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18:1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继续医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由表6可见,2009~2013年医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人次数平稳中有下降,原因为管理部门加大对外出学术会议的审核力度,严把旅游性会议关,保证了学术会议的严肃性。历年国内进修人数没有太大变化,国外进修人数及国外进修人数占职工总数百分比呈上升态势。
根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统一要求,个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采用学分制管理,全院近五年的学分达标率均在95%以上,完成情况较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采用网络管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多由科室自身举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医院本身没有资金支持。科室层面没有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全院有教育教学考核指标体系,根据科室一年来在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积分,纳入年终医院对科室综合指标考评体系中。
3、讨论
3.1推广网络学习
2012年6月8日网易新闻抽样调查显示,95%的临床及医技人员认为网络学习是首选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1]。本次调查中发现,选择面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方式的医务人员占64.3%,选择网络学习的占63.1%。网络学习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该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数据显示,实际使用网络学习的医务人员仅占20%左右,这中间有40%的差距。笔者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学习需要收取费用,而且费用逐年递增。二是网络操作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有一些难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远程教育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完成教学信息的传递,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推广网络学习,让网络学习随时随地满足医务人员的教育需求,是一个解决工学矛盾的好手段,但这里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是网络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由谁来监督和评价,由学员本身还是第三方。如果由学员本身评价,由于涉及到自身利益,不能够公正地评价。笔者认为由第三方评价则较为公正,第三方评价制度能有效地克服内部角色重叠的冲突,规避内部评估的风险,弥补内部评价的缺陷和不足[3]。第二是网络学习的收费问题,该不该收费?如果收费,额度为多少合适?笔者认为网络学习应该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网络的维护,课件的录制,讲课专家的劳务费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为了保证网络学习的正常运行,网络学习者应该支付一定的费用。那付多少合适呢?笔者认为只需支付成本费用即可。公益性是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属性[4],因此为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学习也应该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只需交纳成本费用即可。第三是目前网络学习由某网络公司承担运营,众所周知,公司运营目的是盈利,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可能会降低网络学习的难度,让学员容易得到学分,以增加选择网络学习学员数量。目前使用的网络学习,学习方式比较便捷,但是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普遍存在“买学分”的观念,网上答题代答现象严重[5],学习效率低,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目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网上学习课件的质量及考核难度。另外网络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费用的定价权利掌握在网络提供商手中,而且提供商只有1~2家,基本没有竞争,为了利益,很容易达到行业内价格联盟。由于卫生管理部门近年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审核力度,网络学习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大,尽管网络学习价格提高,工学矛盾突出的医务人员也只能无奈接受,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卫生管理部门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审核力度似乎成了某些公司趁机提高价格的筹码。
3.2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在继续医学教育目的调查中,有59.6%的人选择刷卡,记录学分。这说明医务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是很强。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听课人员签名或者刷卡后就离开,上百人会场最后只剩下寥寥数人的情况,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开展有数量,却不能保证质量。在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个观念,是不是会场人员爆满就一定意味着这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成功?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不取决于人数,相反人数过多,秩序混乱,反可能导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的下降[6]。如何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工学矛盾,尽量将继续医学教育时间安排在工作间隙,一周工作时间内设立1小时学习时间。调查中发现89.7%的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所以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符合医务人员的知识需求,就一定会引起医务人员的兴趣。另外继续医学教育要纳入晋升考核体系,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刚性需求,将“要我学”的被动状态更正为“我要学”[7]的主动状态。
3.3合理安排
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开展多层次继续医学教育讲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医务人员的学习需求调查显示“四新”内容为医务人员主要意向学习内容,占到80%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四新”内容的安排。医学相关知识的选择也占到了39.3%,医者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可适当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畴,提高医务人员的学习兴趣,拓广知识面,缓解工作紧张情绪。很多医院管理方式强调科学管理和量化管理,注重管理的理性,而忽略管理的人性[8]。近年来,恶性伤医事件不断发生,广大医务人员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专门设置心理健康培训、心理疏导课程,帮助医务人员减缓心理压力。从表4中可以看出该医疗机构平均每周有2~3次不同类型讲座,适合从初级到高级职称、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教育需求。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大力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各医疗机构可以推进教育纵向和横向发展,丰富教育资源,满足多水平、多层次的需求。
3.4减轻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压力
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是提高医院专业知名度和彰显学科水平的重要途径。由表5可以看出,该院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逐年增加,5年内增加了3倍。调查中发现,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工作多由科室医务人员利用上下夜班的时间承担。这样做的结果,第一消耗了医务人员的精力,影响医疗工作的开展。第二,由于医务人员不是专业会务人员,项目举办过程中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在项目举办过程中可以多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或者医院可以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将项目交由第三方承办,减轻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压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较多的医疗机构,应建立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9],促进好的项目改进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淘汰培训质量不高的项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记录和评估应形成一套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管理以保证项目持续深入的开展[10]。
3.5鼓励医务人员走出去
进修教育制度和学术会议交流是医务人员学习临床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和手段[11]。由表6可见,该院近5年国外进修数量在平稳增长。鼓励医务人员走出去,一方面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新技术、新方法。为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该医院将进修经历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指标之一。拨发各业务科室专项学术会议经费,用于支持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给予在学术会议上有论文交流或者学术讲座人员单项奖励。此项措施大大鼓励了该院医务人员参会学习的积极性,据统计,2013年该院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会议上发言人数达30余人,较5年前增加数倍。
3.6建立科学、系统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指标体系
工作需要评价,评价能促进工作发展。可以尝试利用优序图法、德尔菲法[12-13]等方法建立一套适合医疗机构自身的、操作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科室工作,促进工作发展。制订一套科学、系统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使科室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促进科室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14]。
3.7注重管理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
1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学科。它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是: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3]。
2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是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不少疾病的病因或致病因素先后被阐明,为主动预防疾病创造了条件,加之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和强烈,这就要求从事预防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储备能让自身从容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等,从而不断掌握新的诊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因疾病谱的变化,诊断、治疗疾病等新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挑战,不断提升预防医学在促进现代医学发展中所发挥的效益和水平。而继续医学教育正是促使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学识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2继续医学教育是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知识的内涵扩大,深度增加,学科间出现交叉、融合与综合化趋势,医学科学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复杂程度提高,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预防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在我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重大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和结核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性病、艾滋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地方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慢性非传染病的危害日渐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队伍的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学科带头人短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困难和挑战都要求我们要加强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2·3预防医学发展前景广阔,继续医学教育能够为预防医学的毕业生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核心要素,而这一核心要素的根本就是教育和学习。21世纪,面对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学知识量的迅速扩张,仅靠一次性教育所掌握的知识显然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需要,“本领恐慌”反映了人们唯恐落伍的内心感受,要不落伍,不被淘汰就要将一次性教育延长为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预防医学是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
2·4加强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是广大医学工作者成为终生的积极学习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大的老百姓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教育和卫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提出坚持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更新教育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就要求广大医学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SARS是21世纪首次全球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性。在SARS流行之初,许多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其流行特点和规律知之甚少,为防止SARS,大家通过医学继续教育,如自学、查阅资料、办班培训,在电视媒体、网络上交流信息等途径进行学习,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防治经验,在实践中边干边学边总结,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防止SARS做出了重要贡献。SARS防治的经验充分证明,加强预防医学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
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预防医学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
3·1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公共课程及医院感染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卫生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2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业务知识讲座和现场病例讨论,一方面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利用知名专家知识优势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关键词]医学院校;继续教育;教育管理
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概况
终身教育理念最初是1964年在联合国国际教科文会议上由法国人Paullengrand提出的提倡由社会提供贯穿人生的综合教育系统。我国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继续教育方针。随着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开展,高等医学院校应始终站在最前列,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新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不仅仅只看重一次性的学历教育,对非学历的继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此外,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学职能也不能只局限于学历教育。早在1991年卫生部制订的《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就明确提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大医学高等院校对以非学历教育培训为重点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已成为社会必需。这样,既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社会效益、自身的地位和知名度,又能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但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地区限制,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尽人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发挥继续医学教育在高校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高校作为教育机构丰富其教育教学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高等院校教学、医疗、科研及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加速培养学术带头人,提高学术整体水平。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学术水平和医疗、诊疗手段的提高、学校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校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1.领导重视,专人管理。我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起步于1993年,并承担着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和推进工作。多年来,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和非学历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格局。设施齐全,拥有教学楼、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成人教育专用教学、管理、服务仪器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
2.项目主题多,适应层次广。由于我校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几乎覆盖所有医学领域,因此,有能力举办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内容新颖实用,质量较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量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3.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教职工8366人(含附属医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39人。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这些人既是我校高等医学教育的主力军,又是我省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从事医学科研和临床医疗实践,为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了培训质量。
4.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设有10个研究所(中心)、6个研究室、2个中心实验室、116个教研室,建有7个教学用计算机房、9个多媒体语音室、105个多媒体教室。这些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可利用网上教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5.丰富的生源优势。我校地处太行山麓、黄河之滨的牧野名城———新乡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河南省人口众多,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员规模庞大,而且低学历者占较大比例,同时各地市每年招收数量庞大的本专科医学生,这些都为我们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供了资源。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三、当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继续医学教育能否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认识高度和观念更新。当今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医务人员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1.继续医学教育的观念和手段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一次性学校教育,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我们发现个别单位和个人对继续医学教育还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资历较深的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是年轻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个别单位和个人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造成“想学的学不到、学到的用不上”;三是在讲座、上大课时存在高、中、初级职务,医、护、药、检等人员“一锅煮”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有的单位组织干部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把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作为唯一的手段,很少开展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五是部分卫生技术干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是为盲目获得学分,为调职晋级增加砝码,而实际的教育效果欠佳;六是部分单位对工学矛盾处理得不够好,把继续医学教育单纯当作任务来完成,教育计划尤其是脱产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
2.学分管理和登记制度落实不够。目前,我们发现学分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分管理不严格,不按照规定授学分,不该授学分的授了,该授学分的超过了规定的标准;二是个别单位卫生技术干部在申请参加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和申报医学专业学位时,学分登记并非必要条件,学分管理制度行同虚设;三是学分登记不严格,时常发生错登、漏登的情况。
3.工学矛盾未能很好解决。受一次性学校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社会基层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不足,部分领导更多考虑的是保证人员上好班,创出经济效益。而在职人员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无疑影响正常的上岗排班,同时又增加经费支出,往往以经济困难、财力不足等为由不愿承担这项任务。具体表现为,重工作、轻培养,重经济效益、轻技术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导致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展缓慢。
4.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为确保继续医学教育正常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应视为医学人才资源开发的费用。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投入应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相对而言,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教育形式,它同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一样,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障是难以进行的。而有些单位不能按规定提供教育培训费用,致使在整个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中投入不足,导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困难。实践证明,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建立了互相交流的平台,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全方位地解决当前困扰其发展的问题,以便使其能够蓬勃发展,为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华英,于红.入世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03,(12).
[2]刘振华等.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1,(2).
80年代初继续医学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开始了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探索。1988年,卫生部在浙江、吉林、长春市等省(市)开展继续教育试点工作,并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个继续医学教育法规性文件《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试行)》。在此之后,试点工作又进一步扩大到河北、四川、天津等11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加强对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全行业管理,1995年根据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提出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的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继续教育规划、计划、管理和实施”的精神。卫生部于1996年成立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报、认可试行办法》等文件。正式提出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是:以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四新)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性)。提出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目标。这些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科学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继续医学教育发展阶段
(一)2000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卫生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名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九五”期间开展情况,表彰了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交流了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经验,讨论修改《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在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卫生部部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人事部副部长、卫生部副部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等担任。会后以卫生部和人事部的名义共同颁发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文件。规定中明确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其对象每年都应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数不低于每年25学分。同时指出,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职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这个文件的出台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的使用结合起来,激励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全行业管理。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以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要求,卫生部于1998年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交给中华医学会
实行政事分开,发挥学术团体在人才、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建立健全了办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评审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专家库。办公室的职能是:执行委员会的决议,落实委员会交办的任务,处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组织参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及实施;负责组织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征集、审查和组织评审工作;组织选编、出版适用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教育的课件。同时我们还对各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组织专家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进行评审,开展远程医学教育,推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深入开展。
(三)到2010年,我国要在全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依靠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我国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卫生改革与发展总目标,我们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提出了“十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包括: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率达到85%;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的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85%;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教育对象获取学分的达标率达到85%。
三、中华医学会的作用
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所承担的政府有关职能及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每年我们组织召开学科组专家会议,对全国各地申报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学科组专家的评审后,向全国公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依靠中华医学会人才集中的优势,依靠专家,举办不同形式、多层次、高质量和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促使他们去获得更多的信息。
3、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通知的要求,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规定为I类学分;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定为Ⅱ类学分,并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制定了学分授予办法,严格执行学分登记制度。
4、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共69种,在全国医学期刊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媒体和重要园地,是既省时又省力并能获得学习、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5、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与专家联系密切的优势,我们与电视合制作《医生之友》节目,内容有眼科、泌尿外科、放射科等,先后约有20余万人参加了学习,上级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6、配合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发行继续医学教育文字教材和音像制品,其中《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临床合理用药新进展》是作为开展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的教材使用,并配有光盘,学员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7、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与各省、市医学会联合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举办培训班、学习班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继续教育的开展。
8、利用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开展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将围绕我国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标准与规范、相关政策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鉴定,对今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教育,远程;教育,医学,继续
1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现状
目前社会对医护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参加各类在职教育的各级医护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无法抽出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远程教育自身的优势无疑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以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1]。通过远程教育手段整合医学院校的各类教育资源,搭建生动、形象的医学教育平台,科学、有效地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能充分发挥各类医学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医学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地扩展了各层医务人员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受益人数多。它能突破时空的局限,实现信息的同步传递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充分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现代远程教育能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文字、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带来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启迪创造和创新。现代医学远程教育相比于传统教学有其独特优越性,符合广大医护人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现今如何构建完善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成为极具价值的讨论课题。
2国外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英国是远程教育的开创者,始创于1969年的开放大学(theopenuniversity)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能平衡教育资源,根据学员需要,精心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随时根据社会需求来合理调整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灵活。同时,英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重视对医务工作者的循证医学、伦理、职业精神的教育,志在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优秀医学人才[2]。西方国家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都很重视。美国与西欧国家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最为迅速,尤其美国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制作及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使其无论在内容、手段、普及程度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3]。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由政府下设的与卫生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在国家立法及其他有效措施的保证下,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对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及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终生医学教育。设立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对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者以及课程、考试、导师的测评等方面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美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主要从规章制度建设、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结构4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与评估、还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美国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制度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全面、系统的认证制度,其认证机构主要包括机构式认证机构和专业式机构认证。前者是根据办学申请机构本身的任务和标准对学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后者又叫项目式认证机构,此种机构只评价学院内部的单位、分校(院)或项目,通常要与国家级专业协会合作共同完成认证任务[4]。而所有的认证机构的行业许可均由社团性质的全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政府组织联邦教育部(USDE)共同承担,两者负责对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的认证机构提供认可服务,从而从体制上保障认证的质量[5]。澳大利亚对远程教育进行立法,能够使远程教育机构在法律的保障和约束下健康有序地发展,能够为明确远程教育目标定位作出规定,确立远程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各级政府加大对其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投入保障。远程教育法规通常主要涉及法律规定的目标定位与办学层次、远程教育资金投入、机构设置、教师和学习者的权益等[6]。同时,远程教育立法又对规范远程教育行为和指导远程教育实践提出要求,使远程教育能够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印度为有效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上升的趋势,需要训练有素质的专业卫生系统人才。传统教育和培训的方法很难满足这种需求,远程教育方法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能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手段。继续教育对于印度卫生保健领域的工作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25家机构在印度通过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69门关于公共卫生各个领域的课程,这些计划的提供者包括政府和私人教育机构。这些课程内容包括广泛的公共卫生领域,如营养、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医疗和医院管理等等[7]。各国学者投身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践,探索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规律,为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奠定基础。国外在现代医学远程教育方面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管理制度完善、有法律保障、课程覆盖专业广、精品课件多。这些可以借鉴用于我国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结合中国的国情,有选择地采用国外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先进的办学方法,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转变教育观,对中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事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3国内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医学远程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与转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以计算机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的阶段。以双向交互电视、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对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3.1硬件设施不完善
我国现今依然有大部分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缺少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经济条件落后,计算机设备无法满足医务人员的学习要求。互联网覆盖不全面,许多边远地区尚未有互联网,无法观看教学视频。
3.2部分医务人员认识不高
据调查,部分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应单位的要求,因有晋升评聘要求学分达标、执业注册挂钩而不得不参加,并不是考虑实际工作需要参加,以混学分为目的,违背继续医学教育的办学初衷[8]。
3.3管理相对滞后
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有些继续教育网站出现买卖继续教育学分的情况,使学习流以形式,失去继续教育的真正意义[9]。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版块网站获得国家批准,开设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体现了国家对医疗体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医疗专业人士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但是大批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的涌现,也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平台素质的参差不齐。
3.4教学内容未能满足需求
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在举办内容上仍然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基本上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很少,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而对医护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造成许多在职人员缺乏从业过程中必备的相应知识与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市县乡村4个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很多学者意识到远程医学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发应符合学习者的要求,但专门针对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材料开发尚不成体系[10]。教学内容覆盖面小,现临床及护理相关专业课程较多,预防、医技、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不足,导致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参与相应的专业课程学习[8]。
3.5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会改变医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的远程教育改革主要还停留在媒体手段的改进上,缺乏对教学内容、模式和策略的设计,交互性不强,学生还是主要采用浏览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能实现实时提问、交流、在线考试、答疑等[11]。这些都是限制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模式”,即讲授式教学为主。出现教学规章制度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在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问题。
3.6医学实践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培训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信息量大,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使医学远程教育与其他学科远程教育有所不同,网络教育可以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但难以满足学员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
4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应重视网络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制定政策支持社会投入,推动教育公平。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财政支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为基层医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
4.2树立观念,提高认识
为医务人员普及终身学习理念,让其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获取文凭和职称的途径,更是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卫生技术人员来说,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是维护职业信誉和提供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体现,必须转变对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4.3完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远程教育市场尚未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出现不法行为,如买卖学分。只有健全法律与完善管理,才能保障医学远程教育的良好运行。杨阳[12]提出严格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的资格准入,资格认定评审,完善相关的培训质量评价等标准,强化培训过程监督,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沈群峰[8]认为有系统完善的政策保证和支撑,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的约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工作,对滥授学分、乱发证书的单位,停止其办学资格。彭文婷[9]提出可以在行政层面上使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在一定的强制性规范管理下,保持着自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徐霁[13]指出国外开展远程继续教育比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如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除了制定并完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对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进行认证外,还对学分授予情况进行监督。我国还未成立专门的审定机构,而是由卫生部直属的全国继续教育医学委员会及各省市的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下设若干个学科组承担[9]。我国可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外国经验本土化,促进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
4.4优化教学内容
黄宇[14]提出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课程,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需求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持帮助服务。黄禾[15]提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医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强调科学严谨性和临床实用性。郭常平等[16]提出打造精品课件,注重课件建设。课件应体现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与科学性,以满足远程学员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可开发远程教师易学易用的在线教师课件制作系统,使课件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和理念,增设医学类新兴课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及医学软科学课程,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4.5改进教学模式
杨阳[12]提出教学可融入医学案例,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可设置问题让培训人员进行讨论,使其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果。刘建明等[17]指出学习要通过学习者与同伴在特定的情境下积极互动,而不是只对各种抽象化的技能进行训练,可采用“有指导的教学谈话”、“自由交谈”、“演员策略”等方式进行培训,促进网络学习的情感交流。郭常平等[16]指出浙江大学远程继续教育采取卫星集中授课、课件分散自学、英特网答疑和实践环节构成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逼真再现原始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和需求,体现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高澍苹等[18]提出3种混合型教学模式,分别是讲练型教学模式、辅导型教学模式、社交型教学模式。建议依据培训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技术平台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可为混合教学模式的运作提供可靠保障。孙众等[19]介绍了利用MOOCs学习平台、无线放映机和多种移动端设备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型。MOOC课程不像传统网络课程那样由老师从头讲到尾,而是以知识点为节点,循序渐进,将课程视频分段,每段不超过20min,每个视频后有对应的任务或问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或喜欢的顺序选择课程,有助于学员有目的地学习,与人类学习注意力关注时间较短的习惯相符。杨海平等[20]指出MOOC课程包含多种交互方式,学习者可以对课程进行点评,在讨论区讨论,通过论坛进行教学交流,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帮助学习者解决困难,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新认识,也能让课程逐步完善。
4.6在线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引进虚拟现实技术
王淼等[21]搜集整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年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现代医学人才继续教育中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华西医院远程医学培养模式受众覆盖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以及继续教育资源可及性等方面远大于传统继续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发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仍存在不足,最突出的是部分医学知识、技能难以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培训,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华西在线在位相结合,在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同时,也开设了各类项目制培训,选择了部分外科适宜技术进行专题培训推广,有效地弥补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不足。刘建明等[17]提出为弥补远程教育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应用计算机以及专用硬件和软件,模仿各种现实境界,使用户接受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与虚拟环境中的人及事物进行行为和思想的交流。目前这一技术已从虚拟医学图像发展到虚拟人体、虚拟医疗系统、虚拟医院、虚拟实验室等。如美国开发的可视虚拟人体,为人类提供了男、女完整的人体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数字化解剖图谱,可进行实时人体三维重构和展示,可用于人体解剖学、放射医学的教学和引导外科手术等。香港城市大学叶意盛将虚拟现实学习环境(VRLE)应用于儿童心理康复实验中。该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利用虚拟现实设计帮助受虐儿童恢复心理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认可。他认为设计虚拟环境应考虑学习内容和教学流程以决定学习环境的类型[19]。
5小结
医学教育与网络远程教育手段相融合,是进一步提高在职医务人员能力的一个方便途径。我国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优化技术路线,以满足需求,解决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手段与方法,逐步建立健全与网络教育相配套的教学保障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性教学,采用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人文修养、科学素质和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丰富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满足学员对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学习的需求,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可以与技能培训课面授方式相结合,同时加快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建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远程医学教育工作,充分整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单位、个人在未来的竞争力。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促进和完善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面对医学远程教育的新课题、新起点和新挑战,需要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进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改革发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闻捷.全面构筑远程医学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04(1):16-17.
[4]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研究[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8(5):23-28.
[6]王焕.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8]沈群峰.2011—2013年浙江省远程继教医学教育的现况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14:1.
[9]彭文婷.中美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4):217-218.
[10]谭琳.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材料开发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9):12-13.
[11]景汇泉,孟群.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发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09,1(4):11-14.
[12]杨阳.基层医务人员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1):51-52.
[13]徐霁,骆达,等.国外远程医学教育管理与评估[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1):22-26.
[14]黄宇.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2):593-594.
[15]黄禾.十二五远程医学教育的探讨与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5):15-16.
[16]郭常平,茅晓延.我国远程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7-28,73.
[17]刘建明,王金才.构建完善的医学远程教育系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1):5-6.
[18]高澍苹,孙宝芝.探索远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远程医学培训质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2(2):29-34.
[19]孙众,尤佳鑫.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9.
[20]杨海平,李佳玉.MOOC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8-60.
1、继教活动
随着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提高。2012年,全省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4项,获批132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32.3%和23.4%。继教项目涉及二级学科43个,覆盖率为43.9%。举办单位17个,较“十一五”末的12个增加约41.7%,其中市级单位5个。参加人数17654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67.8%。2012年,全省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05项,获批453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24.1%和27.2%。继教项目二级学科覆盖率100%,市级及以下单位举办项目数达168个,占项目总数的37.1%。参加人数37097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1.5%。2012年,由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提供的网络继教项目和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提供的视频继教项目总数突破千项,参加人数38192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2.4%,并已实现16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期送教下基层、卫生局长和乡镇卫生院长培训班等针对不同继教对象的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各市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也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教需求。
2、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全省24个省直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7个安装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占70.83%;16个地市中有12个安装了ICME系统,占75%,其中有6个地市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ICME系统举办继教项目、审核继教学分,并以电子授分形式替代市级II类纸质学分证书。目前,全省纳入管理系统的继教对象168990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18475人)的近77%。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效缓解了继教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工作量巨大的矛盾。2010年,我省顺利完成卫生部和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考评组的现场考评验收。
二、存在问题
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推行10多年来,尽管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策保障滞后
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等国,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开展的政策体系,并拥有国家立法的有力保障,如英国的医学法案、德国的职业法、法国的终身教育法等都对执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涉及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定大多是以部门规范化文件下发,如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卫生部、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卫科教发[2008]49号),卫生部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12]85号)等。由于只是部门下发的规范化文件,致使继续医学教育在政策、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相关财税制度的执行和各项奖惩措施的落实。
2、发展不均衡
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总体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到观念、认知度、经济能力、工学矛盾、师资水平、信息沟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地域、机构、学科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基层以及偏远、落后地区的继教工作发展滞后,一些较小或边缘学科专业人员的继教可及性亟待提高,部分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继教工作薄弱,基层、护理等专业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短板效应直接影响到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继教活动质量差异显著
继教活动的质量是保证继教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回顾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虽然全省继教项目数量的总体缺口不大,但其质量差异显著,学科构成尚需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部分继教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即过分注重项目举办规模和规格等外在表象,但内容安排不够科学,针对性不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②重申报轻执行,即项目申报踊跃,数量连年攀升,但举办时却不能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严格执行,无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③重审查轻监管,即项目评审虽严把质量关,但项目举办过程的监管不够及时、全面,力度较弱,一些不规范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此外,继教活动的形式仍不够丰富,执行过程欠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少数继教项目甚至沦为走形式、授学分的工具。
4、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基本要素。虽然我省早已出台了相关管理及评估制度文件,但有些规定形同虚设,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水平和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观念与认识上的差距、管理人员和监管措施的不足,相关制度如组织开展继教活动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评价与认证、继教项目内容和流程的执行标准、继教活动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继教工作的统计报告制度等均不够细化,导致继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差异显著,水平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教活动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强化领导,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要切实保障该项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是各级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完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教考评机制和医药卫生机构继教管理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在政策、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扶持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措施,不断缩小地域、机构和学科等方面的差距,努力促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建议主管部门尽快修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将其升格为法规,由国务院以《条例》或《管理办法》的形式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启动立法程序。四是建议财税部门及时出台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财税制度和优惠政策,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继教经费保障机制,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政策制度保障。
2、完善制度,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理论,可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改进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详细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执行标准,实行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1)计划(项目申请和启动)
新形势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以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执业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全员职业素质教育。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卫生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初级人员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培养独立正确处理本专业常见问题的能力,规范履职行为;中级及以上人员应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培养教学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提高正确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全员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可由省继教办每年培训大纲并推荐相关课件。各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指导各级各类继教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格评估师资水平,规范执行专家评审程序,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各相关单位或机构的继教管理部门则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达各级各类继教项目的申报信息1561第34卷第10期2013年10月曹迎庆等: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及要求,鼓励各学科结合临床实践积极申报,同时主动将获批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及举办流程提前通知各项目负责人,督促并指导其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实施(项目举办)
各级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项目既定计划或项目申报书的内容,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如通知发放、日程安排、学员报名、专家授课、教材编印、学分审核、资料归档、信息反馈等制订科学易行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做好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督促并指导项目负责人遵照上述各项规定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共同保障继教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3)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工作应贯穿继教项目举办始终,其具体实施可分别选择项目举办的前、中、后三个时段。办前时段主要通过审核项目通知和日程安排检查项目实施与计划的契合度,如发现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变更内容应及时整改;办中时段则应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继教项目进行实地抽检,通过现场跟踪培训过程,检查评估培训质量,及时制止或纠正违规行为;办后时段不但要及时核查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而且应结合学员的评价反馈信息总结评估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际效果。
(4)改进提
高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是持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继教管理人员应针对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可据此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继教管理水平,保障继教工作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和目标,规范了执行程序和标准,强化了质量监督与评估。但实施全程监管难免会显著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3、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展的主要趋势,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卫生部早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要建立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全国至少有60%的省市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标。2012年12月,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加快网上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的开发,探索建立共享型继教数字化资源库;推进信息化管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14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使用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之后,全国已有9个省、市、区建立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系统。2010年,中华医学会开始试点电子授分和网上打印学分证书,并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各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也陆续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上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我省是人口大省,继教对象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由于继教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而且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继教信息,方便快捷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因此,全省自2005年开始启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的进度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70%以上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75%以上的地市启用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共有77%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加速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具有继教信息和政策法规的与查询,继教学分的登记、审核、发证、验证与查询,继教项目的申报、评审、公布、查询与信息反馈,远程继教站点和精品课件的链接与提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报告等多种管理与服务功能,是实现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
针对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继教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强与远程继教机构的信息沟通,促进其不断增加学科专业覆盖面,提高课件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二是要筛选并增加具备资质的可提供远程教育的机构(目前通过卫生部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有6家,我省仅认可2家),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和来源;三是要借助省级继教服务网络平台,自行制作、推出精品继教课件,建立继教课件精品库,不断满足广大继教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优化服务,着力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
近年来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有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要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继续医学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建设学习型医院,保持医院的持续发展力。
1 更新理念,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
1.1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1.2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每个医务人员完成医学基础教育后的终生教育阶段,它贯穿医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一个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只够毕业后使用10%,其余90%要靠继续医学教育取得。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继续医学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宣传力度。
2 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继续医学教育的实施
2.1健全组织 由院长任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职工教育部为具体管理部门,从管理体制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导下规范开展。与人力资源部、医务部、护理部等部门密切协作,将职工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执业再注册及年度考核挂钩,使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得到落实。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2.1制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期间我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十五”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
2.2.2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及相关制度根据形势需要,补充、修改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落实了我市继续教育条例,将实施意见发至各科室;调整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起草了在职职工培训的补充规定;为进一步发挥高学历人才的学术引领作用,设立了博士(后)学术补助经费;修订了本部门工作制度、职责等。
2.3保证充足的学习经费除了职工自己拿出一部分资金外,医院每年投入110万元人民币作为学术活动经费,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资金保障。
2.4采取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多样化
2.4.1开展远程教育我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其授课内容涵盖医疗、医技、护理及行政后勤,2008年我们边播放边总结,及时发现问题,与北京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中心联系,播放一些适用于临床的学习内容,让职工带着兴趣听课,使得医院资金投入得到强大的智力回报。我院远程教育系统自2006年底开播以来,成为近2年医院学术讲座的主体。讲座内容较新颖,贴近临床实际,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深受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的欢迎。
2.4.2组织专题讲座组织影像讲座月、心理卫生普及月活动,迎奥运英语学习活动,心肺复苏大练兵,疑难病例讨论会等。
2.4.3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院讲学适时进行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及指令性培训任务。
2.4.4自学与外出进修采取全院职工人手一卡通,过好医生网站进行网上答题学习,实现了网络学习的便捷化。通过自学、参加全国、省市及各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外出进修,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每年派出20名左右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2.5全员培训重点培养按照管理学的二八原则,对20%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进行多次培训,医院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北京大学EMBA研修班课程培训,全院科主任、护士长赴新加坡参加了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的管理培训。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医院采用不同的措施,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初级人员培训以三级三严为主。加强住院医师的轮转管理。对中高级人员重点培训各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短期培训。
2.6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了继续医学教育ICME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安装与上网学习卡的使用,实现了对继续教育学分的网络化及规范化管理。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文献标准:纳入研究类型为分组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采用WPBL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员;结局指标:理论知识或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参与者满意度。(2)文献排除标准:①剔除重复报告、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②试验组未采用WPBL教学;③未涉及结局指标等的文献;④无法获得WPBL教学效果分析数据的文献。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追踪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向作者索要全文及原始数据。检索方法:(1)中文:“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继续医学教育”;(2)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onweb,problem-basedlearning,practice-based,self-directed,learner-centered,andactivelearning,combinedwith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3)语种仅限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2000年1月建库~2014年12月,限定为随机对照试验。手工和在线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1.3研究方法
筛选所有“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确认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独立记录试验特征及结果,交叉核对结果。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Jadad量表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包括是否随机分配、随访情况、意向性分析、是否盲法设计、基线可比性,每项满分10分,超过25分为高质量文献,低于25分为低质量文献。统计学分析将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对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临床试验提供的数据不能进行Meta分析时,则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文献纳入情况
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最终有8项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发表时间2002~2013年,包括英文和中文文献。
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个研究中提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个采用了双盲法,7个对随机分配方案基线具有可比性,8个试验中,Jadad评分超过25分的7个,低于25分1个。
2.3PBL对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的影响
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知识和考试成绩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另外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Harris等以及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后知识与考试成绩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Cook等比较了两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前后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的变化,研究发现不管是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提高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75.0±0.1vs.74.7±1.1,P>0.05),两种教学模式对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Hugenholtz等发现短时间的WPBL未能体现出其优越性,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知识能力上的效果相似。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业务能力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组学员学习后业务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lison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表现能力显著提高,与未干预组相比较,WBPL在病原体检出率能力提高显著(P<0.05)。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WPBL组学员在糖尿患者的处理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显著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护士业务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业务学习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Harr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模式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无效。Curt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筛查与处理骨质疏松症专业技能方面较未干预组有提高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参与者满意度方面:3个研究评估了学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3个研究中WPBL教学法组学员有较高的满意度。
3讨论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继续医学教育(CME)日益受到重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通过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以获得能力和知识。本次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表明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能为有效地教育措施,提高学员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提高业务能力、较好参与者满意度。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认识;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参训学员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差异性较大,使培训难度增大;继续教育模式及内容相对单一:继续教育往往以教材为基础,局限于传统学科框架中,缺乏以案例为基础的分析,学员在工作中主动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未得到提高,另外,学科新进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知识未得到提高。WPBL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缺陷,WPBL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多媒体,卫星通信网络教育使得学员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授课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专业知识以及考试成绩。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学员能够享用大量的开放性、共享性、快速性的网络资源信息。另外,开展以“网络”为远程技术平台的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不适用于偏远地区和乡村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W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学员学习可能受主客观因素以及时空分离和的影响,导致信息超载与迷航、产生认知负荷,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WPBL的实施于继续医学教育时应注意这一影响。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业务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良好的判断性思维能力,WPBL教学模式要求学员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网络搜索找出解决情景问题的最好方法,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WPBL已经应用于医学学生的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以及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得到认可。WPBL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使得医护人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WPBL运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多为国外文献,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外有益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员参与者满意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繁忙并且压力大,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学习新的知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具有“学习时间自由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地点的灵活性”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可见,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使得学员更灵活方便的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新的知识”,突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结语
继续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在包含着课程设置的价值观,课程在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细化,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遵循“社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课程体系”的课程构建原则,课程是为实现医院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实用性、前沿性、多样性及特殊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具体设置中坚持以下原则。
1.1重视基础的原则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强调把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把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每年年初由医院教育管理部门制定课程设置框架,包括授课时间、课时、专业分布频次等,上半年为基础课程,下半年为提高课程。由各中心科室根据要求填报课程计划并指派副高职称以上、取得一定科研成绩的职工作为授课教师,利用平日晚间时间,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向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等基础人才群体,讲授学术前沿、医学新进展、医学经验等知识。
1.2注重交叉的原则
挖掘教学资源,优化重组课程。医院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搭建业内多学科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学术交流会为课程形式,组织“全国心血管病学博士论坛”、“各项科研基金申报答辩会”等,鼓励全院医师的积极参与,聘请统计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共同讨论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领域的新进展,特别就心血管医学的热点问题和推广应用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1.3重视研究和实践的原则
本院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为课程组织形式,每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百余项,要求各科室每年至少申报一项“单位自管项目”——以“病房小讲课、教学查房”为教学形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要求各四级学科中心每年申报一项“区县级项目”——面向全院各科室医师开展,进行本院范围内专业学科间的全面交流,例如“门诊心脏病诊断与临床治疗-冠状动脉CT解读与病例分析”、“功能社区职业人群疾病管理技能培训-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培训”、“心血管病基础研究相关知识及实验技术培训”等;要求各三级学科点申报一项面向全国开展的“国家级项目”,例如,“心脏瓣膜移植培训班”、“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等,各项目均以学术讲座结合手术参观、模拟实践的形式进行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和普及。
2教材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日新月异。本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为提升全方位诊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水平,对学科布局进行了战略调整,改革了传统的心血管病专科诊治模式,向着“大专科,小综合”多学科交融的模式发展。那么,在专科特色的教材编写上,本院贯彻了“基础性和系统性”原则,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三级学科科目,以医院各疾病诊疗中心为单位组织编排,围绕各种疾病进行系统阐述。动员全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综合大量国内外最新动态、进展和指南,并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真编写心血管病特色的系列内部教材,目前已出版的有心内科、心外科、放射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等,这些教材配合院内基础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推崇和认可。
3师资队伍的建设
本院是一所非教学医院,没有“教师”职称编制,也没有学科教研室,“教师”的首要身份是“医生”,医生的本职工作又是医疗,“教学”从属于“医疗”,繁忙的医疗工作逐渐营造出“教学是负担”的教育氛围,上级医师普遍缺少带教意识。然而“教师”这个角色不可或缺也一直存在着,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基础人才培养,更是医院整体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如若没有主动的“教与学”,宝贵的临床经验将得不到系统有效的传承。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实践者,不仅仅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也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必须以教学为主线,即课程实施和对下级医师的临床指导来不断加强充实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学工作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列入晋职晋级中,建立“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实施学员评教制,从管理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非教学医院的教育现状。
《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包括教师的聘请条件、聘请程序、工作职责、组织管理等内容。聘请流程采用个人申请和试教打分相结合的形式。申请者必须符合申报条件,教育管理部门负责选拔,组织教育委员会专家开展试教评估工作,凡60分以上方可获得院级教师资格。受聘教师主要职责是带教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生,协助完成培养计划;承担院级进修生基础课、研究生学位课、继续教育项目等授课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处其他教学活动。每年年末由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在岗教师的考评工作,实行学员客观评价制与教育管理部门综合评价相结合,评选年度“优秀教师”,年评分低于60分者,给予警告,连续两年低于60分者,撤销教师资格。
4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同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从教育的职能上看,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专业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完善。
对已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的训练活动。目的是使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部队卫勤保障和国防建设服务。
(来源:文章屋网 )
主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加速人才培养。对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不留于形式,切实达到“学有所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2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护理质量决定了其社会竞争力
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可以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贯穿其整个执业生涯。要想跟上护理学发展的步伐,使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真正起到补充、更新、拓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的作用,必须使继续医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也需不断地强化组织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知识更新、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继续医学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地务实、求新。使护理人员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不断吸取多方面营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同样也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4护理学是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在医学模式的转变中,现代护理学中渗透着人文关怀,护理学也围绕人文价值去实现护理学价值。同样,只有将高尚的人文精神不断注入护理学科学中,护理学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正效应。实现护理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现代护理学的完整结构,促进护理学健康发展。因此,培养护理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同样是继续医学教育的又一主要目标。
5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医学的内容
包括本专业的和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可以扩充知识,丰富知识结构。要使继续医学教育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时代的发展对继续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继续医学教育是护理人员最主要的续期再注册教育方式
目前主要的教育形式有专业培训、专题报告、读学位、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及撰写高水平论文等。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重视培养护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7开放式护理继续教育主要依托远程网络教育来实现
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大系统、远距离、多媒体、开放性的特点。它与传统教育方法的重要区别是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这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提供个性化学习,帮助护理人员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需课程和培训方式,形成一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模式。
8护理继续教育资源可以共享
通过搭建平台,给护理人员以施展才华园地,开展学科间的互动,可以促进信息间交流。同时为创新知识、传播、利用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自主学习人重要模式,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是护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时、学分完成情况是考核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指标。以后,还要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都做不懈努力,探索不同教育之间的学分转换形式。
9总结
1方法
1.1基本信息收集
由护理部指派专人负责全院288名护理人员的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职称、专业、学历、彩色照片等,网络管理人员整理相关信息,建立我院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根据人员数据,网站为每一位护理人员制作一张带有照片的IC卡,下发至每一个人。当护理人员信息发生变化时,如调入、调出、职称改变等,由专人负责及时修改。
1.2IC卡管理
IC卡相当于以往的学分册,由每一位护理人员妥善保存,上课时携带,刷卡录入学分。丢卡补办和新制作的IC卡,由系统管理员通过读卡器将人员信息资料录到IC卡上,才能正常使用。
1.3学分的录入与管理
1.3.1学分的录入
1.3.1.1项目学分的录入。项目学分通过POS机录入。我院的项目学分为2种:(1)常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单位自管项目。在授予学分前,将项目名称或授课名称输入网络版ICME系统。
在添加项目时,为了能区别是年份类别的授课,输入的项目编号会不同。常州市级项目编号是通过申报审核并经公布的,如常州市级项目编号为(09021502003……),单位自管项目编号用授课当天日期加以区别,如单位自管项目编号为(2009-09-08,……)。
1.3.1.2非项目类学分的录入。在每一季度汇总学分时统一将非项目学分录入,包括纸质学分、、科研等。但要注意科内学习、理论和操作考核等均属于单位自管项目,ICME系统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将单位自管项目学分限制在10分以下,超出部分不计入个人学分总分内[1]。
1.3.2学分的管理
1.3.2.1专人负责。指定专人负责POS机操作与数据传输。
1.3.2.2刷卡方式。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设置不同的刷卡方式。单位自管项目选择上课或下课1次刷卡方式,常州市级项目选择上下课2次刷卡方式,听课人员IC卡经POS机刷卡学分录入。如果POS机选择2次刷卡方式,护士只有在完成2次刷卡后学分才能生效。
2结果
2.1使用便捷,规范管理
POS机携带、使用方便,可在授课现场刷卡授分,参加学习人数无论多少均能将学分录入。另外,IC卡印有电脑扫描照片,刷卡同时审核听课人员身份,可以避免代替听课的现象。既克服了纸质学分保管的不便,又省去了管理人员书写纸质学分证的繁琐,节约了人力与物力。项目学分上传审核后,后期补录的学分将无法通过审核。避免了违规操作,而严格了学分授予,规范学分管理,加大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规范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学分管理和登记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杜绝了“人情分”、“关系分”的出现,提高管理质量。
2.2科学的查询与统计
2.2.1查询个人学分查询:数据上传至继续医学教育网站,护理人员只要上网输入自己IC卡号随时可查询自己年度学分详细情况,对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以便于更好地安排个人学习,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项目情况个别查询:可查看项目的开展情况,包括活动日期、参加人数、人员列表等。
2.2.2统计利用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可以了解全院护理人员达标和不达标人员情况;其他还有项目分类综合统计、单位达标统计、学分完成人数统计等。
2.3信息化监督管理
学分的审核实现了上级对下级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学分的审核分二类。一类是使用POS机刷卡授分,我院项目的举办需提前录入系统,学习结束后及时上传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另一类非项目学分,这类学分护理部专人自行录入系统,必须严格按实录入学分。上级主管部门对这二类学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通过系统直接将审核通过的学分颁发到相应的护理人员编号内,若审核不通过的学分都可见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