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实训总结

语文实训总结

时间:2022-07-02 15:1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实训总结

第1篇

职高语文教学现状,让人忧心。职高新生往往是当年当地初中毕业生中最差者。其语文学科能力反映到各个知识点就是:字常写错,词语意义、感彩不明白、不会运用,标点符号不能正确规范使用,句型不清楚,修辞不会赏析运用,表达方式与技巧不清楚、不会运用,语言表述缺乏条理、没有中心,阅读理解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等等。他们身上有许多明显特征:生性“懒惰”,课懒得听,作业懒得做,课后懒得钻研。究其原因,应是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的累积。一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或失当,二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生们丢了书本、废了学业,甚至丢了做人的根本。其实实情是这样的,孩子们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少数幻想于职高洗心革面、搏个好未来,不料懒性难改,加之基础太弱而高中课程内容又难,当初一切美好的幻想被现实与懒惰击得支离破碎。

回到根本,学生的要务是读书,读好书。针对以上问题,教学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针对当前职高的生源特点与职高教育教学形势,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职高语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彻底改革。唯此才不至于让职高语文教学陷入死胡同,学生也能学点儿有用的知识,积累一些语文修养。根据笔者的经验,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第一,灵活选取职高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主要课程资源。因人选材,这是职高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倘若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心理,一味跟着普高的路子走或者是循着家长盲目圈定的方向走,职高语文教学就将永远难以走出死胡同。为孩子前途与社会发展计,在职高语文教材一贯如一的定位与选择上,家长要开明理解,学校须举措得力,社会应鼎力支持,教育教学不可理想化,要从现实出发。

第二,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应重新选择与核定。这与语文教材的选择有交叉也有区别。职高语文课堂上,应增加写字的课程,使学生练出一手好字。在标点使用这块,很有必要加大力度,培养与提高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的习惯与能力。拼音、字形、词义、词语(含短语)的运用及造句教学应有所偏重,增加学习时间,拉长学习跨度,必要时可贯穿职高三年。在阅读欣赏、诗歌、作文训练这些板块,应选择与职高生语文水平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学,多教于他们有实际作用的内容,像收条、单据、通报、广告、总结、计划等这类文体应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特征与写作技巧。在此之外,还应加一些课外阅读与口语训练的教学内容。总之,在职高语文教学内容与模式的选择与确定上,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全盘考虑,细处着手,始终把提高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摆在第一位。

第三,教学方法彻底革新,以改变职高学生贫乏的知识现状与懒散的学习习惯。与教学内容的重新核定相对应,方法改变也势在必行。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有事可做,一节课,哪怕某个学生学会写一个生字,或学会用一个生词,或学会造一个好句子,或能当众举手发一次言,这节课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一节有收获的课了。表扬的标准可以细化、低化、量化,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赞赏,“老师一身轻学生忙不停”这样美好和谐的语文教学局面就会出现。

课堂上,得体的教态、自然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对课堂气氛的有效的营造与调控,对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准确把握与科学推进,都是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有的素养,这些有待一点一滴地历练养成。想方设法营造一节节轻松、平等、愉快、充实的真实课堂就是最好的方法,才可达哲人常言“教是为了不教”之高度。总之,勤师出好法,好法出好徒。

第四,职高语文教学还应与专业课、课外活动和实训协调配合。职高的教学核心在专业课与实训教学,语文及其他文化课教学只是它们必要的补充与陪衬。尤其语文教学应担起服务于专业课与实训教学的重任,为其提供必要的语言知识与写作能力支持。实训教学重在通过实践的操作行为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他人的技术经验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认知和积累操作的经验。这些认知与经验必须及时地借助于语言文字形成文字材料保存下来,变为新的知识,为新的生产实践提供技术经验支持,指导与修正今后具体的实践操作。实训过程细节的记录,经验的留存与传承,语文对其功不可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考虑到职高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时间不能像普高那样丰盈,要让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给课外活动与实训教学。学生才有更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与从事实训教学,从而在充足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若为参加对口高考,文化课教学时间可适当延长。

职高语文教学应依据职高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为专业课教学与实训教学提供必要的语言与写作能力支持。根据职高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与未来发展需要开展,全面服务于学生的语言文化需求与技术训练需求。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职高语文的基本特色。在科学的组织与进行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职高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真正为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牛集高级职业中学)

第2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200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中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两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两个系统”是指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按照“两个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课程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

从导向上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服从高职教育的总目标,要符合高职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从结构上设计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系统目标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1)知识目标: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领会口语交际规则、策略、技巧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技能、写作技能、口头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从功能上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根据语文课程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平台。针对的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侧重点不同。例如旅游类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文学鉴赏》、《演讲与口才》、《中外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名人》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公共关系》等。市场营销类专业着重“一副好口才”的训练,同时又不能忽视应用文写作和聆听归纳能力的培养。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社交口才》、《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社交礼仪》等。文秘专业类应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字迹一定要漂亮。因此开设的必修课为《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书法训练》等,选修课为《大学语文》、《文学鉴赏》、《商务礼仪》等。

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上编制课程所采取的计划方式以及基本框架。高职教育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合一、手脑并用等特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设计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相适应,突出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和语文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应贯彻于整个课堂教与学互动过程,包括课文的导入、新知识的讲授、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选择,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系统相对应,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延伸式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即挑选一些比较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评论。这样既学到了知识,也进行综合实训,形成了能力。延伸式教学模式即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不同专业属性与学习需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出发,激发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项目式教学模式即利用特定的项目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时,可设定这样的项目: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通过实际的项目演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

教学评价设计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应改革传统的以一考定乾坤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按照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个人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以“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学生与教师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考核相结合”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制定不同的考核目标,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例如《大学语文》应该从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平时测验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40%。《演讲与口才》应该从考勤、课堂实训、课外社团活动、课后作业、期末测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勤占学期总成绩的10%,课堂实训20%,课外社团活动参与(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表现20%,课后作业10%,期末考试40%。下面以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中“春江花月夜”一堂课为例,说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方法。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把握好本诗的实质精神,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欣赏水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解决国贸专业的有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东西的态度。

2.内容定位。本课是《大学语文》第四章面对自然的第二篇课文,前面已学习了人类栖居的家园,本堂课承上启下,为后面的人与自然的对话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教学法,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教学。

4.教学过程。课前项目任务问题导入基础知识实际应用综合实训(项目作业)多元评价。(1)课前项目任务:请学生搜索整理古代诗歌中用“明月”、“江水”、“落花”为意象的诗句,寻找本堂课的切入点。(2)问题导入:播放三则有关中秋佳节、人们购买月饼来走亲访友的广告,提问三则广告能引起人们购买欲望的落脚点在哪来导入新课。(3)基础知识:通过看、听、读、品、说几个环节来分析主题、介绍作者、把握层次,然后讨论归纳本诗的艺术特点。(4)实际应用:中秋将至,请学生结合本诗所体现出来的情境作广告文案。(5)综合实训:课后项目作业,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6)多元评价:课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20%(学生相互打分),课堂随机测试占20%(教师当堂打分),课后项目作业占60%(教师批阅作业后打分)。

课外课外活动的系统设计包括以培养兴趣为导向的系统设计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统设计两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课外语文活动系统 其主要形式有:知识墙报、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文学知识大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语文小组等。各类活动由语文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利用墙报介绍趣味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校园征文、本土文化采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语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例如组织文学社团、读书会、诗会、演讲会、辩论会、书画社等。这些社团活动能将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外教学资源包括课外实训大纲、课外实训指导、学习指南、学习手册、项目习题、网络课程、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高职语文课程应构建多功能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制定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教学实际,编写高职语文系列校本教材。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材的诸要素,充分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例如《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社交关系》等都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教材为基础,编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学习指南、项目习题,供学生使用,并编写比较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供教师使用。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教师把课程基本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等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专门的聊天室、“bbs”、“e-m ail”、“blog(博客)”等和学生沟通,为学生在课上、课下遇到的有关问题能及时答疑解难。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省高职语文学会这一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高职语文网络课程学习系统,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教学录像、教学视频、测试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料,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笔者从构建高职语文课程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系统设计。当然,高职语文课程的系统化建设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第3篇

关键词 本科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教学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59

Abstract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 professional.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content, two ways and the formal curriculum of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informal curriculum was discussed.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Chines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本科小W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范专业。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是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师范生应具备四项教师职业技能,即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识决定了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比中学、大学教师有更为特殊的要求。①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向性,不同学科的教学技能一般是不能互换和替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任务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②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如何训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甚至影响整个师范生教育质量的问题。

1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

语文教师职业技能是语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了适应和满足工作的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逐渐巩固乃至自动化了的动作或智力的行为活动方式。③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理解它需结合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定义再明确三点:第一,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活动的复合系统;第二,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第三,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而来的。④

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所具特殊能力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技能),包括教学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备课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上课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调控能力)四个方面。⑤有人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划分为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矫正技能三个方面。⑥有人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课堂施教技能、教后反思与评价技能三部分。⑦我们认为,从便于技能训练和考核角度,可以把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基本技能和语文教学综合技能两个层次。基本技能是指师范生进行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学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语文学科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从教学进程角度,可以将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分为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等几个部分。

教学准备技能处于教学准备阶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分析与处理教材技能、了解学生技能、编写教案技能三个部分,其中编写教案技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重难点把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技能、现代媒体设计技能等。就具体一堂课的教学准备而言,通过分析处理教材,分析把握学生学情和身心特点,最终形成的教案其设计与编写水平就是师范生教学准备技能水平高低的体现。

教学实施技能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从教学中学习的效益与质量,是语文教学技能体系的重心,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组织与管理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调控技能、激励技能、反馈技能、收束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现代媒体运用技能、作业布置技能、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等。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突出、强化教学实施技能中的提问、组织与管理、调控、激励等技能。

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和研究阶段,是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最重要技能。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一方面融于其它种类教学技能的训练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说课与评课是教学反思与研究技能训练特有的内容与形式。

2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

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和专业成长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尤其是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实现的。课程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⑧非正式课程是未被列入正式课程表中的课程。我们认为,本科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两种途径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2.1 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正式的课程是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技能形成的最主要途径。本科师范院校应按照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2月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设置时应以能力培养为重,强化实践意识,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校内训练与校外训练相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

2.1.1 教学实训课程

教学实训是教学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单位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实训课程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实践培训的学习,而且以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为主。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改革传统学科取向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增加实训类课程的门数和时数,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所占学时较多,占师范生四年总学时的1/5以上,是师范生教师学科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实训课程和综合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训)主要包括教师口语、书写、教育技术学、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等,通过这些实训课程的教学、训练和考核,使语文类师范生具备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和现代媒体运用技能和初步的语文教学各项技能,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知识、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具备二级甲等以上的普通话表达水平;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基本内容,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三笔字的书写水平;熟练掌握小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形式的备课、上课,了解常见的课堂管理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会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2.1.2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增加师范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由专业认知实习、模拟教育实习和毕业教育实习三大块组成,总课时为18周。专业认知实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一周。模拟教育实习是怀化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一大特色,它是介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三周。毕业教育习即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4周。专业认知实习以教育教学观摩和整体感知为主,模拟教育实习以学科课程教学观摩、部分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进行,毕业教育实习则是学科课程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参与和研究的综合实践。其中,小学语文课是语文类师范生必听和必上的课程。三类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在时段上依次递进,时间上依次递增,在内容上逐步深入,这种“观摩―参与―研究”的长期实践体系的安排符合师范生“实践―理论―实践”认知发展和技能掌握的规律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同步的原则,打破了以往相对集中的实践形式,更有利于师范生训练教育教学技能,实现专业发展。

2.1.3 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式的课程计划中还设置了诸多综合实践课程,如交流沟通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信息处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教育管理与研究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班队活动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数理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综合实践课程,各为1学分,17学时。语文类师范生须选修语言教育发展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教育管理与科研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等必修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在小学音乐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舞蹈实践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美术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小学英语教育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中选择一个,通过学习、考核,取得相应学分。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有效促进了语文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完善。

2.2 非正式课程形式的教学技能训练

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活动中生成与丰富,非正式课程的训练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伸缩性,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重要补充。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已初步形成以师范技能为重点的课外教育活动模式,注重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非正式课程的训练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各种教学技能考核、竞赛,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2.2.1 学科教学技能相关讲座、辅导与观摩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教师为学生开设有关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说课、片段教学等的专题讲座,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评价考核的形式变化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参加校外语文学科教学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考编求助的同学都会安排相关教师及时予以辅导、指导;通过加强与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科所和各类小学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一批省级、校级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它们为本院语言教研室及语文类师范生提供了不少小学语文教学比武课、研讨课与优质课的现场观摩机会。

2.2.2 教学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即师范性,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增强师范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考核体系,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内容主要有普通话、三笔字、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简笔画、朗读与即兴演讲、教学设计(撰写教案)、说课、片段教学。训练与考核的安排也是分阶段、循序渐进进行的,教学基本技能是基础,训练、考核在前,教学综合技能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整体与集中体现,考核在基本技能考核与学科教学法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考核成绩均按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级的,学校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不合格者要通过继续训练直至经补考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为止。教学综合技能考核结果优秀的学生会被推荐参加学校乃至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同时,教科院每年都会举办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参加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参加复赛和决赛的同学都有机会得到语言教研室与教育心理教研室教师的共同指导、培训(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备战全省、全国比赛的选手在赛前还会接受几轮集中强化辅导、训练(其他同学也可以现场观摩学习)。无疑,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竞赛对参赛选手及许多未参赛选手而言都是语文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的极好途径。

2.2.3 相关社团活动及师范生的自主训练

怀化学院共有学生社团58个,如教育心理学社、丹青社、学习力协会、中文剧社等,这些社团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课本剧创编与表演、演讲比赛、“三字一画”展示等,这些活动的参加都有助于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语文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此外,教育科学学院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教师教育研究与素质训练中心”有六个实训分室,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训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分室、数字影像制作分室)、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训室、教师心理素质训练与测评室、书画研究与书写技能实训室、艺术教育与艺术素质实训室,这些场所与教学仪器设备不仅能满足学科课程教学与实训的需求,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现代媒体使用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的自主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发挥正式的课程在技能训练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组织开展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学习观摩机会、搭建先进的技能训练平台,调动学生训练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非正式课程训练途径的补充作用。

注释

① 陈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27):74-75.

②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③ 周庆元.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6.

④ 王宗海.“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方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5.

⑤ 朱英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属性、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25):19-23.

⑥ 杨爱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

第4篇

在应用型本科建设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因而旧课程考核方式难以适应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因此,为配合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我院基础课部中文教研室课程教改组对现有的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多样化考核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考核方式革新

在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实践服务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除了完成基础素质教育外,更应强调其教育的应用性,应积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口语交际沟通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积极有为等文化修养,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应用”功能。因而,笔者所在学院进行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全面改革,而在课程定位与目标革新的情况下,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也就更为凸显:

1.考核形式单一。期末一张试卷定“终身”,尽管有平时成绩但由于比例过低,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不懂注重运用;而且也无法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学透,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这样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考核点有限。考试以笔试为主,导致考试重点突出为“写”,无法考查学生“听、说、用”的能力,也忽视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等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3.评价主体单一。教师一人说了算,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4.缺乏服务专业意识。未能紧扣专业需求,没有发挥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作用,未能促使公共基础课教育与专业课的衔接、与职业的接轨,对学生就业和专业学习影响小大。

因此,为配合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我院基础课部中文教研室课程教改组对现有的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多样化考核模式,以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具体方案如下:

1.考核项目包含了任务完成、演讲、现场模拟、阶段性测验,采用“笔试”+“口试”+“实践”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阶段测验)、能力应用(任务完成、演讲视频、现场模拟、平时实践)和素养提高(团队协作、探索分析)进行了全方面的考评。

2.最终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30%+期末考核40%+活动奖励10%”组成;而在具体考核内容上所占比例分别为:实用文体写作环节成绩40 %、口语表达环节成绩40% 、文学欣赏20 %。学生的课堂发言、出勤状况(全勤有奖励,缺勤要扣分)、学习态度(是否认真)、作业完成情况等都会影响其平时得分。

3.就课程考试而言,在试卷中,尽量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主观性和分析性试题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活学活用,减少死记硬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4. 把实训成绩纳入考评机制,把它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训外,课外学生的实践表现,如参加社团活动、各类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文学创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皆可根据其参与表现情况奖励加分。

经过2个学期的实践,考核内容和方式革新后取得了一定成效:

1.考核方式改革后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考核。比如:期末笔试测验从学生知识体系人手,考题设计以考核“知识”为基础、考核“应用能力”为主旨;实训活动的完成既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考核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自主钻研等素养;而奖励积分的方式更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利用一切机会自我锻炼语文运用能力,在课外继续进行延伸学习。

2.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评价、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让学生们都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3.新的考核方式获得学生好评。在学院两次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涉及“你觉得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如何?”,参与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新的考核方式“较好的考核了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他们认为,这样考核方式较为公平、全面地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考核中完成了活动方案的制作、演讲视频的拍摄、个人营销等能力展,因此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他们认为考核并培养了他们多方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更喜爱语文课程的学习。

课程考核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效果。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反馈、导向和激励的功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因此,我们只要潜心研究,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提高,就能摸索出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考核方法,进一步促进我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立英.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3十1”模块化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思考团.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2] 刘必兰.高职《大学语文》考试方式创新与实践团.青年文学家,2012,06

[3]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3

第5篇

1.以“学得会”为切入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学习都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将知识向学生进行传递,而是学生自己接受、理解、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中发现快乐,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切实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而富有趣味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会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热情,例如“三词成篇”,教师出示如“木、泥沙、海洋”一类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词语,让学生据此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或将其扩展为一个小故事,或论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此类训练对推动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极为有益,再如“名师采访”,教师可以邀请实训车间老师傅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与老师傅零距离接触,进行分组采访、摄影、写实,并刻录成光盘装入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袋,使之成为学生参加毕业应聘时的重要佐证……

这样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乐学、愿学、好学,实现由教师“教得好”、“讲得精”,到学生“学得会”、“练得巧”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口语交际教学改革。

2.以“有价值”为突破点,模拟职业情境对话

口语交际活动是产生于特定的话题情境中的,离开了这一情境,活动就会变质。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交际氛围、激发学生进行交际的愿望。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职场和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能仅限于校园内,要尽可能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仿真实的社会情境,尤其要重视对真实职业情境的模拟。例如:当面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时,教师可以模拟一场教学仪器的“展销会”,将学校现有实训设备作为展销的教学仪器,实训中心作为展销的场所。其中个别学生扮演推销员,另外学生扮演参观的嘉宾,在“展销会”上,学生们充分自由推销产品,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推销自已,获得他人肯定与赞赏;当面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时,教师可以模拟一次重要的“商务谈判”,学生所扮演的各企业领导之间会晤面谈、侃侃而谈,而学生“演员”们则积极协调、表现得体,有效处理有用信息,在“谈判”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积极地信息传递和交流,在充分的口语交际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此地模拟职业情境,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规定着和规范着学生言语活动实践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克服口语交际心理障碍;而学生一旦进入模拟职业情境中,他们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特定情境下自然生成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去,让他们在“有价值”的课堂活动中促进专业的成长。

3.以“有活力”为关键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古人云:“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组建“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同学中进行交流、争论,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看到真知灼见的熠熠光辉。例如:开展主题辩论赛,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主题,组织辩论小组,各小组成员明确观点、确定战略、搜集资料,在辩论中,正反双方小组唇枪舌剑、激烈争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互为犄角,有效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辨能力、快速的论证表达能力以及同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再如开展“每周一播”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周内校园新闻的播报活动,并录制成影像资料,最后在期末时进行评比。新闻播报包括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播报等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大多都能制作出虽然略显粗糙、却凝结集体智慧的“新闻作品”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崇尚合作和竞争的交际氛围中积极地互评互助、取长补短,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课堂也就真正成为“有活力”的课堂,从而有效提高了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总之,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从而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6篇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2]。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

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再次,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现在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大多围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来进行,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在竞赛形式上长期不加变化,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兴趣会渐渐消失。特别是已经参加过这类比赛又拿过名次奖项的学生,兴趣会更差。因此,如何将竞赛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成为摆在举办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举办单纯的演讲比赛进到辩论赛、擂台赛,形式就更吸引人。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还可以在奖励机制上作点文章,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如西南大学举行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3]这种奖励形式的比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可以考虑与重点中学或相关企业合办比赛。

最后,赛后的总结与反思问题。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不是为竞赛而竞赛,因此必须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存在的不足。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比赛后他们总结了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板书检测、普通话检测和从教综合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得非常具体,并就这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建议”[4]。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专业技能竞赛必将在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范学子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传佳绩[eb/ol].jhc.cn/index.asp,2010-12-7.

[2]关于举办第一届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通知[z].湖北省教育厅鄂教高[2010]20号文件.

[3]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eb/ol].news.swu.edu.cn/,2009-11-3.

第7篇

关键词:模具制造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体系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脱节,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生学非所需,学非所用,知识与能力不相配,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要,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十分必要。从2011年9月起,笔者所在学校在10级高技和中技模具制造专业班级中分别挑选一个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模具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比较,高技班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中技班好,因为高技班的学生知识面更广、理解能力更强、自觉性更高,而中技班挑选优秀的学生组班开展“一体化”教学,则效果会更好。

一、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模具制造专业(高技班)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模具专业技术模块、模具专业实训模块。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训约为1:1。

1.基本素质模块

该素质模块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语言表达、公文写作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

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2.模具专业技术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AutoCAD、Pro/E、模具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夹具、安装、调试、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知识,能胜任计算机绘图员、模具设计员、模具制造工艺员、模具调试工、机床夹具设计员等工作。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

3.模具专业技能实训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各种设备、加工方法、工艺等相关知识,并完成一套冲压模和一套注塑模的完整加工,能胜任模具钳工、车工、铣工、磨工、模具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冲压机操作工、注塑机操作工、检测仪器操作工、产品质量管理员等职位。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数车实训、数铣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模具拆装和测绘实训等,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实施

模具专业实训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紧密相连,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冲压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相对应,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学习和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相对应。

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和实训内容相对应。通过两套模具的完整加工,将计算机制图(AutoCAD)、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Pro/E)、线切割编程、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每门课程都有了相对应的项目(模具中的零件),而所有的项目又有了一个总体的目标(一套完整的模具)。例如计算机制图的教学可以用模具上的导柱、导套等零件的绘制作为项目,线切割编程的教学就可以用型芯、型腔的加工作为项目。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强,理论和实训就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三、教学效果的总结

1.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反复对照、理解,从而缩短了认知过程,加深了记忆,能更易理解、更快接受专业知识,能更迅速掌握技能。

2.学生的实操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个由易到难的工作任务,最后制造出一副完整的模具,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对操作充满了热情,操作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3.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

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而学生也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4.教学过程可融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按照企业要求管理和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最终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8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实用能力训练题设计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交际的工具。汉语不仅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但是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是高职语文教育的痼疾。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更应具有实用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研究和设计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基础相适应的,能够为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实用能力。设计五年制高职语文实用能力训练题应关注以下策略:

一、重构目标,提升训练的实用价值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着眼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应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建构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1.体现训练目标的多元性。实用能力训练目标要体现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使目标单一性与多元性有机结合。如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口语听说训练题的设计,就应该能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突出训练目标的交际性。语文能力训练是一种社会交际能力的训练,除了口头的交际训练外,还必须突出广泛的书面语言交际训练,以克服教学时空限制,扩大交际的范围。

3.注意训练目标的个体性。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等都存在个体差异,训练题设计的整个过程都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灵活地制定不同的个体性教学目标,变换各种不同的训练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训练题设计中,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尽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例如,在设计口语交际中的“解说”这一具体内容时,面向旅游专业和动漫专业的学生,所设计的训练题内容应有所区别。如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解说应该较好地与导游词的特点联系起来。而动漫专业学生的“解说”应该与他们的“脚本设计”等专业知识相衔接。

二、开发资源,突显训练的课程意识

在实用能力的训练实践过程中,课程不再是预设的规范性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因此,在设计实用能力训练题时,要注意开发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在对课本有关内容的学习外,还必须强调和突出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开发。

1.补充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和书写训练等。将活泼而且多样的体例呈现给学生,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

2.拓展训练内容。语文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既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又具有广阔的兼容性。在实用能力的训练中,学生既要培养实用能力,同时也牵涉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在训练内容中必须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还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为此,教师要注意把训练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添枝加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所反映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课堂知识的容量。

3.开发训练内容。设计一些可以借助网络来完成的训练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有关的内容链接,或者设计一个学习议题,组织学生进行在线和非在线的讨论。这些有助于将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反映到课程之中,从而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精选形式,提高训练的有效程度

1.活页式题型设计,便于组合、分层和反馈。题型页面可考虑采用打孔活页形式,按课时编写。训练题每次上课前发下,由学生慢慢积累成册,一阶段结束复习时可以重新归类梳理。这样处理的好处有:首先,教师课堂教学时容易把握和操作。这种按课时编写的训练题,是配合本次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设计,目标单一明确,和课堂教学流程相互辅助,每一个知识点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其次,有较强的灵活性,使用时不必受到页面或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各种有效组合。如“招聘启事”和“求职应聘”的组合;“简历”和“求职信”的组合;各种条据在现实中综合运用的组合等等。调动起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教材。

2.要点与训练题组合形式,在教学流程中贯穿

训练项目采用训练题组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对应设计相关提示、案例和训练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边讲边练,促进知识点的落实和强化。

设计时每个训练项目可以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训练需要,在训练设计上灵活变通,以“应用文写作训练”――条据的写作为例:

这一训练项目的活页练习设置可以分为“情景描述”、“学写活动”、“学写向导”、“学写提示”、“案例点击”、“典型词句”、“写作实训”、“评价标准”等几个环节。“学写向导”、“学写提示”就是训练习题中的知识点概述部分;简要概括出“条据”的写作知识点,帮助学生抓住写作关键,起到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案例点击”、“典型词句”就是教师讲授写作要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条据”引发的案例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一开始的“情景描述”、“学写活动”和后面的“写作实训”就是训练题的设计部分,配合课堂教学。这些部分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知识储备来设计,通过有目的的设置“陷阱”,再对“踩入陷阱中的病文”进行修改,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条据的规范和细节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柳士镇,洪宗礼.汉语文教材评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温立三.新教材练习设计的变化及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6,(10).

第9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9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械行业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新兴的CAD/CAM软件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始成为新产业时代的标志和核心,其中模具无疑是CAD/CAM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和典型的一个领域。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借助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为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水平带来了质的飞跃。模具CAD/CAM制造技术水平正在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如何实施好实训环节,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并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模具专业的实训种类较多,各个实训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实践内容,虽然它们各有特点,但实训教学的管理方法却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相互借鉴。本文以模具专业实训中的CAD/CAM实训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一 模具CAD/CAM软件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CAD/CAM技术的飞速发展,CAD/CAM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模具行业,模具CAD/CAM软件是中职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工具。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模具CAD/CAM软件已经逐渐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新的教学内容。模具CAD/CAM实训是我校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针对模具专业实训教学而新开设的实训,该实训的教学安排只有两周时间,在进行此实训之前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理论知识,因此如何在两周时间内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CAD/CAM软件,并能利用模具CAD/CAM软件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摆在每一位指导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今天的模具CAD/CAM软件非常多,例如:国外的MDT、Unigraphics、SolidEdge、SolidWorks、Cimatron、Pro /Engineer、I-DEAS和国内的高华CAD、CAXA电子图板和CAXA-ME制造工程师、GS-CAD98、金银花系统、开目CAD等,选择哪一种软件要根据行业的需求情况而定。

二 教学内容改革是重点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第一线输送模具设计和制造、模具维修、冲压加工及数控加工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本专业的知识结构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可统称为专门知识,如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模具制造技术、冷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塑料成形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模具CAD/CAM、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它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在构建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紧紧围绕培养模具专业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注重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不追求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精”以实用为度,突出实践性。同时应淘汰原有教材中落后、陈旧的知识,补充新内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他们的瞻前意识,以保证学生就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模具人才,因而在专业教学中,必须将设计、制造、使用等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归类为专业入门。专业强化训练和专业综合应用三大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随着模具制造技术往宜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本专业学生还应加强计算机操作、CAD/CAM、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 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

(1)以模具实际应用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加以创新处理,突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重新分配理论与实操之间的课时比例,突出职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特色。

(2)建立一套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选择一批实际生产中的工程样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采用“讲—练—操—讲”的四环式教学,即努力实现教学、练习、操作、总结四个环节的无缝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为保证四环式教学方法真正能落实,可根据本地区模具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应的CAD/CAM实习基地。将一些与实践环节联系紧密的课程放在CAD/CAM实习基地进行教学,随堂讲解,随堂练习,随堂操作。

(4)改革教学手段,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利用投影、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条件构造先进的CAD/CAM教学环境。

(5)改革考核方法,使考核形式灵活多样。考核成绩突出软件操作和实际加工所占的比例,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四 考核机制是保障

指导实训需要一定的管理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考核机制。如果实训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健全的考核手段,有些学生就很难全身心地进行实训。在模具CAD/CAM实训教学中,个别学生常常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训之外的操作,强制的管理手段使指导教师感到疲倦,同时个别学生的不务正业也将影响整个实训的教学环境。因此,需要改进管理措施,健全考核机制,将平时表现和最终考核结合起来。实训的考核标准应该以实训内容和实现目标来确定。例如:模具CAD部分实训的考核是在学生经过8天上机训练之后,以考卷出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模具CAM部分实训利用2天时间对自己在上机训练时生成的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出零件,从而体现个人掌握模具CAD/CAM软件的具体情况。这些考核手段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松懈表现,也减少了学生在实训时间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实训的考核方式要按实训的基本要求与目标来确定,好的考核机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考核方式,就达不到实训目的,只有健全考核机制,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训。

参考文献

[1] 史翠兰:在CAD/CAM实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5期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爱情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2YQJK022)阶段性成果之一;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FSGHDE02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64-01

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青春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达到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阶段。这时表现的朦胧的爱慕之情,与成年人追求异性,准备恋爱、结婚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完全不同。此时的中职生对恋爱及其相关问题既敏感又似懂非懂,一旦异性同学之间意识到彼此的爱慕之情,就会迅速陷入激动不安而不顾后果的“热恋”之中。作为教育者,经常会为学生青春期早恋问题烦恼,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因为处理这种情况的尺度难以把握,稍不注意就会事与愿违。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在这方面又常常“多事”而敏感,让老师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使这份情感保持它天然的美丽与天然的纯洁,而爱情教育无疑是保持这种纯洁和美丽的最佳方式。

1.语文教学中爱情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选有表现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仅举中职的语文教材,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者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里,所选课文全部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有新时代女性铿锵有力的爱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树》;有革命诗人热烈坦诚的爱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学语文课堂上成功的爱情教育课――曾宏燕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有凄美的爱情悲剧――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还有军人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孔晓的《雪山上的红盖头》。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说有沈从文的《边城》、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戏剧有的《雷雨》等。这些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都是“人的生活教科书”,教师通过从多维交叉的视角来引导学生欣赏这类作品,对于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爱情教育的尴尬局面与思考

就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十六七的中职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是爱情的朦胧期,对这一敏感话题不太敢公开说,更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而内心却强烈地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课堂表现为学生彼此在交换着狡黠的微笑,这样的尴尬每每在讲授爱情题材作品时都会遭遇,这使得在课堂上我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细腻的语言描写,而不去讲析其中微妙的情感,让我感觉到这堂语文课的苍白无力。

事实上对于中职生的爱情教育问题,沉默早已不再是金。有学者认为,一部好的爱情作品,不仅能满足学生对于爱情的好奇心理,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明白爱情的真谛,可以使他们在追爱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用好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营养素”,已成为中职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以实训活动践行人文教育

针对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借助任务驱动式的情境化语文实践活动这一载体能够更好的践行教育的人文性。

整个实训活动将爱情教育和语文紧密地结合,要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让学生在语文浩瀚瑰丽的海洋里徜徉,自然地走进“爱情问题”。活动环节由三个具体任务构成:任务一,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搜集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美丽爱情,朗诵诗歌或讲故事。任务二,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讲讲自己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或悲或喜,或长或短,必须真人真事。任务三,我心目中的爱情――谈谈个人对爱情的理解。

2.2活动概况

本以为搜集效果会不太理想,实际恰是相反,学生搜集的资料包罗古今中外: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胜枚举。充满哲思的语言更是不绝于耳,有《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痴恋相知,《孔雀东南飞》中“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生死相许,《迢迢牵牛星》中“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的永恒追念,全都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同时以班上的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分类整理资料,配上和谐的图片、音乐,把古今中外美丽的爱情诗篇用直观的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每个作品的结尾处,我让他们总结人间美丽爱情的特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作出思考,作为中职生应该怎样对待爱情,写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搜集来的诗词,眉飞色舞地叙说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甚至还有学生现场唱起了当今流行的爱情歌曲。气氛异常热烈,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逐渐明白:现在触动他们最温柔的心的,只是知心的友情而非恋情,自己那双眼睛饱含的是少男少女时代单纯而单薄的叫作“倾慕”或“友爱”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爱情。也有学生这样说:对我们中职生来说,我们不能无爱,亦万万不能有“爱”。我们还没有承担爱情果实的能力。爱在心中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爱在行动会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人生不能无爱,对待爱情的态度要清醒审慎。两节课很快结束了,我和学生都意犹未尽,最后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2.3活动反思

第11篇

“本”指课标,教材、考纲。“依标据本”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和根本。因此教师们必须吃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把握第十一、十二册的教材内容(以第十二册为主),研究毕业检测的方向及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毕业检测说明),梳理出复习的目标、内容、重难点、易考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选择适合自己和班级学生实际的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等,做到“立足根本,夯实双基;注重方法,突出能力”。

二、目中有人(关注个体,突出实效)

复习中教师一定把握好师生角色。牢牢树立“学生为主”的意识,切实践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复习活动中,如不同知识点的归类整理、复习卡片的制作、复习活动的设计、复习题的命制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关爱者———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情,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设计者———依据学情精心设计整个复习计划,包括每一个板块,每一堂课,每一次练习等;组织者———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活动严密地组织调控好;指导、促进者———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开窍,特别是对潜能生、特殊学生或者在某方面欠缺的学生的分层、分类及个别辅导一定要跟上,做好“双辅”(思想辅导及学业辅导)工作,可以通过小老师、小助手、“一帮一”等途径和方法,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班级整体的战斗力;评价、激励者———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点滴表现都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肯定优点,查找不足,力求改进。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的学。

三、手中有法(加强整合,注重能力)

(一)侧重基础,加强整合,螺旋提升

把每篇略读课文当作练习题或考试题来进行训练,坚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原则,主要靠学生运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抓重点句段进行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注重双基与阅读的整合,关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单元主题化教学及复习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语文与生活关联,做到学语文、用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二)课堂为主,抓住重点,适当拓展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握复习重难点,精心设计复习流程,有效选择复习方法,合理安排讲练时间,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练出方法,获得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注重过程,追求精细,落实训练

复习做到“四化:复习内容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老师讲得再多,学生练习不够,难有实效。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尽量做到内容全、习题精、方法活、时间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但训练一定要围绕目标、考点、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等。同时,多练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见多识广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练习过程中做好错题收集、强化训练;防止过多、过滥,防止无限制的补充拓展练习,这样做既耗时,又费劲,还不讨好。

(四)把握时间,合理安排,适时调整

时间预设:一学期整个教学时间18~20周。新课时间12~14周左右,实际复习只有6周左右。我们必须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把整个复习过程分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内容及复习的形式、策略等,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这个过程需要发挥教师整体的智慧和力量,做好分工与合作,以利资源共享,如各类知识点的整理,分类或综合复习的练习题、模拟检测题的编制等;也可以发挥班级里优秀学生的作用,协助老师归类整理知识点,协助老师加强班级管理等。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读写训练重点是要一以贯之的,随时随地加强训练。相关内容也可以在不同阶段穿插强化训练,比如习作,由于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宜提前进行复习规划,将习作内容分散有序安排,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强化片段训练,注重习作素材的搜集、整理,加强习作指导———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习作环节的指导,且学且练,且练且改,逐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要注意,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总结和反思,在大的复习框架下,适时调整复习内容及复习策略,增强复习的趣味性、针对性,保证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4-03

一、践行的背景和意义

有人说,职业教育的春风来了。是的,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经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职教改革的春风也吹拂大江南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理念正被大力提倡,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大纲到教材到教法,都强调应立足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语文能力,也是创业、就业必备的职业能力。正如国内权威的口才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所言,在人的一生中,从求职到升迁,从恋爱到婚姻,从推销到谈判,从交际到办事……无不需要说话的能力。这里的说话能力即指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等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其意义日益显得重要。大部分中职生一毕业便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而口语是人与人间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是较普遍现象,他们在当众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话语啰嗦,不得要领;或说话干巴,缺乏美感……用人单位也普遍感叹,中职毕业生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口语交际能力整体较低。口语交际能力弱,也是中职生在职场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却被广大师生漠视,语文课堂仍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师“一言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考查阅读写作为主体的应试教育,导致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被普遍忽视淡化。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弱主要是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的结果,他们来职校前受过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参加的大大小小学业测试都是笔试,动手不动口。考试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如语文教学,小学、中学乃至职专,语文各种级别的考试均以考查读写为主,口语交际涉及的微乎其微,在当前以分数高低论成效的教育氛围下,语文老师更愿意把时间多花在读写教学上。可能有人会说,职校老师可以跳出应试的藩篱,殊不知职校也同样有会考、期末统考的制度影响着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而这些考试无一例外的只是考查读写。此外,世人普遍观念也认为,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一般人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所以,尽管小学、初中、中职教育各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今天功利化太强的时代里,“口语交际”教学还是被普遍边缘化了。语文尚且如此,其他学科更是忽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也就成了今天中职生的“软肋”。

2.中职生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从笔者了解的本市的职校情况看,到职校就读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是初中没毕业就提前分流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参加中考,但成绩上不了普高录取线的学生,所以都是被重点、普高层层淘汰的所谓“后进生”,知识积累严重不足,他们除了口语表达能力弱,往往还因腹无诗书,无话可说;或因来自农村,发音不准,方言严重,羞于开流;或因过去长期被老师冷落产生严重自卑心理,有想法不敢说、不习惯说;或对学习无欲无求,只想混几年……很多中职生自身底子薄,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自信心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差,使得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活动课更加困难。

3.教材可操作性不强,教师驾驭活动难度大,往往蜻蜓点水、望而却步。尽管新课程改革后的中职语文教材做了很大的调整,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等特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但它毕竟针对的是所有的中职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程度的差异性,并非所有的内容设计和活动要求都适应我们的学生。教材“口语交际”的大众性、同一性、偏难性,导致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心血、补充大量的资料,甚至要全盘抛除、重新洗牌、重新设计,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差,对于缺乏成就感的中职语文教师而言,会觉得此举如此费时费力费神又不讨好,要么就按照教材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望而却步、绕过跳过,所以,口语交际尽管重要,能够真正将其落实在教学中的教师却寥寥无几。

三、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新版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为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如何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口语教学,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职校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探索、必须要实践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教以说话方法,授以交际技巧,重视演练等,是一线教师形成的基本共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讲究以下策略:

1.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学、以励助学。长期以来,单纯笔试考核学生语文学习的定量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导致语文教学重书面轻口语的现象突出,教师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的机会少,学生也漠视对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改善学生口语交际现状,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励师生。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将至少一半的评价自还给师生,由老师带领学生根据职业需求来共同确定评价方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将《教学大纲》中关注学生平时进步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注重个体表现的定性评价等评价机制落到实处。其次,口试也需纳入语文终结性评价,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终结性评价应是对学生几方面能力的综合检验。把口语交际作为中职语文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获得更多成就感。

2.唤醒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恰当表情达意,和他人愉快交流,是人的本能欲望,但我们的中职生由于过去长期受压制和冷眼,“我不行”、“我不会”成了他们学习发展的一大心理障碍,这种极度不自信日渐降低了学生本能的表达欲望。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唤醒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点燃学生的欲望之火,使学习提升口语交际变成学生的一项主动需求,让梦想之光照耀学生前进的道路。如何唤醒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一是以职业需求催生欲望。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有的职业还要求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如导游、学前教育等职业。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催生学生主动去锻炼提升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欲望。二是以赞美鼓励唤醒自信。用心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不失时机加以赞美,比如:“你的声音好清脆,我们喜欢!”“你的语音很清晰,我们听得很明白。”“你的语言很有亲和力,很能拉近和人交流的距离。”……让学生认识自身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潜能,并产生进一步发展自身语言和他人关系的欲望,当学生的言语欲望由小变大,由微弱变强烈,由短暂变持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时,它便是一种提升口语交际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三是以榜样魅力激发热情。以职场达人作为案例,介绍他们文雅的谈吐、一流的口才,借助视频或文字材料解说出众的口才和社交能力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意义,激发学生树立向榜样看齐的热情,自觉从内心开启改变之门。

3.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活动,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非短期所能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而潜移默化。语文教师应做学生口语交际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在任教起始年级时,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职业需求和学校的现有资源,指导学生对几年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预设,使口语交际活动沿着职业化的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从单一的听、说活动,到简单的日常交谈,到职业性的交际,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生毕业时口语交际能力应达到怎样的水准,每个学年、每个学期应达成哪些目标,将开展哪些专题性的活动,每个专题活动具体如何开展?……都应有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既有长期的可操作方案,也有短期的实施计划,既有着眼班级整体活动的有序推进,也有关注学生个体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发展,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成长和进步,都能感受到因自己口语能力提升而向职业目标迈近了一步。口语交际活动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随机性或盲目照搬教材的无选择性。

4.课内模拟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搭建实战演练舞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语文课堂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了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首先,教师课堂活动方案要完备,并预告于学生,有的活动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其次,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能消除顾虑,放开胆量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再次,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比如:你的好友因失恋情绪低落,一个人躺在寝室里胡思乱想,你想为他解开心结,可以怎么跟他交谈?真实地再现生活,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交际,学会处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口语交际成功或失败的事件,现身说法,分享心得,提高社交能力。校园是个大舞台,也是锻炼口语交际的好场所,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校园资源进行自我锻炼。最近几年,我校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搭建成长锻炼平台上推出许多新举措,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带来许多契机。如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校园情景剧的编排,可以举行讲故事、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等比赛活动。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平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机会,锻炼口语交际。如实习时,让学生主动和实习指导老师沟通,与实习单位的同事交往等等。通过各种环境下的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沟通的能力。

5.口语训练与专业职业对接,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专业特点不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也有差异。为了使职校的毕业生能尽快胜任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口语教学训练与专业成长的有效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可以根据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设计职场交际情境。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预设:当上课时,一小女孩的凳子被后面调皮的小孩抽走,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其他小朋友都哈哈大笑时,你怎样妥善处理这一局面?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会碰到的。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可以把学生带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通过职场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的放矢,掌握职场必备的交际能力。中职各专业均有实训课,实训课的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完成一定的操作或一份作品,现不妨建议专业老师给学生加一个环节:完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实训操作或一份作品时,还要求该同学口头介绍他进行哪些操作步骤,自己完成的质量如何,使口语交际中的介绍和答询等能力与专业成长相融合并提升。长此以往,我们的中职生不仅能动手,还会思考,善表达沟通,将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这是学生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一项基本技能,关系到其学习、工作、生活的成败得失。因此,如何更有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教师们在职业化的理念下多尝试、多探索、多总结。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应仅是能动手,还应该是会思考,敢交流,善表达,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珉.普通话口语交际(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杨旻.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初探[DB/OL].(2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