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

时间:2022-06-07 09:1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辅助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辅助审计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审计工作计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审计支持、工作沟通、审计业务操作、数据计算、资料整理、作业文档管理、审计经验管理、审计程序管理、审计台账管理、审计决策管理等审计过程进行的一种辅助工具。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查账、快速查数据、快速分析、自动编制工作底稿、自动编制审计报告、自动进行审计项目资料归档,实现快速计算和资料自动整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对所有的被审计电子信息进行全面的疑点扫描、筛选;能够对已经审计过的信息资料进行自动化的初步测试;能够通过设置预警指标进行被审计对象经营信息的过程化线索跟踪,最大程度上实现全面审计、深入审计、重点审计、过程审计,降低因为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给审计工作可能带来的工作风险。

提升内部审计师能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具有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技术、具有审计模型和审计预警分析指标自定义和保留功能、具有审计案例整理记录和支持功能、具有审计法律法规库在线支持功能。内部审计师通过长期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共享审计经验,直接获取有价值的线索,以最陕捷的方式找寻到审计疑点线索评判依据,能够快速和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规范了工作底稿,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其他工作底稿,实现自动取数、计算,大大节省了手工审计过程中制作工作底稿的时间,而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美观,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增加审计成果利用价值。审计作业各审计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体系化、效率化完成全年的审计工作任务;过程化监督管理制度、管理决策、既定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疑点的执行措施和成效进行预警,实现事中防范;内部审计师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有更多时间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提高合理化的咨询建议、跟踪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使企业各经营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降低风险;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内部审计师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为领导提供企业经营执行中的风险点、不合理措施;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内部审计师可以对多年经营信息、审计结果信息、审计过程中的统计评价分析信息,以及日常是被审计对象信息进行综合预警、设置分析模型,为领导制定重大战略提供全面依据,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与转换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是能够将被审计对象的不同业务管理软件、同一软件不同版本的电子业务数据采集转换到审计软件中,进行包括查询、分析、对比、抽样、底稿编制等审计业务操作。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的一次性、选择性、自动化结合手工方式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与转换工具作业地点的不同又分为现场数据采集和远程数据采集两种方式。

审计项目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软件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审计方案、审计资源、审计台账的综合管理软件,通过该软件,能够实现对一个审计项目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项目过程资料、人个项目结束后的综合资料的统计管理,规范审计作业管理,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审计数据查询功能。审计软件提供了为审计人员作业需要的丰富的数据查询工具,具体包括账表查询,审计抽样,财务数据及企业经营数据的经验指标的自定义和自动查询,查询结果数据的表格化图形化展示,按照不同时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条件筛选方式查询等功能。

审计业务分析功能。审计业务分析系统是在审计数据查询系统基础上,提供的各种审计人员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杜邦分析、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对比分析、指标结构分析、分录分析、相关业务关联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指标分析、行业业务参考指标分析、国资委评价指标分析、自定义指标分析等功能。

审计文书管理功能。审计文书管理软件为审计作业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审计作业过程需要的审计模板文档和模板文书,并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了各阶段审计文书归类。系统提供了审计通知书、审计责任承诺书、审计方案、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各项审计任务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参考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审计处罚意见书、后续审计报告等几百种常用审计文书。通过审计文书管理软件的应用减少了内部审计师以往手工进行文书编制的工作量,实现了审计资料的自动化整理。

审计程序管理功能。审计程序管理软件是为规范审计作业过程,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检查审计作业过程完成进度的计算工辅助工具。审计程序管理按照一般审计过程区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后续审计4个阶段,分别就各阶段的审计文书、审计底稿、审计资料、审计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联网审计系统功能。联网审计是为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师开展与重点资金、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式审计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是实现“业务跟踪+联网核查”这种新审计工作模式的解决方法,其本质是一个针对大规模“业务数据”的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实现审计方法从账表式向数据式审计的过渡。

审计管理核心功能。审计管理系统是实现审计内勤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工具集,核心功能包括审计管理体系、审计办公自动化、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支持系统、审计档案管理、审计管理决策等功能,实现内勤审计作业及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审计复核、众多审计项目进度查询、审计结果分析、审计绩效评价等工作管理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点

具有审计资料收集更加便捷的优点:传统的手工审计,以纸质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为对象,如进行就地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搬到审计现场办公场所;如报送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运送到审计机构;上述资料的提供、运送、保管都极不方便,审计单位成本高、时间长、审计效率低。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只要提供纸质报表、账务电子数据,由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对注意到的违规问题或调查事项,分析存在问题的科目和业务管理事项,并做好记录,然后再对照原始资料进行审计,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快速计算的优点:传统的审计工作,经常伴随着大量重复的计算工作,并且在人工计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错误。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过程都是事先编好的程序,只要输入数据正确,就不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计算速度快而准确。

具有快速查询的优点: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如果要查找某一类型问题时,需要在相关凭证和帐册中一页一页查找,并手工记录,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况。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工合作,每个人面对的只是部分账册,这样所审计的账不是很完整。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相当于每人面对一整套账,甚至于多年的账,这样的审计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筛选,只要花较少的时间,在整套账中就能一笔不漏地查出;对于只知道某些业务的部份内容的,可以进行条件查询,从整套账中快速地找到相关内容的所有凭证,并作相应的记录。

具有快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优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心,传统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都是手工填写。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大部分底稿是利用ExcEL表格制作的,可以自己修改编制。这些底稿中可设置自动取数、自动计算的功能,可以自动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账、表中的相关数据填入到工作底稿中,大大节省了编写时间,并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性。

审计软件的优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财务软件。作为审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把市场上的所有财务软件都学会、学精。在没有使用审计软件时,只能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报表、凭证等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处于被动。使用审计软件,只要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到审计软件中,审计人员就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可以更主动地开展审计工作。

四、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一)输入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入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发生在系统的输入环节上,通过伪造、篡改数据,冒充他人身份或输入虚假数据达到非法目的。审计输入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检查、接触控制检查、操作权限控制检查、控制日志检查、其他输入控制检查;②应用审计抽样技术,将部分机内记账凭证与手工的原始凭证相核对,审查输入数据的真实性;③应用传统方法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④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测试;⑤对例外情况进行核实;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二)软件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软件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通过非法改动计算机程序,或在程序开发阶段预先留下非法指令,使得系统运行时处理功能出现差错,或程序控制功能失效,从而达到破坏系统或谋取私利的目的。软件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②程序源编码检查法;③程序比较法;④测试数据法;⑤计算机辅助追踪;⑥平型模拟法;⑦借助计算机专家的工作;⑧对违法行为的可能受益者进行调查,审查其个人收入。

(三)输出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主要是通过涂改报告、盗窃或截取机密文件或商业秘密来实施的。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接触控制检查、输出控制检查、传输控制检查、操作员身份和权限控制检查。②询问能观察到敏感数据运动的数据处理人员;③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有窃听或无线电发射装置;④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日志,查看数据文件是否被存取过,是否属于正常工作;⑤通过调查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发现线索;⑥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上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四)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

在这里,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是指只要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即使其他控制措施非常严格,也能实施舞弊。常见的舞弊手段是超级冲杀与计算机病毒。

第2篇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重视和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的大型审计项目使用辅助审计软件,进行编写审计底稿、填列各项报表、汇总审计资料和数据等工作。如1998年对粮食企业进行清查审计中使用《天财报表汇总系统》,1999年对工行、建行的审计中使用《金融审计汇总系统》。

二、使用审计数据接口软件读取或直接拷贝数据库等方式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数据汇总、帐户或科目查询、抽样检查、利息复算等工作。

三、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了解其一般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要点,对系统的合理性作出一定的判定。

四、使用一般软件(主要是word、Excel等)进行文字和数据的处理,包括编写审计文书、编制有关底稿、进行计算汇总等。

五、建立审计机关内部局域网,进行审计资料传送、法规查询等工作,实现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各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交流。

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起步较晚,又受经费不足、人才紧缺等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在现阶段使用得最多的是为了方便汇总数据而统一使用的一些汇总系统,或者是使用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把计算机当成了功能更强一些的“打字机”和“计算器”,而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测试和检验、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等更高层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方面,也只是个别审计机关或部门进行过试点,尚未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尚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二、辅助审计软件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从目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软件功能不够完善、无法直接和被审计单位数据建立连接、运行轻易出错等缺点。辅助审计软件的种类缺乏,现有绝大多数的辅助审计软件往往只能满足某一个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种类型审计的需要,还没有一种功能比较完备、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审计的通用软件,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经常出现“无米之炊”的状况。而且,辅助审计软件基本上都由审计机关出资或组织人员进行开发,使用范围也基本限于审计机关,应该说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审计软件产业和市场,软件的质量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也缺乏市场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三、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的建设落后,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然而审计机关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在计算机方面的投资不多,人均计算机占有量还很低,许多还是已经淘汰的落后机型,给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对审计人员培训不够,相当部分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一支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队伍。很多审计机关无论是在招聘录用干部方面,还是在日常的业务培训方面,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把握和应用水平没有充分引起重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扶持和发展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逐步采取一些办法,如举行过计算机应用知识考试等,使现有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所提高,但和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尚有一定距离,同时精通审计业务和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计算机人才紧缺新问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最难克服的“瓶颈”。

审计署今年提出“人、法、技”建设的目标,明确把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重点,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使审计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摘要:

一、采取有效办法,促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事业的发展。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扶持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的机制,从经费到人员都给予积极支持,着重培养一批既有审计实践经验又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审计人员。此外,要制订一系列扶持审计软件产业和审计软件市场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审计软件的市场化、产业化。

二、注重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意识。培养既懂计算机操作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是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最重要的一环。各级审计机关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培训和考核计划,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建立和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意识,摆脱陈旧观念,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应用。

第3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第4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的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和创新建立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审计方式,从而带来了税收征管审计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在税收审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在对计算机辅助在审计工作中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建立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辅助的应用措施,为最终建立税收审计制度的持续发展和该机模式提供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1]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3]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本科教学 审计软件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运用导致了企业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模式的深刻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CAAT)成为审计人员在IT环境下有效执行审计的必备技能。计算机辅助审计属于信息技术知识及能力的核心要素,是21世纪注册会计师在胜任能力培养及维持方面面对的主要挑战。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知识和能力主要通过在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来获得。高等学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会计、财务和审计人才的主战场,理应响应社会需求,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方面帮助学生打下稳固的基础。本文将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课程定位、设计以及实施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如何推进并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设置及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概念、内容及其必要性分析

(一)概念界定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又被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ools),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and Tools,CAATYs)。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在2003年9月的第6号研究报告《IT审计指南》中,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定义为:基于计算机的工具与技术,它可以使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在搜集审计证据时利用计算机的功能与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维基(Wiki)网络大百科全书,它是利用计算机来使审计过程自动化或简单化的方法与技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它可以用来指在审计中应用计算机的任何活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术语,它清晰地反映了计算机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即计算机是一个帮助实现审计目标的工具,它不可能取代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且其应用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计算机辅助审计要比通常使用的计算机审计、电算化审计等术语要更加准确和贴切。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内容 陈伟等(2007)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划分为两大类,即面向系统的CAATs和面向数据的CAATs,前者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程序或系统,后者则主要用于电子数据的直接测试。面向系统的CAATs主要包括:平行模拟、测试数据、集成测试、程序编码审查、程序代码比较、跟踪、快照等。面向数据的CAATs则主要包括:数据查询、账表分析、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包括重号分析、断号分析和Benford定律应用等)。我们通常所指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主要是面向数据的CAATs。相对而言,面向系统的CAATs对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更高,甚至要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达到程序员级别。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正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并且采用日益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尤其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对象及其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无纸化的信息环境,传统的审计方法必须作出改变才能满足有效执行审计的要求。一方面只有运用CAATs,才有可能对某些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搜集到必要的证据;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复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也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CAATs。CAATs已成为审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审计人员对于CAATs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是培养未来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弊端。在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业的会计学本科专毕业生,在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方面一般是能够胜任的,但碰到采用复杂信息系统的被审计单位,经常就会暴露出专业能力的缺陷。笔者认识的一位企业财务主管曾向笔者透露,其单位采用了Oracle大型数据库,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在一起,数据库结构相当复杂,外部审计人员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欠缺,连核心交易数据都接触不到,更别说查出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了。很多事务所由于很难招到掌握CAATs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转而聘请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再对其进行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这一现象已经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冲击。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高校会计本科专业开设CAATs相关课程很有必要。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在我国不少高校中,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被安排在审计实验课程或审计模拟实验课程中。笔者认为,类似审计实验或审计模拟实验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自然科学的实验教学法并不一定适用于社会科学的教学。不仅如此,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理论知识部分需要进行课堂讲授,将其完全作为一门上机实习课程并不恰当。因此,计算机辅助审计不宜作为审计实验或审计模拟实验课程的一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单独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可在学生学完《计算机基础》、《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基础课程后开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课比较合适。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执行审计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的特征与流程;掌握电子数据的采集、转化与分析方法;熟悉主流审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及操作技巧;熟练运用审计软件执行查询、排序、重新计算、分析程序、抽样、底稿编制等审计工作。

(二)课程内容安排 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开设没有很多成例可资借鉴,可用的教材较为匮乏,加之技术性较强,与实务结合紧密,该课程的开发工作难度较大。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实训类课程,必须安排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对于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在复杂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操作能力。惟其如此,学生在碰到不熟悉的审计软件应用环境,或者未曾用过的审计软件,才不会束手无策。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课堂讲授,另一部分则为上机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前者占40%,后者占60%是一个比较恰当的选择。在课堂讲授方面,授课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策略与流程、审计证据的特征及其搜集方法等,使学生可

以深刻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及其难点所在;其次,数据的采集、转换与验证,包括利用SQL Sever、Access、FoxPro、Excel等通用软件,以及利用专业审计软件采集、转换并验证数据的方法;第三,代表性专业审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与对比,如用友审易A465、鼎信诺V3.2、博科审计之星Ⅲ、网中网审计实训教学平台V1.0、中审审易V3.0等;第四,代表性专业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操作方法,包括数据准备、账表查询、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抽样、底稿编制等。

(三)教学重点 笔者认为,一门课的容量是有限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非所有的审计活动都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活动,也不一定都比手工完成效果更好。如除分析程序以外的风险评估程序,观察、询问等控制测试程序,现金监盘、存货监盘等实质性程序,要么无法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要么用计算机来完成的效果不理想。又如,对于某些仍然以手工会计系统为主的被审计单位,虽然可以把会计数据录入到电子数据库中再由计算机执行相关的分析和检查程序,但其成本可能远高于传统的手工审计。因此,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教学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侧重于那些最适宜于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审计功能。同时,应考虑与审计实训、审计案例等课程的关系,不宜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一门课程实现过多的教学目标。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前身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曾于2001年了题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第1009号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其中规定了适宜于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交易与余额的细节测试,例如,利用审计软件重新计算利息,或从计算机记录中提取超过某一金额的发票;分析程序,如识别不一致的信息或重大波动;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如测试运行系统的安装或配置,测试对于程序库的进入程序,利用代码比较程序检查正在使用的程序版本确属管理层批准的版本等;审计抽样,提取用于审计测试的数据;测试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如测试程序化控制的功能发挥;重新执行由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执行的计算。以上都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的重点领域,也是老师应向学生讲解的重点内容,不仅要讲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还应有针对性地举例说明。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实施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开设应具备的条件 除了适当的课程定位以及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之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开设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首先,必要的硬件设施。由于本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安排学生上机实习,因此必须有条件完善的机房和数量足够、配置符合要求的电脑。其次,专业的师资队伍。授课教师最好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审计学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实务经验,精通审计软件的操作。第三,合用的教材。教材必须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反映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精华和相关实务的最新进展。第四,适用的审计软件及配套数据库。审计软件必须具备强大的功能,体现现行审计准则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既能满足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教学方面的要求。配套数据库应尽量模拟实际的企业财务会计数据,或直接来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同时又按照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重新设计。在上述条件中,审计软件的选择及配套数据库的设计是值得重点探讨的内容,说它们能够决定课程的成败也毫不为过。这是因为审计软件的讲解及操作是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主体内容,也是教材编写的基础。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考虑,一个实验室很难有财力同时购置多款审计软件,而课时限制又决定了不可能在同一课程中同时精讲多款软件的使用。所以,授课老师必须选择一款自己容易掌握的、功能足够强大且充分体现审计准则最新要求的审计软件。可供选择的审计软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务中实际使用的审计软件,包括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模块软件,另一类是审计教学软件。在国外,比较典型的通用审计软件包括ACL for Windows、IDEA、AuditExeel等,专用审计模块软件则包括ATB(Accountants Trial Balance)、APG(Audit Program Generator)、Engagement Manager等工作底稿软件,Visio、ABC Floweharter等流程图软件等(吴琮瑶,2005,p221)。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审计软件则包括用友审易、中审审易、博科审计之星、鼎信诺等,有代表性的审计教学软件则包括上述通用审计软件的教育版、网中网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审计软件的配套数据库也十分重要,必须是专门设计的。首先,必须包括至少三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审计软件执行比较全面的检查、分析程序等,实现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目的。其次,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错报环节,使得学生利用审计软件可以查找出这些错报,从而充分地体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的。在这一点上,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追求计算结果精确无误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不同的。第三,必须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包括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所规定应了解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内部控制信息。对于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非常关键的。第四,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提炼和归纳,不宜照搬现实中的企业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这是因为,现实中的企业业务及会计数据可能过于繁杂而不具有典型性,而且某一企业很难在不同的业务循环上都有典型的业务。

(二)高校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局限性 (1)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如前所述,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对于大多数高校都属于新课程,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新的教材,选购适用的审计软件和其他相关软件,安排机房和设备,必要时还得引入新的师资,因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然而,在某些高校,由于教学主管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不能给予课程建设必要的资金、人力、物力支持。如有些高校认为自身定位是研究型大学,计算机辅助审计不过是一种技能训练课,因此不开设该课程。另一些高校则认为采购了审计软件,再安排教师、教室及教学设备,就可以开课了,结果导致准备不足,仓促上马,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2)师资匮乏。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最佳师资应具有计算机科学和审计学的双重专业背景,同时兼具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丰富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达不到。目前实际从事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的要么是计算机老师,要么是审计专业课老师。计算机老师由于缺乏审计专业知识与实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讲解,难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审计软件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审计专业课老师则由于欠缺计算机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偏重于讲解审计专业知识,无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会碰到那些特殊的技术问题,以及这些技术问题应如何解决。(3)缺乏适用的教学软件及配套数据库。目前,虽然市场上以有较多的审计软件可供选购,但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软件则尚未产生,合用的配套数据库则更难获取。如某些主

流审计软件在设计时同时兼顾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求,虽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但牺牲了专用性。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主要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因此他们需要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软件,而我国市场上这方面的软件很少,选择余地不大。又如绝大部分审计软件的基础数据直接取自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库,数据源是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录入的记账凭证信息。这就是说,如果注册会计师要利用计算机检查某一账户的存在性认定,逆查程序只能到记账凭证信息。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进一步追查到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和实物,在教学过程中,则很难准备原始凭证和实物以充分模拟真实的审计过程。从理想的状态来看,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教学软件应由软件开发商按照不同高校的教学要求“量身定制”,但大部分高校都无法承受高昂的开发成本。(4)教材编写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教材需要以典型审计软件的功能及操作描述作为主体。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中,经常以用友U8财务软件为基础。在审计软件市场,则没有可以与用友U8相提并论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这为相关教材的编写增加了难度。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开设不够普遍,出版商出于市场销路的考虑,往往不愿意出版相关的教材。这些因素导致目前市面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教材非常之少,而且在内容上很难跟得上实务的进步。如目前主流的审计软件,基本上每年都要升级到一个新的版本,新版本与旧版本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根据旧版本软件编制的教材很快就过时了。

第6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沟通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面对审计资料无纸化、审计数据海量化的新挑战,内部审计对业务的监督逐步由现场手工查证的传统方式过渡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与现场核实结合的新方式,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情况简述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活动中,以计算机为工具,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审计作业和管理手段,全面、及时、有效地检查和监督经营管理信息,维护资产安全,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的活动过程。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有赖于企业内部网络化和计算机软、硬件投入程度的加大。近年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税务、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创建完善了财务收支和各种内部管理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内审部门也基本实现了与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为实现信息交换网络化开辟了快速通道,为开展网络审计、实现实时监控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这些较大行业和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建设,硬件投入和更新较为及时,软件开发也初见成效,使内部审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引起沟通的主要变化

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 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等,均给出内部审计活动如何进行沟通的指引。审计沟通的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审计方式对比,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沟通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增加了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近十年来,各种业务电算化建设速度非常迅速,业务处理大集中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面对着繁多的平台模块、各不相同的数据表定义,内部审计师不可能具备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人员所具有的相关系统知识和技能。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类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用途和数据关系,有针对性地使用审计软件创建审计模型、查找审计疑点,内部审计师必须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

(二)增加了与审计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环节。传统审计以现场作业为主,审计人员主要面向业务经办的一线业务人员及其管理者,通过审阅、核对、复算、盘点、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取证。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下,对审计软件应用的需求逐步加大,开发适用的审计软件对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设计审计软件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与技术开发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才能将成熟的审计方法和技巧融入审计软件中,建立适用的查证疑点模型,有效建立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之间的关联,提高查找疑点的准确性。

(三)增加了远程沟通审计业务疑点的机会。受审计资源的限制,传统审计是在本系统内部选取某几个分支机构作为具体抽样对象开展现场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在审计对象的工作场所内进行查证。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下,借助审计软件,运行适当的审计模型,可以广泛地发现系统内存在的重大风险以及普遍性问题,不受地理范围的限制,真正实现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审计软件的运行,可以得到几十条、几百条、甚至上万条需要核实的疑点,除少数存在重大风险的疑点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重点核实外,对中等风险的疑点可以通过系统追查业务的具体流向以确定问题所在,其他大部分低风险的疑点可以通过远程沟通方式进行核实:如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询问疑点的情况,移交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协助核实,对风险轻微的可以移交审计对象自查。由于远程沟通并非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审计对象可能会由于不了解审计工作而抗拒配合对问题的核实,又或是随便应付了事,因此,远程沟通需要审计人员更多的沟通技巧。

三、如何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有效沟通

(一)加强与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沟通,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熟悉程度

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人员只有熟悉审计对象业务系统、了解审计客体信息的构造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专用技术,实现应有的监督作用。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制度形式,制定与驻地审计对象的日常工作联系制度,要求审计对象定期将业务系统的发展状况、功能扩展、优化更新情况,以及新业务流程等文件报送审计机构。其次,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业务系统发展的新动态,可以根据专业方向定期与业务管理人员联系讨论业务发展的新动态,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班,保持业务知识的更新。再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短期跟班工作等方式加深对系统实际操作的了解,实地向一线业务人员了解具体业务流程,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与深入研究,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尽快深入了解业务动态及相关系统功能,为有针对性地将审计技巧融入审计软件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软件开发人员沟通,实现审计技巧与审计软件开发的有机结合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组成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结合的研发小组,开发合适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首先,需要高级管理层重视,以内部审计章程的形式,要求所有业务系统的开发必须留有审计系统的数据接口,为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提供条件。其次,内部审计专家应从审计实务出发,将审计原理和内部审计程序转变为流程图的形式,以便开发人员理解审计作业流程,编译出符合审计规范的软件。再次,内部审计专家应针对本机构业务系统的具体特点,研发各类查证和分析技巧,并与开发人员一同选用适当的统计工具和常用的审计函数,使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简明易懂、符合审计人员工作习惯的软件。

(三)增强远程沟通的公开性与透明度,顺利获得审计对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帮助和支持

在进行远程沟通时,首先要取得沟通对象的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审计目的、测试的范围、疑点核实的反馈方法等具体事项向每个审计对象进行详细说明,并取得审计对象上级管理部门与审计对象机构负责人的配合,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提高沟通的层次。其次,必须与审计对象声明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明确核实工作中的审计联系人和提供核实材料的责任人,避免审计对象敷衍了事、避重就轻、无端否认事实等情况。再次,必须要保证远程沟通过程的信息交流通畅,内部审计应公开查证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定期公布审计工作进度,让审计对象理解和自觉配合审计工作,及时提供完整、真实的信息。

(四)重视内部审计软件应用的培训,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目前,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依然秉承传统的审计技术,只会使用审计对象的管理系统进行简单查询,对审计软件的使用也只是处于查询、编制工作底稿的初级水平,远未达到掌握数据库和灵活使用审计软件进行模型编制、多纬度分析的高级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应注重加强对审计软件的培训,使所有内部审计人员熟练掌握操作知识与技巧,培养一批既精通审计业务,又了解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一是制定经常性的培训计划,编制从基础级到提高级的各等级培训教材,鼓励员工参与培训,逐步提高应用水平;二是推行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将考核成绩纳入内部审计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并结合激励措施引导学习和应用的自觉性;三是要注重对业务查询、模型编制、疑点核实等使用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不断提高和加深对审计软件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第五版)(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第7篇

市政道路(路基及管网)工程结算造价的审计采集数据资料如下:

第一,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数据元素:序号、细目编码、细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合价。

第二,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投标表。数据元素:序号、细目编码、细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合价。

第三,审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签证工程量表。数据元素:序号、细目编码、细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

第四,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新增全费用单价表。数据元素:序号、细目编码、细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综合单价、合价。

第五,云南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建设工程造价计价依据。

二、数据整理

将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AO 的业务数据采集功能将其导入AO 系统中。

三、数据分析

第一,复核工程计量。根据图纸、设计变更、签证等整理为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签证工程量表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做到逐一审核,逐项核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否准确,计算公式的数字运算是否正确,有无故意计算和合计错误以及笔误,防止重复计算或高算,对每项工程量审核过程和结果要有记录,并经业主、监理、施工方签字认可。

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签证工程量表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中的细目编码、细目名称和计量单位相同,工程量不一致生成一张临时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工程量不一致记录”。

第二,利用工程量不一致查询临时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工程量不一致记录”为条件进行筛选,查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不同为异常点。

第三,复核固定全费用单价。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投标表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全费用单价进行分析,看其是否符合投标书的全费用单价。

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投标表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中的细目编码、细目名称和计量单位相同,全费用单价不同生成一致临时表“分部分项工程全费用单价不一致记录”。

第四,利用查询全费用单价不同生成一张临时表“分部分项工程全费用单价不一致记录”为条件进行筛选,查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不同为异常点。

第五,是否有新增全费用单价。新增细目编码的工作内容是否在批准招投标以内、是否真实合理、是否合乎程序、有无现场签证,都是审计重点关注的事项。

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投标表中“新增细目编码”为条件进行筛选,查找出符合条件的记录并将之作为审计重点之一,生成一张临时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新增记录”。

第六,利用查询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新增记录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新增全费用单价表中“新增细目编码”为条件进行筛选,生成一张临时表“新增全费用单价不一致记录表”。

第七,利用全费用单价不同生成查询临时表“新增全费用单价不一致记录表”为条件进行筛选,查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不同为异常点。

第八,工程量增减及全费用单价不一致核减金额,生成中间临时表“核减金额表”。

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的全费用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结算表的工程量-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投标表的全费用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签证工程量表的工程量),即可将细目清单编码相同但投标全费用单价与结算全费用单价不同及结算工程量与签证工程量不同的细目筛选出来,形成新表。

第九,新增全费用单价核减金额,生成中间临时表“新增单价核减金额表”。

以(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新增记录的全费用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_新增全费用单价表的全费用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单计价表_签证工程量表的工程量作为“新增?渭酆思踅鸲畋怼薄?

第十,总核减金额,核减金额表中核减金额加新增单价核减金额表中的核减金额作为总核减金额。

四、查实问题,得出审计结果

经筛选获得的可疑记录共分三类情况:一是现场签证部分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实;二是部分结算工程量清单全费用单价大于投标工程量清单全费用单价;三是部分新增工程量清单全费用单价过高的问题。

对上述可疑问题,应要求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提供证明资料,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复核,并对可疑问题作出初步判断。如果补充资料后仍存在问题,则应进行审计取证。

落实核减金额。根据国家审计署等六部委局关于《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z1996?{105号)第十四条“工程价款结算中多计少计的工程款应予调整”的规定,对施工单位多计工程款3100152.02元应予核减。单位应按审计审定的工程结算价款22069698.21元与施工单位进行财务决算。

五、审计体会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化

引言

依据国家“金审工程”二期项目规划,目前审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并结合“金审工程”一期的建设成果,来推动审计部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今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成为我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向,传统的手工审计不能适应电商和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研究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现状

(一)我国计算机审计初见成效

计算机审计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与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也指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领域中的其他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虽然我国的计算机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随着信息化发展也取得小小的成果。

1.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审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审计网络与各会计事务所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字、表格处理及资料管理,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办公自动化技术。

2.计算机审计准则与规范建设方面。我国建立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也建成了由单位内部局域网、系统专用网与广域网组成的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网。审计署也实现了与各省、市、自治区审计部门及其警务机构之间的联网,进行审计资源共享。同时也开发了部分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3.审计软件研发方面。因审计环境与工作不确定性的特点,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一直得不到突破,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比较成功的审计软件如: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多种行业审计软件及适合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等等。

4.计算机辅助审计成效方面

首先是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的主导下,在银行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等多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一些地区通过使用审计软件调查并核实某些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了资产的损失。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也逐渐开始将计算机技术转向辅助审计,甚至有些事务所自行编制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尚在学习与摸索阶段,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计算机审计复合型人才欠缺。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运用的杂糅的学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但目前我国很紧缺可以胜任的审计人才。虽然他们或多或少接受了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但大多仅仅是简单的、基础的培训,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及会计软件的操作等。大部分审计人员还不清楚计算机运用在各业务领域的工作原理,也没有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我国对IT审计师的任职资格及要求了解不多,研究也很少。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设计审计的发展。

2.相关计算机审计的准则规范尚有欠缺。目前我国在电商、网络经济与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有些部分甚至是空白的,比如电子凭据、合同等具备的法律效力与保存要求;网路犯罪适用的法律等有关立法还很欠缺,它阻碍了依法审计的工作。此外,尽管我国审计机关已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关立法,但这些准则与规范还不完善,比较笼统概括,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计算机审计人员来说,缺乏具体的指南,开展工作显得比较吃力。

3.审计软件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目前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不欠缺,软件功能也有很大的提升,但还是有部分辅助审计软件实用性太弱,使用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审计人员的自身问题;二是有些审计软件不切实可行,不能及时处理审计中的问题,因此受到审计人员的冷落;三是研发软件的技术人员与客户之间的脱节,客户没有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技术人员,开发人员不能及时跟进改善和优化软件。审计软件是计算机审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不能与时俱进,必将影响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二、推动计算机审计在我国审计中应用的对策

如李金华审计长所说,“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若是不熟练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全力推广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一)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宣传推广和研究力度。为了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须加大宣传与研究力度。可通过报纸、专业杂志、多媒体、报告会及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宣传,让广大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干部意识到计算机审计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意识提高了,方向也就明确了,动力与措施也相应地产生了。同时,审计部门干部还要加强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实践力度,可通过自然、社会科学基金与各级审计机关、注协组织的科研课题展开工作。只有计算机审计能有效开展,我国信息化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计算机审计的研究与实践需一定的投入。

(二)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及高端人才培养。在人员培训上,除了基本的字处理、制表软件操作外,应着力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包括审计对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表格及审计软件的技术方法,并根据实情编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制度进去,或者进行强制的后续教育,并不间断地考核与检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着重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审计、系统功能提升或应用程序审计开发等方面。在未来审计人员培养上,可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添加信息技术与电商等教学内容,将计算机审计学科列为必修课。但是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不只是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审计部门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专家、信息系统和电商专家在审计领域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一改从前的由会计师独唱主角的现象了。所以,审计机构要注重招收这些方面的人才,并进行审计理论及技能的培训,让他们与会计师齐力完成审计任务。

(三)建立健全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规范制度。首先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有关电商及网络经济的法律法国体系,确保计算机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进一步完善与计算机审计有关准则与规范。应赋予审计人员利用网络审计软件审查审计对象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及安全措施的权力,并要求审计对象单位积极配合。同时还要补充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功能审计、网络审计等准则,在电商与网络经济的签证业务方面,可考虑制定相应的实务公告,针对不同的工作作出相应的具体指南。

(四)加强优化审计软件并积极推广使用。应加强审计开发人员与使用客户之间的交流,用户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及反馈问题,开发人员主动跟进优化审计软件功能,做到从硬件到软件、产品到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还要加大审计软件研究开发力度,组建计算机专家与审计专家合作的团队,提高软件系统功能。建立审计软件评选机制,对优秀的审计技术创新进行表彰奖励。

三、结语

审计是保障经济秩序及监督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上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制约,特别是审计技术及方法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刻不容缓。(作者单位:松原市审计局)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计算机辅助审计,指的是在进行审计和审计管理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来执行和完成某些审计程序或任务。它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技术,具有准确率高、计算速度快的显著优点。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计算机辅助审计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切实采取措施予以防范控制。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种类

1.来自计算机的风险

(1)系统控制风险。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环境会引发一定的风险,与软件风险相较而言,系统控制风险更多是指一种硬件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数据十分庞杂,文件记录以及系统操作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之互联网的接入,系统本身存在漏洞,使病毒、黑客有可乘之机,从而威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2)审计软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一般是由审计软件自身缺陷导致的。软件升级跟不上审计工作的步伐,或不够完善,运行不稳定,都会造成数据分析、计算存在偏差,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另外,审计人员对软件使用不当、对审计业务不熟悉,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2.来自财务数据的风险

该风险多发于数据转换环节,在转换库、计算库、报表库及指标库中较为常见。

(1)数据真实性风险。审计线索的变化,使得电算化系统可以被人无痕地修改数据,包括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乃至数据来源等机内文件,倘若有人蓄意改动公式,编写虚假的财务报表,再把公式还原,其他人将难以判断该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传统审计追踪审查中,审计人员更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和判断来入手,这就使电算化系统下真假数据的甄别具有很大的难度。

(2)数据客观性风险。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达成审计目标。当审计人员取证时,被审计单位如果对一些重要资料有所保留,或刻意隐瞒会计程序变更、人员权限变更等变更事项,将会对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评价的客观性造成影响。

3.来自审计行为的风险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及简单的计算机知识是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审计队伍结构老龄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审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专业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能,这就导致审计人员的结论可能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不吻合。而一些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只局限于较浅的知识技能,达不到熟练分析系统结构的要求,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疏于防范,对审计过程抱以应付的态度,审计不认真,会使审计发生错误,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规避策略

1.强化内控机制审计

会计电算化与其内部控制机制密不可分。作为审计人员,应严格审查该机制中业务事项的流向、业务处理范围的变更、业务控制的结构等电子数据;应明确特定业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对内部控制如何确保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有较好的把握;应针对内控机制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制约手续是否有制定的必要、必须的手续怎样办理以及谁来落实等几个关键问题,处理内控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软件信息、人员构成信息及风险防范措施情况等,还要对审计单位出具的数据资料进行仔细核实,检查是否属于有效审计时间内的数据信息,是否属于结账后的财务数据,是否备有纸制账册和报表,是否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现场备份财务数据得来,以确保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规范审计制度建设

规范审计制度建设,可以为控制和规避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纵观我国的审计制度建设,虽然包括《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在内的一些审计准则相继出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用于规范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时势需要。只有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程序做好规范,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建设,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造成的风险。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将对风险规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应设立审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后续教育,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特别是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保持审计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另外,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制度学习,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辨别能力,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行事,降低审计风险。

三、结语

随着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审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辅助审计隐藏的风险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强化内控机制审计,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明确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具体职责,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将各方面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审计数据完整准确。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 财务审计

商务电子化、经济全球化和管理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电子化日益普及,迫切需要建成一个相对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能力。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内部财务审计服务发表一些见解,与广大审计同行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利用信息化审计是被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及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在企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逐渐兴起,迫使审计人员改变审计方式与之相适应,审计人员只有对整个系统全面了解,才能把握审计对象的总体情况。我单位在90年代末就自行研发财务核算系统,如今已进行二次大的升级,我们审计人员也较早就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审计。

(二)计算机审计是审计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审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经历了详细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而现代审计则十分强调对系统控制的依赖。ERP的实现改变了手工环境下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甚至可以独立作为一项审计的任务。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的几个阶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财务审计不可避免的经历为三个阶段。

(一)单纯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利用财务会计软件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服务的基础工作服务阶段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利用计算机为审计工作服务又可分为两类服务:一类是为审计内部管理服务。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业务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内部财务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安排审计任务,下达审计通知书、编写审计方案和撰写审计报告,利用计算机字处理功能可以使审计文书的格式、措辞等更为标准、规范;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将几年的审计工作资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特别方便调阅查询,使审计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审计人员利用企业会计计算机账务系统进行查账审计。

(二)利用审计专业软件进行审计阶段

审计人员拥有了自己的系统软件,无论是审计内部的计划安排、文书管理、人员考核、法规利用、档案保管,还是审计查账、分析、对比,都有了统一的部署,审计软件反映出来的会计账簿和报表已不是财务系统本身的账务和报表,它是审计软件利用会计基础凭证库数据,按照标准的记账规则经过自己的软件程序重新进行记账得出的结果,他有效规避了会计软件方面给审计人员带来的风险。一般的审计软件包括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1、取得会计电子数据

计算机审计的前提是取得被审计单位正确的会计电子数据,在通常情况下,数据的存放会因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的相异而有区别,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工作平台,采取不同方式来处理。

2、将所取会计数据转换处理成标准格式

在所取得的会计数据中分析出凭证库、科目库、年初数三方面的内容,应正确分析其内容构成,做好和标准数据格式的对应工作,为进一步的审计工作奠定数据基础。

3、符合性测试

按照计划安排,依照审计程序,对所审计对象进行符合性测试,主要通过填表或回答问题方式完成调查表,通过程序进行统计,分析出符合性测试结果。

4、实质性测试

在标准数据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和审计查账,当然最好在已做好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会自动形成各科目固定格式的审定表,审计人员要做的是进一步套用模板,形成诸如现金盘点、固定资产折旧等的计算表。至于特定形式的工作底稿,或原始凭证核查,需用审计工具中的查询、抽样等来完成。

(三)审计软件向企业内部管理延伸,为企业目标增值服务。这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审计软件的要求

(1)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的审计软件可以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联网,通过在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中嵌入为执行特定审计功能而设计的程序段,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审计信息化将使审计监督从单一静态审计转为静态到动态结合的审计监督,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高效率,实时审计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实现审计向事中、事前的转变。

(2)随着审计转型的需要,审计从只关心财务管理的框架中跳出,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迈进,审计人员将工作面延伸到产品研发及设计、物资采购及销售、生产组织及调度、人员管理及薪酬分配,环境治理及节能降耗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问题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已深入人心,但不少同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性太强,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

(二)审计数据接口是难点问题

没有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也没有考虑审计接口问题,缺少模块接口。审计软件要从财务软件中取数必须建立灵活方便的数据接口,不管使用单位的财务数据是什么样的格式,都可以转换成审计软件需要的格式,而且还能把同一个单位的不同的财务软件数据转换到同一个账套中,方便审计跨年分析。

(三)审计信息专业人才是保证

审计需要一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又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加大培养能够担当计算机辅助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力度,带动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推进。

第11篇

一、我国审计面临的挑战

我国企业目前尚未完全普及会计电算化,但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组织机构将会采取电算化系统,部分或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实行后不可避免地将会对传统审计产生重要影响,信息系统电算化后发生的变化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对传统的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审计线索。电算化信息系统通过改变巧审计线索有关的某些关键因素(如数据存储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等),对审计线索会产生以下影响:①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②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系统中;③系统不会经常打印出原始记录,只有在例外情况下才提供打印报告;④保存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除非依靠计算机和应用程序,否则无法阅读;⑤计算机记录的顺序和数据处理工作很难直接观察。这些影响的结果是,审计人员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一的肉眼可见的证、账、表等,变成了证、账、表与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肉眼不可见的审计线索相结合,这两种审计线索相互交叉,又相互补充。

2.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审计人员除了对原有的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审计以下事项:①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②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③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④审查是否建立健全了机房管理制度。

3.改变了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应该把电子计算机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来使用。另外,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可以更迅速、有效地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审查内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4.影响了审计标准和准则。由于审计的对象有了重大的变化,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方法也受到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某些过去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又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柯唯则,像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都有待建立。

5.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和会计、审计等知识和技能。此外,实现审计电算化,审计组织中需要有系统分析员、系统及软件设计员、系统操作员等,审计人员还需要设计和应用自已的审计应用软件,建立自巴的电算化审计系统。

二、我国审计界的反应和对策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国审计界应高瞻远瞩,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可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由于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更为复杂,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审计组织中,应培养一批计算机审计的系统开发人员,从事设计和开发审计应用软件的工作,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为此碰采取如下措施:①有步骤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在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打法等方面加以培训,便他们能胜任计算机审计工作。②开展计算机审计正规教育,借助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控制用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等相关的课程,使高等学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 信息分析 技术框架

引言: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可以用其弥补自身逻辑与推理上的缺陷,使得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日益壮大。人类可以与计算机分工合作,在各自擅长领域对任务分析处理,人类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计算机进行控制,让海量程序化、结构化或不断重复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解决,同时计算机的技术正在以迅猛的发展脚步引领着时代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使计算机对复杂且非结构化的信息能够准确分析与处理,同时社会网络迫使人类对海量数据要加快分析与处理,为了使人和计算机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与人机联手,完成复杂任务,是目前的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信息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分析能力与效率进行扩展与提高,具体应用是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扩大了审计经营作业范围,缩短审计时间,为审计工作提供高效的工作状态。其次,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分析过程实现可视化并且对分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搜索引擎在人立方关系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还有百度指数平台可以通过关键词与搜索创建相应关系,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决策活动予以支持,并实现真正的商务智能。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预测未来,对未来进行模拟,例如谷歌公司通过分析网民的搜索信息预测了具有及时性与准确性的流感趋势[1]。

二、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的研究现状

在技术上,计算机的发展为其辅助信息提供了支持,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对决策分析系统,并建立了结构框架,之后又相继研究了计算机协同分析工作建立了协同竞争分析系统,现在已经成为主流方法,之后再分析领域加入了软件化,之后人们又开发了本体架构,使其对非结构化内容向资源描述转换,这些研究为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提供了关键内容,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需要通过计算机平台和工具对各个领域进行加工处理信息,对商务系统融入竞争情报是对计算机辅助的研究,在医药中,对复杂药物进行计算,提升了药物开发的工作效率,对于专利信息的分析,计算机辅助可以挖掘出有效情报通过关联规则,对于药物发现、专利分析、商务智能领域现代计算机辅助技术提供了分析工具,使人类得出分析成果。在大数据时代中,人类十分重视对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但是对于其专门的架构体系还需规划与搭建,更好的引导技术的发展。

三、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的技术框架

计算机在分析数据时要用到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对联机交易中的直接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叫做联机事务处理,并对数据分类汇总,形成指标仪表盘,建立决策,数据仓库主要是分析关联数据源,对数据源转换、汇聚、清洗和抽取,形成主题图形和报表,叫做联机分析处理。对主题分析结论,进行智能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将数据转为主题信息,对于仓库概念与数据挖掘技术及联机分析实现三大领域的跨越。

(一)联机在线分析

联机事务处理英文简称OLTP,它在1993年由E.F.Codd关系型数据库之父提出,可以满足快速响应复杂查询,数据界面直观,在后台有综合引擎,是关键技术对于决策系统,它是对验证性领略分析信息,有3种技术,分别为ROLAP技术、MOLAP技术和HOLAP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联机在线分析能够结合其他分析技术,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优质服务。

(二)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M),数据是被挖掘者,挖掘目的是将数据中的信息、模式、知识与规律进行提炼,挖掘定义很多,但是内涵相同,从海量数据中找出规律与模式,来源于知识发现,从大量基础数据中总结并提炼知识精华,在人工智能、统计学、可视化技术、系统论、模式识别及数据库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对综合性要求较强的新兴学科[2]。

(三)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是种关系集合,分为个体网、整体网和部分网。社会网络拥有规范的方法对社会属性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社会与行为、经济与营销以及市场与通讯领域的数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现目标数据的特征,分析数据角色与数据位置以及数据变量,对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四)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的特征是高速性、多样性、规模性与价值性,分析技术需要创新与优化,对于文本形态数据,如微博、网页、论坛等,机器要学习算法并训练数据,从数据中找出未知信息,如市场分析和字符识别等。

四、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一)主要挑战

首先是大量的数据为计算机辅助带来了挑战,尚未应用于海量数据分析,其次是关系数据中的数据多样性,对于灵活性相对缺乏,分析不确定数据时仍存在挑战。数据仓库存储时要按照主题进行,但是建立仓库是初步性的,对价值的探索是计算机辅助的另一个挑战。对于数据的处理速度要与分析同步,所以数据处理的加速是新的挑战。

(二)发展趋势

在社会学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社会网络、计算社会学与社会科学,另外技术方面对社交应用生产与娱乐要引入更多的信息,促进移动计算与信息分析、社会计算的融合。

结束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的支持,信息分析与科技的融合为人类的世界开创了新纪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