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13:1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实验组评价方法本次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及教师总评3个部分。组内互评主要针对学生出勤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现进行评价,可在任务学习之后进行;组间互评及教师总评均为现场评价,包括口头点评与评分表计分。采用校内自制的评分表,从服务态度及发言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总评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水平、关键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4]。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及教师总评分别占30%、30%和40%,满分100分,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占个人总成绩的40%。
1.2评价结果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制的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发出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2%。
1.2.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4个方面均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小组合作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71.2%,认为对沟通交流及自主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分别占69.5%和57.6%,认为对独立思考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54.2%,具体见表2。
1.2.2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及最后阶段的点评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对教师的指导和点评的满意率分别达到89.8%和67.8%。说明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依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具体见表3。
1.2.3学校的硬件设施尚不能满足目前教学改革的需求表3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实验室设备,还是学校图书馆资料、网络等信息资源,均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对网络使用的不满意率高达100.0%。
1.2.4两组学生阶段学习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4)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讨论
循环、消化章节涉及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只有护士对这类疾病判断准确、处理及时,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学生的沟通能力一直是薄弱之处,在本次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交流的内容有询问、宣教、指导、示范、治疗解释等,基本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的护患沟通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1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准确领会学习任务,并在任务的要求下自主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如果学生对任务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驱动源”就无从谈起,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2.2完善配套设施本次课约1/3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首先,要求有足够的场地及设备来满足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例如仿真内科病房要有心电监护仪、超声雾化仪、氧气瓶及吸氧管、静脉补液设备等;其次,实验室要有方便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桌椅板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置电脑,以便学生随时查找相关资料;再次,实验室应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课外练习的需要,使学生能自由安排课外练习时间。
2.3及时监督反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调节工作是关键,也是保证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不容忽视。教师事先安排小组长做好每次小组课外学习的记录,包括学习内容、参加人员等,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与教师应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请教。
关键词 任务驱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30-02
1 网络课程与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以任务为线,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独立或以分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学会去发现、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网络课程里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还在初期探索中,常用于科学类课程,如计算机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践与印证,更多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科的特点,缺乏对创新、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而在人文类网络课程中,如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强调对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但大部分此类网络课程还延续传统书本教材的“知识点介绍”特点,以历史章节为顺序,列举每个时期的重点现象,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记忆,而不能真正地思考。同时,此类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只是将静态的书面素材变为动态的网页呈现,教师从录相课里直接灌输知识,学生完成网页浏览,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得不到监控,“自主”学习转为空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里的应用如何?笔者参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现当代文学的设计与应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方法实践。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的设计
网络课程里自主学习的实现,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首先,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上,体现出Web2.0支持的对个性化学习过程的记录与统计过程。然后,关于课程的知识点背景(包时代背景、相关知识回顾)可以采用“资料搜索任务”,学生自主总结出知识点背景。课程的知识点学习后,采用“专题辩论任务”,直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在知识点的测试阶段,采用“作业提交任务”,上传小论文。整个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为:会员登录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任务课程学习专题辩论任务单元测试小论文作业提交任务。
学习任务1: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
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是指学习初期,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完成者。如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这段历史的描述,教师可以罗列出背景知识点的框架: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世纪初的普遍情绪、当时名人的传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资料总结与描述,在网络课程的BBS发表。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介绍出通行的历史文本。学生在与教师提供的“文本”进行阅读时,已有了前期的理解性情境创设准备,能有一定的批判眼光对待文本,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网络课程里关于知识点背景的介绍,如历史、文学史、社会学史、经济学史、政治史、哲学史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2:专题辩论任务——学生的批判性反思
如对“五四时期新诗的提倡者认为旧诗已是一种无病,必须丢弃古典诗歌”的批判,的观点是当时文艺发展的必然,但放到今天,此观点就值得商榷。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此经典的观点作为学生辩论的主题,学生以自己的体会在BBS里辩论是否应该放弃旧诗,教师再引入五四时期学者的观点,说明其提出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网络课程里对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原理的介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3:小论文作业提交——学生的综合性反思
除了具体的对文学作品的反思,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学生可以对一段文学史进行总体的评论,基本前期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此时的综合评论也是个性化的,从而达到文学史的总体理解。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启发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作品展示、评价总结。下面介绍实施过程中的原则。
3.1 任务要有层次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网络课程熟悉程度不够,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和兴趣等,针对学习的不同程度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从“资料搜集”到“资料综述”,再到“阅读”与“反思”,再到“综合论文写作”,就体现出任务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让学生初次接受任务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 任务要分散重点、难点
一般来说,课程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多的,如文学类课程通常包括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学史。对于每一个章节,不适合全部都设置学习任务。对于一般章节,重在对作品的体会,要强调原文阅读,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即可。笔记可以只言片语,只要是真实的体会就行。只在部分章节设置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过程体现张驰有度的学习节奏。
3.3 任务的操作性要好
任务的完成与呈现,操作性要好。如“文学经典在线BBS辩论”,学生在辩论主题的网页对话框输入自己的观点,点击上传,其观点即时呈现。部分课程设置了后台的审核提交功能,使学生无法即时看到自己的观点上传,审校通过后才能呈现,影响学生的成就感体会与辩论在现场感。
3.4 任务设计要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如“我喜爱的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比“我读《伤逝》的知识分子”要多元化。
3.5 关注完成任务时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长时间完不成任务,他们对任务的兴趣就会降低,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要规定完成的时间限制,以免产生学习的惰性。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但强调在面授课的集中使用,在共同学习的氛围里,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文涛.“任务驱动”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与网络,2008(9):65-67.
[2]王春霞.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实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9-91.
【摘要】任务教学法 职业高中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0-01
在传统的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延续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呈现的信息,在操作中也多是模仿性动作,主动性不强,加之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思想束缚,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以任务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过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任务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任务和情境真实性
首先,在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中,摆脱了以书本(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而立足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任务与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要利于学生的探究,也要具有教育价值。如以报纸的编辑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就是真实的某一份报纸的编辑,需要在探究中掌握版面设计(表格的应用),艺术字、图片的插入和格式化、文字方向和设置、字符底纹、下划线、删除线、着重号等基本技巧。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
任务教学法不再依托教师讲,学生听,而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相互合作探究,特别是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分工,共同来完成任务。如上述的报纸编辑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文字录入、美工、校队等。
(三)面向任务过程评价
任务教学法摆脱传统教学以结果为主的评价模式,而以任务过程为主要评价体系。换言之,任务教学法更注重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完成度的评价,而结果只作为过程的一个体系。在评价方式上,也注重从上机考试这一模式走向完成任务的模式过渡。
二、任务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环节
(一)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出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使任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Word2000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文字录入、图片插入、文字排版、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等具体任务。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模拟为某一公司职员或是某一报纸编辑,而教师就是该公司或该报社的负责人,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在情境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呈现出具体的任务,如以某一科技论文的编辑为任务,具体任务可为设置字体、段落格式设置,特殊符号插入,表格编辑和格式化,页面设置,公式录入等。
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学生从纯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而以生活实践为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中。
(二)确定问题——明确任务
当教师在情境中呈现出任务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任务。如上述的科技论文的编辑中,对字体的要求为标题为小二、黑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段前段后0行,行距为1.5倍行距;页面设置为上下2厘米,左右3厘米,纵向打印,纸张选择为A4等。在教学中,这些具体的任务教师需要逐条进行明确。通常任务教学法中的具体任务可采用“索引”的形式进行明确。如字体有何要求,页面设置有何要求,插入图片有何要求。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领”到任务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争论、补充、修正,找出并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电子贺卡与名片制作为例,交流讨论中,小组要分别对文本框、图片的选择进行讨论,一方面是在选择图片的形式和内容上,二是在操作流程上。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限定在一种方式上,同时,教师在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任务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学生本身受知识结构和经验的限制,在解决问题中,或多或少地会碰到小组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如图片编辑中,如何制作水印图片,如何处理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这都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
(四)师生合作——任务评价
该阶段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评价,二是反馈提高。首先,当小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品和任务要求进行对比评价,评价中主要是从过程和整体结果两方面进行,即学生是否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按相应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了任务,是否有创新。作品整体完成效果如何,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这主要是让学生就任务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反思中认识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文字的编辑中字体设置不对,要帮助学生找到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最后,要以实践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上述的名片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在新课改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模式的革新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这是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也有积极意义,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让任务教学法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杀手锏。
参考文献:
[1]李波.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成才之路,2011年15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42-02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从组培工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训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实施方案
以具体的几种植物的组织培养项目为中心,以高成活率组培苗、论文、答辩PPT等成果为驱动力,以植物组织培养各项技能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为学习环境,以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答辩讨论方案可行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进行方案设计。在实习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项目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合作,在规定时间(1周)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整套工作任务。首先,教师进行讲解,提出项目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并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技能、查阅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本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教—学—做—鉴”的教学流程,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和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熟悉组织培养的程序。难点是论文写作。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2)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学生靠个人与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学生的情感、意志、认知、实践等诸方面均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训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尝试的引导者、问题情境的策划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进行综合实训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植物与植物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训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及时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 教师需做好教学准备:提供查阅资料的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化学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等;提供答辩所用的多媒体设备。
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任务完成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见表1)。
准备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的和评价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项目,即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
实施阶段 将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包括1名项目组长),每小组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每个小组在实施项目任务前,各组长应和教师交流,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流程如下: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方案可行性分析(采用PPT分组答辩形式)——根据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评估阶段(见表2) 记录实验结果,提交项目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开始时各组上台公开自评结果,特别要交流各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可以是成绩与经验,也可以是失败与教训,让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2)教师评价。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解惑答疑,收集整理现场信息,为给每个学生评价准备依据。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之后,有教师主持总结评价。
优秀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对成活组培苗、优秀论文、优秀PPT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84-86.
[2]赵晓瑜.项目教学法下《赛事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13):669.
[3]张燕,滕云,张琰,梁本国.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2):101-102.
[4]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5]林红,马英玲.项目教学法在花卉栽培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6]宋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2006(3):43-44.
[7]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35.
关键词:输出假设;输出驱动假设;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89-02
一、前言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可以分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部分,听和读是输入,说、写、译是输出。在现今社会,无论从学生需求,还是从学科需求或社会需求来讲,外语学习最终都是以说、写、译的语言输出形式体现出来的。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文秋芳在2013年4月在“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所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为理论依据,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口语任务设计的应用,以使得学生在“新鲜感”和“挑战感”中不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学习效率。
二、输出理论和输出驱动假设
(一)输出理论。继Krashen(1985) 提出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之后,Swain (1985,1995)认为语言学习者有限的语言能力并非三由于其语言输入不够,而是因为其缺乏准确的语言输出的需要,由此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可理解性输出有三个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 (Noticing/Triggering);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和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istic Function)。这三个功能提高了外语习得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二)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并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该假设在学习群体和学习环境上都不同于Swain的输出理论,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中、高级学习者且只适用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以输出为驱动,既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从学生需求层面来讲,学生的学业需求已经从接受性知识转为表达性知识,心理需求表现为问题驱动和目标驱动,这些需求的发展都要基于输出能力的实现和提高;在社会需求层面,在职场上体现英语交际成效的终结手段是说、写、译的能力,而不是听和读;从学科需求层面来讲,外语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以语言输出为驱动,来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从外语教学层面来讲,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三个过程:任务前、任务后、任务展示。任务前教师要具体清楚地告诉学生需要做的任务,查找的资料,甚至网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任务后则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师生互评来给予任务展示全面的反馈,既可以使任务展示者清楚自己展示内容的优缺点,也能抓住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并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输出。任务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做课堂presentation展示,role play, dialogue, 复述、朗读、背诵、演讲、故事接龙、电影配音等。但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他们的展示的目的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以及怎么做。
四、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1册中的第六单元Being healthy feels great!为例。在任务前,由老师分配各小组的课堂展示任务:假定你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准备以下内容:你哪里不舒服?如何向医生描述症状?医生对你的病的诊断及建议?如何保持健康?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各种疾病的英文词汇,以及锻炼、保健等的英文词汇,和关于健康、看病的英文日常用语。如有必要,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或视频资料。要求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设计出一个比较真实的的生病看医生的role-play,或家庭成员、朋友之间谈论如何保持健康的谈话,或对他人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采访,等等,全部用英文表示,最好可以拍成视频,并决定是由哪些小组成员展示以及以什么形式展示,同时准备其他同学或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
在任务展示阶段,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或两组学生来展示,可以做presentation,或是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准备,怎么展示?对展示的内容形式等以打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并写出评语。其他没有展示的小组要把自己小组的内容放在班级自己的平台上供大家评阅。
在任务后,先请展示的同学和小组自我评价,告诉大家自己展示的思路;其他小组和同学再分别进行打分和提问,由展示小组来回答;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要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并给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学期结束或每个单元结束,要选出表现最优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打分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以使他们更认真地准备和展示,以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在外语口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出是目的和目标,不能仅靠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或者我们所说的平时成绩。通过过程性评价,每个学生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胆量,越说越敢说,越说越好,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生重视课堂活动的参与,提高了语言输出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使得学生的成绩反映得更客观。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效果是要靠输出出来的语言形式来衡量的。在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就是学习者口语输出的试验场地,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具体细致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协同工作的能力,在公众面前演示的能力和评判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语言输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自信和积极性,也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实用性目标。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2] Swain, M. 1985.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5: 125-144.
[3]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 (2).
[4]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
[5] 王虹亮. 基于出书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务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1).
[6] 麻哲.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 大家[J].2010.
作者简介:
论文摘要 将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并结合医学英语的专业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从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3个维度分别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
R. Willis指出任务型教学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把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任务型教学法从3个不同维度完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发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现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医学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实践做一介绍。
1 课前准备和背景知识介绍是任务前阶段
具体地说,是教师导入教学任务的阶段,教师要设计具体而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任务。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如课文相关话题或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查阅信息,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现以医学英语教学中“英文病例书写”为范例,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了使学生掌握英文病例书写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查阅英文病例的书写方式和特点,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学生要明确英文病例由哪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内容以及书写格式,并且还要注意英文病例在词汇、句式、语法等书写方面的文体特点。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探索中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 课上学习内容导入和具体分析是任务中阶段
学习内容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特定话题或背景知识的介绍逐渐引申到课堂内容,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执行教师设定的各项学习任务,并向班级汇报任务的执行情况。
课堂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具体的场景,如演讲、采访、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笔者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实例,具体介绍在任务型课堂上医学英语教学是如何展开的。比如,在介绍诊疗场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每组4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此场景中,要求学生现场表演或课前使用DV录制视频课上供学生欣赏,表演之后进行自评,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医患交流的语境中掌握医学英语的应用及专业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模拟诊断时医患之间对话的真实场景。
3 课堂学习内容总结是任务后阶段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
0 引言
目前,高校很多毕业设计仍停留在纯理论的“开发”上,很少有人完成实物的。这就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完全脱离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外高校早就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现行高校仍以传统的“注入式”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1]。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课题在教学上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整合传统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改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意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求高等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的一些共同范式。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相关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意的借鉴。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思想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信息类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着重在方法运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上,包括任务和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和谐互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还要包含将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下面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来说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确定任务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学习任务。选取的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2.2 分析任务 教师还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在任务提出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任务中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并讲解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的储备。
2.3 结果示范 由教师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由于选取的任务一般带有趣味性,所以运行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求知欲。此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教师演示结果的过程中,对于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先写错代码,使运行出现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
2.4 完成任务 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单。接到任务后,学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以组为单位(2~3人),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收集相关知识,确定算法思路,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点评,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通过分组协作形式,学生可以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5 运行结果 完成任务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结果。此时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没有正确运行,教师要进行指导,和学生一起排除错误。
2.6 教学评价 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或个人实验表现,给予总结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看重结果、不管过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不仅看结果,还看过程。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每个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在教师进行点评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交流,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一起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评分标准。使评分更加公平、公正。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体会到任务式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整体编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求知欲,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高校有关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她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众多的问题,如何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相信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定会被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
[2]亢宗等.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关键词:PLC;教学;思维;学习方法
在中等职业教育当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在PLC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细心研究专业的课程,深入了解这个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不但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为将来快速融入生产实践中做好知识准备,而且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怎样找准中职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生产的结合点,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是需要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点。
一、PLC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于进行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成。输入设备用于实验系统的信号采集,接收从各类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入的开关或模拟信号:逻辑控制部分实现继电器接触器硬线路控制或通过PLC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处理,转换之后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电机和指示灯等执行机构。PLC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化装置,由于其功能强大、操作使用方便、技术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按照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PLC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传动控制、位置控制、通信控制等场合的大部分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和部分商用民用控制领域。
二、PLC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在学生学习PLC原理后还没有完全掌握时,需要模仿某种现成的梯形图模式学着做。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控制电脑,演示PLC的编程技巧还有编程方法,以达到由浅入深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还能充分了解网络各种不同的编程技巧和方
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中采用网络试题库、习题库和技能测试库全程进行教学,可将教学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2.反复练习法
如果学生已经学习过继电器的控制线路,那么就有了用继电器设计控制线路的经验。PLC的梯形图设计练习法,就是要依靠平时所积累的反复设计经验来设计梯形图。PLC发展初期就沿用了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既在已有的电工接线的继电器电路图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对控制的要求,不断地修改完善成梯形图。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用继电器控制时,控制电路如图:
■
我们可以不断用各种不同的梯形图联系这种控制方法,以求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这种梯形图编程的技巧。
3.现场教学法
我们在介绍电路时,可在实际的PLC实验台前进行教学,配合实际操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PLC程序和接线的布局规划、试验设计、机械手的实际运转。
现场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生到工厂的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现场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
4.任务驱动教学法
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学生要积极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5.自我总结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的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PLC实际操作和组装方法和特点,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编程技巧的能力。
三、PLC的教学总结
PLC对学生而言仅是一门课程,学过之后在学校期间运用的机会很少,加之学习内容多,时间短,故过后很容易生疏。对一些典型控制的梯形图在大脑中进行固化,对以后PLC梯形图设计的重新学习及水平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固化的实现要通过典型习题的反复训练得以实现。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止一条,往往各有千秋,穷其种类及优缺点,是设计最佳梯形图及熟练各种指令运用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应用
商务英语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远不能培养现代型外贸人才了。笔者在近两年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建立一系列特定的任务来驱动教学,这些特定的任务就是把课程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与实际工作中的情景紧密联系。任务驱动旨在让学生进行动态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点,但同时又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为理论指导和依据,强调探究性和协作性学习的一种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以一项任务或者几项任务来完成的。它的特点是以教师为指导,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体,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都包含在任务中。运用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驱动尤其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构想
笔者在备课时采用了从总体上来设计任务的方法,即从一个模块,甚至整个教材统筹考虑后提出总的任务目标,这样可以保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再根据每章每节分解出子任务,以教材知识点为任务主线,根据调查情况,每堂课提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在总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各取所需,变传统的灌溉式为牧羊式,同时任务提出后,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分解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个教学任务并存,兼顾了不同学生的情况,重点面向大多数,也照顾两极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笔者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把商务英语教学课程分成了几大模块。然后再为每个大模块都设计一个任务或者多个任务,这些任务既要包括这个模块的所有知识点,还要与实际动手操作联系起来。首先,教师在设计任务要注意由简入繁,知识具有前后连贯性,既要加入新知识,也要体现旧知识。其次,教师设计的任务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干劲,不然就会失去任务驱动当初设计时的意义了。比如在讲解“Employment”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的总任务就是让学生在一外贸服装公司谋到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职位。为了完成这个总任务,充当求职者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知识点;而充当面试官的学生必须掌握公司描述、职位描述、人才分析等技能。
(二)教学过程的转变
教学过程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1、学生地位的转变: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吸收者。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了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师”只是一种职业的称呼而已,他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教材功能的转变: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材除了文字教材之外,还包括音像教材等,教师要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在大容量教材中各取所需,并形成能力。
4、媒体功能的转变: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语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三)评价体系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工作,既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启迪与规划。
1、评价原则更科学
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活动,在评价时,以激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注重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指的是改变过去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单由教师评价学生的一元化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
组内互评:主持式评价,由组长主持,组员自评和互评。
组间互评:交流式评价,体现协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协作。
改变了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只有当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师总评:教师根据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的结果,在任务完成时给每位参与任务的成员一个综合评价,这不仅指的是一个成绩,同时还对任务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的细节进行点评。
3、评价方法更灵活
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个性、而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法。诸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前的进步,采取鼓动激励的方法;对少数确有突出成绩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更高的要求,使之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有利因素。多引导,多激励,使之树立赶超别人的信心。
三、结论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背景及意义
1、实施背景
(1)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3)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各地探索的项目教学法强调按职业活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为目的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4)通过在实践中对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构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在教师转变角色、技能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有所创新,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实施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意义
(1)“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经验的根本途径。
(2)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兼顾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
(4)根据工作实践中真实任务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等基本理念的现实需要。
本改革实施方案分可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
1、工作目标
本阶段做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对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资料的收集。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主要工作
(1)成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小组,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研究。
在学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为课改核心课程责任教师。
(2)做好教改小组成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认真组织教改责任教师学习与本教学改革有关的教学理论。如:《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材料。学习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掌握其特点和具体应用。请有关单位的专家来学校作关于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等方面的报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教改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收集、研究相关教改资料
搜集与教改有关的资料,为教改实施研究做好准备。
(4)多次召开教改小组成员会议,探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步骤。
(5)确定实施方案
教改小组成员根据学校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完成课程的模块名称、内容、项目情景、工作任务等的设计。以及依据阶段重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6)完成学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确定的实验对比班的摸底调查。
三、实施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探索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模式的基础上,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全面实践研究;编写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学习所必需的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构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培养的研究;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通过实施、检测、分析、推理形成结论,撰写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教改研究论文、案例。
2、主要工作
(1)确定研究班级,专业及课程
选择确定的实验就业班级首先在《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两门核心课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实践,同时把各年级高职方向的班级确定为对比班。第二学期将新教改模式扩大到其他核心课程的教学。
(2)项目教学设计原则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建设项目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施工先后顺序编排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3)选取教学项目的标准
该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与建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管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4)编写项目学习任务书
核心课程责任教师应提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编写项目任务书,其主要包括项目的任务情景描述、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自学过程、成果等三个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写时必须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5)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研究探讨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在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的实施以及在评定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6)研究项目教学中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新审视项目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首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工程情景,师生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是共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主体,但师生的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要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7)适时鼓励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想法,鼓励他们说出来,指导他们去探索、去尝试,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论证,找出答案。
(8)对研究成果和教学过程及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9)探讨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障问题
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所必需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校本实训教材以及实训教学课堂化,实训室既是生产工地,又是教学课堂。
(10)积累典型示范录相课、案例及阶段教改论文,做好有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11)、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组织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客观的分析。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把教改的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内进行推广。
四、总结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两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初步具备教改推广的条件。本阶段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料,做好教改实施资料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保证科研效果的严谨性。通过进行研究成果的归类和总结,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的考评机制,把项目教学在全学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水平。
2、主要工作
(1)召开教学改革小组成员会议,对上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布置本阶段工作
在上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安排好本阶段的重点工作。
(2)精心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
收集整理教改实验中的各中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充分利用课堂记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数据,对教学改革效果、教师的转变、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分析,对教改的实施得出科学的结论。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各核心课程负责人根据教改实践的积累,整理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转变等方面的经验,以总结、论文等形式体现出来。
(4)聘请专家对教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聘请专家对教改的总结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加强成果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以及可推广性。
(5)优秀论文,教师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结集
收集教改小组成员在教改实践中发表的论文、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结集推广学习。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
“项目工作室”是一种仿真的职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环境决定了艺术设计“项目工作室”硬件设施的投入不用很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全面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平面设计工作室”按平面设计工作环境配备硬件设备,包括扫描仪和打印机,学生人手一台高配置电脑,并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显示。本课程校内教学阶段全程在工作室完成。教师通过项目导入,将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项目。教学过程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授课的教学模式
课堂(工作室)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演示一个小型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现场辅导。WwW.133229.Com对于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讲授与演示,学生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课程后半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现场教学与项岗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融人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校内学习场所为工作室,通过针对课程知识点的实训和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入现场教学与实训阶段。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公司顶岗实践,由公司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实施本阶段教学,以公司实训教师为主,企业与任课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四)把作品讲评与学生作品展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过程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成果主要为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指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制作过程等进行简要阐述,并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并选择30%左右的优秀作品公开展出,这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职业岗位(群)特点和课程特点,将企业相关项目引进教学。我们聘请了企业设计师担任部分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走进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即把学生带到工作岗位现场施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作过程,熟悉专业公司运作模式,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导人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带领下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设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学习从项目分析到项目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同时,通过项目的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其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设置项目驱动任务,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开展对话、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中深化,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中突破,不但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且使学生从多种训练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精选企业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导人法包括将教师完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讲解、演习,也包括教师对一个设计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全程演示。
(二)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1、以艺术设计行业设计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主,基于职业岗位设计综合性的实训课题
突出应用与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项目,通过工学结合形式,组织学生调研,师生共同设计,以教师为主。教师给学生讲解设计理念与设计流程,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2、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
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网络资源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艺术设计类实习基地的特点,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进行现场教学二个方面相结合。校外实习教师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师为主,考核主体也以实训基地教师为主。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带到校内实训室,师生共同完成,并针对课程辅之以较多的模拟项目。教师可将优秀的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共享于校园网,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院校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第一线劳动者的摇篮,实施信息化的技术教育尤为重要。根据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真正意义上地培养出具有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是每一个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所应考虑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笔者选择了两个新生班,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在实验班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作品,以及对问卷调查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任务驱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并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另外,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计算机技能,而且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了学习、深化,全面提高了素质。现任务驱动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所贡献。
1.重视“任务驱动”与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不仅要知道软件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软件的操作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整体优化是将各种教学方法形成一个系统,以某一教学方法为主线,其他教学方法依附于该教学方法,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如“任务驱动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组合“自学、讲授、演示、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和系统。计算机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以任务为主线,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与编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非常关键。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方面来设计任务。(1)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是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方法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过程。在设计时教师应该在学体目标框架上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学习目标,设计时应该能体现出“小任务”与“大任务”、“单元目标”与“总目标”的辩证统一。(2)任务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任务设计要依据每堂课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来进行。计算机教学与基础文化课不同,重视实践,尤其强调有关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亲自上机实践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有效得多。(3)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特点为出发。任务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教学任务,教师最好事先进行演示或给出详细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在评价中我们不仅要遵循教学中的一般评价原则,而且要注重考虑如下两个方面:(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学生的评价绝不仅仅是评价最后完成任务的结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2)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评价要从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就要鼓励;只要学生努力探索了,就要表扬,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自主探究的行列。学生有了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如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或获取了操作技能等,教师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叶静匕.“任务驱动”型教学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2).
[5]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6]高媛.基于任务驱动的协同学习[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