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30 05:2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国学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修水县召开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动员会,积极部署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整顿工作分宣传发动、清理整顿及整改总结三个阶段,对全县所有民办幼儿园的校舍设计、建筑消防安全、校车管理等12项内容进行为期15天的整顿工作。目前,该县拥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21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09所。近年来,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县民办幼儿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入园率大大提高。特别是近两年,该县大力整合办学资源,加大对幼儿园、校车的管理力度,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园内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统一征订教材数量逐年增多,逐步实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向培养兴趣的转变,民办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曾 荣 雷水华 )
9月3日,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国培计划(2012)”—江西省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江西今年采取网上学习、集中培训与在岗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2 000人,着重提高园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培训对象为江西省县城公办幼儿园园长、分管教学副园长,以及乡镇中心小学附设学前班或改建幼儿园负责人;设在县城、乡镇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法人代表和负责教学的副园长。培训安排为农村幼儿园园长参加远程培训80学时,集中面授60学时,折合10天,晚上适当安排学习。主要采取网上学习、集中培训与在岗研修相结合的形式,着重提高园长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省教育厅)
日前,宜春市与韩国尚州市第三届中韩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行。作为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应韩国尚州市政府邀请,宜春市青少年访问交流团一行15人赴韩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交流活动。活动包括进家庭,感受韩国民俗风情;进学校,同韩国学生一道上课交流学习,体验韩国课堂教学特点;进文体场馆,了解尚州市文化、历史和体育的发展情况。据悉,宜春市与韩国尚州市是友好城市。两地自2010年启动中韩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三届。活动启动以来,对加强两国两地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曾泉根)
文山环北小伶童幼儿园攀枝花分园 丁丽娜
2013年10月0日至10月15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云南省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国培计划培训幼儿园首期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短短的天学习中,既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又观摩了文山州幼儿园区角活动和环境。每一天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在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和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教学中的疑惑。而作为我们这些幼儿园的骨干,更应该把专家、名师的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指引我们走向教学成功的彼岸。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如:侯菊云老师的“《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践”、“马怀忠老师的“美国幼教现状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尹莉雯老师的“幼儿园活动区角设计、案例分析与摸似操作”和“幼儿园活动区角活动观摩”、董卫花老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王卫红老师的“打造和谐团队,促进内涵发展(幼儿园名师工作专题)”、殷进萍老师的“儿童学习发展与评价”、蒙永乐老师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印义烔老师的“幼儿园环境设计。这几个专题,为教师们开辟了新视野,使我们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同时体会到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尤其是马怀忠老师的“美国幼教现状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详细阐述了怎么理解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最基本专业能力,还有当今时代的教育应是发现的教育,支持的教育,引导的教育。他用清晰地教育观点和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教师成长的必要性和成长策略,最后,他还向我们每位学员提出了忠恳的希望,让我们“做一名有品位、有作为、有地位的教师”。马老师朴实的语言犹如一盏明灯,给我们的成长树立了信心,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基层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二、自我反思,促进成长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航者”,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初衷。而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下,教师只有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内化为自我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学习之后,我进行了有效地自我反思,有对专家报告的反思;有对教学活动观摩后的反思等等。反思是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教师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从而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三、终身学习,提升素质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几天,既忙碌又充实!既疲惫又紧张。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收获是丰硕的:我们进一步把握了纲要的精神,领会了各个领域活动的指导内容、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观摩了名师教学,关注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通过设计实操的演练,协调了设计与指导一节课的平衡点;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阐明了我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电教老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
作者简介:白 静(1981―),女,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助理工程师,陕西省西安市第二保育院电教管理员。
一、提出问题
随着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有关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可谓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大量的新建园、改建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原有园办园条件也得以改善,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便捷性、生动性、可复制性、可扩充性、动态化等特点已经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电教工作上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以笔者多年的自身经历并走访多家幼儿园,发现目前幼儿园电教老师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工作量大,几乎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电教老师的工作又普遍不受重视,地位较低,可以说干活的时候少不了,而到评优评先的时候却是靠边站,长此以往,导致他们的工作态度松散,工作方法墨守成规和不求创新,自身的专业成长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研究
哲学告诉我们分别找出事物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方能快速解决问题,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笔者从电教老师自身工作状况和幼儿园大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电教老师自身方面
(1)工作内容琐碎,工作量大,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能力提升。教师只有在做教研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成长与进步。然而幼儿园的专职电教老师几乎就是一人,需要独立完成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的维护和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网络畅通;及时更新维护学校网站内容;承担一线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与指导;负责园内各类活动的照相、录像编辑,音乐剪辑,刻盘归档;完成领导各类汇报材料的PPT制作,等等。可见,在纷繁琐碎的工作中,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只求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做教研,没有想着在教研中求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2)不能长期坚持孤军奋战,经常会半途而废,工作缺乏创意。如果把幼儿园比作一支作战部队的话,那么幼儿园中的电教老师就是一“光杆司令”,他们是在孤军奋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想实施一些新想法的时候,没有共同商讨的人,都是自己想着、干着,如果实践得顺利会自己享受自己的快乐,但若失败就会异常的伤心难过,虽然伤心之后还会实践,但是在经历多次挫折之后,他们很难再重整旗鼓。在没有掌声与鲜花、鼓励与肯定的路途中,不能长期坚持孤军奋战,经常会半途而废,这样他们就会墨守成规,工作中自然缺乏创意,没有创新。
(3)电教老师在园内同行中的竞争压力较小,紧迫感薄弱。电教岗位的工作特殊,专业性强,在幼儿园中能胜任电教岗位工作的老师是少之又少的,从而导致电教老师的聘岗竞争范围大大缩小,心理的竞争压力随之减小,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就薄弱,就会在心里不自觉地形成“能轻松就轻松,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的松散思想。
2.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电教老师编制短缺,流动性强。就笔者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师编制普遍不够,极少数幼儿园设置了电教岗位的专职老师,若有也就一人;还有一些幼儿园没有设置电教岗位,园内的有关电教方面的工作就是由园内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的老师来兼管。这样导致电教岗位的老师不固定,电教老师的流动性增强。
(2)领导对电教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经常会说电教岗位的工作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但是,具体到日常工作中却对电教老师不够关心、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重视电教老师的常规工作付出。经常是在电教设备出故障时才会想起,正常运转时是想不起的,认为电教老师就是一高级维修工,属于幼儿园里的辅助人员;或者是有大型活动需要信息技术支持时才会召唤,平时不会注意。长此以往,就导致在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师的时候,没有电教老师的份。可以说,从心理上、行为上不重视、不肯定电教老师的工作付出。
第二,不重视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一是在幼儿园的师资培训计划中看不到有关电教老师的专业培训;二是即使上级部门组织有关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他们只有在不影响园内工作的情况下才可以参加培训,否则往往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内容。试想,电教老师走不出去,不能呼吸到清新空气,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只能长年累月地“闭门造车”,这样如何能给本院的电教工作注入新鲜血液,避免成为“井底之蛙”呢?
(3)园内其他岗位老师对电教老师的工作性质存在一些误解。幼儿园的电教老师有的不带课,有的只带为数不多的几节幼儿电脑课,不需要长时间地待在班上带孩子。一线老师就笼统地认为电教老师工作轻松,他们只看到了电教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别的譬如制作领导的汇报材料PPT讲稿,各类活动所需音乐、视频的剪辑制作合成以及影像资料的刻盘与归档等,这些工作任务大多数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的。
(4)由于幼儿园内的电教老师极少,幼儿园没有搭建供电教老师就专业问题探讨的平台,没有形成你说我驳的浓厚教研氛围,淡化了电教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实施策略
幼儿园电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师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当前幼儿园电教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显然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为此,实施以下策略,以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活学活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用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高深扎实的理论素养、精湛卓越的技术才能,为园所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推波助澜。
1.转变观念,重视电教工作,提高职业幸福指数
幸福是个体对自我生存状态满意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样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感受和被他人认同的需要。那么,幼儿园电教老师一定要锐意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娴熟的能力出色完成每一项工作,给领导和同事交满意答卷,加强自身的成功感。此外,幼儿园要深刻牢记电教老师是一名在电教岗位工作的老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电教老师的工作适时给予肯定,增强电教老师的被认同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进而提高其职业幸福指数,使他们从消极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2.积极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以顺应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
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电教老师千万不能怠慢学习,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比如:向专业公司的人员学习,向其他学校的电教老师学习,还可以展示专业优势,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积极查询、探讨自己专业方面的薄弱知识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从而更新知识结构,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为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业务能力。
第二,保持越挫越勇的斗志,与时俱进,提高专业素养,创新工作。失败乃成功之母。孤军奋战的电教老师一定要能“伤得起”,在受挫后积极找原因,总结经验,再学习,再实践。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要以越挫越勇的斗志来战胜遇到的难题,更不能半途而废,要自己给自己加油喝彩,与时俱进,提高工作的创新力,争取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有质的飞跃,促使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双提升。
第三,自主教研与业务培训同步开展,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业务培训和自主教研分别是影响业务能力提升效果的外因和内因。所以,在提升电教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电教老师业务培训和自主教研的有效开展。那么,负责师资培训的老师在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时,一是除了把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多渠道去完成,必要时给电教老师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培训次数,强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给电教老师引见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有效地帮助电教老师构建校际间的横向研讨平台,营造浓厚热烈的教研氛围。让电教老师多呼吸新鲜空气,给自己的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内力,提升业务能力,加快其专业成长,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储备能源。
3.多些人文关怀,重视电教老师专业发展
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离不开周围各类人的关心与帮助,幼儿园电教老师也不例外。领导要多关心电教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其宽阔温暖的人文关怀感动电教老师的心。如:在绩效工资的划等上至少应等同于一线配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能考虑到电教老师的付出,给予适当的倾斜;还有,在保教的各类会议中可以适时地对电教工作进行相关评价。这样做,虽然给电教老师在加压,但是能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电教工作,消除误解,他们内心是非常愿意的,因为人都是有目标、有追求的。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适当地为电教老师减负:一是可以尝试调用园内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基础的老师作为电教老师的帮手,至少在他们忙不开的时候能给予帮助,在困惑的时候能够给予鼓励;二是与专业电脑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交给公司去做。总之,尽可能地将他们从琐碎纷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其专业成长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变“救火队员”为“真正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0]41号.
[2]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学前教育 创新 教育体制 教育体系 培训模式
一、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及当代代表人物
由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至今50多年的历程不难看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变革的历史,也是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不断调整发展的历史。
我国学前政策发展的历史按照所处时代背景及社会性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时期或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政策内容及特点,这也恰好体现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存在的特殊历史背景。
纵观历史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一直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间存有极大的相关性。不同时期或阶段的学前教育政策虽有所不同,但前后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承接性,展现出了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在不断的继承和修正中批判创新,由模糊概念化的笼统体系转而至细致全面的学前教育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是取得了迅速而强有力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统体系。
虽然在某些政策的制定上没有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不能更好的、更完全的满足现实发展需要,使得政策理念与下级理解间产生歧义。但展望未来,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必定会在学生的安全、学前教育体制改革、非城市儿童的学前教育等方面,走向更深入、更细致、更规范化的新层面。
说到中国的学前教育,就不得不提及中国现代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陈鹤琴先生作为当代的中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奠基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幼儿心理及学前教育实验的教育家。在其七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中,结合现当代的具体国情和情况,创造了适合中国自身国情的学前教育体系,从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园本课程及更新教育理念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了教育本土化、国情花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体系的提出,为民族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重大贡献。
二、对创新教育的释义
“创新”一词作为学术用语首先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概念并作初步探讨。而“创新教育”则是我国新造出来的一个术语。把“创新”和“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上的价值取向来研究,首先是要确立“创新”的内涵。在教育学的视野中,“创新”的含义大约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成的,使人的主体性能得以发挥,标着着人的个性健全发展的有机构成。
三、未来人才所需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体系。教育的总体与长远核心目的都来源于对未来社会的需求,即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只有依据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发展趋势所制定出来的教育政策方针,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二十年后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人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当下一流的学前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所以,今日之学前教育,决定了20年后的未来社会中各行业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和合格社会人才的基础。
因此,未来人才素质决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同时也决定了未来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核心教育总目标;决定了未来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正如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先生所指处的那样:未来的杰出人才是今日一流的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培养出来的,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要贯穿当今各层次、各水平的学校。
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满足和方便的同时,也对操作人才尤其是未来的人才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素质综合化、高水平话必定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这势必将改变现代教育的整体评判结构和机制。纵观古今内外,现代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必将经历一个与今日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我们通过调查和互动等多种渠道,听取多方对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后,整理得出以下结论:在20年后的社会中,一名合格的社会人或在某个领域能够有所成就的专业人才,必将是有着极高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兼具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全局观和全球一体化意识,能够很快的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身心发展健康并具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接受过“创新教育”的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且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全素质、专业技术强的社会人。引用北京博凯智能全纳幼儿园,殷红博、申捷两位的观点,即未来杰出人才素质=超常的智力结构+优势非智力心理素质+优势知识结构+强健的体魄+高雅的艺术修养。只有综合了以上所述的多种综合能力及素质,才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中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现有学前教育创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学前教育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实践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创新人才的培养过于死板,缺乏新思维
2、学前教育科目陈旧,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
3、学前教育教师缺乏实践,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难度大
由以上可以看出,要想解决我国现有学前教育创新建设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
第一,大力加强对学科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明确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特色;
第二,紧跟时代步伐开设应时课程,加强学科建设;
第三,定期鼓励、组织教师深入一线,用实践检验提升理论。
五、学前教育创新所涉及的具体方面及措施
1、学前教育的制度创新
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教育中突出的短板。随着入托、入园的高峰到来,许多大城市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这个似乎突然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前些年的教育行为中找到明确的原因。由于缺乏预见,前几年中,大量地方自办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幼儿园这一教育机构推向了市场化。在个别地方学前教育经费缩减的情况下,较少的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了勉强得以生存下来的公办“示范园”中。还有些开发商为哄炒地价,不惜斥巨资打造业主专属的贵族幼儿园、中小学,出现了“入园贵”、“入园难”的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各地方已经开始了不同的探索。这种探索下,毕竟带来学前教育制度的一种创新。而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具体实现方式其实是非常多样的,主要是充分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调控手段,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自办幼儿园,通过低价或免费提供教育用房抑制幼儿园价格,规范和监管市场价格,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以及补贴幼儿教师工资,提供幼儿教师培训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待遇,奖励行为规范、品质优秀的民办园等等。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改变直接举办昂贵的公办园的思路,通过补贴或购买学位、补助经济困难儿童的方式资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不仅经济效益更高,而且受惠面更大,能够更有效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价值,真正造福于大多数儿童和家长。
2、学前教育体系的创新
学前儿童创新教育的目标最终靠“教育创新”来达成。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建构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学前教育理念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学前教育技术创新”和“学前课程教学创新”。
学前教育是学生人生教育的开始,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快学前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的速度,以促进创新体系积极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加速学前教育创新体系的有如下几点建议:
1、严格遵循学前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构建学前教育创新体系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原则进行,以加快体系构建速度。建立起家长为辅,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2、重视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整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之间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创新学前教育体系中的课程结构;
4、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相关管理体制;
5、改革学前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
3、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未来的必然趋势。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全面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幼儿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创新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大力探索培训方法、内容和机制。利用网络培训的优势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教学信息的共享,培养教师将多媒体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使教学数字化。
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以突出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促进办园质量为宣传重点,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的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重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现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主题
加快发展、规范办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三、宣传时间
20xx年5月25日至6月25日。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宣传活动的领导,成立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五、实施步骤
1、动员阶段:5月25日至6月2日为宣传动员阶段,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召开幼儿园教师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动员。
2、实施阶段:6月3日至6月21日为宣传实施阶段,根据宣传工作方案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向教师和广大家长宣传国家和省市学前教育政策,同时抓好活动的落实。
3、总结阶段:6月22日至6月25日为活动总结阶段。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六、宣传活动方式
1、广泛开展社会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现场解答村民问题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学前教育政策,同时力争邀请媒体给予报道。
2、深入开展园内宣传。在宣传月期间要组织全园教师集中学习,同时向广大幼儿家长宣传国家和省市里有关学前教育政策。尤其要组织教师通过撰写学习笔记、集体交流等方式,深刻理解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以及幼儿园办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增强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召开1次全园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主要介绍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和幼儿园科学办园理念。
七、活动要求
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我园特点,紧扣主题,精心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充分体现特色,统一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2、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悬挂标语、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提高宣传质量,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高度重视宣传活动的安全工作,保障所有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通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期取得社会对学前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4、活动实施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主要总结宣传活动的部署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注意发现宣传月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予以宣传和表扬。
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活动时间
6月12日至6月28日
三、宣传内容
(一)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分解方案的通知》《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太仓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的通知》等学前教育政策措施,宣传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学前教育管理制度。重点宣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江苏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幼儿园教育行业标准,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
(三)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提升广大家长的育儿信心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各园要围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主题,广泛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向家长推荐教育部科学育儿网,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联合制作的系列谈话节目《回归快乐童年》将于5月26日至6月13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每天18:30分,周一、三、五首播,二、四、六重播)。主要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让广大家长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理念及学前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广大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规律,提高科学育儿能力,为广大幼儿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四、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实施步骤及活动形式
(一)发动阶段。
6月12日前为宣传发动阶段,幼教中心制定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二)实施阶段。
6月12日至6月28日为宣传实施阶段。
⒈各幼儿园要利用网站、宣传栏、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印发宣传册、宣传单、现场解答幼儿家长问题等方式宣传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⒉多形式开展园内宣传。各幼儿园教师集中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尤其要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幼儿园教育行业标准,通过专业研修、教研活动、园本培训、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帮助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水平,力求将专业规范融入保教工作,在保教工作中内化专业规范。
⒊多方法指导科学育儿。在宣传月期间,通过向家长开放活动,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发放家教指导手册,宝宝博客群讨论等方式,覆盖所有在园幼儿的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的教养行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通常指学校通过参考现实社会对此专业的需求和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所开设的学科门类、教学科目和学时数。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制定的。以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因此艺术课程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重要课程。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拥有工、文、理、经济、管理、教育等学科门类,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宗旨。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学已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常州工学院已与20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便是其中之一。VIA大学学院是丹麦一所覆盖了整个日德兰半岛核心区域的公立高等院校,同时也是丹麦最大的大学和丹麦第三大高校。社会教育学院是丹麦VIA大学下设的6大主要院系之一,主要承担教师培养、社会学、继续教育以及幼儿师资的入职培训课程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处在探索阶段,特别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如何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合作,加强对丹麦课程设置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和改革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设置。
1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1)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以2011级为例)包括有通识课程模块(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实践实习)等四个部分构成。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都设置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常州工学院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等。学制4年。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从事基础艺术教育的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
(2)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丹麦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我国不同,幼儿教师由托幼机构负责管理,在入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入职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完成。与我校合作的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就是为丹麦幼儿教师提供入职培训课程的大学之一。入职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有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课程(占30%);社会和健康领域学科(20%);文化与活动学科(40%);沟通、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学科培训(10%)。其中艺术课程包含在文化与活动学科领域,包括音乐、戏剧等课程。丹麦学前师资培训非常注重职业性技能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钢琴、美术、舞蹈、折纸、戏剧等艺术课程。学制3年半。
2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
根据以上图表两校艺术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
(1)从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我国的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两部分,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实习。艺术课程占总学时的18.8%,实习占总学时的15.6%。丹麦的艺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也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职业技能课程占70%,实习占总课时的23.17%。丹麦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为期41个月的学习中,有38周安排了实习。由此可以看出,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大体相同,都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习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丹麦的实习时间和课时比例明显比我国实习的时间长、比例高。
(2)从开设艺术课程的内容上,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还开设了戏剧课程。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又将艺术课程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共分为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14门课程。主要是艺术技能类的课程,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选修课程相对较少。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只是将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门类,没有再进一步划分,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包括艺术理论课程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修的如音乐、律动等艺术课程。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相对比较具体、细致,但艺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
(3)从艺术课程培养目标上看,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师资。因此各门艺术课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及课后小结。所有教学过程都严格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执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也十分明确,重点放在入职的实践能力上。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以此为核心。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都十分明确,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能胜任岗位需求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在艺术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有很多相似处,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大,艺术课程内容机动、灵活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思考
通过对两所高校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设置都非常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而且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艺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支撑。目前我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还不够合理,特别是艺术技能课程与艺术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均衡。加强艺术技能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艺术理论课程,没有艺术理论的支撑,学生的艺术技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钢琴考级通过十级,但即兴弹唱的能力、歌曲和舞蹈创编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艺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必须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要。如将音乐基础理论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相结合,通过音乐理论指导学生即兴编配和弦,组织伴奏音型。还可以运用音乐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编创等。通过艺术理论指导和强化艺术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其次,进一步加大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相互渗透。目前我国幼儿园涉及五大领域的课程,艺术课程都涵盖在艺术领域的课程中。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如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幼儿嗓音的特点,语言能力、领悟能力、心理活动等多方面有所了解,这就需要与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紧密联系,如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学前教育心理学、师幼互动原理与技巧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彼此的渗透。一方面要加强艺术技能课与艺术教法课程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前教育各类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2)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内容都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这也是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内容零散,分科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渗透,选修课与必修课分布不均衡,必修课多而选修课少,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对艺术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展选修课,选修必修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加大实践的力度,课内课外结合。首先,整合艺术理论课程,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上不要求过难过深,以广博为主。因此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上,应注重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实用为宗旨,在难度上适当降低。根据幼儿园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整合一些艺术理论课程,开设艺术综合选修课。如音乐、美术、舞蹈三门史论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艺术概论。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三门鉴赏课程整合为一门艺术鉴赏。通过这些艺术综合选修课,让学生对艺术发展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拓展。其次,整合艺术技能课程,开设具有个性的艺术必修课,加强艺术课程间的联系。将开设的艺术技能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乐理、视唱两门课程整合为音乐基础课。手工、民间美术、环境创设可以整合为手工;将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整合为钢琴即兴伴奏;将儿童舞蹈表演与儿童舞蹈编创整合为儿童舞蹈编创等。通过艺术课程的整合,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还要开设具有个性的,与幼儿园教学有机结合的艺术必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画、卡通画、儿童舞蹈编创等,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使艺术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最后,重视艺术实践的质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职业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包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和每年一次的技能汇报演出。按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艺术技能课通常8~10人一起上课,每周两节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授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堂参与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应适当控制学生上课的人数,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增加学生的课内实践时间。课外实践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在每学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期间,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通过艺术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此外,在每学年一次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中,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的艺术技能进行综合展示。不断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实习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使艺术实践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入职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3)明确艺术课程目标,体现学前特色,具有创新性。应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转变观念,把重点放在入职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根据艺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幼儿园艺术教学实际,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通过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比较,我们发现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41周的学习期间,有38周实习。从第一年12周义务实践,到二、三年每年13周的有偿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也有明确的任务。包括实习讨论、获得报酬、前往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实习等,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很强,实习的质量高。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从大二开始每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见习、实习,从对幼儿园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实习的目标并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强。我们可以借鉴丹麦的经验,在每次的实习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和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同时,及时与幼儿园沟通,让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自己在学校艺术课程学习的不足。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以呈现国际化趋势,如何按照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已成为各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通过我国常州工学院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指导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侯艳.丹麦学前教育教师入职培训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1(02).
[2] 高润,崔映芬.北欧五国学前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
[3] 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4] 刘璐.童话王国丹麦的学前教育概况[J].教育导刊,2009(3).
[5] 孟雅杰.中外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
[6] 王贺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J].世纪桥,2011(7).
[7] 郑建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2:12.
[8] 张建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6).
[9] 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03).
一、音乐设施配备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超过80%的单位都配有DVD播放机、音箱等基本音乐播放设备;有超过一半的幼儿园配有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同时配有钢琴或电钢琴等大件乐器以及电脑、投影仪等电子设施。而调查显示,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83.3%的幼儿园连手鼓、沙锤等简单乐器都不能提供,更谈不上乐器和设备了。音乐教材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没有音乐教材,大部分是通过教师弹唱的方式教授儿童歌曲。虽然有75.3%的幼儿园开设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游戏课、音乐美术课、音乐舞蹈课等交叉课程,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在课上大多会选择让幼儿欣赏乐曲、做与音乐内容无关或关联不大的游戏活动,极少会选取教授京剧、黄梅戏等古典艺术进行教授。
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在农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前儿童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所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95.3%的幼儿园能够保证至少一年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其中有84.7%的幼儿园会组织孩子做韵律操。在文艺活动中,62.4%的幼儿园能保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单独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需求与喜爱。在没有开设音乐课程的幼儿园中,也有66.7%会组织文艺汇演,并教授幼儿简单的集体韵律操。可见,即使是在农村,在受到很多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教育机构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是有一个基本认识的。
三、师资力量配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中(建园规模多在百人左右),有近70%的幼儿园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且多为兼职;个别有两名音乐教师或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幼儿园,规模基本上都超过100人。通过访谈得知,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学前音乐教师都是幼教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她们基本上没有成熟的实践教学经验,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92.9%的教师认为音乐对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性格养成有帮助,但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师资能力教授儿童简谱或五线谱等读谱知识以及时值、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只有38.8%的教师系统地学习过音乐教法。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幼儿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增开音乐课来满足幼儿对于音乐的热爱与需求。
这些幼儿园中,只有40%左右的教师听说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相对突出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艺术能力作为一种特殊才能,虽然在每个孩子身上体现出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但他们在学前时期可塑性很强。对孩子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农村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主要以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节奏感、律动感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为主。面对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困难,相关研究者应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服务农村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吉林省农村学前教学现状的教学模式,尝试农村学前音乐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样也可以使高校学前教育资源拓宽实践平台,为实现高校人才和农村缺口的有效结合提供帮助。
四、总结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急需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援助,70%以上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够在设施、设备以及专业教师方面提供支援,超过60%的幼儿园希望高校能提供教材、教法以及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支持。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能向“缩小教育差距”的理想再迈进一步,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吕爽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策划人语:我们这里说的“国培”是指始于2011年的“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该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培训对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包括:(一)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三)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可以这么说,“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以下选登的“国培心语”便是安徽省参加“国培”项目的幼儿老师的反思和总结,如何实施培训,如何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幼儿教师如何看待培训,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等一大堆命题和话题,我们从“国培心语”中获得有益启迪的应该很多很多。
乘着幼教的春风,来自安徽省六个地区的59名学员于2012年2月10日相聚合肥桐江宾馆,参加了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国培计划(2012)——安徽省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开班了。
在“国培”短短的二周学习里,我认真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心和尽心的指点、教诲,反复整合收集到的相关资讯,静静地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在一轮轮的思想风暴中,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索……
红色“风暴”——拓展国际视野,挖掘内涵教育
“站得够高,才能看得够远”。学员们多来自幼教管理岗位,日常的专业理论和探究几乎呈现“单一”的态势。要想使我们在理念方面获得深层次的提高,必须有步骤地调整我们的视野角度。培训部的老师深谙这一关键点,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孙诚老师来授开篇第一章。
在《教育规划纲要》的专题讲座中,孙诚老师从宏观的角度,来诠释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解读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学前教育政策走向。讲座中列举了欧、美等各发达、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教育公共投入比例和幼儿入园率等大量数据。正是在这些具体的国际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的比较中,使得我们逐步认清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国际幼教发展的历程,理清未来的自己在地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的立足点,能够结合自己的园情,学习制订适宜、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实地去践行相关的举措。
黄色“风暴”——感悟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
1.深化游戏的理念。
《规程》和《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耳熟能详的话,可是细究起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是大有人在。通过丁海东教授对幼儿心理理论,以及“大知识”和“小知识”的精辟讲解,我才理解:幼儿是因为心理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而自觉产生游戏的行为,也正是在游戏中,因为环境和同伴之间的游戏互动,幼儿才能通过模仿、交往等模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内隐学习的模式形成,促进他们的心智成长。
在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观点上,丁海东教授赋予游戏更通俗的说法。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因其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社会性的特点,所以丁教授称“游戏是儿童的维生素”,孩子在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面对生活中不可被意志转移的事,不论正、负面情绪,游戏都能够帮助幼儿渲泄某些情感,做些象征性的弥补。各类游戏的规则能使参与的幼儿易转为主动者,有利于活泼、开朗、自我中心意识的形成,以及换位和社会性的思考。
2.寻求区角游戏开展的有效性。
从目前幼儿园区角游戏开展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共性问题。老师们在区角的丰富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可孩子们的兴趣点却非常低,参与的积极性弱,游戏水平总也上不去。引用老师的话来说,“咱不怕做,就怕孩子不玩”。戏称区角活动的开展是件“疲于奔命”的事,“出力而不讨好”。瞧,区角游戏中“玩”得最“开心”的是老师。她们就跟花蝴蝶一样,“唰”地飞过来,再“唰”地飞过去,满场子转悠却不得其效。
在专家教授的指引下,我们领悟到区角游戏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1.区角游戏的虚假情景性强;2.材料的规则往往因辨识符号使游戏具有艰难性;3.游戏目标的针对性有所偏差;4.教师的观察点不到位等等。解决的关键是活动区的材料有效性投放。
绿色“风暴”——读你,是我的快乐
“孩子不是白纸,而是一本书”……这是合肥市京狮幼儿园园长在侃侃而谈中我捕捉到的一丝信息。
曾经的我也同大多数幼儿教师一样,认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张白纸,自然、生活的点滴都会在这张纯洁的白纸上留下醒目的印记。因此,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是努力地以“爱”作笔,在这张白纸上一天天地打上美丽的底色……
在“国培”学习的日子里,在一点一滴的反思中,我重新来定位孩子的世界。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讲究教育的公平性。认真解析每个孩子,走近、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读书”。
那灵动的小脸带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飞扬的思绪有着魔法神奇。每天的每天,带给我们无限惊奇的是孩子;带给我们无尽喜悦的是孩子。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在白纸上着色,而是要学习去看这一本本书,一本本精彩的书。它蕴含着丰富的色彩,瞬息万变的内心世界……翻开书本的每一页,那里有着阳光、花朵、星星和月儿,每天给我们带惊叹和喜悦。
是啊!或张扬、或沉稳;或调皮、或乖巧……正是这一个个书般的充满灵机的孩子,妆点着我们的天地,给我们带来的是充满变幻的世界。因为读他,我们的生活在这里飘香;因为读他,我们的日子变得丰满。
蓝色风暴——从“观察”做起,谈教师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17-01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头等大事。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几期性质恶劣的砍伤幼儿的恶性案件,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反响。
一、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逐项落实到人。
1.幼儿园作为最初级的教育,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各岗位人员知道知己岗位中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安要要求做会给幼儿带去什么伤害,比如,教师不能留指甲和长头发,以免伤害到幼儿皮肤。对大型的活动要有应急预案,保障幼儿的安全环境。
2.幼儿园每天早上落实晨检制度,拒绝疾病传染。门卫有签到制度,外人不能随意进入。接送卡可以保证幼儿每次接送必须是自己的亲人。
3.食品安全在幼儿园也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重要环节。有专业的采买员负责每天采买新鲜的肉、鱼、素菜等等,供货商有相应的资质,并提供相应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每天食物留取样品进行保存,确保各个环节责任清晰,落实到人。
二、教师教育幼儿懂得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
1.教师一定要树立“与其事后处理,不如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同时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健康成长。据调查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教师麻痹大意,缺乏一定安全知识情况下。因此,我们工作中,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掉以轻心,认为“意外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而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给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学会珍惜生命。
2.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用妈妈的心、婆婆的嘴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耐心地向幼儿讲解必要的安全常识安全常识是人们历经灾难后,在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防护措施,对幼儿来说有些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灾难也会降落在幼儿身上,加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难以预料性,所以,幼儿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安全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难,保护自己。
3.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幼儿期的神经细胞反应时间短,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即容易养成习惯。成人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4.教师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抓住有效时机随机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意外事故往往发生在日常我们没有意识到会发生的时刻所以,安全教育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之中,重视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当班上孩子出了“状况”,教师应利用这一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给孩子们留下较深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家园共育,共同铸成保护幼儿安全的城墙
1.明确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育工作。安全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与家庭只有紧密配合,教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成果。幼儿园只有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推进家园合作。才能让孩子能远离危险,健康成长。 目前,相当多的幼儿安全隐患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最大的隐患在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全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2.积极开展幼儿园安全的家长培训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平等受教育权
【中图分类号】G619.2
一、马克思教育公平的基本概念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和大众都非常关注教育公平这一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视角:1、教育学视角2、伦理学视角3、经济学视角4、法学视角5、社会学视角。但这些理论研究以西方的理论指导居多,忽视了理论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价值。
苏州大学郭彩琴教授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观》一文中阐述了教育公平观的主要内容,包括:1、受教育权的平等性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要求。2、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3、政治平等、经济发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条件。《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及其当代意蕴》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所阐述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教育平等的社会基础主要来自于,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和谐三个方面。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出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幼儿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个体更是教育是否公平的体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相当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通过立法、财政等多项措施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幼儿教育经费主要由县区一级的政府财政投入,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的支付能力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区域的幼儿教育机构所接受到的财政投入数量有很大差别。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用于幼儿教育发展的资金不足,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幼儿教育的规范性较差;而同一时期在城市地区,城市幼儿园则享受到比较好的待遇。
(二)幼儿入园难,幼儿入园费用普遍高
近几年在我国提及幼儿入园,“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在沿海城市,这种现象尤其普遍。例如在北京某城区的幼儿园,报名入园需要先拿编号,按号排队。幼儿园本来计划招生100多名幼儿,但是前来报名的家长却直接超出600多人,更有很多家长半夜就搭起帐篷开始排队。除了参与报名困难之外,幼儿还要经过幼儿园的考核,检查户口,接受面试。关于入园贵,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收费项目过多,各项费用过高。比如在一些私立幼儿园,保育费高达1500元以上,这样的收费水平几乎占据了工薪家庭父母一方收入的三分之一。此外,用餐费、班车费每项收费都价格不菲,而这些收费还不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兴趣特长班的收费。
(三)幼儿教师素质和待遇参差不齐
在一些发达城市的知名幼儿教育机构中,由于幼教起步的较早,经验丰富,资金充足因此它们自身有一套完备的招聘、选拔、培训体制。这些知名的幼教机构选配的幼儿教师通常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专门接受过幼儿教育的培训,懂得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熟悉幼儿教育的程序,在正式入职前还会接受职业培训,在工作中,在教育机构自身的监督考核下,幼儿教师会为幼儿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机构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无法吸引优秀的幼儿教师。在这样的机构中,幼儿教师往往学历偏低,没有系统的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等理论,在这N机构中,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相当于“看孩子”。一方面教师很难在这样的机构中国接受良好的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这类机构的教师流动率比较大。除此之外,发达地区公办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偏远地区公办园教师的待遇有很大差别,而在民办幼儿园中存在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的现象。
二、建议
(一)健全的管理体制
从国外管理体制这一层面来看,大致通常呈现两种格局,即纵向管理、横向管理的管理格局。就美国而言,联邦政府负责横向调控,其他各个地方各州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幼儿教育事业,这与我国的国情也有相似之处。还有一点我国政府也是可以借鉴的大部分国外政府在承担幼儿教育职能的时候,不仅靠健全的管理体制来保障,而且还具有分工明确的职责分担机制,如果某一项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完成的不合格,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负责人,从职责分担方面来说,国外部门依靠详细的法律条框规定了专门负责幼儿教育管理的人员,显而易见他们的人员是充足而又职责分明的。
(二)有效的政府监管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大众共同期待的一个大方面。幼儿教育不仅涉及到社会公平,也是家长切身追求的因为幼儿受教育的公平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幼儿在起跑线上是否一致。美国在这个方面就做的特别好,我们可以予以借鉴,比如美国的政府政策中,他们对于弱势群体幼儿进行了很明确清晰的补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不同家庭出身、不同肤色种族的儿童能够在接受教育时获得公平的待遇,营造公平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相对而言,公平这两个字在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幼儿教育领域里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城市与小乡村之间,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之间,不同阶层的儿童享受到的幼儿教育权利大为不同,许多幼儿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享受同等待遇的机会。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公平”必须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前提思想。
三、总结
要从思想上给予幼儿教育正确的认识,足够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给予公办民办园同等的重视程度,对于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教师给予同等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法律在我国政府的管理中占据很大地位,纵观世界各国政治就会发现,用法律来规范政策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对于幼儿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幼儿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化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发展和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在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已经表明,良好科学的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性格特点的养成都有特定的意义。在中国学前教育阶段的适龄幼儿大约占到中国13亿人口的百分之十,而相应的占到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我国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到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1.3%。这一比例是相当低的,随着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幼儿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未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定能取得新的进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2011年12月12日,国家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首次颁布的《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1]《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1]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园师资来源的主渠道,应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范式、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做出系统的全面的改革,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质量。
一、培养目标———反思型幼儿教师
《标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反思与自主专业发展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2]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反思型幼儿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区别于传统幼儿园教师的“忠实技术执行者”形象的本质特征。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都证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都需要实践反思性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趋势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反思型幼儿教师具有的本质特征有:他们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能担当多样化的教师角色;能建立多元的合作、对话关系;善于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当然,以上是反思型幼儿教师的终极目标特征,需要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共同培养完成,职前培养中要以此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方向。[3]
二、培养模式———实践反思式
《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要具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等基本专业能力;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并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4]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幼师院校注重师范生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没有把他们的幼儿教育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初步实践研究能力纳入培养目标,从而造成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会说不会做”、“会做不会思”,只是一个忠实的“技术执行者”,而非一个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对应于反思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要打破原有的“百科全书式”或“技能培养式”的培养范式,而以“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的、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和实践能力。[4]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新思潮的推动下,构建了“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课程体系。他们将学前教育专业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前教育课程安排的见习实习,短学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堂教学环节整合在一起,让实践要素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内容上全面整合,理念上全息浸透,课程体系上全维统整,让学生在实践统整境遇下有了实践洞察和顿悟,让实践成为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5]这种实践反思式培养模式,较好地提升了学前教育学生的反思境界,培养了他们的教育实践智慧,为将来最终成为反思型幼儿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实践整合课程体系
《标准》基本内容框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14个领域。这些基本内容,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的有效组织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表现在其课程体系的“技能型”特点,艺术类课程和师范技能课程三年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但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的掌握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力量不足;还有少量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办成了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压缩饼干”,其课程体系属于“知识型”或“理论型”。其优点是文化素养的通识课比重大,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相对厚实,教育理论较扎实,但教学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上手慢。[6]要纠正以上两种课程体系的偏向,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素质要求,处理好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三者的关系,建立与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实践反思式课程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对应《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五个模块:通识性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如大学语文、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他们的“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及通识性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理念、师德修养的培养打基础;以操作性为主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幼儿教师口语等课程,为他们的“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以实验性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如儿童生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对应于培养他们的高度重视幼儿生命与健康意识,具有观察了解幼儿、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的能力,并具有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宜指导的能力;以知识和实践并重的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为他们的“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激励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培养打基础;教育见习实习、岗前综合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对应于“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打基础。
上述课程体系仅是对应于《标准》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德素质结构的静态的逻辑推论,即使再合理、完美,也是纸上谈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如何生成其幼儿教师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就不是一个静态的逻辑结构,而是一个发生学的实践过程。因此,不能只面对完美的课程体系叹为观止,而应着力于动态生成,发力于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实施。[6]
四、课程实施———建立“三个平台”和“三支队伍”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1]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课程实施上抓落实。
学前教育专业要实施实践整合课程,必须建立“三个平台”和“三支队伍”。“三个平台”是课程实施的物质平台,包括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生社团和幼儿园实训基地。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包含美术室、声乐室、钢琴室、舞蹈室、行为观察分析室、儿童生理心理实验室等,应承担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践)任务;学生专业社团应是拓展第一课堂的重要方式,应围绕专业发展来建立,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特色需求,如演讲与口才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等,并要配备专业教师指导,提高社团活动质量;要与当地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广泛合作,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承担学院的见实习任务,并要积极探索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实践共同体的导师制模式。[6]
实施实践整合的课程体系,必须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即专业技能教师队伍、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专业辅导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教师队伍既能精于专业技能,又能领会专业技能的目的,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引领到实践反思水平,而不是停留在工匠水平;见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不仅应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而且要有理论的睿智、批判的反思和专业精神的追求,不能停留在经验的感性体验和积累中,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专业辅导教师不仅需要宽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有恰当的专业方法和专业精神引领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获得职业认同、养成职业态度。[6]
当下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中存在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培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项目为例,从新任园长自身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西安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符合《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培训经验,最终实现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关键词:
新任园长;园长培训;对策
自《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出台以来,幼儿园园长专业化问题成为幼教领域讨论的热点。该标准对制订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全面推进《标准》的落实,认真审视新任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西安市2015年连续两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进行调查,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园长参加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依托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平台,对2015年7月参训的西安市某区幼儿园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102名园长和2015年12月参训的西安市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62名园长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4份,实际回收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60份,问卷有效率97.5%。在接受调查的园长中,男女园长比例是1:16;在任职年限上,1-2年的占参训人数的59%;3-4年的占参训人数的23%;有近20%的在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时是拟任园长。大专及以下学历园长占总数的35.7%;本科学历园长占总数的62.2%;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总数的4%;专业技术职称方面,具有幼儿园二级职称的园长占总数的8%;具有幼儿园一级园长的占31.6%;具有幼儿园高级园长的占12.2%;无职称的占47.9%。所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占72.4%,19.3%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学前教育专业;8.2%的园长所学专业是非师范类。说明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水平中等,近半数园长没有评定职称。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是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的五项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业导向及《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体系》根据项目分析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园园长基本情况、培训评价、培训需求调查等内容。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的局限,研究者还访谈了10位参训园长。最终调查数据采用EXCEL2010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作为国家指令性的政策规定,已经成为新任或拟任园长必备的“持证上岗”培训项目。根据本次调查的西安市两期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度降次排序为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83.9%)、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82.3%)、研修方式方法(72.6%)、培训课程体系建设(70.9%)。说明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研修方式方法、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善。
(一)新园长自身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1.新园长处于角色冲突阶段
新任园长在任职初期,必然要面临从普通教师到管理者的角色冲突问题。“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学习是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即通过观念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等提高角色技能[1]。”因此,以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形式进行的角色学习是帮助新任园长解决角色冲突、缓解职业困惑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的任职资格培训在目标设置上,仍以满足园长们短期内“持证上岗”需求为主,忽视了这一阶段园长专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即最大限度的降低角色冲突,实现角色转换。
2.新园长职业认同感较低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管理心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当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或是自己从事的职业或研究领域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不稳定、不安全感觉。在一项关于新任园长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中,80%的新任园长承认自己在成为园长后,面临了更多困难;64.7%的新任园长认为园长的实际工作与任职前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42.4%的新任园长认为自己现在工作的幼儿园并不理想;63.5%的新任园长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认为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以上调查显示,新任园长整体的职业认同感偏低。
3.新园长缺少教育管理经验
在调查担任园长方式问题上,48.9%是通过授权方式担任;28.5%通过竞聘方式产生;民主选举产生仅占6%;其他方式产生占16%。说明多数园长不是通过民主方式产生,75%的新园长在任园长职位以前没有担任过副园长、保教主任等领导职务,也没有教育管理学习的相关经历,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任园长职业困惑,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其管理能力往往力不从心。这也暴露出目前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资格准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培训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
陕西省规定:“对所有新任和拟任校长(园长)进行不少于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设置以“应知”、“应会”为重点,采用“学前教育科学模块、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科学模块、文化学模块”综合的培训模式。”[2]目前,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幼儿园园长都对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的热情颇高。但是,在培训师资、培训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师资队伍缺乏管理
师资队伍是培训的核心,建设一支合格的培训师资队伍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自2011年教育部公布“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库以来,一些“国培计划”、“省市”优秀专家成为培训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与此同时,培训师资队伍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方面,优秀专家为了完成不同层次项目的讲授任务,疲于应对而无暇顾及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差异,造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没有邀请到优秀专家的培训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培训计划,只能降低标准聘请一般的培训教师,在培训中临时更换培训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培训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统筹培训专家资源,进一步规范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培训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
2.培训模式缺乏融合
目前,任职资格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与研讨、返岗实践研修、汇报交流三类培训模式。在一项“根据需求程度选择培训形式”的问题中,调查结果按照降次依次排序为幼儿园现场观摩(3.35)、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3.28)、专家讲座课程进修学习(2.92)、返岗实践研修(3.09)。这说明,类似“幼儿园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返岗实践研修”一类的实践培训模式,以更为直观的方式把学习放到具体的、有意义的现实情境中,使新任园长形成较为积极的职业形象认知,成为更受参训园长们欢迎的培训形式。但是,任何培训模式都不能称之为最好的培训模式,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既有优势,又有其局限性,上述各种模式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支撑。
3.培训课程设置缺少标准
目前,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对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主要是参照《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及《陕西省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有关任职培训提出的专业要求设置的。西安市某期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集中培训与研讨的课程安排情况。从培训内容涉及的领域看,主要包括教育领域、管理领域、领导领域课程共19个专题。由于缺少权威性的培训课程标准,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整合。
(三)培训制度不完善
1.园长资格制度不完善完整的园长资格制度应该包括园长资格考试制度、园长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园长专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园长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就园长资格证书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园长不是都在考取了园长资格证后才能上岗,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园长“无证上岗”或者明知需要考证而不去参加培训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
2.培训研究制度滞后
深入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园长培训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随着《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大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先后实施。但是,与园长培训的实际需求相比,培训研究、培训课程的资源开发明显不足。笔者以“园长任职培训”为主题,检索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库,发现有关园长培训的研究论文不足20篇。尽管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可以为园长培训研究提供借鉴,但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没有很好解决之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本身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供园长培训借鉴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
3.实践实训基地缺少遴选办法
陕西省要求“园长培训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文化拓展课程不少于20%[2]。”这说明实践性课程已经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那么,实践实训基地的遴选工作必然对最终的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园长多数是新任或拟任园长,主要缺少的是实践管理经验,所选的实践实训基地要以能够提供交流、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校管理现场诊断的优秀幼儿园为基本条件,使园长们能够在类似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启发。目前,陕西省只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还没有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的实践实训基地出台相关的遴选或管理办法,也没有明确已经授予实践实训基地的权利与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培训机构都是根据培训课程设置情况自行确定的,存在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等问题。
三、建议与策略
基于新任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问题,对调查结果从新任园长专业发展、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梳理出改进培训效果的措施。
(一)新任园长专业发展方面
1.实现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1]”《标准》对园长的60项专业要求主要是针对园长的不同职业角色提出的。虽然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同,但幼儿园园长与中小学校长一样应该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新任园长必须明确这三重基本的角色定位,在掌握园长职业的地位、性质及其职能基础上,完成角色转换。如果将所选样本的培训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学习领域,即领导力课程、管理课程、教育课程,对应非常、比较、基本、不四个层次,以4、3、2、1进行计分。根据重要性程度,降序排列为“领导课程”(3.68)、“管理课程”(3.29)、“教育课程”(3.13)。根据平均分,三类课程的得分都在3分以上,说明园长们认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
2.明确专业自我
借鉴美国学者凯尔克特曼(Kelchtermans)1994年提出的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任务知觉、未来前景等六个方面在内的教师专业自我概念[3],以明确幼儿园园长的专业自我,实现角色转换。园长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园长我是谁”的认识,即园长对自我在领导过程中形象的认识;自我尊重———园长对自我在工作中的专业行为被接纳和自我价值被认可;工作动机———园长进行职业选择并长期坚守岗位的动力;工作满意度———园长对自身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园长对自身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园长对幼儿职业生涯工作境况和未来发展的期望。诚然,新任园长不可能仅仅通过短时间内的任职资格培训,完成上述的专业自我过程,但是,这提示我们,在帮助园长学习专业标准中模式化、程序化的专业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新任幼儿园园长的心理成长以及专业精神的发展,这对于新任园长明确专业自我,实现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教育管理课程
对于很多幼儿园园长来说,能够从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证明了园长在担任教师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是,新任园长在教师阶段积累的专业能力仅适用于“教学领域”,而担任园长后急需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知识”却知之甚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强烈的知识重构意识,才能实现从“教学专业”向“管理专业”、“领导专业”的转换。针对这一现状,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开设一个无门槛的任职资格培训,让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幼儿园管理的教师提前学习部分教育管理课程,不是为拟任园长提供“上岗证”,而是让他们明白园长的岗位职责,帮助他们在“教育者”与“管理者”和“领导者”身份上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二)培训组织管理方面
1.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复合型园长培训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师资主要负责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兼职师资主要负责课程讲授。目前,培训师资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方高校或教科所中对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二是熟悉国家教育政策及发展战略以及地方教育发展现状的教育行政官员;三是具备先进办学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幼儿园园长。最后,在培训市场上还活跃着一批已经从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休,但仍然有能力从事培训服务的专家教授,他们以个人身份进入培训市场,作为培训师资的有益补充,为培训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师资队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类别课程的讲授任务,又可以有计划地对培训专家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调控。
2.多元融合培训模式
目前,园长培训已经形成的几种相对固定的培训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局限性。其中,安排专题讲座课程,可以使培训机构根据参训学员的共性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是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全员培训时经常采用的一种培训形式;现场观摩则是以优质幼儿园为基地,为参训园长提供生动的管理实践教学;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可以就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工作坊是一种专业引领和专业分享平台,一般是以一名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为核心,引导参训园长共同探讨某个话题,这种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形式,立体化地实现了对新任园长的专业发展路径导引;在影子培训中,把参培园长放到真实的幼儿园管理场域中,通过细心观察专家园长的日常领导和管理行为,使新任园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办园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方面的间接经验。因此,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现场观摩、主题论坛与经验交流、工作坊、影子培训等实践模式融合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培训,更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培训的针对为辅和实效性。
3.制定培训课程指导方案
任职资格培训的培训对象是幼儿园新任园长或拟任园长,培训目标是为帮助园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办园思想,培养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民办幼儿园急剧增长,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需求逐渐加大。尽快制定幼儿园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课程指导方案以及课程标准,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力图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化的课程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参训园长达到:形成正确的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具备相应的幼儿园管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幼儿园管理方法;具备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相应的管理策略;具备反思教育与管理实践能力,认真总结办园思想和管理经验,有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培训制度建设方面
1.出台规范性培训制度
《标准》的实施意见部分指出:“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要根据园长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完善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改革培训模式和方法[4]”。目前,结合西安市园长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实际现状,应从培训课时、培训师资、考核评价等方面明确有关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规范性要求,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三类培训体系,实现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园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园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形成新任园长资格培训的规范市场。
2.建立培训研究制度
省、市、县三级培训机构要做好训前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训后培训效果跟踪调查工作,与参训园长共同确定培训方案,在当下的培训格局中,应尽快成立中小学校长(园长)培训研究机构,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基础,就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各阶段的专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园长的培训需求,实现以研促训,研训一体化。
3.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库
尽快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共同遴选实训实践基地库。其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文化单位作为文化拓展培训实践基地;培训机构负责遴选出一批优秀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实训实践基地[5]。”基地遴选时要注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实训基地。首先,所选企事业单位必须特色鲜明,在管理模式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所选学校在文化建设、团队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具有展示、借鉴和示范性。再次,所选园长自身参与过中小学、幼儿园园长返岗实践研修或影子培训等实践培训活动,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熟悉实践培训流程。最后,教育管理部门对所选实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地开展实训的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表彰或批评。
作者:杨帆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洁,李爱华.促进新任校长的角色转换———对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目标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8):31.
[2]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的意见[EB/OL].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