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4:1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保局申请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的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危险废物转移的管理
该办法规定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联单实施监督管理。还规定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联单具体实施监督管理;在直辖市行政区域和设有地区行政公署的行政区域,由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1.1危险废物转移程序和要求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转移危险废物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危险废物转移计划;经批准后,产生单位应当向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联单。产生单位应当在危险废物转移前三日内报告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同时将预期到达时间报告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转移一车、船(次)词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每车、船(次)有多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每一类危险废物填写一份联单。加盖公章,经交付危险废物运输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副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二联交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单第一联正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单位随危险废物转移运行。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的运输单位栏目,按照国家有关危险物品运输的规定,将危险废物安全运抵联单载明的接受地点,并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第三联、第四联、第五联随转移的危险废物交付危险废物接受单位。危险废物接受单位应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危险废物核实验收,如实填写联单中接受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1.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档案管理
联单保存期限为五年;贮存危险废物的,其联单保存期限与危险废物贮存期限相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延长联单保存期限的,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接受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延期保存联单。省辖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检查联单运行的情况,也可以委托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査联单运行的情况。被检査单位应当接受检査,如实汇报情况。
1.3违反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惩罚措施危险废物接受单位验收发现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特性、形态、包装方式与联单填写内容不符的,应当及时向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通知产生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辖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 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未按规定期限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联单的;未在规定的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拒绝接受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联单运行情况进行检査的。
1.4联单格式和形式
联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印制。联单共分五联,颜色分别为:第一联,白色;第二联,红色;第三联,黄色;第四联,蓝色;第五联,绿色。联单编号由十位阿拉数字组成。第一位、第二位数字为省级行政区划代码,第三位、第四位数字为省辖市级行政区划代码,第五位、第六位数字为危险废物类别代码,其余四位数字由发放空白联单的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危险废物转移流水号依次编制。联单由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其编号第三位、第四位数字为零。
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实施情况
为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的有效监督,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经过在上海等地的试验后,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颁布实施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可大大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力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得较好,取得了一些经验。
我们以重庆、江苏省、天津市为例对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实施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2.1重庆市危险废物转移的管理
重庆市直辖区县较多(多达40个),无地区级行政机构,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重庆市环保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委托各区(县、市)对各自辖区内的危险废物转移实施监督管理权。具体操作为:市环保局根据危险废物产生量和产生类别,每年公布“重庆市危险废物重点控制单位”名单,凡属于该名单中的企业,或需向重庆市以外地区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由市环保局直接管理,其他情况则委托所在区(县、市)环保局监督管理。各区(县、市)环保局定期向市环保局上报各自辖区内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运行情况。
2. 2江苏省危险废物转移的管理
截至1999年12月底,江苏省共办理了危险废物跨省、市交换、转移审批手续41家,通过审批交换、转移的危险废物共15类、计46000余t,共涉及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10个市62家单位(其中跨省转移的8家),绝大多数危险废物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江苏省通过办理审批手续,对企业危险废物的交换、转移行为进行规范,使企业提高了环境意识;通过填报危险废物交换、转移联单,使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的全过程都得到有效监督,大大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2.3天津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
天津市工业废物交换中心具体负责联单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在每年11月15日之前向所在地区、县环境保护局提交下一年度危险废物转移申请书(一式三份)、区、县环境保护局接到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对其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在每年年底前作出审批决定。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的审批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并抄送申请单位所在地区、县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转移申请书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统一制订。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不得擅自转移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批准转移的危险废物。■
参考文献
第二条福建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废物进口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对本辖区内进口废物实施监督管理,并有权对管辖范围内从事进口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第三条省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进口废物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禁止进口境外废物在省内倾倒、堆放、处置。列入《国家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附件一)的废物确有必要进口的,必须按本规定执行。
未列入《国家限制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的废物,禁止进口。
第五条废物进口单位和废物利用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废物利用单位具有利用进口废物的能力和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六条从事附件一所列第七类废物加工利用的单位必须是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核定的废物定点加工利用单位。被国家环保局批准的定点加工利用单位,每年考核审定一次。
第七条申请进口废物的单位或者利用废物的单位,必须提交如下申请材料一式三份:
(一)《进口废物申请书》(附件二);
(二)《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表》。
第八条申请进口废物,废物进口单位或者废物利用单位必须认真填写《进口废物申请书》,经废物利用单位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复审同意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
第九条申请进口附件一所列废物的单位或者废物利用单位,必须对拟进口作原料利用的废物及其贮存、运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委托编制《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表》,经福建省废物进口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或省废物进口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查通过后,并连同《进口废物申请书》报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条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审查程序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局环控固《关于颁发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要求(暂行)和程序的通知》要求。
承担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环境保护局核发的《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资格证书》,风险评价费用由申请废物进口单位或废物利用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受理进口废物申请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收到进口废物申请材料之日起的十个工作日内,签署审查意见,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对批准的进口废物申请,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进口废物批准证书》。《进口废物批准证书》不得倒卖和转让。
第十三条废物进口单位和废物利用单位必须在每批废物进口后五日内将进口废物种类和数量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废物利用单位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附件三)。每季度必须就进口的废物填写《废物进口报告单位》(附件四),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废物利用单位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废物进口、利用单位必须按照《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表》中所提的措施对策要求,防治进口废物污染环境。
第十四条进口废物运抵我省口岸后,废物进口单位应持《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第一联和报关单等有关单据先向海关申报,然后持《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和其他必要单证向口岸商检机构报验。
第十五条任何企业不得进行废物的转口贸易。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废物,应持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向海关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
未取得《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进口废物一律不得存入保税仓库。
第十六条建设利用进口废物作原料的加工生产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委托编制《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书》,经建设项目所在地市级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查。经审查同意后建设单位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手续。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将境外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或者未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擅自进口废物用作原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六条处罚。
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废物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对已经非法入境的固体废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六十八条执行。
现将国家环保局环科*号文“关于转发《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我省制定的《福建省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认真遵照执行。并重申如下:
一、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是实现我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技术和物质手段,各级环保部门都必须依法加强对辖区内环保产业市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促进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
二、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发展环保产业的经济、技术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环保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验收环保工程、安排环保贷款或环保补助金时,都要优先采用国家和省推荐的环保最佳实用技术,国家和省认定、认可的环保产品,选择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或环境工程设计等。
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全省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和公平竞争的环保产业市场,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严厉打击环保产业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和工程。
四、严格执行关于环保产品认定和环境工程设计资格审查权限。省级以下各级环保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环保产品认定(或认可),审可或认定环境工程设计资格。
五、充分发挥各级环保产业协会的市场中介作用,使环保产业协会成为联系环保产业与政府之间、环保产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并协助环保部门加强对环保产业市场的管理。
各地过去与两个“暂行办法”不符的规定,应立即废止,并将两个“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及时向我局报告。
附: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国务院有关部委:
为了规范环保产业的产品市场,我局制订了《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为使环保产品认定工作顺利进行,现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特做如下通知:
一、自本文之日起,今年的环保产品认定工作即正式启动,各地可向国家环保局推荐申请认定的环保产品。
二、环保产品认定工作,今后作为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不再以年度划分进行,将以滚动发展的方式,成熟一批产品一批,以加快产品认定的进度。
三、国家级环保产品认定范围,目前仍以去年的产品目录为限,暂不扩大。
四、我局将根据情况不定期公布产品认定目录,从认定目录公布之日起,对认定目录内的产品,地方环保局不得再行认定。
附: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污染防治设施的作用,规范环保产品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保产品认定是环保产品认定机构依据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申报认定的环保产品进行检验和审查,对符合产品标准和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的产品,颁发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证书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保产品是指用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设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药剂、材料。包括:
(一)治理水污染的产品;
(二)治理空气污染的产品;
(三)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产品;
(四)控制噪声与震动的产品;
(五)防护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的产品;
(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药剂和材料;
(七)环境监测专用仪器、设备;
(八)其它环保产品。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环保产品,应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认定。
第二章认定权限及职责
第五条环保产品认定分为国家级认定和省级认定。国家级环保产品认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省级环保产品认定由省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省级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环保产品认定。
第六条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制定环保产品认定的管理规章、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国环保产品认定工作;审查、批准并颁发国家级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证书。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环保产品认定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国家级认定的环保产品的推荐;负责审查、批准并颁发省级环保产品认定证书。
第三章认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情况不定期环保产品认定目录,凡列入国家认定目录的环保产品必须经国家级认定;省级环保部门可以对国家认定目录外的环保产品进行认定。
第九条申请国家级环保产品认定的单位(以下简称申请认定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有齐备的生产条件和必要的检测手段;
(三)有健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四)生产过程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条申请国家级认定的环保产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属于环保产品认定范围;
(二)符合环境保护产品认定技术要求;
(三)能正常批量生产,各项技术指标稳定,符合产品标准;
(四)不属于限制使用或即将淘汰的产品。
第十一条申报国家级认定的程序为:
一、申请国家级认定单位,应向所在地省级环保部门领取并填报《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申请书》(附件一)一式三份,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申请认定的产品的现行标准的复印件;
(三)申请认定的产品的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或其他有关证书、证件的复印件;
(四)申请认定产品的用户名录;
(五)国家环境保护局认可的环保产品检验机构出具的一年内的产品检验报告。
二、省级环保部门对申请国家级认定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预审,对申请资料齐备并符合要求的,提出推荐意见后,报送国家环境保护局。
三、国家环境保护局按《环境保护产品申请认定单位检查表》(附件一),组织有关单位对申请认定单位进行检查,对省级环保部门推荐上报的环保产品进行评审。
对评审通过的产品,国家环境保护局予以公布,并颁发国家级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证书。
第十二条省级环保产品认定的条件和程序,各省级环保部门可参照本章的规定,自行制定。
第四章认定证书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以下简称获证单位)不得涂改、滥用、转让认定证书;
获证单位,在证书有效期内,可以在产品包装、说明书及广告宣传中使用认定证书。
第十四条认定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获证单位可在认定证书期满前三个月,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延期申请。
国家级认定产品的延期申请,由省级环保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对延期申请进行复审,复审合格的,国家环境保护局换发新的认定证书。
省级认定产品的复审由省级环保部门组织进行。
第十五条认定证书超过有效期或者其他原因获证单位需要重新申请认定时,其程序与初次申请认定程序相同。
第十六条获证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发证的环保部门中止使用认定证书,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不能保证获证产品符合产品标准和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
(二)转让认定证书的。
第十七条获证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发证的环保部门收回认定证书:
(一)在中止使用认定证书期限内,不能按要求改正的;
(二)涂改、滥用认定证书或弄虚作假,伪造文件、资料的;
(三)不再生产获得认定的环保产品或产品型号、规格发生变更的;
(四)使用新的注册商标或产品名称的。
第五章认定产品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对获得认定的环保产品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使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获得认定的环保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各地环境保护局不得以登记或其他名义收取费用。
第二十条在新、扩、改建项目的污染防治和其他污染防治工程中,以及环境监测中,必须使用获得认定的产品;尚未开展认定或有特殊规定的产品除外。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不按上述规定办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验收。
第二十一条对获得认定的环保产品,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特别推荐或限定使用某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
第二十二条获证产品的生产单位应搞好产品使用后的各项服务,对达不到污染治理工程要求或产品质量承诺的,产品生产单位应负责产品改进、更换,或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否则,将中止使用或吊销产品认定证书。
第二十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本行政区域使用获得认定的环保产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责令产品生产单位采取措施,并向认定该产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用户对获得认定的产品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可直接向产品生产单位反映,并提出改进更换的要求,产品生产单位拒不承担其责任的,亦可向当地或认定该产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第六章认定管理机构和检验机构
第二十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本办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各司其职,做好环保产品认定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超出职权范围或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通报批评、责令改正。
第二十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环保产品认定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坚持公平、公开、科学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对违反本办法、、者,应调离其工作岗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其他损失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环保产品认定的产品检验由认定管理机构认可的检验机构承担,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坚持科学、准确、真实的原则,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内容和范围进行检验。
第二十八条检验机构不得乱收费或向产品送检单位提出超出其职权范围以外的任何要求。检验机构有侵害产品送检单位的合法权益时,产品送检单位可以向环保产品认定管理机构投诉。
第二十九条检验机构因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误,造成检验结论不当或错误的;泄露认定产品的技术秘密,非法占有申请单位技术成果的,视其情节轻重,由认定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或取消认定检验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环保产品认定收费,参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价费字56号《产品质量认证收费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的解释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本办法的具体监督实施由科技标准司负责。
广东省建设厅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新版全文笫一条 为加强我省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投资,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办法。
笫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下列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向省或者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步设计审查:
(一)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
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现行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执行。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实行分级审查制度。
国家和省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进行审查。
地级以上市和县(市)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本地区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由工程项目所在地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进行审查。
第六条 建设单位申请初步设计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广东省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
(三)有关部门批准文件。主要包括:
1、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关规划设计要点的批准文件;
3、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4、环保、消防、人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的批准文件,涉及航空管制、地铁、风景名胜、航道通航等方面的,须提供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四)技术文件。主要包括:
1、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按国家相关规定提供);
3、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节能设计专篇的说明书、图纸、设计概算等)。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七条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其中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其他行业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相近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初步设计审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计的主要指标是否符合投资立项、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生产、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要求,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二)各有关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重点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执行情况;
(三)是否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初步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
(四)有关专业重大技术方案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是否安全、可靠;
(五)初步设计文件是否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六)工程概算编制是否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深度是否满足要求;
(七)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合理。主要包括:
1、各有关专业设计是否符合经济美观、安全实用、保护环境的要求;
2、工艺方案是否成熟、可靠,选用设备是否先进、合理,设计方案是否优化;
3、是否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土地、能源、水资源和材料;
4、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是否适用、可靠。
第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法定条件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议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审查意见。
设计单位应当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作出是否采纳的书面意见,并报组织审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初步设计审查专家库,加强对其所建专家库及评审专家的管理,但不得以任何形式控制、干预或者影响评审专家的具体评审活动。
第十一条 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批复。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章以及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严格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同意的批复意见,并责令改正:
(一)设计依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
(二)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有重要缺项的;
(三)不符合现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以及采用落后、淘汰技术、设备或材料等不符合现行技术产业政策和管理规定的;
(四)设计存在严重不合理问题的;
(五)违反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
第十三条 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应当对相关审查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意见。
笫十四条 初步设计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由原勘察设计单位修改或经其书面同意,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并由建设单位将调整、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报请原审查部门重新审查批准。其中,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规模等主要内容的调整还须经原项目立项及有关部门同意后,再办理有关调整初步设计审查的批复手续。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及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对应进行初步设计审查而未报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办理施工图审查等手续。
第十七条 有关部门或单位从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及相关活动违反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
初步设计审查通过网络在地图上找到当地政务中心或建设局,最好能查到电话。
打电话到政务中心的建设局窗口,请窗口老师将需要办理初步设计审查的相关文件发给你。如果窗口老师不方便的话,你就自行到现场领取相关文件。
文件里应有相关部门的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填写好会议通知,并将此通知送至相关单位处。
向建设局窗口提交全套设计图纸和初步设计说明书七套,规划批准方案总平图复印件一份和地勘报告纸质原件一份。
会议过后,各个部门会出具相关的初设意见。一般有环保(环保局)、广电(广电局)、防雷(气象局)的初设意见。
【难点】需准备的相关资料如下:
1、申请书(盖建设单位鲜章二份):
2、发改委备案通知或立项批复(复印件二份);
3、国土手续(复印件二份)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出让方式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除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材料、规划建筑红线图、规划批准方案总平面图(查验原件,收复印件二份);
4、勘察、设计合同及资质正本复印件各二套;
5、初步设计文件电子文档十二张,内容包括全套初设图纸、设计说明、效果图、初设说明书等;
6、地勘报告电子光盘二张;
7. 住宅项目应报户型统计表(原件二份);
8、按相关规定应做地址安全性评价报告的项目,提交由省地震局出具的批复文件(查验原件,收复印件二份);
9、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需提交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查验原件,收复印件二份);
10、应当进行抗震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专项工程,需提交抗震专项论证意见;
11、设计概算书(政府投资项目)(复印件二份)
(别以为按照下列清单上的准备就好了,还有些细节将会在填写初设申请表的时候说明)
下面先详细讲解如何填写初设申请表:
前面基本信息填写都很简单,照实填就好。需要注意的是,地址最好填国土证上的地址,保持一致。
工程概算就是总投资额,有的时候也叫项目规模。这个数字可以在立项批复或者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中找到。其余的面积、抗震标准、高度等技术类数据须由设计最终核定。
第二条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开发面积应不小于20公顷。
第三条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下同),逐级上报到省人民政府审批(属厦门市的由厦门市政府审批)或国务院审批,同时抄报省计委、经贸委、建委、土地局、开放办、环保局等部门,由省政府委托省计委组织有关部门会审。上报项目建议书应包括下列附件:
1、中外双方合作、合资协议书,或外资企业申请书;
2、外商投资企业章程及投资者的身份证明;
3、投资者资信证明;
4、开发区域的初步规划图和规划说明;
5、经批准的预约用地申请表;
6、开发区域的总体环境影响初步意见书。
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批准立项后,由投资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将合同、章程及附件上报省经贸委审批,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成立开发企业。
第四条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的总投资与注册资本的比例及缴资期限,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投资者按合同、章程规定的缴资期限投入资金后,应依法委托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验资,验资报告送省经贸委、土地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由开发企业委托国内有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按国家规定内容编制开发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选择境外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成片土地开发的规划设计,按国家计委和经贸部颁发的《中外合作设计工程项目暂行规定》执行。
成片土地开发规划应符合下列技术规定:
1、成片土地开发项目的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应不小于80%,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应不高于20%(农业综合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除外);
2、绿地率不低于30%;
3、停车场(库)规划应符合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定(暂行)》的要求;
4、建筑间距,一般地区应不小于1∶1,需要抗震防护的地区,按抗震防护要求执行
5、成片土地开发工业用地的建筑容积率按不低于1.2控制;
6、规划布局还应符合消防、环卫、劳动安全保护等有关技术规定。
成片土地开发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有规划设计资格的机构评估论证后,由省建委组织评审,报省政府审批,开发建设过程中如需调整或修改规划,须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六条开发企业委托持证(甲级)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报告,报省环保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应抄送参与项目建议书会审的有关单位。环境影响总体评价报告审批后,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对开发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
第七条外商投资开发成片土地,应向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局办理预约登记,支付每公顷不少于4.5万元的预约金后,领取土地预约证书。土地预约期最长为一年,逾期不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或辞约的,预约金不予退还。如成片土地开发项目未能获得政府批准立项,应退还预约金。
第八条成片土地开发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向开发企业出让土地使用权,应明确地块范围、用途、年限、出让金及其支付方式、期限和土地使用、转让条件。使用期满后外方如需延期,可依法申办延期手续。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批准后,开发企业应在十五天内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交纳20%的出让金;六十天内应交清全部出让金,逾期未交清的,解除土地使用合同。土地出让金的管理与使用由省政府另行规定。
第九条各地市都应成立由土地、计划、物价、财政、建设、税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法律和科研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土地估价委员会,设立地产评估事务所。成片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应根据土地所在区位、规划设计要求、地面物、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拆迁移民、使用年限、土地等级等情况,分类评估。以公开招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的成片土地价格,由市场确定,招标、拍卖的底价由地市土地估价委员会评估确定。以协议方式出让的成片土地价格,经地市土地估价委员会评估后,报省土地估价委员会审定。省土地估价委员会必须在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天内予以批复,逾期未批复的视为认可。
第十条成片土地开发项目建设期限限定为:40公顷以下不超过二年,40公顷至60公顷不超过三年,60公顷至100公顷不超过四年,100公顷以上不超过七年。凡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起二年内未动工开发的,取消项目,由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开发建设期满后未开发的部分土地由政府依法收回。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建设期的,经省政府批准,可适当延长建设期限,延长期不超过两年,并按下列标准计收土地闲置费:
1、闲置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按出让金总额的10%计收;
2、闲置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按出让金总额的20%计收;
3、闲置二年以上的,无偿收回其未使用部分的土地使用权。
第十一条开发企业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必须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许可证。申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许可证,应具备以下条件:
1、持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土地使用证。
2、已经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的土地;
3、已交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国家规定的有关税费。
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在十天内确定是否发给转让、出租许可证。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应在签定合同之日起一个月内,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未经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的,转让出租合同无效。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当地政府有权优先购买。成片土地开发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费,具体标准及征收办法,由省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三条成片土地开发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地、荒滩。确须使用耕地的,应依照“用一造一”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开垦新耕地。成片土地开发占用耕地和新开耕地,原则上由用地所在地区和省辖市范围内统筹安排,自求平衡。如所在地(市)无法实现“用一造一”计划,可由地(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委托省土地管理局统筹安排,易地开发。
第十四条占用耕地的成片开发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局向开发者加收耕地开发专项基金,其标准为:水田每公顷4.5万元,旱地每公顷3万元,专项用于造地改地。占用鱼塘菜地的,按福建省新菜地开发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本县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工作坚持“一门受理,分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受理大厅为平台,统一接收材料,分转各入驻并联审批部门同步审查(包括网上、网下),限时办结。
二、企业设立并联审批范围
根据本县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结合实际确定本县实施企业设
立并联审批事项如下(共33项):
(一)畜牧局(4项)
1、兽药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2、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3、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发;
4、渔业养殖证核发。
(二)食品药品监督局(2项)
5、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6、餐饮服务许可证核发。
(三)卫生局(1项)
7、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核发;
(四)林业局(4项)
8、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9、林木运输证的核发;
10、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
11、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
(五)文广新局(5项)
12、娱乐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13、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核发;
14、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15、报纸、期刊、图书零售的批准;
16、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核发。
(六)交通局(5项)
17、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18、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19、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20、道路客运及班线(暂停、终止)经营许可证核发;
21、出租车客运经营许可证核发。
(七)环保局(4项)
22、排污申报登记;
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24、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核发;
25、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的审查。
(八)安监局(1项)
26、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核发。
(九)县质量技监局(3项)
27、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的确认与发放;
28、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核发;
29、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核发。
(十)县国税务局(2项)
30、办理税务登记核准;
31、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
(十一)县地税务局(2项)
32、办理税务登记核准;
33、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
(十二)公安局(3项)
34、特种行业许可证的核发;
35、烟花爆竹运输许可证的核发;
36、危险品运输许可证的核发。
(十三)粮食局(1项)
37、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核发
(十四)经信委(1项)
38、工业项目立项备案
(十五)工商局(4项)
39、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登记;
40、企业设立登记注册;
41、企业变更登记注册;
42、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核发。
(十六)人民银行(1项)
43、开户许可证的核发
除上述并联审批事项外,其他涉及企业设立的审批事项,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三、并联审批的程序
并联审批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流程操作。并联审批整个流程,通过“中心”窗口电脑网络或书面通知进行。
(一)工商受理。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登记后,对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前述部门前置审批的项目,向申请人发放《前置审批办事须知》、《企业设立登记申请书》,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并告知企业应办理前置审批的项目和审批机关。
(二)抄告相关。工商部门受理企业设立登记申请后,应在当日对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通过电脑网络或书面通知告知“中心”和相关审批机关,并在电脑中或书面通知明确注明企业名称、投资人、前置审批项目和部门、企业联系人和联系方法、受理日期和基本内容。
(三)同步审批。各相关部门知悉前置审批信息后,应及时与企业联系人联系,对其申请的审批事项告知其审批要求,并做好审核、审批工作。
(四)限时办结。自工商抄告次日起,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公示承诺的审批期限完成审批工作,将审批意见通过书面或电脑网络反馈给工商部门,并通知企业申请人,由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向工商部门提交各部门的书面审批意见或许可证。工商部门按登记注册要求,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营业执照的审核决定,并抄告“中心”和相关部门。对超过承诺期限不予反馈的,工商部门视作该项目已通过前置审批,核发营业执照。相应的法律责任由该项目的前置审批机关承担。
对于在期限内明确提出“不同意”决定的,审批机关需直接向企业申请人发出“不同意”的书面决定,并具体说明“不同意”的理由,同时审批机关应将审批意见书面通知工商部门。工商部门据此不得核准企业从事该项经营项目。如企业提出按审批机关要求进行整改,重新要求审批的,由企业向工商部门再提出后,经工商部门受理并告知相关审批机关,重新依据并联审批的流程操作。
列入并联审批属于市及市以上审批的项目,各相关审批机关在公示承诺期限内出具初审意见后,抄告“中心”和工商部门。同意上报的项目,前置审批机关应主动做好与上级审批机关的衔接、沟通,积极争取上级审批机关尽早审批。当许可证或批准文件下发后,应于当日抄告“中心”和工商部门,并及时发放给企业。
四、工作目标任务及进度安排
2012年2月底前,实现本县企业设立并联审批事项网下试运行,并尽快实现企业设立并联审批网上、网下的同步运行。
五、进度安排及部门分工
(一)准备阶段(2012年1月1日-15日)
1、各相关并联审批部门建立专题小组,制定并联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工作流程、表格下载、网上申报、状态查询、结果反馈、网上咨询、监督投诉、政策法规、便民问答等十项内容(县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及相关并联审批部门);
2、设计本县企业设立并联审批操作规程(工商局)
3、制定系统技术方案(县行政服务中心);
4、项目和人员进驻到位(县监察局)。
(二)开发阶段(2012年1月16日-31日)
1、完成系统平台开发招投标,启动系统开发(县行政服务中心);
2、完成相关并联审批事项的十项内容整理(县监察局、县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及相关并联审批部门);
3、完成并联审批操作规程的设计(工商局);
4、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进行并联审批网下试运行(县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及相关并联审批部门)。
(三)实施阶段(2012年2月-3月)
1、基本完成系统平台的开发(县行政服务中心);
2、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县行政服务中心);
3、并联审批网下运行正式实施,同时并联审批网上进入试运行阶段(县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及相关并联审批部门);
4、完善信息平台及保障制度,企业设立并联审批系统平台正式运行(县行政服务中心);
5、检查各成员单位并联审批运行的情况(县监察局)。
六、工作要求
1、各相关并联审批部门要高度重视,尽快落实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做好前后台衔接,做到“分管领导、职能科室、经办人员、专线电话(传真)”四落实,涉及到的企业并联审批项目全部进驻中心到位,经办人员授权到位,原单位不得再受理,一律在中心办理,要建立内部相应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各相关并联审批部门要抓紧进行审批标准化建设,梳理清楚各项审批事项的流程、条件、环节、时限等十项内容,抓好基础性建设,并切实为当事人的申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行政审批中涉及选址定点、现场勘察等审批基础工作的,提供事前指导勘验服务。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15号)和全国、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坚持“1135”新思路,即建好用好一个国家综合档案馆,提升105家全宗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选树30个档案工作示范点,完成502个村土地确权档案进馆任务,开创我市档案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建好用好一个国家综合档案馆。认真贯彻中办、国办《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好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科学谋划,全员招商,倾力服务,针对目前我馆面积不达标、功能不完善,属于“危房馆”的实际情况,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一个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新型国家综合档案馆。二要加强档案收集。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进一步完善档案移交进馆常态化机制,加快制定我市档案馆收集范围细则,今年8月底前报邯郸市局审批。抓好民生档案收集,使馆藏档案总量进一步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三要提升服务能力。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武安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二次创业等重大课题,找准切入点,提前介入,主动跟进,探索档案工作服务发展的方法举措,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严格执行利用档案零收费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简化查阅手续,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对可以公开的开放档案目录和有关档案资料及时公开。
2、提升105家全宗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要对全宗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进行摸底排队,分类指导,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全部实现上档晋级。一要加大指导力度。加强对各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是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等,要监督指导有关方面及时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二要完善归档制度。各单位档案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及时制定或修订本单位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实施,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三要抓好目标认定。要下大力度抓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认定工作,每年第三季度前各申报单位要对照《河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完成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提交认定申请书。第四季度市档案局组织考评和认定。对已经进行目标认定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申报更高一级等次的认定,力促我市档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3、选树30个档案工作示范点。要在市直单位、民营企业、乡镇农村选树30个建档示范点,采取提前培训、超前指导,以抓试点、树典型、创经验等方式推动工作开展,提升整体水平。在市直单位要选树环保局、质监局、地税局、工商局等10个单位为示范点,带动所有档案室全部晋档升级。在民营企业选树新金、龙凤山、普阳等10个单位为示范点,引领其他民营企业逐步建起档案室,提升企业形象,展示创业历程,弘扬先进文化,促进转型升级。在乡镇农村围绕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在团城片区和三个历史文化名村(阳邑西街、伯延和平街、冶陶村)、三个旅游村(朝阳沟、白沙、磁二)建立10个示范点,展示村庄变化,传承村庄文化,促进面貌提升,凝聚发展合力。
4、完成502村土地确权档案进馆任务。土地确权是全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要求,今年要完成耕地面积的50%,明年完成40%,2017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此,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严明责任、跟踪服务,积极主动为基层档案工作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帮扶,做到一户都不能落,一份档案也不能少,坚持登记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管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市农经总站对每村发证时,我局档案人员都要及时跟进,确保每村在规定时间完成立卷归档任务,并经验收小组验收合格后,再移交我局综合档案馆。
三、保障措施
1、践行“三严三实”,加强班子建设。班子同志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宗旨意识,经常反省修正,做到严以修身;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法用权办事,做到严以用权;必须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常养健康情趣,做到严以律己;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当责任,谋划项目建设,做到谋事要实;必须勇于直面矛盾,服务项目建设,开创工作局面,做到创业要实;必须对党忠诚、做组织的老实人,取信于民、做群众的老实人,表里如一、做同志的老实人,做到做人要实,始终保持领导班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