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习总结万能版

实习总结万能版

时间:2022-12-05 00:1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总结万能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总结万能版

第1篇

经过一个月的车间实习我了解了很多现场的实际情况,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意识到书本知识和实际确实有一些差异,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同时也了解了本厂的一些情况, 保定机床厂是1937年建厂,目前的主打产品是组合机床,铣削动力头,镗铣动力头,机械滑台,钻销动力头等等规格比较齐全,是河北省机械工业龙头企业。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简要总结一下我的实习经历:

1. 第一周 金一车间实习,机械滑台粗加工车间。首先听取了车间刘主任的讲解,介绍了车间的大概情况,在现场的观察中见到了保定市为数不多的八米龙门刨床,六米龙门刨床,还有我们厂曾经自造的t68和t612卧式镗床,在这要提出的是车间北排挨着大门的两个小型立式车床目前精度很差,工作台表面已有很多破损,噪音也很大,需要进行设备维修。金一车间主要是大型设备,目前主要是完成大型的铸件粗加工和一些外协活的加工。

2. 第二周 金二车间实习,机械滑台传动箱零件,镗铣动力头零件,钻削动力头零件,齿轮,涡轮蜗杆等小零件的粗精加工车间。在此车间看到了保定为数不多的赫赫有名的瑞士产卧式坐标镗和它的工作过程,目前它的加工精度在0.01mm,全部采用液压传动。不过我觉得这样精密的机床所在的工作环境有些恶劣,应该放在恒温室里。还有一台英国newall立式坐标镗,内部采用齿轮传动,除了这些设备还有精密平面磨床,精密万能磨床,铣齿机,XX年新买的t611,各种车床铣床,拉床等等,在这个车间了解了各种小零件的工艺和加工过程。

3. 第三,第四周 装配车间实习,各种规格机械滑台,镗铣钻动力头,液压滑台,传动箱等的装配车间。装配车间是我厂产品成型的最后一站,也是关键的一站,车间张建明主任给我耐心讲解组合机床的装配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张主任说hj50滑台的传动箱内有个行星轮机构,工人在装配的时候很困难很费时,让我好好想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我经过一天的思考提出了一个装配方法,但暂时还没有得到应验。

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使我更加体会到这样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机床设计人才聘用和高端软件应用同等重要。本厂最近几年才开始应用电子图版,这在软件应用方面是比较落后的,电子图版只是手工制图的替代品,三维实体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企业要想存活,要想有更好的发展,赶上甚至超过同行业其他厂家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眼睛是会骗人的看似简单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做好,只有亲身实践才知其奥妙,才会做出理想的产品,实践是学习的真理!至此感谢邹永红总工程师及其他领导给了我这么好的实习机会,这对我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车间实习期间向各车间技术员询问了很多问题,得到了技术员的耐心讲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2篇

关键词:实习班;班主任管理;心理指导;家庭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于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对职高学生的总体要求,职高毕业生的素质应是全面的,即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分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还安排了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期。在这段时期,学生走出校院,在社会中继续学习。对于学校和班主任来说,这段时期是个“特殊期”,管理上有难度;可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期是他们真正走上岗位的一个关键期。那么,班主任在这段时期怎么才能继续管理好学生,做好学生角色转变的领路人呢?

一、做好走访工作,做单位、学生、学校的桥梁

学生的实习期,更多的时间在单位,与单位的正式员工相处、学习。学生必须遵守单位的作息制度、各种规章制度等。学生刚出校门,走上实习岗位时,可能比较兴奋,比较新鲜,经过这个新鲜期后,学生就会面临各种工作、人际关系等问题了。那么,实习班班主任首先要做好走访工作,及时向单位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让学生身在校外,也能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和关心。

二、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学生从原来整天坐在教室听课转变成每天接触形形的人和事物。首先,学生角色的转变和社会激烈的竞争使他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

1.学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或者只要有岗位,就去实习

据调查,一部分学生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个体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条件艰苦的企业就业和发展。通过总结,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或者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而部分学生则认为实习是锻炼自己,有实习经历总比没有实习经历要好。因此,只要单位要人,不管岗位是否合适,都去应聘实习。比如,我班上有三个学生,在服务岗位实习,但他们比较内向,并不适合服务工作。在该单位实习一个月后,工作没有积极性,无业绩,与别人相比,显得工作不认真,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分析现状,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2.部分学生缺乏顽强的毅力,造成就业心理障碍

一部分学生刚到实习单位,做的都是琐碎的工作,于是学生认为没有价值,而单位领导会觉得这个学生缺乏自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学生在经历一两次求职失败后,便失去信心,牢骚满腹,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又要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告诉他们在用人单位怎么做更适合。

3.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深厚,缺乏就业竞争力,而社会专业需求不平衡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了所有职业院校的责任。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出现了部分专业供大于求和学生专业知识与工作无法接轨的状况,造成了部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此时,班主任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的继续教育。因此,帮助学生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步调,也是实习班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

三、注重学生实习期间的家庭教育

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与学校、老师的接触相对少了很多,更多的学生是单位、家两头跑。因此,这个时期家长的家庭教育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

1.转变家长的家教观念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百般呵护、娇惯、甚至是溺爱的环境中,家长更多的是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子女的要求,而忽略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磨炼。例如,学生找实习单位,有些家长仅仅考虑到工作太累太辛苦,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适,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能否学到东西。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到,或许实习比起在学校上课,学生是辛苦得多,但是对于学生,那是另外一种学习,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的目标。

2.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型、修养程度等都是参差不齐的,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的方法是万能的。因此,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在单位的点滴进步,乃至学生心态上的点滴转变反映给家长,激发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同时,借助家长不断激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

3.尊重家长,向家长学习

由于家长和老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上有差异,决定了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存在着互补性。而实习期间,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相对老师来说,可能更多。因此,在指导好家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实习外,也要尊重家长对于学生实习的指导。事实上,只有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才能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

重任。

总之,实习班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带着一颗爱心,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同时,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 电类专业的电工实习 教学法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电类专业的电工生产实习是在学生通过进校学习一年或两年文化课和理论课后,对电类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何实施电类专业技能的教学。怎样才能使这些从未接触电类技能的学生能较好得掌握这门技能,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学院电类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至二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生产实习,实习课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高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本人在长期的电工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呢?《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把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其方法有:直观演示启发、表情动作启发、类比启发、图示启发,设疑启发、激励启发等等。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是非常宽广的教学手段。下面就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在电工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直观演示启发教学

学生刚到电工实验、实训室或实习场地。对场地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很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试一试。此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实习指导老师讲解时,力求对每一样工具的使用做出正确的直观演示,如电工刀剖导线的角度,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电工登高操作的具体动作,电烙铁焊接的正确方法等等。直观演示启发教学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身体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深,正确的姿式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否则,会贻害学生,造成误导、产生人身或设备损害事故。

2表情动作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令人头疼的大事,所以实习老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习放在第一位,而刚到实习场地的学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说电老虎厉害,我偏偏要摸一摸,碰一碰,什么都不怕。所以本人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习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本人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我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3图示启发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可采用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原理挂图进行图示启发教学、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挂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图示启发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效果较好。

4类比启发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启发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启发。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启发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5设疑启发教学

在电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在书本上找不到(或没有讲解)的疑难问题,如“用电池——毫安表判别变压器与电动机绕组同名端时指示为何相反?”,“钳形电流表测量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电流时, 测量值与铭牌值实际相差为何很大?”等等问题,利用实际操作中出现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碰到疑难问题又不断动脑筋想办法加以解决,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没有经验,就是因为很少参加实践活动,很少碰到疑难问题。本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操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原理,公式、法则、定律等解决疑难问题。倡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只有做到教、练结合,特别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电机修理、机床电器维修、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故等课题时要多设故障、多提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互相渗透,课堂教学、实习训练相互协调,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能动地发展到理性的认识,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6激励启发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辉,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确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追求,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的人际氛围,激励他们形成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的优良作风。众所周知,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须考取本专业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这对每一个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优先推荐,择优分配,获取较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实习中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宣传栏和学校广播宣传本校优秀毕业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取得的荣誉,获取的工作岗位 ,使学生形成竞争观念,危机观念。在具体电工实操教学中根据考证内容或技能竞赛要求,进行课题考核制,进行严格的模拟考试,淘汰极少数学习不认真、实际操作中不认真的学生,把他们转为试读生,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读后,还不能改正,则不予毕业。同时重奖那些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学生。鼓励有潜力的学生一专多能,获取多种证书。如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还取得计算机等级证,电工上岗证和维修电工高级工等级证,为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实践证明,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后,都获得了较理想的工作。总之,通过各种激励启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了要通过刻苦努力学习,勤恳扎实的工作,就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就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我们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知识出版社,1993.4月

第4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技能教学新模式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要求,教育部举办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2年4月29日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2012年11月22日举办了潍坊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我校计算机专业参加了“动漫制作”项目的竞赛,并获得了团体与个人成绩获二等奖。笔者想就当前我省职业学校如何贯彻落实《意见》谈几点认识。

一、拓宽视野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头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素质。阶段性实验教学目标就是每一门课的实验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的目标驱动来实现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实验教学目标制定上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实现师生在课程实验教学中互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创新实验,在整个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完成后,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设计出综合整个课程的创新实验。一般地讲,这类实验也就是大作业,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都需要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专业实习。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它已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有选择地把能反映出当前计算机最高应用水平的企业、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结合课程教学定期安排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参加实习活动,每次实习都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总结实习后的收获体会,鼓励学生和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习基地建设的面要广,充分体现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如:计算机经销公司及售后维修站;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生产企业;网站及网络工程公司;软件销售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邮电、通信公司;政府机关;建筑工程设计院;金融机构等。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以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把技能大赛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推进器”

一是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倒逼”各地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唯一场所,学生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没有基本的实训条件,学生技能训练将是一句空话,要在技能大赛上出好成绩更是无从谈起。我省推进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制度化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促进各地各校加快实训基地,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实训基地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无”问题,即学校所开设的每个专业都要有相应的实训场地、场所;其次要考虑配套性,即根据学生就业岗位需要和教学计划内容安排,配齐各专业(工种)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还要考虑先进性,尤其是新建实训基地要瞄准相应行业企业生产设备最新水平。

二是将技能大赛竞赛基地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依靠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赛点就是示范性实训基地。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实训基地,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工位、更新设施、优化环境,完善比赛功能,提高比赛保障能力。省、市、县统一规划、分工协作,重点建好一批技能大赛赛点就等于建好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

三、把技能大赛作为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1、推进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教学方案顺利实施。为充分调动教学工作的主动性,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方案顺利实施,学校将建立一系列的表彰激励机制,每学期拿来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专业技能突出以及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激励机制的实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更具有激情,对促进学风建设,强化技能培养与就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组建技能代表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挑选品学兼优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建计算机技能代表队,进行强化集训,并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考核,能者上,弱者下,形成赶、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以点带面,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课外活动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开展好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知识提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4、参加社会实践,扩展知识面。书本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为了拓展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加广阔的计算机应用领域,逐步学会分析外边实用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社会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计算机人才?我们将提倡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电脑报》和一引起计算机杂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电脑展示会,或者经常到电脑商城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市场、应用等情况。这样即扩大了知识面,又能将学过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无形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5、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增进各模块学生之间知识交流。由各教研组长牵头,组建各类电脑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局域网的搭建小组,电脑维护小组等,让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打破专业模块界限,使不同模块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学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拓宽了知识面。

通过这些措施全省职业学校师生有1人取得高级技师、3人取得技师、180人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用人单位而言,在招聘新员工时,总是希望能招聘到素质最高、技能最强的优秀毕业生,技能大赛即是各用人单位发现人才的“淘宝网”,那些技能冠军、金牌选手便成为“抢手货”。

当然技能大赛也不是万能的,单纯依赖举办技能大赛来发展职业教育的想法是幼稚的。技能大赛制度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必须把握好方向,以免误入“锦标主义”的歧途。总之,我们坚信:通过牢牢抓住技能大赛,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李进,丁晓东.产学合作教育研究与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如果不合理设计,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首先要摆脱教材的局限,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够用、适用”的原则,有些内容可以整合,有些不适用的内容可以删除。

国家级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修订版)有十二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需要70学时,但目前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规定的学时数为50左右。如不科学组织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锥度和角度、螺纹公差、齿轮精度6个学习模块,根据知识点又将学习模块分为若干小节。每个学习模块以“检测任务—相关知识—检测仪器—检测方案—检测实施—任务考评”为教学主线,检测任务选择一些企业的典型工作案例。如学习直线度公差时,将“检测车床导轨直线度误差并调试”作为该小节的检测任务。通过模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直线度公差的知识,还学会了校对车床导轨水平的技能,体验了工厂现场的检测工作过程。

紧密衔接相关课程教学

本课程有“桥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其它相关课程紧密衔接。在尺寸公差学习模块中,可以将减速器中的输出轴作为学习载体。因为前期学习《机械制图》时,已经安排了减速器测绘的实践环节,学生基本掌握了用游标卡尺测量输出轴的各段轴径,并对轴系零件的配合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这些可以作为学习该模块的基础,降低学习难度。同期开设有《机加工实习》课程,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加工工件,将《机加工实习》课程中的学生作品作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的检测任务,使学生模拟从加工到产品验收的工作过程。如果验收合格,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实施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本课程具有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本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PPT课件、模拟仿真软件、二维或三维动画演示,使得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定义等内容变得易懂难忘。在实训课教学中,多媒体尤为重要。每次实训课都需要教师为学生示范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而有的测量仪器较小,学生无法看清老师的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更常见的是教师示范操作一台仪器时,学生围在仪器旁,一般只有靠近仪器的同学能够看清楚、听明白老师的讲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例如介绍用万能卧室测长仪测量轴径的操作要领时,老师可以事先将操作步骤录像,再配上语音讲解,制作多媒体视频课件,通过视频或模拟仿真教学,让全班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操作步骤,能够实现实训操作的规范性。

任务驱动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模块均以“检测任务”导入,要求学生分组分析实际检测案例,确定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并讨论寻找答案。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场教学法也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例如讲解跳动公差时,可以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指导学生用偏摆检测仪测量轴的径向圆跳动、径向全跳动误差。学生边学习跳动公差带定义,边动手操作测量误差,能深刻理解跳动公差带的定义,并体会了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的联系与区别,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又缩短教学学时,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与实训场所的一体化。

改革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模式都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做一份试卷。这种考核模式很难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少学生平时不学,仅靠考试周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与不学一样的心理。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过程式考核模式为:每个学习模块总分为100分,按表1中的6个考核指标单独评分,学期末计算出6个学习模块的平均成绩即可(如下表)。

建立这种考核评价模式,是为了科学公正的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综合应用知识及实践归纳能力。教师可以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以评促学”。

第6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专业技能 实践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29-01

1 整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最直接地点就是课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第一地点。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的是否合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而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备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弱化难点,挖掘学生能力。

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这一章节时,首先确定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自己通读教材,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学中运用我们生活实例,列举简单的电路图,求得结果。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内容、速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1]。

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马上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将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做完,这样不仅验证了理论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整合教学内容,准备好上课的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2 注重实验实训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设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每个教学内容,从最基本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开始,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对电工电子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先对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进行讲述,把验证理论知识部分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同时锻炼了学生对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设置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趣味性实验,如日光灯的安装与使用,电动机的正反转安装与使用。增加这些实验的目的即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电工技术息息相关技能的培养,为后续维修电工考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为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电气技术》做好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最后附有实验习题、考题,与国家电工职业技能要求完全吻合,使电工实验教学与国家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很好的结合。

除了开展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以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电工技术实训和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实训课程的设置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独立设置的课程,它是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几个学期的课程体系。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进程及非电类专业的教学进程及相关课程开设以及有关实验、实习安排等,把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相近的电工、电子技能分解到这些课程的实验、实习中,对那些需要重点掌握和实验、实习中没有涉及的技能,设置专题实训周进行集中强化实训。并且定期开放学校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到和掌握电工、电子技能。为此我们根据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结合机电专业、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出了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2]。

在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工实训即融合了“电工技术”理论课程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训练,如仪表、仪器的使用、误差处理以及简单接线、各种电量的测量方法等。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对传统的实验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强调设计性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设置。如电工技术实训,原来是学生在事先制作好的电路板上进行各种电路性能的测试、验证。现在我们把它改变为让学生根据实验电路自己识别选择元器件,在万能接线板上自己搭建出正确的实验电路,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测试电路的各种参数及性能,这样就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判断以及电路工作点调试等技能融进了实训当中。

3 教师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做好理论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和电工电子技能在国家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交理论知识和现代的工业生产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推导和论证,引导学生认识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知识严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严谨的专业素质和负责的职业道德。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尊重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使其养成节约用电、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在电工电子实习中,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的积极乐观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比如: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课堂内容要精讲,多练,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代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立于不败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的机会,如日光安装、调试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演示和实物教学,可结合实验课进行,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采用演示教学法,学生先动手,在实验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教师在一旁辅助指正,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现认为课本是枯燥呆板,教师不在局限于课本,动手—提问—解答—提高。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有益,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为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学生实训思想工作、规范基本操作、展示往届优秀作品、分层教学等九个方面进了探讨。

关键词 :钳工 技能训练 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工业的逐渐复苏,社会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及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机械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良好的就业形势下,企业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所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都要安排金工实训,主要有铸造、钳工、普车加工、数控加工实训等。其中钳工技能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等基本技能及基本测量技术。

机械专业以男生为主,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语数英等理论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厌学情绪。笔者认真地分析钳工技能实训与数控加工实训后,总结出以下因素。①钳工实训室的工具和设备比较简单,学生觉得不够机械化、自动化,影响求知欲。②实习时,钳工实训室噪声大,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比较大,有时会很尖锐,学生会产生心烦意乱感觉。③钳工实训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会叫苦叫累。④钳工操作中进度相对较慢,效率比较低,对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因以上客观存在的因素,机械单调的训练加上缺乏新意的课题,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越练越被动。近年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做好学生实训前的思想工作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才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服从老师管理,积极参与实习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人力资源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②钳工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③学生在学习钳工技能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比如《机械制图》、《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得到深化和提高。④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基本技能,规范操作姿势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中的锯割和锉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①集体观看基本操作视频,熟悉气氛,找找感觉。②仔细、全面地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能领会要领,抓住关键。比如锉削时,两手握锉,放于工件上,上身端正,姿势自然,再以腰伴随右手前推,左手加压保证锉刀走向平直,右腿伸直略倾前,重心在前,锉到头后左腿回直,重心后移回复原位。示范指导时,教师根据自己讲的要领,动手做给学生看时要认真、细心,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要能让学生看清楚。③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于个别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姿势,要进行耐心帮助和纠正。分解动作,手把手辅导。④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不规范的方法和规范的方法(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少数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 锯削行程较短等等,导致尺寸超差,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哪一个锯削尺寸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不规范的姿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深了。

三、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发兴趣

在锉削训练时的训练项目有榔头、五角星制作等。我们可以事先布置玻璃橱窗,配以灯光,让这些银光闪闪制作精美的往届学生作品隆重登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安排训练项目

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训质量的保障。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成正比。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90后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各个训练项目至关重要。为此笔者把训练项目分成三个阶段:初期训练阶段、中期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1.初期训练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基本技能为指导思想来确定训练项目,比如高一年级,我们可以用项目导向进行安排。

以錾口榔头(图1)为项目,让学生一方面了解金属的特性,学习金属切削技能和工具的使用,体验工具和设备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树立正确选用工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体会劳动的艰辛。

立体五角星(图2)为项目,要求掌握锯割和小平面的锉削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把握对称度,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2.中期训练

以锉配训练为主,掌握主要技能操作以通过市级技能抽测和技能操作考核,各训练项目的安排要看专业和实训时间及学生情况而定。总原则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笔者在12级模具班的实训中是如下安排的:

项目一——圆弧燕尾槽(图3),要求:一是熟悉锉削、锯削、划线、孔加工等各种技能;二是掌握尺寸精度的控制。

项目二——凹凸镶配(图3),要求:一是了解锉削、锯削、錾削、划线等各种技能;二是学会准确地控制形位精度和图样要求的尺寸;三是了解配合件、工艺以及锉配等概念。

3.综合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功和主要操作技能后,就要在趣味和多样化方面考虑,否则学生会出现怠惰现象。在近年来的钳工实训中,笔者在网上学习了其他老师的经验,发现有个项目很有意思,就是制作坦克模型。笔者设计了尺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各零件制作,再组装在一起。男生们对坦克的制作非常有热情,做起来特别卖力而且保质保量。笔者觉得在钳工课外兴趣小组中尝试制作汽车、坦克等模型,可以使训练项目由“单一”转变为“多样”,由“枯燥”过渡到“兴趣”,由“要我做”发展到“我要做”,从根本上保证了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分步评分,体验成功

技能训练是面对劳动对象的操作,每一步的劳动成果,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精神激励。合理的评定方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具体评分宜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训练工件加工质量、训练纪律、态度占60%,学期结束考核占40%。其中每次钳工实训后进行评分,比如锯割训练的评分表可以如下设计(表1)。

技能训练要体现质量就是成绩的理念。把完成的质量分为A、B、C三等;完成的进度分为快、中、慢三种。于是综合的结果见表2:

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突出了“质量是生命,进度是效益”的企业生产理念,使学生能正确地对待技能训练。

六、组织竞赛,奖勤促懒,展优带劣

开展钳工操作竞赛是提高学生实习操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单项操作竞赛、综合课题的制作竞赛、分组竞赛等,组织学生之间的操作竞赛,这些操作技能竞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掌握技术水平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做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出题、评卷、组织、安排、评审、奖励、讲评等等。对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示厅进行展示,学生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

七、融入音乐,放松精神

技能训练毕竟是一种费神费力的体力劳动,不可能所有时间都能通过常规方法来提高训练兴趣,再由于尖锐的金属切割声的影响,容易造成师生心理上的疲劳。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播放音量适中的轻松音乐,能提高学生训练的持久性,播放富有活力的轻快的音乐,能够使学生放松精神,减轻疲劳,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

八、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同是机械专业,学生素质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强弱不同。因此,训练时要采用不同的技能教学要求。例如:对于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规定内容后,可提前训练下一工件或附加工件或小工艺品,比如爱心桃等。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按时完成计划内任务。对于较差的学生,适当减少数量和降低难度并多加辅导,帮助他们跟上班级的训练速度。

九、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及德育教育

老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全是“铁家伙”的枯燥的实训车间当中,和谐的师生沟通在实训中非常重要。教师始终要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以愉悦尊重的交流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情绪倾向,及时沟通化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术技能,又能练就学生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传统的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并非是最优化的模式,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钳工教学;工作过程;趣味性

钳工是技工学校曾经作为一门单独专业进行培养,也是大学工科院系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和机器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钳工给人们的印象是停滞不前,甚至要被淘汰的地步。实际上钳工不仅仅是作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基础,而且也是生活中一个适应和改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手工制作的最好学科。我院是培养具有中、高级技能的技工院校,作为专业课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一、改革前期情况分析

(一)生源情况

(1)入学前的文化程度和性别结构

从2010年开始,我院招收的学生90%是初中毕业,年龄一般是在15岁基本上是从初中学校一毕业直接到我院就读相关专业。我院机械系近三年招收的生源中95%是男生,电气系机电专业学生80%左右也是男生。85%是本地农村户籍的学生。

(2)学生心理状态

学生他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占大多数。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压力,吃苦少、个性强,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替他人考虑的习惯。在学习上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对技术的概念是一个笼统认识,真正了解所学的专业范畴几乎是空白的,对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认识的少之又少,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

(二)钳工教学情况

(1)教材使用。2013年之前钳工实训使用的教材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量具的使用等等,以及对部件、机器进行装配、调试、维修及修理等知识。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单独地讲解再配一些技能练习,还是侧重于单项技能,如榔头的制作,角度样板的制作。理论知识多,较全面,这本教材是适合钳工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课题练习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无味。对于电气控制等非机械专业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式。我院的钳工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现在我院没有完全单纯的钳工专业,侧重于钳工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类),根据学制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相对应就要求参加中级和高级技能鉴定考试,他们每学习期安排6-8周,每周4天左右时间,每天6节课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安排5-6周的时间进行技能实习。不管是那种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以锯削、锉削技能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总体来说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比较枯燥,对耐心程度要求较高,对学生意志品质考验是一个考验,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坚持不住,偷懒、逃避,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不学了。

(三)钳工就业市场情况

通过企业调研和走访,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这种以锯削、锉削技能为主的制造零件方式在企业里并不受到重视,学生主要从事的是装配岗位,以及一些维修岗位,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而是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等级证只是说明你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不代表你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钳工课程改革

(一)教材设计理念与思路

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机械产品手工制作、装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产品制造的氛围与情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以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工作过程情景化、情景内容任务化、能力培养本位化、项目考核成果化。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零件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2)以典型机械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 (5)以专兼教师密切合作构建教师团队 (6)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 (8)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设计

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但在编排上就需要跳出学科体系的篱笆,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借助自编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变枯燥的知识堆积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和运用。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紧密相连。教材选用的典型项目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练习技能的积极性。

(1)“万能工匠”职业素养养成

这个任务打破了专业课程与素养课程、企业管理课程脱离开来的惯例。任务中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生动地表述了职业素养对企业利益带来直接影响,关系企业的生命。现场的“6S”管理知识学习更是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让课堂变成企业现场。

(2)孔明锁的制作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孔明根据我国木制品卯榫结构发明的益智玩具。这个任务即传承了历史文化,感受古代技术,又启迪创造发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孔明锁也被中央台第十套“我爱发明”节目制作成片头画面。孔明锁由一根长四方体和另五根在同样大小的长四方体中间开了不同的槽组成。制作时可以六人一组,这六根长四方体加工时即体现了锯、锉等基本技能,又由于都是可以从易到难的加工制作,可以根据实际加工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工快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大复杂的四方体,加工慢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小简单的四方体。对学生组装时这六根四方体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方向,否则组装不起来,可以让学生养成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的良好习惯。组装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工件加工质量对整个组装质量的影响,甚至出现由于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不合格而不能正确组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七巧板拼图的制作

七巧板拼图是很多学生都玩过的玩具,对自己制作出来更有吸引力。这个任务除了锯、锉外,又增加了钻孔、排孔、攻丝、铰孔等操作技能,还有角度测量等知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通过组装后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技能的不足,感受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认识到工件细节的处理对整个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工制作过程中排料时卸下的废料可以制作小的工件,培养学生节约成本的意识,这也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4)自卸车模型的制作

自卸车模型是使用薄板制作,主要针对汽车专业和电气控制专业,他们的接触和应用的薄板较多,如汽车外形和控制柜箱体。这一任务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

(5)综合镶配件

这一任务主要针对需要参加技能鉴定的专业适用。目前钳工的技能鉴定还是沿用制作镶配件的考核方式,这一任务主要包含了这些技能要求,满足学生的练习要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每一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以钳工实际加工流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一个完整的零件制作过程来进行组织;学生领取任务书后,进行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制定、钳工工具的选取,检测方案的设计、量具的选用,到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每一过程都涵盖了零件的工艺制定、工量具的选用、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遵循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制作的零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基本操作开始,到制作包含多种操作的较复杂零件、配合件,最后进入简单机构的制作,使学生随着学习情境,技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也逐渐增加。

(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知识理论讲解,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模式的需要,缩短与企业的差距,扎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积极推行“三通三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 2、课程结构与工作过程相通

第9篇

【关键词】 会计教学;教学方法;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效率,而且关系到教学方向和性质。其性质与特点,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的性质与特点。会计教学方法,作为会计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观念中的第一个“法”,指的是原理与法则、规律与技术;第二个“法”,指的是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站在会计教师的角度来思考,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与实习法等四种。

(一)讲授法

通俗地说,讲授法就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不仅被用于传授新知识,还被用于巩固旧知识。同时,教师运用其他方法时,也往往需要讲授法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唯一方法。

会计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概念、阐释原理、分析报表、演示分录、介绍案例,均离不开讲授法。讲授内容不同,具体的讲授方法也有所不同。这里就会计教学中六种不同的讲授方法分别加以介绍:

1.平铺直叙法。它是一种冷静述说的方法。会计教学中,概念涵义的表述、会计发展历史的回顾、会计法规的解说、经济环境的引述、案例的引入,都需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加以讲授。它的特点在于,讲授的情绪冷静客观,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讲授的条理清晰可辨,讲授的语言简明平易。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由于这些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听便明白,并不难以理解。教师平铺直叙时,简明扼要以避免嗦,态度从容以避免急躁,语气平和以避免生硬,语速平稳以避免夸张,语音宏量以避免模糊,便成为基本要求。

2.逻辑推论法。它是一种严密论证的方法。会计教学中,会计原理的阐释,筹资与投资管理的阐述,往来款项之间关系的说明,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测算,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的论述,都需要采用逻辑推论的方法加以讲授。它的特点在于,讲授的思路严密,讲授的条理分明,环环相扣,逻辑分明。它的优势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直观辅助法。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课堂上,教师一边讲授一边运用表情与手势来描绘与模拟,或者一边讲授一边在黑板上勾画图示,有时也一边讲授一边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这都是在采用直观辅助法。它的特点在于,依靠直观辅助的手段来补充口头讲授的不足,形象展示口头讲授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直观展示而达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境界。会计教学中,几乎所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讲授方法。

4.举例说明法。它是一种演绎论证的方法。讲授抽象的会计概念与原理时,先从一般的原理与方法讲起,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是一种由深至浅的讲授方法,也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讲授方法。它的功能在于,通过举例,靠生动形象的实例来佐证与阐释一般的原理与规律,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模仿。会计教学中,经济业务发生变化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问题,合并报表的编制问题,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的关系问题等,学生都难以理解与运用,一旦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学生便可豁然开朗。所以,对会计教师而言,举例说明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讲授方式。

5.比喻说明法。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方法。再抽象的原理,通过恰当的比喻,都可以让学生迅速获得理解。大学课堂上,打比喻的讲授方法具有广泛使用空间。会计教学中,可打的比喻很多。一个小家庭,要维持日常生活,要搞家庭基本建设,要储蓄,要投资,要兼职创收,要借贷,如何运作才更好,这便是财务管理;把每一笔收入与支出登记在册,并定期分类汇总,计算出盈亏,这便是会计;每月回过头来逐笔分析,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收入可调节,这便是审计。在教学时,便可用这些比喻来讲清楚财务、会计与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比喻贴切,它的效果远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讲授。所以,比喻说明法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

6.幽默激趣法。它是一种富于魅力的方法。现代人都追求幽默风趣,大学生尤其喜欢幽默风趣的讲授方法。幽默是智慧的体现,也是信心的体现。会计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激趣的方法来讲授,不仅能显示自己开朗自信的个性,也能展示自己从容机智的智慧,还能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受到启发,获得理解。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几次笑声,那么,这样的课堂便充满了生机,而这样的教师也会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当然,幽默风趣是一种个人风格,也是一种讲授技巧。会计教师不必刻意为之,但是也可适当地加以考虑与运用。其实,会计教学中一切内容都可以采用幽默激趣的方法来讲授。需要指出的是,幽默激趣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点缀,而不能整堂课都采用。

讲授法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词,但如果描述时生硬有余,生动不足;论证时逻辑力量不强,清晰度不高;分析时缺乏深度;综合时缺乏概括力,结论和答案从天而降时,那么,讲授时“填鸭”的味道就会很浓。所以,应特别注意在运用讲授法时避免注入式。

(二)讨论法

讨论法,又叫做谈话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而各抒己见,最终获得知识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加以口头回答,同时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发争议,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最后,得到收获。这种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与研究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才与社交能力,均有益处。

讨论法的组织者是老师,参与主体则是学生。但是,讨论什么问题,由谁来发言,如何协调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讨论作何引导与评价,怎么总结与归纳,这一切,均需要教师来落实。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引导、穿插与评点不可缺少,学生的参与也不可缺少,因此,讨论法又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身心基本趋于成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比较发达,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与敏锐性也有了较好的表现,口头表达的胆量与信心、条理性与清晰性也能令人满意,求知欲与进取心也比较强烈。这一切,都为讨论法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可行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并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可见,会计教师采用讨论法教学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

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具有讨论的价值,需要会计教师引起重视。比如,就财务运作来说,是会计利润更重要,还是现金流量更重要?就企业融资方式来说,是发行股票好,还是发行债券好?就固定资产来说,是租赁好,还是购买好……,这些问题,在具体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拿出来让学生讨论。当然,能够用来组织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讨论的价值,能够便于学生打开思路。如果问题没有讨论价值,学生难以发表不同见解,讨论的气氛出不来,也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会计教师不能为了讨论而组织讨论,必须在需要讨论的时候,或者在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上进行组织。

讨论前,教师要把讨论的问题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做好准备。讨论过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要概述各种意见及其分歧,要对各种思路进行梳理,也需要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 。总结时,教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介绍学术界同仁们的看法,以开启学生的思路。

运用讨论法教学,要做得十分圆通,对会计教师而言,关键在于做好提问的工作。这里所说的提问,既包括提出讨论问题时所进行的提问,也包括引导学生思考时所进行的提问,还包括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点时所进行的提问。提问的功夫到了家,会计教师的讨论教学法便能运用得相当有效。一般来说,提问的方法有直问法、曲问法、趣问法、反问法、追问法等五种。

采用讨论法教学时,会计教师就如同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样,始终组织并引导着这场讨论,控制讨论的节奏,驾驭讨论的方向。这需要会计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才干,开朗活泼的教学风格,收放自如的教学经验,与精彩穿插的教学口才。在讨论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因此,讨论法确实是一种颇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统一布置与指导下,学生通过做一系列的练习题或者做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而最终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它是会计教师组织教学,落实对学生的训练而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练习法教学时,表面上看学生是练习的“主角”,教师是练习的“配角”,但是学生始终只是“演员”,而教师则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是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始终在调控着练习法的运用过程与运用效果。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演员”有杰出表演,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进入角色,使他们感到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是必要的和有趣的,使他们知道从哪些角度和如何去解答这些练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进步的喜悦。

(四)实习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操作,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与技巧、获得一定知识的方法。所谓实习法中的“实习”,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性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尽管需要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是让大学生获得相关技能,具备解决会计、财务与审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运用实习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会计工作的各项技能,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跨越,便成为现实需要。

二、会计教学方法的误区

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忌讳,即存在一个合理选择的问题。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对会计教学而言,存在观念上的误区与操作上的误区。

(一)观念上的误区

采用什么方法,不采用什么方法,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讲不讲究方法,把教学方法放在什么地位,也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偏爱哪种方法,舍弃哪种方法,照样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一般来说,会计教师在教学方法问题上,存在着两大观念上的误区。

1.不讲方法。由于会计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训练,中老年教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操作教学,青年教师则一方面模仿与借鉴中老年教师的方法与经验,一方面慢慢摸索。可以说,会计教师大多都缺乏教学方法的指导。这样便出现了几类情况:有的教师学有专长,研究有心得,教学时能阐述独到见解,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有的教师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口才好,也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有的教师经验丰富,熟悉教材,讲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照样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尽管学术成果不少,但缺乏口才,因而不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尽管口才好,但不扎实,上课变成了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因而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有的教师则尚无学术成果,又少教学经验,而且口才也欠缺,因而最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这几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作用看法也不一。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凭经验教学,从来不关心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的事情,大学教师不需要讲究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来不考虑教学方法,只考虑自己怎么讲,照样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则认为,教学方法说起来好,但不管用,自己也学不好。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对教学方法的蔑视。

2.误解方法。教学方法需要采用,但必须说明,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成为灵丹妙药,包医百病。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学方法需要讲究,那么拿来使用便是了,如果管用,他便继续采用,如果不管用,他便说教学方法没有用,从此不再理会;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应该像器物一样,拿来便可使用,如果不简便易行,他也觉得没有必要采用;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既然行之有效,而且大家都说教学方法好,那么,多多采用就是了,而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是装点门面的装饰品,只需要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用一用便行了。所有这些看法,都是对教学方法的误解。

其实,教学方法既是外在的手段,又是内在的功夫。说它是外在的手段,意思是说,教师人人都可采用;说它是内在的功夫,意思是说,教师采用时又会带上个人的色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做法。如此,教学方法便成了人人可用,但每个人的用法与效果均不相同的东西。由此可见,采用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的修炼,从教育的意识到教学的操作方面都需要有所修养。同时,教学方法又是与教学内容休戚相关的。有的教学方法,只适合于相应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学内容,也需要采用某种专门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方法在操作时便会显得生硬而无效。会计专业课程之中,概念的教学,原理的教学,实务的教学,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会计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必须尊重教学内容的特点。

会计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如何操作,都必须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征。事实上,会计的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主要是从学生的收获与反应方面体现出来。可以这样说,能够适应大学生需要的,能够受到大学生欢迎的,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成效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便是行之有效的。

(二)操作上的误区

会计教学的四大基本教学方法,由于操作、运用不当,引起不良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的误区。会计教学中,讲授法使用的时间最多,空间也最广。教师在考虑自己如何讲授时,可能更为关注的是课堂的不冷场,絮絮叨叨之余便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表现在:

(1)信口开河。教师一味地追求滔滔不绝,广泛涉及,讲课时慷慨激昂,大言不惭,似乎人间的事情自己全知道,但讲的内容却往往经不起考证,有的内容甚至与事实相去甚远。这种不懂装懂是典型的乱讲,也是教师极不认真负责的表现,为教师讲授的第一大忌讳。

(2)照本宣科。上课之前,教师应认真写好教案,而且把教案写得十分详尽,工作做得极为扎实,也体现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但是,如果到了课堂上,讲授的时候只是把教案内容背诵出来,或者照着念,就变成了照本宣科。教师是在讲教案、讲教材,而不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由于教师说出来的是书面语言,就难以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3)一讲到底。教师的讲授,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要占据不少时间与空间,但并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运用。如果教师唱独角戏,包打包唱,便变成了一讲到底。它的坏处在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与权利,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

(4)借题发挥。教师的讲授,需要旁征博引。所以讲授会计知识时需要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内容。但是,这种延伸应该是放得开收得拢的,要收放自如。如果信马由缰,任意发挥与延伸,就有可能偏题,越扯越远,演变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借题发挥,也许故事成堆,也许引人入胜,也许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却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应该避免。

(5)云山雾海。教师的讲授,需要简明扼要。不说则已,一说便透,不点则罢,一点便通。如果说话含糊其辞,说一半留一半,不着边际,不知所云,或者用一大堆的专业术语与新鲜名词来讲授,不能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便变成了云山雾海。它的坏处在于,学生难得其解,给人的印象是,教师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精彩表演。教师的讲授,离不开表情与手势的配合,也离不开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但是,如果过分注重这些因素,表情夸张,带上演员的表演色彩,便变成了精彩表演。这样讲授,也许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许能够帮助教师增加一定的讲授效果,但是用多了,用得久了,便变成了“反客为主”,使讲授丧失了应有的力度,反而会令人嫌弃,甚至成为学生课余嘲笑的对象。教师尽管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 ,但并不是以演代讲,将自己变成讲台上演出的演员。

2.讨论法的误区。讨论法在会计教学中的使用机会较多。它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启脑筋,集思广益,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过,使用讨论法,教师注意不当,也会闯入一些误区。主要有:

(1)虚假繁荣。讨论法的表现形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讨论、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是否能够发表不同见解,至关重要。如果将讨论当成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作秀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既无深度,也无力度,学生根本不必动脑便能回答,这便变成了虚假繁荣。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上常常可以见到,是讨论法运用的大忌。

(2)自由放羊。教师组织讨论,既要提出问题,又要组织协调,驾驭讨论的方向与节奏,因此,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必不可少。如果把问题提出以后,任由学生讨论,甚至于辩论与争吵,教师不作恰当引导,便变成了自由放羊。它的坏处在于,容易造成局面的失控,学生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思路的启发。所以,讨论中的协调与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3)只听不说。教师组织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话。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而且要倾听各种意见,不过在听完之后,需要及时给予评价与判断,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如果只听学生说而自己不发表意见,便变成了只听不说。它的坏处在于,不能让学生受到鼓励,难以让学生得到真实答案,甚至于容易打消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练习法的误区。课堂上的练习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脑与动手,巩固知识,习得技能。对会计教师而言,练习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练习法的使用也有误区。

(1)为练而练。每一次的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会计教学中的练习目标更应明确,大学的教学计划中也具体规定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练习种类与练习次数。如果为了完成练习次数,或者只是因为教科书里面有一些练习题而让学生去练习,却不明白为什么让学生去练习,便变成了为练而练。这实际上是形式主义。事实上,大学教学中的练习毕竟是有限的,做一次就应该产生一次成效,所以,必须整体规划,全盘考虑,确定具体的练习内容与次数,避免走过场。

(2)只练不评。学生练习的结果如何,需要教师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解答来取代,也可以通过剖析典型来进行,并不一定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逐一评价,但是,没有评价,学生心中便没有底,失去把握,甚至迷失学习的方向。而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肯定,还是负面的纠错,对学生而言,都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决不能吝惜自己的评价。

4.实习法的误区。实习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唱主角,但教师的责任仍不能放松。采用实习法教学有如下误区:

(1)甘当看客。实习法运用时,教师给学生设置了真实的会计场景,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操作,但教师此时并非万事大吉,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放任自流。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像师傅带徒弟一样,需要手把手地指点,或举例示范,甚至需要与学生一起携手解决问题,不能甘当看客。实习中差错会层出不穷,教师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置身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相当重要。

(2)干预过多。实习之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不可缺少,但也并不是抱着学生走,甚至取而代之,过分干预。实习,毕竟是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实施指点。干预过多,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权利,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不利。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学能力、教学成效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如分母,教学方法有如分子,而教学效果就是这个分数的值。在专业知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分子越大,这个分值就越高。大学教师,固然要做学者,但首先要当好一个教师,因为教学工作毕竟是大学教师的第一任务。为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讲究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段琳.会计教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刘建秋,段琳.会计诚信教育[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 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74-02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作为培养这类技能人才的机构,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仅限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园林规划教学的效果。园林课程的实践性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所以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园林专业教学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因此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更需要教学上的创新。

一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及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用生动形象的案例陈述抽象的理论,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园林规划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园林规划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从事园林规划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案例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明确教学目的

在园林规划案例教学的准备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通过园林规划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只有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认真细致的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选择符合教学目的的案例

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需要的园林规划教学案例,案例教学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和能力,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哪些内容适合案例教学法。一般选择学生理解困难、抽象、联系实际较紧密的内容作为案例教学,所选的园林规划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而且要考虑学生是否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程度。

3.案例教学课的准备

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课的准备是指在园林规划案例确定之后,根据教学目的,就这些案例进行内容、重点以及教学方面实施的问题进行筹划。

第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在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师将课堂的主要角色让位于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省略,相反为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讲授的理论内容选择合适的园林规划案例;案例确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预想在讨论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讨论的问题、要求告诉学生。

第二,学生的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学生应熟悉与园林规划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思考问题;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等。

4.案例教学课堂的组织

第一,清晰地描述案例。在讨论之前教师要对所选的园林规划案例的设计思路、过程、突出的特征等进行清晰地描述,描述案例是为分析和讨论案例做准备的。在教师描述园林规划案例时,学生应跟上教师的思路,不断地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已学过的园林规划理论,找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为进一步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奠定基础。

第二,课堂讨论。进行讨论之前教师要确定讨论思考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案例。首先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人与人相互沟通与相互激发的技巧,提高利用集体智慧的团队学习能力。小组讨论结束后,就进入班级讨论。班级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每个小组的发言者要依次站到讲台前陈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并把要点写出来。然后,由本小组的成员对发言者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做出补充。接下来是除本组之外的学员都可以就发言者陈述的设计理念进行提问,由发言者答疑。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导演”,对学生发表的观点不作或少作评判与仲裁。但是,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用一些过渡性的语言,把讨论引回正题。

第三,总结和点评。园林规划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指出本次案例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以及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点评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定高度;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重新讲解并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5.评定成绩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分析讨论结果写成书面总结;也可以以小组的名义写出书面分析报告,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课堂讨论也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学生成绩的评定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

三 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大多数实践性课程采取了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在园林规划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事项。

1.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在园林规划案例的选择上应满足:案例应该是已经设计好的园林规划实例;充分发动学生收集他们家乡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园林设计作为案例,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的整理就是不错的案例,而这些本地案例又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园林规划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或教练,学生是演员,是表演者。教师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在进行案例讨论与课堂发言时,教师既要引导更多的学员积极参与,又要注意不能使讨论漫无边际、脱离教学主题,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对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观察,看他们在课堂讨论时的习惯和表现,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教师必须引导、调节好课堂气氛,做到课堂氛围既活跃又井然有序。

3.妥善安排时间

案例教学是一种需要较多学时的教学方法,讨论一个案例需要1~2个学时,甚至4个学时。为了在教学中既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讨论案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需要作一些调整,从而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用于案例讨论。

4.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的采用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法的使用。首先,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讲授法。在园林规划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园林规划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说,在传统的讲授法中灵活运动案例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模拟、实验实习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之间也不是对立的,他们之间对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各有作用,各有优势。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有所侧重,选择不同的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四 结束语

总之,《园林规划》是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并不否定其他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法的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因此,在园林规划课程中应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要不断完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向青.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学成等.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67~70

[3]张晓燕.哈佛案例教学的魅力和启示[N].学习时报,2004.06.28

[4]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6~17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解决;原则问题

从高职教育已经走过的历程看,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学结合探索。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很正常。对于有些问题由于影响深远,且具有方向性的导向作用,亟需要解决,否则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可能会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深入“灵魂”。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且落实到实处,高职教育才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必须把握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向、目标与大目标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基本方向――工学结合。这是大目标,要想实现大目标,需要通过具体的小目标来完成,这是问题的关键――怎么真正、具体、有效做到?共识观点认为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具体工作。笔者认为对于高职学生这要求有点过高。相对于工科专业而言,会计工作的普适性相当高,对会计都难以做到的,许多普适性较差的工科、理科专业就更难以做到。理由一,环境和身份的转换,不同企业的工作环境、办公流程都存在明显差异,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必须的,适应期长短因人而异。理由二,具体会计工作的岗位有差异,大企业的会计岗位细分更明显,可能只有出纳岗位无明显区别;理由三,企业的性质、业务多少和类型、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程序都有自身特殊性,在三年(实际只有两年半)时间内,要让高职学生全面掌握不同行业的业务、同一行业的全部业务处理是不切合实际的。业务的全面处理,估计对很多985院校的毕业生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可以从每年的CPA的会计和会计证书的通过率求证。理由四,过去一个学徒要出徒,需要一个专职师傅3~5年的培养,现在几个月能完成?理由五,会计准则、制度,税法规定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中,有可能刚毕业,法规又变了,原来学校学的可能是错的,这一点,应该没有异议。

基于上述理由,高职的会计教学具体目的、方向: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业务内容。对 “基本”的理解可能有差异,但还是有共识,笔者认为“基本”为:购、销、核算三种。购和销不用解释,核算包括各种数据计算,如工资、存货成本、折旧计提、经营成果计算和纳税计算等。计算贯穿各个环节,这是不分行业、规模的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共性业务。2.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务操作。这个“基本”内涵应该无异议:包括开立新账、凭证填制、凭证装订、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税务处理。

在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后,才能与工作“对接”,如果一味追求业务的全面、对所有企业的适用,可能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只有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实质”后,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的处理在校未学、现实中新出现、制度新变化等新业务。

二、具备正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明确方向和目标之后,如何实现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要有一个正确清晰的教育理念。理念分两个层次: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笔者这里专指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哪一个级别、层次的人才?技工、技师、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这是很多学校、老师总要自我贴金――高级人才。这时候“选择性失忆”忘记了工学结合的实质是看学生的就业率。还不如放下身段明确目标――能干实际工作的技术人才。二是教学理念。指的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院的二级教学管理一定要重实质轻形式,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所作所为,是否真正符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一终极目标。简单的由闭卷改开卷、考核改答辩、请企业人员上课等,这些形式是否需要一刀切?是否有效果?效果是否与成本匹配?需要深刻的反思和验证,不能为形式所迷惑,成为形式的奴隶,“围绕效果看方法”这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

三、认清教学对象、找准教学方法,探索教与学的矛盾解决之道

高职教育是和大学扩招同步,数量的扩张带来的质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高考200分左右进高职已经是现实问题了,这是大学进入平民化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下降,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问题。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让老师们羞于启齿讨论学生素质。不论出于何种目的,仅凭太极端这句话就是不可取的。但是出于“鼓励”老师探索教育方法的角度,还是正确的。人类的智商、体力、技能历来都是金字塔状,最优秀的总是塔尖部分,而平庸的总是多数。大学的录取比例由5%左右扩大到50%左右,部分地区远远高于50%,这一数据变化深刻的提醒高职教育,必须面对教学对象素质的现实情况。对象变了,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注定不会成功。

六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讨论和运用,是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热点。肯定的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全面适用。首先不同课程有各自特点,特别是文科和工科的差异较大,不可能都用一种方法。其次同一门课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法,效果更好。那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可取的,所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是高职教学方法探索的方向。

目前的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功,一是订单培养,二是前店(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笔者更偏重后一种。订单培养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暂时满意,企业直接解决暂时的用人需要,且自身培养成本降低,企业满意;学校招来的学生有工作,提高了就业率指标,学校满意;学生找到了工作,不用为工作操心奔波,学生及家长满意。但长远看是一种短视行为。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存在是一个问题,如果企业倒闭,订单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找到与原来企业一样的岗位?

问题的根结――高职教育是授之“鱼”还是授之“渔”的问题,其实质是教懂还是教会。懂了是知道怎么回事,能处理同样的问题;会是掌握其实质,能处理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即触类旁通。而对“基本技能的实质”把控,是老师值得深入研究,传授给学生技能的“核心”所在。

对于会计教学重点搞好会计基础的入门教育,灵活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对会计的宏观结构有一个清晰的全貌,如同在“山顶看风景”――景点位置、路线一目了然,其他课程就是具体的“观景行程”。其次要分析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理解两者之间是不同角度“看风景”。一个对会计结构没有全貌的人是学不好会计的,即使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四、分清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契约社会,必须责、权、利明确。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的成才,完全归功于学校的教育,是学校的自我表扬;完全归功于学生的自身努力,也言过其实。事物的变化取决于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这是最简单的唯物辩证法。同是清华毕业生,不是人人都成功了。退学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没有上过大学的李嘉诚、丁俊晖也是成功的。一个学校培养出部分优秀人才、一个父母培养出一个出息孩子,是学校、父母、社会、学生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也才72。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自身――先天的智商和情商。其次是家庭教育,再次才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这些都属于后天因素。这三种教育效果互相影响,因人而异,某一种教育都可能对某个人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如:李嘉诚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自身和社会,丁俊晖应该归功于自身、家庭、社会(教练);又如手机游戏学校不教,多数学生都会玩,这是学生自学、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无能为力,担心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只求有一个学上,约束孩子一段时间,无形中把家庭教育责任转嫁到学校,把不合格的“原材料”输送到学校。对于教育,社会有很高的期望值,无形中给学校、老师以巨大压力,而忽视了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完成。

现在把对工作的适应、实习全部由学校完成,即把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学校,缩短教学时间,这是不可取的。五天工作制已经缩短了学时,高职教学时间实际不到两年半,半年时间用在顶岗实习和找工作上。总课时在缩减,讲明白又要多花时间,而课程最基本的内容需要完成,这样的结果是基本理论和技能没学好就工作了,相当于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没完成,产出“不合格产品”,还必须要 “销售”进入企业,自然不能适应工作,而账又算在学校、老师头上。为了适应现实的学生情况,绝大多数的学校已经降低课程难度(会计证书考试难度可以看出),以求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训课时,适应企业需求。这样“工序未完工”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

五、切合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是关键,现在有双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首席教师、免检教师等一系列称谓。但是评选出的“头衔”对教育起什么实质作用?个人认为只是某些“头衔”仅为荣誉而已。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应该放在――名副其实的双师、切实能干的骨干教师和真才实学的专业带头人上面。

首当其冲的是双师素质培养。这种培养不是朝夕可以完成,也不应该是学校自封。首先必须界定双师含义。是讲师(教师)、工程师(技师)、会计师、经济师、造价师?现在的师很多,大师很少。笔者认为所谓双师应该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工人师傅。学校把教学经验定位成讲师这个没有异议,而实际工作经验定位成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证书评价,有点变味。双师必须要求教师有一定工作经验,就必须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进行相当时间的锻炼,才能积累出一定的经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而不是有了某证书就可以认定的。对于会计老师到事务所兼职、到企业做兼职会计是可行的选择。其次经验需要时间积累,不是去了一两次事务所、到企业做一两个月账就能完成的。再次对于不同课程的教师双师认定要区别对待,把思想品德、英语等基础课认定双师的“玩笑”不能开。最后对于一些工科教师仅凭企业开出的一纸证明(去过企业时间)就认定双师的“水分”也应该挤出。

骨干教师来源于中小学教育,学校骨干教师的认定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骨干教师要根据“骨和干”来认定,而不应掺杂人为因素。所谓骨者,是一个专业的脊梁,能讲授本专业的多门课程,在出现老师短缺时,能随时顶上去,承担多门课程教学。所谓干者,是实实在在地干实事――讲授课程,不是投机取巧,承担少量的教学任务。离开这两者都不能称其为骨干。骨干教师最主要的核心是能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不是仅凭能上好一两门课程的效果来认定。特别是会计专业,会计老师不懂税法,不能回答学生的税法问题,同样审计课老师不能回答会计课程问题,这样的骨干教师有些滑稽。骨干教师的认定应该是根据实际业绩来认定,用量化的指标而不是靠“关系”的认定。

对于专业带头人是对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的认可,而不应该是一种荣誉。基本上各学校各自为政,自己出台自己的认定标准,最后认定的专业带头人,这一学术称谓变成荣誉“光环”,丧失应有的激励作用。一个专业带头人起码应该是本校该专业学术上的“头雁”,在学术上应该有所建树,可以量化的指标首先是科研水平,如:课题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其次教材编写的数量和种类;再次是能教授、且教授过该专业的专业课程数量(门数和课时);最后还要满足高职的教育的特殊性,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些指标都是可以实实在在的量化,不应该把社会上的某些领导,既是高学历、又是高科研产出、还是多种机构的理事,而从来没有干过实事、浪得虚名的不正之风带进学校,污染学校这片神圣的殿堂。

六、总结

笔者认为高职和本科教育应该有实质区别,一个重实践、重应用,一个偏理论研究。高职教育只有牢牢抓住工学结合这条主线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必须重实质、看效果,而不是改形式做样子,才不会误入歧途。在改革中学校需要有一个清晰正确的理念、思路,同时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家庭的合作参与,学校的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另外社会风气的净化、家庭的教育的跟进也是必不可少的,那种认为一学万能,一学永逸的观念必须抛弃。只有各方都尽到自己的应尽职责,高职教育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袁中文.高职教育改革十年思考――以会计类专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04).

[2]袁中文.高职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08(23).

[3]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01).

[4]郭劲丹.“双师型”人才建设: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2008(05).

第12篇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学好该课程对财经职校生掌握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培养财经岗位职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职校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会计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的种种弊端,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使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在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财经类专业课教学,我们会发现项目教学法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中学”,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练就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会了终身学习的方法和品质;培养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造就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符合财经类专业课内容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会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实施

《财务管理》涉及经济管理工作,整本书的教学内容可看成是一个大的项目管理,每一章节又可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因而非常适合于项目教学。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被激发,易产生成功感,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提出项目任务。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是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项目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的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项目任务应围绕教材的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教材中的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精心设计。项目任务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等特性。例如在学习“货币的时间价值”之前,教师先设计了一个项目任务让同学思考:“某一学生家庭看中了市区一间100平米的商品房,现价50万,由于经济因素只能首付20万,其余靠银行贷款,如果想在15年内还清,至少每月应支付银行多少钱(假设贷款利率是0.6%)?”因为这个项目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均很感兴趣,会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及时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货币的时间价值,告知学生:现在的1元钱与15年后的1元钱是不等值的,然后再指出现在的这个项目待我们学了相关的知识后才能来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适时引导,分析项目要素。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项目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老师适时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筹资管理资金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学生毕业后合伙开办小型企业,如何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并产生利润?”接受项目任务后,学生需讨论确定开办何种性质的公司,经营范围是什么,然后调查了解企业应如何注册,创业启动资金需要多少,同时了解筹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等等具体问题。老师针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及时地引导,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课本中的新、旧知识来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互动合作,完成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进行项目实践,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工程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工程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的。要实现该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完成“意义建构”,必须通过学生的项目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新、旧知识得以“迁移”,感、理性知识得以衔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因此,在开展项目实践中应重视互动合作,它包括“师生协作”、“生生协作”,活动应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为了使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进行合理的人员编排至关重要,分组的依据一般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其中主要的是以互补的形式为主,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5~8人为一组,每组设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和落实工程项目的安排,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分工。例如:设计能力强的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外向、活泼的学生可以进行信息的调查、资料的收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可负责完成报告的课件设计,成绩好的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等,成员努力的成果与全体成员共同分享。

4.汇报评价,体验成功快乐。项目成果的汇报,学生的自我总结,项目完成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环节也是中心环节。项目结果的好坏、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通过活动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得以解决,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得以深层次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怎样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为主导,项目是经教师精心设计或学生自己提出,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唤醒,通过合作互动,完成项目任务易产生成功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项目教学法重视活动过程,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领、辅助作用,使学生从以往的纯理论说教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2.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项目教学法中的一个项目成果的实现,不仅仅是学生一个或几个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于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各项思维品质的养成,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3.学生的学科成绩保持优良态势。以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一般是通过考前死记硬背来对付考试,“记得快,忘得也快”,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实践与理解的基础上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并能形成长期记忆,基础知识变得扎实。

4.教师的自身素质得以发展。通过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极大促进了教学、教科研上的水平,以往教师凭一本书、一本教参上课堂的状况得以改变,备教法成了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同时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了发展。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思考

1.项目的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中重点内容的讲解,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即将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除此之外,布置项目的老师对项目实施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2.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在项目分工后还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结果,在实习指导教师的主持下找出同组学生设计较满意的作品使用,最后通过评议来取舍。

3.教师教学角色的真正把握。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前台转到后台,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只是一个摆设,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项目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项目创作;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4.项目教学法必须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项目教学法也是如此,它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业基础、不同的素质来设计,也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开展,更应与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比如“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都是很适合专业课教学的,只有多种教学法交替使用,才能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学生学习兴趣持久地浓厚,教师的教学重任才能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