并不是好打理的事。其二,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应是文科学生最大的毛病!很多同学对各科的学习仍处于很盲目的状态,表现在学习上是无计划性,不会利用时间或时间利用不合理安排不得当等。其三,相当同学缺乏因系统教育而形成的良好道德品行和行为素养,更无所谓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及人生价值取向。其四,准成人阶段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存在(特别是女生多!)。青春期的躁动与无奈;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断乳;个性张扬的欲望与社会压力所形成的反差;玩性十足但又要面对高考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主要擦去一下措施: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指导我得经验观念是以下几点: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避免急功近利式的说教;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避免单纯的“智育第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发掘学生的自身教育资源,发挥主体教育功能。
其次,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使相关工作逐渐走上轨道。第一,状态调整。开学后,利用一个休息日,要求全体同学以“我高二的学习与生活”为题,总结高中过去一年的经历与思考,反思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并大致勾画一下即将开始的高三年级的学习生活。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回顾了自己的过去,我以此为契机,在第一周的班会课上,分析与指导了同学们应怎样进入高三状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据后来得情况看,效果相当不错。
第二,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所谓“习惯决定命运”!其实,学习习惯也可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命运,学习结果。我对同学们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制定学习计划入手、利用好零碎时间入手。组织同学们学习“学习常规”,落实并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得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学有对策,学有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慌乱于无序。
第三,道德素养教育。为此,我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系统开展此类活动,收到积极效果,多个家长都有较好的评价。我们组织这方面班会的主题有“面对高三”、“集体荣誉与个人行为”等。从同学们的反应看,我们的班会课是十分有成效的。
第四,重视发挥班委作用。例如,在期末考中,八班地理科的整体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终于跳出了多个同学二三十分的窘境。这成绩的取得除了每一个同学的自身努力外,离不开常如月同学所作的辛勤付出。该同学地理知识全面,又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大家都知道高三时间宝贵,但他利用课外的时间有耐心的为同学们解答难题,帮同学们熟悉课本等。,这一切都为八班地理成绩取得进步打下了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