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22:5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下数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七年级(1)、(2)班 任课教师:李镇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善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的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
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用心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同志,用心协调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的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仔细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基础;举一反三;注重讨论;注重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85-01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教学中实践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一、理清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二、力争解决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建议: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我建议:“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三、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我建议: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加强训练才是解决问题和建立数学基础的很好办法。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因此,通过上述办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七年级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并营造和能建立好七年级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 学习方法 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对怎样学好数学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所措。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学习”出发,谈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法的指导。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仍受过去教学观的制约和影响,对教师教学只强调要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而很少去研究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忽视了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更谈不上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了。实践证明:如果忽视了“学”,那么“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浅,且多以教师的教为主,然而,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直观发展到抽象,从具体文字发展到抽象符号等,这就要求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所变化。又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并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八年级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的指导,做到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
1.1预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由于刚踏进中学的校门,绝大多数都不懂预习,也不知道预习的作用,老师叫他们预习则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这样的预习根本就达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①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②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课堂前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只有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课堂学习这一环节达到完美的境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所以做题时常常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通过回忆,熟悉所学内容,列出相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技巧与方法。这样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
2.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比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或者可请其他同学介绍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体会、经验等。
2.3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会学习、学习好,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总揽全局,各个突破
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①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②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③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④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中小学数学系统知识衔接
1.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几何证明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加强学法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可以采用每节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鸭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边听边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去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练、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1. 摸清底子,搞好衔接
要搞好衔接,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毕业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然后进行摸底测试,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查漏补缺.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集中在开学初用一至两个星期复习.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开始几周不妨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讲解详尽、细致、清楚些,尽量使用直观教学.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适应阶段,以便过渡到采用中学教学方法教学. 实践证明,这样做教学效果很好.
2. 明确目标,主动适应
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应该把中学数学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告诉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主动地适应要求. 中小学数学的内容不同,教学目的的要求也不同,中学数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对于许多的概念、定义、结论、规律将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抽象出来,而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 这就要求七年级新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逐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很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3. 培养兴趣,因势利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只有让学生在探索、创新中获得成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而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转化. 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它.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以实例说明生活离不开数学. 还可以出一些趣味题让学生解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搞数学游戏、举行速算竞赛等,并结合教学内容告诉学生数学的发展,使得原来繁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作为一个初中启蒙老师,一开始就应以科学、轻松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学习兴趣,从而会主动、自觉的学习数学. 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更有必要.
4. 教给方法,精心指导
进入中学后,由于科目的增多,加之要求又比原来高了,因此,学生往往出现盲目性,从而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 因此,作为七年级启蒙教师,除了做到上述几点外,还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学习.
(1)要求学生要熟悉和掌握任课老师的教授方法. 只有熟悉老师的讲授方法,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作为教师,则可以把自己用的授课方法告诉学生,尽快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 (2)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深究编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个例题,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假如把这个例题的条件改一下将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追索结论、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逆向使用行不行. 以此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举一反三、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3)引导学生深究解题的依据,如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的依据,并引导学生比较、联想,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盲目性,少犯错误,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在小学,学生一般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但七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概念,有很多概念需要学生理解记忆. 由此,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弥补听课的不足,而且可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指导学生抽象、概括数学概念. 在小学,学生习惯于老师概括、总结,而自己只是机械地模仿和记忆. 因此,七年级数学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当然在指导时,必须指出明确的方向,否则将收效不大. 如在引导学生概括同类项的定义时,要指明方向,否则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5. 分散难点,反复练习
七年级新生好动、回答问题的热情很高,喜欢上黑板板演,为适应学生这一特点,老师授课时间不宜过长,应精讲,着重讲清一两道例题,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活跃课堂,同时还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从而能及时补救. 对于确实难以掌握的内容,不一定硬要在一节课内要求每名学生都掌握,可以将难点分散,在一段时间内经常复习,且每天出一两道题给学生练习. 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又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从而培养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展示过程,培养能力
现在八年级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升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地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地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地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的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地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得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地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
我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
1.阅读引言
(1)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2)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3)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阅读概念
(1)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2)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3)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定理
(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申。
4.阅读公式
(1)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2)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3)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阅读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1)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2)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3)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探求新的解题途径。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
三、听课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学生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实际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其中也隐含着思想方法。
在听课时,一方面要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课后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四、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要做到这几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五、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学生总是习惯于依赖教师。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以给出一些复结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的知识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解题方法。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教师总结要达到精炼和升华知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
1.讲授式。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时安排几次课向学生介绍学习中学数学的方法,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作为七年级新生数学课的入学教育。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记课堂笔记内容等。
2.交流式。让学生互相交谈,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的方法、体会和经验。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词:激发 数学 学习兴趣
一、 充分把握好七年级初始阶段的数学教学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进入初中后,第一次翻开中学的数学课本,大部分学生们还是感到新鲜和好奇的,从心底里想着要学好初中的数学,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所以,教师要在刚入学的阶段做好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害怕面对困难的消极心理,注重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始终围绕着数学的学习。如在第一章的学习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讲解和练习,而是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进行敞开心扉的自由讨论,讨论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一些看法:你觉得数学难学吗?小学数学没有学好,进入初中你能补上来吗?数学是不是很有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放松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紧张感,进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 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趣
七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所以,大部分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新的数学教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要学生学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刚开始上课时我会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学习“七巧板”一节时,我首先把课前就准备好的一些由七巧板组合出来的一些颜色、形状各异的优美图案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并且回答: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在班内讨论回答并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自己的创作,拼出他们所喜欢的优美图形。这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数学知识放在了适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根据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喜欢观察和模仿的心理特点,新教材还安排了很多动手实践性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把班内的同学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请其中的一个组来帮助我准备教具或者进行演示和操作。这样的体验会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上课时语言要精炼,语调要得当,板书设计要合理优美,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教法,渗透学法。在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有一些“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我从兴趣教学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的良好习惯
很多学生习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一看到计算题,低下头就开始算,而不注意题目要求,这是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容易犯的错误。到了初中,教师要在一开始就注意纠正学生的这一不良习惯,要让学生从读题开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与表示”一节时,让学生阅读书上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学到相关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适时表扬在阅读过程别认真或者进步很大的学生,使其有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讨论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有难度的问题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能够理完全解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或者需要分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积极探讨,使他们逐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学生对于图形和实践操作的观察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的观察缺乏目的性,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观察也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从而养成自觉主动认真观察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及时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六班数学,共有学生50多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尤其普班学生的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家庭成长环境等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这班学生的数学老师,既要正视现实,又要让素质较高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较差的学生得到长足的进步,是我本学期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通过实际的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理解整式中字母,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整式表示。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之二。
三、具体措施
1.教学理念——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究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日常教学——认真做好个人日常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阵地。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记录好教学反思笔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体验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与同事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取人长,补己短,共同进步。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1)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布置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在教学过程中。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差生,掌握一些关键知识,为他们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扭转他们的厌学现象,利用空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重点关注好中间的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摘 要:通过数学读书笔记写作,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质疑、探索等,从而加强数学“双基”的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数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应用,如果将读书笔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会加强数学“双基”的巩固和提高,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数学读书笔记具体写些什么内容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练习。
一、总结性写作
当你学完一节或一章后,可以把这一节或一章学到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特别是在一章学习结束后,详细地写一个总结性读书笔记,是对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归纳概括能力;也可以总结自己的自学方法、合作学习收获、老师引导启迪等;还可以总结归纳出那类题型的计算方法技巧,某个概念如何理解运用等等。如,七年级某学生在学习相反数一节后,其中这样写道:“……‘互为’二字让我费了多少年的功夫,今天同学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上午老师讲的时候,老师举互为倒数的例子说明互为相反数的意思,其实,我在小学里学习互为倒数时根本就没有弄明白,当然难理解互为相反数呢。在做习题时,我问了同桌,他说:‘你是我的同桌,我也是你的同桌,这就是‘互为’嘛。’这使我茅塞顿开……”
二、困惑性写作
学生在一节或一章的学习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困惑,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得到解决,学生可以把一些典型的困惑写出来。困惑如果解决了,是如何解决的,如果没有解决,又是什么原因呢。比如,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我今天碰到这样一道要求简便运算题:25×378-780×2,我看了很久,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性,我问了旁边的同学,不屑一顾地丢给我一句话:就用乘法分配律做。我看了很久就没有发现有一个相同的因数,怎么用乘法分配律呢?我怕别人笑我笨,不好继续详问就直接计算了。”
三、探索性写作
在这一节或一章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比如,你发现了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或者做什么习题更方便简洁,或解题方法有多种,或者探究出什么样的规律,或者你发现了那些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等,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勇于去创新。如,七年级一位学生学习七年级教材上3.1节后,她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数学真有趣,有时它好像在跟你做游戏,当你掌握了它的游戏规则时,你会发现它的无穷奥秘。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推出了(a+b)2=a2+2ab+b2,我不知是哪根神经把我引入到想(a-b)2=?最初我也想借图来找答案,但怎么也绘不出类似的图,后来我想到前面学的减法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于是我把(a-b)2转换成[a+(-b)]2就迎刃而解,直接得出(a-b)2=a2-2ab+b2,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把旁边的同学吓了一跳,不知所云。”
通过写数学读书笔记,可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运用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概括、创新的能力,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教师从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建全小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数学 生动活泼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学好七年级数学科目要做到总结、整理知识点,以及活学活用。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4.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5.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6.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方法一、主动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主动性,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主动思考
很多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听,不能主动思考,这样遇到实际问题时,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听课过程中不思考惹的祸。除了我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定义,这样解题的好处是什么,这样主动去想,不仅能让我们更加认真的听课,也能激发对某些知识的兴趣,更有助于学习。靠着老师的引导,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善于总结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数学解题不要局限于本题,而要做到举一反三、多思多想,解答完一个题目,要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加简便的方法,这样能够帮助大家拓宽思路,这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选择。
五、必须要有错题本
说到错题本不少同学都觉的自己的记忆力好,不需要错题本就能记住,这是一种“错觉”,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等到题目增多,学习内容加深,这时就会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因此,错题本能够随时记录自己的知识短板,帮助强化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有很多学霸都是因为积极使用了错题本,而考取了高分。
六、“1×5”学习法
“1×5”学习法,就是做一道题,要从五个方面思考,这点可以结合前面说到的“总结规律”“拓展思路”。五个方面分别为: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
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buy
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学习习惯的培养最难的就是最初的一个月,这就像火箭升空一样,最难的就是点火起飞阶段,所以,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非常的轻松。
七、独立完成作业
现在很多学生用一些APP来帮助写作业,找个照片就有答案,或者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为了图快、求速度,如果经常这样会养成不良的审题习惯,容易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还有一种是为了图方便,这会导致同学们养成“怕麻烦”的心理,一旦题目有些难度,自己就开始心烦意乱,思路模糊,因此,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应试技巧1.读的方法。
同学们往往不善于读数学书,在读的过程中,易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那么如何有效地读数学书呢?平时应做到:
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并能粗略掌握本章节知识的概貌,重、难点;
二是细读。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领会其实质及其因果关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求教);
三是研读。要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讨书本知识安排意图,并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读书,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使得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2.听的方法。
“听”是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识,而初中同学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果下降。因此应在听课程时注意做到: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
(3)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预习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的知识点);
(4)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5)做好课后小结。
3.思考的方法。
“思”指同学的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于思考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中,思维狭窄。因此在学习中要做到:
(1)敢于思考、勤于思考、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在看书、听讲、练习时要多思考;
(2)善于思考。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知识的重点进行思考;
(3)反思。要善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问的方法。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不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应掌握问问题的一些方法,主要有:
(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
(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
(3)类比提问法。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
(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此外,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记笔记的方法。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笔记可记,有记笔记的学生也是记得不够合理。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都记下来,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学生作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听”,“思”中有选择地记录;
(2)记学习内容的要点,记自己有疑问的疑点,记书中没有的知识及教师补充的知识点;
(3)记解题思路、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