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

时间:2022-08-11 11:52:57

砌体结构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砖混结构 留槎 质量控制

一、概论

砖混结构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砌体接茬、搭接处理质量不好造成的墙体裂缝,或者是在使用环境因素作用下,因砌体质量问题影响被扩大的裂缝问题,给工程的使用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造成隐患或不便。在我较长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注意到砌筑施工随意留槎的现象很普遍、很严重,常常表现为直槎、阴槎,并且,由于塞砌容易造成砂浆不饱满、灰缝不均匀、接茬灰缝不顺直,接茬处的砌体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为接茬涉及结构纵、横墙问的联系,从而使结构的整体性能受到了严重地削弱。

二、施工过程中留槎处置不当的原因分析

砌筑工人长期不按照规范规定操作施工,习惯于错误的留槎操作方法,图方便、省事。施工管理人员对正确留槎的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意识不强,技术交底不能很好地落实,认为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管理过程没有严格要求。混淆“L”形转角、“T”形、“十”字形连接处有构造柱和没有构造柱处理的区别。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或者是没有合理安排,规定正确的接茬处理方法。施工安排不当,不能同时纵、横墙砌筑。不论使用“内砌法”或者是“外砌法”做砌体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以上操作和管理的原因,使留槎处置不当成为砌筑施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质量通病”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工艺、工法知识的学习,强化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操作工人的技能学习应有相应的公司专门部门负责,或者由劳务资质企业委托培训,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操作者从业资格证书;由用人劳务资质企业负责对工人规范标准的培训和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从源头抓住质量意识和知识培训关。

劳务承包方(劳务资质企业)必须根据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者的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规定,编制班组向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让工人明白规范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记录施工部位,并组织班组内部自检,施行用质量评定工程量完成情况,与工资收益挂钩,强制性推行质量控制,革除操作“陋习”,监督留槎部位的处理。

总承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班组的技术交底,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法,保证适当地、持续进展;必须结合计划安排,有目的地解决不同阶段施工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比武”或“比赛”活动,组织工法质量管理现场会,针对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操作实践,正确解读留槎处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工程竣工后出现的质量问题教训,讲解因果关系,帮助提高对接茬质量的认识,并适时地、强制性按照规范标准规定,推行留斜槎施工。

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留斜槎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制定保证质量措施后,留直(阳)槎施工,决不能因怕麻烦、图省事,没有原则的将留斜槎改为留直(阳)槎,并保证按照规定加设锚拉钢筋。注意,不论任何种情况,都不准留阴槎。

由于留直(阳)槎的后续施工是塞填砌筑,为保证连接处砌体施工质量,必须保证:阳直槎的皮数杆控制应与后砌墙体的皮数杆控制必须建立在同一控制“50”线上,避免出现后砌砌体施工后出现的水平灰缝不平整,导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应力造成的破坏,搭接长度不够在极限使用状态下的破坏。后塞砌筑施工时,要把接茬处的浮浆处理干净,用水湿润;砌筑施工时,要按照已设皮数杆的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嵌砖平实;保证灰缝均匀密实。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结钢筋,并保证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规定。

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抗震烈度等级要求,必要时,可与设计院联系以增加抗震构造柱的数量处理。

第2篇

【关键词】: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问题;留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砌体工程的质量问题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

(一)、砌体强度不足

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二)、砌体错位,变形

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三)、局部损伤或倒塌

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四)、砌体裂缝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

1、温度变形

(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

(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

(3)、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大。如较长的现浇雨蓬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

(1)、地基沉降差较大。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端沉降较大时,产生竖向裂缝。

(2)、地基局部塌陷。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而裂缝。

3、材料质量不良

(1)、砂浆体积不稳定。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含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2)、砖体积不稳定。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4、施工质量低劣

(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缝较多。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

(3)、留洞或留槽不当。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手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

二、施工过程中留槎处置不当的原因分析

1、砌筑工人长期不按照规范规定操作施工,习惯于错误的留槎操作方法,图方便、省事。

2、施工管理人员对正确留槎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管理过程没有严格要求。

3、混淆“L”形转角、“T”形、“十”字形连接处有构造柱和没有构造柱处理的区别。

4、施工安排不当,不能同时纵、横墙砌筑。

5、砌体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以上操作和管理的原因,是留槎处置不当成为砌筑施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质量通病”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1、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工艺、工法知识的学习,强化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培养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

2、总承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班组的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管理,记录施工部位,并认真组织班组内部自检和操作人之间的互检,施行用质量评定工程量完成情况,与工资收益挂钩,强制性推行质量控制收益的原则,革除操作“陋习”,强化留槎部位的监督、处理。

3、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比武”或“比赛”活动,组织工法质量管理现场会,针对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操作实践,正确解读留槎处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教训,讲解因果关系,帮助提高对接茬质量的认识,并适时地按照规范标准规定,强制性推行留斜槎施工。

4、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留斜槎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制定保证质量措施后,留直(阳)槎施工,决不能因怕麻烦、图省事,没有原则的将留斜槎改为留直(阳)槎,并保证按照规定加设锚拉钢筋。

5、不论任何种情况,都不准留阴槎。

6、由于留直(阳)槎的后续施工是塞填砌筑,为保证连接处砌体施工质量,必须保证:

(1)阳直槎的皮数杆控制应与后砌墙体的皮数杆控制必须建立在同一控制“50”线上,避免出现后砌砌体施工后出现的水平灰缝不平整,导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应力造成的破坏,搭接长度不够在极限使用状态下的破坏。

(2)后塞砌筑施工时,要把接茬处的浮浆处理干净,用水湿润;砌筑施工时,要按照已设皮数杆的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嵌砖平实;保证灰缝均匀密实。

(3)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结钢筋,并保证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规定。

四、总结

综上所述,设计不当、材料不良、施工低劣的裂缝比较容易观察和判别。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因荷载过大或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则其危害性往往严重。

参考文献

[1]熊仲明.《砌体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9-2-1

[2]蓝宗建主编.丁大均.砌体结构(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施楚贤主编;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002

[5]腾智明,朱金铨编著.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6]黄棠.王效通主编. 《结构设计原理(上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7]王祖华主编.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8]王萍主编.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轻集料薄壁砌块,施工工艺,经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轻集料空心砌块已经得到广大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墙体裂缝严重的质量通病。砌块建筑产生墙体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砌块本身的质量;二是未按规范技术要求砌筑砌块墙体。如何在实践中牢牢把握这两点,是所有砌块建筑设计单位、生产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责任。

目前各家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中往往把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集料空心砌块的施工方法混淆,施工工艺也都是根据图集和厂家指导进行施工,没有完善成熟的施工工艺作为指导,往往出现墙体裂缝等问题。我结合本人在2009年“北京像素”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归纳总结了MS密实薄壁空心砌块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供大家探讨。

一、施工工具及材料选择要求

1.1施工工具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施工前应选择厂家推荐的专用铺灰器或柳叶铲,不论是刮砌块水平缝还是碰头灰立缝,使用灵活方便,灰浆饱满,还能节省砂浆,提高功效。检查工具采用1米长铝合金靠尺。

1.2施工材料选择

1.2.1砌块材料选择

本工程中采用轻集料砌块强度≥MU2.5;保证后砌墙容重≤900Kg/m3。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d。进场材料严格把好质量关,尤其是砌块质量。砌块进场后首先要查验生产厂家的产品标准、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件,查验砌块出厂日期是否足够28天,最后实地直观查验评价质量与产品质量要求是否相符,凡观感质量不合格、缺楞断角严重的批次坚决要求退场,退场批次超过3次的要求总包单位更换厂家。在本工程具体施工中,从墙体开始大规模施工的近1个月内,已经更换一个砌块生产厂家,退场3个批次。

砌块进场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整齐堆放,砌块应向上、单排堆放,不同规格类型砌块应单独堆放,堆垛应设有标记,高度不得超过1.6m,应避免雨淋,以防止砌体产生干缩裂纹。

1.2.2砌筑砂浆选择

采用厂家提供的聚合物砂浆粉料直接拌制砂浆,取代现场拌制水泥、砂、胶的传统施工工艺。此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配合比、材料计量不准确的问题,有效的保障了粘接强度和砌筑质量。

1.2.3植筋胶选择

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植筋胶,产品应满足固化速度快,对建筑物结构承载快、锚固力强,耐热性能好、常下无蠕度 ,抗老化、耐介质(酸、碱、水)性能好,抗焊性、阻燃性好 ,密封性、防潮性、抗震性好的产品。

1.2.4其他材料选择

本工程中选用的其他材料有: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砂Ⅱ类,细度模数3.0~2.3。含泥量<3.0%,含泥块量<1.0%;石子:碎石Ⅱ类,粒径5-20mm,含泥量<1.0%,含泥块量<0.5%,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15%,压碎指标20%;水:饮用水;

二、施工操作技术要点

2.1砌筑前的施工准备

施工顺序按照:基层清理放线排块撂底植筋砌筑墙体芯柱、水平系梁施工砌筑墙体芯柱施工顶部处理进行施工。基层清理过程中应将薄弱混凝土剔凿干净,浮尘、杂物等清理干净,用水清洗,并提前润湿。按照图纸设计,在地面、墙体和顶板上弹出墙体控制线,采用50×30的木方制作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砌块高、灰缝厚度、水平系梁标高、厚度;如果墙体一端或中部有墙体可在墙体上用红蓝铅标明位置,制作皮数杆。

2.2排块撂底:

根据砌块、灰缝等模数进行排块,灰缝厚度5mm,上下皮应错开搭砌,其搭砌长度不宜小于90mm,排块应考虑芯柱和水平系梁位置,分户墙从芯柱开始排水平块,不符合模数时,可用辅块调节或切割整砖;管井墙、走廊两侧户外墙从门口向两边排,芯柱砌块上下孔应基本对齐,便于灌芯柱。竖向排块时需考虑门洞口标高,不符合模数时,可用辅块调节或用砼浇筑“砍台”。最底部处理,如果门洞标高不符合MS砌块模数,在最底部采用KP1砖或浇筑砼“坎墙”进行调节。

2.3植筋

植筋孔深为12d且不小于120mm,孔径为钢筋外表面到孔壁2mm,如φ10钢筋用φ14钻头打孔,φ12钢筋用φ16钻头打孔。钻孔完成后要及时清孔,用气筒将孔内灰尘清除。钢筋表面应打磨除锈后,将准备好的钢筋插入孔内,保证将钢筋插至孔底,保证植筋长度。植筋完成后,要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筑施工。

2.4砌筑墙体

砌筑砂浆采用粘结能力强的聚合物砂浆,砂浆强度不低于M5,宜用机械搅拌,控制砂浆稠度且搅拌均匀,砂浆随拌随用,避免时间过长砂浆凝固造成浪费。 灰缝厚度控制在5mm,砌筑时宜采用刮浆法砌筑,每次刮浆长度不大于800,竖缝应顶浆砌筑(如下图4-1所示),用皮锤敲实。与剪力墙交接部位砌筑砂浆应采用满粘。

图4-1砌块竖缝顶浆砌筑方法

砌筑时上下层必须错缝搭砌,其搭砌长度不小于90mm;墙体端部须设芯柱,采用半块进行调节错缝;一字、丁字、转角部位的砌块墙体上下咬砌搭接缝处理,(240砌块为2根φ12的钢筋)如下图4-2所示:

图4-2墙体转角部位连接做法

轻集料砌块和粘土砖砌块,显著的差别就是前者绝对不能浸水或浇水,以避免砌块吸水膨胀。如果在气候特别干燥炎热的情况下,砂浆水分蒸发过快,不便施工时,可在砌筑前稍加喷水湿润。施工中发现,墙体的很多裂缝都是由于不了解轻集料砌块湿胀干缩的特点,使用了湿砌块砌筑墙体而产生的。

砌块每日砌筑高度不能大于1.8m,24小时以后方可继续砌筑;墙体转角和交接部位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设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墙体砌筑前水电管线等按图纸位置提前施工到位,配电箱、消防箱等设备位置、标高、尺寸提前确定,砌筑时将洞口预留,严禁后开,埋设固定各种设备固定件时,应根据设备情况,将需要埋设固定件的砌块用C20砼灌实。有防水要求的房间,隔墙第一皮砖孔内浇注C20混凝土,房间内侧墙面抹200mm高,9mm厚防水砂浆。墙体与框架柱、梁、板及构造柱、剪力墙界面处应沿缝两侧通常铺玻纤网,网宽不小于200mm,每侧宽度不小于100mm。玻纤网搭接不小于150mm。

门窗安装砌筑方法:在砌筑固定门窗上下坎码头处采用U型砌块,门窗上下码头砌在U型砌块口内,等校正后用砌筑砂浆或C15的混凝土固定灌牢,门框两外侧中间订上木砖砌在U型块中用砂浆或C15混凝土灌牢。

注意事项: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洞口或用冲击钻成孔,确需留孔时,可用无齿锯切割开孔。

2.5墙顶与混凝土板、结构梁的连接

墙顶与楼板或梁的连接分几种情况:

(1)当砌体顶与梁(板)底相差160~210mm时,用实心砌块斜砌,并用半干硬砂浆将其余空隙填实。

(2)当砌体顶与梁(板)底相差100~150mm时,可用实心块平砌,用砂浆捻实。

(3)当砌体顶与梁(板)底相差30~50mm时,用C20细石混凝土捻实。

(4)当砌体顶与梁(板)底相距少于30mm时,用干硬性砂浆捻实。

(5)上述第3、4条施工前应用聚苯板或混凝土将上皮砌块孔封堵。

2.6芯柱施工

2.6.1芯柱设置:

① 门窗口两侧设置芯柱;芯柱配置钢筋,140mm、190mm厚砌块设置1φ12,240mm厚砌块设置2φ12。

② 墙长超过5m且墙高不大于4.2m时,在墙中段设置,如果墙中有门窗洞口,门窗洞口设置芯柱,芯柱至顶,不再单独设置芯柱;芯柱配置钢筋,140mm厚砌块设置两个芯柱孔,每孔配置1φ12,190、240mm厚砌块一个芯柱孔设置2φ12;墙长超过5m且墙高超过4.2m的砌块墙,应在墙长的中部设构造柱,构造柱配筋为4φ12,箍筋φ6@200(上下450mm范围内间距为100)构造柱可代替门洞口一侧的芯柱。

③ 转角、丁字墙、十字墙交接部位设置芯柱;芯柱配置钢筋,140mm、190mm厚砌块设置1φ12的钢筋,240mm厚砌块设置2φ12。

2.6.2芯柱施工

芯柱钢筋采用植筋的方法与上下层主体结构连接,植筋长度不小于120mm(如果板厚不够,植筋不小于100mm),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芯柱砌筑用芯柱块砌筑,芯柱块即洞口、端头处砌块表面是平的;芯柱处第一皮砌块必须切割出清扫口,以便清理遗落在孔内杂物。砌筑2~3皮进行芯柱灌孔,采用C20砼进行浇筑,浇筑前先清除落地灰等杂物。在浇筑完合适高度后插入上部钢筋,随砌、随浇筑、随提钢筋,留最后一皮砌块不砌,将上部钢筋植入上部结构,间隔7d后再进行最后一皮砌筑和塞填干硬性砼。芯柱灌注混凝土,坍落度在lOcm以上,这样既便于灌注又能使孔洞周围的砌块吸收一部分水分,从而达到浇水湿润砌块的作用。最好砌到三至四皮砖灌注一次。灌孔以后略停一段时间,等待孔洞周围的砌块吸水,然后再用插捣法或振动法使混凝土密实。灌孔所用混凝土内最好能加一定的膨胀剂保证混凝土不因失水收缩而降低与周围砌块的粘结力。灌孔后的芯柱不要与最上面一层砌块的表面齐平,应低下至少5cm,这样就可使以上芯柱在这里形成一个键,增加了芯柱的抗剪能力和保证芯柱连成整体。芯柱、底圈梁、上圈梁的钢筋相互连接同时灌注。

2.6.7水平系梁、过梁施工。

水平系梁设置在墙半高处或门洞口上,设200高水平系梁;砌体墙高超过4.2m(墙厚改为250mm)应设两道水平梁系,第一道位于门洞口上,另一道位于门洞口上与顶板之间距中位置,如图7-1所示。

图7-1墙体立面水平系梁及芯柱设置位置

遇到丁字墙门洞口,混凝土墙体上植2φ12钢筋,φ6@200钢筋,支模板浇筑C20混凝土做抱框;洞口另一侧墙体内设置芯柱,洞口顶设圈梁。如图7-2所示。

图7-2带门洞丁字墙芯柱设置

水平系梁、过梁利用U形砌块设置过梁,梁内配3φ10,φ6.5@200钢筋(做法如图7-3所示)

图7-3水平系梁、过梁配筋示意

2.6.8脚手眼的预留及处理要点

墙体内应尽量不设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则砌到 应留脚手眼的位置时用1/2块砌块侧砌,l/2块砌块反砌。侧砌是为利用其孔洞作为脚手眼,砌体完工后,采用C15混凝土将脚手眼填实。反砌块是为不打乱组砌方法。清水墙不应留脚手眼,可采用双排脚手架。另外在墙体的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1)过梁上部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内;

(2)宽度小于80cm的空间墙;

(3)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cm的范围内;

(4)门窗洞口两侧20cm和墙体交接处40cm的范围内;

(5)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

2.6.9试验资料

为了掌握砌块施工用料和操作质量,施工现场要及时留出(1)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件。(2)砌体水平灰缝(通缝)抗剪强度试件。(3)砌筑砂浆试块。(4)芯柱混凝土试块。只有及时留出试件,做到有规律的试验,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可以总结出,保证轻集料砌块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点:1、在保证进场砌块质量的前提下,砌筑前不能象其他砌块一样淋水湿润。

2、植筋后必须进行拉拔试验, 保证整体植筋质量。

3、正确设置芯柱、构造柱、水平系梁等构造措施,这是保证墙体整体强度的关键。。

“北京像素”工程中,通过实际工程检验,总包单位砌筑工程总量达到2万立方米,砌筑工期1个月,保质保量按进度完成任务,在后期装修工程中没有发现墙体裂缝等问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施工方法,科学的施工程序,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满足经济性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砖砌体;施工质量;砂浆饱满度

砖砌体因其具有容易就地取材,施工操作简单和耐久性较好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在我国农村、乡镇及一些小城市的住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施工操作技术、工艺流程、材料、施工机具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原因,其施丁质量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有些甚至成为质量通病,使工程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张家口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砖砌体施工质量QC小组成立于2011年4月1日,小组成员共有十人,以项目部经理和项目部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现场型QC小组,小组经过5个月的活动,完成了提高砖砌体施工质量的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工程概况

张家口市利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佳和住宅小区1#楼工程座落于张家口市桥西区西坝岗路54号。佳和住宅小区1#楼建筑面积9578.33m2,地下为一层车库,地上六层住宅,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顶高度为18.6m。该工程南北外墙为370厚页岩多孔砖墙+50厚挤塑聚苯板;东西山墙为370厚页岩多孔砖墙+60厚挤塑聚苯板,外墙装饰为挤塑聚苯板外抹灰刷外墙涂料。

二、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砖砌体工程的质量情况,我小组成员于主体工程施工前,走访了我公司兄弟单位施工的钰安小区1#住宅楼、惠安苑住宅34#、惠安苑住宅35#、姚家庄小区12#住宅楼、姚家庄小区13#住宅楼 5项砖砌体结构工程。通过现场调查,对砖砌体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数据采集,具体如表1、表2所示。

主要质量问题为砂浆饱满度,该项缺陷占缺陷总数的65.3%。如果解决了砂浆饱满度问题,不合格点率将大大降低。

三、确定活动目标

将砂浆饱满度提高到符合GB50203 —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砂浆饱满度合格率由65%提高到80%。

四、砂浆饱满度不合格原因分析

(1)培训不到位。经现场调查,对管理及施工人员培训次数少,甚至没有培训记录。由于工人操作不当,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掌握质量标准,最终导致砂浆饱满度不合格,这是最直接原因。

(2)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

(3)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经现场检验,砂浆配合比不符合《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的要求。

(4)砂浆搅拌机多年未维修,不符合机械管理办法的规定。

五、采取对策措施

1.加强现场培训及理论培训

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2009年4月27日QC小组成员在工地办公室对工人进行施工的相关培训。从质量意识、施工工艺、通病防治及问题整改方面进行教育,将培训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操作工人,确保工程质量;对班组长人员从质量意识、质量标准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得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质量观念,准确掌握质量标准,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管理水平。

2.加强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

施工前先做样板,确定质量标准,施工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先确定管理人员确实能够掌握规范标准,再确定质量检验确实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使得施工验收标准不低于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将制度真正落实下去,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组织管理水平。

3.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砂浆配制

(1)项目部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新的砂浆配合比规范《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新的砂浆配合比。

(2)项目公司安排技术人员专人负责砂浆配合比,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各盘砂浆能符合彻筑砂浆配合比规范。

4.对砂浆搅拌机进行维修

(1)对搅拌机定时检测维修。2009年4月28日项目公司经理聘请有多年的维修搅拌机经验的维修工,对不能正常运转的搅拌机进行全面维修。

(2)对搅拌机故障零件进行更换,使其能够正常运转,不影响对砂浆的搅拌质量。

六、效果检查

通过QC小组共同努力,应用PDCA循环方法,使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QC活动后我们对已施工砖砌体工程质量进行了抽查,?砂浆饱满度合格率达到了86.6%,达到并超过了预期目标。

2011年8月15日对砖砌体工程质量进行了效果检查,共检查了150点,其中不合格点结果见表3。

(1)技术效益

通过质量控制,使人们加强并掌握了质量控制的过程方法,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

(2)管理效益

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增加了解和团结,锻炼了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济效益

通过较少的投入改进工艺提高了工程质量,为下一步工序减少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履行了合同要求,经济效益明显。

(4)社会效益

工程质量赢得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程质监部门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

八、总结

在本次QC小组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对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提高起了极大的推进和保证作用。小组成员依靠积极的工作热情和集体智慧实现了活动目标,同时还增强了小组成员用QC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决定今后继续开展QC活动。

通过以上从砂浆饱满度方面对砖砌体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阐述,希望对以后进行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晖等. 砖砌体施工质量分析[J].山西建筑,2003,(11)

[2]漆红华. 砌体砌筑砂浆质量问题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07)

第5篇

【关键词】砌体结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该计划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对土木工程卓越人才的迫切需求,有效的推动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1],土木工程领域的各门专业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研究,本文拟对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砌体结构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墙体的材料的不断革新、建筑节能、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建筑物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需要,砌体结构的相关内容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更新。砌体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砌体及其基本材料力学性能,掌握砌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计算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掌握混合结构房屋的墙体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为今后从事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打下基础。砌体结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以便改进教学效果,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

一、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

砌体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砌体结构的材料,基本设计规定,无筋砌体构件和配筋砌体构件设计,墙、柱的构造措施,圈梁、过梁、墙梁和挑梁的设计,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等。砌体结构课程有如下特点:

1.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中的系数比较多。例如:砌体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受压构件承载力影响系数、上部荷载的折减系数,梁端底面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刚性垫块的影响系数等等,而这些系数在计算中往往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数值,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容易忽略,弄不清楚明白。

2. 砌体结构课程中的计算公式主要来源于试验数据。结构设计的公式常常是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回归以后,给出的一个便于计算的式子。它不像我们学的数学、力学等有严密的逻辑推导过程,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和理解。而砌体就是试验图表,然后根据图表给出了公式,这让学生记住公式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

3.砌体结构构件有些比较抽象,内部布置难以理解。比如:配筋砖砌体构件、组合砖砌体构件、配筋砌块砌体构件中的钢筋的布置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很难在脑海中想象出它的实际布置情况,这就加大了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难度。

4.砌体结构的构造内容比较多,比较繁琐,容易混淆。比如:网状配筋砖砌体的体积配筋率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要求,钢筋的间距有最大和最小的要求,圈梁和构造柱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纵筋和箍筋的配筋要求也不同等等。这些要求都是工程中应该满足的最低要求,我们的计算结果必须符合这些要求,但是往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被大家给忽略了。

二、砌体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砌体结构课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专业课,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只是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稍有区别,有的院校是把砌体结构课程和混凝土结构课程合并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课程,有的院校是把砌体结构课程单独设立的,但不管是哪种课程设置方式,砌体结构讲授的内容都是没有变的。它都是按照先材料性能、设计方法,然后到各种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再到混合砌体结构的墙柱设计,最后是过梁、墙梁、挑梁及圈梁的设计。由于近年来地震比较活跃,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比较多,所以砌体结构中又加入了砌体抗震设计的内容。砌体结构课程头绪比较多,内容比较繁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按顺序讲解各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内容又是相对独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容易忽略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就容易遗忘,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不会前后联系加深记忆理解。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依据教材,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按部就班的来进行讲授。对于对砌体结构没有形象认识的学生的来说,这种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比如墙体中拉结钢筋的位置,构造柱马牙槎的砌筑等等,学生很难想象,当然也就更不容易理解了。但是如果我们在讲解这些内容之前,就让学生先对砌体结构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么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当然现在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砌体结构构件,这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但是图片毕竟不是实物,它没有实物那么形象、具体,不能象实际工程可以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鉴于目前砌体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三、砌体结构课程的教学思考

根据砌体结构课程的特点,总结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如下的一些教学思考。

1. 注重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性教学

砌体结构课程各个部分的内容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但相互之间实质上是有联系的。砌体结构课程内容实质上是遵循设计的过程需要来进行的安排,比如砌体结构是由各种砌体构件组成的,砌体构件又是由各种砌体材料构成的,所以进行结构设计首先就需要先了解材料的性能,然后了解由这种材料所构成的构件的性能,最后才能弄明白由这些构件所构成的结构的性能。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主线进行各部分内容的衔接,注意前后知识的一个连续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例题讲解,习题练习训练,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将前后各部分知识点联系起来灵活运用。这样不仅复习了以前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比如注册结构师资格考试题就是不错的练习题,因为这些考试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每道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通过这些题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悉相关知识的运用,而且能够把所学的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知识,加深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理解。

2. 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

砌体结构是一门工程类的课程,它与工程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能很好的学习它,应该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它的认知。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应该安排学生进行砌体结构的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了解砌体结构的各个构件所处位置,留下一些更形象具体的认识。在讲解后续课程内容时,学生就可以和以前参观的工程实物相联系,这样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学习起来的兴趣也更大一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又可以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这时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所学砌体结构课程内容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程相联系。

对砌体结构课程来说,实际工程的参观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课程学习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进行现场参观后再课堂学习再现场参观,这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理解事物的一个过程,对学生认识砌体结构、理解砌体结构理论,应用砌体结构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2]。

3. 重视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

砌体结构既传统,又不断的焕发出新的活力。新型的墙体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不断涌现,砌体结构设计计算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计算理论和应用体系。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011)吸收了近年来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它的颁布和实施使中国砌体结构的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相应的砌体结构课程的内容就需要做出更新,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能够及时掌握新规范、新技术的内容,并且能按照新规范、新技术的内容对砌体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获取最新的砌体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

四、结语

通过对以往教学方法的总结,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了注重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性教学,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重视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等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希望通过这些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让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员,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阎奇武.砌体结构[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 齐岳.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58~60.

[3] 徐占发.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李玉龙.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5):54-55.

[4]孙勇.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27):252-253.

[5]冉福祥.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1):275-276.

第6篇

关健词:工程施工;QC小组管理;计划措施;效果检查

建筑外墙出现裂缝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之渗水导致墙体腐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下面通过开展工程管理QC小组活动,紧密结合工程各方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计划实施,以达到快速高效解决工程问题。

1工程实施概况

洪湾泵站值班室工程由深基础结构组成,施工现场管理团队由施工项目经理部,现场项目监理部,项目代建部及业主驻现场代表组成。管理团队经总结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后一致认为:外墙抗裂防渗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 QC小组活动模式的导入

施工企业组织和开展的QC小组活动是施工作业人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QC小组活动在减耗增效、技术改进、创建品牌工程、持续改进以及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项目管理者可从施工现场管理整体团队角度出发,打破企业、组别的局限,组建由参建各方共同、全面参与的QC小组并开展活动。通过QC小组活动平台,能紧密地结合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活动课题,总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落实三工序活动,从而带动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以下介绍QC小组活动实例:

3 QC------外墙抗裂防渗质量控制

(1)小组慨况

QC小组成立的动议建议由驻现场业主代表提出,小组的成员须组织参加QC教育培训后才能参加QC小组活动。(小组慨况表略)

(2)选题理由

1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外墻抗裂防渗是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共同面对的质量控制重点。

2 加气砼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墻体材料,由于其强度低、孔隙率大、吸水率高,且体积大等自身特点,砌筑成的墻体较容易产生构造性裂缝;

3 外墙裂缝是引起外墙渗漏的最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加气砼砌块与梁、柱的交接处,易产生墙身裂缝,导致该处的抹灰层和外墙漆面层开裂,从而成为外墙渗漏的黑点。

4 通过这一课题,积累加气砼砌块外墻及其饰面施工经验,减少裂缝产生,防止外墙渗漏,为达到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目标打下关健的基础。

4 现状调查

QC小组就加气砼砌块外墙质量,主要针对在建工程和前期建成的办公楼、住宅楼外墙情况进行调查,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对影响外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见下表1。

5 目标确定及可行性分析

(1)现场管理团队组织的本次QC活动目标为改进加气砼砌块的施工工艺,重点加强砌筑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外墻整体工程质量,尽量减少裂缝的产生。使裂缝数控制在每1000平米30条以下,基本杜绝外墙渗水情况产生,从而有效提高外墻抗裂防渗效果。

(2)QC小组成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能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质量控制效果将会较理想。

(3)QC小组活动有驻场监理和代建的全程参加,更加丰富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讨,为更加紧凑地进行工序施工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验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业主参加QC小组活动,便于业主为小组活动阶段性成果提供决策性支持;便于业主了解经QC小组活动形成的设计变更或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的建议的提出过程;便于业主为合理的建议得以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6 原因分析

通过QC小组活动进行原因分析。(图略)

7 确定主要因素

通过小组民主讨论会议确定主要因素。(表略)

8 制定对策和措施

通过小组民主讨论制定对策和措施。(表略)

9 对策措施的实施

(1)针対操作工人专业素质低采取措施

1、在砌筑工作开始前,QC小组合理规划施工作业面,每个分项工程分別选定至少两个或以上的专业班组在规定的作业面上施工,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既能互相取长补短,又能相互比较、相互促进。QC小组定期汇总工序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情况,并依据预先制定好的奖罚制度鼓励先进班组、处罚或淘汰落后班组。

2、技术交底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QC小组要求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对施工班组的施工技术交底、施工管理程序和制度的交底,同时引导操作工人懂得质量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质量、产量和个人经济效益的关系。

3、落实"三检制"和"样板引路制",加强过程检查,完善验收手段,严把质量关。在开始砌筑前,各施工班组先做好样板间,样板墻,经共同验收后,依照其标准进行实施。

(2)针对原材料质量采取措施

1、严格控制加气砼砌块和预拌砌筑的进场质量。QC小组通过实地考查确定材料供应商和备选供应商,并定期汇总材料的进场和验收情况,考核材料供应商,不达标者及时更换。对进场材料,现场材料员负责检验、堆放和保管工作,现场监理负责见证取样和验收工作,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2、加气砼砌块进入现场前必须满足相应养护龄期的要求。由于砌块本身具有吸水率大、干湿变形明显的特性,QC小组结合现场实际,规定砌块进入现场后须满足三天以上的堆仓期,通过有组织地对其防潮、防水或日晒、通风保养,以期达到最佳含水率后,方可用于墻体的砌筑。

3、配合砌体工作的开展,有计划、按时间分別组织预拌砂浆的进场。重点控制预拌砂浆的使用龄期,超过使用龄期的砂浆坚决不允许使用,工程监理负责监督。

实施效果:通过引入竟争机制促进了材料出厂质量的提升;严格把关进场验收、进场材料管理;有计划地组织材料和合理地提升使用材料的品质,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3)针对外墙砌筑质量采取措施

根据加气砼砌块的材料特性,在砌筑过程中通过施工工艺的控制,保证砌体施工质量,防止因质量缺项而造成墙体开裂,是本次QC小组活动的重点。

1、外墙砌筑前,排好砌体模数,画好皮数杆,并以此检查先前预留的墙柱拉结钢筋质量,如有缺失或预留位置不对的情况应采取化学植筋方式重新植筋;清洗干净楼面砌置,纯水泥油扫面后,浇捣200mm高C20素砼作为砌体基层。这几项工作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外墙的砌筑。

2、控制灰缝横平竖直且应上下错缝,垂直和水平灰缝厚度严格按施工规范执行。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垂直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其中墻柱相交位置的垂直竖缝是灰缝质量控制的重点,砂浆满度必须达到95%以上。

第7篇

关键词:外墙渗漏;施工预防

中图分类号:TV6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1、砖混、框架(剪)结构外墙裂缝引起的渗漏

⑴、砌体结构的外墙砂浆灰缝不饱满是造成墙体渗水的重要原因。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伸缩值比砖砌体大,当外墙砌体抗剪强度不够时就会引起墙体开裂也会造成墙体渗水。

⑵、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外墙,脚手架眼填塞不实、穿墙管线等部位塞灰不严密,都会留下渗水通道,造成砌体渗漏。框架填充墙和柱、梁之间是防水的薄弱环节,由于未按规定和操作规程施工框架梁底最后一层砌块的砌筑不但竖缝及水平缝难以饱满,在梁底还存在由于砌体沉降引起的缝隙。

⑶、混凝土外墙(剪力墙),由温度变形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其表面的蜂窝、麻面、孔洞如处理不当、模板加固洞眼未填实等易引起渗漏。

2、外墙装饰面施工引起的渗漏

⑴、在施工前没有按施工要求堵塞墙体上的空洞和缝隙;饰面砖勾缝用砂浆标号太低、勾缝不认真;饰面砖粘贴不实,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出现渗漏。

⑵、基层过湿、过干裂缝;饰面抹灰时由于浇水过量,在基层有浮水的情况下就急于抹面,容易产生流坠开裂;浇水不匀,局部干湿差别过大,面层也会因干缩不匀而产生裂缝。

⑶、涂装墙面所用涂料质量不合格,涂膜厚度不够,适应基层变形能力差、易老化、年久脱落、失去防水效果。

3、窗洞口周边封堵不严引起的渗漏

多数建筑物外窗框采用铝合金、塑钢及异型钢材制成,这些材料与墙体材料的材性相差较大,由于温度变形使它们的界面之间产生缝隙,导致渗漏。或发泡剂封堵不密实等都可能造成渗漏。

4、细部构造不当引起的渗漏

外墙上有许多凸出外墙面的构件和设备,如挑檐、雨棚、阳台、落水管等。这些构件有的没做滴水线,或滴水线做得不标准,造成水沿外墙流淌;有的排水坡度不够,甚至反泛水;有的落水口堵塞,造成积水,当与外墙面交接处防水高度不够时,造成外墙渗漏;有的落水管密封不严,又靠墙安装,若有脱节或松动,导致雨水沿外墙流淌而出现渗漏。

二、外墙渗漏在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1、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目前在施工线的工人大部分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人技术素质不高,这些人员保证不了工程质量,因此除了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外,还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⑴、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介绍、交底,同时加强检查。如在砌筑前要对砖浇水,严禁干砖上墙;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饱满度。

⑵、对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⑶、施工人员要加强砌砖工程质量检查,要求每一皮砖的灰缝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⑴、墙体砌筑:

①、应符合规范GB50203-2002的基本规定,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

②、施工前要严格按照规定将砌块预先润湿,控制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

③、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界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④、采用揉压法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操作法砌筑,保证竖向头缝砂浆和水平灰缝砂浆的密实;加强框架柱与墙体交接处的施工;确保砌筑砂浆饱满度;外墙砖外侧需随砌随收缝,保证灰缝密实;

⑤、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砌块不应混砌;

⑥、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外墙砌体的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采用留垂直凹槎或凸槎接口的砌筑方法;

⑦、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砌筑至梁底约200mm左右处应静停1周,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细石混凝土填实。框架结构的柱边,在砌筑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砂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

⑵、墙体抹灰:

①、抹灰前应将砌块墙面的灰缝、孔洞、凹槽填补密实、整平、清除浮灰,基层必须处理干净,提前1天浇水湿润,并用1∶1水泥砂浆拉毛墙面,以利抹灰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混凝土面必须毛化处理。

②、不同材料墙体交接处必须挂加强网处理,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处,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钉挂金属网,每边宽度不小于200mm,将挂网展平,用射钉与梁、柱或墙体连续,网材搭接做到平整、连续、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这样可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

③、罩面成活后第2天浇水养护,坚持7天以上;当抹灰层总厚度不小于35mm时,严格按施工技术措施执行;外墙抹灰的接槎,应留在与墙柱、墙梁、剪力墙和楼面的接缝处错开3~5cm的部位。

④、找平层抹灰时应注意事项:

砂浆应按配比进行严格计量,控制水灰比,严禁施工过程中随意掺水;

抹灰砂浆分层抹灰,尤其在高层建筑,局部外墙抹灰较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应小于2cm,如厚度过大,在分层处应设钢丝网;

外墙抹灰的脚手架拉接筋等,应在切割后用喇叭口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铁抹子切成反搓,然后再刷一道素水泥浆。

⑶、外墙涂料、贴砖饰面:

①、控制好基层的龄期、含水率及碱度,保持基层表面干净;底层抹灰砂浆和涂料底层腻子需掺加抗裂纤维,底层腻子使用耐水腻子;避免阴雨天或潮湿环境下喷涂作业;

②、在涂料饰面施工前,应选用与涂料相匹配的腻子和封底涂料(如弹性涂料);并选择透气性好、性能指标合格的、与外保温系统配套的外墙专用腻子刮,对基底找平封闭;

③、涂料饰面施工时,为防止裂缝、提高砂浆密实度、增强抗渗能力,一般分3次分别抹压:一是底层,选用聚合物抹面砂浆薄抹,厚度控制在2~3mm,然后在网格布及门窗口、大角等部位,将增强网格布压入砂浆中,以不露出为准;二是压网层,则先将大面积的网格布铺平,无皱褶,然后由中间向两边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压抹,并注意养护;三是面层,则是在压网格布砂浆湿润状态下,再用砂浆压抹一次即可;

④、外墙装饰面砖镶贴前,应先清洗干净饰面块材,用水浸泡、晾干后再使用,使用时达到外干内湿。外墙面砖镶贴应牢固均匀、整齐,面层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抹灰层,遇到有裂缝和空鼓处必须进行铲除处理,并修补后方可施工。待中层抹灰终凝后,才可进行粘结。外墙镶贴饰面块材要牢固;

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确保粘结砂浆饱满度,块料四周留缝宜6~10mm,先用勾缝器将粘结砂浆勾严溜实,再掺用素水泥浆,从黏结砂浆的表面再勾一次缝,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圆弧形平缝;要严格控制勾缝深,以1.5~2mm为宜;勾缝完毕后要注意湿润养护,密缝擦缝不得遗漏;镶贴时,在面砖背后满铺粘结砂浆,镶贴后,用小木槌轻轻敲击,使之与基层粘结牢固;贴完每一皮后须将砖上口灰刮平;收缝时使用圆形器具推缝,并要求砖缝光滑平顺,严禁有砂眼、孔洞;

⑥、面砖粘结完工后,要认真清理面砖缝内的残余砂浆,喷水湿润后,再用1:1的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压光。拆架前应全部仔细检查灰缝饱满度,发现漏勾、压光不匀,立即修整,不留隐患。外墙面砖镶贴应离开门窗框5mm以上,缝隙内满打玻璃胶。

⑷、外墙细部结构的施工:

①、窗台处,应做出2cm的圆弧和2cm的向外坡度,以确保窗边不积水;

②、窗框周边应提前勾缝打胶,窗后塞口要塞紧密,窗顶作鹰嘴处理,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室外窗台抹灰前充分润湿基层,并涂刷素浆结和层,厚薄均匀一致,抹灰挤压密实,下框企口嵌灰饱满密实;

③、外墙铝合金窗框周围的窗洞,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塞缝,并分2次封堵,以确保发泡聚氨酯填满窗框的凹槽;待外墙施工完后,沿外框在其交接处打满防水密封胶,以确保其密封效果;

④、阳台面砖作45°倒口后,用水泥砂浆(掺20%益胶泥)做表面抹缝处理,并做到接缝平直、光滑,填嵌连续密实,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穿外墙管道周边的孔洞(含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拆架后的孔洞),在抹完前一定要严格按照防水要求,选用干硬性的砂浆,分2~3次进行封堵,封堵厚度宜大于5cm;封堵结束后,沿管周打上耐侯胶,预埋套管必须做成内高外低,形成泛水,并用膨胀水泥堵实;

⑥、屋面施工时,女儿墙墙根位置处砼应比屋面砼多浇注10~15mm,保证屋面女儿墙墙根施工缝高于屋面板。

第8篇

【关键词】:隧道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隧道工程在所难免。隧道是修建于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或者修建公路以供机动车辆通行的构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成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者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成为城市隧道,由以上可知,隧道工程面对的工程环境比较复杂,若在施工中出现大的质量问题一般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其隧道工程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仅供参考。

2、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隧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隧道防排水设施不完善。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差,几乎是所有隧道的共性问题。由于是隐蔽工程,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不认真,防水板焊接不牢或破损、挂设不平整、挂点不够,以及排水管堵塞、移位,排水沟开挖不到位、立模不标准、振捣不及时等直接导致防排水质量差。由于广西地处南方,雨水较多,隧道渗漏水将会对隧道稳定、洞内设施、行车安全、地面建筑和隧道周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隧道的使用寿命,威胁运营安全。轻则造成洞内空气潮湿,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机械设备锈蚀,绝缘设备失效,电路短路,漏电伤人;重则导致人员伤害,毁坏洞内机械设备,或形成塌方淹没工作面中断施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第二,隧道衬砌质量有缺陷。①隧道衬砌主要存在着二次衬砌仰拱不成形、拱座连接不好、衬砌钢筋连接不规范、焊接质量差等问题。由于上述超欠挖控制不严、初期支护质量差等原因,直接造成了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使结构受力不均。再加上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到位等,造成衬砌质量差,为后期的运营埋下隐患。②衬砌开裂。作用在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压力与隧道围岩的性质,地应力的大小及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受到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因素在设计前是很难确定的,所以在隧道衬砌结构设计中常常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结构强度不够与围岩压力不协调,造成衬砌结构开裂破坏,而工程中出现的衬砌开裂更多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造成的,或因衬砌厚度不够,或因混凝土强度不够,所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已迫在眉睫。③衬砌结构同围岩结合不密实。在施工中,岩石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不良,通过钢筋网作为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层背后设置石块代替混凝土充实空间,造成围岩与初期支护不密实,在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由于泵送混凝土压力不足,流动性不好,拱顶混凝土难以饱满,造成模筑混凝土厚度不足,形成大空洞。第三,隧道支护质量差。支护是安全的保证,因此,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早封闭,快成环,控制变形。在介入检查中发现,初期支护不及时、支护厚度不够,以及钢拱架的拱脚悬空、连接不牢、扭曲不在一个平面上、间距不均和钢筋网与围岩的距离过大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第四,隧道开挖断面超欠挖。在提前介入检查中发现,隧道出现超欠挖现象主要是施工操作时不放轮廓线、错误布置轮廓线和钻孔位置;放样中线和标高相对设计值的偏移;施钻人员技术不精或不认真;钻孔定位或钻进角度偏差控制不好;少打眼及试图争取缩短钻眼时间,擅自减少钻孔深度;采用过多装药量;手持风钻施钻时,工作平台高度不够而使钻孔向上偏斜过大等所致。其次是围岩岩性、岩石结构的影响。据有关研究,如果隧道方向垂直于岩层走向,岩石整体破裂,超挖最多为16%;但当平行岩层走向时,则可能达40%。如遇软弱围岩、坍方或完整性差的地质情况,更易产生超挖。此外钻孔深度和钻眼精度影响、炸药品种不匹配及装药结构不合理、爆破设计不当等,也是导致隧道开挖出现超欠挖现象的原因。第五,限界受侵。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松软地层,当地压较大时,围岩的变形很大,如果施工方法不当或支护形式欠妥,支护不及时,易导致塌方。还有一种是在衬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强度、刚度不足出现走模,也会使限界受侵。第六,隧道监控量测不正常。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量测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判定围岩的变形沉降情况,在变形量超出设计规定时,可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固,保证施工期间的作业安全。但部分负责监控量测的人员责任心差、技术水平低,认为有了初期支护后不会再变形,高兴就做一下,不高兴就不做,甚至出现量测数据造假。数据分析的失真,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地判定变形情况,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造成很大的施工隐患。第七,隧道渗漏。与其他地下工程一样,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地下水的影响,特别是建成后的隧道,更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之中。当地下水压力较大时,防水工程的质量不好,地下水会通过渗入隧道内部,对行车安全以至衬砌结构稳定造成威胁。

3、提高隧道工程质量的措施研究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竣工验收的质量管理活动,并实行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对于隧道工程来说,在工程开始前就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同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检查监督程序、方法等,并在采取奖勤罚懒的措施严格管理体系的落实。第二,加大对环境因素控制力度。地下作业环境控制是隧道施工的一个主要内容,良好的地下作业环境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维护施工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加强地质预报工作以防止出现突发的地质灾害,严格控制粉尘浓度、洞内空气成分、有害气体浓度、温度、湿度、噪声、风量、风速等地下作业环境因素,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地下作业环境。第三,加强技术培训。为适应目前施工特点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全员培训为目标、骨干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编制质量手册,做到质量手册人手一册;对所有进入本工程工地的职工进行进场培训,使其了解工程总体概况和质量总体要求,工程的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在新工程开工前,对新开工工程进行全面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内容及质量要求;特殊作业人员上岗前,在现场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不定期地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对从事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质量管理知识、技能、手段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质量管理队伍,并以此推动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第四,加强对新型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实践。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运用普通的施工工艺很难提高施工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新型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实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国家最新的施工要求,从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入手,从精细的方面改进施工工艺,以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五,工程施工前对施工地段进行科学的地质和相关地貌的测量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该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与当地地貌相配套的施工方案,同时在隧道洞的开挖前,还应在规定的要求里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反复地测量。第六,隧道防排水系统质量控制。防水层的安装应检查防水层的接头,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焊接应牢固,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焊缝检查时主要采用目测观察,用手托起防水层,看是否与喷射混凝土密贴,在拱顶,呈水平状或下垂的范围不得超过1.2 m,防水板应无划破现象。环向排水管的安装质量检查包括安装间距、排水管与围岩的密贴程度、排水管安装的顺直程度以及与纵向排水管的衔接。纵向、横向排水管多采用硬质的PVC管,应检查其管径、透水孔等规格,并检查材料是否老化变脆。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坡度、顺直度及防水卷材与管道的包裹衔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第七,防坍塌技术措施。①认真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和地质描述以及监控量测工作,预测地层变化情况,根据探测情况制定相应施工方案。②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坍的重要手段。③采用减震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④开挖成型后及时施作喷砼等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达到稳定状态。对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或超前加固前方围岩,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组织施工。当初期支护变形出现异常现象且无收敛趋势时,采取初期支护加强(如增打锚杆、增设钢支撑、补喷混凝土等)措施,并提前施做二次衬砌。在二次衬砌中,采取增设钢筋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措施。第八,采用先进检测仪器。高质量的隧道工程不仅要有合理的施工方法,先进的施工技术,更要有好质量检测技术。就目前来讲,对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一般为地质雷达综合检测等其他先进技术。地质雷达主要能够探测衬砌的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程度以及施工衬砌时产生的裂缝。在隧道施工前期就应采用地质雷达进行地质的综合检测。根据雷达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如衬砌厚度不足,衬砌不密实或出现空洞现象,衬砌开裂等工程质量问题通常采用注浆、衬砌加厚等措施进行处理,这对工程质量的提高是相当显著的。第九,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工程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工程施工一般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第十,积极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质量监理人员签字的项目,如出了质量问题,应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记入监理工程师的个人工作档案,作为对本人工作考评的依据。同时要加强监理人员资质的审查,对、乱用职权受贿、严重失职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取消其监理资格,追究责任。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隧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提高隧道质量的措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为提高隧道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隧道工程》谭仁辉等,重庆大学出版社

[2]《公路隧道施工》黄成光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9篇

关键词: 墙体渗漏;原因;措施

Abstract:The leakage of the wall is a common construction quality defects,It not only influence the appearance of a building,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influen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ypes of building wall leakage,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Summary of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The leakage of the wall; Reas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建筑工程领域新型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外墙砖,外墙涂料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建筑材料,施工,设计等原因,致使近年来建筑墙体渗漏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影响到建筑的外观装饰效果,耐用性。根据近年来的工程经验,分析墙体渗漏的形式,原因,总结预防措施。

1 建筑墙体渗漏的形式

1.1 混凝土墙体裂缝造成的渗漏

由于建筑地基沉降不均匀,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的裂缝,表面的孔洞、蜂窝,麻面等,假如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墙体渗漏。

1.2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造成的渗漏

砌体和钢筋混凝土的线弹性系数不同,在同一温度,砌体的膨胀值要小于钢筋混凝土,当砌体抗剪强度不够就会造成墙体裂缝;裂缝常出现在顶层内外横墙、纵墙两端,靠近山墙的开间最明显;裂缝一般从内横墙沿45°延伸到外纵墙,在窗间表现为斜向或横向分布,在结构顶层圈梁下面也会出现水平裂缝。

1.3 墙体装饰施工质量造成的渗漏

施工前未根据施工要求填塞施工缝隙和孔洞;饰面砖粘贴不牢,形成空鼓;勾缝砂浆标号太低,勾缝不合格;所用墙面涂料不合格,涂膜厚度不够,变形开裂,涂料脱落失去防水作用,这些均会引起渗漏1.4 砌体砌筑灰缝造成的渗漏

脚手架眼,填充墙,穿墙管线等塞灰不密实,都会造成墙体渗漏;框架结构填充墙未设置拉结钢筋,梁底最后一皮砖砌筑不合格,造成水平灰缝及竖缝不饱满;因砌体沉降引起梁底留有缝隙都会造成渗漏。

1.5 墙体基层过湿造成的渗漏

墙体基层浇水不均匀,就会造成面层收缩不均匀产生裂缝;抹灰时由于过量浇水,墙体基层有水珠就开始抹灰,会造成面层脱落、开裂。

1.6 门窗洞口周边密封不严造成的渗漏

现在均采用塑钢或铝合金门窗,因为材质相差大,当温度变化大时,两种材料之间就会产生缝隙;填缝材料不合格或填缝不密实,留有空隙都会造成渗漏。

2 墙体渗漏的原因

2.1 设计原因

现在很多设计,都没设计滴水线、窗楣线,这样雨水会顺着外窗楣流入室内;涂料墙面没有保护层,由于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等会造成涂料层与抹灰层开裂;墙面预留洞防水设计缺陷;饰面砖灰缝没填缝材料等都是渗漏的原因。

2.2 材料的原因

砌体材料质量差,变形,翘曲,防水密封材料、防水材料、铝合金门窗、饰面板破损等质量问题,施工用砂石含泥量大超出规范要求等都是造成渗漏的原因。

2.3 施工的原因

1)砌体与混凝土结合处渗漏。砌体与梁柱交接处砂浆不饱满,未设置拉结钢筋,梁底砌块填塞不实,底层砂浆标号不合格,基层未刷毛,基层湿润不够等都会造成渗漏。

2)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造成砂浆与基层粘贴力差;阳角处抹灰时间间隔太长,砂浆结合处处理不好等造成的裂缝;砌体砂浆不饱满,砂浆强度不符合标准或砌体未湿润,砂浆的水分被砌体吸收,造成砂浆强度降低,砌体与砂浆分离,这些都会造成渗漏。

3)饰面砖和砂浆粘贴不实。一次抹灰厚度太厚且未作加强处理,勾缝不密实,墙面未留置施工缝,穿墙管和预埋管没有进行密封处理,窗框缝隙未作密封、防水处理等都会产生裂缝,引起渗漏。

3 预防措施

3.1 重视墙体防水设计

为了墙体美观,墙体饰面砖一般会设计成细缝拼接,这样砖与砖之间不能填密封材料,在设计时这方面要着重考虑;墙体的设计要有防水措施,分隔缝留设;涂料饰面要对砂浆和涂料层有抗裂措施。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墙体砌筑。砌筑材料质量要合格,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灰缝的饱满度、厚度、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均要符合规范要求;砌筑要随砌随收缝,确保灰缝密实,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砌体转角处要同时砌筑;填充墙要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钢筋;框架梁底部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斜砌挤紧,砂浆应饱满、密实,不留缝隙。

2)抹灰层。基层要清理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要进行毛化处理,不同材料交接处要挂防裂加强网,以免因收缩不均而开裂,墙体抹灰接槎留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应留在与楼面,墙柱,墙梁、剪力墙的接缝处错开3~5mm的地方。

3)涂料面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涂料底层腻子掺加抗裂纤维,使用耐水腻子,不允许在阴雨天施工作业。

4)饰面砖施工。饰面砖要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允许出现裂纹和暗痕;基层表面平整,干净,饰面砖要粘贴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缺陷。

5)门窗四周处理。铝合金及塑钢窗框四周用化学泡沫剂或松散材料(如玻璃丝棉,矿棉等)分层密实封填,墙体抹灰时窗洞外侧窗框外边预留宽8mm,深5mm的槽,以保证密封材料的密封性和粘贴性,填密封材料时槽口要清理干净且保持干燥,密封胶均匀填满槽口,不得有缝隙和气孔;外墙门窗洞口,窗套,雨棚,腰线,挑檐等要做滴水线。

6)外墙喷涂防水剂。当墙体抹灰层或装饰面层完成后,在墙体喷涂无色透气且透明的墙体防水剂(如TF防水剂),这样就想给建筑物穿上了一件透气、防水的雨衣,既能防止渗漏,也可保护抹灰层和装饰面。

3.3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检查。如砌筑前砌体要浇水湿润,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砂浆搅拌,砂浆砌筑要饱满。砌体砌筑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灰缝要求砂浆饱满,上下错缝,灰缝均匀,横平竖直,竖向灰缝不能出现瞎缝,假缝等。

4 结语

综上,墙体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仔细检查每个步骤,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施工方法,就能有效的控制墙体渗漏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星华.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2] 姜继圣.新型墙体材料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3] 罗国强.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

第10篇

[关键词]新型砌块;开裂;原因;防治

1 产品出厂质量

砌块除了强度、外观、尺寸等满足有关标准外,收缩率、含水率是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

(1)砌块出厂时自然养护期少于28天及放置时间不够。新型砌块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如普通砼砌块在成型28天后,其收缩趋于稳定,一般线性干缩率在0.030%~0.035 %,相对含水率也稳定在54%~62%。砼砌砖筑后,在正常条件下,其含水率继续下降,最低可达10%左右,其线性干缩率可达0.045%~0.070%,其大小与砼砌块原有的含水率有关,也与湿度、温度条件有一定关系。砌体材料的选定,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用于外墙的普通砌块,密度不大于1300kg/m3,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3mm/m,抗压强度不少于7.5MPa;用于内墙的普通砌块,密度和干燥收缩值指标同外墙要求,抗压强度不少于5MPa。

(2)砌块相对含水率的影响。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少,约为第一次的80%。这种干缩变形引起房屋内外墙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门、窗洞口对称八字裂缝,屋顶梁下出现的水平裂缝等。由于块材甚至整体砌块的收缩,形成6.0~7.0m一个收缩单元,收缩值为0.020mm/m左右,即产生竖缝开裂现象,降低砌体抗裂强度。因此砌筑时小砌块的相对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控制在40%以内。小砌块的吸水率和含水率应符合一般的要求。且吸水率不应大于22%。

(3)砌块表面。由于灰砖、砼砌砖等水泥制品在生产时为了美观,外表多为较光滑面层,造成与砂浆面层的黏结力下降,建议改进生产工艺,使面层有1~2mm深的麻面,增加砂浆的黏结力。

在砌块的生产方面,必须加强砌块生产管理,严格质量检验制度,禁止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砌块进入建筑市场。对不合格的产品,使用单位必须杜绝使用。进入现场的砌块应规定进行抽查,指标除了有强度,外观尺寸的检验,更应进行吸水率、收缩率等的检验。

2 设计构造的问题和措施

(1)设计人员重视强度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设计者对新材料砌块的应用不熟悉。长期以来,设计者重视构造安全方面的结构计算,而对于非安全的裂缝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进行调查或总结。例如,①仍沿用黏土砖使用的砂浆,造成砌筑困难,砖与砂浆黏性不够。②非承重砌块是后砌填充维护结构。当墙体的尺寸与砌块规格不配时,难以用砌块完全填满,造成砌体与砼框架结构的梁板柱连接部位空隙过大容易开裂。③门窗洞口及预留洞边等部位在角部应力集中区,若无采取有效的拉接加强措施时,会由于撞击震动及砌体收缩容易产生开裂。④与水接触的墙面未考虑排水及泛水和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⑤墙体跨度过长或高度过高,没有竖向或水平方向的构造措施,造成墙体在两侧,墙顶或墙中部位产生开裂。⑥墙厚过小及砌筑砂浆强度过低,造成墙体刚度不足也容易开裂。⑦蒸压加气砼砌块与灰砂砖等混合使用。

(2)设计新型轻质砌块墙体裂缝,必须以建筑设计为重点。①针对材料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柱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②对砌体与砼梁柱的连接设置专门加固措施。③对不同品种砌块材料不能混用。④内外墙采用不同材料的砌块,应在交接处采取构造措施。⑤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长构造筋。⑥在长期浸水高湿的环境下不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及轻集料砼砌块,底层砌体要设防潮、防水层。⑦对于门窗洞口尺寸大于900mm的,应在洞顶设置砼过梁,窗台下砌块用C20细石砼灌实等。⑧对外墙采用加挂钢网的措施,内部则在砌体与梁柱结合处和门窗洞边框处采用每边不小于100mm的钢网或耐碱纤维网。

3 施工问题及解决对策

(1)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灰缝不饱满,砌块干砌、瞎缝;使用断裂砌块;砌块早期受到扰动;接槎不合理;预留洞口填塞不严;门窗洞顶平旋模板刚度不足,使砌体下沉变形;使用了超过初凝期的砌筑砂浆。

(2)关于专用砂浆。①专用砌块砂浆,应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若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拌制时,搅拌时间每次不应少于4min,搅拌时间自投料结束算起。②专用砌块砂浆应随拌随用。砂浆自搅拌结束至使用完时间不应大于2.5h,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应在拌成后1.5h内使用完毕。

(3)关于灰缝。①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80%的砌块砖墙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5%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②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度应控制在8~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③当缺少辅助规格小砌块时,墙体通缝不应超过两皮砌块;④清水墙面,应随切随勾缝,墙面要求平整,灰缝密实;⑤拉接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

(4)专用铺砌工具。针对小砌块的壁肋铺浆面窄,竖缝面大且高等弱点,由于小砌块水平灰缝砂浆铺砌面较小,为保证砌体的灰缝质量,施工时尽量采用专用铺砌工具(铺灰器、橡皮、橡皮锤、瓦刀、大铲、钢丝钳),使灰缝厚度及饱满度得到满足。

(5)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砌块工程成套技术是一项较新的工程技术,涉及各类工程结构的填充砌体或承重砌体,砌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砌体施工质量优劣。砌筑技术水平的实验表明:如果以Ⅰ类(高级)技工砌筑体的抗剪、抗压强度为准,即100%;Ⅱ类(较高级)技工砌筑体的抗剪强度为66.7%~73.3%、抗压强度为80%;Ⅲ类(一般、普通)技工砌筑体的抗剪强度为47.7%~50%、抗压强度为50.7%~54%。所以应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砌筑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砌体的质量。

第11篇

近年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各种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了解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填充墙的质量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而且不少填充墙出现裂缝后都会产生渗水,产生较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一、裂缝状况

(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

(3)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5)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二、裂缝原因分析

1、砌块材料自身的原因

(1) 混凝土砌块自身收缩,即混凝土中水泥胶凝物质内部胶质体的收缩。

(2) 混凝土中自由水因蒸发而引起的干缩。

(3) 砌块是由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空心墙体材料,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细小的裂缝,上墙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墙体上的宏观裂缝。

(4) 砌块本身强度达不到要求,几何尺寸误差太大, 缺棱掉角。

(5) 砌块间粘结不良。

2、温差作用的原因

砌块墙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很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导致墙体开裂,造成墙体早期裂缝。

3、设计方面的原因

由于设计人员对砌块材料的性质不够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且在构造上不采取防裂措施。

4、施工方面的原因

(1)空心砌块块体较高和孔洞的存在,使竖缝砂浆不易饱满,水平缝接触面积小,不便铺砌,容易导致水平及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达不到要求, 减弱了墙体抗剪、抗拉和抗变形能力, 引起墙体开裂。

(2)砌筑砂浆强度低导致砌块之间粘结不牢,墙体抗拉、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墙体开裂。

(3)现场材料的堆放不采取有效措施,受潮后仍上墙,引起二次干缩。

5、其它原料原因

(1)砌筑砂浆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2)砂浆的融化不合要求,收缩率过大,特别是竖向灰缝齐度和水平灰缝厚度过大时,收缩植更大。如果竖向灰缝过小,则砂浆是后灌进去的,缝隙无法灌实,使相邻的砌块失去粘结,形成缝隙。

(3)粉煤灰砌块在使用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浇水不够,造成“烧浆”,影响砌块相互间的粘结和砂浆的强度。

6、其它原因

如非技术因素包括开发商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恰当地压低造价,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劣质产品、不合理地压缩工期等;施工单位片面降低经营成本,如大量雇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减少了管理力量的投入,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产品。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

1、建筑、结构措施

建筑措施:

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偏多,避免建筑物显著的高差和荷载差异。

结构措施:

(1)、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所以若将建筑物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就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

(2)、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软土地区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3)、对于墙、板、薄腹梁等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增配抵抗温度应力的钢筋,有效地提高抗裂性能。

(4)、避免结构截面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当不可避免时,应做局部处理,做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

(5)、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6)、控制应力集中裂缝。

(7)、在砌体结构墙体中增设圈梁。

2、墙体材料的选择:

应优先选用与框架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一致,吸水率较小,材料强度较高的砌块或砖作填充墙的砌体材料。

3、构造措施

(1)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设置拉结筋。

(2)外墙宜设通长现浇窗台板,内墙设通长过梁板,与框架柱之间拉结起来。这样做即能防止窗角开裂,又能把窗下墙封闭起来形成墙梁,不但增强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协调不均匀沉降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门窗洞口边的小尺寸填充墙是最易出现裂缝的地方,由于长期存在震动荷载,一旦出现裂缝,修补难度很大,因此应重点设防。。

(4)对于使用收缩性大、干湿稳定性较差的材料砌填充墙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板带,将面积较大的填充墙分隔成一块块小的填充墙,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缝分散开来,使裂缝宽度变小,小到无害程度。

(5)防止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措施是在填充墙与梁、柱的接合处钉钢丝网或贴麻片。

4、施工措施

(1)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不应低于M5,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墙的接合外应保持10mm宽的灰缝,并嵌填密实。

(2)应严格控制粉刷时间,只有待填充墙砌筑一个月后,才能粉刷,这样就不会因墙体收缩而引起粉刷层的开裂。

第12篇

关键词:试验检测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一、试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阶段。也为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工程检测行业市场竞争不规范,问题相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压价、回扣、垫资盛行,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保护主义盛行;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滞后;三是建筑检测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一)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测

1.地基

通常采用钻孔取芯试验、静载荷试验和触探试验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检测要求有:一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后等待一段时间,抽查检测砂石桩的处理效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的方法检测桩间土的挤密质量。二是振冲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振冲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场地复杂或是重要的工程,应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2.桩基工程

桩基检测项目主要有:一是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在同一个条件下,试桩的数量应大于3根;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之间的中心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制作的试桩应符合要求;加载方式选择慢速维持载荷法;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间隔应掌握好;严格按照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二是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检测之前需对电源、传感器、仪器、设定参数等进行检查,确保无误;锤击设备选用自由落锤时,应保证最大锤击落距小于3mm;如果只需检测桩身的结构完整性,可降低落距,减轻锤重。三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可采用原位载荷试验测得的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和桩基设计要求,对桩孔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另外还有地下结构施工监测和建筑物的变形检测等。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

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一是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二是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三是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

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拔出法(半破损法)、超声波法(声波法)等。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利用回弹仪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拔出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的方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三)砌体结构工程检测

1.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

砌体结构主要指砖砌体,砌体强度是由砖块和砂浆强度或施工时制做的砌体试块强度来决定的,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从砌体结构上截取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而砌体结构的特点导致取样存在较大难度,取样时的扰动又会对试样产生较大损伤,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砌体结构的现场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

砌体强度直接测定法包括:抽样检测法、原位检测法、动测综合法、微观结构法等。

2.砌体强度的间接测定法

砌体强度与砂浆和砖块强度有直接关系。由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确定砌体的抗压强度,间接测定法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和专门的测试方法,测量砂浆和砖块的某一项强度指标或与材料强度有关的某一项物理参数,并由此间接测定砌体强度。主要方法有:冲击法、回弹法、推出法,此外尚有筒压法、点荷法等通过测定砂浆的强度来测定砌体强度的方法,都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三、加强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管理

(一)搞好检测人员业务培训 建立严格的检测人员岗位培训体系是提高检测人员素质的重要保证。检测单位根据全年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参加检测的技术人员熟悉掌握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并在检测技术上精益求精。

(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还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三)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

四、结语

在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无论是招标、规划、质量监督工程的各个部门在工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要放松。做到每一个样品的取样合理,真实可靠。各检测单位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办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伟、任轶蕾、骆中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常识》,化学工业出版,2007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