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02:0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闻年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个人风采大赛现场拍照和后期宣传
2.运动会新闻采访 , 拍照 , 通讯稿 , 网络宣传
3.书法比赛新闻报道
4.英文口语演讲比赛新闻报道
5.校友座谈会新闻报道
6.就业意识调查问卷
7.东南大学博导来我系讲学新闻报道
8.两期简报
9.征文投稿
两报“齐鲁新闻奖”的评奖初衷,大体有四个方面:
一是确立两报自身的新闻价值标准。目前业内设置的新闻奖,虽然名目繁多,但多以传统党报新闻价值或以宣传工作需要为标准设立,评奖尺度和标准与晚报生活类报纸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不能完全重合,两报的一些重要策划、重点稿件、重大活动,往往受制于字数、篇幅等因素,在传统奖项评选中不能充分得到体现。两报分别经过20年和10多年的发展,各自的办报理念都比较清晰成熟,并且得到市场充分认可,设置两报新闻奖,就是以更加具有两报特色、更加切合两报实际的方式,通过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引导采编经营人员更加自觉主动地践行两报“服务读者,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两报新闻奖定名为“齐鲁新闻奖”,是为了强化大众报业集团旗下“齐鲁报系”的品牌。
二是完善两报采编奖励体系。过去两报对采编人员的奖励包括每日好稿奖、每周精品奖、每月原创新闻奖,还有不定期的嘉奖。设置两报“齐鲁新闻奖”,即可填补涵盖面更广、力度更大的年度大奖的空白。
三是进一步强化两报文化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两报品牌形象。
四是确立两报人行为价值规范,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力争上游。
用两报党总支文件上的话说,就是把设立两报“齐鲁新闻奖”作为加强两报“品牌建设、文化建设、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力求通过自己的新闻奖评选,进一步彰显两报的新闻理想、办报理念和价值追求,提升两报员工新闻采编、广告开发、服务读者的能力和水平,倡导两报员工勤奋扎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鼓励多出精品佳作,多出创新策划,多出品牌员工。
两报“齐鲁新闻奖”较之传统新闻奖有几个打破:一是打破了体裁的限制,二是打破了作品字数的限制,三是确立了新闻价值标准,而非宣传价值标准。同时也有几个收紧:一是在新闻的独家性上收得更紧,要求更严,甚至宁缺毋滥;二是在时效性上要求更加苛刻;三是更加注重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
首届两报 “齐鲁新闻奖”设立了16个新闻报道类奖项,包括15个常规奖项和1个年度大奖。15个常规奖项是:最佳事件报道、最佳监督报道、最佳服务报道、最佳人物报道、最佳深度报道、最佳摄影报道、最佳新闻评论、最佳版面创意、最佳报道策划、最佳营销策划、最佳活动策划、最佳体育报道、最佳文娱报道、最佳名牌专栏、最佳广告设计,每个奖项各设一个金奖、银奖、铜奖。最佳年度大奖为最高奖项,每年只评一个,主要奖励题材重大、反响强烈、社会公认的能充分反映报纸水平,在同行竞争中绝对胜出的新闻报道、新闻策划或活动策划。除了这些奖项外,两报“齐鲁新闻奖”还设立三个优秀员工类奖项:最佳编辑记者、最佳业务主管、最佳敬业员工,奖励表现优秀的一线采编人员、业务主管和敬业员工。
《2008年度两报“齐鲁新闻奖”评选办法》对如何报送、如何评选、评委组成等进行了具体规定。申报方式原则以部门为单位,版面以编辑申报为主,稿件以记者申报为主。但采编人员个人认为部门有遗珠之憾的,也可在规定时间内独立申报。申报作品要求导向正确,贴近民生,读者认可;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现场感强,富于创新。作品作者、责任编辑人数据实填写,不受数量限制。新闻报道类奖项如果某一奖项不能产生获奖作品,可以空缺。关于评选,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新闻报道类奖项工作小组和优秀员工类奖项工作小组。其中新闻报道类评选先由初评委员会成员进行初选,初评委员会成员由编委会或经管会成员组成,分别负责按各奖项设奖数1:3的比例推荐出提名奖项,经公示后送终评委员会定评。终评委员会成员由两报党总支成员和外聘专家评委合并组成,负责对所有提名作品进行定评。
两报“齐鲁新闻奖”从2008年初开始酝酿,年中正式设奖,年底首次申报评选,《汶川伤国之殇》、《一支纯粹的农民救援队》、《手凿一夜救出被压孕妇》、《北川伤痛》、《震动我心》号外、奥运报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应对金融危机前沿报告》、《山东精神山东人大型专题报道》等一批代表两报记者编辑年度水平的作品脱颖而出。2009年初召开隆重的颁奖大会,2009年7月获奖作品结集为《坚强2008――首届两报“齐鲁新闻奖”作品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两报人来说都是业务总结与业务探索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它所起的关键作用在于:提出并确立了两报自身的新闻标杆和价值标准,既是内部的评先选优和对年度工作亮点的检阅,更是两报品牌形象在业界和社会上的集中展示,表现了两报敢于在业界发挥业务引领作用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锐气。
通过首届新闻奖评选,我们也发现不少需要改进与调整的地方。目前,我们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对下一届新闻奖的评选进行完善,力争使两报“齐鲁新闻奖”的评奖标准、评奖程序、评奖效果更加符合两报实际情况,更加有利于两报事业发展,对推动两报“品牌建设、文化建设、能力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其实在首届评选的过程中,我们就根据实际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本来新闻类设置了15个奖项,但评选过程中我们发现,申报最佳事件新闻报道的有72件作品,是所有类别中最多的,其中既有事件新闻报道,也有调查性报道,还有大量的舆论监督类报道。定评时评委一致认为其中的监督性报道质量不错,而且达到了通过监督解决问题的效果,于是决定增设最佳监督报道奖。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奖项分类还可再细一些,比如版面可以分成封面版和普通内页版,摄影可以分为专题摄影类与新闻摄影类等。
一年一度几百幅荷赛获奖作品乱花迷眼。但就像一本摄影史中所讲,照片的计量单位并不仅仅是“张”,把荷赛的获奖照片集合起来观看,发现它竟可以被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仿佛法庭上公诉方的总结陈词,从约10万张照片中筛选出几百件证据,并把这些看似孤立的人证物据放在一起,描述出、定义着这个世界的模样,供我们采信。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浏览过今年荷赛获奖照片的心情,我选择“欣慰”。就是说,我认同这些照片共同汇集而成的清晰表述,我愿意生活在照片所表现的世界里。并非这个世界没有灾难、战乱、悲剧、不幸、绝望,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照片,可以确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力量一直在生长。
二、年度图片
认可今年的荷赛获奖作品,是从认可年度图片开始的。
荷赛年度图片就如同论文的论点、文章的主题,与其说它是最优秀的,倒不如说是荷赛最想传达的。
即使腹黑地想,年度图片拍摄者和评委会主席都来自VII图片社。加之今年是突发新闻的“小年”,没有压倒性的突发事件同这张年度图片竞争。我仍然庆幸,这张照片能够被实至名归地选中。
在标题为《信号》的照片中,移民们在吉布提海岸的月光下举起手机,尝试连接邻国索马里的廉价信号,好与国外的亲人联系。本届荷赛评委爱德尔斯坦评论说:“这张照片带出很多故事。它展开了关于科技、全球化、移民、贫困、绝望、疏离、人性的讨论,那么有力,深奥,精致与细腻。照片拍摄得很巧妙,充满诗意,意味深长,展现了当今世界这些引人关注的议题。”
解释得到位,就不多嘴了。
本届荷赛的作品,整体上超越了对事件、技巧、艺术和观念等表象的迷恋,更深地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体命运。
再复杂的物体,使用摄影再现都易如反掌;再简单的关系,想用摄影说清都是挑战。但在今年获奖作品中,审视世界状态,描述人与社会关系的照片俯拾皆是,并在年度图片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照片本身和照片所代表的倾向,提升了荷赛的档次。
三、突发的灾难与日常的“苦难”
今年的突发类获奖照片,组照都有着真实、冷静而残酷的特质。一等奖作品《袭击检查站》对拯救同伴过程不厌其烦地描述,占据了组照过半的篇幅,编排相当不“合理”,但所有照片,尤其是弹片横飞的场景,让观者身临其境,动容于战争的残酷。这是个悬赏式的一等奖,关于勇气,作为同行,我仿佛能听到摄影师说:“不服?你来试试?”反正我是非常服气。
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新闻来了解身外的世界。这么做有着天生的缺陷。新闻不仅喜新厌旧,还偏爱坏消息。远处的灾难和离奇更适于消费,收获名利。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只停留于观看突发事件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个丰富的世界会不会被突发事件的雾霾所遮蔽?
单幅两张获奖照片,诗化了对灾难的表现。《台风“海燕”》获得一等奖,以其美与意义。《最后的拥抱》获得三等奖,以其血泪与拥抱。面对灾难,人显得渺小又伟大。即使失去一切,我们仍怀抱爱活着;即使失去生命,我们也怀抱爱离开。
因为这样的照片,远方的苦难才不单成为我们庸常生活的消费品,仅仅带来刺激和绝望,还是我们得以驱散突发事件的雾霾,看到残酷世界天边的亮色。
仅仅完善与修正突发事件的表达也是不够的。未知生,焉知死?生活很少直面死亡,更多要面对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卡蒂埃-布列松曾提到过一个词组—“日常生活的苦难”。经历过二战的老人家甚至都刻意回避战争的残酷,他解释说,他更愿意表达日常生活中那些更为真切的“苦难”和对苦难的超越。
日常生活类组照二等奖《恐惧下的娱乐》,尤其是那张通过地道前往埃及赴约的加沙女子的照片是个再典型不过的范例。超过四百万人居住在加沙地区和东耶路撒冷,政治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主调,人们的行动受限,暴力的阴云笼罩。这幅组图试图发现人们欢愉的片刻,他们对生活的渴望,而不是仅仅为了求生。
年度图片《信号》也正是这样一张照片。从时代热点组别产生,比从突发事件组别产生有着更大更宽广的视野和意义。
在荷赛评选实践中,突发新闻题材总要挤占一般新闻和日常新闻的获奖空间。比如“台风海燕”题材在获得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后,又获得了一般新闻类组照一等奖。叙利亚冲突题材《士兵的葬礼》获得日常生活类二等奖。
即便如此,把日常还给日常,把一般区别于特殊,认真挖掘日常生活的苦难与表现极端境遇的苦难有着同样大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具有挑战性。
四、安静的照片,颠覆的力量
对于这个世界和观看者,美丽的照片是安全的,我更喜欢触动我的照片;相比触动我的照片,我更喜欢颠覆我的照片。
几张安静的照片,就有这种颠覆的力量。
一张是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绞刑前的瞬间》。倚在行刑者怀中绝望的头,行刑者安慰的手臂,展现了生与死,善与恶,罪与罚,悔恨,无助,恩仇,慈悲……太多重的意味。
一张是表演肖像类组照二等奖《母与子》。这很大程度应该归于我的狭隘。在我的预设中,中东的照片只和冲突相关。不料突然闯进如此温情精彩的照片,诉说着生命、成长、依赖与母爱,超越了种族的成见和局限,向所有人敞开。真让人惊讶!在母亲怀里,曾经是婴儿的强壮男人,原来永远是个婴儿。
一般新闻类单幅二等奖《叙利亚阿勒颇的炸弹制作者》把铁血战士还原为人。他安静地蹲在阳光里工作,一丝不苟,一丝不安。让人禁不住想上去和他攀谈,聊聊个体和阵营,战争与人性。
今年荷赛比较观念性的作品首推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失踪人口的最后服装》,人赤条条来了又去,衣服不仅是种指代,更是线索,试着了解主人的性情与遭遇,怀念与控诉。观念作品经常给人距离感,但这组照片虽然冷静,却恰当而真诚,没有隔阂。
中国摄影师陈坤荣拍摄的体育特写类组照二等奖《日常锻炼》也带来关于两个视角的启示,航拍带来拍摄视角的极大变化,但这种视觉新鲜感不是万能的。最终起作用的仍然是表现视角。具体说,就是不能为航拍而航拍。拍什么,永远是核心问题。怎么拍是技术的实现。
还有个现象,近年中国摄影师频频在体育和自然类别中获奖,值得关注和总结。初步的结论好像近在眼前,伸手即得:它们是无关意识形态的组别,更多展现艺术创作能力,推论是中国摄影师应该对自己艺术创造能力充满信心。
其他类别的比赛,包含着对社会的观察,要求足够的思维深度,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诉求也影响着中国摄影师的拍摄。中国摄影师需要具体分析的是,这些局限哪些是主观的,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臆测的。
要我说,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用心表达“日常生活的苦难”。人性在这个维度,有着最深的共鸣和最少的冲突。
五、结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总结记者团一年以来的工作。首先,我代表记者团全体学生记者,对各位领导和老师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及教导致以衷心的感谢。
一年前,我有幸成为记者团团长,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各位学生记者的支持下,我们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学生记者团的各项工作。在此,我将2010年如下:
校报编辑部的学生记者,协助老师完成了本年度20期报纸的出版,其中包括17期常规报纸出版,以及省部共建、高考开放日和博物馆日专版,出色地完成了二版《大学时代》稿件所需的采访,包括采访优秀教师,学校各项奖学金获得者和优秀班集体;同时还为四版《核桃树下》栏目撰写随笔,读后感和观后感等,并完成每期校报的发放和邮寄工作。此外,他们还协助老师完成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共建西北师范大学专题特刊,为省部共建西北师大的宣传工作添了亮丽的一笔。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圆满完成了本学年采访任务,宣传报道了我校2010-2010年度评选的一批杰出教师和学生。除此之外,他们还与部分毕业的师大校友取得联系,以他们师大求学生涯和情怀为主线,通过向他们约稿,大大丰富了校报的内容。
广播记者部学生记者完成了本学年日常新闻节目的制作,每日校园广播节目的采集、编辑、录制、播出,同时完成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共建西北师范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专题节目,以及为学校运动会及军训提供播音解说等。他们累计共完成750多条校园新闻的录制与播出,其他节目共计387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改进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并得到了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
电视记者部主要负责校内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好相关会议、学术活动、学生活动等的采访报道。本年度,电视记者部共制作、播出《师大新闻》32期,重大活动实况录像9场(次)。其中,重点完成了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共建西北师范大学签约仪式及相关庆祝活动的报道,拍摄素材共计六百多分钟,并及时制作播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西北师范大学签约仪式实况录像》、《‘木铎金声’专场文艺演出实况录像》、《庆祝省部共建火炬接力暨焰火晚会实况录像》以及《学校庆祝省部共建系列活动剪辑》。完成了省部共建实验室验收会议、2010年学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201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暨表彰典礼、九月放歌以及知行学院建校十周年庆典等活动的实况录像。
摄影记者部主要负责学校重大新闻和活动的拍摄, 2010年摄影记者部圆满完成了甘肃省和教育部共建西北师范大学签约系列活动、我校代表团赴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挂牌仪式系列活动、省部共建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评估共建规划活动等学校大型会议、活动拍摄近200场(次),拍摄图片1万余张。适时更新校内主要部位宣传喷绘、橱窗8期。
网络记者部主要完成1719条新闻的,包括1050条新闻网新闻和669条主页新闻,同时完成38期视频新闻、55期校园广播、20期《西北师大报》的上传及17条宣传部学习文件的,并完成沟通无限的改版。
2010年9月,记者团顺利开展纳新活动,来自学校各学院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最后,经过数轮筛选和考核,参考个人综合素质,共有49位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成为记者团2010年新一届学生记者,他们的到来,及时壮大了记者团队伍,为以后做好宣传工作提供保证。
201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泪水与欢笑同在。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有些是常见的,有些是意想不到的。但是我们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他们最终收获了喜悦,最终收获了这份难得的友谊。2010年的钟声即将叩响,我相信每一位记者充满自信,因为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着重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进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记者团。更好地完成我校的新闻宣传工作。
最后,预祝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合家欢乐,祝各位学生记者学习进步。再一次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和我一起度过难忘2010年的各位学生记者。
办公室作为萧风书画研究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门,下一学期必将紧密围绕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恪尽职守,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将办公室的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
1、迎新书画展
为了让广大新生在入校时感受到本校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招新工作做宣传,我们将在学期伊始举办书画展。办公室将全力配合理事会的安排做好各项工作,活动结束后将会在三天之内上交新闻稿和总结报告。
2、招新
招新期间将配合各部门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稿件、信息的收发并将在当天内整理好招新档案并存档。
3、培训班
协助学习部开展培训班相关事宜。
4、会员大会
负责整个会议的资料整理并存档,而后上交新闻稿。
5、骨干竞选
整定竞选人员名单,并上交理事会。
6、第八届书画大赛
负责书画大赛的文件整理并上交,配合其他部门工作,服从理事会的安排。
7、八周年晚会
负责晚会全程的新闻工作,晚会期间的灯光控制,协助各部门的工作,上报一个办公室的晚会节目。
8、社团文化节
文化节期间负责各项文件管理,培养办公室骨干各项能力,并协助各部门工作。
9赠春联
将努力争取由办公室独立举办此活动以锻炼办公室骨干独立办事能力。
如,键盘落无声之时,北京的雨仍在有声绘色,据北京“师”级天气预报员分析,今年较往年,雨量已超四倍以上,专业用语应为水深过220毫米。新闻。
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四十条活的灵魂不会想到,乘坐的这列“和谐号”动车,到站的地点改了,他们回不了家了,去的是个永远陌生的地方。新闻。
如,“小巨人”姚明,退役,会,他的泪一下子带走了所有两岸姚粉丝们的梦,有忧伤,但更多的是新时代的开始,姚基金的高速列车会安全出发。新闻。
还有许多,但总结性的“如,新闻”,非默多克莫属。
默多克,一个重量级的世界新闻人物,全球性媒体集团“新闻集团”的首席执行长,每天向全球播报无数条新闻的新闻人,最终制造了一条自己的世界性的最具头条新闻价值的消息。
这就是我的同行?我的“前辈”?
我悲哀,为默多克,一位相当有实力的“新闻前辈”。
麾下的《世界新闻报》,在大暑之际,被具“超强商业智慧”的老板默多克,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了。可报死影响却在。这份具有168年的历史悠久、读者众多的英国小报,所制造的窃听事件依然在发酵着――已扩至另两家报纸。这不能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既然《世界新闻报》能在过去的10年中,窃听了数千名社会名流和普通百姓的电话,那么,其麾下的其他传媒就真的“两袖清风”?
尽管,窃听事件对“新闻集团”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个西方传媒大鳄在抢占英国、美国等市场中,一直用非法手段在打造见不得阳光的“传媒空间”,但今天显而易见的是,它所缔造的西方新闻观“大厦”,在世界追求真理、正义的人们眼中,已轰然坍塌。
假如,我们能够对默多克先生进行一次面对面采访,那么,针对其员工违法窃听事件,这位老板会怎样回答?他肯定不会说,窃听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是为了抢占“话语制高点”,是拓展“新闻业务发展空间”。在他眼里,新闻是权力,谁掌控了媒体,谁就可以像政府、议会、司法机构那样获取影响力和控制权。
我们再看。《世界新闻报》在“自杀”当天的社论中,作如此解释:
“很简单,我们迷失了方向。”
是的,“迷失了方向”,就是丧失了新闻的职业操守。这是所谓的西方新闻自由缺乏正确的主观意识约束的必然结果。
新闻操守是整个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基石,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体现。当今,媒体竞争激烈,追求“独家报道”无可厚非。即便如此,媒体都应遵守规则,有序竞争。美国学者约翰・赫尔顿曾说:“在新闻领域里,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道德问题更重要。”可见,
《世界新闻报》今天的“沉没”,岂止是风格上的“低级趣味”,而是职业操守的“不择手段”,它直接反映出西方新闻自由的脆弱和新闻道德问题。
尽管,
【关键词】网易 热点专题 新闻专题 呈现形式
一、网络媒体
近年来,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了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等。网络媒体,毫无疑问是当今社会最具有生机以及蓬勃发展态势的新媒体。
网络媒体是新媒体的一种,和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分界线并不泾渭分明。例如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基本是相辅相成的,电视媒体近年来也和网络媒体有了融合的趋势。本文以国内互联网门户网站网易为例,主要限定在以电脑为载体的互联网门户网站这一领域。同时也会涉及一些智能手机客户端为载体的网络媒体新形式。
二、新闻专题
新闻专题是指与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相关的新闻集合,既有新闻的时效性,又有专题的详实和深度。一般通过深入挖掘,全方位的解读来报道突发事件或者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新闻事件。往往会跟踪报道,具有延续性,常用于报纸、网络或者电视媒体。
在报纸等纸类媒体中,新闻专题往往表现为整版、连期连刊集中报道某新闻事件或话题的相关信息。在电视媒体中,新闻专题多以分期节目连续报道呈现。而在网络媒体中,新闻专题通过网络链接来实现。
三、网易新闻专题
网易公司,是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网易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中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而且网易的新闻栏目,从提出其口号“做有态度的新闻门户”,就可以看出其在网络新闻领域的雄心壮志。笔者随机选取了2012年网易和国内另一大型门户网站腾讯的新闻频道的专题报道社会栏目类的浏览量和评论数,得到结果如下:
在新闻报道数量上——
腾讯2010—2012年度的社会新闻专题报道一共18篇。
网易2010—2012年度的社会新闻专题报道一共26篇。
在新闻报道浏览量上——
A、以2011广州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无人施救一事为例
腾讯网友参与评论人数:288446
网易网友参与评论人数:433606
B、以2012年贵州毕节5名男童垃圾箱中避寒身亡一事为例
腾讯网友参与评论人数:31382
网易网友参与评论人数:22246
C、以2012年江苏响水挖出多名儿童尸体一事为例
腾讯网友参与评论人数:4277
网易网友参与评论人数:79880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作为中国最有粘性的实时交流软件“腾讯”QQ的开发公司,其浏览量和评论人数比网易占有优势,然而从重大新闻事件的网友参与人数来看,腾讯其优势并无明显体现,甚至略弱于网易。这种相对较弱,不仅体现在网友参与人数,同样体现在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即时报道和深入跟踪中。例如笔者统计“河南兰考私人收养所火灾”事件,网易第一时间做出专题,参与网友已经达到775549人次,腾讯依然没有关于此事的专题报道。
在很多优秀热点专题报道的基础上,网易专题栏目已经成为一个旗帜,很多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媒体和民众都会关注网易的相关专题,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网易专题栏目的成功。同时,大量的浏览量和评论数增加了网易广告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点击率就是资本。通过成熟的运作,网易新闻栏目已经成功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
四、网易热点专题版面分析
笔者分析了2012年网易新闻频道热点专题栏目的79篇专题报道,总结版面规律如下:
以图1为例,我们可以看到,页面最上部是贯穿左右的大幅图片,居中有专题题目,图片下方有链接,直达专题内各重要信息版块。这种排列体现了网络新闻中专题的呈现方式——网络链接。链接不仅仅是原版复制于下方各栏目,链接栏目也体现出后续题目的主次,突出了重要信息点。
整体框架以横向分割为主,在大框架横向分割的基础上,小框架内竖向分割排版,一般为两列,最多不超过三列。
这样的排列方式从受众阅读习惯来说,是比较舒适的。分栏不是特别多,结构不是特别复杂,在现在网络媒体超大信息量的背景下,能做到排版干净,重点突出,虚实结合,图文并茂,是对网络新闻媒体基本功的考验。
1、整体版面设计遵循了倒金字塔结构
从整体框架来看,排列顺序是:最上方的图片主题栏——综合栏——图片新闻——各项分栏
综合栏包括了最新消息、最新图片、最新视频等最近重大相关事件的报道,后续横栏都是对第一横栏以及题目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以及各界反响评论。
2、从局部来看,排列顺序是:题目+图片——导语——各分项
各分项是对分栏题目的深入分析和报道。同时,在规范的版面框架下,每一期的字体是一致的,中间适当穿插图片和视频,达到视觉上的冲击,避免受众的枯燥感。同时注意主次结合,避免信息量过大,层次不清晰,让受众无所适从。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图片和视频来源,一般都是源自网易内部。例如网易视频、网易图片频道,并且视频和图片都拥有各自的评论和分享功能。这就实现了多栏目融合的黏性,让不同产品的用户可以交叉感受,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网易专题频道常设网友评论和微博动态专栏,也有网友评论功能。同时在专题中,也会引用大量相关机构、专家、公众人士、媒体,以及普通民众的评论。除了网页版的网易新闻以外,还有专用的手机使用客户端。
网易新闻频道热点专题栏目,与腾讯热点专题相比,时效性更强,选题更侧重民生,大多引用各方评论。在腾讯拥有大量黏着性客户的情况下,网易专题新闻栏目能够在浏览量和参与评论人数上都占有一定优势,足以体现其成功之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信息传播渠道。它的时效性、动态跟踪性、受众互动的特性,都远胜传统媒体,且不受到版面限制。然而在报道的深入性方面,网络媒体依然尚未追上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都拥有很多的一线记者深入现场,挖掘新闻。相对于此,网络媒体则更多地担当了收集整理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①李玲,黄小玲:《编辑出版实务与技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②蒋晓丽:《现代新闻编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闻摄影 失实 伦理道德
从1842年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问世起,新闻摄影就开始展示它强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魅力。“一图胜千言”的图片用视觉语言向受众传递着直观、形象的信息,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了受众的视觉享受,这种优势是文字报道所不具备的。
然而,原以为只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在感光介质上记录影像的绝对真实的镜头竟然也会说谎。一些失实的新闻摄影作品不断被披露出来,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客观性开始受到置疑。
真实是所有新闻作品的前提,它不仅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摄影的本质任务就是利用摄影技术,用画面的形式对新闻现场进行摄影纪实,它的功能就是要告知受众来自新闻现场的真实信息。失实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不能履行这个基本功能,还会使媒介公信力下降,甚至造成社会诚信萎缩,带来比摄影失实本身更大的媒介信任危机。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科技发展、突发性事件增多等新因素的影响下,新闻摄影失实呈现的形态和原因,并从伦理方面提出了解决新闻摄影失实问题的原则,力图从伦理道德方面对新闻摄影失实问题进行制约。
一、三类失实的新闻摄影作品
根据新闻摄影作品失实的具体表现可以把失实的新闻摄影作品划分为以下三类。
1、《挟尸要价》――瞬间性失实。2010年8月18日,在第18届(2009年度)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颁奖晚会上,新闻摄影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随即引来的却是一场关于作品真实性的争议。人们对图片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定格于作品中的船头白衣老人挥臂的瞬间是否是在“挟尸要价”。
这类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主要表现在对瞬间性的把握上,由于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定格性,导致它总是只能反映事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微小瞬间,如果瞬间不能代表整体就会产生失实问题。
2、《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技术性失实。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铜奖,该照片还一度被全球200余家媒体传载。然而最终却发现图片中存在3处经过电脑处理的地方。
这类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主要表现在运用技术手段,如Photoshop等工具对新闻摄影图片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新闻图片的失实问题。
3、《非典时期的婚礼》――摆拍性失实。2004年2月13日,在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非典时期的婚礼》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后来,照片存在造假的行为被披露了出来。据证实,新闻图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摄影记者请来的模特,这场婚礼是子虚乌有的。
这类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主要表现在通过摆拍等手段对事实进行造假,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新闻事实,从而造成新闻摄影图片的失实。
二、新闻摄影作品失实的原因
根据对各类失实新闻摄影作品的分析,可以将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种。
1、摄影形式本身的局限性。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瞬间形象摄取的过程,它摄取的是新闻事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画面,瞬间的画面形象是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也是新闻摄影的主要特性之一。
摄影形式本身的局限性使新闻摄影作品只能从事物的变化发展中抓取一个瞬间,凝固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这就给新闻信息的传达带来了不确定性。
正如在《挟尸要价》中,船头白衣老人挥臂的瞬间到底是应该理解为“挟尸要价”呢,还是“挟尸靠岸”呢?于是关于这幅新闻摄影作品真实性的相关争议便产生了。可以说,这类“失实”的原因完全是由于新闻摄影形式本身的瞬间局限性造成的。
2、技术引发失实。当今数码相机、Photoshop软件等的使用为摄影者完善、美化照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恰恰是这些技术也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带来了相关争议。
作为普通摄影作品,摄影者可以借助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任意的编辑、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但是作为新闻摄影照片,利用软件对新闻照片进行随意合成、拼接、修改等都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
可以说,技术对新闻摄影者来说是一种诱惑。从2005年的《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到2006年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再到2008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周老虎”事件,越来越多的摄影者抵不住技术的诱惑对新闻摄影图片进行技术处理,从而违背了新闻摄影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性原则。
3、利益诱发失实。为了满足受众的感观享受,吸引读者,新闻摄影记者开始追求摄影作品的画面完美和图片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为了在国内外的新闻摄影大赛中赢取奖项,新闻摄影记者铤而走险不惜牺牲真实性。
因此,虽然从形式上看,每次新闻摄影作品失实都有这样或那样具体的原因,但是其根本原因都不外乎是参赛者(或投稿者)、主办者(或某报刊)等相关的个人或组织受到了利益驱使。
三、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之惑
要从伦理道德方面入手解决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问题,除了厘清新闻摄影作品失实的原因之外,还要从伦理道德方面探讨导致新闻摄影失实带来的困惑。
1、拍与不拍。当摄影记者拍下他人的照片时,也拍下了他人匿名的权利。拍摄除了可能会使被摄者隐私权受到侵害之外,还可能引发伦理道德问题。
摄影记者凯文・卡特的《秃鹰与女孩》反映的正是这类问题。面对苏丹贫困、饥饿的社会现状,新闻摄影记者有责任对现实进行如实的记录,而面对被秃鹰紧盯正爬往救助站的骨瘦如柴的小女孩,任何人都有理由对其进行援救。那么,一名摄影记者这时到底是应该拍摄,来履行作为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还是应该不拍摄,来履行普通人的职责?这就是新闻摄影记者拍与不拍的伦理道德之惑。
2、发什么样的图片。从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法兰西学院向世界宣布“摄影术”这项发明起,摄影人就在用手中的相机向世界传达着自己对战争的认知。可以说,新闻摄影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战争给新闻摄影带来了道德抉择。
今天虽然整个世界处在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但灾难、疾病等各种突发性事件却相对增多了。面对突发性事件,新闻摄影记者是选择发表杀气腾腾、一片血腥的现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发行量,还是选择从侧面表达灾难,平淡记录,给读者以心灵慰藉呢?这就是新闻摄影记者发什么样图片的伦理道德之惑。
3、图片发表后的影响。有人说媒介是一面凸透镜,它的报道会放大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度。如果是为需要帮助的弱者赢来了全社会的关心,获取了帮助,这种放大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但如果是给被报道者带来压力,甚至对其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这种放大就有待思考和斟酌了。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媒介报道形式也可能会产生类似的放大效果。面对有可能会给被摄影者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摄影图片,新闻摄影记者是选择直接发表图片,引起强烈的社会轰动,造就自己的名气,还是选择先考虑图片发表后会不会给被摄造成影响呢?这就是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又一个伦理道德之惑。
四、解决新闻摄影失实的伦理道德原则
马克思曾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面对新闻摄影作品失实现象的频发问题,还得依靠新闻摄影者个人的道德规范和良知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具体来讲,解决新闻摄影失实的伦理道德原则有以下几条。
1、用人文摄影。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也是新闻报道中永恒关注的主体。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该表达出对人生命的尊重、情感的尊重。
对拍与怎么拍的问题,许多优秀的摄影记者都能表达出人文关怀。如英国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拍摄的《手――乌干达旱灾的恶果》,就是关怀,从侧面对比表现旱灾的严重,为灾区获取援助。如果摄影记者心怀关怀,就能将新闻摄影本身的瞬间性劣势转化为传递人文精神的优势,在传递真实信息的同时唤起社会的温暖。
2、用心捕捉。新闻摄影的瞬间定格性往往会造成其无法完整表达整个新闻事件发展全过程的遗憾,一旦摄影记者拿捏不准,就会导致新闻摄影作品失实。
因此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在摄影过程中要用心捕捉能够反映新闻事实的典型性瞬间。新闻摄影记者要将镜头当作是自己的眼睛,通过心灵的思辨过程,记录下摄影者对事实整体用心把握的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新闻摄影作品的瞬间性造成的失实。
3、用文字解释。在“读图时代”人们对图片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对文字的忽略。在新闻摄影中这种情况也不例外。
新闻摄影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而加以报道的传播形式。摄影的瞬间性可能只是现场发生的某一片段,单靠画面本身很难表达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囊括各种新闻要素。所以,文字是构成新闻摄影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
①张蔚飞:《我所理解的新闻摄影》[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②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③莫文,《“照片造假”与新闻摄影的自律与他律》[J].《新闻摄影》,2010(4)(下半月)
④吕梅,《从普利策摄影奖透析美国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观》[J].《文化研究》,2009(4)
⑤许之丰,《对新闻摄影工作职业化的探索》[J]. 《新闻三味》,2009(9)
⑥宋红梅,《镜头中的人文担当――回望汶川地震新闻摄影的以人为本思想》[J].《新闻知识》,2009(7)
⑦李士明,《新闻摄影的价值与应坚守的原则》[J].《青年记者》,2010(4)
⑧陈更生,《新闻摄影的生命尊重和人性关注》[J]. 《新闻战线》,2010(4)
⑨焦俊芳,《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由新闻照片造假引发的思考》[J].《新闻采编》,2009(5)
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完善不足,本人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1、与部门主任分工合作,及时对《平和网》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更新,并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做好信息收集采编。
2、在广播电台的任务承接上,我也是时常与记者部的记者们探讨沟通,平常的时候也多听别台的节目。借鉴学习,不断提升电台的上稿率,常变长新。 3、《柚都平和》的网络版上网,我也是期期与编辑人员进行及时对接,做到版面与实际报刊相吻合。
4、2014年承接了《平和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工作以后,我平常就利用业余时间多浏览网络信息,多学习别家平台的先进经验,从信息的收集到版面的美化,尽心尽力,让受众满意。
5、在微博、QQ等官方新媒体的监控上也尽自己所能维护好。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将自己近两年来在新闻宣传岗位上所做的工作做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两年来,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不动摇,采、编了一批有份量、有影响、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较好的完成了岗位职责所赋与的采写职能、编辑职能和综合管理的职能。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把握大局,紧盯重点,采写了一批重头报道。
1、在行风建设中,努力打好战。从2003年年底的全市行风测评到2004年的全市万人行风测评,我局都被纳入参评单位。我在中心总体部署下,对内,通过内部宣传载体积极营造声势。对外,将我局加强行风建设的系列举措、行风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及时宣传报道出去,先后采写了“借得东风开百花”—我局行风建设回眸等系列报道。为我局行风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在“9.1”发生后,掌握主动打好翻身战。2004年“9.14”事件发生后,我在中心的部署下,迅速展开宣传报道。一方面将局里的整改举措通过内部网络、报纸迅速向下进行传达,一方面,将我局迅速应对突发事件,正确认识问题,积极进行整改的举措和姿态对外进行宣传报道。并在事件发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局各单位尤其是事故单位的安全整改过程进行跟踪报道。先后对内、对外发表了“珍爱生命、远离违章”、“激活细胞、健全肌体”等一些有分量的报道。
2005年,针对省公司将对我局进行9.14安全整顿验收的情况。我按中心的安排提前介入、营造氛围:结合局工会开展的“前方监督、后方叮嘱”活动,与通讯员合作完成了《亲情牵紧安全弦》的重头报道;结合我局迎峰度夏期间保安全供电的系列举措,进行了宣传报道;结合李维建总经理来我局调研期间所做的重要指示,完成了《为了总经理的安全重托》—益阳局近期安全工作侧记的重头报道。这些都为安全整改顺利通过验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中《亲情牵紧安全弦》一文还获得了省公司“怀电杯”精品新闻大赛二等奖,
3、在“抗冰保网”中,全力以赴打好突击战。从大年初七起,我和中心同事就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冰保网宣传报道当中去。在对冰灾情况和抗冰动态及时进行报道的基础上,我通过深入采访和反复提炼,先后撰写了《千里冰霜脚下踩》、《蒋劲松下山了》等一批有分量的报道,及时在各大媒体上进行了发表,生动的再现了我局一线职工抗冰保网的英雄壮举。3月中旬,为申报国网公司抗冰保网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和同事又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赶写了16篇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汇报材料,为最终我局获得“国网公司搞冰保网先进单位”的殊荣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4月中旬,益阳市委、市政府为我局举办抗冰保网专场演讲报告会,根据分工,我负责撰写两篇演讲稿,并作为演讲团成员参加了汇报演讲,演讲报告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树立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益电人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抗冰保网宣传报道的几个月里,随时准备接受任务、凌晨两三点回家这些都已经太为平常。值得欣慰的是,最终,我们不辱使命,胜利完成了抗冰保网宣传任务。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号召全市人民学习益阳电业抗冰保网精神,这既是对益电人的最高嘉奖,也是对我们勤奋工作的一种肯定。
4、在农电改制中,深入挖掘打好攻坚战。2005年,是我局农电体制深化改革的头一年,我与中心李主任一道,对农电改制的新举措进行深入采访,通过反复挖掘和提炼,在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原野在呼唤》的通讯稿,该通讯在《省电力报》、《华中电力报》和《中国电力报》上发表后,吸引不少兄弟单位前来取经。此文同时也获得了省电力公司“怀电杯”精品新闻大赛三等奖。
5、在“创学活动”中,突出打好特色战。打造学习型企业是我局的一项基本方针,我局的创学活动也是极具特色的,如五个现场培训基地的建立、每年两次对中层干部的集中培训、对技术比武的尖子进行重奖等系列举措,我都不失时机的对内对外进行了宣传报道,在系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由我采写的“电线杆子我来爬”一文获得省公司2004年度十佳新闻作品奖。
6、在负面影响形成之前,及时打好攻防战。2004年,部分安化小水电对在并网发电过程中,我局削减其电量、限制其上网时间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产生了一些误解,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下,我及时深入安化山区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与李主任合作完成了《大山在呼唤》的新闻调查,在《益阳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媒体上进行登载,为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起到了较好作用。
除此之外,两年来,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一道,还圆满完成了“企业是我家”三个一系列活动的报道、完成了班组建设的系列报道、同业对标的跟踪报道、世羽赛等重大活动的保电报道、服务之星评选等优质服务工作的报道、以及党员先进性教育报道和扶贫工作报道等重大报道。
此外,我还参与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等多部专题片的摄像;参与了城网二期改造成果宣传画册摄影制作和《益电服务、日日进步》、《热血融冰》以及《企业是我家》三本书的编辑工作,2004年及时更新宣传窗12期等。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我个人累计对外发表新闻作品300余篇,2004年发稿量在省公司排在第二位,其中有多篇文章获奖。对内发表新闻作品600余篇,较好的履行了岗位职责赋与我的记者职责。
第二方面、披沙拣金,不折不扣,完成了内外编辑和组稿任务
按照岗位职责分工,除进行新闻采写外,我还肩负着对内、对外新闻稿件编辑审核和组稿的职责。
两年来,对内,经由我编辑的网络益电新闻达到2500多条、综合新闻5000多条、《益阳电业管理动态》杂志文章近百篇,《益阳电业报》62期报纸共1200余篇稿子。其中,对重要内容通过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专版和专刊、通过开展有奖征文活动等,活跃了办报形式、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对外,经我审核出口的新闻报道达650余篇。其中,在《益阳日报》上开辟的、由我负责组稿的“益电服务、日日进步”栏目开办以来,为树立“益电服务、日日进步”的企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些工作,我较好的履行了岗位职责赋与我的编辑职责。
第三个方面,兢兢业业,不厌其烦,完成好日常基础管理工作
在重点完成业务工作之余,我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1、在科教科的指导和配合下,成功组织了两期通讯员培训班;2、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对《新闻中心章程》进行了修订;3、两年来,协助部门领导接待各大媒体记者300余人次,较好的融洽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4、每年对各单位上稿量及通讯员稿费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发放;5、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下,撰写了新闻中心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6、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等。较好的履行了新闻中心赋与的综合秘书的职责。
二、工作启示
回顾几年来的履职经历,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对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真正变“务虚”为“务实”,就要紧紧围绕六个字做文章,即“造势、成事、求是”。
所谓“造势”,就是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对重要工作、重大活动要提前介入,营造氛围;所谓“成事”,就是在事情进行当中,新闻工作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对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予以报道,为领导修正决策提供依据,为职工执行政策指明方向,促成事情圆满完成;“求是”,就是总结规律,推广经验。只有做好了这六个字,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尤其是业务知识学习还有待加强;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强、深入基层不够;三是创新意识不足,未能进行足够的新闻理论思考和探索。
2006年,我将进一步树立信心,扬长避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贡献。一方面,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我将牢固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建设“一强三优”电网企业为目标,以局“两会”精神为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深入基层,采写更多贴进生活、贴进群众的报道,更多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报道。扩大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严防负面报道;四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与各基层单位通讯员的联络,更好的为基层工作服务、为基层通讯员的成长成材服务;五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开拓思路,转变视角,努力实现报道实事求是、职工喜闻乐见、社会影响深远广泛的目的。
总之,两年来,我在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借此机会,我谨向一贯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目标、更广的视野,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为益电的大发展再做新贡献。
一、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确立了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全面认识和学习媒介传播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和传播观;通过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趋利避害,成为媒介合理的使用者;通过学习制作媒介产品,学会理流和合理表达,成为理性、负责的传播者。
学校从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介入手,主要围绕懂媒体、用媒体和做媒体三方面来确定媒介教育的内容。低年级的学生要掌握电话、手机等媒介种类。中年级的学生要掌握报纸、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种类;高年级的学生要掌握广告、动漫、QQ、微博、微信等媒介种类。
学校充分遵循小学生自主性、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根据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学校的特色活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编制了“通识媒介课程”和“媒介安全教育课程”共24个主题的课程,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校本课程内容不同,螺旋上升。
二、开展媒介素养课程的教学实践
1.在班队和综合实践课程中实施
根据我国目前教学体系的实际情况,为了不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能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学校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和中队活动课时中,以下面两种模式开展媒介素养主题课。
一是以中队活动的模式开展媒介素养主题课。通过教师讲授、收集资料、辩论会、打擂台、情境体验、调查汇报等方式探讨电视节目、杂志广告、报刊专栏、流行歌曲等媒介类型及发展的趋势。如学校的李瑶老师以中队课模式上的一节媒介素养主题教育课“我是小小新闻记者”,通过“媒介破冰游戏一新闻概念界定一回顾新闻记者的一天一校园小记者的体验一辨析假新闻一我们的约定一新闻素材大家谈”七个环节,让少先队员掌握新闻的概念及作用,了解记者的职业素质及选择新闻素材的方式,从而提高其观察社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开展媒介素养主题课。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同时他们又活泼好动,乐于参加各种活动或游戏。根据这个特点,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开展一些教育主题活动,主要分为“活动准备一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一拓展提升”四个阶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热情高涨的活动中提升其媒介素养。
2.在学科课程中渗透
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采用“参与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媒介和不同的媒介信息所代表的不同涵义,学会正确辨识、判断和选择媒介,有效地把握、运用和利用媒介,并了解不同媒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价值意义。
比如,学校的谢群英主任在六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中,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所思制作微课,担当“小老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升了许多。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新闻选题、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知识,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亲自写新闻,张贴班级墙报栏,给学校广播站或报社投稿。通过亲历新闻的采访过程,学生体验到了媒介的运作程序。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了解网络新闻运作流程以及各种互动性的信息传播工具,让学生初步掌握通过电子媒介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技能,力争做一个负责任的传播者。
由于儿童很容易沉迷于流行音乐,音乐教师就在教学中把流行音乐作为教学资源,通过比较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帮助学生探索两种音乐所具备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3.以社团活动形式开展教学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提高其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发挥教师的特长,制作了动画欣赏、校园网络维护、微视频、摄影技术、互联网资讯、新闻简报、电影欣赏等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纲要。
同时,学校还成立了校园网络维护小社团、微视频制作小社团、摄影社团、校园新闻播报小社团、红领巾成长小记者团等,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网站的维护、设计微视频宣传学校的“十美少年”评比标准、撰写校园活动新闻稿等各项媒介素养实践活动。短短一年的时间,学生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程度都得到快速的提升。许多学生对制作微视频、电脑小报、手抄报,设计公益广告,做广播员、小记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加多元化。
三、有效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结合广东省少先队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学校开展了“十美少年”评比活动,其中在“健康少年”“礼仪少年”“学问少年”及“特长少年”的评比中,明确地把媒介素养列为评价标准之一。
如“健康少年”的评比标准之一是“健康上网,不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礼仪少年”评比标准之一是“注重网络礼仪,不在网上发表不文明的言论”;“学问少年”评比标准之一是“喜爱课外阅读”,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的课外知识,每学期低年级部具有5本以上书籍的阅读量,中年级部具有8本以上书籍阅读量,高年部具有10本以上书籍阅读量。能熟悉操作两种或以上的媒介,并了解媒介的历史、作用,辨别媒介产品传播的真伪。而认真参与校园媒介服务工作(如广播站播音员、维护校园网社团成员、校园小记者等)的学生,都能够评为“特长少年”。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硕果累累。学校有四名学生分别获得2014年度广州市“十佳红领巾成长小记者”荣誉称号;三名学生获得2013年度“岭南少年报优秀小记者”称号。这些年轻的小记者参加广州市少先队组织的各种采访活动,撰写新闻稿件,在《岭南少年报》《第二课堂》《现代小学生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超过20篇。
国企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统一思想、宣传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国企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让社会大众了解与支持国企改革,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推进国企改革顺利进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围绕“主线”,提高服务助推力
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局面,新闻宣传工作只有把中心当作目标,把大局当作舞台,坚持把镜头对准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主战场,工作聚焦不散光,力量集中不分散,才能真正发挥优势,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企业“组织转型、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加大正面宣传和主动引导力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宣传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创新、机制建设以及企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例等。对内,凝聚思想、鼓舞士气、构建和谐,有效地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强大合力;对外,弘扬文化,展示风采,提升形象,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助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掌握“要点”,提高舆论引导力
新闻稿件写得好未必会被采用,因为现在的报纸、杂志和网络,不只看新闻写作水平如何,还有很多因素,如:稿件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当前的宣传重点?发表有何积极作用?有无负面影响?等等。因此,我们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最核心的位置。每年国家局、省局和行业各类报刊都会下发年度新闻宣传工作“要点”,我们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新闻宣传重点,转变新闻宣传方式,提高新闻宣传质量,认真做好各类宣传报道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为建设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成长型企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挖掘“亮点”,提高新闻洞察力
善于观察和挖掘是作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世界著名的雕刻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大多数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身边不可能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出它的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挖掘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另外,我们不能只在办公室里写材料,而是要亲自参与一些重要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高昂的写作热情,才能写出真实细腻动人的好文章。因此,我们要贯彻“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群众,要把所在企业内部的一切具有价值、有创意、值得学习推广借鉴的新的科技信息、企业文化、好的管理方法、好的工作经验、企业好的发展前景、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及时挖掘出来。要特别注意推出体现时代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企业先进模范人物,注重报道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科技进步、重大生产经营成果等,以此增强内鼓士气的感召力、外树形象的辐射力。
提炼“特点”,提高宣传感染力
有人说,新闻工作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新闻报道只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事实的面貌进行描述,用事实说话,给读者、观众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新闻工作者还需在真实、客观的报道中对新闻的资源进行深度、广度、厚度的开拓和挖掘,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那么如何提炼“特点”呢?笔者有三点体会:一是吃透“上情”和“下情”。“上情”就是一个时期上级的方针、政策,“下情”是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吃透“上情”才能对全局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吃透“下情”才能反映纷繁复杂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经常学习上级的方针、政策。上级布置开展某项工作,我们及时反映该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面上具有指导意义,肯定有采用价值。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提炼总结。要透过现象去思考它蕴含的思想内容,发现“闪光点”,提炼出“特点”。三是“温故而知新”,在新与旧的对比中提炼“特点”。从研究原有的事实开始,并以此为基础,头脑里形成一条由原有事实组成的“地平线”。
做好国有企业宣传报道工作是一项具有艰巨性、挑战性、长期性的工作,不断严苛的报道载体要求企业新闻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紧跟新闻发展步伐;不断变化的形势环境要求宣传工作者能与时俱进,始终准确把握好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