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纪委工作思路

乡镇纪委工作思路

时间:2022-10-25 02:3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纪委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纪委工作思路

第1篇

农业工作乡镇现场会解说词

各位领导:

欢迎来到乡检查指导工作。乡位于铁山以西第一乡镇,东与通川区复兴镇、南与管村、西与赵固、北与大堰接壤,县道江木路和省道巴彭路穿境而过,铁山宾馆座落于金窝村。全乡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4125户,18398人,耕地面积9220亩,森林面积10000余亩,有、金窝两个场镇。

目前,我们所处位置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龙凤村的支部活动室。该支部活动室共500平方米,功能齐全,配备有远程教育站点、幼儿园、村卫生站、农资超市等,是全村的科技培训推广基地和整治文化中心。

乡是我县继赵家镇后在铁山西部唯一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进行整乡建设。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12345”工作思路为统揽,按照县委提出的“整体推进、重心西移、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以“两带三建四改五有”为具体工作内容,以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难题为突破口,突出工作重点,极大地改变了全乡的面貌。

以来,我们推行了“四个民主”的办法,共筹资8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5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90%左右的社通水泥路”的目标。新建通户路35公里,发展沼气200余户,整治水毁渠道米,维修堰塘30余口,新修堰塘15口,新增有效蓄水5万余方,增加灌面亩以上,目前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堪称铁山西部一流。

在产业培育方面,我们聘请县农业局专家来村实地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讲解种植、养殖新技术和关键环节,共培训土专家、田秀才300余人;同时着力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即以龙凤村为中心的千亩优质柑桔基地、以杨岩村为中心的獭兔养殖基地、以二梯村为中心的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以金窝村为中心(境内有两个煤矿、百坚水泥、八个大型矿场和两个砖厂)的工业强乡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群众增收明显。,全乡人均纯收入达3946元,比进行新农村示范乡建设前的提高了930元。

在保障方面,我们探索建立了农村党支部监督委员会,由群众推选代表直接产生。监委会负责监督审查惠农政策、债权债务、财务收支、民政、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督促村支两委每月28日前到乡农经站记帐,严把财务收支审核关。自监委会成立以来,各村开支大幅减少。据统计,全乡8个村和1个社区现在每年开支仅0.2-0.4万元,较过去每年开支上万元减幅达60%以上;同时,监委会还积极配合、协助村支两委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问题80余件次,主要是邻里纠纷、遗留问题等;向乡纪委反映村干部违纪违规事件共计15件次,经查基本属实,主要涉及村干部对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不落实、违规收取社会抚养费、做假帐、办事不公、作风不实等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的同时,我们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重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解决了群众居住环境差的问题。投资10多万元,组建了村社道路保洁队伍,形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筹措资金25万元对金窝场镇进行了整治,栽植行道树近130棵,整治下水道1000余米,安装路灯30余盏。投资20余万元,在明珠、罗坪、金窝、南泥、二梯、龙凤、杨岩等村已建成沼气池120口。实施了红层找水,在全乡范围内共计打机井326口,解决了1500人300头牲畜吃水难的问题。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不断投入,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力争用3—5年时间,达到新农村建设一流水平。谢谢大家!

第2篇

今天,县委在这里召开全县组织、纪检、宣传、政法、统战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全县组织、纪检、宣传、政法和统战工作,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不断推动全县组织、纪检、宣传、政法、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2005年,是XX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县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与时俱进,创新思路,迎难而上,奋勇开拓,组织、纪检、宣传、政法、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工作思路,深化“三百工程”,组织工作卓有成效。我们立足县情,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坚持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出发,攻坚破难,抓难治难,用真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活力。

一是以深化“三百工程”为重点,“三村一社区”示范工程成效明显。按照省委“三村建设”、市委“三百工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三百工程”培养对象的跟踪培养、科学管理、提拔使用机制。积极发现、培育、宣传“三百工程”典型,引导“三百工程”培养对象实现由“爱民书记”向“富民书记”提升。在农村选取了有广泛代表性的方广村、ZB村、GS村、GH村,在城区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XD街社区为试点,开展“三村一社区”示范工程。为了把ZB村建成“三村一社区”示范村,县委经过多次调研,在找准ZB村落后症结、理清ZB村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选派县委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工作的副部长冯抗到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滞后、遗留问题较多的长梁乡ZB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一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初步解决了村社广播不通、村道公路不畅、村小学校破烂不堪、村民建房无规划、致富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增进了群众与党委、政府的感情,群众的怨气逐步转化成了发展经济的热情和合力。ZB村初步实现了由“乱”到“治”,成为全县“三村建设”的样板村,并受到市委充分肯定。通过“三级联创”和“三村建设”,全县已建成县级示范村20个,乡镇级示范村66个,“五好”乡镇党委10个,“五好”村党支部180个。

针对XD街社区上访人员多、贫困居民多、失学儿童多、老弱病残多、治安案件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和居民生活难、就业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行路难、文体活动开展难等“六多六难”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三百工程”进社区活动,动员2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定点联系社区200户贫困居民,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开展思想观念、实用技术、文化卫生、优惠政策、就业岗位、资金项目“六进社区”活动,初步改变了社区贫困面貌,加快了社区经济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拥护,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

在深入开展“三村一社区”示范工程活动的同时,大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筛选培养了1008名“双向培养”对象,其中610名党员已成为行业带头人,398名培养对象已发展为党员。我们还抓好了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对符合建党条件的141户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党支部组建率达100%。

二是以扩大选人用人中的民主为重点,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遵循“八重用、八不用”的用人标准。在县级机关班子换届和区、乡镇班子调整中,广泛征求包括派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村(居)委会支书和主任、个体工商户代表、党员和群众代表在内的12个层面人士的意见,使全县干部队伍得到了优化。率先在全市实行县委常委会任命干部票决制,获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18名优秀领导干部。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形成了以县委党校为主要阵地,县农广校为依托,上挂下派为突破口的开放式的干训体系。全年共培训各类干部5607人,从机关选派了23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村锻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分工动态制,对分管工作实行一年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分管工作;实行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动态制,坚持一年一考核,合格者继任,不合格者诫勉、降职或免职。实行工作月报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回复组织函询制度等监督措施,加强与执纪执法机关、审计、等部门的联系,加大了干部监督管理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深入开展“争满评星”、“评选满意单位和不满意单位”、“评选优秀公务员和不称职公务员”活动。全面落实老干部政治、经济待遇,调动了老干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三是以实施“招才引智”战略为重点,人才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人才开发办公室,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出台了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奖励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各类人才奖励评选标准和办法,设立人才工作专项奖励基金,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了10多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落户”XX,吸引了一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实施“招才引智”战略,成功引入调选生15名,为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从严治党,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纪检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加强了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利用袁成萍案、大都会窝案、杨毓培违纪案件及身边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的警示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纪检干部队伍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取得实效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二是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解落实到县级领导和各牵头部门,调整充实了反腐领导协调小组和大要案协调小组成员,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反腐败责任网络。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坚持领导干部提拔前征求纪委意见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逗硬落实县内公务活动“六不准”规定,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三是进一步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严厉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和震慑违纪违法人员,全年立案检查党纪政纪案件46件50人,结案率100%。四是加强部门和行业违纪行为惩处工作。严厉查处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人和事,彻底整治XX经济发展软环境。深入乡镇、村、社明查暗访农民负担,查处涉农案件6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查处学校乱收费案件,制止强行征订教辅资料,规范了中小学收费行为。查处了部分乡镇和有关部门搭车收费案件。开展计划生育、畜牧系统涉农收费、外出务工收费专项清理检查,整顿和规范了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开展执法监察、查处违纪金额33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纠正违纪金额160万元。

第3篇

一、以招投标工作为重点,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农村公路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为进一步体现农村公路招投标程序“公开、公平、公正”,进一步增强农村公路招投标程序的透明度,上半年,我们始终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招投标工作放在巡查(公文有约提供)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我市20*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二、三级公路招投标全部上网,实施网络操作,接受全社会监督,从报名、资格预审、投标、抽取评委、评标、公示等全部上网操作。5月22日,我市20*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在《中国招投标网》上,共有11家单位报名参加,9家单位通过资格预审。6月21日,**市交通局召开市通镇二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网上招投标会议。九家投标单位对我市20*年市通镇农村公路6个标段进行投标。市纪委执法室、市检察院预防局、市交通局纪委、市交通局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小组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了监督。6月21日上午,将各施工单位的投标价格、工期、质量标准对各施工单位进行通报,同时通过《江苏招投标网》现场抽取确定评标专家,陆建云、张琳、黄承荣、桂明胜以及业主方叶盛共五名专家组成评标小组。6月21日下午,评标小组对各投标单位的投标书进行评定,最终确保中标单位并进行公示。

对各镇自主进行招投标的四级公路,严格按照《**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办法》的要求执行,如不能桉要求实施招投标的建设项目,巡查办将协同农路办共同进行处理,取消项目指标,上报市纪委备案,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到目前为止,我市农村公路开工率已达80%,各相关镇都能够按照招投标办法要求进行招投标。

二、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抓手,抓住工作关键,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我局对工程建设市场中易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重点环节,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完善了《**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办法》、《**市农村公路考核办法》、《**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纪检监察巡查工作制度》、《**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党风廉政信息员聘任工作制度》,规范约束有关人员的行为。突出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廉政信息员和义务监督员全部实行挂牌上岗。今年上半年,巡查办聘请了11名党风廉政信息员(每镇1名),每个工程建设项目聘任2名义务监督员,并全部实行挂牌上岗,协助我市农村公路纪检巡查工作,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保障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依靠公示牌、《告全体村民书》与张贴廉政标语等形式进一步增镇通镇公路公示牌按统一格式制作,表面用防水雨布,树立在工程起点醒目的位置上。告全体村民书每条路发放2至3份,上半年共发放100余份,今年6月,开通了*两个举报邮箱,将邮箱地址与《告全体村民书》一起在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公示。村民如对身边在建的农村公路有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廉政建设方面的举报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箱与**市交通局农巡办联系,农巡办将安排专人每天收集整理并予以处理。举报邮箱的设立,方便了群众举报,增强了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力度;三是定期召开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廉政信息员会议。上半年共召开了3次项目经理和监理人员会议,召开了2次党风廉政信息员会议,以会代训。通过教育学习,大部分项目经理、监理、廉政信息员对农村公路党风廉政建设有了充分的了解,更好的配合和支持巡查办工作;四是推行“三合同制”。工程开工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廉政合同与施工合同同时签订,我局去年所有镇通镇公路廉政合同签订时,都邀请市纪委、市检察院的领导参加,并且举办廉政警示教育讲座,所有在建项目经理、监理全部参加讲座,邀请市检察院预防局同志进行专题辅导。安全合同正在积极推行过程中,力争今年推行到位,巡查办还采取如开座谈会、现场巡查、走访群众等形式,不定期地对相关单位执行合同情况进行督查,对违反合同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合同执行到位;五是推行“五公开”制。做到项目实施方案公开、招投标公开、建设情况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工程管理情况公开;六是明确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为了率先垂范,树立廉洁形象,我们从内部做起,从小事做起,农路办专门制了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决不接受乡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宴请。

通过以上举措,努力将纪检监察巡查与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坚持纪检监察巡查与政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并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切实增强监督效果,严防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力保为民的实事办实办好。

三、以巡查简报为平台,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公路全面推进

今来,我们继续坚持将《**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巡查简报》作为工作平台,推行巡查简报制度,及时向各镇及相关部门反映巡查情况。简报主要将平时巡查情况以及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推广,对有些做的不到位的甚至是不合规范的地方及时通报批评,做到表扬先进、促进后进、鞭策不进。市纪委执法室也根据我们简报中指出的存在问题,及时与相关镇联系,要求各镇围绕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通过巡查简报制度的推行,有效促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以日常巡查工作为基础,全面监管,切实落实巡查工作制度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农村公路纪检巡查工作制度对我市农村公路实行全过程监管。每月对所有在建项目巡查一次,并将定期巡查向不定期巡查延伸,每月组织两次定期检查,每次不少于两天。同时我们在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及时与市纪委执法室联系,争取市纪委的帮助,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20*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纪检监察巡查工作要求,按照“全面监管、有所侧重”的工作思路(即对农村公路建设中招投标、质量、资金使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全面监管,重点抓好招投标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开展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工作,确保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1、加强对工程质量体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泰州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对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严把材料准入关、检测关,依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进行监管,确保工程按质按期施工,按规定程序验收。

2、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之不易,必须严格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我们将会同审计部门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努力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用款有计划,开支有标准,成本有核算。

第4篇

此时此刻,当我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站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的演讲台上,我首先要借此机会衷心说一声谢谢,感谢领导和同事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党组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检验。我今天竞聘的岗位是机关党总支办公室主任。之所以申报这个岗位,有三点理由:

第一,本人有过党建工作经历。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乡镇工作期间担任过党委组织、宣传委员,挂职过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大同区纪委办公室主任、监察局副局长期间分管过机关党建工作。这些岗位,使我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具备承担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个人品质。一是具有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农村基层的锻炼,纪委、人大的工作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规范有序、严明纪律的工作作风。负责《**人大》刊物编辑校对工作以来,每期近6万字的刊物,都要逐字逐句反复进行校对,培养了我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二是思想比较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几年来,从多个角度对公民旁听人代会、常委会网络视频直播、首次举行询问互动会等人大创新性工作在人民代表报、人民代表网、法治杂志上刊载报道。三是办事稳妥,处世严谨,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同事团结共事,配合意识强。工作中积极配合各委办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协调媒体,积极参与,用相机如实记录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照片近万张,保存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第三,具备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多年党群部门的工作经历,对党的政策理论有过系统的学习。在人大研究室工作期间,注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央省市各级领导讲话精神,注意收集报纸网络上有关党的方针政策的信息和动向,能够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二是具备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三年来,参与起草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省市人代会工作简报10万多字,编辑《**人大》11期近60万字。长期机关文字综合工作的锻炼,尤其是近年来领导的加压和培养,使我的文字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人代会期间电视直播34场次,常委会网络视频直播14场次,政情通报会电视直播3场次。组织带领媒体记者完成了《最是民生挂心间》、《88份代表建议是这样产生的》、《供暖咋改要多听群众意见》等稿件50余篇,其中15篇在全国、省人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如果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我将在党组和总支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配合总支领导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是提高学习思考和调查研究能力。党总支工作涉及到党的落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贯彻、执行,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必须加强自身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学习思考能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更好地配合领导推进机关党的建设。

二是提高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能力。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研究开展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履行职责的新路子,推进工作的新载体,促进实效的新平台。工作中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和各委办之间工作多沟通,多配合,补台不拆台。对外协调多联系、多商量、多做换位思考。

三是提高办事服务和执行决策能力。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四种意识,超前意识,就是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谋事在前,成事在后;主动意识,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消极,不懈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规范意识,就是按程序办事,不出格,不越位。高效意识,就是跟上领导节奏和时代步伐,简单、麻利、快,不拖泥带水,稀里糊涂。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古人说:“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无论这次竞聘能否通过领导和同事的检验,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第5篇

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考评机制,让软环境有“硬”约束。

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牵头单位,该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促进了软环境建设上档升级。

一是坚持“以评促考”,合理确定考评目标。在确定涉软单位的年度考评目标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等参评主体的现实要求为参照,以民主测评的“满意度”为标准。年初,纪委监察局组织全区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委员、特邀监察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机关干部等数百名代表,对全区公安、教育、税务、卫生、国土、建设等共39个重点职能部门等涉软单位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内容主要为岗位责任落实、执法收费、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每项内容再设置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确定相应分值,参评代表还可对这些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总时,把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与相关单位“面对面”,然后按给定分值对每个参评单位进行量化打分,并按得分多少排序,确定重点监察对象和重点监察问题,再由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区年度涉软单位年度考评目标》,并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二是坚持“以管促考”,强化完善考核依据。把涉软问题实行台帐化管理作为“以管促考”的重要内容。为增强考评时效性,区监察局通过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察,对超时办件、违规办件、违规收费、违规审批等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并作出绩效考评;对全区行政执法单位的处罚和执法案卷不定期抽查,剖析行政行为的整个流程,全面掌握涉软单位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明查暗访、预约走访,查找涉软单位在执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查找、收集到的涉软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建立起《区年度涉软单位考评台帐》,把什么时间、什么问题、谁负责、如何改等具体内容一并纳入台帐管理,做到让绩效说话,确保考评有据。

三是坚持“以评促治”,切实注重源头治理。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注重从源头上治理。针对个别单位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先后开展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服务方式革新、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和作风纪律大整顿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加大了对区政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运行监管力度,规范了“一站式”服务,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了招引企业入驻“绿色通道”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制约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性问题。

二、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作用,建立问效机制,使软环境问题能“硬着陆”。

为使涉软问题能迅速“着陆”,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问效机制,形成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压力。

一是坚持畅通渠道,查找问题突出“准”。为找准涉软问题,一方面是强力打造涉软信息收集平台,设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中心”和“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中心”,通过实行有奖举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检举破坏软环境的行为,调动人人参与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查找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并以“双问”、“十查”、“民评”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时、准确掌握重点涉软部门的服务、执法、廉洁、效率等现实问题,增强了相关单位和部门自查自纠的主动性。

二是坚持跟踪问效,整改问题突出“实”。为使涉软问题能有效解决,效能监察机构对在民主评议中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单位(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责令限期整改;对反映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涉软单位考评情况台帐》所明确的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进行督促检查;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提出整改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软环境整治会商会”,共同协调解决,促进整改工作尽快落实,并先后解决了区政务中心进驻部门不齐、工商税务办证效率低、工业区因业主纠纷阻工等涉软问题,全年涉软问题整改率达98%以上。

三是坚持形式多样,考核评比突出“细”。为促进各单位自觉参与软环境建设,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区软环境建设考评细则》,开展了软环境建设“十佳”评比活动,坚持做到“周报、月评、年奖”,形成了涉软单位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局面和竞争态势。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十多个涉软单位获得了软环境建设“十佳”称号,区委政府对此进行了大力表彰。在评比活动中,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打造了以区政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联合审批”为特色的亮点工程,并推广到全区各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了全区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近期的全区软环境建设满意度评议中,满意率上升到97%。

三、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建立惩诫机制,给涉软问题安上“硬钉子”。

第6篇

一、区实施下山入川移民工程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和区委区政府“生态立区”战略,大力推进河流域上游生态治理工作,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力实施好“下山入川”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区高海拔区域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问题,紧紧围绕“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和环境资源得到保护”的生态移民安置目标,并结合我区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进度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基础工作,移民前期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截止目前,我区已收回、发放、等一批个体、村集体农场和电力局制杆厂等一批企业农场及区纪委移交的机关农场共12个。通过补偿征用或无偿收回的办法,已搬迁安置山区高海拔农民309户1544人,其中:乡村和村农场安置点102户500人;乡村安置点70户313人;镇村电力局制杆厂农场安置点25户135人;发放镇村个体农场安置点38户198人;乡村安置点50户270人;五和乡支寨村安置点4户20人;镇村安置点14户76人;乡村安置点6户32人。同时,为保证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谋,大力协助,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了区委、区政府为民承诺的实事落到实处。

二、区实施下山入川移民工程工作启示

1、统一思想、确定思路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前提。自然条件艰苦、资源短缺、群众思想观念守旧、靠天吃饭是山区农业生产不够稳定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扶贫抓联手、产业兴特色、劳务促增收、移民保生态、保障强班子”的工作思想,多次开展河流域重点治理生态移民调研活动,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按照“八七”扶贫攻坚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改善协调、讲求实效”的扶贫开发方针,提出了“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的工作思路,将移民工作作为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常抓不懈。

2、加强领导、协同作战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关键。区委、区政府对移民工作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为组长,政府办、农办、纪委、财政、国土、住建、交通、民政、电力、水务、农牧、教育、公安、发改、扶贫等部门和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办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镇和安置区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移民工作站,由1名副科级干部专抓此项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从组织上保证了移民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为了使移民尽快定居,恢复生产。区扶贫办、镇和安置区乡镇及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关心、支持、参与,密切配合,统一作战,把工作做到一家一户,把任务落到实处,齐心协力搞好了移民工作。

3、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保证。按照生态移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分布于高深山区、土壤贫瘠、交通闭塞、信息不通、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大甘沟、小甘沟、夹皮沟、六道沟、大沟、萱麻山、长大沟、夹台等重点贫困村作为搬迁对象,进行统计排队,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方针,计划对需搬迁的农户分期分批进行安置,安置地由区有关部门规划审批,人畜饮水、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由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协调解决,确保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

4、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基础。移民工作面广量大、难度大,是一项极为复杂细致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让世代困守在穷山旮旯里,抱着“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观念的山区农民,如何树立起异地开发创业的新观念,走出穷乡僻壤的故土,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区上从实际出发,按照(区2012年生态移民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座谈会、报刊、标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耐心细致地宣传,让他们真正理解移民工作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清楚意识到“走”可以断穷根,“留”祖祖辈辈受穷的道理,坚定舍弃家园,走上致富路的信念。同时,在移民的筛选上,区上严格按照市上有关要求操作,始终坚持移民自主自愿的原则,不搞政府强迫命令,成熟一批先移一批,落实一批巩固一批,扎根一批脱贫一批;乡镇在报名、摸底、政审时严把素质关,坚决杜绝为完成任务而把痴、呆、傻和超计划生育户作为移民对象,优先选择能吃苦、肯出力者,真正达到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5、确定计划、精心组织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根本。大规模的移民搬迁,由群众自发进行是不行的,放松组织工作,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为此,在移民工作中,强调精心组织,突出计划指导作用,根据全区资源状况、人口状况,制定了我区“十二五”移民规划,按照规划进行有计划的移民迁移。在移民搬迁时,由区扶贫办分管领导和镇分管领导及责任干部亲自护送,送到安置区有专人接待,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生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使移民搬迁工作井然有序,定居在95%以上,达到预期目的。

5、跟踪管理、稳定民心是搞好移民搬迁工作的核心。结合安置区乡镇资源优势,针对搬迁移民户的特点,因地制宜拟定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规划,每人划分耕地2.5亩(含宅基地和养殖用地),保证搬迁户有地种、有饭吃。移民迁出后,区扶贫办和镇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移民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移民到达后,安置乡镇全方位做好生活安置,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同时,区上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移民进行回访和慰问,让移民群众享受党的关怀和温暖,鼓励他们重建家园、创家立业的信心,并高度重视移民来信来访,不拖不推,认真办理,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解决移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和争议。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全力搞好“下山入川”工程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安置区移民耕地紧缺。目前已安置的移民安置点耕地面积少,搬迁剩余贫困人口所需耕地面积缺口较大;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搬迁移民来自靠天吃饭的山区,面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缺少从事高效农牧业和外出务工的新技术、新技能;三是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已搬迁的移民安置点只能解决移民的临时居住问题,交通不便和吃水难的问题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但将来靠什么脱贫致富,尚没有明确的措施和目标;四是村级组织不健全。由于移民搬迁安置打破了原迁出村组的行政建制,加之移民搬迁工作尚未结束,移民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向安置乡镇移交,移民村级组织暂时处于空白期,目前工作暂由镇和安置点乡镇共同管理,影响了移民社会管理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五是安置移民资金不足。搬迁移民需大量资金,除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和河流域重点治理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外,其余的资金全部需移民自筹或通过银行解决,因搬迁群众本身经济条件差,难以全部自筹,搬迁资金缺口大。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与有关乡镇的沟通衔接,以个体农林场为重点对象,落实新的移民安置点,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

(二)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做好搬迁移民玉米制种种植技术、标准化畜禽养殖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增强发展产业和外出就业的竞争力。

(三)移民安置点在规划、立项、建设开始,就应考虑后续产业的发展。在立项选点上,注意寻找依托,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劳动力转移的种养加等项目,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规划和建设中,留足产业发展的土地和空间,为发展后续产业奠定基础。

第7篇

(一)协助市政府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省要求乡镇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在2010年底完成,2008年一季度执行。2010年11月,省综改办批准了我市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的改革方案。考虑到地方换届选举和春节期间的特殊原因,我市没有正式实施,4月15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徐州新沂学习,我们协助人事部门出台了指导意见,向主要领导汇报同意后开始了实施。市编办、市综改办对各县乡镇机构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推进,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改革工作。

(二)做好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在认真总结分析2010年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协助农业部门认真核实水稻和农资增支补贴面积工作,进一步完善粮补资金发放办法,并把种粮大户和村干部等户补贴面积单独公示,进一步提高面积公示的透明度和效用,减少因补贴面积不实引起的农民上访。全面采用“一折通”发放补贴资金的办法,确保粮补资金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全市共种植水稻312.04万亩,按每亩20元的标准应得到6241万元的种粮直补资金;核实农资增支补贴面积458.97万亩,按每亩62元的标准应得到28456万元的农资增支补贴款。合计全市种粮农户可得补贴款达34697万元,户均补贴340元,补贴金额比2010年度增加75%。截至5月底把粮食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项政策共使我市102万农户受益,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三)抓好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足额到位。2010年开始村级“三项资金”保障标准由村均6万元提高到8万元,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008年我市从三方面抓好村级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每村8万元足额到位。一是统一资金管理,村级保障经费统一纳入县区级财政管理,在银行设立“村级经费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二是统一会计核算,在县区范围内统一规范帐务处理。乡镇财政所年初要编制年度村级经费预算,全市预算安排村级资金1.1亿元,县区财政局严格依据预算按照序时进度拨付,到目前已安排使用4000万元。三是统一支出标准,村干部报酬要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五保户供养费要不低于每人每月100元,村级办公费要控制在每年5000元内,报刊征订费每村每年不得超过1000元。

二、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监督

(一)切实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根据省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一围绕”、“二完善”、“三转变”、“四强化”的要求,我们和县区财政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督促县区财政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构建新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了乡镇财政所岗位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完成了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同时要求县区组织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资金将比较多,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基层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财政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着力点之一。我们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今年采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等措施,把项目建设好,资金管理好,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月份我们联合了市纪委、市农工办、市审计局对全市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和整改。

(三)开展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活动。我市三县四区共108个乡镇及街道办,近几年乡镇财政收入总量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但由于乡镇工业企业少,税收增长乏力;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大幅度下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并全市乡镇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让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目前已达到千万元的乡镇要向亿元乡镇迈进。结合我市乡镇财政现状,我们在全市开展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上台阶活动。以2010年各乡镇财政收入为基础,设置300、500、1000、5000、和10000万元五个台阶。从2010年起,每年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必须上一个台阶,并把所有乡镇进行对号入座,制定各乡镇收入上台阶计划,对增幅大的乡镇给予一定奖励,确保在2010年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准备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促进乡镇财政增收实施意见》文件,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定稿。

(四)进一步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查处、反馈、查询和通报制度。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防止案件滞留或不了了之。加大重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对一些上访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镇财政职能转换、乡镇债务化解、乡镇财政走出困境、涉农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做好了有关信息上报工作,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信息12条,在日报宣传报道10次,为各级领导了解掌握改革新动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一)完成全市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与农业资源开发局一起组成验收组,于5月5日至5月9日,对全市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世行三期农灌项目和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

(二)完成2008年度农业开发项目计划编报工作。全市申报200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治理面积14.15万亩,项目总投资8252.0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240万元;全市报批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6个,其中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30.7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140万元(财政资金中有偿资金1605万元,无偿资金535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三期项目,计划开发面积5万亩,项目总投资345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850万元。全市申报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3万亩,项目总投资128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全市申报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2万亩,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促进收入上台阶。规范乡镇财政基础工作,强化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2008年50%乡镇财政收超千万元,下半年要出台乡镇财政增收具体考核办法。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一折通”发放。配合市委、市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参与乡镇机构改革,测算改革成本。规范“一折通”发放范围,争取把所有涉农资金纳入“一折通”发放,并联合纪委、农业部门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第8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开发、财政、农业、水利等部门和项目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县政府与项目乡镇签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建设任务、内容、目标、标准、时间及双方责任,确定项目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项目法人代表,并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督和验收。为进一步调动项目乡镇开发积极性,我县制定出台了《2012年度农业工作考核办法》,并将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情况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对项目乡镇年度考核内容,进行年终奖惩考核。

二、强化质量管理,建设精品工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结合县域实际,以工程质量为主导,以科学管理为抓手,以项目“软件做精做全,硬件做实做优”为目标,细化管理办法,强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八项工作制,确保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一是严格落实专家评审制。不论从项目立项到方案制作,还是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全部邀请水利、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确保项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是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在项目实施之初,及时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明确项目法人和主要职责。针对乡镇人员发生变化,我们立即对项目建设指挥部进行了调整,确保人员变换不影响项目实施,换人不改变工作目标,人人不推卸工作责任,有力地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严格落实公示制。认真执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公示暂行办法》,对项目规划方案、投资情况、工程内容、质量监督及相关政策,及时在项目区进行全过程公示,坚持做到“立项、实施、竣工”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所有土地治理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投标,委托招标公司在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公开招标,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好施工队伍。在招投标过程中,县纪委、检察、财政、开发等部门共同监督,确保项目招投标合法公正。同时,委托中介机构从项目立项实施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督审查。

五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根据项目需要,在全市筛选资质优良、管理规范、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工程监理公司,对我县的开发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进行全面监理,全方位控制把关。同时,开发部门、项目指挥部积极与监理公司进行沟通,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开展。

六是严格落实质量保证制。成立了由县开发办、项目指挥部及项目区群众代表组成的开发项目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监督考评。监督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验收。对施工单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及时督促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会同相关部门责令其停工,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七是严格落实例会制。县开发办、财政局、监理公司、项目指挥部、施工单位,实行半月例会制,协调解决项目区土地占用、关系协调、资金报账、工程进度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实行每周日例会制,传达项目指挥部门有关推进项目建设的意见,并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商讨,及时处理有关问题;不能解决的,在半月例会上提报研究解决。

八是严格落实资料归档制。项目档案记录着开发工作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我们始终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资料与项目同步,在前期评估、立项审批、工程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资产移交、资金使用等全过程,及时组织专人收集文字、影像等资料,按时归档编号,建立了一套系统规范的档案资料。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档案,严格借阅制度,有效发挥了档案资料应有效应。

三、强化建后监管,发挥长期效益

第9篇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农村公路改造浓厚氛围

搞好农村公路改造,实现村村通油路,是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前些年,我市农村油路建设发展滞后,到2002年底,农村油路仅1364公里,只有458个行政村通油路,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42%,比(上级市)市平均数少162个百分点,全市还有658%的村庄未通油路。按照三年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要求,我市需新建油路12592公里,面对十分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正确分析当前形势,认为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对于深入实施“四化”战略,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座谈会后,我市立即召开了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按照村村通油路的规划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舆论先行、稳步推进,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宣传小组,各新闻媒体都开辟了公路建设专题栏目,广泛宣传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的重要意义,广造舆论,广泛发动,使中央、省市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决策深入人心。期间,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编发《简报》22期,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登、播发公路建设新闻稿件100余篇。各乡镇(街道)也通过层层召开动员会、广泛张贴标语口号、有线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村村通油路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抢抓机遇、攻坚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狠抓配套资金落实,夯实农村公路改造物质基础

搞好农村公路改造工作,资金问题是关键。我们在融资过程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一是争取上级补助和国债资金;二是政府财政拨款。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拨款5000多万元,无偿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每公里补助15万元,连村路每公里补助5万元,最大限度地减轻乡镇和农民群众的压力,调动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用好农民义务工,发动农民出工解决路基、小桥涵工程;四是倡导社会各界捐助筹集建设资金500余万元;五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筹资。如昌九路和咸石路的建设,就是由得利斯公司出资2500万元修建的;六是村民自愿捐资修路。如我市皇华镇大展村、郭家屯镇南营村等群众自愿捐资150余万元,修连村路10公里。通过以上方式,全市共筹集改造资金达1亿多元,为农村公路改造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健全管理体系,打造农村公路改造“双优”工程

质量建设和廉政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我们从规范管理入手,配强力量,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努力打造我市农村公路改造质量和廉政建设的“双优工程”。

一是配强配足技术力量。去年我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规模大,任务重,原有技术力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交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了全局工程技术力量,把我局市乡公路管理处和工程科合为一体,承担全市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职能,使现有技术力量形成合力。投资100余万元新上了核子仪、取样机、弯沉仪等测量试验设备,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了中心实验室;高薪从(上级市)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聘请了10名监理工程师,与本局监理人员共同负责我市农村公路改造的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同时举办了农村公路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了(上级市)市交通局工程科、质监站的同志当堂授课,对100多名乡镇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是严把“五道关口”。一是市场准入关。各乡镇在落实施工队伍时,严格按照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准入规定》进行资质审查,对所有工程实行“阳光作业”,一律进行公开招标,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二是材料进场关。对所有工程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三是工程技术关。从路基处理、灰土施工、油面铺设到路容路貌整理,都必须经过层层检验。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让进入下道工序。四是工程监理关。我们采取三级监理制,即(上级市)市工程监理中心、交通局市乡公路管理处、乡镇(街道)监理人员三级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监理。为明确责任,做到职责分明,我们还实行了合同化管理,由×××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街办)、市交通局与(上级市)市交通工程监理中心、乡镇政府(街办)与施工单位、(上级市)市交通局工程监理中心与派驻×××监理人员、市交通局与本局监理人员签订了五个责任合同,对各级建设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作了明确分工。五是社会监督关。由改造工程沿路村庄选派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对工程改造实行全过程监督,同时设立了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进行监督。

三是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我们建立健全了建设业主负责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工程改造资金专款专用制度等六项制度。为加强资金管理,市财政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帐户,对筹集到的各种公路建设资金,全部进入专项帐户管理,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严格资金拨付审批程序,成功探索出了“施工单位填报工程情况——监理人员审查把关——乡镇政府(街办)提出资金申请——市改造办负责同志审核批准”的工程资金审批模式,增加了工程资金划拨的透明度,保证了工程资金安全,同时还突出了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改造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了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监督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重点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与市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加强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农村公路改造顺利实施

第10篇

近年来,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选才用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监察执法”职能,围绕“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始终不渝抓民生,全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才有所用、民有所劳、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为推动玉龙的科学发展、幸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 10月12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该局创造的新农保“玉龙经验”,被国家人保部列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教材;并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

管理和开发好人力资源。玉龙县人保局内设 13个职能股室、 5个二级经办机构,有干部职工 61人,其中党员 46人,服务对象近 22万人,常年处于人少事多任务重的超负荷状态。人保局成立以来,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一是按照规定,做好全县近700名公务员、400名工勤人员、1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和 4500名事业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优秀公务员进行嘉奖。二是做好每年100多名公务员、100多名事业人员的招录工作。三是克服编制紧缺、就业压力大等困难,坚决执行县委、政府“人才强县”的战略决策,努力完成紧缺急需人才的招聘工作,每年从全国招聘近50名高层或紧缺急需人才,补充到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等一线单位。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坚持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并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以创业为动力,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强化服务为手段,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力促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职业培训效果明显,形成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人保局成立以来,已培训下岗人员2000余人,培训其他人员2万余人;每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力 1000余人、转移3万余人,实现劳务经济 1亿多元;每年新增就业3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

促进社保体系健康运行。坚持完善政策与扩大覆盖面并重,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康运行。一是大力宣传政策,激发参保对象积极性,着力提高社会5险扩面征缴工作。目前,全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已近 20万人,建立起了以5大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每年征收金额8000余万元,5大保险参保率都保持在90%以上。二是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维护参保人员利益。三是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切实做到“两个同步”。2009年 6月起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后,在全市第一家实现了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位一体”的全民医保。2010年10月1日,玉龙县争取到“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和实施试点工作,及时出台了《玉龙县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对缴费 100元至 1000元10个档次的参保人员,每人每年给予 5元至 45元的补贴。按照“党政全力推动,群众全面发动,投入加大力度,服务积极主动,管理健全制度,队伍精干能动”的工作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任务纳入年度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进行考核,做到乡镇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查、年终有考核;建立处级领导干部挂钩包乡镇、县级单位包村制度,形成上下对应、协调一致的组织机构;建立人大、政协督查工作机制,深入乡村一线督查;建立纪委重大民生工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制定了问责机制;发挥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助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开展;建立督办通报制度,每周二、五下午,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对参保情况进行分析、排名通报。人保局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以提高参保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健全机构、争取资金,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扎实做好前期工作。2011年7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后,在全市第一家实现了以职工、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3大养老保险为主体的全民养老保险,促进了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发展。试点期间,该局把任务分解到个人,督促干部走进千家万户讲清楚参保的意义、对象、缴费标准、享受条件,帮助居民算清多缴费多受益的经济账,算清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的实惠账,消除顾虑和担忧。试点启动的第一年,参保人数就达13.82万、参保率达99.25%,名列全省前茅,被省厅作为先进经验交流。最近出台的《玉龙县特殊人群参加社会保险财政补贴实施方案》,规定了因病、因灾、因征地、因供子女读高校致贫的特殊人群,每年由县财政拿出 100万元代缴。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保局坚持把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渠道,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全面规范执法环节,稳步提高办案质量。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开辟“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绿色通道,凡存在劳动争议的案件,按仲裁案件依法立案处理;应由监察处理的,按照监察程序处理;案件交叉时积极协调、统一快捷办理。办理案件中,做到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严格程序、准确用法,稳步提高办案效率,实现案件处理的全面提速。人保局每年接待、受理农民工来信来访案件400多件,涉及民工 2000多人次。每年催交农民工“三金”2000余万元,清欠农民工工资 10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维稳工作,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答复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和其它件20余起,答复率100%,多年来没有发生非正常越级上访事件,被老百姓称为“第二局”,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人保局还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职能:一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划拨、征缴、发放等环节全程监管、监控和定期检查;二是做好各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三是对各年度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监督检查;四是加强对定点药店和医疗机构的审核和考核;严禁挤占挪用,确保了基金安全运营。

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在县级设立服务窗口。2012年 7月 24日,在上级的关心下,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43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的“玉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落成启用,提高了人保基础设施水平,全县 65项人保服务项目集中在一起办理,实现了人保服务平台的有效整合,方便了群众办理各项业务。在乡镇设立便民窗口、村组设立站点,把服务平台搭建到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每个乡镇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投资 25万至45万元的人保服务中心的新建和修缮工程正在启动。在参保费征收上,工作人员白天进田间地头、村民赶集点和烤烟收购站集中办理,晚上进门入户,挨户办理,有效解决了老百姓与工作人员时间错位的难题。为方便群众和确保安全,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邮政储蓄网点,增设专柜,延长或调整了营业时间,开设个人存折,参保人可就地缴费。目前,全县的人社工作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医保、社保和城乡居民保险,已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5险的收缴和发放在系统内封闭运行,既安全又便捷。

深入基层全力排解民忧。人保局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和作风建设活动中,成立领导小组,制订方案,明确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使民生思想深入人心,大幅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排解民忧、保障民生。一是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全局确定挂钩联系户 64户,填写民情联系卡 64份。二是心系群众,开展系列帮扶。与挂钩户开展民情恳谈,2012年每位职工为挂钩户各捐款 300元,全局为九河乡中古村委会捐款 3.51万元,解决了人畜饮水、村图书室建设等困难。坚持主要领导每年驻村 10天、一般职工每年驻村 5天的政策,先后分六批驻村入户,为困难户移栽烤烟、盖地膜 50余亩,受到群众好评。为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人保局严格执行政府的相关规定,坚持施工方先缴纳失地农民养老金、后开工建设的原则,现已收到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金 1亿多元,基本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程》,使档案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力求管理制度化、经办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服务精细化。

下一步,玉龙县人保局将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两个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健全机构、延伸网络,提升素质、优化服务,争取在强化人才支撑、促进就业创业、筑牢社会保障、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玉龙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继续作出贡献。

(作者系云南省玉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第11篇

近年来,*县从改进选人方法,加强教育培训,完善机制入手,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严格程序标准选人用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科学顺畅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做法

1、改进选人方法。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通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查、公开考试、组织考察、县委审定的严密程序,建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素质较高的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平时,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对在干部考察考核中,民主推荐出来而未使用的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库,做好培养教育,确保后备干部队伍质量。日常管理中,重点做好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的选拔和跟踪培养,切实解决在少数人中选干部和矮子里面拔将军等问题。为充分掌握干部的基本情况,增强干部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探索实行以“暗点”考察为侧重点的反测评法。同时,积极扩大公选范围,延伸公选层次。为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竞争意识,营造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对乡镇、部门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制度。

2、坚持选育并重。在选人用人时,坚持不唯资历学历、不死扣台阶,对有一定经验,素质好、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委以重任,加压考验、促其成熟,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干,建功立业。近两年,全县提拔使用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52人,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坚持按照“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速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工作思路,每年及早摸底,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分解培训任务,并积极鼓励干部学历进修和在职自学。20*年以来,探索推行了干部“菜单式”培训,全县共培训干部5500多人次。坚持干部轮岗交流,把年轻干部重点配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岗位,有重点的进行锻炼培养。先后从县直部门选拔了30多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挑选了120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参与党员先进性教育、企业改制、通村公路建设等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锻炼中增长才干。

3、强化监督管理。一是探索实行科级领导干部多岗锻炼制度。即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试用期乡镇到部门,部门到乡镇,经济部门到纪委、部门,党委部门到经济部门进行六个月锻炼,提高其综合能力。二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和廉政、计生鉴定制度。为预防干部“带病上岗”,对正职和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离职时,及时通知县审计局对其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在考察中注意了解廉洁自律情况,并坚持在考察中将深入考察对象名单分别交县纪委和县计生局进行廉政、计生鉴定,未通过廉政、计生鉴定的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三是强化干部日常考察考核,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推行了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制度和《县委县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结合县直各部门及直属事业机构工作实际,明确了考核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奖罚措施等,为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工作实绩、创新、学习、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确保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犯或少犯错误,避免小过酿成大错,促进其健康成长,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和《函询回复制度》,即在年度述职述廉后,对测评率较低的同志均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有举报、有意见的干部,采取函询回复的方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整改提高。

4、畅通退出渠道。一是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度。除依法、依《章程》选举产生的干部外,其他提拔任用的干部全部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间,实行上岗两个月向组织部门上报年度任期目标、半年向组织部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试用期满进行述职考察,考察合格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正式任命;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试任职务,近几年来,先后有4名科级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后延长了试用期,3名科级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免去了试任职务。二是推行科级领导干部任期制。为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全面推行了《*县领导干部任期制》,明确了科级干部在同一单位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超过10年的要予以交流;科级干部任职最高年龄为男55周岁、女50周岁,到达任职最高年龄的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三是实施干部辞职管理制度。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县干部辞职管理办法(暂行)》,对干部辞职待遇、辞职后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近两年来,先后有8名干部辞去了职务,在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经商、领办企业。四是运用工作考核结果,促使不称职干部下。近两年来,根据平时和年度工作考核结果,共对7名在民主测评考察中称职率不高的干部予以免职或交流轮岗。

启示思考

1、要制定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为干部能下提供标准。通过组织程序认定“下”的对象,必须在准确理解并把握“不胜任现职干部”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党政领导干部的类别、职级和岗位具有的共性和各自特点,分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在标准内容设置上,要考虑领导干部的共性要求,科学设置可统一的衡量基本标准;要考虑领导干部在职级和类别上的差异性,科学设置相应的职别标准和类别标准。

2、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保证全面、准确、公正地评价干部。首先,要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不能使用一个模式考核所有的干部。要根据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结合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指标要“分清主次,兼顾全局”,在内容上要着重体现业绩和能力。除了能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外,还要能真实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考核指标的具体设置上不宜全而细,否则会使考核的工作量过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还会分散领导干部的注意力,难以保证重点工作的落实。第二,要简化考核程序。在考核的评价办法上,改变过去单一采用定性评价的办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每一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分值,或按一定的定性档次转化为定量分值的办法,最后按照各指标所占的权重比例,对干部考核作出综合的定量评价。第三,要尊重和运用考核结果。要依据考核的定量评价结果,决定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实行岗位淘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真正形成“创业者、绩优者上,守摊者、绩平者下”的局面。

3、要健全推进干部能下的相关辅助机制,切实解决“下”来干部的后顾之忧,保证干部出口畅通。一是推行聘任制,对聘任制的干部参照公务员身份,聘期内或聘期满一经考核不合格者,坚决给予解聘,组织不再进行安排;二是探索实行经济补贴的有效办法。对“下”来的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根据其职务高低、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贴,但不再享受现有的职级待遇,从此去职为民;三是针对行政干部“万金油”、“全能什么也不能”的状况,一方面从加大在职时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入手,促进其知识更新,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向党政干部全面开放我国目前所有的专业技术职务,使干部通过考核、考试,获得具备担任某些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以改变干部一旦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其事业就会中止、作用就会消失的不良现实;四是要研究和制定与社会保障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将党政干部的各项保险,纳入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切实解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认定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

第12篇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__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__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__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__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__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__、20__、20__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

,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

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__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__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__年11月初至20__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__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

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__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__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__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__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