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时间:2022-10-08 02:1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道路绿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交通空间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美观效应、提升城市的内涵水平,同时也是人们对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改观体现,此外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展示城市文明状态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城市系统发展还不完善,造成有些城市只是注重城市道路的交通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功能,使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发展缓慢。

1 影响道路绿化的主要因素

城市道路的绿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由于运用的植物种类偏少,结构单一,造成植物观赏性不足;还有就是盲目的选择外来物种,造成成活率不高,影响景观价值,更有甚者严重影响了本区域的生态平衡;此外,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分配不足,不能展现本区域的文化和地方特色,缺少视觉和文化感知能力。

2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遵循的主要原则

城市道路空间主要是提供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休息以及相互来往、货物运输等主要功能,满足人们的出行、运输功能。而城市的道路绿化设计则是在满足以上功能之后,为增加城市色彩、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城市尘埃、噪音等作出的改进,为城市居民的良好生活以及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城市的道路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以及乘车工具的动态流量,充分体现人文景观与实际使用价值之间的结合,在提高人们视觉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行车、以及行人直接的安全行驶性。

为此,一定要做到设计的长期稳定性,即植物群落生长的合理性;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方法,优化资源设计,形成经济可行性方案;同时一定要保证城市道路最主要的交通功能,加强行运过程中的便利及安全性。

3 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方面

3.1 完成道路基本的交通运输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的道路绿地,应该首先满足道路行驶中的安全性,符合车辆及行人视线和行车净空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到防尘、庇荫和控制交通承载能力的作用。严格按照道路有关规定进行合理绿化,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及其内侧的规定范围内,树木高度不得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通透;弯道外侧树木边缘必须栽种整齐,指导行车路线。另外,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可以设置围栏、信号灯以及标示警示牌等作为行车辅助工具。

3.2 绿化道路所用植物的选择

(1)行道树的选择。行道树主要是为了美化街边环境,夏季为行人及道路遮阴避阳,为此它的选择以乔木为主。乔木主要是由于它的生命力较强、病虫害较低、便于管理而作为行道树进行栽种。同时,在众多的乔木种类里,也要选择那些观赏性较强、植株生长整齐、分支点较高、寿命长、以及叶片紧密、有较大浓荫的树种,同时尽量选择秋季变色、晚秋落叶时间集中,便于清扫以及适合冬天可观树形的树种。此外,行道树的选择,还要有一定的吸尘、净化功能,并且易于大树移植等特点,但是生长速度不能太缓慢。

(2)绿化带的选择。绿化带主要是设置在人行道、建筑红线以及分车带等地方,主要以灌木为主。选择那些株型合适,花期长,无刺、少刺植物,并且易于管理和修剪,同时具备一定的吸尘、减弱噪音功能。

(3)露地花卉的选择。为了搭配乔灌的组合与形态,一般选择宿根为主的露地花卉,重点部位采用短年生的草本花卉,但不能使用过多。

3.3 显示道路的动态园林艺术

中间绿化带、红线绿化带以及主辅分隔绿带之间是体现城市道路绿化与动态景观绿化的主要部分,但每种绿化带之间的设计方法却又不尽相同。

(1)中间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由于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的中间位置,具有双向运动的观赏性,以及防止夜间弦光影响行车的作用,为此中间绿化带一般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通过主景间的差异将大灌木以及乔灌组合起来,并合理种植枝叶茂密的常绿性植物作为减弱夜间行车对面远光灯的照射作用。此外,中间绿化带与超车道相邻,在道路的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其设计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各种植物的种植与分布。

(2)侧分隔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侧分隔绿化带位于匀速道旁边,主要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分离,对非机动车辆具有一定的庇护作用,并且承担主要的吸尘、降噪功能。它的选择一般以乔、灌、地被植物自由组合,但是要确保不能阻碍行车视野,要有高低层次感,便于污染物的扩散。

(3)红线绿化带的动态景观设计。红线绿化带是隔离人行道与外部环境的绿化区域,在道路的最外侧,主要以行人和自行车为观赏视点。当绿化带宽度大于4米时,多以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混交;当宽度大于10米时,则突出层次结构,以前后背景林为依托,丰富景色观赏价值。前景林可随行人视觉变化,在不同区域内配置多种景观特色区域,而背景林则以突出生态效益为主,种植一些经济性混交林,同时为城市环境的净化起到重要作用。

3.4 彰显地方人文景观特点

每个城市由于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地理位置各不相同,在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上,为了突出各自重点,必须针对不同道路的绿化进行规划设计,符合城市特性。在凸显各个城市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时,注重个性化设计原则,可以将各个城市的市花、特色树种为依托,以城市本土树种为基调,综合其他植物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本身的绿化赋予浓重的地域特色。通过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城市居民本身的归属感,也能使外地游客更为直观的感受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

4 结语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园林自然景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展现一个城市道路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文明成果,是作为人们对一个新的城市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窗口。为此,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座现代化城市精神面貌以及文明水平的评估,也是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好坏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设计水准。

参考文献:

[1]孟欣慧.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2]周敏.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7(12).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曹妃甸,树种调查,存在问题,建议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的骨架,不仅对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一个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1]。曹妃甸是近几年开发建设的港口工业城市,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建设,对美化城市环境、防污除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号路属沿海绿化,而且是客土栽植,在绿化树种选择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1 研究地区与方法

1.1 曹妃甸区自然环境概况

曹妃甸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一个距离海岸18千米的带状小沙洲,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曹妃甸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存在问题,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20.9℃,多年年平均气温11.4℃。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54.9mm,最大年降水量934.4mm,最大一日降水量186.9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的降水量为408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怎么写论文。曹妃甸地区冬季盛行偏西北风,频率为47%,平均风速为5.1m/s;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风,频率为49%和64%,平均风速为5.1m/s和6.6m/s;秋季多偏西南风,频率为34%,平均风速为4.9m/s。海域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可发生两次[2]。

1.2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踏查法,记录所调查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观赏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曹妃甸区一号路绿化植物种类

表1曹妃甸区一号路绿化植物的种数2种以上的科及其属种数

Table 1 Green plant species and families with more thantwo kinds of species number

 

科名

Fatalism

属数NO.of Genera

种 数

NO.of species

占总属数比例(%)

Proportion of the Genera total

占总种数比例(%) Proportion of the species total

杨柳科(Salicaceae)

2

4

4.2

6.6

蔷薇科(Rosaceae)

6

8

12.7

13.3

松科(Pinaceae)

2

3

4.2

5

菊科(Compositae)

2

3

4.2

5

木犀科(Oleaceae)

4

5

8.5

8.3

豆科(Leguminosae sp)

4

4

8.5

6.6

漆树科(Anacardiaceae)

2

2

4.2

3.3

茄科(Solanaceae)

2

2

4.2

3.3

锦葵科(Malvaceae)

2

2

4.2

 

 

3.3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

2

4.2

3.3

禾本科(Poaceae)

2

2

4.2

3.3

百合科(Liliaceae)

2

2

4.2

3.3

合计

47

60

100

第3篇

关键词:道路设计;生态设计;生态道路网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近几年,针对道路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社会各界一直在探索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如何结合。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它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技术路线,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能超出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经济发展既保持一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又要有节制,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1生态道路的理念

针对道路设计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以往经验,对道路生态化设计提出以下方案。

1.1 从规划角度考虑

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必须加强城市生态规划,使城市规划“生态化”,要考虑到城市现在和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以使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重点资源时空分布、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做好人口、城市开发强度、污染总量等的控制及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生态重构方案等的工作。

具体到道路规划方面,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合理控制城市地块开发利用,结合现有生态环境考虑城市布局;控制城市交通有序发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框架;综合考虑道路总体框架、具体走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道路进行正确定性,合理确定道路红线宽度;在考虑交通的同时,考虑生态需要,适当增加道路两侧绿带宽度。

1.2 从设计角度考虑

在道路选线阶段,综合考虑道路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道路对现有环境的破坏、分割;合理地确定道路容量,在满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增加道路绿化面积;尽量使用对现有环境影响小的材料。

1.2.1 道路线位应尽量避免穿越生态敏感区

在不得不穿越时,应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穿越方法。

1.2.2 应符合绿色交通要求

要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组织,确定道路通行容量,并尽量避免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等。

1.2.3 应树立绿化带种植先于道路修建的观念

增加道路绿化面积,尽量使用原生物种,并应树立道路两侧绿化带种植要先于道路修建的观念。

1.2.4 改进道路绿化带的排水设计方式

目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设计侧重于保护道路强度的要求,而忽略了生态设计,表现在有些设计对绿化带下部全幅铺设了土工布,这既限制了绿化带中绿化品种的选择,也影响了对地下水的补给。

1.3 从施工角度考虑

施工过程是对环境具体改变的开始,如果不合理组织,即使道路设计是生态型的,也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应以牺牲他方的生态来达到自身生态的目的,而应遵循全过程生态的原则。

2生态道路的设计方法

2.1生态道路设计的关系协调

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城市道路网骨架的组成,生态道路设计在本质上应理解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做好生态调查, 并将其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 做到根据生态原则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 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系统相适应。

2.1.1城市建设与施工区域

城市建设与施工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 一个城市总是与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 而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许多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分布不同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各城镇间存在着物流、人流、信息流等, 这些都是通过交通运输、输变电、供排水和邮电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来承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路交通, 因为道路是各种设施的载体, 它必定要穿越整个区域, 这难免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因此各城镇之间的道路联系必须从整个区域的自然条件来考虑。如东滩工程陈家镇镇区规划由生态社区、森林型商务区、国际教育研发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组成。因此陈海东路建成后两边规划为郊野森林及生态社区,绿化景观良好,效果图如图1。

图1

2.1.2城市布局与路网规划

通过路网的有机组织, 创造一个整体连贯而有效的自然开敞绿地系统, 使道路上的环境容量得以延伸。为此在城市布局和路网规划时, 应该在各动、植物园、公园景区等之间有意识地建立廊道和暂息地。结合城市开敞空间, 公园路及相关道路网络设计, 使绿色道路、水系与公园相互渗透, 形成良好的绿地系统。这样它就能与邻近建筑间因升、降温速度不一, 产生速度达1米/秒的局地风, 即林源风, 同时为城市提供有效的氧气库和舒适、健康的外部休息空间。

2.1.3自然环境因素

由于自然气候的差异, 对道路格局的影响也很大。如热带和亚热带城市的布局可以开敞通透一些, 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符合夏季主导风向的道路空间走廊和适当增加有庇护的户外活动的开敞空间; 也可利用主干道在郊区交汇处设契形的绿化带系统把风引入城市, 起到降温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而寒带城市则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城市结构和布局, 以利加强冬季的热岛效应, 降低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

2.2 市政附属工程的生态设计

为建设生态型的道路, 在分区级这一层次上,应该侧重强调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加强土地的综合利用。前者在于提高客运能力, 后者在于减少交通量, 若两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就会达到减少交通污染的目的。

2.2.1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目前,城市管理部门除了应完善公交网络规划、建设市内道路和停车场外, 还应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和专用公交车道。除此之外, 还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以提高其运行能力。如果能改善公交运营管理, 实行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联运,并保证做到迅速、准点、方便和舒适的服务理念, 居民出行乘坐公交比重就会大大提高, 也就可以使许多人从片面依赖小汽车的情况下解放出来。不仅会使城市形态和生态改观, 而且将大量节约城市道路用地。若把节约出来的土地用于道路绿化则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2.2.2加强土地的综合利用

土地综合利用, 就是在城市布局时, 把工作、居住和其他服务设施结合起来, 综合地予以考虑, 使人们能够就近入学、工作和享用各种服务设施, 缩短人们每天的出行距离,减少出行所依靠的交通工具, 提高道路环境的清洁度。

2.3道路设计中绿化的布置

根据规范规定留足道路绿地面积。道路绿化不仅是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绿化对改善城市气候, 净化空气, 促进生态平衡的功效特别显著, 所以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

2.3.1绿化的范围标准

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非常明显。在道路设计中,采用合适的道路断面和绿带宽度, 选用适宜的树种, 道路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 并不困难, 若能这样, 那道路上的热岛效应就基本消失了。

图2

2.3.2绿化对污染的防治作用

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提高大气透明度的效果最佳。由于道路上含有各种污染物不仅影响日辐射强度、日照时效, 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这些都是生态道路设计的最简单方法, 但目前很多城市只是就绿化而绿化, 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各种植物怎样配置, 才能更好地发挥绿化防治污染的作用。

2.4生态设计的创新

在地段级层面上, 主要是道路的生态设计, 它是上二个层次的继续。所以应该充分利用道路这一多维空间进行设计, 使道路上的污染尽可能在其中消纳和循环。(1)改变传统做法建设透水路面。(2)改变传统桥面做法建设防滑降噪路面,可以形成优良的表面防滑功能和一定的降噪效果, 从的道路。而降低环境及噪声污染, 改善居住环境。(3)改变传统分隔绿带形式的做法, 建设集、渗、排为一体。

3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交通污染是城市污染的第一大危害, 城市污染要得到彻底解决, 必须把生态道路理念运用于道路设计、城市布局及道路建设的全过程, 才能够实现。它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觉, 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心血和艰苦探索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李荣.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研究[J].公路工程与运输,2008(7):56.

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 发展状况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逐渐呈市场化发展。近年来,现代园林绿化企业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出现行内恶性竞争的现象。如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出其制胜的关键。所以,开源节流是必须的。运用创新的技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并且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 园林绿化的发展困境

1、近年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呈现南北、东西发展不平衡,行业间竞争十分激烈,地区间行业壁垒和外地企业准入门槛高等局面,甚至出现行内恶性竞争的现象。因此,其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资金环节薄弱、树木资源、跨地区施工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2、园林绿化企业在科学技术方面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园林绿化科技创新成果较少,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导致成本高、质量差、水平低,也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园林绿化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张对资金依赖性较高,配套资金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公司的工程施工规模及成长状况。但园林绿化行业作为一个轻资产的行业,流动资产是资产结构主要组成,因此很难进行抵押,资金门槛是限制园林绿化类企业快速扩张最主要的的因素之一。

3、对成本管理的忽视。关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多数企业把机械、材料、人力等的成本降低当做管理的重点,而忽视了对于起到重要作用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都是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才能进行的,看似清晰明确的措施,但在不合理的设计中,其实际操作后的作用并不明显,外加现今市场材料价格相对稳定,设计方案确定后就差不多能够确定项目工程总造价了,如果只是依靠施工时对材料和机械的节省,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不可行的。在现在的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对设计成本控制不重视的问题,需要在之后的建设项目中得到相应的改善。

4、养护管理不到位。“重建设,轻养管”是目前多数城市道路绿化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其一是城市道路绿化普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造成的经费缺乏,切后期维护意识薄弱。再者,从事绿化行业的工作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绿化植物特点、绿化机械使用、养护方法不专业不规范,从而导致养护在时间上、方法上的错位、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双重浪费。

5、立交桥绿化发展缓慢。由于交通发展的需要,立交桥逐渐成为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人们注重道路绿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立交桥的绿化美化。一些立交桥周围春色满园,桥身却逊色失分,了无生机可言。有的虽然进行绿化,但由于植物种类稀少,设计单调素色,缺少季相及色彩变化。城市干道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化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三 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提高园林绿化企业的科研水平,掌握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全面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提高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基础,企业是不可能真正走向成功。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才能掌握在竞争中的话语权。

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内部效率管理和外界资源整合能力是成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其一是制度与流程的固化,其二是管理者自身能力高低,其三是团队作用力的大小。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应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立足于企业实际的情况,倡导全部员工齐参与,注重控制实效,防止只是流于形式,抓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

3、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之初是成本控制的最佳时间,只有加强成本控制,才能达到园林工程的最佳成本控制效果。首先是解决问题,也就是根据园林绿化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最佳解决方案。当今的硬质铺装景观设计无论从形式格局、材料运用以及结构处理上都在不断创新。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材料、技术手段的创新 ,硬质铺装的材料不断的推陈出新,逐渐以其丰富的纹理、色彩、质感、尺度等成为整个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构成因子。所以,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分析是必然的。

4、加强道路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加强养护管理管理工作,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管理和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应推进园林绿化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在教育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园林绿化产业的机械化、精密化、智能化的进程。将高新技术与之相结合,加快园林绿化产业的科技化进程。可有这样才能促进园林绿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5、拓宽绿化面积,拓展绿化空间。转变传统的绿化理念,发展道路绿化的立体化,透视化、视觉延伸化。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发展,道路交通非常繁忙,绿化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地去发展绿化产业。使其在多样化、质量化、立体化的改革道路中不断前进。

四 园林绿化发展前景的展望

1、园林绿化种植和养护成套机械化施工设备。目前,园林绿化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工人的劳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资本-老动比率低,工人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多,从而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工作时存在应付心态,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导致树木成活的机率大幅度下降。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也呼吁人性化施工。因此,园林绿化种植机械的开发研制应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研发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人为本,园林养护机械化产品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需求量逐年递增,各种规格的新产品和品种近几年增加相当快。但某些品种,如对于园林绿化行业来说绝对专业的草坪通气机、松除草机等仍然十分短缺。此外,园林机械在现有基础上还应在操作自动化和舒适化上下功夫。在不久的将来,自动程度更高操作更舒适的智能化园林机械产品将会有大量需求。

2、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置和环保设施。现今,园林绿化行业的废弃物,主要依靠人力进行初级处置后运到指定排放点丢弃,不仅消耗时间而且浪费空间。而国外在这方面有专业的废弃物消纳设备:如树枝切片机、草坪清扫机等。而国内市场在这方面仍旧是空白。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亲产品的开发力度,完善园林绿化机械的环保性能,将污染降到最低。

3、园林绿化企业将继续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园林绿化是一个长期的环境景观工程,生态效益等并非一日而成的,其所产生的效果也非一日之寒,它将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生态景观,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上,都要走可持续化的发展的道路,这样园林绿化企业才能更加蓬勃发展。

五 结束语

总言而之,我国当代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加快和人们的居住环境趋于越来越完善,如何控制成本和运用创新的科学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优势。只有把握机遇,出奇制胜,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仍然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刘建明; 汤张潮 浅析如何控制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05期刊

[2]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西政报2012-08-15期刊

[3]孔维喜; 钱坤建; 汪国鲜; 江功武; 范月清 工程概预算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2006-09-01中国会议

[4]余敏 从上海世博会临时绿化建管浅析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2012-10-22国际会议

[5]王磐岩; 张同升; 赵彩君; 王国玉; 李梅丹 城市园林绿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论文汇编2013-05-18国际会议

[6]吴付刚; 朱丽花; 苏影勤 浅谈园林工程中实施ISO全面质量管理广东园林2007-12-15期刊

第5篇

论文主要从观赏果树的发展起源、种类品种、功能作用、配置原则、土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调查,归纳出北方地区植物配置与造景中,能较好发挥其优良特性的观赏果树的种类和品种,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出我国果树观赏栽培中的若干问题所在。

【关键词】观赏果树;品种;树木配置;园林绿化

一、北方观赏果树种类和品种

我国果树有59科,158属,670余种,品种上万余种。其中蔷薇科、葡萄科、芸香科、鼠李科、无患子科和桑科种类最多。我国是世界果树的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北方地区由于受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多栽植落叶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

1.1 落叶乔木

1.1.1 苹果(Malus domestica) 苹果,蔷薇科,苹果属,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和土耳其一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四川和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

1.1.2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山碴,蔷薇科,山碴属,分布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及江苏等省区。

1.2 灌木

1.2.1 枸橘(Poncirus trifoliate (L.)Raf.)

构橘,芸香科,构橘属,原产中国淮河流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m。

1.2.2 枸杞(Lycium chinense)

枸杞,茄科,枸杞属,原产于中国。落叶灌木,高可达1-2m。东北、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宁夏枸杞最为著名,宁夏被称为中国著名的枸杞之乡,枸杞也是宁夏五宝之一。

1.3 藤本

1.3.1 葡萄(Vitis vinifera)

葡萄,葡萄科,葡萄属,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落叶藤本植物。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1.3.2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

山葡萄,葡萄科、葡萄属,原产中国北部。落叶藤本植物。我国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有栽培。

二、北方果树资源的观赏性

近年来,城市绿化的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对城区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应用的观赏果树种类较多,其中许多种类或花朵美丽,或果实特异,或叶片多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它既能有效增加园林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持续性,又能提供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根据中国北方地区适生树种和观赏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观花果树观果果树观叶果树观枝型果树

三、北方观赏果树在园林中的应用

3.1 城市园林造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也不断增速,在城市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城市园林绿化的优劣作为判断城市发展好坏的标准之一。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有:一是城市道路绿化。二是城市居住区绿化。三是公园绿化。

3.2 休闲观光采摘园、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绿化

休闲观光采摘园、风景区及森林公园因其目的各不相同,故在绿化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风景区与森林公园绿化主要考虑注重对风景区与森林公园保护,基本没有人为破坏痕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较大。因此,在这类园林中种植果树经济效益高,可充分发挥果树的特性,对环境也没有不良影响。

3.3 居室、庭院和单位附属绿地绿化

果树盆景是果树栽培学原理与我国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通过主干整形修剪、环剥、控制根系等矮化栽培手法将果树植于盆中的栽培模式,具有不占土地、移动方便、观赏性强等特点。盆栽果树是把观赏果树种植在花盆之内,使其开花结果供人欣赏的一种栽培方式。

3.4 观赏果树在沈阳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现状

沈阳市继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后,沈阳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现在市政府不断加大绿化力度,终于使绿化覆盖率提高至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m2。如今的市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对市区内公园、广场、道路、单位和小区绿化情况调查发现,沈阳市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植物还是以传统的花草、花木居多,而对观赏果树的利用则显得不够充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单就花木而言,它虽然有着春花烂漫、夏叶葱茏的自身优势,但如果普遍、广泛地用它们来美化城市,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平淡,更难以寻觅到能够标志城市的特色景观来。

四、讨论与结论

中国的果树资源丰富,分布很广,无论在北国南疆、大小园林都可以进行广泛的栽植和引种驯化。果树的果实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而只作为一种食品来使用,近年来也只是少量的观赏应用。通过上述的综合分析,应该要认识到果实因其具有色彩亮丽、气味芳香、形态奇特等特点的独特观赏性,通过合理的配搭、布置表达不同的主题,展现各异的风情人情。果实室内装饰的应用,将会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观赏水果,这与果实的食用性并不矛盾。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将更多地选择适合园林栽培观赏的果树种类,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进行科学的艺术规划和设计,逐步克服目前观赏果树美化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使果树不仅作为经济树种种植,而且将更多地发挥它的观赏和文化价值,应用于美化城市。

参考文献:

[1]郗荣庭.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3]朱跃,胡彬.中国北方地区观赏果树种质资源与应用前景[J].山西林业科技,2009,38,2(6):54-56

[4]楼炉焕.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史丹.沈阳地区优良海棠品种筛选及繁育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6篇

关键词:pm2.5、植物滞尘、沉降、绿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不断地增加,导致环境的恶

化现象频出不穷。近年来,由于中国各大城市对pm2.5指标的质量监测持续超标,引起了人们对大气污染的普遍关注。

对于大气中的pm2.5污染,不仅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阻碍,而且对人类健康都会构成危害,然而至于如何治理pm2.5,目前的方法有很多,传统解决pm2.5的方法有(1)火电厂污染源控制(2)农作物的燃烧处理(3)工业排放污染的控制(4)汽车污染源的控制(5)植物滞尘。

自古以来,植物一直被视为空气的净化者,也许正是因此,才有了各大花卉市场借机向群众出售“吸毒植物”、“除霾植物”,城市建设中也在强调加大绿化程度来缓解污染现状。与其他传统治理方法一样,就其目前的情况而言,北京的空气污染程度并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开始让人反思植物在净化,缓解雾霾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作用。

2.分析地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位于我过、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市中心经纬度为东经116°25'29"、北讳39°54'20"。分为14个区,2县。分析区域选取为北京主城区,即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及石景山组成的城六区。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北京市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尤其在有东南风的时,空气中的颗粒物在风的推送作用下汇集到市中心,由于山体的阻挡,使大气颗粒物无法得到扩散从而加重了城区的污染。

2.2气候条件概况

北京的气候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干燥寒冷,春、秋两季时间短暂。冬季西北风,春秋多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夏季是北京的主要降水期,占全年降水量的3/4,降水集中在东北与西南部,本次分析的区域即平原及部分山区的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2.3社会概况

据调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北京许多各大产业的发展依托自然环境的支持,不可避免的对环境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北京发达的交通系统,使得2012年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20万辆,而且数量还在不都每年增加中,汽车尾气也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4空气质量概况

图1-5,是《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中2006年北京大学实验组大气pm2.5来源解析图。可见北京pm2.5的成分为煤炭燃烧19%,其他18%,二次硫酸盐17%,二次硝酸盐14%,生物质燃烧11%,交通扬尘9%,机动车辆6%,工业6%[1]。雾霾天气多发在春冬两季。[1]

3. Pm2.5的沉降机理

我国通常按照颗粒物在重力条件作用下的沉降特征,划分为降尘和总悬浮微粒。大气中颗粒物的沉降是指空气中的颗粒物在撞击到某一物体之后停留在该物体表面,从而使其自身脱离大气环境的过程。可分为干沉降与湿沉降。干沉降包括沉积、扩散、湍流,湿沉降包括冲刷和隐性沉降。[2]

1)干沉降(湍流):由于细颗粒物本身粒径很小,质量很轻,很难依靠自身重力自行沉降,通常借助湍流作用发生沉降。

2)湿沉降(隐性沉降):大气中易吸收水分的气溶胶,发生吸湿增长并落下来的过程。一定的相对湿度有助于pm2.5的吸湿增长,为沉降提供可能。

3)其他:某些pm2.5具有不稳定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电荷吸引或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较大的粒子,增加沉降的可能。

4. 植物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4.1植物滞尘机理

植物叶片有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滞尘方式。

1)滞留:由于枝叶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大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到叶片上的滞尘方式。滞留的量与空气中的颗粒物携带量有关。而且,滞留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叶片上的颗粒物再次返回大气中。降雨可把颗粒物冲淋到地面上。

2)附着:植物通过粗糙的叶片表皮以及角质层上的特殊结构能够达到拦截和固定空气中大气颗粒物。该方式下,植物滞尘量与叶片毛和蜡质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3)粘附:靠植物叶表面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来粘附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方式。有研究表明,具有比较复杂叶面毛的阔叶树,以及细针叶结构的针叶树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减效率更高。[3]

4.2植物滞尘的效果

4.2.1单株尺度

拿室内植物来说,用植物来吸附房间的甲醛并不实际。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烨博士也表明,植物其吸附的作用并不大,而且由于PM2.5细颗粒物本身粒径很小,质量很轻,很难依靠自身重力自行沉降,且室内气流平稳,想靠绿色植物来吸附PM2.5,效果不明显。

4.2.1群体尺度

有研究发现绿地植物若种植密度越大,冠幅越密集,则植物削减大气颗粒物的效率越高,空气中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就会变低。

Pm2.5由于质量很轻,由于风的缘故会不断扩大污染范围,风速越大,Pm2.5 漂浮就越快,污染的面积也越大。以森林为例,森林对pm2.5的直接净化作用体现在森林因其可以很好的阻挡、过滤和吸附pm2.5。当 pm2.5 通过森林时,由于植物叶片的凹凸不平、不同朝向、有些植物叶上有毛以及从植物叶片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叶浆和油脂等均能拦截住大量的微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就平均来看,大约一公顷的城市森林一年的滞尘量超过吨,绿化树木可以使降尘减少 20%-50%。

pm2.5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离子,所以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便具有主动吸收 pm2.5的能力。有数据表面,当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超过每立方厘米2.5万个时,空气中的含尘量就会减少一倍以上.而负氧离子的主要制造者就是一片成熟的森林。由于森林的木材、叶枝尖端放电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光电效应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森林覆盖率越高,负氧离子含量越高,对Pm2.5的消除能力越强。[4]

4.3植物滞尘的制约因素

4.3.1 pm2.5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为失绿和坏死。坏死是指植物本身经过长期负面影响而造成的自身生理机能消失的现象。由于长期附着过量的颗粒,将造成气孔堵塞从而导致气体交换受阻;叶面结壳导致吸收额外的辐射而增温使植物体内的酶活性降低或受损被破坏;气体交换受阻和酶的破坏从而最终导致呼吸过程受到影响,降低了植物体的光和作用,使植物的衰老过程加快。有研究表明,在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微分和去包络线来转换光谱数据的过程中发现,粉尘污染程度的增加与植物反射光谱的红边振幅呈负相关,红边位置有蓝移趋势。从总得来看,随周围环境污染程度地增加,植物反射光谱的吸收深度出现降低趋势。可见大气粉尘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5]

而且细颗粒物中包含的有害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富集,也是造成植物生理机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但其在较大的尺度上,植物覆盖率高的情况下,植物对pm2.5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其对植物的危害则可忽略。

4.3.2滞尘饱和后的处理

由于植物的滞尘机理,只是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停留在叶片表面,无法被转换,被吸收。因此,植物在一段时间后会呈现滞尘饱和状态。有研究表明15天是植物单叶片滞尘量达到饱和的最大天数。为了能够保持植物的滞尘能力,需要采取些措施进行管理。

1)人工冲洗。需要安排园林工人15天为一次地对绿化树种叶片进行人工冲洗。

2)雨淋。森林对雨水有明显的截流作用。在下雨时,雨水中的pm2.5等颗粒物落到地面将会进入枯落层和腐殖层,最终变成森林土壤的一部分,从而避免了 pm2.5的二次污染。[5]但由于北京的气候条件,主要的降水期集中在夏季。而雾霾天主要却发生在冬春季,所以在冬春季,很难保证每隔15天便会下雨。因此,靠雨淋来解决滞尘饱和的问题显然不够科学。

4.3.3雾霾高发时间与植物净化能力

霾天主要发生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春季,然而由于许多落叶植物还没发叶,此时植物的自净化能力很有限,因而植树种草在冬春季对环境的改善能力有限。

5. 总结

权衡植物在滞尘作用上的改善途径以及限制因素之后可知,植物在净化、缓解雾霾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气候、技术等因素,通过植物来治理雾霾目前无法得到突破性的改进。就目前的条件而言,

(1)北京城区因多选用枝叶繁密的常绿针叶树或常绿阔叶树,片植与主城区外的西北部用以阻挡,过滤随冬春季的西北风而来的空气细颗粒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考虑乔灌草多层垂直绿化,能有效减缓风速,使更多的细颗粒物在此区域内沉降下来。

(2)主城区内应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绿化手段。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应当考虑为了吸附由于车辆穿行造成的道路的扬尘、尾气排放,当选用以大灌木为主,合理搭配其他乔木,草本等植物栽植于道路的中间与两侧。

墙体绿化由于市区建筑物密集,增大了下垫面粗糙度,使得其风速一般小于郊区,可借着其巨大的墙体面积,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增加绿化量。建议选用耐荫性好的藤本植物栽植于建筑物的北面墙体上。

屋顶绿化该领域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有不少专家学者表示,屋顶绿化面积在城市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工具。

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单纯用植物滞尘作用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理手段,长、短效结合,控制污染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PM2.5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潘小川、李国星、高婷.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赵晨曦、王玉杰、王云琦、张会兰.细颗粒物(pm2.5)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综述.生态学杂志.2013

[3] 牟浩.城市道路绿带宽度对空气污染物的削减效率研究.2013

第7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环境;影响;景观绿化

Abstract: highway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is a national modernization level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s. With its convenience, high speed, effici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y in the whole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made KuaYueXing achieve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e peripheral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erious influe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Highwa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design of highway, highwa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some extent could ease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rough the highway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can maximize the, reduce on surround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Keywords: highway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 Influenc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命脉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水文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地表进行破坏,这样很可能造成此区域的土质疏松,地标,从而增加了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危险。更多的土淤积于河流或者沟渠,更容易导致积水过多淹没农田。另外为了配合高速公路整体的建设,可能会改变部分区段的地表沟渠的走向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农田的灌溉形式。尤其是对于原来多渠道分散抗涝为集中于桥涵口排出的改变,回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原有排涝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在雨季形成内涝的现象。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对沿线土地利用的影响。首先高速公路的建立会极大的促进当地产品以及资源的对外贸易。方便本地同外地的交流,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直接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原来用于农业或者自然环境的更多的被其他行业开发和利用,再者在高速公路附近居住的居民会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而被迫搬迁,这使得在此地区的供需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要开挖土方,这就会不可避免的破坏当地的地表植被,改变动物的原有栖息地。同时这种破坏也造成是水土流失和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在某些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气候环境的异常。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污染。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会使用到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并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与此同时在大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大量排放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在建筑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直接遗留于施工场地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对周围生态链的影响。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些废污染性的影响。例如其改变了当地的地理和水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结构使当地原生物种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其生长活动规律的变化,进而引起了生物的发育不良,繁殖能力减弱,抗病能力下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运营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对原始植被的压力。众所周知一地的自然环境是其固有植物和生物等众多因素组成的微妙平衡,一旦收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平衡被打破,将会导致当地生物链的断裂而不利于当地生态的进一步改善。

如果说高速公路的兴建和使用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那么适当的高速公路景观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然环境甚至使高速公路同当地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上已明确的将高速公路的组成分为入口、立体交叉、服务区、主体路段等。但是在其沿途的景观的组成和分类上莫衷一是。根据屈永建在其公路景观建设一文,将其分为隔离带景观、立交景观、两侧带状景观、边坡地被景观、休息站景观等五大部分。这些部分在高速公路景观的建设中是要重点注意的。然而相对于高速公路征地以外的广大地区,高速公路周边的人为景观仍过于稀少,因而在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中仅仅具有生态环境后的弥补景观而缺少作为背景的广大因借景观是远远不够的。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将弥补景观和因借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握每个部分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使整个高速公路充满着活力。

中央分隔带景观。中央分隔带是高速公路中部3- 5米之间的部分, 植株高度或挡板高度控制在1. 5-1. 8 米且间距合理, 具有防眩功能, 形式较规整, 要求较严格。

生态涵养带景观。生态涵养带景观非为植物保护坡以及路段部分的生态林带等,其常常以草、灌木、乔木的合理搭配与道路中央的分隔带一起构成二板三带的基本结构形式。生态涵养带景观从功能上来讲具有防尘、防噪、美化和防护的多重功效。从结构上来讲生态涵养带景观使高速公路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公路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和灵气。在景观布置上其没有中央分隔带景观严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互通立交景观。互通立交景观作为整个高速公路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塑性最强,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其作为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和与其他道路交汇时的入口需与管理区整体考虑,统一布局以体现和展示出道路的风采。

服务区景观。当高速公路的长度超过100公里时需设立服务站,一般为每50公里左右设置一处。服务区内设置有修理站,餐厅,卫生间,加油站,变速车道的一系列设施。其景观综合设计性较强,相对复杂要求既符合服务站的功能,又能具有较强的景观美感。

正如上文所述,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但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结合生态保护考虑的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中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致命的,即使在后续工作中有人为的干预和主动修复对于脆弱的自然环境伤害也是久难愈合的。另外人工修建的高速公路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为动物的迁徙添加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在高速公路的选线过程必须慎而又慎。另一方面, 对司机而言, 高速行驶的途中, 路侧环境好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占比例在下降, 而线路本身的视觉影响所占比例在增加。因此线形设计对高速公路的景观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边坡以及路堑应采用结合生态修读考虑的景观设计,精心选择护坡植物的种类,凭借合理的设计使其同时达到美化视觉环境和防止一系列生态问题发生的作用。对于沿线绿化景观要协调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发掘本地植物的优势,精心设计季节和色彩的变化,协调统一、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绿化受到破坏的地表,恢复整体的自然环境,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加强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建设才能保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高速公路,由于选线地处偏僻,沿线地质地形变化显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生态条件、动植物资源分布变化不一,合理的路线走向、得当的施工方法,正确的施工路线是确保工程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良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各个部门都意识到其重要性,将保护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一条条生态美好,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才能从建设者的受众一寸寸延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12.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7.

[3]俞孔坚.景观的含义[ J]. 时代建筑, 2002, ( 1) .

[4]2003年全国公路环保与景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公路杂志社,2003.4

[5] 刘先觉. 阿瓦# 阿尔托[ M] . 北京: 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 1993: 256.

[6] 詹和平. 后现代主义设计[ M] .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33.

[7] 朱铭, 姜军, 朱旭, 董占军. 设计家的再觉醒[M]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