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18:1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养联系人考察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职业学校:
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中第四条之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结合地区实际,现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调研)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教师实践锻炼(调研)的重要意义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社会人才需求,掌握最新生产工艺流程、前沿技术,收集整理企业典型案例、并应用于教学。通过实践锻炼(调研)促进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促进产教融合,促进工学结合。
二、教师实践锻炼(调研)的目标任务
1.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
2.调研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市场需求,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向打下基础。
3.对接专业相关企业,增加学校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企业储备量,择优寻求校企合作。
三、实践锻炼的形式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专业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每五年实践锻炼(调研)累计时间不少于10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
四、相关要求
1.结合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校教师实践锻炼计划(附件1),并按要求上报教育局。
2.根据岗位特点,合理确定锻炼(调研)内容。各职业院校2019年寒假下企业锻炼(调研)教师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不少于80%,人均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专业课教师以进企业实践锻炼为主,同时开展相关方面的调研;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利用寒假开展社会调研,也可结合课程等参加实践锻炼。
3.加强对实践锻炼的管理与监督,确保锻炼实效。各县市职业学校、地直职业院校对参加实践锻炼(调研)情况进行自查;教育局结合各职业院校上报的计划不定期进行抽查。
4.程序要求。
个人申请---教务科审核---学校领导审批(附件2)---签订实践锻炼协议书---总结汇报
参加假期实践锻炼(调研)的教师结束后需上交《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与调研报告等相关材料,完成深入企业实践、结交企业技术专家、结对引进企业兼职教师等任务。
请各职业院校基于上述安排,提前做好假期本校教师进行实践锻炼(调研)安排及相关事宜,并将具体计划按时报教育局。
1.2019年12月20日前提交以下材料。
(1)各职业院校上报2019年寒假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计划表(附件1)。
(2)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统计表(附件4)
2.2019年3月1日前提交以下材料。
(1)《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附件3)
(2)调研报告集(各职业院校要汇总为一个word文档,并有封面和目录)
教育局
附件1:
学校教师2019年寒假实践锻炼(调研)计划表
序号
教师信息
计划实践锻炼形式
计划实践锻炼(调研)单位、单位联系人
计划实践锻炼(调研)时间(年月日)
姓名
联系方式
锻炼岗位
调研内容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职务
联系方式
起止日期
累计(天)
学校督查人:
联系电话: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学历
专业
职称及职业资格证书
所在系部
职位
所授课程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
实践(调研)锻炼岗位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地址
实践(调研)锻炼起止时间
实践岗位
内容
调研内容
教务科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学校领导签字(盖章):年 月 日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年 月 日
附件2:
学校教师实践锻炼(调研)审批表
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上报教育局。
附加3:
学校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学历
职称及职业资格证
所在系部
专业
所授课程
实践锻炼(调研)企业及岗位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姓名及联系方式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
实践锻炼(调研)起止时间
实践锻炼内容及总结(不少于3000字,可加页)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调研内容及总结(不少于3000字,可加页)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实践(调研)单位岗位负责人意见
岗位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
实践(调研)单位
意见
实践(调研)单位签字(盖章):年 月 日
教务科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 校
意见
学校领导签字(盖章):年 月 日
注:此表为实践锻炼(调研)结束后填写,,一式3份,本人留存1份,学校留存1份,上报教育局1份。
附件4:
学校教师信息统计表
序号
专业系部
所教专业
姓名
性别
族别
职务
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性质
1
计算机系
电子商务
张三
男
汉
教师
本科
XX大学
“满意52票、不满意1票,满意率超过90%,可以确定鲜鹏为入党积极分子。”4月27日清早,洪雅县洪川镇共同村党支部书记董光林宣布完测评结果后,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洪雅县采用社会评价办法,请群众为发展党员“把脉”的一次测评会。
近年来,洪雅县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亲纳亲、以朋引朋”现象,发展党员存在党内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影响了新发展党员的整体质量。今年3月以来,洪雅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党员发展社会评价办法(试行)》,对发展党员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化、制度化、规范化,从“扩大民主、把好关口”入手,提高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洪雅县这一探索突破之处在于,把社会评价列为发展党员的必经程序,具体安排在党支部大会讨论前组织群众进行评价测评。评价的对象定位为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人、拟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拟转正的预备党员。评价的主体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村和社区、企业分类确定,不仅限于党员,而是所有干部职工、“两代表一委员”及各类群众代表。评价的内容除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将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一并列入,并根据三个环节考察重点的不同,分别增加对党的认识、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等内容。参加评价的县党代表、原柳江镇叶湾村党支部书记叶瑞方说:“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评价,确保了把真正优秀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
高庙镇七里村普通党员张爱军参加评价后感慨地说:“还以为填张表、画个圈就行了,没想到又是汇报,又是介绍,还要发言,让我们全面了解了评价对象的情况。”具体的评价程序采取“三步法”:第一步,评价对象汇报个人情况,入党联系人介绍培养教育情况,党支部介绍政审、考察等情况;第二步,参会人员根据情况介绍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照党员标准讨论发言;第三步,参会人员无记名填写评价表,党支部当场统计、公布评价结果。
在评价结果运用上,规定总体评价满意率不低于90%的,方可召开支部大会进入下一个程序。洪雅县广电局1名入党申请人在社会评价中满意率只有78%,广电局党总支帮助评价对象查找自身不足,进入下一程序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计划。
洪雅县实行党员发展社会评价办法以来,对685名入党申请人、271名入党积极分子、168名预备党员进行了社会评价,参加社会评价的群众达到2.2万余人次。8名入党申请人、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名预备党员因社会评价满意率没有达到要求。党员发展社会评价办法的推广,为有效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探索出了一条新模式。三宝镇李槽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军深有感触地说:“社会评价办法充分体现了基层民主,采用这种表决方式发展党员,群众认可,我们满意!”
优良村地处三甲东南面,西靠石柱工业园区,东临台州滨海工业新城,村域面积0.65平方公里。全村610户1698人,有党员26名。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768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175元。多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村民,以建设和谐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级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新农村风貌,近几年相继获得区级“文明村”、“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示范村”等荣誉。
一、注重学习教育,坚持备用结合,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并坚持党员每月“学习日”制度,结合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每月一次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党政、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注重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党员的政策理论能力,提高党员为村民服务的能力。此外,还要求党员根据自己特长和从事的职业,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学习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在致富方面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重视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增强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在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实行发展党员全程票决制、公示制,把好新发展党员质量关,把真正素质高,能力强,为群众服务意识浓的优秀同志发展成党员,并通过举办学习班、组织观看远程电教片以及开展谈心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育,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近两年,全村发展了3名新党员,同时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两推一选”的推选方式,通过民主推荐,推选出6名有群众基础、真才实学的村级后备干部,由党支部确定专人作为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一对一地进行帮助指导,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安排他们到共青团、治安、调解等实际岗位锻炼,让他们以实际工作成绩接受本村群众的检验。
二、分解落实责任,依托活动载体,切实发挥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坚持集中领导分工合作,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工作需要,我村进一步建立了青年、妇女、老人协会、调解、治保、护村队等一系列组织,并确定相应负责人,分解并落实街道党工委对本村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在此基础上实行工作制度上墙,使各项工作负责人明确职责,也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党支部通过加强领导,积极参与,充分协调、发挥村各组织的作用:在党支部组织下,党员调解队伍深入开展对村民的矛盾纠纷调查摸底,使村民之间偶尔的不和谐化解在矛盾激化前。两年来,我村无出现越级上访现象,无出现重大民事纠纷事件。在党支部牵头下,党员和年青村民志愿者组成了护村队,经常性不定期地开展夜间巡逻,防止了多起偷盗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优良村的治安稳定;在党支部协调下,村妇女、老年、青年各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利用布告栏、阅报栏,以及“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举办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对广大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了村民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市委副书记朱贤良同志在三甲街道蹲点调研期间,也对我村的和谐风貌表示肯定。
二是依托“一亮、二带、三表率”活动(党员亮出身份,积极带头创业、带民创业,在为民办实事、送温暖上、保社会稳定上作好表率),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村党员自发捐款成立了“党员基金会”,开展送温暖活动,13年来,共累计筹集基金2万余元,救助贫困党员、困难群众51人次,累计送出基金1.8万余元;党员张学林、王恢玉、金礼卫等积极探索办厂,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通过“传、帮、带”,积极帮助群众创业,做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同时结对村内贫困户,给与他们一定的经济帮助;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中,我村党员们还组织了4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带动村民们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在“一亮、二带、三表率”活动中每位党员还确定了多户村民作为联系对象,和村民群众沟通感情,倾听意见,为党支部开展民主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各项制度、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我村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村内各项制度,实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本村重大事项实行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票决制度,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土地征用等必须先经村两委会议商议再提交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规范会议记录备案制度,随时接受群众监督。我村还形成并规范了民主决策的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党员和村民代表收集、整理村民意见,形成提案;第二环节:村两委会议商议讨论,形成几个解决方案;第三环节:针对解决方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第四环节: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以民意为基础进行票决,确定解决方案;第五环节:将所定方案公示,并布置落实工作;第六环节:在落实过程中,公开工作进度,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化的民主决策,从征求村民意见开始,到解决落实问题,均广泛体现了以人为本,发扬了民主,赢得了民心,获得了村民支持,促进了工作的落实。近年来,我村先后投入120万元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共浇筑水泥路6800平方米,铺设下水道3500米;投入25万元造桥修桥;投入56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和亮化;投入30万元进行全村改厕,这些工程均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我村的居住环境。另外,通过规范化的民主决策,我村顺利落实了滨海工业新城在我村的土地征用工作,落实了村留地的租借工作,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我村“两委”班子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健全和完善了村务、财务的管理监督制度,成立了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小组成员中的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对每笔财务开支加以监督;每季度定期在村布告栏上和村网页上公布财务收支状况、重大项目的落实进度。通过监督体系的完善,村务管理的公开,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密切了群众与村干部的关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顶岗实习;基地开发
一、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发展机会。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院校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
2、实用与效益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从物流专业特点出发,要考虑到实习就业单位的基础和条件,能够满足物流实习实践和就业的需要。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顶岗实习基地长效机制。要创新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顶岗实习基地的效益。
3、互惠共享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有充分的调研、论证,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术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利用顶岗实习基地条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习基地则可借助专业的科研、师资力量加强生产、教学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可从实习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实习基地建设要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走开放式建设的道路,实现实习基地师资、设备场地、材料、技能训练、管理机制、技术成果等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4、素质教育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应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与完善。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校外人员的悉心指导,使学生从校内的模拟实训到校外实习基地真题真做的实践锻炼,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应在相关行业企业中积极联系具有较好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
5、稳定性原则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考虑实习单位的合作基础,并能在今后若干年内继续接收学生实习,继续提供就业信息。对运行规范、效益良好、示范作用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的实习基地重点发展,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积极创建、申报省级、国家级示范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无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动态发展。
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标及手段
1、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通过几年建设,新建若干家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功能是满足100%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其次是开展师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开展员工培训。创新校企合作思路,产学研立体推进。依托行业协会,每年增加校企合作企业,包括紧密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骨干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自身整体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按照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发展规划,在未来建成省级以上的校企合作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
2、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具有实体资源优势,学校具有智力资源和企业所需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利用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协助企业搞好员工培训,提供企业所需职业人才,实现供需对接,校企双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拓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包括产研课题、员工培训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到省内外企业进行考察与调研,通过亲朋好友、已毕业的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主动联系广泛接触了解企业,精选合作对象洽谈合作事宜,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一线专家、客座教授等牵线搭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企业主动与本院联系需要本系的毕业生时,通过向对方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优先满足对方所需人才等,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成为实习基地。
3、实习基地建设中的双赢战略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和相关的环境、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企业不可能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一定要树立双赢的思想,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项目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通过与学校课程共建享受到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等优势,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而学校借助于企业资源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维护实习基地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根据专业服务方向,确立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建设工作,形成校系两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服务方向,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系与合作,力争建设一批较稳固的实习基地。学院成立由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院领导、院教学科研处和系负责人组成的实习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的咨询和指导。由院领导指导,教学科研处作为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统筹,教学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进程,同时确定具体的建设责任联系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实习基地发展与指导的专门组织即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实习基地负责人作为学校毕业生实习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成员单位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该组织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沟通合作的平台。
2、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
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实现学校毕业生生源优势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互惠互利的宗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服务与合作:一是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宣传力度,优先满足基地的用人需求,积极向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二是为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供需见面会等,为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提供便利;三是为基地提供校内讲坛,邀请基地管理人员来校举行就业指导讲座,进行行业介绍和前景分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宽视野;四是建立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技术等方面为基地提供指导和帮助;五是积极参与基地的重大活动,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学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成果,促进实习教学建设与改革。
3、规范实习管理
分级管理,明确职责。招生就业处、教务处是实习基地的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全校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协调,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为实习基地提供相关服务。教学单位是实习基地建设的主体,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洽谈建立实习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横向合作,保证学生有稳定的实习渠道。
专业主任是实习教学环节落实的主要负责人,指导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实习教学内容安排及实习计划、总结。实行不定期到院外实习基地检查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评估。积极改革专业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分段教育、定单培养的办学经验,丰富办学实践。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会,倾听实习基地单位的意见,不断总结和交流实习基地建设的经验。
4、实习基地走访巡查及经验总结
实习检查主要采取实习生座谈、工作岗位现场走访、学生个别访谈、企业负责人交流等方式,对实习生工作岗位适应情况、实习生生活情况、实习基地培训及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将在座谈及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以书面的方式及时向企业反馈。每到一处实习基地,走访实习生的宿舍、食堂,与实习学生同吃员工餐,了解实习生们工作、生活情况,认真听取实习企业负责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和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学生实习管理问题,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学校每年定期与实习基地负责人、主管部门领导沟通协调,倾听意见,交流经验,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招生规模
2014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总招生规模约为780人。各学院、学科招生人数详见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9月版)。秋季招生人数将于2013年10月22日前在2014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10月版)中公布。
学校招收非脱产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数量规定为:不超过各学院招生计划总数的5%,人文社科领域不超过10%。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除外、高校专任教师及科研院所一线研究人员不受此比例限制,但其中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申请人须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其承担教学或科研岗位证明,并同意为申请人“在读期间可全日制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提供保障。
二、学制及最长修业年限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7年。
申请考核制选拔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经导师推荐可以申请提前进行学位答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准予提前毕业。
三、春季招生实施办法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研生[2013]17号)规定,2014年接收本校优秀在读的一年级非定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硕博连读生;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接收直博生。直博生需缴纳报名200元报名费;硕博连读生免于缴纳报名费。
四、秋季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报名条件及办法
(一)报名条件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招生学院提出的对申请人英语水平的要求(详见附表1)
3、其他说明
(1)在读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人员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2)报考非在职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生年龄不限。已获博士学位者只能报考委托培养生。
(3)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申请人除满足上述报考条件外,还需提交填写完整的《报考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该表由定向培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主管部门提供。
(二)报名时间及办法
2013年10月22日上午9:00至11月26日下午5:00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逾期不予受理。操作方式: 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申请人在报名前须仔细阅读《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说明及报名须知》,并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操作
(三)报名费:200元
请申请人务必在报名前仔细阅读“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学院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中的申请条件,自审合格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否则造成不予复核、不予录取等后果完全由申请人自己承担,不退还报名费。
(四)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网上报名结束后,申请人应于2013年11月27日-12月9日按照招生学院在网页上公布的要求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并关注报名系统中材料登记审验情况。请随时关注学院公告并及时办理,逾期不补,网上报名失效。提交的申请材料主要包括: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硕士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在读证明);
3、盖有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室公章的硕士成绩单;
4、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委培生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
5、非应届硕士生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中的评议书,并在评议书上注明申请人姓名并加盖档案室公章。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6、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不少于3000字或5000字,具体要求参见学院规定);
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9、学院要求的英语成绩证明。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或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
10、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半年内体检合格证明。
(五)相关说明
1、我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仅指经西藏大学、新疆塔里木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三所大学人事部门推荐专职教师的专项培养项目。
2、凡符合教育部专项招生计划的申请人(如报考西部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等)应在报名时填写相关信息,经核实后,学校仅按照报名信息库内容作为录取类别依据,不接受后补报名。
3、现役军人申请人,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4、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申请委托培养的申请人、正在履行用人单位服务合同的在职人员申请人,报名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并提交用人单位签署了意见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报名登记表。申请者与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造成不能录取后果的,我校不承担责任。
5、招生导师信息查询: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生学科与导师招生专业招生导师。
(六)程序与时间进度
1.初选:2014年1-3月
(1)由学院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综合审查结果和招生导师的意见,形成进入复试考核的申请人名单,并在申请学院主页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对初选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通过公布的电话申请复查。
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人在相关学科专业范围内选择填报导师。
(2)国家专项计划(包括“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申请人通过学院初审后,需提交学校“专项计划”招生审核组进行审查,在2014年教育部下达的专项招生计划范围内,本着择优原则确定进入复核阶段的人选。其中,申请“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须由受援高校按照我校的报名条件和招生计划推荐。
2.复核:2014年3-4月
由招生学院组织,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专家组担任考核工作。对进入复核阶段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复核阶段的考察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查与综合能力面试两个环节,主要考察内容包括申请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内容届时详见申请学院主页公告。
学院对申请者的考核记录及考核成绩进行严格审查,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将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
3、研究生院审批:2014年5月。
研究生院通过审核学院公布的相关初选和复核办法、联合学校纪委和研究生教育专家组成巡视组对实际选拔程序进行监督、接受考生质询等程序。在保证选拔过程的合理、合法和透明的基础上审批录取名单,并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最终录取名单,公示期为一周,有异议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监督电话进行举报。
五、奖助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将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研究生教育收费以及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要求,在以下现有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收费制度,执行国家助学金制度,加大研究生助研、助管和助教岗位津贴资助力度,落实国家奖学金制度,继续实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积极完善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配套措施。通过推进新的奖助体系建设,使我校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总体上享有更好的待遇水平。新的奖助政策将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始实施。
六、录取类别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生、委托培养生和定向生共三类。
1、非在职生均录取为非定向生,学费及生活费(包括助学金、助研津贴等)将按教育部最新文件执行,其中生活费每人每月不低于1500元,并享受公费医疗,毕业后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2、在职生均录取为委托培养生,在读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医疗费及其它福利费由原工作单位支付。按学年缴纳学费,共计四年。缴费标准及办法将执行学校有关规定,相关规定出台后我们将及时公布。正式录取前申请人本人、委培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按协议回原工作单位工作。
3、纳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专项计划”的博士生均录取为定向生,学费来源将执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学校向非在职定向生提供助研津贴。
七、监督机制
在2013年实施申请考核制的基础上,将继续对复试考核进行校院两级纪检检查巡视。经查属实的招生违规行为,属于考生的问题(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属于导师的问题,将视情节轻重,取消该导师当年乃至以后的招生资格。
八、入学体检
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统一进行体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检医院为中国农业大学校医院,体检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未通过体检者不予入学注册,可办理保留入学资格一学年。期满经复查合格后正式注册入学,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九、其它
(一)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申请者在提出申请、学科考核、学院审查、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与申请学院联系咨询。学院联系人详见附表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志愿者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64
图书馆志愿者(Library Volunteer)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为了知识信息的自由、平等、广泛有序传播而参与图书馆服务或活动进而奉献社会的个人和团体。欧美、加拿大、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很早,招募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服务内容和管理机制比较成熟。1994年12月5日中国志愿者协会成立,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率先建立图书馆志愿者组织。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开展较晚,管理和服务上有很多不足,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不成熟。高校图书馆必须借鉴国内外志愿者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志愿者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1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的意义
1.1 促进图书馆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为满足读者需要,不断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大部分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在开展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和讲座时常力不从心;吸收各种专业、能力背景的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扩展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1.2 搭建图书馆与读者双向沟通的桥梁
图书馆通过志愿者搜集读者意见,了解读者需求,扩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充分利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地位。
1.3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志愿者在“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精神鼓舞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融入志愿者活动中。搭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桥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1.4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利用专业和特长发挥作用;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参与图书馆知识培训,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成就感。
2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志愿者服务与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较晚,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规范的服务与管理制度。参照国外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各校情况规范完善本校志愿者服务的相关制度,完成《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志愿者活动持续开展的保障。
2.2 岗位设置单调重复
一般是基础服务工作,如馆内向导、日常管理(书刊上架、整理、维护阅览秩序等)居多。缺乏挑战和新内容,无吸引力,志愿者积极性容易降低。
2.3 缺乏评价考核标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工作,易出现请假、迟到,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提高不易。由于活动中缺乏统一考核标准,存在个别志愿者参与活动积极性差,工作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2.4 激励机制不健全
志愿者服务无偿,但各项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工作积极性减弱、连续性差,最终流失。
3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机制创新
3.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美国志愿者组织(VA)于1896年成立,广泛参与到社会福利、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1973年美国颁布《志愿者服务法》,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相继颁布。中国台湾2001年1月20日颁布《志愿者服务法》。我国2006年12月5日颁布《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开始向志愿者办理志愿者手册,但全国性的志愿者服务立法没有颁布。要使志愿者工作发挥最大效果,必须在招聘、岗位责任制、考勤、奖惩等方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3.2 岗位设置多样化、专业化、特色化
第一,图书馆日常工作包括:一般岗位,如清洁、贴书标、书刊上架整理等。还有经过培训的馆内向导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数据库监测、文献传递等工作,需要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通过培训完成。第二,图书馆宣传与资源推广活动。让擅长写作同学参与馆刊编辑排版等工作,参与图书馆宣传工作,参与活动策划。让擅长演讲主持、喜欢读书的同学参与读书节、图书漂流等活动,提供图书推荐的内容和海报制作。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让他们协助开展专题书展等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图书馆管理服务。第三,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深入学院在教师学生中建立联系人,作为志愿者义务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建议;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定期到图书馆提供专题辅导服务。在校友会中建立联系人作为志愿者,参与、协助文献募捐和图书馆建设基金的募捐工作。
3.3 招募与培训
第一,招募工作有计划和详细的岗位要求。图书馆要通过各种形式招聘志愿者,在学校、图书馆主页、校内通知栏等;明确岗位要求,一般岗位需要人数多,工作时间固定,注意选用不同院系同学;特殊岗位要着重考察专业技能,通过面试、测试等。招聘对象主要是学生、教职工、眷属、校友、社区居民等。申请表登记项目要详细,建立规范化、数字化的志愿者档案。第二,培训工作。在宣讲图书馆文化后,首先是基本素质(时间观念和责任心)培训,其次是图书馆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布局、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图书分类等。重视岗前实习,图书馆员对新志愿者进行业务指导,使之尽快熟悉工作。
3.4 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估
根据《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对志愿者注册、颁发志愿者手册,对从事服务时数进行认定。工作记录:签到、工作内容登记、签离、时间统计等;工作评价(管理人员打分):工作态度、技能(效率)、抽查、质量、工作热情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考核提高志愿者服务热情和质量。
3.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中国志愿者精神。以无私奉献为主的精神鼓励成为我国志愿者激励的主要方式。为保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和延续性,美国及西方志愿服务较发达的国家不仅注重精神上的鼓励,还认为有特殊形式的物质上的激励。
3.5.1 精神奖励
在图书馆网页设立志愿者服务栏目,宣传志愿者活动。每年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颁发证书,联合学生会、共青团委在学校网上公布表彰。
3.5.2 权益激励法
在校团委、学生处、学院等支持下,将考评结果纳入招生就业、评优、评奖学金、入党等。第一,国内各高校为志愿者活动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建立激励机制。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将“义工”服务折合为思政课实践学分,将志愿者服务与学分挂钩;南京理工大学规定本科生每年必须干满20个小时义工,才能得到资助和奖学金。学校志愿者活动的制度创新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提供制度保障。第二,从志愿者中推选优秀者到勤工助学岗位。第三,建立志愿者自习区和办公室;为志愿者提供图书馆范围的优惠,如免费使用学习共享空间、借阅证终生使用等。参与图书馆义务服务的教师,图书到馆后通知预留,优先借阅等。
3.5.3 物质激励法
图书馆给予适当活动经费和物质支持:开展联谊活动,提供午餐、交通费、纪念章等奖品。
3.5.4 成就激励法
志愿者利用自身特长,施展才能,参与图书馆服务,锻炼自己;志愿者在接受图书馆技能培训后,学到新知识,增长才干,为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完善自我,发挥个性化资源;加强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机制,有利于图书馆扩展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促进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恩元.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1,(6):102-103.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卓越医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03-02
随着高校发展从大规模扩招转为内涵式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近百年来已历经三次重大的改革。在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和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今天,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医学教育改革呢?
一、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为改革指明了方向
1.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于2001年6月正式确定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九大领域共计36个亚领域。该标准主要针对学校自身的建设。[1]
2.全球医学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于2002年4月,通过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即不管在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达到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它一共包括七个领域和具体的60条标准。该标准特定于医学本科毕业生,对今后从事医生职业所要求的各基本(核心)要素,予以了详尽规定。[2]医学毕业生的能力=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地区和国家要求医生具备的能力。
3.我国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育标准。我国教育部在上述两个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的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二、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推动了第三次医学教育革命
1.第三次医学教育革命推出的背景与核心内容。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后,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安全。医疗成本越来越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对医学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品格等职业特征?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上述品质,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2010年12月第4期发表的《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报告,全面阐述了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成为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文件。
2.在医学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具体内涵。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角度研究如何测定和评价一个人能否适应某种职业或某一岗位的综合素质时提出的,用以高度概括职业综合素质的核心概念。那么在医学专业就是要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3]
如果说以科学为基础的第一次医学教育改革是规范了医生的培养,那以问题为中心的第二次医学教育改革则是从专业知识的掌握转移到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则是医学生全面人格的塑造以适应新世纪医疗卫生的需要。
三、我国医学教育结合十年中长期规划开展了卓越医生计划
为了推动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2012年5月28日,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关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确定将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开展4项试点。其中一项是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严格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我院的医学教育现状
我院2000年才开始临床专业的招生,起步相对较晚,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延续了老牌医学院的传统作法,只是根据自身特点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局部作了一些调整。在课程整合与教学模式改革上迈出的步子相对还不是很大。比如在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整合为手段的教学改革中只是才刚刚起步。教学理念上相对落后,重授予式学习,轻以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形成性学习。从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转化为整合信息用于决策,从为专业文凭而学习转化为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而获取核心能力,从不加批判地接受现有教育转化为借鉴全球经验,致力于针对本地需要的创新的转化式学习,这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就更少了。
五、我院在卓越医生计划下进行的医学教育改革
我院于2013年下半年加入四川省五年制临床专业卓越医生计划。为此在2013级设立了一个卓越医生实验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多种教学方法;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学习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整合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将基础医学六门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1、2、3,在一年级的二学期就进入到基础医学综合课程1的学习。突出预防医学,加强人际交流与沟通等相关人文课程学习。将相应教研室调整为形态、机能、预防、人文四大科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
2.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派人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将外面先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近年来陆续外派教师去川内各大医学院校以及周边云南省昆明、大理医学院,还外派教师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参加PBL导师培训等。回来后开展各种学术讲座,介绍新技术、新方法,开拓教师的视野,鼓励新方法的实施。把教师从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到重视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3.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根据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只有在通过自己去发现和转化复杂的信息,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自己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或者借助同伴的帮助,通过交流协作,最后构建出意义。在卓越医生班课上有教师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如提前一周交给学生临床实际病例,给出从诊断到鉴别到治疗到预防四方面问题。由学习各小组抽签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小组内查阅资料,讨论并得出答案并以幻灯片形式进行讲解,还要回答其他小组相关的问题,根据幻灯片的质量及讲解还有回答问题质量进行给分。其他小组同样要负责一个问题的讲解,同时对其余三个问题要进行研究,并能提出问题,根据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同样要进行给分。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对问题的阐述详尽、清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解剖学教师在实践课中就相关内容联系生活、临床中的实例进行问题讨论。极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拓,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如泰拳中为什么常使用侧踢?联系大腿体积最大最有力的股四头肌。跟腱受损对人行走有何影响?联系小腿三头肌的正常功能。癫痫病人发作时肌肉痉挛式收缩,请问会出现什么样姿式?联系人体各大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配布及强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理课教师就出现的病理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追踪其来龙去脉;还有一些教师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所有的这些教师都把重知识的传授转到重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培养上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观念,教学改革的成功指日可待。
4.开展技能比赛:为了促进学生对实践课实验课的重视,医学院进行了多项技能大赛,对优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在新建医技大楼中,利用国家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特别加强对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在卓越医生班,学生利用一年级放假前一周时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早期认知,有利于专业思想的树立。早期接触临床,也更能理解临床的需要,促进对临床知识的学习。了解的医疗需求,提早感受医生职业价值和精神,加快医学生角色转变。提早感受“病人诊治需要、疾病发病机理、患者症状和体征表现、临床诊断和用药及治疗原则”等难以在基础阶段从书本上获得的“类”知识。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内化、融合,促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基础与临床的融合。这样再回到基础医学课堂后,他们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动力会更加提升。
5.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从一次终结式考试到重视形成性评价,而且不断丰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觉学习、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终结性考试中,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方面能力的考核。切实对学生执业能力进行培养,以其胜任今后的岗位。
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医学与人文融通,基础、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授予式学习向形成式学习和转化式学习过渡,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推动卓越医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J].医学教育,2001,(6):1-4.
一、当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母体高校委派教师;二是独立学院在编的专职专任教师;三是外聘教师。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专任教师总量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
目前,独立学院专任教师的数量在其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不高,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只占师资总量的10%左右[1],师资主要以母体高校委派和外聘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更换频繁,稳定性差,加上独立学院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规范管理,兼职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教书育人质量大打折扣。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过多,师资队伍不稳定,既不利于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院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也不利于学院形成特色、长远发展。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结构呈纺锤形,老教师和年轻的教师多,40~55岁之间能够承担教学和科研重任的中年骨干教师少。②职称结构不合理,低职称的教师多,高职称的教师少,且知识结构分布不均匀,传统专业教师人数多,职称高,新设置专业教师人数少,职称低。③从事单一理论教学的教师多,从事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
3.专任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新增专职专任教师主要以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而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缺少富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过分依赖母体高校
当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主体主要靠母体高校委派在职教师和聘用母体高校及当地的离退休教师,这符合教育部关于母体高校要对独立学院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教学质量的精神[2],在独立学院办学初期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过分依赖母体高校师资,会加重母体高校的教学负担,影响母体高校的教学质量。而且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定位不同,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有所区别,但在独立学院兼课的母体高校教师,教学内容与模式往往体现的还是母体高校的风格,不能体现独立学院本身的特点。
2.民办机制不到位
尽管当前独立学院按照民办机制运行,但有许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引进与招聘政策却仍套用母体高校的方法,未能充分发挥独立学院民办机制便于灵活运用市场机制的优势。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教师在编制、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上普遍存在顾虑,加上目前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如果独立学院的人才引进、招聘政策等仍采用母体高校传统的方法,而不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优秀人才将很难引进。
3.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办学历史短、任务重,普遍没建立起一套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培训、职称评定、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激励机制等完整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与招聘力度,提高专任教师比例
加大人才引进与招聘力度是快速解决独立学院专任教师总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主要措施。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相比,对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处于劣势。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帅才更难求。独立学院必须充分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和自身民、独、优的特点不断探索与完善人才引进与招聘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独立学院必须加大人才引进与招聘力度,但不能盲目,人才引进与招聘必须符合自身的发展与定位。目前独立学院一般都定位在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教学型学校,培养社会和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按照这一定位来建设师资队伍,有针对性的引进、招聘人才。引进、招聘人才计划应由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确定,数量由招生规模确定,人才的专业结构由教学计划确定,政策待遇由办学效益和财力确定。一般青年教师的招聘应坚持择优选聘,以应届硕士毕业生和优秀本科生为主体,以是否具有可塑性为考察标准;中年教师的招聘以中级职称以上、具有丰富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主,以能否担当教学骨干为考察标准;离(退)休教师的招聘以稀缺型、专家型、学科权威型资深教授为主,以是否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为考察标准。工程技术类专业课教师的招聘应以具有工程背景的人才为主,以是否具备“双师”素质为考察标准。
2.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独立学院在新增教师时应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学院需要引进一批熟悉前沿科学,掌握先进理论的教授、学者,更需要配备一大批既有较高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要注意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吸收那些既具有较深理论水平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来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3.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兼职教师都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教育体制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不仅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教风、学风、学术氛围的形成与改进。兼职教师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对兼职教师要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独立学院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应能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让兼职教师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能及时发现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沟通解决;能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非常重视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学院办学伊始就建立了《兼职教师管理工作条例》,条例规定学院首先要为兼职教师创造条件,做好各项服务;为每位兼职教师指定联系人,加强与兼职教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是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督查,学院成立了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专家组成的督导组,督导组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收集各班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沟通解决。再次是合理评价兼课教师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专家评教、教师自评等评价方法,对兼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对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兼职教师学院实行长期聘任,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4.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⑴加强院内培训,努力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独立学院要开展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院内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学技能学等高等教育理论,参与教材教法研究,掌握教学基本技术和教学技巧,全面提高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等。
⑵加强母体高校师资培训,提高培训水平。随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母体高校的职责,应从向独立学院选派教师为主,逐步转变到为独立学院培养、培训师资为主[2]。将独立学院师资的培养、培训列入母体高校师资培养计划,担当独立学院师资培训基地,承担独立学院师资培养、培训任务,为独立学院培养、培训师资,特别是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师资培训的重点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技能、知识更新、现代教育手段、方法等,用先进的专业技术、生产技术、教育技术充实培训内容,并选派优秀的专家、学者任教,保证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⑶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独立学院现有专业教师大多是由普通高校毕业后学生直接担任,缺乏工程经验,实践技能不足。独立学院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顶岗实习,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技术攻关、项目设计、现场施工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实践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迅速成长为“双师型”人才。
5.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⑴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要充分发扬民办机制,建立健全与民办机制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以岗位管理为本质的全员岗位聘任制,严格实行定编、定岗、定职、定责,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二是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考评教师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和缺陷;三是建立健全以岗位与绩效并重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取酬、绩效优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合理拉大分配的差距,制定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的分配政策;四是建立健全以聘代评的职称评聘制,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对业绩突出的人才,实行低职高聘等。
⑵要建设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理念。学院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人、团结人、理解人、帮助人,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政策引人、感情留人、事业稳人”的人才成长环境,进而形成人为我用,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的两个转变;创新型人才;批判性思维;创新
批判性思维是大胆质疑而非愤世嫉俗,是思想开放而非举棋不定,是分析批判而非吹毛求疵。批判性的思考果断但不固执,评价但不苛责,有力但不武断。
――彼得・范西昂(美国批判性思维专家)
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c.Levin)曾指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认为,莱文的评论实事求是,一针见血,切中肯綮。在本文中,我将把他的评论当作出发点,探讨如何改善中国的本科教育以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本文由四小节组成:(1)创新型人才的一些特质;(2)什么是批判性思维;(3)批判性思维和创新;(4)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我将阐发的主要观点是:创新型人才具有某些理智和人格方面的特质,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要完成两个转变,批判性思维在培养这些特质和促成这些转变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将厘清“批判性思维”的四重含义,论证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关系,并提出如何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七条具体建议。
一、创新型人才的一些特质
按照我的理解,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创业)型人才通常具备如下一些特质:
(1)自我期许高,怀抱雄心壮志。一个人不想成为什么几乎肯定不能成为什么,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想成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人或许可以分为两类,有那么一点雄心的和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对普通人而言,那一点雄心,是把自己拉出庸常生活的坚定动力;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只能无力甚至无知无觉地,慢慢被庸常的生活没顶。在变革时代,那一点雄心或许能导致波澜壮阔的结果。”有雄心的人往往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及后果:成就自我,造福社会。
(2)开阔的知识视野。孤陋寡闻的人成不了大事,创新型人才必须见多识广。
(3)开放的心灵和活跃的思维。创新型人才通常不板滞不拘泥,脑子活,主意多,办法多,善于发现问题和捕捉机会。
(4)想象力和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常常要“无中生有”,思维必须具有前瞻性。要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最后才能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就像马云通过互联网搭建电商平台,硬生生弄出一个“光棍节”,变成了一个全中国甚至输出国外的购物狂欢。
(5)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优秀的学习能力。光有想法和点子是不够的,还要有实现它们的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当已有知识不够时,知道该学习什么新知识,并能迅速掌握那些新知识。
(6)审慎的思考与决策。投入一项研究,创办一项事业,常常需要巨大的投入和付出,要避免一厢情愿式的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反复权衡,通过审慎的思考和决策来规避风险,争取成功。
(7)一往无前,埋头苦干,忍辱负重。一旦通过审慎的思考做出决定,就不再左顾右盼,而是以极大的勇气投入工作,付出极大的辛劳,穷尽一切可能手段去争取成功。在此过程中,甚至要忍辱负重。
(8)与团队成员的良好合作,与社会环境的良好互动。在当代社会,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创办事业,都很难靠单打独斗来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需要友善的社会环境,要尽可能取社会资源的协助和支持。
(9)根据环境反馈,适时作出调整。一项研究、一项事业很难按最初的设想来完成,中途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分析原因,适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
(10)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充满自信,能够自我定向、自我校正;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坚忍不拔,等等。
可以看出,上面这些特质中,有些属于理智品质,有些属于道德心理品质,有些属于具体操作技能。创新型人才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我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要完成两个转变:
(1)知识层面:在进入大学前,中国学生大都是被动学习,一切为了考上大学,具备了初级的知识基础。在走出大学校门时,他们头脑里应该有一个大致的知识分类框图,具备较为宽广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某些专门领域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特别是具有进一步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迅速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他们的期许。
(2)人格层面:在刚进大学时,大学生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少年;走出大学校门时,他们应该是心智成熟、品格健全、独立自主、理性负责的公民。
因此,大学必须完成两个任务:知识教育和人格养成。人格养成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完成。问题是:大学本科教育如何完成这两个任务,特别是把一部分或者少数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我下面仅限于说明:批判性思维在促成大学生的两个转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按照我的理解,“批判性思维”有如下四重含义:
(1)指在20世纪中后期在北美兴起、后来被世界很多国家所仿效和追随的一场教学改革运动,要求从以知识传输为主的教育模式,改变成以人格和素质养成以及能力培养为主的模式。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教育哲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中后期,美国教育界逐渐达成共识:在当代民主社会,在信息爆炸和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传授离散和陈旧的知识和信息上,而应该放在探究、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本身上。它的首要目瞬皇桥嘌知道很多的“知道分子”,而是培养能够批判性思考、理性地判断和决策、有责任心、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公民。“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教育领域兴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判性思维运动’;20世纪8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的各层次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
(2)指现代社会中合格公民和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服膺理性、逻辑和真理,其基本预设是: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可以而且应该受到质疑和批判;任何观点或思想都应该通过理性的论证来为自身辩护;在理性和逻辑面前,任何人或任何思想都没有对于质疑、批判的豁免权。“把一切送上理智的法庭”,可以看作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主张和口号。正如有哲学家所言:今天,除了在所有人面前辩护的必要性是无须辩护的之外,一切都需要辩护。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人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心灵开放,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力求客观公正。他们随时准备对所面对的各种观点和主张进行评估,以便确定什么样的信念最适合或切近于当下或长远的目标;不断发展出新的阐释,以便改善其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积极搜寻对所提出的阐释的质疑、修正或反驳意见;对所搜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以便更有效地做出决定和选择,如此等等。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哲学联合会底下的一个哲学教学委员会着手一个大的研究项目,运用德尔菲方法,咨询46位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批判性思维专家,历时两年,经过六轮磋商,最终就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诸多事项达成一些共识,写成“德尔菲报告”,其中关于“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共识如下:
・对广泛的议题怀有好奇心;
・注重变得见多识广并保持这种状态;
・善于把握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信赖理性的探究过程;
・对自己的理性能力保持自信;
・对不同的世界观持开放态度;
・在考虑其他选择和意见时保持灵活性;
・理解他人的意见;
・公正地评估推理;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偏好、成见、成规、自我中心或社会中心的倾向;
・谨慎地悬置、做出或改变判断;
・当诚实的反思表明有必要做出改变时,愿意重新考虑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3)指在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人们做出合理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方法和策略。例如,美国学者恩尼斯(Robert H.Ennis)曾列出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所具有的如下技能:集中关注某个问题;分析论证;提出并回答解释性问题或挑战性问题判定资源的可靠性观察,并对观察报告进行判断;演绎,评估演绎;归纳,评估归纳;做出价值判断,并对它们做评估;给词项下定义并评估这些定义;给未陈述的假设定性(一种既归属于澄清同时在某个方面又属于推理的能力);考虑前提、理由、假设、见解,以及其他那些他们不认同或怀疑的命题,并从它们出发做推理一一而不让他们的不认同或怀疑干扰他们的思考(“假设性思维”);在做一个决定并为它辩护时,整合其他技能和倾向;以一种与情境匹配的有序方式进行;对他人的情感、知识水准,以及精细程度保持敏感在讨论和表达(口头的和书面的)过程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包括以适当的方式运用“谬误”标签,并对它们做出反应。在这些技能中,前十二项是构成性技能,后三项是辅技能。
在上面提到的德尔菲报告中,美国专家就批判性思维技能达成如下共识: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理(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调整(self-regulation)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其中,解释是指“领会和表述各种经验、境况、数据、事件、判断、公约、信念、规则、程序或标准的意义或重要性”,包含的子技能有:分类,破解意涵,澄清意义。分析是指“从陈述、问题、概念、描述以及其他旨在表明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观点的各种表达形式之间中,识别出所意向的或实际的推理关系”,包含的子技能有:检验观点,识别论证,识别理由。推理是指“找出并夯实得出合理结论所需的因素;形成猜测和假设;考虑相关的信息,从数据、陈述、原理、证据、判断、信念、观点、概念、描述、疑问或其他表达形式中推导出结论”,包含的子技能有:寻求证据,考虑多种可能性,得出逻辑有效的或可以辩护的结论和主张。评估是指“评估可信度和逻辑性,包括评估各种用于说明或描述个人的见解、经验、处境、判断、主张的陈述或其他表达形式的可信度,以及各种主张、描述、疑问或其他类似表达形式之间的实际或所意向的推理关系是否合乎逻辑”,包含的子技能有:考察论断的可信度,考察论证中所用的归纳或演绎推理的质量。说明是指“既要在多个层面陈述和论证自己的推理结果,顾及证据性、概念性、方法论、标准以及背景因素;还要能以合理的论辩形式展示推理过程”,包含的子技能有:陈述结果,为过程的合理性进行辩护,陈述论证。自我调整是指“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认知活动、这些活动中使用的元素,以及所得出的结果,特别是将分析和评估技能用于自己的推理判断,来质疑、确认、验证或修正推理过程和结果”,包含的子技能有:自我监控,自我修正。
(4)指作为这场运动结晶之一的一门新的大学教育课程。一些社会因素促成了这一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风云激荡,越南战争、种族隔离、性别歧视、性解放等等,成为各种社会势力竞逐的热门话题,各种观点的交锋与论战空前激烈。学生要求有一门课程告诉他们,如何去分辨关于这些话题的观点或论战的合理性,评判它们是否概念清晰、根据充分、论证合理或有效,等等。批判性思维课程就是一些大学教师为呼应这个要求而尝试开设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逻辑教学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c人们的日常思维相关”。迄今为止,这门课程仍未定型,不同作者所编撰出版的教科书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内容差异很大。按照我的理解,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论证分析理论,谬误辩驳理论,概念定义理论。
作为参考,有必要提及“德尔菲报告”中专家们就“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达成的如下共识:
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有目的的、自我调整的判断,它导致针对它所依据的那些证据性、概念性、方法性、标准性或情境性思考的解释、分析、评估、推导以及说明。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探究的工具。它本身是教育中的一股解放力量,也是人们的私人和公共生活中强有力的手段。尽管批判性思维不等于好思维,它却是无处不在、自我矫正的人类现象。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习惯上是好奇的,见多识广,信任理性,心灵开放,灵活,能公正做出评估,诚实面对个人偏见,审慎做出判断,乐于重新思考,清楚争议所在,有序处理复杂问题,勤于寻找相关信息,合理选择标准,专注于调查询证,坚持不懈地寻求被探究的主题和情景所允许的精确结果。所以,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意味着朝这个理想目标努力。它把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与培育如下倾向相结合,这些倾向持续地产生有用的洞见,并且是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
这个表述过于冗长,也不够清晰,好在他们给出了一个更简单的表述: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共识:
有目的的、反思性的判断,
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合理考察,
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
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所谓“创新”,大致是指:发现旧理论、旧技术、旧产品等等的毛病与缺陷,提出待解决的新问题,随后提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或新产品。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批判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有一种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即它和创新是相互冲突的。因为有人认为,“创新”意味着“制造”“生成”等,而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否定性的,只能用来发现缺陷和不足,它所强调的“批判”似乎会导致对创造性的破坏,从而不能使人做出系统的理论建构和新的实践操作。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通过严格检验和批判来挑错的探索方式,正是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做法,是促进认识发展的更有效的方法。阻碍认识发展的不是发现错误,而是不去发现错误;没有什么比发现错误能更快促进新理论的产生。”我下面将论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体表现在:
(1)新问题的提出需要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至少有以下类型:第一,发现了新的事实材料是已有理论不能解释的,或者是与已有理论相冲突和矛盾的。第二,已有理论之间的冲突,如某一领域内一个理论与另一个理论之间不一致。第三,已有技术产品的性能与目标用途之间的差距。第四,某些领域或用户有特殊需要,但尚没有与之配套的相关产品,如此等等。而发现这些问题和困境,则需要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很难想象,一个思维板滞、性格保守、懒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他的头脑里会有什么问题。他只习惯于在固有的思维轨道中滑行。相反,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习惯的人,通常视野开阔,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找错和挑刺,能够不断发现旧理论和旧做法的问题、毛病和缺陷,从而产生解决它们的需求、冲动和欲望。
(2)新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批判性思维,包括技能和精神气质两方面。
对旧理论、旧做法的审慎思考,找准其问题、缺陷、毛病之所在,是提出正确解决方案的先决条件。例如,伽利略在考察亚里士多德的“物体的重量与物体的下落速度成正比”的学说时,就通过思想实验,推出它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在真空条件下,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的新学说。在这个过程中,就使用了归谬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怀疑、探索和实验求证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具有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习惯的人,绝不会把“熟知”看作“真知”,把“司空见惯”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其思维总是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头脑里新观念和新想法像潺潺小溪一样涌流不息。
(3)批判性思维者能够避免“一厢情愿的思考”,后者是成功创新的大敌。
有些人在面对自己的创新时,因为与自身的利益直接相关,总是逃避批判性思维,具体表现在:喜欢听好话和赞扬的话,不喜欢听批评和不同意见;总是找有利的证据,回避或忽视不利的证据,对后者极尽敷衍搪塞之能事,结果导致创新失败。而具有强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习惯的人,即使面对自己的创新性理论或方案,也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在寻找支持性理由和证据时,并不忘记做反向思考,尽可能设想出反面证据或反驳意见,并提前对它们做出答辩或构想解决方法。在自己的理论、方案已经成形后,从两个方面对其做批判性检验:一是做“验前评价”,从逻辑上考察它与已有理论、方案的关系,弄清楚其相对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二是做“验后评价”,即把自己的理论、方案交付实践检验,根据检验的证实或证伪的结果,对自己的理论、方案做出重新分析,或做出调整、补充、修改,使其完善,或干脆加以放弃,提出新的替代方案。这样反复尝试的结果,最终总能导致创新的成功。我常说这样一句话:聪明人总会找到自己的道路。
“德尔菲报告”中提到了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五个基本步骤,从中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并不妨害创新,相反有助于创新,甚至本身就是创新,至少包含创新的成分:
第一步:I=Identify,即发现问题,设定次序;
第二步:D=Determine,即决定相关信息,加深了解;
第三步:E=Enumerate,即列出备选方案,预测后果;
第四步:A=Assess,即评估场合背景,做出初步决策;
第五步:s=Scrutinize,即审察整个过程,进行必要自我纠正。
四、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气质、倾向、习惯、能力的培养,对其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大学里某门或某些课程来完成,也不能仅靠某些教师和管理人员来实施,而需要整个大学体制的协同合作,需要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我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这样改革:大学生在头两年偏重于接受文理通识教育,后两年主要接受专业教育,并把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我提出如下七条具体建议:
(1)开设一批文理通识课程,分成不同的板块。我提请注意以下事实: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求职的范围广,工作的流动性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从事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所学的专业,很多人将做与他们大学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工作。为了使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贡献,必须让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具有可迁移性(transferability)。这就要求我们适当地淡化专业,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把后者分成不同的版块,如语言与写作、人文教育、公民教育、科学教育等,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板块中选修。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大学生走出校门的适应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特质。
(2)建议给大学生普遍开设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最好是小班教学,培养他们的严格的理性精神:从清楚明白的概念和问题出发,清楚地、有条理地思考,按程序操作,按规则办事,一步一步来,并且能够识别、反驳诡辩和谬误。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及其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可通达性,促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促成问题、争议和困境的有效解决。
(3)建议给大学生普遍开设“经典阅读和写作训练”课程,在事先精细阅读的基础上,安排课堂对话和讨论,要求他们就文本提出中肯、相关的问题;在讨论中自信、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对文本的重要思想作出释义和阐发时,进行逻辑说理和文本支持;倾听并尊重其他讨论参与者的观点;在协作性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新的更丰富的理解;进行持续连贯的思想讨论;将不同文本相互联系,并联系人类经验、个人体验和当代社会现实从事创造性写作。
(4)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大学之“大”就在于它“无所不包”(universal)。大学校园里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讲座,有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有活跃的学生社团及其活动,有丰富多彩的信息、知识、思想的流动和传播,有不同观念和思想的交锋和对撞,由此给他们提供众多选择,使他们在其中培养兴趣,发现爱好,启迪思考和探索,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滋养智慧。
(5)大学课堂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而要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所有大学教师都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要挖掘引发这些知识的底层思想和隐含预设。要允许和引导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交流和对话环节。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讲授“公平和正义”课程时,即使面对上千名学生,也引入讨论和对话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安排一些小班教学,以便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考试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创新,少用记忆性考试,多用智能型考试。
(6)引导学生做探索式学习,边学习边研究。可以设置一些本科生小型研究课题和小额研究基金,为他们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其研究活动,为他们组织小型研讨会或辩论会。办一些学生刊物,发表其习作或探索性成果。未来的爱因斯坦、霍金、乔姆斯基、哈贝马斯、村上春树等就是从这些初级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和《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9〕22号)等精神,进一步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扩大家政服务消费,根据《商务部 财政部 全国总工会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商商贸发〔2009〕2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家政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的方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结合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综合运用家政服务工程促进政策,落实家政服务培训补贴,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广泛调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扩大家政服务消费,推动家政拓展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开始,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持一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逐步建立“财政政策引导、商务整合资源、工会妇联打造平台、社会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使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普遍得到培训,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09年扶持60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
(二)主要任务
1、依托工会妇联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对不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将用工需求报所在市商务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下同)并签订承诺安排就业的相关协议后,委托所在市工会妇联组织进行人员招募,由符合条件的工会妇联培训机构按《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见附件1)组织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并经所在市商务、财政、工会、妇联部门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另文,下同)后,由企业按承诺安排就业。
2、支持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招收员工,到所在市商务部门登记备案,依托自身资源,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并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妇联部门验收后,由企业优先安排就业。
三、培训机构认定
(一)家政服务培训实行定点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按以下程序进行: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向所在市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工会、妇联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审查,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会、省妇联择优分批推荐培训机构。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会、省妇联通过专家评审(或招标)方式在推荐培训机构中确定首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社会认可、能承担相应培训任务的定点机构,并做好合理布局。同时报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二)定点培训机构需具备的条件
1、承担培训任务的工会妇联培训机构:应具有较强实力,信誉好,家政服务培训体系健全。基本条件是:(1)有法定的办学资质,有1年以上的家政服务培训经验;(2)有3名以上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不少于1000m2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年培训能力在500人以上;(3)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4)能为学员建立详细档案,并能为家政服务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2、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应具有较强实力,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经验丰富。基本条件是:(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自主招收员工;(2)有实施培训师资、场地、设备设施,有不少于1000人次的培训经验;(3)能够为所培训人员安排就业,有全程跟踪家政服务员服务情况的能力;(4)能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建立专门档案。
四、资金支持标准及支持方式
(一)培训补助。家政服务员按照国家培训大纲在指定机构完成培训并就业的,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妇联部门验收合格,给予培训经费全额补助。培训经费标准由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依照我省有关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标准分档确定,报财政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备案后将向社会公布。
(二)资金申报及下达程序
(1)资金的划拨。省财政厅根据各地家政服务培训进度按在财政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备案的补贴标准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市财政局。
(2)补贴资金的申报。工会、妇联培训机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持有关材料到所在市商务主管部门、财政局申报。申报材料包括:补贴资金申报表、申请者培训资质证明、商务部门备案记录、包含学员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的培训档案、验收合格凭证、家政企业与学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申请者银行账户等。
(3)补贴资金的审核及兑付。各市商务主管部门对补贴资金申请进行初审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后下达补贴资金。市财政局在接到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审核及兑付工作。对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接到申请后的6个工作日内与市商务主管部门或申请者沟通答复。
(4)补贴资金清算。2010年2月底前,各市财政局核实汇总本地区2009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省财政厅审核清算。
六、组织机构
成立安徽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省商务厅分管领导任组长,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等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名单见附件2)。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
各市也要成立相应的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负责推进“家政服务工程”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七、任务分工
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家政服务工程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审定家政服务定点培训机构名单,拟定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标准及相关重大事项,组织领导全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工作。
省商务厅:负责制定全省家政服务工程工作方案,加强与各相关方面的沟通与磋商,协调各市商务部门做好家政服务培训的组织工作,督促检查全省“家政服务工程”工作进度。
省财政厅:负责全省家政服务工程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清算及监督管理。
省总工会:根据不具有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用工需求,通过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由指定的工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督促企业安排就业。
省妇联:发动全省妇联系统可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可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家政服务工程。
八、实施进度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一是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二是发放宣传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发放宣传单,动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
(二)调查摸底阶段。由商务部门牵头,充分发挥财政、工会、妇联等各自优势,7月底前,对全省有法定办学资质的家政培训机构和从事家政服务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调查,依托各市家政服务平台,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师资信息库和劳动用工信息库。
(三)申报认定阶段。各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工会、妇联部门对申请家政培训的企业资格进行审查,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会、省妇联分批择优推荐(需报送定点培训机构申请报告、推荐表、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办学许可证、各项规章制度、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样本、教师资格证等资料)。7月底前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会、省妇联通过专家评审(或招标)方式在推荐企业中确定首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社会认可、能承担相应培训任务的定点机构,并做好合理布局。同时,报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备案和向社会公布。
(四)组织培训阶段。请各市于8月15日前将培训计划报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办公室。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将根据全省培训任务和各地上报的培训计划等确定各地培训任务,并于8月中下旬下达培训任务。请各地按照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下达的培训任务组织本地区的家政服务员培训,要求各市于11月底前完成2009年家政服务培训任务。省财政厅根据各地家政培训进度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市。
(五)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元月前组织召开全省组织家政服务业总结大会,总结和宣传工作中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六)监督检查阶段。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会、省妇联将配合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对各市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采取明察或暗访的形式,对定点培训机构每年进行至少一次专项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严禁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一经查实,财政部门将追回或停止拨付补贴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1、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
2、安徽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3、安徽省家政服务定点培训机构推荐表
附件1
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之一。为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实现就业,提高社会就业率,规范家政服务行为,提高家政服务质量,现结合目前我国家政服务员的实际状况,制定本大纲。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见表1。
表1: 家政服务员的培训方式与比例分配
集中培训自 学总学时
理论知识培训学时专业技能培训学时百分比学时百分比
245653.33%7046.67%150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师资队伍
由资深家政专业人士、优秀家政服务员或家政学及其相关专业(如烹饪学、营养学、护理学等专业)讲师以上职称(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
五、考核要求
(一)考核内容和比例
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25分,采用笔试(选择题、正误题、论述题)方式考核;专业技能部分75分,考核方式按照考核标准设定,由2-3人组成考评小组进行技能操作考试,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总分60分以上,且基础理论成绩不少于15分,专业技能成绩不少于45分为合格。
(二)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六、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表2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要求及时数
教 学 内 容 纲 要教学要求学
时
了
解掌
握应
用综
合
基础理论知识——集中培训部分
第一章 家政服务概述
一、家政服务行业的定义
二、家政服务分类
三、发展家政服务的意义√ 1
第二章 家政服务员职业操守
一、家政服务员道德修养
二、家政服务员行为准则
三、家政服务员职业心态
四、家庭人际关系基本知识 √4
第三章 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
一、民法常识
二、劳动法常识
三、妇女权益保障法常识
四、未成年人保护法常识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常识
五、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六、食品卫生法常识 √6
第四章 安全与卫生知识
一、人身安全与自我保护
二、家庭防火防盗防意外
三、交通安全知识
四、安全用电用气用水知识
五、家政服务员个人卫生
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准则
七、饮食卫生常识 √ 7
基础理论知识——自学部分
1. 家政服务员职业操守
2.《劳动法》、《消费者劳动权益保护法》等√ 30
专项技能——集中培训部分
第五章 礼仪习俗
一、家政服务员仪表仪容
二、家政服务员言谈举止
三、日常生活礼节
四、社会习俗简介 4
第六章 家庭清洁卫生
一、家居常规保洁
1.常规保洁的质量要求
2.家居保洁的流程
二、专项保洁
1.打蜡流程
2.家具保洁
3.厨房保洁
4.卫生间保洁
三、日常消毒
1.餐具消毒
2.居室消毒
3.居室杀虫、灭鼠的流程 √ 8
第七章 家庭烹饪
一、烹饪质量标准
二、一般烹饪流程
三、原料选择与采购
四、日常采买记账
五、刀工和配菜
六、主食制作方法
七、家常菜烹制 √ 12
第八章 衣物洗涤收藏
一、洗涤织物的分类鉴别
二、洗涤的步骤和质量标准
三、洗涤的方法
四、服装的熨烫
五、衣物的收藏
六、高档衣物、皮草修补 √ 8
第九章 家用电器使用常识
一、洗衣机的使用与维护
二、电冰箱的使用与维护
三、电视机的使用与维护
四、空调器的使用与维护
五、其他家用电器的使用 √ 6
第十章 家庭宠物植物养护
一、家庭宠物饲养
二、花卉树木养护
三、家庭插花知识 √ 6
第十一章 家庭护理
一、照料老人
一、婴幼儿护理
二、孕产妇护理
三、病人护理 √22
专项技能——自学部分
烹饪技巧 √ 10
服装织物洗涤收藏 √ 10
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 √ 10
家庭宠物植物养护 √ 10
学时总计150
八、其它
本培训大纲由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组织制定
附件2
安徽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张光建 省商务厅副厅长
副组长:左 俊 省财政厅副厅长
牛和桂 省总工会巡视员
李素萍 省妇联副巡视员
成 员:鲁 伟 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副处长
杨前炉 省财政厅企业处副处长
卞长虹 省总工会保障部部长
李维玲 省妇联发展部部长
省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鲁伟副处长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3
安徽省家政服务定点培训机构推荐表
培训机构名称(盖章)
培训机构地址 邮政编码
法人代表(姓名) 组织机构代码
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
许可证核发部门及时间 许可证编号
许可培训项目
培训场地地址及面积(O)
培训设备设施
年培训能力 已培训人次
教职工总数 其中:专(兼)职教师 其中:管理人员
是否能为培训合格人员安排就业
市商务主管部门、财政局、工会、妇联推荐意见
年
月 日
省家政服务工程推进小组审定意见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华盛顿协议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05-08
从一名工科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良好的工程教育背景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工科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如何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性课题。为此,工程教育评估(或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世界各国提高和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政府和社会公众认可,并为国际间相互承认同类专业学历建立了实质性的等效基础。
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是指不同国家的工程教育评估结果相互承认,表明互认国之间的工程教育质量等效。文章通过介绍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关系、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美国工程教育评估和中国工程教育评估的基本情况等,阐述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评估与国际互认的情况。
一、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关系
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各国的条件和流程虽有不同,但都需要保证最基本的条件。以英国为例,英国工程师管理局(Engineering Council,简称EC),提出了成为注册工程师的2个基本条件:1)通过专业教育,具有良好专业支撑知识和理解能力;2)有良好的执业发展与经验。申请者要成为注册工程师,需通过书面材料和面试证明满足上述条件。而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的前提是取得通过评估的专业学位,如没有该学位,则需通过英国工程师管理局的相关考试①。
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师注册程序一般要经过5个步骤:合格专业教育专业工作实践执业资格考试登记注册继续教育。
可见成为注册工程师的前提是“合格专业教育”,而保证合格专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专业教育评估(或专业教育认证)。表1列出了中、英、美三国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执业注册的对比。
工程师注册制度与高等工程教育评价密切相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从表1可知,在英国和美国,注册工程师的必备条件是获得经专业认证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这种连贯一致的制度体系不仅使高等工程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培养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人才,也为注册工程师制度提供了质量保障,使教育界与工业界密切联系,让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工程师的成长,使培养的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
工程教育评估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教育走向世界,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相互承认的平台。协议国(或地区)的工程教育质量在实质上等效,毕业生的学位在协议国(或地区)间得到认可,在申请成为协议国(或地区)注册工程师时享有同等待遇。
二、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
互认是评估结果的对等。以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例,从评估组织、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这三要素进行对比,观察中英在工程教育评估上的特点和共性。
(一)评估组织
在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组织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Civil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NBCEA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由当时的建设部根据执业注册工程师制度的需要组织实施。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评估工作针对当时的专业定位(即建筑类专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向宽口径方向发展,专业定位也拓展为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2004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给出了评估委员会章程、评估标准、程序等。同时指出,评估委员会由21~27 名委员组成,来自高校和工业界的委员各占一半。
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工作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简称QAA)负责,该机构提出学历与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指南等②。专业评估和工程师资质鉴定则统一委托工程师委员会(Engineering Council,EC)负责③。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由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师学会组成的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Joint Board of Moderators,JBM )组织实施,该委员会由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英国道路工程师学会(IHE)和英国道路与交通学会(CIHT)联合组成④,其成员一半来自高校,另一半来自工业界。
(二)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互认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国在国际互认中,强调对评估内容的实质性等效。在中国,称为评估标准;在英国,称为鉴定标准。
中国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体现了对未来职业注册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评估标准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20个观测点,见表2。
英国《高等教育专业鉴定标准》(UK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Engineering Council)是以工程师注册为导向的工科专业共同遵守的鉴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工程学会制订了针对个别专业的鉴定标准,即从工程一般性标准具体落实到个别专业的特殊性标准。表3列出了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鉴定)标准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从表中可知,中英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中国更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但在侧重点上,英国的鉴定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效,强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工程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强调了其他通用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国内办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在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学习效果考察和学生能力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已成为视察重点。
(三)评估程序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程序执行。
(1)申请与审核。各学校志愿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报告,每年一次。
(2)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对评估指标中各项内容进行鉴别并加以说明,以备审核。
(3)视察。视察小组由4~6人组成,进校作不多于4天的现场访问。视察小组需会晤教师和学生,访问图书馆、工作室等,查阅考卷,了解评分策略,审查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然后写出视察报告。
(4)审核与鉴定。根据审核与视察结果得出评估结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有效期和重新申请的期限。
(5)申诉与复议。申请学校如对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上级主管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复议决定。
在英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高等教育专业鉴定》中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提出申请并被接受,初审书面报告,现场访问,鉴定结论——通过或者不通过。鉴定有效期一般为5年,或短于5年,特别是对新专业点。鉴定结论根据鉴定标准得出。与中国不同的是,没有申诉和复议阶段。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
因为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是完全等效的,1998年5月18日中国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分别签署了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⑤⑥。在这两份协议书中,双方认为NBCEA和JBM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大体一致。双方相互承认由中国NBCEA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JBM鉴定通过的土木结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认为以上学位符合中国结构工程师注册资格,能达到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资格的学术要求。持有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提出申请成为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或申请成为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时,享有对等地位。该协议书涵盖的专业点包括已被双方各自评估通过的专业点和在今后的评估或再次评估中获得通过的专业点。
上述两个协议的有效期至2003年止。为延续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 2011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与英国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的各学会授权的IStructE签署了关于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⑦,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与英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实质性等效,开启了中国工程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先河。
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还得到新加坡承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颁布了经专业工程师委员会(Professional Engineers Board)鉴定的“专业工程师认可资格通告”,该通告于2009年12月30日颁布执行⑧。该通告给出了获得新加坡认可的工程教育专业点,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在此通告中,中国大陆的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共15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获得认可。这表明中国上述15所评估通过的高校与世界上其他知名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新加坡具有同样被认可的专业教育资质。中国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是目前新加坡承认的中国大陆工程教育唯一的专业学位,这再一次表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经率先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
四、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⑨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由美国ABET牵头,旨在确认不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等效,从而实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认证。《华盛顿协议》的意义在于一国的工程教育得到另一国认可,并被另一国注册工程师机构认同为接受过合格专业教育,可申请成为该国注册工程师。
《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其工程学历基本相同。
《华盛顿协议》每两年联合其他协议成员共同召开国际工程大会,会议期间除交流和讨论有关重要事项外,还讨论有关预备会员和正式会员的吸纳事宜。《华盛顿协议》规定,各申请组织首先被接纳为预备会员,在成为预备会员2年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对新会员加入拥有一票否决权;递交预备会员申请的时间在每届国际工程大会前6个月;申请时,必须有《华盛顿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正式成员作为联系人和辅导者
,并在申请中有至少2个《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为申请预备会员组织提名。
协议规定任何签约成员必须为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政府的专业性社团。目前,《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方有15个(表4),中国、印度、泰国等都在积极准备申请加入该组织。中国拟在2013年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
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增加协议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五、美国工程教育评估
《华盛顿协议》的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是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中国要加入《华盛顿协议》,首先应了解美国工程教育评估的方式。
在美国,专业认证与职业实践、考试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在认证与考试的衔接上,充分认可专业认证的结论,要求申请执业注册的人员必须拥有通过专业认证院校的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背景。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可免除部分基础科目或全部基础科目的考试,而对未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则要求其必备更长年限的工程实践经验。
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s’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CPD)。1936年进行了第一次工程专业质量认证,1946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与技术专业质量认证,1980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为了更加突出认证特点和质量,更名为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ABET)。
ABET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而不是院校,不是系,也不是学位,但前提条件是该专业点所在院校已通过地区的或全国的院校认证机构认证。其原则是各专业点自愿申请。
ABET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5个“告知”:(1)告知考生和家长,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点是符合合格标准的,以便为将来成为工程师作准备;(2)告知各工学院的院长、管理者和教师,如何正确评价专业点的强项和弱点,以及如何改进;(3)告知用人单位,哪些专业点的毕业生为专业执业作好了准备;(4)告知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用在何处;(5)告知公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为公众安全着想。
ABET专业认证标准见表5,共8个方面。
ABET专业教育认证结论有9种:(1)下一轮常规认证(有效期6年);(2)需提交中期报告(典型有效期2年);(3)需进行中期访问(典型有效期2年);(4)需陈述弱项理由(典型有效期2年);(5)报告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6)访问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7)陈述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8)不予认证;(9)终止认证(应学校要求)。
六、中国工程教育评估(认证)
建立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获得工程教育学历的国际互认,是提升中国工程教育整体质量,实现工程教育“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加入《华盛顿协议》,先要经过“预备”阶段,时间一般是2年,然后才可成为正式签约组织。“预备”阶段所需条件:(1)该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签约组织的认证体系相比,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2)该组织确实具有潜在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正式签约状态;(3)有关工程教育专业的等效性在批准该组织成为正式签约组织时生效。
为此,2007年中国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组织,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分委会包括机械类、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试点工作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轻工食品类、水利类、环境类、地矿类、安全类等开始。2012年注册成立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以达到《华盛顿协议》对缔约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民间性”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确定了7个组成部分,见表6。
对上述指标逐一判别,指标结果包括:(1)P(Pass):完全达到标准要求;(2)Pc(Pass/Concern):达到标准要求,但有不确定性;(3)Pw(Pass/Weakness):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存在不足;(4)F(Fail):未达到标准要求。最终,认证的结论是: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且没有Pw项);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但有Pw项);不通过认证(指标有F项)。
七、结语
(1)专业教育评估获得国际承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被外国承认,并可与该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以
同等条件申请该国的注册工程师。
(2)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第一个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制度(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进行合格评估的专业,并率先获得国际承认。
(3)中国正积极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35号)[S].1994.
[2]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Z].2004.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新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教高[2012]19号)[EB/OL]..
Engineer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LI Guo-qiang, XIONG Hai-be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P. R. China)
一、对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的反思
(一)我国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面临的难题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中的实践环节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与工科院校之间的联系因为市场化改革以及主管部门的变化而被割裂,打破了原先企业和高校同属一个部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保证工程实践顺利开展的模式。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工程实践教育的难度。三是工程教育科学化的倾向对工程实践产生了冲击。“由于科学导向,对工程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的认识也模糊了,有的以模拟、虚拟化、演示观摩来代替,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缺失。”①如何建立起新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以此改善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环节,这个问题已提出来很久,但仍未找到答案。工科学生参与到工业界的生产实践中,一直是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解决工科学生到企业学习和实践的问题。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与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开展合作,据统计,与高校签订合作培养人才协议的6155家企业中,61.4%是大型企业,48.5%是高新技术企业①。然而随着时展,工程实践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由于技术先进、复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对工程师的知识、能力有较高要求,对人数则有限制,使到企业实习的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影响了实习效果。工程教育界需要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工程实践教育的目的,探寻弥补工程实践要求和实践条件之间现实差距的新路径。
(二)对工程实践的再认识工程实践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是使工科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得到发展。包括更好地学习、理解、应用知识;提升组织领导、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处理复杂关系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观,树立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等。现有的企业实习很难实现上述全部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学校应当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担负实际责任,并且体验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这样的工程实践项目不一定在技术上最先进,也不一定与学生的专业完全对口。关键在于项目是真实的、完整的,具有现实中的复杂关系;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对社会有实际贡献并直接体验到这种贡献。
二、EPICS的产生与成效
(一)EPICS产生的背景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工程系统日趋综合化、复杂化、国际化,这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不仅要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而且要鼓励工科大学生从跨入大学校门之初就投入到工程领域的真实世界中去。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策略在美国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到上世纪末,有46%的中小学报告参与到服务学习的活动中③,越来越多的大学也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美国工程教育共同体对工程教育相关问题反思后认为,虽然毕业生拥有较强的技术背景,但是缺乏职业成功需要的其他技能。他们一致认为,学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在团队环境中工作,有效沟通,与客户合作,管理项目,辨识影响工程项目的相关问题(如伦理、法律和环境等),以及与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社会环境的人共事的能力。④依靠传统工程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对上述挑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新的课程结构来满足这些要求,既要继续维持学生深厚的技术素养,同时也要创造新的经验,发展附加的能力。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社区服务组织必须利用技术来改善和协调他们所提供的服务,需要寻找一种长期的、低成本的、拥有个性化技术支持的项目。EPICS的创立满足了大学与社区的相互需求,使双方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该项目的愿景是通过建立这种合作关系使双方受益。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长期的、大规模的、来自真实世界的工程项目取得学分;同时也造福社区,为社区合作者提供低成本的技术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①EPICS最初是在1995年秋季由普渡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院发起,开始共有40名学生组成项目团队。此后该项目的规模稳步发展,目前普渡大学每学期都有超过400名学生组成约33个团队参与到EPICS当中。同时,普渡大学也是全美EPICS总部,有22所大学和学院加入这一项目。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推动服务学习在工程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一方面向为创立和实施EPICS作出突出贡献的普渡大学教师颁奖,扩大EP-ICS的影响;另一方面投入资金支持相关大学开展EPICS,促使EPICS在更多高校推广。EPICS先后获得来自联邦、企业和校友的资助,累计超1000万美元。
(二)EPICS实施的范围EPICS已经在社区内得到了有效实施,实际上,这种教育模式还可以扩展到地区、全国甚至是国际的层面。当地社区项目。实施EPICS最常见的地方是在当地社区,这样有许多优点。如寻找项目地点和社区合作伙伴都很方便;更易于维护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交通和物流更便捷;学生真实感受到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益于社区;在当地社区看到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工程问题往往就在“身边”,而不仅是从新闻上看到的遥远的地方。地区项目。有些EPICS是在当地社区以外完成的,这些项目可能涉及地区或区域组织的范围,与之相关的合作关系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让学生获得更大范围的体验。教师们或者学校会利用在其他领域的相关联系人,通过与区域和地区组织合作来安排这样的项目。美国赠地学院通常与州政府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会利用这种关系加强同本州的相关机构合作。例如,普渡大学建立了与印第安纳州人居组织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州政府组织的建设项目。国家项目。与区域项目相似,国家合作关系提供了扩大EPICS的范围和影响的机会。EPICS与非营利组织———人类家园国际组织的合作就是国家合作伙伴关系的典型例子,普渡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与其全国总部合作,设计和交付信息管理项目,该项目能分发信息给全国各地的机构。国际项目。这是涉及范围最广的项目,教师通常把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等内容整合到项目当中,并组织学生团队到国外实施项目。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能够获得跨文化体验和全球化的视角,而且这类项目对发展中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使学生和项目所在国家双方都获益。国际项目的物流和资源问题比较复杂,但也有很多成功的模式。例如,工程师无国界组织主要致力于应对社区发展中那些基于工程问题的挑战,包括清洁饮用水、适当的卫生设施、电力的持续供应等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问题。
(三)EPICS对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EPICS是长期服务社区的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已有的实践证明它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们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收获。首先是技术技能。每个项目都具有显著的技术挑战,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和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技巧。其次是知识整合能力。由于项目的范围和规模一般有可能超越传统的课程,学生们必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定义和解决不够明确的问题,这些经验能够促进他们的分析思维和组织知识能力的发展。第三是沟通能力。每个项目都有书面报告,口头建议和进度简报,需要经常与项目合作伙伴、顾问沟通和在团队内部沟通。第四是团队合作经验。由于项目规模较大,团队合作是主要的工作方式,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分解一个大问题,分配和调度子任务,以及再把各部分集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也明白项目的结果依赖于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努力。第五是资源管理。每个项目的建议书必须考虑到合作伙伴的资源及所需设备、空间等条件,学生们理解了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约束。第六是客户意识。项目来源于当地社区服务机构,他们的满意度是衡量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学生们能认识到向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重要性。第七是扩大对外界的关注。通过与工程学术界以外的人员合作,学生们会进一步了解他们将要踏入的大学之外的世界。第八是职业伦理。与项目相关的工程活动涉及到合作伙伴、客户、团队成员等多个人群,学生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必须严格遵循职业伦理原则。①EPICS与企业实习是两种不同的工程实践模式,各有侧重。前者主要是利用工程技术来帮助社区发展,尤其是解决欠发达地区的民生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更多在价值层面上,而不是先进的技术。后者着力于提升学生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关注学生在工业界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两种模式相辅相承,不能替代。事实上,美国大学工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既参加EPICS,同时也有企业实习。EPICS是工程实践的一种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普渡大学的EPICS
(一)普渡大学EPICS的特点普渡大学作为EPICS的起源地,经过长期实践,其EPICS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与社区组织紧密合作。每一个EPICS团队都有一个社区非营利性组织作为项目合作方。从发现并明确合作伙伴遇到的技术问题,再到最终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和支持系统,EPICS团队与项目合作方始终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保证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服务。合作方关于项目的观点、建议和对项目系统开发利用情况的反馈,为每个项目提供真实的工程背景。在大多数情况下,项目团队都能为合作方提供低成本的工程系统,为合作方更好地服务社区提供技术援助。良好的社会效果更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大学-社区合作伙伴关系是EPICS的核心。选择社区合作伙伴及合作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四项标准:(1)重要性,不是所有项目都值得开展,应该选择能为社区带来最大利益的项目。(2)挑战性,项目要具有一定难度,但也要在工程系本科生的能力范围内。(3)长期性,项目最好持续几个学期,这样既可以在学术方面给予学生广泛的设计体验,也可以帮助合作伙伴解决对社区有重大影响的问题。(4)责任性,这是项目的关键因素,合作方承诺与学生共同确定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并持续提供批判性反馈。每年大学都参照这四项标准遴选新的社区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新项目的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既有教师发起的项目,又有学生建议的项目。伴随着EPICS在社区的知名度扩大,当地社区组织也会提出项目建议。大型和垂直一体化团队。每个EPICS团队都由8-20名学生组成,以便能够承担较大规模并对社区有重要影响的项目。这种大型团队采取垂直一体化的配置方式,由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混合组成。团队既需要掌握更多和较高级技术的成员,以适应项目对复杂技术的要求;也需要资历较浅,但能了解整个项目并在未来的学期担负主要任务的成员,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最终达成项目目标。通常,由大四学生担任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大二和大三学生承担主要的技术性工作;大一学生主要负责了解项目合作方的需求,参与团队工作并跟踪团队的任务,为将来承担主要技术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做准备。学生长期参与。学生参与EPICS最长可达7个学期,即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加入团队,一直持续到毕业。每年都会有大一新生或者大三学生加入EPICS团队,顶替因毕业或其他原因离开团队的学生。在EPICS团队中形成了高年级学生和团队顾问培训、指导新加入成员的机制,这种机制不仅使团队有良好的持续性,确保有效地完成大型项目,同时也使每个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和体验不同的角色,从新手到设计工程师再到团队领导。灵活的学分制度。参加EPICS的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可以获得1个学分;大三、大四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承担的工作量可以获得1或2个学分;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由于担负较多技术和组织责任,可获得两倍学分。不同学院或系对学分的计算方式不同,学生毕业所需的学分也不同。例如,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要求学生完成6个选修学分,3个高级设计学分;而机械工程系的学生需要完成技术选修的6个学分。多学科团队。大型的EPICS团队通常能够容纳多个学科的学生,这是由项目需求决定的。例如,为残疾儿童或成人研发援助器械的团队就会吸引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儿童发展和护理专业的学生。EPICS团队成员的专业可能分布在工程学科和非工程学科,目前已有超过20个专业的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土木工程、航空、生物医学,以及工业工程、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听力学、英语、护理、视觉设计、林业和自然资源、化学、管理等。EPICS团队每学期通知,招募项目所需要的学生和对学科背景的要求。学科交叉已被证明对团队开发和提品及服务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学科的学生在一起工作,共同去实现一个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程的设计体验。为学生提供全程的设计体验是EPICS的重要价值所在。对于每个项目,学生都要从识别合作方的需求、明确定义项目目标入手;然后与合作方共同开展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估和反馈。这个过程通常持续两年或更长时间。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掌握工程项目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准备不同的设计方案、项目计划和管理、团队领导、技术创新、设计的修订和经济成本的考量等。作为专业工作者,项目团队需要培训合作方代表,使其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需求,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项目团队要根据合作方的需求和反馈做出合理的改变。项目交付合作方以后,团队的学生在后续学期内还要承担项目支持和维护的责任,为当地机构和组织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①。
(二)EPICS取得成功的两大因素真实情景下的工程实践。大学与社区组织基于社区的真实环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导学生加入其中,并坚持用几个学期或更长时间去完成双方合作的最初承诺。学生们意识到这些合作项目都是针对社区的切实需求展开的,如果他们的工程实践效果良好,那么最终成果将会真正地投入使用。这就对项目设计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可制造性和美观性等提出更高的标准。为了取得工程项目的成功,学生们需要解决项目中的关键性问题,例如儿童博物馆在承受数百名儿童使用甚至滥用之后能维持几个月?升级后的软件界面能否提高社区服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设计一个系统用于检测脑瘫儿童的姿势,并鼓励他们保持标准姿势,是否真能帮助他们改善姿态?在传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们面对的是虚拟客户,很少遇到上述问题,更不会去深入思考,寻求答案。所以,EPICS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让学生们面对的是真实的客户,非常有助于培养工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深刻地理解自己作为工程师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增强对工程专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这些是在教室和实验室里都无法获得的。长时间参与工程实践。在实际情况中,很少有工程项目能够在一学期的15周或者一学年的30周内彻底完成。EPICS的显著优势,就是通过学生最长可参与7个学期和一届届学生持续不断的参与,来打破这些人为界限。从项目和与社区组织合作的角度来看,学生团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精心设计和良好测试,然后把完成的项目交付给合作伙伴;他们能从合作伙伴那里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设计;他们还能深化与社区组织的合作,寻求新的机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长期持续参与工程项目使他们能够体验整个项目周期不同阶段的工作,以及从实习生到设计工程师和团队领导者等不同的角色;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加深本专业的学习并涉猎其他学科领域,去感受工程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发展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专业能力。EPICS的企业家顾问还倡议,利用较长的项目周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追求项目的商业化。评估数据表明,EPICS确实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发展。①
四、改进我国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环节
分析美国大学的EPICS,对改进我国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环节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转变对工程实践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科院校应适应新的形势,转变和深化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根据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本科阶段工程实践环节的目标应该多样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先进的生产技术、现代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也要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亲身经历工程活动的全过程,理解工程对于改善民生、造福社会的重要作用。相对而言,后一个目标更加基础,但在目前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选择工程实践的场所和内容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首先,工程实践要让学生真正承担起工程项目的责任。工程教育的一些目标,如在经济、法律、文化、伦理等各种约束条件下解决工程问题,以及具备社会责任感等,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模拟作业、现场考察等方式很难真正实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才能促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深刻理解自己作为未来工程师的责任。其次,工程实践的内容不能局限于专业的界限。工程教育划分专业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精通某一领域的工作,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多方面因素,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解决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所以工程实践活动不一定过分要求“专业对口”,让学生在较宽的专业领域开展实践,对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会有更大帮助。第三,工程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工程项目的选择既要有一定技术难度,同时也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工程实践活动并不一定要做高、精、尖的项目,重要的是完整的工程项目,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实践,同时对社会有实际贡献。
(二)到有需要的地方开展工程实践在国内和国际两个范围内,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工程为提高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出解决方法。在国内的中小企业、农村偏远地区都有对工程的需求,比如给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帮助,为农村地区居民解决清洁饮用水、稳定电力、修建道路等问题。这些地方的人们更需要那些简单实用、可持续的工程解决方案,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与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并不是都要组织教师、学生到发达国家去,其实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技术服务,同样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也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一方面。我国在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中一直重视民生问题,未来的工程师们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也能使工程教育国际与国家的外交战略统一起来,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和落后、偏远地区对工程有更多需求,而且所需要的主要是成熟的技术,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应该能够胜任,这就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空间。而且这样的工程实践活动对增强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的使命感、成就感会有更大作用。
(三)探索开展工程实践的有效方式为保证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实质性参与工程项目,并对工程活动过程有完整的体验,使工程实践取得实效,需要对以往的工程实践形式进行调整。一是把工程实践贯穿于工程教育全过程,协调好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的安排,使工程实践与工程项目的进度相适应。这样学生就有较长时间和较多机会参与工程实践,能够承担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经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取得较为完整的成果。二是打破年级、专业界线组织实践团队。这不仅是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更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三是建立灵活的学分制度。在参与时间长短、完成工作量多少、承担责任大小、从事技术工作难易等方面给学生较多的选择权,使有兴趣、有能力、愿投入的学生更有积极性,让其他学生也能达到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