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稳压电源实训总结

稳压电源实训总结

时间:2022-03-23 19:51: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稳压电源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稳压电源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直流稳压电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21-02

1 项目教学法简介

1.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著名的教育学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曾以这样的例子来介绍项目教学。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掘学了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所以,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1.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项目教学具体见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通常先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同学们共同制定出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项目实施: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按照已明确的工作步骤开展工作。

4)项目的检查评估:先由同学们自评,再由教师根据项目的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最终师生共同讨论、提出工作中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记录。

5)归档或应用。

2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它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且传统实践教学多采用讲解式,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定和实验器材的组织等均由老师组织,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未得到锻炼和提高。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知识,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课题。

3 项目式教学法在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反馈

直流稳压电源应用广泛,也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它包含了电路的集中重要基本元器件,电阻器、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等,以及由这些基本元器件所构成基本电路,所以利用项目教学法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具有十分重的要意义。

下面我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为例。

3.1 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向学生下达项目任务: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提出要求如下:

设计要求:①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 集思广益,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构建出设计框架。② 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③ 将总体方案化整为零,分解出各个单元电路,逐个设计。④ 组成总的系统,形成合理的布局,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总体论证,给出必要的说明。

3.2 制定工作计划

任务下达后,学生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讨论等制定工作计划,也就是接下来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确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方案;② 设计各分电路确定元器件的采用表;③ 形成直流稳压电源总体电路;④ 利用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3.3 项目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起来,手脑并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

实施步骤一:确定设计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4-5人一组,要求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形式,并按照已确定的步骤开始工作。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在这里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集体讨论,教师指导,确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方案。

实施步骤二:确定子电路图。

我们已经学过直流稳压电源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包含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接下来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直流稳压电路的各个部分。为了提高效率,这里可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由组员各自去收集材料,收集的过程不仅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的,还锻炼了大家分工协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在旁边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过程并适时给予指导,并要求各组上交工作报告,由各组表表阐述各电路的工作原理,给予点评和鼓励,以便于接下来的集体讨论形成整体电路。

实施步骤三 :形成直流稳压电路总体整体电路,进行参数的论证。

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最终的整体电路,并在Multisim软件上进行绘制。阐述工作原理并进行电路参数的论证。

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电子专业课;串联型稳压电源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操作技能型技术人才,要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所以在职校教学中应通过项目教学结合项目实训加强对相应专业所涉及的实际工作中各岗位的实操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职校生工作后的适应能力。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课的应用的概念、必要性、实施过程及困难展开初浅的论述。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践技能教学,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基于建构优先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指导优先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实践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验室实验实习车间实训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建构优先与指导优先的融合,创设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场所。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能迅速适应一线生产具有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人,必须构建以情景教学为主的教学环境。传统的三段式教学课程设置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分别开设且遵循指导优先的教学理念。老师不停的讲,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理论时不知实物是什么,抽象难以理解,等实践操作时理论早忘到哪去了,往往理论与实际联系不上,效果可想而知。项目教学法遵循建构优先的指导原则,创建尽可能接近实际职业情景的学习环境,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通过完整的项目教学实践增强了同学们动手能力,加深了知识理解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职校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当前我国的现状职校生都是普通中学淘汰下来的生源,他们往往不适应传统的教学,学习能力差,主动性不足,兴趣不足。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表如表1所示)相比有诸多优势。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其次是职校生智力结构的要求。人类所具有的智力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智力类型为抽象思维者可成为研究型、学术型、设计型的专家,智力类型为形象思维者可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专家。现实说明,职校生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其课程开发应以情景性原则为主,科学性为辅,而项目教学法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的运用浅析

电子专业课中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本人以电子技能与训练课和电子技术课为例,融合二者,以项目教学为平台,施行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法,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本人把上述两门课程大体整合选取以下几个教学项目:(1)串联型稳压电源装配制作及原理;(2)单级小信号放大器装配制作及原理;(3)LM324电平指示器装配制作及原理;(4)低频功放电路装配制作及原理;(5)六管收音机装配制作及原理;(6)电子PCB板制作方法实践;(7)防盗报警器装配制作及原理;(8)调光灯电路装配制作及原理;(9)多数表决器装配制作及原理;(10)多路控制开关电路装配制作及原理;(11)抢答器装配制作及原理;(12)数字循环显示电路装配制作及原理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先实践完成项目制作,配以仪表仪器的使用与测量,再予以电路的识别与原理的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同学门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1.项目教学的实施设计步骤

(1)确定项目任务;(2)各工作小组拟订活动计划与方案,教师审核计划;(3)项目小组的活动实施,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4)项目答辩与师生总结评价。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专业课运用的教学实施实例分析

项目: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及制作。

(1)教学项目任务确定分析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是常见基本的电路,该电路主要有变压、整流、滤波、基准电压、比较放大、电压调整等部分组成,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制作材料价格低廉,调试方便,广泛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教学中,紧扣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制作这一项目,坚持以学生产品装配为实践训练主线,教师指导为辅,通过直接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电路图的理解和识读,掌握元器件的符号、识别检测、工作特点,熟练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和调试这一基本工艺流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现学现用,实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确定工作小组,教师指导拟订活动计划

可自由确定小组,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好差搭配,尽量使各组的水平相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把整个项目分成5个步骤:电烙铁焊接训练、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装配与制作、电路检测与故障排除、电路识别及原理分析。教学思路是通过实践训练获取感性知识,再提升到理性知识。

(3)实施项目,穿插讲解,及时指导

学生实施项目,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践操作要领,项目实施过程的先后顺序及注意事项。这样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为项目制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环节,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焊接技巧,找到所需的元件,甚至能熟练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而有的同学连电阻、二极管、三极管都识别不清,这时候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使同学们尽快掌握电子焊接和元件测量技术。在电路测试与故障排除环节中,这是学习的难点,老师应当边介绍电路原理,边指导调试检测,对照实际电路教他们找测试点和测试相关数据,判断故障点,并指导学生尽量自行解决问题,使教师真正起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对新知识尽量要结合的实例穿插讲解,对重点教学内容要精练,可以通过电路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让全体学生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作用、元器件布局。

(4)项目答辩与师生评价总结

项目教学任务完成后,每组对自己的作品在元器件的管脚成型、布局、焊接工艺、走线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相互交换作品进行点评,教师则对整个项目实施进行总评,除了指出问题,尽可能多表扬,提高兴趣和信心。通过讨论、互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巩固了同学们的技能水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同学们在电子电路项目制作过程中不断进步。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困难

1.师职力量的不足。项目教学法要求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现实是许多教师只具有理论水平,实践水平不足,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可通过下企业,校企结合等方法培养。

2.传统教材无法适应现代的教学方法。职校应在资金和政策上鼓励教师编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3.实训场所、设备不足制约以实训为主的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国家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形成规模化教学,提高利用率。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符合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运用该教法于电子专业课教学中能极大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相比于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在项目教学中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电子专业课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这样的教学就能吸引住学生,留住学生,提升了学生对电子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兴趣,突出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实践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3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一、对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

1.多元智能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2.多元化教学

多元化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对象来确定。如探究法是一种非常好、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法,甚至在一节课中也不能只是探究。探究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传统的讲授法、启发法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3.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人才,重点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合理精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其内涵就是“教、学、做一体化”。

4.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

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通过多元一体化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的实施融为一体。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在实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理解或寻找更多的理论知识作为任务实施的支撑,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再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二、多元化的理论教学

1.集中讲授,实物演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采用集中讲授法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重视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尽量使用产品或实物教学,再结合仿真软件的演示,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如在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的直流稳压电源时,可以引入蓄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或手机充电器的故障维修进行引入。

对于需要计算或图解分析的内容,可以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演示。现在较流行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软件有:Multisim、EWB(Electronics Workbench)、Proteus、Protel DXP等。下面以Multisim仿真软件为例,在学习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时,可通过下图所示实验电路来分析。调节电位器RP可改变基极电流IB,用电流表可测得相应的IC和IE的数值并作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即可得出IE=IC+IB的结论,同时还可以验证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和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如果再配合实际电路的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学习目标将更加明确。

图 三极管电流放大演示电路

2.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教师通过创设现实、有趣、学生可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期待了解、期待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仿真、实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自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可准备几个充电器,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在仿真软件上设计出一个直流稳压电路。

3.总结应用,多元评价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在相应的理论课时内,教师必须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多举实例,让学生明确所学理论是为哪些工作任务准备的,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等要多样化。

三、多元一体化的技能训练

1.生产性实训,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在校内成立电子产品研发中心,老师带领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从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设计到产品仿真,再到实际电路板制作,最终开发出真实产品。

在学生实训室中要引入真实电子产品生产线,根据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设置电子焊接、电子产品检验、电子产品维修等岗位。实训产品可以自主研发或与从企业接单,整个实训过程实行企业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这样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为后续的企业实践打下基础。

2.仿真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经济、灵活的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如直流稳压电源的学习,可让学生把在仿真软件上设计好的电路制作成实际的直流稳压电源。可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调试,采用软件中的示波器监视电路的运行情况,对比各测试点的波形和电压,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为实际电路的检测、故障检修和示波器的使用打下基础。

3.加入电子社团,实践开阔视野

与电子相关的社团是学生提高技能的大舞台,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电子制作、维修、设计等,指导老师定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讲座,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乐趣。通过校园和社区义务维修,学以致用,积累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升综合技能。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注重的是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形成性评价,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不能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多数中职学校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没有及时记录,很难与总评成绩挂钩。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加强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形成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过程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监控多元等全方位完整性的评价体系。

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课程结构;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06-05

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实验和认知课程。在“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整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践,按等级分模块地开展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题安排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养成规律,一个项目即为一项职业能力,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突出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特点;职业技能教育依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力求培养出基本功好、灵活运用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在为今后学习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打下扎实而又牢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通过技能鉴定考核,真正掌握本职业的实用技术与操作技能。

一、“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结构

项目教学法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对一个完整项目共同实施的工作。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制定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适时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合同,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其关键是如何有效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将《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共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了若干项目,经过对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分析,又将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再将任务细化为各个知识点,具体内容为:

模块一:电子技术,包含的课题有:安装与调试RC阻容放大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晶闸管调光电路、晶闸管延时电路、晶体管稳压电路、78/79系列正负稳压电源电路、可调式正负稳压电源电路、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共10个课题。

模块二:电气控制技术,包含的课题有:认识低压电器、液压控制机床滑台运动及机床滑台工作电气控制电路、双速电动机自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起动能耗制动控制线路、通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Δ起动的控制线路、断电延时带直流能耗制动的Y–Δ起动的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的控制线路、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的控制线路、带桥式整流的正反转能耗制动的控制线路、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自动起动控制线路共11个课题。

模块三:机床线路排故,包含的课题有:M7130平面磨床、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分析与排除共2个课题。

模块四:三菱FX2N系列PLC的应用,包含的课题有:认识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软件的使用、PLC的基本指令、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Y-启动主电路控制、4/2极双速电动机控制电路、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电路、装卸料小车的自动控制电路、传输带电机的控制系统、彩灯闪烁控制电路、智力竞抢答装置电路、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电路、钻孔动力头控制电路、PLC控制仓库门自动开闭控制电路共13个课题。

以电子技术模块中的“晶闸管调光电路”项目为例,具体分析“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施过程。“晶闸管调光电路”项目的任务分解及细化知识点教学要求如表1。

二、《维修电工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态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采用“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工作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比例为6∶1∶1∶2。表2为项目成果评价表,表3为小组工作综合评价表,表4为学生任务训练总结报告。

在“维修电工综合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使课题组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内容、理念、方法、评价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选择与确定项目、如何制定项目活动计划、如何开展实施项目活动等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不仅使学校的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l]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何小刚.职业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4]赵海永.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职业,2011,3(中).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东部地区10个职教集团与滇西10个州市开展合作

2012年12月3日,教育部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了东部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州市战略合作座谈会。

今年上半年,在教育部协调下,10个东部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所职业学校签署了对口合作协议,半年来,双方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更好地促进对口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决定将对口合作由学校层面扩大到州市层面,合作内容提升到协助滇西10州市制定发展规划,联合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共同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联合培养培训师资,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六大领域。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任务;课程项目;技术情境;教学导航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行业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政策鼓舞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目标。这类人才主要是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负责管理、监督、检测、分析、技术服务等几项工作。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进行较大规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

“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两大部分,在教学中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着手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根本、以工作方向为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把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其操作要求作为课程内容。当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运用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时,这一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成了完成具体项目的自始至终的步骤。通过课程分析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掌握课程技术原理及应用方面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培养应对复杂技术情境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典型电子电路制作的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多模块应用为切入点,引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应用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开发创新思维,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一、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导航

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对仿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学科。它以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关键电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研究方向。

理论知识:基本半导体知识、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技能训练: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量、放大电路性能分析、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本应用。

1.模块1:半导体器件

(1)知识重点: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外部特性;晶体三极管外部特性。(2)知识难点:半导体PN结。(3)教学方式:从半导体PN结入手,简单介绍半导体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半导体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二极管与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2.模块2:放大电路

(1)知识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放大电路的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极间耦合;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的影响。(2)知识难点:放大电路的分析;放大电路的负反馈。(3)教学方式:从基本放大电路入手,介绍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反馈;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放大器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动态参数测试。

3.模块3:集成运算放大器

(1)知识重点:集成运放的结构和特点;基本运算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2)知识难点: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3)教学方式:从理论集成运放条件入手,掌握各基本运算电路和电压比较器的功能;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集成运放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4.模块4:直流稳压电源

(1)知识重点:整流与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开关电源。(2)知识难点:开关电源。(3)教学方式:从二极管整流特性、电容器充放电入手,讲解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源重点讲授集成稳压电路和开关电源。(4)技能要求: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导航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逻辑门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集成芯片各脚功能。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的优势也更加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上的强大功能,可以先将模拟信号按比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到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处理结果根据需要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

理论知识:集成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应用。

技能训练:组合逻辑电路应用、时序逻辑电路应用、逻辑电路限定符号识图。

1.模块1:数字电路基础

(1)知识重点:数字脉冲信号;二进制与8421BCD码;基本函数与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2)知识难点: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3)教学方式:从二进制与逻辑函数基本规则入手,学习逻辑运算规则、逻辑函数化简与变换。(4)技能要求: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

2.模块2:组合逻辑电路

(1)知识重点:基本逻辑符号及意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基本特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2)知识难点:基本逻辑符号及意义;组合逻辑电路。(3)教学方式:从基本原理与逻辑符号读解入手,重点介绍电路的逻辑功能与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基本逻辑符号读图;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3.模块3:触发器

(1)知识重点: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器限定符号及其意义。(2)知识难点:触发器之间的转换关系。(3)教学方式:借助限定符号意义读解,帮助理解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控制方式;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4.模块4:时序逻辑电路

(1)知识重点: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限定符号及其意义;寄存器;集成计数器应用。(2)知识难点:集成计数器应用;限定符号及其意义。(3)教学方式:从触发器入手,由D触发器构成寄存器;由T和Tˊ触发器分别构成同步和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借助限定符号的意义来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关集成电路的应用。

5.模块5: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

(1)知识重点: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器与单稳态电路;施密特触发器;石英晶体振荡器。(2)知识难点: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器。(3)教学方式:以555定时器为重点,介绍多谐振荡器、单稳态电路和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石英晶体振荡器从阻抗频率特性入手。(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关电路的应用入手。

三、电路组装、测量与调试教学导航

电子电路组装、测量与调试在电子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电子产品都是由设计焊接组装调试形成的,焊接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最基本环节,调试是保证电子产品正常工作的最关键环节。

理论知识:常用电子仪表、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测量知识。

技能训练: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常用电路元件与数字集成电路测量、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1.模块1:常用电子仪器知识重点

(1)知识重点:双踪示波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毫伏表;信号发生器;集成电路测试仪。(2)知识难点:双踪示波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3)教学方式:重点讲授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技能要求: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半导体特性测量。

2.模块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量

(1)知识重点:电子无源元器件;电子有源元器件;表面安装元器件。(2)知识难点:表面安装元器件。(3)教学方式:重点讲授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4)技能要求: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测试。

3.模块3: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测量

(1)知识重点:装配、焊接工艺;电路测试与测量。(2)知识难点:电路测试。(3)教学方式:介绍电路装配工艺,分析电路测试与测量基本方法,结合实训进行教学。(4)技能要求:电路装配、测试与测量。

四、电子电路仿真教学导航

电路仿真技术是近十年来在电子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强大功能,在电路模型上进行电路的性能分析和模拟实验,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然后再付诸生产,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周期和试制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电子生产厂家的一致欢迎。现在,电子仿真技术已成为电子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因此为了确保电路设计的成功,消除代价昂贵并且存在潜在危险的设计缺陷,就必须在设计流程的每个阶段进行周密地计划与评价。电路仿真给出了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能够在进入更为昂贵费时的原型开发阶段之前,找出问题所在。

理论知识:EWB与Multisim平台基本知识,Multisim在电子仿真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模拟电路电子仿真和数字电路电子仿真。

模块:电子电路仿真。

(1)知识重点:Multisim平台的使用;Multisim在电子仿真实验中的应用。(2)知识难点:Multisim软件的使用。(3)教学方式:从电子实验实例入手,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在学会使用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知识,完成电子实验的仿真。(4)技能要求:用Multisim进行电子仿真的方法。

五、综合实训项目——有源多媒体音箱的设计与制作

1.知识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思路;掌握电子产品综合设计的基本思路。

2.技能要求

能进行电子电路的综合制作调试;能有条理地撰写设计说明书;能对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展示。

3.教学任务

通过有源多媒体音箱的设计、制作及测试,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学会元器件的特性测试和电路组装、测试,熟悉电子产品组装的工艺要求及生产过程。

4.教学活动设计

(1)通过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对有源多媒体音箱进行设计,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2)在校内生产线的工作岗位上,根据所设计电路选择元器件,进行元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规划电路板,进行元器件的布局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完成各部分电路的焊接、组装,对已经组装的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测试及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3)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及产品说明书。

5.相关知识

(1)理论知识。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布局;焊接工艺、电路调试方法;产品说明书的撰写。

第6篇

关键词:知识; 技能; 教学; 实训

一、研究背景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电子技术知识遍及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非常广泛,学好这个门课,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有非常大的好处,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而这门课程本身相对其他课程比较抽象,且实践性强,应用庞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大,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陷入双难困境。针对这样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经历,对中职学生学习学习现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断地实践与总结,旨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进职业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提供教学实践参考。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深刻认识到目前中职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中职入学门槛低,学生素质低,教学难度加大。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全国各地初中应届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锐减,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各重点高中都在尽其所能地逐年扩大招生规模,致使职中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也不得不将入学分数线一降再降,使中职招进来的学生质量越来越低。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为我们职教人,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最大的难题。尽管如此,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都有好奇心较强,不善动脑,极愿动手的优势,如果教师在这方面加以利用,就可能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2)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相当部分中职学校没有电子阅览室,没有数量足够的专业图书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更没有足够的专业实训设备;再次,学校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从事教学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教学方式单一。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仍然习惯于课程讲授法:先讲述理论概念,再说明其应用,举例是为理论服务,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系统化,完整性,过于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其最大的弊病是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基础极差的中职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很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兴趣丧失,意志力减退,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有害。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我认为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能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有趣、愿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中,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破解教学难的困镜。

由于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存在致命缺点,不适应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出贯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与之相应教学模式改革提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先实践后理论,先感性后理性,把职业实践活动作为学习起点,用项目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项目任务完成时,一般要完成一个功能相对独立的产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某个实例为先导,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或者做掌握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两者都强调以实践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能把这两种相似教学法有机融合起来,把《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的教学内容涵盖在若干个实训项目中,把每一个项目中涉及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用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标。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缺乏足够的圆满的实践案例,这次教学方法探究,对本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中职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了个人的努力。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为了改变以前的教学现状,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2011年开始,我校的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组长的带领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最后决定在这门课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边实践边总结,为这种教学方法设计出了适合中职学校电气类专业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以项目为统领,以实践为载体,将这门课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分散到几个典型的实训项目中,每个实训项目可设计若干个实训任务来完成。从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边做边学,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1.实训项目的设计原则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知识技能:(1)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2)常用工具、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3)典型单元电路原理分析、应用。(4)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分析、维修等。选择的实训项目要能够涵盖所教的知识技能,且要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增加知识点,从而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知识技能。例如在模拟电路部分,我们根据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教学大纲,尝试着将模拟电路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散到6个实训项目中进行。如把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的相关知识技能囊括在“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把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的相关知识技能放在“简易助听器的制作”中等等。这样在教学中就彻底改变了原来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先实践后理论的模式。

2.教学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关键是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要能体现教学目标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首先要正确理解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要求,是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具体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确定了总体教学目标后,再把总体目标细分成若干小目标,并把每个小目标细化为学生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且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由于任务是由学生完成的,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任务,并将总体目标层次化。下面以教材第五章晶闸管及其应用为例,来简述怎样设计教学任务:

实训项目设计:制作台灯调光电路

(1)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在学习晶闸管及其应用知识之前,已初步掌握了电位、交流电等概念,掌握了一些元器件的知识,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且掌握了一定的焊接技术。测量工具学过万用表的使用方法,也学习了示波器的一些测量功能。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二极管整流电路的知识。这一章涉及到的新元器件就是单向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单向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检测是重点。知识方面,理解台灯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重点,而理解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工作原理是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总目标:根据给定的电路原理图及元器件参数制作台灯调光电路,同时掌握和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任务。蒋总目标分成小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再将小目标细化为任务。

a.知识目标:

任务1:了解单向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性

任务2:了解单向晶闸管管的主要参数

任务3:了解单结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特性和主要参数。

任务3:了解单向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任务4:理解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b.技能目标:

任务1: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主要有单向晶闸管极性判别及质量检测和单结晶体管极性判别。

任务2:根据电路原理图,用万能电路板搭接电路。

任务3:检查后通电,顺时针旋动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出灯泡两端的电压。

任务4:调节电位器,当灯泡亮度适度时,用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发射极、晶闸管控制极、灯泡两端的波形并描画出来。

任务5:看懂台灯调光电路原理图。

任务6:台灯调光电路常见故障分析。

3.教学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用最短时间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情景创设要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冲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众多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后,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们可依据教学实际内容,灵活选用生活实例引入法、实验演示引入法、设问引疑引入法、作品展示引入法等进行教学导入。对于有声光电刺激的趣味性强的实训项目,教师最好在上课前就把实训作品做出来,上课时拿出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后觉得有趣,可仿照老师的作品自己做出来,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冲动。对于有些演示较复杂,且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的项目,如直流稳压电源制作项目,我们可突出它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可以拿些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适配器,打开外壳展示给学生,或者用多媒体手段,把常见常用的电源显示在显示屏上,学生看后觉得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很有用,电路并不复杂,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出来,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冲动。当我们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冲动调动到最高点时,在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和实训任务时,也不会产生为难情绪,乐于接受,这就为下一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创设情境不只用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在执行每一个任务前都可以用,这样让学生始终在兴奋和求知冲动下学习、探索、实践,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分析任务,共同探讨发现问题。教学中要始终以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职业实践活动作为学习起点,以项目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让学生先实践后理论,先感性后理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学理论,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这样学生才愿学乐学,从而跨越厌学怕学的心理障碍。又例如我们在第五章晶闸管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学生明确实践的各个任务。教师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对照电路图,根据元器件清单分发元器件,让学生先检测相关元器件。对于以前学过的元器件,让学生自己检测相互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对于没学过的元器件如单向晶闸管则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在教单向晶闸管的检测时顺便把单向晶闸管的结构、工作特性等理论知识穿插其中(学生不但知道怎样检测,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实践中怎么用)。在教单结晶体管的检测时,把它的结构也顺便让学生知道。接着让学生在万能线路板上连接电路,电路连接好后,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通电。旋动电位器旋钮,看到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用万用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发现电压变化(发现问题),再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发现不是正弦波,产生好奇心,迫切想知道原因,产生求知冲动)。

(3)针对问题主动探究,完成任务。在有了上面这些感性认识后,教师再让学生用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发射极、晶闸管的控制极、灯泡两端、桥式整流输出端波形,然后再学习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就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接受,回过头来再看电路原理图,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显得轻而易举。在对电路的测量中,可能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零;灯的亮度不能调节(太亮或者太暗);灯泡两端电压调节范围差别太大等现象,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查找原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指点。对于学生在产品装配中没有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的提出来,让学生共同分析回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借助电子仿真软件,如改变电路参数,有意设置一些电路故障,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波形的变化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找出故障原因,这样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4)作品展示,客观评估。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给出评价标准,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给每一位同学一个评价分值,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评价标准也要根据实训内容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来确定,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4.研究过程的反思

(1)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求全责备。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是以实践为中心,理论服务于实践需要,如果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势必冲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陷入学科本位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例如我们在晶闸管及其应用这一章的教学中,实训过程用到的只是单向晶闸管的调光原理,其他应用如单向晶闸管的可控整流电路可点到为止,也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同学看书或网上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另外,有些技能是需要不断强化的职业技能,例如示波器的使用等,它的功能按钮很多,在第一次使用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功能都一次让学生掌握,而是用到那种功能就教那种功能,其他功能在以后的项目实训中用到时再逐渐补充。如果我们一次全部把它的功能教完,就要准备一些比较复杂的电路让学生练习测量,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有限,好多功能测试理解不了,因此也不可能掌握,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这样的方法其实是走回了原来教学模式的老路,我们应当摒弃的)

(2)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破解教学难的困境。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上要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愿意学,喜欢学,有兴趣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易也难,若有了兴趣,难也易。经过接近半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感到《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值得推广。

(3)这种教学法对教师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或个人,项目制作的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出现问题。但有些却磕磕绊绊,出现的问题较多,问题的解决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如采取集体讨论分析或者实行组间交流、个人间交流探讨或者教师个别指导的方式予以解决。总之在教师预定的时间内,既要保证进展顺利的小组或个人有事可做,积极探索,也要让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有充分的研究探讨时间,并按时完成任务。

(4)这种以实践为中心,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同时扮演多重身份,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服务者和评价者。怎样做到多重身份同时兼顾、互不影响,还需要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在参与到某组讨论时,怎样兼顾到对其他组的评价考核等问题,笔者提出在课堂上可否由两个或者三个老师共同配合、相互协作来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

(5)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它只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并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对于实践性不强的理论课则不适宜用这种教学方法。

(6)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尝试。

为了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改变以前的教学现状,学校增建了电子仿真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鼓励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把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方面,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连贯和完整性,专业课采用两节课或四节课连起来上,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时间。电子仿真实验室和电子装配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电路原理的实验探索、电路设计发明、电子小制作等。另外,学校在每期都要安排一到两次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激励学生学技能学知识。

六、结束语

1.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知识点用项目来引领,用任务的形式来体现,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教学环节符合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成员之间讨论分析、交流合作。这样一项任务的完成,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有意识的整合运用,也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构建,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之间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伍湘彬.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张金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页制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改革,2013.2

[6] 孙陈英、江嘉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中国西部科技2011第21期

第7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组装;调试;网络课程

1前言

冶金职业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传统教学形式下,老师在教室里授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件无动画、教具陈旧老化,不能直观展现抽象的模拟电子知识中的微观现象,学生难以掌握电子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虚拟软件、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训练和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使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生动直观,实践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学习使得模拟电子课程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均获得很大提高,100%学生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在课程建设中,首先确定模拟电子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方式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教学反馈等七个环节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由于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培养出懂知识、会操作、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2确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1知识点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元件作用原理、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

2.2技能点

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方法、单管放大安装与调2017年第5期试、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两级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射极输出器安装与调试、功率放大器安装与调试、振荡电路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安装与调试。根据课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要求,选择典型的电子产品———调幅收音机,其电子电路涵盖于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要求。课程任务确定为:电子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通过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

3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安装,掌握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子元件作用原理、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工作过程。更加熟练掌握电子产品整机安装的工艺。(2)通过收音机的调试,掌握单管放大电路调试、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调试、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射极输出器的调试、功率放大器的调试、振荡电路安装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调试。深刻理解电子产品调试的目的与要求。(3)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安装、调试,提高对电子产品故障判别与检修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专业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4)以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为任务驱动,能够使读者学会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调试技术,掌握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调试过程中中频调试、频率范围调试、统调、收音机质量检测及故障检查与排除的技能点,通过对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组装调试巩固仪器仪表的使用、PCB板元件组装步骤、整机安装等的技能点。(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爱护工具仪器仪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4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从基本放大电路入手分别学习电子元件作用———单管放大———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放大———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式学习,完成每个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达任务单:调幅收音机电子电路分析,以试听收音机节目台数、音质开始,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收音机电路图如图1所示,其中的VT4就是低频放大器,VT5、VT6两个三极管组成了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这两个射极输出器对称连接,形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中元件作用是:由T1及C'1a组成的调谐电路感应出广播电台的调幅信号,通过选频F1信号输入到VT1三极管的基极。本振信号选频F2进入VT1三极管发射极,由VT1三极管进行变频,在VT1集电极输出回路通过T3选取465KHz中频信号(就是F2与F1的差频信号)。中频信号分别经VT2第一级中频放大器和VT3第二级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后,进入检波器(由C5、R6、Rp、C11的元件组成)检波后经过VT4低频放大器放大,再由VT5、VT6两只三极管与变压器耦合,组成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最后推动扬声器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T3、T4为中周(中频变压器),既是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又是中频选频器,该机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靠中频放大器保证。T5、T6为音频变压器,起交流负载及阻抗匹配的作用。通过为学生进行实物分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能力培养分析

5.1教学实施过程共分六个环节

5.1.1资讯环节教师要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教师要通过展示、操作已安装好的实际电子产品,介绍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安装与实际应用,说明本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以案例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并讲解任务要求。5.1.2计划环节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及领会,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阶段成果及检查的项目。在完成“任务相关资讯”部分学习后,在自己现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情境的要求,制定组装一台调幅收音机需要在元器件选择元器件检测PCB板组装整机安装调试故障检查与排除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所需工具设备等方面开展工作的计划并填写“计划单”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可以制定数个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制定多种工作计划5.1.3决策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多个计划安排中,分析讨论出实施可操作性、工作条件的安全性强的方案,确定为实施方案。在确定实施方案后,按照PCB板安装、产品整机安装、产品调试、质量检测等工序填写工作“决策单”。5.1.4实施环节教师用案例教学法对已安装好的收音机进行讲解,分析电路原理、安装与调试方法,电路元器件的选择与检测;按实验演示法授课,介绍收音机的组装工艺,学生进行收音机的组装训练,教师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介绍收音机的调试方法,学生进行收音机的调试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元器件、材料、工具等清单填写,进行收音机的组装训练,最后进行收音机调试训练。5.1.5检查环节电子产品组装完毕,要对成果先进行小组自查,然后小组之间互查,最后教师检查,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检查环节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5.1.6评价环节对成果的评价以小组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并给出本学习情境的学习成绩,从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检查能力、评价能力。学生先进行分组汇报,小组互评,最后教师来总结评价结果。5.1.7反馈环节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教学反馈中能够得到验证。例如在教学反馈中让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反馈:比较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哪种更适合你;通过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代换训练,你是否掌握本学习情境的知技点;是否学会收音机的组装、收音机的调试训练效果等,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教学反馈,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5.2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5.2.1在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训练中培养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检测。重点培养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能力,万用表使用能力,二极管、三极管工作原理分析能力,电容、电感、变压器工作原理与检测能力。5.2.2在电路板安装训练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要进行电容器的整形、安装与焊接,三极管的整形、安装与焊接,电阻器、二极管的整形、安装与焊接,振荡线圈与中周的安装与焊接。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子元件整形能力、对元器件引线或引脚进行镀锡处理能力、元件焊接能力。元器件安装质量及顺序会直接影响整机的质量与功率,合理的焊接安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备实践经验。5.2.3在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查训练中培养职业能力要防止变压器原边与副边之间短路,测量变压器原边与副边之间的电阻。检查输出、输入变压器原、副级,检查VT5,VT6的电流放大倍数(放大系数)相差应不大于20%,检查印制板的铜箔线条是否完好,有无断线及短路,调试电路是否正常运行,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看图接线能力、按照操作规程工作的能力、电子产品检测、调试与排故维修能力以及电子产品评价能力。

6建设网络课程

(1)提供“教、学、做”一体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如:教案、演示课件、技能训练指导、重点难点指导、习题、参考资料、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际操作训练、授课录像及其他辅助学习的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化。(2)学习过程体现师生交互、人机交互的特点,在课程网站中,学生能在线完成练习、作业和综合测验,客观题能实现自动批改;仪器操作训练、考核能实现人机交互及时给予成绩并有统计显示交互内容。(3)网站中有专门的疑难解答板块、交流论坛、文字聊天室、在线答疑、能使更多的学生、电子爱好者、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提问能得到及时的回答,网络更新频率高。

7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软件等技术手段

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照片等描述电子运动微观现象,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EWB、proteus等仿真软件展现电路运行过程,使学生直观看到电路动作结果,节省大量教学资源,事半功倍,教学效果非常好。此外,带领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如在学习SMT表面安装技术时,老师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讲授,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与虚拟工作内容相结合,实现先虚拟后真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中体现了数字化、媒体化,传输方式网络化。在教案中有配音、有动画,有虚拟操作训练,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特点。在网络课程中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灵活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8创新与实用

在模拟电子课程中引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并在工作中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网络中真正实现人机交互动手操作,以鼠标代替学习者的手,进行仪器仪表使用、焊接技术训练、电子产品组装、电子产品调试等项目的实施,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适用于实际教学,有推广性。

9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在模拟电子课程中引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电子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成绩得到提高。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劳动部举办的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证明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仅参加职业技能考核100%顺利通过,而且还有15名学生在参加各级电子技能大赛时获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10结论

在冶金职业院校模拟电子课程中引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方法,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与虚拟工作内容相结合,在网络中真正实现人机交互动手操作,学生的工作态度、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90-362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219-249

[3]李光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创新研究———无线电装节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2),52-54

[4]李光兰.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2),46-51

[5]李光兰.无线电装节与调试工中级实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99-155

[6]匡迎春.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01),126-134

第8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68-03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于学生的研习来讲,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工作任务为教学主线,教学主体则回归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仅仅起到主导的作用,依据工作任务需求、岗位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应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选取教学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可以把握其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具备探索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专业其他课程做好准备。

一、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具备从事相关岗位的全方位的素质与综合就业技能,适应一线技术岗位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与一般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是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大学本科教育更关注专业理论性知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高职教育中所教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没有本科教育要求高,仅要求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但对实践操作技能却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高职教育不仅要避免流于本科化,同时还要防止被中职教育同化。针对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它在理论方面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去繁化简地进行理论教学,原则就在于满足学生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就可,同时还要重点加强与实践操作结合紧密的理论部分的讲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之后的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淡化那些繁杂理论知识的推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培养具有一线岗位(如电子产品开发、装配、检测、维护等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人才作为目标,结合实践操作的工作任务,并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品作为教学载体,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体系化的课程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策略中突出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方面,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与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操作动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经过实践性的探究、设计、调试并尝试自己制作典型电子电路,确保他们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从而适应就业市场对于求职者的需求。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下面五点原则:一是在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以相关专业的最终培养方向作为其根据;二是经过解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才可以得到确定的能力目标评估表;三是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时,则需要根据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四是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五是依照电子生产行业的实际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教学考核方案的制定。

(二)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等方面是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电子行业、电子相关企业的发展,并结合当地电子产业结构与电子相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从相关专业的具体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等步骤开始,全阶段都要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做好这些步骤才可以完成科学合理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工作过程”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方式的基础就在于“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也就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工作任务设计、执行与管理,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时候完成实际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采取小组合作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工作任务,学生一起又或者是分小组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如前所述,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是相关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怎样才可以将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是整个学习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怎么才能将这个关键体现出来呢,答案就在于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加强培养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分为以下环节:

1.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

2.资讯:首先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的布置,小组的人数一般为3至5人较为合适,学生针对自身的工作任务研讨、搜寻相关资料。

3.计划、决策:在这个环节首先由学生设计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将其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将方框图画出来,并将原理图也设计出来,选取合适的电子元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仿真实验,在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指导,并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活动,最后将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确定下来。

4.实施:学生自行确定小组中成员的分工情况与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院校给予相关器材的支持,让学生可以正式开展工作任务的实施。

5.检查、评估:工作任务的评价工作可以结合自我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并且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生自己,小组间互评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式,而教师在整个评估环节中只是起到一种指导调控的作用。首先要求学生以多媒体等形式充分演示工作任务设计得到什么样的成果与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学习心得,然后采用5个级别评分制度进行自评,其余小组依据其演示情况与工作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充分讨论,然后从成果、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等方面给予评分,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点评。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我院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所构建内容的深入分析,结合了大多数电子企业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本着学生“够用、能分析、会操作”的原则,将原有教学体系下的基本内容(半导体元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电路、模数转换及数模转换等)设计成了三个基本教学情境:OC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限时抢答器电路。三个学习情境都各自有自己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载体,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学生就可以掌握电子分析和制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OCL音频功率放大器这个主教学情境中,设计了电子元件的认识及检测、前置放大器、音响音调控制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这四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环节作为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中,能循序渐进地完成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标。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环节中设计了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子学习情境。而在限时抢答器环节中则设置了第一鉴别电路、数码显示电路、计时单元电路、报警电路四个子学习情境。三个主教学情境与十个子学习情境相辅相承,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每个学习情境中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资讯―互助讨论―独立分析来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了解认知阶段(对应企业“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工作中的识读电路原理和印刷电路板装配图工作过程):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并讲解任务性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了解相关知识。

资讯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流程安排):教师进行任务演示,并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任务中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收集、翻阅如元器件、放大电路特点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资料,并制定出完成制作、调试电路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

计划决策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材料的采购):在教师的审核指导下,学生按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分组讨论。例如需要什么样的电子仪器,如何绘制电路装配图,如何分析与调试电路,在制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实施阶段(对应产品的装配、检测调试和性能分析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及时的技术指导,而学生则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调试、电路性能分析、排除故障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步骤的记录,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和分析。此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和需要老师细心指导的环节,教师一定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检查阶段(对应产品开发制作的总结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制作、测试报告,教师验收学生的作品。

评价阶段(对应产品合格检查阶段):学生互相检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主要是对学生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评等。

实践证明,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给高职教育实施职业特色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探讨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在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能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对学习也更感兴趣。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模式,而是要在课程中大胆引入实际的工作环节,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加强校企合作是这种教学改革得以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童乃诚.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钟新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3]李仲秋.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序化[J].机械职业教育,2010(5)

第9篇

1西部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西部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虽已初步建立,部分院校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将其贯穿于个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

西部高职院校很多人在思想深处还依然以理论教学为重心,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表现在教学中很少安排实践环节,有的将实践环节随意调整,有的让位于理论教学。还有一部分人仅仅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1.2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部分院校经费投人不足,致使实训设备老化,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差。实训设备及仪器缺少足够数量,影响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出。还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质和量上的严重缺乏,年青见习教师勉为其难承担这一任务,造成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现有实践教学内容验证较多,几乎占有80%以上,而综合开设性实验实训项目太少。

1.3实验室软件建设几乎是空白,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文件,绝大多数实验实训环节没有实验(训)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教材等。

2电子体系

应用电子技术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它针对的不是一个岗位而是针对一个岗位群,它要求学生应该具有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能力、设计绘图能力、安装调试维修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重心、以实践支撑理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思想,培养“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围绕核心能力设置符合能力要素要求的实践教学目的,根据项目内容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以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沿着能力训练的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安排,就能分阶段地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应用能力。

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块化、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貼近设备”的“三贴近”原则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通过真实岗位能力分析,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四大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了每一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再将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必须有项目单、项目卡、项目报告等内容。在实践教学别注重行业标准,专业训练的内容都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实行“双证书“制度,取得相应的中级工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如下:

2.1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模块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自进校起,就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和基本技能培养。在电工技能基础实训室首先进行电工接线练习,学习各种不同种类、不同规格导线的连接(如导线削剥、导线连接、绝缘恢复等)和导线的不同连接方法。接着进行烙铁焊练习,学习焊接工具的结构和制作,并制作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小型变压器、绕制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组装万用表。最后是简单电子设备设计与制作,安排两周时间,选择了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制作和调试为基本内容。通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基本器件识别、仪器操作、焊接、识图、制作、简单调试的能力。通过各专业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初步攀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使学生了解从实验目的出发、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组装调试实验系统、获取实验数据、整理总结并得出实验结论的整体思路,提高学生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专项技能的培养模块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进人劳动市场的竞争能力,结合学生专项技能培养的需要,通过培训与考核对学生的专项技能进行综合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培养开设的相应职业(工种)有:无线电装接工、家电产品维修工、电器维修与PLC中级工等,通过这些工种的考核,使学生得到一项专项技能,提髙就业的能力。

2.3 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块

开设电子产品制作实习与电子产品装联实习,在电子产品制作实习中安排学生根据模拟电子课程设计的内容,实际制作直流稳压电源,要求制作PCB板、组装电路、实验检测;在电子产品装联实习中安排学生进行电视机的组装和维修,使学生能够在组装、调试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安装、调试工具的使用,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安装、调试能力。

2.4 综合技能培养

这一技能的培养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进行的。从新生班级入学的第一次电子实习开始挑选优秀的学生(焊接技术好、动手能力强)参加实训基地的生产、加工等工作。对于学生的实训环节,制定了综合培训计划,学生通过在研究所的工作、学习能够把电子产品制作的整个流程完整地训练一遍,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工作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逐步提高。除了以上的实践教学模块外,还组织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过参赛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10篇

传统的电子电工技能实训一般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技能训练。对于中专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理解分析能力也较差。当他们遇到比文化课程更难的专业课程时,就会越听越不懂,越不懂越不想听,久而久之就对专业课程完全失去兴趣,自然成绩也就不理想了。以“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为例,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按照书本上的章节进行教学,就是元器件的介绍、电路分析、计算等,学生更多的是学习某个电路的分析、计算。即使在学习元器件结构、性能的时候,由于没有实物展示、接触等感性认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内化。等到进行电子装接实训时,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作用,对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这就导致负责实训的老师还得重新花时间来讲授这些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和技能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浪费了培养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某门课程知识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师生共同为实施某一完整的项目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整个项目工作,包括项目计划的确定、实施、评估、成果展示等。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解决工作任务的乐趣。学生通过小组或独立做项目的过程,其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分析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

鉴于以上概念,我认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性之所好,必能乐此不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兴趣,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技能训练必须先要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实践。因此,如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特性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实用的趣味电路,如彩灯控制电路。在按下电源按钮后,学生发现有的二极管不发光;有的发光,还有不同的颜色;有的亮,有的暗。通过丰富的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它的内部结构及特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需要提高学生焊接效率的时候,可以营造竞争的氛围,通过竞赛的形式或评比技能训练小能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专学生专业课程知识掌握少,成绩不理想,所以他们往往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就像小孩子不愿意吃青菜一样。但是,如果把青菜剁碎了拌肉馅包成馄饨,小孩子马上会变得非常爱吃。所以我们在进行技能实训的时候,要学会不失时机地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毕竟理论是技能形成及提升的基石,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技能中有理论的支撑,理论中有技能的实践,从而打破单一讲授理论的模式,这样就能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同时得到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在电路的调试、排故环节,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电路的调试、排故就会变得盲目,无从下手。例如:在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调整率和电流调整率的时候,如果对这两个概念不理解,不知道如何计算,那是不可能调试出来的。

3.鼓励合作学习

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在交流协作中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分工协作,相互交流思考,分享见解,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度提高,使平时学习比较懒散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也不得不去思考、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完善评价机制

我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只要及格就好了。”其实这是对自己能力不自信后的一种推诿说法,当一个平时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在一个技能测试得到85分,连蹦带跳地回去告诉别的同学的时候,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其实再差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或者一个高分数,所以在每个单独技能训练或综合测试后,一定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有效的总结,从而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 一体化 探索 实践

在电子技术机电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往往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最终失去学习信心。而实施一体化教学,以任务为载体,整合、设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在做中教、做中学,对教学很有实效,能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落到实处。

一、调研企业,整合内容,确定一体化教学任务

分析职业岗位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设置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将“精华的”“实用”的教学内容贯穿到各个学习任务中。融“教学做”一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主体作用增强的顺序安排,将原有的课程内容分解为五个工作任务:半导体器件的知识及应用;电子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声光控开关的安装与调试;门铃的安装与调试。

例如任务二:电子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通过该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每项任务的过程中,了解交直流电路的基本规律,避免了繁琐的理论推导,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图所示)。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弃了以往“先理论后试验”的传统模式,以“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法为主,用“引入告知―计划―实施―评估反思”这一流程为基本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灵活掌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职业的成就感。

例如任务四:声光控开关的安装与调试。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熟悉晶闸管的导通条件、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原理、绘制家用调光灯的装配图、识别与检测电子元器件、安装与调试家用调光灯。课程设计如下:

1.引入告知

情境描述引入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声光控开关非常常见,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有效地节约了电能。学校接到的实训任务是在5天内完成15个家用调光灯的制作,要求学生能成功实现灯的声光控。同时告知学生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学会声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会画装配图,会选用并识别元器件,会用仪器仪表测量声光控开关,安装与调试声光控开关,并进行故障检修,使学生有目标地完成任务。

2.任务计划与实施

首先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查询资料认识光敏电阻、单结晶体管及其工作特性,以及在实际声光控开关中的应用;随后让每组派出代表发言,汇报成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深化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开始实施任务计划。要求学生熟悉声光控开关的原理、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制电路装配图,识别与检测元器件。老师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接受学生的咨询,引导学生完成装配图绘制,指导学生正确识别元器件,测量元件的好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根据装配图,按照安装工艺和要求,完成声光控开关的安装,调试各部分电路,并能根据提示完成检修工作。老师扮演助手的角色,协助各小组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如有故障老师能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电路检修,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调试、排故的能力。

3.产品展示以及评估反思

每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并说出自己产品的优缺点,指导教师依据本任务的《配分评分标准》分阶段进行考核,具体包括细化的工作过程、工具使用、操作技能、展示交流、环保意识、整理文件、出勤纪律等。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规范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同步进行。

二是推进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更需要教师明确专业课程的设置,提炼重难点,紧跟社会需求编写设置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组织社会实践,积极探索“产学合一”一体化教学途径。教师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接触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使一体化教学的任务设置紧跟、贴合市场需求。

第12篇

 

笔者学校对电子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试验。在了解项目教学以后,在电子CAD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不断地尝试,的确在课程中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由于其需要的综合能力强,在教学法和学生学习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提高教师项目教学法有效应用能力的对策

 

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电子CAD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不足的有效办法。教师如果选聘了电子CAD课程,在开课前一个假期到仪表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三周的企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项目内容的来源、实施的流程,并了解相应的工艺要求,技术指标。然后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选择的项目做技术上的指导。

 

二、提高学生适应项目教学,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对策

 

(一)精心策划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学安排

 

项目一认识自我,认识电子CAD(4学时)

 

项目二简单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任选其一,16学时,自动导入网络)

 

教学内容一稳压电源电路印制板的制作绘制(第一,第三个层次结合)

 

教学内容二共射放大电路的印制电路板绘制

 

项目三复杂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自动导入网络,20学时)

 

教学内容一低频矩形PCB设计—电子镇流器原理图绘制(第二,第三层次结合)

 

教学内容二文氏电桥振荡放大电路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第一,第四层次结合)

 

项目四单面印制电路板绘制(手工绘制印制电路板,16学时)

 

教学内容一数字钟的双面印制电路板绘制(第二,第四层次结合)

 

教学内容二贴片双面PCB设计—USB串口链接器PCB设计(第五层次)

 

项目五信号电路的仿真(4学时)

 

差动放大电路

 

项目六综合项目设计——有源音箱设计(第五层次、附带总评,20学时)

 

(二)善用引导文训练学生整体策划思维

 

编制项目计划实例

 

行动阶段一:获取信息

 

项目描述:

 

本校中级工班学生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电子技能训练,在四周后将进行共射放大电路的装配工作,现需完成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并在第四周课程结束时提供正确的印制电路板图。

 

项目分析:(说明,划横线的地方需要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本项目要求四周后完成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由于本课程为周4学时,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为16学时。项目要求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第二是共射放大电路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行动阶段二:制定计划

 

项目名称:共射放大电路的印制电路板绘制项目计划

 

任务分配:

 

第一周4学时教学目标上机熟悉Protel软件工作环境。

 

具体任务:去掉备份、修改字体、新建文件库、设置画图环境(图纸,图幅)

 

第二周4学时教学目标绘制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

 

具体任务:设置信息栏、画图、修改元器件参数、设置标题栏

 

第三周4学时教学目标根据原理图,创建正确的网络表。

 

具体任务:1.电气规则检查;2.创建正确的网络表。

 

第四周4学时教学目标绘制共射放大电路印制电路板。

 

具体任务:创建双面印制电路板、调入网络表进行布线、打印印制电路板图

 

人员分工:

 

项目负责人:张力

 

第一周总结汇报:王强

 

第二周总结汇报:李欢

 

第三周总结汇报:郭伟

 

第四周总结汇报:曹海

 

时间分配:

 

每周上课后10分钟教师做班内项目实施安排。

 

每周课上10分钟组内讨论本此任务的具体分工。

 

每周课上70分钟组内协作完成任务基本功能。

 

每周课上45分钟组内人员独立完成任务,进行技能训练。

 

每周课上20分钟组内总结本此任务的完成状况。

 

每周下课前25分钟班内总结本此任务的完成状况。

 

行动阶段三:做出决策

 

具体实施过程要有简单记录。

 

行动阶段四:实施计划

 

第一周4学时

 

练习启动和退出该软件的方法。创建名为MyDesign.ddb设计数据库,并保存到自己新建的MyDos文件夹中。在新建的MyDesign.ddb设计数据库中,创建一个MySheet.sch原理图设计文件,并对窗口界面和菜单进行认识性练习。

 

第二周4学时

 

根据电气规则检查结果,修改原理图设计,根据印制电路板布线规则检查结果,修改印制电路板布线。直至电气规则检查结果无错误,印制电路板布线规则检查无错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才算正确。

 

对于项目教学在电子CAD中的改革与发展,不仅仅只依靠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尝试,同时还需要学校、企业、教育部门在政策、资源方面给予支持,为项目教学在各个课程中的推广提供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