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01:0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建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夏热冬冷地区
0引言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建筑的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回归自然和环境保护,创造出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步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将基于绿色建筑理念,阐述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并深入研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1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
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要考虑整体设计的协调,坚持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原则,旨在为人们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1整体协调原则
节能设计并非单方面的建筑功能实现,譬如建筑夏季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但在冬季时,建筑围护结构不能够有效保暖保温,是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建筑节能。换句话说,建筑的节能设计,并非简单地安装几块太阳能光伏玻璃。笔者认为,建筑的节能设计,要综合考虑气候、材料、地理、能源分布等因素,我们秉持整体协调的原则,重视建筑整体能耗的热工性能、地理位置、功能特征和建筑朝向等,因地制宜地完成建筑节能设计方案。
1.2生态性原则
节能型的建筑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特征,在适应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类似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筑的节能效果将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以求减少冬季的热量损失和增强夏季的通风效果,尤其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可构建出和谐的生态环境。
1.3全寿命周期原则
建筑从建设伊始,到落成投入使用,无不在消耗各种能源,适时能源的节约与否,以及危害环境与否,都表现出建筑的节能成效。因此,建筑的节能设计,要考虑全寿命周期原则,将其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的索引,在建设阶段,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创造建筑舒适健康的环境;在落成后,为人们所提供的环境,是健康舒适和低耗无害的环境,比方说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再如借助地热能进行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在建筑拆除时,对环境的危害影响可降至最低状态。
2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
遵循以上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自然通风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生活热水系统设计等方面入手,指导完成建筑的节能设计。基于相关的设计经验,笔者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建议。
2.1选址规划设计
关于建筑的选址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城市道路、自然环境等因素,权衡各方因素的利弊,有关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距离的控制,要保证冬季时阳光被障碍物遮挡,增加冬季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但不能够一味考虑冬季日照保证,否则在夏季时也会因为得热过快,而增加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其次是冬季尽量避开冷气流的影响,可通过挡风墙体的设计,以及以绿色植物作为避风屏障;最后是避免室内风速太大,影响室内舒适度,可在建筑物周围布置葫芦柱外墙,形成建筑的安全保护结构。以上的选址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容易忽略的宏观因素,笔者认为选址规划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提,只有在保证建筑布局优化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形成有利于节能的建筑环境。
2.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首先是建筑的外墙设计,选材时要逐渐摒弃烧结实心粘土砖土,这些类型的材料需消耗土地资源,在烧结时会产生污染性气体,属于能源利用效率低级的材料,因此外墙材料的选择,可尝试性利用新型环保材料,譬如蒸汽加气混凝土砌块,这种材料保温隔热和防火性能俱佳,可有效降低建筑的围护结构热传系数。其次是地面的防潮隔热设计,综合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在夏热冬冷地区,降雨量大,常有地面返潮现象出现,使得建筑内部的湿度比较大,并伴随出现结露和发霉,在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地面设计时,可依次铺设薄膜返潮层、发泡水泥绝热保温层、水泥砂浆防潮层和混凝土回填层,减少湿度因素对建筑地面寿命的影响。再次是屋顶的设计,屋顶绿化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节能设计方法,在进行屋顶绿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屋顶结构的特征,在掌握屋顶热传系数的情况下,将种植屋面技术尽量简单化。值得一提的是,屋顶绿化设计必须做好结构的防渗处理,所选择的屋顶植物,尽量倾向于本土和成活率比较高的植物,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舒适协调。
2.3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自然通风环境的营造,目的是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其关键在于窗户设计、遮阳设计和热压通风系统设计。小型公共建筑的窗户,可选用双层中空玻璃,其气密性为四级,而遮阳设计也是自然通风的关键,在设计时应紧扣气象参数的数据,选用活动型的百叶外遮阳技术,在夏季时遮挡强烈日照光线,减少空调的制冷负荷,同时灵活引入自然风;在冬季时关闭百叶窗,减少建筑内外部的换气频率,避免建筑散热过快。至于建筑的热压通风系统设计,常见设计手法是增加建筑的面积和调节屋顶的结构形式,譬如某建筑的屋顶结构与楼梯间互相贯通,形成仿若风貌的结构形体,并在东西两侧的外墙上,设计了调控型的百叶窗,既可排除污浊热空气,也能够吸入室外新鲜冷空气。这种楼梯间的热压通风设计方法,尤为适合夏热冬冷的地区,夏季可将余热带出室外,冬季时则有效保证围护结构的整体问题,避免冷空气对建筑内部能源的消耗性影响。
2.4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的功能型部件,系统本身处于不断耗能状态,以换取相对舒适的室内环境。关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目的是控制系统能源损耗速度过快,并且充分利用系统的资源。笔者建议在选用空调系统时,应该结合建筑的冷负荷情况而定,同时需要兼顾当地的气候特征,譬如某建筑濒临湖泊,湖水容积很大,在夏季时相当于一个天然冷库,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方法,将冷热源引入建筑的内部,同时湖泊所产生的水蒸气,提高了自然通风的冷却效果;冬季时湖泊具有蓄热功能,可利用湖水源作为热泵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发挥湖泊的蓄热作用。由此可见,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地设计理念,当然在硬件配置方面必须质量达标,尽量选用质量优越的系统部件,譬如空调主机制冷量至少为60kW,选用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的COP值不低于4.5。
3结语
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整体设计的协调,坚持建筑设计的生态性原则,旨在为人们创造出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基于绿色建筑理念,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必须坚持“整体协调原则”“生态性原则”“全寿命周期原则”,遵循节能设计的原则,在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自然通风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生活热水系统设计等等方面入手,指导完成建筑的节能设计。
作者:党宏伟 单位: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王婷.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34):166.
[2]阮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建材,2010(8):165-167.
[3]刘见阳,李坤晓.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2013(5):698-699.
1整体环境布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公共建筑总体空间的整体环境布局是一项具有一定全局性的问题,在分析中应该从建筑设计的整体入手,在综合考虑环境和空间中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使这些因素能够在建筑中进行有机结合,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单体公共建筑对于整体环境布局来说是一项局部性的内容,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践中通常应该先从整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入手,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分析和利用,解决全局性的建筑问题,继而对局部布局产生影响,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单体公共建筑设计有据可依。同时,随着建筑设计中整体环境布局问题的深化发展,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使总体与局部布局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之下,随着设计师设计思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设计师有可能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在实际建设布局的刺激下爆发出新颖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捕捉更为优秀的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实践表明,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只有对整体环境特色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室外环境与空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只有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才能在建筑中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效果、良好的建筑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等优秀公共建筑的必备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也能够保证公共建筑与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此外,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能够妥善处理好公共建筑中整体建筑与个体建筑在空间、造型、体量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使建筑在建成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了公共建筑本身的实际功用和优美的造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建筑环境的艺术性。
2合理利用公共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总体环境布局,特别是在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在长期发展演进,中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筑经验。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环境中固有特色的思想来表现一种建筑设计中的全局性设计理念,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的提炼,能够充分为我国当今公共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对造园学说中“因”与“借”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以明确和分析,才能真正发挥造园学说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思想指导作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因”和“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要兼顾两种思想,才能充分利用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如若只强调客观的因而对主观层面的借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中以自然条件为支配,则必然会使总体建筑环境布局陷入到自然主义的僵化思想中;同样,若重视借而忽视因,也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所忽视,在设计中追求推理自然环境的抽象设计思想,就会使室外空间布局设计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影响设计质量。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建筑设计中的因借关系,掌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的正确方式,在充分考虑建筑本身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使建筑与环境水融,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境界。对于室外环境的具体空间组合来说,在设计中应该对建筑周围的具体规划、交通情况和其他建筑群体的设计效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地制宜地将公共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整体布局相融合,保证城市整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公共建筑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时,为了兼顾这一地段、交通、主要街景等整体环境的特殊要求,建筑设计师一般在不损害本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以此特殊环境的自身特征为主要设计依据,比较自然的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建筑能够与室外环境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艺术效果。
3依照建筑设计构思图对建筑环境进行创造
对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整体布局环境进行设计,应该在利用建筑环境中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环境中的个性景观特色,尊重设计者的创新构思需求,在适当的加工和改造之后,使环境传达出的精神情感,能够为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设计布局服务,这在建筑室外公建的科学组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定的建筑环境必然存在一定的设计局限性,在某些层面上可能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违背,甚至有时固定的环境现状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冲突,此时,设计者就应该在保留建筑整体环境中有利因素的情况下,着力改造环境中与设计者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因素或不利因素,以实现整体建筑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例如,我国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就为了充分表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威严崇高地位,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创造性的建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布局。从正阳门一直到太和殿,长达1700m的距离,陆续设计了五座城门和六个风格面积迥异的封闭性空间。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和环境布局的手法,是利用长、横、方等不同形状的园林院落与不同形体的公共个体建筑相配合而完成的,构成了具有不同建筑氛围的封闭性空间,使人们在欣赏中能够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过渡到另一个院落,获得弦弦相应、步步紧扣的空间效果。在这一空间构图的序列设计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相对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廊子,构建出一个低矮、狭长的空间;北端是一个相对开阔的横长院子,矗立着高大威严的天安门。可以说,北京故宫在空间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上,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经典案例。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室外空间设计的具体环境和空间因素,既能够对公共建筑设计产生制约,也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对周围环境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调查,从整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出发,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加以利用,对不利因素进行排除和改造,尽力满足建筑设计的创作意图,使公共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具有更加强烈的审美效果。
作者:徐菁 单位:大庆油田水务公司研究设计院,
关键词:公共建筑物;强电系统;接地问题;微探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物中的强电系统接地系统,是公共建筑工程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工程,该工程的 覆盖面相对广泛,与各个专业的系统交叉点多,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其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地对待,以确保公共建筑物和公共建筑物内的人身安全。
公共建筑物中的强电系统分类
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分类主要分为了两种,第一种就是避雷针带来的强电的接地,另外一种就是公共建筑物中的大功率用电器的强电系统的接地问题,这两种强电系统的接电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这两种强电系统的接地问题区分好。首先对于公共建筑物中的强电系统主要来自于:电梯、动力用电的接地问题,这些动力用电往往电压都相对比较高,在公共建筑物中的使用也是相对比较广泛的,这就需要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充分的重视其接地问题,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公共建筑物中的人身安全和公共建筑物的安全。公共建筑物的防雷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强电接地系统,公共建筑物的防雷系统主要分为了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就是外部的防雷接地还有就是内部的防雷接地系统两个重要的部分。对于防雷系统的强电接地系统而言,需要看到的是外部防雷接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首先是,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其次就是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这三个部分组成,内部防雷系统保护包含着有屏蔽隔离、合适的布线、过电压保护和等电位连接等装置。在公共建筑物中对于接地系统往往都是在利用建筑物的梁、承重柱、桩基等钢筋混凝土等的内部的钢筋作为接地的装置进行使用,并且利用建筑物混饼图内的钢筋连接构成了公共建筑物内的避雷网络。
公共建筑物中的强电系统接地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公共建筑物中的强电系统接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地方,首先是建筑物中的避雷设备需要利用建筑物柱内的钢筋作为下引线和公共建筑物体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通过这个统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避雷网络。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有:建筑物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相互彼此间经过焊接和捆绑之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这样就能够给雷电等强电系统有一个稳定的电流疏散的能力,因此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接地的电阻相对比较低。
另外强电接地过程中,将公共建筑物的地基圈梁内部的主要钢筋结构以及本身的钢结构连接起来,并且把隔断地基的钢筋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输电网络系统,这在建筑物的内部系统就如同是铺设了一个均等电压的网络,在公共建筑物体内的建筑的电压和电位分布均匀,对于平衡高的电压有着较强的效果。
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共建筑物内部的一些动力设备的高电压的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接地问题,需要充分的考虑进去。这里主要的供电设备主要包含着有职能建筑、电梯、动力电,这些动力来源需要进行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统一连接起来,组成联合的接地系统。公共建筑物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公共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在这个公共建筑物中包括着有电气、综合布线、电梯、消防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用电对于电力的接地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鉴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情况需要电力施工单位应该统筹整体的协调能力,将各个建设单位的建筑图纸进行完整的了解后才能够进行强电接地系统的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各个专业在接地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和沟通,并且应该加强接地系统的测试、验收工作,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和可靠,以便达到能够安全使用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施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自然的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另外一个就是人为的强电动力系统的接电施工,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的两个重要内容。另外在强电接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电力施工方应该努力协调各个方面的施工进度,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施工项目,为公共建筑物和公共建筑物中的居住着带来一个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科耀.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建筑.2009年10月总第172期
关键词: 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发展战略目标。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建筑规模持续以5%-8%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10亿多平方米的新建筑,城市建筑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绿色建筑有技术评价而无碳排放评价的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减碳进行量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绿色星级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主要阶段的重要低碳技术策略的总结,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指标,对这些技术的效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实现绿色星级建筑技术策略“低碳实效”的显性化。该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碳排放进行测算,为建筑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同时为实现我国全局性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建筑碳排放因素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基于低碳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进行集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外界环境、绿色能源、规划场地、建筑景观、室内环境、技术措施、具体构造、设备选型等因素。总之,在建筑系统中的节能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外部条件、技术设备系统、建筑主体等三方面要素。
1、低碳技术运行的外部条件
在低碳节能技术设计中,建筑物外部环境和条件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舒适度与能耗,但同时也可以为低碳节能技术提供能源支持,为改善室外条件,降低能源消耗发挥重要作用。
2、低碳技术设备
在建筑热环境中可采用的技术设备系统种类繁多,按照技术设备系统的特点可以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按照技术设备所使用的能源和功用可分为采暖系统、制冷系统、电力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
3、建筑结构本体
在建筑低碳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建筑部位和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为人提供一个围护结构,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并且其技术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以及人们的舒适度。所以在建筑低碳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建筑要素。
3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本次绿色建筑减碳量化研究是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3.1绿色建筑能耗模拟
本次计算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座绿色建筑,包括七座高层建筑和三座多层建筑,其中一星级建筑一座,二星级建筑五座,三星级建筑四座,所选取算例的计算结果基本能代表天津市绿色建筑现有的能耗水平。
表1 项目概况
类型 序号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绿建星级
高层建筑 1 107125 142 31 二星
2 158903 190 44 二星
3 200000 250 54 二星
4 110300 130 28 一星
5 119700 160 34 二星
6 121826 180 31 三星
7 160401 176 39 二星
多层建筑 1 5175 15 4 三星
2 3467 15 2 三星
3 14186 47.8 9 三星
(1)eQuest软件介绍
本项目的能耗模拟分析采用了eQuest软件,该软件是基于DOE-2的图形化界面软件,DOE-2是在美国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和电力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和J.J. Hirsch及其联盟(Associates)共同开发。该软件适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能模拟全年8760小时逐时能耗。
(2)建筑能耗模拟的基本原理
用来模拟建筑能耗的数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
a.输入变量,包括可控制的变量和无法控制的变量(如天气参数)
b.系统结构和特性,即对于建筑系统的物理描述(如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空调系统的特性等)
c.输出变量,系统对于输入变量的反应,通常指能耗。在输入变量和系统结构和特性这两个部分确定之后,输出变量(能耗)就可以得以确定。
建模方法从建筑系统和部件的物理描述开始,例如,建筑几何尺寸、地理位、围护结构传热特性、设备类型和运行时间表、空调系统类型、建筑运行时间表、冷热源设备等。建筑的峰值和平均能耗就可以用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
(3)模型简化
为了便于模拟计算,对模拟进行一些简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合并参数、功能布局相同的楼层;
② 同一朝向的周边区合并成同一个区;
③ 内部区域参数、功能相同的,合并成同一个分区;
④ 保证每个朝向的窗户面积与实际相同,不用按图纸尺寸画出。
(4)模拟结果
表2 能耗模拟结果
类型 序号 单位面积能耗
高层建筑 1 123.95
2 114.23
3 119.18
4 126.28
5 121.66
6 117.1
7 128.42
多层建筑 1 69.8
2 52.4
3 117.3
3.2碳排放计算结果
对于CO2排放量的计算,根据模拟的电消耗量估算,CO2排放量=电消耗量×电排放因子。
据《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所提供的天津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本次选取的电力排放因子取值为0.8733kgCO2/kWh。
通过计算对比,得到高层和多层公共建筑不同星级绿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以及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3 绿色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模拟结果比较
星级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KWh) 二氧化碳排放量(kg)
一星(高层) 126.28 110.28
二星(高层) 121.49 106.10
三星(高层) 117.10 102.26
三星(多层) 79.83 69.72
星级建筑平均值 109.03 95.22
3.3天津市绿色建筑与普通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
本次选取了部分国家办公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能耗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监测值, 本次共选取天津市一般公共建筑样本17个,大型公共建筑样本33个。通过计算,得到的公共建筑年运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与计算数据进行比对。
表4 不同星级绿色建筑与普通节能公共建筑相比的减碳量
星级 二氧化碳排放量
(kg/(m2.a)) 减碳量(%)
一般公共建筑 100.07 ---
大型公共建筑 155.81 ---
一星(高层) 110.28 29.22
二星(高层) 106.10 31.91
三星(高层) 102.26 34.36
三星(多层) 69.72 30.33
星级建筑平均值 95.22 30.43
4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公共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做了整理,并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对多个不同绿建星级公共建筑进行碳排放量计算。通过与天津市典型公共建筑能耗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绿色建筑与天津市完成两步节能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绿色公共建筑运营阶段减碳量约为29.22%~34.36%。
参考文献:
[1] 尚春静, 张智慧.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工程管理学报, 2010, 24(1):7-12.
[2] 朱, 陈莹.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案例. 清华大学学报, 2010, 50(3):330-334.
关键词:夏热冬冷;通风;建筑热湿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01-03
自然通风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重庆大学的李百战将遮阳技术与自然通风技术相结合,研究发现,两者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的热湿环境,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潘刚以研究了建筑的通风面积与自然通风量的相互影响,得到了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中的权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柳以北方严寒或者寒冷地区的办公室为例,分析了夜间通风降温除湿的可行性,并将气候降温潜力作为夜间通风的量化指标。重庆大学的付祥钊要求热湿地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需着重考虑自然通风设计,辅助以机械通风的设计思想。重庆大学的王勇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建筑降温除湿的效果及规律,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思路。甘灵丽以重庆地区的特征气候为基础,分析并得到了自然通风(间歇通风)的时效性,提出了针对非稳态气候条件下的自然通风策略。李M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办公楼的自然通风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自然通风能够有利于提高室内的通风换气次数并能满足室温的要求,以此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自然通风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因此,自然通风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气候特点,只有针对相应气候条件下,选取该地区的典型建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才能了解本地区自然通风的节能潜力,为建筑节能改造及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基于此,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例,数值模拟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公共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规律。
一、数值模拟的基本条件
(一)物理模型的建立
选择该地区的典型公共建筑的大堂作为本研究的物理模型,该建筑属于坐南朝北,以下部位均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南北两个朝向的外墙,东西两个朝向的墙体以及屋顶,剩余部分均为内围护结构。由于本建筑的大堂没有侧面窗户,本研究准备对有侧面窗户的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门口作为空气的入口,侧面窗户作为空气的出口。其物理模型见图1。
(二)边界条件的设定
在采用CFD进行数值计算过程中,边界条件的合理设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应该尽可能地使其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本研究中,设置室内外温差为3℃(1)及7℃(2)两个情况的工况,工况(1)属于将窗户开启到最大的情况,门口进风风速与窗户的出风风速相等,均为0.8m/s,工况(2)属于窗户开启较小的情况,门口进风风速及窗户出风风速均为1.3m/s。
(三)数学描述及湍流模型的选取
1.数学描述。
流体的流动可以用三大方程来进行描述,包括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其通式为:
■+div(ρuφ)=div(Γgradφ)+S (1)
式中,φ-通用变量;S-源项;Γ-扩散系数。
2.湍流模型。
湍流分为自由湍流和近壁面湍流两种情况,通常采用N-S方程来描述湍流产生的机理,标准k-ε模型在数值计算中精度较高、计算量较为适中,故,标准模型在目前的流场模拟中被广泛应用。其表达式为:
ρ■=■μ+■?摇■+G■+G■-ρε-Y■ (2)
ρ■=■μ+■?摇■+C■■(G■+C■G■)-C■ρ■ (3)
式中,G■-浮力产生的湍动能,G■-速度梯度产生的湍动能;Y■-耗散率。μ■=ρC■k■/ε,C■=0.09,C■=1.92,C■=1.44,耗散率ε与湍动能k的湍流普朗特数分别为σ■=1.3,σ■=1.0。
二、数值模拟结果及讨论
(一)温度场模拟结果
不同断面速度场模拟结果见图2。
由图2(a~d)可知,室内的温度场呈对称分布,并且具有热力分层,随着室内外温差的增大,2m以下的区域温度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m断面处的温度增加了2.1K,10m断面处的温度增加了2K,其温度梯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总体上还是能够满足热体舒适性的要求。从不同工况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可知,当室内外的温差变大的时候,室内垂直方面的温度梯度相应增加,水平方向的温度场部分不均匀。
(二)速度场模拟结果
不同断面速度场模拟结果见图3。
从图3(a、b)可知,工况1的新风的空气龄较工况2小,工况1的新风与室内空进行热交换后被排除室外,而工况2的新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大多聚集在房间的上部,使室内的温度呈现上升之势。由于受到热源的影响,室内形成较弱的速度场,其中,受热的气流由于密度小而上升,但是其上升的速度较小,由于受到近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较小的回流和漩涡。
从图3(c~f)发现,流场以射流的轴线对称分布,在轴线的两侧呈现出漩涡和回流区。其中,随室内外温差增大,室内的速度分布呈现显著的变化。
三、结果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室内外的温差变化直接影响室内温度场的分布,但是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不受室内外温差变化的影响,不同工况条件下,房间的热力分层高度基本不变,均为2m处左右。室内外温差对工作区的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但是对工作区以上区域的影响甚微。室内工作区的温度梯度随室内外温差的增加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房间工作区以上的区域温度也有所增加,房间内的热力分层依然保持基本不变。不同条件下,由于卷席作用,新风射流沿射流方向的速度逐渐减小,并且在射流轴线的两侧会出现回流区和漩涡。
四、结论
通过综上所述的分析可得,室内的温度梯度随开窗面积的减小而增加;新风射流轴线两侧会出现回流区及漩涡;由于射流的卷席作用,新风射流的轴心速度逐渐减小。
参考文献:
[1]Chris bined thermal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model for long-term energy assessment:validation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J],Energy and Buildings,2005,(37):311-323.
[2]姚润明,陈启高,李百战,彭绪亚,冯雅.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舒适研究[J].暖通空调,1997,27(6):5-9.
[3]潘刚.上海地区办公建筑中自然通风利用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4]亓晓琳.北方办公建筑夜间通风降温潜力及适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张敏敏.重庆市公共建筑通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
[6]谭涛,王勇,罗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降低建筑能耗研究[J].建筑节能,2007,5(35):12-14.
[7]甘灵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间歇通风研究[D].重庆大学,2008.
[8]章宇峰.自然通风与建筑热模型耦合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04.
[9]李M,王,仇中柱.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节能效果模拟[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0,31(13):59-63.
本真性的概念来源于本真性的形容词“authentic”原本的意思是“确实的”、“纯正的”或“真的”,在西方哲学中“本真性”有更为特殊的含义: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和影响。当本真性放之于建筑则意为对建筑的“真正”、“真实”、“完整”的追求,即忠实于建筑本体,简化过多的缀饰而使其呈现出一个完整原始的建筑空间,通过适度装饰得到一个纯粹的建筑美感的室内设计手法。本真性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将建筑装饰回归建筑本身,让使用者更真切的体会到建筑师要呈现出的空间感受,从而体会到具有建筑特色的空间之美;而装饰材料回归建筑材料本体的原始质感也给使用者与众不同的材料质感的展现。建筑空间上与建筑本体一体化,做到适度装饰,减少了不必要的装饰浪费。建筑装饰本真性这一理念的产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与历练。它的最初灵感来源于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先驱者,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于1908年发表的他最著名的论文《装饰和罪恶》,在这篇文章中他对装饰的过分使用与社会的衰败联系在一起,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而美”。紧随其后的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于1928年提出了“少即是多”的理念。“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他的简约是简化了过多的缀饰,用简洁、节约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来到21世纪,我们可以从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得主的作品中找到对于建筑装饰本真性的体现。例如第32界获奖人,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他们的建筑作品剥去了修饰夸张,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直接,表现着建筑的纯粹美感。而我国唯一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更是建筑装饰本真性思想体现的代表,他的建筑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循环利用人们眼中的废旧材料和优美的建筑形体造出了一个独特纯粹的建筑。如同意大利画家安吉得科所说“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一样,我们在“少”中体会了简约的美学价值,也同时以逃离堆砌的束缚与宁缺勿滥的精神倡导简约之美。
二公共建筑本真性室内设计的特点
1适度装饰
本真性室内设计中的适度装饰并不意味该安装的设施都不装,而是要一切都从简。在应用本真性室内设计的公共场所,一应设施均应齐全,特别是安全设施,照明设施,清洁卫生设施,供旅客使用的一切服务设施,快速捷运设施(竖向和水平方向的电梯或滚梯设施),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表示道路的方向和路径的指示设施,商服设施,应急设施等等均不可少。但是建筑中纯粹是为了美观的装修设施能减的都应减少或简化才是建筑装饰的本真性体现;适度装饰的建筑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和难度。笔者按照一般公共建筑室内设计费用统计计算,建筑室内装修造价一般为土建费用的一倍以上,且耗时耗力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使用周期一般只有5-10年,所以多次重复装修会造成能耗浪费的恶性循环。当采用本真性室内设计形式适度装饰的设计手法在既满足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需求同时室内设计的低碳、环保问题得到改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重新装修时原有装饰材料的重复利用率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2展现建筑特色空间美
建筑装饰一体化的简约风格将设计元素、原材料、色彩等简化到最少程度,这种简约、极简的设计模式迎合了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轻松、舒适、直接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的需求,清楚的线条、简洁的色彩、实用的功能和不加多余的缚缀等等要素在建筑空间中完美交融,将建筑本身之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而室内装饰材料回归建筑本体的设计手法发挥了建筑构筑材料的特性与表现力,展现出例如砖、混凝土、木材、金属等构筑材料散发的质朴原始的空间美感与张力。
3安全系数提升
本真性设计中室内空间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手法尽量保留建筑本体构造使之形成室内空间组成部分,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改动,避免了一些装饰装修中私拆乱建行为对建筑本身的承重结构等进行的破坏。而适度装饰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无用的纯装饰化设计,装饰材料大多以建筑本体不易燃的构筑材料为主,减小了由于一些装饰材料的易燃而引起的火灾中火势蔓延及散发出有毒有害的浓烟和气体而对使用者造成更大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本真性设计手法中不加敷缀的装饰也降低了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类似装饰用豪华吊顶或壁挂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结语
【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景观设计及其特点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 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 是在对土地性质研究之后做出的综合利用, 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 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 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意味着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内容, 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 还应符合形式美原则。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之后, 城市景观设计就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 首都北京的安街政治气氛浓重;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 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城市景观还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的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 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 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
景观可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景, 即风景、景物, 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观, 即观看、观赏, 是指人对景的各种主观感受。从环境艺术角度看, 景观是一种视觉现象、自然现象、生态现象、文化现象等人类生活环境中一切视觉事件和视觉事物的总和, 是一门相互关系的艺术。广义上分, 城市环境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 有地域性的特点。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特点。就人文景观而言, 由于人类文化传统的差异, 美学思想的不同, 所以形成的景观风格也有很大差别。大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儒教文化为中心的东亚人文景观;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欧美人文景观; 以天主教文化为中心的拉丁人文景观; 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的阿拉伯人文景观;以印度教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人文景观。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
所共同的感受。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想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
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做出回答。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树林.朱仪浅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城市化进展迅猛,市场对办公楼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办公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办公建筑,应为使用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对空调系统的选用,要根据办公楼使用功能、工程造价,物业的运行维护,节能环保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还应考虑到空调设备对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处理的影响。本文就常用的几种办公楼空调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办公楼空调 系统选型 中央空调系统
一、水冷式集中冷水中央空调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技术成熟、可靠,目前广泛应用于大型商场、展馆、体育馆、酒店、宾馆、办公等公共建筑。
1、水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组成
主要有冷水主机、冷却塔、冷冻与冷却水泵、冷冻及冷却水系统、冷冻及冷却水处理器、空气处理设备、送回风管及末端装置等组成。
2、水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主要特点:
1.该空调系统初投资较省、主机使用寿命长,便于集中管理。
2.空调系统在满负荷运行时候的能效比高,对室内使用时间较统一的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适合。
3.该空调系统仅有冷却塔位于室外,对室外景观、外立面设计影响较小。
3、水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注意事项:
1.冷量调节有限,一般30%~100%,进一步微调困难,运行中易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系统运行管理也比较复杂;
2.冷水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等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设于地下室,要占用部分建筑面积(约250m2),冷却塔需占用部分屋面建筑空间。
3.若为出租或出售型的商业或办公楼,需按使用业主进行计量收费,需另行增设计量装置。
4.初投资要一次施工安装到位。
5.管道布线复杂,需设专用的冷冻及冷却水管道井,需设冷冻机房、新风机房,占用部分室内空间,对走道、房间使用高度有较大影响。
6.屋面冷却塔噪音较大,飘水(飘雾)对环境有影响。
7.该系统不宜用于有空气污染的场所,否则需要进行空气净化处理。
8.冬季需供应暖气,应另设锅炉加热装置。
9.系统运行维护管理:需配置专业的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定期对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水路系统清洗保养,需要较高的管理费用。
二、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多联式空调系统 (VRV)
该系统是一种稳定、成熟、可靠的空调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办公、宾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多联式空调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
1.采用变频压缩机,能在仅部分负荷运行情况下保证机组能效比高,耗电量小,调节灵活,安装便捷,
2.不需设置空调主机房、冷冻及冷却水泵房、冷水管道井,减少设备用房的面积,降低土建成本,对建筑层高影响小。
3.可按楼层甚至房间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独立调节控制。
4.自动化程度很高,可实现智能化管理,基本免维护,运行费用低,控制系统调试简单。
5.可以分期实施,不影响其他区域的使用,适合分期投入,初投资灵活。
6.热泵风冷式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冬季可供应暖气。
但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多联式空调系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该系统不能用于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污染的场所。
2.空调外机有一定的噪音,需进行降噪处理;室外机对建筑立面有一定影响,并需占用一定的空间,需在设计前期与建筑专业配合,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如采取设空中花园,设备平台等手段。
3.室外机组与室内机的冷媒管不宜太长,基本要求竖向立管不要超过50m,最远管路不要超过100m,否则影响制冷效果。如果出现部分末端管路较长的情况,需要进行系统选型的校核,放大末端室内机组的型号,并加大铜管的管径等技术处理。
4.空调初投资费用高于水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
三、风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
该系统也是一种稳定、成熟、可靠的空调系统,介于方案一和二之间。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商场、展馆、办公、宾馆等公共建筑,该系统主要有如下特点:
1.空调冷源采用风冷式冷水机组,配备冷冻水泵,没有冷却水系统,没有却塔的飘水(飘雾)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空调主机设于屋面或室外设备平台、空中花园等场所。
2.冷量调节较灵活方便,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
3.自动化程度很高,可实现智能化管理,运行费用较低;
4.不需要空调机房、泵房及冷却水管道井,不占用建筑使用面积,系统相对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其使用、控制的灵活性优于空调方案二,低于空调方案一。
5.风冷热泵冬季可以供应暖气。
在应用上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比方案一初投资较高。
2.室外主机噪音对环境有影响。
3.室外主机需占用部分室外建筑空间,并对建筑立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三种集中式空调技术与经济比较
4、结论
综上所述,从初投资、运行成本、后期维护等角度进行分析,对空调系统选型的建议如下:
1:对大型自用办公大楼,办公时间统一,基本满负荷运行,配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建议采用水冷式集中冷水空调系统组成,但宜设置楼宇自控系统,实现空调系统的监控: 运行状态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台数或群控控制、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可节能约30%∽50%。
2:对按层出租的中型集中办公场楼,办公时间统一,建议按层采用风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风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初投资较省,运行费用适中,无需占用大量机房面积,且对节能有利。
论文通过建立汽车4S店建筑空间尺寸模型,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简化计算方法,根据汽车4S店的自身特点,严格负荷计算的输入条件,计算了我国不同气候分区下典型城市的空调、供暖负荷指标,将计算结果编制成表(详正文表1),以供读者借鉴。该成果主要应用于汽车4S店建筑方案阶段的负荷估算。
读者可根据表1数据和文中提供的修正方法,结合拟建汽车4S店的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建筑条件,估算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区的空调冷热负荷、车间区供热负荷。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负荷计算不是采用各房间计算负荷叠加的方法来求取,而是将汽车4S店展厅、办公、车间等区域的各自每一层分别按一个空间整体进行计算,来获取计算负荷指标。
论文第二部分,对表1的编制条件和应用说明作了规范性的阐释,包括:系统及冷热源形式、负荷调整、计算方法、负荷计算的输入条件等。负荷计算的输入条件对展厅、办公、车间等区域的外墙条件、建筑空间尺寸模型、人体照明设备散热量确定、空调供暖设计参数等做了明确说明。
关键词:汽车4S店计算负荷面积指标输入条件
中图分类号: F407.471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家用汽车开始进入我国的千家万户,各种品牌的汽车4S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相对于常见的公共建筑而言,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对汽车4S店的使用特点还是比较陌生,再加上建设单位提供的条件可能不足等因素,导致图纸设计问题很多。
以笔者就职的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发建设、并持有大量的不同品牌汽车4S店,笔者主要负责其暖通专业的设计管理,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设计图纸审查。通过图纸审查,发现一个广泛存在于很多设计人员的重要图纸问题,就是汽车4S店的空调供暖计算负荷普遍偏大。方案设计阶段负荷指标估算过大,导致设备站房、管井尺寸偏大,以及申报的能源(如热力、电力、燃气等)偏大等。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缺乏对汽车4S店设计、使用特点的了解,负荷计算的输入条件(包含建筑条件在内),很多是不合理、不正确的,导致计算负荷偏大,设备选型过大,导致不必要的投资浪费,以及空调系统运行的低效率。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与汽车生产厂家、汽车4S店运营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沟通,笔者编制了详细的《汽车4S店设计指导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汽车4S店的负荷计算进行了规范,以实现计算负荷的合理化、准确化,从而促进空调系统投资和运行的合理化。笔者将这部分内容摘出来,并进行了规范整理,以供读者借鉴、探讨。
论文主体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计算负荷指标统计表编制及其应用;第二部分:计算负荷指标统计表的编制条件和应用说明。
一、计算负荷指标统计表编制及其应用
1、典型城市汽车4S店的计算负荷面积指标统计表
通过建立的汽车4S店建筑空间尺寸模型,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简化计算方法[1],笔者计算了我国主要气候分区典型城市汽车4S店展厅、办公、车间等区域的空调冷热负荷面积指标,并将计算结果归纳成表,详表1。
表1
备注:1、模型一是指与展厅衔接的办公楼层存在两面外墙;模型二是指高出展厅的办公楼层存在三面外墙;2、表中“与层高相关的负荷”,在夏季冷负荷时,包括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通过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需扣除屋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冷风渗透形成的冷负荷。在冬季热负荷时,包括围护结构耗热量及其附加耗热量(需扣除屋面耗热量)、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3、表中“相关负荷占比”一项,同一列①、②、③、④(取夏季或冬季)等四项数据之和等于1.0,组成夏季冷负荷或冬季热负荷。
2、计算负荷面积指标统计表的应用
后文主要从应用说明、应用领域、应用方法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1)应用说明
1)表1给出了“与层高相关的负荷占比”、“新风负荷占比”、“太阳辐射形成的冷负荷占比”、“屋面负荷占比”,以便于参照表1数据,在建筑方案阶段对拟建汽车4S店建筑总负荷,做相对较为准确的估算。
2)表1给出了常见建筑层高所对应的负荷指标。
(2)应用领域
表1主要应用于建筑方案阶段对建筑总负荷的估算,以确定设备站房尺寸和消耗能源(如热力、电力、燃气等)的申报;也可用于建筑施工图阶段负荷计算结果的校核参照,但强调施工图阶段负荷计算,须按各个房间(逐时)进行详细计算。
(3)应用方法
应用表1时,应考虑到拟建汽车4S店建筑条件与该表建筑条件的差异,如拟建汽车4S店的所在城市(影响室外温湿度等参数、气候分区的选取)、建筑层高、建筑层数、建筑外墙和屋面的热工条件等异同,故需要对表中数据加以修正后进行应用。修正时要注意,后一项影响因素的修正应在前一项影响因素修正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1) 气候分区的修正
拟建汽车4S店的气候分区,按与表1对应选择。表1没有给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的夏季冷负荷指标,可参照表1中夏热冬冷地区的负荷指标。
2) 室外温湿度的修正
如果拟建汽车4S店的城市,表1中没有体现,则需要对室外温湿度输入条件做修正。
A)夏季冷负荷修正
拟建汽车4S店的夏季冷负荷面积指标ql′=qf′+qt′+qn+qx′,其中qf′、qt′、qn、qx′等负荷指标的计算,详下文a)~d)项。
a)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
修正公式:qf′/qf=Djmax′/Djmax
其中:qf′—拟建汽车4S店展厅或办公区的太阳辐射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Qf—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或办公区的太阳辐射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Djmax′—拟建汽车4S店所在城市的各朝向夏季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在展厅或办公区对应朝向外窗面积上的加权平均值。
Djmax—表1中参照城市的各朝向夏季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在展厅或办公区对应朝向外窗面积上的加权平均值。展厅取东、南、西三个朝向外窗相等面积的“Djmax”加权平均值;办公区取东、西(模型一)或东、南、西(模型二)等朝向外窗相等面积的“Djmax”加权平均值。
b)通过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与冷风渗透形成的冷负荷。(以下简称“温差传热冷负荷”)
这部分冷负荷数值上等于,表1“与层高相关的冷负荷”扣除“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冷负荷”后剩余部分的冷负荷,与屋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之和,用qh表示。
修正公式:qt′/qt=(tw′-tn′)/(tw-tn)
其中:qt′—拟建汽车4S店展厅或办公区的温差传热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Qt—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或办公区的温差传热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tw′—拟建汽车4S店所在城市的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w—表1中参照城市的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n′—拟建汽车4S店的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
tn—表1计算所基于的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
特别说明,对于“通过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修正公式中用“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近似代替“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twl”。
c)人体、照明、设备形成的冷负荷
这部分冷负荷(用qn表示)受室外条件的影响较小,故不做修正。
d)新风冷负荷
修正公式:qx′/qx=(hw′-hn′)/(hw-hn)
其中:qx′—拟建汽车4S店展厅或办公区的新风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qx—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或办公区的新风冷负荷面积指标 (W/m2)
hw′—拟建汽车4S店所在城市的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所对应的空气比焓(kJ/kg)
hw—表1中参照城市的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所对应的空气比焓(kJ/kg),详表1中“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空气比焓”。
hn′—拟建汽车4S店的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所对应的空气比焓(kJ/kg)
hn—表1计算所基于的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所对应的空气比焓(kJ/kg),详表1中“夏季空气调节设计室内空气比焓”
B)冬季热负荷修正
修正公式:qT′/qT=(tn′-tw′)/(tn-tw)
其中:qT′—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冬季热负荷面积指标 (W/m2)
qT—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冬季热负荷面积指标 (W/m2)
tn′—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冬季室内设计温度(W/m2)
tn—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冬季室内设计温度(W/m2)
tw′—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或车间区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W/m2)
tw—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办公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或车间区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W/m2)
3)建筑层高的修正
建筑层高的修正,主要指对表1中“与层高相关的负荷”做修正,其它部分负荷则不用修正。
修正公式:qh′/qh=h′/h
其中:qT′—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负荷面积指标 (W/m2)
qT—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负荷面积指标 (W/m2)
h′—拟建汽车4S店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建筑层高 (m)
h—表1中参照城市展厅、办公或车间区的建筑层高 (m)
4)建筑热工条件的修正
各种围护结构建筑热工条件(如: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等)的修正,过于繁琐。基于表1计算所采用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等取值,均采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中,城市所在气候分区规定的的最不利限值,再鉴于表1主要用于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建筑热工条件不做修正。
二、计算负荷指标统计表的编制条件和应用说明
1、系统及冷热源形式
(1)系统形式。展厅、办公区采用中央空调加新风的形式;车间不供冷,其供暖采用热水暖风机形式。
(2)冷热源形式。冬季供暖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水机作为空调冷源,冬季不供暖地区采用多联机作为空调冷源。市政热力、自建燃气锅炉或空气源热泵水机作为空调供暖热源。
2、负荷调整
(1)间歇空调采暖设计。由于汽车4S店属于办公建筑,白天使用、夜晚停用(或冬季设值班采暖),可按间歇空调/供暖设计,冷、热负荷面积指标,可在表1基础上附加20%~30%。
(2)标准层负荷计算,表1数据应当扣除屋面负荷。
3、计算方法
(1)负荷计算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简化计算方法。
(2)传热系数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中的最不利限值,墙体内外表面热阻作为保险值不计入;内遮阳Cn=1、外遮阳Cw=1,玻璃的遮阳系数Cs=0.50。
(3)工作机制。汽车4S店空调采暖系统运行时间为8:00~18:00,工作小时数为10小时。
4、负荷计算的输入条件
(1)展厅区
1)外墙条件。展厅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窗墙面积比取规范允许最大值0.7,展厅体形系数≤0.3。
2)建筑尺寸模型。参照大多数汽车品牌,展厅层建筑空间尺寸采用长×宽×高=52米×18米×8米。
A)建筑条件:展厅层存在三面外墙,一个屋面,无地下室,一侧墙体与办公区相接。外墙按不利朝向设定,长边外墙供冷季取正南朝向(供暖季取正北朝向),两短边外墙分别取东、西朝向。
B)由于实际建筑朝向的多样性,南(北)、东、西等三个朝向的外墙面积,在负荷计算时取三面外墙面积平均值。
3)计算人数确定
A)计算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计算总人数按展厅内每辆展示车辆不大于4个人考虑;供热时,人体散热量不计入。
B)确定新风冷、热负荷时,应取新风比(应不小于10%)计算、人员新风量标准(取20M3/h.人[3])计算二者中的较大值。
4)供冷时,照明散热量按荧光灯考虑,配置功率标准50W/m2;设备散热量,主要考虑空调末端设备、电脑散热。供热时,照明、设备散热量均不计入。
5)空调参数:供冷时,室内送风采用机器露点送风(φn=90%),送风温度ts=16℃;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等焓线(tn=26℃,φn=60%)。供热时,室内设计温度取工作地点与屋顶下平均温度tn=21.2℃[2]
(2)办公区
1)外墙条件。办公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窗墙面积比取规范允许最大值0.7,展厅体形系数≤0.3。
2)建筑尺寸模型。参照大多数汽车品牌,办公层建筑空间尺寸采用长×宽×高=49米×22米×4米。
A)模型一:办公层存在两面相对的外墙(取短边),其它两侧为内墙(取长边),一侧内墙与展厅相接,另一侧内墙与车间相接。两侧外墙按不利朝向设定,取东、西朝向。
B)模型二:超出展厅高度的办公层,存在三面外墙,其中第三面外墙(取长边)供冷时取正南朝向、供热时取正北朝向,其它条件同“模型一”。
3)计算人数确定
A).计算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人员面积密度标准按人 /5m2考虑,人员办公面积系数为0.7(指有效办公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供热时,人体散热量不计入。
B)确定新风冷、热负荷时,应取新风比(应不小于10%)计算、人员新风量标准(取30M3/h.人[3])计算二者中的较大值。
4)供冷时:照明散热量按荧光灯考虑,配置功率标准30W/m2;设备散热量主要考虑空调末端设备、电脑散热,电脑按每人一台配置,耗电功率170W/台(包括主机与显示器)。供热时,照明、设备散热量均不计入。
5)空调参数:供冷时,室内送风采用机器露点送风(φn=90%),送风温度ts= 18.5℃;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等焓线(tn=26℃,φn=60%)。供热时,室内设计温度取tn=20℃。
(2)车间区
1)外墙条件。车间外墙采用砌块加铝板外墙;窗墙面积比取0.45(常用值),车间体形系数≤0.3。
2)建筑尺寸模型。参照大多数汽车品牌,车间层建筑空间尺寸采用长×宽×高=59米×39米×5.3米。车间层存在三面外墙,外墙按不利朝向设定,取东、西、北朝向;一侧内墙与办公区相接。
3)确定新风热负荷时,车间通风量取1.5倍换气次数,最小新风比取10%
4)供暖设计参数:工作地点设计温度取tn=14℃[2]。
结论
1、拟建的汽车4S店,在建筑方案阶段应用表1数据,做空调采暖冷、热负荷估算时,应当按论文提供的方法做适当修正后应用,以确保应用数据的合理性。
2、拟建的汽车4S店,建筑施工图阶段做负荷详细计算时,其输入条件应当尽量准确。外墙屋面建筑热工条件,依据建筑施工图;人员、设备、照明等散热量,若建筑图不明确时,可以参照本论文。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论文关键词:给水方式;变频供水;供水方案
Abstract: water supply i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way the building one of the link. Frequency conversion water supply system has energy saving, high automation, reduce the load and facilitate management structure, etc. But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 water supply should reliability, invest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e network factors such as water supply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choose proper water supply scheme,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security purposes.
Paper keywords: water supply mode; Frequency conversion water supply; Water supply schem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于计算机技术、变频技术与水泵机组组合的新型机电一体化变频供水方式,通过变频器对水泵电机转速的调节,使管网保持了稳定的供水能力满足了人们对供水的不断需求,近年来,已被城市和生活小区等广泛采用。但实践表明,对于用水量过于集中的公共建筑,变频供水存在着如供水可靠性差,调节水量小,易造成停水等问题,节能作用也值得分析探讨。
1变频供水的调节水量
给水方式中,采用水泵加高位水箱联动方式水箱是给水系统储存、调节流量和稳定水压的设备,水箱的生活贮水量不小于最高日用水量的12%最低不小于6m。变频供水这种无水箱的给水方式,尽管水泵的出水流量是按照给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确定,但由于无流量调节设备,总体来讲,其水量的调节很有限,对用水量相对集中的建筑,在供水的可靠性方面很难保证。例如,某高校对3栋12层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和图书馆共采用了1套变频供水系统,因学生作息习惯,造成了学生公寓、教学楼等用水十分集中且用水量较大。而且,学生用水时间性很强,其它时间用水量则趋于平衡。该运行中经常出现教学楼在学生课间休息等集中用水时段高层缺水现象,但学生公寓因利用了高位水箱进行水量调节,供水比较稳定。为此,教学楼改用了高位水箱后,缺水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其原因分析除供水管径小,用水设备采用自闭式冲水阀当量qg= 6.0太大等,缺水主要原因是调节水量小造成的。由此可见,变频供水保证率不高,不适于用水量过于集中的公共建筑。
2变频供水的节能
以多层建筑给水方式为例,当外网压力能满足时为直接给水,当外网压力不能满足时采用设水箱和水泵的联合给水及变频水泵直接给水等。变频给水将水泵加水箱的联合给水方式中的水箱取掉,用变频水泵直接供水到各用水点,但没有利用城市管网的压力,原来利用城市管网压力进入水箱里的那部分水,必须经水泵提升,增加了水泵的负担,增加了电能的浪费。但相对于水箱水泵联合给水方式来说,降低了建筑的造价,运行费用也低。
变频供水的水泵流量是按照室内给水水力计算中的设计秒流量计算的,而水泵和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时水泵流量考虑到最高日最大小时流量,由此选择出水泵流量。二者之间,水泵流量相差甚远,由此带来的电机功率的能耗也相差甚远。例如,某住宅楼为13层,低区(1N6层)供水采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对高区(7~l3层)供水进行核算,其结果为设计秒流量q 5.661/s=22.37t/h;最大小时流量为4.7t/h。当供水方式选用变频供水或者水泵加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时,可以看出,变频水泵的流量是水泵加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流量的22.37/4.7=4.75倍。因水泵流量的不同,所选择的水泵电机的功率的不同,其能耗将可想而知。
变频供水节能是对比无高位水箱(水塔)供水而言的。因为水泵加高位水箱供水方式其进入水箱的供水管网的势能是固定不变的。所选用的水泵能保证始终保持在最佳点(高效区)运行,水泵的效率最高。因此,目前对于用水量过于集中的公共建筑首选的供水方式仍是水泵加高位水箱,一般不宜采用变频供水。
3变频给水改造中的误区
给水管网每日24h的用水量是不均匀的。为了保证用水的可靠性,初期选用的2台大流量水泵的选择都是按最不利条件进行,即按最大小时流量和扬程选定。特别是晚上,水泵常处于小流量下工作,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的工况,泵功率浪费严重。所以原有的水泵增压给水系统的变频改造中宜采用多台泵的组合供水,而不是将原有的水泵采用变频器进行简单的控制就行了。在空间情况允许时,水泵的台数的应根据实际用水时段的用水量确定,可以选用2台水泵或3台水泵变频循环的形式,但水泵台数过多,其投资费用偏高。
水泵调速的范围是有限的,一般为100%~75%,超过此范围将达不到节能的效果。对于常用的离心泵而言,变频供水在小流量时由于要保证系统的压力,其运行转速约为工频转速的80%,运行功率约为额定功率的60%,消耗的功率约为相同大小恒速泵额定功率的1/4或更小,同时水泵效率下降比较大。例如,当变频供水的功率为120kw,在小流量时,变频泵实际的消耗约为1/4x120=30kw,其输出功率接近于零,纯属无功消耗。
对于水泵在晚上或间隔时间较长时段的小零流量状态,若场地空间允许,宜采用关闭变频器及其它泵,直接启动辅助小泵的控制供水,或者采用变频泵自动睡眠和自动唤醒控制供水,以维持系统运行的效率较高,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水泵的选型,应选用制造工艺较好的水泵,尽量保证在合理的调速范围内,效率变化不大。
供水管网中,水泵的压力是用来克服供水系统管线的沿程水头损失以及提供管网的压力的。因此,变频供水系统适用于管网压力变化越大越好,用水量规模越大,沿程水头损失就越多,变频供水的综合性能就越明显,越利于系统的节能。所以变频供水不是对所有的供水系统都适用。例如,对于1~2栋住宅的供水不宜于采用变频给水。
关键词:以人为本;环境;积极空间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甚大,因此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都市人都向往自然,渴望回归自然,在住宅楼宇的间隙,创造怡人的绿化环境,使人们能到小区花园中与花草倾谈,与树木交心。以下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规划设计基本观点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应体现三个基本观点:人的观点;城市的观点;实际的观点。第一,人是小区的主体,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去,需要突出它的适用性。第二,城市是个有机体,而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三,从小区用地的现状实际出发,进行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2.规划目标
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个性鲜明的花园生活空间。
3.结构布局
通过细致研究和综合考虑,确定小区内住宅的层高以及住宅间距,根据用地的特点,结合小区主要干道系统,布置配套公建、景点、老幼运动区和花草树木等,构成中心绿地,并连结干道组成若干组团。
4.规划设计
4.1尽量考虑现代人求变求异的心态,打破传统平面布局、营造趣味化的,多功能的空间形态。
4.2围合开敞空间,提高天空可见度,才能使居民真正享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4.3不仅在中心花园内有集中的商业会所,更在其他楼宇中安排一些小商业区,实行全方位的便民服务。
4.4利用楼宇间距设置球场,利用边角地段设单杠、滑梯、跷跷板等设施,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使区内充满动感活力。
4.5小区的道路系统要便捷、清晰。
4.6居住组团的识别性与认同感,强调群体空间塑造。
5.环境设计
在住宅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之外,还需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环境设计就是针对每个具体的住宅小区来进行环境规划以及环境细部是设计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的内容,更是一种对自然环境进行艺术的改造过程。
5.1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
绿色植物为建筑创造了有益的生态环境,室外绿化空间的植物大多数为观叶植物,花坛、花槽,这是大型公共建筑常见的绿化形式。小区中心绿地是绿化的重点,在其中设置小桥、亭台楼阁、山石小品等构成五彩缤纷的景色;现代建筑体形简洁明快,不尚繁琐装饰,因此需要有丰富的小品来软化环境,在现代建筑围绕的空间里,小品成了绿叶中的红花,在美化环境、渲染气氛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水是大自然最壮观、最活泼的因素,从而成为建筑空间与环境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在建造环境构成中有三个基本形态:面的形态、线的形态、点的形态。在构成建筑环境的设计构思中,充分利用水的流动、聚散、渗透和蒸发的特性,使水景建筑空间得到多种感觉空间的变化。水的细部处理是构成水景的元素,大体上包括:喷泉、涌泉、水幕与瀑布、池岸与池底处理、池面装饰小品等;雕塑是赋予环境以生气的点缀品,像树木、街道、建筑一样,成为构成环境的一部分。正如现代建筑较之古典建筑更趋于简捷明快一样,现代雕塑也在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大门建筑是建筑群体内外的分隔部件,是建筑群的门面,也是空间序列的起始,有时也成为人们记忆的标志。我们应力求作到功能与形式统一,克服结构形式、建筑风格的不同。大门建筑设计 还应包括车辆、人流集散和停车场地。有条件的可留出绿地,种植树木,以丰富大门的空间环境。
5.2.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5.2.1小区住宅布置与居住环境
日照:在住宅布置中,改善单纯的按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 力量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通风:在炎热的季节里良好的通风同寒冷季节的日照一样重要。居住环境中的邻里关系:要密切邻里关系就要研究住宅布置中不同的知觉属性对居民产生的视觉及心理刺激效应,导致居民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行为。
5.2.2小区空间布置与社会环境
如何在小区空间中创造居民乐于进行室外活动的场所呢?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a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在那里空气是新鲜的,地面是整洁的,有遮阳的树荫,还有可供观赏的花木,没有车辆的密行,也没有噪声的干扰;b必要的消歇:交往设施铺装地面供中老年人早上打拳、练功、跳舞,沙坑、爬梯供儿童游戏、玩耍,座椅供成年人交谈等;c限定空间:开放的没有边界的空间给人以不稳定或不安定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站在沙漠中会感到无依无靠,孤立无援。这样的空间给人失落感,而不是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规划设计不做出精心的安排,小区内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空间,又称负空间,主要是指无人使用或没有被利用的空间。它无助于小区环境的改善。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心理环境的特点。
5.2.3小区公共建筑布置与生活环境
在公共建筑的规划中应注意以下原则:方便生活;利于经营管理;美化环境。另外,小区的商业中心和商业娱乐中心不但是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地方,还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必须为前来活动的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
5.2.4小区道路布置与交通环境
居住区规划特别要体现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要求小区内部配以相应规模的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使他们不穿越小区外道路,自己去学校而不致受外来车辆的威胁。道路网的布置要使居民出行时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应避免任意穿行别人的房前房后,以保持组团内部的半私密领域性质。为了必要的居民安全与安静,适当绕道而行与人们抄近路走的心理是有矛盾的但只要规划设计处理的好,遵循居民的出行轨迹进行布置,居民身在其中是会理解的。
中心绿地广场:从生态角度看,小区中心广场相对面积大,有较充裕的空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经生态栽植后,成为整个小区的“绿肺”。对居住环境有直接影响。
6.建筑单体及形象:
自然、健康、节能应是住宅的设计目标。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因此我们在小区规划中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顾浩.源于自然融于环境营造特色[J].规划师,2003(11)
[3]邓卫. 现代居住区规划的审美价值取向[J].城市规划,2001(2)
关键词: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地区特色
小城镇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角色,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小城镇环境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小城镇规划设计遵循的原则
1.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
“以人为本”是小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最基小的首要原则。因此,小城镇新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城镇区居民们各方面的需要,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1.2特色原则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尴尬。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1.3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原则
水、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小城镇居民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对它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结构的演变与优化。目前许多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摊大饼式扩张,有的是搞政府形象工程,有的是圈了地闲置几年不管。而对于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不仅因给排水设施简陋导致污染严重,而且从人为的节约意识上而言,造成的浪费也十分惊人。绝对不能把水土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是土地扩展潜力大、水资源暂且充足的小城镇,随着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人均资源必然减少。
2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以物质环境建设为尺度的规划设计模式,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在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中,一般也将反映自然特征和状态的地形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和水文资料等作为分析和考虑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土地适宜度分析的主要评判依据,而地形地貌存在的生态价值则考虑较少。小城镇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问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小城镇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环境保护规划缺乏对小城镇总体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仍停留于运用技术手段控制环境污染的层面。
2.2注重“摊大饼”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历史文化的保护观念淡薄
小城镇规划中历史保护规划往往以旅游、景观等作为出发点,注重物质层面的实体保护。在保护规划的手段上以保持特定历史时期空间特质形态作为目标,而对非物质层面的因素,例如城镇的社会网络、居民生活的改变等涉及较少。以旅游、景观文物保护作为小城镇保护规划实施的前提。目前小城镇的保护规划往往是以文物保护作为原始动力和前提,以旅游开发作为保护规划的目的和尺度,以景观的建构和规划作为保护规划的成果和模式。在小城镇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编制中,不注重本地特点,套用规划师心目中固有的特点与模式,往往造成保护规划完成后小城镇特色风貌与文化的缺失。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与矛盾在于对历史与文化的忽视,在小城镇规划中不注重本地的历史、文化与文脉,形成诸多的建设性破坏。景观的保护不应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小城镇景观的保护并不全是保护形象风貌和人知觉心理的连续性,还应充分重视小城镇景观深层文化内涵的连续性;景观的保护并不只是“建筑的文化特征演化的历史记忆的静态保留,更重要的是对形成该地区的建筑文化性的深层方式的留存和借用”。
3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思路
3.1小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空间的塑造
3.1.1小城镇的主要公共空间
传统的小城镇除街道空间外,往往缺乏良好的公共空间。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小城镇的重要公共建筑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及河流绿地等公共性空间的营造。城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功能、用地的性质以及人流活动规律来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小城镇公共活动空间,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交通空间及自然风光地带等,从而满足小城镇居民多种活动方式的需要。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要结合主要的公建如活动中心和商业建筑等布置;交通空间要结合居民的出行方式、重要的交通场站和小城镇的布局特征进行布置;自然景观空间的塑造要结合河流、山体、林地等自然景观因素,同时考虑园林绿地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建立小城镇良好的自然景观空间。要丰富小城镇的空间层次,空间层次的丰富不仅要建立不同功能和性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要建立不同规模的相同性质的空间。如绿地的建设要分类别,按照服务不同地域范围来确定,按照镇区、片区来设定;如广场的建设要考虑不同功能组成,交通集散、休闲娱乐、集会、市政等不同内容。
3.1.2小城镇的实体
小城镇的实体是指城镇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小城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城镇的实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公共建筑的组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城市设计主要重视小城镇公建的组织,目的是保护城镇景观,创造和谐与协调的城镇面貌,并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城市设计道德要使公共建筑合理分布,形成小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从而建立小城镇的实体景观系统;其次,要注重小城镇轮廓线的控制,城镇轮廓线组织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体量和体形等,使主要因素成为城镇轮廓线的主要控制,使次要因素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城镇轮廓线具有一定的清晰性,丰富小城镇的总体空间。
3.2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
小城镇一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每一个特定地区,种族群体的文化传统及其演进对城镇空间的组织与发展产生影响,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文化特色。因此城市设计要注重城镇历史文化形态的延续性。在城市设计方面:①要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特征,把历史文化因素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架之中,保护一切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如居民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等,使小城镇的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等进行重点保护;②要处理好特色保护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等的关系,使特色保护和各项用地布局、社会环境效益相结合;③由于小城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还要反映当代城镇生活,创造出既具有浓厚人情味,又具有时代感和个性特色的小城镇风格。
3.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城镇新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一轮的城镇新区规划仅仅当成规划去做,而要更深一层“做文化”,力求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规划人员在对城镇新区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考察、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4强化生态理念,打造园林式景观
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县域城镇走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新一轮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4结语
小城镇规划涉及的专业很广,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多,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个大战略、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在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布局合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各具特色,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新小城镇而努力。我们规划设计人员也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丰富规划手法。以解决小城镇现实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符合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有效性、指导性,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霞.小城镇规划实施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