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7 15:1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州市五接小学 李新祥
2005年10月20日—10月21日,在南通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王主任等领导的带领下,南通市2005年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百余名学员,跨过长江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和园区二实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的收获很大。考察中,通过一看(看学校环境)、二听(听汇报课,听学校领导的介绍),我从中有所感想,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一、考察学校概况:
这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新城花园小学和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都是办学水准我们江苏一流、国内先进的学校。
新城花园小学是一所创建于1998年的新学校,是中新合作开发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 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网全部建成,自动化办公系统、备课平台、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创办之初,就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确立为办学宗旨,倡导“师生人格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新城花园小学坚持“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赏识为主,鼓励为本,学生至上,发展第一”的教学理念;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发现”。
学校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教学业务能力强,72%的教师为区、市级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100%的教师具备从事现代信息教育的技术和能力。
学校依托园区的有利环境,走“开放教育”之路,与新加坡孺廊小学等结成姐妹学校,开展互访、交流,使师生有机会走出国门,接触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培养“国际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校目前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小学,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整体改革先进学校,苏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等。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建设的全日制、半寄宿制(20%住宿)、小班化公办学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它的硬件设施可以说是一流的,但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它的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
学校以“全心享受品质教育,为人生奠基”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注重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懂得现代社会中为人、立业、处事之道等诸多内涵,使学生具有未来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学力,关注孩子们个体生命的真实健康成长,视教育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它的校园文化、管理模式都强调以生为主,都是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寓教于乐的,学校的每个人每项工作都在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真正实践着“让孩子全心享受品质教育,为孩子竭力奠基精彩人生”。
学校管理也极具人性化,比如说它一改原先宿舍常见的军营式管理的划一范式,而是采用公寓式设计、家居式环境布置,集补习、陪读、食宿、培育为一体,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缺憾,另一方面又安全方便、温馨轻快。
园区二实小的教育是一种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服务,是一种为孩子、为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重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群体中,教师们用童心拥抱童心,用爱心滋润爱心,用智慧涵养智慧,用人格感召人格,用心灵晤对心灵。全校师生在“志远、行近”中“广涉猎、善归整、勤践行、敢超越”。
学校凭借 全新理念,依托现代设施、优良师资、开放策略,全新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努力建成江苏一 流、国内先进的健康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
短短的两天考察中,两所学校为我们展示了四节语文课,老师们的课让我们感觉到“美丽而自然,朴实而高雅”的气息,表现出他们很强的教学业务能力,他们的教学简洁实在,丝毫没有作秀之嫌,代表了现代的一种教学方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认识与思考
这次考察让我开阔了视野,让我见识了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学校,这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前卫的教学理念及管理模式也是我们这些学校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置身于这两所学校里,时时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
面对这两所学校,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些苏北的学校,由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也使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但是我们不应自暴自弃,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在教育哲学的层面分析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的重要性与前瞻性。建立新的学习观点与理念并用其反思评鉴美术学院艺术考察课程活动式教学实践。
一、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学习理念
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只有通过把个人世界里的经验组织起来以提高个人面对世界的效能,学生才能主动地建构自己学习的求知方式”。①建构主义的情境式学习是通过问题解决而进行的,是一个建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并主动地对外在的经验加以筛选、组织和整合,学习者无须依赖一些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心智活动。社会文化观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把活动与社群文化有组织地联系起来,并强调认知过程从属于社会过程和文化过程。学习活动与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关系。学习是因共同参与实践社群文化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观与社会文化观相辅相成。在实践中面对特定情境时,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学习应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相互撞碰、开放式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活动,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学习是创生式学习,笔者称为“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
二、艺术考察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变成考察活动,教学不再是说教,而是协作和帮助,教学成为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协作式的框架与在具体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成考察者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与考察成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在兴趣与激情的引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考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中碰撞创生出自己的学习考察成果。教师变成考察者的协助者和服务者,与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方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学习者、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成果,当然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与考察活动的咨询者和解决问题的协助者。
下面笔者具体列举一些艺术考察课程课例:
1.课程简介
艺术考察是艺术情景式实践教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者的亲身感知与体验使学习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扩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全面艺术素质与文化修养。在国内选取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碑林、专题博物馆、民居、帝王宫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学目标
扩展学习者的艺术视野,感知与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学会对各门类艺术的赏析、考证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对艺术的研究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访问民间艺人、著名画家、民俗专家,以画速写、做笔记、记录影像等动态情景式学习方式获取艺术资料,为各门美术专业课搜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的一系列活动,学会欣赏、感知、探究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获取优秀艺术经验与丰富的艺术知识,培养学习者热爱优秀的中国文化,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与艺术的关系。提高学习者生动准确地感知考察对象艺术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记录与把握艺术要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应目会心以及应物象形的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
4.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专题博物馆、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请专业导游或当地专家、学者讲解其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首席与学习者共同学习。在听完介绍之后教师与学习者讨论、探究、访问并进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实情景中教师给学习者传授搜集考察资料的方法。
(1)学习者根据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选择艺术考察的侧重点,如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学习者访问民间艺人,欣赏民间艺术,感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获取艺术灵感。
(3)参观考察不同专题博物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视野和艺术感知能力。
(4)学习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素材,根据自己的特长,认真整理考察记录。
5.考察延伸与艺术考察报告和撰写考察学术论文
(1)学习者通过不同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方式如速写、笔记、影像等,仔细分析并深入细致地整理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
(2)把艺术考察的对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探究,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
(3)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
(4)艺术考察外出时间为15天,回校整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考察报告和撰写学术论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及艺术考察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撰写考察报告与学术论文,教师根据文章质量、课堂表现与考察态度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百分计入成绩。教师根据质性与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分数与学生的过程性成绩客观地填入下表。
三、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
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中国画等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史,加深对国学包括儒、释、道文化的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美术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等综合概念。开设艺术考察课程主要是开阔学生艺术审美视野,感知不同地域风土人情,赏析经典艺术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速写、笔记、影像等记录方式,为专业课收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活动培养学生以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开拓创作思路。艺术考察课程中,教师以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方式引导学习者参观名胜古迹、洞窟壁画等,培养学习者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互动、整合、展示的综合性艺术和文化素养。教师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或艺术环境中了解与国画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习者接触多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情境与艺术考察活动中提高体验艺术的综合能力,并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综合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明白自己将来做中小学美术教师或艺术教师,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术与艺术史与发展轨迹,这些具体的美术史与艺术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态的存在于地面、地下与民间。所以给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考察课程更显重要。
结语
【关键词】艺术设计 考察 教学改革
艺术考察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将艺术考察课程作为社会实践部分列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实践,为前期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找到现实的依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搜集、提炼和归纳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艺术考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目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管理并不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可程度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将艺术考察课程和旅游画上等号,认为学校组织学生花钱旅游很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网上调研了解,认为艺术考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学校的态度将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即可。考察内容不清晰,考察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且在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许多学生也就真正把该课程当成旅游。
其次,考察点意向难以协调。随着扩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省份,扩大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学生也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谓众口难调,考察点不管定在何处,总难免会有和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所去之处存在重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总会对课程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再次,费用花销无法适应不同学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钱。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硬性开销必不可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省内考察花销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内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销总要在3000元左右。这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上打退堂鼓。
最后,队伍庞大,活动受限。组织过活动的人都知道,人数越多,意见越难统一,组织起来就越困难。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每个人兴趣点不一样,路线和节奏也不尽相同,队伍分得散,时间的把握上就很难一致,到了集合的时间,总难免要等人。时间浪费了,有的同学想多去些地方就会收到影响。
二、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
整合专业需求,区分各专业特点,遵循考察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全院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察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监管,减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外出考察前,结合考察点,带队教师要写出教案和讲义,教学目的要明确,目标考察准备充分,忌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题研究。使学生们充分认清借鉴各类艺术资源是各门类设计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课程中在结合典型作业练习的同时,避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教学现象。必须努力探究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抓住本质和主流,培养学生善于从繁杂多样的现象中梳理提炼精华的能力,把教学与建立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对调查报告与理论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学生兴趣,活化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和受众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学机制僵化,没有选择性,不能对应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教学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胆设想。
1.下达课程要求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自行分组,分别制定考察计划,对当地文化艺术背景做出有效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制定计划过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并负责审核。超过10人的队伍可申请指导教师随队指导。
2.学生持经授课教师审核的考察计划书向学校提出考察申请,学校根据考察计划书的可行性和专业性组织专人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指派随队指导教师。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审批的同学需服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时,分数的评定和补贴的划拨应体现政策导向性,向自主申请的学生进行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学生自主申请、主动学习。
3.教师带队出发前,需准备好教案和讲义,并送教务处备案方可出发。对授课教师、随队指导教师和审批、评定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补贴。
4.所有作业形式以考察报告体现,必须要对当地的艺术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请的考察小组,除了考察报告以外,还需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讲解、答辩。学校答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现场答辩环节联合评定给出答辩成绩。该成绩结合授课教师打分得出最终成绩。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4、本人参与了南京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教材熟悉,指导思想明确,能够把握教材。5、先从小范围内实践,以便积累经验,以后逐渐扩大,形成体系。
一、开放式教学(乡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课时的乡土地理教学(含野外观察、考察4课时),将教材分为6个考题,课堂上教师提纲挚领地讲清教学要点或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自学外,由学生针对本专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谈谈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见闻。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由于大规模,按班级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有种种困难,我设计了调查表,请学生按调查表格内容向家长,亲戚或邻居调查。这洋,来自各个不同方面的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经济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根据这些材料,有选择地在按专题进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
3、按班级进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华山、长江、珍珠河、三台洞、燕子矶等地。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设计野外考察表,学生边考察边填写。考察时,除注意地理知识的学习、巩固、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外,还注意与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4、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气候部分时,要求测算一天日均温、测一次降水量。讲到农业时,要求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农副产品,看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讲到交通时,站在马路边数一数一分种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实际状况,讲到河流时,测一河流的水量,流速……。为了讲究实效,我仍设计表格,学生按表格内容逐一填写。
5、设计、制作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135幻灯。研制了一套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投影片。使教学形象直观。
6、配合教学,利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展览。
7、乡土地理教学的最后一节课,召开“爱我家乡、爱我南京”的主题班会。
同学们自己收集资料,从南京的工农业发展到古都新貌,从科技文化到风味小吃。
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二、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最基本、最形象的体现,家乡奔腾东流的扬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苍翠的紫盆山、湖光潋滟的玄武湖、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枝繁叶茂的林荫大道……。这些内容既要在课堂上讲,也要走出课堂,尽可能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让学生在对家乡山川景色的赞叹中,陶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
很多学生边考察边向老师诉说家乡的可爱。很多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通过考察,对可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家乡是多么可爱啊!”“我看到了家乡的可爱,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2、热爱家乡人民的教育
家乡的山水是美丽的,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在家乡人民辛勤劳动下,家乡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九华山上,看看锁金村小区鳞次栉比的楼房,讲讲过去的模样。站在燕子矶头,数一数一分钟经过矶头的船只,想一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新旧中国对比。经济地理调查,了解一下该单位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就。这样,在各项活动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强责任感,激发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决心。
家乡是可爱的,但也存在问题。当学生站在燕子矶头,眺望长江,沉浸在对美的熏陶中时,我叫学生回过头来,数一数东南方向有多少个烟囱在冒烟,想一想滚滚浓烟将会给环境造成什么后果。当学生在长江边看泥沙堆积作用,惊叹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我也叫学生装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当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学生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到自豪时,我也指一指乱刻乱画,破坏文物的不良现象。经济地理调查中,我也让学生调查一下该单位还存在哪些问题……。承认不足是为了能加强环境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指出不足,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同学在考察,调查中,从对这些问题的严肃表情上,可以窥视出内心世界有了很大震动,绝大多数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对破坏文物、乱写乱画表示深恶痛绝。很多同学对考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同学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今后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
由于开放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它能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学生主动问,教师被动答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济地理考察,学生要针对被调查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野外考察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这样,学生已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不断得到培养。
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只要善于引导。张绍杰同学在经济地理调查时,嫌只调查一个单位不过瘾。他连续调查了三个单位,针对各单位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丁震杰同学尽管会因作业未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但对能表现自己的地理活动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督促其他同学参加。在学生写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见解及自己设计的改进措施不够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经过调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见解。徐晓菁、王静二同学在“爱我家乡、爱我南京”主题班会的发言中,分别读了她们准备寄给市长伯伯的信,这种敢于将自己的见解向市长建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何靖同学在发言中更是直接了当:假如我当南京市市长,我要……。看看学生们自以为是的办法与措施,听听他们的侃侃之谈。这在“升学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开放式教学有利于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围之大,面之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乡土地理教学,特别是乡土地理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燕子矶、观音阁等都有动人的历史,考察植被必然与生物学科密切联系,因此,每到一处,我都尽可能将有关历史知识向学生介绍,把主要植被名称,特点尽可能地对学生讲解,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校是个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生源也不尽人意,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任务较为艰巨,但我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测气温、测降水量、测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还要动手测量树的胸径,计算直径、要步测距离。
要计算相对高度……。在观察、测量、分析的基础上,要填写考察报告,要画出考察路线图,要鉴别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野外考察报告中写道: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班级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具有优秀的班级文化,那么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创造文明向上的班级风气,建设和谐校园。高职院校的校企共建是企业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利用双向选择,联合合作院校,为企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当前,大量的高职院校都创办了校企合作模式,而且数量越来越多。校企共建提倡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其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受到了人们的大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探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校企共建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
(1)班级命名与企业名称相融合
当前,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很多班级都以企业命名,逐步淘汰了传统意义上的序号班级命名制度,依据不同专业与合作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为班级命名,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奇瑞数控班,2008级鑫龙电气班,2009级芜湖港口集装箱班等,各个班级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企业的名称为自己命名,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对口的企业,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培育特定的班级精神文化
为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当前很多校企合作企业出版了企业文化教材,将企业文化课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教师,以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为主要讲解内容,如奇瑞合作班设置了《素质训练》和《奇瑞文化》,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班设置了《企业概况及文化理念》课。任课教师在涉及"企业文化"时重点阐述企业的优秀文化,安排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后撰写考察报告。将企业文化渗入到班级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发展理念,促进了合作班级精神文化的发展。
(3)重构合作班班级制度文化
一在班级的宿舍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内容,当前,大量高职院校合作班在宿舍管理中应用6S管理,也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内容。合作班实行6S管理,使宿舍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明显好转,而且加深了学生的生活体会,提前接触企业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素养。二在实训管理当中引入企业文化。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合作班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依据企业实习管理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4)企业文化进课堂
在合作班当中增设企业文化课,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人员担任教师,以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为主要讲解内容,如奇瑞合作班设置了《素质训练》和《奇瑞文化》,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班设置了《企业概况及文化理念》课。任课教师在涉及"企业文化"时重点阐述企业的优秀文化,安排学生在考察企业文化后撰写考察报告,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内容。
(5)企业文化进教室
在教室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学校定期举办教室设计比赛,合作班的教室设计要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以突出合作办学与企业文化为主要特点。如6S的管理口号、企业的价值观、发展历程和管理规章等,都可以出现在班级教室当中。再有,合作班还可以利用黑板报宣传企业文化,使学生深入理解企业文化。
(6)加强企业文化宣传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本课程力图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同时,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中每一个内容标准后面都附有活动建议,而且还有多个活动案例。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抓住哪些基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去组织好初中历史活动课呢?
1 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
历史活动课作为学科活动课,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这一课型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人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时,必须做到“两个根据”。
1.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活动主题
比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一课后,学生都渴望对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明显感觉到教材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于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学生想学乐学时趁热打铁,确定了活动课的主题,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有关的历史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着力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借这一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的艰难困苦,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1.2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活动形式
历史活动课的活动形式有动手型、互动型、体验型等多种多样,但我们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灵活机动地设计活动形式。比如,在上述关于的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可以选择故事会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多种特长,丰富历史活动课的内容,还可以适当创新,将活动课定位于集主持、歌舞、朗诵、电影剪辑、双语导游等多种手段为一体,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 制定适当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核心,是对活动课所要达到的结果的综合概述,包含内在活动目的和外在活动效果的要求。内在活动目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激发方面的要求,外在活动效果则是指活动所取得的可见性活动成果,如活动感想、活动报告、小制作作品等。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设定学生力所能及的目标。例如:我在教初一历史时,把《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目标定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拉近历史与学生自身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从学生中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文物古迹着手,指导学生寻找出在自己身边能反映历史的资料,使学生能直观的、感性的感受历史。同时,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文物、古迹、古物、古建筑身后的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搜集历史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进一步结合考察对象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文物保护、文物资源开发的有效建议,将考察的情况整理成活动考察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3 在活动中开展合作学习
在不同类型的活动课中,都要抓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以“重走路”的主题活动为例,首先是指导学生分组。在学生熟悉路线重大事件的基础上,按路线将全班分成四组。然后,要求各组就其感兴趣的某一段路线及相关历史事件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再现,全班同学通过合作共同走完路。其次,分组收集资料。通过整合交流,讨论设计出小组活动方案,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落实各项工作。接着,学生分组确定后,就进入资料搜集阶段,这个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堂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应该及时提供给学生一些搜集资料的途径:或者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通过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处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成果展示和科学评价
首先,成果展示是指学生在搜集、整理好资料后,在班级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经过自己辛勤的探索和研究,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推选出最合适的主持人,每组推选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给全体学生们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比如,在“重走路”的成果展示课上,第一组同学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了的出发地红都瑞金以及会址,第二组以诗歌朗诵的形式介绍四渡赤水,第三组以歌舞的形式展示彝海结盟的伟大壮举,第四组以小品的形式再现过雪山草地的艰难。此外,成果展示也可以是小论文、考察报告、制作网页、课件等。
我在设计作业时注重时间性、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等,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留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体验、探究。一段时间下来,我摸索总结出来了以下几种语文实践作业形式:
一、搜集信息类作业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培养孩子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多媒体收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我重点设置了质疑类作业,即围绕专题收集整理信息,使学生“立足课内,放眼世界”,为“解决问题”“获得详情”“开阔眼界”服务。首先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其次要对所有的信息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篇目是描述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等的,所涉及的知识相当丰富,不妨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二、捕捉生活,观察记录类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均提到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乐于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好生活记录,日月星辰,鸟兽虫鱼,风雨雷电都是良好的材料。生活是广阔的海洋,我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各自生活中的有益有趣的活动和特殊事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并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写出来。如刚发芽的“小草”、斗架的“大公鸡”、春天的“小河”、闪闪的“星星”……
三、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即能从实际操作中明白道理、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付诸生活应用的探究作业。这类作业重点在于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上,从而有助于把学用结合起来。实践操作是对课文描述的验证。如学习《曹冲称象》一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回家演示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在玩中收获了知识。
四、读写积累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名篇名句摘记、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段等。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让学生摘录描写山水的词句。以后经过不断积累,从学生摘抄的句子中看,学生的兴趣已不仅仅局限童话和故事上,他们开始阅读诗歌,甚至散文。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为更好地进行写作打下了基础。
五、考察探索类型作业
这类作业适合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并仿照课文,进行实物实地考察,用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等,写出科技小论文和考察报告。如学生读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实践作业,到你居住的地方考察一下环境情况,并写出考察报告。学生以组为单位,纷纷深入考察和访问:有的同学针对乱占土地抽沙一事,写了《还我家园》的报告;有的同学发现伊通河严重污染,呼吁人们都来保护自然环境;有的同学立志为美化家园做事,长大当一位环保工程师。这样,使学生养成了关心身边事,留心身边事的习惯。
六、学科融合类型作业
小学各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根据这一点,我设计了一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实践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如学习古诗《小儿垂钓》后,暑假我就针对个别爱好画画的同学设计了诗配画的作业;学习课文《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学习课文《赵州桥》后,我让学生折纸桥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激发兴趣类作业
创造力萌生于每一个孩子天真烂漫的幻想之中,萌生于每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之中。但创造潜能要变为创造能力,还需要培养和开发。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先考虑作业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我还在全班开展“识新字,背古诗,学儿歌”等活动。孩子们在自学、教别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时我还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
八、亲子合作型作业
这种是指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完成的作业。它让作业的时空拓向家庭,让呆板的作业浸染浓浓的亲情,抹上一份淡淡的温情,为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赋予新的内涵。设计这类作业,我主要从亲子交流、亲子阅读和亲子实践三方面去实践的。如我让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作业“我与爸爸妈妈比朗读”“幸福家庭手抄报”“听爸爸妈妈忆童年”等,促进了两辈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爱。
20__年3月我接手负责教务处工作,我端正心态,从零做起。一是熟路子。虚心向教学系列的同志们请教;定期向__校长汇报请示,明确工作方向;浏览大量的其它学校网站,开阔工作视野。二是做表率。我能以身作则,坚守岗位不躲懒;凡事亲力亲为,搬卷扫地抢着干。三是思创新。只要碰到难以开展的工作,我就如何采取人性化的措施,如何积极稳妥推行,有效落实。一年来,我确立了“按部就班,高效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团结和带领教务系列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常规工作,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
得到强化的工作:一是细化备教改检查;二是规范学籍管理;三是加强实验课管理;四是分门别类做好纸质和电子档案建设。特别是逐步规范考试。围绕“规范”做文章,在命卷、印制、保密、巡视、违纪处理等环节都加强了力度,实施补考方案,不断改善工作细节,促进考风明显好转。秋季3次考试违规提前交卷、手机舞弊现象基本被遏制,被处理的违纪舞弊学生人数直线下降。
有所创新的工作:一是创办《教学简报》。本年共出34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二是推进校本课程实施。组织编写了三本校本教材。超过81%的同学对《初升高衔接指要》总体上较为满意。三是推行教学日志。共印发__期专题简报,有78%的学生认为本班老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善。四是丰富考试评价方式。新增优生抽样评价、潜力实力评价等方式,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教学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
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常规外,我努力打磨教法,苦练内功。一是致力作文教学。本学期从激励、引导的角度编印了16期班级“作文选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11月8日,我受学校文学社、学生会邀请做了一次写作讲座,系统地梳理了作文教学思路,做到了教学相长。二是做好课题研究;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浏览了大量资料,选择研究对象,做了30多次观察记录,撰写了2篇论文。教育考察回校后,完成了9000字的考察报告,代表考察组为全校教师作了报告。三是做好校史编纂;我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校史编纂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多方收集资料,多次交流写作感受;细心研读大部头《新二十五史》,先后修改了多遍,最终形成了34000字的稿子。
下学期,我将继续以研究作文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方向,加强专业学习,坚持课题研究,自觉促进个人成长;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校本选修课、实验课、《教学日志》实施、完善考试各项制度等方面,积极思考,稳步推动,有所创新。
邢台市南园小学 杨丽敏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的产生,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11月22日,我们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跟随石家庄活动基地的领导去参观考察河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习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考察中,通过看(看学校环境、学生活动情况)、听(听汇报课)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感受很深。
活动一开始,基地把我们学员分成两个大班,让我们做为学生亲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课程的全过程。我参加的是《十字绣》,授课教师紧紧地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课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原来的我动手的能力相当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我学会了“十字绣”,又多了一样生活的本领。作为成人的我们上了一节这样的课还会那么激动,小学生们呢?
这次参观考察活动中,石家庄活动基地特意为我们提供了四堂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四位执教老师上得相当成功。我听的一节课是《石英钟》,老师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石英钟,石英钟有什么用,它有几部分构成,,怎样做一个石英钟。让学生说一说需要老师帮助些什么。接下来,老师展示了准备的大量材料。让学生构思石英钟的图案,这是让学生创造性体现的地方,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活动中,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动手制作石英钟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一天的参观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石家庄活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实验时间虽短,但措施得力,领导重视,教师工作扎实,已显露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来的种种鲜活可喜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全省各地以及全国做出了示范。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石家庄活动基地不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当作一个执行的过程,更是结合我省学生特点、实际和背景,创造性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认识与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门类的归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门类,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2.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学校应通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处理好与社区机构的部门的关系。学校每年需要社区哪些部门的配合、什么时段、以何种形式、需要哪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取得社区部门或机构的支持。
这次参观考察,对我收获很大,但也有些思考。1、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扩展到有关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以及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身上。2、如何制定一个因地制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以指导我校的实施工作。3、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设有效评价。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的培训、工作量的确定、资金的筹集等都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校要面临和解决的。
提出一点建议: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
整个创新活动的内容被分成三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几小类,每一类内容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创意设计:主要有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课桌文化、校园绿化、服装、水果拼盘、活动吉祥物等创意设计。
2.异想天开: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大胆想象,积极提出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具科学性的创新点子。
3.生活中的小发明:鼓励学生借助自身生活经历,设计制作创新作品解决遇到的问题,如“自行车辅助器”、“捕蝇器”、“浴室镜”等。
1.学科教材
以学科教材为依托,从每单元后的研究性学习中选取学生既感兴趣、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由教师制定课题,学生自主选取,开展活动。例如生物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冬枣的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物理教材中的《真空不能传声》等。
2.课外拓展
由教师设计研究课题,启发学生跳出教材,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采集整理信息,形成各类考察报告并编辑成册。这些报告和小册子不仅可用来在全校范围内传阅,还弥补了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
让学生利用周边触手可及的废弃物品尽情发挥想象,巧妙地进行创意和制作。如丝网花、串珠、立体绣、鸡蛋壳创意、旧报纸创意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26-02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及很多高等师范、农林和医药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学综合或植物学和动物学单科的野外实习课程。生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生物学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我国高校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野外实习中鲜活的生物材料可以加深学生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加强和增进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及其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感性认识,从而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野外实习的实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完成项目的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学生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比课堂教学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显著增强。为了检验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教学状况、改进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对教学的改革,同样要包括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本文将介绍我校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调研
影响实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的实习态度、思想品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习效果等。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且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李庭古等采用的是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和对生物标本鉴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袁红霞和秦粉菊采取了实习表现、学习效果和实结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实习表现包括野外实习记录本的记录,小组采集标本的数量、鉴定,在实习过程中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等,由小组和带队的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效果采用面试操作及个人考核辨认20种标本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实结内容包括业务方面的收获,实习中不同生态环境中所观察到的动物种类及它们的检索特征、反映实习地的自然环境概述、动物种类及生态现象的综合考察报告、思想方面的收获、个人在实习中的表现及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王玉玲采取的是采集、制作标本能力方面,对所采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实结方面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崔瑾等采用的是野外动植物制作标本能力、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以论文的形式的实结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王晓鹏等采用考核分实验和实习两部分,其中实习部分单独考核记入学分。实验部分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方案(20%)、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包括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究能力、小组讨论以及团结协作、实验台清洁整理、值日等,20%)、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作业题与思考题等,40%);而实习部分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包括出勤、完成实习任务、团结合作、组织分工、民间访问、实结等,30%)、采集、压制、鉴定、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30%)、考核标本的成绩(包括科名、种名及重要识别特征,40%)。沈文英等采用的是标本制作、实物鉴定和综合考察报告来评定小组成绩,以学生在结合考察报告中的收获和建议等来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而学生的总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通过一定比例折算而成。杨晓杰等采用的是遵守纪律30%,绘图10%,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20%,实习报告20%,辨认植物或动物20%的考核方式。高启禹等采取的是辨认植物、制作标本、实习报告、专题论文、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表现及实习作品展评等相结合方法。李友邦主要采取的是笔试和标本的考核方式,辅以小型学术报告会形式的小课题考核,笔试和标本的考核内容包括了标本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制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标本的检索等。苗芳等采用的是小组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小组的成绩又由小组同学是否违反实习纪律、小组采集标本数量和标本压制的质量,记录本记载情况和生物学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三部分组成;而个人的成绩由标本识别、野外生物识别和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的能力等三部分组成。
二、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采用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后得分,各项分值的分配见表1。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将5~6名学生编成一个实习小组。
小组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标本的丰富程度、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和生物学综合实结的质量,并辅以小组的平时表现。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丰富程度由实习带队老师统计得出;而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以展评方式,由学生再邀请多名专业老师参观并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综合实结由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带队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由带队老师共同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的平时表现包括作息方面和标本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卫生和规范程度。
个人的考核主要从个人的实习表现、标本的识别、实物的识别及检索表使用的考试及学生个人实结报告的质量来体现的。个人的实习表现包括个人的出勤和作息等方面,由小组组长先打出分,带队老师和负责后勤老师商议最后给出平时分;由于生物学野外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前,而动植物学教学安排在这之前,学生有可能已经遗忘,直接到野外可能会造成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出野外之前,在学校里再进行各模块培训,随后对利用检索表的能力进行考核,以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实习结束前再对学生进行标本识别、实物识别和检索表的使用的考试,前两项考试以随机抽取方式,考核学生认识20种动植物(动物和植物各10种)的能力;学生个人实结报告要求学生个人完成,内容包括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的表现和收获及对野外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效果与体会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故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立也应该能体现它的目标。通过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参加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学生进行的近3年无记名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学生们认同生物学野外实习有收获(87.6%),且在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均有收获(79.5%);85.1%的学生认为该考核评价体系下的成绩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对于是否增加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中各小项的分值时,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无须增减;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制作好坏程度和实结汇报的质量,分别占14.3%和12.0%;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分别占11.3%和10.2%;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平时表现和个人的实结报告,分别占12.3%和11.0%,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实结报告和标本的识别能力,分别占14.7%和6.9%。随后的抽样访谈了解到,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小项工作持续的时间和精力作出的,而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公正性作出的,因为个人的实结报告是很容易抄袭或模仿的。从调查的结果看来,这套考核评价体系还是以较好地体现公平公正性,符合了当今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追求。针对学生的反馈,下一步我们也将进行分值变动的尝试,以取得更广泛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新华,胡金良.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
[2]冯虎元,徐鹏彬,陈强.生物学野外实习视角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J].高等理科教育,2011,(5).
[3]梁小玲,谢东海,曲.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创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4]李庭古,罗刚,徐国成.生物野外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6,(3).
[5]袁红霞,秦粉菊.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7,(3).
[6]崔瑾,冯虎元,夏凯.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7]李友邦.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科研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6).
摘要:“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乡土感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德和修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地理 社会责任感 乡土感情 创新精神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对中学地理学科而言,更需要想方设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乡土地理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可见,乡土地理应该是地方性的,带有地域性、家乡性质的地理课程。新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呼声的高涨,中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乡土地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家乡环境、当地发展的了解,切实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从而坚定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富强国家的信念。在学习《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如某地有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库,它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尤为重要的是,水库也是本地居民的饮用水源,所以保护水库资源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做好保护的工作呢?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作总结,主要措施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要做好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二是要防止水体污染。接着,教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平时有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的。学生们积极发言,把平时自己做的或者是看到的一些不良行为都讲出来,引以为戒。最后,倡导学生们要做保护水库资源的表率,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二、利用乡土地理教学,增强学生的乡土感情
一般来说,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成长的地方,肯定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就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家乡随着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一山一水、家乡人民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家乡的巨大变化等等都是其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其可信性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树立献身家乡建设的崇高志向。另外,他们通过对家乡现状问题的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到问题的症结,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对家乡的责任感。
三、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在地理课中结合乡土地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市郊外实地考察盐碱地情况,实地认识中低产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认识自然灾害。例如:2009年10月的连阴雨一直持续六天,造成许多农田被淹,农作物严重受损,甚至有些房屋被冲毁,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亲耳听着乡亲们的介绍,学生们心情都非常沉重,陷入了深思。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地讲解此次持续降雨的原因、危害,并指出我们黄骅地区也是秋季连阴雨多发的地方,也是寒潮容易发生的地方。“那我们该怎么办?”一位男同学迫不急待地问。“问得好!这就是老师带你们来考察的目的,大家和老师一块儿来想想办法……”老师表扬了他。回到学校,学生们认真填写了考察报告,尤其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谈了许多很有新意的看法。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感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从而较好地做到使学生以较高的热情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达到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