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主任育人案例

班主任育人案例

时间:2022-07-10 18:5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主任育人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主任育人案例

第1篇

还未接班,他的种种表现就不断地传入我的耳中,不学习,不听讲,不写作业,不及格,家长也是不好接触。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该怎么办。

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六年二班的教室,我在33名可爱的面庞搜寻着那个让我未见其面而就闻其名的孩子,那是一个圆脸胖乎乎的的男孩子,在看到这个孩子的刹那,我下的决心,虽然他有那么多的毛病,虽然他的家长不配合,但是他是我的学生,是我们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不能放弃他,我要尽我的能力让他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不让他掉队。于是我把他的座位调到我最能关注的地方,讲课时,我尽可能站在他的周围,发现他走神了就用手胡噜胡噜他的脑袋,他听会了看我的时候,我会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做笔记时,多给她一些指点,写好了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课下,我会创造一些机会找他聊天谈心;留作业时,我会再给他减一些作业量,留一些他能力所及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跟我的交流也越来越自如,课上听讲的状态也越来越好,还能主动回答一些问题;虽然他写字还是慢,字写的还是歪歪扭扭,但是他会努力认真的去完成,不会的还会问老师这个字怎么写;家庭作业也有了零的突破,虽然还有很多不完成的时候,但是他会觉得难以向我交代而不好意思,而及时把作业补上。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由原来的二三十分到后来的四十分,百词测验考到了九十多分,第一学期期末考到了80.5的成绩。当我看到他得知自己成绩那笑得如花一般的笑脸时,当家长不住地向我说感谢话的时候,我是幸福的。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这样,只有让学生亲近你信任你,他才会听你的话。学生喜欢你,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已成功了一半。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会做到4多,多亲近、多关注、多鼓励、多信任。多亲近,可以减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让他们敞开心扉;多关注,不给学生可乘之机,可以及时发现优点给予表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多鼓励,给受表扬的孩子以信心,给欠缺的孩子以希望;多信任,就是给学生进步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前进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小花,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每一个生命都有灿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以一颗包容宽大的胸怀接纳他们,用爱心浇灌它们,用耐心去等待那花开的一刻。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2021年,首次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经过校内比赛,选派三名班主任参赛。在5月19日的市级决赛中,两名班主任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市级一等奖。

二、背景描述

学校从未组织参加过班主任能力比赛,本次比赛是学校第一次参加,拟通过以赛促建,推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和职业指导等方面能力,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沟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参赛过程

(一)4月初接到市教体局举办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的通知,立即对照比赛方案和要求,制定了校内的比赛培训方案。

(二)为推荐市级比赛选手,组织开展校内比赛,全体班主任参加,4月底,校内比赛完成,确定了三名班主任参加市级比赛。

(三)由于第一次参加,缺乏经验,对比赛的方式、内容只能认真解读文件。根据比赛内容,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配备了指导专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组织开展培训,全力支持三名班主任备赛。

(四)通过校内展示,模拟比赛,专家点评等备赛准备,针对性的找出问题,并有效解决。

四、工作实效和分析

(一)工作实效

1.5月,两名班主任进入市级决赛,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市级一等奖。目前,正积极准备参加省赛,对学校办学形象有正面影响。

2.通过以赛促建,促使班主任对工作梳理总结,系统化的谋划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推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二)工作分析

1.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充分发挥学校配套激励机制的作用,有效调动参赛教师积极性;成立各类工作组,保障各类备赛准备,发挥团队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集体的力量提升个人。

第3篇

修身立德,润泽生命,用师爱打造精品教育

1.建章立制,刚柔并济,提升班主任群体师德修养

制度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校以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区域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契机,成立冯胜家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协调,拟定方案,制定并通过了《安静小学班主任忌语》《班主任师德档案》《班主任工作规程》等制度来规范或改变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行为,力求做到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并举,专业要求与人文关怀相融,有效提升班主任师德修养。

2.丰富载体,深化内涵,拓展师德建设有效途径

我校每年都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在新学期升旗仪式上,起始学年的班主任代表全体教师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庄严承诺,接受监督。学校紧密联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抓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征求意见函、教育教学开放周、家长座谈会、行风热线等形式,调研了解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师德演讲、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观看录像片等主题活动,着力营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执教氛围。

3.心系安静,倾情奉献,诠释师魂真谛大爱无疆

2008年9月,“首届感动安静人物颁奖仪式”已经载入安静史册,铭刻在每一位安静人的心里,带给安静人是无比的自豪、喜悦与感动。通过申报、述职、评选,在父亲患病期间,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而是利用班后和休息时间探望、护理父亲的刘敬东老师;因工作需要,在孩子不满六个月又重返班主任岗位,爱的天平倾向于学生的燕菲菲老师;常年带领训练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连创佳绩,爱校如家的董延杰老师,当选“首届感动安静人物”。市、区教育局领导为三位教师颁发证书和奖杯,颁奖场面非常感人。在安静这片沃土上,这三位师德典型人物只是我校整体队伍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教师,特别是26位班主任教师,每一位教师的背后都可以汇集成一条感人的故事长河,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四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班级患有股骨头坏死疾病学生的薛晶老师;身患多发性肾囊肿,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刘颖老师;在三尺讲台默默守候二十多年,深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的王金英老师;优秀事迹在全区进行交流的区师德十佳教师管芳……他们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学生,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真情诠释着安静人金子般的师魂。

因势利导,统筹兼顾,努力提高班主任专业技能

1.提升素质,资源共享,塑教育优秀团队

我校以学年、学科为单位先后成立“班主任教研组”“语文学习共同体”“数学沙龙”等团体。通过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凸显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的引领示范功能。五学年班主任教研组是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团队。组内五名教师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均取得骄人成绩。他们都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坚持理论学习,善于研究学生实际,积极捕捉教育机会,在一起交流、探讨,不断修正,完善,明辨,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学年特色的管理班级模式――“敬、静、竟、净、径”五个字。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他们培养的学生都有上佳表现:校园艺术节上,由他们亲自创编的节目总是受到热烈欢迎,与学生载歌载舞、尽情欢笑的身影仍令人记忆犹新;校队列广播操比赛中,勇拔头筹的3班、4班同学作了汇报表演,赢得一致好评;“春华秋实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总能亲耳聆听到他们精彩的发言,目睹与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他们是唯一五个班级同时申报“安静小学纪律、卫生示范班”并通过考核被任命的学年……在这个优秀团队中,老师执教的班级格外引人注目: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提供了优质载体,李老师顺应时代,建立了班级博客。在博客中与同行沟通、与专家对话、与学生、家长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使班主任专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校本培训,注重引领,探索教师成长途径

(1)邀请专家讲座

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手段,组织班主任聆听任小艾、魏书生、窦桂梅等专家讲座,并以各种校外培训为契机,选派刘竞、杨冬梅、徐利等教师外出学习,获取宝贵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举办班主任论坛

每学期举办班主任论坛,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主题研究等形式展开讨论,使广大班主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头脑风暴、智慧碰撞、思想交流,从而萌生新思想、新创意。刘桂英、刘竞等老师的案例在市区教育界进行了交流。

(3)进行活动观摩

活动观摩是班主任专业发展中最鲜活的学习方式。根据市区开展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要求,我校定期组织班队会展示或观看录像活动、开展观摩研讨,使教师直接感受到班主任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汤洋老师执教的《呼吸亲情 学会感恩》一课在黑龙江省心理年会上展示;孔祥菊老师执教的《梦想从这里起飞》一课在黑龙江省班主任培训会上展示,均受到好评。

3.点播心灵,升华艺术,凝安静育人风格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教育艺术需要教育机智,教育的机智对于班主任来说就是面对不同个性特征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做出最合理的选择,采取最恰当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求索、创新、反思,尽显安静育人艺术的魅力。

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育人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遇到“丢钱”事件,如何达到“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执著坚韧”的刘颖老师努力营造健康的氛围,运用巧妙的“破案”手段,唤醒犯错误的学生,并激发班级同学纷纷献出爱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后进生一次次的反复,需要班主任教师抱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有耐性、有韧性。“沉稳亲和”的高飞老师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抓住教育契机,为后进生的转变提供“有氧”土壤,以心灵触动心灵,从而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可爱起来。

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邋遢,缺少家教,这样的学生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温婉灵动”的刘竞老师怀着一颗善良而温暖的心,“挽救”了这名学生。一张手纸,一个包子,增进师生情;一个儿时的游戏,是师生心灵的约定。

对于小学生来讲,讲故事是一种非常合适、非常贴近学生心理的教育方式。苍白、枯燥无味的“说教”远不如故事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严明温厚”的许静华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故事加以引领,用故事教育学生,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相互埋怨、指责,懊恼,灰心丧气,往往是比赛失败后学生的第一反应。“豪放伶俐”的薛晶老师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将比赛中的教训巧妙地运用到学习上、工作上,自然地将教育支点予以升华,凸显教师的教育艺术。

案例《那一次,我失信了……》中,“蕙质兰心”的孔祥菊老师答应学生数学考试得满分奖励20元,可是她失信了。她的失信值得称道,她的失信蕴含着智慧。孔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让学生通过事实建立了自信,懂得做事要认真;又在看似玩笑的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乃至人生观。

学生经常利用课间品尝家长给带来的各种高档水果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可是,一块萝卜却在班级掀起轩然大波。《一块萝卜》案例中,“宽和务实”的刘桂英老师善于捕捉教育的良机,亲自品尝萝卜,并讲述吃萝卜的好处。学生受到教育,明确了道理,自然地接受了老师给予的思想营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隐藏在小事中的潜在教育因素,挖掘并加以整理,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实例。在案例《教育无痕》中,“足智高效”的汤洋老师恰恰抓住了“随手关门”这一常常被人忽视的小事,用学生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学生。掌声响起,那是师生间一种心灵的默契;那是师生间一种思想的升华。

如何引导孩子们摒弃陋习,让童心更加柔软,更加清澈?案例《学生跌倒以后……》中,“睿智洒脱、情动生命”的徐利老师,首先让孩子自悟,然后采取“系列”措施,端正其言行,使学生获得承认错误的勇气和心灵的醒悟。在成长的道路上,让孩子的心灵漾起美丽的涟漪,释放美丽的光彩。

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尊重,什么叫爱,什么叫感动;同时也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教育智慧,什么叫教育无痕。

第4篇

[关键词]德育为先新途径;队伍建设;德育活动;考核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中小学校“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党的“十”对中小学德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德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评价基层中小学德育工作,几年来,在落实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落实“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必须有一支素质高、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这个途径上,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举办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

(1)举办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培训班。

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教研员对全县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法律法规等,通过培训使受训班主任掌握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做好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组织参加了市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班。

几年来,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四期培训班,我们负责组织报名、后台管理、评作业、办证书等工作。培训内容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通过培训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3)组织参加了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根据省市要求,我们组织12名优秀班主任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三期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受益匪浅,回来后还承担了县级的二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学习了外地先进经验,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奠定了干部基础。

2、举办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

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提高育人技能和水平。我县举办了五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共406人参加,324人获奖。通过演讲、案例分析、活动设计等形式对班主任进行专业训练,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开展优秀班集体展示活动。

优秀班集体展示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我县共开展了四次中小学优秀班集体展示活动,有255人参加,205人获奖。优秀班集体展示是通过演讲配以课件(视频、图片)展示班集体建设的成就,包括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等。通过展示交流了班集体建设方面经验,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开展德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来实现的,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对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我们把主题教育命名为“育人杯”,顾名思义“教书育人”。通过开展“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来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几年来,我们共举办了六届“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全县共有576名班主任(班级)参加,510名班主任获奖。“育人杯”的主题包括爱国爱家乡教育、爱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雷锋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各基层学校在这个主题框架内指导班主任确立自己的主题。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演讲、辩论、情景剧、歌舞、诗朗诵、小记者采访、快板、三句半等。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中,有的班级还邀请家长到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互吐心声,使学生深知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要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在主题班队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每个班级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选择优秀的学生做主持人,设置栏目让学生自主组织材料发言,让学生充当角色等,使他们在这种特殊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

2、课题研究活动。

为了提升德育活动质量,增强德育效果,使德育活动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县还立项研究了“中华美德教育问题”,承担了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如利用《国学经典读本》开展经典诵读和吟唱活动,开展中华美德教育演讲和中华美德故事比赛活动;根据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召开“家校携手育人”经验交流会,观摩家长学校范例和主题班会,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活动的结果是使学生接受了中华美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也使学生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调一致的教育与关怀,为他们今后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三、强化德育评价,完善育人制度

德育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基层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监督,以促进中小学校实施“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

1、制定《龙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细则》。

为了很好地评价基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德育专家小组,专门制定了《龙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细则》。《细则》包括7个一级指标(德育阵地、德育渠道、德育环境、德育制度、德育队伍、德育活动、德育效果)、29个二级指标(如学校行政会每学年要专题研究2次德育工作等),对二级指标又规定了具体的评分办法。

2、利用《细则》对基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第5篇

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近亿规模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但是留守儿童并不一定就是“坏孩子”的代名词,如果学校教育得当,他们有着更加优越的“品质”,这是我们多年来在重庆、吉林省、黑龙江省、贵州省调查的结果。

调查中,我们的确发现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家长们文化水平偏低,但是一味强调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牵涉较少,家教思想不端正,家教方法不当,虽有些家长表现出强烈的参教意识,但也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不大懂家教规律,语言粗鲁,家教方式不得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孩子小、自控能力差,但是学校教育缺乏对习惯养成的教育,养成了一些坏习气;长期缺乏“亲情”与“关爱”,但有时又关爱有佳,家长总认为孩子在校好像是在遭罪或是受了委屈一样,回到家就要享受一下,至于作业或是必要的家庭教育就抛之脑后。这样孩子在校时一个样,在家时另一个样,没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的统一结合起来。等等一系列问题,挑战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需要班主任认真思考与面对。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实践,找到了一条基本路径:及时、全面掌握班级留守儿童情况是前提,真爱他们是关键,让爱在学生中传递是保障。

作为班主任及时全面的了解班级情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班级的教学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中的留守儿童有几个,平时家里面是谁在打理,农活一般是谁在干;家庭成员中的受教育情况如何,家庭作业有没有人辅导;单亲家庭有几个,现在跟谁生活;哪些学生学习出现下滑现象,是什么原因;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疾病”等等,这些需要班主任的细心了解和多方面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在长春某矿小,我们就遇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是全校闻名的问题学生,没有一天不犯错的。马老师接上这个班后发现,他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坏”,只是没母亲使他变得有点心理扭曲。有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们对他的认识。2004年的一个夏天,他得了急性胃肠炎,在教室里没有来得及上厕所就大便了。弄得裤子里外都是,满教室都是难闻的趣味,同学们都表现出对他的厌恶。马老师顶着强烈的味道,立刻用自己的餐巾纸给他擦了又擦。中午,他不吃饭,马老师就多次喂他。经过这次事情后,马老师发现他其实很听话很乖。便乘热打铁,和他交心,让他认识到自己本不是个爱犯错误的孩子,只是自控能力差,还在很多方面也肯定了他。自此,他像是变个人一样,上课纪律也好了,错误也不犯了。并且还取得了区级科学课程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关心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班主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你是真心的关爱,还是“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情与可怜”。二者做法可能一致,但是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在这里有一个实验,分享给大家。马老师和许老师同时分别照顾两位有病的同学,两个学生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出现了问题。老师发现后,及时给孩子送到离学校1.5公里的医院,马老师是抱着,许老师是背着,马老师是心疼式的责怪,许老师是害怕出事的责怪。她们照顾的都很周到,但是就是因为一个出于真心,一个出于工作,两个孩子病愈后思想表现变化非常大。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作业总是比别人写得整洁,一天都在非常高兴的状态下度过;而另一位则逐渐产生自卑感,也出现了厌学情绪。发现这个变化后,我们迅速对许老师关照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转变老师对他关心的落脚点,用真爱和真情改变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一个月后,该同学也阳光起来。

从这个典型案例看出,为了工作的可怜式关爱与发自内心的真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绝非一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们认为,真爱学生是根本。真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真爱就是要倾听他们的陈述,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真爱就是要严爱相济。

让真爱永远传递是教育的本真,是育人的保障。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们信奉这段话,同时我们还要补充一句话,如果你工作的方法、取得的经验能够传承下去,你就是一流的班主任。于老师2003年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回忆1975年班主任对他的教育,感谢老师给他的真爱,让他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他的这种真爱的传递,在2008年得到了验证,这年教师节,有四位同学发表文章,称赞于老师的真爱教育经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百万网友票选重庆最值得尊敬的精英教师、感人教师、模范教师团队,并且发起寻找童年最可爱的教师活动,于老师以第一名的票数当选为重庆最值得尊敬的精英教师。可以说,这是真爱传递的鲜活案例,这个案例可以说是跨越时空的。

真爱传递还可以体现在现实的师生中。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特别在寄宿制学校里,全天24小时生活、学习都在学校,和他们接触的就是同学和老师。这个集体里到底有无真爱直接关系到这个群体里孩子的成长问题。我们在实验班里推行处处真爱活动,用关心和尊重去温暖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在校并不孤单,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温暖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一点,从薛老师的亲身体会中不难看出。老师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及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让差生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关爱,找到学习的乐趣,放大真爱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教育并不是“风雨大作,电闪雷鸣”,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以“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取得荡涤感化心灵的效果,不要把爱只是停留在“可怜”的层次上,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存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智慧。

第6篇

【关键词】教育机智;班主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30-0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育情况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处理能力。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了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其实施要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以机智敏感的眼神使亲密的联系成为可能,简而言之,教育机智就是做那些对学生好的和恰当的事。

班集体管理中,很多问题就是以各种突发事件的形式呈现在班主任面前的,要求班主任快速进行判断和处理,其具体处理方法实际上就是班主任教育机智的表现。经常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教育机智更是具有个性化,即在法律、道德、校纪的规范下,班主任如何处理具体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程序,所以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价值取向是模糊的,有的班主任追求的是高效,认为“快刀斩乱麻”就是好方法;有的班主任追求的是“杀一儆百”,认为能让类似事件不要再次发生就是好方法;有的班主任追求的是功利结果,认为获得学校管理者认可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尽管这些价值取向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显然没有把握住班主任工作“育人”的本质,也正是从这个维度,我们说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多样化的教育机智后面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取向或者价值标准:让孩子从中接受教育,获得成长。具体可以从三方面来衡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智:一、是不是体现了对孩子的爱和关怀;二、是不是传递了对未成年人的信任和同情;三、是不是担负起了引导学生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能否让错误变成教育契机,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自身的发展。

我们以此来分析一下上文案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教鞭折断”事件中,班主任先是对八岁的孩子进行恐吓(大声责问),然后是欺骗(其实老师已经知道了),接着就是怂恿告密(让学生互相检举),最后是成功破获“案件”,带走“罪犯”。类似这样的“恐吓欺骗”“检举揭发”等处理方法现在还被很多班主任沿袭使用,也破获了不少“案件”,问题貌似成功解决了,但实际上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而且还产生了“危害学生”的不良后果。“告密”行为让告密与被告密双方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被告密者因被“出卖”而对人失去信任,对同伴产生怨怒;而告密者则会承受同伴压力,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受鄙视和痛恨,受到孤立和排斥。一个班集体一旦有了告密者存在,班集体的团结就被破坏了,猜忌、不信任和怨怒就会充斥其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很难再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且生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的孩子,长大后的人际相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教育中禁止学生的告密行为,告密的学生不仅得不到肯定,反而会受到批评。

这时,可能有人会质疑,教育不是应该发挥同伴教育的力量,教师难道不该团结班上大部分同学一起去抵制不良的现象和行为吗?其实,只要符合教育机智的三个标准,不培养学生当告密者和借助同伴教育的力量去实施教育,两者并不矛盾。就“教鞭折断”案例而言,教师处理此事的目的是要让全班同学从中吸取对个体成长有益的经验教训,将错误转化为成长的契机。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基于对学生的信任,给做错事情的当事者一点改正错误的时空;呵护孩子自尊心,以分享秘密的方式对待此事,告诉孩子弥补过失的方法;借助同伴之力,告知全班同学: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但是能够改正错误并弥补错误就是真正的成长,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如果有同学知道自己的好友做了此事,可以鼓励或帮助他悄悄地改正错误,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同学。这样就让同伴之间人际相处的原则和班集体利益维护保持了一致,避免了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道德困境中。

当然,我们反对班主任培养“告密者”,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能把班集体中发生的情况告知教师。“告密”和“告知”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其动机不同,前者是伤害他人,让他人倒霉;后者是维护他人,让同学的权益或社会的正义得到维护。所以,班主任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培训,告诉学生伤害、生病、危险、极度伤心等事件应该及时告知成人,让当事者及时得到帮助;但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过错没有必要向老师举报,可以自己尝试着去解决或者选择宽容以待,从而学会独立处理人际争端。

“偷字典”的案例中,一个真实的偷盗行为被教师的呵护行为给掩盖过去了,教师只是给了孩子一个“仁慈”的目光,这个目光传递了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呵护、信任和支持,把这个错误事件中的积极意义(热爱学习)给肯定和维护下来了,所以,“拯救了一个濒临堕落的灵魂”,教师对孩子的爱让这位孩子没有放弃做正确的事情,最后成为一名作家。整个事件就符合了教育机智的三个标准:爱、信任和支持学生热爱学习的教育责任。宁老师的“鼠标被窃”事件顺利解决,也正符合这三个要素,善意地撒谎,给当事者以改正错误的时空;让同伴去提醒,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最后送来鼠标时,学生亮亮的眼睛,传递的是改正错误的轻松和对老师呵护的感恩。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会促使学生进行反省,主动改正错误,也使课代表避免陷入“告密者”的困境,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同样是一种值得嘉许的教育机智。

范梅南指出,教育机智要求班主任做到:善于保留孩子成长和学习所需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受到伤害;让破碎的变成整体;巩固好的品质;注意孩子的独特性,尊重差异,保护差异;支持个性成长。可见,教育机智是当代“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演绎,是教育智慧的外在集中表现,它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水平,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教教研室)

第7篇

一、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功能定位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分小学第1工作室、小学第2工作室,中学工作室,首批研修成员是14位获得过“北京市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或“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班主任。工作室的基本功能是:

(一)加速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的形成

专业化的班主任需要培养、需要培训,更需要班主任群体中优秀分子的示范和引领。在一个群体中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人就是带头人,能够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是班主任专业发展带头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专家,即对班主任工作精通并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既够按着育人规律高效工作,又能够揭示育人的规律;既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漂亮,又能够说出为什么这样工作以及是怎样工作。其典型的标志是已经形成了育人思想,并通过著作或文章表达出来。

北京市有一批影响全国的老一辈优秀班主任,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如,丁榕老师等老一辈优秀班主任,不仅有着感人的事迹,也有着丰富的智慧,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以其事迹感染着年轻人,以其智慧迪启着年轻人,以其思想引领着年轻人。北京市有一批正在成长着的优秀班主任,在4万余名中小学班主任中,已经有8800名班主任获得了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有20名获得了北京市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2006年和2008年两届),有数十位获得了全国优秀班主任(教师)和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他们做出了一定的业绩,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北京市班主任群体的现状来看,优秀班主任的数量不少,但特别有影响力的不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特色初步形成,但教育思想还很少形成;优秀班主任自身工作得特别好,但发挥引领作用还不够。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之一,就是使优秀班主任尽快成长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

(二)促进优秀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从前期的资料分析和访谈调研,我们发现,工作室成员都是模范教师:他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们爱岗敬业、激情投入,持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班级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奇迹,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也是智慧教师:他们智慧育人、科学工作,无论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学生到他们手里,他们都会化腐朽为神奇,表现出高超的教育智慧。他们也是个性教师:他们每个人都有“独门绝技”,他们用不同的教育风格成全着他们的学生,也成就着自己;他们的个性体还表现在他们以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把工作做到极致。

但是,他们要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专家,要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带头人,还需要将经验进行梳理、提炼,升华为思想;需要将实践智慧显性化,升华为理论。这是优秀班主任的智慧实践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是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从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是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结构化为操作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探寻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律的过程。要实现这种转化和飞跃,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的自主反思、自觉提升,另一方面需要专家的点化和引领。前者需要班主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后者需要专家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致力于通过提升班主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实现班主任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转

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项目目标是:“建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旨在总结优秀班主任成功经验,提炼优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促进其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班主任群体。探索中小学班主任成长的规律,研究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年班主任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的通知(京教德〔2008〕2号)》)

围绕上述目标,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确定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线,以优秀班主任为主体,以指导老师为主导,以形成班主任教育思想、打造优秀班主任群体、探索优秀班主任成长规律为目的,按照统分工作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展示、案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加速优秀班主任带头人的成长。

(一)“三主”工作指导思想

1.以教育科学研究为主线。教育科学研究是揭示教育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的研修班成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高超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可以提炼工作经验,揭示经验中所蕴含的原理和理念,使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工作室采取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于优秀班主任实践经验的研究。开班之前,要求研修成员撰写成长报告;开班第一天,要求每个人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指导教师给予点评,并提出修改成长报告的建议与要求。开学后,要求研修成员撰写工作案例、工作思考(或工作经验),并进行了案例指导和课题研究指导;第一学期末,研修成员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第二学期开学初,经过双方选择,工作室为每一位研修成员配备了研究指导教师;第二学期末确定研究课,第三学期初进行了开题答辩。第二年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以优秀班主任为主体。入室研修成员都是在北京市乃至在全国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班主任,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每个研修成员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经验和工作特色。因此,工作室以优秀班主任为研修主体,促进研修成员的自主研修。研修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并开展个性化研究,目的是促进优秀主任的思想形成。14位班主任都确定了源于自己的特长、反映自身特色的又能促进自己工作的研究课题。如甄珍确立了《现代小学生班级阅读生活体系的设计》的研究课题,郑丹娜确立了《“全接纳,慢引导”理念指导下的师生沟通方式研究》的课题,孙凤香确立了《运用成长树进行目标管理的研究》的课题,王保东确立了《关于农村地区示范高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研究》课题,何艳梅确立了《通过真实记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各个工作室根据研修成员的兴趣和积累确定研修主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目的是形成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成果。如,小学1室确定了“家校合作,携手共育”的研究课题;小学2室确定了“营造班级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的研究课题;中学室确定了“强化自主管理,实现自我教育”的研究课题。

3.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优秀班主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着高超的实践智慧,但理论基础尚待夯实,理性思维能力尚待提高,科研能力尚待加强。因此,优秀班主任的研究需要专家的理论指导与适时点拨。为此,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了由高校知名学者、培训机构优秀教师和一线实践专家组织的专家团队。在组建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专家的影响力、理论水平和学科结构。从影响力来看,我们聘请了理论界中有较大影响的檀传宝教授、在实践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丁榕先生和王宝祥老师、在班主任培训领域有较大影响的陈爱老师;从理论水平来看,无论是高校学者还是实践专家,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从学科结构来看,教育基本理论老师、心理学老师、德育理论(含班主任理论)老师各占三分之一。

一方面,导师帮助学员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如张红老师在与郑丹娜老师的交流与对话中,帮助郑老师理清了其教育思想,将之确定为“全接纳,慢引导”。另一方面,对研修成员的研究给予理论上的支持,如何艳梅老师为“真实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促进良好学习意识与行为的形成”经验找到了“评价―激励―强化”的管理心理学基础;孙凤香的“发挥成长树的激励作用,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原来蕴含了目标管理的原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下,研修成员找到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使自己的工作特色逐渐明晰,研究方向逐渐明朗。

(二)“三项”工作策略

1.精耕细作。本项目的培训对象一共14人,分3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同时还配备由一线专家、高校学者、培训机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在设立导师团时还考虑了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教师的搭配。在课题研究阶段,根据班主任的研究方向和选择意愿,为每一位班主任配备一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工作室活动有设计有方案,活动过程有记录有反思有总结。工作室为10天的异地研修制定了异地研修方案,印制了异地研修手册和研修专家资料;异地研修结束后,形成了《记录集》、《体会集》和《总结集》,制作了宣传片,召开了总结会。

2.高端引领。参与工作室活动的专家,都是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学者或一线班主任。如教育基本理论专家杨启亮、张华、李政涛等教授,教育实践专家杨瑞清、李希贵、李烈等中国当代第一批教育家丛书作者;德育理论专家朱小蔓、檀传宝、齐学红等教授;全国知名优秀班主任丁榕、黄静华、王立华等。优秀班主任在与知名学术专家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和功能,体味学者的理性之魅;在与著名实践专家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作用,体味专家的人格之魅;在与优秀班主任面对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和价值,体味着同伴的智慧之魅。

3.行动提升。“且行且思”和“且思且行”反映了这一策略。“且行且思”,是指工作室成员要边学习边思考、边探索边思考。每一次专家报告都留三分之一的时间让研修成员与专家对话;每一次工作和思考交流,都要进行同伴间的互助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每一次活动后,研修成员都要写出活动心得。研修成员在积极参与中得以提升。“且思且行”是指研修成员将所思所感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和育人行为,或指导影响他人的行为。

(三)“四五”工作模型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在此前提下,工作室确立了四大加速优秀班主任成长的途径:专家引领、自主研修、同伴互助、榜样示范,四种途径贯穿于整个研修活动之中,并相互作用;设计了基础性工作和个性化研究两大类研修工作和四小项工作;安排了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展示、案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五种基本研修方式;形成了如下研修工作模型(见表1)。

第一年主要开展基础性工作,如通过自学读书、专家报告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以开阔学术视野;通过撰写成长报告、工作反思、工作案例等方式,梳理工作经验,以聚焦工作特色;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工作经验,通过点评他人经验并提出发展建议,开展汇报交流活动,以实现共生共荣;通过现场展示和现场点评活动,可以尽显展示者的特色和思想,提升展示者的水平,也可以提升同伴的认识水平、鉴别能力和指导能力。

第二年主要进行个性化研究,如通过名家对话和高端引领,实现工作经验到教育思想的理性升华;通过课题研究和系统思考,形成论文、专著(或研究框架),初显思想观点;通过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探讨或聚焦某位成员特色的专题研讨,形成工作室的研修成果;通过报告和论坛展示等形式,汇报研修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活动成效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在研修成员的努力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优秀班主任的带头人正在形成,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优秀班主任思想的提升和班主任工作特色的提炼

通过研修成员对自身成长和工作的回顾与反思、研修成员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与引导,工作室成员的工作经验得以提炼,工作特色更加明晰,教育思想逐步形成。甄珍老师引领学生享受现代阅读生活,进一步实践“真知真爱,育真人”的思想;万平老师提出“教育是温暖的”,并以此作为专著题目;全斌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适宜发展”的教育理念。何艳梅老师聚焦于“用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研究;袁凤芹致力于“家校合作,共奏教育和谐音符”的研究;孙凤香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发挥成长树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王保东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强化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李志伟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是“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二)加速了优秀班主任的成长

研修成员在工作室有着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收获。甄珍、万平、郑丹娜在入室前已经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甄珍老师出版了《真知、真爱,育真人》、《班主任应该做好的七件事》等两部专著;万平老师出版了《马方日记》,郑丹娜老师360万字的“悄悄话”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入室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甄珍、万平、郑丹娜老师分别获得了“德育特级”、“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甄珍将自己的研究进一步聚焦到带领孩子享受现代阅读生活,并正式发表了文章,万平的专著《教育是温暖的》即将作为北京教育丛书付梓,郑丹娜的专著《走进心灵》(暂定名)已经入选2010年北京教育丛书。冯勉在2009年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何艳梅于2009年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拟撰写的专著入选2010年北京教育丛书编写计划;袁凤芹的专著框架已经形成。工作室最年轻的李志伟(32岁)老师也评上了高级职称。所有的工作室成员都入选了2009《北京市师德楷模》丛书写作计划。

(三)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研修成员在学校内部、区域内、全市乃至全国发挥作用。隗金枝老师的工作室先于北京市优秀工作室成立,在市工作室的影响下加速发展;郑丹娜老师的学校工作室和区工作室、甄珍老师的区级工作室、何艳梅老师的学区工作室、袁凤芹在学校范围内的合作研究小组,都是在进入市级工作室之后成立的。工作室成员经常把参加工作室的体会与自己的工作室成员分享,同时也带自己的工作室成员参加市工作室举办的现场展示活动和与名家对话的活动。班主任们还通过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各类培训班主任做报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工作经验

(一)政策导向,行政推动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以项目形式开展活动。在北京市教委正确策划下,北京教育学院成功地申报了由市财政支持的2008年和2009年教师培训项目,并得到了资金支持。市教委和教育学院分别进行项目的申报与论证、评估与总结环节,使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项目的过程性管理,使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市教委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各级领导都高度关注并悉心指导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工作室的工作,有效地激励了优秀班主任的研修。

(二)组织合理,职责明确

本项目成立了由市教委副主任罗杰和北京教育学院书记马宪平为组长,市教委德育处、人事处、北京教育学院、市德育中心、班主任杂志社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团队。

设立1名项目组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主要包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安排各工作室的集体活动,协调各工作室的活动,对研修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总体把握。设1名项目秘书,负责三个工作室活动的教学、教务和日常行政管理。每个工作室设1名指导教师,共同研究、协调各室的研究工作;协助成员制定研究计划,为成员提供理念、方法和资源支持;了解成员需求和教学的全过程,对成员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导师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负责联系各工作室的导师和临时指导专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负责组织、落实各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活动;记录活动全过程,撰写活动新闻、工作纪要和工作简报;为成员提供相应的理论、方法和资源支持;共同研究协调各室的研究支持工作;活动记录和活动资料收集。及时向项目组提交活动情况,并将重大活动报学院宣传部。

工作室还建立了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专家组成员及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班主任组成的指导团队,其基本职责是:审定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和研究;对班主任在工作室的研究情况做出评价。

(三)诚心服务,启发自觉

工作室成员是北京市班主任中的佼佼者,也是工作最繁忙的人。让他们来到工作室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是我们思考和追求的管理目标。我们的做法是,确立研修成员的研修主体地位,明确研修成果的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杨秀治、张红、迟希新三位指导老师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竭诚为他们的发展着想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室里感到发展有奔头,成长有方向,增强了他们自动自发的力量。

五、优秀班主任

工作室的行动特色

(一)团队影响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纵观全国的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北京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建立了稳定的专家团队,以集体的力量影响优秀班主任,产生群体共振效应;同时,为每一位研修成员配一名课题研究指导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二)整体推进与个性研究相结合

工作室整体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各学期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和活动进程。与此同时,所有工作又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工作室的整体研究,定位于研究优秀班主任成长的规律与机制,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设计并组织实施;各工作室的研究定位于工作室研修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各工作室指导教师组织实施;每一个研修成员的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特色,着眼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形成,由各位成员自主设计自主开展。

(三)学习榜样与示范引领相结合

工作室一方面组织研修成员学习学术大师和实践大家的思想和品格,为他们树立追赶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通过研修成员的现场展示、做专题报告、当专家评委、带本校或本区徒弟等形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工作室还通过研修成员在各区、各校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心灵激荡与情境对话相结合

工作室通过自学读书、理论讲座、学术报告,开阔研修成员的学术视野,激荡研修成员的心灵,提升理性思维。王保东在与杨启亮对话后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是使他立志要做学生人生导师的“贵人”。袁凤芹老师在听了丁榕老师的报告后以“温暖一生的感动――为时史的丁榕老师”为题写了近3000字的活动体会。

第8篇

一、培训目的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4、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

6、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

7、班主任平时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地点

三月

学习学校德育计、布置本学期主要工作

会议室

四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前班主任任务》

会议室

五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会议室

六月

师德教育学习《班主任辅导手记》

会议室

九月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 会议室

十月

《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会议室

十一 月班主任讲话的艺术怎样向学生讲话、讲话的语言修养) 会议室

元月

第9篇

【关键词】以德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梳理二十六年的德育实践心得,做个小结。

一、怀职业敬畏无怨无悔

我的学生时代,耳濡墨染了恩师们对教育平凡而朴素的坚持,在潜移默化中,我对教育心存敬畏。在吴家中学三年初中的岁月,淡薄了口体之奉的诱惑,淡忘了冬寒暑热的滋味,生物老师的从容与褒奖,地理老师的风趣与豪放,化学老师的儒雅和激将,语文老师的厚重与善诱,物理老师的浅出与灵动,班主任的静默与大度,让我如沐春风。时过境迁,却也回味悠远。这段经历,让我常有知不足而不敢懈怠的职业敬畏。

在荣隆的十八年教书生涯里,伴随家庭的日益和睦,工作的日渐娴熟,生活的逐年改善,我深感职业的兴家立命之恩,倍感国家的改善民生之德。这些感悟,让我常思职业的恩重如山,常念敬业的责无旁贷。

二、名家指路悟德育手筋

我担任过6年的小学教导主任,兼任过13年的中小学工会主席,做过19年中小学班主任,而今做副校长已是第13个年头,获得了诸多与专家、教授近距离的专业滋养。聆听过魏书生、余映潮老师的授课和报告,聆听过北大心理学院副校长刘德儒教授学习的科学与艺术的专业教导,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报告。。。。。。虽只是雁过留声、岁月留痕,但这些际遇,在心底埋下一粒粒种子,其中一颗叫做“尊重和兴趣是最好的德育”。

三、春花秋实德育吐芬芳

在荣隆镇中十三年的教学实践,教书以兴趣开门,育人以尊重引路。待人讲风格,处事讲公正。不以好恶与人,不以好恶与己,遂有独善其身的文化自觉,亦有甘当人梯的济世情怀。

2009级毕业班,做年级组长、重点班班主任、语文教师,促进了年级的整体出彩,实现了班级的突出表现,当年李光林、唐弟保送升入荣昌中学,在重庆市联招考试中罗文龙、唐莉、钟小波被荣昌中学首批录取,吴基明、吕毛毛、吕林凤、小唐丽被荣昌中学第二批录取,何元、张娟择校录取,其中罗文龙以当年联招考分660分名列荣隆、龙集片区第一名。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播撒了我作为班主任的心血,他们的成长是我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善心、爱心、耐心之花,是诲人不倦的德育之花。

2012级,我初一、初二的得意弟子吕平学、刘小庆、黄承华、陈海棠在重点班升入荣昌中学,我执掌的平行班,在学业测试中彭润、何春、健考入永荣中学,吕航、曹玉春考入仁义中学,张弘、薛鹏通过联招考试考入仁义中学,其中张弘在县学业测试中,以总分506分名列平行班第一名,语文120分,并列年级第一。他们在厌学、贪玩的丛林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班级送生78%,超指标完成任务。为了这个班的平安与顺利,我作为班主任,付出了常人难为的担当,负载了德育艰辛的承重。

2015级,我担任三班语文教学,以尊重铺路,以兴趣引领,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的课堂,让诗词歌赋、经典名篇走进课堂,让立字立人、大德大成滋润学生,让文化自觉、济世情怀影响学生。两年来,坚持课堂舆论导向,蓄积正能量,扶持好学之风,扶正厌学之气,褒奖善学之才,勉励乏术之人。当下,网虫如路人汹汹,早恋去变态之名,以学习占据时间,以聊天交流思想,帮衬了班主任管理,稳定了学习氛围。德育,追随孩子思想的足迹,德育,改善孩子成长的轨迹。

四、经历风雨,胸中有丘壑

在荣隆镇中十三年的副校长工作,见证了学校风貌的云卷云舒,背负着学校教学质量的兴衰荣辱,在校长领导下,凝聚全校上下爱校乐教之心,打拼岁月,走出困境,赢得一次又一次突破与超越。

十三年来,担任了常态的训诫演讲、活动的激情动员,参与了历届新生的招纳和送生的引导,历尽酸辛苦辣,豁达了心胸、练就了口才、收获了尊重,形成了鲜明的德育风格。

十三年来,处置了诸多偶发事件,在琐屑小事的化解和的化险中,性情和能力得到历练和提升,形成了有效的德育技巧。

处置偶发事件,平息事态纠纷,需要德育技巧,我有两个案例。案例一:陈某被群殴,肇事者不交代,捧场者不认账,受害者不消气,家长不依教。我通过心理疏导让肇事者从缺乏交流的家庭环境,认识到惹事生乱的心理根源;以或者劝告、或者呼告、或者走开不算当事;既不劝说,又不呼救,也不走开,是助长犯错,让捧场者缄口;以避祸、呼救、不硬撑是遇事逻辑,让受害者明了,逞强是自取其辱的根源,更有甚者,是给家长找麻烦,小伤害,小麻烦,大伤害,大麻烦,导致残缺,终身麻烦。受害者和家长恍然大悟,纵然是被恃强凌弱、以众欺寡,弱势方没有自律、自护的意识,也是玩火自焚。案例二:张某,因家庭矛盾,向自己孩子撒气。我义正词严让家长镇静,又温声细语让家长恢复理性,更以文化缺失导致家庭失和,引导家长,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环境,扭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洞洞”的轮回。事后家长的颐指气使变成了负荆请罪,孩子以泪洗面变成了春暖花开。以心理科学为依托的德育教育,更能收获快捷、深远的影响力。

十三年的教坛足迹,十三年的行政经历,往事如烟,却如在昨天,咀英嚼华、撷豆拾贝,朝花夕拾,俯拾即是。

五、守望德育,走向成熟

这是我走向成熟之路,一路走来,德育一以贯之:德育让我思想更进步,行事更练达,作风更硬朗,个性更成熟,气场更淡定。这是我走向专业之路,一路走来,德育一以贯之:尊重为育人开门,兴趣为育人引路,勤学为育人修心,完善为育人导航。

第10篇

一、用核心理念引领班级建设,做有主张的班主任

推动班级建设的高度文化自觉,是“苏派”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从根本上推动着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显露出“苏派”班主任群体的独特气质。班级建设如何超越经验主义,走向更具内在学理的品质教育?有专业追求的班主任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加强专业素养修炼,努力形成稳定的个性化“教育哲学”,用核心理念引领班级建设。

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基于学校情境教育的特色,以专题形式对情境课程从文化维度进行细化开发,以“小学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在班级实践层面具体化落实。一是明晰核心理念,努力使班级建设“有魂”。始终坚持“基于班级、为了班级、发展班级”的核心理念,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现实需要及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班级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适合班级学生发展需要的个性化课程。特别倡导从课程建构的视野优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使之更具适切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实践探索,努力完善班主任“教育哲学”。结合班主任工作,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探索,在基于班级情境开发实施德育课程方面,逐步建立起富有个性的课程哲学和主张:在“课程意识”上,树立起“依托针对性课程有效育人”的观念;在“课程内容”上,以满足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为价值追求;在“课程开发”上,精心选择有利导引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资源;在“课程管理”上,努力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趋势,在广泛的对话与沟通中凝聚教育的合力[3]。

二、围绕重点任务细化班级建设,做有方法的班主任

德育的重点和根本在哪里?――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此,包括“苏派”班主任在内的所有教育人都必须以生动的实践作出明确的回答。“苏派”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必须有明晰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凸显系统性和策略性。

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笔者在班级建设层面,将育人目标的达成路径具体化为“在班级建设中实施情境式公民教育”。具体而言,即以情境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培养现代公民为价值追求,立足班级实际实施公民教育,主张通过社会情境的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以及活动情境的优化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培养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良好行为习惯、大爱公益精神、公共事务参与技能和健全的公民人格。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实践体会是,围绕“一个重点”,注重“三个结合”,即围绕班级文化的内涵建设,尤其是班级所有成员的价值观引领,着力建设“班级共有精神家园”。注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角色相结合,优化学科育人方式;注重常规教育和即时情境相结合,发挥公共事件的公民教育功能;注重学校统一行动和班级创意实施相结合,增强校本公民教育课程的适应性。在日常的班级教育教学中,笔者努力优化教育结构,并初步归纳出公民教育“班本”实践的五条途径:一是思品社会教材的挖掘,二是主题实践活动的强化,三是德育实践作业的依托,四是学科日常教学的渗透,五是常规教育时间的利用。

三、瞄准根本目标优化班级建设,做有思路的班主任

学校教育生活中,班主任带班的实际情况有时会遭遇不确定性,比如突然接手新班,而不是继续跟班等。而在教育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本基于某一特定班级的探索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如何根据学生的变化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实践证明,必须瞄准育人的根本目标,不断调整班主任工作思路,优化班级建设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思路的“苏派”班主任其实应当是一名“智慧型”教师,具有针对变化的教育情境及时调整班级建设思路的专业能力。

2011年9月,笔者接手新的一年级,并一直相伴至今。刚接班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在童年的初期,我们的这班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鲁洁教授指出:“理想的教育并不是要以各种现实的规定性去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从现实性看到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并善于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它要使人树立起发展与超越现实的理想,并善于将理想赋之予现实。”[4]哲学家南怀瑾说:“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人性,指向人性。教育,应当启发人性,引导人性向正的方向走。”李泽厚则认为,应“通过教育,重新培养健康的人性”[5]。这些追根溯源的识见给教师的职业行为以价值和意义的确证,也让我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从混沌走向清晰,进而找到前行的方向。拥有健康的人性乃是“人之为人的标识”。于是,实施启发人性的教育,帮助儿童成为“人”,成为我班主任工作实践的新理念,开启了我在小学低段实施班本德育课程的新方向和新实践。我的具体做法是:构筑合乎人性的心理文化环境,在角色担当中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结合学科教学进行价值渗透,注重审美体验对人格精神的涵育,以此引导我们自身和儿童不断健全人格,丰满人性。

四、与时俱进探索课程管理,做开拓创新的班主任

作为有开拓精神的“苏派”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班本课程管理能力,加强与班级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协调,引导所有参与者形成共同的教育哲学,使各种力量都能集合到发展班级学生素养的旗帜之下,在班级建设全过程中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

围绕“从教师主导到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班本课程”这一主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培养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发展其综合素养,从二年级起,我就在班上开设了“儿童讲坛”,让孩子们登台介绍自己在节假日、周末的所见所闻,以及专题学习收获,进行好书推荐等。一年半下来,全班大部分学生走上了讲台,深度介入了专题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而引导家长参与班本课程建设,则包括了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决策等,这些对完善立体丰富的班级特色课程建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初,我引导家长参与建设班级阅读课程。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故事妈妈(爸爸)”为依托,围绕绘本阅读,发挥家长参与班级阅读课程建设的能动性。事实证明,家长参与班级课程建设,除了直接让儿童获益,增进了学校和家庭的互相理解之外,也树立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履行公共责任的榜样,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对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索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这方面,走向专业高地的“苏派”班主任需要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多重角色,通过创新班级课程文化制度,引导班级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并走向“高处”。

五、以开放心态优化成长环境,做包容会通的班主任

作为拥有强烈育人情怀的“苏派”班主任,在自我砥砺专业水平方面,同样应表现出“追求卓越”的自觉性,这份对专业修炼的自觉,将推动我们在实践研究之路上“包容会通,上下求索”,进而找到更为准确的“属于自己的句子”。

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展开过程中,除了个人的躬身探索实践,来自学术共同体的智慧激荡也不可或缺。当我们怀着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的时候,会遇到更多志同道合者,并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成长环境。2012年,笔者参加了“苏派”班主任高层论坛,并作主题发言,从情境式班级公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带班主张和班级特色。此次活动中,恰逢由朱永新、朱小蔓、崔允t联袂推荐的“苏派教育”系列丛书之一《名班主任的带班智慧》首发,我的班级管理主张和经验案例也被收录其中。虽然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远早于“苏派教育研究”这一概念的提出,但这次机缘相遇,却为我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并因此认识了许多躬身实践的优秀班主任,为我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又一扇新的窗口。带班主张的明晰,学术交流的激荡,使我的班主任专业发展视野更加开阔,发展方向更为明确。此后的每届论坛我都密切关注。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丰赡彼此的精神家园,分享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帮助彼此认识到真正的自己。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前进步伐。

熊彼得说:“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我期待,包括“苏派”班主任在内的所有教育人,都紧接地气勇于作为,使自己的专业实践成为一种积极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提升儿童精神生活品位的文化力量,真正实现“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教学流派研究的文化阐释――以苏派教育研究为例 [J].课程教材教法,2016(5):36-44.

[2]张俊平.名班主任的带班智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海丽.基于班级情境的德育课程实践探讨[J].小学德育,2008(9):6-8.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高素质班主任队伍为目标,构建班主任成长平台,形成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适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需要和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优秀班主任管理队伍,以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自2014年,首批建设10个左右“班主任工作室”。到2017年拟在全市建设30个“班主任工作室”,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市中小学班主任品牌和特色,形成整体推进,共同提升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班主任工作室的组成人员

“班主任工作室”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挂牌班主任,主持工作室的全面工作,是工作室的主持人和责任人,“班主任工作室”以主持人的字命。每个班主任工作室由一主持人、5至7左右研修人员组成。主持人和研修人员聘期期限为3年,届满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续聘。

各县区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各县、区教育局和工作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定;市直属学校市级班主任工作室研修成员由市直学校和市教育局德育科、教科所等部门研究确定(具体办法另行文通知)。

四、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的班主任可申报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勇挑重担,敬业奉献,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深受学生爱戴,班主任工作在全市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德育工作经验丰富、有特色,在建班育人过程中,能有效处理班级和个别教育中的常规问题、偶发(突发)问题,对教育行为能理性思考,并有突出的德育工作事迹或典型成功的教育案例2—3个,在全市教育系统有一定的知度和影响力。

3、育人理念先进,班级管理经验或德育相关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省级二等奖以上,或获市级一等奖2次以上,或主持市级德育课题研究1次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效。

4、热爱班主任工作,从事班主任工作6年以上,且在评选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之后至少还需要三年班主任任期。在培养优秀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等方面成绩显著。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所带班级获市级以上先进班集体(或先进团支部)1次以上,或本人获市级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师德工作先进个人等市级以上表彰。

5、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凡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一律不能作为推荐对象,已挂牌的发现师德师风方面问题将取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五、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评选程序

评选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按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县区审核、市局审批的程序进行:

1、个人申报。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积极申报。

2、学校推荐。学校对申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特别要严把师德关。要充分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并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拟上报人选。

3、县区审核。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公示,按照本县区分配的申报推荐额填写《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统一上报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民办学校经学校审核后确定本校推荐单(限报一人),填写申报表(同上)直接上报到市教育局。

4、市局审批。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直属学校、民办学校推荐上报的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人选进行评审、公示,最后确定班主任工作室及工作室主持人,并授予证书和牌匾。

六、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主要职责

1、师德垂范引领。挂牌班主任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成员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担任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承担市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并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参与本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成为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

3、负责指导研修人员制定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班主任工作研讨、班会课备课与观摩研讨、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研修人员的专业提升。

4、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班主任省市级及以上相关课题研究,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同时根据当地中小学教育实际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研究,为当地基础教育提供服务。

5、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承担市级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班主任工作论坛等,促进全市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6、建设网页。精心制作并维护工作室网页,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使其成为对外沟通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

七、班主任工作室研修人员主要职责:

1、听取主持人指导,接受主持人检查评估,向主持人汇报工作,做出书面总结;

2、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室”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班主任工作等德育实践和研究,出经验,出成果;

3、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在工作周期内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八、管理考核

“班主任工作室”由市教育局统一建设,统筹管理,市教育局德育科和市教科所共同实施,基教、人事、计财、电教、装备等科室和单位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主持人所在县、区和单位给予必要的配合。

1、管办分离。管理单位为市教育局德育科,负责进行项目论证、政策制定。承办单位为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定日常管理细则,进行过程性指导、考核评估。

2、导师负责。“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工作室成员的导师,负责制订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形式、研究专题、培养考核等;工作室成员应在工作周期内,完成规定任务,达到培养目标。

3、局校共建。“班主任工作室”建在主持人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协助管理班主任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确保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4、经费保障。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使用将依据市教育局计财科制定统一的三(师、园长、班主任)工作室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5、目标考核。工作室项目一经批准实施,目标任务原则上不做更改,市教育局和工作室签订目标责任状,主持人和成员签订协议书。

市教育局将围绕工作室自身建设与发展、培养指导作用发挥、教育科研成绩等方面,按三年一个建设周期,对照目标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

对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工作室和所在单位、主持人和成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作为评选市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先进个人将优先提供参加学习考察和学术研讨等活动的机会,优先推荐评先晋级。

对未完成规定目标任务或者在过程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主持人,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各种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几点要求:

1、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室”评选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积极宣传,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班主任申报。

2、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推荐评选时,要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严防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第12篇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化;人文取向

[作者简介] 吴安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自1952年,我国中小学从级任制转向班主任制起,班主任以其特定的专业形态开始出现在中小学教育舞台,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岗位。然而多年来,广大班主任教师的成长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然观察、学习、模仿,逐步摸索和积累工作经验进行的,它既没有特定的专业标准,也没有专门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班主任教师地位的提高、专业职责的明确、工作性质的日益复杂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推进以及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颁布,班主任专业化问题受到格外关注。目前,班主任专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培训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对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律的认识;培训目标中缺失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培训的教材过于学科化、理论化,与班主任工作实际脱节;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脱产教授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此时,深入讨论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基本内涵及实施途径和保障条件对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推进非常必要。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性质、定位和基本内涵

班主任工作是最具人性化的工作,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师专业化问题。这种独特性对班主任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都提出了特殊的吁求,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的人文主义特质。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审视,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师生之间生命对生命的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相互提升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教师在教育人文精神引领下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建构和发展过程。其具体内涵如下:

1.教育人文精神构成班主任专业精神的灵魂

专业精神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要凝聚和提升教育专业精神,即“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由于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实现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幸福问题,因此,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实现,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新时代的教育人文精神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它以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爱为基石,以正确认识、理解、尊重、信任、研究和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为根本。它包含有三种富有新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一是以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为根本宗旨,关心全体学生完整的精神生活;二是不但关心学生现实的人生幸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态、道德发展等,而且更加关心学生的未来人生幸福;三是关怀学生自主的、终身的发展。

这种关怀取向的班主任教师,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自己看作不断超越、完善、自由创造的主体,把教育人文精神转化为儿童的人文关怀精神;坚持从教育本性出发,从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出发,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知识学习、道德成长融入班级管理及师生关系中;坚持教育公平,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独特性,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为实现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人师是班主任追求的专业形象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行业道德标准,教育从业者的道德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班主任肩负着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育人的工作落实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与建设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加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班主任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其入职必须的基本资格,也是其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规定》明确提出,班主任要作风正派,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有责任心、不断进取、严于律己;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努力进行自身的道德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3.缄默知识是班主任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专业化的知识条件,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概念是英国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于 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 ,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这种不能清晰的反思和陈述,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大量存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形成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缄默知识,它不同于体系化、逻辑化的知识,而是一种具有个性化、情境化特点的体悟性知识。它是班主任内心信奉的知识、观念,支配着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行为。它常常无法通过语言直接进行表达,也无法通过知识教授式的培训获得,主要靠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具体情境中得到发展。尽管一般的理论知识或经验在班级建设与管理、师生交往、家校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对日常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和各种突发事件,运用缄默性知识更能抵达教育问题的核心,有效化解各种人际矛盾,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4.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机智是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核心

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更多的表现为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导、组织、管理、沟通与协调方面的能力,并直接表现为班主任教师善于建构一种相互理解―关心―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这种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是班主任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具体表征,是管理与建设班集体的重要保障,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首先,“理解”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善于理解学生,“以心换心”、“设身处地”、“同感共受”,把对学生的理解转化为教育的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唤醒学生自觉向上的愿望和动机,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具体表现。其次,班主任的关心意识和能力是胜任工作的重要条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情感、道德成长等需要,并教会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关怀品质的发展。第三,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与学生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愿望、需要,聆听学生的心声,欣赏和悦纳不同类型的学生,才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尊重、欣赏与悦纳。第四,信任既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都能成材,都有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充分的信任,是育好人的重要前提。可见,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更多的体现在用人性化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上,这既是教育的艺术,更需要教育的实践智慧与教育机智。

5.生命情操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集中表现

班主任专业化不仅重视发展其操作层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重视在每时每刻、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中发展班主任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情操,提升生命品质和人生境界。对于一线班主任而言,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将引导其回到教育活动的本源,直接触摸真实的教育现象,发现、理解和实现贯通在日常教育事实中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从而焕发出极大的生命活力和工作热情,享受职业幸福感及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乐趣,找到安身立命之根。生命情操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集中表现,它作为教育的资源、内容和手段,直接参与到教育劳动过程中,构成重要的教育要素。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条件

1.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将班主任专业化落到实处

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政策,要求教师教育机构承担班主任的培训任务,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所需经费在教师培训经费中专项列支。还规定:今后凡担任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目前,国家教育部设立了班主任工作国家级培训项目。主要在网络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部分班主任到北京接受培训以培养种子选手。地方政府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加大了班主任培训的力度,培训任务主要由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各地中小学校都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使班主任专业化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2.建构学习、研究、实践与反思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直接参与教科研是实现专业化的最佳途径。那种通过脱产授课方式进行学科和教育知识教授的模式,虽然必要,但由于其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完全满足一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需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能力。目前,通过在教育现场与教育情境中开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来培养班主任教师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教育能力、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等人文素养,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向着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生命成长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最佳途径。校本行动研究就是让班主任教师立足职场,在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班级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改进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这种校本行动研究的立场、方式、问题、目标、过程与结果都紧紧围绕着班级的组织、管理、建设与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生的苦与乐、困难与愿望、压力与动力、危机与安全、焦虑与释放等,找到问题的症结、原因和解决策略,并学会反思,将经验反思上升为理性反思,坚持撰写反思日记。天长日久,班主任教师就可以逐步养成学习、研究、实践与反思一体化的专业生活方式。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目前,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体系是由中小学校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自行制订的,评价的目标、内容、办法存在很大差异,随意性较大,离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根据《规定》的指导思想,组织专业队伍,研究班主任专业化评价的内容、标准、办法,建立科学有效、充满人性化的班主任评价机制是引领班主任专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专业化评价体系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公正、客观、有效的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和班主任教师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目的;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和班主任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应以规范、引导和激励为基本理念建立多级评价目标,如基本目标在于规范管理;中级目标在于引导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高级目标在于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激励他们自觉的、创造性的工作;要坚持多样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促进班主任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