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主招生申报材料

自主招生申报材料

时间:2022-08-23 10:3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主招生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主招生申报材料

第1篇

【关键词】问题 对策 自主招生

1. 引言

高考制度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国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对考生而言,高考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传统高考从内容到方式的“大一统”,不仅导致各类高等学校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拔合适的人才,而且造成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倾向日趋严重。2003年,教育部开启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提出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部分高校获得了自主选拔的权利,同时也使得许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相关学者认为:自主招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模式”,是我国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部分学者对高校自主招生持否定态度,认为自主招生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新的教育不公[1]。本文将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对自主招生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自主招生的必要性

(1)自主招生制度能够增进教育公平

由于各省高校数量分布的严重不均,重点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分布的严重失衡,部属重点院校的分省招生指标制度对本地考生给予特殊照顾,严重歧视了外地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分省招生指标制度几乎成为今天高考招生不公的代名词[2]。

高等教育是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应该按照机会平等原则公平分配给所有公民。在高校招生制度有失公平的情况下,考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教育公平不复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平,由于教育公平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功能,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反省和重构高校招生制度。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逐步探索扩大高校招生自,最初通过保送生政策、三校生选拔试点、3+X等措施使高校获得一定的自。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人才,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受区域限制地提交申请材料。同时,自主招生制度也为高素质高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莘莘学子不再因招生指标制度对名校望而却步,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各高校所需要的人才,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这个平台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学习。

(2)自主招生制度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的藩篱

在当前教育招生体制下,为了使学生能在高考中拿到较高的分数,学校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培养的却是读死书的应试教育人才。小学以中学教育方法和培养方向为模式,中学以大学考试为目的,级级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形成了一种“格式化”的教育体制。在这个体制中,每一个低级别的学校成为高级别学校的“原料加工厂”。照此下去,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多元文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教育环境。

实际上,高考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以分数为唯一的选拔标准。如果将高考认定为一种标准化测试,意义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不否认高考,自主招生是对统一高考的补充而不是否定。任何一种考试方式都是具体的,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具体的方式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所有高校。与通过单一的高考成绩来筛选出来的学生相比,自主招生选拔过程增加了面试环节,考生可以展示书面材料中难以表达的内容,如个性特点、表达能力等,使考生的入学申请更具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更加直观地获得有关大学的情况。通过与考生的多途径接触,包括申请过程中的电话或当面咨询、大学校园参观、面试以及书面材料的阅读等形式的交流,高校与考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互相了解与信任的关系[3]。

3. 目前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自主招生制度通过十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招生标准不明确,缺乏科学性

在传统的高考制度中,高校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录取学生,所谓好的学生,就是高考成绩高的学生。而实际上,高校招生考试并不是要将学生分出好坏,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需求的学生,高校招生考试时应该考虑的关键是是否找到适合本校学习的学生。然而在目前自主招生制度下,各个学校招生简章中“有创新意识”“有学术潜力”“性和素质优秀”等表述可以适用于任何高校,并未体现出其各自特色。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招考机制,制度不够健全,科学招考能力有限,致使招生院校试题的测试目标、测试整体性、测试功能等都颇受质疑。

(2)定位不清晰,仍未跳出传统高考方式窠臼

在现有制度设计下,考生面临多次应考的压力,考生要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课测试和面试,通过选拔的学生仍需要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是否“上线”要求为录取依据,这意味着考生要参加两次重复的文化课考试。而一般考生都会报考多所大学,这样考生就要参加多次文化课考试,反而加大了考生负担。

(3)考核方式单一,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初衷

学生不是同质的、单一的抽象群体,而是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人。独特性意味着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所有的学生,以往的统一高考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笔试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现行的自主招生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多样性的因素,但目前来看,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笔试和面试为主。统一的笔试虽然能够测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容易操作,也更客观化,但很难测试学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方面的品质,比如口头表达、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面试虽然更主观,更难以操作,但能够测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层次性、敏捷性。要想通过自主招生制度实现招生的多样化,还需在考核方式上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不仅仅取决于笔试和面试的成绩。

(4)具体操作环节不规范,导致新的教育公平问题

目前,实行自主招生录取工作的高校基本采取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选拔的方式。由于高校基本采用网上公布招生简章、网上报名和网上通知相关事宜的方式,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及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相关程序。但是不同区域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难免会对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考生的机会公平性产生影响,致使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4]。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国家教育本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的,自主招生制度所带来的政策的不公而越来越多,只会加大教育的城乡差距。

另一方面,由于对自主招生监管不够,过程不够透明,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不少考生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上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危害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4. 进一步完善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招生标准明确化、科学化

高校应根据创新人才选拔和专业培养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传统、学校类型、学科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特色等方面因素,利用好招生自,充分发挥自主性,建立独特、清晰的人才选拔理念和招生目标,指导自主招生实践。

由于大学招生是对专业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大学必须组建一支专业化考试招生队伍,承担考试招生研究、制度制定、命题、面试等任务。对组建起来的队伍,招生办应组织对其进行考试、命题和面试的专业化培训,了解高考和自主招生的现状,学习掌握考试、命题和面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根据学校的招生目标和要求,命制高质量试题,组织高水准面试,为学校找到合适的、高素质的学生[5]。

(2)改变现有考核方式,减轻考生重复考试的压力

短期内,在不能改变统一高考的大趋势情况下,以高考成绩作为文化课成绩,高校只组织面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考生的压力,同时也解决了各高校自主命题的公平性问题。

而从长远来看,应建立第三方专业化考试机构,逐步开发类似于美国的SAT考试。考试管理机制应逐渐由政府行为向非政府行为过渡,也就是由目前政府组织考试转变为由非政府部门开办的教育考试服务部门组织招生考试,以第三方考试机构提供的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笔试标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成功实例早已证明,非政府部门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工作。考试管理部门和招生部门分离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考试机构,可避免考试舞弊现象[6]。

(3)增加次数,考核标准多样化

既然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那么就不能过分倚重以文化课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废止对申请学生进行“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量化评定方法,采纳多元化的全面综合评定方法,建立包括综合素质发展、学校推荐、个人表现、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大学测试面试等信息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考试内容也应由目前的侧重知识考核向技能考核倾斜,取消文理分科,缩短考试时间,增加考试次数,让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考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时间。一年只为学生提供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对学生和大学既不公平,又不合理,学生若有任何闪失,将耽误一年的时间,大学也可能因此失去一位博学多才之士。

(4)强化监督机制,更加注重教育的社会公平性

自主招生录取工作管理办法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信息手段便利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尽量消除因考生所在地等因素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网上报考的基础上,部分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可增加校长实名推荐名额。这就需要平衡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再仅限于发达地区重点中学。

针对考生申报材料真实性确认的问题,教育部可成立专门的机构,采用统一平台实行统一收集和权威。统一平台对中学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权威,能够为高校提供真实可信的证明材料,便于高校之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协调建立各类比赛的权威性认证和,尽量将高校认可的相关竞赛汇总,在公共平台上,便于考生和高校按照自己需求进行统一查询,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隐性成本的增加。

政府应强化监督机制,规范自主招生中的各种行为。按照教育公平原则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也要强化社会各界对高考招生计划的监督,达到人人具有平等竞争高等教育的机会,改变少数人享有的权利为多数人享有的机会和权利。

5. 结束语

大学招生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其运行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透明、监督机制是否公平健全、道德价值观是否高尚利以及社会整体发展是否文明协调等等。传统的招生制度,已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向国际化迈进,更无助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开展在我国高考制度改革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需要理性地审视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科学的精神与创新的思维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自主选拔录取作为推动高校招生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在其推广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才能切实为高校人才多样化选拔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唐国安,李小波.从复旦、交大的招生改革谈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趋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6,4(3):5-7.

[2]王卫明.高考招生的地区差异与地区均衡――对高考招生平等性问题的另一种解读[J].社会科学家,2013(1):53-57.

[3]乐毅.美国高校本科招生模式及录取标准及其价值取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6,4(3):17-20.

[4]王云海,李永乐.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