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

时间:2022-06-01 06:0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数学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数学下总结

第1篇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2篇

七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是代数,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抽象化、公式化。特别是七年级学生,虽然小学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但这是在小学数的概念的基础上高一层次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不代表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习的困难所在,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教学中要从小学学习过的公式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要关心学生,培养兴趣。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他们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喜欢,就会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有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欢数学的童心。其次,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以师生的感情,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学习上帮助差生,多表扬,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很多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教师要教法得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免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而形成成绩下滑的现象。那么具体如何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做:

首先,要让同学们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特殊情况不够,对概念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的联系。部分同学不重视对公式的记忆,实际上记忆是理解的基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这样无论出现什么题目都能应用自如。

其次,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他们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能专心地攻克。要学会经常总结题目,对所做的试题会分类,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题目类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的试题不会做时,也能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所以,这不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总结。可以说,总结归纳是将试题越做越少的好办法!

最后,要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试题。学生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很多试题明明会做,由于自己的不认真、不细心,导致做题时出错率过高,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出错原因及时总结,找出出错原因,提醒自己以后在这方面少出错误。对于不会不懂的题,要积极向他人请教。和其他同学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还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讨论仍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或者搞不太清楚,可以请老师,通过老师的指点,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以上,就如何学好七年级数学,给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化,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并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学好!

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剖析;教法灵活;激发内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92-02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对此,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3.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3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4 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4.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第4篇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很多知识要点是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上的再延伸。但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一、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注重课堂效率

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重视课后复习及练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人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育工作就愈来愈艰巨,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必须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探究育才良方,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第5篇

【关键词】七年级 新教材 兴趣教学

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学生刚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就慢慢失去了兴趣,如对七年级数学的学习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那么,面对这种状况,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笔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1.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第7篇

刚进入七年级学习,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那么,七年级数学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的想法。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中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时,我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同学们积极互相验证,合作让枯燥的计算题也变得有意思。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生活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年历表时,一开始就用事一个谜语导入,让同学们猜谜语。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年历表。最后让他们合作进行制作年历表,也加深了时间的印象。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来表演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在做应用题时注重学生认真读题,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阅读完毕,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想想怎么解答,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三)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年历表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大月、小月、特殊的2月以及今天星期几?。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第8篇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一)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二)1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着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

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得到数据呢?”

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饿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呵。”

从上面所引的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人民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发现并应用勾股定理这一重要懂得数学原理了。稍懂平面几何饿读者都知道,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则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其实,我国古代得到人民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32+42=52)。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满足a^2+b^2=c^2,如:一条直角边是3,一条直角边是四,斜边就是3*3+4*4=X*X,X=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三)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天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一定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天,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08888888889因此,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可以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面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可以推导出原题的积是:111111111088888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知道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500字(四)今天,我遇到两道数学题,并得到了一些窍门。

第一题:幼儿园买进大小两种毛巾各40条,共用58。8元。大毛巾比小毛巾的2倍多0.12元。这两种毛巾各多少元?其实,这道题还是较简单的。只要用解方程就行了。先算出大小毛巾的价钱,在计算,不一会,我就做完了。

乔布斯水果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即利润是成本的100%)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后来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62.5%。第二次降价的利润是:(1.302-40%×1.38-0.6)÷(1-40%)=25%,价格是原定价的(1+25%)÷(1+100%)=62.5%。接着道题要把这批苹果看成1,价格也看成1,这批苹果总共分两次卖,第一次卖了0.4,第二次卖了0.6。总的利润是30.2%,总的售出价格就是1.302,第一次卖了40%×1.38,1.302-40%×1.38就是第二次卖出的总货款。再减掉二次的成本60%,就得到第二次多卖出的钱。利润就是销售价比成本价多出来的钱再除以成本,所以用这个钱除以第二次的成本1-40%,就等于第二次降价后的利润,这时候需要注意,原来的定价应该是(1+100%),所以用(1+25%)÷(1+100%)相除就等于所要答案。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小轿车10元。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数量比是4:11,收取小轿车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求这天这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解题思路:先把两个比换算成同样的比例,这样三个之间就可以作比较。小轿车比大轿车多出210元,车子的数量比是33:10,实际上收费比是3:1,这样形成的差33×1-10×3=3,210除以3就等于每个配给的量是70辆。就是5:6=10:12,4:11=12:33,30:10=3:1,33×1-10×3=3,210÷3=70(辆);大客车:70×30÷30=70(辆),小客车:70×6÷5=84(辆),小轿车:84×11÷4=231(辆)。

不要担心题目有多难,无论什么数学题总会有答案的,数学就是这么简单,就要看你逻辑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否强。希望你们也爱上数学!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61-01

许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每门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我们要如何使用新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本人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课改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 “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镶嵌”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学生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学生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第10篇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第11篇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8-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维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实现多向思维的跳跃式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思考问题、建立质疑机制,才能快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数理素质成长的力量。

一、借助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妨借助实物展示的方法,结合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实际操作过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时,可以引导学生看具体模型。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呈现立体感,由于有实践感知,可以实现思维主体和客体的有效桥接。特别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形、观察解剖实物等,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

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需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等概念,而且要求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从而掌握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教师先让学生找来三条线段,摆出“三线八角”,标记出“八角”,厘清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然后调整线段,利用量角器测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观察两条线呈现状态。教师总结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学生的认知自然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收起线段,教师给出条件,让学生判断,学生自然会生发空间联想,结合已有认知进行思维推理。

二、利用信息媒体,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用图形、文字、视频、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数学问题的构成要素、操作过程、解题思路等,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教师难以讲清的数学概念和繁琐的演算过程成功展示出来,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数理基本素质,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很难将相关概念解释清楚,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异常简单。因为平移有不变性,我们的实际动手操作是不可能很准确的,但利用多媒体图形平移,不仅直观感强,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多媒体展示电梯的移动、大雁空中飞行等,学生在观看这些图形移动时,能够建立“不变性”的认知,也就是图形平移过程中,不能发生角度、位置、距离的不均衡运动。然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并给出方格进行平移展示,都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呈现发散性。

三、巧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快速拔节

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中用数学问题串联教学环节,不仅有效衔接数理结构,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问题需要掌握几个维度:一是对教材文本有深入解析,二是对学生认知特点有清晰把握,三是要抓住文本生本二者之间的衔接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实现思维的快速成长。

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三角形分类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三角形按照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为什么要将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单独列为一类呢?三角形按照边来划分,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还有其他情况出现呢?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些问题都带有很强的思考性,学生在文本教材中很难直接找到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调动思维,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研,实现思维的快速成长。

四、建立质疑机制,创收学生思维成长平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从质疑起步,质疑依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元素。教师要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给学生更多的提示和启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学会质疑,让学生在不断发现和不断质疑中,掌握数理规律,实现能力迁移。

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时,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理解不透。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自行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运算法则,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如果没有问题提出则要接受教师的质疑。学生当然不想被质疑,于是纷纷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很快就找到一些质疑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得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等易混淆概念得以很好厘清。

第12篇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习 问题对策

初中阶段的数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前后联系十分紧密。八年级数学的难点最多,九年级数学的考点最多。很多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不注意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规范,缺乏足够的训练,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八年级,九年级数学的学习。

这里试列举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思,缺乏知识点间联系和知识体系的系统,缺乏文字叙述与数学语言间的翻译,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不能进行数学归纳,往往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不能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根本谈不上举一反三。

3、解题时,运算能力差,细节问题多,规范性欠佳,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不能通过解题提高能力,达到解题的目的。

4、知识点不熟悉,方法生疏,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目前考试节奏和要求。

5、对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缺乏认识,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对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存在“天然恐惧”。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不是重大知识点问题,看似细微,但是如果在七年级学习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七年级下期和八年级的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影响初中阶段数学整体学习。相反,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九年级的学习就变成只是知识点的增多,深度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没有变化,学生很容易适应,学习自然轻松。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初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学好数学呢?

一、重视概念公式性质法则的教学

很多刚进入七年级阶段的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中,很多学生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非零数的次数是零”;负指数、零指数的概念中,很多学生容易忽略底数不能是零;。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孤立的看待每个概念和公式,同时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例如,“平行线和相交线”,“三角形”这两章中的许多性质、概念、判定不能前后连贯,形成系统,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性质,概念,法则的记忆,认为数学和语文、英语不同,不需要记忆。然而如果不能将一些公式、运算法则烂熟于心,又怎能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归纳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教学中,侧重归纳方法的分析以及数学模型的应用教学;注重“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教学;侧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教学;注重“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同时,告诉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就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的问题不会做时,还需要从那些方面补救或加强,这样就掌握了数学学科的学习窍门。

三、精简习题,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类型;有的放矢,精心讲评

学生做题,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里的不足,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多数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不追求做题的质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做题或作业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教师应该收集自己学生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要把典型错误对应到每个学生,在课堂讲评或个别辅导时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鼓励学生多问,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讨论

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大胆质疑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应告诉学生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放弃学习。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问;同时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学生问题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并及时解答;对学习进步大的学生,及时从好学多问角度表扬。讨论是另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可以是某种方法的讨论。当然无论是那种形式的讨论教师都要进行合理的引导,适时而恰当的小结,做到有利、有理、有序;课外的讨论就应该不拘形式,放下“师道尊严”,把自己置身于平等的师生或朋友似的讨论中,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同时给以引导,讲解和解答,最后别忘了给予鼓励。

五、加强实战演习

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鉴于这种问题,教师要淡化考试成绩,更不能按成绩排名,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把做作业和考试同样严格对待。另外,跟不上考试节奏,显得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知识点和方法不熟悉,另一方面缺乏大型考试来锻炼。知识点和方法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加强训练;考试技巧方面就需要每次测验,都当作一次大考,师生都严格对待;同时,学校应不定期组织大型考试,从中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

六、结语

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言传身教之外,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观,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思想告诉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中经受过的挫折和教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老师,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心,感知老师的真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朋友,由此主动亲近老师,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服从老师的管理。这方面的潜移默化对于初中学生尤其重要,应该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