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

时间:2022-03-03 17:3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景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景观

第1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低碳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社会低碳发展理念提出并被广泛接受,如何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共同追求。生态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净化以及城市发展品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城市将生态景观设计作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且已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宏观层面,生态景观是城市建筑与规划景观的统一整体,而从细观层面,生态景观包含植物层次结构的规划,植物与环境的协调设计以及植物颜色等的搭配协调等。因此在进行有效的生态景观设计时,必须根据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开展工作,从而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优化。

2 传统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伴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自然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景观生态规划决策的做出需要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第二,景观生态规划是在全面和综合分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下对景观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从生态景观学层面分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的将景观设计融入到整体环境设计中。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已经逐渐从实际的景观融合转化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因此,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应当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而这种设计原则的意义更多的应当是从人与自然两个层面出发。

3 生态景观的设计创新原则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及出发点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当然设计的原则还是要建立在传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但是,它所突出的是生态与景观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共同的融合。

3.1 和谐性原则

随着国家“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提出,和谐一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并且对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产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和谐性原则。具体而言,生态景观在结构及内容的规划构架层面,不能局限于景观设计本身,而更应该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发展的需要等层面进行设计。生态景观的和谐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从设计应用层次分析,和谐性原则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主旋律。例如,东营市广利河东段生态自然区景观概念设计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将生态景观设计完全的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形成了和谐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局面。

3.2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与生态景观设计传统原则中的综合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它是建立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将生态景观有效的融合到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中,使之形成统一有效的整体。具体而言,在景观设计时,要将多种原则综合考虑,景观搭配有效的融合到居民小区建设、城市规划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娱乐场所中,使得生态景观从形式以及内容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元素。

3.3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也是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原则是摒弃了景观本身的植物、景物等组成部分,而是将生态景观中的各个元素与城市中的建筑、产业、人文思想、物种等各个元素重新搭配,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结构多样性的规划系统。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这种多样性原则主要包括文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多样性、建筑多样性、交通多样性、选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内容。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内容,使得景观设计形成有效的多层次、多目标群的结构。国外很多城市,如巴黎、纽约等一些郊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利用物种及建筑的多样性形成一定区域的生态农田庄园,非常适合居民生活。这种方式当前在我国武汉、北京等地区已经被采用,利用当地的优良自然资源,形成多样性的生态设计结构,能够更好的达到生态景观设计的效果。

3.4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居民的健康安全生活出发,保证生态景观的设计安全性。从具体出发,安全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是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型材料,景观设计一定要选择安全性的材料,特别注意例如有害气体挥发性等材料的选择;第二,景观规划的安全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生态景观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不能影响正常的交通,侵占人们生活的必要场所等;第三,生态景观设计的心理安全性。生态景观设计安全性原则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上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态景观设计作品。

3.5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当前低碳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态景观设计时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一原则与生态景观设计传统的理念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以来的根本性问题。具体而言,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在生态景观设计能够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生态景观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展开。第一,自然优先原则。要保证可持续性的目标,必须要合理利用原有的自然基本条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态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整体设计的成本;第二,材料的合理利用。在景观设计中,选择的材料必须是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从而减少材料的一次性使用浪费,形成了有效的循环利用模式;第三,选择节能技术。当前很多先进的技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为社会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当选择有效的技能技术,例如太阳能、风能的收集利用等,从循环的能源利用过程中达到设计的要求。

4 结语

生态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生态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也在发生变化。文章从当前社会发展出发,重新定义了五个基本原则,能够为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顺英,张勇浅析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与乡土化[J]. 山西建筑,2009,26

[2] 金章利,刘高鹏,夏振尧. 随州绕城公路生态修复中的景观设计[J]. 中国水土保持,20098,7

第2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nny Garden” of 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campus ecological landscape garden, from the project background, design concept, design principle and design plan, to provide the theory and case basis for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same college.

关键词:高校校园;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 ecological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反应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而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单单需要技术和职业教育,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景观园(取名“欣园”)就是从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场所,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植建而成的,园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再生利用等设计理念,完成后的园区景观自然、优美,是学院景观环境的亮点。

1. 项目背景

本生态景观园(取名“欣园”)习称湿地,位于学院东部,南北长245m,东西长175m,面积为42900m2。植建前该地块中部有约为1000平方米左右的水湿地,自然生长有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东部有树龄近60年的原生态搞到柳树和多年生桧柏,西部有30余年树龄的榆树,其他地段有人工种植的白蜡、杨树、栾树、刺槐、臭椿、香花槐、五角枫、丁香、榆叶梅、水腊、忍冬等多种树种。一些野生动物山鸡、松树、刺猬、蛇类等也时常出没,这样的天然环境为植建一个自然的生态园林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建园前整个地段的建筑垃圾、炉渣、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地势高低不平,倒树、死树成片,野草一米多高,景象十分荒芜(图1,2)。

2. 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2.1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项目基础优势,打造校园自然生态景观,以其自然柔性特征“软化”校园硬质景观,为校园景观注入生气与活力的同时,为学生休闲、学习和活动提供舒适场所,生态景观园的植建要以强化自然景观特征为出发点,通过人工手段,组织与改造空间形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融,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集合,形成环境育人的氛围。

2.2设计原则

2.2.1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

在充分分析原有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及物种,通过将原有的湿地改建为人工湖,保留原来柳树原生态林地和桧柏人工林地等方式,充分利用自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及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建设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校园景观。

2.2.2 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以填埋的方式处理“欣园”原址上堆积大量的建筑垃圾,既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又可做微地形下部的基础。

2.2.3 特色小品,文化传承

校园景观作为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欣园”园林小品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与学院特色、学院文化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学院专业优势,自行创意和制作园林小品,丰富园区景观。

3. 设计方案

3.1 水体设计

“水”自古以来就被作为“孕育”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们向往亲近的地方,在生态景观园“欣园“中水体的设计不仅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更对原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欣园”水体设计的重点在于既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原址湿地环境,又能形成相对自然的人工湖景观,使之成为园区设计的亮点,施工采取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扩大面积的方法,挖建面积达到2500 m2左右,形状不规则的人工湖,并在湖中修建人工小岛,在湖面跨建拱形小桥,并通过安装人工湖注、排水系统,每年初春和初冬完成湖水的注入和排出工作,适宜季节在湖中放入观赏鱼,提高水体景观的观赏性。精心的水体景观设计使园区风景更显别致。(图3)。

3.2 植物配置设计

植物在大学景观中有重要的作用,是除了建筑以外最能体现校园景观的素材。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沈阳市花园学校”,学院的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的特色之一,“欣园”的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这一特色的充分体现。在园区整体设计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树种,并将现林木中一些病残和生长矮小树清除或集中栽植在园区的西南角,新建幼树培育区,即可起到园林绿化效果,有可为院内其他地区绿化培育新苗木。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带来的丰富景观、植物季相性带来的季节景观、植物的层次感与疏密度带来的不同空间感受,新栽植植物种类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花冠木、宿根花卉、水生花卉及草坪,使园区内从春季到夏季都可以观赏到红、黄、粉等不同颜色灿烂的花群,同时和湖面及湿地中的香蒲、荷花、芡实总体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冬季有葱绿的苍松、娇雅的白桦、金色的垂柳、嫣红的红瑞木枝条,仍可观赏到优美的大自然风光。使园区景观年年有不同、季季有变化、处处有惊喜。

3.3 园区地形及道路设计

为了使园区整体景观设计和谐自然,整个园区设计地形起伏,主路自然弯曲,道路曲径通幽。施工时利用原址建筑垃圾和挖湖土方修正整个地形,并堆砌4处微地形,并在一处微地形上建筑凉亭;院内铺设总长为700m的路面,主要由装饰混凝土和石板铺装而成,道路两侧设庭院灯12个(图4)。

整个园区除上述主体设计外,园区地面大面积铺建草坪,并栽植4个图案花坛,设置园椅32个,凉亭内设设置石桌椅一套。园区小品设计理念和制作为园区的特色之一,充分发挥学院机械、焊接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自行设计和制作了部分园区小品,但小品制作总体有些粗糙,有待完善。

4.结语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景观园的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它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原址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动物出没等问题,更是充分利用了原址生态环境优势,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敏华.浅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35):7458,7481.

[2] 李金草,张辉秀.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杭州市萧山三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25(4):59-62.

[3] 郭晖,鲜靖苹.校园景观设计浅析——以彭阳三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32-5234.

[4] 王艳莉,赵小利.现代高校外环境景观设计初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图书信息区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111729-111731.

[5] 蔡小玲,李继明.义乌工商学院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分析[J].浙江建筑,2007(3):1-3.

[6] 黄智凯,沈守云,张素娟.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的探索[J].园林花卉,2008,19(2):26-28.

第3篇

关键词:陵园 生态景观 规划与设计

1 相关概念与问题

1.1 生态陵园的定义

生态陵园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挖掘陵园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构建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殡葬环境与文明和谐的殡葬文化,形成生态良胜循环的以墓葬为主要殡葬功能的公共场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1]

1.2 相关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⑴ 传统陵园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出现活人与死人争空间、争土地资源的情况造成殡葬用地的严重不足,而且也与环境保护的现代文明相冲突。⑵选址布局混乱、随意性明显,许多陵园位于城市中重要的生态保护地段并损坏了城市景观的完整性。⑶陵区风格与景观多样凌乱,建筑建筑布置单一,较多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建设和保护,各种祭祀活动严重破坏周围环境。⑷在陵园的建设、销售、管理上表现出不完善、不健全,随意发展比较明显,环境、社会、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2陵园生态景观的营造

2.1 景观总体规划

合理的选址是规划的前提,陵园地址要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应该考虑环境卫生的问题,不能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中规定:建立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严格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铁路、公路主千线两侧等建造墓地。传统风水学中认为“坐北朝南,负阴抱阳”即陵园的最好朝向应该向南的坡地上以确保四季都可获得阳光的照射给人生机,并且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冬季又能躲避北向寒风的侵害。在地形上以山坡中间为宜,山顶种植或保留自然山林以巩固整个山体,并适当提供水源,向下能够保证排水通畅以及暴雨时的稳定,并尽量避免选择孤山或者坡度较大的地带以节约开支和破坏环境。水源充足是理想陵园选址的必要条件,清洁水源能够为陵园清洁与植物灌溉提供便利,但同时残留在骨灰中的垂金属类化合物与祭祀焚烧残留物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选址时应首先利用山顶的森林收集涵养雨水补充水源,并尽量收集净化陵园冲刷后的中水,可以结合景观水体、小湿地等净化后进行排放。土壤上以砂质土壤为宜,保证良好的排水避免对骨灰的影响,还应选择适当的乡土树种,以常绿耐贫瘠植物为主,对山体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能力。

在布局上应注意结合地形有1-2条主要的轴线作为引导,纪念性强的目的应当采取对称式布局以突出严肃规则的秩序。也可以将园区分划成各个主题的小园,各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可将各种艺术风格分布在各个主体园中以避免混乱,同时结合通过园路的串联,彼此间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道路布局上通过主干道、次干道和三级道路为主,在具体功能分区规划上应结合各部分功能确定其内部的用地结构与配套设施,使各个功能分区既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又能有机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比较全面陵园的功能分区包括入口广场区、服务区、林带隔离区、纪念区、办公管理区、墓葬区,每个陵园还可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设置或增加其它功能区。入口广场区是重要的人流集散地,应该设置合理的停车位, 广场及车位铺地以透水性铺装为主,考虑人流与车流分离并设置向来园者展示园区文化和服务信息的场所,包括园区位置,园区地形图和游览信息简介等。植物配置上以主题来营造绿化风格,如要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就选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常绿乔灌木,并适当结合休闲绿地设置小游园,给人们休憩提供场地。此外还应该结合服务区设置业务用房主要有接待室、洽淡室、休息室、公共厕所、综合服务站、展览室等,主要任务是为殡葬活动者办理业务。林带隔离区为陵园的边界线,一般都以密林或疏林的形成设立林带隔离区,以绿色屏障起到防护作用,并稳固水土,改善陵园的小气候环境,树种主要选用当地的优势树种,搭配种植一些具季节性和观赏性质的树种以丰富陵园景观。办公区应设置包括办公室、财务、后勤、保卫等工作,不对外开放,占地面积小应布局在较隐蔽的区域,周围可结合植物水景观进行围合处理。纪念区中教育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多以纪念性建筑,纪念性景墙,纪念性雕塑,纪念性石碑等为主,景观设计中应突出主题,材料选用上以地域性天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为主,也可选用废弃物艺术加工或可循环高科技再合成。空间设计上可以增加层次感,将人为聚集活动区域与安静休息、瞻仰、冥想区域结合。墓区是陵园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核心,在陵园中位置最佳,风水最好,在墓区中各个区都有独立的步道相连因地制宜,应根据墓群的风格选择适当的景观设计,目前陵园逐渐向花园靠拢,除了传统的松柏等常青树种,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木也被引种到园区中,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给人轻松、舒适、绿色的小环境缅怀亲人。植物景观设计上首先要做到主题明确,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其次是乡土化原则,墓园的植物选择以本土树种为主,本土植被具有适应本地气候,易于成活,适应性强,耐贫痔等优点。再次是多样性原则,陵园的定位是城市现代陵园,应当通过完善生态多样性的途径来解决景观多样性的问题,尤其是利用植物多样性来丰富陵园景观。同时最后应具有可识别性原则,陵园内有不同大小规格的墓地,不同墓地景观个性应当不同并且结构与功能也应结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可通过乔木、花灌草等特色天然植物的景观特性来完成其易于识别的特性,有的应选择宗教植物。

3 结语

关于陵园景观规划应当以生态为先,在规划上注重阳光、风、水等因素的最佳,如利用地形与植物多进行雨水收集、净化与景观利用,并且文化上多结合宗教、传统、风水为一体,使陵园拥有艺术性、包容性、生态性于一体。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构建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进行了激烈争斗之后的结果,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逐步得到解决,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热、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历程,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应运而生。在很多西方国家,景观建设随着环境变迁成为社会和政治重要关注点。在政府带领下,大规模整治与改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区的开发也在生态人文的指导下谨慎开展。更有一些现代化厂房、水塔、码头等构筑物和设施,经处理成为新的城市景观。同样,中国城市也顺着这条和谐之路逐步前行。在这条尚待摸索的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片面追求“轴线”就是众多问题之一。那么究竟怎样进行轴线的构建才是合理的呢?下文中笔者将从生态景观轴线的研究出发,就如何进行城市景观的轴线建构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生态景观轴线研究

1、尊重自然、地方环境

现代景观研究以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已经越来越注重生态效益。但是,仅仅有生态观念还是不够的,在现代的景观生态研究的相关中,还要加入环境伦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现,是一门尊重自然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

“当人类的行为还触碰不到法律的底线是,道德和伦理的作用会显得尤为的突出。环境伦理学不是抽象的理论探讨,而是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它来源于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思考,目的是为环境保护实践提供道德的理论支撑。它以人类与大自然的高度统一性作为出发点,要求人们认清在自然界的位置,认清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明确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人类在寻求摆脱环境危机过程中的理性思考的结果。”

具体到景观轴线的研究时,我们也应该将尊重自然作为研究的初始层面。

在现有的生态景观轴线中,大部分的景观轴线是依托于现有的自然资源——河流、山脉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充分考虑自然的权利并合理利用其中存在的自然价值。

2、典型景观保护,维护多样性

景观要素是生态景观轴线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生态景观轴线的构建研究中,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更为关注景观要素的相关问题。

研究景观轴线,需要对范围内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这不可避免的就接触到景观多样性这一概念。

景观多样性指的是由不同类型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景观多样性包括几个方面:

(1)景观类型多样性

指不同景观类型如农田、森林、草地等的数目及他们所占面积的比例。

(2)景观斑块多样性

指景观中斑块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景观格局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的研究可作为认识和研究在比物种、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更大尺度上运作的生态过程的框架;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合适尺度。

人类活动改变着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将自然和半自然景观转变成人工管理的农田及工业化的城市区,这就意味着自然种群必然受到农业、工业及城市废弃物的影响,还将受到资源开发的影响。因此,不仅要研究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有研究生境和栖息地的多样性,研究景观的多样性及其结构的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景观多样性对物种迁移、能量交换、生产力水平、物种分布、扩散和动物觅食的影响。

在景观轴线的研究范围内中,景观多样性研究主要在景观评价与设计方面产生重要的作用。而实际上景观多样性的研究在土地利用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3、周边景观融合

就如上文中所说,景观轴线所联系的景观要素不仅局限于一种类型,大部分是各类要素的综合体。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将各要素进行整合。在众多的景观类型中,与生态景观较为亲近的是历史文化景观。

自然生态景观主要体现于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而历史人文景观可以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底蕴,只有当二者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景观、人文、生态等多个系统的整合。我们应该采取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的策略,通过建立健全不同层次、不同格局的生态系统,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及景观多样性,并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并赋之于生态景观之中,从而使规划区内生态、景观、人文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以及各系统之间才可达到互动整合。

4、系统辩证的思考

将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应用于我们的景观轴线研究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深入:

(1)加强相同生态景观联系。

(2)探寻不同生态景观内在联系。

三、城市景观轴线构建思考

城市景观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城市的景观轴线也应当是复杂多变的。但从本质上来说,城市景观轴线不外乎景观构成要素,联系廊道等几个方面。

1、城市景观轴线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要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自然的生态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如果想要形成或者建设独树一帜的的城市景观,那么就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和整合,并且结合“相地之术”——风水,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以及井然有序的空间形态。

2、联系廊道

在城市中的联系廊道最重要、最具有科学意义的作用在于防止或减弱景观破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以与岛屿生物地理学和复合种群理论相关的连接度效益为基础的。连接度的提高可以使各分散景观的孤立程度减小。这是获得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景观的重要条件。在城市中联系系廊道有几种形式:原有的河流小溪山脊、铁轨、运河、风景道、线状或带状的城市公园等。

充分发挥联系廊道的连接作用是构建可持续景观轴线的基础。

3、城市景观轴线的确定

城市中的景观轴线在数量和主次上并没有严格的划定。一条主轴线,或者是两条主轴线,配合几条次要的轴线。

通过对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和整合,加以廊道的联系。城市的景观轴线便自然地建立起来。

4、景观轴线的时间属性探究

由于很多城市景观承载了历史特性——比如历史文化景观,景观轴线也应当具有时间的属性。

现存的景观是过去进程的结果,也是将来景观形成的基础。城市的结构、空间以及历史建筑原有的形态、色彩等景观特征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生活和生产的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充满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即使是景观创新,也必然是在原有的特色中寻找其内在的有序规律及相互间的有序联系,并在将来的历史中延续,变化和发展。城市中景观轴线因为承载了构成要素的历史特性,其本身也具有了时间的属性。笔者认为,我们在景观轴线的研究中,应该对轴线的时间属性加以重视。

景观轴线的研究对于城市的景观建设与规划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的。如何能够在城市的景观建设规划中利用好景观轴线,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活动环境设计;应用;生态环保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在活动区域时常引进自然山水景观融入到活动环境设计中,实现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提升活动生态环境,迎合生态环保需求,带给人们更加舒适的环境享受。现代活动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无论是在布局手法还是景观表现手法上都应该实现和谐统一,满足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由此看来,加强生态景观在活动环境设计中应用研究尤为关键,有助于为后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要求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开始考虑如何能够在活动休闲区域中感受到更加舒适的享受,提升环境综合质量。活动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环境、交通环境和绿色景观环境。

(一)设计尊重地域环境,突出活动环境特色

在活动环境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环境特色,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尽可能的避免大挖开挖现象,破坏活动环境整体美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活动环境设计的统一共识。尊重区域环境,除了地形结构、植被和水体环境以外,还需要提高对历史民生、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等内容的重视程度[1]。

(二)人车分流满足活动区域交通设计要求

在活动设计只能够杜宇交通设计要求的考量同样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交通系统日趋完善,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节点。故此,为了有效解决机动车行驶和停放需求,活动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量交通环境的安全、宁静和自然,将安全放在首位,采用人车分流方式改善交通环境问题,营造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环境,带给人们更加深层次的享受和体验[2]。

二、活动环境设计中生态景观应用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原则

活动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景观,主要是从城市环境整体布局和生态规划布局两方面展开,其中城市环境布局中主要是针对活动区域内的方位、地址和周边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对活动区域进行规划;活动区域内生态规划布局,包括广场、道路和院落等内容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然协调原则,强调人和自然环境协调,实现景观和功能区的和谐统一。其二,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保持水土原生植被原有形态,对活动区域内的珍惜品种加强保护,突出区域内本土文化和区位优势。其三,生态化原则,活动区域内人类活动能够需要符合健康、和谐的生态思想[3]。

(二)草滩生态型活动区生态景观设计特色

首先,在夯土墙技术设计中,此项技术具备突出的物理性能和生态环保优势,在设计中需要吸收非工业化建造方式特色,模拟夯土墙原貌,回归自然,提升墙体的储热能力,可以将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墙体中,提升室内温度,减少矿产资源燃烧取暖需求。同时,在炎热夏季,建筑墙体还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保持室内凉爽,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部分活动区内,如果夯土墙结构设计较为合理,相较于传统观的木框填充墙可以节能80%。其次,空间形式多样化,遵循空间美学设计原则,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将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流主轴线可以将南北空间有机贯穿在一起,具备更强的空间序列感。利用建筑物、植物和不同材质进行园林设计,构成线性的空间格局,实现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结构。这样的空间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带给人更加舒适的环境享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于自然山水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水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在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表现出生态和现代化环境成的和谐统一,在追求美学艺术同时,还需要满足社会功能和周边生态环境设计要求,打造更为生态环保的活动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菲,徐晨欣.北方生态景观温室建筑环境设计探索[J].大家,2012,31(2):64.

[2]倪妍.水文化在水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116-117.

第6篇

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生态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美学原则,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文化和美感之中,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价值。现代的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发展的重要责任。应当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承担保护场地生态的责任,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多样绿色植物。这些绿色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再生发展平台。

2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旅游休闲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当下的“旅游热”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原来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对景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了相关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应在湿地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概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某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推进湿地生态建设,主要的目标是建设适宜居住、适宜从商、适宜学习和适宜旅游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建设以湖泊为中心进行景观设计,建设成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风景人文特色。在湿地建设中,种植着大量的植物,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些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提供氧气,补充营养水分,还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建设和发展生态景观建设中,引入湿地建设,可使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完善整个景区的生态系统,促使景区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当地湿地景区引入生态景观设计,首先要保存好湿地地貌,使其独特优美的风光得以保留,增加连贯性的经典,多采用环保材料打造桥梁、亭台,打造良好的背景环境。充分利用湿地的旅游资源,把湿地打造成一个可供旅游、观赏、休息的好地方,给游客以惬意的享受。另外,利用湿地资源可举办各项湖泊类大型赛事活动,让游客对这个城市有深刻的影响,了解生态景观,了解湿地的作用,增强湿地旅游的品牌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还给观众一个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给游客创造一个放松的休闲空间。还可以通过生态科技的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示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加深人们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3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条件

3.1突出旅游景区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每一处都有自身的特色景观,展现出这个地方的人文特点,一些生态景观的独特之处能够成为景区的卖点,吸引很多游客。因此,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景区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尽可能地结合地域的特色。通过文化和自然的互动,积累相关的生态景观设计的知识和经验,凸显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体现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从一方湿地和生态景观的设计风格,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自然条件因素也会影响生态景观的设计,湿地建设应该结合自然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带有区域性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到生态景观设计中,根据自然生态的演进程度来调整设计方案。比如,在湿地中,荷花、莲蓬、水生物、飞鸟较多,这些植物与动物有的可以食用,同时兼具观赏功能。首先要了解乡土物种的特点,乡土物种是经过植物长期的发展淘汰保留下来的,特别依赖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培育,能大大减少生态建设的投资、管理成本,促进场地环境的更新、养护,并且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在自然景观中,所创造的景观形象也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应该结合该地区的传统文化风格,例如引用当地的名人故事和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来增加文化底蕴。还要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将现代特色与传统文化特点结合起来,促使生态景观形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和谐。

3.2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

不同地区的湿地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都会长出水藻、芦苇、鱼虫、珍稀鸟类等。这些生物自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它以湿地为核心,其生物链群落作为一个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湿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湿地的建设中,还需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建设功能,尽量避免人工设计,达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同时,适当增加人工辅助自然生态的设计,比如修建喷泉,建设引水湖,不但能减少湿地每年的水分流失、保存水量,还能形成一道人文景观。可见,在景区生态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的生物,维持生态环境的原始美。如果想要改造生态环境,必须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承受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系统的调节作用。

3.3提高对湖泊、湿地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特点不同;生态系统因为所在地域的不同,其产出的物种也不同,产出能力也不同。处于优良的生态环境中,物种的产出能力自然更高,能实现湿地景区的物种丰富性,提供更为完善的生态服务。湿地不仅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生物种的产量,既有自然保护的作用,又有休闲观赏的功能,不妨多栽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从地理位置来看,很多旅游景区生存的环境都是多物种栖息的地方。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处于边缘地带的优势,采用保留、恢复、再生等方法,促进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3.4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周边环境的多样化,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观,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湿地人文景观不仅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主要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发展生物多样性,以此为重点结合湿地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物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比如,某湿地保护区内常见的水生植物多达36种,鸟类3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昆虫200种,浮游动物180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研究

河流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元素,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城市的河流经常被作为污水的排放地使用,因此,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人们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是在保证了河流以及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物技术、景观设计以及水利建设并用形成的河流景观区域。

1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现状

对于城市河流水域的开发建设,近几年我国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实际上我国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建设的效果[1]。自然的河流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但目前人们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对河流的自然需求,忽略了对河流以及河流周边动植物的保护,导致河流景观设计流于表面。我国对于河流的规划治理很大程度上没有从生态的角度上考虑,因此,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对城市的影响

2.1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积极影响

河流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良性循环的动力,因此,河流生态景观就是改良城市环境的源泉。河流沿岸有许多自然的植被,它们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提升空气的质量,而河流的流动性能使新鲜的空气流向城市的中心,形成循环流动。另外,城市河流生态景观是在城市建筑群落距离的地方建立的一片集中的林带,它能消除城市中各种声源造成的噪音,能有效的缓解城市中的噪音污染。同时,由于河流特有的生态环境,能形成鱼类、鸟类、植物包括人类共同和谐相处的环境,这在整体上能影响城市人对环境的感知,提升他们居住的环境质量。

2.2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建设影响

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其空间格局的建设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系统和格局的规划这两个方面。河流是城市的交通道路必须跨越的,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影响着跨越河流时的位置选取。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生活里居住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将河流区域形成了城市居民首先选择的地方,这种新型的格局建设将城市的河流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

2.3对城市居住人群的心理影响

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影响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能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让处于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的人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城市河流景观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公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能更和谐的相处,而贴近人们自然需求的生态景观设计,促进人们交流愿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心理健康的需求[2]。而在各个城市河流景观经常能看到许多人晨读、锻炼、相互讨论养鸟技巧等现象,就是河流生态景观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最好证明。

3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3.1景观设计的原则

3.1.1河流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原则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到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当然,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在尊重河流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拓展城市河流景观的各种生态功能,注重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使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服务质量。

3.1.2河流景观与生态的同步原则城市的发展中对于城市河流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在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其开放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的原则,结合河流生自然态系统,在保障自然为主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实现河流景观与生态同步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护河流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生态河流的课持续发展性。

3.1.3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文化和景观,因此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保留城市河流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让文化能继续传承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河流景观,并且结合河流生态的多项功能,以及自然的景观和人文的景观元素,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上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3.2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3.2.1河道的景观设计方法城市的河道一般处于城市人民居住的社区、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特俗地段的位置,这些地方建筑物集中,交通也比较密集,因此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不能过于的蜿蜒,不过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能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还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好原来废弃的河道[3]。为了满足河道泄洪的需求,对于复杂的河道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保持河流的通畅,也可适当的放弃河流的休息空间来加宽河道的宽度。在河道的底部和两边要尽量的避免硬质水泥的铺设,让其保留原有的土质能有利于河内生物的生存,还能让河流的自然渗透的水资源,弥补城市地下供水不足的情况。

3.2.2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对于河岸的景观设计,应该尊重河岸水的自然属性情况。河岸上的自然空间是河流与河滩衔接的地方,也是河流生态景观的主要地点。现代城市中关于河岸的设计多半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设计的直岸,周围的植被非常简单,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达到河岸生态景观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河岸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使用的是软式的河岸而不是用钢筋混凝的硬式河岸,这样既可以防止河水对河岸的破坏,还有利于周围生物的生长,河岸应仿造自然的河岸,边坡进行放缓,而不是做成垂直式的河岸,这样能有效增加河岸的生机。对于河岸周边的绿化,可以优先采用藤蔓式的植物,并且根据不同水位在河岸周围配备不同季节的植物,为河流的水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条件。

3.2.3河滩的景观设计方法河滩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空间,它是河道的边缘,也是城市在建设时的重要地方,为方面人们的游玩,一般会在在河滩上设计一些平台等,方便人们在河滩游玩时更接近河水。对于河滩的景观设计应该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并在周围的设计上布置一切相应的树群,让人们在即使身处城市中心也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河滩的周围的绿化建设,不仅能建设优美的绿化环境,夏天的时候能通风庇荫,冬天还能防风。当然,在河滩的设计上还要保证河流内生物的稳定生存,以及物种之间的各种生态间的关系特征,并能与自然的河流形成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这种设计既能满足河岸景观设计的优美性,还能维护河流中物种的多样性。

4结束语

河流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依靠,表现出河流的景观艺术,技术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创造出了优美绿化的社会环境,并且维持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加快了我国对于城市河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工作,为身处城市中心的人民营造了一个更健康绿化的河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宏.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2]汪娟.浅析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3]田飞.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4]苏娜;张德顺;韩永军;;城市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及其对水景观营造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第8篇

伴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环境绿化的意识越来越高。而作为备受关注的校园环境,其绿地植物的配置能表现的生态景观更是成为了当前校园环境打造的重点。校园绿地配置所表现的生态景观不仅是一个校园文明建设的体现,更是校园环境的一个缩影,是为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措施。而生态景观的打造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也是体现出校园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发展重大的核心动力。下文就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功能与特征进行分析,就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生态景观表现进行研究。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功能

1.校园绿地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于校园生态景观的关注不断深入,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目的就是为打造建立在师生校园环境需求的基础上的,符合校园特色的生态景观。而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对于生态景观的表现应从景面、视面以及景物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利用具体的手法对校园空间进行处理,使得景物能够按照风景欣赏的线路一一展现出来。校园是学生与教师生活学习的地方,绿地则是指校园内部的绿化面积最为集中的绿地空间,是表现校园生态景观的精华所在。校园绿地的作用就是调和校园建筑、注重空间组织与绿面层次,以丰富校园绿度,更好的融入生态文化。具体一点来说,校园绿地植物配置应以生态景观的理论作为指导,做到见微知著,打造一个实用、美观、经济的校园绿地生态文化氛围。

2.校园绿地的功能

校园绿地算得上是校园中师生的第二课堂,是更好的融入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绿色空间。校园绿地的设置具有统领性,起到领导校园绿地风格与氛围的作用。而校园绿地的植物配置更要与建筑、水体以及校园中的雕塑、园林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呼应,完美的体现出校园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并有良好的陶冶性情,寓教于景的作用。其次,站在总体的角度来讲,校园绿地还拥有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仅有遮阴纳凉的功能,更是美化、绿化校园环境的最佳设施。因此校园绿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除此之外,校园绿地还具有一定的行为导向与激励作用,是积极向上的导向。绿地景观中的丰富植物与优雅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能够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世界的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与探索。此外,校园绿地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对于学习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舒缓心情和缓解视觉疲劳都很有帮助。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与选择植物的基本思路

1.校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绿地的重要因素就是植物,植物配置就是体现校园生态景观最主要的因素。而要利用绿地植物配置表现出校园的生态景观,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造景的需求,对于树木、花草、藤木、常绿、落叶等植物都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校园环境的需求与学校的性质和功能。总的来说,校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注重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充分体现出校园的生态文化造景,以景观树种来强化校园文化的主题。其次,将花草树木、落叶以及常绿等植物相结合,搭配出四季植物季节替换的原则。最后,根据种类的区分,适当选择校园香化、果化等植物配置,以丰富绿地品种,还要突出校园一定的特色原则。

2.校园绿地的植物选择基本思路

就分析目前我国很多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情况来看,多数校园的绿地植物选择上,表现出广泛的现象,没有突出校园生态景观与校园文化特色等。选择适当的植物来配置绿地并表现校园生态景观,应重视起地域性的适生植物,最好能够体现地方的景观特色。比如南方的环境就应选择适应南方天气和环境的植物,这样的植物有很多,而在设计绿地时也应做到一定的物种丰富性,保证资源的种类。其次,校园绿地的植物选择还应突出植物组景的层次性,以展现校园生态丰富性为目的来设计。在这一方面,一定要讲究好上层树种的单纯、中层的耐阴性以及下层植物的耐湿性,充分保证每一种类植物的优良生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绿地时,还应关注突出校园植物的四季变化特点,以突显植物景观的物候性,表现出植物的特性。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以表现生态景观的具体方法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要将突出生态景观作为设计的目标,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生态型校园的过程中必须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校园特色和风格的需求进行科学化配置,要注重学校绿地景观在设计中的独特风格以及生态景观的情趣与品味。

1.针对校园道路的绿地植物配置

校园中的主干线就是道路,而校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必须要突出校园的区域特色,以更好的融入校园的文化因素,基于当地植物为基础,在主道路上体现出文化性特征。根据道路的名称或者区域性的文化特点来种植植物。例如,道路的名字叫做“金山路”,则可以以道路名字的基础上,种植带“金”字名称的植物。包括金钱松、金缕梅等上层植物,也可以种植如金花茶、郁金香、金鸡菊等下层开花植物,不仅如此,还可以种植名字中偏旁部首带“金”字的植物,如银叶菊、银芽柳、苏铁或者银杏等植物。目的就是体现出道路的文化性,但必须符合适生植物的基础与植物的季节性等特征。

2.针对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

首先,校园内的功能区非常多,包括校门办公楼区、图书馆区、教学主楼区以及学生公寓、体育活动区等等区域。对于办公楼区的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必须要突出学校的前景即视感,要求配制出规范大方、整体性较强的生态景观。一般们来说,校园的校门生态景观常常以景石等要素来装扮,或者喷泉石等元素,在此基础上配置一些黄素梅、苏铁等植物做点缀,景石的背后可以种植一些针葵等植物做背景,以协调景石的生硬,保证石面的美观。其次,针对图书馆等较为有文化气息的功能区绿地设置,必须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的“静”的特点。通过植物来创造意境,强调图书馆功能区的空间渗透,以景示情。与此同时,利用中庭、等设计,通过绿色植物为背景、利用山石的叠加等设计方式,来突出主题,体现出“静”的氛围,更进一步强调了图书馆功能区的意境。

而针对主教学楼区的绿地设计,需要呈现出块状的分区,因教学区的面积非常大,且空间围合度高,受到建筑的影响,绿地设计应依托于建筑来造势。通过组织适当的小片空间,再加以辅助装饰,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教学区的绿地空间时,应注重创设的文化点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减弱来突出建筑的即视感,设计出富含层次的景面。最后,针对学生公寓区等功能区的绿地设计,应特别注意建筑的空间小气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接触。此功能区的绿地设计需要尤为注意,要注意植物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与衬托,以营造出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实际上,在进行公寓区设计时,因建筑空间的限制,一般不会采取过高的植物种植,以避免形成空间小气候,或者影响学生的休息。而针对体育活动功能区,因其即视感较强,面积一般非常大,所以绿地设计最好能够达到强化景面的作用,最好起到适当的障景作用,以突出平面绿化,简单大方的特点。

3.体现校园生态景观的整体性

虽说校园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层次性,但整体来说,校园还是一个整体,各功能区的划分也只是为了体现功能区的特点,所以校园生态环境的设计应体现出校园的整体性质。因此,在绿地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充分的了解和选择,以满足校园的功能区环境绿化要求,进一步实现生态景观联系校园内各区域的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的绿地植物配置,将不同的分区串联,使得校园在景观上与功能上达到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出校园的整体性。

结语

终上所述,校园的绿地植物配置实际上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能够实现功能区的划分,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突出校园文明,更能打造舒适的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对于校园的景观建设来说非常重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的校园环境不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且对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美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 榆林市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魏梅琳. 福州大学城绿地植物景观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87-01

一、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景观规划

创建宜人的景观一般是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中心。其中宜人的景观可以理解为适合人类生存、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环境清洁程度、空间的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现在有许多的城市小区里面要求绿静美安就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各个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如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人工的环境中努力的融入大自然,增加视觉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与绿色空间体系的建设。

二、生态景观规划的现状概述(以鞍山市千山路沿线为例)

鞍山市的千山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它贯穿了整个鞍山市区,北面千山路的七号桥一直到南面的千山正门,是人们通往千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这个地段是千山风景区与鞍山城市的一段过度区域,连绵的千山山脉分布在道路两旁,在这周围还有一些矿区尾矿坝。现在的用地包括大面积的山体外,还有部分耕地、水果园等。在建设的区域用地当中,农村居住的用地所占的比例比较高,但分布的比较分散。鞍山比较有特色的是地热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温泉疗养区,温泉疗养区就分布于此,此外,在千山路的北面还有一处公墓。另外千山路的沿线区域内还有20多家工厂分散在各村附近。由于在早期的开发建设这部分区域没有列入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有效范围内,形成与一般的乡村公路相似的景观面貌。公共建筑形式落后,在路边开店的情况随处可见。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千山路的沿线公共绿地也比较较少,只有少量的乔木林和少部分的苗圃。现有的这些状况与这一区域的景观发展不相适应,与人们进入国家级的千山风景区的感受存在着很大的落差。

三、鞍山市千山路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景观的规划与分析

鞍山市千山路沿线两侧的千山余脉连绵起伏,尤其是倪家台两侧山体轮廓清晰,形态较好,山的层次也比较丰富,千山入口正门周围的千山余脉形成了一种向内的空间形态。这种深入的建设用地在山中与穿越整个区域的水系相映形成背山面水的山水景观。地热温泉资源是这一区域的特色资源,为这一区域沿线景观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因此,要对千山沿线的山水空间加以利用,以山为这一区域的景观,以水为这一区域的灵魂,要对山体和沿线的水系认真保护,并强化并补充这一区域的景观生态要素及文化内涵,合理的规划庙儿台民俗村、国际康体休闲俱乐部、夏威夷之滨,形成有特色的千山风情区域,同时结合公共绿地、防护绿地,营造自然景观与地域风情于一体的空间格局。

四、城市化进程中景观生态要素的分析与对策

(1)绿化景观的塑造。在城市景观中城市绿化景观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对净化城市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千山路沿线的绿地空间,以成片的绿色地域和大片的林地为主体,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并不仅仅是沿河一层装饰,而是层次丰富的空间系统,在这一区域形成以绿化为主体的绿色公共空间。千山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应改保持协调统一的生态景观风格。在此前提下,根据功能分区,在各个分区地段内,在形式上可以有相应的变化,使环境更好地结合各个地块的特点,丰富景观效果。

(2)绿化要素的选择。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修复技术至关重要。植物修复是指“用植物来移除、转变、固定或破坏土壤沉淀物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植物发达的根系,将有害物质吸收并转变成对空气中无害的气体挥发到大气中”。

五、水的生态景观处理

同绿化一样,水也是一种景。由于人们的亲水性决定了人们对水景的青睐。环水而居不仅能调节气温、优化空气,更能让人们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能让人们修身养性,静心去思考,智者近水就是这个道理。水的生态景观不仅具有自然特性、社会经济特性,而且尤具鲜明的美学和人文特性。在千山路沿线的景观塑造中,可以利用南沙河的河流与道路相交的景观优势,进而从形式上去设计多样的滨水道路景观。在水的生态处理方面,可以结合生态技术去解决一些水质不良问题,可以改善水体中的营养物,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城市只占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却有着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许多的人工设施,并产生破坏城市的讯多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并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城市化进程中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内容。作为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营造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都市环境,使公园环境、社区的环境、街道的环境同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健康发展。在景观设计师重塑美景的同时,真正值得人们思考的是生态与人们生活的共存。

第10篇

一、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建设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搭配,针叶与阔叶相混交,集生态与观赏于一体、色彩多变的生态景观林带,进一步优化高速沿线生态环境,提升形象品位,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攻坚试点,为展现形象增绿添彩。

二、建设标准

林带设计为每侧宽50米,其中内侧20米为景观林带,外侧30米为生态防护林带。

(一)生态景观林带。乔、灌、花、草相结合,注重层次丰富、色彩多变,在过村口、道路互通等重点路段进行微地形处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效果。树种主要选择雪松、油松、五角枫、黄栌、黄金槐、金丝柳、碧桃、合欢、松柏,海棠、紫薇、大叶女贞、迎春、连翘、月季、紫荆、木槿、丁香等适宜品种,要求全部带土球,乔木树种苗木高度2-4米,胸径3-5厘米,花灌木苗高1.5米、冠幅0.6-1.0米。

(二)生态防护林带。林带设计要多树种搭配,块状混交。树种主要选择槐树、杨树、柳树、栾树、白蜡等常见本地适生乔木树种。苗木胸径4厘米以上,品字型栽树,密度55株/亩,整地规格为60厘米х60厘米х60厘米,营造返璞归真的森林景观。

(三)确认林带地界。按照林带宽度要求,在林带外侧设置边沟或护网,与农户耕作分清地界。

三、建设任务

(一)邯大高速。生态景观林带段全长25.5公里,每侧宽50米,占地3825亩,其中内侧20米区域面积为1530亩,外侧30米区域面积为2295亩。

(二)环城高速(东南环)。生态景观林带段全长14公里,占地2100亩,其中内侧20米区域面积为840亩,外侧30米区域面积为1260亩。

四、时限要求

(一)2014年8月25日前,林业局按照本方案要求,完成景观建设规划设计、预算,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二)2014年9月30日前,各有关乡镇要完成占地清查、合同签订、补偿资金拨付及林地清理等造林前准备工作。

(三)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全部林木栽植任务。

(四)2015年5月30日前,进行竣工验收。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成立由政府县长为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协调,积极筹措资金,组织专业造林队伍,迅速推进工程建设工作。

(二)严格程序,规范管理。按照本实施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按程序报批后组织施工。工程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并聘请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工程结束后,由各造林公司进行竣工自查,报林业局备案,申请验收。由林业局组织竣工验收,确保造林整地、挖坑、苗木、栽植、管理等环节质量,确保出精品、见成效。

第11篇

关键词:沿江;城市;滨水;生态;廊道;文化

1概况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给环境、水体及交通等各方面造成威胁,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的生态问题,限制了城市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够看到多样性的景观。很多领域的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生存环境,从多角度探讨城市结构和形态发展的科学性及景观设计的合理性。生态景观应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而兴起,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滨水生态廊道能够有效改变原有的恶化的生态环境,为城市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形象,建立城市生态格局,将景观和生态等相关理论知识相融合,规划出更加美化的城市环境。

2滨水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及其效应

城市的景观设计,廊道作为整体的城市轮廓的决定着,将各种城市流连接起来,起到分割景观的作用,影响着城市整体的格局,可以将城市廊道分成两种,一种是建立在交通干线基础上的人工廊道,还有一种是建立在河流植被基础上的自然生态廊道。

2.1平面布局——滨水生态廊道效应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设计生态廊道能够吸收、降解城市内居民生活释放的各种污染物,有效缓解城市人口的密度,疏松城市交通,人们即使是生活在城市也能感受到绿色,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此,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建立绿色廊道,将自然生态廊道和人工廊道相结合,形成星状的分散式的景观,避免城区大范围、大区域的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的城市条件比较好,有很多的水源和绿地,清洁水的覆盖率也高,那么这样城市的生态规划也会较为简单,环境也会不错,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绿地率和人均面积可以说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因此,绿地和水源对城市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2.2立体布局——规划发展效应

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有平面布置之外还有例题景观布局,毕竟绿地在地面上会有高度存在,也就是绿地的立体性,在绿地面积确定的时候,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对绿地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性,可以尝试让绿地朝着垂直的方向发展,实现方体绿化,比如,同样是一公顷,林地就要比草地的生态性要好很多,效益也不错。绿化指标指的是覆盖比例和人均面积,一般用来显示投影状态,算作平面的指标。需要使用绿积量来衡量城市绿地的生态价值,看城市的绿地覆盖率的高低,这是一种立体的衡量指标。能够有效反应在特定的区域内的土地上的植被覆盖的总体的体积,体现城市的绿化程度,这种衡量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提高绿色形象。对城市进行立体生态布局,考虑到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以廊道的高大的乔木种植为主,将灌木和草地种植相结合,这种规划方式能够在城市绿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性,在我们,很多城市在进行廊道的绿色规划的时候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草地,只为了方便省事,这种单一的规划方式仅仅带来了视觉的美感,实际的生态意义并不大,不值得借鉴。

2.3城市规划发展效应

对城市进行滨水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能够将城市中原始的较为单一的绿色地块相联系,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型规划景观,提高了城市景观设计的连续性,为城市的景观整体的规划提供了秩序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绿色的环境,城市滨水生态廊道建设提高了区域规划产业的有效性,为城市中商业、旅游及房地产等的规划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3城市滨水廊道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3.1开发区和建成区的关系

很多发达国家在规划城市滨水廊道的时候,很重视对开发对象的位置的选择,大多数的选择都是考虑在已经建成的地区周边或者直接选择在建成区的内部,这样规划方式有两重益处,因为在滨水廊道开发的初始阶段,各项设施的建设比较缺乏,需要借助城市已经建成区域的相关设施,提高开发区域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一旦开发区域建成以后,已经建好的区域又可以借助新开发区域的带动作用,发展振兴。目前,我国的很多正在规划中的或者是已经开始建设的滨水廊道地区基本都是和当地已经建成区域有关联,例如,杭州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浪费,降低用地的密度,已经规划在离城区有一段距离的滨水区建设新的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新规划的绿地建设对原有的区域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重点要考虑新旧城区的联系和协调性,让两城区在建成后能够实现多方面功能的互补。

3.2陆地和水体的关系

对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和规划重在绿地,但是也要注意,所谓滨水廊道的规划其优势性就是临水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既要关注路堤的规划也要考虑到水体区域联系的设计,要在水质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水质情况的好坏对滨水廊道的规划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水体的保护不仅是开发区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在规划设计中要协调好上下游的用水和排水的关系,对于影响水质关系的用水要进行适当控制,例如,网箱淡水养鱼,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还有的旅游区域自己净化能力弱,要尽量避免水体污染。此外,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规划陆地和水体的时候要坚持共享性,公共陆地和水体要互相配合,美国夏威夷的瓦基基海滩的设计值得借鉴,几乎每个旅社承包的海滩都作为游客的共享空间,以人性化的设计为原则,我国的城市规划也可以进行借鉴,在确保规划的生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

4城市滨水生态廊道的开发目标

4.1拉动经济发展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一个项目想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环境,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靠近江河湖海的城市最先进行的就是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其中因为转变经济形式产生的问题,在以前因为靠近水源而建立的企业等特殊情况,那些建筑物就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驻地,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运输方式和工业生产方式还是依靠水力,这就相应的产生了一些土地方面的问题,土地资源贫乏,如此说来,即使在这些地区建立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项目,也对当地的发展不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有条件开发滨水地区的城市,则开发工程应和全市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滨水旅游城市,应认真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潜力,顾客对本地滨水地区各种设施的需求,最终的目标是借助滨水地区开发来促进全市旅游业的新发展。

4.2创造就业机会

对于现在的社会状况而言,就是业是每个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充分对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举个例子来说,一些公司不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不会让那些闲置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上级部门选择的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加以调查,要能让人们长期的工作下去。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商来说,利润是一切的基础,但站在人民的角度,就不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4.3创造城市面貌

对于这些地方的开发,最不拐弯抹角的方法就是对城市的基本条件进行优化,其中当然包括了很多内容,首先要对周边的水环境进行优化,当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同意一个项目入驻这里时,不能只关注他们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多大的利润,应该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不做损坏国家利益的事情,就像一些饭店餐馆之类的用餐场所,过度捕捞海里的东西就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关于现有的公共空间,开发海滨地区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的优美环境,让大家欣赏到更加优美风景,吸引更多的资源加入,大家共同发展。

5结论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生活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于环境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么一个地球,只有好好保护他的环境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下去,环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景观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维敏.广州城市廊道变化对城市景观生态的影响[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4):76-80.

[2]宗跃光.廊道效应与城市景观结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3):21-25.

[3]刘立立,刘滨谊.论以绿脉为先导的上海远期城市空间布局[J].城市规划汇刊,1996(5):27-33.

[4]肖笃宁,高峻,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6):813-820.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规划;设计与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工作是当前我国国家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建设更是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而评判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科学从微观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绿化系统营造与建筑节能的措施是否高效,从宏观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态是否平衡,是否切实落实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之,对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这一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说还是在恶化,环境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程度,生态的赤字在逐渐扩大[1]。具体表现有:沙漠化在迅速发展,水土流失的状况严重,草原的退化现象加剧,大气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废渣等垃圾的存放量过大等。城市的这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总之,当前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

2、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要点

2.1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规则,因此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态基础。城市生态建设对自然生态基础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①保护。保护是充分利用的基础,城市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一种人工生态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来维护与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生态资源的共享性[3]。

总之,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态基础来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的基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

2.2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总纲,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4]。总体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环境质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编制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指导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精心设计。

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指标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以改善人居的环境为中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使城市的载体功能和城市发展相适应。同时,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要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和环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促进城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精心的生态城市设计需要体现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风格特色。主要设计领域包括城市景观设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和城市的产业设计三个方面[5]。

①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和由建筑、园林为主的人文景观构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园林设计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两岸林带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在这些设计中融城市文化、生态环境、现代生活理念和历史传统于一体,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共享性。建筑景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设计与规划,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在做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适当布置好低层的生态建筑。总之,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最终提高城市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区设计。

要结合生态建筑的原理来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以形成由生态建筑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原则有:

( 一) 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 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 这应成为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共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 水体、 气候等自然环境, 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 遗址、 历史名胜、 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 二) 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原则, 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一定要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以及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 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小区中,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 三) 园林绿化是基础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 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 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住宅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 “园林” 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 正向大地景观, 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 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3、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的设计与构想对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作为建设的基础,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精心设计和生态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态景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雅静. 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 山西建筑,2009(02).

[2]秦马付. 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J]. 山西建筑,2009(25).

[3]张明.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