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诊断实训总结

汽车诊断实训总结

时间:2022-04-17 14:4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诊断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诊断实训总结

第1篇

1.教师要首先确定学习领域得学习目标

目前我校汽车专业课分为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在进行实训之前,学生应该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或者经济掌握一部分相应的知识,实训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可结合参与实训的学生数量合理,分配实训设备,同时只需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相应的安全教育。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小组操作,教师可知道学生变换学生承担任务的角色,以达到所有学生都获得实训操作的机会。例如汽车故障诊断综合性实训,由于实训设备价值较高,设备数目有限,因此分组人数可以适当增加。教师可以依据实训项目制定实训的内容、计划安排、时间日程,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帮助设定研讨的项目。

2.训练的目的

在此次实训中,我们只使用了两台汽车,成果展示获胜的团队首先操作,设定限定的时间,要求组中成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工角色,突出侧重,分别扮演汽车维修厂,服务站或者4S店接待员、技术总监、维修工、检验员等不同的角色。后两组扮演汽车用户或车主,提出故障现象并寻求帮助解决,解决过程中可以提出有关使用性、知识性、服务性的问题,要求予以解答。

3.训练步骤及要求

(1)学习预备知识。在实习课中,要求理论先行,只有在掌握理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训。学生先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视频资料,认识汽车的各个零件,学习拆装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训课中自主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由学生自己依据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点,准备实训所需要的工量具,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资料,制定相关学习方案,确定拆装步骤,检修方法。

(2)教师给学生分配好设备、工量具和工位,实施工位人员设备责任制。教师应该给所有学生一共提供新旧两辆汽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需的工量具,并对学生进行编号,分组,然后各就位的学生再对所在小工位的设备及工量具进行检查报告,实行接收、操作、交付责任制。

(3)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上课思路和要求。这一步骤很重要,由于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最后跟着老师的正确思路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行为导向法的实施。在没有任何示范教学的情况下,使学生利用旧的汽车,依照第一种工位分配的方式,自主通过翻阅相关资料边观察边摸索汽车故障的诊断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相应的位置记录测量数据,在拆装学习中,如果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可先记录下来,最后询问老师。

(5)当学生用旧的汽车完成练习故障诊断后,教师应该转变工位布局方式,给学生用新的汽车进行练习。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汽车设备的损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又是一次新设备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设备学习和维护责任化。学生应该保护好自己工位的设备,一旦出现设备损坏,由本工位的操作员负责。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动手维护设备的能力。

(7)成果的汇报、总结和评价。最后,老师要根据学生成果展示进行一次认知的综合总结评价。各小组在完成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导,并且资料的查阅,检测方法的确定,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自己动手完成。

4.结束语

第2篇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汽车故障一体化教学模块

在当前的汽车故障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为建立一体化的教学提供更多物力和人力上的保证,切实根据汽车故障诊断专业模块的技术要求,为实习者提供场地和相应的配套设备,从而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使得教学管理和现代社会信息化进行综合,不断提高实训教学上的效率,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有必要,可以聘请专业化维修专家组成相应的专家小组,这样就能够对汽车故障诊断分析工作提供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必须需要加强对各个不同单位专家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进行分工,详细听取专业的分析意见,从而可以更好地建立层次结构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之后才能更好地安排专业教学人员进行课程研究,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工作任务和工作行为上的分析,从而可以将分析结果普遍用于编制课程结构中去,更好地安排教材上内容。

二、加强对汽车故障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汽车维修教学改革上,可以由针对性结合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制,并且,组织相应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和教材审核小组,严格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应该要组建专业化的教研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个小组拥有专业化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学任务编写工作。在教学教材上的选择上,一定要对各个学习单位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规划,每一个学习单位必须要包括一定数量的知识或者是维修技能,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简洁明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每个技能型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好各种操作技能,不断增强学生教材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此外,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必须要合理地进行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在实际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专业工程中以及相应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教学,同时结合教学教材相应的单元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

三、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评估

现阶段,对于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及时搜集教学信息,及时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操作技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法,如可以采用程序化的技能培训,就是准备授课和教师示范,或者是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针对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同时对某些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结合项目教学法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方面,一定要切实注重有计划性地进行辅导,切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鼓励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并交给教材开发小组,这样就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除此之外,本文笔者还认为,为了能够更好地以教学实践来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必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调查,或者是调查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定期组织教材研发小组,或者是教材审核小组对相应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利于提升汽车故障诊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结合非常紧密,根据本课程特点,在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各学习情境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汽车实际故障为目标,从接车到交车的全过程,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要求,每个学习情境教学都以故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过程中学习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的相关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一)基于教材的实践课程建设

教材选用情况:选用符合本课程及各专业特点的国内优秀中职教材。如选用陈秀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材,其内容严谨、覆盖面广、且能够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一本非常好的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书,但作为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简单。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的教材相对缺乏。除开《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材外,尽量选用各车系的维修手册为辅助教材,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和汽修市场的需求,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

经过努力,我们制作了一整套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逐步投入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拆装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习题等复习资料丰富,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巩固提高

我们组织编写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习题集》,习题集题型多种多样,有简答题、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图形分析题和汽车小故障分析等题型,丰富的课后复习资料满足了学生课后复习的需要,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开放实训室,采用实训项目卡考核制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做法如下:开放实验室,加大实践考核力度,设计、整理和逐步完善《实训项目考核卡》,在学生学习期间完成所有《实训项目考核卡》内容。《实训考核卡》题目设计尽可能来源于具体车型和生产现场,做到“真题真做”,要具备对汽车各类典型故障现象的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诊断及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最后达到故障排除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所有《实训考核卡》就能真正实现与企业零距离。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采用实训项目卡考核制度,加大了实训力度,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人人动手实践,达到每名学生按考核卡要求完成所有考核项目。

(五)完善考核方式及制度

第3篇

关键词:双师型 教法 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的汽修学生技能训练,一直是教学难点。设备短缺、落后,场地不足、不规范,资金不足;实训教师不足、技能低等诸多因素,在实践教学时,可操作性很难。中职汽修专业,要上好实训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实一体的汽修实训教师

教师是课堂主导者,汽修实训教师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

汽修实训教师要既能理论讲解,又能实践操作,即为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汽修专业知识广泛,紧跟汽修发展趋势,掌握汽修专业的教学规律;了解本地区,国内外的汽修现状;熟练地使用汽修设备进行故障排除和检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2.汽修实训教师数量――师生比

汽修学生实训分组最佳为每4人一组,设备相同时,每个实训教师可指导4组学生实训。如果每个小组学生多,每个学生参与实际动手的机会少;实训教师指导的组多,会力不从心,安全隐患大。

二、完善的汽修实训场地,齐全的实训设备、工具,是上好汽修实训课的基础

学校要有设施完善的汽修实训场地,与教材基本吻合的设备,这样才能满足基本的实训教学要求。

1.场地

学校的实训场地要与汽车修配厂(4S店)的生产车间基本相同。设备的安装和配备,要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相关配套设施完备;规范配置电源、消防器材和设施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消防制度等齐全,与4S店一致。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基本熟悉了4S店的实际生产环境,厂规厂纪,走出校门能很快能融入社会的就业环境,即与社会“0”接轨。

2.设备

设备包括汽车各总成部件、检测维修设备和专用工具等。汽车整车等零部件供学生拆装检测的设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有一定的时代和技术代表性;汽保设备满足生产实际要求,安全规范。设备充足是保证小规模分组的一个先决条件。设备的技术含量要与社会基本一致或高于社会,这样学生参加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三、学生积极参与实训

实训指导教师、设施、设备是实训课的先决条件,学生才是实训课的主体。学生参与实训的态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实习效果。优美的校园环境,教师积极态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管理方式,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各种文体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组织实施实训课

汽车维修的“操作”是一种手艺,应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操作技艺;在汽车故障诊断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判断故障的逻辑思维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汽修检测设备,利用检测数据判断汽车故障的方法。

汽修实训教师根据汽修相关专业教学大纲和实施性教学计划,结合实训场地和设备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

1.准备阶段

分理论、设备工具、场地准备,学生和实训教师分组等。理论准备即实训时涉及的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实训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汽车维修的操作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抽象专业理论。设备工具即实训所需设备和工具。按照实训题目的要求,结合现有设备数量,参考实训学生数(分组数),进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应根据设备数量、实训学生人数、分组数规模等,确定场地大小和附属配套设施。

根据设备、工具、场地情况,把学生和实训教师分组。学生分组要优势互补,兼顾设备和工具的补偿。

以上准备阶段,应在实训课实施前完成,实训课不能滞后理论教学,如果滞后,会造成学生的理论学习比较茫然。

2.实施阶段

学生和教师提前进入场地,按预定分组进入各自工位,主讲教师集中讲解实训内容、目的、目标、注意事项等,然后分组实训。在全面实习前,各指导教师先演示一遍,演示过程中,注意讲解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然后开始实训。指导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实训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

实训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完成后,要总结并实施阶段目标考核;然后进行下一步,待全部项目实训结束,实训指导教师要实施全面考核,检验是否达到最初制定的目标,最后由主讲教师做全面总结。指导教师要做实训总结教研,学生要写实训报告。

在制订整体教学计划时,尽量加大实训课比例,项目的制定要尽量贴近实际修车,经学生修理过的部件基本能够在实际中使用,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其的实训热情。

五、小结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17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后续课程包括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网络信息系统等课程。由于越来越多的电控技术、网络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汽车基础电器掌握好坏程度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合格汽车修理工,现代汽车上的四大部分基本上都离不开电,同时又与机械部分相辅相成,因此在汽车修理时不可避免的要懂得电气基础,这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介绍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一般包含了基础电路、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辅助电器系统等知识章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蓄电池、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灯光仪表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和 常见故障检修; 常握几种典型汽车电器系统的布线及控制原理;具备阅读分析电路图能力。

2 目前《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近些年在高职院校中教授该课程的实际探索,以及参观多所高职院系的教学实训场地。结合学生实际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分析,得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2.1 实训条件陋

汽修专业实训室在初期建设中,往往存在实训内容不清晰、建设方案不完善、设备采购不合理等诸多问题[3]。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场地小、设备少,甚至个别学校没有实训车辆。直接造成多数学生无法进行实训,严重制约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2.2 过多讲授理论知识

因为教学实训条件的制约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过多的在讲授理论、缺少实践[2]。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汽车基础电器》教材内容主要是分类、结构、原理等理论性知识,讲授时使得学生觉得课堂乏味,也使得学生缺少职业院校的实践训练。

2.3 教师实际经验少

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讲课理论性强,实践技能不足[4]。受学校培训条件少、教学任务重以及自身等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汽修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使得在课堂上只能讲理论,制约着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

3 《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学探索

3.1 合理建设实训室

在购置设备时,建议购买3台同一型号实训汽车(例如捷达、桑塔纳),3台与实训汽车型号相同的实训台架;6套以上的汽车电路测试灯、万用表、拆装工具;各种保险丝、继电器、灯泡、开关、火花塞、点火线圈若干;发电机、起动机各6台;以及购买已经损坏电器元器件。以上所有设备都为符合实训车辆使用的电器配件,以便更好的合理使用电器件。

在建设《汽车基础电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时,要合理布局:在角落配置工具房。以中心区域做为教学区,学生课桌可以摆设成6个环形小组桌;靠墙的一侧为讲台和投影布区域。实训台架和实训车辆在教学区的三侧摆放。如图1所示。这样使得教学完马上进行实训,实训完后进行总结提升,教学实训交替进行。

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以由《汽车基础电器》课程教师来兼任。在平行班级课程安排上,建议一个班级课程进行完后再开始下一个班级课程,同时4节课程连上。这样既可以防止实训室混乱,又可以保证故障未排除完时下节课继续进行。

3.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在编写教材时,每个章节都要安排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的任务单;增加基础电器实际案例分析等。学生可分为6个小组,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可分配为3:7,理论章节讲授完,教师可通过设置相关基础电器故障要求各组进行排除。例如在电源系统章节设置蓄电池虚接故障,在灯光系统设置大灯不亮、转向灯右边亮左边不亮、起动机无法启动、车窗升降机无法升降等故障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完成课堂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充实理论知识。

3.3 提升教师水平

高职院校须支持专业教师多参加相关进修和培训,例如中德诺号师资培训班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支持专业教师到汽修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使得专业教师的得到更多是实践工作经验。

4 结束语

通过改革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根据基础电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对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进行诊断、检测和维修。通过更多的实车操作,学习故障排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丕华.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

[2]李银英.浅议高职汽修专业汽车电器课程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58-159.

[3]张宪辉.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实训设备的合理化配置研究[J].科技资讯,2015(10):181-182.

[4]张冲,赵亮,宋捷.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双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08):59-61.

[5]张克明.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第5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汽车发动机;汽车检测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专门高职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职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拆卸、安装和调整发动机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够填写工作记录单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对发动机常见的机械系统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为贯彻《意见》方针,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如下:

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本课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种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生产及专业要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专用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借助维修手册、制定汽车拆装、维修、检测作业计划。按照拆装、检修工艺顺序和技术规范,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清洗、系统和总成的总体拆缷、总成的分解与装配、检修。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环保作业规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实施检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本课程16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训80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三、课程实施过程

理论课80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重点讲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为实训课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丰富了授课所用的PPT、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部分课时将发动机实物零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主要按照六步法进行操作:

1.教师演示。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实训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在演示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2.制定计划。根据实训内容制定出每次实训课的实训计划,同时针对发动机的各机构和系统制定出实训工作单,在课前将纸质版工单发送给各位学生。

3.分组讨论。将班级人数平均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接受任务计划及实训工单,然后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操作方案。

4.实施操作。按照计划、实训指导书及实训工作单的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

5.自我评价。在每次实训之后,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次实训课程的自我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内容、方案及总结、实训所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教师评定。在实训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检测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同时还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为例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厌草.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

[2]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12).

[4]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5]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

第6篇

关键词 汽车电器 教学方法 过程

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是汽车专业主干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学生通过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的学习为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又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本课程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汽车电器维修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汽车电器常见故障,并且具备排除常见汽车电器故障的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依据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又考虑知识的递进和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制定了五大学习单元。分别是汽车电源结构与维修;启动与点火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照明装置结构与维修;仪表与警报装置结构与维修;汽车辅助电器结构与维修。每一个教学单元26学时共130学时。考虑到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又在学习单元二加入了发电机―起动机一体机技术,在学习单元三加入了智能照明技术等新知识。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依据企业维修一线人员的建议和笔者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又结合校内设备情况以故障率高的元件为先,以普及车型为重点来设立内容与技能项目。本门课的重点是汽车电器元件的结构与维修,难点是汽车电器综合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通过对内容的梳理,选择的教材应当包括配套的信息单、技能单、作业单、考核单等。这门课其它的教学资源还有PPT课件、在线课程、教学录像、题库资源、动画图片资源、维修手册与维修案例、职业标准等。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完后,首先我们就要对授课的对象――学生有一个了解,我们的学生有以下一些特点: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自律性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本门课就是基于此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笔者,选择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和实训地点一体化,这样更好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甘当指导者、 助手角色,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

在教法上综合运用分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心得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里着重说一下竞赛教学法,在笔者多年的企业工作中,体会到一名好的企业员工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呢?笔者是通过这种竞赛教学法来实现的,首先是组与组的竞赛主要是各组选出一名同学与其他组选出的同学比赛老师教授的内容,然后由老师和小组同学共同找出薄弱环节,教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把知识真正弄懂弄通弄会。人与人的竞赛法,主要是老师通过在实践中设置一个有难度的故障,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已经比较透彻和熟练,可以对其在技能考核中给予加分等奖励。通过竞赛教学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和竞争意识。

在学法上要求学生要博览群书,要反复练习,要交流沟通。博览群书就是一个相关的教学内容,要看3本以上的书,每一本书作者的重点都有侧重,希望学生能博百家之长,掌握更多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反复练习就是要多动手,技能不是看会的,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每天要给学生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到实训室练习技能; 交流沟通就是要常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更有动力。

教学过程是整门课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只有通过教学过程将这些教法与学法实施出来。首先通过情景引入,激发认知冲突;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情景,一辆捷达轿车早晨无法启动,由同学扮演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教师将同学们排除故障的方法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让同学自己找出合理的方法,那些不合理的方法,最终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思考中完成他的学习过程。接下来通过实践,巩固知识。利用实验台的练习、实车的故障诊断、试验仪器的试验、零部件的拆装等实物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学会总结,取长补短,总结要能讲出来能写出来,能讲出来让别人听懂,能写出来让别人看懂,这是层次上的提升是知识的内化;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缺点,然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

最后评价方法,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反映我们的教学成果,来检验我们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

笔者的评价方法是通过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三个方面体现的。理论考核,在课程的最后进行一次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考核,除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外,还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学生操作过程中零件摆放是否整齐、合理,操作完毕工具是否随处乱放,学生在考核当中是否用礼貌用语等,都作为考核标准以相应的分数计入实践考核中。过程考核主要看同学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考核情况,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3-02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而设置。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运用仪器设备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性能检测等专业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较大。

(二)教学内容有待优化。一方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对新技术的跟进和吸收;另一方面,课程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存在,偏重于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没有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需要整合,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不够突出。

(三)教学条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实训教学场地不足、实训教学设备配置不尽合理、教学团队建设不到位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当前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以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展开,缺乏对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的研究和借鉴,也缺少对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佳。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进

(一)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调研,确定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的常见工作任务,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归纳总结,确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电控系统各元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和特性;了解常用的检测诊断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知道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检测诊断方法。

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能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制定维修计划;能熟练使用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修复;能对维修后的发动机进行技术检验。

(2)方法能力。能利用各种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并合理使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总结规律的归纳总结能力;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3、素质目标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处理生产废料。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大纲的确立

1、以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设置课程内容

为使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强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方法。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确定本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和开发。课程内容充分融入国家标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维修手册,强化了检修操作技能训练,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是对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化加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和21个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学习单元的任务工作量分配课时。每个学习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载体,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展开技能操作。

3、遵循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在设计了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之后,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与难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零部件到系统”的规则,序化教学内容,对学习情境排序。

(三)教学条件建设

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建设。如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激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提升“双师素质”。

建设专用实训室,实训实空间结构模拟真实工作现场的职业工作情境。实训室配置教学整车、试验台架、举升设备、故障诊断仪、尾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和专用工具。在实训室中设置教学区、讨论区和操作训练区,融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于一体。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带队,企业配备兼职指导教师共同授课,实行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可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的整体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形象思维较弱,基础知识储备不够扎实,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好奇。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参与度高、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甚至学习目标定位的差异较大。因此,在授课中需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就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考虑使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研究;措施;实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质上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汽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汽车专业必学的基础性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

在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汽车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这六门汽车专业的课程之中都包含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每种课程之中关于这个版块又不是十分的详细,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就是将这六门课程之中关于发动机的知识统一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这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如: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检修和故障诊断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独自完成汽车发动机的装配、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对于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就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之中,笔者选择了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来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让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能因此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由于这门课程是讲其它的课程中关于汽车发动机内容的部分进行组合的,因此在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教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将讲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配套教材。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按照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然后熟悉汽车发动机之中的各零部件、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检测方法,构建了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等章节内容,并在每个章节之中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编写: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思考训练。在新教材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将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同时也避免各课程教学之间的重复。第二,采用模块化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发动机各个部分各个系统进行规划和划分,每个大的系统为一个模块,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在每个部分都有着技能训练部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原教材中较为落后的一些教学内容删除,并补充进入当前的一些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如电子控制等。同时在选择车型时,选择一些常见的车型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材成功改革之后,为提升改革的效果,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为此对新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之中插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素材,让学生在跟随教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媒体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更加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形式、考核的方式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规范实训技能考核

为更好的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具体操作如下: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充分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应当做到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其次在教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不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实训的场地上,边讲解边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以项目任务引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项目完成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当学生在项目结束之后,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第三,充分发挥“双师”作用。如果是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指导老师来完成,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教学时,则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让教师具有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充分利用当前的仿真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这些模拟软件模拟现实中的实际故障,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掌握相关故障的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操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第三,采用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实训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应当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训技能成绩两个部分,然后再将这两个部分的成绩统一结合起来进行评定,得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考核成绩。然后再将这个考核成绩与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得出最终的总成绩。其中在理论考核成绩上面既可以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利用试卷答题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课堂答辩的方式。在实训成绩考核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该课程理论实践试题库

对于所建立的理论实践试题库应当具有全面的特点,试题库中包含教材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对于其中的每个章节都设置有单独的考核题目,并将考核题分为多种形式,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当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时,可以直接从该试题库中提取相应的试题,具有快速高校的特点。而对于实训考核的试题则主要是采用日常教学中的项目作为考试试题。

(五)结合实际岗位开展考核

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在学校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之中应当与实际岗位相结合来展开考核。在理论知识教导方面将高级汽车维修工的的岗位知识要求作为学习基本,将汽车维修技师的岗位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的内容都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汽车维修技师和高级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部分内容为准,使得考核的最终成绩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

(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上来看,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录像、视频资料等进行教学。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理论教学的效率。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训教学上来看,利用先进的仿真实训系统,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

(七)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是一个计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之中也应当将这些技术充分的应用进来。如:使用中锐教育集团搭建的OTO云课堂,上传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资料到网站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上网收索观看。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视频、微课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移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探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的效率。

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策略,使得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促进课程的建设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不断改革,推动了其它课程的改革与完善,让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成功改革,也为其它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二)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使得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都标出明显的进步,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维修拆装都能够从容的应付。

六、课程改革的特色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际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为此在本次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其中所谓的三个转变指的是课程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转变,教学场所转变以及教学的角色转变。所谓的三种氛围指的是合作氛围、学习氛围以及和谐氛围;三个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经过这“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学生面对今后的职业岗位。

七、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让该课程的教学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与社会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8-50.

[2]王凤军,李效春,王甲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01:31-35.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2:50-52.

[4]崔树平,张亚军,崔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5-27.

[5]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0-73.

[6]吴东平,吕青.基于CDIO理念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5,19:226.

[7]王洪章,常青."全程六步法做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改革案例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9-65+80.

[8]卢勇.探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18:14.

第9篇

【关键词】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

一、引言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是轿车的心脏。各大汽车制造厂家都致力于发动机新技术的研发,电控系统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我国要求在2001年后生产的轿车,全部配置电喷系统,因此,掌握电喷系统维修技术是每个汽车维修技工必备的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培养的人才应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开设课程应紧跟企业的要求。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构建于发动机构造、电工电子基础、汽车传感器等课程的基础上,讲述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诊断、检测仪器进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的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把学生引导向工作体系,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映工作对象、内容及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现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原则。

1.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教学内容具体化和有形化,采用相应的教学情境,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进行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这就是职业性。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获得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在协作的团队中,与人沟通、合作交往,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过程的工作任务模拟于企业的工作过程,学生要获得真正的职业技能,必须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与学校的学习过程有机融合,这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三、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1.典型工作任务的形成

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是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由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汽车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最后得出发动机电控系统5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是维修工作常遇到的故障,每个任务都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它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融入在内,任务的设置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

2.学习单元的实施

在选定工作任务后,将任务拆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由七要素构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学生手册、维修资料、任务工单。

教学设计是教师采用教学“六步法”进行整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

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需要所作的必要理论知识内确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

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的录像。

演示录像是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任务实操演示,以供学生学习使用。

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和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维修资料是和实训任务相关的车辆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

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实训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学生在实训中过程中的核心文件。主要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学习单元的教学过程需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5-7人,组内选出1个组长,组长负责协调教学各环节,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教学六步法中,起领导者作用,能带领组员完成学习任务。

四、引入高职技能竞赛模式到课程教学中,以赛促教

高职技能竞赛在展示院校学生风采、宣传办学成果、引导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2年,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己经举办了三届,其中汽车类项目有: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技能竞赛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其由维修企业技术总监、教育专家参照教学标准反复修订而成;竞赛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引导学校革新课程内容,因此,参赛的队伍逐年增加,竞赛水平也越来越高。

汽车技能竞赛中与发动机电控系统相关的内容是:丰田卡罗拉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分析与排除。重点在于:考察参赛队的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排除及逻辑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过程中,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保证正确的仪器连接、操作步骤合理、故障点确认准确;用时大约为30分钟,排除两个故障点。

从以上竞赛要求中,可以看出:

选手应熟练掌握卡罗拉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检测发动机故障,完整记录相关故障码、数据流,准确分析、确认故障点。三个选手应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逻辑思维清晰,心理素质过硬,应对自如。

1.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5个典型工作任务后,对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己有了一定的基础。现把学生分成4人为一小组,教师将小组长集中训练,让组长胜任企业技术总监的角色,技术总监应熟悉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能设置合适的故障点,对组员进行技术问题的提问。经过训练、考核后,组长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充当技术总监。现在我们设置一个逆向思维方式,让组长设置故障点,教师来进行故障排除,但教师不一定要亲自动手排故,只是需要逻辑分析,让组长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通过师生的交流、角色的变换,组长的理论知识水平和逻辑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加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情境设计:专业教师将上一年参赛的选手训练情境拍成录像,上课时,教师边放录像,边讲解竞赛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并派发选手需填写的作业工单,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现在让组长成为真正的技术总监,组员成为参赛选手,教师担任裁判。按照竞赛的规则和要求,根据选手在30分钟内完成故障排除,教师依据评分表的技术标准给予参赛选手打分,按参赛队数,评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获奖队伍给予适当的奖励,并计入课程考核分数。

2.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技能竞赛的内容虽然和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差别,技能竞赛的故障点设置由维修企业技术总监完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也接近于实际生产过程,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能竞赛在安全生产、规范操作、逻辑分析、分工协作等都有较高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欠缺的一面,值得其他课程教学学习。故障点判断需要有理有据,对应于修车要找到故障原因是一致的,这样也可以尽量减少返工率,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是不谋而合的。

因为我们团队教师对技能竞赛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整车实施教学,拓宽知识面,所以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己参加了三届汽车技能竞赛,第二、三届都获得二等奖,成绩逐年提高,汽车专业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得到扩宽。实践证明,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以赛促教,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加强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应变能力。

五、让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拓展创新能力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这决定了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本职能后,必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科研作用:为教学服务,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思考,促进自我知识结构更新,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科研活动也需要教师有敬业精神、强烈的进取心;通过科研,教师能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有反馈作用,从而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每年都承担院级、区级的教改课题和科研项目,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我主持的区级课题《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正在研究中。经反复比较和筛选,我选用日产汽车公司VQ2.0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挑选二年级的学生参与设备的制作,因为这些学生己经完成发动机的机械结构、电控系统的课程,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完成发动机支架的布局、电控系统的分析和线路图的绘制。只要有老师的合适提示、引导,学生经过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拆分项目的子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可以协助完成课题任务。

制作时,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负责台架的基础设计,包括铁架的选料、框架布置、焊接、喷漆等;第二组负责线路图的设计、电路焊接、发动机性能调试;第三组负责线路图在计算机上的绘制、彩色喷画。各小组按照总设计方案,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原来方案的不足之处,使方案更合理。

设计的线路板能一目了然反映原车的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在板上需设置相关的测量孔,可以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等,用示波器测量相关波形,如曲轴信号、点火线圈、喷油器等波形;在板上设置发光二极管,可以直观反映发动机运行时的喷油器工作状况;另外再设置燃油表、真空表,可以分别观察燃油压力、真空度。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查阅汽车维修手册,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汽车专业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生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仪,读取故障码、数据流,并结合示波器的功能,检查传感器、执行元件的输出波形,最终达到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的目的。参与设备制作的学生职业技能有明显提高,也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调试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六、开展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完成理实一体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为打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需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教学方式;引入企业工作流程、标准化技术规范、技术手册、工作任务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维修设备,可以开展真实性的汽车服务。由于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大部分来自汽车维修组企业,有企业工作经验,按照企业模式开展教学,汽车维修流程有:预约、接待、诊断车辆、制作工单、车间派工、检修车辆、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按维修流程作业,让学生体验到真实工作任务。

以“汽车协会”为依托,在汽车实训楼,添置汽车美容设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内老师的车辆进行美容服务。在此基础上,针对需要保养或有故障需维修的车辆,我们组织了有强烈的责任心、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成立维修、保养班组,按企业的要求开展业务。遇到典型故障时,我让学生用相机拍下照片,做成课件,详细为学生讲述故障原因、技术标准、排除的方法。

我曾维修过一台本田飞度轿车,该车在急加速或上斜坡时,加油不顺。经检查油电路时,发现火花塞间隙明显过大,己达到1.5mm,远超过标准值1.0mm,更换火花塞和清洗喷油器后,故障排除。另外我们也维修过一台丰田佳美发动机,该车油耗大,加速变差。经检查:第三缸汽缸压力为8.3bar,低于标准值12bar,经拆解发动机,按照大修标准维修;维修后,压力恢复到标准值,历时五天,我拍下详细的照片,制作成教学录像,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在校参加过维修组的成员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综合职业技能得到迅速提升,无论是安全生产意识、故障诊断能力,还是团队沟通、协作能力,都远远走在前头,因此,这些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下一步,我们构想:增加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按照企业经营的方式,开展对外汽车服务,输送更多技术型、管理型的汽车人才。

七、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跟踪顶岗实习

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通过校企合作,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并顺利解决就业。

汽车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五学期,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有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等课程任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也穿插在其中,在4S店或综合维修厂,发动机保养、维修的工作量占机电工种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遇到各种不同的故障。由于企业追求工作效率,班组长或技术主管对故障的答复不全面,学生在工作存在的疑惑问题,难于归纳、总结。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实习学生分组,指导教师分组负责,并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网站和远程帮助,定期巡回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并为毕业设计、毕业论准备。

我院汽车专业与东风柳汽公司、广汽本田北部湾店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广州华胜汽车服务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些企业每年都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学生到企业后,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毕业后,在企业发挥自己一技之长,有些毕业生己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们汽车教学团队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探讨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八、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职业能力和水平

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教师不仅有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而且有职业能力和素养,“双师型”的教师来源有两个,一是从企业招聘,二是自主培养,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实践。

近年来,汽车教学团队教师在学院的支持下,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锻炼。在维修企业,教师可以接触到汽车最新技术,了解汽车发展的方向,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设备。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学会书本之外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故障排除的技巧。在企业,每天维修的车辆种类较多,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掌握不同车型的维修方法。到企业,教师能深刻感觉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积累下来的,体会到企业经营的哲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过来,正是企业的需求,又会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变。

九、小结

综上所述,课程的改革能促进专业迅速发展,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设备、师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因素,抓好校内的课程教学;同时要开拓多渠道,让企业参与办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兼顾双方利益,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重点抓好教学三个环节: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环环相扣,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88.

[2]赵振宁.电控发动机原理与检修[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赵玉庆.日产风度轿车维修手册[S].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张传慧.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严景明(1967—),男,广东湛江人,大学本科,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汽车机械、电子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陈国庆(1964—),男,广东兴宁人,讲师,高级技师,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及节能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四轮驱动、能力跃进

教学质量问题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各兄弟院校类型的不同、学院招生人数的不平衡、专业之间的可比性差,使得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缺乏统一、科学、完善的尺度,因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来简单归纳总结的,在相近学科、专业或专业群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实践进而推广是可行的。

1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1.1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关注度仍然较低

要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办学思想的更新是关键。而学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实践教学则从属于理论教学,没有自成体系,进而影响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1.2 学校用人政策分配制度导向失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相关任务

高职院校现有的人事政策大多规定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正式在编具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专职从事实践指导和管理的教师上岗条件会相对宽松,即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因岗位不同,在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进修培训时,往往只考虑教师。同样在分配制度方面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也是偏向于教师岗位多,待遇上的不平等,分配上的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实验师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了许多教师不愿意去指导实践。

1.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执行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管理粗放

实践教学的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管理制度习惯于按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模式对实践教学实施管理。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远远不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1.4 教师能力结构严重失衡,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好的实践指导教师,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实践指导教师又相当困难,如果不分教师岗位和实验师岗位,能完美融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目前在高职院校还没有真正形成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践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2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群依据加快东北振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区域汽车行业急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服务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对接,将汽车质量检测、技术服务等职业岗位所需的营销、检测、诊断、技术服务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进行工学结合的科目课程开发,建设开放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教学,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以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服务过程紧密结合,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了“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5S职业素质与6C服务理念培养,强化基于7P工作过程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原有学院人才培养引擎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引擎新动力,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双引擎;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程;以“校企共同开发的理实融合、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构建的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车轮,“校企共同打造的专兼结合、教做兼备的师资队伍”车轮,“校企共建共管的身临其境、学做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车轮四轮驱动,培养能跟踪汽车新技术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逐年跃进的汽车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学校办出特色,要把特色集中体现在它培养的学生身上。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以通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等反映。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实施“实习取证监控”制度,杜绝了放羊现象。与各兄弟院校相似的方法和手段就不在此赘述了,主要的利器就是《实习取证手册》的良好运用。

《实习取证手册》除了包括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目的、实习安排、实习内容(项目)、实结、实习成绩评定等常规内容之外,还要包括实习进程中的“干活时的照片”、“微视”等电子检查监督资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语、学校指导教师建议、企业综合评价等内容。通过微信群、QQ群监管学生的实习动态,让学生自己证明自己学会了哪些项目,保证了所有同学都在教师监管内。

此制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点是要设计好实习内容(项目),这些项目和内容一定是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接触到,或稍加努力可以接触到的,例如汽车检修类实习学生的汽车基础保养、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转向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安全与舒适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网络信息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空调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检测与维修、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汽车营销服务类学生的汽车商务沟通与谈判技巧、汽车市场营销实务、客户关系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配件营销与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项目内容;考虑到每个学生实习场所的差异,项目数目要有一定的富余量,即应该安排难易程度近似的选作项目,不能图省事搞一刀切,并且不同的项目要有难度系数,力求最后的实习实训成绩公平合理有效。

4 “四轮驱动、能力跃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应用效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汽车检修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在“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场地赛中获得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省级比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提高了汽车专业的知名度,彰显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办学实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行业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汽车企业对毕业生的正面评价在持续增长,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快速适应工作能力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汽车钣金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不仅有了量的增加,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汽车车身的结构、材料发生了变化。由此给车身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钣金修复除了要恢复车辆外形,更重要的是尽力使整个车身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这就对汽车钣金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培养适合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钣金专业人才,汽车钣金课程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

一、汽车钣金课程特点

汽车钣金课程是为汽车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方法和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汽车车身结构及特征介绍、汽车钣金维修工具的认识与使用基本技能、汽车车身变形测量工具的认识使用与变形测量、车身损伤的诊断、汽车钣金件的矫正、汽车车身变形后的矫正与修复及汽车钣金构件的更换等。

在掌握汽车钣金的基础知识及相应维修工具使用方法后,要能正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车身受损变形情况,进而制定出完整的车身修复方案,完成对汽车车身的恢复维修。所以汽车钣金课程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讲就是“内容抽象且多而杂、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起来难”。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渐渐地学生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

二、汽车钣金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w化教学的特点是:首先教师一体化。汽车钣金课程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授课老师具备既能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汽车钣金理论授课老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同步教学。其次,教学内容一体化:将汽车钣金理论课内容与实习课内容构成一体,淡化汽车钣金课程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界限,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汽车钣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或合二为一、或环环相扣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施教,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第三,时间和空间上一体化。将汽车钣金理论课教室和实训室构成一体,把理论课堂搬至实习场地,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打破传统汽车钣金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分,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最后,理论知识考核与实操考核一体化。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一体化,既检验学生的汽车钣金专业理论水平,又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使汽车钣金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更好的融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汽车钣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首先,采用汽车钣金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采用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职业标准编写的一体化教材,使学生感觉教材够用、适用、会用。提高实训室的硬件设施,改善实训条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以确保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质量。

其次,汽车钣金理论教学在授课的内容和方法上要进行探索创新,先从汽车钣金的实际应用或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对实践中应用以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汽车钣金的第一堂课,教师就从汽车钣金课程的作用、汽车钣金技术的发展、课程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分析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及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教学授课方法上,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及参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思考,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客体变主体,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在汽车钣金课程的实训过程中,为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针对实际操做的内容,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汽车钣金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根据汽车钣金课程的特点及内容,采用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不同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后现场考核。学生对教学项目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交实习报告。

最后,汽车钣金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汽车钣金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因此,钣金课程教师的培养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派汽车钣金课程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交流等方式方法加强汽车钣金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汽车钣金课程一体化教学,可使汽车钣金理论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紧密结合,有利于汽车钣金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汽车运用;一体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 F407.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汽车运用技术方面先进的教学法有行动导向教学法、六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作者优化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差异性反而越来越大,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优胜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优于动脑能力。而且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学习习惯较差。

职业教育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也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一方面一大批中职毕业生难觅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高薪难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与我国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高职就业导向不明确有关,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特色,而且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动手能力不强和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偏离了市场需求的轨道,中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根据汽车维修和管理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其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应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而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法。

二、实训教学改革

实训教学改革是对维修从业人员服务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改革,基本技能通常包括维修常用工具、检测诊断仪器、修理设备的使用,车辆拆装和维护工艺操作规范。本阶段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汽车一般维护能力。专业技能指从事汽车维修人员为了适应岗位的要求,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维修专用工具、检测诊断仪器、修理设备的使用,车辆拆装、维修工艺操作规范,修理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性能的检测方法,故障的诊断排除,了解汽车新技术及工艺等.以培养学生现场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分解为若干单元,以单元的形式融合到课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和考核体系。如“汽车构造拆装与调整”就包括活塞连杆的拆装、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等20多个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维修生产中用到的一些拆卸、检修、装配、调整和损坏后的故障现象等基本技能与课程教学结合,避免了出现老师在课堂上难教,学生在教室里难懂的情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同时在实习车间建立一体化教室使学生能够可以学中做、做中学、边做边学。

实训考核采用多种方法。如技能鉴定、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等。通过实训的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解决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理论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应当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论教学改革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推行一体化教学,改善了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三年制的“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分成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要实行一体化教学,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同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再安排两至三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汽车专业的教学与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匹配,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及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教材方面的改革。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教材。一体化教材突出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的特色。一体化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为实训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的训练。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编写了一套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现实一体化教材。教材应以能力为本位,且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和以任务驱动为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优化整合,根据企业用人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材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为一体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备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技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方面通过—些政策措施,分期并分批地将理论较系统的在校教师送到企业生产前线去顶岗实习并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以及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由此还可以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从汽车维修行业或者是汽车管理企业中招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相关职业能力极强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作专职或兼职教师.这样想必会产生出一种重组和整合效应,以此优化高职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结构、使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相互转化,来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又具有一体化教材分析能力和创新综合能力,还能解决实际问题优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行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与体会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可能还不到位;而且学生数量又多,设备配置又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不够全面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克服和完善。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5

[2]葛金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