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殊学校教育实习工作

特殊学校教育实习工作

时间:2022-07-14 13:3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殊学校教育实习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殊学校教育实习工作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方法

一直以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都十分支持,使中职学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中职学校面临关闭的危机。虽然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效果不够显著。因此,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符合经济建设的人才,从而提升中职学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流于形式

从当前的教学管理形式中我们发现,日常管理大多流于形式,很少注重对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在备课阶段,一些教师直接按照课本内容照抄,甚至有教师存在着抄袭别人备课本的现象,备课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存在的,并且没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上级领导的听课、检查也只是进行笼统的给分评定,没有对教师的具体课堂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过分重视升学而不重视育人

当前中职学校功利心太重,过分重视升学率,看重地区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强调学生的学习规范、学习效果,将学生当作产品进行加工,虽然从表面上看升学率得到了保障,但是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一定得到发展,使得中职学校本质上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实现。

(三)抑制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依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限制了教师在个人专业上的发展。中职学校没有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升学率上,限制了教师个人的专业进步和提升。

二、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教育教学管理对于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够使中职教育的目标更快、更好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来说,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应该分成三个管理层级,分别是高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高层是由校长进行决策,负责对下级进行战略指挥:中层是由教研组长进行负责的管理系统,负责上传下达;基层负责对上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落实,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完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比较注重实用性,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就应实现对课程的科学规划和构建,使其更加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最好按照四比三比三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基础文化课是打好学生文化基础的关键,学生之后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之后才能够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专业理论知识是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技能操作做好准备工作。技能培训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践行,通过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

由于中职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中职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第2篇

(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辅导员的管理教育等途径让学生明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安排学生到特殊学校见习,观察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残疾学生的表现、体会特殊教育中教师爱心、耐心、责任心的重要性及教师的奉献精神。2.举办专题报告会。通过邀请特教机构、特殊学校的领导、特殊教育专家、骨干教师等到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接触,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个人学习目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3.注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伟大,特殊教育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不要只看到待遇低、工作辛苦,要品尝苦中之乐,启发学生要从内心深处热爱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

(二)构建系统化的职业知识体系,夯实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根基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和学生自学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这类知识则需要学生现场观摩以及亲身实践来获得。1.重视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学校要抓好课程制定、教师教学、学生自习等各项环节,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切实掌握特殊教育的基础概念和科学规律,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形成科学的特殊教育观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履行教师职责打好基础。2.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创造条件。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直接相关,因此,学校应该安排学生参加各种见习和观摩活动,以便学生为将来的职业实践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特教机构进行见习观摩和模拟仿真教学活动。使学生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1.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各类特殊儿童各学科的教学法都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来完成。利用微格教学来训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可以使学生对特殊教育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特点、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等诸要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其撰写教案和学案提供依据。利用微格教学训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还可以克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困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性学习。2.多岗实习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特殊教育实习,实现学生全程化和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也就是在做强特殊教育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自闭症疗育师、语言训练师、感觉统合训练师和育婴师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为主的特殊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些偏见,所以有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会使学生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专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才艺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还可以聘请杰出校友、师德模范、同专业的往届优秀毕业生作报告、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展示自己、树立自信,还可以养成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2.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引导学生克服职业倦怠目前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频繁调换岗位的现象较多,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职业倦怠密不可分。因此,实习和就业前做专门的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做好思想等各方面的准备。实习中,安排专业指导教师跟点辅导,根据学生遇到的思想、生活、工作方面的困惑及时予以解决。当学生产生职业倦怠时,充分利用实习机构的各种资源,及时引导学生重新寻找职业中的新体验,寻找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理性看待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对职业的倦怠。3.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高职教育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培养,从入学开始,全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指导课、讲座、就业信息服务、搭建校友交流平台等方式,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特殊教育的社会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和现实客观状况,学会为自己确立起可行的中短期、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向健康、和谐的职业生涯发展。总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凸显了特教专业特点,强化了技能性,使特教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就能适应工作。为特殊儿童接受专业的教育提供了保证,从而发挥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王佳佳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第3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实习态度;培养方案;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0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03

每年我校都会接收来自各大院校的学生进行实习工作,通过教育实习将所学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领域,既能巩固学识,又能增加阅历,拓展视野,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这些大学生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普遍缺乏成年人应具有的思维方式、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为了能让这些“未来的老师”在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期内能早日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他们的导师,我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笔者现将做实习生导师的经验阐述如下。

一、把实习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只有付出了真心的帮助,才能争取到真实的进步。作为实习教师的导师,我必须从心底上接受他们、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这些实习教师有许多都原先是从我校考出去的,他们以往的一言一笑甚至还可以回忆起来,这就为分析实习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了正确的认识基础。就算不是我校毕业的学生,通过短短几天的了解,我也能对他们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本着对学校教育工作负责和对实习教师成长负责的态度,我勤与他们沟通,谈论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一切知识,甚至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个人喜好习惯、语言风格、举止教态,甚至是所要面对的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技巧。我把实习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真心地帮助他们快速获取进步。我从不对实习生贸然施发工作命令,我根据实习生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教育之路上的各种困惑难题。

二、进一步端正实习态度,绝不出现“蒙混过关”

许多实习生的实习态度非常不端正,有的人竟然第一次见面就把实习报告交给我求我帮他写鉴定,也有的人实习了一两天便以种种借口逃避实习。当然,现在未经实习便将实习手续办完的人不在少数,我把这种“自欺欺人”“蒙混过关”的行为归列于“形式主义”,对于这种毫无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诚信素养的投机取巧的人我虽只能“敬而远之”,但绝不给予“实习鉴定”支持。我对每一届的实习生都郑重言明:“我们是在锻炼自己的,不是来滥竽充数的,不能搞形式主义的 ‘花架子’。如果想让我在你们的实习鉴定中给予满意的评价,你们就必须进一步端正实习态度,把各项实习任务完成好,否则就算校长帮你们求情,我也是不会签字的……”我反复向实习生讲述实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确实习锻炼是他们丰富知识和能力、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让他们形成一种“无机可乘”“无法作弊”的心理认识。通过端正实习动机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安心和有信心在学校完成实习任务。

三、量身设计实习项目,让每一位实习教师都“信心百倍”

每所学校几乎都已建立了一整套实习生培养方案,但未必适用于每一位实习生,如果机械地按部就班,而不考虑实习生的接受能力,势必会给实习生本人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认真分析所负责的几名实习生的优势和不足,量身打造了不同的实习计划,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实习实践项目既有实际意义又有可操作性。我把实习期内要完成的目标细化,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使他们觉得实习任务的完成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完全可以出色完成的任务。

四、精心指导实习教师的第一节课,让每一位实习教师都“大放异彩”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难教,中职学生更难教。我虽然从事中职农学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但丝毫没有“驾轻就熟”的感觉,每次上课前,我都做足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全心全力地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我把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无私的传授给实习教师,并指导他们如何把课前工作做好,从教师形象、语言、教态、心态、教案、授课内容、讲课方法、作业布置等各环节都做了具体的指导,并把他们带到一个无人打扰的小教室内进行了多次的“预演”。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共同对这即将上场的小教师的表现进行中肯的分析,直到他的授课水平达到众人所认同的标准为止。

很多实习生的导师为了直观检验实习生的上课情况,往往在实习生的第一节课中亲临观摩,甚至会把其他教师或学校领导也邀请过来共同听课,此举虽有积极意义,但我为了能减少一分实习教师的心理负担和惧课情绪往往言明不去听课,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实习教师,鼓励他们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给他们一定的创造空间和信任感。但在课后,我会详细调查班级内的学生对新老师上课的评价,然后根据这些评价,适当调整实习教师的辅导策略。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我的精心指导下,多数实习教师均能在第一节课中“大放异彩”,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不影响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良好评价。既然开头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好了。

五、尽量多给实习教师创造在岗锻炼的机会

很多实习生的导师也许是带着“求稳怕乱”的心态,在实习期间内只留给实习生不足十节课的“实战”机会,又或者是给表现优异者多些机会,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实习生较少机会。而我则更愿意给予那些表现稍差的实习生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以此来弥补他们向教师转变过程中的不足。否则,导师为了维护课堂实效而吝啬自己的课时,只让表现稍差的实习教师去忙碌于批改作业、打印复印、清洁卫生等“务虚之事”,真正的教师能力却得不到检验巩固,这些实习生的实习生涯无疑只是一张充满遗憾色彩的画纸。这样,我们不仅愧对“导师”之名,也成了扼杀教师成长的“刽子手”。

六、多种措施促化实习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实习教师虽还不是正式教师,但也应以正式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经常与我的实习生们开展谈话交心活动,倾听他们的成长需要,对他们的实习业绩给予正面激励,建议他们不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磨炼自己。我经常带着实习生教师到各课堂听课评课,不仅要听评本专业课程,更好听评专业外课程,多方借鉴,向众多教师汲取宝贵教育经验,在网络中和书籍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潜心研究为师之道,坦然正视自己的知识水准、专业特长、能力特征、心理状态、情感特点,不断寻找自己的能力增长点,努力缩短自己的岗位“适应期”。

总之,实习教师导师的指导工作也是一项充满挑战、意义深远的工程,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扬长避短。我们应该为了实习生将来能胜任教师工作而尽心尽力,让短暂的实习期成为实习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让他们在切实有效的指导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第4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除外。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计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第五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本省举办或合作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以下统称为职业教育机构)。鼓励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居民、华侨和外国投资者以合作形式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办学用地、师资、教育信息、校办产业的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

    公办职业学校,经批准可以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

    第六条  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符合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

    设立、变更和终止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的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注销手续。

    第七条  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实施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举办或联合举办职业教育机构,或委托职业教育机构办学。

    联合办学或委托办学的,应当签订合同,明确经费、师资、设施、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内容。

    第八条  职业教育应当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改革办学体制,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建立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扩大办学规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引导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教育学校,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第十条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省统筹规划,通过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和新建高等职业学校组织实施。

    高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中招生。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可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阶段继续学习。

    第十一条  普通中学可以开设与当地生产有关的实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实用生产知识教育;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初等职业教育。

    第十二条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本省产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面向社会开展多种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应当把技术革新、实用技术推广作为重要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对新录用的人员进行从业前培训,对职工进行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增加农村职业教育投入,落实农村职业教育机构的实习基地,并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四条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开展农民技术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开展适合当地民族特点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十五条  对于报考艰苦行业(工种)和农业专业的考生,可以适当放宽入学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的部分专业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学生可以凭初中毕业证书免试入学。

    对志愿学农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或设立专业奖学金。

    第十六条  对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取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在贷款、项目承包、提供技术、兴办企业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残疾青少年适当开展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机构应当接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入学。

    第十八条  对服刑罪犯和劳动教养人员的职业教育,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其纳入本行政区域教育规划。

    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罪犯、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经考试合格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相应的学业证书;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并经考核合格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罪犯刑满释放、劳动教养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凭学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人员同等对待。

    第十九条  职业教育机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十条  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实验室、实习工厂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技术操作、直接上岗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为生产服务岗位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第二十一条  依法保护职业教育机构的合法财产,逐步扩大其在办学形式、专业(工种)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编、教师聘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经费使用以及招生、基本建设等方面的自主权。

    第二十二条  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学业期满,经所在教育机构考核合格,由职业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

    职业教育机构的学生,需申请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报,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核合格的,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  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需从事一般非农产业工作的,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就业。

    凡从事国家和省人民政府以及行业有特殊规定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个体工商经营者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办理开业手续。

    用人单位聘用未经培训或未取得有关资格证书的人员的,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或对已聘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劳动就业市场需求预测工作,强化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规划、协调、管理、服务职能,采取多种形式,为毕(结)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场所。

    职业教育机构应当同社会有关机构、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和推荐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逐步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省人民政府应当办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类高等学校应当根据需要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教师。职业教育机构及其举办者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六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员担任职业教育机构的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第二十七条  职业教育机构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可以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其他技术职称。文化课教师因工作需要改任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在评聘其他技术职称时,其担任文化课教师期间的工作年限可计算为专业工作年限。

    第二十八条  省教育、劳动、财政和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专业情况、人均培养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拟订和调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收费的项目和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职业教育机构应当酌情减免学费、给予补助或提供贷学金,对品学兼优学生和国家特殊需要或艰苦行业专业的学生应当提供奖学金。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省级财政应当在教育事业费中单列职业教育专款;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适当安排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扶持当地职业教育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等经费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职业教育。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省实际制定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第三十条  依法开征的教育费附加,应当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划出的比例由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一条  鼓励金融机构对职业学校进行基本建设、购置教学设备和发展校办产业给予信贷支持。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减轻职业教育机构的负担。对不符合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职业教育机构有权拒绝缴纳。

    第三十三条  鼓励社会力量及境外组织和个人对本省职业教育捐资助学。捐助资金可以依据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设立发展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实效性

2005年总理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学生能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年来,职业学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对我校高职生和中职生实习调查中也发现,顶岗实习学生尤其是中职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实习的稳定性差,大大降低了实习的实效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什么这些中职生不乐业?

一、中职生离职换岗的原因

在对我校中职生近两年的实习调查发现,离职换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心理不适应,中职生年龄较小,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工作在远离市区企业、条件艰苦的行业、职工数少的企业,与学校生活反差太大,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

2.工作不适应,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

3.人际环境不适应: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

4.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

(二)学校方面

1.学校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完全是企业唱独角戏,造成企业按照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实习岗位,可能使学生学非所用,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权益的维护。

2.目前学校,家长,学生本人都参与联系实习单位,使实习单位地点分散严重,虽然现在可以借助电话、电脑、邮件等进行交流、联系,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点或者是远程指导,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3.学校不能严把毕业关,各校为了生存,宽进宽出,学生只要交完学费 就可以拿毕业证,至于实习教学的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实习记录等等都成了一纸空文。

(三)家庭方面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指导,放纵孩子叫苦叫累。

(四)企业方面的问题

1.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它往往较多地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即使轮岗,也是岗位相近的,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学不到新的专业知识或学校所学的知识用得不多,而不想继续实习。

2.学生进入企业后没有受到同等的尊重,使学生没有归属感,只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

(五)政府方面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形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2007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实习生的权益保障做了相关规定,但对怎样鼓励和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却没有硬性规定,对如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校推动定岗实习工作积极性高,而企业方面被动、积极性差。

由于学校、家庭、企业、政府、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流失率高,使实习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提高实习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中职学校教学条件

从目前的各中职学校看老师主要是靠一支粉笔传授知识,虽然有实训课,但因设备有限,在校两年就是短短的两个星期的实训课,之后就开始实习,有的甚至未实训就出去实习了,致使学生不能适应实习要求,所以学校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得到多种训练,在实习的时候就有了较为厚实的理论、技能基础。

2.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教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举措。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应实施整体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实行层次教学。新生入校前先进行摸底考试,按成绩分成不同的层次,学校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并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多种评价,使学生乐学,只有乐学才会乐业。

第二,针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以项目课程为单元,理论围绕项目集中讲授,专业实践以项目引领,学生分组实施。将理实一体的教室设在车间,教师既讲理论,又带实习。

3.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始终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及社会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措施、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系统性的教育过程。学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实施。

第一步,在学生入学之初,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活的基本特征和素质要求。

第二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特别是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培养岗位责任意识。

第三步,通过班会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明确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理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开设礼仪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待人接物的技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五步,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动员,引导学生掌握就业政策,认清就业形势,掌握面试面谈的技巧,提高学生应聘能力,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

第六步, 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跟踪教育,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使学生顺利通过实习期,实现身份转换。

4.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育人环境,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企文化对接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职业观,可以锤炼学生全面职业技能,熏陶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稳定、夯实和健康的职业心态。

第一,在教室、宿舍、实训室、校园其他场所张贴一些企业化的宣传标语,并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实训实习中实现多元融合。

第二,职业学校应在假期组织教师下企业活动(我校开展了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教师通过下企业,了解现代化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了解现代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研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

第三、辅导员应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更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学校应定期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宣传企业文化。

5.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有效管理,一是学生每天要如实记录实习日记,每月收集一个实习案例,填写实习手册,每月交给实习指导老师批阅,实习指导老师每月去学生实习单位检查一次。二是辅导员要通过QQ群、电话、微博等通讯手段与学生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心理疏导。三是建立学生定期返校制度。

6.开展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离岗的原因是吃不了苦。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要求,还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如每天开展晨练活动,每学期开展军训活动,辅导员要组织寝室之间、班级之间开展各种体育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7.学校建立家校信息互通平台,使家校联系常态化

学生实习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可开通家校信息互通平台,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要求,督促家长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同时可邀请家长 与学生一起参观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家长认同学校的要求才会协同学校帮助学生完成从实习生向职业人的转换。

总之,顶岗实习是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只有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黄炎培先生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参考文献:

[1]《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来源:乌鲁木齐职业与成人教育网,作者:李丽.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稳定性;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19-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倾斜,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作用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的就业率近几年都维持较高水平。但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也存在工作稳定性低,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不仅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

1 影响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1 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中职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中职生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另外,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财经、汽修、数控、模具等专业都属于技术性很强的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才越丰富,技能才越高,待遇也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两千三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

1.2 吃苦精神不够

现在的中职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其吃苦精神明显不够,娇气太重,缺乏上进心。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

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

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一外资企业顶岗实习的一名学生,一去就分到了品保部门,这是别

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

1.3 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他们的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有学生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根本不会考虑因为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影响到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给企业生产和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2 提高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通过对近几年学生就业稳定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实践,我们不断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培养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2.1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与学生是否具备一技之长有很大关系,因为选择自己擅长的事,不仅能很快适应,成功几率也会比较大,其就业稳定性自然也会好很多。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他的钣金技术学得很好,他在钣金方面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相对较少,上手很快,这样学生更能长期地干下去。相反,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短期内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其就业稳定性肯定会很差。所以,职业学校要搞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到能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就业稳定性差的学生,除了因技术问题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外,很多则是因为不能与领导或同事相处等综合素质欠缺。学校通过开展“立信之春”艺术节、校运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同时通过校团委、学生会、自律会、各艺术社团等让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影响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学校与许多优秀的企业开展了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凡是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学生就业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而且企业与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具体做法是,企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师资培训、学生培训和学生考核,同时企业为定向班学生提供班服、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另外,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3至6月的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派实习指导老师配合企业管理学生,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继续上课。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接受到企业的直接培训,而且通过工学交替实习的开展,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就有了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其适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企业对这部分学生也格外关注,学生的就业稳定性也就比较高。

2.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中职生因年龄小、经验欠缺等诸多原因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更难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地规划,也是导致中职生就业稳定性差的重要原因。学校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更多职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特别重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题研究,申请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和《班级企业化管理研究》两个市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法,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就业指导老师,让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而不仅仅靠每周一堂就业指导课或专题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意识到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时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如何去克服。这样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不会那么茫然无措,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2.5 开展岗前培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中职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很宽松的,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却是非常严格,尤其是一些名优企业,学生与员工的身份差异太大,中职生因不能适应这种身份的转变而流失的数量非常大,在流失的学生当中,数前三月的流失比例最大。为让中职生能很快适应学生与员工身份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一周以上的岗前培训非常重要,内容安排可以有企业文化介绍、就业指导、军事训练等。通过企业文化介绍让学生对企业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明确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长本事,而工作中即将遇到各种艰辛、困难与挫折正是长本事所必需的营养;通过适当的军事训练,锻炼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精神气,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2.6 建立和完善实习生管理制度,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制度》,对中职生第三年的实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规定学生没有正当理由不准随意更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学生需要填写《实习手册》,用人单位签署实习鉴定后交回学校,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实习合格才能领取毕业证。制度上的保障对于规范中职生实习,提高就业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7 安排实习指导老师驻厂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学校建立了实习指导制度,并拟定了实习指导老师工作职责与考核办法,就业科每月对实习学生情况和各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给予考核,与老师津贴挂钩,同时参与实习指导表现优秀的老师在评职评先中学校会给予加分,从而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尤其在学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前半年,实习指导老师的及时跟踪管理与服务作用非常明显,企业对学校的这项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同,主动要求学校派驻实习指导老师,为驻厂老师免费提供食宿,并发给驻厂老师薪资。

2.8 注重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第7篇

关键词:产科;临床实习;实习生;带教;难点;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环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护理人员,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1]。如何做好临床教学,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一直是现代护理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现笔者对本院产科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带教中的问题

1.1护生存在的问题

1.1.1护生的妇产科理论知识参差不齐 本院近年来接受的实习生有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差别很大。护理专业护生因妇产科是副科,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知识部扎实,专业知识欠缺。护生在学校没有接触,甚至没有看见过,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感到束手无策。

1.1.2复杂操作多且专科性强 产科的操作不仅包括普通科室的基本操作,如输液,肌注,生命体征的测量,导尿等,更多的是产科特有的护理操作,如会阴擦洗,新生儿沐浴,婴儿抚触等。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护生在学校没有实践操作,在临床上操作锻炼的机会甚少,患者担心护生部能给予良好的临床操作,从而失去许多动手的机会。

1.1.3缺乏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 实习护生平时社会关系简单,从学校直接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如何与患者交流沟通[2]。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回答生硬,间接引起患者的不满。

1.1.4护理实习生的法律意识淡薄 因在校接受的法律知识教育不多,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在工作是缺乏责任心。

1.1.5自我防护意识差 因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到自我防护的教育,进入临床医院也没有加强自我防护的教育,致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屡受伤害:如被污染的针尖刺伤等。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带教老师把实习生当帮手使用,不传授技巧,不讲护理过程,致使护理实习生临床效果甚微。

1.2.2带教方式陈旧 有的老师只注重操作,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学生只会机械操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和鼓励护生参与[3]。

1.2.3带教工作能力差异 学历较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对理论知识讲解更有条理,带教更有计划,但是可能过于主观或让部分学生感觉吃力;年轻的老师则在操作上更规范,生活中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却在满足不了部分同学更高的求知欲。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对带教老师产生不满。

2对策

2.1健全制度,完善标准 我院护理部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了带教工作制度,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和带教老师选拔制度,从而全面有效的做好实习带教工作。

2.2改革带教方法,实行一对一带教,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示范操作前教师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由学生分析回答,教师再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2.3提高实习生的沟通能力 护生需要沟通的对象不仅是产妇和新生儿,而且还有产妇家属。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医患间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带教老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护生积极主动接触待产产妇,在产妇待产室都进行分娩期心理沟通,缓解产妇待产期紧张的心情,并提高产妇对护生的信任度,产生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取得家属信任。经常主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生常受到家属的认可和信任,并能较好地配合护生的操作[5]。

2.4加强法制教育 对实习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她们的重视生命,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也做好自身保护。

2.5引入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每年评选一次优秀老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学生要掌握她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对部分迫于家长的压力,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主动的学生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教育,用护生的先进事迹进行正向激励,对学习有些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6]。

参考文献:

[1]肖尔婵,李艳,谭静,雷国敏.临床教学中护理实习生的带教问题及对策[J].2008,(6):658-660.

[2]郭留萍.人本原理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384-385.

[3]陈利涛,蒲小红,甘秀妮,等.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324-326.

[4]吴燕华.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路径研究与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73-474.

第8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 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12-01

卫生职业教育的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以质量求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生源质量严重滑坡的情况下,重视毕业实习,加强实习管理,力争做到毕业实习质量不滑坡,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执行两部委文件,重视实习基地建设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管理具有规范意义,而省市广泛开展教学质量活动年对学校实习工作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学校重视毕业实习质量,相关各科室积极配合,动员全校教职工广泛参与,利用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毕业学生遍布周边各地医院并且有不少人担任医院科室领导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与各地医院医教科、护理部联系,开辟二甲及其以上医院作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其中,包括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内的三级甲等医院,满足学校学生临床毕业实习的需要,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保障。

2 密切与实习基地联系,医院与学校双方齐抓共管

毕业实习期间,由于学生远离学校,在教师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尚不能做到教师赴临床指导学生实习,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与此同时,学生只把实习医院当作临时学习的一个场所,而不会把医院当成学校来看待,学生对医院也缺乏归属感,这为医院代学校教育管理学生也增加了难度。其结果易造成学生游离于医院与学校两者之间,出现管理上的“空白”与“缺失”。因此,学校以协议的形式委托实习医院对学生带教与管理,同时,学校仍然肩负着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而这种职责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之上。学校必须重视与实习医院之间的联系。实习期间,学校与实习医院之间有定期联系与即时联系两种方式。定期联系包括实习班班主任每月与本班实习学生互相联系一至两次;实习小组定期向各实习点负责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坚持做到每月汇报一至两次;学校负责实习点的教师和教务科不定期向各实习点分发实习通报。当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等紧急情况,由实习小组或实习医院即时与学校联系,以便及时应对与解决实习中的突发事件。密切联系实习基地,加强院校双方共管十分重要,因为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1]。

3 以规定和协议规范管理,提高实习管理质量

学校与实习医院、学校与实习学生家长、学校与学生实习期间所租房屋的所有人分别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实习管理协议”、“租房协议”。通过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尤其是学校与实习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实习管理协议”,具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做到由家长与学校共同教育与管理学生,有效地预防学生的违纪及伤害事件的发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为明确实习期间各部门的职责及责任,需要专门制定“学校毕业实习管理规定”,解决各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而可能会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既做到职责分明,又做到协作分工,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提高实习管理质量。

4 医院重视带教管理,学生重视毕业实习

学生实习期间远离学校,远离班主任老师,由原来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制,变成了由一个临床医护人员作为老师带一两个实习学生的形式。这种“师徒式”带教培养护士的模式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带教老师、实习学生及医院科教科或护理部。医院科教科或护理部重视实习带教管理,各实习科室积极配合。一般在学生进入医院以后,医院组织学生进行岗前的系统培训,然后安排进各科室实习轮转[2]。在实习学生进入科室时,对实习学生进行科室环境介绍,使实习生熟悉环境,并开展进入科室的第一次考试,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地予以弥补。在实习期间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与培训;当实习学生结束某科实习时开展出科考试,把好每科实习质量关。带教教师对实习学生应严格要求,认真带教,实习学生必须做到遵章守纪,虚心学习。如此,才可保证实习质量不随生源质量的滑坡而滑坡。总之,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理论阶段的刻苦学习,更需要实习阶段的强化锻炼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护理专门人才[3]。

参考资料

[1] 朱建军.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方法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3):108-108.

第9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思政教育 校外管理

一、引言

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关乎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各院校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分阶段交替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长达一年至一年半,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扎实推进。班主任辅导员如何配合指导老师开展思政工作,也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二、顶岗实习环境

学生思政工作离不开实习环境。实习环境包括学生的校外接触群体、实习途径、单位实习学生数量、实习企业性质、实习分布地域等。

水利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接触对象复杂,有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主管、同事,业主单位人员、监管单位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租住地居民等。实习途径包括: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通过中介机构间接介绍、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和其它方式,如学生自己尝试创业。单位实习学生数量可能从一人到几人、几十人不等。实习企业有国有企业到省、市级股份制企业、民营或个体企业。实习学生分布于城镇、郊区、山区野外、滨海滩涂。学生个体差异、校外接触人群、实习环境改变等都是触发实习隐存的问题的起因。

三、隐存的思想问题分析

将我校水利专业学生近几年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学生思想问题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引发的问题。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对学业毫无帮助,对实习缺乏兴趣与责任感;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报酬过低;也有部分学生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短时间已学会岗位技能,频繁要求单位给予换岗或换项目部。

2.岗位分配差异导致心理失衡的问题。接收单位在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视实习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岗位之间工作难易程度、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有加大差异,有的学生会有不公平感,失落感,引导沟通不及时,可能会有过激行为,会出现当逃兵,开小差等现象。例如,某单位大大小小七、八十个项目正在进行,较小项目部的收入,技术含量偏低,学生手机信息互通后,盲目攀比,难安心实习。

3.工作中的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全新岗位工作衔接的心理压力、迫切渴望肯定的心理预期在学生上岗实习初期并存。而此阶段,学生实际操作中恰恰最易出差错,学生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就会产生心理恐慌,产生心理问题。

4.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在人际关系、单位文化及管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离校前和在岗位实习初期,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企业生活,还会产生一系列思想问题。一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较长时间的异地实习,个别学生恋家思想严重,双休日私自离开工作岗位的问题。二是单位部分员工把实习学生视作竞争对手,态度不好,存有敌意,故意刁难,部分学生难以处理相互关系,不想留。加上个别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对子女顶岗实习环境要求高,给顶岗实习带来一定阻力。三是对企业化管理的不适应。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明显不同,个别学生达不到实习要求,违犯实习纪律,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出现中途离岗。

5.学生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校外实习,学生党员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对一些积极分子的考察也无法正常进行,按照学生党员发展的要求,由于学生不在校,各种材料收不齐,需学生本人必须参加的会议、党课培训和考试都不能按时参加,导致一些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对在外实习学生不予考虑,影响了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发展,挫伤了学生参加岗位实习的积极性。

6.学生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日常交流跟踪管理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位置偏远,实习点分散,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难以实时交流,较难掌握每位学生思想状态,跟踪学生在施工单位的实习表现。实习工地技术人员工作繁忙,和实习学生交流不足,指导欠缺,学生不能及时请教具体问题,工作较困惑。其次,是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在校,日常管理主要靠企业制度去制约,对学生考核标准无法按校内管理实施,如思想品德、考勤、课堂纪律、自习纪律、教室宿舍卫生、参加班级活动等。因此,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等环节上,个别班主任、辅导员操作随意,凭印象确定,造成部分不公平现象。

四、思政教育内容及方式

1.教育管理内容

从毕业实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思想教育还要加强,通过多途径、多方式潜移默化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掌握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状态,排查化解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隐存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状况,了解自身的条件,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需要及适应自身条件的职业,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是顶岗实习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2.教育管理队伍

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是顶岗实习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力量。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保证实习质量,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状况,是发现学生问题的第一人,需及时处理或汇报学生问题。辅导员、班主任曾与学生朝夕相处,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受大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对大学生影响很大,是学生最了解、信赖的人。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是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顶岗实习阶段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是引导学生、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主要负责人。

3.教育管理方式

思政教育工作要点面结合,抓注几个时间结点。通过动员交流、工具交流、面面交流等形式开展。在实习前开实习动员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由班主任和辅导员采用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通讯,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QQ的思想动态以及存在问题;筛查个体较弱、地点偏远、条件较差,人员复杂,岗位危险的重点单位和学生,组织实地巡访,开展面对面的教育工作。

从时间上,结合学校日常搞管理和教学安排,利用学期初、招聘会前后、学期末,评优、自考、考证、支部大会等时间结点开展工作。

五、思政教育要点

我校水利类专业多年顶岗实习的经验认为思想教育要“四注重”。首先,要注重前瞻性地做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工作,掌握具体资料,将思想教育工作做在顶岗实习学生思想问题产生之前;其次,要注重锁定并实时地紧密联系重点实习单位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针对性强快捷的思想教育,把隐存的思想解决在萌芽阶段、遏止在蔓延之前,将问题逐个消化,避免矛盾的激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再次,要注重校企文化及管理之间的差异教育,帮助学生迅速转变观念,适应企业生活;第四,要注重严格管理纪律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学生家长意见征求函、单位和学生个人分别购买意外险、学生的每周一报、现场巡访等方式,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保护安全警惕性。

1.开展“顶岗实习”认识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

分层次召开实习动员会,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岗位和专业学习对接阶段,要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发挥特长,摆正位置;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通过使学生和家长都支持甚至主动要求顶岗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岗实习兴趣和效果。

通过专业动员、班会宣传,以及一对一的答疑,了解在顶岗实习单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常规的沟通解决办法,做好实习前各种准备。

2.开展校企差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在企业受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也大不一样。在企业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还可能受训斥,往往会觉得太辛苦;在学校学习,学校会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学,劳逸结合,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在企业工作会学生会觉得工作中人情味少,同事之间不太好相处,师傅等没有老师和蔼,故不能及时适应角色的变化,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到底。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要求做好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的准备。并根据岗位特点,做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环境和吃苦耐劳精神有较准确的预判,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对他们进行校企差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很有必要。

3.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实习报酬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同时,学生实习岗位不同实习报酬也有所不同,学校要选派得力的实习指导教师,教育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学会用企业员工的意识思考问题和要求自己。

4.平衡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权益

通过协议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学校应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学生也应与学校、企业签订有关协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学生履约的过程,既是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维权的过程。这要做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正当权益,以免造成学生更大 的心理问题。

5.严格实习期间“双重管理”的制度和纪律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轻则影响实习效果,重则造成企业人员调度不到位,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如遇特殊情况,如一日内向单位请假,三日内校、企三方要同意,须向校方指导老师请假,并征得工地指导教师同意。

我系在过程管理中规定,未经批准私自调换单位的毕业生,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因实习单位发生意外不能接受毕业生实习或毕业生身体健康原因无法去原实习单位实习的,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实习指导老师,由实习指导老师报系审批,同意后方可调换实习企业。如因个人工作表现不好被单位强行退回的,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系如接到单位关于学生违纪的情况通报,视情节给与校内处分。类似情况,学生管理辅导员统计后计算德育分直接报班主任计入德育考评分,将工作纪律与学生德育考评挂钩,作为奖学金发放、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现实习学生的长效管理。

6.制定问题的处理方案和流程

每个校外实习学生都接触到不同环境,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建议按专业情况做好问题处理方案,以便简化问题传播路径,适时适地地妥善解决各种问题。我系的处理分三个级别,实行首问责任制。第一级别的问题是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或通过班主任、指导老师可以及时解决的,后报辅导员系备案即可;第一级别的问题还需辅导员,家长,企业管理部门才能协商解决的,系层次协调解决;系部和部门解决不了,由学校出面和企业、家长协商解决。各层次责任明确,解决路径明确,且要形成闭环。

六、结语

现在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家庭条件以及学校教育环境普遍较好,离校外出实习期间,由于角色、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变化,加上学生个体间素质差异,难免会出现各种思想问题;特别是学生受到社会环境习惯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倾向在实习中不同程度的暴露出来,如不及时沟通和教育,不仅会给实习带来不利,而且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积极研究校外学生思政工作问题,探索长效的校外学生思政管理创新途径和模式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5).

[2]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02).

[3]祝登义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4]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圈,2007(20):110-111.

第11篇

一、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不重视。

1.学校管理者不重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为了能够尽快提高学生们的技能,使其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要,职业院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足、流于形式。很多职业院校在学科建设、招生就业、专业建设等方面舍得投入,但对于德育工作却显得捉襟见肘。这使得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知水平低、公德意识不足等。同时,学校在德育工作的师资、管理人员的配备等方面也存在不足,缺乏全员参与德育教育的意识,德育工作显得单薄无力。

2.学校教师不重视。职业学校的很多专业教师,在技术技能方面都很擅长,但却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比较欠缺。更有甚者,有一些专业教师总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上课任务就好,至于管学生是班主任的事儿,所以,存在着对于学生在校园、甚至在课堂上的违纪情况都不闻不问,高高挂起。学生们便更加不以为然,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很大阻力。

(二)方法不得当。

1.理论为主,实践不足。目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以德育课为主的形式,课堂上德育老师主要以宣讲道德规范理论为主,却并不在意学生们道德能力和行为文明的培养。所以,学生们在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后,往往说起来一套一套,做起来却明知故犯,造成了学生在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行不一,带来德育的低效。

2.言教为主,漠视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也是众多老师们的座右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些老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厌教”现象,表现为不想备课、不愿写教案、上课走过场、对学生缺乏耐心、工作敷衍等,更难以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职业倦怠不但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态,更可怕的是任其发展下去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培养质量。美国学者德沃肯(Dorkin)曾说过:“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3.德育形式创新不足。在很多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中,德育课教学常常是照本宣科,所以呈现出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很多学校把开会、搞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这没有错,但是,如果开会天天都是高谈阔论而忽视了学生们的需求、不能被他们接受和信服;如果活动天天都是老样子,缺少研究和探索,缺乏新意,就会渐渐失去吸引力。

(三)内容不恰当。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职业院校仍停留在总体要求上,使德育目标过于政治化、理想化、看上去高大上的要求和目标却很难回答学生们真正关心的实际问题,很难贴近他们的生活,这便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这些思想教育内容的认同和信服,从而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特别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应该具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应该结合其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行业规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业观甚至创业观。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这些方面,很多职业院校做的不够。

二、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探索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要想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与教学相融合。长期的应试教育致使很多学校往往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其素养的提高却流于形式。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靠班主任,团委、学工处等来完成是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的。认为德育是职能部门、班主任以及德育课任课教师等的专职工作,是错误的。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所以说学校德育教育应该是一项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参与、需要与理论或实习教学相互融合和渗透的系统工程。建立一体化德育机制,就是要使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树立“人人有责”的德育观念,积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德育教育的内容、建立“一师一生”帮扶结对等。

1.发挥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发挥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一是要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首先要保证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二是要保证德育课时量的充足;三是要不断创新教法;四是要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力。与此同时,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需求,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教育;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等的教育,体现在各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

2.发挥实习实训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实习实训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生用于实习实训的时间不应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所以,学校如果能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纪律及职业安全规程等教育,将会极大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求效率、重质量的现代企业观念。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被重视。职业院校同样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冷静地面对现实,提升其团结协作精神。如: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开展“5.25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等,为以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德育与环境育人相统一。

1.校园。校园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地方,职业院校大部分是寄宿类学校,学生们长期在校园里生活,校园便是最好的道德教育的场所。环境改变人,在一个健康整洁、催人奋进的环境中,学生们时时感受到校园的美丽、自然的馈赠,潜移默化之中便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校园的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的美化、绿化以及环境卫生工作,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校园内学校教育理念的张贴,用来教育、警示和激励全体师生,增强其认同感;校园内设置宣传画廊、标语牌等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2.教室和宿舍。教室和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其环境对于学生们的影响不可小觑。比如可以在教室中张贴校训、班级公约、名人名言;在教室门口设计装订班级名片;设计健康新颖的黑板报;设计悬挂学习竞赛栏、好人好事栏等;时刻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并适当美化,使学生时刻沐浴在整洁的氛围中,培养其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学生宿舍德育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宿舍名字的征集与文化氛围布置、保持整洁的内务环境等,都会提高学生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维护内务环境和遵守宿舍纪律的自觉性。

3.实习车间。实习实践是职业院校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作为实习实训的主要场所,实习车间也同样应该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实训车间的布置和场景设计应与工厂车间的布置接轨,使学生们提前体验和适应工厂的需求。所以在实习车间布置场景时,应特别注意:安全教育标识设置、质量效率口号设置、操作规程标识设置等,让学生们一走进实训室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树立牢固的安全、质量、信誉意识。

(四)建立专职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第一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一般较差,所以班主任的工作愈显繁重和艰巨,这就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和爱心;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学生思想、生活等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中,职业院校可以探索建立专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专职班主任是以班主任工作为职业,在学校全职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教育者,他们可以全天候在校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能够很好地适应职业院校住校学生多、难于管理等实际情况需求,真正从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作者:徐欣 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9

[2]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2):56~58

[3](德)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张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与自我调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5]杨仲明,罗妍妍,路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20)

[6]文豪.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1,9(8)

[7]旷丽华,刘硕.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0(25)

[8]余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

[9]覃兵.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审视与思考[J].职教通讯,2005,9(30)

[10]陈康,易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9(25)

[11]胡英芹.农村职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5)

[12]陆晓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15)

第12篇

由生存到生活,是残疾人人生质的飞跃,而帮助残疾学生完成这一飞跃,则是和谐社会发展赋予特殊教育的光荣使命。残疾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真正获得自尊、自信和自强,才能真正的享受生活。残疾人的职场和健全人的职场没有本质的区别,尽管有扶持政策,但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依旧存在。残疾学生在就业后需要的一定是较高的参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这是残疾人顺利就业、持续就业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特教学校中开展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为开展“生活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其主要表现是:

1.办学模式灵活。教育部门对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虽然也有学制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与普教的职业教育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弹性。为了让残疾学生更好的完成职业教育,适当的延长残疾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或在职教阶段之前让残疾学生适当的接触职教内容是完全必要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延长,无疑给残疾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自我完善的平台,使他们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可以接受到更高、更系统的教育。而职教学习时间的延伸,又为完成“生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于较早的接触了职业教育和由此产生的与社会的联系,残疾学生更易掌握专业技能,并牢固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的可挖掘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就为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开放办学成为了可能。许多热心人士都愿意为残疾学生奉献爱心,他们走进特教学校,带来了专业技能、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这不仅提高了特教学校职教的教学水平,丰富了职教的教学内容,而且拓展了残疾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残疾学生的封闭、孤立的问题。

当然,要搞好“生活教育”也存在着许多困难。

1.认识问题。这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些特教工作者甚至是某些教育部门的领导,习惯了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的思路,而对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发展趋向缺乏了解,从而对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不够重视,对这一模式下教学的科学、客观规律缺乏理解,从而妨碍了这一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2.资源有待挖掘。特教学校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是随着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不断添置发展起来的,存在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资源的积累和使用都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这就造成了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开发的局面。

3.经费不足。建立和发展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需要有经费保障。尽管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但无论在添置专业设备、进行师资培训还是开展社会活动等方面,资金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投入不足限制了教师水平、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工作扩展的深度和广度。

4.师资问题突出。建立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但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整体素质与这一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成为影响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一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比例偏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急需既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又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教师。二是教师补充困难。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编制紧张、教师福利待遇普遍偏低,造成对“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安排困难。三是教师培训机制滞后,无法满足教师知识更新的需求。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努力创新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按照“生活教育”模式,搞好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我们认为,对策主要有:

1.建立高效率的工作机制。首先要有专业化的领导机构,安排工作、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使各个工作环节成为一个运作顺畅的整体。再要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使它们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围绕同一目标,有序的进行工作。

2.挖掘教育资源,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从教学效果上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方位教育是最佳结构。但是,残疾学生往往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校、残疾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争取全社会在经费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支持,是长期的努力方向。同时,学校对残疾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要发挥影响和教育作用,为残疾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