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1:0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知识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两个或者两个对象之间创造和传递知识的应用[1]。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可视化逐渐受到诸多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推动教学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一)知识可视化的意义
知识可视化是研究如何应用视觉表征改进两个或两个对象之间复杂知识创造与传递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强调复杂知识的创造和传递,认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仅仅靠文字就能够传递、表达,没有借助知识可视化的必要。在教学领域中,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以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2]。
(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双重编码理论,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加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视觉表征、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所以,现阶段的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脑科学理论在知识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知识可视化理论。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利用视觉表征特点,直观展现化学魅力
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学中的视觉表征主要有思维导图、概念图、动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多数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使用图像和图表来辅助教学,视觉表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缺乏从知识可视化的角度去深度的剖析和制定教学策略,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待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教师利用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整合知识,简化板书,在学生思维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动画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微观结构,反映物质的本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知识,了解微观世界;演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规范操作,防止意外发生,起到警示作用。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发散思维、整理思路和浓缩知识的作用。利用图像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试验器材结构,利用图表浓缩课本知识,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区别,方便记忆。丰富的视频、动画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化学学习体验,视觉表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化学、学习化学,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在化学的世界中自由的遨游,并能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发挥初中化学教学的价值,避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单一”、“枯燥”的代名词。
(二)应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刚开学的阶段,由于讲的知识较少,课后没有作业,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介绍给学生,说明思维导图的用法,教给学生具体的画法,并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笔记,最后上交验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笔记进行点评,使学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方法。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溶解现象》这两章的教学中,可以使用概念图的方法,因为这两章的化学概念较为集中,通过概念图的方法,可以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将概念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可以展示电子的得失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展示原子分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外层电子层数”的意义。通过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元素和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从而从根本上理解化学的本质,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图像和图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图像和图表,利于学生深刻的认识概念。通过图像和图表,纵横对比,明确概念,例如教师在讲解元素的意义时,可以利用表格列举氢原子和碳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总结出“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结论。浓缩要点,简化笔记,例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过程中,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研究和学习都是从俗称、性质等几个方面去进行的。通过浓缩要点的方式,以便学生在复习时总结归纳相近的知识。灵活运用表格,简化笔记,例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都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将其整理归纳在同一个表格中,让学生自主总结知识规律,将初中化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的特点和区别,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记忆,区别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可视化概念的出现,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迎合了对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改变的新需求。视觉表征的概念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涵,为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道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视觉表征的概念精心设计教学概念,尽可能的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量化,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82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课程之一,课堂教学包含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要配之以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消化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要点和操作原则,从中补充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受农村学习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实验能力普遍较差,而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却逐年提高,且化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动手与创新能力。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自我监控等综合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农村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很多化学教师没能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有人重理论轻实验,有人轻实验重理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教学抓不牢,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入门技巧。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基础的化学入门知识以及培养基本的自然科学思维,这要求化学教师要狠抓化学基础知识教育,稳扎稳打巩固初中生的根基。就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只顾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实验设备不足或过于陈旧,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农村初中教学投入有限,进而导致化学实验设备的不足,老旧的设备没能及时更换。教学硬件上的弱点是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硬伤之一。此外,农村初中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仍停留在传统的课本说教上,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实验操作的演示。
3.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关系处理不当,教学效率不高。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理论和实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提高,忽略学生探讨科学、走近科学的潜质,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化学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化学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在理论学习时对实验充满好奇,在实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化学知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改进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教学的关系:
1.加强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打好化学学习的根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于浅显易懂的元素、公式以及化学现象,通过最基础、最基本的教学来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化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化学思维。化学教师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具体情况,不要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只有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化学课程教学,才能不断打好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根基。
2.充分发挥实验操作的教学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活跃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的操作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课本上的知识点也将会呈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有趣的化学实验中萌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化学课程。
3.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实验操作思维,在实验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自然科学的教学讲究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实验与理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灌输实验操作的思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要不断引申到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将不断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给固体物质加热时,一定要注意:“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炸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均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在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要注意:“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拭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只有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及时吸收。
总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细致、全面地考量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本,提出适应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农村初中学校综合教学条件比较薄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农村化学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最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操作高度融合,不断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翠平.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23)
【关键字】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水平以及经验知识,为指导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与知识结构。“学案”实质是老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构,成为教与学的桥梁,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媒介,具有“导思、导听、导读、导做”的功能。而“学案导学”则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增强学习能力为核心,用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不断掌握各种技能训练。从教学角度来看,初中化学实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它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导学案”,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特点,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意义
(一)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在初中化学中实行“学案导学”的模式,教学重心由“教”转入“学”,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小结,在得到老师赞扬与鼓励后,不仅能激发学习动机,还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自学探究中,他们会不断意识到自身能力,从而学会利用潜在能力开始有效率的自学。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老师一味的知识灌输,让学生没有太多的思维空间,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质量不尽理想。而现代学案导学,则是老师不讲或者少讲,让学生自己领会课本大意,进而养成乐学、善学的好习惯。
(二)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快速掌握课本内容,还能开拓学生思维。在化学课堂中,发问质疑与自主回答的学生增多,要求上台展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从而在增强学生表现欲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透彻。
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让学习方法存在很多误区。“学案导学”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方法指导中,对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三)能有效增强老师业务水平
在化学“学案导学”中,由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对老师的备课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要求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工作,很少有预先设计好的,所以要求老师在融汇贯通的同时,进行更加全面、生动的讲解。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致力于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编制与实施
(一)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编制
学案设计作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成果的保障。因此,老师在备课中,必须根据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增设对应的卡片资料、教学内容、试验设计与教学探究等。在学案设计中,课前预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要点、思考问题与学法指导。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列出该课的知识要点后,再由学生进行自主归纳,帮助学生进行自学,进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思考问题,根据学习内容与目标,在设计相关问题的同时,不断引领学生进行问题思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探讨教材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如:酸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石蕊试液、酚酞有何现象?或者归纳酸的具体通性等。
以活动内容与学案设计为依据的载体,对引导学生化学结论的导出也有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探寻学习策略、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体验,让学法更容易内化、领悟与运用。
在学案主体内容设计中,主要包括反思总结、问题探究以及课堂练习等相关内容。在问题探究中,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让生活联系实际,在设计问题的同时,创设、安排更加有探究性情境。如:在碱的学习中,对于怎样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映,可以从指示剂、气压变化与生物性质进行验证。在反思性总结中,老师必须在学案设计中留有3到5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碱的性质学习中,我们可以让酸和碱进行对比,以免出现混淆。这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学案导学”学模式的实施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案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导学。在这过程中,课前预习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重点、难点和目标为依据,进而在尝试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交流,了解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在积极探索中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在这过程中,学习就会由教变成自我需求,此时老师可以针对难于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体发言以及全班辩证等不同的讨论方式。
在课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网络,老师必须督促学生进行重点内容归纳、总结,在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的过程中,将相关思路梳理成线,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易漏、易错的知识点,必须加强导向作用;如:在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学习中,应该及时总结归纳,在物质联系的同时形成网络。在课后练习中,可以设计1到2个指向性研究内容,或者将需要研究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专题活动,以展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让课后、课内、课前形成一体的学习活动。
结束语:
“学案导学”作为当代教学的重要模式,对初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主体地位,有组织的进行教学工作。在重视学习方式、学习力度渗透的过程中,将学法与教法融为一体,进而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
1、化学教学的全新改革
1.1生活化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新课程强调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渗透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1)在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创设实验情境。(2)在教材中安排了众多的学生熟悉的物质作为实验的原料进行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这在得调动学生学习及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3)选取众多生活和社会中的初中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要更加努力学好化学的热情。
1.2趣味性
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在实验活动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兴奋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此,初中化学新课程力求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3习惯性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例如,学生在做实验:“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笔者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笔者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笔者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担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2、化学实验的创新
2.1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分小组或个人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自发进行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一般涉及的仪器和化学药品较少或家庭可代用的多,且相对较安全。由于课时有限,而探究学习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要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不是号召性的,要明确布置课题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比如,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木炭、茶叶等吸附作用的探究,以及酒精、石蜡等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的探究等,要采用自主探究方式,自主探究跟实验探究课的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分散成个人或小组自主实验,不用教师的监控,其优点是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实验问题不要过于繁杂和开放,可将问题控制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便于学生实现探究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如用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实验,涉及许多化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解决,但可探究一些小问题,如/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产生氧气,MnO2是否也作为一种反应物0,/反应完毕后MnO2如何回收0,等,使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即可。
2.2要尊重科学,鼓励创新
首先,以自主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为辅。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起到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一切。演示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步骤要求,明白各种实验操作的规范,但是要少而且精,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自己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其次,多探究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先学习书本知识,等某些章节学完了,教师带同学们去实验室,把这个章节的实验顺利地做一遍。学生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实验验证了教材所写的无误。这就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其意义不大,往往重复的是教材的思路,很难有个人的发现,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最终获得收益。学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和动脑思考,从而获得各种体验。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学生面临的选择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探索,每一步探索都是创新形式的开始。
2.3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 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 动手、动脑, 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 大胆质疑, 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对也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当中,对于学生而言,除了系统掌握学科当中的知识点之外,了解学习意义、学会学习方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更多的是注重于对学生未来发展与现代生活的适应力,且其具有鲜明的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并对学生的潜能与志趣有所兼顾,思维导图模式的引入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初中化学具体特点分析
化学在富有趣味性的同时,也结合了各种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性。但由于初中化学尚属于化学启蒙性阶段,因而其所涉及的知识大多是比较基础的,比如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而就是这些内容依靠的必须是学生的记忆。虽然初中化学难度系数较小,但其还是以其综合性极强且知识杂等特点对于广大学生的学生能力与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发散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要求更是较高。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无法将零碎的知识信息建构起系统的具有普遍联系性的网络体系,那么很可能导致其在日后的实践当中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无法有好将其用于实践。久而久之,最终影响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设计上,初中化学兼顾了学生起步阶段与学科自身特点两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养成良好的自身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与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钻研与分析热情。而从学科发展层面来讲,它也是为之后的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有效环节之一,起着承上起下之效[1]。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过程当中的具体实践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我们知道,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其应该如何进行具体运用,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的实践分析。我们知道,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将思维导图进行科学引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无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就现行课程体系下的《质量守恒定律》来讲,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展开教学:第一,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实验前后物质总量二者是否相等?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针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对内容进行一一记录。并针对不同的结果来探讨有何种方法去验证,并对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如何评价与实验等作出探讨。第三,根据思维导图的记录内容,每个小组将各组思维导图传达给全班同学与老师,并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统一的方案,供全班同学参考。此种方法的实施,每个学生都可提出自身观点,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质的同时,也可帮他们厘清思路,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内涵。
其次,在复习当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实践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复习是一种知识再学习的过程,它能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将知识系统化,从而使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合。与此同时,在复习过程当中,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融汇过程,它可梳理学习过的各种知识。对于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言,由于其存在一定复杂性,而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面可以发动全班共同绘制一幅作品,降低难度。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可由学生与老师进行商讨之后共同确定导图的次主题与主题,最后对这个议题共同完成。我们可从《原子构成的奥秘》为例来讲,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可将每小节当中的知识要点分别交付于不同的小组,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可对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与化学以及原子构成进行探讨,并全面对知识要点进行综合归纳与总结,再由每位小组分别安排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在进行图画绘制之时,不仅可充分利用每个人的能力同时也可适当提高效率[2]。
再次,思维导图与新课教授的结合。对于新课的教授,实际上既是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是教师发挥特长的关键性课程。将新课教学同思维导图相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任务,学生可按照老师勾勒出的化学学习要求去进行关键词的确定,并以此进行延伸,逐步实现导图绘制,实现内容的系统性联系。比如,我们以初中化学当中的“水”来看,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物质,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水资源分布与污染、性质、组成、净化以及自然界当中的水等几个部分,翻阅我国各地教材不难发现,传统教材通常是根据重要性——净化这一模式进行一一叙述的,给人以系统、顺畅之印象,但与此同时,给予学生联想的空间相对就会较小。而新课标实施之后,有的新教材在开篇会直接呈现与水有关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关于水的一种联想。这样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它囊括了多个方面,比如水的性质、组成、用途等等,从而有效打破了学生思维局限性。
最后,现行教育模式之下的教学的侧重点还是“增质减负”,也就是说,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之下还要尽可能降低学习负担,而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认知模式,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知识信息的条理化、结构化与信息化水平,从而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翻转课堂;实施路径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现代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做为学生的指导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而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可有效地彰显现代教育改革的理念。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相关学习视频来完成自主学习,随后带着不懂的问题走进课堂,以此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进而有效地解决不懂的问题。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时,教学就表现出了以下特征: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流程,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化学教师的教学职能。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问题的讨论者、学习动机的指导者和展开学习活动的协调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实实在在地把关注点指向了化学知识的获得和化学问题的解决,而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效果和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背景
在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下,学生利用视频展开学习,如此一来,传统的灌输式的依靠化学课本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枯燥与乏味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当下教育的大环境,互联网的发达、网络上与化学相关的视频资源丰富,并且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明显,同时现代青少年由于频繁接触网络,他们可以更快地接触新事物,这在很大程度使他们的思维模式趋于开放化,对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为“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初中化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历程而言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翻转课堂”则是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为此,如果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教师就需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基于此对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做好梳理,并辅以合适的实验教学,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够得到提升。
在课堂学习目标制订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且易于理解,在讲解时还要将问题添加到其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课堂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提供指导与帮助,促使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例如,2013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了慕课中心C20联盟(初中)“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研讨主题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对其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和反思。他们借助PPT进行课堂教学,并将相关视频传输到网络以供学生随意下载。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作用也十分关键。在课前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针对部分自理能力较弱的初中生,在课程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选取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视频来辅助整个教学,如此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教师的作用被减弱,实际上角色的翻转使教师将承担更大的责任,除了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还要结合自身经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视频,为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提供便利。
四、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中化学中运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针对初中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1.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前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当前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发展的必要途径。而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就会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在翻转课堂中,老师可根据具体的学情“原创”教学微视频,来有效地将视频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校应不断提供技术的支持,进而可有效地提高相关软件或硬件的技术质量,以此来为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中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譬如,学校应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或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平板电脑投入教学的使用,以此为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微视频制作质量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要想提高翻转课堂的质量,不仅需要一定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且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微视频的制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一定的微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及时地发现问题,有效地提高微视频的制作质量,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倘若微视频制作的质量较差,就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影响老师课上的教学效果。此外,不断地提高微视频的制作质量,还能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有效地保证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顺利实施。而相关微视频的制作应符合初中化学的内容,且视频长度应适中,进而有效地保证视频的完整性,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微视频的制作质量。
3.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翻转教学课堂的核心就是依据相关教学内容,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而不断将知识掌握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但是,不断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将会是一种挑战。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涵盖较多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因此,在运用翻转课堂时,教师可通过制作一定的微视频,进而将学习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此外,在运用翻转课堂时,还应注重操作实验的投入,以此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其全部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都完全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将翻转课堂运用到初中的化学教学时,对于能够利用翻转课堂的章节内容,老师应合理利用,并使其发挥到最大的效果。而对于不能使用翻转课堂的章节,老师应及时地转变,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五、基于化学翻转教学实施路径的探究
传统教学中,每个班级成员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基础不一,这就增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针对同一知识点,不同学生在理解速度上必然存在差异,而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而翻转课堂在这一方面就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导着教学进度,尤其是在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时可以将视频暂停并反复消化。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他们可以将剩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达到巩固自身知识的目的,如此一来,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在任务设计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以初中化学课程中“燃烧”的教学任务为例,在翻转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并提供给学生,然后带领学生走进厨房,并讲解燃烧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在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如,脚本设计、案例制作、视频录制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控制视频实践,以案例分析与讲解为重点,促使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化学课堂的交流来得出教学结论。如此整个化学堂课教学效果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相比于其他学科,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相关实验环节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否则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无法得到提升。教师必须注重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并基于系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促使其不断整合知识内容,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学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初中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而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的运用与实施能够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师生之间展开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师生之间感情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此展开研究与探讨,并且不断提出翻转课堂的改进方法,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肇锋.翻转课堂模式在化学证书考试辅导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5(16):234-235.
初高中课程为何难衔接有很多原因。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都是初中“课改生”,在初中成绩很不错,但是上了高中感到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学得吃力,而且教师教得也费劲,主要问题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初中课改教材调整了很多内容,内容通俗、简单;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降低了难度、深度和广度,理解、接受和掌握起来更容易了。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齐全,学生很少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课时充足,进度较慢,讲授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学生消化和巩固时间较多。
高中教材内容抽象概括,牵涉知识面广,受高考限制,教师一般不敢降低难度,初高中教材难度差距加大。高中教材知识点增多、时间紧,教师只能讲重点和规律,没时间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和知识盲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巩固与强化,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新生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完成作业困难,积压的盲点越多,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考试成绩不好。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特点是高一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所以,高一的化学教师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不同,应注重以下几点: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教材衔接
高中化学教师要坚持课改要求,改进课堂教学,与初中化学老师进行交流,尽快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高一化学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解决和未解决,哪些知识点在高中需要拓宽和加深。通过衔接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做到对高中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二、做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中化学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深化,知识密度、深度和难度加大,内容比较抽象。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相对较差,高一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更多的知识,但课上消化的时间少。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化学教学难度、进度不要太快,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节奏,由慢到快,把握整体学习的进度,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并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从而达到应用掌握的水平。
教学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应掌握教材、大纲,通过摸底测验,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尽快克服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生学会知识,是为了学生课外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予学生各种知识的具体指导,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习惯,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复习,消化新的知识。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和实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初中差异很大。高中学习要改变初中学习方法,使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明确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听课,集中注意力听课,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应让学生重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不仅仅对结论死记硬背。课后复习是关键的一环,通过教材和听课笔记,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记忆规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决,最后巩固练习。有问题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尽量做到独立钻研。在做中练,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消化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和查漏补缺,备课时、讲课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高中学习能力利用远强于初中,体现尤其是化学实验上。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敢于实验,做好化学基本操作和实验设计的准备工作,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
一、引导阅读,归纳知识
我国应用的初三人教版化学教材,是由权威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和化学学者共同编写的。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新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课本更加通俗易懂,九年级上下两册化学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用说明文的方式编写的,语言通俗易懂,书中图文并茂,不仅方便老师教学,也更加方便学生阅读,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初中化学教材,也是一本高质量的化学知识启蒙读物。鉴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这种特点,我们可以挖掘出很多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应用这套教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提前掌握教学内容,实现预习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我在进行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一节内容时,就将课堂前15分钟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预习的效果,我首先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到CO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空气的污染等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对这种阅读的教学方式十分感兴趣,他们在阅读中完成了我交给他们的阅读任务,归纳出CO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图表,完成了预习任务,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方便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的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化学实验则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在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化学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的运用。在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观察和参与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化学现象建立联系,还能实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一课的教学中,就将氧气的制取实验搬到了课堂上。在教学内容开始前,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提出诸如为什么加热高锰酸钾能制造氧气、氧气有什么用、有没有别的方法制取氧气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的问题中,我顺势展开教学内容,并以我们刚制取的氧气为学生进行了燃烧实验等小实验,使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等,实现了教学目的。当第二天再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课教学时,很多同学通过昨天课堂实验的观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不仅参与实验的踊跃性极高,通过第二次的细致的试验教学,学生普遍很好的掌握了氧气的制备要点和方法。
三、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其元素及化合物系列知识虽然是穿插在教材整体中的,并且每一章节的内容有着多而杂的特点,但这些元素化合物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就将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了教材知识体系中。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中,教材先安排了金刚石和石墨烯等碳单质的教学,接着开展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个主线,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人教版化学教材各章节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我们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和递进关系,将整个教材的知识教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材章节内容,按照金属溶液酸和碱盐和化肥化学与生活这种顺序进行安排设计,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存在并列关系,相邻的教学内容之间也存在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设计中对下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渗透,对上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体系,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作为初中的难点、重点科目,为了提升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目的,做好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保证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质量,在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
作者:林世波 单位:集安市第七中学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
电子白板的教学技术就借助计算机和投影机来协助教学的发展,实现无纸化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技术的出现及运用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也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所得简要论述一下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显著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要想获得一个好的开端就一定要注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激励学生不断自主进行探究和获得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之中,更是如此.
在以前我们总是提倡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出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并且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引导下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认识初中化学这门科目.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电子白板协助的初中化学教学也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的技术凭借其无纸化的这一特点可以现场对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进行书写、批注、绘画、展示.而且现场书写的内容还能够及时清除,这样的一种方式首先在形式上就吸引了学生了眼球.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这一现代技术首先在形式上就已经先声夺人,吸引了学生.并且借助这一新兴教学设备的初中化学课程也将因为这一设备而让学生将传统的化学教学与之对比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好奇心.
此外,初中化学的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而且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些遥远.这样的客观因素存在就导致在一定的程度上,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排斥进而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而电子白板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性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生动.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其中就涉及到“原子的构成”以及不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导致原子数不同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书写、批注等功能来想学生描绘出氢、碳、氧、纳分别带有的质子数为1、6、8、11来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物质.
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形象而生动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原子的构成”这个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很好地借助这样新型的教学阐释来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助推教学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协助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我们还会创设问题情景来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等.任何一种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和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在笔者眼中,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样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推动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的发展效率.
借助电子白板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并且创设教学情景,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能够借助计算机、投影机同步协作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屏幕内容放大,还能够借助电脑程度对相关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等特点创设出教学情景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的“水的净化”的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水的净化这个部分的导入教学中最关键的是一幅流程图――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在展示这个示意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班的遮挡功能来一步一步地向学生展示从“取水口获取水―加积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配水泵―用户”这样一个水的净化过程.
同时,学生在观看这样一个展示过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个有关自来水净化的声音视频,在这样一种声、像结合并配合教师讲解的情景下,学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对水的净化过程产生一个形象的认识.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每个学生家中都有的饮水机的净化原理来进行延伸学习.
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原本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也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学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也不断获得提高,而教学的效率也必将获得发展.
三、加强师生互动、教学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借助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甚至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补.
而与传统的黑板相比较,电子白板在实现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更好地枢纽作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会发现电子白板不仅能够有效地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批注,还能够及时地清除掉某些教学信息,也能够及时地将某些教学内容进行保存和打印,还可以综
合性地将一些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对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复展示.这样的一些性能特点无疑为加强教学互动提供了先天的客观条件.
例如,在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氧气”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将氧气的特性如“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101 kPa的压强下,在-183 ℃的条件下是液态,在-218℃的条件下是固态”等进行一个罗列展示,而且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将这个部分的内容进行遮挡然后对学生提问.
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氧气的几个基本性质,大家现在来回顾一下有哪些?
学生1:氧气不易溶于水
学生2: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3:有液态和固态两种形态
根据学生的这一系列表现,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对“氧气在101 kPa的压强下,在-183 ℃的条件下是液态,在-218℃的条件下是固态”这一点掌握还不是很到位.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批注的方式将压强、气温进行特殊标注.这样的标示也就可以很好地在视觉上冲击学生然后让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进而在更好地帮助提升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发展.
当然,这只是借助电子白板加强教学互动和沟通的一种形式,还有其他的很多形式和方法限于篇幅笔者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借助电子白板可以有效地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搞好复习教学
电子白板的现代性、先进性也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复习教学带来了新的实施方式.
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总是引导着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借助考题来检验复习的效果.这样的复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也导致在某一程度上,教师无法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复习动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这一时候电子白板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例如,在对九年级上册的知识进行复习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展示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在基本的知识点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采取涂抹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如,物质的溶化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教师就可以将物质和液体两个内容除去成为“的溶化温度叫熔点”、“沸腾的温度叫沸点”.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练习的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记忆.
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复习的要点,从而来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更好地推进复习教学的实施.而借助电子白板的此种复习实施也将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并且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技术,也是一大能够从多个方面弥补当前教学设施现代化不足之处的良好助手.在教学中运用好电子白板也将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水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3(2).
[2]赵国华.例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9).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概念;教学对策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当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需要认知者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而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一、造成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九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2.化学概念繁多,又相互关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3.化学概念抽象,难理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比如分子、原子、元素这样一些概念非常抽象,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4.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往往使学生感觉到难以接受。
5.从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看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
此外还有教师的不合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如何解决上述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困难,高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谈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1.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2.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
概念教学,要指导学生全面地认清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应用范畴,分清概念中的层次和要点。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将概念分为以下层次进行理解:①“质量总和”是指反应物,且指完全反应的那部分物质;②生成物是指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③“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再如,剖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时,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分层理解:①定义的对象是固体物质。②定义的前提条件是:温度一定;溶剂为100克;溶液是饱和状态(注: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③定义中规定的单位是克。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
3.注重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
比如说相对原子质量,1803年道尔顿首先提出,以氢原子质量为1作为原子量的标准,用比较方法测定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后来鉴于氢的化合物不如氧的化合物多,为了测定原子量的方便起见,改用氧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6作标准,来测定其他元素的原子量。后来发现自然界中的氧含有三种同位素,物理界改用氧16等于16作为标准,但化学界仍采用天然氧等于16作标准。物理学和化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子量标准不同很容易引起混乱。1959年国际化学联合会、物理联合会一致同意,以碳12质量的1/12作为原子量的标准。
4.抓变式,巧变形
有些概念若死记硬背,是很难理解和应用的,但若结合概念的内容改写成公式或其它形式来表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用下列形式表示:
1.化合反应:a+b=ab
2.分解反应:ab=a+b
3.置换反应:a+bc=ac+b
4.复分解反应:ab+cd=ad+cb
通过如此的变式或变形,则比文字叙述更简明、清晰,给学生一种深刻的印象。
5.新旧知识连缀成有机的整体
在化学概念中,有些概念之间虽有本质的不同,但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概念时,可提出与已学过的有联系的概念作类比,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避免概念混淆。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生成其它的物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同元。列表比较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类比方法。如:
? 相同点 不同点
燃烧 发生了
氧化反应 发光发热 、反应剧烈
缓慢氧化 发热而不发光 、反应缓慢
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
通过类比,不仅可防止概念的混淆,而且还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亦可“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连缀成有机的整体。
6.学生要充分理解概念之内涵,明确概念之外延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内涵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没有变。即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和等于生成各物质质量和。外延是一切化学变化都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讲解燃烧时,内涵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外延是一切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寻找其规律和技巧,概念教学的难点就一定会突破。
参考文献:
[1]韩斌.新课程初中化学概念及理论教学的几种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5).
[2]杨军峰.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4(5).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就是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们不断地针对具体的化学方面的知识要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具体的问题作为探究、思考的起点,是探究、思考、分析的基础,也就是说假若没有了问题的存在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尽行探究、思考、分析等活动了。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们形成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们形成对化学现象的认识中提出问题的习惯,是交给新时期的化学教师们的一项新的任务。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有比较好的教学水平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攻克这一难关。
一、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打破交流障碍
在初中化学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基础。针对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所导致的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就是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足够的责任心,以学生为主体,做课堂的主人。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环节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创建和谐的问题情境。最后,任课教师们也应该意识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将大问题转化引申为若干的小问题,再对小问题进行逐一细致解答。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方法是有很多种的:1.利用实验设备、教学媒体(PPT、板书、图画、投影、幻灯、视频等)展示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具体的生活常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譬如,醋为什么能够去水锈、水渍?……这些与化学问题有关的生活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们都愿意对其进行思考、分析。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传统教学中那种灌输式的的教学方法,由于无法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十分容易让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有了问题就敢问。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提出问题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1)因果联系的方法。每当遇到一个化学现象,就要试着去问一下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在究其原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2)对比以及合理想象的方法。对比某一类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譬如说在学习碱的性质的时候,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被潮解,而氢氧化钙在空气则容易变硬。把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溶液中会使其变浑浊,而通入到NaOH溶液中则无明显现象。对比观察两组实验,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联想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提高学生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提问机会与空间,是学生形成乐于提问的习惯
在化学教学的教学设计环节,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提出以及解决中来,在问题情境创设完毕之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们联系已有的、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提出问题是其“问题意识”形成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从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内容上一般就可以看出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师的问题分析和解答中,要尽量给学生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机会与空间,以便于学生乐于提问。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利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法的第一要点就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要优化课堂问题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们进行提问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出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习 策略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152-02
化学课程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而且化学课程在初三学年才会开设。学生在这一年里既要学习新课,还要完成化学复习,应对中考,时间颇不宽敞。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初中学生复习化学课程的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在长期化学复习过程中,学生都体现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复习基础知识效率低下。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收获高效的复习策略呢?下面就来进行简单探讨。
1 初中化学课程复习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对复习课程课型认识
课型不同学习任务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新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有差距。复习课有很鲜明的课程特点:第一,它和普通的练习课是不一样的,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第二,它也不同于新授课的知识传授。复习课不是教师简单再现新课所传授的知识,而是要给学生系统梳理化学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多种考察方式等传授给学生,总体来说复习课应当更重视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及对知识的应用。对于复习课程的授课安排,大致来说有3种形式,分别是先理后练型(学生先整理所学知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边理边练型(将复习内容分为若干板块,对不同的板块进行整理并及时练习)、以练带理型(在练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整理,达到整合目的)。但是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师的复习课上,很多教师并不能清晰定位复习课的角色,有的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的简单机械化重复,还有的认为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做习题的场合,一味加大学生的做题量。
1.2 学生对复习课的投入感不强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初中化学学科属于理科类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还偶尔会有做实验的机会,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到了复习课时期,教师多是对知识点的重复不厌其烦,学生在讲台下坐着貌似在认真听讲,其实心思早就飞到其他地方去了。出现这种教学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些教师可能在讲授新课时还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到了复习课上就喜欢“表现自己”,一味强调学生在记忆答题时应该怎么记、怎么写,贪多求全,讲解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凸显不出来,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反馈,教师眼中盯的是教材与教学内容,而不是学生和学生所开展的复习过程。
1.3 复习方式单调枯燥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的复习方法很单调,要么是给学生将知识点串一串,将重点知识再夯实下,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也只是遵循教材的编排,讲了课本上的例题、概念、法则等统统罗列一遍以及让学生将化学教材上的习题再做一遍,这样复习完之后,教师脑海中的知识点还是零碎和孤立的,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的教师所谓的复习就是让学生做习题进行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错误比较多的地方有针对性讲解,形成“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复习方式。这样的复习方法往往会使复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并不像成年人那么长,长时间让其投入枯燥的知识复习中,学生会感到无趣乏味,容易走神。
1.4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必要点评
教适时的点评对学生复习过程所做的努力是最好的评价和动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烈,老师的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再向前的动力。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多是在课堂上塑造严格的教师形象,无形中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固然威严的形象会让学生惧怕教师,认真复习化学,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应该融洽师生关系,适时给学生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自主学习、自主复习。
2 初中化学课程的复习策略
2.1 研究学情、狠抓弱点
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复习化学时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研究学情,在基于本班学情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备课。备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本班学生化学学习的疑点、盲点和误点,哪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据此来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生通过复习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狠抓实抓,比如说实验题目这块是学生得分率比较低的环节,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就应当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这一环节多下功夫。
2.2 采用精讲巧练的策略
对于理科类的学科知识来说,教师不让学生练习习题是肯定不能让学生将知识消化吸收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也应当适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题让学生去做。在复习课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该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去有针对性的筛选习题,然后围绕这些典型例题进行精讲,讲解的内容应当包括出题者设计该题目的目的,该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到采用何种思路来对该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些典型试题时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将复杂的解题思路简单化,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2.3 采用多种复习方式和手段
复习方法并不是只有教师串讲知识和学生大量练习习题这两种方式,教师应当丰富复习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复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复习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时,由于这块内容多是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开展小组对抗赛,让学生在竞争和比赛中学习化学。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相互配合,这时候教师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可以加一分,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既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又增加了学生复习的兴趣。
2.4 及时适当评价和鼓励
针对学生在化学课的表现,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点评和打分,例如:对课堂上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进行表扬,给该学生加一分,对课堂上表现不活跃、不回答问题的学生则文明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对于可以体谅的情况就不给该生扣分,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过于活跃,不符合课堂学生表现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批评,并给他个人课堂积分扣一分。教师这一系列的评价和评分都应当在客观公正看待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